2016届高三语文导学案1教学参考(共5篇)
2016届高三语文导学案1教学参考 篇1
2016届高三语文第1周导学案教学参考
模块: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课题: 原毁 韩愈(第1-2课时)
二、课堂·学案
1.本文的中心论点在哪一段?这一段又主要阐述了哪些意思?
答案 中心论点在第3段的首句,“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这一段主要揭示了“毁”的社会根源——怠与忌;充分阐述了“毁”的危害——由于“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必然会导致“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真正有才有艺的士人处在这样的世道,就只能“难已”!
2.在中心论点出现之前的两段,作者分别从哪些层面描述、分析“古之君子”和“今之君子”的行为?这两段与中心论点分别有怎样的关联?
答案 第1段作者从三个层面来写“古之君子”——一是写他们责己、待人的正确原则及其效果:责己“重以周”,所以自己不懒惰松懈;待人“轻以约”,所以别人乐于做好事。二是举例论证古代的君子“责于身者重以周”,他们以圣人舜和周公为榜样,通过“求”“责”“思”“去”“就”等具体的行动,发扬圣人优点,去掉自身不足。三是说明古之君子“待于人者轻以约”,他们宽以待人,“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生怕别人得不到为善的益处:“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本段所论述的古之君子责己、待人的正确态度,看似与中心论点无关,实际上先为文章中心树起了正面的楷模,也为下文破题作了有力的铺垫。
第2段作者也是从三个层面来写“今之君子”——一是写他们责人、待己的错误做法及其后果:责人详,故人难为善;待己廉,故自取也少。二是谈他们“待己廉”,没有优点和本领,却要自欺欺人。三是谈他们“责人详”,他们尽量贬低别人的优点和本领,要求自己的标准连普通人的标准都达不到,却要以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本段虽仍没有提到“毁”,但所列出的“今之君子”责人、待己的错误做法,实际上就是“毁”的具体表现,作者谴责他们自我满足、嫉善妒能的恶劣行径,为下文揭示中心论点——“毁”的根源及危害——作了直接的准备。
3.文章第4段表明了作者什么样的写作意图?
答案 本段说身居高位而想有所作为的人,得到这篇论说而存之于心,那么国家大概可以治理好了吧!这是希望上层统治者能从治国之道的高度来认识本文所论及的“毁”的根源及危害。那么作者这样说,又是基于什么样的社会现实呢?
写作背景: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更加尖锐。执政者及世族大地主结党营私,其子弟靠门荫直登仕途;而由于上层统治者的求全责备,庶族地主知识分子欲登上政治舞台相当困难,即使得官,也“动而得谤”,屡遭排挤。封建士大夫当中也滋生了一种嫉贤妒能的恶劣风气,于人求全责备,于己务求宽容。因此,韩愈奋笔写下这篇《原毁》,希望统治者能够重视这种不良现状,并采取措施纠正这股歪风邪气,从根本上抑制诽谤的滋生。
三、课堂·巩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其待人也轻以约:简约 .(2)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品性良善之人 ..(3)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易,容易;艺,技艺 ..(4)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周全;廉,少,意谓要求低 ..(5)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贯彻实行 .2.说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其义
(1)轻以约,故人乐为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好事 .(2)即其新,不究其旧:均为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目前的良好表现;旧,过去的错误 ..(3)早夜以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3.翻译下列句子
(1)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2)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答案(1)这就叫做不以要求一般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却用圣人的标准对待别人。(要点:是,这;众人,一般人。)(2)那他的国家差不多就可以治理好了吧!(要点:几,庶几,差不多;理,治。)
四、课后·训练
(一)基础知识
1.答案 D解析 A项“说”同“悦”,高兴、喜悦。B项“少”同“稍”,稍微,略微。C项“已”同“矣”,语气助词,相当于“了”。
2.答案 D解析 A项形容词用作名词,好事。B项形容词用作名词,良好的表现。C项形容词用作动词,擅长。
3.答案 C解析 形容词用作名词,好事。
4.答案 A解析 ①表转折,却;②表转折,却;③副词,才;④表判断,是;⑤代词,你的。
5.答案 D解析 A项古义:尽管如此。今义:连词,表转折。B项古义:“故”,所以;“事”,事情。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C项古义:多技能的人。今义:①戏曲、曲艺、杂技、影视等演员,②某些手工艺工人。
6.答案 B解析 B项是判断句,其他三项是状语后置句。
(二)、名句默写
7.略
(三)、课内阅读
8.答案 A解析 众人:一般人,普通人。
9.答案 B解析 B项代词,“„„的人”。A项连词,和/名词,党羽、朋友。C项代词,如此、这样/形容词词尾,“„„的样子”。D项介词,在/介词,对。
10.答案 D解析 ③④⑤⑥都是以作者自身的经历为例证,得出“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的结论。①②是今之君子责人的态度。11.答案 B解析 应是“国家差不多就可以治理好了”。
12.答案(1)现在的君子却不是这样,他要求别人很周全,要求自己却很低。(2)虽然如此,这样做的人有他的思想根源,那就是怠惰和忌妒。懒惰的人不能修养品性,而忌妒别人的人害怕别人修养品性。
(四)、延伸阅读
13.答案 A解析 这里的“劝”是“劝勉、鼓励、勉励”的意思;如果解释为“劝说”,则不能与“反对(参加科考)”构成对称关系。
14.答案 C解析 ①是皇甫湜的话,不能直接代表韩愈的思想;③是推究“法制”的渊源;④指的是不懂得真正的“法制”实质的宦官、宫女们的行为。
15.答案 D解析 第一,文章中并没有反对重视礼仪的语言,作者所反对的避讳也是有条件的,如“二名不偏讳”;第二,“重视礼仪、重视避讳的做法则是不可取的”和“因为这种做法是宦官、宫女们所重视的”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16.答案(1)李贺的父亲名叫晋肃,李贺还是以不参加进士考试为好,勉励他去考的人是不对的。
(2)那么岂非宦官、宫女对亲人的孝顺,比周公、孔子、曾参还要好吗? 参考译文
我给李贺写了一封信,勉励他去考进士。李贺应进士试很引人注目,同李贺争名的人出来诋毁他,说:“李贺的父亲名叫晋肃,李贺还是以不参加进士考试为好,勉励他去考的人是不对的。”听到这种议论的人不加分辨,纷纷附和,众口一声。皇甫湜说:“如果不辩明这件事,您和李贺都会因此获罪。”我回答说:“是的。”
《律》文说:“凡双名不专讳一个字。”解释者说:“(孔子的母亲名‘征在’,)孔子在说‘征’的时候不说‘在’,说‘在’的时候不说‘征’。”《律》文又说:“不讳声音相近的字。”解释者说:“譬如‘禹’之与‘雨’、‘丘’之与‘蓲’之类就是。现在李贺的父亲名叫晋肃,李贺去考进士,是违背了二名律呢,还是违背了嫌名律呢?父名晋肃,儿子不可以考进士,那么倘若父亲名仁,儿子就不能做人了吗?”
试问避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制定礼法制度来教化天下的,不是周公、孔子么?而周公作诗不避讳,孔子不避母亲双名中的单独一字,《春秋》中对人名相近不避讳的事例,也没有加以讽刺。周康王钊的孙子,谥号是昭王。曾参的父亲名皙,曾子不避“昔”字。周朝时有一个人叫骐期,汉朝时有一个人叫杜度,像这样的名字让他们的儿子如何避讳呢?难道为了要避父名的近音字,就连他们的姓也避了吗?还是就不避近音字了呢?汉代讳武帝名彻,遇到“彻”字就改为“通”字,但没有听说又讳车辙的“辙”字为别的什么字。讳吕后名雉,遇到“雉”字就改称“野鸡”,但没有听说又讳治天下的“治”字为别的什么字。现在臣僚上送奏章、皇帝下达诏旨,也没听说要避浒、势、秉、机这些字。只有宦官和宫女,才不敢说谕和机这些字,以为这样是犯忌的。
士大夫的言论行动,究竟应该依照什么法度呢?总之,无论是考据经典、质正律文还是查核国家典章,李贺的参加进士考试,到底是可以还是不可以呢?
大凡服侍父母能像曾参那样,可以免遭非议了;做人能像周公、孔子那样,也可以达到顶点了。而现在的读书人,不努力学曾参、周公、孔子的行事,却要在讳亲人的名字上,去超越曾参、周公、孔子,真是太糊涂了!周公、孔子、曾参毕竟是无法超过的,超越了周公、孔子、曾参,而去向宦官、宫女看齐,那么岂非宦官、宫女对亲人的孝顺,比周公、孔子、曾参还要好吗?
2016届高三语文导学案1教学参考 篇2
【本讲教育信息】 一.学习目标
通过讲解《葡萄的精灵》,达到二个教学目标:
1.理解维吾尔族人民对脚下这片土地的深切的感情与他们豪爽的个性。2.感悟王蒙激情四射的写作情怀与他有张力的语言风格。二.知识归纳总结:
王蒙生平与创作
王蒙1934年生于北京,1954 年任区团委副书记。195 6 年创作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1957年王蒙被定为右派,在北京郊区劳动,1 9 6 3 年赴新疆, 一度担任新疆伊犁某生产大队副大队长。王蒙在伊犁生活长达16年,从29岁到45岁,王蒙把他一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伊犁。正是在“伊犁情结”的驱使下,1978年“复出”之后短短几年中,王蒙写下不少以伊犁河谷各族人民生活为题材、为背景的小说,《葡萄的精灵》便是其中一篇。
(1)王蒙小说介绍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是较早反映社会主义体制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揭露官僚主义的作品。
写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的时候,他刚满19岁,他以交响乐的结构和诗一样的笔调,深情地描写了50年代初期北京女中学生清纯烂漫的生活。
意识流的小说:《春之声》《蝴蝶》,被认为他代表作的小说《活动变人形》(2)我为什么没有自杀? 有些外国朋友不理解我怎么可能在那种条件下在新疆一口气生活了16年,没有发疯也没有自杀。他们询问我在新疆16年做了些什么,言外之意是那么长的时间,你的生活将会是怎样地空虚和痛苦。我半开玩笑地回答说:“我是读维吾尔语的博士后啊,两年预科,五年本科,三年硕士研究生,三年博士研究生,再有三年博士后,不是整整16年吗?”
某种情况下,我甚至要说,恰恰是在身处逆境之时,学习的条件最好,心最专,效果最好。顺境时人容易浮躁,周围常常会有各种朋友、跟随者、慕名者、请教者;顺境时你常常忙于说话、写字、发表意见、教授旁人、好为人师;顺境时常常自我感觉良好,志得意满,看到的是旁人的失缺;顺境时你必须满足社会与众人对你的期待,你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去做旁人要你做的事情,比如出席某些活动、仪式而目的仅仅是为了表示你确已出席。而逆境时、被晾到一边时、“不可接触”时、“不准革命”时,正是不受干扰地求学的良机、深思的良机、总结经验教训的良机,是严格地清醒地审视自己反省自身解剖自身的良机,是补充自己、壮大自身、使自身成长、使自身更新的良机,是学大知识、获大本领、得大彻大悟的最好契机。
选自《王蒙自传》
三.课文分析:
《葡萄的精灵》的写作特点
小说的背景是1969年文化大革命中。1.有“非小说的记实感”,穆敏老爹虽是穆斯林,禁烟禁酒,但禁烟是确实的,而禁酒就复杂一点。通过穆敏老爹自制葡萄酒,写出穆敏老爹生活的睿智与热情好客的情怀。而“我”(作者王蒙的化身)与少数民族友好相处,虽然生活环境改变很大,但仍然没有失去对生活的热情。2.有王蒙式的挥洒、张扬,被称作“瀑布型”的叙述浯言。比如“原来这酒并不像我上次用舌尖在木勺里舔了一下时所尝到的那样糟,它当然不是醋,更不是盐酸!醋和盐酸里何曾有这样的夏的阳光,秋的沉郁,冬的山雪和春的苏醒?醋和盐酸里何曾有这伊犁河谷的葱郁与辽阔?酸涩之中仍然包含着往日的充满柔情的灵魂?”挥洒的排比句,不容置疑的反问句透着作者对新疆这块土地及人民的深厚感情。3.富于抒情性和哲理意味的诗体小说
小说的情节是很单纯,写穆敏老爹老人家把收获的葡萄放在瓶子里,密密地封好,挂在院子里晒。葡萄会自己发酵,到了冬天,把瓶子收进房间。葡萄吸收了一年四季的精华,变成了„„葡萄酒。对,就这么简单。葡萄酒的味道,到底怎样?王蒙在末尾终于解开谜底,说,像醋,很浓烈。其实王蒙本人何尝不是像葡萄一样,吸收了四季的精华,凝练出了精灵?
小说通过酿造葡萄酒的情节,写出在这块质朴的土地上,一个受伤的文学青年如何在风霜刀剑中冶炼自己,使自己更执着更醇厚。
▲对王蒙西部小说的评价
有道是“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王蒙当年在新疆的这段经历,对于作家王蒙本人来说并不全是坏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当年在这段被“放逐”的非常时期里的思想、观念、生活、情绪、知识和艺术的全面积累,是王蒙在新时期最初的几年里,就能以极佳的竞技状态实现自己文学创作的“二度青春”,多年来频频引领文坛风骚,进入他文学事业辉煌时期的一种基本的思想资源、一个重要原因。而他那大量的有关新疆题材的西部小说,就是他16年新疆生活经历的一批意外的精神硕果,也是献给有大恩于他的“第二故乡”新疆各族人民的一份丰厚回报。王蒙的西部小说,既是一部边疆各族人民特殊年代里的社会生活史,一份艺术化了的历史见证,更是一位受难的知识分子无比真实而又深刻动人的心灵史。对于“文革”题材,人们盼望出现有历史和心灵深度的史诗性作品已经很久了,王蒙以他百万字的大书——西部系列小说的文本,已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这种期待,这也许是王蒙对当代文学的重要贡献之一。
如果有人调查在新疆谁的威信最高?维吾尔同胞肯定会回答你:作家王蒙的威信最高!因为他在新疆期间学会了地道的维吾尔语,离开新疆以后依然不忘说维吾尔语。他把维吾尔语溶进了自己的血液。不仅如此,他还用从维吾尔语中学到的知识写下了洋洋50万言的《王蒙新疆小说散文选》,那字里行间跳动着维吾尔同胞的活的心灵,其刻画之深、蓄意之精、言语之妙、形象之真,至今未见后来者。
▲ 王蒙自己的回顾
这一年我的情绪很不好,放眼祖国,满目疮痍,思前想后,阴云迷雾,然而老爹(穆敏)是镇静的,他用他的语言劝慰我说:“不要发愁,呵,无论如何不要发愁!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国王’、‘大臣’和‘诗人’,没有‘诗人’的国家,还能算一个国家吗?您早晚要回到您的‘诗人’的岗位上的,这难道还有什么怀疑吗?”
【典型例题】
1.阅读王蒙《春之声》选段,回答问题
(1)咣地一声,黑夜就到来了。一个昏黄的、方方的大月亮出现在对面墙上。岳之峰的心紧缩了一下,又舒张开了。车身在轻轻地颤抖。人们在轻轻地摇摆。多么甜蜜的童年的摇篮啊!夏天的时候,把衣服放在大柳树下,脱光了屁股的小伙伴们一跃跳进故乡的清凉的小河里,一个猛子扎出十几米,谁知道谁在哪里露出头来呢?谁知道被他慌乱中吞下的一口水里,包含着多少条蛤蟆蝌蚪呢?闭上眼睛,熟睡在闪耀着阳光和树影的涟漪之上,不也是这样轻轻地、轻轻地摇晃着的吗?失去了的和没有失去的童年和故乡,责备我么?欢迎我么?母亲的坟墓和正在走向坟墓的父亲!(2)方方的月亮在移动,消失,又重新诞生。唯一的小方窗里透进了光束,是落日的余辉还是站台的灯?为什么连另外三个方窗也遮严了呢?黑咕隆冬,好像紧接着下午便是深夜。门咣地一关,就和外界隔开了。那愈来愈响的声音是下起了冰雹吗?是铁锤砸在铁砧上?在黄土高原的乡下,到处还靠人打铁,我们祖国的胳膊有多么发达的肌肉!呵,当然,那只是车轮撞击铁轨的噪音,来自这一节铁轨与那一节铁轨之间的缝隙。目前不是正在流行一支轻柔的歌曲吗,叫作什么来着——《泉水叮咚响》。如果火车也叮咚叮咚地响起来呢?广州人可真会生活,不像这西北高原上,人的脸上和房屋的窗玻璃上到处都蒙着一层厚厚的黄土。广州人的凉棚下面,垂挂着许许多多三角形的瓷板,它们伴随着清风,发出叮叮咚咚的清音,愉悦着心灵。美国的抽象派音乐却叫人发狂。真不知道基辛格听我们的杨子荣咏叹调时有什么样的感受。京剧锣鼓里有噪音,所有的噪音都是令人不快的吗?反正火车开动以后的铁轮声给人以鼓舞和希望。下一站,或者下一站的下一站,或者许多许多的下一站以后的下一站,你所寻找的生活就在那里,母亲或者孩子,友人或者妻子,温热的澡盆或者丰盛的饮食正在那里等待着你。都是回家过年的。过春节,我们的古老的民族的最美好的节日,谢天谢地,现在全国人民都可以快快乐乐地过年了。再不会用“革命化”的名义取消春节了。
(3)还真有趣。在出国考察三个月回来之后,在北京的高级宾馆里住了一阵——总结啦,汇报啦,接见啦,报告啦„„之后,岳之峰接到了八十多岁的刚刚摘掉地主帽子的父亲的信。他决定回一趟阔别二十多年的家乡。这是不是个错误呢?他怎么也没想到要坐两个小时零四十七分钟的闷罐子车呀。三个小时以前,他还坐在从北京开往X城的三叉戟客机的宽敞、舒适的座位上。两个月以前,他还坐在驶向汉堡的易北河客轮上。现在呢,他和那些风尘仆仆的,在黑暗中看不清面容的旅客们挤在一起,就像沙丁鱼挤在罐头盒子里。甚至于他辨别不出火车到底是在向哪个方向行走。眼前只有那月亮似的光斑在飞速移动,火车的行驶究竟是和光斑方向相同抑或相反呢?他这个工程物理学家竟为这个连小学生都答得上来的、根本算不上是几何光学的问题伤了半天脑筋。
(选自《人民文学》1980年5月号)
(1)填完整以《春之声》的第一、二段 “自由联想”的运用:
车身颠抖→人们摇晃→()→躺在故乡小河水面上摇晃→故乡和故乡的父母--火车的噪音→()→广州风铃的清音→美国的抽象派音乐→()→京剧锣鼓的噪音→火车的噪音
答案:童年的摇篮、歌曲乐音、杨子荣的咏叹调 ▲介绍意识流、意识流小说 小说中的意识流,就是以人物的意识活动为结构中心,围绕人物表面看来似乎是随机产生,且逻辑松散的意识中心,将人物的观察、回忆、联想的全部场景与人物的感觉、思想、情绪、愿望等,交织叠合在一起加以展示,以“原样”准确地描摹人物的意识流动过程。
▲意识流小说的特点
常常是以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通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射又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在意识流小说中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最常用、最重要的技巧主要包括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时空跳跃、旁白等。(意识流小说中的蒙太奇的运用指的是作者把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事件和场景组合拼凑在一起。)
(2)1980年,距离现在28年,既熟悉又陌生,中国人还是那么多,时事还是那么繁杂,但里面不少物质的细节已经远去,中国人的心态还依旧。
①王蒙的小说并不躲避社会生活的阴暗侧面,但仍然让人们看到什么,请举例说明。答案:前面的希望“所有的噪音都是令人不快的吗?反正火车开动以后的铁轮声给人以鼓舞和希望。”
②作者除了运用意识流手法外,还善用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说明。答案:对比的手法,“他怎么也没想到要坐两个小时零四十七分钟的闷罐子车呀。三个小时以前,他还坐在从北京开往X城的三叉戟客机的宽敞、舒适的座位上。两个月以前,他还坐在驶向汉堡的易北河客轮上。现在呢,他和那些风尘仆仆的,在黑暗中看不清面容的旅客们挤在一起,就像沙丁鱼挤在罐头盒子里”。
2.小说《葡萄的精灵》题目的双关含义?
3.阅读对王蒙语言风格的两种评价的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同时代的作家从维熙、张贤亮比较,王蒙小说的疑问句的使用不仅多而且既用于人物对话,也用于文本的叙述。由此作者得出结论,疑问句的使用已经构成王蒙小说“独特稳定的特色”,“这一特色影响了王蒙小说的整个语体风格”。在此基础上,作者进行了一系列饶有趣味而又极其独特的理论阐释。作者认为,王蒙小说的叙述中大量使用疑问句,是一种反常规的语言行为,正是“这种反常规性,使王蒙小说区别于一般的情节小说而成为自由联想体小说”,而“反思疑问句这种语言体式是王蒙自由联想体小说的语言基础”。
▲王蒙的语言独具风格,喜用长句,文气汪洋恣肆,感情充沛澎湃。其在新疆伊犁多年的经历,创作中以新疆为背景的小说、散文,颇为人称道。王蒙是中国当代最早采用西方意识流技巧创作小说的作家。其手法繁复多样,成熟老练,让人目为之夺。
▲王蒙笔下有无数细节。但是,王蒙的细节运用和其他作家不同,他不是那种为一个细节缜密周到地设计布局、耐心细致地刻画描写,然后带着读者一起有滋有味地品尝玩味的作家。他看上去简直就是粗枝大叶、马不停蹄,是个没完没了喋喋不休的自说自话者。他让人参与的仅是他观看总结后的结果。这样的方法容易因为缺少形象而让人觉得乏味,但他把他的每句话都用他王蒙式的定语塞得哺乳期女性的胸部一样丰满,还要外加排比句。然而,在他层层叠叠的定语和排比句中装得满满的正是他精心收藏的细节,无数细节。他的细节有时甚至只是一个几个字的词组。这个看上去大而化之的作家,其实有的是一颗比南方女人精细多倍的心。他走进一间房间,除了看到房间的形状和其中的家具,连踢脚边上的灰尘,转弯角上一个钉洞、地上一条地板的毛边都不放过,都会看得清清楚楚。他的容纳百川式的收藏方式使他实在太富有。他随意挥霍着他胀鼓鼓的定语和排比句们。他看上去匆匆忙忙,缺乏情趣,不懂优雅,不知闲庭信步,而就在他的匆忙、他的马不停蹄、他的挥霍浪费中,他轻而易举地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他想完成的形象:生动精彩,入木三分、饱满厚重,具有超立体感。他的这些由排比句和重重叠叠的定语堆积出来的形象,站在读者面前,竟然推不开,挪不动。
【试题答案】
2、(1)秋天葡萄经过一年的风霜雨雪的酿造,已经成为香醇的美酒。
(2)落难的知识分子在纯朴少数民族农民的帮助下,在这块深沉的土地上,精神世界得到的升华。
高三语文导学案04解答得体 篇3
学案略语 语言表达得体,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要求,最能反映考生实际的语言修养。高考对“得体”的考查,一是单一考查,即通过题目只考查“得体”考点;二是综合考查,把“得体”放在“简明”“连贯”“生动”等考点中一起考查。无论是哪种考查角度,都要在做题过程中牢牢把握满足得体的几个要求——对象、场合、目的、用语,尤其是能结合情境灵活运用得体知识进行恰如其分的表达。这是重点,也是难点,二轮复习要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1.下面是四种实用文的部分摘录,请根据实用文体的语言特点,找出每句的不得体之处并作修改。
(1)校学生会决定5月10日下午在学校体育馆举办首届体育节活动。欢迎各位同学莅临现场,积极参加。(校学生会通知)(2)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宣城游览敬亭山。我是导游,大家可以尊称我“小李”,我将竭诚为大家服务。(解说词)(3)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大家好。今天是我校80周年校庆,学校的图书馆、校史馆、办公楼全部开放。(广播稿)(4)高三(1)班一同学于2012年4月7日上午拾得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48元,饭票、手机充值卡等,望失主前往学校政教处找李主任认领。(招领启事)(1)将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2)将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3)将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4)将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莅临现场” “踊跃报名”(2)“尊称” “称呼”(3)“全部” “全都”(4)“48元” “若干元”
解析(1)莅临: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特用于下级对上级光临的一种褒义词,属于客套的书面语。用于同学不恰当。(2)尊称,也叫敬称,是对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这里是要表达对自己的称呼的意思。(3)广播稿是读出来给别人听的,要用口语,不能有易产生误解的同音词。(4)招领启事中不能出现具体钱数,否则到时不能核对失主。2.下面的几个口语交际情景,在语言表述方面均存在不得体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1)情景一:捐赠现场。捐赠方致辞说:“今天,我们公司尽绵薄之力,帮你们战胜困难,今后我们还将鼎力相助。”
(2)情景二:同学聚会。一位同学紧紧握住老班长的手,激动地说:“班长,久仰了。特别想念你,一切都好吧?”
(3)情景三:博客留言。鄙人30岁华诞之际,感谢各位朋友的垂念,朋友们的祝福之语,如和煦春风,温馨动人!
(1)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鼎力相助” “全力相助”(2)“久仰” “久违”(3)“华诞” “生日”
3.下面是一位高三学生毕业时写给自己老师的一封信。请从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三个角度加以修改。敬爱的老师:
您好!您渊博的知识启迪我的智慧,您关怀的目光滋润我的心田,我的人生一直受到您亲切话语的激励。我的成长离不开您无微不至的悉心培养。„„虽然我毕业了,但您永远是我的老师,您的教导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里。我会经常光临寒舍看望您的。祝您工作顺利,桃李满园!
学生:×××
×月×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语言不连贯,将“我的人生一直受到您亲切话语的激励”改为“您亲切的话语激励我的人生”。②用语不简明,将“无微不至”删去。③用语不得体,将“光临寒舍”改为“登门拜访”。
4.下面是某校准备张贴在校门口的一份通知,其中有三处表达不当,请指出并修改。(★)各位来宾、各位校友:
①今天是我校建校50周年的大喜日子,②感谢大家能在百忙中莅临参加。③为了校庆活动的顺利进行,④各位务必先到接待处签名,⑤然后领取纪念册。⑥10点钟到礼堂参加庆祝大会。⑦会后欢迎您在母校参观。
××中学校庆会务组
×月×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反思
1.关于语言得体,应该注意哪些因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略。
2.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你是如何分析情境中的得体要素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略。
【问题剖析】 “自我诊断”第4题
问题 不会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境准确地使用得体的语言 现场答案
剖析 原题是一道以得体为主的综合修改题。该答案删去“务必”一词非常正确,因为“务必”语气生硬,多用于对下级或晚辈的语言中,不能用于“来宾”“校友”。而把“参加”删去,看出了存在的问题(与“莅临”重复),但修改得不正确,因为“指导”一词多用于对上级或长辈,用在此处与对象身份不符。能看出问题而修改错了,这在语言修改题中很令人痛惜。另外,还有一处用语与与会对象身份不符,未找出来。参考答案 ②删去“参加”,④删去“务必”,⑦“母校”改为“学校”。【破解之道】
1.分清说话的场合、时间,依据具体的环境、对象,准确而灵活地使用得体的语言,是答好“得体”题的根本。其中,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对象,二是用语。在所有的得体要素中,“对象”是最重要、最关键的决定性因素。因为对象不同,其用语必然不同。上面题目中考生之所以未看出“母校”一词用得不当,是因为他未清楚地知道与会的两类对象:来宾、校友。两类对象的用语应区别对待,或者使用他们都能接受的用语。对象清楚了,还得会使用词语。词语中包括两种重要内容:①称谓,②敬谦语。解决了对象和用语问题,“得体”题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
2.注意语言修改题中的细节问题。①修改时手术要轻,要彻底,不能伤害原意的表达,不能改后再错。②修改完毕,要回扣中心,根据语言情境重新审核验证,确保万无一失。【趁热打铁】
下面几个语言情境分别存在表述不当之处,请指出并加以修改,使之准确、得体。情境一 电视剧《新水浒传》中,晁盖送给捕头雷横十两银子,雷横一边接过银子一边说:“多谢晁大哥,那我就笑纳了。”
情境二 某杂志上的一条请柬:“我明天乔迁新居,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 酒„„”
情境三 记者连载报道:“滨河游园开放后,我已多次光顾,不论是春天的姹紫嫣红,还是冬天的玉树琼枝,我都领略过。„„”
情境四 电台新闻广播稿:5日以来的多场豪雨,造成阿里山景区道路阻断„„滞留游客可望明日返回住地。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笑纳”改为“收下”;(2)“乔迁新居”改为“搬新家”,“府上”改为“家中”;(3)“光顾”改为“游览”;(4)“豪雨”改为“暴雨”,“可望”改为“有望”。解析 情境一中,“笑纳”是套语,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用在这里不合语境。情境二中,“乔迁”是祝贺用语,贺人迁居或贺人官职升迁之辞;“府上”是对别人的家或老家的尊称。二者都是对象不对。情境三中,“光顾”是个敬辞,意为“(你的)到来使(我)增添光彩”。后来多用作商店或服务性行业欢迎顾客上门时讲的客套话。使用对象不对。情境四中,语境是广播稿,里面不能出现谐音词(如“可望”与“渴望”、“豪”与“好”),否则容易引起人的误解。
以得体为主的综合题的解题技巧
高考语言得体考查角度有二:一是单纯考查得体,题干中有明确要求;二是把得体放在其他考点中一起综合考查。后者题型常见,难度较大。
对此,首先抓审题,看看它有哪些或明或暗的综合要求,而“得体”有的在题干中明确要求,有的未作要求,其实暗中有表达“得体”的要求。因此,审题最重要的是审出语言表达综合题中潜在的“得体”要求。审不出这一点来,就会因无法在答案中满足题干要求而丢分。请看示例:
试题一 校学生会拟开展“如何与陌生人交往”的主题活动,为学习交往经验,将对某老师进行访谈,请你设计三个访谈问题。要求:①紧扣访谈目的,问题步步深入;②语言表达简明、得体。(综合要求中明确提出“得体”要求)试题二 不管红绿灯,凑齐一群人,蜂拥过马路,被网友戏称为“中国式过马路”。针对这一现象,请拟出两条劝阻行人闯红灯的宣传语。要求:简明生动,幽默警醒;每条不少于10字,不多于20字。(综合要求中暗含“得体”要求)其次,在答题中优先满足“得体”要求。因为“得体”一般是语言综合题中的“主”要求。如何满足呢?综合题中的“得体”要求不会像单纯考查得体题那样具体、深入,而是往往在两方面满足要求:一是称谓,二是用语的敬谦。只要在这两点上注意即可。边练边悟
1.住集体宿舍,大学生大都要经历。刚进大学时,第一次离开父母的乐妮同学一天往家里打好几个电话,还经常偷偷哭鼻子。而今,重感冒的乐妮同学却对室友念琳同学说:想家,却不敢打电话。下面是她们交谈的部分内容,请你补写出其中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情境,简明得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念琳: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乐妮:谢谢你!你对我真好!
念琳: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乐妮:很想家,但不敢打电话。
念琳: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乐妮:你不记得我刚住宿舍时,偷偷地哭了几次,结果嗓子有些嘶哑,妈妈在电话里听了,以为我感冒了,特地从千里之外的家里赶过来。她自己的身体本来就不太好,结果是我没事,妈妈回家后倒是病了好几天。
念琳: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乐妮:是啊,所以我没有给家里打电话。幸亏有你这样的姐姐,叫我如何感谢你呢? 念琳:互相帮助嘛。你要赶紧好起来哦。
答案 ①乐妮,感冒好些了吗?要记着吃药。②想家了吧?给家里打电话了吗?③哦?这是为啥?④你是担心妈妈又为你着急,又会累着了?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连贯、得体、简明的能力,并且注意标点中的问号。根据两位室友的对话语境,体现出一个关心同学、一个逐渐理解母亲的内涵。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答题。
据说有位中国学者到美国参加“《梦溪笔谈》学术研讨会”时,美国专家高兴地说:“欢迎你来和我们合作研讨。”中国学者却谦虚地说:“哪里,不敢当。本人才疏学浅,水平有限,很荣幸有机会来贵国学习。”外国专家由此怀疑他的学术水平,并认为这位中国同行缺乏自信心。
如果你是这位中国专家,你会如何恰当地表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我很高兴能够有机会参加这次研讨会,就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情况交换彼此的看法。我希望我们在交流中相互启发,产生新的认识。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2010年12月21日晚10时40分许,某大学副校长上课时,教室管理员以“锁门时间已过”为由,在门口大声催促“锁门了”。该副校长得知对方身份和来意后说:“教学重要还是锁门重要?”“我可以明天就让你走人。”此事在学生中引起争议。根据校方规定,老师上课时间到晚9时30分结束,教学楼关闭时间为晚上10时30分。(1)请对该事件进行评论,写出两点理由,要求观点鲜明,语言简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副校长言行欠妥,违反校规,以权压人,对人不尊重。(示例二)教室管理员做法欠妥,执行校规机械生硬,态度强硬。
(示例三)二者言行都欠妥。双方的态度都比较粗暴强硬,彼此缺少理解沟通,不能换位思考。
(2)请选择你认为表达不当的一方,为他拟写一句得体的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某副校长:“师傅,对不起,给您添麻烦了,还有一点没讲完,请您再等两分钟好不好?”
(示例二)教室管理员:“老师,很晚了,要不下堂课接着再讲,行吗?”(或“老师,您太投入了,真不忍心打断您,不过已经很晚了,您看还继续吗?”)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中的简明、鲜明、得体能力。第(1)问是考查对事件的评论,首先要观点明确,态度鲜明,然后陈述理由,以理服人。同时语言要简洁明了。第(2)问要找出不得体的话,然后从人物身份等方面考虑,改写为一句得体的话。
1.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四个交际情境,加点的谦敬辞分别存在使用不得体的错误,请加以改正。
(1)肯定专家的水平:“您的文章写得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必能忝列其中。” ..(2)接受朋友礼物:“既然你这么客气,又这么真诚,那我就笑纳了。” ..(3)询问长辈年龄:“老奶奶,请问您芳龄?” ..(4)称呼自己的家人:“这是令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改为“名列”“位列”等,(2)改为“愧领”“从命”等,(3)改为“高寿”,(4)改为“家父”。
解析(1)忝列: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2)笑纳: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礼物。(3)芳龄:一般用于指年轻女子的年龄。(4)令尊:敬辞,称对方的父亲。
2.下面是吐鲁番交河故城管理处为导游提供的解说词,有些地方不太适合导游讲解,请按简明、得体等要求,找出不妥处,并加以修改。
游客们,交河故城被誉为“世界上最完美的废墟”(1961年国务院颁布),是丝绸之路上的交通重镇,也是古代西域车师前国的都城。全城像一个层层设防的大堡垒,如果走在城外,感觉就像走在深沟之中,无法窥知城内情况,下面就让我们进入故城进行参观吧。(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解说词一般不用括号注释,且“颁布”所指不明。(2)“窥知”属于书面语,不易听清。(3)表达不简明,删除“进行”。
3.揣摩下面人物的对话,补写出相应的内容,要求符合人物的身份,语言连贯、得体。小晗放学回家,很沮丧地告诉妈妈,这次考试成绩被同桌小嵩超过了。妈妈对小晗说:“小嵩没什么了不起的,下次打败他!”
爸爸拿着一本杂志走过来:“这里有篇文章,介绍一个叫隆·克拉克的老师,得过美国最佳教师奖。他教的学生个个成绩优异,又彬彬有礼。”
妈妈急切地问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爸爸说:“他的制胜法宝是他的班规。比如这两条,别人有好的表现,要替他高兴;自己有什么好的表现,不要炫耀,输给别人也不要生气。”
妈妈有点生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看,我们公司的成功,靠的就是这种不服输的劲头。”
爸爸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晗看着父母,自语道:“我该听谁的呢?”
答案(示例)①他有什么制胜法宝(或“他有什么秘诀”)②孩子敢拼才会有出息(或“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③不过,看见别人的长处能去赞美也重要啊(赏识别人也很重要)4.近日,著名文化学者余先生在“文化名人专访”直播间接受节目主持人采访。下面是他们交谈的部分内容,请你补写出其中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情境,简明得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主持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余先生:主持人好!说实话,我不是很喜欢“名人”这个称呼。主持人:先生太谦虚了。
余先生: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我更愿意把自己定位成文化人。这个节目的意义,不在于访问了多少名人,而在于接纳了多少文化流浪者。
主持人: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余先生:我们不能因为难就不去做,但是如果为做这件事而觉得累,感到痛苦,甚至生存都成了问题,那就没有必要做了,毕竟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持人:好的,我们一定会朝先生所希望的方向去发展。答案 ①余先生,您好!欢迎来到“文化名人专访” ②虽然我也算得上很有名
③我觉得要做到先生所说的,很难啊 ④健康、快乐地生活更重要(言之有理即可)5.(2013·大纲全国)下面是某杂志编辑部收到的一封读者来信的部分内容,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指出并改正,要求修改后语言得体,语意连贯。
我是一位退休的先生,长期以来一直自费订阅贵刊。我之所以如此,除了它内容丰富、知识性强之外,也有一点就是它格调高雅。因为贵刊今年第1期刊载的《烟酒与健康》一文不仅与你们一贯的风格明显不合,况且还有一些科学性错误,让我大感意外。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一位”改为“一个”;②“先生”改为“医生”或其他职业性称谓;③“也”改为“还”;④“因为”改为“不过”;⑤“况且”改为“而且”。解析 本题考查内容涉及用词错误、衔接不当、关联词语使用不当、语言不得体。①“一位”含有尊敬之意,一般用于称呼别人,不用于自己。“一位”应改为“一个”。②“先生”一般不用来称呼自己,应改为“医生”或其他职业性称谓。③“也”应改为“还”,才能与前面的“除了……之外”意思相符。④“因为”后面的内容意思上与前面是转折关系,应改“因为”为“不过”。⑤“况且”后面的内容意思上与前面是递进关系,应改“况且”为“而且”。
6.某公园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实行开放式管理,是市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政府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资金,维护石桌、石凳、体育器材、人物雕像等公共设施。然而,公园内多处设施常遭到人为损坏,让人十分痛惜。
请针对这种现象,拟定一条标语,呼吁广大市民提高文明意识,爱护公共设施。要求:语言表达简明、得体,不超过2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损坏的不仅是公共设施,还是您的形象!(示例二)爱护公共设施,弘扬文明意识!
解析 标语的特点是具有强烈的鼓动性,针对性强,有鲜明的主题。如本题,即要求考生针对公园内多处设施常遭到人为损坏的现象拟写宣传语,其目的是“呼吁广大市民提高文明意识,爱护公共设施”。因而,考生在组织答案时要围绕这一主题。此外,要让宣传语深入人心,富有鼓动性,还要在宣传语构思的精巧、新颖等方面下足工夫,使人一见难忘,以达到宣传目的。
7.高考不仅是十二年知识学习的总检阅,更是一种体力和毅力的挑战和考验,是意志品质的自我较量。在即将召开的高考励志班会上,你作为学生代表发言,面对家长、老师、同学们,你会各说些什么?
2013届高三语文组诗歌学案2 篇4
1.(原创)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蝶恋花 范成大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1)结合语境,赏析“谷雨才耕遍”中“才”字的妙处。
(2)请简要概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2.(原创)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1)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2)下片后半段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请结合词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3)这首词写离愁,步步深入、层次井然。请结合全词加以简要分析。
3.(2011·郑州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宿甘露寺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 甘露寺,在江苏镇江北固山上,下临长江,形势险峻。银山,指长江涌起的波浪。
(1)请说说首联“枕”“床”二字在全诗中的作用。
(2)末句“开窗放入大江来”,有人将它改写成“开窗忽拥大江来”,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
4.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落第东归 唐·罗邺
年年春色独怀羞,强向东归懒举头。莫道还家便容易,人间多少事堪愁。
落 第 明·袁崇焕
遇主人多易,逢时我独难。八千怜客路,三十尚儒冠。出谷莺偏媚,还枝鸟亦安。故园泉石好,归去把渔竿。
(1)袁诗中“出谷莺偏媚,还枝鸟亦安”一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它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2)这两首诗都写于科考落第之后,两位诗人的心境是否完全相同?请结合诗句进行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画 鹰 [唐] 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轩①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镟②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 ①轩,挺立,挺起。②绦,系鹰用的丝绳;镟,系鹰用的金属圆轴。(1)这是一首题画诗,颈联中________、________两字也可以看出是写画鹰而非真鹰。(2)结合全诗,简析尾联的写作手法。
6.(2011·吉林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西溪无相院
张 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注】 ①无相院:即无相寺,在湖州西南黄於山,始建于吴越。②鉴:镜子。(1)“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这两句诗写景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2)张先在当时就有一个绰号,叫做“张三影”,这首诗也多处写“影”,有明写有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
②
①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 ①蝶衣:花瓣像蝴蝶的翅膀。
(1)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花的“巧”和“繁”的呢?
(2)上片说“道是天公不惜花”,下片却说“道是天公果惜花”,这是否矛盾?请简析之。
8.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采桑子 【清】 纳兰性德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②
【注】 ①纳兰性德,字容若,清初著名词人。婚后三年,妻卢氏亡故,此诗作于其妻亡故后。②“谢桥”,代指谢娘所在之地。谢娘者,於唐宋诗词通常泛指所恋之美人。
(1)品味“瘦尽灯花又一宵”句中“瘦”字的表达效果。
(2)“梦也何曾到谢桥”语中含有什么样的语气?联系全诗,简要分析此句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
①
2016届高三语文月考试卷 篇5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各句的空缺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战士们毫不畏惧,怀着 ▲ 的决心,英勇地冲向敌人。
②她的目光从我身旁扫过,一直移到窗子,▲ 着窗外,好像在想着什么。③在这次游泳比赛中,不少少年选手 ▲,获得了好成绩。A.破釜沉舟 窥视 脱颖而出 B.孤注一掷 凝视 崭露头角 C.破釜沉舟 凝视 崭露头角 D.孤注一掷 窥视 脱颖而出 2.下列各句中修辞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无数条淙淙流淌的小河就像大地上的脉搏一样在不停地流动着,跳动着。B.秋雨跳着欢快的舞蹈,一下就是几天,什么活也干不了,真是闷死人了。
C.我和村里的伙伴们跳入清澈的水中,恬静的塘面便响起一片喧闹声,水流像父亲有力的大手,轻轻地抚摸着我们,我们像荡在摇篮中。
D.流言这东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蕴含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有恶意,比流产更能让人心力憔悴。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来自中俄两军以及我国地方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共百余人,紧紧围绕“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战场”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交流,推出一批重要研究成果。B.目前,多家保险公司已经接到天津爆炸事件中车辆进口商报案,并组织专业人员和第三方评估机构前往现场评估损失、统计排查。
C.中国政府在优惠贷款和援助支持下,中国企业在中亚地区承揽了多个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批经济合作项目已成功启动并在积极落实之中。
D.该企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抓住国内微型车、农用车生产制造起步不久、市场销售日趋走俏,很快就占领了大半个市场。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我总觉得,我们有些作家太虚伪了,▲ 我觉得关键的一点是,他们的作家有忏悔意识,敢于面对真实的内心世界。①这是我们的作家最失败的地方
②他们有一种“扬善”的美德,但也有一种“隐恶”的劣性 ③俄罗斯为什么可以产生那么多一流的大作家 ④缺少一种真正的悲悯情怀和忏悔意识
⑤不敢叩问自己的灵魂,把自己的灵魂亮出来给人看
A.④②⑤①③ B.⑤②④①③ C.③②①④⑤ D.②⑤①④③ 5.下列诗句表达的情感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是(3分)
A.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辛弃疾《菩萨蛮》)B.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
C.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D.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林运使墓志铭 杨万里
公讳孝泽,字世传,莆田人也。少好词章,卓然自立,一时流辈罔不推表。宣和六年,登进士第。
建炎初,调南剑州顺昌县尉。会有告某贼欲犯城邑,公不谋同僚,不檄旁援,独计以为可先未发禽也,提兵宵征,黎明至其所,贼方槌牛酾酒,聚神祠中,乃突掩之,无一人免者。未几,丁太夫人忧,当论功,而郡僚有沮格者,通判吴建曰:“使贼而张,州且不保,况邑乎?是不可不赏!”乃以闻。服除,授左承事郎,监建阳县麻沙镇税。秩满,调泉州晋江县丞。.太守器其详整,讼有积岁不决者,一以属公,靡不立断,人情服焉。
知漳州,公年弥高矣,听决益精明。北边有衅,敛兵于漳以戍焉。前守匮于赋,故事戍..者既行,居者增餐钱,而州不时给。其徒族立庭下不去,有猘色,公不为动,徐曰:若辈欲反,必先杀我。餐钱极无几尔,独不可强取。叱令还营,取一二尤者置之法,而令月庚之,众服其暇。
①岁大疫,为糜粥药饵,赒路界。死不能掩埋者,官为棺敛。部使者上最,进提点广南东路刑狱,公力辞不就。天子高之,改除直秘阁,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训词曰:循良之吏吾所重,止足之人吾所敬,重秘之直吾所惜。朝廷方行综核之政,切齿污吏。有言于丞相者曰:林公虽老,持节乡部,肃清一路,独不可耶?丞相然之,白上,除公本路转运副使。命下,八郡耸然曰:此真监司也。公即以乡里引嫌,有旨趣公入奏,公谓所知曰:广南之命.既得辞矣,顾拜今命,辞远乐近,非人臣义。章再上,朝廷知不可强致,复俾祠禄,是岁乾道六年也。明年正月十八日疾终,得年八十有三。
公性淡然,无外嗜。与人交,一见倾底里;至遇事,凛不可犯。南康、临漳岁倚山泽之入以佐公币,公尽捐以俾民。遇过使客,燕享俭而敬,宾亦欣然满意。公自律清苦,一夕视事,竟有持烛送公至闑内者,公曰:此官烛也,亟命持去。.注释:①猘zhì,狂犬,猛犬。②祠禄,官名。宋制,大臣罢职,令管理道教宫观,以示优礼,无职事,但借名食俸,谓之“祠禄”。③闑,niè古代竖在大门中央的短木。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乃以闻 闻:让„„知道,报告 .B.故事戍者既行 故事:旧例,惯例 ..C.有旨趣公入奏 趣:趋向,奔赴 .D.竟有持烛送公至闑内者 竟:事毕,结束 .7.下面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天子高之,改除直秘阁 .B.叱令还营,取一二尤者置之法 .C.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D.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8.林运使为官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简要概括。(3分)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使贼而张,州且不保,况邑乎?(3分)(2)讼有积岁不决者,一以属公,靡不立断。(3分)
(3)广南之命既得辞矣,顾拜今命,辞远乐近,非人臣义。(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③
②
初冬夜饮 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1)诗题为“初冬夜饮”,结合全诗,请分析诗人是如何扣题的。(3分)
(2)前人评杜牧诗常有“抑扬顿挫之节”,此诗短短四句,有波澜起伏,请简要分析。(4分)
(3)请简要概括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亦余心之所善兮,▲。(屈原《离骚》)(2)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3)▲,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5)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破阵子》)(6)▲,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7)见贤思齐焉,▲。(《论语》)
(8)▲,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月 夜 韩少功
①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
②城里人能够看到什么月亮?即使偶尔看到远远天空上一丸灰白,但暗淡于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不过像死鱼眼睛一只,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
③由此可知,城里人不得不使用公历,即记录太阳之历;乡下人不得不使用阴历,即记录月亮之历。哪怕是最新潮的农村青年,骑上了摩托用上了手机,脱口而出还是冬月初一腊 月十五之类的记时之法,同他们抓泥捧土的父辈差不多。原因不在于别的什么——他们即使全部生活都现代化了,只要他们还身在乡村,月光就还是他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禾苗上飘摇的月光,溪流上跳动的月光,树林剪影里随着你前行而同步轻移的月光,还有月光牵动着的虫鸣和蛙鸣,无时不在他们心头烙下时间感觉。
④相比之下,城里人是没有月光的人,因此几乎没有真正的夜晚,已经把夜晚做成了黑暗的白天,只有无眠白天与有眠白天的交替,工作白天和睡觉白天的交替。我就是在三十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来到了一个真正的夜晚,看月亮从树荫里筛下的满地光斑,明灭闪烁,聚散相续;听月光在树林里叮叮当当地飘落,在草坡上和湖面上哗啦哗啦地拥挤。我熬过了漫长而严重的缺月症,因此把家里的凉台设计得特别大,像一只巨大的托盘,把一片片月光贪婪地收揽和积蓄,然后供我有一下没一下地扑打着蒲扇,躺在竹床上随着光浪浮游。就像我有一本书里说过的,我伸出双手,看见每一道静脉里月光的流动。
⑤盛夏之夜,只要太阳一落山,山里的暑气就消退,辽阔水面上和茂密山林里送来的一阵阵阴凉,有时能逼得人们添衣加袜,甚至要把毯子裹在身上取暖。童年里的北斗星在这时候出现了,妈妈或奶奶讲述的牛郎织女也在这时候出现了,银河系星繁如云星密如雾,无限深广的宇宙和无穷天体的奥秘哗啦啦垮塌下来,把我黑古隆冬地一口完全吞下。我是躺在凉台上吗?也许我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太空人在失重地翻腾?也许我是一个无知无识的婴儿在荒漠里孤单地迷路?也许我是站在永恒之界和绝对之境的入口,正在接受上帝的召见和盘问?
⑥我突然明白了,所谓城市,无非是逃避上帝的地方,是没有上帝召见和盘问的地方。⑦山谷里一声长啸,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
(选自韩少功散文集《山南水北》)
12.文章②③两段通过对比,凸显了城里月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13.请结合第④段内容,说说“叮叮当当”“哗啦哗啦”这两个词的表达效果。(4分)14.“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一句单独成段,请结合全文谈谈这样写的好处。(6分)15.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的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苏轼的意义 李泽厚 ①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人们最亲切最喜爱的对象。其实,苏轼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画的真迹不可复见,就其它说,则字不如诗文,诗文不如词,词的数量也并不算多。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着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重要的人物,原因在哪里呢? ②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而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无论是他的上皇帝书、熙宁变法的温和保守立场,还是其他许多言行,都充分表现出这一点。这上与杜、白、韩,下与后代无数士大夫知识分子,均无不同,甚至有时还带着似乎难以想象的正统迂腐气。但要注意的是,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这后一面才是苏之所以为苏的关键所在。苏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这种“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更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它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已不是“一为黄雀哀,涕下谁能禁”(阮籍)“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陶潜)那种具体的政治哀伤(尽管苏也有这种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层了。前者(对政治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后者(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除了出家做和尚。然而做和尚也仍要穿衣吃饭,仍有苦恼,也仍然逃不出社会。这便成了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如果可以说,《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之类的对人生的自我意识只是少年时代的喟叹,虽说感伤,并不觉重压;那么,这里的情况刚好相反,尽管没多谈,却更觉沉重,正是“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然而就在强颜欢笑中,不更透出那无可如何、黄昏日暮的沉重伤感吗?这种整个人生空漠之感,这种对整个存在、宇宙、社会、人生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尽管不是那么非常自觉,却是苏轼最早在文艺领域中把它充分透露出来的。
③在古今诗人中,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只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味,欲辨已忘言”的陶渊明,才是苏轼所愿顶礼膜拜的对象。终唐之世,陶诗并不显赫,甚至也未遭李、杜重视。直到苏轼这里,才被抬高到独一无二的地步。并从此之后,地位便巩固下来了。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千年以来,陶诗就一直以这种苏化的面目流传着。
④但是,苏轼与陶渊明、白居易等人毕竟不同,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摆脱的出世的意念。无怪乎具有同样敏锐眼光的朱熹最不满意苏轼了,他宁肯赞扬王安石,也绝 不喜欢苏东坡。王船山也是如此。他们都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的社会具有潜在的破坏性。苏轼生得太早,他没法做封建社会的否定者,但他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却对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
(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6.“苏轼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17.请简要概述文章第二段的论述思路。(6分)
18.请结合文章,阐释“在古今诗人中,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的内涵。(6分)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家是个美好的地方,有时候,路是个更美好的地方。对我们来说,人生永远既是道路,又是家。
淮海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月考参考答案
1.C(破釜沉舟: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含褒义。孤注一掷:把所有的钱一次押上去,决一输赢。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作最后一次冒险。含贬义。窥视:窥探。窥,暗中察看。凝视:聚精会神地看。崭露头角:指刚刚显露优异的才能。脱颖而出: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
2.D(A比喻不当。“脉搏”可以跳动不能流动,“小河”可以流动不能跳动,两者没有相似点,构不成比喻。B拟人不当,与人物心情不协调。C比喻不合语境,应改称“水流像母亲柔和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们”)
3.A(B语序不当,应改为“统计排查、评估损失”;C偷换主语,中途易辙;D“抓住”缺宾语,可在“走俏”后加“的机遇”)4.A 5.B(对亡妻的悼念。ACD是亡国之恨,故国之思。)6.C(趣,通“促”,催促)
7.C(宾语前置的标志,其他项均为第三人称代词)
8.廉洁自律,公正严明,果敢善断,体恤百姓(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得满分。)
9.(1)假使让贼人发动袭击,州郡尚且可能不能保全,何况小小的城邑呢?(每句1分。“使”“张”都译对得1分;“保”1分;“且„„况”1分)
(2)有多年都不能决断的案件,全都把它们交付给林运使,没有不迅速决断的。(每句1分。定语后置句1分;“属”1分;“靡”1分)
(3)(前面)广南的任命已经辞掉了,反而接受现在的任命,推辞远处的任职而愿意近处就职,这不是做臣子应有的节义。(每句1分。“辞”1分;“顾”1分;“乐”1分;最后一句意思对即可。)
10.(1)第一句用典,“偶求欢”的“欢”指代酒;第二句“侵霜”与“初冬”暗合,“烛盘”点出了冬夜秉烛独饮;第三句“一堆雪”写窗外飞雪,又点出了冬天的天气。(每点1分)
(2)第一句用典,写出了独饮的原因,透露出情思的抑郁;第二句实写夜饮,进一步烘托孤独凄婉之情;第三句跳开一笔,从叙事转向写景、从室内转向室外,境界大开,情绪得到进一步宣泄;结尾用问句,既与前面叙述相呼应,也从现实进入想象,思维跳荡起伏。(也可以从情感的起伏变化、叙事与描写的转换、写作空间的转移以及虚实变化等角度回答,答出一点给1分。学生答题时角度如有交叉可酌情给分。)(3)仕途失意的悲愤;客居他乡的凄清孤寂;漂泊无依的愁苦;疾病缠身的痛苦;(答出任意三点得满分)
11.(1)虽九死其犹未悔(2)直挂云帆济沧海(3)别有幽愁暗恨生(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5)赢得生前身后名(6)月出于东山之上(7)见不贤而内自省也(8)业精于勤荒于嬉
12.城里的月光暗淡、短暂、呆板(没有神采)、稀少。(可结合“暗淡于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不过像死鱼眼睛一只,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城里人不得不使用公历,即记录太阳之历”分析)(每点1分)
13.①都将视觉上的月光写成听觉上的,化静为动,使用叠词、拟声词(答到其中一点即可);(1分)②“叮叮当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轻盈灵动,诗意盎然;(1分)③“哗啦哗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的情态;(1分)④表现了作者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终于来到了一个真正的夜晚,身心俱醉、无比惬意之情。(1分)(手法共1分,特点2分,情感1分。)
14.内容:①凸显月光是乡村区别于城市的显要标志。(2分)②写出作者对于乡村月光的喜爱和自豪。(2分)
结构:③统领全文,引出城市和乡村的月光的对比。(2分)
15.①“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侧面写出月光的皎洁、明亮。②“山谷里一声长啸”,衬托出乡村月夜的宁静。③再次点题,将读者带进宁静而美好的月夜,暗指“人应怀着虔诚的心与大自然亲近”这一主旨。④景语作结,富有诗意而又耐人寻味。(每点2分,答出其中的任意三点得满分)
16.①苏轼最早在诗文中表达出那种人生空漠感和厌倦感。②苏轼在美学上追求一种质朴平淡的美,他发现陶渊明的美与真谛,并将之抬高到极高的境地,使陶诗自此以后备受关注,广为流传。③苏轼的美学理想和审美情趣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浪漫主义思潮具有重要的先驱作用。(每点2分)
17.①首先提出自己的看法: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不是谨守儒家思想,而是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比前人更深刻的人生空漠之感;②接着进一步阐述苏东坡的人生空漠之感比任何前人都要更深刻、更沉重的原因;③最后得出结论:苏轼最早在文艺领域中将人生空漠之感充分透露出来。(每点2分)
18.①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 琢,并把这一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②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③古今诗人中,只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诗句契合了苏轼所追求的质朴平淡的审美趣味和退避社会的人生理想。(每点2分)19.作文审题:
(1)家是个美好的地方,因为家是爱的港湾,一个美好的家庭,乃是一切幸福和力量的根源;但有时家的安逸也会让我们贪恋、止步不前,少了在路上的挑战、惊喜、希望以及带给我们的成长,“家”这个小圈子只能摧毁年轻心灵的发育成长,倘使不同时让他们睁着眼睛去看广大世界。
(2)有时候,路是个更美好的地方,路是远方,是寻找,是一种精神的归宿,一种看不见的灵魂里涌动的向往(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我们风雨兼程、永不退缩;怀着梦,跨越苍茫,哪怕会受伤,但是一路上也会有风景、有惊喜、有梦想、有美好的故事,在路上我们将收获阅历、智慧和经验;内心的勇气和对未知的渴望才是一路上真正动人的地方。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们需要一路上的精彩。
有时候,命运无情地把人抛到路上,所以人类行走在路上,只能“一路风尘,一路劳顿,一路憔悴”,不管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行走,路上都会悲喜交杂、苦乐参半。
(3)人生时刻在路上,睁大眼睛看世界、追逐梦想„„但是我们的心里要永远珍藏着那个充满爱和温情、能给我们带来内心安定、能让我们不致迷失方向的家。人若无远方若不在路上,人生难免陷于枯滞、怠惰;若只有远方只有路,人生难免若无根之浮萍,漂泊无依。
对我们来说,人生既是道路又是家,把人生当作家,让心灵得到休息;知道人生是道路,让心灵有超越的追求。
立意上可侧重于“家”的美好来写,也可侧重于“道路”的美好来写,也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写,“人生既是道路,又是家”。作文中应重在释内涵、明意义、析原因,观点鲜明,辩证思考。
附:参考译文
林公名孝泽,字世传,是莆田人。年轻时喜欢词章,卓越不凡,一时间同辈人没有不推崇举荐的。宣和六年,考中进士。
建炎初,调任南剑州顺昌县尉。恰巧有人报告某贼想要侵犯城邑,林公不跟同僚商讨,不发檄文请求援助,独自谋划认为可以(在贼人)为发动袭击之前就先擒住敌人,他带领士兵趁夜出发,黎明到达贼人所在的地方,贼人正杀牛斟酒,聚集在神祠中,于是林公等人突然袭击他们,没有一人幸免。没过多久,遭遇他母亲的丧事,应当论定功劳,却有个郡僚阻止此事,通判吴建说:“假使让贼人发动袭击,州郡尚且可能不能保全,何况小小的城邑呢?这不能不奖赏!”于是把这件事上报朝廷,服丧期满,林公被授予左承事郎,监管建阳县麻沙镇税务。任期届满,调任泉州晋江县丞。太守器重他处事周详完备,有多年都不能决断的案件,全都把它们交付给林运使,没有不迅速决断的。人们心里很佩服他。
担任漳州知州,林公年龄越大,决断越精明。北边有战事,林公在漳州征兵来守边。前太守税收匮乏,按照旧例戍边的人出发后,家里人可以补贴些餐钱,但州郡却不能按时给予。那些守边的人聚集在庭下不肯离开,有狂怒神色,林公不为所动,缓缓地说:你们想要造反,就先杀了我。餐钱肯定寥寥无几,唯独不能以强硬方式取得。林公大声呵斥他们回到军营,将其中一、二个闹事最凶的人按军法处置,令他们按月赔偿,众人都很佩服他从容(处置突发事件)。
有一年发生大的疫情,林公准备了稀粥、药物,在各地区救济百姓。已经死亡不能掩埋的,官府提供棺材收殓。督察人员上报考核林运使为最优,提拔林公为提点广南东路刑狱,林公竭力推辞不上任。天子重视他,改任直秘阁,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训词说:守法循理的官吏是我所看重的,知道满足的人是我所尊敬的,秘阁重臣的正直是我所爱惜的。朝廷正推行综合考核管理的政策,对贪官污吏切齿痛恨。有人对丞相说:林公虽然年纪大了,在乡部为官,扫除障碍,难道不可以么?丞相认为他说得很对,向皇帝报告,让林公担任本路转运副使。诏令下达,八郡惊恐说:这是真正的监司啊。林公就以乡里避嫌请求退避,有圣旨催促林公入朝向朝廷禀告,林公对了解内情的人说:(前面)广南的任命已经辞掉了,反而接受现在的任命,推辞远处的任职而愿意近处就职,这不是做臣子应有的节义。奏章两次呈上,朝廷知道不能用强力使他上任,又使他担任祠禄,这一年是乾道六年。第二年正月十八日生病去世,享年八十三岁。
【2016届高三语文导学案1教学参考】推荐阅读: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艺术班语文上学期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时评类”作文写作指导学案08-26
高三语文导学案04解答得体11-10
2016届高三语文得失总结专题09-03
2018届高三语文周练教师版(1.13)09-26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艺术班语文上学期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第二周08-08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案:鸿门宴(新人教版必修1)11-16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艺术班语文上学期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文言虚词学生版08-02
安徽省合肥二中高三2016届语文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文科)试卷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