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资源库

2024-07-14

课程资源库(共12篇)

课程资源库 篇1

课程教学资源库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利用信息手段,按照统一的技术规范和课程内在逻辑关系构建的,由优秀的数字化媒体素材、知识点素材及示范性教学案例等教学基本素材构,可不断扩充的开放式教学支持系统。

1 课程资源库建设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根据建构主义: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传授而获得,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情境”是符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学习环境,它包含相关学科的知识、能力信息,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学习。教学资源库的出现为更大程度发挥情境的作用提供了可能,同时它作为协作学习及会话交流的平台,可以成为学习者主动学习、自主探索的认知工具。

2 课程资源库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麻省理工将大量课程资料传到互联网上,以便全世界的学习者自由分享知识、交流思想,同时中国教育界也出现了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发展趋势。课程资源库具有系统性、共享性、协作性、实时性、互动性等方面的特点,不但适用于课堂教学,还可以满足自主学习、终身教育的需要。经过10多年的发展,课程资源库已经是国内各类高校必需的教学辅助手段之一,并且对于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必然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2001年以来,随着国内外e-Learning的发展,Blended Learning(混合式学习)的理论逐渐为人们所关注。混合式学习原指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除了应用各种基于教室的学习形式,还结合其他多种学习方式,例如计算机辅助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相结合、自主学习方式与协作学习方式相结合等。而当教育界将过去单纯e-Learning的教育实践与混合式学习理论相结合时,混合式学习则发展为:基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教学媒介、教学目标等要素,优化资源组合,“在一个学习项目中运用多种媒体传递教授知识信息,从而使其学习效果、效能及学习项目的成本都达到最优化”。混合式学习重新认识了教育技术与人的关系,在教学理念上克服了片面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缺陷,反映了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的提高和转变,也为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指引。

3 从校企合作角度看待课程资源库建设现存问题

校企合作已是高职教育界的共识。企业既是高职教育的服务对象,也是合作伙伴,校企合作贯穿专业建设的整个过程。《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征求意见稿)》中提到:“按照校企联合、共建共享、边建边用的原则,依据企业人才需求确定建设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以企业技术应用为重点,建设涵盖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为高等职业院校师生、企业和社会学习者提供资源检索、信息查询、资料下载、教学指导、学习咨询、就业支持、人员培训等服务。”其中反复论及企业与专业、课程资源库建设的关系,也为高职课程资源库的建设明确了目标和方向。

但是校企合作仍面临着诸多困难,目前来看还存在着校“热”企“冷”的现象,原因之一在于难以找到并实现双方利益的结合点,学校教育未能满足企业实际需求。而课程资源库,因其在教学模式中日益增长的影响和地位,必然要转变观念,从校企合作角度开展建设,才能解决这一难题。

从校企合作角度来看目前课程资源库建设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3.1 资源库内容方面

目前许多资源库建设内容主要面向的是授课教师、研究人员而非企业员工或学习者;基于课本、教材的理论知识教学素材成为资源库的主体,实践性相对不足;素材资源更新缓慢,与时代脱节,不能满足企业内进行嵌入式学习的需要。

3.2 资源库结构方面

传统多媒体教学以“演示”为主要方式,受此影响许多资源库结构体系相对单一,着重教案、试题、课件等教学素材的积累,更倾向课堂教学,而缺乏“个性化学习、自主性学习”方面的指导。

3.3 资源库共享方面

共享性是资源库的主要特征之一,而目前多数课程资源库之间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规范,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同时校企之间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并未确立,仅有少数高校课程资源库能够提供与企业共享的功能。

4 校企合作共建高职课程资源库

针对上述问题,在高职教育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也需要建立在满足企业需求的基础上,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以下即从混合式学习理论角度探索校企合作共建课程资源库的要点。

Josh Bersin(2002)认为混合学习模式的过程主要包含几个基本环节:1)识别与定义学习需求。2)根据学习者的特征,制定学习计划和测量策略。3)根据学习内容,确定实施混合学习的环境。4)执行计划,跟踪教学过程并对结果进行测量。5)考核评价学习结果,以确定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课程资源库建设同样需要考虑这几个方面的问题。

4.1 课程资源库的定位

课程资源库一方面要定位于高职教育,需参照专业课程标准--经职业岗位以及工作过程分析而来,满足人才培养需求;另一方面要定位于企业,在岗位培训、技术支持等方面服务于企业实际需求,并体现“终身教育”、“终生学习”的理念。

4.2 学习情境的创设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是: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而混合学习理论强调数字化学习和常规学习的结合,数字化学习可服务于常规学习,因此课程资源库建设需发挥多媒体环境的优势,选取典型工作岗位,模拟情景,创设情境,以企业实际工作过程和案例为素材,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协作、会话的功能,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以达到意义建构的目标。

4.3 课程资源库内容选取和架构

混合学习理论的宗旨是在恰当的时机对合适的人选以适合的内容和方式进行教学。在课程资源库内容的选取上,可充分利用高职课程改的成果,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合理搭配,体现“必需够用”的原则。

在架构上,Jennifer Hofmann(2001)在《Blended Learning Case Study》中指出:在混合型学习背后隐藏着一种思想,就是教学设计人员将一个学习过程分成许多的模块,然后再去决定用最好的媒体将这些模块呈现给学习者。项目化设计,模块化组织能够更好的满足高职教育和企业的要求。

Rick J.Valdez在《Blended Learning-Maximizing the Impact of an Integrated Solution》中指出:“如同化学一样,混合型学习是将元素进行化合,产生想得到的反应。但是,这种实践并不是简单的包含这些元素,而是关于这些元素如何在一起结合的。在合适的时间化合合适的元素才能产生想要得到的反应。”针对各元素的有序组合,Purnima Valiathan(2002)将混合学习分为三类模式:

1)技能驱动(Skill Driven):自定步调的学习与教师指导相混合,以发展特定的知识和技能;

2)态度驱动(Attitude Driven):不同的学习事件和传递媒体相混和,来发展特定的行为和态度;

3)能力驱动(Competency Driven):不同的传递媒体和学习事件,以及知识管理和指导相混合来发展工作能力。

在课程库建设过程中,分析企业内各岗位对于知识能力的需求,充分考虑这三种模式的特点,合理架构各种学习元素,安排学习策略,更有效的发挥课程资源库的作用。

4.4 课程资源库的管理

与企业分工合作,达成共建共享的管理机制。企业参与课程资源库建设、使用、管理的整个过程,有利于体现其实时性、可操作性、可扩展性等方面的特征,从而使得课程资源库真正获得生命力,如图1所示。

5 结论

校企合作的路线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体制基础,它揭示了职业教育的办学规律,课程资源库的建设遵从这一规律,满足校企双方的需求,从而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的进行,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工作本位学习初探[J].教育科学,2005(4).

[2]姜大源.着眼于未来的理性思辨:坚持与改革——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近期发展动态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04(13).

[3]Purnima Valiathan.Blended Learning Models,[DB/OL]www.learningcircuits.org/2002//.(2011).

[4]Barnum C,Paarmann W.Bringing introduction to the teacher:A blended learning model[J].T.H.E Journal,2002,30(2).

[5]Frank J T.Bulletproof Instructional Design:A Model for Blended Learning[J].USDLA Journal,2002,16(5).

[6]Anderson C.eLearning in Practice:Blended Solutions in Action:An IDC White Paper Sponsored by Mentergy Inc.(2000)

[7]何克抗.从Blended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下)[J].电化教育研究,2004.

[8]黎加厚.美国教育资源门户及其对我国教育资源建设的启迪[J].电化教育研究,2003.

课程资源库 篇2

【摘要】 为了提高《影视音乐欣赏》课程教学的水平;增强大学生对影视音乐作品的鉴赏和分析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我们建立了《影视音乐欣赏》网络课程。本文将从《影视音乐欣赏》网络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优势以及对其资源库构建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 《影视音乐欣赏》、网络课程、资源库

前言

影视艺术是一门视听艺术,人们同时运用着视觉和听觉这两个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进行欣赏电影、电视。画面与声音是影视艺术中不可划缺的部分。影视艺术的声音又包括:人物语言和音乐、音响。

音乐是人类文明史上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其艺术形式已趋完善。而音乐对于影视艺术来说,则是一门年轻的艺术。在无声电影时代,针对电影画面的内容与情节的需要,音乐的“声音”率先打破了无声的局面;当跨入有声电影时代后,影视音乐更是得到大力的推广与发挥。随着影视艺术一百余年来的发展,影视音乐已成为一种具有重要艺术价值、独具魅力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影视音乐的创作或继承中,作曲家与编曲家们通过运用各种技法、各种音乐的表现手段,使影视音乐变得更加丰富多采。影视音乐的诞生与发展为影视剧的发展添上浓重的一笔。今天,影视音乐已成为影视剧创作的重要一环。

一、《影视音乐欣赏》网络课程的教学目的

《影视音乐欣赏》网络课程的教学目的:通过对影视音乐的历史、发展状况与音乐的制作过程、制作技术等等介绍,让学生了解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特性与音画关系,学会鉴赏影视音乐,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中欣赏美,评价美的素质;了解影视音乐的设计特点、创配方式,学会分析影视音乐与设计影视音乐;了解影视音乐配置中的各种技术处理方式,学会对影视音乐进行技术处理。此外,除了实现教学内容的实时交互,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的同时,还可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网上知识的搜寻知识与技巧,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术与能力。因此,《影视音乐欣赏》网络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

二、《影视音乐欣赏》网络课程的教学优势

(一) 一定程度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

网络课程的内容能反映人们对教育本质的认识,能体现对年轻一代教育问题上的共同价值理念.如学会学习、终身教育。因此,网络教学包含众多有实际价值并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例如:理解教育,强调相互依存、重视和谐合作的实践态度的培养;环境教育,增强对人类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理解,发展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美学教育,补充贫乏的美学观念,培养对于美学的鉴赏与批评的能力等等。教育的多功能作用,都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得以同时实现。

(二) 为学生营造探索与创造的空间,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个性;

在新世纪中,知识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创新与创造成为日常工作的主要基调,把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索、反思与创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网络是一个优秀的教育递送媒介,教育信息贮存媒介,在提供创新环境与创造性学习条件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在进行《影视音乐欣赏》网络课程中,通过网络提供的协作学习环境,学生首先可以就某一感兴趣的音乐或影片自主学习,并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其次,学生可在网上与同学、教师相互探讨,着手解决问题;最后,学生可以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创新观念、想法,为《影视音乐欣赏》网络课程增添有利的新资源。这样,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其协作能力、探索能力、创造能力,并使之具有面对新问题的勇气和自信,从而使个性得以全面的发展。

(三) 体现课程自身的开放性、动态性。

网络动态和开放的特点必须影响到网络课程的动态和开放,这个特征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网络课程将不是合格的网络课程。动态、开放可以使网络课程得到不断地充实、完善,能随时作出调整来满足各方面需求。课程自身的动态和开放是时间、空间以及内容上的开放,还表现在:各个知识领域的相互关联;对科学技术进步的开放;教学内容的动态及开放性组织;学习过程组织中的平衡。这种开放、动态性充分体现了时代发展的特征和网络教学的优势,将知识以课程的形式进行新的组合或分类,构建网络课程结构,体现课程间的关联性,充分表达教学过程中人的活动,使网络课程体系走向有序化和人性化。

三.《影视音乐》网络课程资源库的设计

能否提供一个组织良好的教学资源库以及提供灵活选取的方式,直接关系到教师备课时利用组装工具方便地组装各种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效率,并且能够影响学生使用本教学软件的效果。

(一) 《影视音乐欣赏》资源库信息特征

信息资源由信息、人、符号、载体四种最基本要素构成,其中信息是信息资源的源泉,但信息并非都是资源,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的信息才能称之为信息资源。换言之,只有经过人类开发和组织的信息才能称之为信息资源。基于网络的《影视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信息资源则是以网络和多媒体计算机为载体,以提高学生的美学素质为宗旨,由教育者和参与教学设计的技术人员采集与共同开发,在自主学习的.教学系统中使用的信息。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库则根据网络赋予的优势和网络学习者与教育者使用网络的需要而建构。我们把基于Internet网络的《影视音乐欣赏》教学信息资源划分为三大部分:

1、为传播者提供的素材资源;

2、为受传者提供的教材资源;

3、为通过超链接实观远程登录共享资源而提供的信息检索资源;

(二)目标学习者的了解与调查

目标学习者的了解、调查主要为了设定课件制作的总体方向。课件为什么人设计?学习者对本课程的基础?学习者的计算机使用技术?学习者使用什么类型设备进行学习?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进行网络课件制作之前所需要调查、了解的。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使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更加适应于学习者。

《影视音乐欣赏》网络课程的学习者是非影视专业的大学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网络使用技术;具有通过网络独立获取和筛选资源库中信息的水平;并使用普通的多媒体计算机进行学习。

(三) 《影视音乐欣赏》资源库的素材获取

在建构《影视音乐欣赏》资源库过程中,主要结合了平面印刷资料与Internet上丰富的电影资源。本课程的教科书是本网站素材库构建的主体内容,而一些著名的电影网站,则成为本素材库构建的有益补充。其中,汉电影网站更是由广东省电影公司全力支持,其中的资料丰富并且齐全,甚具参考价值。

(四)资源库的构建中所使用的工具

网页中图形、动画、声音文件的生成、链接、反馈的实现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1、网页框架及内容编辑使用Dreamweaver 4.0生成;

2、图片的制作、处理,主要通过PHOTOSHOP6.0生成,并存为网络要求的“jpg”格式;

3、声音文件录制,采用mp3格式声音文件;

4、视频文件利用mpeg4格式生成;

5、各文本、图片、声音与动画的链接,运用标记语言HTML实现。

(五) 资源库的结构

1、电影-音乐:介绍了十三部具有代表性的电影,在每一部电影的主页面都有:电影简介、电影海报、电影音乐欣赏、获奖记录、演职人员介绍及音乐评论等有关该部影片的资料。

2、各大电影颁奖礼:介绍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电影盛会,其中包括奥斯卡电影颁奖、嘎纳电影节、柏林影展。    4、电影名词:介绍了有关电影专业名词及其解释。

结束语

《影视音乐欣赏》网络课程的开设,是一种新的尝试,旨在更合理、更有效地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教学,并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获得协作、探索、创造能力,以及勇气与自信的全面提高。网络课程资源库的建设主要为了学习者进行教学内容以外的,更广泛地搜索、学习有关影视方面资料。

课程资源库 篇3

【关键词】中学体育  校本课程  资源库  建设  研究

由于应试教育的观念影响,高中体育教学被边缘化,其重要性被严重忽视。传统的高中体育教育中,教师往往只是进行“放羊式”的教学。教师先让学生跑几圈,然后做体操之后,就让学生进行自由活动。一节四十五分钟的课程可以说被严重浪费了。根据新课改的相关要求,教师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这种教学情况进行改变。中学体育校本课程有利于体育教学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教学意义。其中的校本课程涉及课程开发方面。也就是说,教师应该结合体育课程的特点和高中生的实际情况,建设中学体育校本课程资源库,帮助学生培养对于体育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下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校本课程资源库的建设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对高中体育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促进相关教材资源开发,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只是关注于体育活动本身,而忽视了高中体育教材内容。很显然,这样做是不合理的。体育活动是实践内容,但也应该和理论部分相结合。然后随着体育形式的不断多样化,原本的体育教材已经出现了很多弊端,这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改变,帮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领会体育的特点和实质,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练习。针对增多的体育形式,教材也应该随之不但丰富,这样才能够不断地丰富高中体育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比如在进行苏教版高中体育教材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促进相关教材资源开发,从而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教材中原有的部分已经渐渐不太适应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改变。当前的教材资源开发在国内是“三级开发”的形式,涉及到学校、教师和学生这三方。对体育教材进行开发,不能够盲目进行,而应该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教材资源的开发可以使整个体育教学更加丰富和饱满,使学生的体育兴趣得到增强,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加入到体育锻炼之中,锻炼他们的体格,使他们的学习变得更加高效。

二、促进现有运动项目开发,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虽然现有的运动项目很多,但事实上其中只有一部分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所以仅仅依靠原有的运动项目是不够的,这样只会使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降低。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生自身的情况,对现有运动项目进行开发,让体育运动项目更加适应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对现有运动项目进行研究和分析,然后利用现有的项目进行适当的改变,增加更具有趣味性的运动项目,这样做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比如在进行苏教版高中体育教材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高中体育教师应该因地制宜,发挥各种教学道具的有效性。现有的高中体育项目包括乒乓球、羽毛球、篮球和足球等。但是要是教师灵活运用闲置的物品制作体育器材的话,就可以增加体育项目。比如,教师可以运用收集来的鸡毛和鹅毛制作毽子,让学生进行“踢毽子”练习。教师也可以将木棍制作成武术棍,让学生进行这方面的体育锻炼。当然还有很多种方式可以拓展现有运动项目,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进行思考。当然,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运动项目对其进行改变,从而不断增多体育运动项目,使学生在上体育课时感到眼前一亮,提高自身对于体育的兴趣。

三、促进新兴运动项目开发,丰富体育教学形式

新兴运动项目涉及远足、舞蹈、攀岩、桌球等形式。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中没有涉及这些内容,这样就会使得学生的兴趣得不到满足,不利于体育教学的开展。有些学生可能会喜欢滑旱冰这项运动,但是校园里面没有相应的场景,并且教师也没有将这部分体育内容纳入到教学环节,使得学生的兴趣得不到满足。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可能会喜欢打桌球,学校根本就没有设置桌球台,并且教师也对这种体育形式不太注重,使得学生的兴趣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很显然,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现有的课堂设置,促进新兴运动项目开发,使体育教学形式不断地丰富,从而提高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

比如在进行苏教版高中体育教材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引入新兴运动项目。在体育教学中,总是围绕“篮球”和“足球”等几类运动形式,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培养他们的体育锻炼意识。很显然,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引入新兴的教育项目,帮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兴趣。如果学校附近的地形条件较好,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远足”或者“自行车越野”,让学生体验这种新兴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真正地走出校园,发现体育和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就可以使学生的体育意识不断增强,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陶涛. 浅析高中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J]. 福建体育科技,2003(05).

[2] 林小燕、蒋学进.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体育课程资源的教材化[J]. 体育教学,2003(05).

三维动画设计课程资源库平台设计 篇4

关键词:三维动画设计课程,资源库,平台设计

1 三维动画设计课程资源库平台页面划分

三维动画设计课程资源库平台是用于展示课程资源的在线界面。平台的整体设计要满足清晰、有序、分类合理的设计原则, 以确保各类用户能够快速获取所需资源, 达到促进课程教学的目标。根据这一原则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将平台具体划分为首页、课程设计、教学资料、课程资源、实践教学、作品展区、教改成果、作业与考试、工学结合、资源使用指南几大页面。各页面内容设计如下:

1.1 首页

页面内容:新闻公告、课程资源、课程内容、课程简介、常见问题列表、在线答疑、学习活动。

表现形式:以公告栏加列表的形式展示出来, 使师生用户能够直接选取相关项进行学习。

功能体现:主页展示的7个栏目体现了四大功能, 即资讯、学习、评价、反馈。其中具备资讯功能的栏目有新闻公告、课程简介、常见问题列表, 具备学习功能的栏目有课程内容、课程资源, 具备评价功能的栏目有在线作业、在线考试, 而反馈功能则以在线答疑栏目作为沟通的窗口。

1.2 课程设计

页面内容:课程定位、整体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

表现形式:以WORD文稿和SWF文稿的形式表现出来, 同时配以图片和表格补充说明。

功能体现:此页面属于课程资源建设的前期工作, 共分6个部分详细阐明了“三维动画设计”课程的设计思路与教学组织。课程设计为资源库的建设确定了方向, 使资源库最终能够真正与课程配套, 为教学服务。

1.3 教学资料

页面内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电子教案、电子课件、学习工作页。

表现形式:其中人才培养方案以WORD文稿形式展示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内容结构包括三大部分, 即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学习情境描述、实施建议;全部上网的电子教案均包括6个部分, 即学习目标、任务描述、学习情境实施过程、同步资源、课后练习、总结;电子课件的主体结构包括项目前导页、情境引入、项目描述、效果展示、项目分析、技术准备、制作流程等部分组成;学习工作页由咨询单、任务单、计划单、检查单组成, 与教材与教学相配套。

功能体现:教学资料页面中五项内容涵盖了教学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全部文档及电子文件材料, 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为本课程的教学提供详细计划, 电子教案与电子课件既体现了项目教学的过程, 又为学生课后自学提供了材料指引。

1.4 课程资源

页面内容:行业标准与生产流程、课堂学习资源、课后学习资源。

表现形式:行业标准与生产流程栏由职业标准、技术标准、业务流程三部分组成, 课堂学习资源由电子教材、视频教学、学习手册、工程文件、材质图库、过程考核六部分组成, 课后学习资源由项目演练、项目素材库、视频、电子书、文档教程、企业考核六部分组成, 课内外资源涵盖了多种媒体形式如电子教程、工程文件、图片、视频、网页等。

功能体现:形式多样并且与学习项目相互配套的课程资源保障了学生在课堂内的学习过程有依托, 在课堂后的练习与自学有指导, 使三维动画课程的教学突破了课程的界线,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过程考核与企业考核则体现了对于学习效果检查的两个阶段, 一种适用于考查学生日常的阶段学习效果, 另外一种则适用于检查学生应聘上岗的能力。课程资源页面是“三维动画设计”课程资源库软环境建设的主要体现。

1.5 实践教学

页面内容:课内实训、校外实习、校内实训包、校外实习包。

表现形式:课内实训与校外实习主要通过图表形式来展现校内实验实训室的实践环境以及学生校外动画实习企业的工作环境;校内实训包由实施方案、动员报告、实训工单三部分组成, 是对学生校内实训的过程指导;校外实习包由校企共同制定的实习教学大纲和考核标准组成, 是对学生校外实习的监控和检查。

功能体现:实践教学部分是对教学资源与材料的补充, 同时也是课程资源建设硬环境的一大体现。

1.6 作品展区

页面内容:在校生作品、毕业生。

表现形式:以图片和动画两种形式对当前学生的作品进行实时展示, 对毕业生在实习及工作后的作品进行展览。

功能体现:作品展区使正在学习本课程的学生产生竞赛心理, 通过优秀作品的展出对于后进生也起到学习、观摩的作用。通过毕业生作品的展出, 帮助当前的学生尽快认识到自身的差距, 并找到今后学习的努力方向。

1.7 教改成果

页面内容:论文、科研、教材。

表现形式:以图片、目录和证书的形式展示与三维动画课程相关的各类教改成果。

功能体现:将本课程相关的教改成果在此栏集中展示, 方便相关教师和学生查找本课程的教改成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运用这些成果并继续研究。

1.8 作业与考试

页面内容:与教材配套的作业, 三维动画设计师认证模拟试卷。

表现形式:作业题型有正误题、选择题、思考题、设计题;模拟试卷题型有选择题和案例分析题。

功能体现:作业的多种题型实现了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同步练习, 试卷的题型与三维动画设计师认证考试一致, 考核学生对于三维设计的综合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 为行业认证考试打基础。

1.9 工学结合

页面内容:近三年校企合作相关协议。

表现形式:以协议的形式展现本课程与企业开展课程建设、实习合作的情况。

功能体现:此页面是“三维动画设计”课程工学结合及校企合作的情况展示。

1.1 0 资源使用指南

页面内容:课程建设与使用说明。

表现形式:文字与表格。

功能体现:通过文字说明, 尤其是“全部课程资源列表”体现了三维动画设计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具体情况。为用户使用资源库提供方便。

2 三维动画设计课程资源库平台功能划分

依据页面的功能属性可以将三维动画设计课程资源库平台划分为五个区间, 即:教学区、学习区、监控区、展示区、交流区。五个区间分别体现资源平台的五项作用。各区间划分情况如下: (1) 教学区。作为教师用户, 在教学阶段使用本资源库时主要用到课程设计、教学资料以及课程资源中的部分内容, 因此针对教师用户将以上三部分确定为教学区。 (2) 学习区。作为学生用户, 在学习阶段使用本资源库时主要用到课程资源、实践教学、作业考试三部分内容, 因此针对学生用户这两部分确定为学习区。 (3) 监控区。作为教师用户, 通过作业考试页面可能随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对于教师来说此栏目为监控区。 (4) 展示区。对于师生双方来说, 作品展区、教改成果、工学结合三个栏目同为展示区。此部分是教与学效果的直观体现。 (5) 交流区。常见问题与在线答题是师生双方交流与反馈问题的平台, 因此将这两部分作为交流区。

3 三维动画设计课程资源库平台使用流程

三维动画设计课程资源平台的用户包括教师用户和学生用户。对于不同的用户对资源库的使用侧重点不同。两种用户使用资源平台的流程分别如下:

3.1 教师用户

研究“课程设计”页面相关文件。

整理“教学资料”页面相关资料, 根据每学期人才培养方案及课时的变更进行适当调整。

使用“课程资源”页面中的项目及相关工程文件、视频教学、素材图片等进行教学, 同时定期走访企业, 扩充项目及素材库。

参考“实践教学”页面文件指导学生。

检查“作业考试”页面学生完成情况。

完成日常的“作品展区”、“在线答疑”以及“常见问题”栏目的更新。

3.2 学生用户

查找“教学资料”页面的电子教案和课件进行预习和学习。使用“教学资料”页面中的学习工作页、“课程资源”中的学习手册来执行学习过程。查找“课程资源”页面中的课内项目资源, 尤其是视频教学进行学习、巩固和复习。查找“课程资源”页面中的课外项目资源, 尤其是视频教学、项目演练、企业考核进行学习和自我检查。查看“实践教学”页面进行实践预习, 并认识企业考核标准。日常完成“作业考试”、“在线提问”、“上交作品”、浏览“新闻公告”等常规任务。

参考文献

活用课程资源 篇5

活用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教学信息的来源。她,既是教师用来“教”的材料,同时她的优劣与否又制约着教师“教”的效果。课程资源既是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也是课程实施的媒介。

课堂并非孤立于现实之外的学习空间, 教师应该将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之中,活用课程资源, 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像生活一样不断掀开新的一页, 才会充满不朽的生命力。

一、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

传统的课堂环境, 洁白的墙、固定的黑板、秧田形的桌椅、严肃的老师、恭敬的同学……这样的环境过于强调学习的功能, 而缺乏温馨的乐学环境、良好的心理环境以及有利的认知环境。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 要求我们在强调学习氛围的同时, 更应使环境温馨、舒适、富有生活气息, 让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我们可以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主导活动, 找准小学生生活的热点、焦点, 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 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环境。

二、追求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现在使用的教科书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必须注意挖掘课文中生活化的课程资源。(1)把课堂融入社会。 与大自然相比, 社会要更丰富、更复杂、更生动。 社会生活是写作的更重要的源泉。 我们虽然无法把社会搬进课堂, 40分钟也很难再现丰富的生活画卷, 但我们可以把课堂融入社会。有人说课堂是个小社会, 这个小社会虽然只有四五十个成员, 但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一滴水可以照出整个太阳, 一个班级也可以折射出整个社会。问题是要寻找出有效的融入渠道。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三条渠道。一是想象式。想象式可由老师或学生提供一个情景或事情的开端, 由大家来设想发生了什么事情, 以及事情的经过和结果。二是辩论式。 可以提出一个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或疑难问题展开辩论或讨论。 如对 “上网的利与弊”、“自由与纪律”等展开辩论, 会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见, 这正反映了社会上不同人群的不同认识。三是实用式。丰富的社会生活对作文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提出的要求,也是课堂作文融入社会的一个渠道。(2)让艺术再现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 但它比生活要更集中, 更典型, 也更生动。 在语文课堂上用艺术来再现生活情景, 是课堂语文生活化的一条捷径。在40分钟的课堂上, 我们可以唱一支歌、观一幅画、演一场戏、看一个电视片段, 来启发引导学生, 激起学习语文的欲望,创造新的作品。

三、创造多彩化的学习氛围。

有利于语文学习的校园环境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 合理地利用校园、教室等场地, 创设多彩的校园文化, 将这些设施赋以生命的活力, 将这样的环境作为语文课程资源之一, 以熏陶学生的情感, 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与课本、学具、标本、挂图、音响和网络这些“冷冰冰”的课程载体相比,教师作为性情中人,最易于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使课堂、教学产生情境性和感召力,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教师能够创造有活力的、富有情感的学习氛围,这也是现代化的教学媒体不能取代教师的重要原因,因而教师的成长也就具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肯发掘与尝试,可利用的课程资源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四、挖掘多元化的生活资源

生活中处处存在着课程资源,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就能挖掘多元化的生活源。

1、整合学科资源。

可以说, 教材资源本身丰富的内容为教学的`成功实施和有序展开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平台。新课程淡化了学科的界限, 强调语文学习应开放, 处处留心皆语文, 强调学科的交叉渗透, 强调学科的整合。在教学中, 音乐、美术、科学、数学等等, 都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2、挖掘生活资源。

挖掘乡土文化资源:乡土文化朴实、生动、富有人情味儿, 处处洋溢着 “真善美”的气息。乡土文化包括本土的历史文化、饮食文化、曲艺文化、社交礼仪文化、婚丧庆典文化等, 这些将成为丰富的课程资源。

挖掘自然环境资源:自然资源包括各个地方的植物、动物、山川、河流等资源。我们在融合自然资源时, 既可以利用物产丰富和山川秀美来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 又可以利用对林木的乱砍滥伐和对动物的乱捕滥杀以及废水废气废渣对环境的污染等不良现象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环保教育。

挖掘名胜古迹资源:我们可以通过“游名胜, 玩语文”的实践活动, 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语文课程必须既植根于现实, 又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只有充分开发和利用好各种有用的语文课程资源, 才能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课程资源库 篇6

【关键词】金工实训  资源库  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0.067

《金工实训》又叫《金属加工工艺实训》,是一门实践基础课,是机械类、电气控制类以及很多工科专业学生学习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等课程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是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机械加工,特殊加工,热加工等几大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大的意义。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和现代机械制造技术。随着机械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类职业岗位对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对在各种岗位角色中的技能要求也体现出多层次的特点,也对金工实习课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和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信息化建设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手段,而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是教育信息化的直接体现。

《金工实训》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1.《金工实训》课程教学资源库可以整合各院校的优势并进行有效推广,更有效的提升金工实训教学质量,自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启动以来,一大批高职院校已经在《金工实训》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以及社会服务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果。通过高校间相互联系,建设《金工实训》教学资源库,将全面整合资源,对各高校资源库建设有很好辐射影响作用;2.通过《金工实训》课程资源库建设为专业教师提供了良好的教学资源,提升参与资源库建设教师课程建设及资源开发能力,教师在使用教学资源库进行教学过程中,能接受到资源所传递的课程开发理念,企业、岗位信息,资源开发思路;3.《金工实训》课程教学资源库为广大学生和社会学习者自主学习提供教学资源,通过共享型的课程资源拉进了学习者与教师的距离,学习者可更加轻松快捷的找到自己学习的内容,并且内容形生动形象,更容易理解。

《金工实训》课程资源库建设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企业典型产品生产工艺案例分析、各工种实训项目、实训考核评价体系、国家关于金属加工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实训流程、安全操作规范、教学录像、虚拟企业、虚拟场景、虚拟设备以及虚拟实训项目、企业生产工具、生产对象、生产场景、校内教学条件、基地管理制度、顶岗实习实施及管理制度等资源。

《金工实训》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主要是本着共享性、可扩展性和高可靠性原则,以数字化、信息化等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网络信息化为载体,构建基于校园网络的教学、管理、学习平台。始终坚持资源库建设要做到最全面、先进、实用、开放、持续更新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还要以行业企业为依托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途径。

整个教学资源库建设分为4个层级,也是建设的几个步骤。第一级:紧密国家、行业、企业标准,并分析相关金属工艺岗位信息,了解企业岗位作业规范,技能要求以及相关知识素养要求;第二级:在进行行业企业岗位分析的基础上,制定课程教学方案,形成并完善课程相关标准化文件;第三级:在课程教学方案基础上,制定课程各工种内容,《金工实训》课程各工种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工种对应岗位的职业素质。第四级:确定了《金工实训》各工种课程内容,进一步建设各课程资源素材,包括课程标准、教学实施方案、教学案例库、文献资料库、习题库、试题库、实验实训指导书、虚拟实训室,建设丰富、系统、全面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库建设一般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以往一些专业课程的课程资源库建设完成后的利用率很低,这样是很大的浪费,所以对于课资源库的使用与推广也应该建设的一部分。如何才能课程资源库有好的使用效果,首先资源库设计建设时应该考虑使用的方便性和效率等问题。另外课程资源库的推广也可以根据目前学生的特点,现在的研究表明学生利用手机上网的时间比电脑的时间要长,所以我们在推广课程资源库时,可有效的利移动终端进行。利用移动终端进行推广可以通过“二维码”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移动APP的方式进行。另外教师可以主动应用微信和QQ公众号对资源库的动态信息进行推介。

《金工实训》对于工科专业有着重要的意义,建设并应用好课程资源库意义重大,资源库一定要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良好的组织才能建设的符合课程教学需要,才能更好的方便教师教学和学员自学。资源的推广需要开发者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多思多想,并积极主动的创新方面进行推广。只有开发好优秀的课程资源库,并进行有效的推广使用,才能真正意义上提升《金工实训》教学水平,才能更好的为参加实训各专业服务。

参考文献

[1]邢健.金工实习网络课程资源库的开发与建设.学园.2015年4月.

课程资源库 篇7

一、建构新课程校本资源库, 创建校本课程资源共享平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建设的理念已经根植于广大教师心中。在建构新课程校本资源库时, 我们要立足新课程, 发动每位教师开发与新教材配套的课程资源, 以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需要。在新课程实施中, 教师面对课程改革的情景需要时, 教师不但要具备课程研究的素养, 能借助新课程, 思考现状的缺失和不足, 进行课程资源的统整、开发并共享电子课程资源库的能力。而且还须具备超越课程的素养, 并能转化和运用课程资源的思维与行动能力。这也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能力。我校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 注重培养和提升教师的课程素养, 在课程资源方面, 每个青年教师都树立了从了解新课程、熟悉新课程、理解新课程到超越新课程的理念。通过实践, 提升自己课程开发的执行力。2009年以来我们学校申报有10多个课题被确定为甘肃省省级课题, 参与课题的教师积极完成了结题, 有的论文发表并获奖;这些课题的研究, 教师们从各个方面立体收集有关课题的所有信息素材, 建立起电子课程资源库,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结题报告, 完成课题研究。新课程校本电子资源数据平台的建设, 必须树立课程资源开发的动态生存和与时俱进的建设理念。在开发和应用过程中, 教师不但可根据教学进度充分地利用随时选取数据库中所需的内容, 同时要求教师动态的修正、扩充新的课程资源, 动态地补充更全面的、精确的和权威的内容。对电子数据库有缺失或不全的内容, 若本人有新发现可随时扩充和上传到校本电子课程资源库共享平台。对历史学科课程资源的建设, 可有针对性地广泛采集有关高中内容, 着重研究必修本的教学内容, 每位历史教师可分工合作, 按单元集中地采集, 通过有序的整合, 形成历史学科的校本电子课程资源数据库。

二、校本电子课程资源库的开发和建设的原则

校本电子课程资源库的开发和建设须坚持以下的筛选原则:坚持时效性和前瞻性原则;坚持针对性和适应性原则;坚持系统性和科学性原则;坚持实践性和论证性原则。开发和建设的校本电子课程资源库要力求贴近教材, 并要高于教材。如校本电子库的内容可研究各学科优秀多媒体课件, 采集名教师对某一知识点经典讲解课例, 或收集全国优秀名教师针对同一课文教学内容示范教学的多媒体课件, 采集有关新课程的名师示范课件, 形成高中历史科新课程多媒体课件数据库。经研究发现, 真正优秀的教师都非常重视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从表面上看, 教师使用同样的新教材, 所理解的知识点、重点也差不多, 然而教学效果却大相径庭。差别在于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动态生存的课程资源的重视和运用程度不同。于是教师在实践新课程的同时, 可通过观摩学习优秀课例, 优化自己的动态课程, 高效地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努力提高校本课程资源共享平台的效益

图书馆开发建设和维护与新教材配套的校本电子课程资源库, 为教师和学生搭建了很好的共享平台。但构建和维护与新教材配套的校本电子课程资源库, 单单依靠图书馆本身的力量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必须建立协调机制, 才能充分发挥该平台的效益。我校在建构校本电子课程资源库时, 发动每个学科教师参与, 并把它视为己任, 学校给教师提供一个可动态补充的数据库平台, 教师随时可把开发好的课程资源上传到校园网上。2011年, 我校历史教师共开发出了《温馨通渭》、《通渭风云人物》、《教师集体备课教学案》和《环境保护》等7本校本教程。这些校本课程课程资源都形成了电子课程资源库, 并在学校的共享平台上可查阅, 我校在形成电子课程资源库的基础上, 通过整合把课程资源库的精华部分出版发行, 使之成为学生的校本教科书。

新课程校本资源库开发和建设, 使得新课程资源的内容更为宽泛了, 为教师提供备课和教学资源共享的平台, 使得教同样学科的教师在同一阶段不用重复采集相同的教辅助材料, 可节省教师的备课时间;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 学生可利用它预习和复习, 大大提升新课程的教学效能。

摘要:新课改中发动每位专业教师开发与新教材相配套的课程资源, 将主要课程形成研究课题, 通过收集形成课件数字资源, 支持、协助图书馆建立校本课程资源库, 并创建校本课程资源共享平台, 为新课程服务, 发挥了图书馆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提升了学校教育品质。

课程资源库 篇8

一、《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意义

应用文写作课程是一门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其任务是通过各种应用文体知识的讲授与练习, 使学生获得较强的应用写作能力, 以适应从事工作的实际需要, 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应用文写作的文种种类繁多, 不同的专业各有侧重, 要求不一。总的要求是:着眼于对文体特征及写作要点的宏观描述, 以求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不同的文体概念。对与专业相关及使用频率较高的应用文体则要进行深入详细的阐述, 要掌握其文体的性质、特点及写作要求, 强化实用写作能力, 并熟练地使用各种文体处理业务, 提高工作效率, 进行信息交流。

可以说, 应用文的用途是相当广泛的, 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人类交往活动的频繁与密切, 使它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因此, 《应用写作》也就成了各类职业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可是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讲授, 其效果并不好, 甚至出现了教师怕教、学生厌学的现象。什么原因呢?当然应用文自身具有的程式化、实用性的特点, 格式呆板, 内容缺少趣味性, 就会让人觉得特别枯燥无味。因此, 有必要开发一套《应用文写作》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与网络教学, 供专业教师与学生进行网络教学与学习。这样既可提高教学效率, 也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

二、《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资源库设计原则

1. 以学生为主题, 进行项目教学的原则。

项目教学以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独特性, 给高职职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给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情境、教学评价以及教师要求带来了新的变化。

2. 教学性原则。

数字化教学资源应能满足教与学的需求, 要有助于解决教学上的重点、难点、关键内容或文字教材难以解决的问题。另外, 在学习进度的安排上和教学信息的呈现上要符合教与学的原理。

3. 科学性原则。

数字化教学资源应能正确反映科学知识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也就是说, 作为传授科学知识的教学资源, 必须内容正确、目标明确。要达成这一原则, 设计数字化教学资源时必须注意:其一, 资源所呈现的知识内容、采用的媒体元素以及配制的解说、音效等必须真实。其二, 资源所论证的原理和定义必须准确。其三, 资源包含的模拟实验、动画等要符合科学原理。

4. 开放性原则。

由于数字化资源是以教学素材的形式提供给师生重组和使用的, 因此资源库应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教师 (学生) 都可以将自己的电子作品纳入其中。全体师生参与资源的制作过程, 将有利于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越来越丰富。

5. 实效性原则。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大学毕业生不一定会写小说、诗歌, 但一定要会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 而且非写得通顺扎实不可。”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应注重实践教学的环节, 加大练习的力度, 才能将提高学生应用写作能力这一根本目的落到实处。

三、《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

1. 资源库建设思路

我们从《应用文写作》课程的课件制作、课堂问题的设计和引导、Webquest主体和任务的安排, 到学生学习过程中协作程度和思维走向的引导等方面的考虑来进行资源库的建设。在建设的过程中, 要考虑到把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作用位于改变学生学习态度与方式的角度来考虑, 且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起到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因此在资源库的建设过程当中, 要制定目标、建构策略、引导过程、答疑解惑等行为, 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才能得到有效的开展, 教学大纲中的有关精神才能得以贯彻和落实, 能力培养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为此, 需要尽快建立一套切合学校实际、符合学生特点、具有时代特征的《应用文写作》课程体系, 建立符合课程教学需要的、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教学资源库, 包括显性课程的教学计划、大纲、教材, 隐性课程的活动方案, 模块化组合的教学案例资料, 多媒体教学的相关应用课件等。

2. 资源库建设定位

进行高起点、高要求、高标准建设, 采取开放式运行及管理, 资源库建设以服务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旨, 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沟通能力、写作能力、为主要内容, 以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目标收集整理的视频、图片、文字、声音、课件等为载体, 支撑《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正常教育教学和提供2 4小时在线学习。在以资源库的架构上要合理, 内容要丰富, 能使学习者在拓展的阅读过程中, 结合自身的体验实现阅读文本语境的重构, 实现学习者认知、观念、经验的重构, 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3. 资源库建设内容

包括课程文本15篇 (课程文本指的是课程调研报告、课程标准、行业规范、教学大纲、岗位标准、规章制度、案例分析、评价标准等) , 视频动画60个超过60分钟, 图片100幅、多媒体课件10个单元、课堂数量3个270分钟, 知识点视频20个60分钟, 交互性多媒体教学软件1个90分钟, 多媒体教学网站1个, 课程介绍合成音视频1个, 课程资源链接20条, 课程论坛, 常见问题解答, 试题或习题库中的试题数量为200道, 名师课堂摘录1单元, 名师课件、教案1单元, 参考文献或论文10篇, 案例库文件20个, 交流论坛1个, 作业6次, 考试1次, 在线答疑10次。

4. 资源库建设应注重写作技能与职业应试的关系

应用文写作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技能, 特别是在国家实行公务员法和秘书职业资格制度之后, 应用文写作与公务员职业技能、秘书职业能力, 有极大的关系。而具有较高的应用文写作水平, 必将成为大学生职业竞争的一种优势。因此, 不论是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还是在资源库的建设中, 应该面对国家公务员考试、秘书职业技能鉴定的实际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资源建设, 否则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育学就将失去应有的活力、动力和效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明确规定, “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 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在目前试行的《秘书职业技能鉴定》中也明确规定了技能鉴定的内容和公开考试的办法, 并认定秘书职业资格证书。这里, 强调了公务员录用和秘书职业技能鉴定中的职业应试, 都与应用文写作有直接的关系。要就业就要有就业的本领, 就要能胜任就业岗位的工作能力。要进入公务员和秘书行业, 就要具备应用文写作的能力。因此, 《应用文写作》资源库的建设应凸显应用写作技能与职业应试的关系。

四、结束语

以任务驱动, 项目引领的教学思想, 来培养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通过项目的教学与实践, 结合岗位能力, 逐步提升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 最终达到与岗位需求相吻合的目的。

利用学校间的教学交流经验, 不断修正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促进《应用文写作》课程的研究与建设, 形成一批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以项目式案例为重点的优秀教学资源, 形成教学与课程优化整合的教学资源库。

摘要:考虑了应用文写作本身的局限性, 而进行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是《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资源库的重要内容。在分析教学资源共享库建设意义的基础上, 提出教学资源库建设原则, 构建教学资源库, 包括资源库建设思路、资源库建设定位、资源库建设内容、与职业应试的关系等内容。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教学资源库建设,信息技术

参考文献

[1]杨兴波.浅谈高职教学资源库建设与网络教学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 2008 (13) .

[2]张永力.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要坚持实效性原则[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7 (12) .

[3]周玉滨付国鑫宋海峰.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设计与开发[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6 (1) .

[4]孙峰.职业院校职业道德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与研究[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7) .

[5]覃海川.动漫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库建设研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5) .

课程资源库 篇9

1 建设目标

动物解剖生理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 是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资源库子项目。本项目建设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 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整合现有资源, 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建成教师在线授课、学生在线学习、网上测试、网上答疑、模拟实训、人才质量监控评价等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于一体的专业教学服务平台。推动教学模式改革, 体现高职教育特色,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教学资源库建设思路

重构教学内容, 更新教学手段, 改革教学方式与方法, 提高课程教学水平, 为高等职业教育多样化学习的需要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2.1 教学资源库规划建设标准

为保证教学资源库的开发和有效运行, 要制定详细的建设标准。例如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行业标准、职业资格认证标准、企业信息等;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实验实训、教学指导、学习评价以及素材采集与分类标准等。明确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主体, 规范资源库建设内容, 科学系统地构建专业教学资源库。

2.2 教学资源库校企联合共建

联系相关行业企业, 通过校企合作、融合, 在行业调研、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 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系统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制定专业教学标准, 规范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整合专业课程的优质教学资源和企业技术资料, 进行教学资源库内容及资源平台的规划和设计, 完成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构架。

2.3 教学资源库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要突破传统学科体系的框架, 坚持行动领域的课程开发理念, 强调岗位技能的训练。在教学内容选取上主要针对行业发展和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实际要求, 体现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须够用为度, 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融“教学做”为一体,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建成覆盖畜牧业相关岗位群、符合区域特点, 集学习、应用、交流、服务的共享资源平台, 形成通用性功能模块, 满足不同用户的服务需求。

2.4 实用和开放性

教学资源库中的资源内容及应用功能, 首先要充分考虑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特点, 利于师生的教与学;其次也要考虑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规格。因此, 教学资源库要内容丰富、多元化、多层次。教学资源库在先进的网络技术支持下, 有较大的信息容量, 适用于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和卫星电视的传输和连接, 搭建教育开放服务平台, 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教育信息, 不断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

2.5 可持续发展性

构建专业教学资源库, 要紧跟行业发展趋势, 针对学生未来就业的行业特点和岗位群需要, 教学资源内容动态更新, 保证教学资源库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同时, 网络平台系统的研发与建设、软件系统的升级与更新, 应具有可伸缩性和扩展能力, 不断加强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 跟上科学发展步伐, 以适应教学需求的变化, 并完善资源的应用信息反馈, 实现教学资源的广泛共享。

3 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

以整体资源管理平台专业资源库、岗位资源库、课程资源库、培训资源库和素材资源库建设架构为指导, 明确课程资源库建设的任务和要求, 规划课程资源库建设内容, 建立资源文件化的格式规范, 制定资源库的分类标准, 构建课程资源建设的完整体系。

3.1 专业资源库

建设内容包括行业信息、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标准。行业信息包括行业政策法规、技术发展动态、用工现状、人才需求情况, 政府、行业协会网站链接, 会议信息、培训信息和行业专家信息等。职业标准包括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的定位标准, 各种类别岗位对应的国家职业标准等。技术规范/标准包括课程核心技术描述, 对培养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素质和技能的支撑作用和教学条件的要求等。

3.2 岗位资源库

包括企业信息、职业岗位、岗位标准和生产文件。企业信息包括企业网站链接, 技术、产品信息, 人才需求信息。职业岗位包括岗位描述及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岗位能力分析, 岗位核心技术分析。岗位标准包括技能要求、职责、安全、工作内容、相关知识、素质能力。生产文件包括安全规范、操作规范、生产计划单、工作手册、技术作业指导书等。

3.3 课程资源库

是专业课程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以文本形式叙述课程简介和录制说课视频外,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建设: (1) 课程设置。包括课程标准、课程定位、课程特色和项目任务式电子教材。阐明课程基本信息、课程概述、培养目标、教学设计、考核标准与方式, 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方法和方式。 (2) 教学设计。包括设计思路、课程教学任务表、理论和实训设计。理论部分包括授课计划 (授课计划表、教学内容、作业及实验、教学形式)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组织、能力评价) 、基于项目 (任务) 教案 (教学内容目标要求、主要知识点与能力应达到的目标水平、教学策略) 和教学课件;实训部分又包括实训大纲 (实训目的、性质与任务、实训目标、实训项目、实训要求、实训教学效果评估) 、实训教案 (实训目的要求、实训内容、实训方法、机能操作、能力评价、实训习题) 和实训分析总结 (实训目的、实训内容、实训计划执行完成情况、实验实训效果) 。 (3) 教学指南。包括课程的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4) 学习指南。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考核方法。 (5) 教学资源。包括虚拟仿真、教学动画、图片库、教学录像、习题库和试题库。 (6) 课程评价。包括项目 (任务) 评价 (评分内容、标准分值、自我评分、教师评分) 和课程教学信息反馈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教学组织形式、课程考核、学习效果) 。

3.4 培训资源库

为从事畜牧兽医行业的相关人员提供培训资源, 进行师资培训、企业培训和学生培训。与行业企业及教育培训部门合作, 进行教师“双师”素质培训, 实践技能培养, 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企业人员技术培训, 行业在职技术人员的能力提升培训, 新技术、新工艺培训, 继续教育培训, 对职业岗位工种进行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校企联合, 开发学生创新教育, 开展与课程相关的技能大赛培训及创业规划大赛培训。

3.5 素材资源库

通过收集、开发和引进课程优质教学资源素材, 便于用户根据资源类别进行检索, 满足用户的个性要求。资源素材按媒体类型分装, 建设内容分以下几个方面: (1) 文本素材。收集与课程相关的技术标准、岗位能力标准、规程、业务流程、作业规范、数字教材及工具手册。 (2) 图片素材。采集动物饲养、繁殖、疾病防治、产品加工以及反映教学团队、教学条件、教学场景和企业生产场景等图片。 (3) 视频素材。课程教学组织过程指导视频、实训项目训练视频、企业实际工作任务操作视频等教学资源。 (4) 动画素材。展示动物机体形态结构及生理活动规律等内容的动画教学资源。 (5) 虚拟实训素材。虚拟仿真技术建设, 课程典型虚拟实训项目。 (6) 企业案例素材。各类企业提供与课程相关的典型案例。 (7) 课件素材。开发该课程的教学课件, 培训课件。 (8) 习题素材。课程习题库、试题库, 培训习题、技能操作练习。

4 预期成果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内容集国家和企业的技术标准及岗位技能标准, 针对相关技术应用及职业岗位要求, 体现了专业共性特点与个性需求。通过网络开发和数据库技术, 整合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资源和成果, 使之具有知识内容丰富、表现形式直观、覆盖领域广、受益范围大的职业教育特色。满足教师和学生的教学需求, 以及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和继续教育的需要。

5 结语

课程资源库 篇10

对策一:明确目标, 形成序列

为了让影视资源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最大价值的运用, 我们建立了以“能力发展→栏目推荐→训练形式→目标达成”为主线的立体训练模块, 形成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序列。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并结合各年级语文能力的要求, 推荐他们收看相关的电视栏目。

如此梳理后, 再根据各年段要求, 让学生看电视并设计相关作业。

第一学段以读、说为主, 主要以录音故事引路。要求学生在收看少儿节目的同时, 把最喜欢的内容讲出来, 录下来, 在每周一次的“故事会”中进行交流, 经过“猜、议、评”选出“小小故事大王”, 并在校园红领巾电视台开辟“故事大王擂台赛”栏目, 这一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热情, 他们在听故事、讲故事的同时, 积累了大量的规范语言, 为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三学段主要以写电视观后感、引导学生对有关栏目进行鉴赏评析、开展小课题研究为主。如对于学生热衷的系列剧《家有儿女》, 我们从编导的意图、演员的表演, 尤其是几个小演员的表演、细节的处理、戏剧效果的体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几方面引导学生鉴赏, 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许多学生在肯定这部电视剧的同时, 也指出整剧家庭气氛过于宽松, 尤其是孩子犯错时家长的处理方式总是那样的“人性化”, 导致孩子们会“胆大妄为”, 刘星的成绩问题就很值得我们思考;也有学生认为, 部分细节内容可能会对低龄观众产生负面的教育作用, 他们分不清现实与虚构的区别, 容易产生对现实不满的想法, 会变得像刘星一样叛逆。

对策二:丰富形式, 优化过程

(一) 巧用影视练听说

“一分钟新闻擂台赛”建议学生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栏目, 记一条主要新闻。语文课前安排短时间的“新闻擂台赛”,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每周末畅谈世界真奇妙”充分利用电视片《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的语言环境, 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通过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场面, 以解说员的身份向小伙伴介绍在电视片中了解到的动物。

“月冠军主持人大赛”每月一次的“月冠军主持人大赛”, 让小选手们或稚拙可爱地自我介绍, 或声情并茂地讲故事、朗诵, 在欢声笑语中进行交流。

“每周一电视观后演讲”双休日, 要求学生在学习之余观看自己感兴趣的电视节目, 在“电视观后卡”上写下自己的感受或体会。每周一的语文课前, 进行“电视观后”演讲。

从学生喜爱的影视节目中找到切入口进行听说能力的训练, 形式多样, 富有趣味性, 教学效果很好。

(二) 巧用影视促阅读

1. 借助影视, 导读名著

影视与纯文学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 教师可在课堂中对影视与名著之间作适当的点拨、引导, 调动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如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 教师可以在阅读课中让学生欣赏由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的精彩片段, 欣赏影视与阅读同步进行, 从而达到“观看影视作品—形成感性积累—增强阅读兴趣—提高文学修养”的目的。又如一系列的“红色经典”, 《林海雪原》《红岩》《小兵张嘎》《地道战》《铁道游击队》《红色娘子军》《闪闪的红星》等, 从欣赏影视片到阅读名家名著, 学生乐在其间。

2. 巧引影视, 适时补白

对一些文学性较强的课文, 巧引影视丰富学生的感知, 补充文字教材无法传递的空白, 能突破教学难点,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时, 笔者就利用影视进行如下的情境创设:

(课伊始, 播放《城南旧事》序幕)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是由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小说改编的电影《城南旧事》, 看了以后, 你有什么想法?

生:作者小时候是在北京城南度过的, 很怀念那段时光……

师:是的, 因为难忘、因为怀念, 她把自己在北京城南的生活写进了一本书里, 这本书就叫做《城南旧事》。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本书的出版后记———《冬阳·童年·骆驼队》。

影视资料中骆驼队的黑白照片伴着那低沉而富有磁性的画外音, 转瞬间就将学生带到了几十年前的老北京, 带入了课文所营造的怀旧氛围中。

(课接近尾声, 再次播放《城南旧事》序幕)

师:品读此文, 我们就像是在静静地品尝一杯淡淡的清茶, 如果人生有第二个童年, 如果人生可以重来, 也许作者就不会有这么多的人生感触。让我们再来回味一下影片序幕中的那段话吧。

当《送别》的旋律缓缓响起, 和着这一旋律, 师生轻轻诵读影片中的画外音———

不思量, 自难忘!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

我是多么想念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

而今或许已物是人非了,

可是, 随着岁月的荡涤,

在我, 一个远方游子的心头,

却日渐清晰起来

……

这一设计巧妙地利用了影视资源 (画面、音乐、画外音) , 使课堂教学达到一唱三叹之效果, 学生沉醉其间, 笔者适时对作者林海音进行了介绍, 为学生推荐《城南旧事》, 巧借影片促进了阅读。

(三) 巧用影视促写作

1. 培养观察习惯

学生观片的过程就是观察的过程。如学生在观看了《感动中国》系列片之后, 就可以了解邰丽华、徐本禹、刘翔、聂海胜等人的感人事迹, 既开阔了视野, 又培养了良好的观察能力。

2. 积累写作素材

“上下五千年, 纵横全世界”。影视突破学科知识和课堂教学的时空界限,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下了解世界和大自然, 积累知识、启发心智、陶冶情操, 为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一学生在看了《蓝猫淘气三千问》后写道:

今晚, 蓝猫为我介绍的是《为什么沙漠会有五颜六色》。以前, 我一直以为沙漠只有黄色的。其实, 在澳大利亚有红色的沙漠, 在美国有白色的沙漠, 在中亚有黑色的沙漠。美国的亚利桑那沙漠更奇妙, 有红、黄、紫、蓝、白很多种颜色, 在阳光的照射下, 五彩缤纷, 美丽极了!

为什么沙漠会五颜六色呢?原来, 沙漠是岩石风化的产物, 岩石是由各种不同的矿物组成的, 各种矿物具有不同的颜色, 所以岩石风化后产生的沙漠也有了不同的色彩。大自然真是太奇妙了!

……

3. 丰富写作形式

看视频写作文, 这是对学生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 同时能促进作文形式的多元化。如经典动画片《猫和老鼠》, 是很好的视频素材, 把它引入课堂, 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激情, 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对影视作品的鉴赏能力, 培养其人文素养。

4. 提高写作技巧

影视的情节、特写, 人物的刻画, 环境的渲染, 事件的描述等所采用的手法, 甚至是片名的命名等等这一切, 与文章的写作技巧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如特写镜头是影视中惯用的手法, 一个期盼的眼神、一张沧桑的面容、一双粗糙的大手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笔者就曾要求学生在看影视节目时, 注意观察特写镜头, 将其中的一两个特写镜头用文字写出来, 并指导学生学习这样的方法, 在作文中多些细节描写, 少些平铺直叙。

对策三:营造氛围, 提升效度

如何让影视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 润泽学生的心灵?营造宽松的家庭影视氛围, 形成有效的家庭影视监督机制非常重要。

制定协议, 便于管理我们要求家长与孩子之间制定一份民主平等的协议, 以保证父母和孩子既有自己的权利, 又能各司其职, 共同营造民主融洽的家庭氛围。协议主要内容如下:

家长:支持孩子收看有益的电视节目;能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收看节目, 以便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督促孩子积极写电视观后卡, 并能与孩子经常交流心得;节假日能经常带孩子进电影院看优秀影片, 陶冶孩子的情操。

孩子:在认真完成作业的基础上, 每天有收看电视的权利, 但时间不超过四十分钟 (双休日适当延长) ;按时收看老师推荐的电视栏目, 认真写电视观后卡, 随时让父母检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栏目进行探究活动。

营造氛围, 乐于参与家庭空间的开发有助于了解每个学生的情感需求, 构建欣赏学生的平台。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被欣赏中感到快乐, 在快乐中抒真情、写真意。在家庭影视生活中, 我们积极主张开展各类亲子活动, 如“我与父母共同设计公益广告”“一起看, 一起写, 父母和孩子共写影评”“谈谈我爱的节目十大理由”等活动, 不但提高了孩子的各种能力, 更增进了孩子与父母间的感情。

课程资源库 篇11

关键词 课程资源库建设;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8-0033-02

所谓的课程资源主要指的就是从教育目的、课程目标、教学活动以及课程实施等角度,以对课程计划或目标的需要进行实现作为出发点,来对能够满足它的所有资源进行的寻求。它既是保障课程能够顺利进行,课程目标可以顺利实现的基础,同时也是优势课程顺利实施的条件和课程因素的来源。

1 数学课程资源所具备的特点

课程资源是保障课程能够顺利进行,课程目标可以顺利实现的基础,因此学校对其的认识,不但影响它的建设和利用的程度,也对教育系统正常的运行有着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资源库的建立是对数学新课程实施进行保障的前提条件。下面就来分析一下数学课程资源所具有的特点。

1.1 潜在价值性

所有的功能性资源都和数学课程资源一样,都有着潜在价值性.所谓的潜在价值性,指的就是课程资源与课程条件和要素不同,不是现实的,而是主体进行课程实施的时候,能动自觉地对其进行利用开发之后,转化成的一种现实的课程条件和成分,以此来发挥教育价值和课程作用。所以课程资源一定要被主观地赐予其意义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利用开发。

1.2 广泛多样性

数学课程资源指的不仅仅是教材,也不仅仅是学校内部,它具有广泛多样性,由于其地域和时代的不同,其数学课程资源的表现形式和开发利用就不同。而且由于学校、家庭背景之间的不同,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也存在差异性,还有就是由于主体的差异也会导致在进行开发利用时课程资源的不同。数学课程资源它是可以使教育目的和课程标准进一步实现的教育资源,同时还是囊括了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环境中全部有益于课程进行实施的教育资源,因此说数学课程资源具有广泛多样性。

1.3 动态性

与学校的所有课程不同,课程资源所具有的特征不一定是专业、规范系统的,可是它却是可以进行开发利用的,可是由不同的主体对相同的课程资源进行的开发利用,其所要实现的教育目标产生的效果是大不相同的,而且统一主体在不同的环境下所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也是不同的。因此,可以说其具有开放性和动态性。

2 初中课程资源库现状

2.1 新课改对于优质资源的大量需求

现今,我国正在积极地对基础教育课程进行改革,要求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可以和现代科技与社会的发展还有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倡导学生探索发现创新的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相关能力的培养。可是旧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其发展了,新课改对于优质资源有着大量需求,所以建立起初中数学课程资源库,可以在课程资源库建设下为学生提供一个好的教育资源。

2.2 现存资源质量不高

现今的初中课程资源库仅仅是许多素材进行的堆积,并不是初中教育教学里面急需的大量拥有活力与生命力的资源,而且很多单位建立起来的资源库并不能为初中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很大的帮助。究其原因,可以看出,现今的资源多数是具有演讲性的单向资源,交互性显得相当的不足;而且大部分单位开发出来的资源库和中学数学教材相一致,它们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还有就是许多的教学资源不能适用于网络环境,其标准不能够得到统一。

2.3 数学教学资源落后

现今我国的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面临这样一种状况,就是进行建设的设施环境远远优于建设的教学资源,这样的一种情况对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发展有着非常消极的影响。因为相对于相关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缺乏,大部分学校都对网络教室和校园网进行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可是它们却没有发挥自身的效益,学校对其的使用率相当低。

3 课程资源库建设下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3.1 关于问题探究的模式

问题探究模式的中心就是解决问题,通过对问题进行的发现、分析和解决去对其形成技能、知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进行掌握。问题探究的模式的开始和结束就是提出问题到创造性解决问题。例如,数学教师在黑板画上一个任意锐角,让学生也跟着画一个,之后在角的一条边线上取任意的一点A1向角的另外一边作垂直线,至此就围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之后又用相同的方法作出直角三角形,如图1所示。这样就可以看出A1O比A2O短,而A1B1比A2B2短,那么垂直线AB和点到角顶点O的长度AO之间是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和猜想。这样就使得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可以围绕其所学内容进行讨论交流,自主地参加学习,使其学习效率有所提高。

3.2 关于自主探究的模式

自主探究和接受学习不同,它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在数学教师进行指导的前提之下,让学生自身去发现问题,学生可以尝试去发现,进行体验实践,通过独立地探索和讨论合作等一系列的方式去对知识进行主动获得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课程资源库建设下的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即是说由学校自主地搭建网络平台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使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进行创新探索和自主学习。进行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的多向信息的传递与交流,使教师的教学速度和内容可以对每个学生适用,以此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增强。而且在课程资源库建设下的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具有对学生知识的摄取量进行增大以及对其自主性、探究性、主体性和实践性进行突出的特点。它主要适用于学生在一个单元或者一个阶段的学习后所进行的综合性学习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对在数学学习中的困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与复习。

4 数学课程资源库在实际中的运用

4.1 为初中数学教师提供相对丰富的资源材料

在建立的初中数学课程资料库中有着各种各样丰富的素材,其中就包括了静态的图片文本,也有动态的视频图像,这样初中数学教师就可以依据自身的要求和条件进行数学教学的设计,并收到相应的效果。

4.2 为初中生进行的探究、合作与自主学习提供相应条件

初中生进行数学的探究、合作与自主学习时都需要相关的情境素材,并由教师来进行引导,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在学习活动中迁移,使其学习的知识与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得到培养和落实。

5 结论

想要使课程资源库建设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取得成功,初中教师在进行工作的时候还要加大重視学生在课程资源库建设中所起的作用,并积极使学生在课程资源库中受益。同时教师也应当积极地运用先进的数学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学习方式的培养。总而言之,对初中数学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工作任重道远,学校各方更应当加大对其的关注,同时还需要初中教师进行不断的努力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段志红.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模式[J].金色年华,2011(3):244.

[2]赵敬改.初中数学教学特点及模式探讨[J].才智,2012(1):112.

[3]姜辉.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探析[J].新课程:教研版,2011(5):1.

[4]刘淑运.试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J].学周刊:B版,2010(3):44.

[5]张龙.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之浅见[J].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2010(6):93-93.

课程资源库 篇12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中重点提到了课程资源这样一个核心概念, 同时在国家颁布的各专业和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中都提到需要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能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 能顺利使课程改革达到目标, 能全面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 并且还能促进高职教师教学方法改革和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

当前, 高职教育蓬勃发展, 国内各高职院校纷纷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高职课程资源开发的相关研究己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并且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参照依据和研究路径。国家教育部已启动了国家教学资源库项目的建设, 不久的将来, 集成了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实习实训、职业信息、认证培训、工程项目和技术标准等专业应用且内容丰富的学习型资源库就可以供广大高职的教师和学生使用。但同时, 高职课程资源的开发中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 课程资源开发仅仅局限于教材和教参, 理念十分落后; (2) 高职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 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很薄弱; (3) 课程资源开发局限于课程专家或学科专家, 主体十分单一; (4) 课程资源开发途径缺乏活力, 开发机制不灵活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研究相应的策略和途径去解决。

1 课程资源库开发的意义

建设开发高职院校课程资源库有如下意义: (1) 可以让学生有一个自主的学习空间, 在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下可以自主的学习,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 可以发挥优质教学资源的示范带头作用, 整体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还可以均衡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3) 把优质的教学资源面向社会人员开放可以极大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 并且打造高效灵活的学习服务体系, 为个体、工厂、企业的技能型人才提供学习服务。 (4) 可以充分展示课程资源的建设成果, 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以开发课程资源库为契机, 加强高职示范院校之间的交流, 促进高职教育的改革, 带动高职教育的整体发展。

对于高职教师来说, 参与开发课程资源库可以帮助其打造出特色的教学课程, 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提高教学能力, 更新理论与技能知识。同时可以通过资源库平台和其他教师进行教学资源共享和交换, 进行教学交流和经验分享, 促进了教师间的教学交流与合作。

对于课程学习者来说, 课程资源库可以促进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并且能随着通过多个终端在资源库平台上进行技能训练, 实现终身教育, 促进其自身的职业成长。特别是对于接受继续教育的社会学习者来说, 可以通过课程资源库平台获取最新的行业信息和就业信息, 能获得社会服务及培训, 畅通其就业渠道。

对于建设资源库的合作企业来说, 开发课程资源库有利于企业和学校进行技术交流, 通过开展合作培训, 实现跨领域、跨行业的无障碍校企合作。企业还可以在资源库平台上发布企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的产品信息, 通过网络平台推进企业的产品和技术在社会上的普及。

2 如何开发课程资源库

建设一个完善的课程资源库要以以培养高端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以专业教学标准为依据, 并综合考虑学生的职业能力、个人素质和可持续发展性, 从资源的入库、导航、检索、管理和评价等多个方面入手进行建设。并且建设课程资源应用平台应按照“统筹规划, 分步实施, 营造氛围, 注重实效”的思路去完成课程资源平台的推广与应用。同时要引入能体现岗位群任职要求的行业、企业技术标准, 打造紧贴行业、技术全新的课程资源库。

课程资源库的建设还要以实现教学资源的高度共享为目标, 以职业领域岗位群的要求为根本, 打造一个学习环境开放自由, 能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公平资源平台。通过不同终端进入该平台, 学生可以自由自主进行课程学习, 并能随时和教师、企业专家进行交流, 获取最新的技术知识, 掌握最新的技术应用。

课程资源库的建设, 实际上是打造教学资源的支撑共享平台和教学资源开放环境的过程, 按照行业领域岗位群的要求确定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然后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整个体系进行全面的设计, 确定课程资源库中应主要包含有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整体设计、学习目标、学习指导、实训指导、学习考核评价等要素。按照共建共享、边建边用的原则, 开发、整合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实训内容和学习评价的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 以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来确立核心能力的培养目标, 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标准等专业的建设资源。 (2) 打造资源库的应用平台, 并在平台上进行课程的网站建设, 网站上应能访问到完整的课程标准、教学指南、考核评价方案、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和教案等课程资源。 (3) 系统化设计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确定专业核心能力, 并构建课程中心、案例中心、实训中心、资源中心、考评中心和就业交流等平台。 (4) 以工作岗位培训为目标,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发挥网络资源优势, 在资源平台形成职业核心能力培训包, 满足岗位培训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 (5) 进行习题库的建设, 制定考核评价方案, 构建专业的考核考评体系, 实现培训考评和课程考核的双重功能。 (6) 以职业能力为主线, 以课程内容为中心建设多元化的教学素材资源。素材资源主要包括有文档、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资源。 (7) 搭建与课程资源库配套的平台。比如搭建多元化的信息交流平台, 让学校和企业之间、教师之间、校校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该平台实现无障碍交流和资源的共享;搭建就业指导服务平台, 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评价, 还可以及时发布就业信息, 为学生就业提供帮助;搭建技术展示平台, 在平台上对专业的精品课程、教学成果进行展示, 还可以进行技术服务, 对专业的最新技术进行推广。

3 如何利用课程资源库

高等职业院校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完成后, 要想发挥其服务作用, 必须要将课程资源库进行汇总、整合后上传到一个专业的、开放式的共享平台中, 并且将资源库镜像到高职高专校园网, 还有根据技术发展对资源及时进行更新, 资源库才能为职业教育领域内的教师和学生提供有效的资源服务。如何更好的让课程资源库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使课程具备完善的库类别, 以学生需求为中心, 强化应用, 打造课程“7+1”应用资源库。即建设完成职业信息库、技术标准库、课程核心技术学习库、培训认证库、工程项目库、实训资源库、习题库等7个应用库及1个素材库。 (2) 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 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访问、上传、下载和使用课程资源库中的资源。 (3) 基于WEB的应用模式实现资源库的WEB集成, 在网上能进行教学资源的信息发布、教学交流、制作管理和资源共享。 (4) 实现自主学习功能, 提供完善的讲授型授课课件、视频、习题、案例、动画和教师答疑辅导系统, 让使用者可以自主完成专业课程学习。 (5) 按照共建共享、边建边用的原则, 建立资源库平台的持续运行保障机制和运行管理机制, 完善资源库更新、推广和资源利用办法, 保证课程资源库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学资源的持续更新, 满足课程教学需求和技术发展的需要。

4 结语

高等职业院校课程资源库的建设, 应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 针对专业对应的岗位群所需技能要求, 结合共性与个性的特点, 从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考核评价方式上开发普适性的课程资源。还要根据课程资源的内容打造出能促进学生实践操作技能, 自主学习能力的优质教学资源。通过网络功能和数据库技术打造课程资源库的拓展功能, 将课程资源库打造成安全可靠、结构合理, 具有实用性、先进性、通用性和标准化特点的课程资源库, 不断促进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段建平.高职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教育, 2012 (11) :89-92.

[2]马天芳.高职教育课程设计刍议[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8 (4) :29-32.

上一篇:油料消耗下一篇:课堂教学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