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资源库建设

2024-07-20

课程资源库建设(共12篇)

课程资源库建设 篇1

乡土课程资源是乡土课程建设的基础。不同地域乡土课程资源的丰富性、优势领域与品质有较大的差异。认识与把握本地区的乡土课程资源,并对此做好课程化利用前的搜集、整理,使之系统化、可利用,这是乡土课程建设要认真做好的工作。

一、认识乡土课程资源

1. 乡土课程资源的特点

乡土课程资源的特点如下。

(1)乡土。这些资源一定是属于这块土地的,是这块土地上的物、事、人、文化等。它们或是这块土地所独有的,或虽然不是这块土地独有,但通过长期浸润,能飘溢出这块土地芳香的内容。这些资源承载着浓浓的乡情,对培育学生乡土情怀有着特殊的意义。

(2)生活。这些资源总是与这块土地上的人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学生对这些资源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比较容易激活其原有经验,产生学习兴趣,或容易用所学知识、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迁移应用。

(3)情境。这些资源呈现的类别比较丰富,其中多数是真实的生产与生活情境。这些情境性乡土资源所呈现出的问题,通常是不良结构问题,即多因多果,动态变化。这类情境有别于实验室问题情境,尤其是验证性实验情境,对训练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具有特殊的价值。

(4)综合。乡土情境性问题解决学习所涉及的知识与能力通常是多学科的,在当前课程设置以分科教学为主体的情况下,提供一个跨学科知识与方法综合性实践应用环节,这是对分学科教学不足的有效弥补。

乡土课程资源所具备的上述四个特性,是其他类别的课程资源不具备的,或者说具备得不充分。因此,乡土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的价值而言是独特的。

2. 乡土课程资源的主要类别及其特征

乡土课程资源有多种分类方式,从对其加工处理的程度来看可以分成以下六类。

(1)原始态资源。即一种原始存在形态的课程资源。它可以是一个真实的生产或生活情境,也可以是一个或大或小的自然生态,还可以是一个没有任何加工的原始故事等。这类资源往往是近在眼前,但往往教师对此似懂非懂,或视而不见。如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很多崇明人都去过,但真正能深入了解它的人不多。这类资源因为较为原始,一般人较难把握,与课程目标的显性相关性不高,不太容易被课程化,但它的魅力也就在于其潜在的可探究性,这是一个资源宝藏。

(2)注释性资源。这是在不改变原始态实境资源基础上,对其具有教育性的部分通过现场的图示或文字注释使之显性化,以更好地引起学生关注并便于学习。如崇明西沙湿地有许多铭牌,注释着不同的环境特征;崇明前卫生态村“种—养—沼”三结合物质循环利用的生态农业模式,其内在结构关系既严谨又复杂,它是通过现场的图示进行注释的。总之,这些资源既有真实情境性又被注释过,是可识别性较强的资源。

(3)文本化资源。这是一些并不专为教育,而是为了文化或科学研究而对这块土地上(曾经的、现在的、未来的)的人、物、事、文化等进行的文字描述或影像记录。它既可以是散落存在民间,也可以如《崇明县志》等以集合的形式呈现。这些资源虽然与课程目标的紧密度不强,但它们具有跨越时空、精心提炼加工等特点,是极好的、宝贵的可利用资源。

(4)课程化资源。这是一些为了某类课程,或某门课程开发而进行精加工后的乡土课程资源。如崇明地区为了系统开发“生态崇明”系列化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先行开发了《生态崇明》科普读本、《崇明县生态科普报告集》等一系列资源性成果,这些内容不是面向学生的,而是为崇明地区教师开发相关课程,使其科学性得到有效保障的乡土资源。

(5)场馆类资源。这是一些集中的专题展示或介绍乡土的资源。如“崇明博物馆”是比较完整地介绍崇明历史与文化的专题馆;“崇明生态科技馆”是专题介绍崇明生态及普及生态科技的专题馆;“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详尽介绍了本地“非遗”项目等。这一资源的特点是实物、文字描述与情境体验相结合,系统性强,一般还配有专业讲解员,有利于学生学习。

(6)社会智力资源。每个地方都有对某一领域有特殊研究或有特殊经验体会积累的人才、专才,如“崇明县水生水环境研究所”等专题研究的场所与机构,这是乡土课程资源的又一个宝库。

以上介绍的这些资源中前两种都是乡土实境资源,生活性、情境性、综合性特征更鲜明一些,但存在较高程度的不确定性,教师在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课程开发时有一定的难度。第三、第四种资源都是非实境性的、经过加工后的描述性资源,保留着很好的乡土性,但生活性有所弱化,情境性与综合性更弱。最后两种资源是综合形态的资源,有其特殊的优势。由此,不难看出,不同类别的乡土课程资源,彼此之间并不存在优劣问题,我们要根据课程的预设目标对其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利用。

二、乡土课程资源建设

乡土课程资源建设是指为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提供丰富而优质资源所做的建设工作,其结果不是形成了课程或课程实施活动,而是为其创设必要的、良好的资源性条件。在编制某类乡土课程或某门乡土课程的计划时,尤其是课程目标确定后,课程内容的建设就成为一件特别重要的事。这里的“建设”有三层含义:一是这块土地上的人的生产与生活过程;二是人们对这块土地上的物、事、人、文化等进行提炼总结与描述的过程;三是课程编制与课程实施人员为了实现课程目标而进行的指向性明确的对相关课程资源搜集、筛选、整理的过程。这里主要对第三种情况进行研讨。

1. 乡土课程资源建设的基本要求

(1)适切性。即应根据课程目标要求、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不同地域的资源优势进行选择。具体来讲,乡土课程资源的内容要反映社会文化发展进步的方向,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是贴近生活的、为学生所熟悉的、可感知的情境,且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发展需求。如以“生活垃圾”专题设计来讲,小学学段请学生搜集校园、庭园垃圾分类回收的相关资源,让学生在体验中走近垃圾、认识垃圾;初中学段请学生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开展相关的调查活动,让学生在实地体验中感知垃圾不当处理的危害,激发学生参与垃圾分类回收的积极情感;高中学段则发挥崇明垃圾填埋场、崇明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体系等乡土资源的优势,引导学生在探究生活垃圾有效回收与处理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生态综合素养。

(2)科学性。即选择的乡土课程资源所蕴涵的教育内容要正确、合乎科学的逻辑。如崇明东滩一位教师选择了邻近学校的海堤护坡工程作为课程资源,通过对资源概况的介绍,学生了解到高大的防浪墙切割了堤内外两侧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与通道,导致滩涂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受到了影响。于是,这位教师引导学生开展了“绿色通道方案的设计”活动,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被有效激发了,闸门式、开孔式、天桥式、翻板式等多种合理、科学的野生动物绿色通道方案被学生设计出来。

(3)典型性。即应尽可能选择具有这个地域自然或社会个性特色的资源。具体来说,这些资源是对地域文化和特性的反映。如在《生态崇明》“古瀛文化”一章内容的开发中,我们选择了“崇明天气谚语”“崇明扁担戏”“瀛洲古调派琵琶”“崇明灶花”“崇明山歌”等具有地域特点的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学生感受崇明历史文化的发展、演变与传承过程,从中培育学生的乡土情怀,发挥乡土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当然,在选择与开发中要避免片面强调乡土资源特色的倾向,培养学生对特色乡土资源的自豪感,不等于培养学生对文化的自我优越感,更不是培养学生狭隘的地方主义。

2. 乡土课程资源的常用搜集方法

(1)实地考察法。首先要明确考察的对象和目的,明白为什么要做这项考察;其次是要选择合理的考察地点,可选择科普教育基地等资源相对集中、典型的地方,或校内园地或校外基地相对容易进行持续观察的地方;再次是考察方法与手段的选择要精心合理,要善于运用不同考察工具,根据需要做好考察计划;最后是要及时记录与分析,使考察成为一个有品质的观察和思考过程。

(2)访谈法。对专业研究人员或对资源比较熟悉的人员进行访谈,能够比较深入、细致地了解资源的特点。访谈对象要选择对该类资源熟知程度高、科学性把握强的人员。访谈时,要关注被访谈人员叙述内容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要有访谈提纲与规范记录,以便后期对资源整理与利用。

(3)文献资料法。首先是从专家处进行查阅,因为专家通常有相对完整、丰富的文献资料,这是文献查阅最有效率的方法;其次是查阅地方志,这些资料相对完整集中,内容也较可靠;再次是查阅地方杂志,其资料可靠可信;其四是地方研究部门,包括相关学会、协会,会有相对完整的专题研究资料;其五是去地方图书馆,一般会有本地区人士出版的书籍,是一条较好的捷径;其六是去文化与科学研究主管部门,那里会有“非遗”项目、软课题项目等申报材料与结题材料,这也是很珍贵的资料。

3. 乡土课程资源的筛选

对资源的课程化筛选通常有三个原则。

(1)有用。课程资源的筛选,就是根据课程目标要求,将搜集到的资源进行分析、判断,留下最相关、最有用内容的选择过程。当然,“有用”也是相对的,有时,把其他资源作为拓展内容或学习参考资料也是有必要的。

(2)适用。分析、判断资源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以及学生的学习条件。但对某些不适用的“有用”资源,可以进行适当的加工、改编,如增加它的直观性、趣味性,配上案例等,使之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习能力相适应。

(3)能用。分析、判断资源是否适合教师现实水平对资源的利用能力。教师通常是知识型的,对专业化的内容,尤其是操作性的技能,教师未必能精通掌握,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因此,有必要对教师进行特殊的培训,如无条件进行培训,同时教师通过自身努力也较难把握的资源,就只能暂时放弃。

4. 乡土课程资源的整理与利用

乡土课程资源的整理需要有一个逻辑框架,根据不同的课程特点,可以对此构建不同的资源整理的逻辑体系,形成相应的资源库。

(1)基于国家(学科)课程标准的乡土课程资源整理与利用。学科课程,尤其是理科的学科课程,其课程标准主要以学科知识体系编制而成的,实际的教学过程也是基本按照这一逻辑体系展开的。学科课程的乡土课程资源库主要以其学科课程标准的逻辑框架去构建。这一资源库不仅可以培育学生乡土情怀,还有助于促进课堂向“主动学”转型,并使学科教学真正融通生活。

这些资源主要可以三种形态呈现:一是把乡土问题解决学习情境归入相应的章节下,供教师教学时选用;二是把这些资源融入到教学设计方案之中,纳入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三是把一些综合性的拓展、探究内容组织化,形成学科自主拓展、探究课程,从而真正全面落实学科三类课程。

(2)基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组织结构的乡土课程资源整理与利用。某一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确定后,一定有一个课程内容体系的组织,这种组织或是知识内容的组织,或是活动项目系列的组织。其组织结构就是这类课程乡土课程资源整理的逻辑框架。这种框架,尤其是活动项目组织结构通常是开放的、动态生成的,这恰恰是这类资源库的重要特征。这类课程关注的不是知识体系的完整学习,而是满足学生能力发展需求与社会发展需求,更多地强调的是情境体验与“做”的学习。

这些资源可以直接纳入到这门课程结构体系之中,直接成为课程内容;也可以纳入到与这门课程相配套的资源库的相关位置,供教师们在课程实施中对乡土课程作“二度”个性化开发时选择之用。课程执教者不仅仅是课程资源的共享者,还应该是资源库的建设者,对资源库充实与更新负有责任。

(3)基于乡土课程资源积聚类资源库建设的资源整理与利用。地方或学校的乡土课程资源库,有时就是一个资源素材库。它不直接与某门课程开发相关,起到的是一个“聚宝盆”的作用。对这类包罗万象的资源库,更需要有一个逻辑框架。这类资源库的二级结构可以进行如下建构,如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社会发展等。这一相对标准的资源库的建立,有助于增强区域间或校际间交流上的相通性,更为学校教师开发乡土课程提供了一个“聚宝盆”。

摘要:乡土课程资源是乡土课程建设的基础,认识与把握本地区的乡土课程资源,为课程开发与实施创造良好的资源性条件,是每一位参与乡土课程建设的成员所应该认真做好的工作。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出发,对如何认识乡土课程资源和如何建设乡土课程资源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课程资源库建设 篇2

实验计划

育英学校数学组庄爱民

《交互环境下小学数学新课程资源库建设的研究》课题实验,旨在通过校园网络,建立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资源库,并利用资源库形成新的数学教学系统,和新的数学学习系统。从而更好的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变教师在教学中“主讲”的角色定位,使教师的工作重点转移到指导学生学习、研究学习方法、创建学习环境上来。同时,给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大的自由选择的可能性;让学生通过教师的科学指导,在网络环境下独立自主的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让学生开展丰富多采的自由选择的课余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主动发展的能力。

一、实验内容

1、培训教师,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在校园网上建立资料收集平台,为师生收集资料做好技术准备。

2、收集与新教材相关的文本、图片资料,栏目设置有:“数学史话”、“数学故事”、“数学童话”、“中外数学”、“生活数学”等。

数学史话:介绍与本节内容相关的知识渊源、由来和数学背景。

数学故事:介绍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古今中外的数学故事、名人轶事、趣事。

数学童话:以童话的形式再现数学知识,并配以漫画。

中外数学:介绍国内外不同版本教材的相关内容及呈现特色。

生活数学:与本节内容密切相关的现代社会的工业、农业、商业和科技领域中的国内外最新数据、资料作为课程资料的补充。

3、开发专家库。

收集优秀教师的说课、教学设计、教学教案、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思想、研究成果等,供教师教学借鉴。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收集自己的典型课例,并可附一些课例反思。收集开发与教材相关的教学课件。

4、建立基本题库。

分类建立基本题库,收集基本题、变式题、综合题、思考题和每一 单元的能力测试题,以及A、B、C三类综合素质检测题,形成智能型综合题库。

5、建立实践与综合应用题库。

收集并设计一些数学游戏、数学日记、问题解决、动手操作、社会调查、项目研究的综合性实践内容,与本节内容相关的综合性、思考性较强的数学奥林匹克课外讲座资料。

6、在资料收集工作进行一段时间后,在校园网上建立育英学校数学教学网页,便于教师、学生、家长在网页上查找相关资料。(育英校园网已经挂在互联网上)

7、教师利用育英数学教学网页进行创造性教学,形成新型的数学教学系统。

8、学生利用育英数学教学网页进行自主学习、创造学习,形成新型的数学学习系统。

二、实验方法

1、调查研究法。课题组成员运用各种调查方式了解情况,收集材料,并对材料进行分析整理并作出结论,对研究的问题作出解释,提出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2、实验研究法。通过主动变革,借助各种方法、技术,主动控制实验条件,减少或消除无关因素的干扰,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3、个案研究法。收集、分析大量以个别学生或个别班级作为一个研究对象的个案材料,帮助分析、矫正、调整实验因素。

4、测量法。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定,了解教育计划和教育目标与学生的学习成果相符合的程度,把所观察到的学生的属性予以数值化,再加以分析和研究。

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师生的实践活动,按照科学原则适时调整,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实验进度

1、实验准备阶段。(2002年9月前)

1)理清实验思想、明确实验目标、写出实验方案。

2)对实验老师进行技术培训。

2、实验实施阶段。(2002年9月——2003年7月)

1)制定实验计划;

2)建立数学资料素材库;

3)建立专家库;

4)建立基本题库;

5)建立实践与综合题库;

6)在校园网上建立育英数学网页。

7)形成新的数学教学系统。

8)形成新的数学学习系统。

3、实验总结阶段。(2003年8月)

1)撰写实验总结,总结实验的成功经验与教训;

2)进行实验鉴定;

3)适时进行推广;

4)为以后进一步充实完善资料库做好准备。

四、实验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由校长、科研室主任、教研组长、数学和电教老师参加的校级实验组,负责筹措、统筹安排资金,有计划、按期开展实验。

实验组长:龙继红副组长:李玲张金莲

课程资源库建设 篇3

【关键词】金工实训  资源库  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0.067

《金工实训》又叫《金属加工工艺实训》,是一门实践基础课,是机械类、电气控制类以及很多工科专业学生学习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等课程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是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机械加工,特殊加工,热加工等几大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大的意义。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和现代机械制造技术。随着机械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类职业岗位对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对在各种岗位角色中的技能要求也体现出多层次的特点,也对金工实习课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和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信息化建设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手段,而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是教育信息化的直接体现。

《金工实训》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1.《金工实训》课程教学资源库可以整合各院校的优势并进行有效推广,更有效的提升金工实训教学质量,自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启动以来,一大批高职院校已经在《金工实训》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以及社会服务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果。通过高校间相互联系,建设《金工实训》教学资源库,将全面整合资源,对各高校资源库建设有很好辐射影响作用;2.通过《金工实训》课程资源库建设为专业教师提供了良好的教学资源,提升参与资源库建设教师课程建设及资源开发能力,教师在使用教学资源库进行教学过程中,能接受到资源所传递的课程开发理念,企业、岗位信息,资源开发思路;3.《金工实训》课程教学资源库为广大学生和社会学习者自主学习提供教学资源,通过共享型的课程资源拉进了学习者与教师的距离,学习者可更加轻松快捷的找到自己学习的内容,并且内容形生动形象,更容易理解。

《金工实训》课程资源库建设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企业典型产品生产工艺案例分析、各工种实训项目、实训考核评价体系、国家关于金属加工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实训流程、安全操作规范、教学录像、虚拟企业、虚拟场景、虚拟设备以及虚拟实训项目、企业生产工具、生产对象、生产场景、校内教学条件、基地管理制度、顶岗实习实施及管理制度等资源。

《金工实训》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主要是本着共享性、可扩展性和高可靠性原则,以数字化、信息化等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网络信息化为载体,构建基于校园网络的教学、管理、学习平台。始终坚持资源库建设要做到最全面、先进、实用、开放、持续更新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还要以行业企业为依托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途径。

整个教学资源库建设分为4个层级,也是建设的几个步骤。第一级:紧密国家、行业、企业标准,并分析相关金属工艺岗位信息,了解企业岗位作业规范,技能要求以及相关知识素养要求;第二级:在进行行业企业岗位分析的基础上,制定课程教学方案,形成并完善课程相关标准化文件;第三级:在课程教学方案基础上,制定课程各工种内容,《金工实训》课程各工种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工种对应岗位的职业素质。第四级:确定了《金工实训》各工种课程内容,进一步建设各课程资源素材,包括课程标准、教学实施方案、教学案例库、文献资料库、习题库、试题库、实验实训指导书、虚拟实训室,建设丰富、系统、全面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库建设一般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以往一些专业课程的课程资源库建设完成后的利用率很低,这样是很大的浪费,所以对于课资源库的使用与推广也应该建设的一部分。如何才能课程资源库有好的使用效果,首先资源库设计建设时应该考虑使用的方便性和效率等问题。另外课程资源库的推广也可以根据目前学生的特点,现在的研究表明学生利用手机上网的时间比电脑的时间要长,所以我们在推广课程资源库时,可有效的利移动终端进行。利用移动终端进行推广可以通过“二维码”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移动APP的方式进行。另外教师可以主动应用微信和QQ公众号对资源库的动态信息进行推介。

《金工实训》对于工科专业有着重要的意义,建设并应用好课程资源库意义重大,资源库一定要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良好的组织才能建设的符合课程教学需要,才能更好的方便教师教学和学员自学。资源的推广需要开发者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多思多想,并积极主动的创新方面进行推广。只有开发好优秀的课程资源库,并进行有效的推广使用,才能真正意义上提升《金工实训》教学水平,才能更好的为参加实训各专业服务。

参考文献

[1]邢健.金工实习网络课程资源库的开发与建设.学园.2015年4月.

课程资源库建设 篇4

一、《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意义

应用文写作课程是一门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其任务是通过各种应用文体知识的讲授与练习, 使学生获得较强的应用写作能力, 以适应从事工作的实际需要, 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应用文写作的文种种类繁多, 不同的专业各有侧重, 要求不一。总的要求是:着眼于对文体特征及写作要点的宏观描述, 以求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不同的文体概念。对与专业相关及使用频率较高的应用文体则要进行深入详细的阐述, 要掌握其文体的性质、特点及写作要求, 强化实用写作能力, 并熟练地使用各种文体处理业务, 提高工作效率, 进行信息交流。

可以说, 应用文的用途是相当广泛的, 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人类交往活动的频繁与密切, 使它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因此, 《应用写作》也就成了各类职业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可是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讲授, 其效果并不好, 甚至出现了教师怕教、学生厌学的现象。什么原因呢?当然应用文自身具有的程式化、实用性的特点, 格式呆板, 内容缺少趣味性, 就会让人觉得特别枯燥无味。因此, 有必要开发一套《应用文写作》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与网络教学, 供专业教师与学生进行网络教学与学习。这样既可提高教学效率, 也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

二、《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资源库设计原则

1. 以学生为主题, 进行项目教学的原则。

项目教学以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独特性, 给高职职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给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情境、教学评价以及教师要求带来了新的变化。

2. 教学性原则。

数字化教学资源应能满足教与学的需求, 要有助于解决教学上的重点、难点、关键内容或文字教材难以解决的问题。另外, 在学习进度的安排上和教学信息的呈现上要符合教与学的原理。

3. 科学性原则。

数字化教学资源应能正确反映科学知识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也就是说, 作为传授科学知识的教学资源, 必须内容正确、目标明确。要达成这一原则, 设计数字化教学资源时必须注意:其一, 资源所呈现的知识内容、采用的媒体元素以及配制的解说、音效等必须真实。其二, 资源所论证的原理和定义必须准确。其三, 资源包含的模拟实验、动画等要符合科学原理。

4. 开放性原则。

由于数字化资源是以教学素材的形式提供给师生重组和使用的, 因此资源库应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教师 (学生) 都可以将自己的电子作品纳入其中。全体师生参与资源的制作过程, 将有利于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越来越丰富。

5. 实效性原则。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大学毕业生不一定会写小说、诗歌, 但一定要会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 而且非写得通顺扎实不可。”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应注重实践教学的环节, 加大练习的力度, 才能将提高学生应用写作能力这一根本目的落到实处。

三、《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

1. 资源库建设思路

我们从《应用文写作》课程的课件制作、课堂问题的设计和引导、Webquest主体和任务的安排, 到学生学习过程中协作程度和思维走向的引导等方面的考虑来进行资源库的建设。在建设的过程中, 要考虑到把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作用位于改变学生学习态度与方式的角度来考虑, 且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起到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因此在资源库的建设过程当中, 要制定目标、建构策略、引导过程、答疑解惑等行为, 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才能得到有效的开展, 教学大纲中的有关精神才能得以贯彻和落实, 能力培养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为此, 需要尽快建立一套切合学校实际、符合学生特点、具有时代特征的《应用文写作》课程体系, 建立符合课程教学需要的、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教学资源库, 包括显性课程的教学计划、大纲、教材, 隐性课程的活动方案, 模块化组合的教学案例资料, 多媒体教学的相关应用课件等。

2. 资源库建设定位

进行高起点、高要求、高标准建设, 采取开放式运行及管理, 资源库建设以服务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旨, 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沟通能力、写作能力、为主要内容, 以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目标收集整理的视频、图片、文字、声音、课件等为载体, 支撑《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正常教育教学和提供2 4小时在线学习。在以资源库的架构上要合理, 内容要丰富, 能使学习者在拓展的阅读过程中, 结合自身的体验实现阅读文本语境的重构, 实现学习者认知、观念、经验的重构, 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3. 资源库建设内容

包括课程文本15篇 (课程文本指的是课程调研报告、课程标准、行业规范、教学大纲、岗位标准、规章制度、案例分析、评价标准等) , 视频动画60个超过60分钟, 图片100幅、多媒体课件10个单元、课堂数量3个270分钟, 知识点视频20个60分钟, 交互性多媒体教学软件1个90分钟, 多媒体教学网站1个, 课程介绍合成音视频1个, 课程资源链接20条, 课程论坛, 常见问题解答, 试题或习题库中的试题数量为200道, 名师课堂摘录1单元, 名师课件、教案1单元, 参考文献或论文10篇, 案例库文件20个, 交流论坛1个, 作业6次, 考试1次, 在线答疑10次。

4. 资源库建设应注重写作技能与职业应试的关系

应用文写作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技能, 特别是在国家实行公务员法和秘书职业资格制度之后, 应用文写作与公务员职业技能、秘书职业能力, 有极大的关系。而具有较高的应用文写作水平, 必将成为大学生职业竞争的一种优势。因此, 不论是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还是在资源库的建设中, 应该面对国家公务员考试、秘书职业技能鉴定的实际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资源建设, 否则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育学就将失去应有的活力、动力和效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明确规定, “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 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在目前试行的《秘书职业技能鉴定》中也明确规定了技能鉴定的内容和公开考试的办法, 并认定秘书职业资格证书。这里, 强调了公务员录用和秘书职业技能鉴定中的职业应试, 都与应用文写作有直接的关系。要就业就要有就业的本领, 就要能胜任就业岗位的工作能力。要进入公务员和秘书行业, 就要具备应用文写作的能力。因此, 《应用文写作》资源库的建设应凸显应用写作技能与职业应试的关系。

四、结束语

以任务驱动, 项目引领的教学思想, 来培养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通过项目的教学与实践, 结合岗位能力, 逐步提升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 最终达到与岗位需求相吻合的目的。

利用学校间的教学交流经验, 不断修正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促进《应用文写作》课程的研究与建设, 形成一批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以项目式案例为重点的优秀教学资源, 形成教学与课程优化整合的教学资源库。

摘要:考虑了应用文写作本身的局限性, 而进行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是《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资源库的重要内容。在分析教学资源共享库建设意义的基础上, 提出教学资源库建设原则, 构建教学资源库, 包括资源库建设思路、资源库建设定位、资源库建设内容、与职业应试的关系等内容。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教学资源库建设,信息技术

参考文献

[1]杨兴波.浅谈高职教学资源库建设与网络教学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 2008 (13) .

[2]张永力.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要坚持实效性原则[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7 (12) .

[3]周玉滨付国鑫宋海峰.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设计与开发[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6 (1) .

[4]孙峰.职业院校职业道德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与研究[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7) .

[5]覃海川.动漫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库建设研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5) .

课程资源库建设 篇5

——闵行区中小学“航天科技”教育资源开发现状调查综述 闵行区教师进修学院课程研究室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明确“充分利用与开发各种社会教育资源,加强学习的实践性和体验性,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2010年1月,上海市教委等印发了《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实施方案(试行》,提出要“进一步促进教育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沟通、协调和融合,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育人功能,努力营造和谐育人的社会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闵行区各中小学紧紧依托闵行特有的航天资源优势,把航天科技课程作为提供学生科学和技术两大学习领域的重要载体,在“拓展学生学习时空、完善学生学习方式”、“丰富学生学习经历”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早在上世纪60年代,火箭总装厂和卫星研究所就在闵行诞生。如今落户在闵行颛桥镇的上海航天局总部、第805研究所、闵行航天研究院、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以及将在浦江镇建造的大型航天科普教育基地——航天博物馆,使闵行区不仅成为上海航天事业的发祥地,还有望成为全国的“航天硅谷”。自2005年,市政府、市教委确定了“航天闵行”的功能定位以来,为进一步优化航天教育资源的教育功能,几年来,区教育局、区教师进修学院对区内现有的有关航天教育的资源状况,“航天闵行”区本课程开发的学校基础等方面开展了多次调研,基本理清了航天资源的分布情况,调查中发现:区内通过开发航天科技教育资源推动自身发展的学校日渐增多,由过去的一所学校发展为今天的12所学校;各校挖掘航天教育资源的方法与途径也日趋丰富,由原来仅仅是“零散”、“点状”的活动开始向学科教学、基地建设、校本课程建设等方面拓展。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航天闵行’区本课程”开发计划》(讨论稿,确定了“基于航天特色,边开

发边实验,逐步与课程教材相结合”的工作思路,为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航天教育区本课程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障。

闵行区学校积极挖掘利用航天教育资源,精心设计丰富多彩活动,开发多种航天校本课程有如下特点:

一、积极挖掘各种航天资源,感悟“航天魅力”

各校积极开发和利用多种航天科技教育资源,努力营造航天科技教育大环境,丰富学生学习经历。

(一挖掘校内外人力资源

1、挖掘校内人力资源。汽轮小学的师生们,多年来一直与航天人分享成功遨游太空的喜悦。

五、六十年代,这里建校初期学生的父辈就献身祖国西北航天基地;七十年代,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丁肇中博士纷纷去学校参观访问;学校培养出航天总厂厂长孙建华等一代航天工作者。如今,学生们又与这些英雄共同生活在闵行航天城中。学校紧紧依托这些资源,组织学生听取本校69届校友——上海航天设备制作总厂孙建华厂长介绍“航天闵行”的发展史及相关的航天知识,开展多种活动学习他奉献航天事业的感人事迹,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认真学习,不断进取。如今,学校又把这些资源汇集起来,编辑了校本教材《航天在童年的梦中》,以迎接2010年世博会的来临。

2、挖掘社区人力资源。闵行三中的“航天节,进社区”科技宣传活动,把视角引入了社区,区宇航协会、区教育局、区科协、区少科站、航天设备总厂等各方面的人员都来参加“航天节”,师生以项目实施的方式,通过编书印刷、办网站、拍摄DV、出报纸和制作宣传航模等方式向社区宣传闵行的航天事业。营造了一种让更多的人了解航天事业,共同参与“航天闵行”建设的社会氛围。

3、挖掘航天专家资源。丽江小学请专家讲邮票上的航天知识,闵行三中请市航天研究院专家讲座,复旦万科实验学校邀请美国卓越华裔宇航员、科学家——Franklin R.Chang-Diaz到学校做报告。

4、建设校内基地资源。复旦万科实验学校先后建成了学校科技中心、开辟

了航天模型专用制作室和实验室,营造校内航天科技教育环境,力图发挥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

在上海航天局申航进出口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汽车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太阳能系统工程分公司等单位的协助下,汽轮小学于迎世博倒计时100天之际正式启动了学校“太阳能光伏发电一期装置”发电设备。这套光伏采用单晶硅电池组,集成了太阳能应用的诸多先进技术,总容量为500瓦,预计年均发电285千瓦/时,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5.19千克、二氧化硫7.14千克、氮氧化合物3.57千克、烟尘64.73千克,促进了新能源课程在学校的全面推广。

5、建立校内网络资源。申莘小学还专门建立了航天教育网站,提供丰富的资源给学生选择学习。

(二主动利用校外基地资源

闵行区各中小学抓住上海市和本区丰富的航天科技教育基地资源,充分利用上海科技馆、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上海航天设备制造厂、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宇科普中心、上海市航天科技工业展示馆、上海航天第805研究所、闵行博物馆、闵行航天研究院、闵行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航天飞控中心、天象馆、航天展示厅等教育基地开展体验式学习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参观,深度走访。学校一方面与这些单位建立活动和实践基地,如申莘小学与上海航天805研究所、汽轮小学与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及上海航天局申航进出口有限公司、梅陇中学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空卫训队及航宇中心、闵行三中与中国真空网和中国真空学会纷纷建立了航天知识科普活动(实验基地、共建活动基地、文明共建单位,成为学校落实“两纲”精神的又一个“科普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复旦万科实验学校2003年就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航空(航天模型活动重点单位。另一方面,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参观、调查,进行深度走访。汽轮小学少代会代表采访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孙建华厂长后得知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的前身创办于1921年,经过八十八年中国航天人夜以继日的奋斗,终于在新中国成立后获得新生,在近些年里已经成功发射了41枚火箭、52颗卫星,做到了连

超级大国都无法做到的“百发百中”,师生们为祖国的强盛而感慨万千;2008年,平阳小学师生一行80余人,到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第805研究所进行了“专题片拍摄”活动。师生们通过参观卫星装配车间、对接技术和电池板研发的工作场所、收看航天事业发展历程的录像资料,通过遥感技术亲身体验火箭发射时分离、脱节等模拟场景,深深地被中国航天事业的丰功伟绩所打动。

(三及时捕捉社会热点资源

对社会热点资源,学校善于抓住契机,借题发挥。当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安全着陆的伟大时刻,七宝二中预备班黄冠中同学随市代表团一行前往北京采访航天英雄杨利伟并代表学校师生向杨利伟赠送了学生创作的版画,为神舟英雄喝彩,杨利伟欣然接受并愉快地与他合影留念,初

二、初一两名同学还与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连线对话。2005年,丽江小学抓住举世瞩目的神舟六号宇宙飞船成功遨游太空的时刻,拉开了学校“航天科技特色周”活动的序幕。整个活动人人参与,每个年级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探究实践,同学们动手动脑,用稚嫩的双手,把废旧碟片、蛋糕盒、草帽、电动玩具、塑料瓶等物品,搭建形式各异的“航天飞船”,小画家们用它们的彩笔勾勒出未来科技的美好蓝图,学生们在参与中体验活动的快乐,体验当航天员、设计员的幸福,全校同学庄严宣誓:“学航天英雄,扬民族精神,立鸿鹄之志,做科技少年”,并一笔一划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最终以电脑小报的形式汇报探究结果。

二、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弘扬“航天精神”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科学素养的核心和灵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一些学校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归纳如下几种类型。

(一特色活动类

曹行中心小学在科技节上开展的“会标征集”活动、“金点子”主题征集活动、利用废旧物品开展创意航天模型制作活动,申莘小学的“航天墙”、“电子

报”的创意展示活动,平阳小学的“专题片拍摄”活动,复旦万科实验学校的航天科技夏令营活动,汽轮小学的唱响“我是汽小四好少年之歌”迎世博倒计时100天阳光特别行动,闵行三中的“感受航天、献身科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等等,充分体现了学校结合自身特点,创造性地开展航天科技活动,学校航天科技教育研究性学习活动自成系列,如,“感受航天、献身科学”开题报告答辩会活动、“我为闵行航天出份力”宣传策划活动、“我为闵行航天出份力”总结反思会活动、“我为闵行航天出份力”成果报告会活动,把航天教育内容纳入到学校研究型课程中,通过研究性学习方式,加深学生对航天知识、航天精神的认识与理解。

(二主题活动类

不少学校的主题活动有目的、有内容、成系列。如曹行中心小学以“插上理想翅膀,走进航天世界”为主题的第十六届科技节活动;丽江小学“航天科技特色周”主题活动;龙柏中学以“我们爱科学、我们爱航天”为主题的科技周活动;闵行三中的“我为闵行航天事业出份力”主题实践活动;汽轮小学的“航天精神激励汽小师生发展”主题实践活动;梅陇中学的“走近航天科技,飞向美好未来”主题实践活动;七宝二中的“航天闵行、志在腾飞”系列主题活动等等。

申莘小学航天教育起步较早,五年来,学校把学习航天人精神作为学校发展的源动力。学校四届“心向天空”主题教育常规化、系列化。将每年五月定为“心向太空—航天闵行”科技节,把航天实践作为每年春秋游的项目之一。2009年成功组织

了以“放飞心愿共迎世博”为主题的第四届航天科技节活动,使学校航天教育迈入了系列化、课程化的轨道,他们根据学生的年龄不同、知识的难易程度不同,不仅对航天知识进行了分年级的划分,如一年级:航天人、二年级:神舟飞船、三年级:运载火箭、四年级:卫星、五年级:嫦娥、空间站;还对航天制作进行了分年级的划分,如一年级:纸飞机、二年级:降落伞、三年级:风筝、四年级:水火箭、五年级:热气球。使孩子们不仅有丰富的航天知识,而且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他们还注重实践反思,即时总结,使每一次活动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提高。我们从学校四届系列主题活动的开展、学生航天作品的成果以

及校园“航天墙”、“电子报”的创意等等,看到了申莘小学特有的“航天文化”特质。

(三模型制作类

不少学校都成立了校航模制作小组并在拓展课上开展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培养了大批航模制作小能手。申莘小学、莘庄镇小学、复旦万科实验学校在组织学生参加各级航空模型竞赛等方面成绩突出。申莘小学在三至五年级组建了航天模型制作兴趣小组,何老师带领学生学做航天火箭模型,练就制作本领。在“六一”节,航模组的同学大显身手,为全校师生进行了火箭发射和航模放飞表演,赢得了全校师生的喝彩。队员们在区市各类航模比赛中获得近二十项团体和个人等第奖,科技总辅导员获得市级“优秀指导老师奖”,是闵行区唯一获上海市航模指导的优秀教师。

莘庄镇小学仅2009年在市第二十三届“上航杯”青少年航空模型竞赛中,有7项获一等奖。2006年12月,复旦万科实验学校的顾建亨同学赴印尼参加亚太水推进火箭比赛,成绩显著。汽轮小学师生一起研究、拼搭了“太阳能”小车,一辆辆载着“阳光宝石”的小车在操场上奔驰,制作活动中,学生体验到航天高科技“太阳能光板”积聚能量的威力并激发出创新运用科学技术的兴趣。

(四评比展示类

各校还开展纸飞机模型比赛、科幻画比赛、知识竞赛、创意作品竞赛、手抄报评比、模型表演、航天主题文艺表演等各类评比竞赛和展示活动。如。丽江小学“我是小小宇航员”演讲比赛、“我是小小设计员”创作设计绘画展示活动。

以上这些特色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学生了解航天科技知识以及航天人的故事,感受航天人对事业的执着追求精神以及对航空航天科技的神奇和魅力,同时,对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精神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挖掘多种航天课程资源,体现“航天特色”

1、在学科教学中挖掘航天科技知识内容

梅陇中学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渗透航天精神教育内容,由教研组落实各学科渗透航天科技教育的具体内容,要求任课教师将相关的航天国防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如语文学科利用阅读课对航天国防教育书籍阅读进行指导;申莘小学、汽轮小学在美术课上对学生航天“创想画”进行开发和指导,50多创想画作品在各类比赛中脱颖而出。

2、走出国门,拓展航天教育资源新渠道

复旦万科实验学校1996年创办初就明确把航天科技教育列为学校发展规划,以开发航天模型项目为重点,先后建成了校科技中心、开辟了航天模型专用制作室和实验室。学校科技大厅记载了14年来,学校在航天科技方面取得的各项成绩。早在1998年,学校就被闵行区政府授予“闵行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称号,而且成为上海市三所航天特色学校之一。2003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航空(航天模型活动重点单位。近几年,学校的航天活动逐步走出国门,力争取得更大的突破:2004年暑假,学校组织学生前往美国阿拉巴马州亨斯维尔市太空营,参加为期15天的航天科技夏令营活动(至今已经组织了三次航天夏令营活动;2005年11月,学校迎来了美国卓越华裔宇航员、科学家——Franklin R.Chang-Diaz访问团;2006年12月,学校顾建亨同学赴印尼参加亚太水推进火箭比赛,成绩显著。此外,从2005年起,学校和新加坡南洋小学结成姊妹校,每年进行两校航天科技活动的交流,一起探索航天科技的奥秘,航天科技拉近了上海和新加坡的距离,普及航天科技知识使两校师生志同道合。

3、开发了各种航天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

课程是保证航天教育顺利实施的重要途径。闵行区各中小学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有的整体规划,突出重点,有的从学校的资源出发,有的从自身的办学目标出发,开发了多种航天科技校本课程。如,汽轮小学依托学校自身独有的航天资源,开发了《航天在童年的梦中》校本教材;曹行中心小学从学生认识规律出发,开发了《空模》拓展型校本课程,进入学校课表,每周二下午第三节上;平阳小学的《天文》《宇宙》《黑洞》《木星》校本课程;闵行三中开发了《我为闵行

航天出份力》研究型课程;七宝二中开发了《航天――科技启蒙》校本教材。汽轮小学校本教材《航天在童年的梦中》共分五个单元,第一单元:四代伟人的关怀,第二单元:飞天梦想变现实,第三单元:航天基地的英雄,第四单元:仰望天空的汽小,第五单元:漫游航天的遐想,从国内到国外,从历史到未来,由航天人联系到汽小人,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实验小学进行学校课程体系的整体架构,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初步形成了四大领域并列式的九大主题和递进式的四十五个专题的课程内容。其中“科技瞭望台”领域设有“航天追梦”主题,从一至五年级分为航天故事、航天生活、航天历史、航天科技、航天未来五个专题。

申莘小学为使航天教育特色更加凸显并更具系列化,开发了分年级的系列《心向太空——航天校本教材》,教材内容共分航天人物、知识快车、放飞梦想、实践探测四大板块,这是学校暨《申小娃在行动》后的第二本校本教材。在探究课程中,他们不仅对已编教材“我想飞”、“自制降落伞”、“风筝交流会”、“收集邮票乐趣多”、“通讯连接你我他”进行拓展,而且组织学生开展航天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制作、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用所学的知识不断去对自己制作的航天器进行合理地调试、实验、研究。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承受失败的挫折,并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最后品尝成功的喜悦。

闵行三中把整合专题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和航天科技教育资源,作为研究型课程实施的立足点,开展了《研究型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研究性学习活动。2006年学校开展了“闵行航天事业的发展情况调查”课题研究,写出了近万字的调查研究报告。研究过程中,学生们靠自身的努力,解决了许多问题,向闵行区科协、航天设备总厂和教育局、各兄弟学校老师寻求帮助,获得支援。高二学生自筹经费,联系印刷,编写了一本包括“关注闵行航天事业的发展”的参考教材,还到各学校推销发行了100多本书。上海市教研室把学生的展示课拍摄录像片,供全市研究型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并发行全国。

这些课程和教材的开发,对闵行区“航天闵行”区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提供了支撑,对区本课程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注重课题引领,提升“航天文化”

申莘小学2009年申报的《开展“三四式”航天教育活动,形成特色校园文化的实践研究》被立为区级重点课题,通过课题引领,进一步探索航天实践活动的内容体系、有效途径、方法和评价体系。力图通过航天教育资源的进一步整合与利用,逐步开发三大学习课程(航天知识学习课程、航天实践体验课程;航天模型制作课程;形成三大活动中心(航天知识展览中心、航天爱好者活动中心,节假日活动中心,建设三大宣传阵地(航天科技走廊,航天文化墙,“心向太空”航天教育网站;开展三大特色活动(航天专家话航天,我和院士面对面,我的飞天梦—航模制作比赛。从而激发小学生爱

科学、学科学的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促进小学生科学意识增强、综合素质提高和具有航天文化教育特色校园文化的形成。

七宝二中的《航天精神引领的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于2008年9月被确立为区级重点课题,学校将航天精神蕴含的爱国、自强、合作、超越等核心元素充分内化,着力体现学校文化内涵和传承发展、着力体现“二期课改”的目标价值。不再局限于一门特色课程,不再局限于一次科普活动,不再局限于学生获得航天科普知识和科普活动技能,而在于创建适合师生发展的、有较高教育价值品位、情趣的文化氛围,打造“爱的文化”、“自强文化”、“合作文化”、“超越文化”,使“航天精神”成为二中人的精神,二中人的品质,二中人共同的文化,提升了教师主动发展意识和专业化发展水平,提升了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科学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提升了学校的整体办学品质。

综上所述,闵行区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注重校内外教育资源的开发挖掘与利用,而且进行了多方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就航天科技教育资源开发讲,一方面,学校开始重视利用区域航天科技教育资源优势,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课程开发,丰富学生学习经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体现自身

发展理念和办学目标,体现为闵行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识;另一方面,学校校长在航天课程资源建设上担当了课程推动者的角色;此外,从运行机制和操作策略上

看,学校注重引入调适与创生取向,体现自身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促进了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五、问题与思考

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学校在开发航天科技教育资源促进学校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惑,如校长教师对校外教育资源开发的认识问题、课程机制保障问题、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问题、科技队伍培训问题、课程资源整合问题、校本教材开发问题等等,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学校自身的努力,各级教育行政、社会机构的大力支持也是亟待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的。

从区级层面讲,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力度,深度开发与航天教育有关的地区基地资源,提高航天资源的育人价值。一是进一步完善项目组织领导,强化机制导向;二是按《资源方案》要求,“依据学科基础型课程标准的要求,参考教材内容要求,将学科知识点与航天教育基地的相关资源相互融合”,编写具有指导性的《航天教学活动指南》,“供师生在利用航天教育资源开展学习活动时参考”。三是开设“科学、技术培训课程,提高区内广大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四是建立区、校两级网络互动平台,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发现典型,向区、市辐射;五是明确并设计学校学习活动内容及活动思路,设计若干个增加学生体验活动的“基地活动方案”菜单,供学校学生选择;六是编写“航天区本教材”,满足学校特色发展需求。

从学校的角度讲,一是按照《资源方案》要求,采取多种形式把航天科技相关内容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落实到学习练习或作业设计之中,落实到教师教学参考用书之中。二是探索将航天科技教育与研究型(拓展型课程结合的途径与方法;三是将航天科技教育与科技型校园、创新型校园、生态型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四是将航天科技教育与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五是将航天科技教育与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实际需求相结合,积极创建航天特色学校。在内容操作上要把航

课程资源库建设 篇6

关键词 课程资源库建设;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8-0033-02

所谓的课程资源主要指的就是从教育目的、课程目标、教学活动以及课程实施等角度,以对课程计划或目标的需要进行实现作为出发点,来对能够满足它的所有资源进行的寻求。它既是保障课程能够顺利进行,课程目标可以顺利实现的基础,同时也是优势课程顺利实施的条件和课程因素的来源。

1 数学课程资源所具备的特点

课程资源是保障课程能够顺利进行,课程目标可以顺利实现的基础,因此学校对其的认识,不但影响它的建设和利用的程度,也对教育系统正常的运行有着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资源库的建立是对数学新课程实施进行保障的前提条件。下面就来分析一下数学课程资源所具有的特点。

1.1 潜在价值性

所有的功能性资源都和数学课程资源一样,都有着潜在价值性.所谓的潜在价值性,指的就是课程资源与课程条件和要素不同,不是现实的,而是主体进行课程实施的时候,能动自觉地对其进行利用开发之后,转化成的一种现实的课程条件和成分,以此来发挥教育价值和课程作用。所以课程资源一定要被主观地赐予其意义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利用开发。

1.2 广泛多样性

数学课程资源指的不仅仅是教材,也不仅仅是学校内部,它具有广泛多样性,由于其地域和时代的不同,其数学课程资源的表现形式和开发利用就不同。而且由于学校、家庭背景之间的不同,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也存在差异性,还有就是由于主体的差异也会导致在进行开发利用时课程资源的不同。数学课程资源它是可以使教育目的和课程标准进一步实现的教育资源,同时还是囊括了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环境中全部有益于课程进行实施的教育资源,因此说数学课程资源具有广泛多样性。

1.3 动态性

与学校的所有课程不同,课程资源所具有的特征不一定是专业、规范系统的,可是它却是可以进行开发利用的,可是由不同的主体对相同的课程资源进行的开发利用,其所要实现的教育目标产生的效果是大不相同的,而且统一主体在不同的环境下所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也是不同的。因此,可以说其具有开放性和动态性。

2 初中课程资源库现状

2.1 新课改对于优质资源的大量需求

现今,我国正在积极地对基础教育课程进行改革,要求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可以和现代科技与社会的发展还有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倡导学生探索发现创新的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相关能力的培养。可是旧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其发展了,新课改对于优质资源有着大量需求,所以建立起初中数学课程资源库,可以在课程资源库建设下为学生提供一个好的教育资源。

2.2 现存资源质量不高

现今的初中课程资源库仅仅是许多素材进行的堆积,并不是初中教育教学里面急需的大量拥有活力与生命力的资源,而且很多单位建立起来的资源库并不能为初中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很大的帮助。究其原因,可以看出,现今的资源多数是具有演讲性的单向资源,交互性显得相当的不足;而且大部分单位开发出来的资源库和中学数学教材相一致,它们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还有就是许多的教学资源不能适用于网络环境,其标准不能够得到统一。

2.3 数学教学资源落后

现今我国的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面临这样一种状况,就是进行建设的设施环境远远优于建设的教学资源,这样的一种情况对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发展有着非常消极的影响。因为相对于相关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缺乏,大部分学校都对网络教室和校园网进行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可是它们却没有发挥自身的效益,学校对其的使用率相当低。

3 课程资源库建设下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3.1 关于问题探究的模式

问题探究模式的中心就是解决问题,通过对问题进行的发现、分析和解决去对其形成技能、知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进行掌握。问题探究的模式的开始和结束就是提出问题到创造性解决问题。例如,数学教师在黑板画上一个任意锐角,让学生也跟着画一个,之后在角的一条边线上取任意的一点A1向角的另外一边作垂直线,至此就围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之后又用相同的方法作出直角三角形,如图1所示。这样就可以看出A1O比A2O短,而A1B1比A2B2短,那么垂直线AB和点到角顶点O的长度AO之间是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和猜想。这样就使得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可以围绕其所学内容进行讨论交流,自主地参加学习,使其学习效率有所提高。

3.2 关于自主探究的模式

自主探究和接受学习不同,它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在数学教师进行指导的前提之下,让学生自身去发现问题,学生可以尝试去发现,进行体验实践,通过独立地探索和讨论合作等一系列的方式去对知识进行主动获得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课程资源库建设下的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即是说由学校自主地搭建网络平台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使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进行创新探索和自主学习。进行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的多向信息的传递与交流,使教师的教学速度和内容可以对每个学生适用,以此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增强。而且在课程资源库建设下的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具有对学生知识的摄取量进行增大以及对其自主性、探究性、主体性和实践性进行突出的特点。它主要适用于学生在一个单元或者一个阶段的学习后所进行的综合性学习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对在数学学习中的困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与复习。

4 数学课程资源库在实际中的运用

4.1 为初中数学教师提供相对丰富的资源材料

在建立的初中数学课程资料库中有着各种各样丰富的素材,其中就包括了静态的图片文本,也有动态的视频图像,这样初中数学教师就可以依据自身的要求和条件进行数学教学的设计,并收到相应的效果。

4.2 为初中生进行的探究、合作与自主学习提供相应条件

初中生进行数学的探究、合作与自主学习时都需要相关的情境素材,并由教师来进行引导,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在学习活动中迁移,使其学习的知识与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得到培养和落实。

5 结论

想要使课程资源库建设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取得成功,初中教师在进行工作的时候还要加大重視学生在课程资源库建设中所起的作用,并积极使学生在课程资源库中受益。同时教师也应当积极地运用先进的数学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学习方式的培养。总而言之,对初中数学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工作任重道远,学校各方更应当加大对其的关注,同时还需要初中教师进行不断的努力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段志红.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模式[J].金色年华,2011(3):244.

[2]赵敬改.初中数学教学特点及模式探讨[J].才智,2012(1):112.

[3]姜辉.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探析[J].新课程:教研版,2011(5):1.

[4]刘淑运.试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J].学周刊:B版,2010(3):44.

[5]张龙.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之浅见[J].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2010(6):93-93.

课程资源库建设 篇7

1 建设目标

动物解剖生理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 是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资源库子项目。本项目建设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 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整合现有资源, 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建成教师在线授课、学生在线学习、网上测试、网上答疑、模拟实训、人才质量监控评价等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于一体的专业教学服务平台。推动教学模式改革, 体现高职教育特色,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教学资源库建设思路

重构教学内容, 更新教学手段, 改革教学方式与方法, 提高课程教学水平, 为高等职业教育多样化学习的需要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2.1 教学资源库规划建设标准

为保证教学资源库的开发和有效运行, 要制定详细的建设标准。例如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行业标准、职业资格认证标准、企业信息等;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实验实训、教学指导、学习评价以及素材采集与分类标准等。明确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主体, 规范资源库建设内容, 科学系统地构建专业教学资源库。

2.2 教学资源库校企联合共建

联系相关行业企业, 通过校企合作、融合, 在行业调研、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 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系统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制定专业教学标准, 规范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整合专业课程的优质教学资源和企业技术资料, 进行教学资源库内容及资源平台的规划和设计, 完成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构架。

2.3 教学资源库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要突破传统学科体系的框架, 坚持行动领域的课程开发理念, 强调岗位技能的训练。在教学内容选取上主要针对行业发展和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实际要求, 体现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须够用为度, 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融“教学做”为一体,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建成覆盖畜牧业相关岗位群、符合区域特点, 集学习、应用、交流、服务的共享资源平台, 形成通用性功能模块, 满足不同用户的服务需求。

2.4 实用和开放性

教学资源库中的资源内容及应用功能, 首先要充分考虑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特点, 利于师生的教与学;其次也要考虑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规格。因此, 教学资源库要内容丰富、多元化、多层次。教学资源库在先进的网络技术支持下, 有较大的信息容量, 适用于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和卫星电视的传输和连接, 搭建教育开放服务平台, 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教育信息, 不断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

2.5 可持续发展性

构建专业教学资源库, 要紧跟行业发展趋势, 针对学生未来就业的行业特点和岗位群需要, 教学资源内容动态更新, 保证教学资源库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同时, 网络平台系统的研发与建设、软件系统的升级与更新, 应具有可伸缩性和扩展能力, 不断加强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 跟上科学发展步伐, 以适应教学需求的变化, 并完善资源的应用信息反馈, 实现教学资源的广泛共享。

3 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

以整体资源管理平台专业资源库、岗位资源库、课程资源库、培训资源库和素材资源库建设架构为指导, 明确课程资源库建设的任务和要求, 规划课程资源库建设内容, 建立资源文件化的格式规范, 制定资源库的分类标准, 构建课程资源建设的完整体系。

3.1 专业资源库

建设内容包括行业信息、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标准。行业信息包括行业政策法规、技术发展动态、用工现状、人才需求情况, 政府、行业协会网站链接, 会议信息、培训信息和行业专家信息等。职业标准包括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的定位标准, 各种类别岗位对应的国家职业标准等。技术规范/标准包括课程核心技术描述, 对培养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素质和技能的支撑作用和教学条件的要求等。

3.2 岗位资源库

包括企业信息、职业岗位、岗位标准和生产文件。企业信息包括企业网站链接, 技术、产品信息, 人才需求信息。职业岗位包括岗位描述及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岗位能力分析, 岗位核心技术分析。岗位标准包括技能要求、职责、安全、工作内容、相关知识、素质能力。生产文件包括安全规范、操作规范、生产计划单、工作手册、技术作业指导书等。

3.3 课程资源库

是专业课程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以文本形式叙述课程简介和录制说课视频外,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建设: (1) 课程设置。包括课程标准、课程定位、课程特色和项目任务式电子教材。阐明课程基本信息、课程概述、培养目标、教学设计、考核标准与方式, 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方法和方式。 (2) 教学设计。包括设计思路、课程教学任务表、理论和实训设计。理论部分包括授课计划 (授课计划表、教学内容、作业及实验、教学形式)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组织、能力评价) 、基于项目 (任务) 教案 (教学内容目标要求、主要知识点与能力应达到的目标水平、教学策略) 和教学课件;实训部分又包括实训大纲 (实训目的、性质与任务、实训目标、实训项目、实训要求、实训教学效果评估) 、实训教案 (实训目的要求、实训内容、实训方法、机能操作、能力评价、实训习题) 和实训分析总结 (实训目的、实训内容、实训计划执行完成情况、实验实训效果) 。 (3) 教学指南。包括课程的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4) 学习指南。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考核方法。 (5) 教学资源。包括虚拟仿真、教学动画、图片库、教学录像、习题库和试题库。 (6) 课程评价。包括项目 (任务) 评价 (评分内容、标准分值、自我评分、教师评分) 和课程教学信息反馈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教学组织形式、课程考核、学习效果) 。

3.4 培训资源库

为从事畜牧兽医行业的相关人员提供培训资源, 进行师资培训、企业培训和学生培训。与行业企业及教育培训部门合作, 进行教师“双师”素质培训, 实践技能培养, 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企业人员技术培训, 行业在职技术人员的能力提升培训, 新技术、新工艺培训, 继续教育培训, 对职业岗位工种进行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校企联合, 开发学生创新教育, 开展与课程相关的技能大赛培训及创业规划大赛培训。

3.5 素材资源库

通过收集、开发和引进课程优质教学资源素材, 便于用户根据资源类别进行检索, 满足用户的个性要求。资源素材按媒体类型分装, 建设内容分以下几个方面: (1) 文本素材。收集与课程相关的技术标准、岗位能力标准、规程、业务流程、作业规范、数字教材及工具手册。 (2) 图片素材。采集动物饲养、繁殖、疾病防治、产品加工以及反映教学团队、教学条件、教学场景和企业生产场景等图片。 (3) 视频素材。课程教学组织过程指导视频、实训项目训练视频、企业实际工作任务操作视频等教学资源。 (4) 动画素材。展示动物机体形态结构及生理活动规律等内容的动画教学资源。 (5) 虚拟实训素材。虚拟仿真技术建设, 课程典型虚拟实训项目。 (6) 企业案例素材。各类企业提供与课程相关的典型案例。 (7) 课件素材。开发该课程的教学课件, 培训课件。 (8) 习题素材。课程习题库、试题库, 培训习题、技能操作练习。

4 预期成果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内容集国家和企业的技术标准及岗位技能标准, 针对相关技术应用及职业岗位要求, 体现了专业共性特点与个性需求。通过网络开发和数据库技术, 整合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资源和成果, 使之具有知识内容丰富、表现形式直观、覆盖领域广、受益范围大的职业教育特色。满足教师和学生的教学需求, 以及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和继续教育的需要。

5 结语

课程资源库建设 篇8

教学资源是以数字信号在互联网上进行传输的教育信息, 它属于学习对象的一个子集。数字化和教育价值是它的主要特征, 教学资源的开发有相当高的技术要求和教育要求, 强调教学资源以数字化形式存在并能在网络上进行传输。数字化资源的功能是教师上传每门课程的教学资源文件, 学生下载、浏览教学资源文件。教学资源的组织形式包括课件、讲义、辅导材料、案例、教案、大纲、网络资源等, 资源的文件格式主要有PPT、Word、文字资源、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教学资源库是各类教学资源的集合, 是当代教育理论与教育技术发展的产物, 其核心问题是让学生通过资源库提供的资源不仅掌握所学知识, 更让其学会学习, 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以及能力素质的提高。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有力地促进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

1 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标准

教学资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资源综合体, 对教学资源应选用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多维度的分类,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制定的《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 (CELTS~41.1) 》对教育资源的分类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媒体素材。媒体素材是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单元, 可分为文本类素材、图形 (图像) 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五大类。

(2) 题库。题库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测量理论, 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的某个学科题目的集合, 是在数学模型基础上建立的教育测量工具。

(3) 试卷素材。各个学科都有典型意义的试卷集合。

(4) 课件与网络课件。课件与网络课件是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 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用于教育、教学的软件。根据运行平台划分, 可分为网络版课件和单机版课件, 网络版课件需要在标准浏览器中运行, 并且能通过网络教学环境被大家共享。单机运行的课件可通过网络下载后在本地计算机上运行。

(5) 案例。指有现实指导意义和教学意义的代表性事件或现象。

(6) 文献资料。指有关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条例、规章制度, 对重大事件的记录、重要文章、书籍等。

(7) 网络课程。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 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8) 常见问题解答。指针对某一具体领域最常出现的问题给出全面的解答。

(9) 资源目录索引。列出某领域中相关的网络资源地址链接和非网络资源的索引。

2 ASP.NET技术

ASP.NET是一个统一的Web开发模型, 是基于.NET Framework的动态网页技术, 是Microsoft .NETFramework的一部分。.NET Framework是一个平台, 支持C#、Visual Basic.NET和JScript.NET等语言, 该平台支持多种应用程序开发, 支持Web应用程序、Windows应用程序和控制台应用程序, 还支持Web服务、Windows服务等各种类型的应用程序。

2.1 ASP.NET运行原理

ASP.NET的运行原理是:客户端计算机向IIS服务器发送一条HTTP请求, IIS接收到此请求后会确认请求页面的类型, 为其加载相应的.dll文件, 此请求经过一些HttPModule处理, 在处理过程中将这条请求发送给可以处理此请求的HttpHandler。当请求在HttpHandler模块处理后, 按照原来的顺序返回给HTTP, 这样就完成了整个ASP.NET的运行过程。这些HttpModule都是系统默认的Modules。这样做的优点是可以提高安全性、运行效率并增强控制能力。服务器端的HttpHandler是专门处理aspx文件的。

2.2 ASP.NET开发工具

使用ASP.NET进行Web应用程序开发须具有以下工具:1Web服务器IIS和将文件写入该Web服务器的权限;2.NET Framework;3 程序开发环境, 如VisualStudio。通过使用Visual Studio, 可以创建不同类型的ASP.NET项目, 包括网站、Web应用程序、Web服务和AJAX服务器控件;4如果程序是涉及数据库操作的Web应用程序, 则还需要数据库产品, 如Microsoft SQL Serv-er;如果程序是涉及邮件操作的Web应用程序, 则还需要有SMTP服务器, 用于从ASP.NET Web应用程序发送电子邮件。

3 课程资源库平台实现

课程资源库平台采用.NET Framework, 开发环境为Visual Studio 2008, 编程语言为C#, 数据库为SQL Serv-er 2008, 操作系统为Windows Server 2008, Web Server为IIS7.0。

3.1 数据库设计

与用户相关的表有3种, 即系统管理员 (Admin) 、教师 (Teacher) 和学生 (Student) 。与教学资源相关的表主要有:课程设置 (CourseSet) 、名词词典 (Dictionary) 、课程章名称 (Chapter) 、课程节名称 (Section) 、试题库 (Test) 、视频资源 (KnowledgeVideo) 、教学课件 (KnowledgePPT) 、其它教学资源 (KnowledgeOther) 、考试 (Exam) 、练习 (Exer-cise) 。

3.2 帐户管理

用户有管理员、教师和学生3 种, 用Admin、Teacher和Student 3个表存储用户的登录帐号和基本信息。系统由管理模块、教师模块和学生模块组成, 各模块之间相互独立, 用户登录后进入各自的模块页面。由于管理员数量少, 设计时在SQL Server中建立Admin表, 由SQL Server的DBA直接对表Admin中的数据进行编辑。教师帐号和学生帐号由管理员管理, 以管理员登录, 可以一次添加一位教师、学生帐号, 也可以从教务信息管理系统中导出全校教师和学生信息, 生成Excel文件, 从Excel文件将全校所有教师和学生的数据导入Teacher和Student表, 实现全校信息编码的统一。将教师Excel文件中的数据导入SQL数据库中Teacher表的界面如图1所示。

关键代码如下:

3.3 课程资源实现

本文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课程资源库平台建设为例加以说明。《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其功能是配置Windows平台下的各种网络服务。

(1) 创建存储课程资源的目录。任何文件格式的教学资源教师均可上传至服务器, 在Windows Server 2008的IIS主目录中创建目录名为CourseSource的文件夹, 对每门课程设置一个课程编号, 如《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课程编号为001, 则创建CourseSource�01, 将《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这门课的所有资源均存储在该目录下。通过这种方式, 服务器可以存储多门课程的教学资源。

(2) 上传视频资源。视频资源由教师用户上传, 以教师帐号登录进入教师模块, 可以上传视频资源。Knowl-edgeVideo为存储视频资源表, 其主要字段有:CourseNum表示课程编号, VideoNum表示该课程的视频编号, FileName表示上传的文件名, FileExtName表示上传的扩展名, FileLength为文件长度, UpLoadDate为上传日期, File_Url表示文件上传到服务器后存储在服务器的文件名, File_Url的值用计算机的年、月、日、时、分秒作为新的文件名并存储在服务器, 扩展名不变, Path_URL表示文件上传到服务器后存储在服务器的路径, 将此值存储在表中, 如C:NetCLCourseSource�01Video20095230314656.wmv, C:NetCL为IIS7.0设置的主目录路径。

(3) 显示视频资源。以学生帐号登录可以显示视频资源, 并选择课程, 如《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 页面显示该课程的所有视频文件目录, 单击某个视频名称, 则显示该视频。设计时视频目录采用TreeView控件实现, Tree-View的值通过编程赋值, 实现菜单内容的动态显示。客户端视频显示通过embed实现, 视频文件类型为WMV, 代码如下:

embed src="<% # Name % >" width=" 360" height=345noerror="true">

视频显示结果如图2所示。

(4) 其它资源的实现。KnowledgeOther存储其它教学资源, 其它教学资源指以Word、Excel、Flash、图片等其它文件形式的课程资源, 教师上传文件, 学生在线学习这些教学资源文件。实现方式与实现视频资源方式相似。

3.4 FCKEditor在程序中的应用

FCKEditor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开源在线文本编辑器, 它可以在Web上使用类似微软Word的桌面文本编辑器的许多强大功能, 可以提交图片、Flash等文件, FCKEdi-tor界面如图3 所示。课程资源库应提供练习和考试功能, 因此需要建立试题库。题型一般有判断题、选择题, 试题含文字、图片, 试题和名词词典数据的录入用FCKEdi-tor在线编辑器实现。

4 结语

使用ASP.NET技术构建《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课程数字化资源库平台, 促进了全国同类课程的分享与交流, 丰富了该课程的教学资源, 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并且, 通过三届学生的实际应用发现, 它有利于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宋秋莲.对高校教学资源库建设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新余学院学报, 2013 (6) :115-116.

[2]李丽娟.高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构建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2013, 29 (3) :53-56.

[3]张婷婷.国内课程资源研究综述[J].山东英才学院学报, 2012, 8 (4) :27-30.

[4]华夏, 陈新寓.ASP.NET案例实训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5]张跃廷, 房大伟, 苏宇.ASP.NET2.0网络编程自学手册[M].北京:人民邮电版社, 2009.

课程资源库建设 篇9

一、工程测量技术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高职教育办学水平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非常的庞大,其在科学性方面和实用性方面都比较强,除此之外,这一个大型的知识库还具有开放共享性、方便快捷以及持续更新等特征。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中,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教学资源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能够为多种用户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提供帮助。[2]

在现阶段,由于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例如地域、行业、教学内容、师资等,那些开设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在教学中所取得的效果有着显著的差异。而这些差异的存在对我国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战略的实施和规划目标的实现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整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资源,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库,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对提升我国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实现我国工程测量技术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有利于提高测绘人才培养质量

现阶段,在我国所有的高职院校中,大概有10%开设了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但由于存在诸多客观因素的差异,各院校在办学水平和服务对象上也是参差不齐。因此,建设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优质教学资源库,使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课程、专业素材、媒体素材、标准和法规等方面更为规范和丰富,为学生和工程测量技术人员提供一个丰富知识和提高技能的平台,最终提高测绘人才培养质量。

二、工程测量技术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的途径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各方面人才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工程测量技术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教师所具有的以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已不再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因此,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库,需要针对性的对教师队伍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例如学历和职称不高、教学科研能力不强等,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二)建立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教育教学资源服务系统

在培养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的过程中,需建设具有持续更新的国家级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教学、服务、终身学习的服务系统。通过建立教学资源服务系统,有利于联合各院校、行业和企业的优质资源,推广教改成果的应用以及就业与人才信息采集与发布。在这个教育教学资源服务系统中,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已毕业学生的进一步学习,都能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另外,在这个服务系统中,测绘及相关企业在岗人员等也能找到与工作相关的资料,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工作技能。例如职业标准、技术标准、业务流程、作业规范、行业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通过建立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教育教学资源服务系统,可以更好地促进工程测量技术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带动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优势核心课程开发,进而提高我国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和应用型工程测量技术人才的培养能力。

(三)推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

在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社会培训和教育资源等进行吸收和整合,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实施方案,从专业、课程、素材三个方面来建设工程测量技术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库。通过技术与管理创新,形成拥有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职业标准、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评价与考核、工程案例、虚拟实训项目、教学演示文稿、实训内容等的数据资源,最终能够使广大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教师和学生进行快速访问,接受主动化的个性服务。

(四)营造实践教学环境

通过利用互联网平台、采用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可以营造一个实践教学环境。借助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教学、实训可以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同时也可以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国际化带来新的机遇、需求和挑战。在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职业教育领域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将其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同时还能够为营造实践教学环境,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训练技能提供支持。另外,通过运用远程教育系统与虚拟仿真技术对降低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认知难度和教学成本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从而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技能。

三、结语

建设工程测量技术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库,对培养高水平的工程测量技术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应在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来加强工程测量技术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不断地丰富和优化教学资源,促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摘要: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库是一个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对优质教学资源库进行建设就是其中的关键所在,本文主要对工程测量技术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工程测量技术,教学资源,建设

参考文献

[1]司大刚,李玉霞,王艳娟.《工程测量技术》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库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9).

课程资源库建设 篇10

“化工自控系统运行与维护”课程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项目重点建设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技能课程, 该课程主要以化工仪表维修工主要工作为内容, 针对仪表和控制系统的运行、日常维护和检修为主线, 与实际工作非常贴切, 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有利于对自动控制系统安装、运行与维护技能的形成。

二、课程设计步骤

1. 课程调研

目前,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难点就是核心载体不明确, 课程开发过程不开放, 主要是没有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的课程开发机制、课程开发的主体是学校专任教师、行业、企业没有实质性介入课程开发等原因, 那么通过下厂拍摄由企业人员讲解的教学录像可以较好地解决了由专任教师担任课程开发的问题, 并且通过企业人员讲解可以更好地了解在具体工作情境和工作过程中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可以更好地抽取某一职业 (或专业) 最重要的专业能力和综合性的“典型工作任务”。

2. 找出典型工作任务

首先要选择正确的方法如专家研讨会找出典型工作任务, 其次通过归纳总结出学习领域, 最后设计出适合学校具体情况的工作任务, 逐渐明确教学内容;明确课程改革人员的参与情况, 改革的不同阶段要由适当的人员参加, 例如, 第一阶段找出典型工作任务, 一定要由企业的技术专家参与, 而不是经理、厂长等这些行政人员等;明确课程改革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找出正确的典型工作任务, 这直接决定课程体系的成功与失败, 难点就是如何设计出好的学习性工作任务这个载体, 它直接决定着课程的教学效果。

3. 课程内容确定

“化工自控系统运行与维护”学习领域的学习情境都以控制系统为载体, 每个学习情境都可以反映出学习领域的学习内容, 并且保证课程的实施总体呈递进和包容关系。学习情境设计兼顾控制系统简单和复杂投运方法的不同, 包含物位、温度、流量、压力四大参数、针对控制系统维护的对象特性变化、检测系统问题和调节阀问题等三大问题, 所以在进行学习情境设计时设计了六个学习情境, 简单液位控制系统的运行与维护、简单温度控制系统的运行与维护、简单温压力控制系统的运行与维护、简单流量控制系统的运行与维护、串级控制系统的运行与维护、均匀控制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学时安排分别为12、12、8、8、12、8学时, 共60学时。

4. 制定教学课程计划

在整个教学过程, 需要老师编写很多的教学资料, 这些教学资料的编写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 所以通过学习怎样制订一个教学课程计划?可以得出教学内容和方法:

第一阶段:准备工作:实验仪器有哪些?搜索相关信息, 所要传授的知识是什么?确定实验主题及内容, 现有设备能否满足实验?需要购买哪些新设备, 了解学生准备的知识和状况:学生层次、所处培训阶段、所在职业群体;

第二阶段:目标描述:学生应会什么?通过成功的经验, 学生能够连接实验设备, 并进行参数设置。

第三阶段:分目标设计:通过什么方式, 要达到什么目标, 可以通过阅读机器操作手册, 确定能够完成哪些实验内容 (要考虑企业在使用该设备时的要求) 读懂设备参数要求, 并进行设计, 向学生说明为什么这样设置, 根据设备额定值去判断都可以采用哪些实验, 并设定参数值, 使用机器, 编写过程文档。

5. 教学方法选择

在教学法培训方面, 不仅注重具体教学方法的理念与实施, 还强调了教学法的概念、教学法行为和过程、宏观及微观教学法, 这样对于选择更加恰当的教学方法, 提供了理论支持。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中, 主要是教师根据课程内容来选择教学方法, 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 如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 涉及技术方面的内容, 因此, 要选择适合技术方面的教学方法, 如引导文或者项目教学法, 那么在具体学习情境 (传感器) 中, 选择引导文法, 学生一边读引导文, 一边看传感器, 完成任务。通过引导文, 学生自行认识具体型号的传感器。给学生设定时间限制。有些学生会先看引导文, 然后研究传感器, 有的学生先研究传感器, 然后再看引导文, 这并没有一定的限制。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需要知道学生在哪里该怎么样去获得信息。教师还需要制定工作计划, 让学员以最快的方式获取知识。教师必须一直在场, 监督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的过程。

三、课程设计特点

1. 课程内容来源于实际案例, 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有利于维护与检修技能的形成

主要以化工生产过程四大参数和控制系统为载体并进行分类, 以生产过程中遇到的主要故障如对象特性的变化、检测系统有问题调节阀堵塞、腐蚀等会损坏阀座和阀芯等进行设计学习情境, 融入相关的理论知识, 转化为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

2. 课程内容与过程遵循教学规律和实际工作工程

将教学活动按照实际的控制系统维护和维修过程进行教学, 根据故障现象进行分析和判读, 选择正确工器具进行维护, 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学习情境的编排注重能力培养的递进关系,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 采用六步法教学方法

编写课程实施方案, 对教学内容以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按照六步法实施, 在引导文引导下, 教师进行组织和安排, 在理实一体的实训室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

本课程应在理实一体化的过程控制实训室进行, 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 按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6步法完成, 注重真实情景, 密切结合化工仪表维修工中级工和高级工的考核要点实施, 如:“某塔的液位测量中发现, 浮筒液面计的指示为50%, 而玻璃液面计的指示为满刻度”。

4. 引入职业标准与行业规范, 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

四、资源库建设

专业建立资源中心, 资源中心包括标准规范、合作企业、专业资源、课程资源、教学素材、社会服务。课程建立资源库, 包括课程介绍、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描述、课堂实施方案、教学资料、教案、课件、教学录像和生产录像。资源库是支撑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所以其内容的好坏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1. 课程标准

在学习领域描述、学习情境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学习标准的编写, 对课程的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材和教学资源都进行了描述。

2. 教学资料

(1) 教学单元设计

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中, 教学内容体现为一个个的学习情境, 所以学习情境设计的是否正确直接决定着课程的教学效果, 学习情境作为完整的工作任务, 一般较大, 所以为了教学实施方便, 进行了教学单元的设计, 教学单元设计应尽可能小, 以2-4学时为宜, 避免出现一个单元十几个学时的情况。例如, 简单液位控制系统的运行与维护共12学时, 在实施上可以分为3个教学单元, 分别为简单液位控制系统投运前准备、简单液位控制系统投运及参数整定和简单液位控制系统得维护, 每个单元都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实施。

(2) 任务书设计

任务书其实就是一个任务单, 对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一定的描述, 如果是一个完成的加工零件, 任务书可以给出加工零件的结构和尺寸, 如果任务是一系列的操作, 任务书就要给出完成操作的具体描述, 就是一种任务描述。

“化工自控系统运行与维护”学习领域的任务书以学习情境为单位进行设计, 就是一个完整的学习情境编写一个任务书, 任务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任务描述、已有知识和相关资料三项。

(3) 引导文设计

引导文教学法是借助一种专门的教学文件 (即引导文) 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教学方法。它的基本原则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促进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发展;引导文这种专门的教学文件, 主要包括一系列难度不等的引导问题组成。学生通过阅读引导文, 可以明确学习目标, 清楚地了解应该完成什么工作、学会什么知识、掌握什么技能;在引导文的引导下, 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查阅资料, 获取有意义信息, 解答引导问题、制订工作计划、实施工作计划、评估工作计划。

(4) 课程实施方案

根据学院制定的课程实施方案的模板, 结合“化工自控系统运行与维护”课程的特点, 编写了60学时完整的课程实施方案, 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与评价六个步骤实施, 在每个步骤中又详细描述了学生和老师的工作任务, 并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了列写。

五、课程实施效果及结论

进行基于化工生产过程自动化工作过程的课程学习, 并通过实际操作来逐步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 每一次进行小组考试。通过两周的具体实施情况来看, 在新模式下培养的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明显比接受传统教学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有所加强, 在具体实现任务时, 不需要老师进行设计, 学生可以自行设计, 学习兴趣比较浓厚, 主动学习的学生比例变大, 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能力逐步增强。

摘要:职业技术课程侧重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所以其教学过程就是学与做的结合, 这类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 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和整合, 同时配合相关资源的建设, 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学、网络学习逐步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中“化工自控系统运行与维护”课程如何根据课程内容进行设计, 设计步骤和资源库建设的内容, 经过实施, 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课程资源库建设 篇11

关键词:机械制造;资源库;建设方案

作者简介:张翼飞(1982-),男,河北石家庄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讲师;许宝才(1972-),男,河北石家庄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讲师。(河北?石家庄?050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军械工程学院基础部教学研究与改革基金项目(项目编号:JXJJ100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8-0063-02

“机械制造基础”作为机械类、近机类专业技术基础课,在培养学员工程素质和综合能力上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该课程在教学上有自身鲜明的特点:首先,机械产品加工制造涉及的资源信息十分庞杂,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冷热加工几十种加工方法的原理、工艺及设备,对教员的理论知识储备量、综合素质等要求较高;其次,该课程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实践性强,内容更新快,随着各种先进制造技术不断应用于工业生产,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与不断涌现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矛盾十分突出,给广大教学工作者带来不小的挑战。因此,为了提高教员备课效率,改善教学质量,根据“机械制造基础”课教学的需要,将各种教学资源(CAI课件、教案、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素材)进行有效地更新和整合,对组建该系列课程教学资源库进行了有效地尝试,并详细探讨了该资源库建设的特点、内容和实施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共享资源库建设特点

1.分散建设,资源共享

机械制造基础资源库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单靠某个人收集、制作材料、编制课件,力量十分有限,必须由机械专业教学组牵头,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分散建设,并在统一的界面环境下实现共享。在分散建设过程中,数字资源本身存储在分散于校园网内的个人电脑中,而不是仅存储在某台服务器上,通过加盟制、奖励制、交换制等方式鼓励、引导教员甚至学员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成果、学习成果等充实到资源库中,并且保证这些教学资源内容能快速检索、归档、上传、下载,在统一的界面环境下对这些分布式存储的教学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实现在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共享。

2.信息先进,实用性强

信息源是资源库的核心,信息源采集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某种意义上决定了资源库的质量。其先进性体现在各种文献资料要能及时反映最新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各种动画、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要能真实地反映工艺的原理和过程,为确保资源库的质量,必须不断地修改、更新和充实资源库的信息内容,使资源库经常有新资料、新信息,从而保持其信息的先进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同时,该资源库主要是满足特定教员的教学需求,因此其实用性、易用性同样重要,这就要求对资源信息进行有序、有效的配置和规范,宜将现有各载体上的相关数据、引进的数据、网络上搜索下载的数据等按统一格式进行预处理和标引,最大程度满足用户获取所需信息的便利性。

3.服务教员,促进教学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有效地推动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使教学方法更加新颖、教学手段更加先进、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对一些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的、传统教学手段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可通过图、文、声、像的综合功能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该资源库的应用也会极大地提高教员的参与意识和教学兴趣,通过该共享平台教员可以集中备课、议课,教员之间可以更有效地交流,形成一种研究型教学模式,全方位促进教学。

二、共享资源库建设内容

根据资源库的建设思想,收集、制作、整理及编排与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内容相关的辅助教学媒体资源,建设中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辅助教学资源库是以机械制造工程领域内反映制造基础内容的,以文字、图形、声像媒体等形式进行总体规划建设,体现若干个工程(或工艺)过程及其基本原理。同时,对上述这些数字资源进行计算机网络化处理,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结合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要求和特点,构建了机械制造类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的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

该模型针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理论授课、实践教学、综合考核三个环节,整合和完善各类教学资源,形成了理论教学资源库、实践教学资源库以及知识与技能强化训练资源库三大模块。其中,理论教学资源库是整个教学资源库的基础模块,按照学科及课程设置进行分类,主要包括多媒体课件库、标准教案库及学科知识库(学科论文、文献资料、教学录像等);实践教学资源库构成了该体系的应用模块,针对金工系列课程实验多、实践环节丰富等特点,构建了网络虚拟实验库、工程实践多媒体素材库以及实践案例库;知识技能强化训练库构成了对教学结果的评价模块,它由课程习题库、课程试题库(需要权限)以及综合测评系统组成。通过以上三大模块内容构建一个全方位、开放性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支撑下的全新的教学体系和模式,为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

三、共享资源库建设方案

1.数字化资源的设计与制作

机械制造课程共享资源库建设的基础是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从内容形式看主要包括文字、文档、图片、表格、动画、音频、视频等。应用Dreamweaver、Auto CAD、UG、Pro/E、3ds max、Flash、Premiere、Photoshop、Fireworks、Mp3matePro、Deform3d、Microsoft Office等多媒体制作及模拟仿真软件可以有效地制作、展示反映机械制造基础技术和工艺的视频资源、典型零件加工工艺过程资源、动画资源、计算机模拟仿真资源、文档文献等。例如,传统的齿轮范成实验是利用齿轮范成仪来实现轮坯与刀具之间的相对运动过程,并用铅笔将刀具相对轮坯的各个位置记录在图纸上,由于不能够演示切削运动,学生只能看到一个平面的齿廓外形,对齿轮的范成法加工原理还是不易理解。利用3ds max软件制作三维齿轮加工模拟动画,学生可以通过视频直接观看到车间的齿轮加工实际过程,直观形象,教学效果良好。因此,对广大机械制造类课程教员而言,除了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外,熟练掌握该类软件的运用十分必要,这也是设计与制作优良的机械制造数字化资源的基础。

教员通过软件自己设计与制作数字化资源的同时,还可通过互联网大量搜集和精心选取,诸如国家精品课程网、数字化图书馆、国内外高校主站、专业加工制造论坛等等。这些网站能搜集到大量具有价值的数字化资源,诸如具有前沿性、热点性、广泛影响性的文章和经典著名的教材、著作,反映各种加工方法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的资料,体现有关工艺的原理、过程、生产设备的图片、视频素材,以及各种优秀的教学录像等等。

2.网站建设

机械制造基础共享资源库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架构模式,客户端运行环境为Windows/2000/XP+IE6.0以上版本,服务器端采用Windows 2000 Server+IIS5.0+ASP框架,后台数据库采用SQL2000Server、Access 2000。网站内容包括前述的理论教学资源库、实践教学资源库、知识与技能强化训练资源库三个模块,在建设过程中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使教员和学员既是网站内容的消费者,又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所有功能都能通过浏览器完成。

四、结束语

建设“机械制造基础”课共享资源库,是为了整合优秀的教学资源,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凸显专业的示范与辐射效应。在该资源库建设过程中,文中初步探讨了其建设特点、建设内容和实施方案,为下一步实质性建设该资源库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同时笔者也充分认识到,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充分发挥广大专业教员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到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中。

参考文献:

[1]吴滨,江树勇,佟永祥,等.构建基于大工程观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资源库[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4):55-57.

[2]黄玲,李清,王晓美.试论专题特色库建设的基本原则[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S1):116-118.

[3]杨蔚华,郑小玲.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机械设计类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28):116-117.

[4]杨随先,喻俊馨,王玫.机械设计制造共享资源库建设方案[J].机械设计,2004,21(1):1-3.

体育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篇12

1. 体育课程教学资源的概念

体育的教学资源是指有体育意义的教学信息的来源, 或者指一切对体育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与信息。根据使用范围大致可以分为:人力资源、体育设施资源、运动项目资源、媒体资源、课外校外资源、自然环境资源六种。

2. 体育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开发与建设

高职体育课程结构应突破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主的旧体系, 根据高职教育的自身特色 (教育周期短, 学习任务重) 以及专业特色、所在的地区优势、传统项目、学生个性特征等因素, 把锻炼身体和培养学生的兴趣、能力、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结合起来, 建立以增强体质、提高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体健康为主线的课内外一体化的课程目标体系。

2.1 丰富体育课程内容。

在高职体育教育中, 需要按照现代科学的主导趋势创新教育内容, 以突出科学性、健身性、娱乐性、系统性和适合学生兴趣以及可接受性为主。各高职院校应尽可能多地开设网球、羽毛球、台球、旱冰、轮滑、瑜伽、体育舞蹈、定向越野等趣味性较强, 且新型、时髦的健身娱乐项目。再次, 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 高职体育还应加强体育理论教学, 丰富健康教育的内容。

2.2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相结合。

社区体育是学生课余体育实践的重要场所, 开发社区体育资源可以弥补学校体育活动与教学的不足。首先, 加强了学校体育与社会的相互联系, 有利于树立教育、社会、家庭一体化的观念。其次, 有助于引进、更新教学内容以及改善教学条件, 教师可以从发展体能、健身、康复、娱乐等多角度选择学生喜欢的教学内容, 学生自主活动, 不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兴趣、意识、习惯, 从而达到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最后, 社区体育资源的开发有助于充分发挥高校人才、知识、信息的优势, 形成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的格局。

2.3 计算机、多媒体为体育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快捷的资源库。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各种多媒体课件逐步被引入体育课堂, 有些教学资源可以直接在网络上用于共享。如媒体上的信息、多媒体课件、教师教案、课程设置等, 有些资源不能直接在网络上共享, 但可以通过网络传递与之有关的信息。

3. 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体育场馆设施是高职院校实施体育教学的必要条件, 随着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 高职院校的体育场馆设施需要不断完善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要求。

高职院校领导应想办法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 并确保经费落到实处, 场馆建设应按照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及有关规定进行规划和建设, 逐步完善学校体育教育的办学条件, 改善体育环境[3]。同时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采用多渠道、多途径筹集资金, 补充、创建学生喜爱运动项目的相关设施, 扩大体育活动场所的面积, 延长体育场馆开放时间, 提高各项体育设施的利用率。

3.1按照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 督促学校按有关规定进行新校区的规划程建设, 保证体育课程改革的物质条件提前到位, 满足学生健身需要.

3.2 引进资金、项目, 创造条件满足体育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

3.3 立体化地、科学地安排体育场馆、设施开放时间, 提高对各项体育设施的利用率。

4. 体育教师素质的全方位开发与建设

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是加强体育教学基础资源建设与开发的根本。教师层次越高, 知识越多, 知识面越宽, 教学效果就会越好。因此, 高职院校应重视体育师资的培养与提高, 改善师资结构, 努力建设与新时期学校体育工作相适应的教师队伍。构建科学的体育教师职后再教育体系, 改变师资学历层次较低的现象, 使新时期的高职体育教师不仅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强健的体魄、较强的运动能力, 还具有系统的科学健身和保健的知识、手段和方法。

4.1 建立、健全体育教师培养制度, 大力支持教师在职脱产、半脱产攻读学位, 提升学历层次。

4.2 强调体育教师“一专多能”, 鼓励教师外出进修, 回来开新课, 创办俱乐部, 拓展课程资源。

4.3 利用各项评奖、评精品课程、评优质课、评名师等活动, 凝练学术团队, 提高教学质量。

4.4强化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五大基本技术素质”, 即:球类 (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 、田径 (跑、跳、投等) 、体操 (健美操等) 、武术、游泳等确保教学质量.经常举办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 保持体育教师的技术展示能力与身体素质。

4.5建立、健全体育课程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严格要求各类教学文件和教师教案、学生考核资料、《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资料等归档立案。

摘要:体育课程具有独特的性质, 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 对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文章从体育教学内容和形式、体育设施资源、体育教师素质的开发与建设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教学资源,体育教学,开发

参考文献

[1]谢静月.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资源的研究[J].成都体院学报, 2004 (1) :88—90.

[2]梁婷玉、马振.安徽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制约因素与劝策研究[J].科技信息专题论述, 395-396.

上一篇:树突状细胞治疗下一篇:关怀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