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课程资源

2024-09-07

自然课程资源(通用12篇)

自然课程资源 篇1

园本化课程的主要特征是从幼儿园实际出发, 充分把握幼儿园的现状, 挖掘与幼儿园有关的一切教育资源, 强调社会资源、自然资源、生活资源的充分利用, 特别注重本土特色资源开发利用, 大胆挖掘特色教育课程, 努力凸现办园特色。

我园以“传承民俗文化, 弘扬民间艺术”为办园特色, 以此为基础, 我们把民俗文化, 民间艺术有机的融入到课程之中, 贯穿幼儿的一日活动, 我们力求与社区环境融合, 探索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园本课程。

我园地处素有“赣东明珠”之称的江南老城, 有着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风味独特的土特产;古韵古腔的宜黄戏;趣味盎然的民间游戏, 蕴涵着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教育资源。为此我们以开发——建设——利用为线索, 层层深入, 利用农村资源开发具有特色的园本课程。

一﹑建构本土课程“资源库”

“宜黄”素有“赣东明珠”之称, 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区县, 俯仰之间皆文化。我们组织老师展开积极地搜集和开发, 屡次到文化馆查阅反映本地人情的文献, 如《宜黄县志》﹑《江西文物简志》等;利用休息天进行实地调查﹑访问﹑上网查寻﹑走访民间老人﹑发动家长与孩子等方式搜集民间广为流传的宜黄文化教育资源, 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分享﹑介绍, 上传网络资源库。如:“禅宗祖庭——曹山寺”﹑“江西第一名山——石巩寺”﹑“”王安石的读书岩。有大片的原始天然落叶灌木林﹑芭茅﹑红豆杉群落﹑野生荔枝树群落和柳杉﹑香樟等38种珍贵树种。宜黄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唯一的华南虎种群栖息地。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宜黄成为第四次反围剿的主战场, 著名的黄陂战役, 东陂战役就发生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源远流长的宜黄戏, 在中国戏曲舞台上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显示出耀眼的光芒和四射魅力。

我们将园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目标定为:构建贴近幼儿生活的, 容易被幼儿理解和接受的本土课程内容, 弘扬本土民间文化, 培养具有传承, 发展, 创新本土文化意识和审美能力的一代新人。

二﹑利用自然资源, 营造具有本土化、弹性化的物质环境

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充分发挥本地自然资源的教育价值, 带领幼儿走入自然, 是孩子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 它不但能开阔幼儿的视野, 解放幼儿的时间、空间、还能让幼儿在无拘无束的大自然中释放情怀, 寻求大自然地奥秘。

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大自然的各种资源, 就能为幼儿提供丰富, 取之不尽的材料。例如, 在《瓜果飘香》活动中, 可以选择卫生, 安全, 适宜, 无污染的材料用于操作和游戏活动。如用板栗、小竹笋、各种树叶进行别出心裁的艺术创造, 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小手肌肉, 而且可以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力、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同时, 也是无声的品德教育。把板栗壳和树叶放置美工区, 幼儿园可以自由的进行创作和交流;同时也可以放置于数学区, 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和兴趣。引领幼儿走向自然, 走向社会, 孩子的生活才会绚丽多彩, 才能发现、观察到家乡的美丽与富饶。

三、科学利用地域教育资源, 拓展提供健康、丰富的教育空间

新《纲要》强调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的重要性, 为丰富育儿载体, 拓宽育儿渠道, 我们充分利用宜黄所蕴含的各种丰富的教育资源开展各种活动。我园“地情文化”教育主题活动, 以幼儿家长参与为主线, 以社区资源, 大自然为素材, 带幼儿参观、讨论、讲述, 再辅以家长的助教, 引导幼儿主动探索, 在即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 接受爱的教育, 陶冶他们的情操, 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如:宜黄戏是宜黄特有的一种文化艺术, “宜黄腔”活动经常会在广场展开。在我们开展的“戏乡”主题中, 请家长带幼儿到广场聆听宜黄戏, 学唱家乡戏。在“灯会”主题中, 元宵节家长和老师带着孩子们, 去看舞龙灯, 感受了浓郁的本土风情, 邀请老艺人来教授孩子扎花灯, 并与全园师生展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猜灯谜活动, 其乐融融。还有的主题活动《我的家乡》中, 孩子们象新闻发布会一样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图片、照片及自己的感受。我便趁热打铁指导他们将家乡的特产, 名胜古迹带入我们的游戏中。美工区:使用多种材料制作的特产等, 语言区:讲述名胜古迹的由来与传说故事并想象制作成图书, 结构区:用各类积木建构家乡的名胜古迹。角色区:家乡一日游, 有“江西第一名山———石巩寺”、“明清建筑博物馆———棠阴古镇”、“王安石的读书岩”等, 通过孩子们自己设计、制作、表演形式表现家乡的名胜古迹、民间文化。在这些活动中, 宜黄这个具有浓厚的本土文化的地域资源, 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空间, 还增强了宜黄孩子独特的“本土文化”知识。

正如瑞吉欧所说:“环境生产课程, 环境如同教师一般”。对幼儿的认知具有激发性, 幼儿园课程来自幼儿与环境的互动。正因为宜黄有着如此丰富而良好的自然, 文化环境, 孩子们才能不断拓展学习和生活的空间, 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我们将本着“倾心于孩子的今天, 着眼于孩子的明天”的宗旨, 多方面, 多通道, 多角度地利用、开发、整合各方面的教育资源, 以最大的限度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摘要:园本化课程的主要特征是从幼儿园实际出发, 充分把握幼儿园的现状, 挖掘与幼儿园有关的一切教育资源, 强调社会资源, 自然资源, 生活资源的充分利用, 特别注重本土特色资源开发利用, 大胆挖掘特色教育课程, 努力凸现办园特色。

关键词:本土自然资源,具有特色,园本化课程

自然课程资源 篇2

教学题目:湘教版 地理 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

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2,了解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可拓展性等特征

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量之间的矛盾

4,通过阅读矿产分布等图,了解自然资源分布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

5,学会应用图,资料等归纳和总结地理事物

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课的类型: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提问,启发,读书指导方法

重点难点: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判断,自然资源的特征

详案: 师:上课!

生:起立!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好的,同学们,我想问问你们怎么理解“资源”这两个字?

生:可以被人们所利用的,能量,等等

师:看来同学们对资源都有初步的认识,那加上“自然”两个字呢?自然资源指的什么?

生:自然中,可以为人们所用,给人们提供能量的物质等等。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总的来说,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这节课呢我们就来学习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的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

师:现在呢,保持安静,仔细看,仔细听,现在你们在一片生长在肥沃土地上的山林之间,暖暖的阳光照在你们身上,有微风徐徐吹过,山脚下有一大片湖泊,旁边还有一些河流小溪,清澈见底,有大的小的鱼群和小虾,伸手就能够到,偶尔有一两只飞鸟略过蔚蓝的天空,远处有一片正在开采的石油基地,开采的过程中还很稀罕的会有人发现一些参杂着金银铜铁的漂亮矿石,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但我们更向往山那边是什么?据说山那边是大海,湛蓝的海水,泛着白色的潮汐,有很多鱼群,很多海底生物,还可以看到大片的从海水中提炼出的晶晶亮亮的盐巴,一定很美,哎呀!下雨了,大家收心回到教室中啦~ 好的,刚才图片美不美啊,那同学们还记得画面中有什么吗?

师:森林,肥沃的土地;还有呢?暖暖的阳光,风,下雨了,雨水;湖泊,河流,小溪;鱼虾,飞鸟;石油基地,金银铜铁的漂亮矿石;大海,潮汐,鱼群,海洋动物,海盐;(边板书边归类)好了,大家回忆的差不多了,那么大家也看出老师有一个归类,土地,因为有肥沃的土地,才能生长出茂密繁盛的植物,才能种植水稻等食物,土地对我们很重要(板书:土地);光热,风,降水这些属于什么?想想第二章学过的气温,降水属于什么?

生:气候

师:正确(板书:气候)这些属于气候。那么湖泊,河流,小溪共同特点是?

生:都是水

师:(板书:水)森林,鱼虾,飞鸟,这些,我们用专业词汇把这一类归纳叫做生物,板书(生物)石油基地,金银铜铁的漂亮矿石这些属于什么?对,石油,天然气,金银铜铁都属于矿产(板书:矿产)大海,潮汐,鱼群,海洋动物,海盐这一切都存在于哪儿?

生:海洋中

师:(板书:海洋)那么我们发现这些气候,水,土地,生物,矿产,海洋是不是可以为我们提供福利?是不是存在自然界中?所以他们都属于自然资源,也是自然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

师:自认资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理解不断加深,资源开发和保护的范围不断扩大,例如,过去认为不属于自然资源的空气,风景等,现在也纳入自然资源的范围。那么自然资源有什么特点呢?既然我们说大自然,说明在大自然中的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难道就意味着自然资源是无限的吗?并不是,就比如说我们的水资源,地球上只有百分之三的水是淡水,只有这小小的一部分是目前我们人类可以利用的,而且因为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也就是分摊到每个人头上的资源分量在不断地下降,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量只相当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随着生产生活的发展,某些资源的总量也越来越少。师:好的,那么既然初步了解了自然资源,那么大家来分辨接下来的图片中,哪些属于自然资源,并说出你的理由 生:分类说明

师:那么我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各种各样的自然资源,结合身边的事例来说明一下自然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生:思考回答

师:好的,说的不错,那么按照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我们将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大类,大家觉得刚才我们提到的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这六种自然资源中,哪些属于可再生资源? 生: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 师:(在板书上用绿笔打钩)对的,因为气候是每天都可以更新的,生物是可以繁衍的,水资源可以循环的,降水,蒸发,再降水,而且我们说循环利用水,说明我水资源可更新可循环,那么土地资源,比如说我们今年在这里盖了一栋楼房,明年可以推掉重复利用当做耕地,这些资源的共同性是什么?

生:可更新,再生,或者重复利用,循环使用的资源

师: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重复利用,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现在大家看到书62页的活动题,看到题一,两张图,第一张,我们看到大片森林被砍伐了,剩下一片低矮的草丛,第二张,森林中被选择性的砍掉了几棵树,那么你认为,哪种砍伐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为什么? 生:第二种选择性砍伐影响较小,因为只砍伐了一部分

师:是的,我们知道森林中有很多生物,而且森林为我们提供氧气,还具有防风固沙的作用,所以大面积的砍伐影响肯定比选择性的砍伐大。那么哪种砍伐方式更利于森林资源的再生,注意是森林资源,为什么?

生:第二种,因为选择性砍伐不会破坏大面积的森林资源,砍了一两棵还是可以生长的 师:没错同学说的有道理,因为选择性砍伐的破坏性较小,既不会过度影响人类的使用,也可以对自然界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师:看到第二题,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已经被世人广泛关注,太阳能热水,太阳能发电使我们利用太阳能的常见方式,你还有哪些利用太阳能的方式?想想? 生:太阳灶,太阳能发电的汽车。。

师:大家还是挺了解的,还有呢?看到书62页的风力发电,风能是太阳能的一种转化形式,类似于化学能,水的势能都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成的能量形式,那么风力是怎样发电的呢?是把风能转化成了机械能,再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的过程,像东南沿海,新疆北部,内蒙古甘肃北部都是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新疆达坂城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风力发电厂。这样一个风力发电的器械几年前就要500万一个,可见我们国家能源投资不少。师:那哪些是非可再生资源呢? 生:主要是矿产资源

师:是的,矿产资源,大家都知道煤矿,石油,天然气,这些都是生物遗体经过上亿年形成的,再生所花时间很长而且很不容易形成,山西是煤矿大省吧,我有个朋友就是山西的,她给我说现在山西下面就是已接近被挖空的状态,为什么大家盯着山西挖呢,说明那里资源丰富,为什么被挖空呢,因为煤矿啊,石油啊这些化石燃料资源还有金银铜铁这些金属矿产资源很有限,挖完就没有了,所以说他们是非可再生资源,总的来说,非可再生资源是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指自然界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比如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由于非可再生资源形成周期很漫长,在人类历史时期几乎不能再生。因而对于这类自然资源,应尽可能综合利用,注意节约,避免浪费和破坏。

师:大家关注63页的阅读,了解一下中国的矿产资源,目前发现的种类一共有171种,查明储量的一共159种,中国是世界上矿产资源种类比较齐全,总量丰富的几个资源大国之一,可惜啊,多是多,结构不合理,煤炭资源比重大,石油天然气比重少,看图3—6,分布差异比较明显,而图3—7是我国主要金属矿产分布,其中位居世界第一位的有钨,锑,稀土,钛等金属资源的储量,总之中国矿产资源总量较大,但地区分布不均衡,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少

65页活动题在书上完成,之前的活动题坐在PPT上

1,大理岩,食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为矿产资源更新再生速度很慢

2.重庆

主要能源矿产:天然气,煤炭

分布于綦江,荣昌,璧山,大足

主要金属矿产:锰,铝土,贡,锶,钡,石膏,石灰岩,地热水,矿泉水

分布广泛

3.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自然课程资源 篇3

为此在鹿泉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倡导下,我们成立了“社区、社会和自然课程资源开发、整合与利用”的课题组,物理教研组积极参与了课题研究。

物理学科是自然科学、实验科学,它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实际,又广泛应用于实践之中,跟实践密不可分。让学生走出校门,利用社区、社会和自然课程资源进行教学活动,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愉悦的参与中获取知识、探究规律、提高能力。同时,还可以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从而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智慧。

选择物理校外课程资源,应该着眼于三个方面。第一,选择的资源要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和教育教学目的,能反映社会的发展需要和进步方向。第二,选择的课程资源要与学生学习的内部条件相一致,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第三,选择的课程资源要与教师教育教学修养的现实水平相适应。所以开发物理课程资源,特别是开发素材性课程资源,必须反映教学目的和社会发展需要、学生发展需求、学习内容的整合逻辑和师生的心理逻辑。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教学富有成效。例如,我们在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的教学中,选择并利用了本镇四平山龙泉寺内的“响碑亭”和“回音壁”作为课程资源,让学生在现场亲手敲一敲响碑,亲眼观察一下碑亭和周围的地形、地貌,来探究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规律。到“回音壁”前,高声喊几声,根据声音的传播速度,用秒表测出听到回声的时间,测算出发声处到山壁的距离。探究科学依据,批驳封建迷信的传说,收到了很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

开发利用社区课程资源,进行物理教学的方式之一,是开展专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亲身体验和经验,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物理素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强调过程而非结果;强调会学,而非学会。激发学生永不满足,孜孜不倦,不断探索的欲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精神和创新意识。例如,我们结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的学习,搞了到社区“探究农村家庭供热土暖气中的热传递”的主题活动。结合第五章第五节“家庭电路”的学习,搞了“探究农村家庭电路”的专题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受到了学生家长的好评和社会的认可。

在专题活动之前,组织者要做好充分准备,制定活动计划,设计活动程序,设置好探究情境,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预防。活动中要自始至终的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组织纪律教育,避免发生事故,产生负面效应。同时要引导学生避免为了单纯的满足兴趣而参与活动,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

自然课程资源 篇4

一、研究目的

目的是通过研究, 能利用本地得天独厚的周边自然环境资源的开发来弥补校内场地、器材等条件性资源的不足, 使体育课程增强对地方的适应性并突出特色。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甘南地区中小学体育课程自然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行政区域上包括甘南藏族自治州各县市。

2.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一些图书馆的图书资料, 广泛搜集阅读了关于课程改革和课程资源开发方面的文献资料。查阅并大量搜集关于甘肃甘南地区的自然地理资源的资料, 为本文的研究做好理论准备。

(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 对甘南地区一线的体育教师发放问卷80份, 回收65分, 回收率为81.3%, 问卷全部有效;学生问卷共发放300份, 回收300份, 回收率100%, 有效问卷253份, 有效率为84.3%。

(3) 访谈法与实地调查法

为了掌握甘南地区自然地理资源开发的第一手资料, 在问卷发放过程中, 对甘南部分地区的自然地理资源特征进行了实地考察, 和部分一线体育教师进行了访谈, 了解到了问卷中无法调查到的情况。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 甘南地区中小学体育课程自然地理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

什么是体育课程资源?不少学者进行过界定, 至少有8种以上不同的表述, 本人经过比较整理认为:所谓“体育课程资源”就是实现体育课程的基本条件, 是满足体育课程活动需要的一切素材, 是整个体育课程发展过程以及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及自然资源的总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从课程资源开发途径这个角度, 把体育课程资源分为“人力资源、体育设施资源、课程内容资源、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自然地理资源和体育信息资源”[1]。本文中, 笔者就是采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这种分类方法来研究甘南地区体育课程自然地理资源开发与利用问题。

调查表明:甘南藏族自治州中小学在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资源开展体育课程内容的情况不容乐观。除越野跑开展较多外, 其余项目均开展较少。以上数据只反映的是曾经“开展过”此项目, 在调查中发现, 并未有任何一所学校是有计划开展这些项目, 只是根据情况由教师偶尔决定, 并没有形成机制。对部分已开展类似项目学校的学生的满意度调查表明, 90%以上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在教师问卷中对未能大量利用自然地理资源开展体育课程内容的原因做了调查, 结果排在前三位的制约因素依次为“安全问题” (33.3%) 、“学校不允许” (30.7%) 和“条件设施不允许” (29.3%) , 这说明, 甘南中小学由于人力、物力财力、安全等因素考虑, 利用自然地理环境开展体育课的程度较低, 安全问题是困扰利用自然地理资源开展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当然, 除学校出于安全考虑外,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学校管理者和体育教师课程观念和课程资源意识不强, 造成一方面由于经济落后致使课程资源不足, 另一方面却使大量的课程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让许多有价值的资源闲置和浪费。

2. 甘南地区自然地理资源特征

甘南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的过渡地带, 南部为重峦迭嶂的迭岷山地, 东部为连绵起伏的丘陵山区, 西部为广袤无垠的平坦草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全州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 最高迭山主峰4920米, 最低为舟曲瓜子口1172米。复杂的地形构造, 造就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广阔的草原, 茂密的森林, 充足的水力, 多姿多彩的旅游景观。全州天然草原4085万亩, 占土地总面积的70%以上。州域覆盖着丰富的森林资源, 全州林地面积1326万亩, 占总面积的22.86%, 森林覆盖率20.57%, 远远高于全省、全国水平。自治州河流众多, 溪流密布, 主要河流有黄河、洮河、大夏河、白龙江 (统称“三河一江”) 。甘南还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旅游景点, 如达力加山溶洞奇观、尕海湖候鸟自然保护区、移步换形的冶木峡以及有小桂林之称的则岔石林[1]。

甘南藏族自治州这一大片独特优美的自然地理资源是开展登山、郊游、野外生存、游泳、攀岩、森林探险、草原骑马以及其他体育活动的天然场所, 是难得的体育课程佳品。尤其是部分中小学的体育课就直接可以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进行, 既解决了场地不足问题, 又可愉悦身心, 可谓是一举两得。

3. 根据甘南地区自然地理资源特征在中小学可开发体育课程内容

表内内容参考资料[2]

对体育经费、场地器材都严重不足的甘南地区中小学, 利用丰富的自然地理资源开发体育课程内容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充分利用地域范围内的自然地理资源, 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实践活动, 不仅可以缓解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的压力, 还可以起到对学生行为的教育功效。

4. 甘南地区中小学体育课程自然地理资源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加强管理, 安全第一

甘南地区中小学在自然地理资源开发过程中首先一定要对资源进行准确的评估, 从安全角度出发, 对开发利用的难度和开发利用将出现的问题做一个基本准确的预测,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管理, 体育教师和学生都要树立安全意识。从调查问卷就利用自然地理资源开展体育课不理想的原因中, 领导问卷和教师问卷同样都把安全问题摆在了重要的位置。

(2)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突出特色

甘南州各中小学, 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 其周边环境也不相同;在不同的季节, 自然地理资源特征也有差异。有些学校附近就是森林;有些学校在大河旁;有些学校处在旅游区;有些学校在广袤的草原上, 有些学校本身处在大山中;有些学校又坐落在市中央等等。各个学校应从实际出发, 就地取材, 因地、因时制宜, 开发出特色鲜明的体育课程内容来弥补校内体育场地器材方面的不足。

四、结论

1. 甘南地区利用自然地理环境开展体育课的程度较低, 安全问题是困扰利用自然地理资源开展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

2. 甘南地区体育课程自然地理资源丰富。开发和利用丰富的体育课程自然地理资源是可行的, 也是必要的。既解决了场地不足问题, 又能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3. 甘南地区体育课程自然地理资源大致可分为草原、森林、河湖、地貌、山川, 根据情况可开发出不同的体育项目。

4. 甘南地区体育课程自然地理资源开发应树立“加强管理、安全第一”和“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突出特色”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季浏主编.体育 (与健康) 课程标准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2]甘南藏族自治州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甘南州志 (上、下) , 1999.

[3]尕藏才旦编著.甘南风物志.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2.

[4]吉建秋, 徐武等.试论以校为本的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体育科研, 2006 (1) ,

自然资源评价 篇5

从世界植被的自然分布我们可以看出,森林分布在湿润型的寒带、温带和热带雨林地区。大面积的森林一般都生长在年降水量为600毫米以上的湿润地区或半湿润地区。所以一般认为,在年降雨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是不适合种树的。在降雨量大的地区造林,森林可以缓解径流,通过涵养一部分水源,使降雨细流化,调节地下水资源。而在干旱地区或半干旱地区,如果大面积的种植树木,因为没有足够的水资源来供给树木生长造成树木的枯亡,结果不可避免的是:年年种树年年死。虽然每年的植树量可以作为业绩被统计了,树木的存活量往往被忽略不计。如果有些树木适应环境生存下来了,也可能因此引起土地的更加干燥,因为不多的水资源都被大面积的树林所吸收和蒸腾蒸发了,且造成树林和人蓄争水的现象。因此干旱地区是不应提倡大力植树造林,并且在北方干旱地区大规模造林,将可能加剧北方的干旱状况。

2.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是我国第一个规模宏大、规划期长达73年、跨世纪的国家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甘肃地处我国西北风沙前沿,干旱缺水、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是全国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主战场之一。其生态功能有: 河西地区北部风沙沿线形成了长达1200公里、面积460万亩的防风固沙林(带),130万亩的农田林网,保护高产农田900多万亩,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幅提高土地生产力,保障粮食稳定增产。近年来,沙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沙化扩展趋势基本遏制,风沙危害和沙尘暴发生频率不断降低。黄土高原区土壤侵蚀模数减小,每年减少输入黄河泥沙量8000万吨,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

3.我国自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对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国现行的退耕还林政策规定的补助年限为:还草补助2年,经济林补助5年,生态林补助暂按8年计算。但我认为我国现行的退耕还林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在补助年限之内,农民的生存问题暂时得到了解决,但退耕补助一停,百姓生活就会陷入困难。从长期来看,林木到了采伐期,补贴停止,个体农户和市场直接接触,面对市场的利益或市场的风险,个体农户都有可能过渡采伐,乱砍滥伐,甚至复垦。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生活困难和长远生计问题,国家必须大力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因为积极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不仅可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以免农民毁林复耕,各地区应结合当地资源优势,科学合理地选择后续产业开发的突破口。

浅析云南区域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 篇6

关键词:乌蒙山云南区域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

0 引言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省会昆明。云南,称为“彩云之南”,另一说法是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也被称为“乌蒙山”。总面积约3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4.1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面积排名第八。总人口4596万(2010年),占全国人口3.35%,人口排名为第12名。与云南省相邻的省区有四川、贵州、广西、西藏,云南省的3个邻国是缅甸、老挝和越南。北回归线从该省南部横穿而过。有8个地级市:昆明市,玉溪市,曲靖市,保山市,昭通市,丽江市,普洱市,临沧市。8个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

1 地理特征

1.1 气候类型

云南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共7个气候类型。云南气候特点表现为: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十分明显,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降水充沛,干湿分明,分布不均。

1.2 地貌特征

地形极为复杂,整体上:西北部是高山深谷的横断山区,东部和南部是云贵高原,整个云南西北高、东南低,有84%多的面积是山地,高原,丘陵占10%,坝子湖泊不到6%。

2 自然环境

2.1 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云南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药材之乡“的美誉。植物:云南是全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不仅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植物种类,而且还有许多古老、衍生、特有的以及从国外引种的植物。在全国近3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就有1.8万种,占全国总数的一半还多。拥有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宜人的气候、诗画般的自然风光和多姿多彩的民风民情,构成一幅美丽而动人的画卷。

2.2 有着丰富的水资源

云南的水资源有产量大,人均水平高的特点,人均拥有量是全国平均的四倍。有六大水系和六大湖泊。地跨六大水系:长江水系,珠江水系,元江(红河)水系,澜沧江(湄公河)水系,怒江(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水。六大湖泊:滇池,洱海,抚仙湖,异龙湖,程海,泸沽湖。蕴藏有巨大的水能资源,由于地貌特征河流落差很大,所以保证了我省的电力事业。在充分利用环保发电的同时我省还参加了“西电东送”过程。丰富的水资源环境为我省的经济稳步健康发展做下了坚实基础。

2.3 对于云南水资源环境浅谈我的看法

加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开发;解决需水增长较快,供水日益加剧的矛盾;杜绝用水严重浪费的现象;加强公众水资源统一管理薄弱的意识。我省现在面临着:水体污染日益加重水环境质量不断下降,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供水基础建设设施滞后。所以应加强流域内不同地区的水资源配置基本思路与政策。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对策措施,即增强水危机的忧患意识;保护水资源,防止人类对水的伤害;转变观念,正确认识水资源的价值及加强水资源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2.4 有着丰富的动植物

有着热带,亚热带,温带甚至寒带的植物物种。如:云南松,橡胶树,望天树,跳舞草,丽江云杉,三七,马尾松等。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形成了寒温热带动物交汇的奇特现象。有脊椎动物1737种,脊椎动物中,兽类有300种,鸟类有793种,爬行类143种,两栖类102种,淡水鱼类366种,昆虫1万多种。鱼类中有5科40属250种为云南特有。鸟兽类中有46种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54种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特色物种有:(抚仙湖的)抗浪鱼,滇金丝猴,绿孔雀,小熊猫,蟒,亚洲象等。

2.5 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我省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特别是在当今不可再生资源匮乏的时代云南拥有着:黑色金属矿产,建材非金属矿产及彩石矿产,能源矿产,有色金属及贵金属矿产,冶金辅助原料矿产,化工非金属矿产,稀有及稀土矿产,特种非金属矿产九大矿产资源。

3 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

3.1 谈到云南的旅游,人们最向往去的就是大理,丽江,西双版纳州。丽江的古城可以让你流连忘返,丽江古城已经在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可在这里,我想全面的介绍一下云南的风景名胜。云南因为特别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造就了云南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列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就有十二个:泸西阿庐古洞,路南石林,瑞丽江-大盈江,滇池,九乡,大理,玉龙雪山,三江并流,丘北普者黑,腾冲地热火山,建水,西双版纳。

3.2 由于云南有气候兼具低纬气候、季风气候、山原气候的特点。所以每天早晚温差大(12~15℃),请注意备装,防止感冒,外出时多注意喝水补水。云南海拔比较高,所以刚到云南是有感应反应,有缺氧的感觉,在观光时步伐可以放缓一些。

3.3 个人观点:充分发挥旅游资源是云南确保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部分,能让云南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确保经济长期稳定的增长。充分体现人文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符合二十一世纪的经济发展模式。所以,发展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不仅能推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还能缓解云南的就业压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完善云南的经济发展模式,充分体现社会文明,人与环境的和谐。

4 区域名族文化与旅游开发

4.1 区域名族文化

云南地处西南边陲,有着25个名族,形成了特有的名族特色。汉族人口为3062.9万人,占总人口的66.63%;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533.7万人,占总人口的33.37%。少数名族中彝族人数最多,其次是哈尼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其中云南的世居民族有16个:彝、白、哈尼、傣族、傈僳、拉祜、佤、纳西、景颇、布朗、普米、阿昌、怒族、基诺、德昂、独龙。信仰宗教者共有403万人,其中90%以上是少数民族。主要为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道教。语言以汉语为主,同时也包含:傣文、景颇文、载瓦文、傈僳文、彝文、佤文、哈尼文、苗文。文化活动有:三月街,族火把节,族泼水节等。其中,大理:“白族三道茶”歌舞表演,《蝴蝶之梦》大型歌舞,双版纳:傣族风情园傣族歌舞和泼水节活动、《超级歌舞秀·勐巴拉娜西》歌舞,香格里拉:歌舞表演《梦幻香格里拉》,《藏民家访》。

4.2 区域旅游开发

99年成功承办昆明世博会,使云南省的旅游业得到长足发展。二十一世纪,云南努力建设旅游强省,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围绕以昆明、大理、丽江为中心,辐射全省旅游。加强对石林丽江古城,苍山洱海,三江并流,香格里拉,玉龙雪山,西双版纳,腾冲地热火山开发与利用。加强对现有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旅游航线。充分利用云南现有的优势自然资源,发展区域旅游业,早日实现旅游强省。

参考文献:

[1]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云南案例(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作者:吕昭河.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http://baike.baidu.com/view/7242.htm.

[3]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4]云南省水资源特点与开发利用保护浅析.中国水利学会,2000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5]寿川.云南民族文化景观开发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6]陈永森,赫维人.云南地理[M].昆明:云南师范大学.

[7]王文光,薛群慧,田婉婷.云南民族与民族文化[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

自然课程资源 篇7

从经济学角度看,自然资源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经济的发展破坏了环境,造成了自然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污染;自然资源的质量和数量的折损又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加。因此资源、环境与经济问题的相关性要求人们只有把经济和资源、环境协调起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保证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20世纪80年代“可持续发展”概念推出以来,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并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在资源科学领域,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力的研究使得人类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日益觉醒,其价值趋向已经逐步扩展为人与自然的生态秩序,并由代内公平向代际公平迈进,由发展经济的绝对自由向相对自由推移,对个人价值的承认向对其他生命物种、种群价值的承认拓展。然而在将可持续发展从理念逐步推向实践的过程中,如何定量评估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定量评估离不开核算信息支持系统,而会计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重要的资料来源。但就目前所形成的资源类学科中,“较多均是从自然科学及宏观管理层次的角度所进行的侧重于环境与生态方面的定性性政策的研究,较少从管理学角度进行微观管理层次的定量性方法研究。”尽管在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所通过的重要文件之一《21世纪议程》中,已经提出了“建立综合的环境经济会计制度,将自然资源核算制度纳入会计体制”的规划,但事实上,近几年探讨较多的绿色核算体系,也主要着眼于宏观上资源总量在变量上的国民经济核算,很少从微观经济角度关注某个企业在经营环节上如何核算自然资源成本、效益以及价值披露等方面的问题。按照现代会计理论的观点,“会计是经济管理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过程的反映,甚至直接通过会计信息的反馈控制,可以不断改进和加强经营管理工作,提高经济效益。”通过会计核算,以价值量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分类汇总,并且进行公正的报告,是会计的首要职能。随着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资源与环境信息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需求,企业的资源与环境影响逐渐成为决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无论是从对外提供信息的角度还是从加强内部管理的角度,如何对自然资源存量和增量的价值变化、开发、利用效益进行正确的核算和考核,以有助于资源循环的顺利运行,并建立完备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微观基础,成为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

二、对自然资源会计构架现实取向的分析

自然资源会计既属于资源环境科学理论与会计科学理论相互融合的一种交叉性科学,也属于基础性会计理论问题的一种开创性探索,因此,在使用自然资源密集的企业中选取大型或有代表性的企业试点自然资源会计,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和推广,形成自然资源会计的一般模式,最终建立可持续管理自然资源的微观信息支持系统,应是我国自然资源会计的现实选择。

1. 关于自然资源会计的理论支持。

尽管阎达五、谷树忠、许家林等也分别就建立资源会计的构想、资源会计概念、资源会计理论框架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尝试,但国内外会计领域在自然资源核算上明显存在基础理论落后于运用的问题。自然资源会计应包括自然资源成本会计和自然资源管理会计两个方面。它们的建立首先要运用经济学、环境科学、会计学和管理科学等诸多学科的知识对资源会计基本假设、资源性资产产权、资源可持续发展、资源耗费、资源成本、资源价值、资源价格、资源收益、资源会计信息、资源会计核算体系的结构等主要基础理论进行研究,并建立相应的公认会计原则,以确保使自然资源资产的所有权在经济上得到实现,并尽可能为社会提供有关企业自然资源的有关信息。比如,企业及企业的经营者在使用自然资源过程中负有“受托责任”,它具有双重性质,即包括以体现企业经济效益为主的经济受托责任和以体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为主的社会受托责任, 为此,在自然资源会计基本假设中,应增设“受托责任”假设。

2. 关于自然资源资产的确认。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只有既稀缺同时又具有明确所有者的自然资源才能转化和确认为自然资源资产。而根据会计学的定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因此,确认为企业的自然资源资产应具备如下条件:(1)资源的稀缺性和产权主体的明晰性,这是经济资源的社会属性;(2)存在的现实性,即自然资源是现实存在的,而且是已经发生经济活动的结果;(3)未来效用的可能性,即自然资源是一种经济资源,企业通过对它的运用可能在未来获得经济利益;(4)计量的可靠性,即会计资料没有重大的差错和偏向,能如实反映其拟反映或理当反映的自然资源情况而能供会计信息使用者作为决策的依据;(5)范围的地域性,即只对本会计主体内的资源性资产进行核算。

值得注意的是,在企业使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环境因素的参与,所以,企业花费在环境上的投资,如环境保护支出,包括三废处理、控制、补救和减少自然资源耗费、美化社会环境的各项支出应予以资本化,增加自然资源资产的价值。如果企业在自然资源资产上投入了研究与开发费用,也应予以资本化,而不能仅作为当期的费用处理。随着自然资源资产的重新确认,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会计要素也必须重新界定。

3. 关于自然资源资产的价值计量。

对不可再生资源资产,常用的价值衡量方法有三种:底价法、收益现值法和市价法。底价法的理论基础是劳动价值论,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成本资料容易收集,尤其在缺乏完善资源资产市场情况下,更显其优越性,但它没有考虑市场供求关系,只考虑投入而未考虑自然资源的产出。收益现值法体现了资源性资产的特点,考虑了资源的状况和供求关系的影响,容易被接受,但一些数据需要预测,主观性强。市价法考虑了供求关系和资源状况,比较客观公正,但比较难于找到相似的资源,且容易受到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可再生资源资产,常通过收获收益现值法、种植轮作最优法和成本法来估计。但无论是可再生自然资源还是不可再生自然资源,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其价值应既包含有形的资源资产价值又包含无形的生态价值。而生态价值的鉴别、量化和货币计量比较困难。本文认为,可以采用沈振宇、王秀芹等人提出的可持续发展下的自然资源价值计量模型:

其中,V为某处自然资源的总价值;Vi是每年投入到该处自然资源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m为从开始投资到确定自然资源价值时的时间间隔,一般以年为单位;Vj是该处自然资源每年取得的总收益(包括级差收益和绝对收益);n为该出自然资源从确定价值时开始预计可使用年限,其确定要根据不可再生资源的最优耗竭速度或可再生资源开发的最优时间来确定;r为贴现率。

4. 关于自然资源资产的折补。

自然资源的折补不同于固定资产的折旧(表)。在自然资源的折补应是有形的资源资产价值和无形的生态价值折补之和。

对于有形的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折补比较简单,可以仿照固定资产折旧方式来进行。比如用直线法、加速折旧法。但对于无形的资源资产生态价值折补则较难确定,要根据不同自然资源资产采用不同的方法。

5. 关于自然资源资产的记录。

自然资源价值确认以后,主要有五种入账方式:依法认定的自然资源资产,按照评估价值入账;有人工投入形成的自然资源资产,按照各年投入的、按生产成本逐年结转累计形成的成本入账;由于产权变动所取得的自然资源资产,按实际购入或评估的价格入账;已入账的自然资源资产,如有后期投入,应按实际成本入账;自然资源资产消耗、转让、非常损失及其他损失,应按实际数额或平均成本数额削减自然资源资产存量。在账户设置上,自然资源资产经营企业可以设置“自然资源资产”一级科目,并按照资源类型开设明细账;同时,在“实收资本”一级科目下,对应增加“自然资源资本”二级科目。自然资源资本同企业的其他资本一样,要参与企业的税后利润分配。

此外,增设“自然资源资产折补”账户用来核算自然资源资产的价值转移;增设“自然资源资产成本”账户用来核算自然资源的资本性支出;增设“自然资源资产费用”账户用来核算自然资源资产的收益性支出及应与本期收益相配比而摊销的资本性支出等等。

6. 关于自然资源资产的报告。

在自然资源成本会计中,自然资源资产的报告仍然应体现在三大报表中,但应单独列示自然资源资产、自然资源资本、自然资源成本等项目,使财务报表能真实反映出企业使用的资源状况。另外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还可揭示由于使用自然资源而采取的环保措施对目前企业的资本支出和损益的影响以及对未来的影响等内容。而在自然资源管理会计中,自然资源资产的报告不必拘泥于传统会计的货币价值形式,可以通过货币和非货币指标的结合并配合企业有关环境状况的报告书,实现对企业运用自然资源资产的全面反映和环保义务履行的监督。

7. 关于会计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的衔接。

会计核算资料简单的加总不能成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所需的全部资料,因此,应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第二层次表式的基础上,再设计一套第三层次的基层单位核算表式,以达到微观核算和中观核算同宏观核算的紧密衔接,从而使会计核算资料科学地转换成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资料,同时实现会计、统计、业务核算的相互衔接和统一。

具体来说,可以在基层单位设计以下四个基本核算账户:(1)增加值账户,该账户围绕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投入与产出,反映增加值的形成与初次分配,以核算生产成果;(2)收入支出账户,该账户同增加值账户联结,反映基层单位增加值的内部与外部再分配状况,该账户通过“增加值”指标与增加值账户联系起来,通过“储蓄”指标与资金筹集账户衔接;(3)资金筹集账户,该账户以收入支出账户为基础核算储蓄的使用去向,反映储蓄与投资的关系;(4)资产负债账户,该账户是根据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分类要求,对现行会计核算的资产负债表进行重新组合来编制,反映基层单位在一定时点上的资产和负债的规模。

摘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一直是理论和实践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但目前大部分的探讨主要侧重于宏观管理和自然科学层次。本文试图从微观角度构建自然资源会计体系, 以期为我国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和进行国民经济核算提供有效的信息系统支持。

关键词:微观信息支持系统,自然资源会计

参考文献

[1]王荣:自然资源会计探索[J].事业财会, 1997 (2) 19~21

自然资源审计思考 篇8

(一) 国外研究状况

早期政府机关从事的自然资源审计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80年代。那时候, 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都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政府自然资源审计, 通过审计帮助企业节约自然资源及能源。目前国外一些现有的研究中将自然资源审计包含在环境审计的内容当中, 如世界审计组织所指的“环境审计”除了包括环境污染治理等环保方面的内容外, 还包含自然资源开发管理和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发布了矿产审计指南及有关资源审计的一些经验总结,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环境审计工作组1997年9月在塔林 (爱沙尼亚) 召开的第四次工作组会议上, 发布了《自然资源会计》的文件, 其中第一部分就阐述了最高审计机关在自然资源管理及会计记录中发挥作用的可能性。

(二) 国内研究状况

目前, 我国关于自然资源审计的理论基础研究很少, 但实践相对丰富, 综合来说, 我国资源审计的实践和理论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一是自然资源审计实践和理论发展的初始阶段 (1983至1998年) , 这期间, 尚未明确提出自然资源审计的概念, 但已开始涉及一些和资源保护资金相关的审计事项。二是自然资源审计实践和理论发展的探索前进阶段 (1998至2002年) , 这期间, 通过审计实践不断探索与经验总结, 对自然资源审计的本质和规律有了一些认识, 各级审计机关陆续成立了自然资源审计的专门机构。审计行业在自然资源审计的意义、内容、重点等方面的认识逐渐深化。三是自然资源审计实践发展的总结推进阶段 (2003年至2008年) , 这期间, 实践取得较大成效, 初步探索、总结出了一些适合我国国情的自然资源审计的方法、路子。四是自然资源审计实践和理论发展的推进阶段 (从2009年开始) , 这期间, 自然资源审计的多元化特点日益明显, 自然资源审计涉及更多的领域。这一时期的重要标志是, 2009年9月, 审计署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意见》。

二、我国自然资源审计理论框架

(一) 自然资源的特性、确认与计量

在开采自然资源并形成资源产品的过程中, 自然资源表现出如下特点:经过生产经营的耗用, 自然资源改变了其形态, 如铁矿未开采时, 是矿产资源, 开采后就成为资源产品—铁矿石, 成为资源产品生产企业中储备的供生产消耗的资产, 在开采之前反映的是资产的存量, 开采后反映的是资产的流量。鉴于自然资源的上述特点, 可以得出自然资源具有存货性质的结论。其确认可比照“原材料”项目进行。从理论上讲, 自然资源价格收入应当归属资源所有者, 也就是国家。但现实中, 国家作为资源所有者并不能得到完整的自然资源价格收入。如, 在我国的煤炭资源价格收入中, 国家只收取一定的开采费, 其他收入主要归企业所有。从一定角度来说, 大部分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 应该是无价的。但现实生活中, 自然资源在市场上进行交易, 必然存在一个相对合理、公允的价值。因此, 对资源的价值进行计量需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主要包括市场法、现金流量法等。从自然资源定价的角度来看, 市场法比较适用。如, 可以按照市场最终产品的公允价格减去资源生产加工中产生的成本及合理利润, 从而得到资源性产品的公允价格。

(二) 自然资源审计的定义框架与类型

自然资源审计, 顾名思义是指为了维护国家自然资源安全而开展的审计。目前我国开展的自然资源审计以政府审计为主, 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为辅, 在政府审计领域, 审计的重点为自然的开发、利用、保护和资金管理情况。在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领域, 主要是对资源审计中的能源审计进行了拓展。目前, 自然资源审计按照审计类型划分, 可分为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和绩效审计, 以绩效审计为主;按照审计主题的资源属性划分, 可划分为土地资源审计、矿产资源审计、水资源审计、海洋资源审计、气候资源审计等;按照审计内容划分, 可分为资源政策审计、资金审计、项目审计等。

(三) 自然资源审计的目标、对象与方法

笔者认为, 我国自然资源审计的目标应定性在为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贡献。而自然资源审计的对象不可能像广义资源概念那样广泛, 也不能像自然资源概念那样局限, 应当是拓展的自然资源概念, 不仅包括自然资源本身, 还包括与自然资源相关的资金流、项目流。进行自然资源审计时, 不能仅仅是以前的财务审计方法, 还需要引入如实地调查、政策评估、资产估值、成本—效益评估、环境影响评价等方法, 推行“3E” (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 、“5E” (加上环境性与公平性) 审计。

三、我国自然资源审计实践与探索

(一) 多方面开展自然资源审计

目前, 国家审计署已陆续开展了一系列自然资源审计, 发挥自然资源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来促进维护国家自然资源安全。已实施了土地资源审计、矿产资源审计、森林资源审计、水资源审计等, 这些审计都是从资金入手, 延伸进行资金使用绩效审计和资源安全审计, 力争在出现大的问题之前发现问题, 完善制度法规, 发挥资源审计在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免疫系统”功能。

2009年审计署通过土地开发整理相关资金审计延伸审计土地资源安全, 督促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土地开发整理, 是指运用财政专项资金, 对农村宜农未利用土地、废弃地等进行开垦, 对田、水、路、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 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的行为。2009年的土地开发整理相关资金审计调查旨在摸清土地资源“家底”、掌握土地开发整理资金投入和项目实施情况、有效耕地面积提高情况, 揭露存在的问题, 规范项目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矿产资源专项资金审计调查旨在摸清矿产资源使用费和两权价款的征收规模, 揭示资金收缴和分配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促进加大预算收入的征缴力度, 同时延伸审计了矿产资源安全状况, 从而维护国家矿产资源的勘查、保护与合理开发。

(二) 逐步开展资源环境审计

今后, 按照审计署的统一安排和要求, 各级审计机关将逐步开展资源环境审计, 并将审计对象的视野扩展到大气环境、固体废弃物、生物多样性等领域;不仅对资源环境资金进行财务收支审计, 而且将积极尝试从资源环境政策执行、资源环境资金使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活动的效益、效率和效果等方面实施绩效审计。

(三) 积极开展多种能源审计

目前在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领域开展的能源审计, 一般分为以下两种:一是地方政府节能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能源消费的状况, 结合年度节能工作计划, 负责编制本地区的能源审计年度计划, 下达给有关企业并委托有资质的能源审计监测部门实施。这种形式的能源审计也可称为政府监管能源审计。二是在企业认识能源审计的重要意义或在政府主管部门要求开展能源审计的基础上, 能源审计部门与企业签订能源审计协议, 确定工作目标和内容, 约定时间开展能源审计工作。或者是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的需要, 主动邀请能源审计监测部门对其进行能源审计。这种形式的能源审计也可称为企业委托能源审计。通过实施以上程序的能源审计, 可以促使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从而维护国家能源安全。

综上所述, 我国自然资源审计顺应时代发展形势, 为维护国家资源安全已做出一定贡献。但是我国自然资源审计起步时间比较晚, 审计的职能作用发挥的还有限, 还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这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自然资源审计的领域、自然资源审计和绩效审计的关系, 从而为我国自然资源审计的顺利实施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黄道国:《关于深化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思考》, 《中国审计》2009年第4期。

[2]张军、刘君:《中国能源消费模式的转变及其解释》, 《学术月刊》2008年第7期。

自然课程资源 篇9

我国虽然对于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研究起步相对较晚, 远未形成成熟理论体系, 但是已有内蒙古赤峰市、深圳市宝安区等多地率先试点, 探索建立具备可操作性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制度, 以适应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加速经济转型升级的紧迫需要。在此背景下, 参考和借鉴西方国家在自然资源审计方面的探索经验, 有助于推动我国加快形成符合国情的自然资源审计理论, 有效保护、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对象和范围

要确定合适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对象, 使其符合国情或地区实际情况, 必须首先明确自然资源的内涵和范围, 再以具备实际操作性的标准对自然资源资产进行分类。

自然资源通常被简称为“资源”, 也就是可资利用的天然物质, 如煤、铁、石油、天然气、森林、矿藏等可用于生产或消费的天然财富。20世纪后半期以来对自然资源的基本内涵多有论述, 归纳起来, 这些论述往往侧重反映自然资源在某方面或某几方面的属性或特征, 包括: (1) 天然性。 (2) 价值性, 即使用价值。能够为人类所用, 可提供直接的生产或生活原料、能源或动力, 亦能提供间接的环境或社会福祉。对于价值性的理解是下文对“自然资源资产”界定的关键要素。 (3) 有限性。“有限”的概念并不单纯指向不可再生资源或再生成速度缓于开发利用速度的资源, 而是相对于人类社会不断发展所产生的需求而言, 在无限制的发展欲望面前, 任何资源的绝对数量都是有限的。 (4) 整体性, 即各种自然资源之间存在有机联系, 需要人类进行综合研究与开发利用。

相对于学界和业界对于自然资源内涵的共识, 国内对于“自然资源资产”的定义和范围仍然尚无定论。其中一个颇具代表性的观点, 就是将自然资源中“能够资产化的部分”视为“自然资源资产”, 即明确指向具有经济性、收益性、权属性和有偿性等一般资产属性的自然资源, 并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自然资源的资产化、经济核算和管理体制等方面。这一界定虽然重点关注了对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评价, 将是否具备直接可见的经济价值或可衡量的市场价值作为“资产性自然资源”与“非资产性自然资源”的区分标准, 使得不同自然资源资产账户具备直接可比性, 方便将自然资源资产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账户, 但这一标准凸显了自然资源的短期或直接经济价值, 不可避免地将研究对象局限在能够利用现有技术直接创造可见经济利益的范围中, 排除了其他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无法直接衡量中长期经济价值而对幸福指数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而自然资源核心属性中的“价值性”不仅包括可量化的经济价值, 也包括因核算体系远不成熟从而无法量化的经济价值以及生态价值、美学价值等。在探索建立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制度的初期, 忽略或不重视纳入具备“隐性经济价值”的自然资源资产, 可能导致自然资源被无偿使用、生态环境恶化无法得到有效监测、宏观政策出现偏误等严重后果。

二、实物资产账户和价值资产账户

从人类根本福祉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来看, 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范围既应涵盖具有明确经济价值的自然资源, 也应核算具有隐性经济价值的自然资源。前者通常具有明确的经济属性, 归属于某一经济主体所有或被其所控制, 能为资产所有人提供直接经济收益, 如已经证实的地下资源、土地和水资源和养殖类渔业资源, 该类资产可通过当前可得的市场价格进行衡量。后者指向不能在短期内产生直接经济利益, 或仅具有非经济价值的自然资源, 其特征是没有从属于某一经济机构的产权, 长期经济价值以当前技术条件无法以市场价格直接核算, 如对污水或受到污染的空气起到净化作用的生态系统、天然林业资源等, 因此对于该类资产仅可通过建立实物账户进行核算。

在这一方面, 挪威和新西兰作为最早着手自然资源资产核算的发达国家, 均开展了以实物资源账户为基础的自然资源资产核算实践, 为建立覆盖范围相对完整与广泛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体系提供了参考。

挪威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建立环境会计体系, 在发达国家中率先投入自然资源核算, 以实物计量为主, 并对审计效果进行务实性评价。其实践探索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主导研究的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1980年代末, 以新西兰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进一步探索了在实物计量基础上建立实物资源账户与环境资源账户相结合的自然资源资产核算体系。这一体系满足了对环境资源做出最大限度完整描述和度量的需要, 也提供了从“数据导向”到“问题导向”审计的操作空间, 也就是可根据工作效果灵活调整审计工作范围, 舍弃当前无法产生有用信息的审计内容, 以使审计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更为务实”。

实物账户和价值账户相结合, 在于有些自然资源资产只能进行实物计量, 无法采用市场价值对自然资源资产进行直接估价, 如土壤资源、部分水资源、农业用地以及相关的地表水和生态系统资源。因此, 科学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框架设计必须首先充分认识到价值账户即环境资源账户的局限性。首先, 不是所有的自然资源资产都能够在现有条件下以市场价值核算;其次, 对于能够进行市场估值的自然资源, 选择最为适合估价方法的命题, 仍然处于学界和业界的研究初期阶段, 远未形成成熟理论体系, 需要考虑国内外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资源所有者权益价格、时间调节系数、国际贸易中自然资源产品的溢出效应等复杂因素的影响。

其中, 实物存量账户作为实物资源账户的首要组成部分, 作用尤为关键。实物存量账户是对自然资源进行市价估值的基础, 其核算结果可以避免自然资源资产市价波动带来的估算偏误。例如, 以货币度量的自然资源资产耗减总量取决于其消耗的实物量以及该资源单位市价, 而后者每年都可能发生与实物体量大小无关的重大价格波动, 导致出现实际使用量上升, 却由于市场价格下行而得出总体消耗成本减少的审计结论。在这种情况下, 单纯参考价值账户有可能得出误导性结论, 需要实物耗减数据来辅助价值账户, 从“体量”和“价值”两个层面全面评估自然资源资产的使用状况。

值得注意的是, 就某些仅适合实物形式计量价值的自然资源而言, 如土壤资源, 当前唯一具备可操作性的做法仅为对其价值量变动 (例如退化和耗减) 进行核算, 但对其期初和期末存量的核算则不具备可操作空间, 这一点可以归因于该类资源体量庞大的自然属性。在此情况下, 实物账户可从对其量化的测度转向质量变化的描述, 划分质量等级或类别。例如, 土地可能从“农业用地”转为“建筑用地”。再如, 生态系统难以用货币单位核算其经济价值, 此时可采用质量等级划分的方式来描述其质量变动。因此, 实物账户核算单位, 既可以针对不同资产设计不同的实物单位, 如吨、公顷, 也可以采用质量等级划分的系数。此外, 除对某项自然资源资产存量单独核算外, 还可以通过合理转换系数对不同实物单位的自然资源资产进行加总, 从而使实物核算数据具有对等可比性。

由此可见, 自然资源资产核算体系可以实物计量为基础和起点, 借助现有市场价格机制, 结合国家、地区或当地具体情况建立实物账户估价指标体系, 有机整合实物账户与价值账户, 反映从期初到期末各类主体 (包括公司、非盈利性组织、政府、居民等全部利益攸关方) 对自然资源的占有、使用、消耗、恢复和增殖活动, 全面描述包括具有隐性经济价值在内的自然资源资产的实物账户和/或价值账户变动情况。

以此为基础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 不仅可以规避由于我国政府领导干部任期有限而难以明确衡量其在任期间自然资源资产保护和使用责任绩效的风险, 也有助于区域或流域环境协调管理体制的建立, 以进一步明确各资源和生态环境管理部门的责任和职能分工, 从而更为完整地体现自然资源资产在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中的价值。

摘要:自然资源资产核算体系可以实物计量为基础和起点, 借助现有市场价格机制, 结合国家、地区或当地具体情况建立实物账户估价指标体系, 有机整合实物账户与价值账户, 全面描述包括具有隐性经济价值在内的自然资源资产的实物账户和/或价值账户变动情况。

关键词:自然资源资产,实物账户,价值账户

参考文献

[1]李冰强.略论自然资源的非财产性.北京环境法制网, 2011.

[2]肖振东.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初探[N].中国审计报, 2014-06-04 (005) .

[3]杨美丽, 胡继连, 吕广宙.论水资源的资产属性与资产化管理[J].山东社会科学, 2002, (3) :31-34.

人力资源自然养护分析 篇10

关键词:人力资源,自然养护,职业病预防,意外事故预防,工作压力克服

人力资源是重要的社会资源, 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起着决定性作用, 推动着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社会和用人单位除了对人力资源进行发掘、教育、培训和有效利用外, 还应该重视其养护。

1 现状分析

由于长期的工作环境、工作强度、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等原因, 导致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健康损害, 严重的还出现各种职业病、高血压、心脏病、胃溃疡、失眠、新陈代谢紊乱等疾病, 危害到人体健康。据可靠数据显示, 目前我国被确诊患有各种疾病的个体, 占人群总数的20%, 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的人数约占人群总数的75%, 显然, 人力资源养护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2 人力资源自然养护

人力资源养护分为社会保障、社会保护和自然养护3个方面, 社会保障和社会保护方面有国家的强制性措施和法律制度保障。自然养护方面, 主要是指对于作为经济资源的人体健康方面的保护, 尤其是劳动者在职业安全健康方面的保护, 即:职业病的预防、意外事故的预防、工作压力的克服等, 关系到劳动者的身心健康, 多涉及到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劳动保护, 因而需要加强。

2.1 职业病的预防

2.1.1 职业病

职业病是指个体在从事某一职业时, 由于工作环境或是工作强度对人体造成的健康损害, 并且这一疾病对于从事同类工作的劳动者具有普遍性。我国目前确定的职业病有18种, 主要是指由于中毒、尘肺、放射病等原因引起的疾病。

2.1.2 职业病的预防措施

1) 改善工作环境, 更换硬件设施。工作环境是导致职业病的主要原因, 预防职业病, 首先必须从改善环境、更换硬件设施做起。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卫生要求等方面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2) 改进生产技术, 加强保护措施。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工艺或采用新技术、采用仪表控制, 远距离操作, 使有毒有害因素与劳动者隔离, 尽量避免有害因素危害劳动者的身体健康。用人单位还应当限制使用或者淘汰对职业人员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和材料, 防止对人体造成危害。同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加强职业病防护措施。

3) 重视安全教育, 加强安全检查。用人单位应加强对职业病的宣传教育, 普及职业病防治的知识, 提高劳动者的自我健康保护意识。同时制定安全检查制度, 配备专职人员随时进行检查, 发现劳动者不按规定执行安全保护措施, 立即纠正。对多次不改者, 适当给予处罚。

4) 定期健康体检, 积极防治职业病。职业病是所从事的职业引起的疾病, 预防措施再好, 都不可避免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健康损害, 因此, 从预防职业病的角度来讲, 劳动者的定期健康体检必不可少, 体检的目的是为了早发现、早治疗, 更好地保护人力资源。

2.2 意外事故预防

意外事故主要指的是发生在生产中的意外事件, 其往往是由生产中的安全隐患导致。为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2.2.1 制定严格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严格的规章制度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 用人单位应制定严格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并对因违章操作而引发的安全生产事故规定明确的处罚条款。

2.2.2 制定严格的安全生产问责制度

用人单位应当制定详细的安全生产问责制度, 层层落实责任, 责任到人。实行这一制度, 意味着要对事故责任人进行追查, 以督促管理者和劳动者树立安全责任意识, 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

2.2.3 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用人单位应建立经常性的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发现安全隐患, 及时排除。检查内容包括:劳动者思想、工作现场、安全隐患以及管理落实情况等方面。

2.2.4 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制度是预防安全生产事故行之有效的方法, 它可以对广大一线劳动者起到警钟长鸣的作用。具体健康教育内容包括思想教育、劳动保护方针政策教育、规章制度教育、劳动纪律教育、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典型经验和事故教训的教育等。

2.3 工作压力的克服

除了职业病和意外伤害外, 压力目前是危害人体健康最主要的原因。通常所说的压力来自于工作和生活两方面。在预防职业病和意外伤害方面, 国家均采取了强制性预防措施。而压力由于存在于意识形态领域, 没有统一的定量及定性的衡量办法, 虽然压力可致病的理论众所周知, 但是并没有纳入强制性的管理范畴。而人体长期处于压力状态, 必然导致疾病。因此, 用人单位应在此方面引起高度重视, 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劳动者的身心健康。

2.3.1 压力的症状

一般情况下, 压力的症状可分为:生理症状、心理症状和行为症状。

1) 生理症状。过度的压力可导致人体新陈代谢的改变、便秘、高血压、心脏病、胃溃疡。

2) 心理症状。心理症状是指由于压力而导致的心理不满, 最简单、最明显的结果是焦虑、紧张、易怒、困倦等。

3) 行为症状。行为方面的压力症状, 包括生产率的变化、迅速增长的旷工现象、缺勤、旷工、睡眠紊乱, 从而使人产生一定的疾病和伤害。

2.3.2 减轻压力的方法

1) 用人单位减压法

(1) 重新规划工作。当劳动者身处力所不能及的工作环境时, 他们通常会感到很大的压力。用人单位可通过对工作进行再设计, 增强工作的挑战性或是减轻劳动者的工作负担, 缓解其工作压力。

(2) 提出工作目标。在工作进程中, 可对工作的具体内容、预期结果进行介绍, 通过对工作客观的预先介绍, 可以减少劳动者对工作认识的盲目性, 从而减轻压力。

(3) 改善工作环境。如果劳动者压力是直接来自于对工作的厌倦和工作过于繁重, 那么用人单位可以通过采取改善工作环境的方法, 缓解劳动者的工作压力, 如改善硬件设施, 美化工作场所等。

(4) 降低工作强度。目前, 由于工作需要, 加班加点处理工作事务在一些用人单位已是司空见惯, 劳动者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 身体机能得不到有效调节, 容易产生压力和疲劳感, 用人单位应当合理安排工作内容, 尽量利用工作时间处理事务, 不占或少占用劳动者的休息时间。

(5) 定期休假制度。定期的休假制度, 可以使劳动者暂时离开紧张的工作环境, 身心得到休息, 减轻对工作的压力感。

(6) 定期体检制度。用人单位应该安排定期的体检制度, 及时了解劳动者的健康状况, 根据健康状况, 合理安排劳动者的工作, 对因健康原因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劳动者, 应及时调整其到合适的岗位工作, 减轻其工作压力。

2) 劳动者自身减压法

(1) 及时调整心态, 降低期望值。具有压力感的劳动者, 大部分是由于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标准要求过高, 而个人能力又暂时不能企及, 因失望而产生压力感。此类型劳动者, 应及时调整心态, 积极面对现实, 降低工作期望值, 缓解压力。

(2) 通过宣泄方式, 降低压力感。当劳动者遇到不可排解的压力感时, 可以求助于他人或心理咨询机构, 依靠帮助减轻压力, 或是通过写日记、体育锻炼、唱歌等方式宣泄压力。

(3)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降低压力感。和谐的工作环境,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减轻工作压力的有效办法, 劳动者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与同事和谐相处, 工作中相互协作, 降低工作压力。

参考文献

[1]姚裕群.人力资源管理[M]. (第2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自然资源概况的教学实录 篇11

(切入)师:任何一个人的生存、成长,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资源,大家能否谈谈你的生活中离不开哪些资源?

生:食物、空气、阳光、父母、老师、书本、牛奶……

师:我们所提到的资源有些是人力资源,如老师、父母;有的是工业生产或者农业生产的商品资源,如食物、牛奶、书本;也有些资源是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并且可以为我们人类所利用,如阳光、空气,我们称之为自然资源。今天我们就专门来研究学习自然资源。请同学们根据自然资源的特点说出你所知道的自然资源(学生说,教师写在黑板上)。

(点题)师:请大家判断一下,黑板上所写的有哪些不符合自然资源的两个特点。

师生共同讨论后,擦去电、柴油、煤气等。然后我用课件分类展示各种自然资源图片:植物资源、动物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等。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我们黑板上的自然资源,有的是可以重复利用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有的呢,用一些,少一些,用完就没有了。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

我请两位学生到前面黑板上来,用三角符号标出可以重复利用的,用波浪线标出不可以重复利用的。然后让学生们讨论,我再进行修正。

师:我们现在给这两类自然资源定一个特别的名称,分别是: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

接着我用课件展示各种类型的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图片。

(课中)师:既然自然资源对我们人类的生产生存有着如此深刻的意义,那么我们中国的自然资源情况到底是怎么样呢?

请学生阅读课本55~56页,用具体的数据证明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学生朗读我国各种自然资源总量在世界的排名以及人均资源量和世界人均资源量的差距。师生共同概括我国自然资源的总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展示自然资源被污染、浪费的图片)。

师:我国目前的自然资源现状变得更加严峻,请大家谈谈原因。

学生讨论后请一位代表概括出原因。

生:因为我国可再生的自然资源被严重污染,变成了不可更新资源,而那些不可更新资源因为浪费和破坏,变得越来越少。加之我国人口越来越多,所以人均资源量就更少了(有两个学生一起补充完成了这个问题)。

师:问题已经找到,那么有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呢?

学生们讨论后请代表概括。

生:应该从两方面进行控制,一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二是严禁浪费和污染、破坏,还要开发新能源,如利用太阳能、水能、地热能、风能。

(课尾,智力挑战)师:请同学们利用学过的知识,分析下列自然景观或者农业生产特点是受哪些资源的影响?1. 吐鲁番的葡萄全国有名,含糖量很高;2. 内蒙古高原从东往西景观的变化规律是:高草草原,低草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学生们一边讨论,一边查找资料。学生们讨论后请代表回答。

生:1. 初一时候学习过植物的光和作用和呼吸作用,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就是日温差大,年温差大,所以有利于糖分的积累。说明该农业生产主要受气候资源的影响。2.前面学习过我国江水的分布规律,内蒙古高原从东往西是越来越少,所以植物也是越来越少。说明这种自然景观的变化主要受降水多少的影响。

至此,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就已经完成。

教学反思

1. 根据常规的教学模式,很多教师往往会预设几个事物,请学生根据自然资源的特点进行判断,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自然资源的特点。然而这却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学生思考的范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但是如果请学生根据自然资源的特点说出自己经验中的自然资源,这个时候他们的思路会非常广阔。因此这对教师的要求就会非常高,教师必须对学生们的提出的各种事物进行判断,并且对不符合自然资源特点的进行说明。例如,课堂上学生们提出“煤气、汽油、电、雷电”等,我们就需要进行说明,“煤气、汽油、电”不是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属于工业生产的产品。而“雷电”就比较复杂,如果从“闪电”的“电荷”来说,不是自然资源,因为目前的技术水平我们还不能够对此进行利用。但是如果从“电闪雷鸣”这种天气现象来说,它却是一种气象资源,因为它会改善大气的质量,会给农作物和花木带来营养物质。

2. 对于自然资源的分类,也同样请学生根据两种自然资源的特点进行判断,这样的过程具有一定的思辨性。学生们在共同讨论决定的时候,其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会得到一定的锻炼。

3. 在设置课堂练习的时候,很多教师会简单地请学生们重复课本中原有的概念或者特点,或者直接给出几个事物让学生再次进行判断。我认为一定要设置一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题目,并且要和前面学习过的知识结合起来。这样的题目,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对前面所学习过的知识也是一种复习和巩固。

自然课程资源 篇12

关键词:玉石资源,自然资源资产会计计量,实物量,价值量,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加快建立国家统一的经济核算制度,编制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以及“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该决定从多角度、多层面对我国国家资产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

自然资源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分支众多,加之目前国内外尚没有完全成熟的自然资源核算体系,因而,对自然资源的会计核算会比较复杂,核算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自然资源计量属性的问题。当下,以实物量和价值量相结合的计量方式成为许多学者所广泛探讨的方法。

一、自然资源会计计量概述

1、自然资源的概念及特性

资源是指人类以土地、森林、水域、矿藏等作为劳动对象的自然资源和由自然资源派生的生态资源。资源性资产是自然界长期自身运动所形成的资产,因此应把它界定为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不但具有稀缺性,还具有增值性,以岫岩玉石为例,其生成时间长,经济寿命同样很长。自然资源的分布特征呈现显著的区域性、地带性、集中性。

2、自然资源会计核算的背景

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加快建立国家统一的经济核算制度,编制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以及“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探索和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于生态治理和环境改善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国际上与自然资源会计计量相关的规范出现在SEEA(System of Integrated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Accounting)中,是由联合国于1993年首次公布的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对于一些开始建立自然资源核算体系的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均按照SEEA的思路,对本国地下资源进行了核算,编制出较为完整的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实例。

综上所述,想要完善我国的自然资源管理体系,便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同时像其他发达国家一样完善国民账户体系,就需要对自然资源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和计量。

3、确定自然资源计量属性的必要性

在传统会计计量中,“真实、可靠”是一个不变的信条。但玉石资源资产计量的创新要求摒弃了传统的束缚,更强调相关性。对于玉石资源而言,其不确定性大,存量和增量确定的准确度受到一定时期勘探、开发等技术条件的制约。如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1994年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信息需求者从历史信息转向对未来信息的关注,要求提供有关企业未来经济活动和有助于预测、评价企业未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经济指标和相关信息。”使用者已将相关性放到了首要位置。

本文拟以玉石资源资产为例,具体探讨计量的相关问题,玉石资源资产增量和变量的变化虽然难以用货币量度进行确定,但若将其建立于可计量性假设的基础上,对其结果就可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因此,采用货币核算理论上更可行,但是付诸实践,有相当大的困难。

二、自然资源计量属性概述

1、实物量计量的定义及特点

(1)定义。所谓实物量核算,又称数量核算,是指在国民经济核算框架基础上,运用实物单位(物理量单位)建立不同层次的实物量账户,广泛应用于环境会计中,描述与经济活动对应的各类污染物的产生量、去除量(处理量)、排放量等。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反映出自然资源数量的增加或减少,而且可以反映出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状况以及下一周期自然资源的供需矛盾。

(2)特点。一是操作性强。实物量核算仅与会计对象的数量有关,类似自然资产这类交易性弱且数量庞大的会计对象,使用实物量核算更具操作性。二是难度低。因为物理单位核算仅仅考虑核算对象的数量,其与市场利率的变化无关,因此可以更清晰明了地反映出存量的变化情况,对于使用者在会计素养上要求相对较低,方便宏观政策的制定者能更好地阅读和使用报表。

2、价值量计量的定义及特点

(1)定义。价值量计量与实物量计量不同,其主要是估算各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货币价值损失,现多用于对环境污染物的核算。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各地区的水污染价值量核算、大气污染价值量核算、工业固体废物污染价值量核算、城市生活垃圾污染价值量核算和污染事故经济损失核算。

(2)特点。一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与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一致。无论是在日常核算还是报表列报中均采用货币单位反映。与市场利率变动息息相关,在一定的条件下,对其价值的估量便于市场交易。二是价值量计量更全面。价值量计量能对一些因为自然资源产生的费用进行核算,对于可再生资源,价值量计量可将某些树木达到可出售状态前的各种成本纳入核算(幼苗购买费、肥料消耗费、人工投入的费用等)。对于不可再生资源,这些资源被开发利用之后,造成的损失,也可以以一定的价值尺度对其进行核算。

鉴于两种计量属性都各有优缺点,因此我们尝试应用两种方法分别对岫岩玉石资源进行会计计量,以期模拟出一个适用于玉石资源的计量体系。

三、岫岩玉石资源会计计量应用

1、岫岩玉石资源简介

岫岩是我国最大的玉石产地,储量丰富,保有储量308.77万吨。岫岩玉以质地温润、晶莹、细腻、坚韧,透明度好,颜色上乘而成为理想的玉雕材料。

岫岩玉产业日益壮大。目前全县从事玉石开采、玉器加工和玉器销售的人员达10万人,现有玉器加工企业3115户,商业零售企业5050户,年创产值25亿元,年实现利税5亿元。玉雕工艺品已发展到7大系列上千个品种,远销亚、欧、美三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十一五”期间,岫岩县委、县政府提出要把岫岩建成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玉雕工艺品销售集散地、世界最大的巨型玉体开发旅游胜地、世界最大的玉雕会展中心的目标,届时,岫岩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琢玉赏玉中心。

2、会计计量模拟应用

(1)实物量计量模拟应用。当地矿产资源管理局统计出2014年岫岩玉石产业项目中,对玉石产量造成影响的,包括矿产建设、开发、勘探、山体生态治理、征用矿地以及各类玉石资源的出产情况。我们以实物量和价值量两种计量方法模拟数据基础。

实物量计量的优点在于编制者只需考虑玉石资源物理量的增减变化。可以将玉石资源产量的增加都确定为资产存量的增加,矿场的建设、开发增加了玉石开采的规模,理应计入资产的增加。相反产量的减少都确定为负债。以2014年的玉石产业项目为基础,负债的变化包括:“矿场勘探”、“山体生态治理”,随着玉石开采规模的扩大,山体毁损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形成一个长期负债,所以在经济收益与生态环境二者达到平衡发展之前,都应该调整成由于治理支出而产生的负债变化量;“征用矿地”、“山体滑坡”也都直接造成了矿地面积的减少,理应确定为现时负债。当然,征用矿地分临时占用和永久占用,对于临时占用的,倘若以后恢复,再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整;“商品及自用材料耗材”造成玉石存量的减少,也应当确认为负债。资产量的变化主要就是各类玉石的开采,在调整因治理而产生负债的同时,应该增加或减少相应的资产量,因为征用矿地的同时使矿地面积得以保存,维持了可持续发展。

(2)价值量计量模拟应用。与实物量单纯计量物理量的变化不同,价值量涉及范围广,与市场利率变动息息相关,本文尝试以玉石资源的市场价值作为其价值量来探讨价值量计量的可行性。价值量计量面临的问题之一便是需要确定对自然资源价值评估的方法,净现值法和市价法都是科学而有效的估值方法。玉石资源频繁地交易于市场,因此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采用市场的价格。

根据2014年岫岩玉石产业相关项目,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来确认资产和负债,可以将2014年玉石资源变化按照市场价格折算的增减变化情况,把主体现时拥有的,预期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项目确定为资产;将由于过去开采、使用、破坏等行为导致的自然资源匮乏或对环境的污染,应在将来承担经济支出的现时义务确定为负债。相比实物量计量,价值量计量在确认变化中多了“开采矿场生活设施建设(蓄水)”、“矿场其他项目”和“中低产矿场改造”等项目,因为从价值的角度看,这些项目都会引起和玉石产业有关的资金变动。

3、两种计量属性综合模拟应用

(1)两种计量属性应用分析。这两种计量属性均有其各自的优点,但也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不足之处。

首先,核算不完整。以岫岩玉石资源为例,针对于2014年玉石项目分别采用实物量和价值量进行资产和负债的核算。对比后会发现,采用实物量核算时,遗漏了一些数量上没有变化但其价值变动较大的项目。如“中低效矿场改造”这一项目,在改造过程中矿场的规模是没有变化的,但是玉石资源的价值却有改变。因而,采用实物量计量的不足之一便是可能会导致核算数据失去完整性。

其次,对应关系被忽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一方账户的变动会引起另一方账户相应变动,但无论是采用实物量还是价值量核算,资产类和负债类的变动都是不一致的,也就会使得资产和负债双方变动不平衡。

再次,缺乏对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国家资产负债表当中的项目都是以货币单位来反映,但自然资源的资产负债表有其特殊性,以实物量计量的数据与其他项目的计量口径不一致,这样国家资产负债表就无法进行最后的加总合计,也无法在各类要素间进行横向的比较。另外,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能够对环境政策的制定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而这种“参考”更多地来自于对自然资源数量变化的反映,比如矿产资源的开采量、湿地的消退量、水资源的存量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价值量计量就无法提供一个直观的数据。

(2)两种计量属性综合应用。综合分析之后,可以看出无论是单独使用实物量计量还是价值量计量,都会存在一些缺陷,所以本文的建议是将两种方法综合使用,以最大限度地克服其自身存在的不足。

首先,单一地采用实物量或是价值量都不能满足自然资源核算的要求。合理的计量方法应该以核算资源的价值量为重点,将实物量作为一个补充和辅助的手段,来反映其增减变量,因为自然资源资产最终将进入国家资产负债表,成为国家资产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能完善国民经济统一核算的体系。

其次,价值量核算是将自然资源和生态治理结合在一起的关键点,正如前文所说,不同的资源对环境的贡献并不相同,所以只用实物量核算并不能迎合国家对生态治理的号召。

最后,价值量核算无论在资源价值的估量,还是后续的计量都比较复杂,但仍需将其作为这门学科探究的一个目标。

参考文献

[1]朱宇:企业自然资源资产的确认和计量问题探讨[J].新疆财经,2008(3).

上一篇:水利工程管理策略下一篇:现代地形图与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