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资源概述

2024-07-27

中国自然资源概述(共7篇)

中国自然资源概述 篇1

中国的煤炭资源概述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能源消耗总量大。我国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煤炭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一直在70%以上,而且这种格局短期内不会根本改变;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煤炭在能源中的比例仍占50%以上。为节约和保护资源,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正确认识我国煤炭资源基本特征是非常必要的。

一、我国的煤炭资源量及其分布

1、我国的煤炭资源量

根据第三次全国煤田预测资料,除台湾省外,我国垂深2000米以浅的煤炭资源总量为55697.49亿吨,其中探明保有资源量10176.45亿吨,预测资源量45521.04亿吨。在探明保有资源量中,生产、在建井占用资源量1916.04亿吨,尚未利用资源量8260.41亿吨。

2、我国煤炭资源的地域分布

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于昆仑-秦岭-大别山以北地区。大致以昆仑-秦岭-大别山一线以北的我国北方省区煤炭资源量之和为51842.82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93.08%;其余各省煤炭资源量之和为3854.67亿吨,仅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6.98%。在昆仑-秦岭-大别山以北地区探明保有资源量占全国探明保有资源量的90%以上;而这一线以南探明保有资源量不足全国探明保有资源量的10%。显然,我国煤炭资源在地域分布上存在北多南少的特点。

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以西地区。大致这一线以西的内蒙古、山西、四川、贵州等11个省区,煤炭资源量为51145.71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91.83%。这一线以西地区,探明保有资源量占全国探明保有资源量的89%;而这一线以东地区,探明保有资源量仅占全国探明保有资源量的11%。显然,我国煤炭资源在地域分布上存在西多东少的特点。

我国煤炭资源地域分布上的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特点,决定了我国的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基本生产格局。

3、我国主要省区煤炭资分布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除上海以外其它各省区均有分布,但分布极不均衡。煤炭资源量最多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炭资源量多达19193.53亿吨,而煤炭资源量最少的浙江省仅为0.50亿吨。我国煤炭资源量大于10000亿吨的省区有新疆、内蒙古两个自治区,其煤炭资源量之和为33650.09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量的60.42%;探明保有资源量之和为3362.35亿吨,占全国探明保有资源量的33.04%。我国煤炭资源量大于1000亿吨以上的省区是新疆、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宁夏、甘肃、贵州等8个省区,煤炭资源量之和50750.83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91.12%;这8个省区探明保有资源量之和为8566.24,亿吨,占全国探明保有资源量的84.18%。我国煤炭资源量在500亿吨以上的有12个省区,这12个省区是1000亿吨的8个省区加安徽、云南、河北、山东四省,其煤炭资源量之和为53773.78,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96.55%;这12个省区探明保有资源量之和为9533.22亿吨,占探明保有资源量的93.68%。除台湾省外,煤炭资源量小于500亿吨的17个省区煤炭资源量之和仅为1929.71亿吨,仅占全国煤炭资源量的3.45%;探明保有资源量仅为643.23亿吨,仅占全国探明保有资源量的6.32%。

4、我国主要煤炭工业基地

在我国北方的大兴安岭-太行山、贺兰山之间的地区,地理范围包括煤炭资源量大于1000亿吨以上的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河南6省区的全部或大部,是我国煤炭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区,其资源量占全国煤炭资源量的50%左右,占我国北方地区煤炭资源量的55%以上。而这一地区探明保有资源量占我国北方探明保有资源量的65%左右。显然,这一地区不仅煤炭资源丰富,煤质优良,而且这一地区地理位置距我国东部、东南部缺煤地区相对较近,是我国最重要的煤炭工业基地。

在我国南方,煤炭资源量主要集中于贵州、云南、四川三省,这三省煤炭资源量之和为3525.74亿吨,占我国南方煤炭资源量的91.47%;探明保有资源量也占我国南方探明保有资源量的90%以上。特别是贵州西部、四川南部和云南东部地区是我国南方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显然,这一地区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煤炭工业基地。

二、我国煤炭资源的煤类和煤质特征

1、我国煤炭资源的煤类分布

在我国,褐煤资源量3194.38亿吨,占我国煤炭资源总量的5.74%;褐煤探明保有资源量1291.32亿吨,占全国探明保有资源量的12.69%;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东部、黑龙江东部和云南东部。

低变质烟煤(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资源量28535.85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51.23%;低变质烟煤探明保有资源量4320.75亿吨,占全国探明保有资源量的42.46%;主要分布于我国新疆、陕西、内蒙古、宁夏等省区,甘肃、辽宁、河北、黑龙江、河南等省低变质烟煤资源也比较丰富。成煤时代以早、中侏罗世为主,其次是早白垩世、石炭二叠纪。

中变质烟煤(气煤、肥煤、焦煤和瘦煤)资源量为15993.22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28.71%;中变质烟煤探明保有资源量2807.69亿吨,占全国探明保有资源量的27.59%;我国中变质烟煤主要分布于华北石炭二叠纪和华南二叠纪含煤地层中。在中变质烟煤煤中,气煤资源量为10709.69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19.23%;气煤探明保有资源量1317.31亿吨,占全国探明保有资源量的12.94%;焦煤资源量2640.21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4.74%,焦煤探明保有资源量682.92亿吨,占全国探明保有资源量的6.71%。

高变质煤资源量为7967.73亿吨,占我国煤炭资源总量的14.31%;高变质煤探明保有资源量1756.43亿吨,占全国探明保有资源量的17.26%;高变质煤主要分布于山西、贵州和四川南部。

2、我国煤的灰分、硫分、和发热量的基本状况

我国探明保有资源量10176.45亿吨,生产在建井已占用1916.04亿吨,尚未利用资源量8260.41亿吨,其中特低灰(灰分小于5%)、低灰(灰分小于10%)的煤1786.76亿吨,占尚未利用资源量的21.63%;低中灰(灰分大于10%-20%)的煤3626.67亿吨,占尚未利用资源量的43.90%;中灰(灰分大于20%-30%)的煤2698.85亿吨,占尚未利用资源量32.67%。根据前述可知,我国特低灰-低中灰(灰分在20%以下)的煤占尚未利用资源量的65.53%;按地区而言,在内蒙古、陕西、新疆和山西四省区集中了这一类煤资源量的52.70%。按聚煤期而言,侏罗纪煤的99.12%、白垩纪煤的65.32%、二叠纪煤的46.91%、石炭二叠纪煤的34.08%属特低灰-低中灰(灰分小于20%)煤;第三纪煤的84.85%、白垩纪煤的33.51%、二叠纪煤的45.04%;石炭二叠纪煤的63.86%属中灰(灰分20%~30%)煤。

硫对煤炭的利用和环境保护都是十分有害的物质,因此煤的硫分是煤质评价的一项十分重要指标。在我国,特低硫和低硫煤为4160.01亿吨,占尚未利用资源量的50.37%;低中硫、中硫煤2823.30亿吨,占尚未利用资源量的34.18%;硫分大于2.00%的煤占15.45%。就地域而言,内蒙古、陕西、新疆三省区特低硫、低硫煤3225.77亿吨,占全国的的39.05%;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区低中硫、中硫煤2243.77亿吨,占全国的27.16%。就聚煤期而言,白垩纪特低硫、低硫煤占白垩纪煤的63.70%;侏罗纪特低硫、低硫煤占侏罗纪煤的77.64%;二叠纪特低硫、低硫煤仅占二叠纪煤的6.91%;石炭二叠纪特低硫、低硫煤仅占石炭二叠纪煤的23.91%;石炭二叠纪硫分小于2.00%的煤占石炭二叠纪煤的75.96%硫分最高的二叠纪煤中,硫分大于2.00%的煤占二叠纪煤的63.89%。

根据统计,全国尚未利用储量中煤的发热量Qgr,ad >20MJ/kg的中高热值煤占91.80%,低热值煤很少,主要是分布于云南和内蒙古东部的褐煤。

3、我国煤类的煤质特征

褐煤的最大特点是水分含量高,灰分含量高,发热量低。根据176个井田或勘探区统计资料,褐煤全水分高达20-50%,灰分一般为20-30%,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一般为11.71-16.73MJ/kg。

在我国,低变质烟煤不仅资源量丰富,而且这类煤灰分低,硫分低,发热量高,可选性好煤质优良。各主要矿区原煤灰分均在15%以内,硫分小于1%。其中不粘煤的平均灰分为10.85%,平均硫分为0.75;弱粘煤平均灰分为10.11%,平均硫分为0.87%。根据71个矿区统计资料,长焰煤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为16.73-20.91MJ/kg;弱粘煤、不粘煤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为20.91-25.09MJ/kg。低变质烟煤化学反应性优良。

我国中变质烟煤原煤灰分一般在20%以上,基本无特低灰煤和低灰煤;硫分也较高,已发现保有资源量的20以上的硫分高于2%,而低硫高灰者,其可选性也较差。我国华北是中变质煤的主要分布地区,其中山 西组煤的灰分、硫分相对较低,可选性较好,是我国炼焦用煤的主要煤源。而太原组煤属中硫、中高硫居多,脱硫困难,但结焦性比山西组煤好。

在高变质煤中,贫煤的灰分和硫分都较高,如山西西山贫煤灰分15%-30%,硫分1%-3%;贵州六枝贫煤灰分17%-36%,硫分高达3%-6%贫煤属中高热值煤,其Qnet.ar一般可达23.00-27.18MJ/kg。我国无烟煤的特点是低中灰、中灰,低硫-中硫Qnet.ar一般高达22.70-22.70MJ/kg,煤灰熔融温度高快煤机械强度高,热稳定性中等-高热稳定性,化学反应性较差。

综上所述,我国煤炭资源的煤类齐全,包括了从褐煤到无烟煤各种不同煤化阶段的煤,但是其数量和分布极不均衡。褐煤和低变质烟煤资源量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50%以上,动力燃料煤资源丰富。而中变质煤,即传统意义的“炼焦用煤”数量较少,特别是焦煤资源更显不足。就煤质而言,我国低变质烟煤煤质优良,是优良的燃料、动力用煤,有的煤还是生产水煤浆和水煤气的优质原料。中变质烟煤主要用于炼焦,在我国,因灰分、硫分、可选性的原因,炼焦用煤资源不多,优质炼焦用煤更显缺乏。高变质煤煤质的主要不足是硫分高。

三、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开采条件

1、我国煤田构造特征

我国位于亚洲大陆东南部,在现代板块构造格局中,属欧亚板块与太平洋-菲律宾海板块和印度板块的拼合部,煤田构造复杂。中国大陆由于受到古亚洲、特提斯和太平洋三大地球动力学体系的控制,形成了准噶尔-松辽块体、塔里木块体、华北块体、华南块体和青藏块体等五大块体。我国各煤盆地在在经历了盆地基底形成、含煤地层沉积和后期变形后形成了现在的东北、华北、西北、华南、滇藏五个赋煤区。西北赋煤区和滇藏赋煤区含煤岩系形成后基本处于挤压-汇聚型地球动力学体系作用之下,煤田构造样式由较强烈褶皱、逆冲断层、推覆构造等挤压构造组成,构造复杂。东北赋煤区自三叠纪以来主要受太平洋地球动力学体系作用,煤田构造样式为伸展型构造,宽缓褶皱与阶梯状、地堑-地垒状的断层组合发育,绝大多数煤田构造复杂。华北赋煤区受到过三大地球动力学体系的作用,构造组合样式多样,煤田构造变形强度总体呈现四周强、中心弱的特点,除鄂尔多斯盆地中心,一般情况下煤田构造比较复杂。与华北赋煤区相比,华南赋煤区构造变形强度和构造复杂程度均超过了华北赋煤区;在华南赋煤区,推覆构造、滑脱构造更加广泛而强烈;华南西部以紧密褶皱为主,华南东部断层更加发育;除少数地区外,挤压型和伸展型构造均有清晰显示。

除此,火成岩、陷落柱对煤炭资源的开发开采也有较大影响。

在我国,构造是影响煤炭资源开发和煤矿开采最重要的因素。为适应现代化采煤技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应用高分辨率地震技术,开展采区地震勘探,进一步查明煤田构造的工作正在逐步展开。这一项工作的开展,进一步证实了我国煤田构造的复杂性。1991-1995年间,中国煤田地质总局所属地震勘探队在38个煤矿采区的460km2范围内开展高分辨率地震,新发现断距10m以上断层787条。如安徽淮北矿区祁南井田,经精查地质勘探和高分辨率地震勘探,21km2内发育断层50条。又如,山西阳泉矿区五矿,经三维地震后,1.14km2范围内长轴大于20m的陷落柱多达27个。

2、我国煤矿瓦斯

煤矿瓦斯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因素,煤矿瓦斯的等级、煤和瓦斯突出的可能性是评价煤层开采技术条件的最重要参数。

根据中国煤矿瓦斯地质图编图组及其他单位对25个省区1799对大、中、小型矿井资料的统计,高沼气矿井486对,占27%;煤与瓦斯突出矿井249对,占14%;高沼气矿井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735对,占统计矿井的41%,可见我国高、突矿井之多。

经对华南(川、黔、滇、湘、赣、桂、粤、闽、浙、鄂)10省区978对矿井的统计,煤与瓦斯突出矿井173对,高沼气矿井285对,高、突矿井比例高达47%;在东北150对矿井中,煤与瓦斯突出矿井23对,高沼气矿井76对,高、突矿井比例高达66%;华北七省区(晋、冀、鲁、豫、苏、皖、内蒙古)540对矿井中,煤与瓦斯突出矿井50对,高沼气矿井114对,占31%;西北五省区(陕、甘、宁、青、新)107对矿井中,煤与瓦斯突出矿井4对,高沼气矿井11对,高、突矿井比例为14%。上述可见,资源条件差、煤炭资源量少的地区高、突矿井比例大。

在我国,不仅高、突矿井比例大,而且随作开采深度的增加,高、突矿井的比例还可能增加。在我国,煤与瓦斯突出还存在着始突深度浅,突出次数多,突出强度大的特点。煤矿瓦斯的等级、煤和瓦斯突出的可能性是评价煤层开采技术条件的最重要参数。煤矿瓦斯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因素,煤矿瓦斯的预防、治理必然加大生产成本。就瓦斯而言,我国多数矿井开采技术条件差。

3、我国中西部煤田开发条件我国煤炭工业战略向中西部转移要遇到的两个突出问题,一是水资源缺乏的问题,二是生态环境脆弱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水资源年平均总量2804亿立方米。按人口平均,仅相当于世界人口平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不仅如此,水资源区域分布极不均衡。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一线以北的北方17个省、市、自治区约占全国面积的一半,而水资源约为600亿立方米,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五分之一;太行山以西的北方广大地区水资源量为45亿立方米,仅占北方水资源量的7.5%。显然,我国水资源分布存在着南丰北缺,东多西少的特点,这正好与煤炭资源的西多东少、北丰南贫形成反向分布的格局。据统计,晋、陕、蒙、宁及附近地区13个正在生产和建设的大型煤矿区,近期日需水量约90万立方米,而这些矿区水源地日供水能力仅为需水量的一半。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于太行山以西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这一地区煤炭资源的开发不可避免地将面临水资源缺乏的严峻问题;而且,随着工农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西部矿区的缺水问题将日趋严重。

我国中西部地区地处干旱、半干旱气候带内,年降水量小,蒸发量远大于降雨量,大风频繁,地表植被不良;区内大部分为黄土丘陵山地,沟壑纵横,黄河及其支流从中流过,水土流失严重;区内富水的区域性含水层,地下水缺乏,地表水日趋紧张;据报道,区内局部地段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荒漠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我国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煤炭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势必增加该区的环境负担,如不采取根本性的有效措施,保护和改善环境只能是一句空话。

4、我国东部煤田开发条件

我国东部(主要指华北东部)煤田开发和开采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巨厚新生界”问题,二是所谓“三高”,即高水压、高地温、高地压问题。

在我国东部地区,不少煤田上覆新生界地层厚达数十米至数百米。巨厚新生界地层的存在 华北东部煤矿开采时间长,开采强度大,开采延深速度大(每10年延深100-250m)。现在,该区大部分矿井开采深度在500-1000m,有的矿井开采深度已经超过1000m。高水压、高地温、高地压的问题日趋严重。由于太原组灰岩水、石炭二叠纪基底奥灰岩溶水的存在和奥灰陷落柱、断裂破碎带的发育,东部不少煤矿带压开采,生产面临高水压的威胁,煤矿井下突水淹井时有发生。近年来,一些一直认为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的矿井,也相继发生了奥灰岩溶水突水淹井事故,损失惨重。

在我国东部,由于地壳薄和现代裂谷作用,地壳深部热能散发强烈,大地热源值高。据煤田工业技术咨询委员会地质分会调查,华北东部不少矿井已经出现了高于280C的热害,巷温30-380C,地温梯度一般高于30C,而突水温度达36-410C。这必然引起工作条件恶化,增大通风,加大成本。

由于华北东部不少矿区高地应力和断层附近残余构造应力异常存在以及矿井深部开采,围岩自重压力增大等原因,常常造成煤矿井巷失稳以及突发冲击性地压,对煤矿造成巨大危害。

(根据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三次全国煤田预测资料)

中国北方煤炭信息网

中国自然资源概述 篇2

1 概念与内涵

所有形式的水资源 (包括河川径流、地下水等) , 从根本上来说都来自雨水, 因而雨水利用不仅仅是指雨水集流的家庭利用和雨养农业利用, 而且还包括人工增雨、水土保持、水源地涵养、城市防洪和生态环境的改善等水资源利用的各个方面。

2 利用状况

在同干旱气候长期的斗争中, 希腊人、阿拉伯人、以色列人积累了收集利用雨水的丰富经验[1]。在我国, 早在2700年前春秋时期, 黄土高原地区己有引洪漫地技术[2]。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利用窖水点浇玉米、蔬菜等, 突破了原来只用窖水作为生活饮用水的传统。80年代后期, 2001年水利部颁发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标志我国在雨水蓄积利用这项技术上取得了初步成熟[7]。

3 技术手段

3.1 汇集技术

雨水汇集是指利用天然或人工修筑的汇流面, 汇集雨水形成的地表径流以备高效利用。

屋顶庭院雨水汇集主要解决部分缺水地区人蓄饮水问题。路面集水则主要用于灌溉[4]。此外, 城市路面及建筑物也被作为集流面, 收集雨水用于城市环境及地下水补灌的研究也正在展开[1]。

3.2 蓄存技术

3.2.1 雨水蓄存

雨水蓄存是雨水集蓄利用系统的中间环节, 是指将汇流面汇集的雨水通过导流渠 (管) 引入蓄水设施贮存, 等到需水时再从蓄水设施取水的过程。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使用较多的蓄水设施有水窖、塘坝、涝池等。水窖建筑容易, 使用方便, 蓄存的水质基本不受污染, 渗漏蒸发少, 目前较多采用。另外, 蓄水池、瓷缸、水泥罐等也普遍使用。

3.2.2 水质保障

降落于地表的雨滴本身带有空气中的一些尘埃及大气污染物, 再加上一般地区集流面没有适当的卫生防护设施, 使得汇集于蓄水设施中的雨水水质较差。据对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6个县的水窖水质调查分析, 发现水质均达不到我国通用的 (GB5749-85)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5], 因而应加强这方面的工作。饮用水水质的主要保护措施有:降雨前清扫集流面, 设置沉沙池、滤网, 蓄水窖加盖, 定期清洗水窖等。在采取保护措施的同时, 应对蓄存的雨水净化。

3.3 利用技术

雨水汇集蓄存, 其目的是为了利用, 而充分高效、经济合理地利用雨水是保证整个雨水集蓄利用技术体系取得最大效益的关键一环。

3.3.1 人蓄饮用

利用庭院屋顶收集雨水解决干旱半干旱山区、淡水缺乏地区的人蓄饮水问题是提高这些地区人们生活质量的关键步骤。如浙江省余姚市由于地表河道蓄水量少, 地下水水质差且污染严重, 井水咸、涩、臭, 所以这里居民家家都建有雨水集流设施[3]。

3.3.2 农业灌溉

水是农业生产的命脉,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降雨量少且分布不均匀及降雨期与作物生长需水关键期错位, 作物产量长期低而不稳。从时空上调节雨水分配, 使水分供给与作物需水期相吻合, 这就是集雨农业的出发点。此外, 集雨农业中的补灌必须用节水灌溉方式 (微喷灌、滴灌、渗灌、点浇、穴灌等) 并与农业节水措施 (覆盖、松耕等) 相结合, 有条件的地方应使用设施农业。

3.3.3 补充地下水

通过雨水贮留渗透计划, 有效地补充涵养地下水, 复活泉水, 恢复河川基流, 改善生态环境。将城市建筑物及平原地区的雨水直接拦蓄入渗或通过一定的渗漏过滤装置, 回灌地下水, 可补充地下水量兼有防洪作用[7]。

4 示范工程

就目前雨水利用主要集中在我国干旱半干旱的广大农村地区, 查阅相关资料, 对目前所存在的典型的示范工程进行简单的介绍。

4.1 甘肃“121雨水集流工程”

针对1995年甘肃遇到特大干旱, 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动员社会力量, 实施“121”雨水集流工程:即计划要在1995~1996两年间, 一次性重点解决25万户、120万人的饮水困难。实现每户砌100m2左右的水泥面集流场地, 挖2口水窖、发展1处庭院经济, 故名“121”。

4.2 宁夏“窑窖集雨补充灌溉技术”

根据宁夏南部山区降水特点, 利用集水场和储水窑窖所构成的雨水收集系统蓄存暴雨或地表径流, 将无效降雨变为灌溉水源, 再采用田间节水灌溉技术, 可以实现改变小环境、减缓旱情的目的。

4.3 内蒙古“112集雨节水灌溉工程”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充分利用地表水、合理利用地下水、拦蓄天上水”的精神, 1995年自治区水利厅确定准格尔旗和清水河县为集雨节水灌溉工程试验示范旗 (县) , 启动实施了“112集雨灌溉工程”, 即一户人家建一处能够集蓄40m3左右雨水的旱井或水窖, 采用坐水点种和微灌等先进节水技术, 发展2亩抗旱保收田。

4.4 其它工程

其它的地区也有许多雨水利用的工程, 包括在南方的一些水资源相对于来说比较丰富的地区, 如四川的“川北微水工程”、广西的“水柜扶贫工程”、贵州的“渴望工程”、云南的“滇润工程”等等。

参考文献

[1]Shizuo, shindo.Rainfall harvesting in Volcanic Islands of Japan——Casestudies of the IzuIslands.Proceeding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2ndChinese NationalConferenceonRainwaterUtilization, 1998:131-133.

[2]黄乾, 赵蛟, 谭媛媛, 张立国, 等.北方农业雨水利用实践与发展前景展望[J].节水灌溉, 2006 (4) :22-25.

[3]奕永庆.雨水利用的历史现状和前景[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4 (9) :48-50.

[4]陈瑾.黄土丘陵区高效集雨系统布局的设计方法及实践[D].中国雨水利用研究文集.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98:220-224.

煤矸石资源利用概述 篇3

关键字:煤矸石 环境

前言

废弃物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一系列过程中产生的对本过程失去原有使用价值而以各种形态进入环境的物质。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长远的战略方针和一项重大的技术经济政策。我国对废弃物的政策是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1、煤矸石的社会及环境问题

1.1占用大量耕地

堆贮煤矸石需要占用大量土地,据有关部门统计,截止到2004年底,全国有煤计石山1500多座,占地约22万多公顷。土壤是很难再生的资源,地球上要形成l cm厚的土壤,需经300一500年的漫长岁月。中国是一个耕地资源非常紧缺的国家,人均耕地占有量只有1.5l[亩=(10 000/15)m2,为现场使用方便,仍沿用“亩”这一单位],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45%;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育占世界22%的人口,耕地资源十分宝贵,而随着煤矸石排放量的增加,占地而积还将进一步扩大。对于像我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而言,其前景很不乐观。所以,煤矸石的大量对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己不容忽视,必须加快对煤矸石的综合利用。

1.2矸石山对环境的污染

煤矸石山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破坏自然景观。矸石风化物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与土壤接近,故多年后也能生长少量的植物。

(2)形成扬尘。矸石堆积成山后,表面矸石半年至一年后台产生—层风化层,其厚度约l0cm左右,可十几年保持不变。原矸石都是较大的石块,随着时间推移,风化层颗粒逐渐变细,就会由石块(5—10 mm)逐渐风化成粗砾(2—5mm)、砂粒(0.5—2.0 mm)以及更细的颗粒,因此,煤炭矿区在有风的天气情况下,常常形成扬尘。

(3)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煤矸石长期露天堆放于地表,在降水作用下,常使附近河流的河床淤积,河水受到污染,其淋溶水直接渗人地下,一方面会对土壤造成一定的污染,另一方面对地下水水质也有影响。

1.3其他危害

矸石山除了上述危害之外,还会导致一些其他意外事故.国外有媒体报道.由于矸石山堆的滑坡.以致埋没了山谷厂的—所小学校,造成多人伤亡事故。

2、国内外煤矸石综合利用现状

2.1充填塌陷区

矸石充填是一种重要的复恳方式。利用煤矸石作为塌陷区充填材料,可大量地消耗煤矸石,这样可减少煤矸石对矿山环境的污染(污染水源、污染大气、影响环境卫生等),在充分利用矿区固体废物的同时,解决塌陷地的复垦问题,因而具有一举多得的效果。

2.2发电

采煤过程中排出的废弃物大多含有一定量有机质,可以利用煤矸石在沸腾炉中燃烧供暖或发电,燃烧后的灰渣可用来生产水泥等建筑材料。

2.3制砖。

未经自燃的矸石可用以配料制砖,并且可以利用其中所含有机物的自燃,从而节约原料煤,这种方法投资不大,方法简单,已广泛使用。煤歼石制砖技术和装备取得重大突破,制造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政策要点

3.1煤矸石综台利用是一项长期的技术经济政策煤矸石是目前我国排放量最大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之一,煤矸石长期堆存,占用大量土地,同时造成自燃,污染大气和地下水。但它又是可利用的资源,其综合利用是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九五”以来煤矸石综合利有了较大的发展,利用途径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我国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装备水平还比较落后,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综合利用发展也不平衡。大力开展煤矸石综合利用可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改善煤矿生产结构,分流煤矿富余人员,同时又可以减少土地压占,改善环境质量。

3.2煤矸石综合利用的主要技术原则

煤矸石综合利用以大量利用为重点,将煤矸石发电、煤矸石建材及制品、复垦回填以及煤矸石山无害化处理等技术作为主攻方向,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和产品。加强煤矸石资源化利用的评价工作,对煤矸石的分布、积存量、矸石类型、特性等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逐步建立煤矸石资料数据库,为合理有效利用煤矸石提供翔实可靠的基础资料。根据煤矸石的矿物特性和理化性能确定综合利用途径。

3.3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

2001年12月1日,国家经贸委办公厅资源[2001]624号文转发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部分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问题的通知》,同时要求各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国家给予资源综合利用和新型材材产品的优惠政策,严格按税率征收粘土实心砖、瓦的增值税。

4、結语

为了推行清洁生产、提高煤矸石的循环冉利用率、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煤矸石资源化技术进步、促进新型环保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宏全,张光灿.煤矸石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治理对策[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1

旅游资源概述 篇4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

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凡是足以构成吸引旅游者的自然和社会因素,亦即旅游者的旅游对象或目的物都是旅游资源。从现代旅游业来看,凡是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价值的因素和条件即旅游资源”。凡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现象和事物均称为旅游资源。对旅游资源的定义比较确切和规范的是:“所谓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有吸引力、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具备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事物和因素”。(国家旅游局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制定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

(1)依据旅游资源属性的分类

依据旅游资源本身的基本属性,可以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有一些学者认为旅游资源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和社会旅游资源三种。也有的将旅游资源按科学属性划分为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和服务性旅游资源3个景系(大类)。根据教学需要,本书采用两分法的分类系统,划分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2个大类,以下分为12个基本类型,72个类型。

自然旅游资源:地文景观(典型地质构造遗迹、标准地层剖面、生物化石点、岩石与矿物、自然灾变遗迹、山岳景观、峡谷景观、火山熔岩、岩溶景观、风沙地貌、丹霞地貌、海岸与岛礁、其它地貌、)

水域风光(江河、湖泊、瀑布、泉、海洋、其它水体)

大气与太空景观(气象、气候、天象奇观、太空景观、)

生物景观(森林景观、草原景观、古树名木、奇花异卉、观赏动物、表演动物、珍奇动物、自然保护区)

人文旅游资源:文物古迹(古人类遗址、军事遗址、古建筑、石窟碑碣、古代工程、陵墓、名人遗址、重要史迹、其它古迹)

古典园林(帝王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公共园林)

文学艺术(游记、诗词、楹联、题刻、神话传说、书法、绘画、影视、戏曲、音乐、舞蹈)

宗教文化(宗教建筑、宗教活动、宗教艺术)

城乡风貌(历史文化名城、现代都市、特色城镇、乡村景观)

现代设施(现代建筑与大型工程、科学教育文化设施、体育健身设施、娱乐休闲设施)

民俗风情(传统民居、民族服饰、特色饮食、婚恋、节日庆典、礼仪)

饮食与购物(名菜佳肴、土特产品、旅游纪念品、购物中心与特色市场、著名店铺)

(2)根据旅游资源管理级别的分类

世界级旅游资源 主要包括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名胜古迹、世界级地质公园和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的自然保护区等旅游资源。

国家级旅游资源

主要包括由国务院审定公布的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见附录)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

省级旅游资源

主要包括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森林公园,有的省还公布了历史文化名镇。

市(县)级旅游资源

主要包括市(县)级风景名胜区和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其它分类

根据旅游资源功能分类

根据旅游资源发育背景分类

根据旅游资源开发状态分类

根据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分类

三、旅游资源的特点

(1)广泛性

旅游资源的广泛性主要表现在品种的多样性,类型的复杂性,分布的多域性。

(2)时代性

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时代内容。主要表现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不同的时代,有的现象可以做为旅游资源,有的则不能做为旅游资源,同一种东西,却有两种不同的利用价值。这是因为不同性质的国家、不同阶层的人们,道德观念和审美观念是不同的。

(3)变异性

旅游资源还有变异性的特点。所谓变异性,就是它产生时并非具有旅游的属性,后来因某种原因,使它发生了质的变化,形成了旅游资源。

(4)交叉性

旅游资源的交叉性主要表现在同一地区多种类型的交错分布。世界上的主要旅游地区,几乎都是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交叉分布的综合体。

(5)永续性

综观旅游的发展史,人们不难发现大多数旅游资源具有无限重复使用的价值。尽管旅游资源的这种可永续利用,是有种种条件限制的。

(6)增智性

旅游资源一般具有文化属性。游人通过游览、参观,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增加智力,启迪美感,是人类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阵地,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渠道。

四、旅游资源破坏的主要原因

(1)自然破坏

旅游资源无论是自然,形成还是人工创造,都有其自然的生命。时光流转,旅游资源在自然的风雨中会遭受不同的破坏。导致自然破坏的因素包括风、雨、泥石流、洪水、动植物、以及地震、地质沉降等。根据影响的速度和程度的不同,自然衰败又可细分为灾变性破坏和缓慢性风化。

缓慢性破坏(自然风化)

旅游资源是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中的一部分, 自然界天长日久的寒暑变化、风吹雨淋等, 都会慢慢地对旅游资源产生影响, 这种缓慢的变化就是自然风化。如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是雕刻于魏晋时期的佛教艺术宝库, 但由于长期受到石壁渗水的浸泡, 加上严重风化, 使得大部分洞窟外檐塌裂, 许多雕像面目全非, 目前53个洞窟只有16 个可供游人观赏, 其他的则因破坏严重而不得不关闭。

突发性破坏

自然界中的某些突发性变化, 如地震、火山、海啸、山崩、滑坡、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灾害, 所造成的损失往往极其巨大, 但至今尚难以预测和有效防止。

(2)人为破坏

建设性破坏

指工农业生产、城镇建设以及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过程中规划不当所引起的破坏。主要形式有:

①直接拆毁、占用文物古迹。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有旅游价值的文物古迹众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的建设, 许多文物古迹遭到了破坏。如建国初, 北京古城墙的拆除便是一例。当时人们对老北京城墙的去留问题认识不同。梁思成先生主张留住古城墙, 在旧城西边建一新城。但最终没有被通过, 致使北京这一有着5000年文明的古国首都, 从根本上失去了古都的风采。

②旅游开发中的破坏性建设、修复和保护。尽管旅游景点管理者出发点是为了发展旅游业, 但由于缺乏知识或考虑不周,而进行了一些不恰当的工程, 看似建设, 实为破坏。如2005年3月曝出的圆明园湖底铺防渗膜之事, 就是名为保护实为破坏之事。

③旅游区的工业污染。在旅游城市, 若发展带污染的工业,“工业三废”将会破坏旅游资源。

游客破坏

指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有意无意进行的破坏。如游客呼吸、拍照等加速石刻、雕塑、壁画的损坏; 游客过多对景点地面踩踏的破坏;游客(包括当地人)素质低造成直接破坏旅游资源及环境污染。尤其引人注目的是2005年中国长城学会与八达岭长城管理委员会因长城墙体被游人刻画严重而为长城整容征集方案之事, 可见游客对资源的破坏已经不容忽视。

战争等其他因素造成的破坏

战争不但造成人员伤亡, 而且损毁了大量宝贵的文物。2001年阿富汗塔利班毁佛运动, 将世界第一石刻站佛巴米扬大佛等珍贵文物毁于一旦, 给世界文化及旅游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五、旅游资源的保护

(1)尽量减缓旅游资源的自然风化速度

出露于地表的旅游资源要完全杜绝自然风化是不可能的,但在一定范围内改变环境条件, 使之风化过程减缓是完全有可能的。如将裸露在风吹日晒下的旅游资源加罩或盖房加以保护。四川的乐山大佛, 就曾建有13层楼阁,只是后来毁于战火。

(2)杜绝人为的破坏现象

旅游业发展中, 要把旅游资源保护放在首位, 思想观念上要重视。

旅游资源开发的目的是利用资源而不是破坏资源。在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 一定要注意保护旅游资源, 开发交付使用时,也要制定出一套相应的保护措施。在旅游资源管理中, 宏观上要严格按法规条例执行, 微观上还得有一套适合当地特点的保护管理措施, 真正把旅游管理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旅游资源保护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必要时还要开发可替代物。

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旅游资源的价值及其保护知识, 提高全民素质, 使他们了解旅游知识。

健全旅游资源法制管理体系。

将旅游资源保护提高到法制高度, 对保护工作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务院为此颁发了文物保护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出台后, 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但仍然还存在旅游资源受到人为破坏的现象。究其原因, 一是保护法的宣传普及不深入、不广泛, 许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做的事违反了法律法规;二是即使知法, 也因为部门利益和眼前利益而执法不严或置法于不顾。因此, 既要有法, 还要宣传法、执行法, 真正健全旅游资源法制管理体系, 完善各景区的保护系统。如1988年村民王义良因下铁夹去捕老虎, 成为云南南滚河自然保护区第一个因猎杀孟加拉虎而被判刑的人, 以后, 偷猎者就比较收敛了。

开展旅游资源保护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

旅游资源类型多、分布广, 引起破坏的原因多种多样, 故旅游资源的保护涉及到多门学科、多种技术, 是一项综合性的科研项目。我们要在实践的基础上, 积极开展旅游资源保护的科学研究。旅游资源保护, 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制定措施, 都需要具体人员来关心和实施, 因此, 培养资源保护专业人才是必须的。

重要景点要限制客流、分流客源。

对于北京故宫、敦煌莫高窟这些游人如织的景点, 可采取设立单行线、规定日最高客流量等措施, 减轻由人员超载带来的破坏。

(3)对已破坏的旅游资源进行修复或重修

整修复原

对古建筑的修复, 应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如2001年中央电视台曾现场报道了四川乐山大佛的修复情况。因年久失修,大佛身上“泪迹斑斑”, 甚至长了小树。修复时采用稻草、米浆等原材料, 保持了大佛的原貌, 效果不错。

仿古重建

山东省旅游资源概述 篇5

关键字:旅游地

人文资源

自然资源

文化遗产

国家旅游城市

摘要:

山东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省会济南。山东西部连接内陆,从北向南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点;东部山东半岛伸入黄海,北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相对、拱卫京津与渤海湾,东隔黄海与朝鲜半岛相望,东南则临靠较宽阔的黄海、遥望东海及日本南部列岛。由鲁中南丘陵和胶东丘陵组成的山地,分布于山地丘陵之间及其外围之地为平原,以鲁西北平原和胶东平原面积最大。属于温带半湿润气候,东部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大,比较湿润。在鲁西平原与鲁中丘陵间低洼地带上湖泊成群分布,微山湖是省内最大的淡水湖。山东历史悠久,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山东省旅游资源开发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独具特色,目前已经拥有旅游区696处,国家自然保护区7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5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2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7处。

正文:

山东省旅游总体发展良好,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宗旨,以坚持严格保护,永久利用为原则,以历史文化、休闲度假、生态自然为主题,统一规划、合理配置和有序开发旅游资源。在旅游资源开发上注重历史文化内涵,开发齐鲁文化,优化曲阜、泰山等传统旅游产品的同时,还大力发展海上旅游度假、专项旅游、乡村观光旅游等新型旅游形式。在旅游景区布局上,重点开发建设“两带六区”,即“山水圣人”和“黄金海岸带”,共有六大旅游景区,他们是齐文化旅游区、民俗旅游区、水浒旅游区、沂蒙山旅游区、黄河口旅游区、古运河--微山湖旅游区。主要景区建设分为三大部分,有鲁西山水圣人旅游区、胶东黄金海岸旅游区和鲁中齐文化和民俗风情旅游区。

鲁西山水圣人旅游区包括济南、泰安、曲阜、邹城,并延伸至临沂。其中济南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游戏旅游城市。位于鲁中南低山丘陵北缘,黄河下游南岸,受地下承压水构造影响,城区形成四大泉群,著名泉眼150余处。元代于钦评价“山水甲齐鲁,清泉甲天下”;清代刘鹗的《老残游记》称“家家泉水、户户垂杨”,自古有泉城的美誉。名泉中以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最胜,还有大明湖、千佛山、五峰山、灵岩寺、李清照纪念堂等风景名胜。大明湖位于旧城北部,由众泉汇集而成,水面开阔,面积46.5平方千米,诗赞“四面荷花两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湖滨楼台掩映,有铁公祠、稼轩祠等古迹。

泰安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泰山之岳市,过去主要是为封禅和朝山进香服务,现在已经成为登泰山的大本营。城内岱庙为泰山正庙,是历代帝王祭祀泰山举行大典的地方。岱庙的主体建筑天竺殿,建于宋代,殿内壁画长62m,书法流畅,为罕见艺术真品。庙内还存有秦到清碑刻160多块。泰山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登上泰山山顶可以领略“一览众山小”的意境,同时可赏“旭日东升”、“晚霞夕照”等奇观。

曲阜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春秋时鲁国的都城,又是孔子的故乡,以孔庙、孔府、孔林文明古今。孔林、孔府、孔庙是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地。

临沂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位于省境东南部,其中沂蒙山自然风光秀丽、奇特,素有“七十二奇峰,三十六洞天”之说。境内有孙膑和庞涓之战的马陵山、景色奇异的文峰山,以及抱犊崮、孟良崮等七十二崮。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华东地区的政治和军事中心,刘少奇、陈毅、罗荣桓、粟裕等无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留下孟良崮战役、鲁南战役等遗址,建有华东烈士陵园等。

胶东黄金海岸旅游区以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等旅游城市为主体。滨海风光绚丽,是发展观光、度假的理想之地,有“黄金海岸”之美誉。青岛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位于山东省半岛东南胶州湾畔,南邻黄海,是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经济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也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帆船赛场所在地。青岛老城区连同胶州湾西岸的黄岛、北海的红岛,构成岛城格局。碧海、青山和城市融为一体,加上宜人的气候,清新的空气,使这里成为理想的观光、度假、会议、商贸的旅游胜地。主要有崂山风景名胜区、海尔工业园、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等主要旅游名胜。烟台市也是黄金海岸的一座重要的旅游城市,位于胶东半岛的北侧,扼渤海咽喉,三面环海,一面连陆。烟台开发历史悠久,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东巡曾三次登临烟台和威海市的成山头,汉武帝东巡时曾登上此岛,烟台市区有烟台山、福建会馆、等旅游景点。

威海市作为与烟台毗邻的另一座旅游城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段,全市海岸线980km,多海岬港湾和优质沙滩。境内森林茂密,温泉众多,风景名胜独好。

鲁中齐鲁文化和民俗风情旅游区主要包括两座地级城市淄博市和潍坊市,以胶济线为依托。淄博市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古代齐国国都,古代淄博的蹴鞠为世界足球的源头,并有国际足协颁发的证书。淄博是当时列国中最繁华的的都市之一,至今留有临淄齐国故城遗址、田齐王陵、管仲墓、蒲松龄故居等,与其相邻的是博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在民俗风情的城市中有一座著名的城市-----潍坊。是世界“风筝之都”,是我国风筝的著名产地,民间制作风筝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世界三大木板年画产地之一-----杨家埠木板年画。潍坊风筝博物馆和世界国际风筝会享誉世界。

以上为山东省主要的旅游城市,总体呈现三线两地的构成。山东省旅游资源丰富,拥有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自然文化资源多样。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山东省旅游景区建设取得了不少进步。受到了游客的青睐,年旅游收入稳重有进,不断提高。规划中我们将会依托有利资源,将我省旅游业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保继刚

《旅游地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郭来喜

《旅游地理学》

中国大百全书出版社 王晨光

《旅游目的地营销》

经济科学出版社 王德刚

王其钧

吴国清

吴必虎

青岛出版社

机械工程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加拿大矿产资源税概述 篇6

加拿大的矿产资源征税制度中大致包含联邦所得税、省级所得税、省级矿产税及其他税收。

1 所得税

1.1 联邦所得税

所得税是各国政府非常重视的税种,加拿大也不例外。联邦所得税是在加拿大所得税法案框架下征收的。加拿大居民纳税人需就其国内外的收入缴纳所得税,计算每种不同来源的收入(如:贸易、投资、工作)。自然人以累进税制缴纳所得税。而公司通常以单一或稳定的税率缴纳所得税,并且该税率会根据当年的实际经济情况进行调整,如2010年为18%,在2011年则为16.5%。这样的规定,基本和我国的所得税相同,但我国所得税税率固定在25%。

每年收入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确认。收入归入纳税人的应税收入,而费用则可以被抵减。比较特殊的是,资本收入只有50%需归入应税收入,资本费用通常在计算应税额时不予抵减。超额的亏损可以进行转回,但只适用于税收年之前的3年或者之后20年发生的损失。

加拿大非居民纳税人需就下列行为缴纳加拿大的所得税:在加拿大从事商业获得的收入、在加拿大工作获得的收入、处置位于加拿大境内的不动产或实现的资本收入(该财产为加拿大应税财产)。加拿大应税财产包括:加拿大的土地(及由此产生的孳息)、加拿大自然资源财产、公司股票或合伙企业受益。在过去五年内的任何时候,从加拿大的土地或自然资源中获得超过50%的价值(直接或间接)。

如果他们发生上述应税行为之一且没有相应的税收优惠条款,通常他们需依据加拿大贸易中获得的收入计算应税收入,确认方法与前文所述的相同。若非居民纳税人隶属于和加拿大有税收协定的国家时,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减免,因为税收协定效力优先于所得税法律。

1.2 省级所得税

联邦所得税的应税收入也常常是省级所得税的相关应税收入。省级所得税计税基础大致与联邦所得税相同,但也有个别地方不同。比如,英属哥伦比亚有矿产勘探担保扣除。公司省级所得税税率在每个省都各不相同。我国的所得税由中央统一制定,地方没有权利再进行所得税的征收,这是由于两国之间的国家体制不同造成的。加拿大是联邦制国家,而我国是中央集权制。

1.3 其他税收

在加拿大,为了补偿不可再生资源的耗竭,大多数省份对本省矿业经营企业征收一个单独的税种。不同的省份在征税的计税方法上有着比较显著的不同。有些只针对特定的矿产品进行征税,比如:萨斯喀彻温省有明确的规定,只对钾碱征税。这类省级矿产税,一般以矿井出产物的原始价值为计税基础(即不包括后续加工产生的附加价值),且省级矿产税在计算所得税时常常可以进行抵扣。因此看上去,税负似乎很高,但实际上企业却可以获得高额豁免。

2 矿产税费确认

矿产税费确认是加拿大矿产税务征收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税务矿产是需要资本高度集中的产业,要求大量的前期投入。

2.1 可折旧资产

资本成本补偿的对象是某不动产(可折旧资产)的资本性费用,比如:大多数高楼(非土地)、机器、设备。在加拿大税法中,可折旧财产分为不同层级,每个层级有其单独的资本成本补偿税率。当纳税人要买某一级别的可折旧不动产,这项不动产的成本加入到由纳税人为核算购买该项不动产所用的成本支出而建立的费用池中(即原始资本成本)。每年计算收入时,纳税人有权将相应级别的原始资本成本按一定比例进行抵扣。处置可折旧不动产而得到的销售收入(不能扣除纳税人的原始购入成本)会降低对应级别资产的原始资本成本。年末原始成本是负值时,将其计入应纳税收入。

1987年以后,为了在矿产经营中使用而购买的不动产,41级别是资本成本补偿最常用的一级。41级不动产包括:1987后主要由纳税人在加拿大经营的产生利润的矿井。即:大多数的房屋、其他建筑、机械以及设备(不包括不在矿井的办公室和用来加工其他纳税人矿石的不动产)、发电和分电设备,以及用于矿井、磨矿、冶炼以及精炼的设备;矿区用来盈利的铁轨、辅助设备以及机械设备(但不包括铁道机车车辆);所谓的社会资产:用来为矿区提供服务的资产或者为大部分矿工居住的社区提供服务的资产,主要用来探寻矿产的设备。

用于41级资产的资本支出的补贴率通常是25%。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纳税人有权利抵减原始成本,最高可抵扣额可达100%。通常,这100%税率适用于矿产品成为产成品之前所需要的资产或扩张矿区所需的主要资产。这加速资本支出补贴,通过递延矿产收入税收,直至资本资产的成本由项目收入得到回收,这样抵消了部分投资新矿床所要承担的风险。

2.2 勘探费用

当一项费用(流动的或资本性的)未列入应折旧资产的成本,它可能会归入加拿大税收管理制度中自然资源产业的一个特别的费用类别。一些与资源资产(包括矿井)相关的花费组成加拿大勘探费用,归入纳税人累计探矿费池中计算余额。

加拿大勘探费包含大多数探矿和生产前发展费用,除了为折旧资产所花的费用。勘探费用包括以下费用:

(1)探:费用涉及确定加拿大境内矿产存在、位置、范围、质量的费用,包含检查、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的调查、钻探挖坑、挖测试坑、取样过程中的费用。与矿产有关的这些费用已经用商业数量加产出(或矿业的扩张)或包括入开发费用的除外。

(2)生产:将一口新井开发至可生产合理商业数量阶段的相关费用(包括心理费用、移除多余物、剥离,沉矿井,建一个新平矿或其他地下入口费用)。

每年,探矿费用计入纳税人的累计探矿费用中。年末,纳税人在计算收入时,有权利进行抵减,最多可抵减全部应累计探矿费年末余额,但不能超过纳税人当年收入。未抵减的累计探矿费余额(减去已累计后剩余的)在下个应税年度进行抵扣,与其他账户余额一致(其他的账户,如政府补贴也减累计探矿费),如果因为其他原因,年末探矿费为负数(即累计抵减超过另外的),这负数余额计入纳税人本年利润中,累计余额重设为0。

2.3 加拿大开发费用

其他与资源相关的费用确认为开发费用,计入纳税人的累计开发费用中或累计余额。开发费用包含纳税人为获得加拿大资源财产所花费的成本,其中与矿产相关的部分有:取得任何与加拿大矿产有关的探查、勘探、钻探、挖矿所需要的授权、执照或优先权所产生的费用、与加拿大矿产资源产量相关的版权与租赁费用且这些资源与纳税人有关、位于加拿大的不动产所产生的收益且这些不动产的主要收益,且这些收益与矿产资源本身不相关、生产后矿井开发费用成本也包括在内,比如沉井成本、挖掘、拓宽矿井和主要托运通道,或为了继续使用而建的地下工程。应折旧资产不计入开发费用。

上述合格的开发费用计入纳税人的累计开发费余额中,而本年中售出的资源资产得到的收入要减去。在任意年份计算收入,纳税人有权抵减高达30%的年末开发费用余额(如果需要可以抵扣),任意未抵扣的累计开发费用(减去抵扣额后剩余数目)于下个税收年度进行抵扣,与探矿费相同。如果因为任何原因,累计开发费用年末余额为负数,该负数余额计入本年收入,累计开发费用重设为0,这可能会发生例如在矿产资产售卖的当年,其处置所得高于其累计开发费用。

2.4 投资税收扣除

在加拿大的勘探矿产的费用使加拿大的矿业企业可以享受投资税收扣除。这与从应税收入额中减去不同,税收扣除是直接抵减应交税费,这使得税收扣除更具价值。基本金属与稀有贵金属以及钻石相关的生产勘探费用和发展勘探费用的税收扣除率是10%,投资税收扣除从次年的公司累计勘探费用中减去。

2.5 开垦责任

法律对开采矿产品的行为有着严格的约束,要求开采矿井位置在最后要进行回填。在现有的加拿大矿产税费制度下,这项义务不能免除。每年的后续支出通常被抵扣,但是如果这些费用的发生是为了履行回填义务,则可以进行抵扣。这些与复垦责任相关的花费事实上发生了,则较为正确的观点是将这些费用作为收入赚取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发生当年进行抵扣,并且在前3个税收年度可以转回,以抵减正常规则下那些年获得的利润,进行补亏。关于这一部分,我国目前为止尚没有出台相关规定。

3 结束语

加拿大幅员辽阔,物资丰富,矿产资源历来都是国家的重要税收来源。同时,加拿大的资源税收体制成熟,税收征管方式先进。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矿产资源税改革,了解加拿大等资源大国的税收体制,学习他国先进的经验,将会减少改革所走的弯路。在借鉴他人的经验之上,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必然能找到适合我国的资源税改革方向。

参考文献

[1]For a more detailed discussion of these rules[EB/OL].http://miningtaxcanada.com/investment-out-side-of-canada/.

中国苗族传统图腾概述 篇7

关键词:苗族;传统图腾

中图分类号:G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245-01

一、苗族传统纹样的历史成因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文化和对祖先的缅怀及追忆,他们通过各种的图腾纹样来表达对祖先的一种崇拜。所有的图腾设计都是源于生活的,民间的苗族服饰纹样也是来源于生活反映出他们当时的一样生活的状况。中国古代的时候也有着不少的战乱,苗族的先人蚩尤经过战乱的洗礼,苗族人流离失所、颠沛流离,经历了历史上的一次大的迁徙。在苗族的服饰纹样上也很明显的表现出了这个特点。苗族衣服上最上面则是天纹,下面则是地纹,左右两边是山水纹,中部是耕田纹;裙子则是用红色和黑色两种经典的颜色代表他们认为的天和地;在衣服和裙子上也有着一些丰富的色彩例如青色、绿色等。苗族人民也就将此化为他们的服饰纹样和故乡的一丝情感。

在这些辗转反侧中苗族的纹饰就这样的形成了,也在这辗转反则中形成了他们自己的民族性格和特征。在他们的纹饰中也有着蝴蝶、龙、鱼等纹样,这些纹饰都来源于自然中的事物,也表达出了他们对自然的一种精神的寄托。

二、苗族传统纹样的元素来源

在苗族的图腾艺术纹饰中,自然元素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它所包含的自然元素丰富多样。在苗族古歌《开天左痒地》的《运金运银》章节中,就生动地描述了金、银、云、星、雷电、龙、鱼、虾、螃蟹、麻雀、树木、花一草等这类自然界的自然物和动植物,并将自然事物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思想和情感。

这些丰富多彩的苗族民间故事传说及“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为苗族图腾艺术的形成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也给这些静态的装饰艺术注入了强大的表现力和生命力。“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苗族图腾艺术是生活与自然的结合物,它的创作题材源于苗族人民对所处的周围环境的认识、感受及审美体验。它的完成,又是这些认识、感受、审美体验的升华。苗族发展的历史,具有着与自然紧密接触的特点,也正是这个特点,决定了自然元素在苗族图腾艺术纹样中的重要地位。与苗族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象大量的被提炼为设计元素,形成了丰畜多彩的图腾艺术纹饰。

三、苗族传统纹样的象征意义

苗族的纹饰图腾中有着很多的动物的纹样,包括了鸡、龙、鸟、鱼、蝴蝶等。它们都有着各自的意义。

在苗族的纹样中龙的纹饰代象征着他们的精神的寄托,代表着神明会保护着他们。在古代的社会上人们都是进过自己的上手农耕来获得粮食和自己所需,对于他们来说他们只是浅浅的认识了自然,他们认为他们自己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来源于自然,自然中的所有物象也都是有着他们自己的灵魂。因此他们对自然也有着深深的敬畏之情,他们愿有神明的庇佑,认为自己的祖先是龙的化身,因此产生了对龙纹的图腾崇拜,于是将龙纹应用在他们服饰图腾中。

苗族人民也有着很多他们的染织技艺,例如他们的蜡染,和他们刺绣针法上面也有着很多的不同包括平绣、辫绣、绉绣、纳锦绣、锑绣、锁边绣等等一些方法。在这些方法中他们也将他们的龙纹应用在里面,有着不用的展现效果。

苗族在应用他们的纹饰的时候也经常用到鸟这种纹饰,这个纹饰有着丰富的造型,色彩艳丽被广泛的应用在他们的服饰中。鸟的图腾也是苗族人民所崇拜的图腾之一,其历史悠久。在苗族的服饰和苗族民间丰富的传统文化中都可以看到鸟图腾的应用。鸟的图腾在不同的地方也有着不一样的区别,在湘西苗族区的凤凰、花垣、松桃一代的苗族服装、配饰、刺绣、印染、蜡染得面等都应用了大量的鸟性的纹饰,他们的造型多为平面剪影的形式,很有写实的效果,大多的时候也是与花卉等图案一起搭配来形成全景图。

在川黔滇苗族地区“花苗”支系的鸟纹最有代表性,他们眼中的鸟纹分为两种一是以孔雀的形式为代表,在他们的纹饰中鸟纹栩栩如生其形式很多都是用的平面的造型来呈现。二是以一种抽象的形式来表现出,呈现出平面剪影式,用线条的形式来表现出鸟的图腾。

四、结语

历史承载着文化艺术走到今天,现代设计和装饰艺术在情感寄托、美好追求上与苗族图腾纹饰中所融入的情感元素发生了强烈共鸣,惊现了今人叹为观止的美妙融合。从艺术产生的角度看,正是由于苗族装饰纹饰对真实生活的写照,对淳朴情感的寄托,对美好愿望的歌颂,才一使得苗族图腾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龙炳文,麻明进.充满幻想的苗族装饰艺术[J].装饰,1988年04期

[2]余继平.苗族装饰艺术研究[J].装饰,2004年08期

[3]刘彦飞.从设计思维看广西民族产品设计[J].艺术与美学,2015

[4]梁练方.贵州各地区苗族服饰图案中的图腾符号差异[J].民族民间文化研究,2015

上一篇:2019法律硕士非法学下一篇: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