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党史概述(通用8篇)
中国共产党党史概述 篇1
中国共产党党史概述
(一)——艰难曲折,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同志们,中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已经走过93年的光辉历程。
93年来风风雨雨,我党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做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中华民族魏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学习党史,回顾党在过往93年路途上的风风雨雨,熟悉和了解我党自创建以来所发生的一系列大事是必不可少的。今天,我主要就1921年建党至1949年建国这一段时期的历史进行授课,希望同志们能够认真听讲。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
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列强的入侵以及本国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中国逐渐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深重苦难和各种屈辱,无数仁人义士都在不断探索民族复兴的方法道路,从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尝试君主立宪制;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带领中华民族走上革命的道路。但这些尝试都没有取得成功。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成功推翻了清王朝,使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就此结束,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一个完整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没有形成一个能够胜利地领导这场革命的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究其根本原因,是领导这场革命的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具有很大的软弱性。它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同占中国人口最大多数的下层劳动群众严重脱离,并害怕发动他们。这样,就使得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力量更没有勇气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进行到底。
最终辛亥革命以同旧的反动势力的妥协而告终,革命的果实落到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手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没有受到削弱,封建势力依然在中国每一个角落盘根错节。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贫穷、落后、分裂、动荡、混乱的苦难深渊中。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它又失败了。它的失败,给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深刻的启发,使他们逐渐觉悟到必须另外探寻新的救国救民的道路。
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书本上的学说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它所取得的历史性胜利不仅唤醒西方的无产阶级,而且也唤醒了东方的被压迫民族。这场在社会主义旗帜下所进行的革命,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由于十月革命发生在情况和中国相同(封建压迫严重)或近似(经济文化落后)的北方邻国,因而对中国人民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一个工人、农民当家作主的新国家的诞生,使正处在苦闷和黑暗中的中国人民看到新的出路和光明前景,给中国先进分子正在苦思焦虑地探索着的种种问题提供合理的解答,更给予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苦斗的仁人志士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出现了一批赞成俄国十月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李大钊是中国颂扬俄国十月革命的第一人。他在1918年著文指出: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1919年上半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取胜的协约国一方在巴黎举行“和平会议”。会议不顾属于战胜国一方的中国的权益,规定战败的德国将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激起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以学生斗争为先导的五四运动如火山爆发般地开始了。
5月4日,北京学生3000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游行示威,掀起爱国风暴。在北洋军阀政府的严厉镇压下,这场风暴一度转入低潮。从6月3日起,学生重新走上街头讲演,又有大批学生被捕。在此重要关头,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从6月5日起,上海工人举行声援学生的罢工,参加人数达六七万。随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如燎原烈火蔓延全国,扩展到20多个省、市的100多座城市。五四运动突破青年知识分子的狭小范围,发展成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性革命运动。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斗争的主力由学生逐渐转向工人。
北洋政府迫于人民群众的压力,不得不于6月10日释放被捕学生,宣布罢免亲日派官僚。6月28日,中国代表终于没有出席巴黎和约的签字仪式。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义。
五四运动以后,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一大批拥护十月革命、接受共产主义并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革命知识分子,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从此,中国逐步具备建立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和四项条件。1920年8月和10月,上海、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别成立,1921年7月下旬至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一个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统一的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式成立。
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但在现阶段的纲领即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随后我党领导了一系列工人运动,但取得的成效并不明显,党在斗争中逐渐认识到,现阶段的中国,仅仅依靠罢工或其他合法斗争是无法赢得民族的独立和解放的。
1923年6月,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奠定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在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辅助工农的三大政策。
1925年5月,五卅运动爆发,7月广东国民政府成立。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正式挥师北伐,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北伐军势如破竹,到1926年底,已控制除江苏、浙江、安徽以外的南部各省。
虽然革命形势逐渐好转,但在伟大领袖孙中山逝世以后,蒋介石逐步控制军队和政权,实力迅速膨胀,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规模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并于4月18日在南京另行成立“国民政府”。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正式同共产党决裂。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二、在土地革命中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内政治局势急剧逆转,原来生机勃勃的中国南部一片腥风血雨。蒋介石在南京建立政权后,经过一系列新军阀混战,建立起在全国范围内的统治。这个政权对外实行反苏、亲帝的政策,对内竭力维护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限制和压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残酷地镇压、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因此,同北洋军阀一样,它仍然是一个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独裁专制政权。
与此同时,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也逐步地把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政治方面,为彻底清算并纠正党在过去工作中的严重错误,决定新的方针,中共中央于8月7日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著名的八七会议。会议彻底清算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并选出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这次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党指明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一个历史转折点。
军事方面,1927年8月1日,周恩来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也标志我党所领导的武装部队就此建立。10月初,起义军在南下广东途中遭到失败。保存下来的部队,一部分转移到广东海陆丰地区同当地农民武装汇合;另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转入湘南。而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作为中央特派员到湖南改组省委并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起义于9月9日发动。在进攻长沙受挫后,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当机立断,改变原定部署,决定到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山区寻求立足地。随后进行著名的三湾改编,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部队内部实行民主管理。10月7日,毛泽东率部到达江西宁冈县茅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2月11日,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和叶挺、叶剑英等领导下我党发动了广州起义。起义军一度占领广州绝大部分市区,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在优势敌人的进攻下,起义失败,张太雷和许多同志壮烈牺牲。退出广州的起义军一部分转移到海陆丰参加革命斗争,一部分到广西左、右江一带同农民起义军汇合。
除了这几次规模较大的起义外,党还先后领导了海陆丰、琼崖、鄂豫边、赣西南、赣东北、湘南、湘鄂西、闽西、陕西等地区的武装起义。到1928年初,党先后发动近百次武装起义。这些起义,有一部分很快地失败了。它们的失败证明:在中国的情况下,企图通过城市武装暴动或攻占大城市来夺取革命胜利,是行不通的。而一些坚持下来的起义军,大多活动在位于数省边界、距离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城市较远的偏僻农村地区,这就为后来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
1928年6月至7月在莫斯科召开了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总结大革命失败以来的教训,对中国革命一系列根本问题做出基本正确的回答,尽管还存在一些认识不足,但大体上统一了全党思想,对革命运动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随着斗争的发展,我党所建立的革命根据地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和其他红军部队相继组建,在红军中确立起“党指挥枪”的原则。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31年11月在瑞金举行,成立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从1930年秋到1933年上半年,国民党军队对各革命根据地发起多次大规模“围剿”,红军相继取得反“围剿”斗争的胜利。随后,由于“左”倾错误领导,红军反对国民党军队第五次“围剿”的斗争陷于失败。
于是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随着红军主力撤离后,留下来的红军游击队则坚持了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展开了震惊中外世界的长征,一路上,我军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翻越大雪山、跋涉大草地,与张国焘的分裂活动坚决斗争,终于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壮举,流传下了珍贵的长征精神。
而在长征途中,还召开了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就是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会议实际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机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红军在长征途中广泛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长征后保存下来的红军虽然人数不多,但却都是党极为宝贵的精华,构成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骨干。
三、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危机。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就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而我党由杨靖宇所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便始终坚持在一线同日本侵略者展开艰苦的游击战争,最后,杨靖宇同志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孤身一人与大量敌人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愤怒的日寇解剖了他的尸体,发现他竟以军大衣中的棉花、树皮、雪下的草根为食,残暴的侵略者也为之震惊和折服,当年杀害杨靖宇的岸谷隆一郎特意为他举行了“慰灵祭”。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瓦窑堡召开扩大会议,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策略。党采取切实措施,推进日益高涨的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蒋介石被迫接受联合抗日的条件。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八路军,在南方八省边界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也就是俗称的新四军。改编后的人民军队迅速开赴抗日前线,同凶恶的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气壮山河的斗争。
战争开始之后,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战役,特别是淞沪、忻(xin)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而八路军所取得的平型关大捷,更是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场胜利,打破了不可战胜的神话。1938年10月,随着广州和武汉失守,中国抗战由战略防御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我党紧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1940年8月至翌年1月下旬,由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更是极大的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展开全面抗战的同时,我党始终没有放松自身建设。1938年9月至11月召开的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向全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1939年10月至1940年初,毛泽东先后发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完整系统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思想。1945年4月至6月在延安召开的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从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进而到战略反攻,终于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的进程中彻底打败了侵略者。1943年后,华北抗日军民开始发起攻势作战。1944年,各敌后根据地普遍对日伪军展开局部反攻。随后,中国抗日战争转入全面反攻。1945年8月15日,日本以广播终战诏书形式宣布无条件投降,并于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至此,抗日战争取得了全面的胜利,而这也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
四、夺取民主革命的全国性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争取国家和平民主的光明前途,毛泽东亲赴重庆进行国共两党谈判,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达成“双十协定”。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召开,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等五项协议,规定改组国民党一党政府,受到全国人民的欢迎。但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最终撕毁政协协议,于1946年6月悍然进攻中原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
面对国民党强大的军事进攻,我党领导各解放区军民沉着应战。中原军区主力成功突围,各战场捷报频传,人民军队8个月内歼敌71万余人,挫败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1947年3月起,国民党军调整部署,改为对山东、陕北两个解放区实施重点进攻。人民军队继续执行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以歼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为主要作战目标。华东野战军取得孟良崮战役胜利,挫败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在西北,中共中央机关主动撤离延安,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指挥西北野战部队与敌军周旋,相继取得青化砭(bian)、羊马河、蟠龙镇、沙家店战役的胜利,初步改变西北战场局势。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1948年秋,由于敌我力量对比已发生根本变化,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战略决战阶段。1948年9月,华东野战军发动济南战役,拉开战略决战的序幕。随后人民解放军又先后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摧毁了国民党赖以维持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在新年献词中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4月20日夜至21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百万雄师强渡长江,于4月23日解放南京。随后,各路大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继续向中南、东南、西北、西南各省胜利进军,分别以战斗方式或和平方式,干净、利落地解决残余敌人。
而在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夜,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3月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全会确定了新民主主义建设的蓝图,指出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加强共产党的思想建设,警惕资产阶级思想侵略的问题,号召全党同志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6月30日,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指出:我们所要建立的新中国,只能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9月21日,中国人民政府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开幕。毛泽东在开幕词中庄严地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为纪念在长期斗争中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会上一致决定: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外建立一个为国牺牲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并于1949年9月30日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礼。毛泽东亲自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起草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至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迎来了胜利,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但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只不过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建设新中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需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更漫长更艰险的征程。
中国共产党党史概述 篇2
一引入地方党史资源进行教学的重要意义
首先, 从课程内容角度看, 地方党史资源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提供了生动而亲切的教学案例, 增加了课堂讲授的活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历史周期跨度较长, 信息含量很大, 且中国地大物博, 地域之间差别很大, 如何在课程设计中兼顾史实概括和理论提升, 同时激发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兴趣, 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设计的难点。地方党史资源从空间距离上更贴近大学生, 很多还与大学生的家庭生活、个人成长经历息息相关, 因而学生会感到亲切, 课堂感染力强, 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其次, 从课程方法角度看, 地方党史资源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实践场所 (如历史纪念馆、革命名人故居、重要事件旧址等) ,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设计实践环节, 要求学生自行收集资料、实地走访人物, 加深学生对特定历史事实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最后, 从课程预期效果看, 引入地方党史资源将大大提升教学效果。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研究方法, 分析国史和国情, 认清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基本规律, 增强民族自豪感,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 地方党史资源的亲近感会带来极强的说服力, 有效促使教学目的的实现;另一方面, 通过地方党史教学, 帮助学生对自己生活和学习的省市有更深刻的了解, 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实践也会产生积极影响。
二上海党史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运用的实例分析
上海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发祥地, 也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 有着非常丰富的党史资源。笔者选取三个阶段比较具有典型性的实例进行简要分析。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上海是中国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之一。这座城市不仅是党中央机关的早期驻地, 更是党在创建初期领导和组织革命斗争的主要阵地。著名的革命遗址和场馆, 如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会址纪念馆、中国共产党“四大”史料陈列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纪念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等, 都是这一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重要党史物质资源。在对教材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有形的物质资源, 引导学生去探索和研究中国共产党一系列的宝贵革命品质, 如开天辟地的开拓精神、寻求真理的求索精神、海纳百川的文化包容精神等, 分析它们的时代价值和意义, 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中国共产党开始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领导者的革命形象向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领导者的执政形象转换, 工作重心也从农村走向城市, 从军事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在这一历史时期, 是否具有管理大城市及全国的能力成为考验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主要标准。如何在自身缺乏经济管理和国家治理经验的不利局面下顺利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即中国共产党必须面对的崭新课题, 也是教材第八章教授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在讲授过程中适度插入建政初期的历史, 用一个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和进步来印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 无疑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举例来说, 为了说明中国共产党如何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获得人民的认可, 可以引用中国共产党坚持“不入民宅”露宿街头的照片以及《大公报》等媒体的报道, 阐明解放军是通过发扬革命时期的优良传统, 通过严格的自身建设获取人民的认同;又如说明中国共产党如何完成自己不擅长的经济管理工作时, 可以引用上海军管会在建政初期两大经济战役的胜利——打击金融投机的“银元之战”和平抑市场物价的“米棉之战”等案例;再如在讲解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内容时, 可以引用著名的“欧震案”“南京路上好八连”这些学生略有耳闻却又一知半解的案例进行讲解, 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从而深入掌握相关章节的内容。
改革开放以后, 上海党史资源体现出中国共产党治党与治国相统一的特点。举例来说, 在讲解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时候, 为了说明中国改革开放中渐进性的特点时,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党中央首先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的试验场, 待经验成熟后才考虑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并从苏联“休克疗法”的失败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跃进思维”两个方面去考察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方面的新思维, 从理论层面把握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整体逻辑。
三地方党史资源运用过程中的要点
要成功地将地方党史资源融入教学实践中, 并实现预期效果, 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处理好党史资源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地方党史资源以其特有的乡土气息, 贴近本地学生, 易于产生共鸣, 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最亲切的素材。但是, 教师在运用地方党史资源的时候, 必须注意的是, 引用地方党史只是一种手段, 其根本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整个历史, 认识和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能贪多求全, 也不能仅仅做简单的史料罗列, 而必须运用地方党史的研究成果去讲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完成近代以来两大历史任务的基本逻辑, 阐明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2.根据大学生的学习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将地方党史资料资源尤其是最新的研究成果引进课堂的时候, 还应根据大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主要包括实践性教学、研讨性教学和专题性教学三种方法。实践性教学指教师通过设计教学实践活动, 带领学生走访革命遗址、历史博物馆、名人故居等真实的历史场景, 增强教学内容的说服力。研讨性教学是指在教学环节中设计若干重要问题, 要求学生通过查阅地方党史资料, 并在此基础上用讨论、汇报、辩论等方式呈现研究结果。专题性教学是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围绕特定主题, 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寻找相关地方党史资源, 形成专题论文或主题展示。除此之外, 教师还应注意做好与中学历史课本的衔接, 精选学生略有耳闻却又一知半解的内容, 或学生耳熟能详但在理论上确有提升空间的素材进行教学。
3.深挖地方党史资源的精神内涵和时代特征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引入地方党史资源, 除了加强史料感染力和说服力、丰富教学方法外, 还应包括引导学生挖掘地方党史资源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和时代特征。比如, 对上海党史资源运用过程中, 教师可以突出上海党史资源的历史传承性、城市示范性和时代同步性三大特点, 激发学生研究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体现出来的“启蒙先驱”“务实学习”“改革创新”等诸多精神内涵, 有效地将地方红色资源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提升学生道德素养, 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之,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引进地方党史资源, 可以大大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引导学生客观严肃地认识历史事实, 真正做到以史为鉴, 全面客观地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 正确对待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考验和执政风险。与此同时, 还可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品质, 积极投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践中, 最终达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N].人民日报, 2013.07.22
中国共产党党史概述 篇3
《九十年》给继续深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党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编写组提出的对以往党史著作“进行充实和提高”的重要指示精神,《九十年》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有关重要问题进行了大胆探索和修订完善,丰富了对于一些重大党史事件和重要党史人物的基本判断和精彩点评,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代表性观点,予以了有力批驳,达到了正本清源的目的。《九十年》是一部具有时代高度、理论深度、历史厚度的精品力作,为我们深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
《九十年》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党的不懈奋斗史、自身建设史,也有党的理论探索史。《九十年》和以往的一些党史基本著作相比,注重更为详细地阐述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发展历程,阐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两次历史性飞跃的历史过程,分别以专门的章节阐述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形成和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过程,阐述了这些思想理论成果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阐述了在这些思想理论指导下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过去,我们习惯性地专注于党的不懈奋斗史,而对党的理论探索史和自身建设史鲜有涉及。“十三五”时期,必须加强党的理论探索史和自身建设史研究,深化湘籍重要党史人物的研究,如做好毛泽东在湖南建党专题研究工作等。
如果把党的90多年历史比作一幅长卷,那么撰写党史基本著作就既要展现出它的磅礴气势,又要展现出它的绚丽多彩。这就需要既写好宏观又写好中观、微观。《九十年》在这方面做出了表率,不少地方写出了历史的丰富与多彩、精细与鲜活。例如,在写到大生产运动中,中央领导同志以身作则、带头行动时,《九十年》是这样表述的:“毛泽东在自己窑洞下面开垦了一块地,种上了菜;朱德组织一个生产小组,开垦菜地三亩;1943年,中央直属机关和中央警卫团举行纺线比赛,任弼时夺得第一名,周恩来被评为纺线能手。”这些细节,让我们对历史有了更真切的了解,增强了党史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而我们在编写党史基本著作的时候,往往在写宏观方面更加偏重,但就是缺乏一些真实的故事、感人的细节来支撑。这方面,与我们没有掌握丰富的文献、翔实的史料有很大关系。如,我们的正本一卷中,对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写得比较多,但是对湘乡八路军临时办事处(接待处)、衡阳八路军办事处却浅尝辄止,就是因为我们掌握这方面的资料不多。另一方面,对于水口连队建党、红一方面军的成立、通道会议与通道转兵、湖南和平解放所创造的长沙模式等在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党史事件,我们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是在《九十年》依然没有得到反映,这说明我们的研究还不够,还需要继续挖掘资料深化研究。现在,特别是一些带有抢救性质的资料征集,更要加大力度。
《九十年》充分体现了中央关于党史问题的新判断、新结论,注意吸收史学界公认的新成果、新评价,对党的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建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思想理论等,作了准确的记述、精辟的分析和公正的评价。比如,关于抗日战争的评价,充分体现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反映了党史界、抗战史学界研究的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的重要论述,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又如,《九十年》对“文化大革命”根本否定,同时,把“文化大革命”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区分开来,明确指出“‘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主义建设在一些重要领域仍然取得一定进展”,但“这一切决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我们的事业会取得大得多的成就”。《九十年》还从5个方面进一步总结“文化大革命”留下的经验教训,对防止“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内乱在中国再度发生也具有重要意义。对毛主席的历史评价,《九十年》采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的大会上代表党中央所做的最新评价和最高评价。我们要以《九十年》为参照,把党中央关于党史问题的新判断、新结论和学术界公认的党史研究的新成果、新评价,学习好,运用好,在修订党史正本一、二卷时把它们很好地吸收进去。建党百周年时,要完成正本一、二卷的修订工作,与第三卷同时推出,各地也应从实际出发考虑这项工作的开展。
《九十年》对重点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史研究给予了有力指导
《九十年》作为第一本真实完整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段历史研究成果的权威著作,对时代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深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课题都有了更为深刻系统的认识,为开展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研究编写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法指导。
《九十年》一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史实准确、文字生动、细节典型”。注重用鲜活的故事、感人的细节来表现历史,用丰富的文献、翔实的史料来展现历史。这对做好《湖南改革开放实录》《新世纪新征程》等重点新时期党史专题资料征编,具有可操作性的示范引领作用。
《九十年》在写改革开放新时期这段历史时,注重写人民群众的探索实践对于中央决策形成的基础性作用,如农村承包到户的出现、乡镇企业的涌现、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些创举等,都是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大胆创新的产物,后来其中的许多成功做法又得以升华为党的政策,并在全国推开。这方面,非常值得我们参考借鉴。开展湖南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史专题写作,应该注意征集整理以下党史资料:如改革开放初期贯彻新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的调整整顿;20世纪80年代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1985年中央发布一号文件后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90年代的企业改革、宏观经济体制改革、宏观调控的经验的积累和发展、股份制改革和产权制度的改革、农业产业化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等。同时,还要按照“一突出、两跟进”党史工作要求,及时收集整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在湖南发展的历史,做到“紧追不舍”,随时“收录入史”,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地深化对我们党这段历史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基本經验等方面的研究。
《九十年》关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尤其是后20年历史的编写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更为开展地方党史正本三卷的编写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九十年》从“伟大历史转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到“改革开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波澜壮阔、登峰览景,全面系统记述和总结了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成就、经验,同时也很好地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重要文献精神。这些布局,在体制上是一个创新,值得学习、借鉴和推广。因此,我们要以《九十年》为参考进行谋篇布局。
《九十年》在写作方法更有独到之处。如坚持党性原则与坚持科学精神的统一,坚持按照历史本来面貌写历史同站在时代高度写历史有机统一,坚持写党的历史同写人民的历史、国家和社会的历史的统一,坚持写“党怎么说”同写“党怎么做”的统一,坚持写宏观同写中观、微观的统一,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等。作为我们地方党史正本还有更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充分体现地方特色特点。在编写党史正本第三卷时,既要注意全党全省带普遍性的内容,又要注意各地区各部门的特殊性,认真研究地方和部门特点,尽量反映历史发展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防止千人一面。对那些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典型经验和人物,要给予更多的笔墨。这是党史书稿中最“出彩”“出色”的地方。这里讲的地方特色,至少应当包括如下方面内容:一是地方党组织活动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二是地方党组织结合本地实际的决策和创造性的工作及结果;三是地方党组织自身建设发展情况(包括产生、发展、沿革、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四是发生在本地区的具有全国全省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人物活动;五是本地党组织在贯彻上级重大决策和指示的过程中创造的典型经验。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届湖南省委在贯彻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时,就注意结合湖南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制定决策,创造了许多在全国有影响的经验,如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株洲三项制度改革和株洲电子所改革的经验,湘潭职业教育和汨罗素质教育的经验,长沙县少生快富的经验,长株潭一体化和两型社会的建设,湖南的高速公路网的建设,洞庭湖的治理,湘南的产业转移和对接等。这些就是个性,就是我们编写湖南党史正本时需要用力挖掘和体现的内容。
《九十年》给积极谋划建党百年纪念、续写历史新篇指明了正确方向
《九十年》的“结束語”,以“坚定不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为题,深刻阐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意义,既对党的90多年历史作了全面总结,又对党的90多年历史作了理论升华。党史研究随着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而发展。2020年是湖南党的早期组织创建100周年,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此,我室编制的《2016—2020年工作规划》,提出了实施建党百年的研究工程任务,续编《中国共产党湖南历史大事记(1920—2020)》《中国共产党湖南简史(1920—2020)》,编写出版《中国共产党湖南组织建设100年》《中国共产党湖南百年图志》《中国共产党百年湖南人物》等。如何出色地完成这些任务,《九十年》为我们续写历史新篇指明了方向。
《九十年》为我们续写历史新篇提供了崭新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如何谋划建党百年纪念,历史观的问题、方法论的问题非常重要。《九十年》通篇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历史观和方法论,这就是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放在当时当地的历史背景及其条件下去对待去把握,并运用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比如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等等。《九十年》对党的历史贡献的客观回顾、对历史经验的精练总结、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揭示,使整部著作建立在一种丰富确凿、充实生动、宏大充盈的历史基石之上,产生着一种无可辩驳、无法质疑、无比自信的思想力量,这也是一种基本的哲学方法论。从这个意义上讲,历史体现了最基本的哲学观。事实也是这样,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寻策于史、问策于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社会主义的历史、中华民族的历史,乃至全人类社会的文明史,都是总书记关切的对象,并且这些历史发展的规律又反过来成为总书记分析考察客观世界的方法和钥匙。
《九十年》为我们续写历史新篇揭示了一些新的党史内涵。《九十年》很好地体现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性原则和科学精神统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一突出、两跟进”这些党史征研的基本要求。此外,它还提示我们在党史征研和纪念工作中,要注意一些新的党史内涵:一是“党史是最不能忘记的初心”。这就是突出党史的重要性,明确党史的“不能忘却”和“不能否定”,进而将人们的心灵引领到党史的开端,也就是“初始之地”。二是“党史是最原始的动力”。这就是从党史中破茧而出的忧患意识、自强意识、复兴意识,释放出的一种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生生不息的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明天,“长风破浪会有时”。三是“党史是最深刻的自信”。这种自信的力度、高度、深度和广度,是前所未有的,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敬畏历史的高阔视野、炽热浓烈的赤子情怀和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四是“党史是最紧迫的事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就告诫我们,要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能犹豫,不能观望,不能懈怠,不能软弱,而是要踏踏实实地去干,去跋山涉水,以大无畏的精神去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书笔记 篇4
“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个子弹消灭一个敌人„„”小时候,总是喜欢在放学的路上哼着这样一首首铿锵的红歌,懵懵懂懂地对党和祖国有了初步的认识。
到了中学,加入了共青团,成了一名共青团员。那时候,老师告诉我们说:你们是党的后备力量。欣喜地告诉父母,自己是党的后备力量,自己与党的关系更近了一步。
而今,已经读了两年年大学的我,有幸参加了预备党员的教育培训,对党有更深入的学习。
为了全面深刻的学习党的精髓,我在夜里细细的读了我们中国共产党走过的风风雨雨的九十多年历程,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不容易的,走过的路程更是艰辛的,每一个脚印,依然那么清晰,依然那么令人鼓舞。
忘不了革命前辈在硝烟中前赴后继,忘不了无数英雄为祖国解放事业而奋不顾身,曾经的苦难,曾经的悲怆,让人难忘,使人感慨;今天的成就,今天的伟业,让人骄傲,使人自豪。
近代中国在腐败、无能清王朝统治下,人民不但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主义的压迫而且饱经战乱、饱受屈辱,在不断反抗与斗争中,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政治纲领,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使统治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就此结束,但没有一个完整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政治纲领,没有形成一个能够胜利地领导这场革命的坚强有力革命政党,它仍然失败了。
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继续寻求救国之路,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的爆发,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先进分子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积极投身到现实斗争中去,同工人群众结合,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它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宣布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了,为了把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放出来,中国共产党注重在斗争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观察分析中国面临实际问题,团结一切力量,取得胜利。
近代百年史是中国的屈辱史,是我们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自鸦片战争以来强加到中国身上的一个个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后中国所出现的半封建半殖民社会制度,之后的军阀混战,笼罩在中国神州大地上完全是愁云惨月。直到中国共产党建党,最后到新中国成立,我们才彻底改变这一局面。这也说明历史老人的眼睛是雪亮的,他英明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进而证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富有哲理的教科书”。通过学习党史,让我对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改变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走向,也影响了整个世界。
中国共产党在民不聊生、破败不堪的旧中国诞生,领导亿万中国人民建立起富强民主的新中国,到今天有了建设和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好局面,93年风雨历程充满艰辛和坎坷。我党历经战火洗礼和历史考验,其历史凝聚着无数革命领导人的智慧和力量,可歌可泣。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十年内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在建国以后,党领导各族人民继续前进,战胜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威胁、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维护了中国的独立和安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倡导下,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又做出了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决定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这充分证明我们的党与时俱进。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不容易的,走过的路程更是艰辛的,在共产党成立之初,中华大地千疮百孔,满目苍痍,饿殍满地,内有军阀连连混战,外有帝国主义炮火轰打,但是,为了解民众于倒悬的党的创始人们,伟大的革命先烈们,顶住了重重压力,于1921年创立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人民有了灯塔,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但是,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大革命即将取得胜利时,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为了挽救党和人民,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8月1日打响了“八一”南昌起义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随后毛泽东创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了从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的主张,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成果。
中国共产党是个紧密围绕着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敢作敢为、强有力的政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到广州起义等一系列的武装运动,在**的年代为广大人民的未来指明了方向。朱德,彭德怀,叶剑英,刘伯承等一批元帅运筹帷幄,在无数个不眠夜的灯下统领大军日夜奋战。中国共产党从1928年起,不断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壮大,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不顾一切只为革命的胜利。最难忘的还是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横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艰难险阻再难都可以征服;饥寒交迫再苦也同样可以忍受。是的,我们牺牲了很多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但共产党人最终以一支无敌之师的名义克服了天险走完了长征,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壮举。回首长征就是点燃了一种精神,照亮了一个民族。我觉得,无论将来我们走到哪里,长征都会是一首精神之歌,不断在耳畔唱响。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上,我们的党也走了些弯路。在长征时期,由于错误指挥,我党和红军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使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长征,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历史的创伤难以磨灭,战争的伤痛是中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惨烈的南京大屠杀至今仍深刻刻绘在几代中国人的内心深处。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他们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惨无人道的行径毫无天理。可是勇敢的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他们在逆境中拍案而起,带领广大劳苦大众在全国范围内与日本鬼子斗智斗勇。艰苦的环境下,被动的局面下,我们党充分集中才智,密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历时8年终于捍卫了祖国的尊严。这当中多少仁人志士、多少优秀的英雄儿女、多少无辜的善良百姓献出了生命,可是,中国共产党挑起了责任,强忍悲痛,面对敌人义无反顾。
它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在建国后的发展建设时期,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12月十一界三中全会,这29年里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大成就但是也遭受到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挫折。邓小平说:“我们从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犯了二十年的错误”,但是我们的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用实际行动纠正了错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正是这二十年的错误代价换来了十一界三中全会以后的中国经济连续二十年的腾飞的奇迹,而且这种奇迹仍在继续。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的革命建设,这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共产党是人不是神,在人类未知的事业的摸索和实践中犯一些错误,走一些弯路都是难免的,关键在于我们的党是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英明的党。
通过学习我们党的光辉历程,重温我们党从成立以来,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建立不朽的功勋,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部不平凡的党史,就是我们先辈们辉煌的记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我们要居安思危,谦虚谨慎的做人,脚踏实地的做事。
一部艰苦的党史,那些位高权重,却时时刻刻把人民记在心上从不以权谋私的公仆更是我们今天为政者学习的楷模,在位一天,不是为了为自己私利,而是为了人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多思考自己究竟为人民做了些什么? 对于大学生来说,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如何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学习党的有关理论知识,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用党的理论知识作为武器来武装自己的大脑。重视对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习和创造,多做实事,多做好事。
作为大学生的我必将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不断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能力,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只有端正正确的入党动机,才能产生和保持正确的入党行为,才能经受住党组织的长期考验和考察,才能正确对待争取入党过程当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
我会坚持学习,做到持之以恒,谨记组织上入党是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是一生一世,先使自己思想上做到入党,对照党员的标准找出自己的差距,以高度的自觉性,正确的认识自己,严于剖析自己,坚定信心,执着追求,使自己更加进步。
我深知,要想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很难,要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更难。前面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但是我决不气馁,无论什么样的挑战我都会接受,因为我心中充满了希望和信念,我想入党的这种坚定信念更不会随着时光流逝而淡化,它只会更加的强烈,有了它的指引,我必能勇往直前,努力学习,积极实践,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学习党的有关理论知识,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用党的理论知识作为武器来武装自己的大脑。重视对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习和创造,多做实事,多做好事。
学习党史使我们明白当前我们的任务是拥党、立志、向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们应当拥护党,努力学习、工作,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同时,我们应该积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用先进的理论和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认真学习,善于运用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问题,另外,我们还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的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纠正自己的错误,端正自己的行为,明确自己的目标。
学习党史,以活生生的中共党史进行革命的传统教育和党的政策教育,让我们完整地了解党的历史,了解党的优良革命传统,了解党的政策和策略的发展轨迹,应该说是一件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的事情。旨在对我们进行一次革命传统教育,使我们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了解党所走过的艰辛历程,并真正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以此来激发我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真情实感。通过这次学习,我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解和认识,也深深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警世真理。今天的繁荣富强为祖国的昨日交上了一幅美丽的画卷,锐意进去的浪潮为祖国的明天奏响了进军的乐章。通过这次活动,我深深懂得:鲜血铸就了中华民族坚强的脊梁,汗水浇灌了神州大地繁茂的花蕊,拼搏托起了一个不羁的灵魂!我们会为了祖国的明天更美好而努力奋斗!
作为拥有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世界的中心,但在近代百年里却逐步淡出了历史舞台。正当国人为此绝望的时候,又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伟大引路人的作用,虽然前进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为了在这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贫困而落后的国家里夺取革命的胜利,建设一个新的社会,中国共产党创造过举世为之震惊的人间奇迹,也面对过许多棘手的难题,遭受过严重挫折。但不管什么困难和挫折,都阻挡不了它的前进,而只是使它锻炼得更加坚强,更加成熟。今天,中国人民正在满怀信心地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奋勇迈进,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世界证明,中国的经济可以象中国革命一样焕然一新,未来的世界同样还会是中国人的世界。回顾90年风雨历程,我们更加确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时期的实践检验而作出的正确选择。90年曲折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留下的丰富的经验教训,是先驱者们在缺乏先例的艰难条件下经过探索追求所得到的,是无数先烈以鲜血为代价换来的,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一定还会坚定不移的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长远战略为计,以远大目标为航,在今后的百年里谱写更加辉煌的奇迹,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中国共产党党史和党章学习 篇5
中国共产党的党史和党章本身就是一部具有丰富内涵的教科书,作为年轻的一代,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和党章,对继承和发扬光荣革命传统,党的优良作风,对于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处理问题的实际能力都是非常必要和有用的。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走过的80年辉煌的历史可以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曲折发展的道路。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全国性的胜利。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中国共产党经历了27年的历程。在这27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度,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进入21世纪,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奋发图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共同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思想汇报 篇6
1921年的7月,中国共产党,一个与时俱进的组织正式成立了。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在实现共产主义的过程中,有着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在每一个阶段,根据不同的时代主题和社会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就要提出在这个历史阶段的具体的一些目标。自诞生之日起,实现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事业便成为千千万万中国共产党员终生的奋斗目标。而他们也确确实实这样做了。
在共产党成立之初,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封建主义及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使得中国人民苦不堪言。这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必须坚决贯彻反帝反封建的使命,必须实现中国社会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化。在接下来将近30年的时间里,无数共产党员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英雄不问出处,共产党中有很多无名的英雄,但是我们知道,这一个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始终铭记着最初的誓言,用自己的满腔热血昭示出无怨无悔的生命姿态。1937年至1945年的八年抗日战争,中国最终赢得了胜利,这与中国共产党的英勇奋战是分不开的。1949年与***政府进行武装斗争,中国共产党取得最终胜利,从根本上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中国共产党奋斗史上的第一个三十年,完成了很多空前伟大的事业,彻底解放了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这一个阶段的共产党员们在坚信共产主义理论的同时,用生命与鲜血诠释了对理想的热爱。
1949年,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使中国向社会主义国家过渡的新任务,开始探索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它带领人民对私有经济进行改造,大规模地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建立起初具规模的工业体系,使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全面恢复和迅速发展。但是,从1966年到1976年,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发生了严重失误,中国的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遭受了巨大损失。
中国共产党奋斗史上的第二个三十年,道路是曲折的,前途却是光明的。中国***也逐渐走向成熟,为此后一系列划时代意义政策的提出,奠定了基石。
1978年,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和人民的要求,提出了新时期的新任务,那就是:推行“改革开放”政策,把工作重点放到现代化建设上。中国通过改革经济体制、政治体制,逐步确立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中国的面貌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经济社会长期保持较快发展势头,社会生产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
第三个三十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了新时代。现在,中国共产党还在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执政理念,在近几年又提出了一系列新主张,如提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这些新的理念的提出体现了中国
共产党的进一步成熟。讲科学发展观,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些方面的主张其实都是中国共产党多年以来一贯坚持的理论在现在的一个体现,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比过去加深了,把执政理念能够更贴近百姓,更贴近社会实际。
从中国共产党这89年的历史来看,中国人民之所以始终信任和
拥护中国共产党,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在关系中华民族命运和前途的每一个关键时刻、每一个重大关头,始终能够把握历史大势、顺应时代潮流,提出合乎实际的目标和任务,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最朴实的理念,与时俱进,脚踏实地。中国共产党在仰望星空的日子里,走的是脚踏实地的路。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概述 篇7
夏商周三朝, 我国阶级统治处于初创时期, 监察体制仍处于萌芽阶段。夏代设置啬夫作为监察官, 但此时还没有形成监察制度。到了周代, 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了御史制度, 监察百官的权力第一次有了体制的保障, 御史及其属官、胥吏代表国家行使监督职权。
秦代建立三公九卿制, 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位列三公, 监察长官与行政长官、军事长官平起平坐, 可见封建王朝对监察制度的重视。汉初承袭秦制, 依然将御史大夫作为三公, 经过几代皇帝之后, 监察制度在御史大夫之下又设置司隶校尉、丞相司直和谏议大夫, 地方设置刺史。东汉建立后, 中央设置以司空为首的御史台, 较前代更为专门化、规模化, 同时, 加大地方刺史的权力。因此, 在秦汉统治的四百年间, 中国已经形成较为健全的监察制度。
在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后, 隋朝着手重新建立监察制度, 设置三省六部制的同时, 恢复了御史大夫和御史台的监察官制。唐代沿袭旧制并将该制度进一步发展, 中央设置御史台, 将其作为最高监察机构, 同时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 将监察机构进一步扩大, 以此来强化君主专制, 更好的为皇权服务。此外, 门下省作为三省之一, 不仅有宰相职权, 其下设的谏官同隋代一样, 具备监察职能, 可以弹劾官员。这是隋唐在御史台之外设置新的监察权力。
在五代十国数十年的地方割据后, 赵匡胤重新统一中国, 建立宋朝。宋代的中央监察机构仍是御史台, 御史台的御史均由皇帝亲自选拔, 另外, 宋代也改变了御史台与谏院分离制度, 使台院逐渐融合混杂, 加强了监察官员的权力。同时, 在地方设置通判和监司来监察地方官僚, 但地方监察官员的任命由皇帝决定。宋代的监察制度一方面变得更加完善, 更好地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另一方面削弱了相权, 专制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继南宋灭亡, 元初统治者在遵行汉法的同时, 对监察制度又有新的改变, 御史台作为中央监察机关, 与中书省、枢密院并列。御史台内部取消了台院, 仅保留察院, 使监察系统内部更加简洁, 提高了监察办事效率。元朝在地方创造性的设置行御史台, 较前代地方监察机关更加系统化、规范化。从宋代至元代, 封建社会的监察制度已趋于成熟。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 对监察制度进行了大幅度变革。明初仿照元代, 依旧设立中书省、御史台并列作为最高行政机关和监察机关。后来由于胡惟庸一案, 明太祖取消中书省, 废除宰相制度, 御史台改为都察院。至此, 都察院直接监督六部, 都察院内部除左右都御使、左右副都御使外, 还有一百余位督察御史, 督察御史不仅可弹劾中央官僚, 也可监察地方。明朝在行政系统内部又设置六科给事中, 分别对应六部, 可对六部任何往来文书, 甚至官员行为进行批驳弹劾, 六科给事中和督察御史并称为“言官”。另外, 明代设立东厂和锦衣卫, 两机关作为皇帝的特务机关, 对上至中央, 下至地方的所有官员秘密监察, 依照皇帝诏令可法外执法, 通过秘密逮捕、私自刑讯来惩处所有官僚。厂卫制度仅是明朝所独有, 清朝入关以后便将这一制度取消, 同时沿袭明制, 中央设置都察院, 左右都御使仍是最高监察官员, 清代还把六科给事中划归到都察院之下, 使督察御史和给事中都在都察院管辖之下, 监察体制在清朝达到空前的规范和统一。《钦定台规》是监察制度的集大成者, 但同时这一台规认定:监察机关是皇帝的耳目, 组织差遣均由皇帝个人进行, 不受法律和体制约束。
二、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一) 监察制度的特点
首先, 监察制度依附于专制皇权。监察制度伴随君主专制的形成而产生并发展, 监察官员的权力来源于帝王的授予, 因此监察制度及其官僚权力的变动始终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和君主专制服务。反之, 皇帝为了巩固其威权, 需要借助监察机关作为打压权臣的工具。因此, 皇权的加强往往带动监察权力的强化。中国封建王朝发展的规律是皇权不断加强, 相权不断削弱。到明清时期, 皇权已达到巅峰, 而监察权加强的背后是监察体制的独立性逐渐丧失, 最终成为高度依赖皇权的工具。
其次, 监察制度及其权力运用有相对独立性。监察机构虽依附在皇权之上, 但其组织体系自成一套。在权力应用方面, 监察权的行使仅由皇帝决定, 其他官员不得过问。监察体系与行政体系相互独立, 互不隶属、互相牵制。
(二) 监察制度的历史局限性
首先, 君主专制破坏监察职能。我国古代监察系统的权力来源于皇帝, 监察官员的权力大小由皇帝的意志决定。由于监察权力高度依赖皇权, 当皇帝为了打压官僚, 巩固权威时, 监察力度可以达到空前绝后的地步, 但当皇权微弱时, 监察权力也随之萎缩, 监察官员甚至成为党同伐异的工具。
其次, 监察官员自身的腐败趋势。监察权来源于皇权而非法律, 其权力性质决定监察官员不能始终如一的行使公正的监察权。由于皇权的不断加强, 监察官僚的触角伸到行政、军事各个系统, 监察权力的膨胀, 不可避免的为监察官僚的腐败提供了温床。同时, 监察权与皇权具有同步性, 监察官僚在皇帝面前亦步亦趋, 监察官员往往利用皇权之隙, 违法乱纪、贪污腐化, 加剧了王朝的灭亡。
摘要:我国古代监察制度历经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个朝代, 其间的制度演变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对历朝历代的封建统治和君主专制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监察权,君主专制,皇权
参考文献
[1]陈实.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特征及其借鉴意义[J].理论学刊, 2002 (11) .
概述篇:中国营销模式变革 篇8
什么是营销模式?营销模式是企业获取收入与利润的最优化,同时也是最普遍的一种营销要素的组合。营销模式并非只有一种,但是作为特定时代下的营销模式,必须具备最优化与最普遍两个核心特征。也就是说,反映时代特性的营销模式,具有“最大公约数”的特点,这种营销模式一旦形成明确的模式、结构与逻辑,就会成为绝大部分企业营销成功的基本路径。中国营销模式发生过三次重大的变革,都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
第一次变革
第一次变革发生在1993年之后,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民营经济再次走上前台,以百货商场、个体零售为驱动力的“公司热”为标志,一大批消费品、耐用品、百货商场等品牌崭露头角,到跨国零售连锁(KA大卖场及CVS便利店)攻城略地,代表着现代流通渠道对传统国有、集体流通体制的替代。
1993年之前,国有、集体五交化、供销社等依然是流通主渠道,个体户(倒爷)是新生的活跃力量,但仅仅是补充与非主流。1993年之后的10年,现代零售却彻底颠覆了国有渠道,变成了流通主渠道。与渠道结构变化对应的,则是媒体结构的变化,以央视加地方卫视的“1+N”为代表,并进而形成媒体黄金资源的垄断,电视取代过去的报纸、广播成为影响力最大的媒体。
这个时期是中国营销的青春期,中国营销人迅速在渠道模式与媒介传播模式的组合规律上,进行了创造性的有效组合,形成了“中国式营销模式”。这种营销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渠道为王:无论是什么规模的企业,将产品放到消费者最容易接触的零售终端,是驱动销量的第一要素。从来不会因为企业自以为是品牌(即在媒体上砸下数亿元广告费),就“自动”获得了产品进入渠道的通行证。渠道进场费与相关销售服务人员费用,是比央视标王更高的费用投入。这就是渠道的门槛,也是营销资源配置的第一优先级。
市场下沉:中国市场的大广深杂、渠道类型终端数量的梯级分布,都给中国企业达成销售提供了大纵深的运营空间,很多一、二线城市看不见的产品,在三、四线市场卖得风生水起。
深度分销:由厂家的业务员、导购员负责对各类经销商覆盖的终端进行拜访、拿订单、铺货、理货、生动化、促销、导购等市场服务,各类分销商只是物流配送商(邮差经销商)。在每个零售终端,每天都在发生“1米绝杀”的战斗:为了最好的陈列、最大的排面、最显眼的海报位置,业务员、导购员必须频繁拜访终端,与店主建立良好的关系,与竞品业务员发生当面争执或不照面的竞争。
心智占位:这个阶段品牌驱动力的核心,并不是创意,而是知名度,可以说,知名度越高,就越有利于实现上述渠道覆盖。而获得高知名度,在这个时代的媒体环境下,选择强势媒体、黄金时段是最有效的手段。媒体传播的强势影响力,让创意变成了陪衬,最后发现,明星代言是与实现高知名度最有效、最简单、可复制性最强的“绝配”。
这个时代的营销模式就形成为一个“耦合体”,即上下三板斧组合。“上三路”的三板斧是明星代言、产品概念或品牌定位创意、央视广告(配合卫视热点节目),集中投放可以制造一鸣惊人的效果。“下三路”的三板斧是产品包装/VI设计(产品化妆术,扮靓)、招商、深度分销(人海战术)。上下三板斧若能协同促进,可以快速成就超级品牌如王老吉(加多宝)等。
第二次变革
2003年,淘宝横空出世,到2009年,平台型电商(简称PEC,即Platform E-Commerce)井喷式爆发,除淘宝之外,电商模式呈现多形态、全品类、全覆盖的特点,中国市场进入第二次大变革时期。
服务型平台电商:从书、电器向百货、服装、食品乃至建材、家居、汽车扩张,如全时电器网、库巴购物网、新七天电器网、酒仙网、酒多网、也买酒、好乐买、1号店、唯品会、爱慕在线、银泰网、上品折扣等。
品牌网购型平台电商:即垂直电商,更是呈现爆炸性增长,由于麦考林、凡客诚品的示范作用,从服装到百货、从食品到蔬果、从鞋帽皮具到儿童用品,几乎每一个消费品类都在诞生“品牌网购型”电商企业,如乐淘、玛萨玛索、麦包包、梦芭莎、西米网、优果网。
线下搬线上型:2010年开始,制造企业、传统零售连锁企业也加入电商浪潮,这种线下品牌“上线”(触电)的风潮,几乎就是将所有实体店销售的消费品“搬到”网络上去,这是一场更加庞大的“销售革命”。
2003年起的10年,是中国市场环境发生第二次重大变革的10年,这个时代没有完全颠覆传统零售渠道,却让传统零售承受着巨大的压力:2012年、2013年淘宝天猫购物节191亿元、350亿元的日成交额,让所有零售企业彻底“哑口无言”,宣告了电商对实体零售的完胜(见图1)。
可惜的是,在这个时期,中国营销思想或理论可以说是“整体失声”:几乎没有一本完整描述电商时代营销规律与规则的著作,连菲利普·科特勒也只是将营销3.0定义为人文营销——这与中国电商10年的火热实践,形成巨大的反差。
电商时代的营销,最好的操作知识可以在淘宝大学里找到,但是从模式的角度,我们依然可以对这个时代营销模式的基本特点做出营销人的总结,电商时代的营销模式可以归结为以下5个要素的革命,彻底颠覆了地躺拳时代的营销模式。
快递消灭渠道:电商时代,经销商、分销商等地躺拳套路完全不需要,任何网店都可以绕过实体分销渠道,将产品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上,可以说,“6元全国包邮”的快递,将层层渠道环节成本全部消灭,什么招商、进店、陈列、理货等销售技术都不再需要。
网银支付消灭终端:支付宝及银联卡网上支付体系的完善,等于在消灭传统终端的交易职能,收款效率高到柜台收银无法比拟的水平。2013年“双11”支付宝收银记录:55秒,1亿元; 6分07秒,10亿元;5时49分,破100亿元;13时39分,破200亿元!销售效率进入核子弹时代。
nlc202309041838
SNS(社交化媒体)消灭传统媒体:互联网的出现,就是创造了一个新媒体世界;电商的崛起,让互联网广告在消解传统电视的媒体影响力;到社交化媒体(微博等)兴起,传统媒体在影响电商消费者方面,已经完全丧失了效力。
SEO(搜索引擎优化)消灭广告:电商时代,广告效果既然并不是拼媒体、拼投放当量(标王之类),广告的形态也就自然转变,且更重要的是,SEO不是简单的广告投放,而是可以带来成交的流量驱动力,广告就是销售,媒体变成了渠道。
客户端消灭逛街:电商催生了“宅消费”,购物需要逛街、逛商场,变成在PC、笔记本、PAD等终端上浏览、搜索、下单,客户端消灭了逛街的需求,逛街更多的不是为购物,而是休闲娱乐社交。
这个时代的营销三板斧,是爆款、流量、转化率。除了爆款可以勉强与传统营销里的“单品决胜”类比之外,流量、转化率及其技术,是传统营销完全不知所云的新概念。
第三次变革
2013年“双11”的辉煌战果还没有消散,淘宝天猫的颠覆者已经站在了门口:企鹅(腾讯)旗下的微信,中国市场进入第三个大变革时期。
微信刚开始从IM(即时通讯平台)向商业化方向转化,阿里巴巴马云就已经坐不住了。两个原因:微信的6亿多活跃用户,微信的分享、商业化将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的入口”,淘宝天猫及旗下的网店,将成为微信流量的“接单者”。
2013年11月22日是个重要的日子,马云决定切断微信进入淘宝天猫的流量接口。11月23日,微信与小米3手机的15万部微信购买活动正式开场,9分55秒即告售罄,3亿元瞬间进账,标志着微信进入了电商阶段,也意味着中国第二个虚拟商业王国——“移动互联网商圈”正在飞速长大。但是与小米3首发日86秒销售10万部回款超过2亿元相比,微信支付的速度还是偏慢的。
如果说前两次颠覆都是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的,那么移动互联网恐怕注定了是一场火药味浓烈的战争:微信与淘宝互相接入口的屏蔽,标志着两大新老巨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入口处,就展开了生死PK。
现在谈移动互联网的营销模式有点早,但移动互联网营销模式的逻辑或框架已经“显露真容”,核心有以下五个模式之框,即营销模式需要在这五个框架内进行创新、演化、完型。
O2O:即线上与线下的双向互联,团购就是一种典型的O2O。
SoLoMoCo:即社会化(Social)的、本地定位服务(Local Based Serves)的移动(Mobile)商务(Commerce),微信电商是领军者。
LEC(Local EC):本地服务电商,如餐馆、百货、零售店借助各种电商工具,实现最短距、社区化的深度服务,从而将本地客户从PEC(平台电商)手里争取过来,LEC的服务优势,将击败PEC的快递效率。万达、苏宁云商等都在向这个方向探索。
365×24小时的场景销售: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全天候、全时段的销售成为可能,所有企业都将从这种销售机会与销售时间的延长中获利。
C2B:反向定制或团购定制,包括众筹这种新的融资模式,意味着企业可以通过对客户需求的柔性响应,从成本和效率两个方向的优化,在顾客性价比最优化的前提下,获取稳定利润。蓝港在线创始人王峰的土曼T-Watch智能手表,仅凭10条微信,近100个微信群讨论,3000多人转发,11小时售出18698只。加上追加4小时、礼品团购,预售总金额36775302元,轻松创下朋友圈电商纪录!
移动互联网时代,是一场大革命,是一场颠覆与反颠覆,是一个每天都在爆发创新的新时代,中国市场及营销正在进入迭代周期以“周”计算的阶段。
结语
从时代变迁看营销模式,回顾过去30年,中国销售渠道、消费模式、媒体结构等有三次变革创新,可以说发生三次革命,经历三个世代,最后形成三个世界:第一次,2003年前,现代零售渠道(以KA、连锁店、Shoppingmall等形态)对传统的批发流通渠道的革命;第二次,2003—2013年,平台电商对商业地产零售的革命;第三次,刚刚到来的2014年,移动电商元年,微信商业化对平台电商的革命。
不用太高深的理论,用常识都可以看明白,三个阶段不是简单的“代替”关系,而是“互补”关系,我们的结论是:消费与零售的三个世界已经形成。这就是说,零售及整个流通市场的趋势,不是谁替代谁,而是都要变,同时三个世界之间还会诞生意想不到的新组合。
三个世界各自诞生三种营销模式:1.传统的推拉结合(地躺拳/渠道为王)的营销模式。2.电商化网上流量拦截的营销模式。3.社交化电商营销模式。形象点说,在实体零售时代,拦截顾客的战场是卖场的货架;在电商时代,拦截顾客的战场是PC端的互联网流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拦截顾客的战场是智能手机等移动流量。
地躺拳(深度分销+人海战术)+高射炮(标王)的时代结束了,甚至传统电商(开网店)也不再是唯一选项,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有更多的机会去把握,有更大的空间去选择、创新。
在这场大变局面前,营销人的知识库也需要快速迭代更新:昔日大卖场崛起的时候,一些与卖场的谈判技巧都能卖成畅销培训,现在还有多少读者去看?同样,现在所谓的电商(如淘宝系服务链)还在津津乐道网店装修技巧、流量优化、数据分析等,但要是C端消费被移动电商、O2O分流出去,淘宝开店技巧还有多少吸引力?
在电商时代,中国的营销实践超越了西方的经典营销理论。在已经开始的社交化移动互联网时代,希望中国营销不再成为实践的落后者,而是成为引领中国企业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金钥匙,也希望中国企业不要失去获取“时代红利”的先机!
(作者系上海博纳睿成营销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
【中国共产党党史概述】推荐阅读:
中国党史10-24
中国共产党党史简述06-03
中国共产党党史观后感06-13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12-09
中国共产党员条件11-06
中国古代旅游概述08-17
听中国党史90年辉煌讲座有感05-23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07-29
中国共产党员的标准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