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党史观后感

2024-06-13

中国共产党党史观后感(通用7篇)

中国共产党党史观后感 篇1

中国共产党党史观后感 建管 陈恒俊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九十周年了,中心组织我们观看了《中国共产党党史》。我们了解党在这近一个世纪风风雨雨的经历。

中共的诞生与发展,这一路与中国社会的变化与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可以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现在的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以实事求是姿态面对现实,我们国家的重合实力也不可能发展的这么强大。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需要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政党,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革命家创建的中国共产党。陈独秀创办的《青年杂志》,不仅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而且传播了思想解放和启蒙运动,把马克思主义思想引进中国开辟道路,特别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与劳农专政制的先进理念和思想传播于国民;同样李大钊介绍和讲评十月革命,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学说,救国救民、改造社会为己任,积极探索拯救中国的道路也受到民众的相应和拥护。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举着反帝反封建反土豪劣绅旗帜,从工人罢工、学生游行,到武装起义、建立红色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等一系列运动都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彰显出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彻底性。

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消灭剥削制度,走出了一条与中国国情相适合成功道路。中国共产党就是在不断地纠正自己错误中发展壮大起来的,同样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也是在不断地纠正自己错误中提速发展的,邓小平倡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是走与中国国情相适合道路,把十年**摧垮的国民经济夺了回来,向国强民富前进。

中国共产党党史观后感 篇2

一引入地方党史资源进行教学的重要意义

首先, 从课程内容角度看, 地方党史资源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提供了生动而亲切的教学案例, 增加了课堂讲授的活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历史周期跨度较长, 信息含量很大, 且中国地大物博, 地域之间差别很大, 如何在课程设计中兼顾史实概括和理论提升, 同时激发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兴趣, 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设计的难点。地方党史资源从空间距离上更贴近大学生, 很多还与大学生的家庭生活、个人成长经历息息相关, 因而学生会感到亲切, 课堂感染力强, 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其次, 从课程方法角度看, 地方党史资源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实践场所 (如历史纪念馆、革命名人故居、重要事件旧址等) ,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设计实践环节, 要求学生自行收集资料、实地走访人物, 加深学生对特定历史事实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最后, 从课程预期效果看, 引入地方党史资源将大大提升教学效果。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研究方法, 分析国史和国情, 认清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基本规律, 增强民族自豪感,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 地方党史资源的亲近感会带来极强的说服力, 有效促使教学目的的实现;另一方面, 通过地方党史教学, 帮助学生对自己生活和学习的省市有更深刻的了解, 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实践也会产生积极影响。

二上海党史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运用的实例分析

上海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发祥地, 也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 有着非常丰富的党史资源。笔者选取三个阶段比较具有典型性的实例进行简要分析。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上海是中国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之一。这座城市不仅是党中央机关的早期驻地, 更是党在创建初期领导和组织革命斗争的主要阵地。著名的革命遗址和场馆, 如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会址纪念馆、中国共产党“四大”史料陈列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纪念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等, 都是这一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重要党史物质资源。在对教材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有形的物质资源, 引导学生去探索和研究中国共产党一系列的宝贵革命品质, 如开天辟地的开拓精神、寻求真理的求索精神、海纳百川的文化包容精神等, 分析它们的时代价值和意义, 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中国共产党开始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领导者的革命形象向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领导者的执政形象转换, 工作重心也从农村走向城市, 从军事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在这一历史时期, 是否具有管理大城市及全国的能力成为考验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主要标准。如何在自身缺乏经济管理和国家治理经验的不利局面下顺利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即中国共产党必须面对的崭新课题, 也是教材第八章教授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在讲授过程中适度插入建政初期的历史, 用一个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和进步来印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 无疑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举例来说, 为了说明中国共产党如何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获得人民的认可, 可以引用中国共产党坚持“不入民宅”露宿街头的照片以及《大公报》等媒体的报道, 阐明解放军是通过发扬革命时期的优良传统, 通过严格的自身建设获取人民的认同;又如说明中国共产党如何完成自己不擅长的经济管理工作时, 可以引用上海军管会在建政初期两大经济战役的胜利——打击金融投机的“银元之战”和平抑市场物价的“米棉之战”等案例;再如在讲解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内容时, 可以引用著名的“欧震案”“南京路上好八连”这些学生略有耳闻却又一知半解的案例进行讲解, 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从而深入掌握相关章节的内容。

改革开放以后, 上海党史资源体现出中国共产党治党与治国相统一的特点。举例来说, 在讲解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时候, 为了说明中国改革开放中渐进性的特点时,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党中央首先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的试验场, 待经验成熟后才考虑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并从苏联“休克疗法”的失败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跃进思维”两个方面去考察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方面的新思维, 从理论层面把握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整体逻辑。

三地方党史资源运用过程中的要点

要成功地将地方党史资源融入教学实践中, 并实现预期效果, 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处理好党史资源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地方党史资源以其特有的乡土气息, 贴近本地学生, 易于产生共鸣, 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最亲切的素材。但是, 教师在运用地方党史资源的时候, 必须注意的是, 引用地方党史只是一种手段, 其根本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整个历史, 认识和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能贪多求全, 也不能仅仅做简单的史料罗列, 而必须运用地方党史的研究成果去讲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完成近代以来两大历史任务的基本逻辑, 阐明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2.根据大学生的学习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将地方党史资料资源尤其是最新的研究成果引进课堂的时候, 还应根据大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主要包括实践性教学、研讨性教学和专题性教学三种方法。实践性教学指教师通过设计教学实践活动, 带领学生走访革命遗址、历史博物馆、名人故居等真实的历史场景, 增强教学内容的说服力。研讨性教学是指在教学环节中设计若干重要问题, 要求学生通过查阅地方党史资料, 并在此基础上用讨论、汇报、辩论等方式呈现研究结果。专题性教学是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围绕特定主题, 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寻找相关地方党史资源, 形成专题论文或主题展示。除此之外, 教师还应注意做好与中学历史课本的衔接, 精选学生略有耳闻却又一知半解的内容, 或学生耳熟能详但在理论上确有提升空间的素材进行教学。

3.深挖地方党史资源的精神内涵和时代特征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引入地方党史资源, 除了加强史料感染力和说服力、丰富教学方法外, 还应包括引导学生挖掘地方党史资源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和时代特征。比如, 对上海党史资源运用过程中, 教师可以突出上海党史资源的历史传承性、城市示范性和时代同步性三大特点, 激发学生研究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体现出来的“启蒙先驱”“务实学习”“改革创新”等诸多精神内涵, 有效地将地方红色资源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提升学生道德素养, 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之,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引进地方党史资源, 可以大大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引导学生客观严肃地认识历史事实, 真正做到以史为鉴, 全面客观地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 正确对待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考验和执政风险。与此同时, 还可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品质, 积极投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践中, 最终达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N].人民日报, 2013.07.22

中国共产党党史观后感 篇3

《九十年》给继续深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党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编写组提出的对以往党史著作“进行充实和提高”的重要指示精神,《九十年》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有关重要问题进行了大胆探索和修订完善,丰富了对于一些重大党史事件和重要党史人物的基本判断和精彩点评,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代表性观点,予以了有力批驳,达到了正本清源的目的。《九十年》是一部具有时代高度、理论深度、历史厚度的精品力作,为我们深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

《九十年》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党的不懈奋斗史、自身建设史,也有党的理论探索史。《九十年》和以往的一些党史基本著作相比,注重更为详细地阐述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发展历程,阐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两次历史性飞跃的历史过程,分别以专门的章节阐述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形成和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过程,阐述了这些思想理论成果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阐述了在这些思想理论指导下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过去,我们习惯性地专注于党的不懈奋斗史,而对党的理论探索史和自身建设史鲜有涉及。“十三五”时期,必须加强党的理论探索史和自身建设史研究,深化湘籍重要党史人物的研究,如做好毛泽东在湖南建党专题研究工作等。

如果把党的90多年历史比作一幅长卷,那么撰写党史基本著作就既要展现出它的磅礴气势,又要展现出它的绚丽多彩。这就需要既写好宏观又写好中观、微观。《九十年》在这方面做出了表率,不少地方写出了历史的丰富与多彩、精细与鲜活。例如,在写到大生产运动中,中央领导同志以身作则、带头行动时,《九十年》是这样表述的:“毛泽东在自己窑洞下面开垦了一块地,种上了菜;朱德组织一个生产小组,开垦菜地三亩;1943年,中央直属机关和中央警卫团举行纺线比赛,任弼时夺得第一名,周恩来被评为纺线能手。”这些细节,让我们对历史有了更真切的了解,增强了党史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而我们在编写党史基本著作的时候,往往在写宏观方面更加偏重,但就是缺乏一些真实的故事、感人的细节来支撑。这方面,与我们没有掌握丰富的文献、翔实的史料有很大关系。如,我们的正本一卷中,对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写得比较多,但是对湘乡八路军临时办事处(接待处)、衡阳八路军办事处却浅尝辄止,就是因为我们掌握这方面的资料不多。另一方面,对于水口连队建党、红一方面军的成立、通道会议与通道转兵、湖南和平解放所创造的长沙模式等在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党史事件,我们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是在《九十年》依然没有得到反映,这说明我们的研究还不够,还需要继续挖掘资料深化研究。现在,特别是一些带有抢救性质的资料征集,更要加大力度。

《九十年》充分体现了中央关于党史问题的新判断、新结论,注意吸收史学界公认的新成果、新评价,对党的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建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思想理论等,作了准确的记述、精辟的分析和公正的评价。比如,关于抗日战争的评价,充分体现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反映了党史界、抗战史学界研究的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的重要论述,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又如,《九十年》对“文化大革命”根本否定,同时,把“文化大革命”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区分开来,明确指出“‘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主义建设在一些重要领域仍然取得一定进展”,但“这一切决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我们的事业会取得大得多的成就”。《九十年》还从5个方面进一步总结“文化大革命”留下的经验教训,对防止“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内乱在中国再度发生也具有重要意义。对毛主席的历史评价,《九十年》采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的大会上代表党中央所做的最新评价和最高评价。我们要以《九十年》为参照,把党中央关于党史问题的新判断、新结论和学术界公认的党史研究的新成果、新评价,学习好,运用好,在修订党史正本一、二卷时把它们很好地吸收进去。建党百周年时,要完成正本一、二卷的修订工作,与第三卷同时推出,各地也应从实际出发考虑这项工作的开展。

《九十年》对重点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史研究给予了有力指导

《九十年》作为第一本真实完整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段历史研究成果的权威著作,对时代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深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课题都有了更为深刻系统的认识,为开展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研究编写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法指导。

《九十年》一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史实准确、文字生动、细节典型”。注重用鲜活的故事、感人的细节来表现历史,用丰富的文献、翔实的史料来展现历史。这对做好《湖南改革开放实录》《新世纪新征程》等重点新时期党史专题资料征编,具有可操作性的示范引领作用。

《九十年》在写改革开放新时期这段历史时,注重写人民群众的探索实践对于中央决策形成的基础性作用,如农村承包到户的出现、乡镇企业的涌现、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些创举等,都是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大胆创新的产物,后来其中的许多成功做法又得以升华为党的政策,并在全国推开。这方面,非常值得我们参考借鉴。开展湖南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史专题写作,应该注意征集整理以下党史资料:如改革开放初期贯彻新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的调整整顿;20世纪80年代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1985年中央发布一号文件后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90年代的企业改革、宏观经济体制改革、宏观调控的经验的积累和发展、股份制改革和产权制度的改革、农业产业化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等。同时,还要按照“一突出、两跟进”党史工作要求,及时收集整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在湖南发展的历史,做到“紧追不舍”,随时“收录入史”,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地深化对我们党这段历史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基本經验等方面的研究。

《九十年》关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尤其是后20年历史的编写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更为开展地方党史正本三卷的编写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九十年》从“伟大历史转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到“改革开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波澜壮阔、登峰览景,全面系统记述和总结了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成就、经验,同时也很好地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重要文献精神。这些布局,在体制上是一个创新,值得学习、借鉴和推广。因此,我们要以《九十年》为参考进行谋篇布局。

《九十年》在写作方法更有独到之处。如坚持党性原则与坚持科学精神的统一,坚持按照历史本来面貌写历史同站在时代高度写历史有机统一,坚持写党的历史同写人民的历史、国家和社会的历史的统一,坚持写“党怎么说”同写“党怎么做”的统一,坚持写宏观同写中观、微观的统一,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等。作为我们地方党史正本还有更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充分体现地方特色特点。在编写党史正本第三卷时,既要注意全党全省带普遍性的内容,又要注意各地区各部门的特殊性,认真研究地方和部门特点,尽量反映历史发展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防止千人一面。对那些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典型经验和人物,要给予更多的笔墨。这是党史书稿中最“出彩”“出色”的地方。这里讲的地方特色,至少应当包括如下方面内容:一是地方党组织活动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二是地方党组织结合本地实际的决策和创造性的工作及结果;三是地方党组织自身建设发展情况(包括产生、发展、沿革、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四是发生在本地区的具有全国全省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人物活动;五是本地党组织在贯彻上级重大决策和指示的过程中创造的典型经验。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届湖南省委在贯彻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时,就注意结合湖南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制定决策,创造了许多在全国有影响的经验,如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株洲三项制度改革和株洲电子所改革的经验,湘潭职业教育和汨罗素质教育的经验,长沙县少生快富的经验,长株潭一体化和两型社会的建设,湖南的高速公路网的建设,洞庭湖的治理,湘南的产业转移和对接等。这些就是个性,就是我们编写湖南党史正本时需要用力挖掘和体现的内容。

《九十年》给积极谋划建党百年纪念、续写历史新篇指明了正确方向

《九十年》的“结束語”,以“坚定不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为题,深刻阐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意义,既对党的90多年历史作了全面总结,又对党的90多年历史作了理论升华。党史研究随着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而发展。2020年是湖南党的早期组织创建100周年,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此,我室编制的《2016—2020年工作规划》,提出了实施建党百年的研究工程任务,续编《中国共产党湖南历史大事记(1920—2020)》《中国共产党湖南简史(1920—2020)》,编写出版《中国共产党湖南组织建设100年》《中国共产党湖南百年图志》《中国共产党百年湖南人物》等。如何出色地完成这些任务,《九十年》为我们续写历史新篇指明了方向。

《九十年》为我们续写历史新篇提供了崭新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如何谋划建党百年纪念,历史观的问题、方法论的问题非常重要。《九十年》通篇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历史观和方法论,这就是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放在当时当地的历史背景及其条件下去对待去把握,并运用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比如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等等。《九十年》对党的历史贡献的客观回顾、对历史经验的精练总结、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揭示,使整部著作建立在一种丰富确凿、充实生动、宏大充盈的历史基石之上,产生着一种无可辩驳、无法质疑、无比自信的思想力量,这也是一种基本的哲学方法论。从这个意义上讲,历史体现了最基本的哲学观。事实也是这样,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寻策于史、问策于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社会主义的历史、中华民族的历史,乃至全人类社会的文明史,都是总书记关切的对象,并且这些历史发展的规律又反过来成为总书记分析考察客观世界的方法和钥匙。

《九十年》为我们续写历史新篇揭示了一些新的党史内涵。《九十年》很好地体现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性原则和科学精神统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一突出、两跟进”这些党史征研的基本要求。此外,它还提示我们在党史征研和纪念工作中,要注意一些新的党史内涵:一是“党史是最不能忘记的初心”。这就是突出党史的重要性,明确党史的“不能忘却”和“不能否定”,进而将人们的心灵引领到党史的开端,也就是“初始之地”。二是“党史是最原始的动力”。这就是从党史中破茧而出的忧患意识、自强意识、复兴意识,释放出的一种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生生不息的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明天,“长风破浪会有时”。三是“党史是最深刻的自信”。这种自信的力度、高度、深度和广度,是前所未有的,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敬畏历史的高阔视野、炽热浓烈的赤子情怀和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四是“党史是最紧迫的事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就告诫我们,要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能犹豫,不能观望,不能懈怠,不能软弱,而是要踏踏实实地去干,去跋山涉水,以大无畏的精神去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

《中国党史学习资料》读后感 篇4

《中国党史学习资料》读后感 《中国党史学习资料》读后感

汇报人:邱淳婷

最近我认真学习了《中国党史学习资料》,再一次回顾了党的发展历史。从小学历史就学到了党的发展历史,觉得党的发展历史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近现代中国从贫穷、落后到开始变得现代化、跟上世界的步伐、与国际接轨的发展历程。

这一次学习、回顾,带给我新的感受和体会。通过学习《中国党史学习资料》,我再一次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和坚定信念,在不同历史时期审时度势,带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不断进步和发展。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进行

国家改革还是在和平年代,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的宗旨始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组织始终做到:

1、坚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2、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3、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4、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而我们的党也在不同历史时期,与时俱进,走在时代的前列,成为带领中国前时进的航标。

从党在风雨交加的旧中国成立到经历抗日战争、国内战争,再到后来的新中国建立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漫漫数百年间,党组织以及党员做了无数的牺牲和努力,才走到今天这一步。在《中国党史学习资料》中,一个残酷的战役往往只是寥寥数语,平淡无奇的笔调,讲述了一个时代的腥风

血雨,但是到最后这样平淡的语调,却留下了许多深思。

在统一抗日战线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充分表现了以民族安危、民族利益为首要准则。而在与国民党的谈判中,更是体现了一种以国人的幸福为标准的崇高理想还有信念。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是什么支撑着共产党人、先进分子们为拯救天下为己任、身先士卒,我想除了长期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政治自觉性、历史自觉性之外,还有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的鼓励,以及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信仰者所具备的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吧。

最最让我感动的是,在这样残酷的斗争环境中,共产党人依然坚持以人民为先,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党章中说到,我们党的优势在于密切联系群众,而党执政后的危险在于脱离群众。这也为我们党在以后的工作中提供了模范。

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前仆后继,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在不断

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了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思想成果,也为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在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理论。

中国共产党党史概述(一) 篇5

(一)——艰难曲折,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同志们,中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已经走过93年的光辉历程。

93年来风风雨雨,我党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做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中华民族魏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学习党史,回顾党在过往93年路途上的风风雨雨,熟悉和了解我党自创建以来所发生的一系列大事是必不可少的。今天,我主要就1921年建党至1949年建国这一段时期的历史进行授课,希望同志们能够认真听讲。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

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列强的入侵以及本国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中国逐渐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深重苦难和各种屈辱,无数仁人义士都在不断探索民族复兴的方法道路,从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尝试君主立宪制;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带领中华民族走上革命的道路。但这些尝试都没有取得成功。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成功推翻了清王朝,使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就此结束,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一个完整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没有形成一个能够胜利地领导这场革命的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究其根本原因,是领导这场革命的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具有很大的软弱性。它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同占中国人口最大多数的下层劳动群众严重脱离,并害怕发动他们。这样,就使得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力量更没有勇气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进行到底。

最终辛亥革命以同旧的反动势力的妥协而告终,革命的果实落到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手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没有受到削弱,封建势力依然在中国每一个角落盘根错节。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贫穷、落后、分裂、动荡、混乱的苦难深渊中。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它又失败了。它的失败,给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深刻的启发,使他们逐渐觉悟到必须另外探寻新的救国救民的道路。

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书本上的学说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它所取得的历史性胜利不仅唤醒西方的无产阶级,而且也唤醒了东方的被压迫民族。这场在社会主义旗帜下所进行的革命,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由于十月革命发生在情况和中国相同(封建压迫严重)或近似(经济文化落后)的北方邻国,因而对中国人民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一个工人、农民当家作主的新国家的诞生,使正处在苦闷和黑暗中的中国人民看到新的出路和光明前景,给中国先进分子正在苦思焦虑地探索着的种种问题提供合理的解答,更给予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苦斗的仁人志士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出现了一批赞成俄国十月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李大钊是中国颂扬俄国十月革命的第一人。他在1918年著文指出: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1919年上半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取胜的协约国一方在巴黎举行“和平会议”。会议不顾属于战胜国一方的中国的权益,规定战败的德国将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激起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以学生斗争为先导的五四运动如火山爆发般地开始了。

5月4日,北京学生3000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游行示威,掀起爱国风暴。在北洋军阀政府的严厉镇压下,这场风暴一度转入低潮。从6月3日起,学生重新走上街头讲演,又有大批学生被捕。在此重要关头,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从6月5日起,上海工人举行声援学生的罢工,参加人数达六七万。随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如燎原烈火蔓延全国,扩展到20多个省、市的100多座城市。五四运动突破青年知识分子的狭小范围,发展成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性革命运动。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斗争的主力由学生逐渐转向工人。

北洋政府迫于人民群众的压力,不得不于6月10日释放被捕学生,宣布罢免亲日派官僚。6月28日,中国代表终于没有出席巴黎和约的签字仪式。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义。

五四运动以后,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一大批拥护十月革命、接受共产主义并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革命知识分子,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从此,中国逐步具备建立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和四项条件。1920年8月和10月,上海、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别成立,1921年7月下旬至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一个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统一的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式成立。

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但在现阶段的纲领即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随后我党领导了一系列工人运动,但取得的成效并不明显,党在斗争中逐渐认识到,现阶段的中国,仅仅依靠罢工或其他合法斗争是无法赢得民族的独立和解放的。

1923年6月,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奠定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在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辅助工农的三大政策。

1925年5月,五卅运动爆发,7月广东国民政府成立。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正式挥师北伐,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北伐军势如破竹,到1926年底,已控制除江苏、浙江、安徽以外的南部各省。

虽然革命形势逐渐好转,但在伟大领袖孙中山逝世以后,蒋介石逐步控制军队和政权,实力迅速膨胀,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规模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并于4月18日在南京另行成立“国民政府”。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正式同共产党决裂。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二、在土地革命中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内政治局势急剧逆转,原来生机勃勃的中国南部一片腥风血雨。蒋介石在南京建立政权后,经过一系列新军阀混战,建立起在全国范围内的统治。这个政权对外实行反苏、亲帝的政策,对内竭力维护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限制和压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残酷地镇压、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因此,同北洋军阀一样,它仍然是一个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独裁专制政权。

与此同时,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也逐步地把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政治方面,为彻底清算并纠正党在过去工作中的严重错误,决定新的方针,中共中央于8月7日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著名的八七会议。会议彻底清算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并选出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这次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党指明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一个历史转折点。

军事方面,1927年8月1日,周恩来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也标志我党所领导的武装部队就此建立。10月初,起义军在南下广东途中遭到失败。保存下来的部队,一部分转移到广东海陆丰地区同当地农民武装汇合;另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转入湘南。而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作为中央特派员到湖南改组省委并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起义于9月9日发动。在进攻长沙受挫后,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当机立断,改变原定部署,决定到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山区寻求立足地。随后进行著名的三湾改编,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部队内部实行民主管理。10月7日,毛泽东率部到达江西宁冈县茅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2月11日,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和叶挺、叶剑英等领导下我党发动了广州起义。起义军一度占领广州绝大部分市区,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在优势敌人的进攻下,起义失败,张太雷和许多同志壮烈牺牲。退出广州的起义军一部分转移到海陆丰参加革命斗争,一部分到广西左、右江一带同农民起义军汇合。

除了这几次规模较大的起义外,党还先后领导了海陆丰、琼崖、鄂豫边、赣西南、赣东北、湘南、湘鄂西、闽西、陕西等地区的武装起义。到1928年初,党先后发动近百次武装起义。这些起义,有一部分很快地失败了。它们的失败证明:在中国的情况下,企图通过城市武装暴动或攻占大城市来夺取革命胜利,是行不通的。而一些坚持下来的起义军,大多活动在位于数省边界、距离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城市较远的偏僻农村地区,这就为后来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

1928年6月至7月在莫斯科召开了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总结大革命失败以来的教训,对中国革命一系列根本问题做出基本正确的回答,尽管还存在一些认识不足,但大体上统一了全党思想,对革命运动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随着斗争的发展,我党所建立的革命根据地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和其他红军部队相继组建,在红军中确立起“党指挥枪”的原则。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31年11月在瑞金举行,成立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从1930年秋到1933年上半年,国民党军队对各革命根据地发起多次大规模“围剿”,红军相继取得反“围剿”斗争的胜利。随后,由于“左”倾错误领导,红军反对国民党军队第五次“围剿”的斗争陷于失败。

于是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随着红军主力撤离后,留下来的红军游击队则坚持了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展开了震惊中外世界的长征,一路上,我军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翻越大雪山、跋涉大草地,与张国焘的分裂活动坚决斗争,终于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壮举,流传下了珍贵的长征精神。

而在长征途中,还召开了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就是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会议实际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机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红军在长征途中广泛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长征后保存下来的红军虽然人数不多,但却都是党极为宝贵的精华,构成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骨干。

三、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危机。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就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而我党由杨靖宇所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便始终坚持在一线同日本侵略者展开艰苦的游击战争,最后,杨靖宇同志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孤身一人与大量敌人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愤怒的日寇解剖了他的尸体,发现他竟以军大衣中的棉花、树皮、雪下的草根为食,残暴的侵略者也为之震惊和折服,当年杀害杨靖宇的岸谷隆一郎特意为他举行了“慰灵祭”。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瓦窑堡召开扩大会议,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策略。党采取切实措施,推进日益高涨的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蒋介石被迫接受联合抗日的条件。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八路军,在南方八省边界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也就是俗称的新四军。改编后的人民军队迅速开赴抗日前线,同凶恶的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气壮山河的斗争。

战争开始之后,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战役,特别是淞沪、忻(xin)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而八路军所取得的平型关大捷,更是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场胜利,打破了不可战胜的神话。1938年10月,随着广州和武汉失守,中国抗战由战略防御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我党紧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1940年8月至翌年1月下旬,由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更是极大的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展开全面抗战的同时,我党始终没有放松自身建设。1938年9月至11月召开的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向全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1939年10月至1940年初,毛泽东先后发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完整系统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思想。1945年4月至6月在延安召开的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从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进而到战略反攻,终于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的进程中彻底打败了侵略者。1943年后,华北抗日军民开始发起攻势作战。1944年,各敌后根据地普遍对日伪军展开局部反攻。随后,中国抗日战争转入全面反攻。1945年8月15日,日本以广播终战诏书形式宣布无条件投降,并于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至此,抗日战争取得了全面的胜利,而这也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

四、夺取民主革命的全国性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争取国家和平民主的光明前途,毛泽东亲赴重庆进行国共两党谈判,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达成“双十协定”。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召开,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等五项协议,规定改组国民党一党政府,受到全国人民的欢迎。但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最终撕毁政协协议,于1946年6月悍然进攻中原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

面对国民党强大的军事进攻,我党领导各解放区军民沉着应战。中原军区主力成功突围,各战场捷报频传,人民军队8个月内歼敌71万余人,挫败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1947年3月起,国民党军调整部署,改为对山东、陕北两个解放区实施重点进攻。人民军队继续执行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以歼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为主要作战目标。华东野战军取得孟良崮战役胜利,挫败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在西北,中共中央机关主动撤离延安,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指挥西北野战部队与敌军周旋,相继取得青化砭(bian)、羊马河、蟠龙镇、沙家店战役的胜利,初步改变西北战场局势。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1948年秋,由于敌我力量对比已发生根本变化,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战略决战阶段。1948年9月,华东野战军发动济南战役,拉开战略决战的序幕。随后人民解放军又先后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摧毁了国民党赖以维持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在新年献词中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4月20日夜至21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百万雄师强渡长江,于4月23日解放南京。随后,各路大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继续向中南、东南、西北、西南各省胜利进军,分别以战斗方式或和平方式,干净、利落地解决残余敌人。

而在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夜,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3月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全会确定了新民主主义建设的蓝图,指出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加强共产党的思想建设,警惕资产阶级思想侵略的问题,号召全党同志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6月30日,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指出:我们所要建立的新中国,只能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9月21日,中国人民政府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开幕。毛泽东在开幕词中庄严地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为纪念在长期斗争中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会上一致决定: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外建立一个为国牺牲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并于1949年9月30日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礼。毛泽东亲自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起草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习心得体会 篇6

当我起头写这篇心得的时候,心里满是激动,就像在平如镜湖的心里倏忽扔进了一块石子,激起了良多的波澜。此次的党史学习让我印象颇深,进一步体会了党的艰辛建设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党的性质、宗旨、纲要以及“三个代表”主要精神,以下是本次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此刻我认识到了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一种承诺,更主要的是一种责任。作为党的一份子就要用全身的热情和务实的精神而尽全力,要坦率真诚,相信党组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使自己在思想与行动上与党组织保持方向一致。要增强自己在社会实践各个方面的磨炼,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用党的思想来武装自己;要深刻理解党的理论精髓,与实际相联系并指导现实步履;要紧密联系现实情形把握时代的脉搏,解放思惟、脚踏实地。我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必然能结出丰硕的成果。

其次,经过对党史知识的系统学习,我全面清晰的了解了党的发展历史。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始建于1921年,虽然此时全国上下的党员只有几十名,可是他代表了新生的阶级力量——无产阶级,它率领人民群众在革命的风雨中殊死拼搏,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在往后的峥嵘岁月中,履历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直至新中国成立。我们党在成长过程中的几次生死攸关的时期都经受住了考验,适时拨乱归正,秉承着革命前辈的意志,不断向着正确的目

标前进。好比八七会议纠左,遵义会议纠左,以及“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历经磨难,它依然显现着蓬勃的生命力。现在,他正率领全国各族人民积极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第三,经由此次学习,我对党的性质有了明晰而深刻的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忠实代表人,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同时也认识到: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作为一名,作为一名党员必须先正确理解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使命,才能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实践中自觉遵照党员尺度来要求自己。

第四,经通过此次学习,我更判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念和决心,中国共产党诞生成长八十多年的历史证实,只有共产党才能肩负起振兴中华的伟大历史使命,才能率领中国人民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向前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现在的伟大成就,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今天,我们国家正处于和平崛起的关键时代,中国在面临巨大成长机遇的同时,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个历史时代,更凸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以共产党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为例,提出了一系列新思维、新概念,这些理论上的创新必将对中国的经济体制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精神面貌。

总之,通过学习,我的魂灵经历了一次洗礼。此更加认真地进修

党的理论,使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成长在科学的时代的人民的理论体系之上。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我怀着十分激动、喜悦的心情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史。在学习期间,我上网查询了相关的资料,悉心聆听了有关专家对党史的精辟解析,独到的见解和大量的旁征博引,让我在深受鼓舞和教育.使我对党的认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坚定了我追求共产主义理想的决心和信念。特别是在党的90岁生日之际,就显得更加的有意义。下面就谈一谈我学习后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中国共产党自从1921年成立至今,走过了90年坎坷而光辉的道路,从一个只有五十多人的党组织发展成为拥有八千多万党员、执政六十多年的世界最大政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

在90年前,中国正处在风雨如磐、长夜难眠的黑暗年代,列强侵略、军阀混战、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从此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序幕。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救国的纲领,提出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道路。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并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历史从此开始了新纪元。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治愈战争创伤,调整就中国的经济结构,使整个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迅速发展。在党的总路线指引下,我国大规模地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78年12月,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坚持改革开放,并紧紧把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国家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多年来,我国的发展速度居世界第一。基本建设大规模展开,某些高科技领域也取得进展,人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显然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之一。在国际上,同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也改善了周边地区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为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在政治上,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和平的事业中,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中国经济在2009年成功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并对世界经济逐步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与日俱增。

二、端正态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首先,要坚持不懈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以基本理论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要自觉地加强思想改造,清除头脑不积极思想,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真正理解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扎扎实实地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其次,要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模范地履行自身的职责,无论自己做什么工作,都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尽心尽力地把工作做好,一切都要

以党和人民利益为出发点,不能急功近利,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要克服华而不实,敷衍的工作作风,对工作认认真真,勤勤恳恳。

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习心得体会 篇7

当我起头写这篇心得的时辰,心里很感动,就像在舒适如湖的心里里倏忽扔进了一块石子,激起了良多的波澜。此次的学习让我印象颇深,使我进一步体会了党的辉煌过程和党的性质、宗旨、纲要以及“三个代表”主要思惟,以下是我学习的一些心得。

首先,此刻我熟悉到了入党不仅是一种信用,更主要的是一种责任。作为党的一份子就要用更多的热情和务实的精神而尽全力,要坦率真诚,相信党组织,开展攻讦与自我攻讦,使自己在思惟上与党组织接近。要增强自己在社会实践各方面的磨炼,严酷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用党的思惟来武装自己,深刻理解党的理论精髓,以指导现实步履。要慎密联系现实情形把握时代的脉搏,解放思惟、脚结壮地。我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率领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培植事业必然能丰硕功效。

其次,经由党史知识的系统学习,使我充实体味党的历史。伟年夜的中国共产党始建于1921年,那时全国上下的党员只有几十名,可是他代表了新生的阶级力量——无产阶级,它率领人平易近群众在年夜革命的血雨腥风中执拗博斗,不竭壮年夜自己,在往后的岁月中,履历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直至新中国成立。我们党在成长过程中的几回死活关头都经受住了考验,实时拨乱归正,连结着正确的前进标的目的,始终连结前进前辈性。好比八七会议纠左,遵义会议纠左,以及“文化年夜革命”十年浩劫,历经患难,它依然连结了执拗的生命力。现在,他正率领全国各族人平易近进行社会主义培植的伟年夜实践。

第三,经由学习使我对党的性质有了明晰的熟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平易近和中国各族人平易近益处的忠厚代表人,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率领焦点。同时指出:党必需始终代表中国前进前辈社会出产力的成长要求,中国前进前辈文化的前进标的目的和中国最泛博人平易近的根柢益处,这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必需首先正确熟悉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使命,才能在思惟上与党中心连结高度一致,在步履中自觉遵照党员尺度来要求自己。

第四,经由学习使我更判定了入党的抉择信念和决心,中国共产党降生八十多年的全数历史证实,只有共产党的率领才能肩负起平易近族的回复但愿,才能率领中国人平易近把社会主义培植事业推向前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不能成长中国,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平易近的选择。今天,我们国家正处于更始的关头时代,中国在面临巨年夜成长机缘的同时,又面临了巨年夜的挑战,在这个历史时代,更凸现坚持中国共产党率领的主要性,以共产党为总书记平易近的党中心率领集体当令地以完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系统体例为方针,提出了一系列新思绪、新不雅概念,这些理论上的新打破必将对中国的经济系统体例更始发生极年夜的敦促浸染,充实浮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精神。

第五,经由系统的学习党史知识使我进一步划定了自己的入党念头。入党念头是至小我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是一种精神力量。正确的入党念头应该是能始终将人平易近的益处放在首位,为了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生,我要在自己的学习和糊口中不

竭地实践,不竭地树立正确的入党念头。我在组织上入党生平只有一次,而思惟上入党是生平一世的,所以,在此后的人生道路上,必需判定信念,用理论常识来武装自己深化自己。我有着强烈的入党愿望,我要把入党念头浮现到自己的现实步履中去,用党员的尺度严酷要求自己,不竭提高自己,经由过程步履来剖明自己的愿望,接管党组织的考验,使自己早日达到党员的尺度,当四周的同志比自己先入党的时辰,我不会沮丧和急躁,而是加倍全力进修和全力工作;当接管考验的时刻较长时,不会安于现状,自怨自艾,而是找出不足,迎头赶上;当自己要求入党的步履没有被正确理解,甚至受到一些人的曲解,误会时,也能正确看待;当自己在工作、糊口中碰着坚苦和挫折时,也决不晃悠自己的信念,始终朝着既定的方针前进。

上一篇:爱心义卖 范文下一篇:房产三方协议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