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资源情况

2024-06-26

中国水资源情况(共8篇)

中国水资源情况 篇1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中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中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中国水资源现状

1、中国水资源流域划分

中国按河流水系划分成十大流域:

Ⅰ黑龙江流域 Ⅱ辽河流域 Ⅲ海河流域 Ⅳ黄河流域 Ⅴ淮河流域 Ⅵ长江流域 Ⅶ珠江流域 Ⅷ东南诸河流域 Ⅸ海南诸河流域 Ⅹ内陆河流域。

2、中国水资源量评估

20世纪80年代初,在水利部的支持下,全国开展了第一次水资源评估工作,并根据1956-1979年的水文气象资料,对全国水资源量进行了评价,其成果见表

5、表6。

(1)降水总量。1956-1979年间的平均年降水总量为6.2万亿立方米,折合降水深为648mm,比全球陆地平均值低约20%。受气候和地形影响,降水的地区分布极不均匀,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台湾省多年平均年降水为2535mm,而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的多年平均年降水深则不足25mm。

(2)河川径流量。在我国,降水量中约有56%通过陆面蒸发返回空中,其余44%形成径流。全国河川径流量为2.7万亿立方米,折合径流量深为284mm。

其中地下水排泄量为6780亿立方米, 约占27%;冰川融水补给量为560亿立方米, 约占2%;从国境外流入的水量约为172亿立方米。

(3)土壤水通量。根据陆面蒸散发量和地下水排泄量估算,全国土壤水通量约为4.2万亿立方米(约占降水总量的67%),其中约有16%通过重力作用补给地下含水层,最后由河道排泄形成河川基流量,其余3.5万亿立方米消耗于土壤和植被的蒸散发。

(4)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系指与降水、地表水有直接补排关系的地下水总补给量。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全国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约为8288亿立方米,其中有6762亿立方米分布于山丘区,1874亿立方米分布于平原区,山区与平原区的重复交换量约为348亿立方米。

(5)水资源总量。扣除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重复量,我国水资源总量为

2.8万亿立方米;其比河川径流量多的1009亿立方米水量,是平原、山间河谷与盆地中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的部分水量。在不开采地下水的情况下,这部分水量以潜水蒸发的形式消耗,通过地下水开采,可以从蒸发中夺取部分水量加以利用。经过计算,平均年潜水蒸发量在北方平原地区为844亿立方米,在南方平原地区为119亿立方米。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的水贫穷到什么地步呢?联合国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全球现有12亿人面临中度到高度缺水的压力,80个国家水源不足,20亿人的饮水得不到保证。预计到2025年,形势将会进一步恶化,缺水人口将达到28亿~33亿。世界银行的官员预测,在未来的5年内“水将像石油一样在全世界运转”。

我国属于缺水国之列,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资源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水资源的1/4。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目前我国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为主,或者两种水源混合使用,有些城市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城市形成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数十公里。由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

专家们警告:“20年后中国将找不到可饮用的水资源”。美国民间有影响的智囊机构———世界观察研究所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称:“由于中国城市地区和工业地区对水需求量迅速增大,中国将长期陷入缺水状况。”中国的黄河在过去的10多年年年断流,其中1997年断流226天。流经中国一些人口稠密集地区的淮河去年

也断流了90天。根据卫星拍摄的照片,数百个湖泊正在干涸,一些地方性的河流也在消失。目前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08个。其中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为全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1/13,连一些干旱的阿拉伯国家都不如。

但是广大老百姓能感受到我们如此的窘境吗?没有。

就生产用水来说,在宁夏的一些地方,每亩水稻一年大约需要浇2000多立方米水,一亩小麦得1200多立方米水。中国农村普遍的水资源利用率只有40%左右。在宁夏,每公斤大米耗水超过两吨。大水漫灌如果真的对庄稼有好处,倒也罢了,但事实上这种做法是引起土地盐碱化的最根本原因。

工业用水方面,我国炼钢等生产过程的单位耗水量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水的重复利用率不到发达国家的1/3。

如此缺水又如此挥霍,那么我们靠什么维持这种虚假的富有呢?

以河北省为例,据《望》周刊的报道,这个人均水资源比以色列还少的地区,靠大量超采地下水,掩盖着极度缺水这一重要事实。全省累计超采地下水600亿立方米,其中深层地下水300亿立方已无法补充。再有15年,石家庄的地下水就能采完。现在,华北平原已拥有全世界面积最大的地下复合漏斗区,达四五万平方公里。西部的许多地区,因地下水超采严重,大片已成活多年的树木枯死。专家说:我们是用惨重的代价维持苟安,虚假的绿色使我们依然悠然自得。内情与外观的反差使人不由想起《水浒》中常用的一句话———好个不知死的!以色列的自然条件比我国西部的许多地方更为恶劣,但以色列不但居家过日子极重节水———马桶上都有两个按钮,小便用小水、大便用大水。在生产中,享誉世界的节水农业不但使世界上最缺水国家之一的以色列成为世界农产品出口大国,同时,它出口节水农业技术与设备的收入更超过出口农产品的收入。我国近年来安排大量的西部省区领导人去以色列访问,但除了进口一些以色列的节水设备以外并无大的收益。据说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水价过低,使节水技术和设备的使用无利可图。

我国目前城市自来水水价偏低,成本和水价偏离,政府实行亏损补贴。在农村,一吨水电力提灌价4至9分,自流灌溉价每吨4厘至6厘,300吨黄河水的价格顶不上一瓶矿泉水。低水价实际上鼓励了水资源的高消费。

水费涨价,刻不容缓,这是利国利民利后代的大事。另一方面,太有必要通过各种方式,给全国人民上一堂扎扎实实的节水课。

中国水资源情况 篇2

2014年8月25日, 中国工程院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项目管理办公室来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开展数据资源和信息化建设情况调研, 并与相关处室交流座谈。部水利信息中心常志华副总工接待了调研组一行。

会上, 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项目管理办公室介绍了“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项目整体情况, 说明项目自2012年启动建设, 旨在汇集国内外工程科技领域中的海量数据, 通过深度检索和智能获取技术, 挖掘和发现数据背后的知识, 向我国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为以院士为代表的广大工程科技工作提供科研、教育等知识服务, 项目目前已初步建成包括制造业、农业等在内的12个专业领域知识服务系统;并强调本次调研是为下一阶段准备启动水利水电专业知识服务系统建设而开展的前期工作。

部水利信息中心针对调研目的, 重点介绍了信息中心基本情况, 近年来水利信息化建设情况, 水利部目前已有软硬件、网络等基础设施及水利普查成果等信息资源情况, 并就信息资源更新机制、下一阶段如何利用水利信息资源为水利业务和社会开展服务进行了交流。

中国水资源情况 篇3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 技术需求 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图分类号:X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1(a)-0123-01

今天,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技术以及现代控制理论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也加速了它们在水文水资源领域的应用步伐。目前,以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以及遥感技术(RS)为代表的“3S”技术在我国的水文水资源领域获得了广泛地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水文水资源领域的发展和进步。在确保我国社会经济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力方面,新的现实环境和技术要求向我国的水文水资源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其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人类剧烈的经济活动以及由此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更加凸显了水文水资源领域的技术进步在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支撑作用,同时也提升了我国的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水生态环境保护、河流湖泊治理等工作的技术水平。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水文水资源领域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并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例阐述了在我国水文水资源领域的应用问题及其水文水资源领域技术需求情况。

1 我国水文水资源领域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1.1 发展现状

水利属于非常典型的信息密集型行业,信息对于水利行业而言至关重要。今天的各种信息获取手段日趋高技术化,实现水文水资源领域的高技术化应经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水文水资源信息涉及的领域非常多,从水文信息、水资源信息、水环境信息一直到水旱灾害信息、水土保持信息、节水灌溉信息等均囊括在内。我国水文水资源在高科技应用方面获得较大的发展,主要体现以下方面:首先,在水资源的配置、调度以及管理方面。完成了数十个试点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的建设,提高了水资源监控和管理能力;数字化计量技术的研究和推广,能够实现灌区水位、水量的自动采集,有利于促进和提高用水效率,促进传统灌溉管理模式向自动化管理模式发展;区域水资源调度和调控能力得到了提高。其次,在各种水文信息的检测和水文预测方面。各种新型的水文观测技术(如雨量观测技术、蒸发量观测技术、流量观测技术、水位观测技术等)和检测技术(如水质检测技术、泥沙检测技术等)及其相关设备不仅获得较大范围的应用,而且技术成熟度也是越来越高;目前,已经形成了日渐健全的水文信息服务系统,同时,借助于该系统,以往的水文单一预报方案已经得到了彻底转变,并形成了今天各种方法综合运用、多个模型集成处理的水文综合预报系统,水文的实时预报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

1.2 发展趋势

从水文水资源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来看,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水文水资源的信息采集能力和检测水平获得了大幅度提高。在地面上,有星罗棋布的水文信息采集和监测站点与气象雷达站点,在天空中有数颗遥感监测卫星,地面和天空形成了基本上无缝覆盖的信息采集和检测体系,极端水文事件的检测、分析以及预测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第二,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综合水平提升,跨学科发展的趋势日加明显。水文水资源与地球科学、计算机与信息系统、系统工程科学、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等的交叉性不断加强。第三,各种高精尖技术获得了大范围的运用。核技术、地球观测技术、信息技术、现代控制理论和方法等在水文水资源研究的各个领域中融合渗透。

2 我国水文水资源领域技术需求情况以及GIS系统的有效应用

2.1 我国水文水资源领域技术需求情况

我国水文水资源领域技术需求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水利减灾方面的技术需求情况。必须强化以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以及遥感技术(RS)为代表的“3S”技术、雷达测雨技术、同位素技术、即时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高精尖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提升我国在底下水监测、水雨情时空分布情况监测以及土壤墒情生态条件检测等水环境监测方面、洪涝干旱检测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提高预报信息的精确程度。第二,增强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水平。首先是水资源的“开源”方面,推广和应用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技术、流域洪水资源利用技术、海水淡化技术以及污水资源再利用技术;其次是水资源的“节流方面”。推广和应用各种节水技术,例如节水灌溉技术;同时,构建完善的水资源信息实施管理和监控系统,提高我国在水资源水质方面的管理和监控能力。

2.2 GIS系统的有效应用

GIS系统提供的基本空间分析功能对空间信息进行各种复杂的空间运算,可实现多元地理信息的叠加分析,以及图形与属性的双向查询,从而了解空间实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空间关系。GIS系统的交互式图形处理和自动制图工具的运用,增强了数据管理与分析的可视性,提高了水文信息的管理和应用水平。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GIS系统,作为技术平台集成水文信息,在网上发布水文信息提供用户检索、浏览,使水文信息数字化、社会化是必然的趋势。

综合看来,我国水文水资源领域技术需求不断加强,这不仅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我国水文水资源领域发展动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历史跨越——新中国成立60年来江苏水利发展回顾与展望[J].江苏水利,2009,(10):126~127.

[2]王光明,梁秀娟,肖长来,于景录.GIS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吉林水利,2009,(06):158~159

[3]王银堂,田庆奇,袁小勇.我国水文水资源领域技术需求分析及推广应用[J].水利水电技术,2010,(11):136~137.

[4]胡四一,刘国纬,吴永祥.水文学的科学前沿与研究需求[J].中国水利,2004,(22).

本溪地区水资源利用情况 篇4

本溪地区水资源相当丰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061m3,是全省人均量的2.5倍。境内有大小河流200余条,其中流域面积在200km2以上的有12条,流域面积100 km2以上的河流27条,主要有太子河、浑江、草河三大水系。年水资源储量为42.27亿m3,年平均地表径流量35亿m3,可利用水量29.76亿m3。地均每平方公里415676 m3表径流量,是全国地均每平方公里的1.5倍;每人年均地表流量2250 m3,与全国平均2237 m3差不多,是辽宁省的1.65倍。全市地下水总量为13.3亿m3,可开采量为2.83亿m3。可开采的天然水资源量为25.42万m3/d,现开采量约为3.8万m3/d,仅占可开采量的14.4%,可开发水电资源37万KW,有85%的地下水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采利用,开发潜力很大。目前已经开发建设了30余座水库,其中浑江水库、观音阁水库蓄水量分别达到34.6亿m3和21.6亿m3。还有中小型水库,如关门山、高官、兴隆湖、高程湖等。

本溪山区有利的地形条件,江河水流湍急、落差较大,全市水能蕴藏量67.7万KWh,有70余处可以修建电站,现已经开发水能量56.8万KWh。现有30余座大小水库,其中浑江水库、观音阁水库蓄水量,可分别达到34.6亿m3和21.6亿m3。全市拥有水面积23.5万亩,其中本溪、桓仁两县水面1.53万hm2,已经全部开发。全市农业人口人均水面0.39亩/人,每亩水面水产品产量19.8kg。丰富的水资源为鱼类的自然繁殖、人工养殖提供了条件,本溪的河鱼品种很多,属当地特产鱼种有细鳞、重唇等,近年来,引进了美国的虹鳟鱼等多种冷水鱼种,生长状况良好,并形成了一定规模。另外,本溪还有冷泉80余处、温泉3处,可用于养殖名优特稀珍鱼和开发温泉疗养胜地。

本溪满族自治县的深山丛林具有极好的水源涵养能力,泉水溪流汇成大河,蕴藏着丰富的水利资源。境内有长度在5km以下的小河1297条,5km以上的河流有88条。其中较大的河流有5条。汇入鸭绿江入黄海的有草河。这些河流夏季水量充沛,冬季水量减少,约有5个月的结冰期。大部分河水流经地方岩石坚硬,加之深山密林,植被覆盖,故河水含沙量较少。山区河床比降较大,年平均地表径流总量为13.54亿m3,水能总蕴藏量达10万KW,7条较大河流水利电力开发潜力很大。

城镇水资源污染情况调查报告 篇5

针对城镇水资源污染问题,我们小组对北京市、福建省晋江市、山西省柳林县、山东省昌邑市、湖南省涟源市等大小城镇的水资源污染问题认真展开了调查。通过实地考察了解水资源污染情况并拍照取证;通过网络和书面资料等收集各种有关的信息与数据;通过发放问卷和实地走访,了解当地人对所在城镇水资源污染问题的看法和做法。总之,我组通过各种途径对我国城镇水资源污染问题进行了充分调查与了解。

一、部分城镇水资源污染情况调查(一)北京市水资源污染情况调查

北京作为我国首都,在各方面都有带头作用,而且具有十分强的代表性。对北京市水污染问题有所了解就基本可以掌握我国大城市的水资源污染情况,因此对北京市水资源污染情况的调查很有必要。

2013年6月28日,有一则新闻的标题是这样的:“北京沙河水库清理出垃圾1500余吨”,由此,污染情况可见一斑。北京市沙河水库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八达岭高速从(沙河、羊坊)出口下高速,沿辅路前行200米右手见碧水庄园大门,从大门北侧水泥路直行即到。沙河水库有一个美妙的名字 醉湖。据说是一位摄影网站的版主(网名叫醉石)发现了这个地方并把拍摄的作品发至网站。很多影友知道后纷纷前往并拍摄了许多佳作。此地每到冬季,从总后基地排出的废热水,会使湖面腾升水气,加上水中的芦苇,景色非常美。此后就把此湖以醉石的头一个字命名并在网上传开。沙河曾是一片美好的风景区,是摄影爱好者的乐园。而现在会有这样的一则新闻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的小组成员对此展开了调查。

雨后在现场,这个位于京藏高速东侧的水库,两三公里长的水面泛着深绿色,不时有漂浮的水华和白色垃圾,非常显眼。岸边浅湾,有不少死鱼漂浮,岸上的鱼尸多半腐烂,蝇虫飞舞。距离京藏高速南沙河桥约两公里处,水面渐窄,一条百余米长的网横在南北两岸,网东侧的水面相对干净,西侧水面上则被垃圾、粪便、团状藻类罩满,河道里臭气熏天。京藏高速南沙河桥东300米的位置,河道里垃圾和水华更多,一条拦河网被设置成半圆形,拦河网里全是动物粪便,蚊蝇乱飞。拦河网旁的河岸上,大量的动物粪便和垃圾堆积起来,不停地往河水里滑坡落。据附近定福皇庄的村民们介绍,河里这些垃圾和污水,都是河流两岸住户所排。我们沿河而上,每隔几百米,就能看到伸向河道里的排水渠,正午,一些排水渠就 正在排水,排水口散发出刺鼻的臭味。村民称,其中很多污水都是粪水。在上游铁路桥处,一个硕大的排水渠正在朝河道里排水,黑色的污水和粪便未经任何拦截,径直入河。而河岸边,多处也堆积了垃圾、动物粪便等,有的垃圾堆“滑坡”,垃圾一直延伸到河里。河道南岸,两名昌平区绿化队的工人正在修剪绿化树的枝叶,一名王姓工人称,几天前,他们绿化队的工人用河水浇树,胳膊伸到河水里下管子,胳膊抽出来,皮肤上全是红疙瘩。“又过了几天,这个工友胳膊上的皮全烂了,没办法,就回老家了。”王姓工人说,他在沙河水库附近搞绿化两年多,库区的水时好时坏。“现在水库里的水完全坏掉了,你看水都是发黑的,太臭了,人不敢碰。”刺鼻的臭味中,走在岸边公路上的行人纷纷掩鼻通行。“我们离河太近了,每天河里都是臭味,太难受了。”住在沙河水库附近的定福皇庄村村民抱怨。沿河的定福皇庄村里,孩子在靠近河道的村道上玩耍,整个村子弥漫着臭味。

北京的水资源污染问题不仅仅只存在于沙河水库。我们调查小组对位于北京的另外几条河道的水质也进行了一番调查。

发源于北京市海淀区碧云寺的清河,流经朝阳、昌平,在和损益江流入榆河,全长23.6公里,河流面积210平方公里,是北京北部主要排水河道。河流中下游浑浊异常,并有恶臭味,与其上游的清澈明显不同,主要原因是清河桥附近有多个排污口,导致下游严重污染。据当地居民了解,至少有八个排污口每天向清河排污,其中立河桥段污染最为严重,河水呈黑色,臭味刺鼻,河面有大量漂浮垃圾。清河已不再清。

发源于丰台区泥洼村的凉水河,流经丰台、大兴、通州等区,于榆木庄流入北运河,是北运河的一条主要支流,全长58公里。其中永昌南路附近河面多处堆积生活建筑垃圾,河里到处是粪便、动物尸体、塑料泡沫等垃圾。旧宫地铁站附近污染极为严重,河水呈褐色,臭味浓重。在其附近就可以看到一个大的排污口,对面有一个小排污口,小排污口正排放着白色液体,河面也漂浮着一层白色物体。

发源于东南护城河的萧太后河,位于北京东南郊,在通州区境内流入凉水河。主要河道长11.85公里。流域面积21.83公里。在东南四环小武基村附近,污染极为严重。水面呈极不自然的青绿色。河中凸显出大面积淤泥,河道两侧堆积大量生活垃圾。在前营村附近,河水呈墨绿色,可以看到在河中沉积着油漆桶、砖块等建筑垃圾。河面呈扇形分布着许多垃圾,而且有逐渐向河中心散布的趋势。

位于朝阳区的惠通河。在四惠桥东河道内发现一破裂的污水管,裂口大约有80厘米长,大量的生活污水不断从裂口中淌出,流入惠通河。在土桥河段有数个排污口,大量的污水和垃圾污染着河水。河岸跟岸边堆积着垃圾。走到桥下,河岸上有死鱼,还有人和动物的排泄 物,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恶臭,让人难以忍受。沿着两岸走,发现水面不时有气泡出现。周围住宅区的空气中也有股恶臭。

虽然我们没有比较专业的设备来检测各种详细数据,但以上的调查结果已经足以反映出北京市水资源污染严重的问题。

(二)福建省晋江市水资源污染情况调查

晋江市隶属于泉州市,是福建省经济最发达的县级市,也是泉州市地势最低洼的地区,上游各乡镇排放的雨水和污水最终都要经过这里的干渠排放入海。改革开放以来,晋江市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到2005年,综合实力已名列全国百强县(市)前5名。但晋江市的城乡规划和污水处理工作相对滞后,已投入使用的两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接入率不足四成。

污染泉州湾的污水主要源自于四大排水沟,其有3条来自晋江,尤以晋江西滨片区的混合污水排污沟最为严重。值得注意的是,西滨片区内并没有重污染企业存在,除生活污水外,西滨片区的污染全部来自上游的乡镇和城区。

晋江市当地的居民高某带领我们的调查人员在市区西滨、陈埭、罗山、青阳、新搪等乡镇街道看了几条内沟河,以及他们认为的几家地处上游乡镇的重污染企业。可以看到,大部分河道已经过初步清淤、砌驳岸以及绿化美化等整治,但内河水质仍处于黑臭状态。沿途内河河面上,还随处可见生活垃圾以及散发恶臭的内河水。在杏田村一家“后洋永发水洗厂”内,厂区围墙外的一条内河已经受到水洗厂污水的严重污染。在晋江市峰安工业园的晋达皮革厂和缺塘村的福建华力食品公司厂房附近均可看到,各种垃圾倾倒在河道上,河水散发着恶臭。由此看来,晋江市境内所有内河不仅是10多万晋江人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污沟,还是倾倒垃圾的堆放场。

(三)山东省昌邑市水资源污染情况调查

昌邑市位于山东半岛西北部,潍河下游,莱州湾畔,北部沿海,海岸线长53公里,浅海面积410平方公里,滩涂面积254平方公里,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沿海开放城市、印染之乡、中国投资环境100强县(市)、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旅游城市、山东省环保模范城市、省级园林城市。

1、昌邑市柳疃镇水资源污染情况调查

潍坊昌邑市柳疃镇位于昌邑市北部,是著名的“印染之乡”,但也有人说这个光荣的称号是用当地老百姓的生命和健康换来的,成本是巨大的。据当地居民描述,现在的天空雾蒙 蒙的,气味刺鼻,河道污水横流,周围村庄的老百姓怪病大量增加,每年因环境污染生病和死亡的人大量增加。

目前整个乡镇水污染状况:柳疃镇镇区华达印染、华宝印染和华源印染等企业不顾国家三令五申的在集中供热范围内不准私上燃煤锅炉的规定,私自上了10吨和20吨两台燃煤锅炉,每天冒黑烟进行生产,我们周围的老百姓呛的直接不敢出门。这些印染厂还存在油炉批小上大、油炉加装蒸汽发生器等问题。华宝印染环评批复的是1台发热量400百万大卡的油炉,而实际上了2台发热量600百万大卡的,并且私自加装了5台蒸汽发生器(省环保厅已经认定是违法装置)。更为严重的是他们这些企业存在未批先建、先生产现象,未经当地环保部门验收,直接生产。同时,这些企业生产的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渤海。他们的乱排乱放、违法生产严重污染了环境,给当地老百姓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2、昌邑市城西北部沿海区水资源污染情况调查

昌邑市城西北部沿渤海,为刺激昌邑市社会经济发展,通过政府部门的招商引资,各种私营、民营企业纷纷在北部沿海区域建起了小工厂:各种小型的造纸厂、药厂、酒厂等,这种工厂规模小,资金少,所以工业废水之类的根本不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出去。排放形式也五花八门,胆大的直接排入渤海,胆小的将废水注入地下,严重污染了海水和地下水。据当地人讲述,昌邑的自来水水质很差,而且使用的都不是地下水,因为地下水早就没法吃了。

(四)湖南省涟源市水资源污染情况调查

涟源市,地处湖南省几何中心,是沟通经济走廊的咽喉之地,涟水河源头。涟源作为湘江主要支流 涟水河的源头,涟源市区就镶嵌在涟水河畔。笔者作为涟源人,在涟水河边的学校读过书,也在涟水河畔居住过,和我们这一代同龄人一样,对于涟水这条母亲河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涟源早期的发展是靠冶金等工业带动起来的,起初的涟源钢铁厂(著名的“涟钢”)就在离市区不远的涟水河边。这些工业又带动一系列其他工业崛起于涟水河畔,因此涟水河在很早就受到了严重的工业污染。在我们这代人的印象中,涟水就相当于一条“绝命谷”。“你再不听话就把你扔到涟水河里去!”,这句话是大人们经常用来吓唬小孩用的。在高中年代,“跳涟水河熏死”是我们能想到的最恐怖的一种死法。而至今涟水河没有淹死过一个人,或许是因为人们忍受不了去世后还要被涟水熏这种事情。不管怎么说,涟水河的臭是出了名的。

沿河的民房的排污管道都是直通涟水,各种垃圾漂浮在河面,河水呈深得诡异的蓝色。如果你运气好的话还能看见若干头家畜的尸体。上游飘来的鱼一入市区就仰天长叹了,因此涟水河面常年漂浮着翻了肚皮的鱼。不过现在的涟水和以前大不一样了,似乎在涟水河畔的市政府也忍受不了涟水河的味道了。近三年来,政府对涟水河进行了强力的整治。将河底的垃圾、淤泥清出,在河两旁修建排污渠道,再到下游进行污水处理,使生产生活的污水不再直接排入河中。而且大力宣传,倡导市民保护母亲河。严厉惩治违章排放污水的单位。而市民在整治涟水河污染方面也表现出了惊人的默契。

现在的涟水河基本上没有一点垃圾,河水也没有了臭味,河里有了青青的水草招摇,河边有了钓鱼的老人,甚至还有渔人乘皮筏在河面上打渔。现在的涟水,恢复了我们这一代人还没有看见过的清澈美丽模样。

(五)山西省柳林县水资源污染情况调查

柳林县位于山西省西部,吕梁山西麓,西滨黄河。总面积1288平方千米,人口有30多万。这里历史悠久,交通便利,煤矿资源也非常丰富,储量达100亿吨。

21世纪以来,全县煤焦产业蓬勃发展,成为第一大主导产业。然而,经济的迅速腾飞却并没有给环境带来福音。近年来,这里水资源污染非常严重,污染现象十分普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柳林县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们的身心健康。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80%的人觉得柳林县的水污染情况比较严重,将近三分之二的人认为水污染问题比以前更严重了,高达95%的人感觉水污染状况对生活有影响。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黑乎乎的被污染的河流还有河里漂着的各种形形色色的垃圾。沿着县城的这条河名叫“清河”,但显而易见,河的名字与这现状实在是大相径庭。人们普遍对这种状况感到担忧,甚至大家对自己平时的饮用水都有点儿担心。

而造成这里严重水污染的最主要原因当然是工业污染源。柳林县煤矿产业十分发达,常年不计后果地开采煤矿,因此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地上厚厚地铺着一层黑色灰尘。

路面上以及墙上都盖着一层黑色的灰尘

手摸上去能明显感觉到

看看这些图片,可想而知,地面径流的水能有多干净啊!

另外,生活污染源也更加重了这里的水污染状况。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这里的居民大多没有排污设施,有也很可能只是简单的下水道,直接通到路上或河里、沟里。

各扫门前雪,完全不顾环境污染

几乎家家户户都是如此处理生活污水

像这样生活污水乱排乱放,水污染怎么会不严重呢!出现这种状况,原因无疑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人们的环保意识普遍不高,都是各扫门前雪,不注意环境保护,没有养成良好习惯;另一方面政府也不太重视水污染问题,没有加快建设系统全面的排污管道和足够的污水处理设施,导致居民所产生的生活污水没处处理,人们自己又没有能力解决,所以只能这样排放了。

二、部分城镇水资源污染情况存在的问题

(一)污水处理设施滞后于城市的发展 城镇水资源污染问题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事关人们的生产生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人们生产生活必将产生污水,不仅如此,各种途径都有可能导致水资源污染。社会在发展,城镇在建设,各种新生的东西诞生就必将导致环境的改变。而污水、垃圾就是刺激环境改变的激素。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在发展的同时别忘了环境保护问题。

像北京的沙河水库问题,一直忙于发展,回过头来清理一下水库、河道,吓一大跳。1500余吨垃圾!这可都是“历史的沉淀”啊!其他城镇也是如此,都在发展。发展重工业、轻工业等各种工业,各种发展,人也越聚越多,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生产生活污水,而污水处理设施又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则必然导致城镇水资源的污染。而当人们反应过来时,或者说是有余力时,再或者是像上述涟源的案例一样到忍无可忍时,才回过头来大力整治水资源污染问题。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在发展、建设的同时,顾及到污染问题,防止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遭到污染呢?如果有顾及到,那会减少多少的纠纷、麻烦、痛苦甚至毁灭!

(二)工业污水乱排放问题严重

城镇的发展大都是由各种工厂带动起来的,所以城镇附近的工厂是相对较多的。而工业污水对水资源的破坏是十分巨大的。各种化学物质,重金属等无机物污染对于水资源甚至是生态系统都是很大的威胁。因此工厂污水乱排放很容易导致水资源被污染。

(三)市民水资源保护意识差

城镇作为人类的聚集地,城镇水资源的污染中人为因素所占的比重不言而喻。而市民水资源保护意识差,则必将导致水资源污染情况加重。而在调查中发现市民生活污水乱排放、生活垃圾乱堆放等问题屡见不鲜。

三、城镇水资源污染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污水处理设施滞后于城市的发展是所有水污染严重的城镇的通病,而解决问题的办法则是及时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政府部门应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方面加大力度,带头处理污水并号召市民及各各单位加入。

(二)加大工业污水排放方面监管力度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工厂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工业污水乱排放的工厂单位,并鼓励工厂自建污水处理部门,防止工业污水直接排放入河流等水域。

(三)加强市民水资源保护意识

每个公民应该具备基本的环保意识,作为生活在城市的市民也非常需要有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市民自发保护我们珍贵的水资源,保持水资源的清洁,缓解这水污 染方面的压力。政府部门也应该大力宣传水资源保护的相关知识,号召全民一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

四、总结

登封市区河道及水资源基本情况 篇6

【大 中 小】作者:管理员 来源: 时间:2011-07-15 16:44:19 浏览

人次

一、基本情况 1.区域位置

登封市位于中原腹地,地处河南省北中部,距省会郑州70公里,属郑州市辖“五市一县”之一。登封东邻新密,西接伊川,南邻禹州和汝州,北靠巩义和偃师,处在郑州、洛阳、平顶山、许昌四地区的交界处。目前登封市区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包括东城区、中城区及西城区。其中东城区规模约15平方公里(包括东片区10平方公里和产业集聚区)、中城区规模约15平方公里,西城区规模约10平方公里。

2.自然地理(1)地质地貌

登封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构造地貌、侵蚀地貌、气候地貌等。区域分为北部山地丘陵区、登封宽谷区和南部山地丘陵区三部分。其中深山区占总面积的16.6%,浅山区占30.6%,丘陵占35.7%,平原占17.1%。

(2)气候

登封地处豫西山区,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春、秋季历时较短,夏冬季历时较长。春季始于3月下旬至5月下旬,历时60天左右,3月份平均气温7.9℃,5月份平均气温20.8℃,其特点是温度日差大,历年平均气温在10℃~15℃之间。该季节环流不稳定,以致引起温度的非周期性变化。

夏季始于5月下旬至9月下旬长达三个多月。这时大陆极地寒冷气团减弱,热带海洋暖湿气团北上,降雨量加大。夏季多年平均气温25.9℃,极端最高气温达40.5℃。

秋季始于9月下旬至11月中旬历时2个月之久。该季节晴朗天气居多,秋高气爽,昼夜温差大,秋季多年平均气温为14.4℃。

冬季始于11月中旬至翌年3月下旬,历时4个多月。在蒙古冷高压的控制下,冷气团一次次南下,气温逐渐下降,冬季多年平均气温为1.5℃,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5.1℃。

(3)降水

根据区域内水文站多年实测资料显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28.8毫米,最大年降水量1103.2毫米,最小年降水量387.1毫米。一般情况下,冬季各月降水稀少,其中元月份最少,多年平均仅10毫米左右。从二月开始逐月增多,2月至四月平均降水量达94.7毫米,5月份多年平均降水量60毫米左右,6月份进入汛期,6月份到9月份汛期多年平均降水量426.3毫米,占全年的67.8%,10月到12月份多年平均降水量75.0毫米,占全年的11.9%.(4)径流

年径流受地形、土壤和植被的影响较大,由于登封河道没有外地过境水补给,地面径流主要靠降水。多年平均径流深147.5毫米。

(5)蒸发量

根据登封水文站资料统计,登封市年平均蒸发量1300毫米,5-6月份最大蒸发量为380毫米,占全年蒸发量的29%。12月份到6月份最小蒸发量为105.3毫米,占全年蒸发量的8%。

二、河流水系

通过市区的有三条小型河流:少溪河、书院河及五渡河。各河流基本情况如下:

1.少溪河(少林河)

少溪河又名少林河,位于颍河干流的左侧,流域面积121.6平方公里,少溪河发源于少室山北麓,少林寺西宝丰泉,今梯子沟。经少林寺、郭店、玄天庙和西十里铺以及马庄、耿庄、王村、任村、郭村、北寨于东华镇东北约300米入颍。全长24.1公里。其中流经登封市区长度3.0公里,河道比降由少林水库以上1/45到北寨的1/79, 河床平均宽度70米。属季节性河流,汛期洪水陡涨陡落,枯水期全部断流。年平均流量每秒0.05立方米。

2.书院河(双溪河)书院河又名双溪河,位于颍河干流的左侧。发源于太室山南麓。由嵩岳寺和逍遥谷两条溪流在嵩阳书院交汇南下,经登封城东、高庄、玉皇庙、北旨村和河门、石桥入颍河。全长14公里,其中流经市区长度5.0公里,河道比降由书院以上1/21到河门的1/127, 河床平均宽度60米。属季节性河流,汛期洪水泛溢,春冬季完全断流年平均流量每秒0.05立方米。

3.五渡河

五渡河又称焦河(蛟河)。位于颍河干流的左侧,发源于太室山东麓。流经张村、康村、任村、五渡村、竹园,于告成西汇入颍河。全长16.7公里,其中流经登封市区(东区)长度4.0公里。河道比降1/8~1/43,河道平均宽度60米。属季节性河流。年平均流量每秒0.05立方米。

三、水库(市区上游)

目前在市区上游已建成中型水库一座,小型一类水库一座,小型二类水库四座,各水库基本情况如下:

1.少林水库

属中型水库,位于颍河支流少溪河上,控制流域面积41平方公里,始建于1958年11月,坝长300米,最大坝高40米,总库容1118万立方米,兴利库容744万立方米,死库容56万立方米。1985年正式向市区供水,2008年进行了水库除险加固。

2.马庄水库

属小型一类水库,位于颍河支流少溪河上,控制流域面积17.5平方公里,始建于1977年11月,坝长200米,最大坝高16米,总库容253万立方米,兴利库容86万立方米,死库容13万立方米。1998年7月正式向市区供水,2008年进行了水库除险加固。

3.西燕村水库

属小型二类水库,位于颍河支流五渡河上,控制流域面积8.3平方公里,始建于1977年11月,坝长195米,最大坝高25米,总库容14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92.6万立方米,死库容14万立方米。2009年进行了水库除险加固。4.大塔寺水库

属小型二类水库,位于书院河上,控制流域面积1.6平方公里,始建于1958年10月,坝长110米,最大坝高16米,总库容18万立方米,兴利库容7.9万立方米,死库容5万立方米.该水库漏水严重,已列入下期除险加固工程计划。

5.卢岩寺水库

属小型二类水库,位于颍河支流五渡河上,控制流域面积4.1平方公里,始建于1976年12月,坝长218米,最大坝高33米,总库容79.6万立方米,兴利库容63万立方米,死库容4万立方米。

6.康村一库

属小型二类水库,位于颍河支流五渡河上,控制流域面积2.2平方公里,始建于1958年3月,坝长144米,最大坝高12.7米,总库容16.9万立方米,兴利库容8.9万立方米,死库容0.5万立方米。该水库基本淤平。

四、水资源现况

登封市水资源总量2.4亿立方米,人均390立方米,是我国人均占有量的1/7。地表水资源1.5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资源量0.9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1.1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44.6%。登封水资源有限,呈逐年下降趋势,且水体有一定的污染。

东兰乌鸡品种资源特性调查情况 篇7

1 一般情况

1.1 品种名称

东兰乌鸡俗名叫三乌鸡, 是因其毛、皮、骨三者皆黑而得名。

1.2 中心产区及分布

东兰乌鸡中心产区为东兰县的隘洞镇、武篆镇, 主要分布于东兰县的隘洞、武篆、东兰、长江、巴畴、三石、三弄、泗孟、兰木、金谷、长乐、大同、花香等乡镇。

1.3 产区自然生态、气候条件

(1) 产区地势、海拔:东兰县地处云贵高原余脉, 位于东经107°5'~107°43', 北纬24°13'~24°51'之间, 全县南北长68公里, 东西宽65公里, 红水河自北向南贯穿全境。县境内山岭延绵, 丘陵起伏, 地势北高南低, 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海拔最低为176米, 最高为1214米。

(2) 气候条件:东兰乌鸡产区位于中、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总的气候特征是夏长冬短, 冬暖夏凉, 气候温和, 光照充足, 四季分明。气象资料记载, 年最高气温37℃, 最低气温1℃, 年平均气温为20.8℃, 年平均日照时数1586小时, 每年4~8月为多雨季节, 年降雨量1200~1500mm。

(3) 水源及土质:县内河流属珠江流域之红水河水系, 全县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平均年径流总量17.28亿立方米, 平均每人拥有地表水径流水量7312立方米 (不包括红水河) , 主要使用地表水。土质石山区为松泥土, 土坡丘陵地带为沙页岩红壤和红壤土。沙壤土、壤土、粘壤土占84%, 耕作土耕层较厚, 有机质含量中等, pH值呈中性, 含磷含钾量较低。

2 品种来源及发展

2.1 品种形成历史

东兰县群众素有养鸡习惯, 养鸡既是农村人民群众肉食的主要来源之一, 也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来源之一。群众饲养东兰乌鸡已有悠久的历史, 根据东兰县志记载, 至今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东兰乌鸡的形成, 除了长期的人工选育作用外, 气候、自然地理环境和饲养管理等生态条件的影响与品种的形成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与农户长期使用本地的墨米、玉米、火麻、黑豆及农副产品等饲料饲喂是分不开的, 加之过去山区交通不便, 外来血缘无法进入干扰, 因而遗传性能也较稳定。

东兰乌鸡肉质甜美, 营养丰富, 耐粗饲且抗病力强, 产蛋繁殖性能好, 对本地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并具有较好的市场开发潜力。

2.2 选育情况、品系及特点

为挖掘东兰乌鸡品种资源, 东兰县于1999年开始着手建立东兰乌鸡品种繁育场, 当时从农村挑选个体较均匀、毛色全黑、皮乌、骨乌的乌鸡进行培育选种, 建立繁育场, 对东兰乌鸡进行选育。现该品种纯度和适应性不断得到提高, 个体重差异逐步缩小, “三乌” (即毛乌、皮乌、骨乌) 特性基本稳定, 生长速度相对较快, 肉质结构不断得到优化, 粗纤维含量相对减少, 繁殖性能也相应提高。

根据这次对东兰乌鸡的全面调查情况进行统计, 全县东兰乌鸡存栏39.3万羽, 出栏乌鸡38.6万羽, 分别占鸡总存栏和出栏的51.54%和67.2%。建立东兰乌鸡原种繁育场1个, 现有种鸡5000套, 年产鸡苗20万只左右。

3 体形外貌

东兰乌鸡毛色以全黑为主, 片状羽, 少数颈部有镶金边或镶银边的羽毛, 个别有凤头。单冠直立, 冠齿4~7个, 公鸡冠较大, 母鸡冠较小。1日龄出壳雏鸡绒毛95%以上为全黑, 5%以下腹下部绒毛为淡黄色。冠、肉髯、耳垂、喙、脚呈黑色, 皮肤、骨全为乌黑色。

东兰乌鸡体形属中小型, 成年公鸡1.3~2.5千克, 脚胫长6.9~10.5厘米, 成年母鸡1.1~2.0千克, 脚胫长6.2~9.2厘米。个别有毛脚, 一般有四趾, 少数有五趾。

4 体尺、体重

根据对300只母鸡和50只公鸡的体尺体重测量, 东兰乌鸡平均体尺、体重见附表。

5 生产性能

5.1 产肉性能

据对10只母鸡和10只公鸡不同日龄的屠宰测定, 150~160日龄母鸡平均活重1305.5克, 净肉重641.5克, 占活重49.4%, 肉骨比2.84:1;150日龄公鸡平均活重1581.5克, 净肉重706.5克, 占活重44.7%, 肉骨比2.7:1。

5.2 繁殖性能

经对300只母鸡和50只公鸡的调查测定, 东兰乌鸡在自然饲养条件下, 母鸡平均147日龄开始产蛋, 平均年产蛋量为129枚, 平均蛋重45.3克, 蛋平均纵径6.3厘米, 横径4.7厘米, 蛋壳浅褐色或兼棕白色, 母鸡就巢性较强, 一般每次产蛋10~30枚即抱窝一次, 就巢母鸡比例70%左右。种蛋受精率83.3%, 受精蛋孵化率90.2%, 雏鸡成活率94.2%, 雏鸡死亡率5.8%, 公鸡120日龄平均体重1336.6克, 日均增重11.1克;母鸡120日龄平均体重913.9克, 日增重8.4克。

6 饲养管理

中国水资源情况 篇8

摘要:土地是现代农业要素配置的基础和关键。本文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对宿迁市农村土地资源使用和流转情况进行了调查,介绍了宿迁市农村土地资源使用和流转现状和农村土地资源使用和流转工作取得的成果,分析了农村土地资源使用和流转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宿迁农村土地资源流转速度,提高其使用效率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宿迁 土地资源 流转 规模经营

土地是现代农业要素配置的基础和关键,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兴起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速度明显加快,规模不断扩大。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也是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的现实课题和破解“三农”难题的关键,更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和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突破口。进一步做好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必然会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对提高农业产出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如何引导、完善、规范农村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成为了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宿迁市农村土地资源使用和流转现状

近几年来,宿迁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宣传相关政策法规,不断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做强做大优势产业,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推进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并相继出台了《农业适度规模2012—2015年工作计划》、《宿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等相关文件全面指导全市土地流转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截至2013年12月,全市在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的基础上,紧紧抓住农村改革试验区和城乡统筹试验区改革的契机,以农业产业化为目标,促进土地规模流转,实现当年新增土地流转98.77万亩,全市累计土地流转面积达38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4.85%;累计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到412.9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3.34%。

二、宿迁市农村土地资源使用和流转工作的成果

2013年,宿迁市全面实施农民合作社“十百千”培育工程,着力加大“五好”示范社培育力度,提高合作社规范化管理水平。全市共发展各类合作社9909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家,省级示范社42家,市级五好示范社266家。新增农民合作联社75个,新增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112个,新培育市级“五好”示范社100家、县区级“五好”示范社200家,新增入社农户12.46万户。

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是农村土地使用状况调查的基础,也是进行土地流转的前提。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工作,也是我国农村近几年必须做好的一件事。据宿迁市有关领导介绍,3年的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宿迁2013年仅用半年时间就率先完成了这项宏大工程。目前,全市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90万本,各县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全面结束。

目前,宿迁市农业大户达到7376户,家庭农场4031个,土地股份合作社1591个,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规模经营面积244.46万亩。土地集中型、合作经营性、统一服务型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比达到71.35%。

三、宿迁市土地资源使用和流转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多数农民以种地为生,无其他谋生技能

宿迁全市耕地面积455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28亩。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农作物、林木、水产、畜禽种类繁多。宿迁是典型的第一产业在全市GDP中占重要比重的城市。农业用地在当地不仅仅是作为耕地存在,同时农业生产也是当地大多数农户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一旦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这些除却农业耕作再无其他谋生技能的农民更是无法获得相应的收入来维持家庭开支。因而,这一现象就成为了阻碍土地资源合理使用与规模流转的首要难题。

(二)部分地区流转土地转作非农用途

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发现,一些农用地规模流转后,滞留为荒地或是用于其它非农用途,个别人为了从土地流转中得到好处,而扩大土地征用规模,致使部分地区流转后的土地闲置、转作建设厂房或是商业住宅区,这种现象在市县城区的周边地区时有发生。这与农村土地流转的目的相背离,更与《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规定的“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中国耕地保有量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别保持在18.18亿亩和18.05亿亩,确保15.60亿亩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相违背。

(三)土地流转规模较小,无法实现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

在走访中我们发现,一些乡镇由于人均耕地面积少,加之经过几次土地承包流转,农户手中的田地不断被零分细划,农户的承包地面积小且比较分散,集中连片流转的较少,大部分都是户与户之间零散的、小面积的流转。并且,全市很多农民一直都是“各自为政”,种植的作物品种五花八门,形不成规模,灌溉设施、农机工具也有所缺乏,对土地的管理也欠缺科学规范,没有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的正确引导,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大,农民常常都是“看天吃饭”。

(四)土地流转机制不够完善,土地规模流转缺少相应保障机制

调查发现,宿迁目前的土地流转机制还不是十分完善,全市较多乡镇仍缺少流转土地的有效机制,缺少相应的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流转信息不畅,有相当一部分表现为自行流转,没有到当地土地资源管理部门进行报批、备案及申请变更登记,其中:口头约定的占23.8%,书面形式的占67.6%,而通过法律形式的只占8.6%。由此可见,就当前的土地流转形式而言,约定不明的多,约定明确的少;而书面协议也是内容不规范的多,内容规范的少。有些村还存在连锁流转现象,接受流转的农户又将自己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其他农户,形成锁链式流转。由于这些流转不具备合法的法律效力,流转双方的责权不明确,例如流转后的土地用途、使用年限、能否转包等都没有得到确认。一方面导致土地流转的纠纷不断,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另一方面,造成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掠夺式经营。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土地流转的纠纷多发生在农户与农户之间,其中53%的纠纷是“村委会调解”解决,47%是“双方和解”解决。经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土地流转机制仍不够完善,这也就成为了制约土地进一步规模流转的主要因素。endprint

(五)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稍显不足

所谓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就是把一定数量的土地集中经营,充分发挥各生产要的能力,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从而降低生产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营方式。目前宿迁的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仍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主,其中绝大多数是通过租赁形式,先由村委会将农户的土地流转出来,然后再租赁给种粮大户或农业企业承包经营,面积较小的直接由种粮大户从农户手中将土地承包过来。一些地方虽然成立了农业合作社,那是为了专门应付上级部门考核检查的,至多行使的是村集体的职责,将土地集中起来再租赁出去,并没有真正意义上搞土地股份合作,更不要说农民能按股分红了。

四、加快宿迁农村土地资源流转速度,提高使用效率的几点建议

(一)政府组织对“失地”农民进行劳动技能培训

政府应切实做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这一过程应遵循“劳动者自主选择、市场适当调节、政府合理促进”的方针,紧密结合各地实际,采取多渠道多层次转移就业的办法进行。政府可出面联系当地一些需要劳动者而又不需要过高劳动技能的企业接收将土地流转出去的“失业”农民,促进农民在收取地租的同时也能通过“再就业”以获得劳动报酬。政府还可以定期组织劳动技能培训班,通过培训使“失地”农户学习另外的谋生技能,使得农户增收。同时政府还应做好“失地”农民的思想工作,使其改变就业、生活观念,并在一定范围内鼓励有条件的农户自主创业,在解决自身再就业问题的基础上提供更多的劳动岗位,实现再就业过程中的“一带多”。

(二)明确各级政府部门责任,建立土地流转长效监管机制

明确各级政府部门的责任,成立相应的监管小组,监督被流转土地的使用。国土部门应当收紧农用地转为非农用地的审批权,从法律政策方面来控制农用地转作商业的现象。此外,政府部门在监管土地使用的时候应严格实行“三不得、三禁止”原则。即不得改变土地用途,禁止擅自或变相将设施农用地用于其他非农建设;不得超过用地标准,禁止擅自扩大设施用地规模或通过分次申报用地变相扩大设施用地规模;不得改变直接从事或服务于农业生产的设施性质,禁止擅自将设施用于其他经营。还可以出台相关的地方性法规,从法律上保护土地资源的使用。

(三)扩大土地流转规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实现大规模的土地流转要解决四个前提:“一是加快修订法律法规,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来修订《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二是土地流转与征地制度改革同步推进、协调推进;三是建立合理的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四是实现土地利用科学规划、严格管制。”没有土地流转,就没有规模效应,没有经营的集约化,也就没有现代化。要突破农业的自身瓶颈,充分发挥土地的效益,根本出路在于农业现代化。首先通过一定的形式把分散、零碎的土地从千家万户置换出来集中连片,然后按市场经济规律重新安排使用土地,进行适度规模经营,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提高农业生产集中程度,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规模效益,大大增强抵御自然风险和驾驭市场风险的能力。大量事实证明,没有土地的规模经营,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专业化和规模化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加快农村土地使用权合理、规模流转,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国家目前正在培育农业生产的新型经营主体,随着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产生、成长和发展,未来中国农业生产的方式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一个是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壮大,它的能力和生命力不断增强,同时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未来通过确权、通过颁证、流转形成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土地流转形成的结果就是规模化,因而,唯有扩大现阶段的农村土地流转规模,才能促使形成规模化农业生产的经营主体,进而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越来越成熟,包括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公司等等多元化的这种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成长,再加上农业生产主要生产资料土地的流转,未来农业生产的这种模式,无论是对粮食生产的效率、质量或是农业生产的效益都有一个比较大的提高。

(四)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健全土地流转机制

在我们的调查中,要求“健全土地流转机制”的农户的比例占到40.8%。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使土地资源规范合理流动,这既有利于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又有利于推动土地流转进入市场。农村土地流转必然涉及相关制度和政策衔接,如土地征收、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用途管制、土地收益分配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健全和完善相关政策,保证土地流转程序的公开、公平、公正,体现农民对土地的权利,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确保国家土地政策的衔接,以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农村社会稳定。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要明确土地流转的主体和客体,建立土地流转的市场规则,构建适应市场化的土地管理机制,加强对土地流转的规范化管理,搞好土地流转的中介服务。同时要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将土地转让、租赁、抵押和入股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土地与资金技术、劳动力的合理配置,使有限的土地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为此一是建立合理有序的运行模式,形成以政府部门服务、社会中介参与的土地流转体制。二是建立土地流转的中介组织,强化中介服务的功能,为土地流转提供土地政策、流转方式、信息传递、法律咨询等服务。三是开展土地定等和土地价格评估工作。合理地确定各类农地的质量等级,客观公正地评估其市场价格,为公平地交易提供参考,为政府科学地加强对农地市场的价格管理奠定基础,为经营者合理地选择经营项目提供依据。

(五)加大对适度规模经营的引导和扶持力度

加大优势项目扶持力度,整合各项农业帮扶资金,优先扶持通过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各类农业项目,并优先安排财政、农业、水利、国土资源等各职能部门对于农田的水利设施建设、产量较低的农田的改造、新型农业示范区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和新型农作物品种、新农业种植技术应用推广等各级财政专项补助项目;加大各级财政扶持力度,对流转后用于高效农业建设的土地,各级财政给予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扶持,根据产业发展需要逐年进行完善;加大配套服务建设力度,各乡镇要加快组建劳务、农机、农业技术等形式的合作社,积极开展土地规模整治、新型品种推广、灌溉设施配套、农业新技术应用等工作,健全新型农业发展的配套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人民政府.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试行)[Z].2012—09—17

[2]曹蒙等.苏北五市农村土地流转——以沭阳县为例[J].中国农资,2013(16)

[3]尚艳琼.苏北农村流转土地承包大户持续发展的困境及对策[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4]牛立业等.依法有序流转是农村土地流转的关键——基于甘肃省平凉市的典型调查与思考[J].农村金融研究,2009(4)

〔本文系全国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课题“苏北五市农村土地资源使用和流转情况调查”,(项目编号:GCX2012001)阶段性研究成果〕

上一篇:knowledge是否可数及用法下一篇:传染病应急值班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