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课程资源(精选12篇)
数字化课程资源 篇1
英语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材以及其他所有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学习材料和辅助设施。虽然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本载体,但阅读量有限,内容相对稳定,更新较慢。因此,英语教师除了合理使用教材之外,还要注意开发和使用多层次和多类型的英语课程资源,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也指出,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英语数字化资源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知识更新及时,突破时空界限,提供图、文、声、像于一体的真实情境,是体现外语教学情境观的最理想手段,是目前最值得开发和使用的资源。
一、英语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开发
在数字化资源日渐丰富的社会大环境下,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和学情需要,在丰富的资源库里选取合适的内容,精心设计恰当的使用方式,以便真正有力地辅助英语教学。
1. 制作微型教学视频
微视频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左右,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学生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完成学习。比如,升入高中后,学生们遇到的第一个比较重要的语法项目是定语从句。初中阶段虽然有所接触,但非常浅显,高中部分的内容更加深入、全面、系统。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一位教师课前备课时邀请了一位外教,以两人对话的方式录制了一段教学视频。在讲授定语从句时,教师播放了这段视频。因其一改以往教师讲授语法规则、学生做题进行强化的传统模式,立即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中教:Which place in China do you think you musttvisit?
(您觉得中国哪个地方一定得去游览?)
外教:Oh,the Great Wall,definitely.
(长城,一定得去。)
中教:Why?
(为什么?)
外教:He who has not been to the Great Wall is notta true man.I need to prove I am a true man.
(不到长城非好汉。我要证明自己是好汉。)
……
学生们课后不断重复课堂内容,自然而然地感悟语言现象和语法规律,自觉仿造类似的句子,利用定语从句的修饰和限定功能介绍自己周围的人和事,在主动运用中更加透彻地理解和掌握了定语从句这一语法项目。这段微视频的制作和使用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帮助教师突破了教学难点。还有很多语法项目被老师们总结得极为精辟,还配上了朗朗上口的口诀,制成微视频,学生们可随时观看。这一资源的开发帮助学生们克服了对语法的畏难情绪,变得乐学会学。
2. 建立微视频资源库
学校教研组教师可分工合作,把一个单元的内容进行分解,每位教师根据各自的优势选择某个知识点进行精心准备,然后录制成微视频,建立一个教学资源库并上传,以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查缺补漏和巩固强化,作为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微视频还有利于自主预习任务的完成,课堂上就会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教学难点的突破和疑难问题的解惑。微课资源除了教学视频之外,还要提供与之相配套的辅助资源,包括导学案、自主学习任务、微课件、微习题等,与教学微视频一起为学生提供一个情境化交互式的完整学习环境。微视频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点、技能点的个性化学习。他们按需选择学习内容,可根据自身基础和接受情况,随时暂停、重播或反复播放。除在线观看之外,还可以下载保存到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各种多媒体数码终端设备上,随时随地随需利用零散时间学习。微视频资源库的建立有利于保证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选择针对自身水平的学习内容,解决个性化问题,满足个性化需求。资源库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英语学习中存在的“吃不饱”和“难消化”这一两极分化现象,有效解决英语学习水平上的差异问题。
3. 指导学生录制微视频
因为课时有限,班级人数多,教学任务重,学生展示环节往往很难全部完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个体或小组合作将此环节录制成视频,上传到班级的云盘,学生们可在课下上网观看,还可以进行小组互评或生生互评,进一步实现资源共享和同伴互助。英文课本剧的排练是感悟和强化语言的最佳渠道之一,是应该经常采用的读后活动,但因耗时长,许多教师感觉很难操作。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解决这个问题。目前手机、pad等都能录像,简单易操作。比如,读完《雾都孤儿》节选之后,教师建议学生们分成小组,将最经典的一部分表演出来。学生们课下积极排练完之后,组长负责将表演剧录制成视频上传到班级的公共云盘,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观看,相互点评。然后又推荐出2至3组全班共同观看,加入师评和生生面对面互评,学生们在欢乐中强化了知识和技能。
4. 利用在线测评系统
针对目前学生作文评价手段单一的现状,部分教师引入Writing Roadmap TM2.0标准化在线写作测评工具,突出形成性评价在学生作文评价中的有效使用,进而激发学生英语写作热情,提高写作能力。教师布置学生先精读和泛读各一本读物,带领学生完成对读物的讨论,然后在网上布置一篇与所读内容或主题有关的命题作文。比如组织学生阅读讨论书籍“Wildlife at Risk”(《濒危野生动物》)之后请学生们以读后感的方式“浅析世界濒危动物的现状”,或在学生阅读科学家传记后组织讨论并完成习作“成为专家所需具备的品质”。在写作过程中,Writing Roadmap TM2.0系统可以指导学生在线主动对习作进行拼写检查、语法检查、词汇选择等,鼓励、引导学生从思想内容、文章结构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品,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工具所提供的及时有效的反馈,并根据学生水平的提高调整测评工具中的评价标准,引导每位学生主动建立电子学习档案,学生可随时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学习进步过程,追踪自己在写作能力提升道路上的点滴进步,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突出形成性评价的功能。学生们借助在线测评系统的帮助积极发现问题,并自主改进。
二、英语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利用
英语教师除了要有效利用网络上提供的数字化资源之外,还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需要积极开发数字化资源,以便更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
1. 课堂嵌入式使用
网络多媒体环境下的素材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先进的视听技术利于加强教学内容的艺术表现力和情境感染力,教师可将其恰当地嵌入课堂教学中,会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雾都孤儿》这节英文小说片段赏析课上,当教师引导学生将孤儿们和管理者们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时,播放了电影中奥利弗被推选出要求多给食物的经典片段。电影中孤儿们枯瘦的面容、怯怯的表情、寒酸的就餐环境和仅有的一碗稀粥,与管理者们高壮的身躯、冷酷的眼神、华丽的衣饰、豪华的餐厅和桌子上的饕餮大餐形成鲜明对比,所有这些细节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观看后,经过小组讨论,学生们带着强烈的情感用英语讲述了观察到的细节,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平。音像资料创设的环境感染了他们,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了小说的主题,领会了作家的写作意图。
传统的语法课堂往往枯燥乏味,适当插入语法微视频,通过动画演示等手段,能够让枯燥的语法课变得活泼轻松。比如,学生刚接触定语从句知识时会有困难,教师可利用动画演示,帮助学生明白关系代词是如何指代先行词或指代整个主句内容,如何将两个单句结合成定语从句,再如何将定语从句拆成两个单句。多媒体技术比图示法更立体、更动态,能帮助学生更直观、更快速地掌握复杂的语法规则。因此,教师平日应该有意多搜集相关素材,将能获得的在线资源分门别类地纳入自己的英语教学资源库,随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与教学内容整合使用。
2. 课前课后辅助式使用
教师应向学生推荐英语学习网站和在线开放课程,如MOOC(慕课)等,建议学生自主利用,进行课前自主预习和课后的巩固与强化。目前国内基础教育领域有华东师大慕课中心联合国内知名高中组建的C20慕课联盟(高中)和人大附中推出的MOOC在中国基础教育领域的具体应用—双师教学,即“1+1慕课教学”。如果学生对某个知识点不够清晰,可登陆在线课程,点击该部分内容,进行个性化辅导,弥补教师不能随时随地答疑的缺陷。
电子辞典对于英语学习的作用不容忽视。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电子辞典中的“英语多词典查询”功能,解决词汇障碍的同时,通过例句阅读接触大量地道的、真实的语言素材,还可以利用单词本功能存储生词,用随记功能记录熟词僻意以及高频词汇和经典例句,用辞典中的彩色便笺和记号笔功能强调词条中的重点或记录例句。辞典还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需求,让自主选择学习材料成为可能。英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可阅读辞典里面收录的原版文学名著、名人演讲、英文杂志以及国外百科网站上的资源。基础稍弱的学生因有了这个方便快捷的工具,可以及时查询生词,增强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养成随时随地积累的习惯,符合语言学习的特点。有了电子辞典的介入,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成为知识的构建者。对教师的讲解不再全盘深信不疑地接受,而常常提出质疑,利用辞典查找相关信息,然后通过讨论共同找出问题答案,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 校本选修拓展式使用
英语校本选修课是提升学生英语水平、满足英语爱好者需求的有效渠道。针对其不受规定教材约束的特点,数字化资源是最合适的动态学习材料。比如,我校的校本选修引入TED网络资源,这是由美国一家私有非盈利机构上传的录制多年的演讲库,学生可以观看到众多科学、文学、艺术等领域杰出人物分享他们关于技术和社会各个方面的思考和探索。TED资源短小精悍,大多20分钟左右,有利于吸引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围绕视频设计相关活动,比如设计听力练习检测、阅读理解考查、就某一观点开展辩论或写观后感等,促进学生对语言知识的吸收,训练语言技能。TED资源提供的语言真实、生动,其语音、语调、表达方式都有利于学习者关注和模仿。其资源每年都要更新,保证了语料的真实性和时代性。话题覆盖面广,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开拓学生的视野。TED资源涉及的内容都是各行业的最新成果或精辟观点,极具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演讲者来自全球不同的国家,涉及不同文化背景,对科技、宗教、艺术等领域有不同的看法。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这一德育契机,正确引领学生甄别、理解、包容异域文化,促进他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教师使用TED资源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情况,对视频进行合理的处理。比如,开始先选择时间较短、语速较慢的资源,然后逐步加大难度。难度过大的课提前设计导学案,为学生理解做出必要的铺垫。起步时添加中英文双字幕,在逐渐适应后改用关键词字幕。教师在指导学生观看一段时间之后,可鼓励学生制作自己的英文微视频,像资源里的演讲者一样表达鲜明的观点,培养创新思维,锻炼英文表达能力。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教师对数字化资源的积极开发和有效使用,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空间和便利,但同时要注意避免负效应。比如,有些教师开发的视频和音频与教学内容联系不大,占用了学生的宝贵时间。还有的教师过于重视各种技术制造出的酷炫效果,未充分考虑其教学性能,分散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注意力。教学中过度依赖对数字化资源的使用,忽视了英语的交际功能,课堂上的人际互动和思维碰撞被弱化。因此,教师应具备必要的教学机智和筛选能力,合理开发、适当使用数字化资源,做到恰到好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黄慧.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J].江西教育科研,2007(1).
[3]严萍.MOOC课程与高中英语语法教学融合的优势及模式分析[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4(8).
[4]宋德龙.TED网络资源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4(11).
[5]苏晓俐.便携式电子辞典对初中生学习方式影响的个案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4(3).
[6]胡铁生.微课程的属性认识与开发建议[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6).
[7]李春燕.卡西欧电子辞典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3(12).
数字化课程资源 篇2
浅议数字化资源课程的开发研究实施方案――以南京财经学校的《会计基础》数字化资源课程建设为例
作者/周会林
摘 要:企业信息化迅速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学校应该重新审视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及时开展对会计专业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建设的研究和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有利于信息表达、更新,能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深化课程改革。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应用是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保障。在分析会计专业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出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以南京财经学校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骨干课程《会计基础》数字化资源课程建设为例,结合市场调查研究,探索开发研究,撰写实施方案。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资源;会计基础;开发;研究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研究现状
教育部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提出要加大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力度,建立各门类、专业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提出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精品课程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
二、《会计基础》课程数字化资源开发研究方案
《会计基础》是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会计职业的一门入门课程。按照学校数字化资源课程建设工作的安排,特制定了《会计基础》数字化资源课程建设方案。
(一)《会计基础》数字化资源课程建设的目标
1.数字化资源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
根据《会计基础》课程的特点及目前《会计基础》课程的实际情况,我们计划在两年内将《会计基础》数字化资源课程建设成具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拥有一流教师队伍;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和适应社会发展进步需要的一流教学内容;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采用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集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整体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身的“普遍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2.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数字化资源课程
《会计基础》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始终把理论性、技能性和创造性作为会计基础课程建设的中心,把课程教育定位于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意识、具有深厚的会计理论基础和较强的技能操作能力,并经过实际工作的锻炼后,能够娴熟进行会计核算、成为企业合格会计人员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根据课程建设的需要,本课程的建设目标如下:进一步对教学内容进行研讨,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推行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培养;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扩大多媒体教学授课范围;完善网络课程资源,提高网络教育比重;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立体化建设。
(二)《会计基础》数字化资源课程建设的内容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师资队伍现状
目前《会计基础》课程师资队伍现状、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的最基本建设,也是实施课程建设与教学的重要保证。担任《会计基础》数字化资源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有6人,分别毕业于扬州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等。所有教师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有2人,占33%;高级职称3人、讲师2人、助教1人,高级职称教师占50%;40岁以下的教师3人,占50%;具有双师素质的4人,占67%.讲师职称以上的教师担任本课程教学都长达5年以上。()教师队伍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均合理,是一支朝气蓬勃、富有创新能力的教师团队。
(2)《会计基础》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①加强师资队伍的理论学习。重视专业知识的更新和学习,想方设法、多种途径寻求再学习提高之路,通过提高和改善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与知识结构,实现本专业教学目标。②科学合理地安排师资结构。为保证师资梯队建设的质量,对青年教师采取“师傅制”培养方法,通过一老带一青,完成对青年教师的全过程培养;在职称结构上,实现以高职称为龙头,高、中、低职称合理搭配的队伍建设;在学历结构上,逐步建立起硕士研究生的高层次队伍。通过一系列合理安排,力争将会计基础师资队伍建设成至少有二名学科(专业)带头人、若干名中青年骨干教师所构成的具有较好教学水平、较强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③提高教师的实际业务能力。一方面,注重安排教师在学历教育方面上台阶,力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取得硕士学位;另一方面,注意安排教师积极参与会计职称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培训辅导工作,随时把握本学科最新的前沿动态,及时进行知识更新。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职称考试。同时,每年均安排教师到企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所掌握知识,提高实际动手工作能力,以便更好地在教学中指导学生。④主讲教师积极参加校内外有关会计基础的科研活动,及时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每位教师每年必须完成不少于一篇的有关会计基础及会计学的学术论文并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公开发表,形成浓厚的学术科研氛围。
2.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改革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体系,首先要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吸收本课程相关的新制度和新准则,充分体现课程的前沿信息反映到教学内容中来。《会计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与完善,是从整体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入手,并同时研究和改革课程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使之成为融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为一体的新型教学课程体系。
3.建设立体化《会计基础》数字化教学资源课程包
(1)树立教材建设新理念
随着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求职业学校的教材建设呈现出全要素、多功能、立体化的特色。《会计基础》课程是与企业会计实践联系极为紧密的一门课程,所以《会计基础》数字化资源课程教材建设必须与时俱进,树立教材开发的新理念,建立教材的新体系、新内容,要从提供单一的教材到提供完备的教学解决方案及丰富的教学资源。立体化教材的编写必须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内容精练,突出实用,学生易学,方便教学,贯彻国家标准,引入最新技术,配套多媒体助学助教系统,使教学变得直观、生动。
(2)构建教材建设新体系
本着“先进、有用、有效”的原则,首先对该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做彻底的改革,增添先进实用的内容,并且以此为基础,结合多年讲授该门课程的教学经验,组织骨干教师,确定一本省内优秀的《会计基础》教材作为核心教材,同时选择1~2本参考教材。
(3)具体教材资源结构
《会计基础》课程标准、《会计基础》课程主教材1本、《会计基础习题集》1本、《会计基础》单项训练(仿真软件)、《会计基础》阶段训练(仿真软件)、《会计基础》课程多媒体教学课件、《会计基础》课程网络试题库。
4.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1)校内实训基地
为更好地适应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我们现在已经拥有一个校内手工会计模拟室和两个会计电算化模拟室。由于《会计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运用学科,在执行教学计划中,除了在课堂上利用教学时间对会计实务和会计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外,还进行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采用单项训练和阶段性实训相结合的方式。单项实训是指授课教师根据本学科的教学进度,分单节组织学生完成日常的练习和实训。阶段性实训是在课程理论课结束后通过一周的系统实训,即在该学期末组织为期一周的校内会计模拟实习,让学生以一个会计人员的身份从会计实务出发,通过模拟操作,了解会计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到会计报表等过程的账务处理程序,进一步加强对会计学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掌握必须的实践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2)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与完善
学校现在已经拥有了上市公司、民营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多家校外实训基地。学校计划在现有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新增校内会计服务咨询公司,让会计专业教师及毕业生能接触到真实的经济业务,进行实地锻炼和学习。学校将充分利用实习基地接收和安排学生阶段性岗位实习和毕业实习,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5.教学方法
根据会计专业的特点,结合近年来在会计教学中的经验,通过多种方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针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因材施教,以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1)启发式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面对抽象的专业术语,很难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为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会计基础》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上课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尽量使学生边听课、边思索,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能动学习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2)直观法
与其他重要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相比,《会计基础》的教学需要更多的实践与操作机会,要求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尽可能地采用直观的易于理解的`方法和手段。针对该课程的这种特点,我们在该课程的课堂设计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上,更加注重实用性。从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实物展示与使用,都尽可能地真实化,使学生能对经济活动过程的处理有实际的切身体验。对非常抽象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账务处理程序,以及对单证账表的了解和说明,大量采用真实的图示类比,由浅入深的直观教学。
(3)案例式教学
对于缺乏会计实际工作经验的在校生来说,诸如会计的职能、特点、对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等基本理论问题,大多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因此,尽可能采取案例教学方式以加深理解,用一些接近生活的案例,来启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要融会贯通。
6.教学组织管理
规范化、科学化的教学组织管理是顺利实施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为搞好课程教学工作,我们制定了一系列课程教学管理规范和章程。
(1)制定教师工作规范
该规范明确了教师的任务和要求,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到课程的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答疑、考试试卷评阅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2)精心编制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实施课程教学的标准和准绳,是课程教学的规范性纲领和依据。我们按照新课程的教学要求编制出课程标准。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进度、重点难点、教学流程、教学方法和手段,到课程的考试和考核、试验实训、成绩评定等都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
(3)规范教学管理,加强教学督导建设
教学督导和反馈是科学化教学管理中的重要一环。为切实做好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我们建立健全教学督导制度,准备成立教学督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地对课程教学进行督察和反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改进。
(4)集体备课,共同研讨
为搞好课程教学,我们成立会计基础备课小组,实施规范的课程教研活动,通过相互交流和沟通,做到了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7.激励和评价机制
(1)建立教师课堂教学及教学质量的评价机制
根据学校有关文件精神,通过政策激励、教学全程追踪、督导和评价、与评先树优、职称评定挂钩等方式,鼓励教师多上课、上好课、搞好教学研究,具体措施制度是:教师教学工作规范;职称评定的教学要求;教学事故的界定与处理意见;科研水平的界定与排序;教学督导工作规范;教学中实行名师工作室制度等。
(2)建立规范的学生学习的激励和评价机制
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两个重要的有机部分,为激励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评价体系改革中,对《会计基础》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将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方式相结合,将闭卷笔试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将学历教学与考证教学相结合,真正检验出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郭玉娟,袁晓斌。精品课程设计与应用调查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46-49.
[2]廖宏建,吴涛,庄琪。精品课程中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建构策略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3):77-79.
[3]丁世敏。精品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2009(1)76-77.
[4]刘学华。论高职高专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的重构[U].商业文化,(7)。
[5]王振武。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U].中国管理信息化,(17)。
数字化课程资源 篇3
教学信念 教师 调查 建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充分地开发与利用各类课程资源。当前数字化课程资源开发凌乱、重复的现象比较严重,缺少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已开发的数字化地理课程资源又是重开轻用,缺少学生需求基础上的按需推送,因而数字化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精确定位成为当前地理资源开发的首要问题。本文参照赵兴龙等建立的数字化高中地理课程资源需求状况指标体系进行调研,该指标体系是为数字化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优化调控服务的,调查的目的可分三个层面:一是把握现状,二是找出改进的方向,三是辅助决策。
一、调查缘由
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明确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在对连云港市数字化地理课程资源开发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以“调研为先、需求为本、资源超市、精确推送”为指导思想,通过调研学生对资源的需求,可以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资源,是教师提升学生探究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设计本次调查的目的旨在通过调查,分析问题及原因所在,明确地理学习资源的内涵和提升途径,以供教师借鉴。
二、调查样本体系及指标选择
按照学生对资源内容需求和资源设计需求,及其对应的资源和资源设计的常态形式,设计了调查指标。问卷调查要能够反映不同年级、性别等学生的评价意愿。按照样本分层抽样、交叉控制配额等原则,考虑样本误差和成本,每个校区为40数量样本,并对调查员也进行相关的培训和具体的要求。
三、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1.学生对资源呈现格式需求程度调研
表1 不同年级学生对数字化资源呈现格式需求
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年级的学生对数字化资源呈现格式需求存在差异性。大多数学生认为课件、音视频是数字化资源的主体,其中高一年级学生认为文本资源和课件资源是主要部分,分别占到25%、28%,因为高一年级是学生进入高中的起始阶段,数字化学案是高中教学的主体,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课件资源具有显著的交互性,可以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高二年级教师侧重于文本和音视频资源,因为高二年级是学生学习最不稳的阶段,重视音视频资源,可以提高学生注意力。市级高中学生侧重于图表和文本资源,占到64%,因为社会对市级高中学生的考试升学期望值比较高。从表中还看出,游戏资源已成为学生需求资源的一部分,说明对学生情趣资源的研究十分必要。
2.数字化资源呈现的常态形式调研
从图2可以看出,学生认为数字化资源呈现的主要常态形式是巩固练习,占到35%,与表1中文本资源均值32%相当,说明应试教育仍是数字化媒体应用的关键;PPT课件比例占到24%,与表1中课件比例23.4%相当,表明多媒体课件有助于学生的交互式学习,课件是学生自学学习的重要资源;音频、视频虽然只占到17%,但也反映出高中学生对此数据不太满意,因为学生认为音视频教学可以激发自己学习兴趣。通过图2还看出,作为学科重要价值的图表资源占24%,而学生对图表的需求仅占17%,反映了学生对图表认识不足,说明作为学科符号的地图尚未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
图2 数字化资源呈现的常态形式
3.学生对数字化资源设计需求调研
从图3可以看出,学生对实验探究型资源设计和交互型资源设计关注度很高,占到60%,原因是实验型资源和交互型资源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学习特点,易于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游戏探究型资源占到16%,学生喜欢游戏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娱乐性,更在于它的模仿性与现实性、新奇性、有趣性,它能够引发挑战和好奇心。批判实践型和个性表达型分别占到13%和11%,说明学生注重自身个性的张扬和思考力、观察力、表现力的表达,这些隐性的能力恰恰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训练和创新性能力提升,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表达。
4.数字化资源设计的常态调研
从图4可以反映出操作交互型和方案设计型比值都比较高,共占到53%,说明教师注重数字化资源的预设。但同时对叙述展示型关注度占到20%,说明教师主导主体双重身份的地位仍未根本改变。探究推理型的试题占到12%,说明不少教师已经认识到探究型学习设计对于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力、想象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比例还比较低,表明教师缺乏对探究型资源的设计能力。
四、调研结论与建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依靠资源建构知识的过程,课程资源开发正成为学校的课程教学改革中心、课程设施资源中心、问题探索研究中心、天赋特长体验中心、拔尖人才培养中心。因此,基于资源开发的教与学,探索出方法服从内容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模式,有利于课堂深入改革与师生发展。数字化资源是信息化时代学习的重要方式,而数字化资源开发与设计直接影响到数字化学习的质量。因此,按需开发与资源定制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最为迫切的需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1.按“需”推送——针对学生需求精准开发多样化资源
调研数据发现,当前数字化地理教学资源比较丰富,但是缺乏有效组织,过多的数字化资源造成过多的选择,超出学生查阅和选择的可接受限度,需要对数字化地理资源按照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进行整合与归类。
(1)突出数字化文本资源的开发——高中学生
数字化文本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上运行的多媒体文字材料。数字化文本资源有学案、巩固案、学习辅导素材等,学生便于巩固和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因此所有高中学生都很关注精品性的电子文本。
(2)注重数字化游戏资源的开发——高一年级
高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学校,游戏资源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游戏式学习使学生在利用地理课件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地理知识、地理规律等,游戏只是一种手段。这种模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所学知识。
(3)加强音视频资源的开发——高二年级
高二年级学生既没有高考的压力,也没有高一时的新鲜感,上课时会出现走神、开小差现象。影像多媒体能实时观察事物的变化过程,掌控发展状态;声音色彩等因素能让学习者感觉身临其境,建立共享经验,学习者的多种感官受到刺激,学习效果提高。
(4)精选地理图表资源的开发——高三年级
地理图表资源体现了学科特色,不仅是地理环境的镜子,还是发现地理问题的窗口,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质疑能力的杠杆。对高三年级学生要重视图表资源的开发,让学生做到识图、绘图、画图,通过图说、图释、图文互换、图表互换,追求心中有图的创新境界,培养观察与思考的习惯与能力。
2.因“材”订制——针对学科特点强化数字化资源设计
现有的数字化资源建设注重学科特点,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有内在逻辑关联的数字化资源设计,并围绕“资源支架、学习支架、思维支架、问题支架”对教学进行了逻辑化设计。探讨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促进有效教学的教育意义和教学意义,坚持由课程资源的集散地转向课堂资源交互研究,是资源开发的根本选择;在模式建构中,重点是模式建构和策略应用,因为这两点最富有有效教学的内涵,最能体现主体的生命力量,促进主体生命超越。
(1)数字化实验探究型资源设计
数字化探究型实验教学是学科专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使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重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相结合,虚拟仿真与真实体验相结合,基本技能规范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有效地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由于地理事物的宏观性和联系性,不能在真实世界中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活动,需要在数字化实验室里解决一系列科学探究问题,主要模式有猜想-假设-验证。
(2)数字化游戏探究型资源设计
通过游戏资源在各个学习环节检测学生学习情况,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自主练习支架创设的关键是游戏支架设计,核心是图文转化的设计,对图文转换试题的设计是否准确可以评价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与解决问题的水平,主要有游戏规则、角色扮演、游戏任务等模式。
(3)数字化操作交互型资源设计
数字化交互式微视频教学资源运用多种数字化学习资源,使学生可无限次的反复观看并操作视频学习知识,提高了学生对此类知识的学习兴趣,主要有反复操练与练习、咨询、指导等基本模式。
(4)数字化批判实践性型资源设计
批判型资源有助于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意志力、想象力,需要学生进行恰当判断与合理选择,需要对事物的各个要素及组成部分进行理解和把握,需要对要素进行概括和总结,在判断、链接中提高他们分析思辨的能力,主要有基于项目、基于问题、基于生活地理等模式。
数字化课程资源 篇4
一、调查缘由
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明确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在对连云港市数字化地理课程资源开发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以“调研为先、需求为本、资源超市、精确推送”为指导思想,通过调研学生对资源的需求,可以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资源,是教师提升学生探究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设计本次调查的目的旨在通过调查,分析问题及原因所在,明确地理学习资源的内涵和提升途径,以供教师借鉴。
二、调查样本体系及指标选择
按照学生对资源内容需求和资源设计需求,及其对应的资源和资源设计的常态形式,设计了调查指标。问卷调查要能够反映不同年级、性别等学生的评价意愿。按照样本分层抽样、交叉控制配额等原则,考虑样本误差和成本,每个校区为40数量样本,并对调查员也进行相关的培训和具体的要求。
三、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1.学生对资源呈现格式需求程度调研
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年级的学生对数字化资源呈现格式需求存在差异性。大多数学生认为课件、音视频是数字化资源的主体,其中高一年级学生认为文本资源和课件资源是主要部分,分别占到25%、28%,因为高一年级是学生进入高中的起始阶段,数字化学案是高中教学的主体,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课件资源具有显著的交互性,可以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高二年级教师侧重于文本和音视频资源,因为高二年级是学生学习最不稳的阶段,重视音视频资源,可以提高学生注意力。市级高中学生侧重于图表和文本资源,占到64%,因为社会对市级高中学生的考试升学期望值比较高。从表中还看出,游戏资源已成为学生需求资源的一部分,说明对学生情趣资源的研究十分必要。
2.数字化资源呈现的常态形式调研
从图2可以看出,学生认为数字化资源呈现的主要常态形式是巩固练习,占到35%,与表1中文本资源均值32%相当,说明应试教育仍是数字化媒体应用的关键;PPT课件比例占到24%,与表1中课件比例23.4%相当,表明多媒体课件有助于学生的交互式学习,课件是学生自学学习的重要资源;音频、视频虽然只占到17%,但也反映出高中学生对此数据不太满意,因为学生认为音视频教学可以激发自己学习兴趣。通过图2还看出,作为学科重要价值的图表资源占24%,而学生对图表的需求仅占17%,反映了学生对图表认识不足,说明作为学科符号的地图尚未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
3.学生对数字化资源设计需求调研
从图3可以看出,学生对实验探究型资源设计和交互型资源设计关注度很高,占到60%,原因是实验型资源和交互型资源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学习特点,易于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游戏探究型资源占到16%,学生喜欢游戏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娱乐性,更在于它的模仿性与现实性、新奇性、有趣性,它能够引发挑战和好奇心。批判实践型和个性表达型分别占到13%和11%,说明学生注重自身个性的张扬和思考力、观察力、表现力的表达,这些隐性的能力恰恰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训练和创新性能力提升,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表达。
4.数字化资源设计的常态调研
从图4可以反映出操作交互型和方案设计型比值都比较高,共占到53%,说明教师注重数字化资源的预设。但同时对叙述展示型关注度占到20%,说明教师主导主体双重身份的地位仍未根本改变。探究推理型的试题占到12%,说明不少教师已经认识到探究型学习设计对于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力、想象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比例还比较低,表明教师缺乏对探究型资源的设计能力。
四、调研结论与建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依靠资源建构知识的过程,课程资源开发正成为学校的课程教学改革中心、课程设施资源中心、问题探索研究中心、天赋特长体验中心、拔尖人才培养中心。因此,基于资源开发的教与学,探索出方法服从内容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模式,有利于课堂深入改革与师生发展。数字化资源是信息化时代学习的重要方式,而数字化资源开发与设计直接影响到数字化学习的质量。因此,按需开发与资源定制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最为迫切的需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1.按“需”推送———针对学生需求精准开发多样化资源
调研数据发现,当前数字化地理教学资源比较丰富,但是缺乏有效组织,过多的数字化资源造成过多的选择,超出学生查阅和选择的可接受限度,需要对数字化地理资源按照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进行整合与归类。
(1)突出数字化文本资源的开发———高中学生
数字化文本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上运行的多媒体文字材料。数字化文本资源有学案、巩固案、学习辅导素材等,学生便于巩固和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因此所有高中学生都很关注精品性的电子文本。
(2)注重数字化游戏资源的开发———高一年级
高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学校,游戏资源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游戏式学习使学生在利用地理课件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地理知识、地理规律等,游戏只是一种手段。这种模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所学知识。
(3)加强音视频资源的开发———高二年级
高二年级学生既没有高考的压力,也没有高一时的新鲜感,上课时会出现走神、开小差现象。影像多媒体能实时观察事物的变化过程,掌控发展状态;声音色彩等因素能让学习者感觉身临其境,建立共享经验,学习者的多种感官受到刺激,学习效果提高。
(4)精选地理图表资源的开发———高三年级
地理图表资源体现了学科特色,不仅是地理环境的镜子,还是发现地理问题的窗口,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质疑能力的杠杆。对高三年级学生要重视图表资源的开发,让学生做到识图、绘图、画图,通过图说、图释、图文互换、图表互换,追求心中有图的创新境界,培养观察与思考的习惯与能力。
2.因“材”订制———针对学科特点强化数字化资源设计
现有的数字化资源建设注重学科特点,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有内在逻辑关联的数字化资源设计,并围绕“资源支架、学习支架、思维支架、问题支架”对教学进行了逻辑化设计。探讨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促进有效教学的教育意义和教学意义,坚持由课程资源的集散地转向课堂资源交互研究,是资源开发的根本选择;在模式建构中,重点是模式建构和策略应用,因为这两点最富有有效教学的内涵,最能体现主体的生命力量,促进主体生命超越。
(1)数字化实验探究型资源设计
数字化探究型实验教学是学科专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使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重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相结合,虚拟仿真与真实体验相结合,基本技能规范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有效地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由于地理事物的宏观性和联系性,不能在真实世界中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活动,需要在数字化实验室里解决一系列科学探究问题,主要模式有猜想 - 假设 - 验证。
(2)数字化游戏探究型资源设计
通过游戏资源在各个学习环节检测学生学习情况,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自主练习支架创设的关键是游戏支架设计,核心是图文转化的设计,对图文转换试题的设计是否准确可以评价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与解决问题的水平,主要有游戏规则、角色扮演、游戏任务等模式。
(3)数字化操作交互型资源设计
数字化交互式微视频教学资源运用多种数字化学习资源,使学生可无限次的反复观看并操作视频学习知识,提高了学生对此类知识的学习兴趣,主要有反复操练与练习、咨询、指导等基本模式。
(4)数字化批判实践性型资源设计
数字化资源培训心得 篇5
2017年4月6日,学校组织教师进行了数字教育资源网络培训学习,收获颇多,但我想谈谈数字资源在习作方面的开发与利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是学生表达交流的需要,学生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 教师要巧妙地指导学生从丰富的生活资源中,认真观察,积累作文素材。在评改、修改作文中积极探究,探究写作方式,自觉合作,相互评改,互相欣赏,提高写作水平。让学生把作文与生活实践、网络学习紧密结合,并充分展开想象,能写想象文章,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体验作文的实用乐趣,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心理。教师要指导学生把实践活动与作文指导结合起来,把课外语文学习资源与作文教学、信息技术结合,开发学生习作资源,让学生有取之不尽的习作材料,激发学生习作兴趣,1.凭借现有教材,进行二度开发
教材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有着其他资源不可替代的存在价值。为了使教材在习作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在用好现有阅读和习作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二度开发,给教材注入了丰富的源泉,使它更显丰盈。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增:即在原有文体提供篇章的基础上,根据学生阅读实际及不同特点,增加一些与所学文本类似的文章,或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或具有相同写作方法的文章,引导学生同步阅读,比较赏读,从中感悟文章布局的合理、构思的巧妙、表达的生动。在提供大量范例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感悟巧妙的写作方法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仿写,在运用中进一步巩固写法。
(2)挖:挖掘阅读教材中有利于习作教学的训练点,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习作实践,为学生提供各种练笔的机会。
教材选编的课文,文质兼美,很多课文给我们留有习作练习的广阔空间,在学完课文后,挖掘教材的空白点、拓展延伸点,引导学生开展扩写、缩写、续写、写读书笔记等各种形式的习作实践,或引导学生就某个或几个问题再度作一番“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见仁见智的探究,这样,既拓展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使习作淡化了文体,增加了习作的空间,实现习作与阅读的双赢。
2.结合各科活动,进行有效整合
我们把开发习作资源的过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进行有效整合。(1)与语文实践活动有效整合。如开展读书节活动、口语交际、课本剧表演、语文游艺活动等。积极探索活动作文的教学模式,让活动贯穿作文训练的全过程,并在活动中不断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引发写作的激情,让作文成为学生感到快乐的事情,让学生在玩玩乐乐中积累习作素材。
(2)与德育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整合。每个学期,学校都会有计划地开展各种各样的德育活动,如主题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才艺展示活动,各类竞赛活动等,我们充分利用这些活动,让它们成为习作训练的原材料。
(3)与其他学科教学实践活动有效整合。习作与数学、自然、音乐、美术等各个学科有机整合,通过学科融合、科际匹配、知识整合的办法,拓宽作文教学的新思路。如撰写观察日记、数学日记、科学实验报告、科学小论文、听音乐写想象作文、漫画作文、绘本作文等。通过学科知识的迁移,生活的联想,主观的想象,以发展的多元的视角激活学生写作的题材与思路。
3、留心发现,巧用生成资源
在课堂上,一次精彩的即兴发言、一个异于常规的举动、一次外出的特殊经历、甚至一个看似干扰课堂的偶发事件,只要教师留心发现、注意挖掘,这些都可能成为开启学生智慧之窗的教学资源。一次语文课上,我刚走进教室,就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教室里乱成一团,课桌上、椅子上、门窗上到处都是飞蛾,学生们手拿扫帚、拖把等工具,四处拍打,正在上演一出激烈的“人蛾大战”。正常的教学是无法进行了,我立即让同学们安静下来,打开门窗,放走飞蛾。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兴奋的小脸,我意识到这一偶发事件正是进行作文教学的良机。在课上,我让孩子们回忆了发现飞蛾、扑打飞蛾、放飞飞蛾的全过程,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以及由这件事引发的思考。大家感到很奇怪:为什么教室里一夜之间会出现成百上千的飞蛾?它们来自何方?又将去往何处?带着这些疑问,同学们有的上网搜集资料,有的请教科学老师,有的走进社区、走进农村进行调查,终于弄明白了眼下正值农村麦收季节,农田里的蛾子会成群离开农村,寻找新的“定居点”。而随着城市绿化面积的亮化设施的增加,趋光性强的蛾子聚集到了城里,才会出现蛾子满天飞的现象。孩子们的疑问消除了,一篇篇精彩的习作也应运而生。《人蛾大战》、《“飞蛾入侵”留给我们的思考》、《怎样利用趋光性消灭蛾子》,孩子们的文章写得真切可感,颇有见地。
数字化课程资源 篇6
【关键词】家具设计 数字化教学 教学活动
近年来我国家具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生产总值及出口额均大幅上涨。2010年,中国家具总产值将近9000亿元,仅次于食品、服装和家电,成为中国第四大类消费品。我国已经跻身世界家具制造大国,行业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我国家具行业快速发展,行业对家具设计人才需求也急剧增长,然而目前国内还非常缺乏职业家具设计师。已经严重制约现代制造业健康发展。中国家具行业要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急需培养大批研究和实践相结合的创新设计人才。家具设计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对其进行教学改革和提升,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一、数字化教学在家具设计课程的实施现状
家具设计数字化网上平台从2009年开始使用,在教学使用过程中展现出很多的优点,譬如信息更新快,课程内容不受教学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影响,方便学生随时浏览学习、下载,解决了过去课时有限,教学内容跟不上行业发展等问题。同时,网上数字平台使用过程中,很好的促进了同届、不同届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中的许多不足。
1.有效的建设与使用
现有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呈现信息多而杂,如何有效地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高课程效率,解决建设过程的盲目问题;如何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合适的资源,解决学生使用过程中无序状态的问题,这些都值得思考。
2.持续的发展和使用
现阶段数字化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往往课程开始阶段学生还有热情关注,课程结束后就不再使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看帖的多,回帖的少;乐于分享资料的人少、上传的资料质量不高等问题。这些都影响了数字化教学平台持续发展和使用。
二、家具设计课程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和使用
如何建立与教学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平台,措建数字资源运用的桥梁。盘活数字资源是数字平台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的重点’口]题。
1.内容完整导航清晰的网络教学环境搭建
网络数字化环境的开发和建设是数字化平台教学运用的基础。教师在数字化课程中角色是“建设者”、“推销者”和“指导者”。网络课程学习内容不能仅仅是课件展示或教材搬家,需要搭建一个与专业特点、教学目标相适应,方便有效的立体教学环境。
首先,课程版块要条理清晰。让学生对课程学习有整体认识和把握。授课计划中将每章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列出来、教学资源、教学活动都链接和导航清楚,方便学生有序的利用网络平台资源。课程内容栏目除了每章有完整的学习内容外,还要有延展知识点和资源,同时要努力做到不断更新和完善。最后,授課过程中要不断宣传和使用网上数字平台,结合教学内容经常使用和介绍数字教学平台中新的变化,鼓励大家不断使用数字教学平台。帮助专业学习。
2.教学活动及方式的变革
信息技术环境支持的教学设计应自觉运用“学教并重”新型教学设计理论去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并组织实施相关的教学活动。转化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让数字资源真正服务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家具设计课程主要内容是以家具产品创新设计训练为主要内容,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课程中强调综合考虑和运用市场、人机工学、家具结构、材料工艺等许多相关知识。在课程教学活动中留下生动的教学案例。带动数字平台有效建设与使用。
老师是教学主题活动设计策划和组织者。通过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使网上教学平台内容,能够真正被学习和使用,避免流于形式和表面。同时,在教学活动中,积累真正适合教学使用的数字资源。
最近两年,家具设计课程都是结合杭州举办的“创意杭州”竞赛活动展开教学实践。与真实比赛项目结合,有奖金和名次,使学生更有激情和动力。授课开始前,围绕竞赛主题活动,通过网上数字平台上提前预告和热身。介绍相关企业情况和产品,介绍历年参赛作品。在授课过程中,在数字平台上公开课件和讲义,教学过程不再是知识点的灌输,而是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放在实践活动辅导和学生难点与关键点问题辅导上。学生可以在数字平台上,自主学习相关知识点,了解潮流信息,寻找灵感点;此外还可以在数字平台上针对个人设计过程中难点,发起讨论和求助。授课结束后,学生最后设计过程和完成的作品也将发布在数字平台上,为其他学生留下生动的参考案例。
使用网上数字平台后,教师教学方式上也更加灵活,除了传统的大班集体课堂授课外,还可以采用主题讨论,一对一个别辅导等更灵活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课程自主学习、拓展学习、合作学习,巩固所学的知识,锻炼实践运用能力,教师同时针对学生个人学习水平,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从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3.数字平台的持续使用和发展
一个人的力量很有效,一群人分享会收获更多。数字资源要长期持续使用和发展下去,单靠个别老师努力建设是不够的,毕竟时间和精力有限,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热情,带动学生一起参与,让学生成为数字化教学环境中的使用者和构建者,才能真正发展建设好。目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提高学生使用和建设数字平台热情。
首先,是通过数字平台中讨论区直观方便的发帖形式,发布各类信息和资讯。只有数据更新快、时效强,才会受到学生的喜爱。因此在数字平台的讨论区中结合社会和行业热点,经常更新讨论主题,介绍国内外展会、竞赛活动。这些内容慢慢积累下来,给专业课程教学带来更新、更有针对性的拓展阅读、延伸阅读。
其次,可以在讨论区中,根据同学需求和兴趣开设一些学生有热情参与的主题,例如请同学分享自己喜爱的设计师,分享有趣的设计作品、设计创意点,分享自己设计感悟等内容,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学生发帖后,要积极回帖,以加强师生之间双向互动。
此外,还需要有一定的激励机制和培育措施。在课程考核中,要根据考核发帖数量和和分享资料质量来考核平时成绩。课堂中多宣传好的帖子,促进学生分享同学辛勤劳动的成果,从学生分享的内容中,发现他们的特点,引导和鼓励学生。同时,鼓励和培养一些优秀的学生,担当论坛中分版主,负责定期的话题、资料更新和维护工作。
三、结语
数字化教学平台两年的建设和使用,给《家具设计》课程教学带来很多的帮助,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数字教学平台在师生共同努力建设中,形成较完整的教学体系,并不断完善和更新单元知识点;同时在教学使用中,积累了许多实际的教学案例,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也成为学生今后创新设计的灵感源泉。
家具行业快速发展,教师教学方式应该动态发展变化,应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专业学习积极性。在这两年创意杭州比赛中。我校学生获得顾家工艺特等奖金奖、艾瑞的银奖、圣奥银奖等许多荣誉,很多学生也因此爱上家具设计。提问的形式多半以问话、对答的形式出现,这可以从传统的单一信息传输中解脱出来,扭转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交流局面,通过问、答或口答或笔答或小组讨论集中笞等形式,变为双向、多向交流,从而锻炼学生的理解,分析、归纳,判断等多种思维能力。可以说,课堂提问这一形式直接与语文课的培养目标相吻合。在老师的帮助下,对个别钻牛角尖的同学,也应沉住气。久而久之,终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参与并实践的过程。学生不断实践,兴趣不断被激发,不断积累知识,进而在学习上会产生量的飞跃、质的升华,从而进入“有效教学”的境界。
三、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要巧妙地运用提问营造气氛
提问是一种技巧,是一门艺术。要学生体验成功感不仅是通过笔试,也可以通过语言来表达他们的理解,从而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知识。当学生能够选择自己感觉最满意的方式,用发展得最好的能力方式来表现他所学知识的时候,他的能力将获得提高。让他们在民主、和谐、愉快、自由的气氛中,乐于思维、敢于表达。比如,设计阿姨问路的生活情景,让学生模拟阿姨和路人进行问题与指路的对话;创设借粉笔情境。让学生学习借物品的对话等,然后让学生以分组表演的形式相互评议,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想说敢说。
当能力被当做是固定的,不可改变的,学生可能会感到绝望,如果学生把能力看作是一种用来解决问题的资源,可以随知识和经验的增加而增加,学生就会对未来的成功保持乐观的态度。所以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积极探索设疑的方法,有责任通过课堂提问激发学生内在的发展动力,让所有的学生都或多或少地拥有不同方面的专长,从而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
数字化课程资源 篇7
信息化浪潮中教育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奠定了教学资源建设的坚实基础, 而高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则带来了教育教学方式的新变革, 促进了全民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形成。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之一就是资源建设。
近年来, 国家、江苏省等先后出台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如:《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 (教职成[2012]5号)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 (2013—2015年) 的通知》 (苏政办发[2012]211号) , 要求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广泛和有效运用, 全面提升信息技术引领和支撑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则针对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 提出必须“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迎来了发展良机。
有鉴于此, 在高职课程教改探索中, 我们自觉践行先进教学模式和方法, 以教学改革促进高职《国际市场营销》等课程的建设;同时, 主动对接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历史脉动, 积极开发专业和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以期提升教学绩效, 同时为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发展趋势
一般而言, 教学资源是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等可资利用的条件, 通常包括教材、案例、音像、课件、教师资源、基础设施等。而数字化教学资源则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 可以在计算机或网络上运用的教学资源, 是教育信息化的产物, 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新的教学模式的前提。
信息化背景下教学资源的发展和建设呈现出暂新的时代特色。主要包括:
(一) 由封闭向开放的演进
互联网+为背景的教育新常态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 推动了教学资源开放、教学软件开源、建设标准开放等, 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MIT等的MOOC课程、中国的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精品开放课程等。
(二) 由线性向非线性的演进
传统教学资源呈现知识的线性特点, 信息传输相对有限。而现代信息化教学资源呈现非线性、网状拓扑结构。学习者根据需要以线性或非线性方式自主学习。
(三) 由平面化向立体化的演进
信息化教学资源不仅有传统的图文类资源, 还包含音视频类、动画类和虚拟仿真类素材等, 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既有传统的纸质教材, 又有多媒体课件、专业和课程教学资源库等。
(四) 由单一平台向多元平台的演进
传统资源背景下, 纸质图书、课堂等是主要的学习平台。而当下的学习平台已向PC、互联网平台转移,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 更是向手机、平板等移动智能终端转型, 移动化、泛在化学习等成为其平台的重要特征。
三、优质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和改革实践
我们紧扣高职教育的信息化脉动, 积极构建课程教学的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以推进苏州市职业大学商学院国贸系《国际营销课程》的教学系统结构性变革。以“校企共建、以赛促建”的理念为指导, 组建了包括企业专家和校内骨干教师在内的课程资源开发“互融双师”团队, 结合国贸系自身条件和课程特点, 主要建设内容有:
(一) 多媒体课件资源
按照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的需要, 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开发的《国际营销》课程系列软件, 是《国际营销》课程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教学改革成果之一。包括:《国际营销概论》《国际营销环境》《国际营销战略》《国际营销调研》《国际营销策略》《国际营销管理》等6大学习项目, 均涵盖课程前沿、自主学习、随机自测、实训课堂、课堂拓展、双语学习、关键字导航等子项目。
《国际营销》等课程的项目化课件资源主要特点为:学习领域具体化、学习项目案例化。针对《国际营销》课程特点, 配备了对应的案例资源;制作的PPT课件兼容性好, 运用广泛;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技术壁垒和相关软件如PowerP oint等使用成本较低。
(二) 积件 (integrable ware) 式数字化教学资源
随着《国际营销》等高职课程教改实践的深入, 传统多媒体课件资源的知识内在联系固化、思维过程模式化、教学程序机械化等问题日益凸显, 于学生不利其创造性、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于教师也无法满足其自主选取多媒体素材进行二次创作开发, 实施个性化和因材施教的诉求。故此我们致力于开发《国际营销》课程系列之积件式数字化教学资源。
积件 (integrable ware) 是由师生根据需要, 自主重构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的教学软件系统, 是对传统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理念的扬弃。积件以其基元性 (不可再分的教学元件) 、可积性 (搭积木般的重组教学模块或项目) 、继承性与发展性 (经某教师组合成为适当情境的内容, 构成了一个“临时”课件) 、开放性 (可随时将最新信息和作品入库) 等特点, 有助于因材施教、因“境” (教学情境) 施教, 进行个性化和创造性的教学。
我们从《国际营销》课程和学情出发, 对课程知识点和技能点根据教学逻辑和工作 (过程) 逻辑有机整合的思路, 进行合理解构和重构, 积件资源使用模块的设计简明快捷。而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国际营销》等课程相关的资源、营销案例演进的频率很快, 数字化资源的更新的意义或远甚于技术的先进性, 所以我们创新性地通过快速课件技术的学习和部署, 推进积件库进行实时更新。如此, 以提高积件库的科学性、易用性和时效性。
(三) 《国际营销》课程资源库
高职资源库基本定位是“辅教辅学”, 《国际营销》课程资源库按照“碎片化资源、结构化课程、系统化设计”的设计建设规范, 以“校企共建, 以赛促建”的理念为指导, 以校级WCS网络平台为依托, 以共建共享为原则, 以教育部、苏州市职业大学等组织机构主办的各类大赛为促进, 开发的课程资源库主要包括课程建设资源、课程教学素材资源和社会服务资源三大部分。其中:
课程建设资源主要包括:课程设置、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队伍、实践教学、教学资源、课程拓展、职业资格认证、相关法规等模块;
课程教学素材资源包括:课程校本教材和实训指导书、数字化教材资源、参考网址、课程教案、课程全部模块PPT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习题集/试卷集资源、企业教学案例、课程教学视频、教辅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
社会服务资源包括:职业资格认证培训资源、学历提升 (自学考试等) 学习资源、各类项目以及大赛获奖作品展示等。
同时, 整合三大部分资源, 初步建成《国际市场营销》课程资源平台网站, 数次荣膺校级教学类大赛最高奖、年度教育教学质量年遴选10大优秀课程资源等, 相关资源亦屡获教育部等举办的全国性大赛一等奖等殊荣。
四、高职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教学改革创新
(一) 理念创新:“校企共建、以赛促建”的教学资源构建理念和实施路径
我们提出并践行“校企共建、以赛促建”的高职外贸类课程教学资源构建框架方案:构建由行业企业专家和校内“双师型”教师专兼结合的“互融双师”团队, 协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联袂开发校企合作课程、教材和实训指导书等系列教材, 为专业和课程教学资源构建夯实基础。
同时, 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和学生参与教育部、院校等相关部门主办的各级教育教学竞赛, 但是并非为赛而赛, 而是以此为契机, 检验我们教学资源建设和教学改革绩效, 以赛促建, 提升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质量。
(二) 内容创新:积件式形态打造的资源系类, 促进资源共享
传统数字化教学资源已经无法满足互联网+的高职教学需求, 而当下数字教学资源开发又面临两大新问题:开发标准缺失及其引致的资源无法共享的“资源孤岛”。
我们的创新对策则是按照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制定的CELTS标准, 特别是CELTS-31 (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 要求, 基于《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 (教高函[2011]8号) 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 (教高厅[2012]2号) 精神, 开发基于《国际营销》课程的积件式资源, 其他教师可对积件式素材二次集成, 从而避免课程数字资源开发中常见的“资源孤岛”问题, 促进资源共享和流动, 创新推动教师专业建设和高职信息化教育教学。
(三) 技术创新:快速课件技术和资源的多终端、多平台兼容
“快速课件”技术的采用利于消弭教学资源构建的经济性、技术性和时效性三大壁垒, 且采用了国际知名的Harbinger Knowledge Products Pvt.Ltd.等单体快课平台, 一次发布可无缝兼容PC、苹果和安卓系统, 利于资源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
经济性方面: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需购买和学习诸多昂贵的软件, 专业教师将面临着极高的直接经济成本、间接的时间成本等。即使外包, 价格不菲, 遑论其中极高的隐形交易成本 (例如技术支持方和教师在资源构建中的巨量沟通成本) 。而单体快课技术平台价格相对便宜, 且摊薄到众多教师、专业和课程上, 平均成本更低。
技术性方面:快课技术对于外贸类等专业教师而言, 无需太多计算机专业技术知识, 上手快, 易掌握, 部分化解了文科非教育技术背景之老师的资源开发技术壁垒。
时效性方面:快课技术相对消弭了资源开发的经济壁垒和技术壁垒, 使得经济类专业教师可专注于自己的专业比较优势, 提升资源质量, 快速优化更新, 促进了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当然, 数字化教学资源本身无法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 现代信息化教学技术和课程的深度融合还需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教学方法、手段的系统化改革。我们将以高职《国际营销》等课程优质数字资源开发的教学改革为契机, 继续推动相关高职专业和课程的建设和改革, 促进教师的专业能力、课程建设能力和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运用能力的立体式提升, 优化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顾京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2]余胜泉.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11.
[3]李雁翎.教学资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J].中国大学教学, 2010, (08) .
[4]朱晓玮.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经贸类课程教学实践探索[J].市场周刊, 2015, (07) :126-128.
[5]陈晓琴.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的模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09, (14) .
[6]孙洋等.基于网络平台的教育资源建设、应用现状与建议[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07) .
数字化课程资源 篇8
关键词:电子技术类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学改革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人类社会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 特别是电子技术正向数字化、集成化、网络化、综合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电子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拓宽, 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器件不断出现, 对电子技术类相关的人员需求十分巨大。这对于高等教育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电子技术类人才是高校电子技术相关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数字化教学资源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 开发高质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已成为教育信息化的迫切需要。随着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基于计算机和网络为特征的数字化教学已经成为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2.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意义
高校是培养现代化人才的摇篮, 其最终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向人们展示了其多媒体化、人工智能和全球网络化的发展特性, 正是这种特性可以便于创设一种全新的教育环境, 创造出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环境。
信息数字化有效地促进了教育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 让学生获得更大的学习空间和自由,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易于实现人际之间的广泛交流和协作, 支持人际之间的智能性交互;易于实现学习环境的虚拟化, 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和实践的自由。
创建信息化教学环境的首要条件就是建设内容丰富的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库。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 创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搭建教育信息化平台, 建设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环境, 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互动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反映了当代教育教学的迫切需求。
3. 电子技术类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3.1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内容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 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 可以实现共享的多媒体学习材料。它具有多样性、共享性、扩展性、工具性等特点。数字化教学资源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 有多媒体课件库、多媒体素材库、视频资源库、网络课程、数字化图书馆、教师教学网站群、专业课程资源库等多方面。
电子技术类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等多学科应用型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具有理论性强、实践性强、发展速度快、多学科交叉、应用领域广泛等特点, 学生对该课程内容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针对电子技术类课程的特点, 其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应重点放在多媒体课件库、视频资源库、网络课程、虚拟实验、试题库和习题库等方面的建设。主要构建一个以电子技术课程全方位、开放性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支撑下的理论课教学、实验课教学和网络自主学习的全新的教学体系和模式, 以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建设为核心, 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
在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的系统模型时, 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 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 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 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电子技术类课程主要包括《模拟电子技术》、《脉冲数字电路》等课程, 我们将结合我校实际, 在校园网基础上, 借助局域网络、多媒体制作工具和网络编程工具, 针对教学的授课、自学、考试、答疑和实验五个环节, 利用基于Web的网络教学平台, 构建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资源、实践教学资源、习题库、试卷库、答疑讨论系统等, 整合和完善电子技术类课程的教学资源, 丰富教学内容, 完善教学手段, 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开放式教学模式。
结合电子技术类课程的要求和特点, 我们可以构建出相关教学资源库的框图: (如图1)
3.2电子技术类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方法
数字化教学资源应该结合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建设,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 在相关课程建设基础上, 建设全方位、立体化、开放性的课程教学数字资源。具体建设方法如下。
3.2.1 平台构建
首先应充分调研该类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情况, 并结合本校实际, 初步构建一个网络教学平台, 提出总体设计思路。
3.2.2 整合资源
将电子技术类相关课程进行梳理, 在原有课程建设的基础上, 按照总体框架, 补充、完善、整合各种理论和实践教学资源, 形成系列教学资源库, 完成具有“渐近性”与“多层次”性、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要求的习题库建设, 建立高质量的电子技术类课程试题库, 并进行数字化处理。在资源整合过程中应注意规范化、规划性和协调性。
3.2.3 运行调试
当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完成后, 应该进行网络教学试运行, 同时根据师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修改和完善。
3.2.4 评价与维护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是长期的过程, 需要对教学资源不断地积累和更新, 同时应支持教学过程的跟踪统计, 具有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展示, 才能充分体现师生互动功能, 才能极大地拓宽课程教学空间, 达到预期的效果。
依托课程网络教学综合平台, 通过教学资源建设和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 力争在课程建设方面取得突破。
3.3 电子技术类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需考虑的问题
3.3.1 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和利用多媒体的属性。
电子技术类课程相对较为枯燥, 学生学习兴趣不够浓厚, 而网络和多媒体具有集成性、控制性、交互性、多元性等特点, 能把符号、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等信息集于一体。因此教师应采用视频、动画模拟演示等多种方法, 使得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3.3.2 网络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应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
教师既要考虑教学的需要, 坚持实用的原则, 又要不断创新, 兼顾学生的兴趣。
3.3.3 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性很强, 因此教师不仅要注重理论教学资源的建设, 而且要重视实践教学资源, 通过构建虚拟实验室, 使学生通过电脑即可像在实验室中操作实验设备般对电路进行验证和设计。同时将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资料及对学生进行职业培训的项目资料也放在网络平台上, 供广大学生学习参考, 由此激发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学习兴趣。
3.3.4 注意教学资源库的更新和发展。
电子技术发展迅速, 教学资源库要紧跟时代的发展, 不断更新知识体系, 始终将最新的科技动态和发展方向展示给学生。
4. 结语
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是机遇, 而且是挑战。教师通过电子技术类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丰富教学内容, 完善教学手段, 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开放式教学模式, 必将提高高校数字化进程, 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全面支撑下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王慧龙等.高等无机化学数字教学资源库的构建与应用.中国大学教学, 2007.7.
[2]田颖等.教学资源库的设计与实现.中国校外教育, 2008.8.
数字化课程资源 篇9
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建设是数字化资源体系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现以《收银项目实训》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建设为例, 介绍课程资源建设的具体做法, 以及创新点与注意点。
一、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建设不是简单的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开发、网络资源以及各种应用软件的使用和整合。如何将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建设形成体系, 并得到有效地使用时研究的重点。
(一) 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的现状
1. 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的重要性深入人心。
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以及学生素质的变化, 使得传统的教学资源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和吸引学生, 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数字化资源建设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而精品课程建设和数字化校园的出现, 正是课程改革以及数字化资源建设的重要形式。
2. 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开发取得进展。
近年来, 各种信息化的赛事比比皆是, 如“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全国微课大赛”, 通过这些赛事各学校课程数字化资源得开发与建设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与素材, 有效推动了数字化资源的建设。
3. 课程数字化资源的应用得到推广。
如何更好地利用数字化资源开展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机融合是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各个专业的专家通过教师培训、校企合作、校校交流等方式将数字化资源建设有效地引入到学校的建设尤其是课程的建设中, 并由此培养出很多的专业人才。
(二) 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的主要问题
1. 优质资源匮乏。
很多学校的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还在起步阶段, 很多学校是通过购买, 或是使用已有的资源, 虽然量很丰富, 但在实际使用中还是与教学存在一定的不匹配状况。真正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效果的优质课程数字化资源十分匮乏。
2. 数字化应用水平落后。
大多数的职校教师在上课时常用的教学手段还是PPT的方式, 因为相对其他的资源这种方式的制作比较简便。对于复杂的三维动画、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使用频率也不是很高。这导致数字化的应用水平还处在比较低级的阶段。
二、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具体做法
课程资源数字化资源主要包括课程标准、配套教材、教学课件、教学录像、教学案例、游戏平台等。结合《收银项目实训》课程特点, 教学资源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 课程标准
根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标准开发指南, 制定《收银项目实训》课程标准。主要从内涵阐述、主体结构与示例、开发过程与方法三个方面对课程目标、内容结构、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评价反馈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要求和安排。本课程为实训课程, 因此在课程标准制定时重点考虑了实训的要求及应达到的目标。如图1所示, 为专业课程标准开发流程。
(二) 配套教材
《收银项目实训》教材按照统一的要求在编写时包括了任务描述、学习目标、知识准备、即学即思、视野拓展、温馨提示、材料阅读、任务评价、任务实训等相关模块, 非常细致且系统的讲授了收银的有关知识, 并在教材中设置了实训的练习。
(三) 教学课件
以任务为单位开发相关的教学课件, 主要是为学习者服务,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完成对应的任务。
(四) 教学录像
《收银项目实训》课程中有较多的技能训练, 如点钞、硬币清点、小键盘录入、条形码输入等, 通过教学录像能够更好地展示相关手法, 让学生能够更准确地掌握技巧, 同时便于学生进行反复训练。
(五) 教学案例
《收银项目实训》课程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收银的流程并能够应对收银时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 因此案例的配合教学非常关键, 在课程资源中准备了对应知识的案例, 便于学生积累实践经验。
(六) 游戏平台
现在的学生对游戏非常感兴趣, 通过游戏平台模拟实践操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三、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中的创新点与注意点
(一) 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中的创新点
1. 构建数字化课程资源体系。
在构建课程资源建设中将教师、学生、资源进行有机结合, 形成了开放的体系。在整个体系中对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系统, 从课程标准到知识点的展示都做了相应建设, 能够较好地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中本课程需要达到的目标。
2. 创建多样化的数字化资源。
本课程的数字化资源中包括课程标准、配套教材、教学课件、教学录像、教学案例、游戏平台等, 元素众多, 呈现方式多样化, 并结合学生的兴趣做出大胆尝试, 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与激情, 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使得资源达到有效使用。
(二) 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中的注意点
1. 数字化资源应与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数字化资源建设并不是把各种素材进行的简单整合, 在设计之初, 就加入了教学的理念和设计。同时数字化资源不是教师教学的所有手段, 在教学时, 教师应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 将资源融入到教学中, 使得教学资源得到最为有效地利用。
2. 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各资源的有机结合。
数字化教学资源中的元素很丰富, 各资源也有一定的联系, 在使用时, 应该进行有效地整合, 如教材、案例、课件、游戏平台的结合使用, 能够使教学效果达到更好的程度, 比单一的使用更为有效, 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精心的设计。
3. 数字化资源与课堂的有机结合。
数字化资源应该服务于课堂教学, 能够起到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作用, 但是数字化资源并不能完全替代课堂教学, 同时, 课堂教学为数字化资源建设提供了素材以及教学经验, 因此,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中, 就要求教师能够巧妙的将两者结合, 使得课堂效果达到最优。
四、结语
在《收银项目实训》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的过程中, 数字化资源为教学带来了便利与支持, 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如何有效地利用数字化资源, 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相对于学生, 教师面对数字化资源更多的是挑战。数字化的时代, 对教师的角色观念必须有新的认识与定位。教师与学生具有同等的信息条件, 面对同样的条件, 对教师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徐红彩.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J].开放教育研究, 2002 (6) .
基于数字媒体的课程资源整合策略 篇10
一、课程资源数字化整合的必要性
从支配权限和空间分布来看,课程资源可以分为以下两类:一是校外课程资源,包括校外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家庭等资源类型;二是校内课程资源,包括教材资源以及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和教学经验等。而数字化课程资源则是以二进制代码的形式,将规模巨大、种类繁多的课程资源转化为可度量、可处理的数据资源,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通过对课程资源的数字化整合,师生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存储自己积累的课程资源,并以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形式实现大范围传播,同时师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搜索相关课程资源,从而实现课程资源的高度整合和广泛共享。
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积累了大量的课程资源,如教学材料、科研资源、教学经验、学习材料等。通过数字媒体实现课程资源的数字化整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校的教学需求。师生通过校园网,在任意计算机上进入学校的课程资源库,随时随地搜索所需课程资源,了解学校课程安排、专业教学要求等。此外,通过资源共享,教师能快速学习和掌握相关课程的教学经验,有效扩大备课的知识面,而学生则能在课前利用课程资源进行深度预习,在课后及时回顾课堂教学知识,实现高效、自主的复习。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的课程资源数字化整合程度仍然较低。教育部于2003 年便提出了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的意见,要求学校尽快完善相关系统和技术,推进课程资源的信息化建设。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大部分学校的数字化课程资源整合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共享局限在校园网之内,忽视以校际网、互联网为基础的数字资源库建设,这不仅阻碍课程资源的校际传播和共享,而且导致师生只能通过校园网登录资源网站,当身处校外时便无法应用课程资源,形成了空间地域的局限。二是校园数据库建设不完善。部分学校的课程资源数据库存在技术落后、模块简单、更新速度慢等问题,其中,进行课程资源共享的平台在栏目设计上缺乏科学性,导致师生难以快速搜索到所需的课程资源[1]。三是部分教师缺乏对数字媒体的重视和认识,既没有将自身所积累的课程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储存到资源库中,也缺乏从资源库搜索课程资源的意识,这使得教师所应用的多媒体课程资源难以实现校园联网共享,降低了数据库的资源丰富性。此外,学校管理人员和学生也缺乏对数字媒体的应用能力,导致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利用程度较低。面对这些问题,学校应从师生课程资源的应用需求出发,利用数字媒体技术推进课程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实现课程资源的高效整合。
二、数字媒体背景下的课程资源整合
1.建立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网络
完善的课程资源共享网络有利于促进课程资源数字化建设,能够让师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实现大范围的资源存储和共享。为此,学校在利用数字媒体整合课程资源时,应先对校园网、校际互联网、全球互联网等资源共享网络进行分析,构建覆盖面广、应用率高的课程资源共享模式。
(1)校园网模式。校园网是师生在学校范围内使用最广的网络渠道,是实现数字化课程资源整合的重要基础。学校应依托校园网,对全校课程资源进行整合,进而根据不同用户的具体需求,在校园网登录中设定资源应用的权限,提高数字化资源整合的秩序性和条理性,为提高资源整合率和应用率奠定基础。
(2)校际互联网模式。学校在完善自身课程资源建设的基础上,还应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共享程度,以校际互联网为基础扩大数字化资源整合的规模。通过校际互联网模式,师生可以便捷地获取不同学校的课程资源,从而提高校际用户数量,推动数字化课程资源的普及应用。但这一机制需要在学校之间建立合作机制和共享机制,有一定的实现难度。
(3)全球互联网模式。学校还可以利用数字媒体信息传播的开放性,以全球化互联网为基础推进数字化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由于这一模式面向全球性用户,所覆盖的学校数量庞大,因而课程资源具有海量性和丰富性的优势,同时也存在重复性内容多、共享安全性低、资源质量下降等劣势[2]。
学校应根据自身需求对这三种共享网络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并在适当取舍的基础上构建具有综合性的网络共享平台,以此整合学校课程资源信息,为广大师生提供便捷高效的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使得数字化课程资源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优势。
2.提高教师对数字化课程资源的整合能力
教师是学校开展课程教学的主体人员,其课程资源的整合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整体的课程资源的整合度,并对后续的资源共享形成深刻的影响。为此,学校在深入分析和选择共享网络模式后,还应提高教师的数字化课程资源整合能力。
(1)完善校园数字化课程资源平台。目前不少学校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并不完善,存在多媒体课件数量少、网络课视频单一、课程资源更新慢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在整合数字化课程资源时不仅要强化硬件资源建设,还应加大对软件资源的重视。其中,完善校园课程资源平台是学校实现软件资源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学校应建立经费投入制度,对外购买辅助性平台软件,对内激励教师研发相关平台软件和共享技术,为优化校园数字媒体和实现数字化课程资源的整合奠定软件基础。此外,学校还应组织专门的管理人员对数字化课程资源平台进行集中管理,以提高课程资源共享的便利性[3]。
(2) 提高教师对数字化课程资源的整合能力。随着信息化教育改革的推进,多媒体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工具之一。这提高了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课件的重视,同时也容易因网络教学视频等资源的应用频率较低,引起课程教学资源的单一化问题。学校应提高教师对数字化课程资源的整合能力,将多媒体教学课件和网络课视频等结合起来,提高课堂资源应用的多元性[4]。同时,教师也应自觉提高对数字媒体的应用能力,适当调整备课方式和课堂教学方法,深入分析课程资源的有效性,进而有选择地增删和补充数字化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此外,学校也应进一步研究数字化教育改革模式,制定科学的资源政策和激励制度,鼓励教师整合自身所积累的纸质性课程资源,并以数据形式上传到课程资源平台上,提高数字化课程资源的整合度和利用率。
(3)完善数字化资源整合的硬件配置。目前学校课程资源的数字化整合主要应用在课堂教学之中,师生在课室以外的其他地方难以登录到资源平台之中,导致数字化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应用范围较窄。面对这些问题,学校应尽快完善数字化资源整合的相关硬件配置:一是完善校园计算机设备。除了在课室配备计算机以外,学校还应合理地在图书馆、师生宿舍等地点配备计算机设备,让学生在图书馆、宿舍等地点能够获取数字化课程资源,并能够将课余学习活动中所总结的学习经验、学习材料等整合上存到相关的数据库中,提高数字化课程资源的丰富性。二是提高网络互联互通的程度。学校应提高校园网的覆盖面,将课室、图书馆、办公室、科研机构、宿舍等地点的计算机设备纳入到校园网之中,提高课程资源利用的便捷性。此外,学校之间还应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建立校际互联网,将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课程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大范围、宽领域的网络共享平台,为数字化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应用奠定硬件基础[5]。
(4)增强数字化课程资源整合的激励政策。随着校园数字技术应用日益广泛,越来越多的教师提高对数字化课程资源的重视,希望能通过资源整合和共享实现经验心得交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但目前学校的数字化课程资源整合仍缺乏政策引导,教师缺乏行动积极性,不愿意花时间去整理课程资源。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应尽快制定明确的资源制度和激励政策,提高教师整合数字化课程资源的积极性。例如,学校可以在平台中建立优秀课程资源分享区,让师生以付费的形式下载稀缺优秀资源,所得的费用则转到资源拥有者的账号上,提高教师对整合、储存课程资源的积极性。此外,学校还应定期对该分享区的资源进行质量评估,形成精品资源清单,提高师生对优秀课程资源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进一步激励教师整理课程资源。
3.完善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
数字化图书馆是以数字媒体技术为基础而处理、存储各类电子文献的大型信息系统。学校应积极完善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通过收集和整理数字化馆藏,为师生查阅和检索数字化课程资源提供便利。
(1)完善数字化图书馆的软硬件配置。图书馆的电子文献资源是教师整合数字化资源的重要信息来源。学校应将存储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到虚拟图书馆的建设中,完善数字化图书馆的硬件配置。同时,学校还应提供相应的软件服务,如建立光盘数据库、外文数据库、书目数据库等,并完善相应的检索服务和咨询服务,为师生获取数字化课程资源提供服务便利[6]。此外,学校还应增强数字化图书馆的信息安全保护,通过配备相关技术管理人员、建立完善的资源管理系统等措施,积极应对来自社会的网络病毒攻击,提高数字化图书馆信息的安全性。
(2)增强图书管理人员的数字媒体素质。图书管理人员不仅是图书文献资源的管理者,而且是师生获取图书文献资源的服务者,对图书馆资源的推广应用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学校在完善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同时,不仅要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而且还应结合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需求,增强图书管理人员的数字媒体素质[7]。例如,学校可以根据数字化课程资源的服务管理需求和图书管理人员的能力基础,定期组织有针对性的数字媒体训练,提高他们管理数字化图书馆管理的能力。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相关的座谈会、学术交流会等,引导图书管理人员进行业余自学或参与继续教育,强化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对数字化图书馆的管理能力,并为师生提供更为专业的检索、咨询服务。
(3) 增强读者对数字化课程资源的查阅能力。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数量大且种类多,对师生的媒体操作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部分师生由于缺乏对数字化图书馆模块、栏目的了解,在信息搜索的过程中耗时较长,甚至找不到所需的课程资源。针对这些问题,图书管理人员应积极提供信息检索和咨询服务,并针对数字化课程资源的更新管理情况,定期开展信息检索培训、应用方式宣传等,强化师生查阅数字化课程资源的能力,提高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应用率。
课程资源的数字化整合能促进教材教辅、学习材料、教学经验等信息资源的互动和交流,促进师生的成长和发展。学校应结合数字媒体技术,建立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网络,并通过完善校园数字化课程资源平台、提高教师对数字化课程资源的整合能力、完善数字化资源整合的硬件配置、建立相关激励制度等策略,提高教师对数字化课程资源的整合程度。此外,学校还应积极完善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并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数字媒体素质和师生读者对数字化课程资源的查阅能力,全面提高数字化课程资源整合的有效性。
摘要:数字媒体的信息传播提高了课程资源的多元性和规模性,为师生提供资源便利的同时,提升了资源搜索、筛选和应用的难度。面对海量、纷杂的电子课程资源,学校应结合数字媒体的优势,探索整合资源的策略,如建立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网络、提高教师对数字化课程资源的整合程度、完善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等,促进数字化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从而充分发挥其教学价值。
关键词:数字媒体,课程资源,数字化,整合
参考文献
[1]张彦祥.课程整合自主排课:区域推动学校课程结构的真正变革[J].中小学管理,2014(2).
[2]袁小红.数字媒体信息资源在高校教学中有效性影响因素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1(5).
[3]孙宁.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的整合要因与取向[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
[4]苏尚锋.学科课程资源开发的三个视角及其理性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1(6).
[5]张照松,韩高波.主题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J].当代教育科学,2012(6).
[6]孙晓峰,王似保.皖江城市带高职院校教学资源跨校整合优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3).
数字化课程资源 篇11
一、数字化资源在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数字化资源应用意识缺乏。理论上来讲,数字化资源在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中的建设与利用会促进我国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以及教学模式、方法和内容的创新。然而,由于有关数字化资源方面的研究较少,所以其在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应用中存在许多问题,如数字化资源建设不均衡,缺乏职业院校的特色;缺乏对数字化资源的理解和认识,无法形成正确的认识,所以实际的应用中会出现各种问题等等,这直接制约着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学质量和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而最为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中职院校专业缺乏数字化资源应用意识。因此,中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无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借助机遇数字化资源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来提高专业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无论是数字化资源的含义还是具体的应用流程等均没有形成正确的概念。
2.机制建设不健全。由于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人员缺乏数字化资源建设及利用的观念和意识,所以他们无法及时制定健全的机制来规划和布置教学安排,具体主要表现为数字化资源建设标准不一、无法实现共享、信息孤岛以及重复性建设等问题,这直接影响了中职院校教学的质量。为了更好地发挥数字化资源的积极作用,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需要从认识数字化建设入手,不断健全教学机制。另外,数字化资源建设机制不健全还表现在校内工作的推广以及组织机构的设置等方面,如无法有效地调动优秀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很少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骨干教师愿意自主投入到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与利用中。
3.优质资源数量严重匮乏。目前,大部分中职院校均在校园内搭建了良好的网络以及教学管理平台,有的甚至还购买了大量的数字化资源,所以从“量”的角度而言,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数字化资源已经满足当前教育对其提出的要求和标准,但是这些资源与实际的教学需求存在矛盾,无法实现合理的搭配,脱节问题严重。这主要是由于当前众多的数字化资源中的优质资源有限,无法满足课堂教学活动的需求。
二、数字化资源在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应用中存在的解决策略
1.加强数字化资源应用意识的培养力度。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想在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中更好地开展数字化资源建设和利用,就必须要先梳理正确的数字化资源应用意识和观念,加强应用意识的培养力度,从而使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方面的领导形成正确的数字化资源意识和观念。而就具体的手段而言,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可以设立专门的数字化资源建设队伍和组织结构,或者成立专门的数字化资源管理委员会,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和应用标准,由专业方面的领导来带头实施,并要做好数字换资源建设和应用的监督、管理以及考核方面的工作,从而确保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应用观念深入学校每个职员的心中。
2.健全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应用机制。首先,在专业中培养数字化资源管理队伍,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力度,如可以定期对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数字化资源建设与管理方面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信息化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以及应用能力。其次,加强教师在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应用方面的培训力度。系统化的培训体系是确保其在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中应用的保障。专业领导人需要结合专业教学资源以及实际的教学情况来开展与数字化资源建设和应用有关的课程培训,如信息技术、虚拟试训工具以及课件制作软件等等。另外,还要建立健全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师实施机制及信息技术能力标准;完善教师终身学习机制,从而推动学生积极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来学习和积累数字化资源方面的教学内容。
3.提高数字化资源应用水平。PPT是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工具,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教学的知识,深化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方面知识的理解和认识。然而,这并不是意味着PPT教学则是没有缺点的,是可以应用于各种教学情况的,其实际上也需要满足一定的应用条件。比如在教师讲解建筑工程施工方面的复杂结构或者比较抽象的知识和原理的时候,如果专业教师单纯的依靠PPT播放图片或者视频等电子化资源,则无法将所要讲解的知识阐述清楚,学生理解起来也会非常困难。据可靠资料统计,当前中职院校中大部分教师大都仅能够应用浅层次的数字化资源,而无法借助数字化教学资源来构建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方向的优质课程。尤其是针对复杂的三维建筑模型以及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等,该方面的专业教师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必须要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提高数字化资源应用的水平,促使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为了确保建设的顺利进行,需要在数字化资源建设之出就做好详细的评估标准以及体系研究,并制定正确的评估标准,尤其是在经费投入、人才队伍、精品课程、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资源以及仿真系统等方面做好监督和评价,并将所得结果反馈到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考核的一项内容。另外,学校还需要定期在校内开展信息技术课件大赛等信息类活动,以促进数字化在学校中的建立。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中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中开展数字化资源建设和利用势在必行。本文以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为例,就数字化资源建设在职业院校专业中的建设及有效利用进行了分析和探究,重点对当前数字化在中职院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进行了探究,以期更好地指导中职院校建设和利用数字化资源。
数字化课程资源 篇12
随着互联网络技术和数字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融合, 数字化终端日新月异, 使得建立适合师生教学需要的专业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成为了时代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这种必然主要体现在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通过构建丰富而实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借助先进的网络教学环境和资源管理平台, 实现数字化的教学模式。
1 专业课程数字化资源开发路线及内容
1.1 开发路线在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中,
由于支持资源有限, 难以像央财专业资源库建设那样大手笔搞建设, 课题组秉持“人无我有, 突出重点, 贵在参与分享”的原则, 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考评、取证与继续教育、社会服务等四大功能, 总目标是建成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包括内容平实、实用快捷的合理化、结构化、动态化等特点。开发路线如下:
一是按照企业的营销工作流程, 将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对接、课程设置与岗位任务对接, 依据对岗位技能和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 建设基于职业化、面向岗位任务的课程资源。
二是通过对行业企业调研, 开发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对营销岗位群的分析, 确定武汉城市圈市场营销专业岗位需求。
三是结合教学、考评、继续教育与取证、就业与社会服务等四大功能的实际需要, 在核心课程资源要素建设的基础上, 建立6个基本型、6个特色型总计12个专业教学资源中心。如图1所示。
1.2 开发内容
1.2.1 专业定位
每年开展一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应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 形成《市场营销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报告》, 通过确定本专业的服务面向房地产、医药、电子信息等行业, 分析行业企业对毕业生就业岗位及相应能力的需求状况, 就业主要面向市场调查与分析、销售、营销策划和客户服务四个主要领域, 专业能力包括系统的市场分析能力、较强的推销能力和娴熟的销售与沟通技巧、较强的策划能力、良好的客户关系维系能力等。
1.2.2 课程资源开发内容
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发主要基于市场调查与分析、销售、营销策划和客户服务等四个主要岗位任务, 确定“市场营销”、“市场调查与预测”、“商务谈判与推销”、“市场营销策划”、“营销渠道开发与管理”、“网络营销”等6专业核心课程。可能内容包括教学课件、习题库、业务平台、案例库、资料库以及视频库、课程标准 (或教学大纲) 、教材、电子教案 (或活页讲义) 等。课程资源建设内容涵盖了课程建设的基本要素。如表1所示。
1.2.3 素材资源开发内容
在各门课程资源要素建设的基础上, 结合教学做一体化、考评、取证与继续教育、社会服务等四大功能的实际需要, 开发6个基本型和6个特色型资源中心。其中, 6个基本型资源中心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导向, 以6门专业核心课程为载体, 按照资源类型, 以图片、视频、动画、文献、案例、习题等表现形式全方位展现市场营销专业资源库, 如表2所示。
6个特色型资源中心则是以市场营销专业特色为主线, 就虚拟实训、职业考证、专业竞赛、专业服务、专业风采、行业资源等特色型资源素材进行设计、制作、收集、归并, 如表3所示。
2 专业资源库开发的预期效果及不足
2.1 预期效果
2.1.1 有利于促进教学资源共享及推广。
通过整合市场营销专业近几年来的教学改革成果、研究课题等教学资料, 提供可以借鉴的教改经验交流、教学资讯交流窗口, 为武汉城市圈开设市场营销专业的高职院校教师带来更多的共享资源和实践机会。通过在线留言、讨论等功能, 实现对相关问题的讨论, 将营销专业教学资源经验在其他财经类专业加以推广。
2.1.2 强化继续教育、取证和社会服务功能。
该平台贯穿于营销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 可以为营销从业人员提供专业知识补充、职业技能训练等在线服务, 更为重要的该平台为广大学生或营销从业人员提供就业或择业服务信息, 提供相关行业企业介绍、发展前景、招聘信息等最新资讯。
2.1.3 促进朝阳专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市场营销专业一直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通用性强的朝阳专业。由于各职业院校专业定位不同, 导致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 有的院校定位于房地产营销人才培养, 有的定位于医药营销人才培养, 有的院校定位于连锁或超市营销人才培养等。
2.2 不足
2.2.1 缺乏一批著名或特色行业、企业参与。
要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就必须始终坚持以行业企业为依托, 依据企业人才需求确定高职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途径, 建立系统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吸纳不同业态、不同地域多家企业共同投入项目建设, 借行业协会平台, 以企业成熟技术与先进技术应用为重点, 特别是在实训基地建设、实训课程开发、实训项目确立与实施等方面, 该专业资源库仅仅限于武汉城市圈的部分中小企业, 缺乏引领作用。
2.2.2 缺乏相关院校的参与。
营销专业资源库建设不能单一依靠一所或几所高职院校之力, 要集思广益, 取众家之所长, 集合国内本专业优势院校, 共享资源之前首先应是共建资源。通过项目的顶层设计、需求调研, 开发核心课程, 整合优质教学资源, 规范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制定专业教学标准, 建成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标志性教学资源库系统。
参考文献
[1]王学东, 李贤彬, 刘庆华等.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 2009, (14) .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3]何晓青.高职实训教学资源库建设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 2009, (7) .
【数字化课程资源】推荐阅读:
数字化课程10-21
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09-16
数字化资源库10-23
数字化资源建设论文08-20
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09-10
中职数字化教育资源09-16
学校数字化资源库09-17
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11-13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08-30
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建设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