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资源服务(共12篇)
数字资源服务 篇1
高校数字信息资源的共享对提高高校的知识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影响高校数字信息资源共享的主要因素有:一是资源的分散无序, 使用户难以掌握和运用;二是计算机系统相互作用时存在系统异构、语法层异构、结构层异构和语义层异构。系统异构包括硬件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不相容;语法层异构指的是不同语言和不同的数据表示;结构层异构指使用不同的数据模型;语义层异构指系统间交换信息时所用术语的含义不同。其中, 随着技术的发展, 前三种类型的问题已逐渐得到了更好的解决, XML (The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可扩展标识语言的简称) 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最后一类问题。然而, XML虽然在定义数据结构和语义方面提供了标准的语法, 但它并没有提供描述商业过程和商品交换的标准的数据结构和术语, 因此, 使用XML进行交易方之间的数据交换时, 首先必须在使用的词汇以及用法和语义方面达成一致, 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跨领域、跨地区甚至跨国家的高校信息资源的共享。
语义网格的出现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契机。语义网格结合了Web服务、语义Web和网格的优点, 一方面网格是Web在计算能力上的提升, 而语义网格是网格在语义能力上的扩展;另一方面, 语义Web是在现有Web上增强了语义能力, 语义网格是语义Web对计算能力的扩展。在语义网格中, 信息和服务具有定义良好的含义, 能够更好地帮助人和机器完成协作。图1表明Web、网格、语义Web和语义网格的关系。
1 CI-Grid模型
针对高校数字资源的共享我们构建一个概念模型, 即the Grid of College Information Resource (简称为CI-Grid) , 见图2所示。
CI-Grid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客户端、服务层、管理组件以及高校可共享的信息资源四部分。
1.1 客户端
(1) 网格门户
该模型通过客户端展现给用户, 客户端是一个WEB浏览器或GUI界面, 在客户端用户可以通过网格门户的图形化界面来使用网格。用户可以在图形化界面中浏览本体, 并且按照本体词汇描述自己对资源的需求, 然后发送到网格中, 网格通过调用内部各服务单元实现用户提交的需求, 最终把产生的资源结果在客户端网格门户中显示给用户。
(2) 管理员组
该单元主要包括知识工程师和平台管理员, 可通过描述接口对网格环境下的知识进行管理。
1.2 服务层
服务层主要是指面向服务的语义网格中间件, 这是整个网格运行的基础和关键部分。服务层的设计主要用于支撑网格服务的开发、部署、运行和调试, 集中解决各类资源的请求、通信、共享和协作等问题。主要由以下几个单元组成:
(1) 元数据服务单元
该单元参考了Web 服务的注册中心, 在其中加入了元数据用来进行服务描述。元数据能提供基于客户端的信息, 提供关于信息资源的一种结构化的数据, 是对信息资源的结构化的描述, 其作用是描述信息资源或数据本身的特征和属性, 规定数字化信息的组织, 具有定位、发现、证明、评估、选择等功能。该单元主要用于服务的注册和发现, 服务元数据以XML 的形式保存在该单元的注册中心。当CI-Grid 使用者准备创建一个服务的时候, 他需要用本体中的概念对自己的服务进行描述, 这样在查询某个服务时就可以利用语义匹配进行准确的查找。另外元数据服务单元中还保存有本体-数据库映射表, 该表用于实现分布式异构数据库资源的整合。元数据服务单元在提供注册服务的基础上还兼有一个语义注册服务功能, 用于实现语义注册、注销和查询功能。
(2) 通信服务单元
一个或多个网格服务实例句柄唯一地标识网格服务实例, 该实例在服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都是有效的。该单元是CI-Grid中的核心服务之一, 主要实现客户机与服务实例的通信。
(3) 代理服务单元
该单元是CI-Grid系统组件, 是网格资源管理的关键组件, 专门用来实现用户权限管理的。用户使用网格内的资源和服务必须要以一定的身份进行使用, 代理服务单元内为每一个用户生成一个代理服务实例, 该实例负责与网格交互并且在网格中代表用户的身份调用资源和服务, 代理服务位于网格基础框架之中, 这使它的运行及安全具有更大的优势;同时, 该单元还负责管理网格用户, 如增加和删除用户、处理用户登录、管理用户帐户等。
(4) 协作单元
该单元是一系列为整个虚拟组织提供公共能力的网格服务, 协作服务单元主要负责与特定业务逻辑无关的底层功能例如数据统计、存储空间分配, 等等, 需要经常被其它网格服务调用来协助其它单元一起完成对资源的调用、分配等。
(5) 领域服务
该单元是对领域相关的常用功能进行抽象而得到的一组服务, 一个领域服务可以通过调用一系列网格中的其它服务例如资源服务来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功能。领域服务的创建主要取决于用户处理资源的需要。在创建CI-Grid时, 我们同时加入了国家信息网、教育网和全国高校互联网上的各种教育信息, 以及相关的数字文档、数字视频、数字图形图像等。在CI-Grid的运行过程中, 也可动态添加服务。
1.3 管理组件
该部分主要有两大功能, 就是对网格内的资源进行管理并保障网格的安全。
(1) 任务管理和监控单元
该单元负责监控网格资源的变化, 更新网格资源库, 并将变化及时地通知给网格, 例如网格结点的加入、删除, 监控、调度和管理CI-Grid 中运行的程序, 决定作业调度到什么地方执行, 使得网格系统可以正确、高效地运行。
(2) 网格安全机制单元
该单元负责监控网格的安全运行, 保障CI-Grid不受外界恶意侵害的影响。
1.4 共享资源
各高校数字化数据库中的图书资源、学习资源、仪器资源、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等各种信息, 以及公众信息网、教育和科研网、各高校门户网站等, 这些资源都作为共享的资源发布至网格自愿的注册机构。
CI-Grid模型各单元不是独立的, 而是通过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资源服务。由于高校共享资源可能隶属于不同的组织, 具有独立的访问策略, 为了解决高校信息资源CI-Grid应用环境的异构性、分布性和自治性问题, 在元数据服务单元中保存有本体-数据库映射表, 该表用于实现分布式异构数据库资源的整合, 用来实现资源的知识服务。下面介绍这个过程的实现方法。
2 实现方法
为了更好地支持语义, CI-Grid 引入了本体。本体 (Ontology) “是共享的概念模型的形式化的规范说明” (“An ontology is a formal specification of a shared conceptualization”) , 该概念包括四个要素: (1) 概念化 (conceptualization) , 即客观世界的现象的抽象模型; (2) 明确 (explicit) , 即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都被精确定义; (3) 形式化 (formal) , 即精确的数学描述; (4) 共享 (share) , 即本体中反映的知识是其使用者共同认可的。
数据整合过程主要包含两个过程:元数据抽取和异构数据整合。
2.1 元数据抽取
对于概念建模来说, 抽取能够揭示资源主题的索引词元数据是其重点。元数据提取在整个信息组织与检索中处于数据准备的基础地位, 抽取出的元数据可以以有利于查询的方式描述用户所需资源, 进行组织和管理网络信息, 提高资源的可互访性;还可以提供数据转换信息, 便于组织异构数据。提取过程的数据来源首先经过预处理, 剔除在格式、内容、语言等方面存在问题或严重缺失的文档, 产生格式相对规整的文本文档;其次经过元数据提取模块的处理, 生成符合规范定义的文档元数据, 并将结果存储在元数据、模式库或其他与具体系统相关的文件或文本数据库中。文档元数据也可依据具体系统的差异, 采用不同的规范格式进行组织, 以方便数据的共享与信息交流。元数据的提取流程大致是:异构数据信息→TXT文档→文本数据库→元数据提取模块→元数据信息→元数据库。元数据提取的策略很多, 可以由数字化文档元数据的规范定义产生提取元数据的各种模式, 依据元数据模式进行数字化文档的挖掘与匹配。
2.2 异构数据整合
一个本体是一个共享概念模型的形式化和显式化的说明, 也就是说本体准确地描述了一个领域内的概念体系。首先, 本体的分析澄清了领域知识的结构, 从而避免重复的领域知识分析;其次, 本体是领域内重要实体、属性、过程及其相关关系形式化描述的基础。领域本体用于描述某一个领域内公认的、明确的、无二义性的知识, 领域本体必须要能够组织和构建领域信息并能推理和解决领域问题, 达到进行语义检索和查询的目的, 最终整合和交换领域信息, 从而帮助用户理解领域中的知识。在CI-Grid中, 数据库是一类最重要的资源, 对高校教学资源而言, 这些数据库在地理上是分布的, 采用的结构也不尽相同, 因此要构建高效信息资源的本体模型。本模型研究采用本体数据仓库来负责数据查询和维护等操作, 并对于每一个分布式异构数据库开发一个运行在其上的数据库服务。
数据服务主要包含以下内容:本体资源在本体数据仓库中扮演了知识源的角色, 通过本地代理将用户的不精确查询术语转换为指定语义的精确术语。本地代理可生成本地数据库规范的查询命令, 交给本地数据库执行, 并将结果返回给本体数据仓库, 不同资源本体中本体的格式有可能不同, 通过整合模块把本体数据仓库中的本体转换成统一的格式, 最终将所选的本体整合成一个整体。为了有效地控制本体数据仓库的规模并确保所选本体与应用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需要从众多的资源本体中选择出与本体数据仓库的应用相关的本体, 去掉冗余的和不必要的部分。本体数据仓库收集并整合相关领域的本体以提供各种不同的应用。
通过构造本体数据库, 用户可以使用自己的术语访问数据库, 而且屏蔽了异构数据库的技术细节。在各个局部本体资源使用自己的本地代理能较好地适应局部数据库的变化, 通过整合模块也能较好地解决系统异构、语法层异构、结构层异构和语义层异构等一系列的异构问题。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基于语义网格的高校数字信息资源整合从理论上解决了资源共享中存在的异构问题, 可以提高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准确程度, 推广于实践中将有较高的应用前景, 有利于提高高校的知识服务水平。
摘要:高校与高校之间的数字信息资源因应用的平台、数据结构和实现方式的不同, 给资源的共享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构想运用语义网格理论, 构建语义网格模型CI-Grid, 探讨一种利用本体整合分布式异构数据库资源的机制来解决该问题, 提高高校的知识服务水平。
关键词:资源整合,异构数据,语义网格,本体
参考文献
[1]张嫄等.改进的网格资源信息更新策略[J].微机处理, 2007 (4) :26-28.
[2]许卓明等.本体技术及其在B2B电子商务信息集成中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3 (2) :44-47.
[3]李庆忠, 王栋.关于语义网格环境中异构数据资源整合的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 , 2006 (3) :141-147.
[4]陈志刚, 罗欣男.基于本体的数据仓库模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6) :193-195.
[5]李冬瑜.新信息环境下的高校资源共享[J].甘肃科技, 2002 (1-2) :74-75.
[6]张磊, 夏士雄, 牛强.基于本体的异构数据库集成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7 (7) :3299-3301.
数字资源服务 篇2
卢建松
摘要:作为数字化时代的象征和代表,电子期刊信息服务也是目前高校图书馆用户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收集、组织、整合与揭示电子期刊信息,为用户提供有效的一体化服务,同时大力开展用户教育工作,既是现今高校图书馆电子期刊管理与服务工作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电子期刊用户服务
电子期刊是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期刊管理与用户服务工作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重心之一,这是由高校图书馆的性质和电子期刊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电子期刊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及学术交流活动的重要载体和工具,以出版周期短、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等特点为高校师生及科研工作者所青睐。如何收集、组织、整合与揭示电子期刊信息,为用户提供有效的一体化服务,同时大力开展用户教育工作,既是现今高校图书馆电子期刊管理与服务工作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可以说,电子期刊的用户服务工作不仅代表了高校图书馆在新技术环境下的服务水平,也直接影响到高校科研工作的开展与成效。1 高校图书馆电子期刊的用户服务
自上世纪70年代诞生以来,电子期刊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已从最初的软盘型期刊发展到光盘型期刊、网络型期刊。如今越来越多的电子期刊不仅建有网站提供现刊浏览,还提供过刊的检索和全文浏览。相对于传统的期刊而言,电子期刊的形式更加丰富、使用更加便捷,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1.1 高校图书馆电子期刊信息用户与用户服务
高校图书馆的任何管理与服务工作都离不开信息的发布、传递、搜集、处理与利用,都需要有相应的多种“信息服务”为其提供信息保障,其中作为数字化时代的象征和代表,电子期刊信息服务也是目前高校图书馆用户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期刊信息服务的对象是对电子期刊服务内容有客观需求的主体,包括高校科研、技术、生产、管理、文化等各种活动中一切需求与利用电子期刊信息的个人和团体。
用户服务是一种从信息用户的客观信息需求出发,以满足其全方位的信息需求作为组织信息服务基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的服务行为。从本质上来说,信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用户与信息的关联以及用户的信息需求三者共同决定了用户服务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准确地说,用户服务是从用户的现实需求出发,以充分发挥所提供信息的效用、沟通用户的信息联系和有效组织用户信息活动为目标,以“信息运动”各环节为内容的一种社会服务,具有关联性、时效性、指向性、共享性、控制性等特征。
在图书馆实践活动中,信息的价值要想有所体现,其方式只有通过开展多元化的用户服务,激发用户的主观能动性,使用户切身感受到信息带来的成果或变化;反之,离开了用户这一主体,服务便缺失了主角,无从谈起。因此,信息用户和用户服务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缺一不可的。
1.2 高校图书馆电子期刊用户服务工作的地位与目标
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的根本宗旨,用户服务工作是图书馆业务工作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这就决定了用户服务工作在整个图书馆业务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图书馆自动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并进入到一个新的数字化、网络化阶段,原先传统单一读者服务逐渐转变为了新兴的网络用户服务。因此,用户服务工作实际上与传统的读者服务工作内涵是相一致的。由于用户服务是直接与读者及用户接触的第一线工作,其开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图书馆方针任务的完成。因此,用户服务工作在图书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最终目标,是通过最便捷的服务措施及手段,为广大读者和用户提供最有效的信息服务,使得图书馆服务效益最大化。
在新的时代观念下,体现图书馆人本位思想的“以用户为本”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在用户的信息需求、获取信息的类型与途径、利用信息及服务的行为模式等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的情况下,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为重心的理念更加突出,围绕用户开展主动服务、提供个性化服务,从满足用户需求到超越用户期望,真正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高校图书馆电子期刊用户服务的内容
在高校图书馆众多的资源中,期刊因其品种多样、信息量大、内容新颖、时效性强、出版周期短等特点而承载了整个情报资源总量的三分之二,因此在高校图书馆中有“掌握了期刊,就抓住了文献的主体”的说法。在数字化时代,高校图书馆如何最大限度地拥有、发掘电子期刊资源,并提供高效与优质的信息服务,是决定高校图书馆能否转型成功的关键,也是其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2.1 高校图书馆电子期刊数据的采购
电子期刊在引进的过程中同纸本期刊一样,也需要制定相应的采购原则,并且这些原则的制定必须要基于电子期刊本身具有的出版传播速度快、检索便利、内容丰富等特点,同时结合高校图书馆用户的切实需求。
高校图书馆电子期刊采购有几个基本原则。一是针对性原则,即选择的期刊要符合学校及专业的发展要求,这是与高校图书馆为高校教学与科研工作提供文献保障的使命密切相关的。离开了对教学与科研一线工作的关注和支持,电子期刊的采购就会变得毫无意义。二是订购要有连续性,电子期刊虽然以数字形式呈现和提供使用,但也具备连续出版物的一般特征,在高校图书馆的连续出版物采购中,客观上首先就要强调其采购的连续和完整,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其内容资源的最大效用。三是保障期刊质量,采购的电子期刊必须要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收藏意义,而且要尽量选择高知名度出版机构出版的高品质期刊。四是订购的电子期刊数据库要尽量选择采用设立本馆镜像站点或专线方式访问,提升访问和下载速度,以方便用户获取资源。五是采购前要做好对拟采购期刊数据库的评估工作。这种系统评估应包括数据库收录范围、平台检索功能、性价比等多方面,要对电子期刊进行严格的成本与效益分析。
2.2 高校图书馆电子期刊的参考咨询服务
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是针对读者的特定需求,有计划地组织相关文献,并通过一定的方式向读者提供具体的文献、文献知识或文献检索途径的一项服务工作,其实质是协助读者解决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同时肩负着教育及传播知识的责任。电子期刊的参考咨询工作与一般的期刊阅览服务相比,在满足用户对文献的需求方面要深入和广泛得多。电子期刊参考咨询工作也是高校图书馆中最能发挥电子文献信息作用的一项工作,其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较高。所以说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开展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其读者服务能力与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志。
其一,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是电子期刊区别于传统的印刷型期刊的一个显著特色。电子期刊不受传统印刷版面的限制,内容更加丰富,但也给用户带来了新的问题,就是面对如此丰富的信息内容,应该如何选择自己所需的资源。电子期刊的个性化服务是解决这一棘手难题的一个有效途径。电子期刊数据库的个性化服务,是指数据库提供者基于Web数据库技术,根据用户的特殊要求或特定的情况,提供给用户所需的有针对性的信息内容的服务过程。包括电子期刊推送服务,个性化知识挖掘服务,定题跟踪服务与多媒体智能化服务等。
第二,查新服务。我国的科技查新服务工作出现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当时的查新检索工作主要是依靠传统印刷型的书刊式检索工具,通过人工手动查找国内外文献,速度慢、工作量大。而在现在的电子环境下,一台带有检索系统的计算机不到三个小时就能查新一个课题,这是原先手工检索条件下需要几十天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量。因此,集成式的电子期刊导航系统则能够缩减查找程序、节省时间,使查新人员方便快捷地查找出针对性的适用情报。在这种电子期刊系统下开展查新服务,不仅查询的响应时间快,每次查新检索只需要几分钟即可完成。而且由于数据传输速度快,也大大缩短了文献的检索收集时间,达到提高查新服务效率的效果。
衡量查新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是查全率和查准率。电子期刊可以提供多途径检索,而且实现了全文检索,这种强大的检索功能可以满足读者不同层面和角度获取文献的需求。然而任何一种数据库都不可能全面收录所有专业的文献,只有通过资源整合,使用电子期刊导航系统进行统一检索,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在查新服务中出现漏检现象,较全面地检索出所需文献,帮助用户得出更加合理的查新结论。电子期刊导航系统的检索途径多样,且具有快速、准确等特点。在运用电子期刊开展查新工作时,应当采取正确、恰当的检索策略,然后根据检索课题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期刊或数据库进行检索,这样才可以大幅提升检索的查准率。另外,还可根据不同期刊数据库所根据的检索原理及技巧,通过截词、词间邻近算符等检索功能来提高文献的查准率。这些技术方法都是传统手工操作所无法比拟的,具有极大的优势。
2.3 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用户教育
图书馆用户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图书馆这一信息服务机构为增强用户的信息意识、提高用户的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水平而开展的各种形式的教育。狭义具体而言,用户教育就是帮助读者最佳的使用图书馆和对用户实施图书情报及其开发手段的使用教育。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是指高校图书馆针对其现实用户和潜在用户开展的有关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的教育。
传统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是以文献为中心的,根据文献的种类和内容提供不同的服务。传统的用户教育也延续了这一理念,将教育的内容分类后以固定的形式提供给用户使用,并没有很好的兼顾到用户查找和使用的方便、快捷与准确;尤其是在较新馆藏内容的提供和教育方面,往往存在严重的滞后和沟通不畅。电子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强调“以用户为中心”,用户教育亦是如此。针对电子和网络环境的特点,以及电子期刊数据库的具体状况来制定和开展与之相适应的用户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和教育理念,才能真正做到使图书馆的电子期刊资源物尽其用。
随着数据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高校图书馆买进的信息资源越来越趋向于以数据库信息资源为主,因此将传统只介绍检索工具的部分内容拓展到介绍数据可资源及其检索是顺应了时代要求的。电子期刊数据库是目前高校图书馆使用频率最高、影响最广泛的数据库,其使用培训也开展得较早、较全面。如怎样选择适合自己检索要求的数据库,具体某个数据库的使用方法、检索公式、查找技巧等内容,大都以讲座的形式或网络教学形式定期在高校开展,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其重要性。另外,如何对所获得的文献进一步进行选择、甄别优劣,剔除冗余的文献信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其作用。怎样运用相关信息进行课题综述和述评;如何提高检索得到的信息的利用率等问题,也是这部分用户教育内容中应当考虑的问题。结语
正如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所言: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高校图书馆亦是如此,而高校图书馆中的电子期刊用户服务工作可以说是这一有机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算是一个较小规模的有机体。如果它停滞不前,墨守陈规,终究会影响到高校图书馆的整体发展;如果它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必然会帮助高校图书馆永葆活力。电子期刊用户服务工作的开展为高校图书馆期刊服务工作带来了理念和实质上的重大转变,从对馆藏期刊文献的组织管理转变为了
浅谈数字资源阅览室的服务与管理 篇3
关键词:数字资源阅览室 电子资源 管理 与信息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09)5-0253-02
Discuss the digital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service
muxianghua
Abstract: through the innovation of management and service, the change of digital resources of the library service mode and the traditional library collection system, digital resources of the library reading room can effectively digital, automation, modernization, and thus meet readers' reading needs.
Keywords: digital resources reading-room, electronic resources,management, and the information service
数字资源阅览室是高校图书馆重要组成部分,是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为高校教学、科研提供数字信息资源的电子信息服务中心。读者通过利用数字资源阅览室科学的管理方式和现代化的服务手段来达到丰富文化生活、拓宽知识视野、检索文献资料、培养获取信息能力等的目的。
数字资源阅览室的普及与快速发展普遍建立,改变了图书馆传统的管理模式,尤其是网络的快速发展,拓展了数字资源阅览室的服务范围。学生读者利用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大多数是通过数字资源阅览室来实现,只有通过对数字资源阅览室进行创新管理、创新服务,才能有效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实现图书的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服务。为了更好地让数字资源阅览室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发挥其最佳效能,因此加强数字资源阅览室管理,提高数字资源阅览室管理和服务质量与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1 引进先进管理系统,安装管理系统,实行自动化管理
数字资源阅览室自动化管理系统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减轻管理人员负担,实时对人(管理员和读者)、财(经费和收入)、物(计算机和电子资源)等进行监督管理。选择应用经济实用、功能齐全、性能较好的自动化管理系统,才能使数字资源阅览室的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更好地适应读者的需求。其中,较多的数字资源阅览室选用的是深图的自动化管理系统(ILAS)、南京的汇文自动化管理系统、北京的金盘自动化管理系统等。
1.1 自动化计费管理
数字资源阅览室因维护成本高,一般实行按时收费服务。传统的手工计费存在着计时不准确,缴费繁锁,钱物难以监管等问题。引进数字资源阅览室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实行自动化计费,使收费和计费分离是较好的解决方法。
1.2 通过自动化管理系统,加强监督引导
数字资源阅览室的管理系统功能都较为齐全,除了自动计费系统外,一般都包括了监控系统和统计分析系统等。互联网内容良莠不全,读者很容易通过不良的链接进入到非法的网站,管理人员可通过管理软件的监控系统,对读者浏览的内容进行监督,及时加以引导,从而保证数字资源阅览室拥有一个健康的数字阅览环境。
2 分类整合数字资源
电子资源一般包括数据光盘、网络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书及其它网络资源等。具有储存信息量大,检索方便,多媒体表现方式等特点。对电子资源的管理应做到保存全文、分类归档、及时更新。
2.1 对数据光盘进行分编管理
图书馆通常积累有大量的光盘,如随书光盘、杂志附送的光盘、外购的电子书籍、多媒体教学光盘、各种音频、视频光盘等。可根据情况进行分类管理。
对于内容独立的光盘,可采用《非书资料著录规则》进行标准化著录。
对于随书附带的光盘,通常为科技、艺术类书籍,光盘的分类号应与图书的分类号保持一致,再加上“非书资料、视听资料”复分号—794,以便通过原书查找到光盘。有条件的数字资源阅览室,还可建立光盘服务器。把随书光盘数据压缩打包,上传到光盘服务器,并建立以分类号、书名等目录信息为检索条件的查询目录,使读者通过内部网络,可直接把随书光盘数据下载到自己的移动存储器中。
2.2 对网络免费资源进行整合
互联网上的电子资源内容丰富,种类繁多,覆盖面广,可选择版权公开的免费资源进行分类整合、标引管理,既增加馆藏信息资源数量,又满足读者对新信息的要求。
网络资源虽然丰富,但存在着内容参差不齐、地址分散、格式多样等缺点,因此,必须对这些网络资源进行筛选、整理和加工,之后再分类标引,使之成为有序化、标准化、系统化的电子资源数据库。
譬如网络电子书籍的数据格式多样,常见的有纯文本格式、Word格式、PDF格式、html格式等。可通过工具软件转换成统一的PDF格式,并安装PDF阅览器,方便读者阅读使用。
网络报刊具有时效性强,可配夹图像、声音、动画等表现形式的特点,因不需印刷和邮局送递等环节,所以信息传播更快、更新,深受读者的欢迎,对于网络免费的电子期刊,可将期刊名称、链接网址、ISSN号、出版者、内容介绍等收集到的电子期刊清单节点作出整理。提供按字母顺序与主题分类的检索及自动链接的功能,并对每个节点作出简单说明。
3 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当前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犯罪都很严重,黑客可通过对整个网络进行攻击,电子阅览室如果防范不当,很容易造成网络瘫痪、电子资源丢失等严重后果。其解决方法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 建立网络防火墙
防火墙是将局域网与公共网络隔离开,有效保护局域网计算机安全的硬件或软件产品。建立防火墙,可以有效地杜绝网络上来历不明的攻击、监视、限制、更改跨越防火墙的数据库,尽可能地对外部屏蔽网络内部的信息、结构和运行状态,从而实现网络的安全保护。
3.2 安装杀毒软件
现在计算机病毒无孔不入,虽然建立了防火墙,仍不能保证网络的绝对安全,安装杀毒软件,及时对杀毒软件进行升级更新,能有效地防止不断更新变异的病毒,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运行。
3.3 建立备份恢复文件
最好能将服务器上的电子资源压缩备份到另外一个移动存储器上,进行物理隔离。当服务器的数据受到破坏后,可进行恢复,避免电子资源的丢失。阅览室的客户机可安装还原精灵等系统保护软件或用网络克隆软件对电脑系统进行备份,在客户机中毒后可格式化硬盘,通过网络克隆软件进行恢复,其中使用较为方便的是安悦网络克隆软件。
4 数字资源阅览室的服务工作
数字资源阅览室的信息服务是图书馆深化信息服务的一种手段,它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各种信息资源,使图书馆能以更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为读者提供文献信息服务。数字资源阅览室信息服务的完善和发展,也必将使信息服务得到进一步深化。
4.1 网络教育服务
数字资源阅览室在为读者提供全方位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使用上的困难。网络能提供大量信息,可读者对网络知识的了解甚少,这就需要图书馆员对读者进行网络培训,尤其是对新读者的培训。因此,馆员可以利用数字资源阅览室内的设备和信息资源,对读者进行各种网络教育。如:教育读者如何安全地使用网络,树立正确的上网观念,提高读者的网络鉴别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使读者以正确的态度运用网络信息、自觉维护网络秩序和网络安全,共同维护良好、和谐的网络环境。
4.2 技术培训服务
读者培训服务是目前数字资源阅览室一项比较繁重的工作。数字资源阅览室的读者要想在网上顺利地查找到所需要的资料和信息,既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同时也要了解和掌握文献检索的知识和技巧,因此对读者进行适当的技术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培训工作主要集中在计算机操作知识、网络基本知识及各种光盘数据库的检索方法等方面;培训方式是以办班培训和个别辅导相结合,使读者经过培训,尽快地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与检索技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与效果。
4.3 大力开展网络咨询服务
数字资源阅览室建设的好坏,应以能否开展网络咨询服务为评价标准,因为咨询服务是最能体现图书馆深层次的服务,最能发挥图书馆的作用,最能体现图书馆的重要性,也是未来数字图书馆的核心支柱之一。网络信息资源浩如烟海,读者在检索查询时会遇到很多困难,数字资源阅览室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自己的日常积累和丰富的网络查询经验为读者快速的查找相关文献,也可以为读者查找相关学科文献提供指向性的网址目录,从而为读者提供针对性服务。同时有数字资源阅览室的还可以为读者提供栏目式最新服务、技能培训服务、网上专家咨询服务、互动式论坛服务等。这些咨询服务可视各数字资源阅览室具体硬件环境分阶段实现。
5 结束语
总之,随着图书馆网络化、信息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广大读者对数字资源阅览室服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尽管数字资源阅览室的服务工作只是图书馆整体工作的一部份,但它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组织协调与创新,是一项需要科学管理的系统工程。我们图书馆员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创新服务模式,秉承一切以人为本的服务思想,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发挥数字资源阅览室的服务潜能,才能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为教学与科研做好文献信息保障工作。
参考文献
[1] 叶林国.浅谈电子阅览室的管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4.244-245.
[2] 王兆惠.试论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管理及服务[J].甘肃高师学报.2008.04.042.
数字资源服务 篇4
当代社会已经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 并且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信息资源以指数速度迅速增长,从而出现信息超载的问题。 高校的图书馆应当拓展服务的内容,经过认真细致的加工分析得到综合性知识产品, 从而提供优质高效的知识服务, 这可以说是高校图书馆在新形势下实现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知识服务的主要目的是将信息转换成为具体可用的知识, 从而为用户提供已经经过针对性处理并且能够满足用户要求的知识服务产品, 最终帮助用户顺利解决面临的问题。 知识服务的前提条件就是高校图书馆需要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同时做好信息资源的处理、加工与组织,也就是要做好数字资源的整合工作。
1知识服务与高校数字资源整合概述
知识服务可以说是高校数字资源整合的必然发展路径。 其中高校的图书馆作为知识服务以及传播最为主要的机构之一,是非常关键的信息集散地, 在科研以及教学工作当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当代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并且网络基础设施越来越普及, 为高校图书馆改善信息服务水平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不过在此过程当中,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以及服务方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用户在使用高校图书馆资源的时候,获得信息不再是关键的问题, 真正关心的问题是在快捷及时搜索得到海量信息的同时,迅速找到同自身要求高度匹配的那些知识,并且顺利将这部分知识进行加工与分析, 最终得到解决科研以及教学过程当中面临问题的答案。 用户的信息需求向着高质量以及深层次方面变化, 需要高校图书馆从传统信息服务转型过渡为知识服务, 在此过程当中构建对应的数字资源整合机制。
知识服务对于高校数字资源整合有着直接的影响。 知识服务需要数字资源建设作为基础。 高校的图书馆应当围绕知识服务,持续丰富自身的馆藏资源,构建多载体、多形态以及多种类的数字资源体系,从而将信息资源转化成为知识,有效提供知识服务,最终实现信息服务形式的转变。 高校图书馆需要进一步做好印刷文献资源入藏,从而确保藏书体系的连续性、完整性以及稳定性。 印刷文献历经数千年的持续发展,已经构建起非常健全的出版以及发行机制, 并且各个学科都已经建立完善了评审委员会等类似的机构,确保了出版文献质量与水平。 所以印刷文献资源一方面是图书馆提供信息服务的可靠基础, 另一方面更是图书馆提供知识服务的核心内容之一。 除此之外,高校图书馆应当不断增加数字化资源投入建设的力度。 知识服务应当细化到字词这一级别,传递基本的知识单元,因此需要高校图书馆进一步推动数字化建设,介入数据库资源并实现馆藏资源的数字化,扩大资源获取的途径,从而为知识服务提供基础,对数字资源进行综合性的整合与开发,建立知识服务平台,最终满足知识服务发展要求。
2面向知识服务的高校数字资源整合措施
第一,确立知识服务理念。 要想转变服务意识从而提供知识服务,需要首先转变办馆的观念与思想。 图书馆服务应当从封闭过渡到开放,从静态过渡到动态,服务手段以及内容应当以满足用户的要求为核心,确保用户满意,深入分析用户常用的信息需求,建立起信息反馈途径,科学预测评估用户信息要求。 通过预测以及识别用户常规的信息要求, 及时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 此外高校图书馆应当提高创新意识,运用创新思维重构图书馆的信息服务。 知识创新服务需要发挥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能力,分析用户的要求,分析、整合、创新以及集成馆藏的知识信息,从而生成知识产品。 这些知识产品对于高校的自主创新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树立创新服务的理念,不断拓展服务方式以及服务内容,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改善自身素质,最终创建信息服务品牌。 这样一来不仅让自己成为知识管理人员,更是知识创造人员,成为用户使用知识服务过程当中的导航人员。
第二,构建学科知识服务体系。 在网络条件下,建立学科化以及特色化文献资源体系,健全知识服务平台,可以说是知识服务的可靠基础。 所以高校图书馆需要运用网络技术以及知识管理,将知识资源的利用开发作为目标,将学科知识作为主线,实现信息资源与知识服务之间的密切联系, 最终建立覆盖学科比较完整、 资源结构齐全并且各种类型的资源互相补充的信息服务机制。 首先是要根据图书馆服务对象的专业性以及学科性特点,借助于综合分析不同学科用户常用的信息需求,根据专业以及主题来整合组织馆藏文献资源。 主要内容是将不同载体、不同语种以及不同类型的各种文献整合到一块,实现馆藏、借阅以及查询的综合性服务。 其次是要根据学科专业不同来组织已有的数字资源, 通过专业门户网站等途径来提供网上资源以及服务界面,网站需要定期动态提供学科信息资源,报导专业领域最新学术动态,并且组织开发学科资源论坛。 借助于提供分类导航以及搜索引擎,来完善学科咨询平台,最终满足用户要求,为用户提供优质知识服务。 通过学科专业来组织知识资源,有利于用户通过学科门户快捷方便地获取知识服务。
第三,提供特色信息服务。 一方面是专题资源服务。 这就需要编制各种专题数据库, 并且在建设过程当中应当从以下原则出发。 首先是要体现学校的专业特点;其次是要根据学科研究的动向与主流, 重点着眼长期的要求, 收集最新学科技术发展动态,尤其是要对那些突破性的创新提供分析以及预测服务;再次是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推出相应的专题服务,重点围绕学科优势、 资源优势来组织有着地区特色以及语言特色的信息资源数据库。 另一方是网络咨询服务。 网络咨询服务是利用虚拟空间或者互联网,使用电子邮件、呼叫系统、实时讨论问答等工具,基于用户信息要求提供的咨询服务。 网络参考咨询服务能最大限度地将网络技术同咨询服务融合,使用E-mail、留言版、Web表单或者即时通信软件乃至于手机APP等途径, 构建起远程用户以及图书馆之间的桥梁。 参考咨询服务可以说是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主要的途径。 通常而言,高校图书馆应当建立健全资源数据库以及用户咨询系统,从而为网络咨询服务提供基础条件。图书馆还应当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 建立学术论坛、读者留言、好书推荐、在线咨询以及电子信箱等专栏,提供优质的网络咨询服务。 除此之外还可以考虑构建专家咨询平台,借助于同读者之间的交流回答咨询问题。
第四,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要想做好知识服务,一方面需要依靠完善的知识服务管理机制, 另一方面也需要高素质的工作人员队伍。 所以高校图书馆应当将知识型馆员的培养作为重要目标,制定相应的人事管理机制,内容包括岗位培训、人员聘用以及奖惩激励机制,从而培养造就可以满足知识服务要求、素质优良、知识渊博并且富有创新意识的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展开。 首先是要强化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梳理读者第一的服务意识,坚持挂牌上岗制;其次是要严把录用的关口, 多方式、 多途径以及多渠道择优录用专业人才;再次是要全面落实全员聘任以及竞争上岗制度,根据按需设岗以及严格考核的原则,构建聘用制为主的用人机制,强化工作人员的危机感,打造适合人才发展的环境氛围;最后是要利用多种不同的途径与方式来为工作人员提供终身教育以及职业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科技知识水平以及创新服务能力,从而开发他们的潜能。 近年来一些高校图书馆鼓励工作人员参加进修班,并且分批安排工作人员参加各种信息技术培训。 除此之外,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借助于课题以及项目堵养骨干人才, 借助于课题研究,一方面能够推动图书馆工作展开,另一方面还能够提高工作人员业务能力。 高校图书馆应当构建尊重人才的环境氛围,通过科学配置人才资源,真正实现人尽其才以及物尽其用的机制。
综上所述,当前知识服务仍然处于探索发展的阶段,不过知识服务道路已经是高校数字资源整合的必然趋势, 也是图书馆改善服务质量并且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重要举措。 从常规信息服务向着知识服务的层次发展,需要大量信息资源为前提条件。 为了做好知识服务准备, 高校图书馆应当在重视印刷文献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开发以及整合各种类型的数字化资源,并且逐步实现数字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 只有这样才可以在不断丰富馆藏资源的同时,不断改善知识服务水平,完善知识服务的形式,整合高校数字资源整合,提供现代化的知识服务。
参考文献
[1]伏广红.论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开发利用[J].现代情报,2007,12(6):74-76.
[2]曾丽萍,张一鸣.论网络环境下科研院所图书馆知识服务的保障[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4,38(4):77-78.
[3]罗跃娣.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分析[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31-34.
[4]祁冰.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采编工作[J].图书馆学刊,2011,33(1):53-54.
[5]贾满玉,邢燕丽.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探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20(10):21-23.
[6]马文峰.数字资源整合——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新课题[J].情报资料工作,2007(1):39-40.
[7]许萍华,丁申桃.数字资源整合目标与模式探讨[J].图书馆杂志,2005,24(5):32-34.
数字电视服务协议 篇5
甘肃省广电网络公司临泽分公司(甲方)与用户(乙方)就数字电视业务与数字电视机顶盒的配置、使用、服务达成以下协议:
一、服务总则
1、甲方为乙方提供有线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服务及相关业务的延伸服务,乙方享受服务并履行缴费义务。
2、乙方保证向甲方提供的所有申请资料正确、完整、真实、可联系。若乙方提交资料的个人相关信息发生变更,乙方应及时向甲方申报更改,因上述资料不真实或不可联系,而导致乙方无法按照甲方提供的各项服务或无法接受信函、票据、通知等责任由乙方承担;甲方依法对乙方提供的所有资料予以保密。
3、甲方为乙方使用并按期缴费的有线数字电视第一终端免费配置壹台机顶盒(含智能卡、摇控器、下同)。在2年内若乙方因故停止使用机顶盒或违反本协议而被终止使用机顶盒(包含副机),甲方有权收回机顶盒,并向乙方收取使用期间内设备折旧费(10元/月)。
4、乙方申请办理相关数字电视业务时,需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到甲方指定的营业网点办理
5、乙方从甲方免费领用的机顶盒,按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部分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现实》享受三包服务。发生故障一年内包修,超过一年后收取相应的维修费,无法修复的由用户自购。遥控器属易损品,三个月内包换,三个月后自主维修,无法修复的由用户到市场销售点自行购买。维修时,乙方需带上机顶盒、用户证到当地广电部门数字电视服务大厅办理相关手续。
6、甲方免费配置给乙方的机顶盒(含智能卡、遥控器)的产权属于甲方,乙方仅拥有使用权;乙方自购的机顶盒所有权属于乙方。
7、乙方申请办理数字电视入网业务,无论乙方是否为该申报安装地址的户主,甲方均视为乙方已拥有或已取得该申报安装地址的合法使用权,由此产生的一切责任由乙方承担。
8、数字电视付费节目是甲方在有线数字电视基本收视维护服务基础上提供的一项按卡收费、独立计费的数字电视延伸服务,由乙方按规定付费收看。
二、服务内容
1、乙方可在甲方营业厅办理新开户、增加副机、过户、移机、报停(停机保户)、恢复、注销、变更等服务,以及购买智能卡和办理数字电视提供的各项内容服务(详见甲方营业厅公告)。
2、甲方为乙方提供有线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服务,乙方享受服务并履行缴费义务。
3、乙方可根据甲方提供的有线数字电视及其增值业务目录和价格自愿购买付费数字电视服务及其他增值业务。
三、配置机顶盒、智能卡
1、甲方为乙方免费配置一台数字电视机顶盒(简称“机顶盒”)和一张智能卡,乙方同意办理《用户信息登记表》上所注明的有线数字电视相关业务,并履行付费及双方约定的义务,缴纳经政府物价部门核准的数字电视收视维护费。
2、乙方同意并积极配合甲方做好数字电视入户线路的施工与机顶盒的安装调试工作。因乙方原因造成施工、安装调试工作延误的,甲方有权暂缓受理乙方相关业务申请。
3、甲方为乙方免费配置的机顶盒为主机,在乙方用户证名下(即相同的用户名称、安装地址)再增加的机顶盒为副机,副机的业务办理依据有关部门或市场调控价格进行。
4、乙方有责任保管、维护好由甲方配置的机顶盒、智能卡。因乙方原因损坏或遗失,甲方可为乙方提供有偿维修服务或乙方按市场价格向甲方购买。
5、自甲方为乙方开通数字电视服务后,乙方需连续收看数字电视满二年(不得报停、中断缴费)。否则,甲方有权收回为乙方配置的机顶盒,并追究乙方给甲方造成的经济损失。满二年后,乙方申请办理注销、停机6个月以上业务的,须将甲方免费配置的机顶盒(含智能卡、遥控器)退回甲方。
6、乙方免费领取的数字电视机顶盒,在办理报停、销户时,甲方不退还已收取的初装费、押金、数字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及数字电视相关的延伸服务费。
四、缴费方式与服务费用
1、甲方根据物价部门的政策收取主机、副机的基本费,以及其它服务业务的收费。
2数字电视实行用户一次性年缴预付费服务,按单个自然月付费的不享受价格及任何优惠活动。
3、基本节目包为乙方必选内容。收视费计算周期为单个自然月,以甲方受理当日起按月计算(15日之前按当月计费,15日之后按下月计费)向乙方收取收视费。付费节目甲方按运营成本实时公布,由乙方自主选择购买。遇价格变更,执行新标准。
6、乙方遗失或损坏甲方免费配置的数字机顶盒,由乙方向甲方原价原价购买(550元/台)。乙方若遗失或损坏智能卡,自购每张100元。遗失损坏摇控器,由乙方到市场销售点自行购买。
7、由于乙方非正常使用原因致使乙方接受不到信号时,责任由乙方承担,甲方仍正常收取收视费。
8、由于甲方原因(不含甲方网络设备正常维护、应急抢修等时间)致使乙方接收不到甲方信号时,甲方应在接到乙方报修申请后及时进行故障检查和维修。一般故障6小时排除,重大故障24小时排除。(20:30—08:30时间不计)
五、停机或终止服务事由
1、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甲方有权终止本协议服务承诺,收回免费配置给乙方的机顶盒,并追究乙方由此给甲方造成的损失: ①乙方或乙方代办人提供的证件资料信息虚假,并给甲方造成损失;
②乙方利用甲方提供的服务进行非法录制、转播及以此进行非法业务经营;
2、已安装使用机顶盒(包含副机)需要报停的用户,如连续收看有线数字电视基本节目包2年以上,可直接到当地广电数字电视服务大厅办理相关报停手续;使用数字电视基本节目不足2年的用户报停需缴纳10元/月线路维护费。报停期限最少6个月。
3、乙方由于房产交易或拆迁等情况需要办理移机手续时,应及时到网络辖区内的广电数字电视服务大厅办理过户迁移手续。
4、乙方帐户余额不足当月基本节目包收视费时,甲方将随时提示乙方续缴费用,如乙方逾期仍不交费,甲方将停止有线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服务。如果甲方停止有线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服务满6个月后,乙方既不补交收视费,也不办理报停手续,则视乙方自动放弃甲方有线数字电视传输服务,甲方有权对乙方作销户处理,甲方将收回机顶盒。使用期不满二年的,按实际使用期向乙方收取10元/月设备折旧费,终止本协议,此后不再免费为乙方配置机顶盒,由此产生的后果由乙方承担。
4、主机和副机实行主机扣费、捆绑使用,在有副机使用的情况下,主机不能单独报停、移机、过户。主机欠费、报停或违约被停机、则该主机所带副机也将同时停机。
六、其它
1、乙方同意甲方以电视短信等方式向乙方发送相关信息。
2、乙方不得私自增加有线数字电视终端,违者甲方则按有关规定处以罚金。
3、由于不可抗力及甲方客观上不能克服的技术原因、政策原因、市场原因等导致的信号中断或转播的节目改版或变更,甲方不承担相关责任。
4、本协议及其有关规定如有变更,甲方将以通告形式公告。若对变更有异议,乙方可在通告发布后一个月内与甲方协商解决,否则,甲方视为乙方得知并同意变更。
5、集团用户、临时租机用户除此协议外,需与甲方另行协议。
5、《临泽县有线数字电视用户信息登记表》与本协议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6、本协议有效期内,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7、因本协议引起的其他争议,双方不能协商解决时,上诉当地人民法院裁决处理。
8、本协议自乙方或乙方委托人签字之日起生效,至乙方销户(过户)并结清全部费用之日终止。
管好资源 服务经济 篇6
9月,对于无线电管理工作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月份。1993年9月11日,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简称《条列》)。《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无线电管理工作步入了法制化轨道,也让无线电技术从幕后走向前台,由单纯地为国防建设服务向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多元化服务转变。
今天,无线电技术广泛应用于通信、广播、交通、气象、航空、航天、渔业等国民经济的多个领域,在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中,无线电频谱资源也将发挥其独特支撑作用。作为稀缺的国家战略资源,无线电频谱资源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有着怎样的意义和价值,在新形势下面临着怎样的挑战,我国无线电管理机构又将如何实施有效管理?记者为此采访了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局长谢飞波。
夯实技术 实现精细化管理
记者:今年4月,部无线电管理局召开全国无线电台站核查工作动员部署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台站核查工作,为什么会开展这项工作,目前的工作进展如何?
谢飞波: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无线电台站核查工作,是为了更加准确地掌握无线电台站分布和使用情况,提高台站数据质量,推进无线电台站规范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规范无线电台站设置与使用管理,也将推进各类无线电台站健康有序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加强重要无线电业务的监测保护力度,保障重要无线电业务的正常开展。目前,无线电台站核查工作已基本告一段落,进入评比检查阶段。
记者:管好无线电频谱资源离不开专业的技术设施,无线电管理“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将加大技术设施建设的力度,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第二年,全国各地在技术设施建设方面的进展如何?
谢飞波:目前,各地正在积极推进“十二五”技术设施建设,并进行了创新性的实践和探索。上海、天津等地着眼于解决城市密集地区无线电监测网系建设的问题,正在积极进行监测体系网格化的探索,这是适应城市环境下提升无线电监管技术能力的新思路。湖南省无委办与广州铁路集团合作建设的武广高铁GSM-R专用频率网格化监测系统项目,也是一种工作思路创新。
吉林、河南、安徽、湖北、青海、新疆等省、自治区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积极组建无线电监测机动大队,全面提升了无线电机动监测能力。厦门市无线电管理局在移动监测车上装备了卫星通信保障系统,在提升移动监测车通信保障能力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海南省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将高山站、大区站、小区站相结合,将空中监测与水上监测相结合,构建立体化的监测体系。深圳依托海监船,有效提升了水上监测能力。
加强管理 服务经济发展
记者:每年的9月,全国各地无线电管理机构都会举办各种纪念和宣传活动,向社会广泛传播无线电频谱资源的知识。请您介绍一下,无线电频谱资源在稳增长、促转型,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谢飞波:资源的使用和管理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对于无线电频谱资源来说,更是如此。无线电频谱资源应用广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违规使用无线电频率、台站的现象时有发生。这需要我们持续不断地加强无线电管理宣传工作,提升公众依法用频、依法设台意识,为无线电业务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电磁环境。今年,我们把无线电管理宣传月的主题确定为“无线电频谱——稀缺的国家战略资源”,就是希望呼吁大家珍惜并合理使用这一资源。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无线电频谱资源和无线电技术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两化深度融合、智慧城市建设、企业节能减排等一系列推进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措施中,无线电频谱资源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例如,江苏宿迁的洋河酒厂,一次性成功在老厂区率先引进应用了一套水、电、汽RTS-2010智能化无线远程遥测遥控系统,仅北厂老厂区全年可节约运行成本90万元,其中节水30万吨、节电83kWh、节汽3000吨、节约劳动用工6人。同时,还实现了远程无线遥测、遥控、报警等功能,使能源供给更及时、更可靠。在许多工业企业生产的一线,大量应用的无线射频技术,提升了工艺、提高了效率、增加了效益,这都是利用了无线电频谱资源。
记者:我们注意到,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围绕工业和信息化部的重点工作,无线电管理工作思路也在不断转变和创新,以适应新的需求。当前,无线电管理工作面临着怎样的挑战?
谢飞波:无线电管理工作思路的变化与经济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当前,无线电管理工作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随着无线电技术及产业的发展,无线电频谱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无线电管理工作任重道远。另一方面,无线电频谱资源供需矛盾依旧突出。随着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以及无线电技术宽带化发展,无线数据流量呈爆炸性增长,通信、广电、民航等用频单位对有限的无线电频谱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大,国防建设用频需求快速增长,国际间无线电频率和卫星轨道资源争夺日益激烈,用频供需矛盾会在今后一段时期内长期存在。无线电管理工作思路只有顺势而变,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记者:胡锦涛总书记在5月底中央政治局第33次集体学习上,再次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并对落实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总体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无线电管理机构如何提高频率资源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在新型工业化建设的进程中做出更大贡献?
谢飞波:我们一直在积极探索无线电管理工作为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实现工业通信业平稳较快发展的新途径、新思路。
统筹运用行政、法律、市场、技术等不同手段,从大局出发,大处着手,紧跟国际、国内无线电产业发展趋势,通过做好频率需求预测、频率规划,妥善处理好用频矛盾突出的问题;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统筹协调、支持保障各行业和部门所必需的频谱资源,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及国防建设中各类无线电业务的发展保障频率资源,为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无线电频率资源的需求,积极启动开展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修订工作,统筹协调保障通信、民航、广电、交通、气象、渔业、铁路、航天、公安等行业和部门所必需的频谱资源。
地方无线电管理机构也积极配合这些工作的开展,如重庆、上海、江苏、广东等地无线电管理机构都在积极探索频谱资源“精细化”管理方式,按照国家新制定的无线电频谱划分规定,合理指配、科学利用无线电频谱资源,统筹兼顾,协调保障好各行业部门,尤其是重点部门的用频需求,做好物联网、云计算及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用频需求。
做好无线电频率规划研究及相关工作。积极开展2500MHz~2690MHz频段国际移动通信系统(IMT)频率规划研究工作,形成了规划方案报送稿;同时开展1427MHz~1525MHz、450MHz~470MHz等频段规划研究,促进无线电产业更快、更好发展;积极开展24GHz频段微功率设备在汽车电子领域应用研究。
为了维护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我们还加强了无线电监测工作,不断加大对不明信号和干扰的分析、查处力度,严肃查处危害安全生产、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各类无线电干扰。例如,一些工业企业的塑封生产线和许多领域对RFID无线电射频等设备的不当使用,都会对航空、铁路等的正常运行产生干扰,为此,我们还专门针对重要的行业、部门建立了无线电专用频率工作长效机制,做好无线电专用频率保护工作。
积极参与国际活动 有效维护我国权益
记者:无线电频谱是珍贵的战略资源,这从历届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WRC)上,各国间对其激烈的争夺上就可见一斑。在今年的WRC-12大会上,无线电管理工作者们为了切实维护好我国无线电频谱资源使用权益,经过长时间的艰难协调,为我国无线电技术和产业发展争取到更多的话语权。下一步,我国在此方面还将开展哪些工作?
谢飞波:开展涉外无线电管理工作要从国家利益出发。我们积极参加国际电联的相关会议,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开展边境无线电频率协调和卫星网络国际协调,有效维护我国无线电频谱资源使用权益。
WRC-12大会期间,我国代表团提交了30份输入文件,共209个提案,就涉及我国的议题主动开展双边和多边协调,努力实现我国利益最大化,保证了我国无线电产业及技术应用的发展空间,圆满完成各项工作预案,维护和拓展了我国无线电频率和卫星轨道资源权益。今年4月,我国在厦门承办并组织参加了亚太电信组织无线电工作组第十二次会议(AWG-12);6月,提前启动了我国参加2015年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准备工作,召开了动员和部署会议,在这些活动中,我国积极参与了无线电频谱管理国际事务。
数字资源服务 篇7
1 云服务平台相关技术
1.1 云技术
云技术是一种新兴计算机技术, 兴起于美国, 是IT业第三次革命性技术, 能有效削弱信息处理对硬件设备依赖性, 提高资源整合与共享效率[1]。云技术数据处理无需本地端进行加工处理, 即可得到数据加工处理结果, 信息数据处理成本更低, 时间更短, 是一种强大的网络服务模式, 而且云服务不涉及服务器运维问题, 能有效节约大笔服务器运维费用。
1.2 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能有效解决以往校园数字化建设中硬件设施缺乏, 建设与运维成本高, 服务器利用率低, 资源更新速度慢, 电力消耗大, 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匀, 管理效率差等一系列问题。目前云技术已被应用到高校图书馆资源管理、实验室资源管理、高校数字资源开发、教育管理控制等多个方面, 并取得显著成绩[2]。
2 高校数字资源云服务平台规划设计
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各高校进行数字资源云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意义, 各高校应认清时代发展趋势, 坚持与时俱进, 走数字化校园建设路线, 加强对云技术的应用, 积极构建云服务平台。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高校数字资源云服务平台规划设计:
2.1 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是整个云服务平台设计的关键, 是服务平台架构设计环节, 大体上平台系统结构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为数据层;第二层为管理层;第三层为服务层。第一层的核心是基础设施服务层, 包括:虚拟资源子层和物理硬件子层。通过基础设施服务层提供云平台与云系统运行的物理资源, 为整个网络提供服务。共享模式和机制是云存储与云传输, 数据资源存储在云资源库中, 加工与处理过程在资源池虚拟化子层已完成。LAAS层已对物理资源与虚拟资源及数字资源进行高效整合, 提供虚拟化计算资源池、存储资源池、网络资源池。第二层管理层, 以PAAS层为核心, 该层主要由操作系统和中间件组成, 前者负责与虚拟机对话, 提供基本软件环境和服务支撑。后者对网络协议和软件平台进行抽象和统一表示, 对各类业务应用提供基础服务和管理, 是数字资源云服务平台功能实现的关键层, 能对资源、任务、用户、安全进行管理, 完成资源调度、协调、监控、分析、加工等任务。第三层服务层, 即平台服务层, 也是前台服务层, 为用户提供终端服务, 解决服务应用问题, 为用户与虚拟机提供交互接口, 使用户能根据需求获取数字资源, 师生只需上传程序代码和数据即可使用服务, 通过WEB应和SAAS服务就能进行资源共享平台应用和访问, 其功能内容主要由:接口、注册、查找、访问等组成, 影响着用户体现和功能表现。
2.2 平台整合
实现数字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是云服务平台建设的核心目的, 为确保共享模式云构架中的“资源共享应用平台”能真正共享到来自各方的优质数字资源, 平台整合设计非常关键, 只有提高平台集成度, 才能丰富高校数字资源, 提高资源利用率。平台资源整合方面, 要对资源管理系统、实时授课系统、学习管理系统、校园社区进行统一整合。基于云计算的数字资源整合平台, 需合理规划数字资源体系, 强化资源数字化整合有效性, 集中管理数字资源。资源管理系统应与其他子系统对接, 为子系统功能实现提供资源支持。平台整合应通过统一编码、规范编码和代码的方式实现。另外, 为提高平台整合能力和实用性, 应设置索引功能和检索资源组件, 以解决数据量提升价值密度下降的问题, 使资源无缝对接[3]。
2.3 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的实现是整个平台设计的最终目标, 也是云服务平台主要功能, 资源共享实现的云架构以“资源共享应用平台”为核心, 通过网络系统平台进行优质数字资源共享, 提供前台服务, 并可实现动态、双向的交互功能, 可通过“资源共享应用平台”进行相关下载和实时资源共享, 建立基本共享结构, 对相对离散的、异构的数字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共享, 属于一种高级信息共享模式。但想要确保数据一致性、完整性、安全性, 发挥平台功能, 就必须做好云商的选择。云商是虚拟云系统的运营商, 负责系统运维, 而且数字资源数据储存在云服务器上。若云商不具备合格运营资质, 必然对平台运行安全, 数据信息安全造成负面影响。因此, 高校在进行数字资源云服务平台建设中, 资源共享系统设计过程必须做好云商的选择, 要选择运营稳定的云商。
3 结语
教育信息化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 而云技术的应用为教育信息化实现, 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了可能性。通过对数字资源云服务平台的建设, 能有效对高校数字资源进行高效整合共享, 解决数字资源共享问题, 推动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于艳燕.“云服务”环境下的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研究——以安徽省党校图书馆为例[J].新课程学习 (下) , 2014 (02) :42.
[2]郑建明.数字文献资源的整合与服务——以江苏省高校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为原型的个案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7 (05) .
数字资源服务 篇8
一、研究现状
大数据概念最早出现于2008年9月的Nature杂志上, 2011年5月全国最大的战略咨询公司Mc Kensey公司发布大数据调研报告之后, Oracle、IBM、Microsoft等IT巨头, 纷纷加入到相关研究中。最早将大数据服务引入图书馆中并着手实施的是Harvar。
国内有关网络数字资源建设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 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美国国会图书馆在20世纪八十年代初, 开始将馆藏文献进行数字化, 供美国各地学校与图书馆利用。“美利坚记忆项目”、“美国回顾”、“美国国家数字图书馆项目”等研究项目, 都标志着美国图书馆在建设数字资源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继美国之后, 许多国家也都开始重视数字资源的建设。在我国, 从1995年开始数字图书馆成为了图书馆界的热门话题, 开始了数字资源的建设。
网络数字资源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 从研究主体上看, 国内主要集中于图书情报和计算机领域, 尤以高校图书馆为主体。国外研究领域除此之外, 还包括企业管理等。在研究主题方面, 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数字资源的理论研究方面, 如数字资源的利用率、绩效评价、知识产权保护等理论探讨层面, 实证研究缺乏。而国外的研究偏向应用, 涉及到知识管理、大数据整合技术、网络数字资源体系与服务模式等方面, 实证研究成果丰硕。至今国外在本领域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研究体系。网络数字资源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我国的一项国家战略正得到高度重视。然而, 无论在研究主体、研究主题、研究深度等方面, 国内的差距都是显著的。
二、研究意义
网络数字资源服务体系的建设是公共数字文化体系构建的重要部分, 面对河北省网络数字资源建设在地区间、高校间学科间发展不均衡, 各高校图书馆数据库重复购置率高不足等问题, 应该实施区域信息化发展战略, 由省级、市县级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 共同组建河北省级区域图书馆大联盟, 开展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 特别针对大数据环境下新特点, 对网络数字资源服务体系的建设研究尚存在专业盲点, 而网络数字资源服务体系的建设是公共数字文化体系构建的基础与关键, 本研究将弥补这一不足, 为逐步建立具有特色可持续发展的河北省公共数字资源体系提供理论和实证研究。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 网络数字资源联盟采购及共建共享研究。
数字资源联盟采购 (或称集团采购) 、共建共享是图书馆发展的趋势和必由之路, 研究的内容一般主要是对数字资源联盟采购及共建共享的现状、特点、模式、组织管理, 以及全国性高校图书馆或地区性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实践进行研究。总体来说, 目前我国图书馆数字资源联盟采购还处在探索阶段, 发展程度尚不太成熟。
(二) 网络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研究。
网络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是一项复杂而系统性的工作, 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数字保存的格式与标准、保存策略与方法、保存元数据、知识产权、保存成本等一系列问题, 都受到财务、技术与人的因素的制约, 从而在近几年使得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与国外相比, 国内对于数字资源长期保存与长效利用这一问题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三) 网络数字资源绩效评估研究。
国内网络数字资源的绩效评价研究开始于2000年, 网络数字资源绩效评价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对国外数字资源评估研究的介绍、对某类数字资源质量的评估、数字资源绩效评价的原则、构建数字资源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及方案的具体实施等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规范性的研究成果较少, 尤其是缺少可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评价标准。在数字资源存储方式、服务模式发生巨大变革的背景下, 随着数字资源的大量引进和价格的逐年上涨, 数字资源的购买与使用单位也会越来越重视数字资源的绩效评价, 未来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将会呈现出更多特点。
(四) 网络数字资源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是目前网络数字资源建设中面临的一个复杂的难题, 网络数字资源建设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包括很多方面, 如数字资源导入、格式转换、数字资源整合以及检索平台软件与集成系统的使用权等, 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待知识产权的立场、知识产权合理使用范围、数字图书馆法律属性问题及法律关系、知识产权的制度设计研究等, 研究涉及面广, 但研究的深度有待加强。
四、河北省网络数字资源服务体系模式构建
(一) 加大投资力度, 统筹规划网络数字资源服务体系。
河北省委、省政府应明确把数字资源建设纳入重点文化惠民工程, 加大投资力度, 提出以省数字图书馆建设为龙头, 依托国家数字图书馆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在全省推广数字图书馆服务, 统筹规划全省数字图书馆软硬件平台和数字资源建设与服务体系, 打造全省数字图书馆联盟。
(二) 构建网络数字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应加大网络数字资源的整合力度, 把所有网络数字资源整合到一个平台上, 全力开发河北省网络数字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实现全省网络数字资源的一站式检索服务, 通过该平台, 全省数千万数字图书馆用户, 无论是在图书馆, 还是在其他任何可以上网的地方, 都可访问到河北省网络数字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以及国家数字图书馆海量的数字资源, 提高全省网络数字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 建设网络数字服务体系。
随着网络数字资源的整合, 覆盖全省的网络数字资源服务共享平台将逐步建立, 借助完善的数字文化服务网络, 将建立以省图书馆为核心, 开展资源检索、资源导航、虚拟参考咨询、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等服务。参考咨询服务将同步延伸至省内各级图书馆, 突破地域限制, 创立联合参考咨询服务体系;利用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服务可以发挥多个图书馆联合的文献资源优势, 弥补单个图书馆文献量不足的遗憾, 提升网络数字资源信息服务能力。但也要注重与读者的互动形式, 加强与读者的沟通与交流。
(四) 建设具有合理知识结构的人员团队。
人员团队是网络数字资源服务共享平台和网络信息服务发展的关键。网络数字资源的建设, 要求馆员不仅要有很强的图书情报、计算机网络、法律法规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 而且还必须具有相应的实践技能。数字资源的整合、开发利用、数字化服务等的开展, 都对专业队伍的知识和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 图书馆要做好网络数字资源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必须打造一支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水准的实际技能二者兼备的工作团队, 这是构建图书馆网络数字资源服务体系的重要人才基础。
摘要:网络数字资源服务体系是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梳理网络数字资源服务体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阐述符合大数据环境的河北省网络数字资源服务体系构建的意义, 以及其研究的主要内容, 提出构建基于大数据的河北省网络数字资源服务体系模式。
关键词:大数据,网络数字资源,资源服务体系,河北省
参考文献
[1]郭自宽, 张兴旺, 麦范金.大数据生态系统在图书馆中的应用[J].情报资料工作, 2013.2.
[2]陈英.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研究综述[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2.2.
云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与服务 篇9
1 云图书馆的概念
云图书馆的性质不同于一般传统图书馆, 和现在意义上的云概念也有很大的区别传统的图书馆是以纸质资源为主, 云计算是以电子多媒体资源为主, 云图书馆就是虚拟的、没有围墙的图书馆, 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共建共享的可扩展的知识网络系统。能从云图书馆的终端获得自己所需要的资源, 同时也可以是资源的提供者, 从而做到云图书馆内容的丰富和发展。
云计算的定义:
云计算是一种新的计算模式, 是将IT相关的能力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用户, 允许用户在不了解提供服务技术、没有相关知识以及设备操作能力的情况下, 通过Internet获取需要的服务。“云”计算是庞大的服务器集群, 每一群包括了几十万台, 甚至上百万台计算机。“云”可以动态伸缩, 边界是模糊的, 用户可以方便地使用它, 无需确定它的具体位置。它是由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发展而来的一种动态的、易于扩展的、通过高速互联网把数据处理过程传送给虚拟计算机集群资源的计算方式。云计算拥有高可靠性和安全性、动态可扩展性、超强计算和存储、虚拟化技术和低成本的优点。
2 云图书馆的转型发展
“云”已经深刻地改变了图书馆的社会生存基础, 技术的每一次进步几乎都给图书馆事业带来新的挑战, 都值得图书馆人关注, 云计算技术也不例外。云计算作为一种技术与应用结合的理念, 为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导。在新的信息技术发展环境下, 图书馆应审时度势, 迎接挑战, 转型发展。
2.1 云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 每天产生的信息都是数以亿计的, 各种信息载体的急剧增长对于一个信息容量有限的一图书馆来说, 由于太多因素的影响, 无法及时甄别处理其中有用的信息, 对已产生的知识信息根本不可能尽包尽容例如当教师需要从图书馆查找最近的一些专业课程资料用于教学时, 图书馆又不能提供, 因此教师只能自己去搜集相关的资料, 这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而学生们想从图书馆借阅相关的一些新资料时, 图书馆也不能提供比较完整的资料, 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建立资源整合型的云图书馆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通过师生共同收集相关的资料, 建立起一个随时更新的新型图书馆, 是对传统图书馆资源的发展和补充。
2.2 树立云理念
以人为本是图书馆服务永恒的理念, 但是信息技术的变动性特征要求这一理念与时俱进。以不息为体, 以日新为道0要求图书馆人以坚持追求作为本体, 以不断创新作为途径。思想是行为的先导, 图书馆人必须首先树立云的理念, 转变理念, 在兼顾具体的实体图书馆的前提下, 树立/大图书馆、大服务0的观念。当云计算作为一种开发环境实现平台构建时, 相关的数据存储在/云海0之中, 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以某种便捷、方便、安全的方式获得/云0中的相关的信息或服务。随着用户要求的提交, 云平台可以动态地提供和分配资源, 成为一个基于云计算的大型信息超市和大型图书馆的联盟。云计算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 将改变图书馆各自为政的局限性, 使其不断走向规模化、集约化。
3 云时代图书馆人性化服务
“以人为本”作为图书馆服务的核心, 从读者需求特点为出发点, 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建立健全学科馆员制度, 使馆员充分了解各个学科的信息需求, 根据读者提供的专业信息, 向读者传送所需专业最新动态的学术信息。建立特色信息数据库, 随时把信息提供给有特定需求的读者。像这样能够提供人性化、个性化服务的创新理念的图书馆, 是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3.1 图书馆实施人性化服务的方式
人性化服务是指服务要符合人性, 即服务者在服务过程中要认识人性, 重视人的尊严和价值, 包容人性的弱点, 同时以满足人对资源的需求和社会需求 (包括安全感、舒适感、自由平等权利、关心、尊重、心理满足) 来开展服务。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是馆员和读者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互动形式, 是两者之间相互依赖关系的一种具体体现。图书馆倡导的人性化服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2 辟设一间读者休闲室
图书馆是一个需要安静的地方, 然而, 久静而思动。读者坐久了, 腰酸腿麻, 头晕眼涩, 此时若能去休闲室里动动简单的运动器械, 活络活络筋骨, 与老友聊聊天, 听听清心舒缓的轻音乐, 欣赏一下室内生机盎然的绿叶红花, 让身心一起放松, 会成为读者此时此刻最惬意的享受和需求。
3.3 利用资源实施快捷和便利的关怀
设立自助借还书系统, 方便读者随时借还图书。在图书馆门口设置还书箱, 实施24h还书制, 即使闭馆后, 读者也能自由还书, 减少逾期。根据图书馆与邮局达成的服务协议, 图书馆会雇佣邮局来把它们再送回其各自的“家”。有“电子标签”的图书很快就能找到“回家”的路。各图书馆网上续借、网上预约、在线书目查询等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和改进, 使读者不用到馆便能获得即时服务。
4 结束语
随着云时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图书馆服务也应抓住机遇, 坚持以人为本, 把为读者服务作为出发点和终极目标, 使传统图书馆服务与高新技术结合, 建设创新型服务模式, 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服务职能。围绕云图书馆的内涵, 云图书馆的概念, 云图书馆的实现还需在应用需求及相关技术的推动及牵引下, 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开展大量的研究。目前, 图书馆界关于云图书馆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无论是在理论上, 还是实践上, 都存在着相当大的研究空间, 但它所带来的众多优点和挑战却已对整个数字图书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摘要:云计算作为计算机和网络的一种全新的服务和使用模式, 为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导和启发, 更为传统图书馆提供了一种新的运营模式。数字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模式, 它是基于互联网并利用云计算技术建构起来的为读者提供服务的虚拟图书馆。
关键词:云图书馆,网络环境,信息咨询,咨询服务
参考文献
[1]黄宗忠.服务是图书馆的永恒主题[J].图书馆论坛, 2005 (6) :26.
[2]赵文华.试论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提升[J].情报探索, 2012 (1) :120-122.
[3]胡小菁, 范并思.云计算给图书馆管理带来挑战[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9 (4) :7-12.
[4]赵秀君.十年来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统计分析[J].数字图书馆论坛, 2005 (8) .
数字资源服务 篇10
国内外数字资源发展现状
1数字资源利用率呈上升趋势
高校图书馆印本资源的利用率持续下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但随着数字资源的快速发展与涌现, 使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式变得更加快捷与方便, 极大地满足了师生对文献资源的检索需求。以中国知网为例, 2012年全国独立学院使用率同比增长在30%以上, 可见, 电子资源的利用率在大幅度提高。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服务手段、服务模式、经费及人员等都需要图书馆在今后的工作中勇于实践, 积极探索, 不断改进。
2数据库重复建设问题
高校图书馆在购买数字资源时存在重复购买的现象, 由于馆际间相互合作意识薄弱等原因导致如中国知网、维普期刊资源整合平台、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超星数字图书馆、发现系统等数据资源几乎是每个图书馆必备的数据库品种, 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不利于高校图书馆未来长远发展。
3数字资源平台整合问题
国内拥有众多数字资源系统平台, 但是存在采用各自不同的数据标准、不同的检索平台、数据库之间的内容存在一定的重复和交叉等问题。这些因素导致用户需要熟悉不同的数字资源检索界面和检索系统, 并分析与去重来自不同数据库的检索结果。因此, 图书馆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一框式数字资源检索平台, 更好地解决数字资源平台整合问题, 实现跨库检索, 满足读者多元化的检索需求。
4国外数字资源发展现状
国外大学图书馆的电子化趋势体现明显, 许多院校图书馆如斯坦福大学图书馆等不断加大数字资源建设比重, 已逐步建成无纸化图书馆。
利用数字资源丰富馆藏文献资源建设
1完善文献资源建设和管理理念
在信息社会环境下,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 图书馆不仅可以提供本馆所拥有的印本文献信息与多种数字资源, 也可提供网络上的免费资源, 因此, 需要图书馆不断加大数字资源的投入力度, 在印本文献信息资源与数字资源体系构建比例协调的基础上, 对互联网中的免费资源, 如:免费的电子图书、电子期刊、课程课件、数据库等进行整序进而提供读者使用, 从而扩大图书馆的馆藏范围, 便于读者加以利用。
2合理配比文献资源建设经费
随着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不断深入, 数字资源在馆藏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大, 2010-2012年全国497所高校图书馆馆均电子资源购置费从151万元增涨至187万元, 呈上升趋势。以国内6所知名高校为例, 2012年电子资源购置费同比增长率分别为清华大学25%、南京大学19%、复旦大学15%、中山大学14%、武汉大学10%、上海交通大学3%, 说明了高校图书馆对电子文献资源的重视, 数字化程度日益提高。
3协调馆藏文献资源结构比例
随着数字资源的不断发展, 必将取代印本资源在图书馆馆藏体系中的主导优势, 如剑桥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占到60%,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占到75%。数字资源与印本资源的协调发展成为研究课题。
依托数字资源创新图书馆服务模式
1最大限度扩展数字资源使用范围
目前图书馆数字资源只能在校园网环境下使用, 而在校园网外往往不能够直接访问。为给用户提供更多的使用途径, 图书馆应积极研究解决办法, 开发校外资源访问平台, 将馆藏数字资源的使用延伸至校园网外。
2积极推进图书馆联盟的建设
目前图书馆联盟体系构建尚不成熟, 资源共建共享成效并不理想, 在数字资源重复建设问题日益严重的趋势下, 需要图书馆界积极推进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程度, 从而达到图书馆服务效能的最大化。
3整合数字资源建立统一的检索平台
图书馆需整合不同数据库厂商检索平台, 建立统一的一框式检索平台, 实现跨库检索, 为读者提供无缝链接的数据库互联服务与数字资源检索服务, 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4开展个性化服务
数字图书馆应以资源为基础, 实现资源与服务的逐渐集成, 深入开展现场服务、教学支持、在线服务与研究支持。有效地解决图书馆服务能力有限, 而读者需求无限的矛盾, 实现图书馆的5A梦想。
整合公共资源提升服务能力 篇11
近几年来,我国各级政府的网站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已经形成了中央、省、市、县、乡五个层级的政府网站体系,充分彰显了利用信息技术加快向“服务型政府”转型的决心。而各级政府在建设和应用政府网站过程中,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比如,如何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如何整合资源,提高在线服务水平?这些问题不约而同地摆在各级政府管理者和使用者面前,成为阻碍政府网站提升服务能力的瓶颈。
作为全国第一批中小城市“数字城市”试点城市之一,江苏省扬州市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一直走在全省、全国前列,随着数字城管、综合治税、市民卡、行政权力、市数据资源中心等一系列城市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完成和成功应用,对提高政府门户网站便民、为民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扬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政府门户网站群的建设,明确提出以整合信息资源为手段,促进信息资源共享为内容,提升政府网站公共服务能力为目标,围绕政府监管的重点难点,推进整个电子政务的应用,并以老百姓为中心,加强各部门为民服务内容的整合,为老百姓提供一站式服务。
2011年5月,市政府成立了“中国扬州”门户网站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推进、督查这项工作,经过一年多的辛勤努力,网站群项目组已经整合市级党政机关团体和国有企事业单位93家,共整合建设相关网站125个,网站群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逐渐凸显,在提升政府办事公开的透明度、保障公众和企业享受政府服务的深度、扩大公众参政议政的广度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
体系架构
“中国扬州”门户网站群建设的体系架构是按照“12345”架构实现的,“1”是搭建一个平台,即公共服务一体化平台;“2”是遵循两项原则,即加强信息资源整合、促进信息资源共享;“3”是依托三大基础,即统一的硬件和基础设施、统一的标准技术规范、统一的安全保障体系;“4”是面向四类群体,即市民、企业、投资者、旅游者;“5”是提供五种服务,即信息公开服务、网上办事服务、互动交流服务、个性化服务、多维度访问服务。
按层次分,网站群公共服务一体化平台的结构主要是由基础设施层、支撑层、应用层、表现层4个层和统一的安全保障体系、统一的标准规范体系2个体系组成。基础设施层以扬州市政府数据资源中心为依托,搭建网站群的网络、主机、数据库、终端设备、通信系统等硬件和软件环境;支撑层是包括站群平台,英、日、韩等多个国家语言版本的网站内容,3G无线网络,无障碍访问技术的支撑体系;应用层是指信息公开、网上办事等五大应用服务系统;表现层是指对企业、市民、投资者、旅游者四类群体的服务,及通过电脑、PDA、智能手机访问的三大途径。
图1 站群体系架构图
功能建设
公共服务一体化平台
基于统一的网站群公共服务一体化平台创建和管理各委、办、局部门站点,最大限度地在各委、办、局内部进行资源的共享和整合。实现了多个站点的独立运维与管理,数据的集中管理和互联互通。各站点之间有严格的管理权限,具有独立的采、编、审、发流程,互不干扰;主站点超级管理员可给网站群中各子站点分配单独的管理账号,并可支持站群内的信息支持栏目间和网站间的同步引用、呈送、共享和接收,实现在网站群中多个子站点间进行资源共享和整合。该平台可将各部门与公众相关的信息进行整合、加工、关联和进一步分析,在门户网站群中为公众提供一体化的查询解决方案,用户只要通过统一的实名制身份安全认证(比如CA、市民手机等),即可查询与自己相关的所有部门信息资源,无需多次切换和登录;同时根据权限许可,将数据提供给各部门共享使用,部门可对数据进行深层次挖掘,让各部门知道个人的使用习惯和需求,进一步提升部门对个人的服务质量,提高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
图2 “中国扬州”网站群主页面
信息公开系统
政府信息公开内容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所规定的范围进行整合和公开,扬州市政府门户网站群依据江苏省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分类要求,分别按照主题分类、组配分类和体裁分类三种分类方法,做好扬州市政府部门和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目录编制工作,在站群中提供统一的信息公开标准和模板,各部门编制、公布各自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等信息公开内容,并及时更新,通过信息聚合技术集中在政府门户主站上展现。专题公开主要建立包括政府工作报告、食品药品安全、统计信息、医疗卫生、公务员考录、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等在内的专题类信息公开栏目。主要采用从部门公开的信息中聚合生成的方式。
网上办事系统
结合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搭建:
进行静态信息的公开,主要包括一库、四平台的权力库系统和外网公开平台中提供的权力事项、表格下载、办理流程图等各类信息。
办事过程的全程网上参与,主要依托于行政权力运行信息系统进行网上申请、办理状态和办理结果查询,并可实现网上咨询、回复、投诉和监督。
对在线服务按部门整合资源、按主题整合资源、按场景整合资源;在场景式服务中,以场景流程整合为主线,给用户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网络办事大厅。并主动从用户角度界定服务需求,进一步细化服务内容、丰富服务内涵,使新改版的政府门户网站在线服务更加贴近用户需求、符合用户使用习惯。
实现“中国扬州”门户网站与各部门子网站网上办事资源的共享,各部门子网站可以共享到和本部门相关行政权力事项,进行行政权力的公开、申请、查询等。门户网站群提供统一的行权展现形式,在主站和相关行权部门子站进行展现,不需要部门再次投资和开发。
nlc202309010921
根据国家和江苏省网站测评的要求,建立百件实事网上办专页,按照梳理出来的信息资源目录,对所要求的百件实事进行合理分类,并提供有关办事指南、办理流程、收费标准、表格下载、常见问题解答、在线提交等功能。
互动交流系统
“公众参与度”是反映门户网站建设绩效的一个重要指标,书记信箱、寄语市长、在线访谈、咨询投诉、意见征集、网上调查等互动系统的建立,提升了“中国扬州”门户网站群的公众参与能力。整合后的统一的公众互动交流平台,对所有公众参与活动进行“统一受理、协同处理、结果监督”,实现“一站式”服务。
对于书记信箱、寄语市长等应用非常好的栏目,在保留原来栏目功能的基础上,又从技术架构和使用便捷性上进行提升,增加了包括功能拓展、处理流程的设计、留言和答复查看、知识库建立、分类统计排名、图表展现等方面的服务功能。并通过程序接口设计,实现与党报在线、行风热线、市民论坛等系统接口的集成,方便及时整合和发布此类信息,畅通多种互动交流渠道。
智慧门户建设
“中国扬州”门户主站作为扬州对外宣传和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也是传递扬州市政府传达国家、省市重要方针政策及对外发布市政府重要决策和民生信息的权威平台。参与到扬州市政府门户网站群项目的管理者和建设者,秉承了建设“智慧扬州”的理念,设计开发出智慧门户应用系统,该应用系统是为扬州广大市民量身定做的一站式个人门户平台,目前已集成了水、燃气、公积金、社保、交通违章、寄语市长留言、办理事项状态等多种公共服务资源的查询;整合了知识库、警方提示、人事任免、民生价格、出行提示等多个公共信息资源;市民只需要在智慧门户页面注册后,根据自己的喜好定制相关信息及查询服务,并根据市民使用的情况,将站群中该市民有可能关心的信息及服务进行主动推送,市民便可享受到多种公共资源的主动推送服务,既增加了市民访问和使用的目的性,又方便市民及时获取有用信息和服务。
图3 智慧门户页面
创新与效益
“中国扬州”门户网站群建设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创建集约型电子政务建设新模式。门户网站群的建设,通过以服务为向导,集中共享的基础设施、软件服务框架、规范化的服务标准和技术支撑体系,及优化的过程控制,创造性地实现了扬州市集约型电子政务建设新模式的先河,为今后扬州所属县、市(区)电子政务的资源整合、共享应用起到示范作用。
解决集约模式下的共性难点。通过门户网站群建设,创建统一的技术平台,使各种组件充分共享,实现集中统一、多渠道接入、科学规范的管理与运维体系,充分发挥政务信息资源作用,满足社会公众需求。
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目录服务和数据交换体系。以门户网站群建设为契机,梳理并确定标准的网站群信息资源目录服务和数据交换体系,形成“逻辑上集中”的政务信息资源体系,并将其作为建设扬州市其他政务信息系统中信息资源编目和数据交换的样版,从而构建扬州市统一的信息资源目录服务和数据交换体系标准,克服“信息孤岛”难题。
实现随需应变的技术架构。通过软构件和企业服务总线等技术,构筑面向服务的、部署灵活的技术架构,使平台能很好地适应党务政务的发展实际,同时满足多渠道接入、多样性需求、复杂性用户、高标准协同服务的要求。
对无障碍网站建设及评价体系进行有益探索。从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看,无障碍网站建设已经纳入到我国公共服务型网站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项目中实施的无障碍浏览,在实践中探索制定建设规范和评价体系,引导扬州市公共服务型网站建设适应电子政务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在充分体现创新点的同时,“中国扬州”门户网站群也收到了良好的技术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技术效益方面来讲,架构集成化:形成“资源集约、信息集中、业务集成”的模式,全面提高政府网站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风格统一化:通过网站整合,实现门户网站群页面风格统一化、隶属关系明确化、栏目设置规范化、用户体验人性化,进一步突出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在线办事的三大服务职能,全面提升用户体验;信息共享化:通过统一平台的建设,实现网站信息内容的共享、交换,提高信息的复用度,有效消除了“信息孤岛”;.管理协同化:通过统一平台的建设,实现各部门对网站群日常运营工作的协同管理,优化在线服务的工作流程,明确了网站群内容保障及内容维护制定,进一步提高网站群的服务效率与品质。
从社会效益方面来讲,交流畅通化:通过门户网站群建设,有效解决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问题,同时对用户的服务需求,各部门也能够灵活、及时地进行应答,便于信息的公开和对外服务的开展;服务有效化:通过集中整合建设,对外招标选择技术力量雄厚的公司建设维护,有效解决部门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并保持网站技术的先进性,机关工作人员不需再过多关注技术的发展,而可以把精力投入到更好地开展为民服务中;形象提升化:通过门户网站群建设,规范提高各网站的建设质量,通过加强对网站群的内容管理和服务管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并通过信息公开、网上办事和互动交流功能的不断深入,打造便民、为民的网络平台,提升扬州市整体形象。
目前,扬州市政务公开透明化进程已得到大幅度推进,借助信息化科技优势,有效提高了扬州市各项行政办事效率,加快了政府对来自民众信息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社会回应力,切实有效拉近了政府与老百姓的距离。有利于体现扬州市信息化建设组织的统一性、标准性;拓宽了政务公开的深度和广度,有效保障了门户主站的信息源;有利于公众的浏览,方便了统一的流程化管理及监督;对县、市(区)门户网站群建设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当然,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更新,“中国扬州”门户网站群将紧跟信息化发展步伐,继续深化服务与管理、功能与理念的革新,充分深入地整合站群信息资源,挖掘可共享可应用的数据资源,推动深化为民服务功能。并着力建设智能化公共服务平台,努力构建“智慧型政府”门户网站,充分体现政治民主和网络民主,进一步完善服务型政府网站建设。
数字资源服务 篇12
一、知识服务的概念
知识服务是以信息知识的搜寻、组织、分析、重组为基础,根据用户的具体问题和个性化环境, 直接融入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 能够提供有效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知识服务作为知识经济时代一种新的知识应用理念,针对解决具体而实际的需要解答的问题,提供全面有效的信息增值服务。知识服务非常重视用户需求分析,根据问题和问题环境确定用户需求,通过信息的析取和重组来形成符合需要的知识产品,它关注的焦点和最后的评价不是“是否提供了用户需要的信息”,而是“通过服务是否解决了用户实际的问题”。传统的信息服务重点和终点则仅限于具体信息、数据或文献的提供。高职院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则是在自身拥有的大量数字资源下,对知识进行搜集、组织、整合、重组等处理,为教师教学科研和学生学习提供高效全面的信息服务。
二、数字资源下知识服务的模式
1.提供用户个性化知识服务。
图书馆知识服务有别于传统信息服务特点之一,就是更加强调为不同需求的用户开展个性化服务。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所学专业不同,教师教学科研差异性大,所以必须将用户个性化服务作为构建高职院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的重点内容。所谓个性化服务是图书馆与用户的交互过程中,收集用户的兴趣、专业特长等信息,根据收集的用户信息为用户传递所需信息和服务的过程。根据用户的问题和环境,融入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为其提供详实的、个性化的、“点”对“点”服务。因此,开展个性化知识服务能够满足高职院校不同用户在特定时期所需要的特定信息或知识有效支持用户个人的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
2.提供用户知识导航服务。
知识导航有别于图书馆传统的信息资源检索方式。传统的资源检索方式只提供具体的显性知识资源的存储具体方位,即向读者提供所需查找的文献资料。读者只有通过利用文献数据库,并根据自身有限的检索知识,才能从所提供的数据库中查找所需文献,这不仅使更多的信息资源未得到开发与利用,而且也耗费了读者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因此建立知识导航,就是要改变高职院校图书馆原有传统的检索方式,为用户提供更为全面,更为深入的检索服务,利用知识导航可以充分挖掘图书馆本身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价值,将知识资源与读者需求进行有机结合,实现对用户提供的更为人性化、专业化的知识服务。
3.提供用户与馆员的交流服务平台。
在图书馆开辟用户与馆员间的交流服务平台,建立馆员与高职院校用户之间的知识交流库,为用户和馆员提供一个自由交流空间。这个平台主要用于馆员与用户交流、馆员之间交流、用户与用户交流。通过利用交流平台,馆员可以了解某一位用户或某类用户的个性与专业特长,而某一位用户或某类用户可以了解某一位馆员或某类馆员的服务特点与研究专长,从而使馆员可以更有针对性地为用户提供服务,实现馆员、用户二者各自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化与提升。例如,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建设用户反馈平台、BBS、微博、百科、在线咨询平台等交流平台。
三、数字资源下知识服务的优化措施
1.充分了解用户需求,明确服务对象。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图书馆用户对各类知识的运用,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价值。因此,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应始终密切关注各类用户的需求变化,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以用户为中心创新服务方式,随时了解用户的需求特征,寻找用户的需求规律,分析用户需求特点,准确、动态地判断和把握不同时期用户的信息需求,并以此为出发点,寻求资源建设的合理结构和服务实践的最佳模式,构筑科学、良性的知识服务平台。
2.全面整合馆内数字资源。
数字资源是知识服务体系的基础。提高知识服务能力首先要全面整合、挖掘馆内各种数字资源,一方面要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数字资源实现分类管理,对现有数字资源进行梳理;另一方面要积极地对原有纸质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提高数字信息的容量,实现丰富的数字资源积淀,为知识服务奠定坚实基础。
3.提供个性化服务以满足用户不同需求。
知识服务有别于传统信息服务之处,主要是更加强调图书馆应为不同需求的用户开展个性化服务。对高职院校图书馆而言,由于用户的专业知识差异性较大,图书馆必须将用户个性化服务作为构建知识服务体系的重点内容。个性化知识服务特别要针对学校的学科和科研需要设置相应的服务内容。个性化知识服务是图书馆以对原有信息或知识的搜集、组织、分析、重组后形成的人本化的服务模式,在根据用户的问题和环境,融入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提供有助于用户的知识创新的服务。
4.依靠先进技术提高服务手段。
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实现与图书馆具有的技术支持能力密不可分,图书馆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的关键应是图书馆具有对知识资源的挖掘、整理、存储、发布的能力。因此图书馆必须依靠完备的技术支持,提高知识挖掘与整合能力,实现图书馆知识服务功能。首先,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建设基本的计算机与网络操作环境,特别是要借助移动无线网络、3G技术以及“三网融合”等新兴信息技术提高图书馆的技术水平,实现服务手段的多样性;其次,购置高性能的电子存储设备,建设高职院校图书馆知识资源数据库,完善数字资源储备;再次,利用先进的网络检索平台和数据挖掘技术,拓展高职院校数字资源的深层价值;最后,使用知识整合策略,提升高职院校图书馆知识整合水平。例如,上海大学图书馆、中国知网数字图书馆等都利用了整合聚类、数据关联、内容扩展、知识挖掘等技术优化知识服务,以便于用户利用。
5.培养和提高知识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个性化、深层次的知识服务是未来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图书馆的核心业务。它是一种全新的服务理念,不但要以人为本,主动跟踪用户所需知识信息,主动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而且还要注重直接参与科研,同用户深入一线,成为专家、学者的知识服务助手。因此,知识服务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知识服务人员不但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而且还要具备广博、深厚的知识功底。除了精通图书专业知识外,还要提高知识服务人员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精通英语的能力;要熟悉和掌握至少一门至两门学科专业知识,具备较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不但有能为用户所需知识进行搜索、筛选、组织、整合和推送等方面的能力,而且还要对教学科研项目所涉及的问题具有前瞻性,能为用户提供学术信息和科技前沿动态,帮助用户解决疑难问题, 不断培养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自己逐渐培养成具有综合素质的高级知识服务人才。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通过进修、培训、深造、学术研讨、参观学习、引进等方式提高知识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随着高职院校教学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和学生所需知识量激增,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学科设置更加综合化、专业化,用户对知识的需求不断提高。知识服务是未来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要充分利用自身数字资源的特有优势,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努力提升知识服务的水平,适应高职院校教学和科研要求,为院校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摘要:知识服务已成为未来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发展方向, 本文主要对高职院校图书馆如何利用数字资源开展知识服务进行了介绍, 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数字资源下知识服务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知识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晓林.寻找新世纪图书馆情报工作的生长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0 (5) .
[2]刘玉梅.面向“校企联盟、科技创新”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 2010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