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资源

2024-08-21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资源(精选11篇)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资源 篇1

首家“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创新实验室”在粤成立

6月份,英特尔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现场观摩会暨广东省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创新实验室揭牌仪式在广州市成功举办。它是国内首个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创新实验室,它的成立标志着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在国内进入快速推进阶段。广东省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创新实验室将催生更多更好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资源、创新模式和优秀案例。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秘书长刘雍潜、广东教育学院院长肖建彬、英特尔行业合作与解决方案部中国区总监凌琦等出席了现场观摩会和创新实验室揭牌仪式。

广东省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示范学校广州市第86中学分校,向代表们展示了基于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的英语和数学课。英语课一堂《健康菜谱》的项目学习课程,教师利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创设了一个“班级电台”学习情境。学生们分组并分别扮演电台中的编辑、播音、制作、台长等角色,在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在数学课上,老师利用学习本的手写功能,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老师可以及时了解同学做题的过程及存在问题,同学之间也可以利用学习本进行互动、交流,实现智慧的共享。通过这两节课我们可以看到,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Office Facilities&Consumables境将引发教与学的理念和方式的转变。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理念由英特尔在2007年底引入中国,从2008年开始在国内学校推进试点工作。两年多来,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英特尔已经协助全国近30所学校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并取得显著成果:从以教师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强调知识传授逐渐转变为能力培养,从关注教师如何使用技术逐渐转变为师生共同使用技术,从课堂的单一学习环境逐渐转变为课堂、网络、社会全空间学习环境,从单一课本逐渐转变为学习资源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

刘雍潜表示:“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改变了学校通过计算机房等传统途径实现计算机教学的方式,通过方便易用的终端设备、科学互动的教学软件和高速网络为数字化教学提供了全新的途径。我们希望有更多有远见的厂商加入到推进这一教育创新的队伍中来。”

英特尔公司与广东教育学院共同建设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创新实验室,将从师资和内容方面进一步推动21世纪的教学模式创新,推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在示范学校的规模应用和在广东全省的推广。

广东教育学院与英特尔公司有良好的项目合作基础。广东教育学院院长肖建彬表示:“广东教育学院很高兴与英特尔一起成立全国首家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创新实验室,学院将基于过去在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上的积累,开拓创新,把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创新实验室办成学以致用、应用实践的平台,办成21世纪先进教学理念和领先教学模式的创新中心。”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理念在国内产业界也获得了认可和支持,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软件提供商(ISV)如高效英语、华夏易思、金华科、极域、乐教乐学、敏特英语、一百易和知好乐,硬件设计商(ODM)和硬件制造商(OEM)如戴尔、方正、汉王、联想、同方(以上厂商按拼音字母顺序排列),以及电信运营商等产业合作伙伴都在积极参与基于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理念的推广落实工作,为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模式的推广提供更完整丰富的综合解决方案。

英特尔行业合作与解决方案部中国区总监凌琦表示:“我们高兴地看到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在开展两年多的时间里实现了从点到面的跨越。英特尔希望通过多种模式的合作方式,使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理念被更多的学校、师生所接受和使用,创造一个生动有价值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掌握21世纪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资源 篇2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介入,为英语教学构建了一个无限开阔、信息丰富、交互灵活的学习环境。那么,“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平台如何使用才能实现个性化学习,体现课堂的高效呢?笔者以为,教师可以利用此平台,在研究、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精练习题,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一、一对一数字化教学趣味化促进学习动机提升。

英语游戏:丰富多彩的英语游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互动类的游戏还可以帮助学生随时发现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语音、视频交流:在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学生们在校、在家都可以通过语音、和视频用英语交谈。小组合作:小组成员可以在共同的英语目标下开展学习活动,如,阅读和查找资源时各自在自己的电脑上完成任务,然后相互调看发现和看法,相互交流。在一起时可以面对面说出自己的想法、结论等,不在一起时,可以利用即时聊天工具、google文档等web2.0工具交换意见。

更丰富的课堂教学:在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优秀英语教学网络资源,给学生很多直观的语言感受,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家校结合:回家后,学生仍然可以利用自己的电脑查看老师布置的作业,利用语音软件检查发音,使用一些英语游戏软件或网络教学平台巩固知识,拓展视野,了解异域文化。这就扩大了英语学习环境,解决了因缺乏语言环境对英语学习造成的困难。二、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有利于实现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 我们借助数字化的学习档案帮助学生预习、复习和巩固语言知识。借助个人文档帮助学生复习已习得的单词。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篮球明星姚明、歌星周杰伦以及教师的个人档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叙述他们个人档案的同时,有效地复习了他们曾经学习过的单词:colour、number、animal、d rink……。

通过各种有趣、实用、轻松、活泼的数字化学习素材活动,让学生体验用英语表达和交流的乐趣。

围绕有关“和动物们友好相处,你准备好了吗?”的单元计划,我开展了一节趣味性较高的英语课。通过设置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的游戏活动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节课教学环节清晰,关注学生的英语输入量,利用学生电脑,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及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课堂显得活泼有趣,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愉悦。

通过利用数字化学习素材游戏、小组合作等灵活实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摆脱枯燥的学习氛围,积极参与到各种学习活动中。

有了学生电脑,学生可以自己利用my-et纠正读音,在金山词霸中查找英语单词。学生在丰富教学活动中显示出对英语学习的极大兴趣,体验学习的过程和收获的快乐,并能够自主学习。学生们觉得它

们真是学习的好帮手。紧接着的学习局面是我都一点都没有想到的。由于学生热爱了英语学习,他们自己在家校互动中担任版主,自己设置英语作文比赛,号召全班学生一同参与,并设置奖项。学生们还自行编英语试题,互相考察。英语学习的劲头十足。

数字化建设下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探究各个国家文化传统方面某些特点从而培养他们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了解世界的热情。三、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有利于实现英语教学的教学策略:

信息数字化下的英语教学充分利用丰富的英语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动力,使课堂练习形式多样化,学生更深入理解学习内容,我们利用博客,积累资源,相互交流,教师的反思充分利用一对一数字化环境,实现个性化英语学习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学生可以利用它得到多种资源的共享。而英语个性化教学,则是给学生创设了根据其学习能力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借助一对一数字化教学,英语个性化教学如虎添翼。经过一个学期的英语教学实验,我们发现,学生的语感更强了,更乐意参与英语学习活动了,更难能可贵的是学生们学会了主动学习。

(1)探究式学习

个性化的探究学习(Discovering Learning)是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实践中,依据教材各单元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制定一个基本目标,这是每个学生都要努力达到的共同标准,同时再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发展性目

标。这一目标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时间和速度来完成,其间学生也可以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

(2)自主式学习

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自主学习,我们利用思飞网站、校园网和ET英语教学软件等资源,教会学生搜索英语单词等,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一对一数字化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通过阅读、倾听、思考和跟读等多种方式开展英语学习。同时,不同学习能力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控制自我学习进度和坡度。

(3)合作式学习

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合作学习方式主要表现为:克服课堂的制约,学生与学生之间完全可以分享合作学习的快乐。这是传统的英语教学所不能够达成的。如,小组成员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互帮互学活动。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资源 篇3

关键词:“一对一”数字化;个性化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指每人拥有一件数字化学习设备,并能够运用这一设备所提供的平台与资源,进行有效地学习。目前,国内外对于“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教学实践逐步走向成熟。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并融合Web2.0技术的支持,探索如何利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优势来构建教与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改善中小学学科教学过程,丰富学生学习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合作创新的技能与应用。

一、“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给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提供的优势

(一)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

个性化自主学习必须有丰富的学习资源作为支撑。除了教师提供的教学网站,internet许多优秀科普网站也为学生在个性化自主学习中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学生可以自主阅读各种与教材知识相关的拓展资料信息,可以启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扩大视野、提高兴趣。

(二)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多种互动方式、平等交流与协作的平台

网络具有良好的交互功能,在网络环境下可以进行实时与非实时的个性化学习,比如:魔灯平台、好看簿(http://www.haokanbu.com/)网站等,教师可以随时设置活动、小组、讨论等环节;学生可以利用Web2.0技术在线参与BBS、QQ、电子邮箱等方式来查询资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与同学、老师进行信息反馈和交流。由于学习者可能解决的不是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决方式。这样,学习者既需要同步的集中交流,也需要随时随地异步沟通;既需要身边人的合作与帮助,也需要更大范围内志同道合的朋友与导师的交流与互动。网络正好为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提供了交流平台。学生还可建立个人网络空间,通过博客、网络日记,为学生的信息化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运用学习软件,教师可以更好的采用分层教学,精心设计分层任务与达成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与练习,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范围内获得自身的最大发展,做到“因材施教”,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与学科整合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建立规范的电子备课操作规程

由学科教研组长主持集体教研,提前一周备课,研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易混点和教法、学法、信息技术组合设计及练习设计;备课教师负责设计章、节电子教案,充分利用校园网和互联网的教育资源网站、素材资源,借助电教平台,实现超文本链接或下载加工,编辑成为课堂教学共享课件和共性导学案;任课教师下载、修改、补充和完善,最后形成个性化电子导学教案。

(二)探索“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建立在网络环境下以突出学生主体性、差异性、创造性为基本特征的多维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1.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

新授课课堂教学结构:

问题的感知(创设问境,激活思维)——问题寻解(质疑探究、交流)——实践创作(合作学习)——作品展示(总结升华)——拓展延伸,深入探讨,能力迁移。

复习导入——创设问题情景——学探质疑——识辨(交流成果、相互批判)——实践创新(归纳升华)——巩固训练——总结转化。

例如:教学《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我来当导演——设置自定义动画》一课,探究太阳升起的自定义动画中,设置如下问题:

①怎样在动作播放过程中不使用鼠标,而进行自动播放?

②怎样调整动作的速度?

③怎样设置两个动作的间隔?

④对动画效果不满意,怎么进行修改?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和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归纳如下:

在层层问题中,不知不觉中达成了教学目标,创建一种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

2.在线式教学模式

教师需精心设计教学平台通过此平台,教师可采集、整理、加工、活用有关教学信息。平台上应明确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分层布置达成目标,在线监控教学过程及学生实时讨论与交流过程。

学生登录平台后,应了解、掌握本课学习任务,自主合作探究过程,并通过留言簿、BBS讨论与交流,网上测练,学习效果反馈,完成网上作业,进行网上复习、质疑与讨论等等,使自己在感悟——探究——发现——传播中完成有效的学习。

如:“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案例《岳阳楼记》

各分项导航栏直接控制子窗口的显示,本网络课程优化整合了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本篇课文提供了完善的知识储备。

研究讨论与交流窗口

自检自测窗口

3.课内活动式教学模式

学生在网络课堂开展在线教学讨论交流,课下利用校园网、互联网、留言薄、BBS论坛或发帖子等手段进行多维互动讨论,作业网上测试练习,教学意见调查与反馈等。学生充分利用课件资源、网站资源,多媒体电子教材等,在虚拟课堂上自我学习、自我辅导课堂教学内容、解决疑难问题,并进行拓展探索,通过网上发布作业与测试内容,独立完成,传给教师,教师网上评价反馈。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命制不同层次的测试内容,学生自主选择,教师实时在线评价反馈。

总之,“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教学模式,不仅能使学生跨越时空、地域,去理解和感悟学科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广揽资源、合作学习的习惯,锻炼了他们收集、筛选、组合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虽然在应用上还存在许多困难,相信在我们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会得到较大的改善或解决,形成有效可行的教学应用模式,成为时代对教育技术提出的更高要求。

[参 考 文 献]

[1]祝怀新,潘慧萍.《香港学校环境教育政策与实践探析》2004.

[2]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WebQuest”教学模式》,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3]丁兴富.《从校校通到班班通——革新课堂教与学的新生代技术》,首都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所.

[4]章剑卫,姚灶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中国电化教育,2001.

[5]陈玲.《一对一技术与教学革新》,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资源 篇4

笔者所在学校早在2010年9月就启动了全校范围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 每个年级设有“人手一台电脑”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班级。结合所带班级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的实际, 笔者在英语课堂上开展了利用信息技术来拓展学生课堂上自主听读的教学实践。通过一年多的实践, 教学效果良好, 学生语言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更重要的是, 培养了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该教学实践的开展经历了学生的七年级 (下) 至八年级 (上) 的阶段, 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特点及课程特点, 这次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其程度主要在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 教学设计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中心、以学为中心,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组织者。其中, 拓展的听读资源, 选择原则是围绕课本单元话题, 内容不仅为日常生活, 更涉及名人轶事、人际交往、社会生活等。学习形式为在完成课本内容的基础上, 根据所提供的听读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根据多元智力理论, 每个人都可以获取成功, 教育要考虑到差异性, 尽可能实施个别化教学。所以, 课堂上,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 在自主听读时选择适当的量和合适的任务加以完成。在这个“任务驱动式”的不断训练过程中, 学习真正通过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来完成, 实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相互结合。下面以人教版新目标教材《Go For It》为例, 阐述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听、读,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实例一:网络学习平台提供自主听读资源

教学内容:人教版新目标七年级 (下) Unit 9 How was your weekend?

本节课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为:为学生创设交际性环境, 通过听、说的形式, 在语言运用中进行语言学习。重点是帮助学生谈论过去发生的事情和感受。本单元是学生首次接触本套教材中的一般过去时。设计思路为通过听、说等多种形式学习和巩固语言知识,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原则。在用中学, 在学中用。

《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 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输入。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对英语学习尤其重要。英语课程应根据教和学的需求, 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学习资源。创造性地利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 积极利用音像、广播、电视、书刊、网络信息等, 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所以, 在完成书本Section A的听、说任务后, 10分钟的时间被用来拓展学生的自主听, 学生在课前被要求做好电脑开机及耳机准备。共五篇内容被课前整理好并放在了西山播客Wiki平台, 前四篇选自北师大提供的外研社版教材相关对话, 第五篇选自普特英语听力小故事。这些与学习内容紧密联系却形式各样 (对话、小故事) 的听力材料补充, 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接触语言的机会, 加大了语言输入。并且, 补充的自主听的材料难度按梯度排列, 任务统一, 每篇材料听的遍数及所听材料的篇数由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学习,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于未完成的听读任务, 学生则可以选择课下继续, 因为所有的材料已经被放置在平台, 这是信息技术带给学生学习的便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自主听读后, 完成网络平台提供的任务, 并进行发布, 教师可以不断地通过教学平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并把一些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屏幕展示出来, 供其他同学学习参考。教师发挥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图1、图2为网络教学平台的截图)

●实例二:网络学习平台支持的自主听读活动

教学内容:人教版新目标八年级 (下) Unit 9 When was he born?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学生能运用句型: (1) When and where was he born? (2) How long did he do…? (3) How old was he when he did…?来谈论和询问自己和他人的出生日期 (如图3) 。能读懂用一般过去时描述的人物活动的文章, 并会用一般过去时进行问题回答。在完成了新授听和新授说的环节后, 结合初二阶段的学习特点, 进行扩充阅读, 并注重读写结合。自主读的内容为关于名人经历的文章。阿姆斯特朗、杨利伟、刘翔、姚明、奥巴马、海伦·凯勒, 有关以上人物的材料由教师提前精选准备好放置在网络教学平台。先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文章展开自主读, 读后任务附在文章后面由抢答网提供技术支持的链接里。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必须首先输入班级、组别和姓名, 然后完成任务, 这样, 教师可以通过平台, 设计不同水平层次、适合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使用的任务, 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在教学中, 教师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 面向全体学生, 关注个体差异, 同时, 教师还要加强学习策略指导,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此, 笔者根据搜集的资料来源, 配上相关录音, 以便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自主听。同样材料的听、读结合, 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学习内容, 同时也可以大大深化和延伸本课的主题与教学目标的要求。在学生自主读与听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提问、质疑, 最后的总结由学生完成, 以真正体现自主学习的特点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虽然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可是本节课仍有遗憾。在学生完成任务并发布到抢答网后, 笔者的设计本意是接下来由学生互评, 并形成小组成员的评价汇总。可是, 由于技术原因, 学生发布的内容只能教师看到, 学生彼此间无法看到, 笔者尝试让学生就近移动座位、互看对方电脑, 却又发现发布过后每位学生的电脑上并无留存记录, 最后只得请各组派两名代表上讲台对着教师电脑评价, 这样一来, 既耗费了时间, 又降低了效果。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资源 篇5

摘要:现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现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教学结构,改变了以往教师讲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拓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习随时随地随需得以实现。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构建“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模式,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实现高效教学。

关键词:“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构建应用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即指每人拥有一台数字化学习终端,并能够运用所提供的学习的平台和资源,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而且,整个知识构建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现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现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教学结构。它改变了以往教师讲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把“课前学习—课堂学习—课后学习”融为一体,拓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习随时随地随需得以实现。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资源 篇6

关键词: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模式;变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84-01

2011中国教育信息化峰会上,英特尔全球教育总监Brian Gonzalez发表了题为《教育变革-全球趋势和经验》的主题演讲。对于这种新的教育模式,Brian Gonzalez表示:“未来有个很大的趋势,我们把它称之为——颠倒的教室。”这一观点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结合学校目前正在探索的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模式研究,笔者也深刻地感到我们的教育在发生着快速的变革,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在教学中越来越凸显其优势。因为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部学习终端,更重要的是给予了我们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灌输式”学习的不足,在教学中越来越凸显其优势。那一对一数字化课堂与常规课堂相比,它究竟能够改变什么?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又有哪些有效变革呢?下面笔者就结合学校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数学教学模式来进行具体说明。这是学校初步探索出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数学教学模式框图。

基于网络环境下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数学教学模式框图

这种教学模式是小学数字化学习的创新与发展,它是从网络信息技术带给人类活动方式的深刻变革入手,实现了网络信息化教育模式建构的新突破。它追求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能力的人才,以适应数字化社会的需要。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数学教学模式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变“单向灌输”为“多维互动” 。二是从“大众化”到“个性化”。 三是由“封闭式”教学到“开放式”教学。四是由注重“学习结果”到关注“学习过程”。下面笔者就来具体解析一下这个教学模式的几个构成环节。

环节一:课前网络自学。教师课前布置学习任务,提出自学要求。学生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自学,并在微博上进行交流。教师及时浏览回复学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做好课堂面对面的教学活动设计。通过课前网络自学,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给学生创造了交流互动的机会,提高了学习的效果。教师则通过对学生微博的浏览回复整理,有针对性的进行了深度备课。

环节二:交流展示。师生共同交流展示课前自学的内容、收获,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梳理。通过交流展示,提高了学生的归纳整理和语言表达能力,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

环节三:问题讨论。可以是对学生在微博或课堂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也可以是教师有目的地提出一些挑战性、拓展性的问题,师生讨论。通过问题讨论,一方面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了数学思维。

环节四:分层训练。教师给学生发送练习题或让学生直接进入专题网站进行进行不同层次的练习,教师远程监控了解学生的练习情况,对学生的练习情况当堂进行评价、分析、指导。通过分层训练,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学生创造了个性化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环节五:应用拓展。这个环节主要是补充数学在生活、社会中的应用事例或知识延伸、拓展的题目。通过知识的应用拓展,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眼光,发展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环节六:总结交流,微博互动。可以是教师发起课后拓展话题,师生互动交流。也可以是学生发起话题,师生互动交流。在课后微博的交流互动中,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生活、学习的动态,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更好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2011年新修订的数学新课标中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以信息化技术和教育资源作为手段体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理念。首先,信息化技术和教育资源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拘泥于课本。比如在《小数的大小比较》这个案例中,课前,学生们就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和时间,利用微课等教育资源对小数的大小比较进行充分的预习,拓展了课堂学习的广度。其次,在线自学、微博交流、在线检测、即时评价、向学生提供了深化学习理解小数大小比较方法的途径,加强了学习的深度,引发了高层次的数学思维体验。第三,学生每人一个学习本,学生利用电脑自主学习、交流讨论,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中来,体现学生的个性,提升了课堂的参与度。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以信息化技术和教育资源作为手段扩展课堂的广度、深度和参与度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每个学生的个性,也成就了网络学习的“大课堂”。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资源 篇7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 我们将课文录音、词语游戏、生字笔顺等内容发给学生。学生自己控制电脑, 在我们事先创设的听、读、说、写情境中初步尝试自主学习。在中年级语文字词复习课上, 我们课前和学生一起将本节要复习的知识分类整合, 编辑出自主学习的资源库,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辨析汉字, 在读读、背背中积累本节课要复习的内容。在创设的闯关游戏中, 我们运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的教师控制系统, 当堂发电子选择题检验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在课堂互动环节中, 我们利用电子白板批注、拖动功能, 以选择、填空、连线等方式检验学生自学效果, 巩固课堂所学。

之后, 敏特英语进入我们的课堂。学生开始运用敏特英语平台自主学习单词。戴上耳麦, 孩子们自己跟着教材的内容大声朗读, 电脑会根据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实时在线监控。当学生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后, 自己通过测试中心的练习进行检测。教师可以通过后台数据找到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及时讲授, 避免了同一内容的集体讲授。这种有针对性的教学, 提高了学习效率。通过这样的实验, 我们也看到应用小笔记本电脑开展数字化学习, 能够更好地支持在大班额的情况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特别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监测。

有了小笔记本电脑的支持, 数字化学习随时随地、灵活有效、不限时空、满足个性需求等优势逐渐显露出来。教师在家中可以轻松实现对学生网络学习的管理并能及时更新系统;学生无论身在何处, 都可以轻松访问学习资源;家长能通过网络在线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孩子的喜悦溢于言表。小覃第一次拿着学校的小电脑回家, 兴奋地向爸爸妈妈介绍着电子课本、电子课外书, 不停地说着他用小电脑上课的情景……他还指着电脑上的一个棒棒糖自豪地说:“上课时我答对了同学们都不知道的问题, 这是老师在电脑上奖给我的棒棒糖!我可以一直保留着哦!”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资源 篇8

理念:分层教学

访谈者:商老师, 您好!2013年, 您参与英特尔“探索区域发展策略, 构建数字学习模式”为主题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 (以下简称一对一) 项目。您目前教学实践和工作状态感觉如何?

商庆平:经过两年的适应, 从初期的“摸着石头过河”到目前“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对一让我“减负”, 让学生提升品质。

访谈者:作为景贤学校一对一的项目教师, 您怎么理解一对一中的“数字化”?在教学中, 需要怎样一种理念或思路?

商庆平:数字化, 其实就是为了个性化, 具体到教学而言, 是指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一方面, 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特定的学习优势;另一方面,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短处, 阻碍学生学习进步的因素因人而异。在一对一实践中, 我们秉承“人人都能成为优等生”的理念, 以及“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教学思路, 从性格和学习特点等方面了解每个学生的特质, 从中发现学生的个性优势, 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以此为基础为之提供个别化的教学与辅导。

访谈者:您文章中提到“分层教学”, 您是如何用这种理念指导您的课堂教学?

商庆平: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性格特点、知识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 不同学生对同一教学内容的认知程度也参差不齐, 小组座位编排上也存在空间差异。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 在常规状态下开展分层教学是一个遥远的梦想。一对一环境为这一梦想提供了实现途径。

具体来讲, 在电子书包中植入智能分组模块, 只要输入性别要求、同异质分组等逻辑分组条件, 学生不必搬动座位, 就可以坐在原位置和教室任一角落的同伴结成一组。在实践中, 我们发现比较合适的分组方法是匿名分组法:同组内的学生彼此不知对方的真实姓名, 由电子书包根据评测水平异质分组, 并随机为组员命名。这种分组法避免了分组中性格差异的问题, 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数字化展示自己、分享学习体会的平台, 同时教师可在后台中对网络活动进行间接监管, 避免虚拟空间中可能出现的言语冲突。

这两年实践的效果表明, 电子书包以智能化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学习效能, 与传统课堂的分组形式相比, 在解决座位式分组法导致的课堂秩序混乱、教师难以控制等现象上有明显优势,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

实践:打造“新”课堂

虚拟实验让数学变得不再抽象

访谈者:您认为一对一在教学方法最大的突破是什么?“数学虚拟实验”具体又如何支持数学的教和学?

商庆平:实践是最好的促进知识内化的方式。与其他学科不同, 数学知识相对抽象、偏重于推理, 教师仅用屏幕演示缺乏亲身体验感, 而把它转换成实验也会因条件限制等各种现实问题难以进行。构建一对一环境是问题解决方案之一:让学生用手指进行触控式的实验, 以“按图索骥”式的游戏方式, 延伸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体验和理解。如为什么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光滑的曲线?理论上可以让学生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的方式验证, 但在实际上, 由于中学生的心智发育还不成熟, 个性差异较大, 相当一部份学生精确画图的能力总是难如人意, 画出的往往是一条九曲十八弯的折线段, 与结论的理想图象相差甚远。但是在电子书包中您只需要输入想描的点数, 软件自动列表、描点、连线, 随着点数的增多, 图象越来越“光滑”。这种以动态方式演绎“化折为曲”的数学思想过程, 是在纸上用静态的方法难以实现的。

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访谈者:与传统的数学课堂相比, 您觉得在一对一中,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发挥怎样的作用?

商庆平:一对一给课堂教学带来一场技术变革, 其对数学教学而言堪比移动电话取代固话。在这场变革中, 传统教师的地位、角色和作用都受到巨大的挑战与冲击。教师的地位不再是“传道式”的“主讲”, 也不是“解惑式”的“主导”, 而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 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将要以学生的需求为指针。教师教了多少知识已不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主要指标, 学生学了多少知识才更重要。

如果说过去的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主要体现在“三笔一话 (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及普通话) ”上, 那么在这种新型的数字化环境下, 教师还必须具备开展“教学互动”与进行“ (即时的) 教学反馈”的能力, 要能够即时地捕捉到学生的闪光点, 即时地发现学生的不足, 即时地进行教学的补救, 即时地关注到学生的学习心理变化, 即时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熟练地掌握这项能力的教师, 必定会受到学生及家长欢迎的, 也无疑会是现在及未来教育的领军人物。

量身定制的数字化作业

访谈者:在电子书包教学中, 您是如何为学生定制数字化作业?学生的完成情况如何?您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发生了哪些变化?

商庆平:新课程改革强调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 约有20%的学生由于缺少自信, 无法表征问题, 缺乏对基本概念、数量关系、空间关系的体验和建构等而成为学习困难生。为了破解在问题解决能力发展上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的现象, 我们在利用电子书包构建了典型优题本与错题本, 形成一套系统的问题库, 对这些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慢镜头”式教学或“反刍消化式”引导, 使这20%的后进生也能获得自我发展的能力。这些学生的错题可以是本人直接收集也可以由课任教师专门收集, 每个人的错题本均是自己特有的。如果学生经常出现某一类错误, 那么收集到错题库后, 系统就会出多道类似的题目给学生反复训练。这种“数字化作业”让学生重拾了“婴儿时为了学走路, 虽跌倒也永不放弃”的精神, 鼓励学生脚踏实地, 解决问题。

任何一所学校, 都会有一些类似“最强大脑”一样的天才学生, 可是大班制授课常使他们的大脑未能“吃饱”。现在我们把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数学课本和最前沿的数学研究性成果都植入电子书包中, 再加上不定期的学术讲座加以引导, 满足了这类特尖生的学习需求。

及时有效的教学评价

访谈者:课堂教学的核心在于实现教学目标, 而判断学生是否实现教学目标离不开及时有效的教学评价。一对一是否会使教学评价复杂化?在一对一教学中, 您是如何实施教学评价的?这种评价在教和学中有怎样的作用?

商庆平:学习的核心在于学习目标的实现, 学习目标与教学评价是否有效相关, 与教学评价是否复杂无关, 现行的评价手段不是复杂性的问题, 是有效性的问题。现行的教学评价大多数是通过大量的纸质作业、练习与考试来实现的, 但是由于纸质的人工批改与统计需要一定的时间, 教师发现问题与学生出现问题产生了时间差, 造成了解决问题时机过于滞后, 对后续学习造成了负面影响;而且, 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 一刀切的测评也不能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我们学校一般有三种做法:一是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安装IRS模块的表决器或电子书包。如在电子书包中安装测评系统, 引导学生在新授课结束后立即在线进行自我测评, 某一知识点出现问题时可以当堂要求学生进行不限次数的同类型不重复地练习巩固, 一直到完全过关为止。二是通过即时的电子阅卷技术提高作业、练习、考试的反馈速度。三是通过网络平台的相关模块积累数据, 挖掘数据背后隐含的学生信息如学习缺陷、个性特点、学习风格及学习需求, 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及其原因。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数字化学习指导方案, 尤其是对于后进生更要做到全方位的一对一补救性教学, 最终达到对所有学生的提升。

展望:教师要灵活多变

访谈者:一种新的学习媒体引入之后, 对教师和学生带来的是多方面的影响。您在开展一对一是否感到一些困惑或挑战?

商庆平:一对一增加了师生沟通交流的机会, 使教师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 使教学重难点的设计更有针对性。但这对教师的挑战也是全方位的。有一个教师在教授《林冲风雪山神庙》一课时, 就有学生在论坛上提出“林冲的悲剧是可以避免的, 只要把妻子送给高俅即可”。要回答这个问题, 老师恐怕不能只从语文的角度给出答案, 须从人性、伦理、道德甚至逻辑学多方面解释了。此外, 诸如“为什么空间是三维的, 有四维五维的吗”、“为什么地球的是球形的”“平行于地面的水平线却是直线”等与课本几乎无关的问题, 如果在虚拟平台中, 教师不给予回答, 则会间接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正因为如此, 在一对一环境下, 挑战与困惑无处不在,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平等的, 教师的教背后必须不断学习, 才能应对学生需求的挑战。

访谈者:您一直致力于教学创新和个人专业发展, 您对全国 (含香港、台湾) 其他学校的情况也比较了解, 您认为其他学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

商庆平:2007年以来, 以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为首, 一对一的项目已经覆盖了20多省、市、自治区, 全国已有近1000所中小学开展了一对一项目, 我省还成立了全国首个一对一实验室。在具体的实践上, 如上海洛川中学, 利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 让学生积极开展了基于项目的学习, 通过“校园水地图”、“温室效应”等项目学习, 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还有陕西省西安小学, 利用一对一环境, 让学生有更多机会阅读网络上各种题材和形式的阅读材料, 培养了学生的自我选择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使阅读逐步内化成个人成长的需求。这两所学校的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 但是地域不同, 教情不同, 切入点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我们除了要发展学生团队学习能力外, 还要设法在本土环境下提高学习质量, 真正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访谈者:您对一对一有怎样的期待或者愿望?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资源 篇9

作为秉承信息化教学理念的老牌学校, 广州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 (以下简称“东风东”) 自1994年参加“全国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拉开帷幕。2002年, 恰逢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东风东”提出“以网络学习打破课堂格局, 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新命题, 参与由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主持的中央电化教育馆教育科学规划“十五”国家重点研究项目《网络环境下的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项目》,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 (以下简称一对一) 开始萌芽。2009年, 参与英特尔一对一项目, 其以全新概念、崭新姿态、丰富内涵走进东风东, 形成了信息化促进教育教学变革中的“新名片”。笔者带着对东风东一对一的实践宗旨、发展理念、应用内涵及所面临的挑战等问题采访了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陈 晓校长。

培养富有时代气息的人才

“信息化是这个时代的特征, 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时时刻刻离不开信息技术, 它像空气、水和阳光一样, 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难以剥离的一部分 , ”陈晓校长侃侃而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我们不能回避对技术的选择。”作为一名教育管理者、一位普通的母亲, 她颇为感怀地说:“技术, 让我始终与孩子拥有共同的话题, 与孩子共同成长。”她不仅表现出对新事物、新技术的好奇之心, 还流露出一种对教育深深的爱, 对学生成长的真挚关怀。“学校教育必须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 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陈校长就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阐述了“东风东”信息化教学的基本宗旨, 她尤其肯定教育的目标必须为社会培养人才, 必须为孩子适应未来社会做准备。

陈晓校长进一步引据国际PISA考试 ( 国际学生测试项 目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Assessment) ) 的理念和方法, 强调教学的目标应当着重学生能力发展, 尤其是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而并非指向某一学科或某一知识。她表示:“‘一对一’旨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终身学习能力, 培养富有时代气息的社会人。”

促进孩子个性卓越发展

作为首批全国 (省)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 “东风东”承担着国家、省级诸多信息化教育教学的科研课题及项目, 然而走进“东风东”, 除了校门口的标语:“责任为大, 以生为本, 发展为重”的电子屏幕外, 没有太多关于信息技术的“炫耀”及“信息化教学”的宣传标语, 学校追求的并非是信息化教学光鲜的表象, 而是信息化促进教学手段和方式的真正变革。“信息化教学是我们的特色, 信息化教学改变并提升我们的校园文化, 提高师生的教与学的效率, 我们并非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

信息化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应用于教育教学, 有人支持, 有人反对, 有人鼓励, 有人担忧。面对质疑, 陈晓校长感到困惑, 说:“目前, 似乎一听信息化教学, 就有不少‘吐槽’的声音。事实上, 信息技术成为孩子娱乐和游戏的方式, 更值得担忧!”她坦言在教育信息化教学实践的探索中, 许多家长从怀疑到支持, 从不确定到认可, 他们用实际行动进一步增强学校开展一对一的信心和决心。

“东风东”一方面在引导孩子正确看待并使用技术, 另一方面也在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学习力。“孩子每天在学校6个小时, 并非满满当当地使用技术终端, 实际仅为30分钟面对学习终端。”陈校长深刻指出:“相比之下, 即使学校不开‘网络班’, 不进行‘一对一’, 不少孩子每天玩游戏的时间或远远不止30分钟。”

“我们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孩子, 而教育的终点是多元的, 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陈校长强调:“东风东”通过一对一实践, 试图将技术作为学习手段而融入孩子的生活习惯中, 促进孩子个性多元、卓越发展。学校开设每周一天的“无作业日”, 每逢这一天, 孩子们欢呼雀跃地投入到阅读、书法、合唱、语言艺术、虚拟机器人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 学生多元需求和个性特征得到满足和发展。

打造教学生态环境

多年来, “东风东”通过不断行动、反思、批判、创新而逐步走向完善。走在新的发展点上, 东风东或像一位成长中的青少年, 有追求, 也有困惑。“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瓶颈, 就是在20多年信息化教学模式已经常态化后, 我们新的生长点在哪里, 我们如何带给教育教学新的亮点。”

在新阶段, “东风东”将“打造‘一对一’教学生态环境”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课题, 通过教和学方法的变革、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教师团队文化、多元评价机制、校园文化等方面, 不断促进信息化生态环境的“运行”。

“要培养多元化的人才, 需要教师团队的学科素质、技术素养。”陈校长认为:人是教育教学中的核心, 课堂教学是主场, 校本教研是学术交流的重要方式, 学校通过建立教师工作坊等方式促进教师团队综合素质的发展, 通过学校办学要素总体提升共同推动卓越的校园文化。

“目前, 我们学校正在开展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信息技术研究项目《网络环境下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个性化学习模式与策略研究》, 重点研究语、数、英3门学科的教和学方法的创新, 培养孩子的个性多元发展。”经过一年多的探索, 语文学科进行“同步阅读”研究, 英语学科提出“能力生成为导向的小学英语改革行动”的思路, 数学学科提出“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思路, 学科教学变革试图抓住学科内涵与学生发展需求, 使目标更明确、集中。

结合学科需要, “东风东”着眼以专题组为单位搭建学科资源框架, 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校本课程资源整合。“不同学科我们有不同的资源需求, 比如语文学科, 开发‘同步阅读材料’网络校本课程, 搭建以语言运用为中心, 强调识字与阅读相结合;数学科, 建立以‘建模- 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学科资源网, 着力为孩子提供资源工具、认知工具, 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培养逻辑思维。”陈校长逐一介绍:“英语则构建以口语交际为中心和有效阅读教学的学科资源, 通过歌曲、歌谣、故事等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东风东”也在探究多元化评价问题。并行开设两种教学环境“网络班”与“常规班”, 鼓励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和多元化发展。陈晓校长认为:有些能力评价难以量化, 在小学阶段, “分数”并非评价的唯一标准, 她强调:“孩子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学习结果和评价方式中获得个性化的发展, 潜能得到更加充分的挖掘。”这些学生, 在全省各类竞赛活动中, 比如奥数、英语口语、语言艺术、书法、合唱、科技等活动中, 均能名列前茅。“全面发展是我们的追求, 全人教育是我们的教育理想, 东风东的孩子广受社会各方面的肯定。”

在东风东任职多年, 陈晓校长始终抱着积极、进取、开放、接纳、包容的心态, 不断组织、凝聚教师团队进行新技术环境和教育理念下的教育探索与实践。经多年发展, 一对一理念及其技术工具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深深渗透进教育教学包括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家校互动各个方面。孩子们的作品成果通过信息化手段去展示, 去欣赏, 去交流, 去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逐步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和素养。“目前, 我们不再思考该不该去进行信息化教学, 因为信息化已经成为我们孩子和老师学习成长的共同方式, 也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让一对一走进每一间学校

人手一个教学终端的”一对一”多少给人高额经费投入的印象。许多学校校长、教师恐怕始终认为自身无法与这般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教学条件“靠近”。

在陈晓校长看来, 硬件、资金可以说是学校发展的物质基础, 但并非是“阻碍”。“有的学校认为自身缺乏经费投入而无法进行信息化教学, 难以进行‘一对一’实践, 而我们恰恰感受到信息化为学校管理节约成本。”

随着技术产品进一步普及, 物美价廉的一对一教学终端终将成为可能, 未来学校并不需要投入高额经费, 也将可以让每间教室、每个学生都能共享个性化的终端学习资源。一对一从无到有, 从少到多, 从试验到普及, 或已渐进式地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变革, 逐渐成为教育发展尤其是中小学课堂教学变革中的最强劲推动力量。然而确切地说, 对许许多多的学校而言, 一对一的最大困惑并非设施设备和技术的准备, 而是对其内涵、理念、观念、学习模式方面的理解、追求和行动。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资源 篇10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将习作分成三个学段,分别对习作教学的目标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其中第二学段即中年级习作教学目标有: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1]。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发现部分学生习作表达欲不够、语言积累匮乏、缺乏个性和真情。为了让学生在作文起步时便对作文感兴趣,个性写作得以发挥,笔者结合学校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重点课题《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小学生课堂个性化学习策略研究》所搭建的一对一数字化平台,探索数字化环境下小学中年级习作个性化学习的策略。

二、现状分析

习作本是个性化的表达,习作教学也理当是迎合个性化的需求,但传统的习作指导难以满足个性化的需求,笔者结合实验班之前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传统的习作教学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首先,习作指导课堂趋于统一,难以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其次,学生习作水平参差,统一的指导难以各取所需;最后,传统的习作交流平台单一,难以增添学生习作的自豪感。

三、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与实现习作个性化学习的关联点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数字化设备达到生机比1:1的基础上,开展个性化学习的教与学模式[2]。与传统的由一个教师以同样方式向所有学生传播相同信息的课堂教学相比较,该模式让学生处于中心地位,使他们能通过几个方面提供的灵活性来控制自己的学习[3]。以下从两个方面阐述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与实现习作个性化学习的关联点:

(一)数字化的学习环境

这个环境包括设施、资源、平台、通讯和工具等,这些为实现习作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硬件保障,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二)个性化学习资源

“互联网+”时代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足够的学习资源,包括视频、音频、多媒体软件、网络以及数据库等。个性化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既是个性的展现和养成过程,也是自我实现和追求个性化的过程[4]。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可以为参差不齐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在自主选择学习资源、课前资料搜集、学情调查统计等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促成中年级习作个性化学习的策略

一对一数字化对习作教学辅助在很多方面比传统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如何利用一对一数字化环境来促进习作的个性化教学,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笔者以人教版三四年级单元习作为例进行探究分析,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小学中年级习作个性化学习的策略。

(一)课前微课翻转,增强主体参与

数字化学习环境具有移动性,可以实现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教师可以制作或者在网上搜集优质的微课视频,让学生课前学习,为习作课堂做好准备,课堂上就可以更好地表现和展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5]。课前的微课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让学生实现有意义的主动构建知识,使学生在课堂中成为真正的主体。数字化的环境让学生轻松自如,也会提高学习的效率。

以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一张照片》为例,习作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出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感情。本次习作照片(如下图)记录的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轰炸上海南站的真实历史事件,为了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历史,教师课前搜集了相关资料,并且制作了微课,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了解这张照片的历史资料,为习作做好准备,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有针对性的学习,并且引发学生对照片中历史的探索欲。在课前任务单(如下表)的驱使下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学习,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度。依据习作要求,笔者将习作指导的环节和一对一数字化环境进行整合,实现习作的个性化学习。

教学中笔者利用网络学习平台“作业100分”网站具备的作业数据统计,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情,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用词表达的水平,可以有侧重地进行课堂的指导。课前微课自主学习,在一定意义上起到了翻转课堂的效果。

(二)课中巧设情境,点燃表达热情

管建刚老师在《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中提出写作教学的第一关键,是调动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这是凌驾于一切作文教学策略之上的策略[6]。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并不是把所有学习语文的人变成作家,而是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实现我手写我心的目的。教学媒体既是辅助教师突破重点、难点的形象化教学工具,又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主动发现的认知工具、协作交流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7]。小学生的情感和情绪是他们习作的内驱力,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从激发情感和情绪入手进行作文训练。一对一数字化环境就可以巧妙地让学生迅速进入情境,激活内心的体验,产生写作的欲望,形成良好的写作状态。

以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一张黑白照》看图作文为例,笔者在此次教学设计中以镜头式推进,以情贯穿,用《战争,请离孩子远点》黑白照片集音乐视频激情导入,震撼的画面和音乐,迅速将学生引进战火中,感受到受苦受难的孩子悲惨的命运。接着将视频画面定格到本次习作的照片,启发学生观察照片中可怜的孩子,学生的表达欲呼之即出。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习作,记叙与父母之间的一件事,笔者也通过录制微课音乐视频,搜集班级学生与家长的一些日常照片,配上一些激情的文字,学生触景生情,表达之情即刻被点燃。

(三)提供资料辅助,满足差异需求

人本主义强调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习,因此学习并非教师以填鸭式严格强迫学生无助地、顺从地学习枯燥乏味、琐碎呆板、现学现忘的教材,而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吸收任何他自觉有趣和需要的知识[8]。一对一数字化环境就可以很好地实现差异化学生的需求,习作前,笔者会根据习作的不同要求和学生的不同需求,为学生量身定做个性化的学习资源:

1. 提供关键性习作资源。

针对学生习作中的重难点设计短小精悍的微课,视频播放的快慢和频率可以自主控制,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进行自学。使平时反应慢、羞于发问的学生能够从容地反复观看,较好地解决了后进生的转化问题。例如,在设计四年级上册习作五《学写导游词》一课时,重点是掌握导游词的格式,在微课的选择方面,就以此为中心,让学生自主观看,突破重难点。

2. 提供选择性习作资源。

根据中年级习作特点和本班学生的习作学情,教师以习作中学生潜在的重难点为微课制作点,进行各个击破。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习作《我敬佩的一个人》是结合具体事例,突出人物的品质,突出人物的品质可以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不同描写来突出,教师就可以制作不同的描写技巧微课,读写结合,抽出例文中的具体描写,制作相关的课件,放在学生的个人资料袋中,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或者写作需要的内容观看学习,掌握人物描写的技法,攻破习作的重难点。

3. 辅以在线E-learning资源。

例如,四年级上册习作五《学写导游词》要求写中国的文化遗产风景区导游词,但未必所有的学生都亲身去过,在选材方面也难以取舍,一对一的课堂在线E-learning就可以发挥其巨大的作用,满足不同学生资源搜索的需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互联网搜索相关景区的资料,从而突破习作的难点,而在选材取舍方面又可以有师生的交流,从而更好地写出具有吸引力的导游词。

4. 提供再现性习作资源。

学生智慧只有在具体的情境中生成,这在口语交际或者综合性学习活动性习作中最适用。三年级下册习作四《我学会了……》,教师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把自己学会的本领,以照片的形式发给老师,教师根据真实素材录制微课,当学生看到自己的照片编制的微课视频时,学生的生活体验瞬间被激化,在微课中,一边出示照片,一边以提问形式引导学生回忆学习的过程:为什么要学这个本领?学习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如何克服的……精心准备的取材于学生真实生活的材料,再现的内容直接生成了本次的习作。

5. 提供参考性习作资源。

在学生的习作个人资料袋中,笔者会给学生整理一些适合该作文的好词好句,让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可用的语言,让学生对写作表达更有自信,也会提供一些范文参考,这对于表达存在困难的学生具有参考价值,教师也会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个别的辅导。

(四)借助平台分享,增强习作自信

习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富有个性情感的劳动,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除了知识传递这条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交流的主线。积极的情感、和谐的氛围,可以刺激学生神经中枢,促进大脑细胞的活动,形成学生个体对知识强烈追求、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良好学习状态[9]。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为习作的交流与展评提供了一个优越的平台,让师生更好地分享习作的成果与欢乐。

1. 实现良好师生互动。

传统的习作展评和交流大部分都是老师点评,推荐读优秀的习作,而一对一数字化环境就为习作的展评和交流提供了更多可能。一对一数字化的网络交互功能,可以实现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互动点评。

2. 方便同学点评修改。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7]。当学生可以实现电脑打字写作时,还可以通过在班级群里发表,通过浏览,师生共同点赞评价学生的作品,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在互评互赏的集体活动中,学会作文评析的方法,促进写作能力。

3. 数字平台,增强自豪。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曾经说过:很多学生功课不好,其原因在于他们开始没有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如果孩子们写的东西被大家阅读并肯定,就是一种成功的体验,那么学生的自信也会增强。例如,三年级下册习作三《介绍自己》习作展评环节,就可以利用一对一数字化的环境,让学生自主浏览班级作文集并且点赞选出各种奖项,如:最像本人奖、最佳形象奖、最佳才艺奖……诸多的“头衔”也是一种肯定。积极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可以丰富习作展示形式,实现个性化交流。

五、结束语

笔者在借助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推进小学中年级习作的个性化学习尝试中,意在构建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课堂、满足分层差异化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使之语言表达也更趋于彰显个性。然而由于笔者的理论实践能力尚浅,学生的电脑使用不够娴熟,学校的硬件设备和技术也不够完善,值得探究的地方还有更多,以期逐步形成一套比较系统实用的个性化作文实施策略。

摘要:鉴于学生在习作中常见的问题,本文通过课堂实践、文献搜索、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以人教版三四年级单元习作为例,探究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中,提出了小学中年级习作个性化学习的策略。通过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与习作教学的整合,使小学中年级习作个性化课堂教学初具雏形。

关键词:一对一数字化,习作教学,个性化学习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中文7.2版

[3]何克抗.关于《美国2010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的学习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4,(4):8-23

[4]李广,姜英杰.个性化学习的理论建构与特征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5):152-156.

[5]陈琦,刘儒徳.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7]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8]马金凤.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教学的启示[J].大众科技.2010,(3)153-154.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资源 篇11

●行稳方能致远——起点的选择

“教育是慢的艺术”, 进行教学变革更应遵行这一真理。我们在总结和反思了301 (原201班) 数学学科一年来的实践之后, 还分别在四年级和五年级各选择一个班级教室和电脑房开展课堂实践, 形成了“实验班+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多角度的研究方式, 以测试在不同环境下“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的有效性。与此同时, 实践学科也从原来单一的数学学科转变为以数学学科为引领, 语文、英语、科学、综合实践等多学科并行推进。

●突破方能创新——模式的转变

“一对一”数字化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 能充分利用网络功能, 实现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 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在数字化学习中得到发展。我校对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这样的设想并付诸实践之中:即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 课堂教学应该是建立在预习性作业基础上的, 通过学生对新知识相关内容的自主搜集、获取来完成自主学习, 而课堂上的知识传授通过预习来实现, 课堂成为一个展示过程, 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纠正、激励的过程, 最后通过巩固、提高、延伸性的作业布置来对学生进行检测。

●有米方能为炊——资源的使用

实施“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的过程中, 学习资源平台的使用举足轻重。我们课题组教师在实践过程中, 不仅要熟练使用这些平台, 而且要将这些平台取长补短合理分配使用, 使其发挥出最大的功能。

1.分发材料+提交成果+互动演示——以极域电子教室为例

教师利用极域电子教室将布置的作业分发给单个、部分或者全体学生, 在课堂上作为探究性学习的材料。学生接收到材料后, 完成作业并及时提交。无论是学生共性的还是个性的问题, 我们都可以用“演示”的功能将学生的作业进行演示, 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演示和讲解, 这样增加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感。

2.课前预习+课上探究+当堂检测——以Eclass电子教室为例

通过课前预习作业的布置、反馈, 教师对学生的认知起点有了比较准确的把握, 在教学设计的引入环节中以学生前测中的认知冲突为切入点, 设计小组探究的问题, 通过同伴协作、教师指导来解决认知的矛盾, 最后在全班交流中, 将新知进行提炼、小结。在此基础上, 通过Eclass的即时反馈功能, 对学生的新知掌握情况进行检测, 重点分析错题学生的错误原因, 提高学习质量。

3.游戏激趣+分层练习+自主学习——以“一起学习乐园”为例

“一起学习乐园”是一个以游戏为载体的学习平台, 它会自动分析学生学习的历史, 每次都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新的学习内容, 不会漏过, 也不会大量重复, 真正的个性化教学, 从而获得现实成就感。

●改变方能发展——师生的挑战

在“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环境下, 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从知识的传授专向于方法的指导与引领, 变知识点为知识树, 更多地去思考怎样将现行教材转变成“一对一”条件下的教材, 预习性、拓展性和提高性的作业如何设计。而学生在问题探究, 知识获取方面能够做到自主学习, 并通过学习共同体, 与同学相互激励, 相互促进。

上一篇:复杂电力网络下一篇:空调供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