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帮扶论文

2024-05-28

一对一帮扶论文(共3篇)

一对一帮扶论文 篇1

“学困生”是高校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特殊群体, 是指因学习积极主动性差导致出现多门课程挂科, 从而出现留级甚至不能按照学校的要求正常毕业的学习困难群体。为帮助这些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激发学习热情, 并顺利完成学业, 高校构建“学困生”学习帮扶机制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

历年来我院高度重视学风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关于开展学风建设专项行动的通知》等文件, 结合自身实际, 采取一切工作围绕学风建设, 通过辅导员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学习;学习方法交流会教学生学习;优秀学生先进事迹报告会激励学生学习;公正公开的奖助学金评选体系保障学生学习;完善的课堂考勤管理制度强化学生学习;考前动员签订考试诚信书规范学生的考试行为, 在学院逐渐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进取”的良好学风。为进一步加强学院学风建设,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院还精心组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优秀毕业生就业考研经验交流会、对学困生的“一对一“学习帮扶等活动。其中学习帮扶活动的开展取得明显效果, 帮扶活动中帮扶者是班级中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 被帮扶者是班级中成绩较差的学生, 帮扶者与被帮扶者结成帮扶对子, 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活动。

一、全面分析学困生成绩偏低的主要原因

各班级班委负责调查本班级所有学生期末考试成绩, 统计出班级成绩后五名同学的名单, 把他们列为被帮扶对象, 并列出这些学生的平时表现, 然后与班级中学习优秀的学生自由组合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另外通过分析总结得出某些学生成绩较差的主要原因,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生源质量不同, 来自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学生补考人数较多, 甚至三四门课; (2) 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对所学专业认识不清, 对自己的就业前景存在茫然心理; (3) 学习态度不端正、纪律松懈、学习积极性不高。晚自习有不少同学以参加学校及院里的活动借口, 经常迟到早退。课余时间主动看书学习的学生少, 大部分学生被动地上晚自习,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几乎没和任课老师交流过; (4) 自我管理不够、不良行为突出。少部分学生网络游戏成瘾, 不能自拔, 导致期末考试有多门课程挂科; (5) 没有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主要精力放在谈恋爱上, 在恋爱过程中患得患失, 把学习抛在一边; (6) 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经济贫困, 经常在外打工挣钱影响学习; (7) 以发展个人的特长为主, 不能正确处理专业课学习与个人特长发展的关系, 把专业学习丢到一边。

二、“一对一”学习帮扶活动的开展

1. 组织形式多样的“一对一”学习帮扶活动。

对于以上存在的问题学院组织全体被帮扶对象开会, 对其进行思想教育, 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学习的自信心, 然后各班结合本班级实际开展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帮扶活动。学院2011级水文与水资源规划系及环境工程系5个班级学习帮扶活动采取的是集中的帮扶形式, 通过以下方式开展活动, 一是以班级为单位组成帮扶小组。帮扶小组由班级指定学习成绩优异的帮扶者与被帮扶者组成, 在小组内部帮扶者与被帮扶者采取个人自愿的方式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二是制订帮扶计划。依据学期课程安排确定帮扶的内容和时间, 帮扶者利用课余时间或晚自习帮助被帮扶者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帮助他们解决弱势学科中存在的学习问题, 并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三是制定帮扶纪律。规定学习小组成员每周必须至少三次一起学习, 由组长做好考勤;每个成员应按时参加活动, 要做到不迟到、早退或缺席, 如遇特殊情况, 小组成员须事先向帮扶组长请假;帮扶者与被帮扶者每月上交一份学习心得, 以便及时总结经验。每个小组在学期末交一份较详尽的帮扶活动总结材料。四是加强监督考核。每个帮扶小组选举产生一位组长, 负责组织监督本小组的学习。各个班委成员也要督促各帮扶小组活动的开展, 对帮扶效果显著的小组及小组中成绩进步快的同学, 在每学年的评先评优时优先考虑;对帮扶效果不明显的小组, 小组成员要一起查找原因, 共同商讨更好的学习帮扶方案, 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五是对于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各帮扶小组组长定期收集并及时向任课老师请教, 或者是请任课老师在课余时间为他们进行集中讲授。

2011级地质资源与工程专业5个班级采取分散的帮扶形式, 让被帮扶者从班级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中自由选择帮扶者, 结成“一对一”的对子, 签订帮扶协议, 协议规定了帮扶者与被帮扶者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帮扶对子采取自由灵活的帮扶方式, 每个帮扶对子制订帮扶计划, 自己选择帮扶时间, 并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由各班级的学习委员负责管理和监督这各个班级的帮扶对子。被帮扶者与帮扶者自由选择在一起学习的时间和方式, 除了对帮扶者进行相应的课程指导外, 也帮助其寻找学习较差的原因。从根本上改变被帮扶者的不良习惯, 从而达到培养其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的目的。

2. 及时总结并相互交流经验。

辅导员每两周组织各班级的学习委员或帮扶小组组长开一次交流会, 由各班级学习委员汇报本班近期“一对一”学习活动取得的成果和遇到的问题。对于帮扶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先进经验, 学习部组织各班级相互交流学习, 对于帮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大家共同探讨并确定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经验交流, 了解各班级帮扶活动的信息, 及时解决帮扶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在各班级之间构建你帮我带的竞争机制, 促使帮扶活动更顺利地开展。每学期考试结束后, 认真分析被帮扶同学的成绩, 对取得明显进步的同学, 学院会在每学期召开的学风表彰大会上对帮扶者及被帮扶者给予表彰。

3. 认真总结帮扶活动取得的效果。

2012—2013学年学院2012级、2011级、2010级、2009级四个年级共签订210对帮扶协议, 经过一年的帮扶以后, 有181个被帮扶对象成绩取得了进步, 进步率达到86.2%。其中成绩进步5名以内的共72对, 成绩进步5至10名的共84对, 进步达到10名次以上的共25对。通过参与“一对一”帮扶学习活动, 不但使学生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习态度更端正、学习方法更科学、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而且拉动整个班级甚至整个专业的学习成绩。通过参与“一对一”帮扶学习活动, 不仅使被帮扶学生成绩得到了提高, 而且帮扶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专业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和加强。同时通过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 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使老师更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另外, 通过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 学生课堂出勤、课堂纪律也有了明显改善, 营造了良好学习环境, 有力地促进了我系学风建设。2011级水文与水资源工程11-1班某同学进校后, 学习目标不明确, 学习自觉性差, 学习方法不正确, 期末考试挂科较多, 很少参加团组织生活。自从参加班上组织的学习帮扶活动后, 在优秀学生的帮扶下, 他的学习态度逐渐端正, 学习方法得到改进, 而且养成了自觉上晚自习的好习惯。

三、“一对一”学习帮扶活动的局限性

帮扶活动营造出了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学习氛围, 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一是个别帮扶者的积极主动性较差, 不能及时督促被帮扶的同学学习。二是各班级帮扶小组制定的帮扶纪律, 经常由于帮扶小组中个别不良因素的影响而难以持续执行。三是个别被帮扶者不能积极响应帮扶小组的安排, 习惯于独自学习, 不习惯集体学习。另外到了大三下学期学生由于经常到校外实习、复习考研;大四学生忙于找工作、毕业设计等任务繁重, 基本无暇顾及帮扶活动, 大一学生又处在大学生活适应期, 学习方法还处于摸索阶段。所以在班级内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的最佳时间是大一下学期、大二及大三上半学期。

摘要:构建学困生“一对一”学习帮扶机制是高校学风建设和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举措, 本文分析了高校出现学困生的主要原因, 同时对针对学困生成绩提高的“一对一“帮扶机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学困生,一对一,学习帮扶

参考文献

[1]王子鸣.高校弱势群体学生帮扶工作的探讨[J].教育探索, 2013, (01) :97-98.

[2]周树军.高校贫困生帮扶体系的建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09, 25, (1) .

一对一帮扶论文 篇2

作为新进教师,学校为了使新进教师迅速成长,特地进行了新教师与老教师“一帮一”的活动,我和魏晓青魏老师结对帮扶,通过不断地向魏老师学习教学方式和课堂管理,是我在自信心、意志力、生活态度等方面得到了很大提高。现将此次“一帮一”帮扶工作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 初登讲台时,我上课的时候虽然能很流利的把本节课只是讲授完,但好像在一个人表演一样,我似乎忽略了学生的存在,讲课时不能面对全体学生,而且课堂组织能力不是很好,在魏老师的帮助下,我有了很大的进步。她总会把题目讲解的非常透彻,分析各种情况,从多角度进行观察,常教我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讲解新课时要和学生一起去探索思考。让我知道搞好教学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深入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和难点,掌握知识的内在逻辑,知道应该补充哪些资料;深入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它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出现的困难,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精而少,减轻学生的负担。

3、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有的学生挨冻、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的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我第一天来的时候看到魏老师在“开导”她班里一个学生,她把那个小女孩抱在身边,语气那么得温柔,让我受益良多。所有人都希望的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所以,和差生交谈的时候,对他的处境、想法我们做老师应该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4、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听课时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新老师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对每一次听课机会我都十分珍惜。这一个多月下来,我听了十来节课,逐渐掌握了一些驾驭课堂的技巧。我听完课后,把教师上课时讲到的记在听课记录本上,然后对我自己的备课设计进行参考,将其他教师很多优点和长处应用到我的课堂教学当中去。

5、及时做好课后反思,加强课堂教学效果。都说反思是青年教师成长的飞跃。开始我还不太清楚反思的真正含义,是魏老师帮助我逐渐明白了它的内容和意义。所谓的反思是指新教师应善于总结学习及实践中取得的成果和出现的问题,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实践方式,以获得持续的终身发展,达到成长的质的飞跃。

6、加强自学,不断积累知识。我虽然在电脑操作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在电子线路教学方面却还是一张白纸,刚进学校的时候对电子教案四个字害怕得不得了,在向资历深的教师请教之后,学习有关专业知识,在第一次被听课的时候我已经能够简单的制作出自己想要的教案,又通过这一个多月的积极学习,对于电子教学方面已经不在慌乱。

二、管理工作方面

通过魏老师的指导,让我知道学会管理不仅仅是班主任的工作,也是副科教师必学的功能,我们只有合理的管理好学生才能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这门课程。

当教师全身心的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这短暂的一个多月里,我在魏老师的指导下,逐渐适应了教学环节,但在某些方面还有缺陷,但是我相信如果我紧紧的把握好魏老师的指导,多向魏老师请教,我可以做得更好!

被帮扶教师:吴姗

一对一帮扶民情日记 篇3

结对扶贫,关键在于解决问题。扶贫人员要“沉”下去,不能做“浮萍”,既不能搞“应付式”,也不能仅是给钱给物的“慰问式”,而是要根据困难户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之需、找到致富之道。对老弱病残人口家庭,帮扶人员要积极协调后方单位和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在生活、医疗、就学等方面给予他们最大限度的帮助。对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要把着力点放在内生式扶贫上,帮助就业无门的贫困人员,参加各类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并为他们联系就业岗位;帮助有创业意愿的贫困人员,选准项目,办理手续,联系扶贫贷款等,让他们轻装上阵去创业;帮助“等、靠、要”思想严重的贫困人员,树立积极进取的志向,重拾对生活的希望。

做好这些工作,要求我们的帮扶人员素质高,见多识广,头脑灵活,自身经济条件好,能够帮助群众找到就业创业的门路,这样,才能有效帮助群众脱贫致富。而现有挂钩帮扶人员中有很多教师、普通党员、村干部,他们中许多人本身就很困难,自己尚且致富无门,哪有什么能力帮扶他人?如果不是因为全区有2.4万户、7.6万人的脱贫重任,我们也不会安排这类同志承担挂钩帮扶任务。我们对这类同志的要求是,对帮扶对象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履行好“调查员”、“信息联络员”的责任,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上报所在单位或区扶贫办,依靠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想到前些天我安排区扶贫办在宿豫政府网开辟 “扶贫帮扶人员必读”,更觉得很有必要做好这件事。就调研中我发现的问题来看,栏目设置还趋于简单,需要进一步充实、优化,使其成为扶贫工作政策解读、信息传递、经验交流的重要平台。

早上起床在房东家周边散步。才六点钟,路上就不断有农用车辆经过,田地里已经有人在干活,不时有过往群众向我打招呼,这让我很欣慰,看得出岔河的村民很勤劳,也说明我们这两天的走访有了效果,仅此点,脱贫奔小康就大有希望。

走访比原定计划提前了半个小时。雨后的道路满是泥泞,领路的村支书李广振提议边远的村庄就不去了,我坚持要他带我去所有没到过的自然村庄、所有还没有走访的贫困户家。一路走下来,大多数被访户对我们很热情,就像家里来了客人一样。但也有少数贫困户有点冷淡,交流不积极、不主动。在一位高姓村民家,女主人接待我们,正当大家在院子里交谈时,回家的男主人进门从前屋推了自行车就往外走,无视院子里访客的存在。遇到这样的尴尬,我并不感到特别意外。“一对一”结对帮扶实行已久,大多数帮扶的同志只是到帮扶对象门上看一看,送点钱物,而没有帮助贫困户想办法,找路子,解决实质性问题。而这还算是不错的了,据我所知,有极少数同志只是到贫困户门上走一下,目的是“交代”帮扶对象:“上面若询问结对情况,就说我来过了”。帮扶对象户对此早就习以为常,对帮扶人员已不抱什么希望,反倒觉得是打扰了他们。

鉴于扶贫结对的现状,这几天,我一直在盘算,我们是不是应该在落实现有扶贫工作方案的基础上,遴选扶得起(有劳动能力、致富志向)的贫困户作为第一批重点扶助对象,安排各级党政领导、区直部门中层干部作为帮扶人,推进“精装版”、“升级版”的扶贫结对工程呢?如果这项工作搞好了,就能形成示范效应,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致富。

三天的走访中,遇到好几位孤老。他们缺人照料,却又恋土难移,不愿到镇敬老院生活。他们的境况,令人牵挂。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这类人群将会越来越大,怎么解决好他们的生活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新课题。记得在浙江招商时,有老板对我谈到过他的善举:他救助了20多个孤老,本不求回报,但有的老人主动立遗嘱把财产赠与他。我认为,这种方式值得借鉴。在政府兜底救助的同时,对这一特殊的弱势群体,我们可以尝试特殊的结对帮扶办法,动员有实力的爱心人士对它们进行有偿帮扶:帮扶者与这些孤老签订赡养协议,经公证后,帮扶者为孤老提供高于政府标准的救助,或把老人送到区老年公寓供养乃至接到自己家里生活,孤老百年之后,其房产及其他财物由帮扶者继承。这只是我的初步设想,究竟能否行得通、办得好,还要通过实践去检验。

从三天来走访农户掌握的情况看,无论是贫困户,还是一般农户,生产生活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都需要提供一定的帮助,这让我感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农民要致富,集体是支柱。岔河村集体经济非常薄弱,主要收入来源是几间门面房及数十亩鱼塘租金,去年全年收入仅6万多一点,村里基本上没有工业项目,对农民增收致富的带动能力不强。据我所知,岔河村的情况在全区面上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就要求挂钩帮扶单位和挂钩企业加强与村居对接,落实高效农业、村组工业、基础设施等方面帮扶项目,帮助村居发展集体农场、集体工业,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使之能够有效发挥救助特困户、带领群众富的作用。

三天的驻点调研结束了,但好多扶贫工作才刚刚开始。一定能够做好!我相信自己,也相信宿豫参与脱贫奔小康结对帮扶的所有党员干部!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上一篇:荧光素酶基因表达载体下一篇:设施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