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通用12篇)
一对一 篇1
首家“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创新实验室”在粤成立
6月份,英特尔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现场观摩会暨广东省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创新实验室揭牌仪式在广州市成功举办。它是国内首个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创新实验室,它的成立标志着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在国内进入快速推进阶段。广东省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创新实验室将催生更多更好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资源、创新模式和优秀案例。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秘书长刘雍潜、广东教育学院院长肖建彬、英特尔行业合作与解决方案部中国区总监凌琦等出席了现场观摩会和创新实验室揭牌仪式。
广东省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示范学校广州市第86中学分校,向代表们展示了基于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的英语和数学课。英语课一堂《健康菜谱》的项目学习课程,教师利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创设了一个“班级电台”学习情境。学生们分组并分别扮演电台中的编辑、播音、制作、台长等角色,在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在数学课上,老师利用学习本的手写功能,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老师可以及时了解同学做题的过程及存在问题,同学之间也可以利用学习本进行互动、交流,实现智慧的共享。通过这两节课我们可以看到,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Office Facilities&Consumables境将引发教与学的理念和方式的转变。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理念由英特尔在2007年底引入中国,从2008年开始在国内学校推进试点工作。两年多来,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英特尔已经协助全国近30所学校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并取得显著成果:从以教师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强调知识传授逐渐转变为能力培养,从关注教师如何使用技术逐渐转变为师生共同使用技术,从课堂的单一学习环境逐渐转变为课堂、网络、社会全空间学习环境,从单一课本逐渐转变为学习资源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
刘雍潜表示:“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改变了学校通过计算机房等传统途径实现计算机教学的方式,通过方便易用的终端设备、科学互动的教学软件和高速网络为数字化教学提供了全新的途径。我们希望有更多有远见的厂商加入到推进这一教育创新的队伍中来。”
英特尔公司与广东教育学院共同建设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创新实验室,将从师资和内容方面进一步推动21世纪的教学模式创新,推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在示范学校的规模应用和在广东全省的推广。
广东教育学院与英特尔公司有良好的项目合作基础。广东教育学院院长肖建彬表示:“广东教育学院很高兴与英特尔一起成立全国首家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创新实验室,学院将基于过去在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上的积累,开拓创新,把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创新实验室办成学以致用、应用实践的平台,办成21世纪先进教学理念和领先教学模式的创新中心。”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理念在国内产业界也获得了认可和支持,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软件提供商(ISV)如高效英语、华夏易思、金华科、极域、乐教乐学、敏特英语、一百易和知好乐,硬件设计商(ODM)和硬件制造商(OEM)如戴尔、方正、汉王、联想、同方(以上厂商按拼音字母顺序排列),以及电信运营商等产业合作伙伴都在积极参与基于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理念的推广落实工作,为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模式的推广提供更完整丰富的综合解决方案。
英特尔行业合作与解决方案部中国区总监凌琦表示:“我们高兴地看到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在开展两年多的时间里实现了从点到面的跨越。英特尔希望通过多种模式的合作方式,使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理念被更多的学校、师生所接受和使用,创造一个生动有价值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掌握21世纪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一对一 篇2
为了发展壮大街道办事处“贫困大学生、贫困党员”救助基金,更多的解决和救助辖区贫困大学生解决就学难问题,帮助他们完成学业,特制定贫困大学生“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扶长效机制。
“一对一、一对多”帮扶方案就是联系辖区慈善机构、企业和成功人士与贫困大学生进行结对帮扶,根据帮扶者意愿一家慈善机构、企业、成功人士长期帮扶一位或是多位贫困大学生,帮扶期限为应届贫困大学生入学至学业完成为止,为贫困学生的生活、实习、就业等提供多方面的帮助,结对双方要长期联系,被帮扶学生定期向结对慈善机构、企业或是结对的成功人士反馈自己的学习及生活状况。具体实施措施如下:
第一,广泛宣传,大力倡导。根据街道办事处的统一部署,制定和出台帮扶结对实施方案,积极联系辖区内热心慈善事业、有社会影响力的企业家、外出创业成功人士,通过他们的示范和带动,不断增强慈善事业的感染力和凝聚力,使更多的企业和成功人士能参与到此次结对帮扶活动中来,伸出援助之手救助更多的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
第二,建立健全结对企业与帮扶大学生的基础信息台账。走访联系辖区企业,建立结对企业与辖区2011年贫困应届大学生的基础信息台账。结对帮扶台账的建立有利于街道更好的了解和掌握贫困大学生信息,便于结对企业对所帮扶学生以后的就学、生活、就业提供更多的帮助,加强了帮扶学生与结对企业的沟通与联系。
第三,规范贫困大学生救助申请程序,通过申请、审批、审核三道程序严把审批关。救助大学生首先要领取和填写《哈巴格希街道办事处贫困大学生救助申请表》、然后将申请表提交村民委员会核实盖章,再由村民委员提交办事处进行审批,办事处相关人员通过走访入户、核查无误最后确定为救助对象。
第四,加强结对慈善机构、企业、成功人士与帮扶大学生的长期联系,所帮扶大学生定期以书信、电话、E—mail等方式向结对企业、慈善机构、成功人士反馈自己的学习成绩、生活状况等信息,加强交流。寒暑期,有打工或是对口专业实习意愿的大学生可以主动联系结对帮扶企业、慈善机构、成功人士,结对企业再有条件的情况下,向帮扶大学生提供打工实习信息和岗位。
第五,精心组织,加强监管,正确引导。办事处将要对贫困大学生救助名单、结对帮扶企业进行及时张榜公布,每位救助贫困学生以及每项救助支出都将接受社会的监督,严格审批手续,确保每一分捐赠款都用在辖区贫困学生的社会救助上。
贫困大学生“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扶长效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哈巴格希街道办事处“贫困大学生、贫困党员”救助基金的发展壮大,解决了只为贫困学生救助一部分学费而今后生活依然困难的弊端,更为贫困学生毕业以后的就业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附:
1、哈巴格希街道办事处贫困大学生申请救助表
2、结对企业与帮扶贫困大学生基础信息台账 注:此方案最终解释权归哈巴格希街道办事处社会事务办公室所有。
三问“一对一营销” 篇3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开始迈入多样化、个性化时代,于是一对一营销(ONE-TO-ONE MARKETING)及顾客关系管理(CRM)等理论应运而生。一对一营销理论认为,随着购买力的增强,顾客之间需要的差异性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企业要更好地满足顾客需要并赢得顾客忠诚,就必须针对每一个顾客开展个性化的定制营销。一对一营销理论一经产生,就得到众多企业的追捧。
顾客关系管理是实现一对一营销理念的重要工具,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与顾客沟通,挖掘顾客个性化需求,使企业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等活动紧密围绕顾客需求开展,提供令顾客更为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最终与顾客建立起长期、稳定、相互信任、互惠互利的关系。
“一对一”会完全取代规模营销吗?
传统的营销实践基本上属于规模营销,即针对一定数量的拥有相似需求的顾客群(即企业选择的目标市场)提供标准化的产品或服务。规模营销有助于企业获取规模经济的好处,进而降低营销成本。而一对一营销认为:每一个顾客或客户都是一个细分市场,要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要和欲望并赢得他们的忠诚,就必须在探索、发现顾客的个性化需要的基础上,为每一位顾客定制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
无庸置疑,一对一营销是营销实践的发展方向之一。问题是,一对一营销会彻底取代规模营销吗?或者说,是不是每个企业都要引入一对一营销理念并建立起昂贵的CRM数据库?基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我认为,在一定时期内,一对一营销不会完全取代规模营销,也不是每个企业都需要引入一对一的营销理念。
首先,要看产品的异质程度。对于提供异质产品的企业,引入一对一营销是必要的,而对于提供同质产品的企业,引入一对一营销的意义就没有那么大了。在异质产品(如:服装、自行车、住房等)市场上,因文化、社会、个人、心理等因素的影响,顾客需求及购买行为有很大差异性,对企业营销策略的反应也有不同,因此,针对每一个顾客开展定制营销是必要的,这样有助于更好地满足顾客需要,赢得顾客忠诚。但在同质程度较高的市场上,如:可乐市场、食盐市场等,由于顾客需要在共性方面占了主导地位,搞一对一营销就没有必要了,也无法搞一对一营销。
其次,要看顾客的购买力。顾客需要的个性化是以顾客是否具有较强的购买力为前提的。因此,在发达国家或其它国家的高端市场,需要引入一对一营销。而在发展中国家或发达国家的低端市场,顾客做出购买决策时首先考虑的不是差异化程度,而是价格或性价比,因此一对一营销也没有太多价值。尽管他们也有特别的需要和欲望,但以他们的购买力是很难负担定制产品或服务的高价格的。所以,像海尔、长虹这样的正努力实现国际化经营的中国企业,在北美、欧盟等发达国家市场,应努力提高创新能力,向个性化营销发展;而在巴西、中东等市场上,靠规模营销和成本领先优势同样可以生存和发展。
“一对一”与市场细分对立吗?
经典营销理论是以市场细分为基础的,通过市场细分,企业选择一个或若干子市场作为目标市场,然后针对目标市场开展目标营销。但一对一营销理论认为:传统的市场细分理论过时了。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证明,市场细分并不过时。以一个企业的能力,无论如何也不能满足所有顾客的所有需要,因此不论是一对一营销还是CRM,都强调80/20定律,即只针对20%的重点顾客开展一对一营销,以维护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实现企业稳定的收益。这其实等于承认了市场细分。那些所谓实现了一对一营销的企业大都选择了高端客户作为一对一营销的对象。高端客户就是他们的目标市场。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他们有较强的购买力,能够负担得起一对一营销的高价格。
市场定位战略是传统营销理论的核心。因为,市场定位战略决定了企业在目标市场上如何与竞争对手进行竞争,决定了企业要树立什么样的市场形象,也决定了企业要实施什么样的营销组合。所以,准确的市场定位对于企业的营销成功至关重要。但在一对一营销情况下,企业所提供产品或服务已经是个性化的了。因此,一些人认为,在一对一营销情况下,企业不需要搞市场定位了。
我们认为:一对一营销不仅不能否定市场细分,也不能排斥市场定位。即使一个企业有能力针对部分顾客群开展一对一营销,但它还是要同竞争对手竞争的,忽视了竞争对手的存在,再忠诚的顾客也会变得不忠诚。因此,企业所提供的产品仍需要有特色,仍需要树立独特的市场形象。可能有人认为: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本身已是个性化的,每个跟每个都不同,企业如何树立共同的”特色”呢?其实,问题并不复杂。尽管企业所提供的每一个产品和服务都有不同之处,但仍存在共同之处,如服务方面的无微不至,或者技术上的独特性或价格上的低廉性等等。个性化产品的这些共同之处就是企业独特的市场形象,亦即市场定位。如:戴尔电脑以一对一营销著称,但它同时以交货期短、价格低立足于个人电脑市场。
“一对一”真能提高顾客忠诚度吗?
一对一营销和CRM强调与顾客保持及时的、动态的沟通和反馈,挖掘顾客个性化需要,紧密围绕顾客个性化需要开展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活动。因此,一对一营销和顾客关系管理是有助于提高顾客忠诚度的。
但是,仅仅引入一对一营销理念和建立了昂贵的CRM数据库并不能保证顾客就忠诚于企业了。房屋装修是典型的一对一营销,但在中国,房屋装修完了,有几个房主是满意的?尽管CRM可以帮助企业随时把握顾客变化着的需要,但更为重要的是企业能否有效满足顾客的这些个性化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员工素质、创新能力、生产工艺灵活性、部门间的协作能力及充足的资金保证等更为实际。所以,对于要“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而言,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业务流程再造等可能比是否树立一对一营销理念更为重要和紧迫。
此外,许多企业花大笔钱建立了CRM数据库和网络系统,但利用这个数据库和网络系统就一定能够准确把握顾客个性化需要了吗?还不一定。某著名航空公司花一大笔钱,建立了CRM数据库,期望通过它更好地满足乘客需要。但是该公司只是利用该数据库分析乘客喜欢看什么杂志、吃什么食品、喝什么饮料。杂志、食品和饮料是决定顾客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吗?显然不是。众所周知,决定乘客满意度的是飞行准时率、安全性等因素。所以,CRM成功的关键是企业能否与顾客建立真正的学习关系,通过与顾客一次次接触而不断增加对顾客的了解,进而找到影响顾客满意度的关键因素。
一对一 篇4
一、一对一教学
教授, 不是简单的教和授, 而是通过设立各种媒体和中介, 为“教”“授”建立良好的桥梁, 教授是“人为”的, 也可以说是“为人”的, 因此在教授的过程中, 我们更多的是应该站在学生的视角, 考虑孩子们的各种想法和需求, 以一种更适合孩子们, 让孩子可以虚心接受的思维来教授,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以达到让孩子们获得更多的知识的目的。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演变, 传统的学校教育的教学模式, 逐渐暴露出一些严重的问题, 最为现实的问题是, 中高考的压力使学校不能实现分类区别教学, 统一的上课内容、上课进度、上课目标和上课要求, 往往导致培养的人才都是“统一”的, 基于以上问题, 我们可以发现, 目前在校教师的教学观念、方法以及手段等都亟待转变。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 一对一的个性化辅导的好处, 就可以彰显出来。因为它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和学习情况, 及时的进行可查漏补缺。“一对一”教学模式正是秉承着这种因材施教, 循序渐进的教育真谛。以分层教学为载体, 以“一对一”教学为主要形式, 及时调整教育方法和教学风格, 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在教学中注重凸显发放和技巧, 并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潜能的挖掘, 以“授之以渔”、“教之以法”为根本宗旨, 尽大限度的发掘学生自身的潜能, 肯定个性并利用个性, 最后达到最佳的教学的效果。
二、一对一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一是对学生把握不够精准。“一对一”虽是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 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 难免存在教师或教学管理师对学生进行前测体系的过程中依然不是很完善。举个例子来说:学生在学习的的起步阶段中, 尚未完全对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对自己认知水平的把握并不是很精准, 而我们在上课前往往仅仅是通过电话或者面对面对学生进行口头交流, 通过自身对学生的了解为出发点, 尝试以学生的视角对其进行了解, 并没有科学的教育理论为依据, 并没有完全站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对学生的学习认知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和了解, 这样分析出来的结果, 很明显不能够作为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科学依据。
二是备课内容不够充分。在现在的“一对一”教学中, 虽然强调的是对学生的个性进行分析, 从而进行分类教学, 但事实上, 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具体到个人的分类, 也没有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的讲解, 只是拿着同样的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授, 导致拿着一套题既给优等生上课、又给学困生上课的局面, 从本质上说, 并没有实现“一对一”的教学所要达到的效果。
三是课程之间协调性差。教师在上课的时候, 往往形成了惯性的上课形式, 每次的课程都是相对独立的, 并没有根据课程之间的联系, 也没有分析学生在上节课的上课效果而进行适当的调整, 只是在一味的追求课程进度, 而忽视了学生的掌握程度, 而对现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而言, 他们的学习自主性不是很强, 对于知识的习得的系统性也不是很清晰, 所以导致没有养成学生对课程进行回顾和调整的良好习惯。
三、一对一教学的解决办法
“一对一”教学相对传统教学来说, 有着一定的优势, 受众群体少, 针对性强, 教学效率高, 但是还要继续完善其教学体系, 当我们谈到教学的时候, 应该真正站在专业教学的角度, 去分析学生的知识点的缺失和不足, 从而进一步确立以后的教学目标及方向。
一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前测。前测不仅仅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进行口头问答, 还要对学生近期的知识点进行测试, 通过测试卷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 从而站在专业的角度对其试卷进行分析, 逐步发现学生知识点的缺失和不足, 从而对学生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和把握, 在此基础上, 形成学生以后的上课内容;同时还要去要考虑孩子的家庭情况, 家庭教育情况, 孩子的性格特点等, 进一步形成一个丰富的教学内容。
二是备课要有层次性。一对一的教学对象为单个学生, 教师的教学主体是一个具体的人, 所以教师的备课要有绝对的针对性, 包括备学生的性格, 学习习惯, 思考习惯, 甚至生活习惯, 家庭环境等等。这种迫切性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 要将教学内容板块化、层次化;其次还要将教学内容分为几个层次, 不同的学生习得不同的教学效果。
三是课后要有教学反思。一堂优秀的课, 除了要在课上展现, 还要在课后有所反思, 每节课课后都要从学习内容、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层面进行反思, 了解学生在接下来一段时间的上课内容, 及时发现学生需要进一步学习的知识点, 从而较快的纠正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同时还要进行一定时期的阶段性反思, 比如月考、期中、期末考试都要对其进行教学反思, 对近一段时间的学习内容进行一个调整和补充, 为学生考试后的进度做一个评估, 以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综上所述, 一对一教学要秉承其一对一的本质, 要站在学生的视角, 考虑学生的各种需求, 实时深化学生习得的知识, 补充学生知识点的缺失, 还要站在教师的视角, 去实时的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 从而较好的把握教学进度, 实现教学效果。一对一教学是学校教育个性化、家庭教育专业化和社会教育系统化的融合和统一, 因此, 一对一教学将有利于改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自身缺陷和不足,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 已将其充分应用, 但如何完善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仍需进一步探讨。
摘要:每个孩子的性格、思维特点、学习模式都不同, 在学习上就表现出不同的学习个性, “一对一”个性化教学作为传统学校教学的补充, 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还是课堂教学的升华和结晶, 但是同时表现出来的问题也值得我们深究。
一对一教学特点 篇5
1、个性化咨询诊断,找出学习难以提升的根源:学大1对1咨询:根据科学的评测方法及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学生提供1对1咨询诊断
2、根据学生的学习薄弱点,定制个性化辅导方案:1个孩子1套学习方案,选择最适合孩子的专业教师和特色教材
3、特聘全职一线资深教师,1对1专职辅导:1个老师辅导1个学生,10多位特/高级教师,100多位重点中学骨干教师,随您选择
食材病症一对一 篇6
当你开始感到嗓子不舒服,鼻涕开始不受控制时,就是感冒的前兆。为了不让感冒病毒大规模地袭击你的身体,赶紧吃一些大蒜会帮助你将没有完全发作的病毒扼杀在摇篮里。这是因为大蒜中含有丰富的抗病毒成分,会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所以,在换季的时候,多吃一些大蒜会帮你应对感冒。
牛排对抗脱发
如果说吃牛排可以治疗秃头,相信大部分人一定会大吃一惊。但经过科学研究发现:牛排确有此功效。所以,每次吃饭时千万别忘了吃点儿牛排。科学证明:经常吃牛排的人即使不能完全解决脱发问题,至少可以延缓这一天的到来。
苹果汁对抗心脏病
苹果在所有水果中是“口碑”最好的,而且适合不同年龄、不同体格的人。最近,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又发现了苹果的另外一个优点:常喝苹果汁会降低心脏病的患病率。这是因为苹果汁中的抗氧化剂有利于心脏的健康运转。科学家在对25名男女进行的试验中发现:胆固醇也分“好”和“坏”两种,多喝苹果汁可以让“坏”胆固醇阻塞血管的时间比正常情况下晚一些,而“坏”胆固醇阻塞血管的时间越长,就说明患心脏病的几率越大。
水对抗口气浑浊
对于经常需要社交应酬的人来说,口气浑浊是最大的忌讳。中医认为,口臭与胃火有很大关系。因此,治疗口臭除了注意每天早晚刷牙外,还要合理安排你的食谱。另外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也能让你摆脱这个让人尴尬的烦恼,就是每天尽可能地多喝清水。这个方法在治疗口臭的同时,还补充了身体每天所需水分,可谓一举两得。科学研究发现:口气不清新的原因是嘴里有一种叫硫磺的物质,要让它尽快消失,每天多多喝水就解决了。
香蕉对抗四肢乏力
热爱运动是件好事,但也要注意“度”的把握,因为运动过量会导致浑身乏力。运动时身体排出大量汗液,水分流失的同时,身体中很多矿物质也随着汗水排出体外,主要是钾和钠两种元素。身体中钠的库存量相对较大,而且钠也比较容易从食物中得到补充;但钾元素在体内的含量比较少,因此运动后更要注意选择含有丰富钾元素的食品及时补充。补充钾最理想的选择就是香蕉,因为香蕉中含有丰富的钾元素。在去健身房前,千万别忘了给自己带一两根香蕉。
西红柿汁对抗醉酒
喝醉酒确实是件麻烦事。喝醉后的呕吐不仅很失态,而且会造成体内的钾、钙、钠等元素的大量流失,醉酒呕吐后一定要及时补充钾、钙、钠等养分。最简单易行的办法就是喝些西红柿汁,因为西红柿汁中丰富的钾、钙、钠成分刚好补充了体内流失元素的不足。
糖对抗打嗝
对于治疗打嗝,人们有很多偏方,目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出其不意地吓唬他一下,但如果这样还是不能止住打嗝的话,这里有一个有效的方法:试试在舌头下面放一勺糖。这种做法的科学解释还不很清楚,有的医生解释说,糖可以刺激喉咙后侧的神经,而一旦神经受到刺激,它会中断体内的神经信号,其中也包括引起打嗝的那根神经。
橘子汁对抗高血压
爱喝橘子汁是个好习惯,尤其是对于那些患高血压的人或是有高血压家族病史的人来说尤为如此。橘子汁不仅味美,而且可以治病。因为如果饮食中钾和钙的含量增加,血压就会自然降低。而橘子汁里恰恰含有丰富的钙、钾和维生素C。有试验表明,血液中含充足维生素C的人死于心脏病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鱼对抗哮喘
最新的研究发现,多吃鱼可以润肺、补肺,从而缓解哮喘病的症状。这是因为鱼肉中含有丰富的镁元素,因此急诊室的医生都用含镁类药物来治疗哮喘病人。对于患严重哮喘的病人,医生建议:每日三餐中至少保证吃一顿鱼或其他海鲜类食物。另外,在绿色蔬菜中,菠菜也有同样的功效。
蔬菜对抗关节炎
希腊科学家最近做的实验表明:绿色蔬菜吃得越多,患关节炎的可能性就越小。这是科学家针对330人进行的试验得出的结论。而且,爱吃蔬菜的人,老年时患关节炎的可能性是不爱吃蔬菜人的1/4。因此,为了健康的骨骼,千万不要忘记在餐桌上增加些绿色蔬菜。
绿色蔬菜对抗视线模糊
眼睛只要睁着,就随时有被感染的可能。绿色蔬菜可以补充足够的抗氧化素,因此可以保护眼睛的健康,让眼睛免受外界的侵害。不妨在每日的饭桌上多一点儿绿色蔬菜,例如芹菜、黄瓜等等都对健康大有益处。
花椰菜对抗皮肤青紫
有些人的皮肤一旦受到小小的碰撞和伤害就会变得青一块紫一块,这是因为体内缺乏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K)的缘故。补充维生素K的最佳途径就是多吃花椰菜。据调查显示,每周吃几次花椰菜会使血管壁加厚,而且不容易破裂。
一对一营销及其运作模式构建分析 篇7
1 一对一营销理论简述
1.1 一对一营销的含义
一对一营销是由哲学博士Don Peppers和Martha Rogers首次提出的。一对一营销是根据客户的需要和以往的消费特点, 在对客户进行分类的基础上, 对其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种新型营销理念。其目标是通过一对一营销, 树立并提高客户忠诚度, 从而使客户价值最大化。
1.2 一对一营销的特点
(1) 数据库支持和数据挖掘。
建立客户数据库是一对一营销的关键, 通过数据库的建立与数据挖掘, 对客户的习惯、偏好和潜在需求有所把握, 并采取各种方式来建立客户关系、增加客户关系价值。有利于与客户建立长期关系, 培养客户忠诚, 最大限度地提高客户的终身价值。
(2) 互动、个性化定制。
在一对一营销中, 企业根据消费者的个性化需要提供产品或服务, 同时, 企业在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的过程中, 又获得了顾客的信息, 了解了他们的偏好和消费习惯, 正是基于这种互动, 使企业可以进行产品和技术上的创新, 从而适应消费者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1.3 一对一营销与客户关系管理
一对一营销鼓励企业与每个客户进行对话, 通过建立客户关系与每个客户进行交互, 达到建立客户的基础。其实这种“接近客户, 与客户建立良好关系”一直是商界成功的座右铭。企业要与客户对话就要有强大的信息反馈、互动能力, 这就需要对IT信息技术进行投资, 建立企业客户关系管理 (CRM) 系统。
客户关系管理向客户提供主动的客户关怀, 根据销售和服务历史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在数据库的支持下向客户提供更专业化的服务。通过企业与客户建立的统一平台, 自动化程序大大提高, 增加了销售成功的机会, 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成功的导入客户关系管理的企业都是成功地运用了“一对一营销”思想, 围绕着客户为中心, 重新设计业务流程的企业。
2 一对一营销与大众营销的对比分析
2.1 营销活动中心的不同
大众营销以市场为中心, 通过大量生产, 获得规模经济, 降低单位产品成本, 实现利润最大化。传统的大众营销是从产品的角度经营, 满足一种基本的消费需求, 然后再不断挖掘和扩大市场, 尽可能多地找到有这种需求的所有顾客。这时, 衡量企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尺度是市场占有率, 因此大众营销的企业一次只关注一种产品或服务, 为了这种产品或服务, 会设法为自己找到更多的用户, 为此不惜用庞大的广告进行轰炸, 而基于市场份额的战略很大程度上会导致价格大战。
一对一营销正好相反, 它不是一次关注一种需求, 而是以客户为中心, 一次关注于一位顾客, 并尽可能多地满足这位顾客的所有需求。一对一营销衡量企业成功与否的尺度是客户占有率, 因此企业会尽力为自己的用户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 满足其不断变化的个性化需求。从长远的投资回报来看, 实行一对一营销的企业就是要长久地留住顾客, 当顾客与企业的关系保留得越长久, 双方获益就越大。因此, 架构企业与客户不可或缺的相互关系, 是实行一对一营销的关键。
2.2 与客户的关系不同
大众营销没有把客户的需求放到与企业的利润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它指导的营销决策是一条单向的链。营销人员总是试图将信息传递给目标客户, 但是却无法了解这些信息究竟对目标客户产生了何种影响, 这种传递信息的方式被称为“单向信息停留”。一对一营销在整个营销过程中要求不断地与客户交互, 每一个营销决策都要从消费者出发。在此情况下, 传统的以4P理论为典型代表的营销管理方法就需要作进一步的扩展。由美国营销专家劳特朋教授在1990年提出的4C理论, 重新设定了市场营销组合的四个基本要素:消费者 (Consumer) 、成本 (Cost) 、便利 (Convenience) 和沟通 (Communication) 。它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 强调企业首先应该把追求顾客满意放在第一位, 其次是努力降低顾客的购买成本, 然后要充分注意到顾客购买过程中的便利性, 而不是从企业的角度来决定销售渠道策略, 最后还应以消费者为中心实施有效的营销沟通。这一理论奠定了一对一营销理论的核心基础, 体现了从客户需要出发, 企业和客户不断交互的特点, 在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创造了企业利润, 达到一种“双赢”。
2.3 营销策略不同
传统市场的营销策略是去增加市场的占有率, 因此营销的重点摆在投资很多的资金与精力到整个市场, 以期提升市场的占有率, 进而增加营业额。这个方法, 好比乱枪打鸟, 往往所付出的成本远大于所获得的利益, 以至于该营销战略无法达到预期的结果。
交叉营销是“一对一营销”最常用的策略。“一对一营销”采用的电子邮件和定向广告, 是基于客户关系管理数据库, 通过数据挖掘获取数据的来源行业与目标受众的关联度, 从而通过交叉营销实现跨行业的销售。
2.4 技术手段及方法运用不同
大众营销运用统计方法来评估其效果, 研究性问卷调查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但由于问卷调查涉及大量的取样和预测, 过程非常复杂, 结果也难以控制。
一对一营销则认为顾客是不同的个体, 不但要找出某个顾客最具吸引力的价值, 而且还会找出每个顾客最具吸引力的特定利益, 并采用不同的营销方式, 定制则是“一对一营销”最常用的方式。信息网络技术和生产系统的柔性, 为一对一营销提供了可能。
3 “一对一营销”的适用范围
对于提供异质产品的企业, 引入“一对一营销”是必要的, 在异质产品市场上, 因文化、社会、个人、心理等因素的影响, 顾客需求及购买行为有很大差异性, 对企业营销策略的反应也是不同的, 因此, 针对每个顾客开展定制营销是必要的, 这样有助于更好地满足顾客需要, 赢得顾客忠诚。但在同质程度较高的市场上, 如可乐、食盐市场等, 由于顾客需要在共性方面占主导地位, 搞“一对一营销”就没有必要了。总体来说, 一对一营销只适用于部分行业, 如银行、保险、房地产、电信、民航、运输、证券、医疗保健等, 与客户交流频繁, 客户支持要求高, 适合应用一对一营销模式;客户个性化要求高的行业, 如汽车、服装、饰品、玩具等, 在实施“一对一营销”方面有较大的空间。特别是对于可以分拆成标准模块的产品, 如服装、电器等实施“一对一营销”的技术壁垒相对较低, 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是最适合开展“一对一营销”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对一营销是在与客户的对话和交互过程中, 企业与客户建立忠诚关系, 是一种深入但成本高的营销模式, 这就决定了它的利润基础是企业的重点客户, 而对一般的消费者或所谓的“负值顾客”, 进行一对一营销还是不经济的。
4 “一对一营销”中的关键问题
批批吉服饰上海有限公司 (简称PPG) , 是“一对一营销”模式的典型代表, 由于其运作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商业模式, 甚至一度被誉为服装界的戴尔。然而, 从2007年11月开始, PPG每况愈下, 最终导致了PPG走向破产。本文以PPG为例, 分析“一对一营销”中急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1) 目标市场和定位。
PPG自2005年创立就瞄准了国内男士衬衫市场, “用Dell的模式贩卖美式衬衫”商业计划随之出炉。
在产品卖点上, 首先推出了颠覆性的主打产品——皇家牛津纺衬衫。穿牛津纺衬衫, 体现的是一种美式文化, 这种衣着方式就好莱坞大片一样, 触动了市场的神经, 特别是对于穿衣指南和衣着文化普遍缺失的中国消费者来说, 无疑是一针强心剂, 加之中国内地消费人群一窝蜂的消费心态, 牛津纺卖点一经打响, 群起跟风。
在价格定位上, 以99元的破位价打入市场。99元, 打破了消费者对于高品质衬衫价格的预期和消费者对于购买PPG衬衫的心理防线, 无疑在当时降低了消费者购买PPG衬衫的门槛, 大大提升了成交率。
在品牌传播上, “Yes!PPG!”的广告宣言, 意为“是的, 买衬衫就选PPG”, 不仅提振士气, 更能让消费者牢记在心。
对于做一对一营销的企业, 必须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潜在目标市场的精准和容量, 是支持一对一营销持久发展的基础。恰当差异化的定位理念及传播, 是企业唤起目标市场的购买欲望和获得市场销售增长的关键。
(2) 产品质量控制。
PPG的面料生产、成品加工、设计研发、质量监控以及物流都外包出去, 但是在这些关键环节上, PPG尚未形成规范的管理体系, PPG没有产品部, PPG衬衫质量的诟病日益暴露, 如袖口短、下摆短、版型宽。良好的质量控制体系的建设, 是一对一营销发展不可缺少的。
(3) 消费者售后跟进及数据库信息的互动利用。
在售后跟进方面, PPG虽然对已有消费人群建立起了数据库, 但由于并没有有效的信息互动, 只有单向的手册邮寄和短信促销通知, 使得这些消费者极容易流失。不断地强化与顾客的互动是维持顾客关系的有效手段, 可以通过互联网、呼叫中心等让顾客参与到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全过程。
(4) 有效应对竞争。
当PPG面临末路时, 市场上却出现了几十家与PPG如出一辄的B2C衬衫销售企业。其中, 尤以VANCL最为惹人注目。成立于2007年10月的VANCL, 如今已获得累计42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一方面其创业团队成员包括前卓越网创始人陈年和雷军, 拥有较强的电子商务运营经验;另一方面, VANCL的网络广告投放密度和强度较曾经的PPG更加猛烈。VANCL的迅速崛起, 直接抢夺了大部分本属于PPG的电子商务市场。对于一对一营销企业, 必须建立自己的独特优势以应对来自竞争者的模仿和进攻。不断的创新和完善的管理体系是应对竞争的有力武器。
(5) 管理供应链。
PPG将某些供应链管理流程, 如产品的设计、原材料的采购、生产制造、产品的交付、退货和客户服务管理等都外包出去, 在产品设计环节、产品工艺、品牌等方面, 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经营风险。对供应链的管理及与供应链相关企业建立战略联盟, 是减低供应链风险、提升供应链效率的必要手段。
5 “一对一营销”运作模式的建立
(1) 建立三维市场营销体系。
在过去, 消费者购买某种产品, 只是为了获得该产品的功能, 企业往往是因为为客户提供了优质的产品以及该产品的一些特色功能利益而获得成功的。现如今, 这种功能利益非常容易被效仿。因此, 企业需要寻求新的途径, 使自己的产品与服务与众不同, 具备差异化特征, 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也就是说, 客户除了需要功能利益之外, 还需要流程利益和关系利益。流程利益是指使得买卖双方的交易更加简单、快捷、省钱、更令人愉快所产生的满足感;关系利益是指对客户在购买行为中与企业互动所产生的价值。为此, 我们需要建立在“功能-流程-关系“三大利益基础之上的三维市场营销理论。以亚马逊为例, 在亚马逊书店, 贝佐斯发明了“购物乐趣”和“一次点击“, 网站提供的个人化空间使消费者感到整个企业都是为其特别服务的, 消费者受到了特殊的对待。这种基于流程利益的体验使消费者感受到传统营销从未有过的全新感觉, 那就是企业把每一位消费者都看作独特的个体, 进而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要。当消费者在享用亚马逊“购物乐趣”的流程利益时, 消费者也可以享受到银行提供的关系利益, 比如取消预设的消费额度等利益服务。
对于要实施“一对一营销”的企业来讲, 首先应建立三维的市场营销体系, 即创造一对一的流程利益、关系利益和功能利益, 并通过科技的渠道, 如个性化的个人主页, 向一些客户群体提供三维的价值取向。
(2) 量身定制。
为顾客提供量身定制的产品或服务, 从企业角度看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它要求企业能根据顾客的需求来调整产品和服务内容。这也是企业与其竞争对手的产品服务相区分、企业能力相抗衡的核心竞争力。这样企业将能塑造出产品与服务的独特性, 成为维护客户忠诚度的重要关键。量身定制意味着有一个客户就有一个产品, 企业为此要改变产品工艺和生产流程, 由此可能会带来成本的增加。这是企业普遍关心的问题。目前企业可以采用“模块化”方法来实现定制, 即预先生产出几百种产品“模块”, 然后根据每个客户的需要将合适的模块配置起来, 就能生产出数千个、甚至上百万个产品式样。如利维公司仅仅是把227种腰围/臀围尺码与25种裤腿尺码组合, 就为其Ordinal Spin品牌牛仔裤生产出5700种可选的尺码。这就要求企业改变原有运营模式, 构建以客户为核心的业务流程, 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进行企业流程重组, 全面改革其组织结构和运作流程。当然, 一对一营销最终的目标不仅仅局限于产品或核心服务的定制, 还包括企业改变整体产品或整体服务的许多方面, 包括从下订单到开具发票再到包装等等, 以适应单个顾客的需要。这就要求企业的各个部门, 不仅仅是销售部门, 研发、采购、制造、财务和行政等各个部门之间应该通力合作。
(3) 以流程为核心, 开展一个往复循环的过程。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出现和大规模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企业的生产方式、接触客户的方式、销售产品的方式和服务客户的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 必须用新的技术方法对原有的客户关系进行新的定义, 全面地改革企业的组织结构与运作流程, 以客户为核心进行流程重组。企业与客户联系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实现自动化管理, 要将企业前台和后台办公以及企业级共享客户信息联系在一起, 构成企业客户关系管理。
(3) 客户关系管理。
企业成功导入“一对一营销”客户关系管理, 就看企业能否把“客户”作为组织中各种功能与部门的核心。客户关系管理将客户视为运营的中心, 将管理客户生命周期的价值视为运营的法则。实际上, 企业的销售与营销、服务与支持等功能, 以及与业务合作伙伴的关系都应看作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为了更多地获得客户信息, 企业需要一个客户信息数据库, 而不只是一个客户名单, 集中管理客户信息, 通过企业与客户之间建立双向交流数据库, 开拓新客户接触渠道, 比如免费咨询电话呼叫中心和网站, 为客户提供新的个性化的接触渠道。通过使用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工具对客户信息进行细分, 分析客户对企业产品以及服务的反应, 分析客户满意度、忠诚度和利润贡献度, 以便更为有效地赢得客户和保留客户。同时利用客户关系管理, 帮助营销人员摆脱价格刺激手段, 建立和客户一对一的互动学习关系, 与客户进行互动, 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贴心服务。
(4) 有效管控供应链。
PPG在短短两年时间, 创造出了服装业直销业绩的神话。然而, 从2007年11月开始, 消费者开始对其经营模式的关键环节——供应链掌控能力提出质疑。因此, 实行“一对一营销”的企业如何有效地管控整个供应链成为关键。实行一对一营销的企业, 首先要在整个供应链内实施全面过程的质量管理, 保证给消费者提供质优的产品或服务, 同时该产品或服务应具备独特的特性, 为此企业应该选择具有共同理念和经营思维的合作伙伴作为供应商, 并以一对一的营销理念对供应商进行管理, 同时应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 不但完成第三方物流服务, 还能通过第三方物流反馈的客户体验, 管理客户预期, 增加企业销售, 最终要在整个供应链内建立一个规范的标准和体系, 对供应链上的每个环节上进行规范管理, 使供应链上的每个企业, 无论是供应商、渠道商、物流商还是客户和核心企业, 所有实体都在同一个平台上, 用同一种标准和语言进行沟通, 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经营中的风险。
摘要:“一对一营销”震撼了全球营销界, 目前正在用多种方式影响全球的各行各业, 以“一对一营销”为基础的客户关系管理也正成为领导全球经济潮流的力量。通过对“一对一营销”基本理论的分析, 将“一对一营销”与传统的大众营销进行对比分析, 并以PPG服饰为例, 探讨了“一对一营销”中的关键问题, 从而提出了“一对一营销”的构建模式。
关键词:一对一营销,客户关系,大众营销,运作模式
参考文献
[1]唐璎璋, 孙黎.一对一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战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2.
[2] (美) 唐·佩珀斯, 马莎·罗杰斯.一对一企业:互动时代的竞争工具[M].北京:华文出版社, 2002.
[3]潘超峰.“一对一营销”的局限性探讨[J].技术经济, 2005, (7) .
[4]互动时代的一对一营销模式[J].商业时代理论版, 2004, (18) .
[5]傅春林, 郑罗平.一对一营销及其与大众营销对比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06, (7) .
一对一 篇8
自1999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 人口老龄化程度日趋严重, 人口结构发生了重大转变。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我国60岁以上占总人口的13.26%, 比2000年上升2.93个百分点, 其中65岁以上占总人口的8.87%, 同比上升1.91个百分点。
与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相比, 我国的老龄化呈现出未富先老、空巢化、老龄化、独居化的特点。随着城镇化和工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 年轻人离开家乡, 去外地工作的人数也随之增加。城镇空巢老人的精神健康问题更胜于农村空巢老人, 应当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基于以上全国人口状况及城镇空巢老人的现状, 本文提出由在校大学生、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城市外来人员、社会志愿者向城镇空巢老人提供“一对一”居家养老服务的模式。
2 城镇居家“一对一”养老服务模式的具体内容
2.1 在校大学生与城镇空巢老人的“一对一”居家养老服务
一方面, 大学生年轻, 有活力, 思想前卫, 自我实现意识强烈, 文化层次高;另一方面, 大学生的业余时间有限。所以针对他们的优势和困难, 可以由大学生向文化层次较高、身体健康且在学校周边居住的老人提供服务。服务内容以精神、文娱等为主, 适当进行家务劳动。
具体而言, 在校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老人家里进行服务。如陪老人聊天、给视力下降的老人读报纸、帮助老人学习使用电子产品, 从而使老人更好的融入社会发展的节奏。周末或节假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入住老人家里, 为老人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陪老人旅游, 踏青, 陶冶情操, 感受生活, 焕发老人对生活的热情。
2.2 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与本单位退休老人的“一对一”养老服务
文章提到的在职职工“一对一”养老服务是借鉴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单位养老服务模式”的经验, 同时又对该种模式的不足进行了弥补和改进。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与本单位离退休老人之间有着天然的业缘纽带关系, 老人在情感上易于接受。
具体而言, 在企事业单位主管的组织下, 在职职工到退休老人家庭提供服务。员工利用业余时间去老人家探望, 陪伴老人喝茶、聊天, 了解老人生活上的困难。同时, 给老人讲述单位发展的现状和变化等。在传统节日, 如春节、元旦时, 邀请老人参加单位的年会及晚会, 让老人充分感受到单位的关怀和温暖。由服务主体代表本单位送去慰问品, 给老人物质上的帮助。
在本模式中, 在职职工实际上充当了单位和老人之间的“传话筒”的角色。让单位如实了解老人退休后的生活状况 (包括身体和精神) , 同时也让老人能够时刻了解单位发展状况, 感受集体的关心, 减轻子女不在身边的孤独和寂寞感。
2.3 城市外来人员与空巢老人的“一对一”养老服务。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 人口流动的频率也越来越快, 流动幅度也越来越大, 规模更是逐年增大。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涌入城市, 一系列问题也随之出现。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制度还没有打破, 户籍迁移限制条件较多, 导致一些长期生活在城市的外来人口被边缘化, 得不到应有的待遇, 居住条件大多较差 (以阴冷潮湿的地下室, 面积狭小的小隔间为主) 。因此, 他们在主观上市民化的意愿更强烈。外来人员在城市没有归属感, 而城镇空巢老人又缺乏照顾, 故这种“一对一”服务在客观上有形成的可能性。
具体而言, 主观上有居家服务想法的城市外来人员可以向相关管理部门提出申请, 符合要求者可先与老人进行短期接触磨合。经双方同意后, 外来人员入住老人家庭进行长期服务。主要负责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以及进行适当的日常家务劳动, 帮助老人外出购物, 陪同老人散步、聊天, 以解除老人的空虚寂寞感, 让“常回家看看”不再是一句口号。有经验的外来人员还可以帮助老人种植一些花卉蔬菜, 或者饲养一些小动物, 以此来增添老人的生活乐趣。
如果这种模式得以实施, 老人得到了照顾, 外来人员也有了较好的居住环境, 减轻了房租负担, 而且能够让他们在陌生的城市中体会到家的温暖, 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2.4 社会志愿者与城镇空巢老人居家“一对一”养老服务
随着民众的素质整体的提高, 社会志愿者的人数也在不断的增加。具体而言, 社会志愿者利用他们的业余时间向老人提供不定期服务, 如帮助老人做饭, 陪老人散步、聊天, 让老人能够体会到来自社会的温暖。对于一些有专业技能的社会志愿者, 如医护人员、心理咨询师、理发师等, 一定要充分利用他们的特长, 帮助老人, 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2.5 推进城镇居家“一对一”养老服务模式的配套措施
2.5.1 政府。
政府以信息化为手段, 借鉴互联网“去计算”工作原理和后台支撑, “基于居家养老服务监管零距离, 居家养老服务无死角”的理念实施“居家养老服务24小时在线平台”工程, 将“民政、社保、各参与高校、残联、行政服务中心、外来人员服务中心、各社区、参与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志愿者服务机构”等部门按照“响应及时, 操作留痕, 流程自驱, 后台统计, 量化评价, 信息共享”的统一技术标准接入“在线平台”以提高政府资源的整合力, 提高整个运行模式的标准化, 集体化, 信息化水平。
2.5.2 各参与高校。
一方面, 各参与高校配合政府, 接入“居家养老服务24小时在线平台”终端, 及时更新自愿提供服务的大学生名单;另一方面, 对参与服务的大学生给予一定的政策鼓励, 如评奖评优加分项目等或以学校名义给予一定的物质鼓励, 以保证其持续性, 并协助政府对参与服务的学生进行适当的监管。
2.5.3 参与服务的各企事业单位。
一方面, 企事业单位接入“居家养老服务24小时在线平台”, 为政府提供单位离退休人员的相关信息以及参与服务的职工信息;另一方面, 企业出台激励政策 (包括物质激励或精神激励) , 鼓励职工进行服务 (具体数量按单位情况而定) 。
2.5.4 空巢老人所居住的各社区。
配合政府工作, 接入“在线平台”终端, 给政府部门提供社区“空巢老人”的相关信息, 对进入社区进行服务的人员进行登记注册, 并进行一定程度的监督和支持, 确保老人的安全。
2.5.5 社会志愿者服务机构。
接入“在线平台”终端, 协助政府进行志愿者的招募、筛选以及相关培训, 并对志愿者进行相关日常管理。
摘要:本文提出由在校大学生、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城市外来人员、社会志愿者为主体, 为空巢老人提供居家“一对一”养老服务的模式。
关键词:空巢老人,一对一,居家养老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学斌.单位养老服务模式:背景、现状与未来趋势[J].社会工作.2013 (3) .
[2]郭爱妹, 张戍凡.城乡空巢老人的生存状态与社会保障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1.
[3]张莉, 曲振涛, 章刘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思维模式探索.中国高等教育.2012 (19) .62-63.
一对一导乐分娩的护理探讨 篇9
1基本情况与实施方法
1.1 基本情况
本院为三级甲等妇幼保健专科医院, 设有全程陪伴分娩室, 环境优雅, 温馨舒适, 光线柔和。产妇有充分的活动时间, 在宫口开2cm时进入分娩室, 其丈夫可一直陪伴身边, 整个产程由1名助产人员陪伴, 分娩后在分娩室里观察2h, 再送入母婴同室。
1.2 实施方法
1.2.1 心理指导:
调查表明, 产妇分娩过程中>98%有恐惧感, >82%有心理负担并希望改善病房环境, 100%的产妇期望家属在身边陪伴, 以获得鼓励和安慰。据临床观察, 分娩的疼痛与产妇的精神状态密切相关。对产妇实施最佳的心理指导, 以消除其恐惧心理, 教会产妇腹式深呼吸、屏气法及使用导乐球等, 使其身心放松, 增强自信心和对疼痛的忍耐力[2]。
1.2.2 助产士素质要求:
积极鼓励助产士参加大专、本科自学考试, 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整体素质, 工作中要耐心、细心、一丝不苟, 遇到难题及时解决, 视患者如亲人, 正确对待工作和家庭, 提高工作的积极性[3]。
1.3 效果
本院将循证护理运用到产妇心理指导工作中, 取得了显著效果。
2分析与体会
分娩是一个复杂过程, 产妇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可导致产力异常而影响分娩[4]。98%的产妇惧怕产程中的疼痛, 产时过度的疼痛、恐惧及焦虑可使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明显增高。产妇临产时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过度的紧张、焦虑可导致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加[5], 使血管收缩, 胎盘供血减少, 从而发生胎儿窘迫。
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宫缩乏力, 其他还有全身因素, 如产妇精神过度紧张, 临产后过度使用镇静剂、麻醉剂, 导致产程过长或难产, 产妇体力衰竭等。“一对一”导乐分娩通过一系列陪护措施, 解除了产妇的顾虑和紧张情绪, 使其能够正常进食, 使产妇对分娩充满信心, 保持最佳的心理及精神状态, 使机体处于最佳的应激状态, 使产后子宫收缩良好, 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对产妇产时的心理安慰可使产妇精神放松, 分散对疼痛的注意力, 使母体血中儿茶酚胺类缩血管物质的含量降低, 减少过度换气, 缓解酸碱失衡, 保证子宫的血液供应, 从而降低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2]。
展望21世纪的产时服务模式及“一对一”导乐分娩, 无不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一对一导乐分娩是提高产时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 能够缩短产程, 减少产后出血。为产妇提供自然、舒适、安全、经济的产时服务, 对其尊重、关心、爱护, 提供人性化服务, 应深入到产时服务领域的每一个环节。分娩过程中助产士及家属的陪伴改善了产妇的周围环境。对产妇积极的精神上的鼓励、心理上的安慰及体力上的帮助, 可改善产妇不良情绪, 增强信心和对疼痛的忍耐力, 对降低剖宫产率, 实现顺产, 具有积极的作用。“一对一”导乐分娩改变了传统服务模式, 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以产妇为核心, 产时部分陪伴家属亲眼目睹了医务人员的真诚和辛苦, 在医患之间架起了一道沟通的桥梁, 患者满意和基本满意度达100%。极大地改善了当今医患关系的紧张局面, 也扩大了医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关键词:分娩, 一对一导乐,护理
参考文献
[1]崔焱, 姜安丽.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版社, 2001:4-5.
[2]左春梅.丈夫陪伴分娩84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0, 15 (1) :37.
[3]乐杰.妇产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244-249.
[4]王萍, 刘建华.导乐分娩对剖宫率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1, 17 (2) :99.
一对一教学之平板电脑的选择策略 篇10
平板电脑介绍
平板电脑可以按照操作系统进行分类, 目前主要的操作系统有三种:苹果公司的IOS操作系统、谷歌公司的安卓操作系统和微软公司的Windows8操作系统。
IOS是苹果公司独有的操作系统。其他厂商或品牌的移动设备不能安装IOS操作系统, IOS是大家常说的封闭式操作系统。i Pad是苹果公司的注册商标, 只有苹果公司的平板电脑才叫“i Pad”。
安卓和Windows8分别是谷歌和微软开发的操作系统, 目前市场上除i Pad之外的大部分平板电脑使用的都是安卓或Windows8操作系统, 如联想、三星、华硕、华为、戴尔等品牌。
由于微软的Windows8操作系统刚上市不久, 无论从用户数量还是应用数量上都与i Pad和安卓平板电脑相差很远, 目前学校在选择平板电脑时, 主要还是在i Pad和安卓平板电脑之间产生纠结, 难以做出决定。因此, 深入了解i Pad和安卓平板电脑之间的区别, 对设备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i Pad和安卓平板电脑的教育应用比较
学校购买平板电脑的目的是为了研究一对一教学, 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因此, 在对各种平板电脑进行比较时, 应该将教育应用的数量和质量、支持教育应用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对各种教学模式的支持情况等作为核心指标进行考察和比较。
1.教育应用的数量和质量
平板电脑是学生的学习工具, 在平板电脑上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应用或教育资源主要有三大类:一是互动电子教材;二是各种教育APP;三是网络学习空间和微课程资源。对于这三种教育资源, i Pad和安卓平板电脑的比较如下。
电子教材:
i Pad和安卓平板电脑都能够支持电子教材, 但是i Pad提供了免费的i Book电子教材阅读和管理应用, 并提供了免费的电子教材开发工具i Book Author, 教师自己就可以利用i Book Author制作互动电子教材并分享给学生。安卓平板电脑上没有类似的应用, 虽然有些第三方公司开发了基于安卓系统的电子教材制作工具和阅读工具, 但都是收费的, 而且也远远没有实现普及。还有很多电子教材是以独立APP的形式发布的, 这类电子教材也是i Pad版本占多数, 在安卓上有的APP电子教材, 在i Pad上也一定会有, 但是在i Pad上有的APP电子教材, 在安卓上却不一定有。
教育APP:
教育APP是指由第三方公司开发的教育类应用, 教育APP是实现一对一学习的重要应用模式。在国内的APP Store (苹果应用商店) 中, i Pad的教育APP数量已经超过4万个, 其中有国外开发的, 也有国内开发的, 高质量的精品应用随处可见, 而且教育APP数量还在以每天几百个的速度增加。而安卓平板电脑上的教育APP数量非常少, 在国内的主要安卓应用市场中, 教育应用几乎难以找到, 精品应用就更加难以发现了, 甚至连教育应用分类都没有。由于谷歌公司已经退出中国市场, 很多国外开发的基于安卓操作系统的教育APP也难以在国内应用市场中找到。
网络学习空间:
对于目前热门的网络学习空间和微视频资源, 大多对i Pad和安卓平板电脑都支持。但是在i Pad上有很多第三方公司开发的微视频制作工具和翻转课堂学习平台, 如Show Me、Interactive Board、Explaineverything等, 这些应用在安卓平板电脑上是没有的。另外, 苹果公司的i Tunes U是一个免费的开放课程平台, 自主学习课程非常丰富, 是i Pad上重要的学习资源, 在安卓平板电脑上也没有。
2.教育应用的获取方式
教师或学生利用平板电脑获取教育应用的方式是否简单, 是否易于操作也是影响教学应用研究的重要指标。
i Pad有统一的应用商店, 即APP Store (苹果应用商店) 。i Pad上的所有应用都在APP Store上集中发布, APP Store有单独的教育分类, 这为用户搜索教育应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安卓平板电脑没有统一的应用商店, 几乎每一个安卓平板电脑厂商都提供了自己的安卓应用商店, 还有很多第三方公司建立的安卓应用商店, 如91手机助手、安智应用商店、豌豆荚等。但在国内众多的安卓应用商店中, 教育应用的数量非常少, 甚至连教育应用分类都没有, 用户在查找教育应用时非常不方便。
3.教育应用开发的生态环境
能够促进教育应用持续发展和丰富的主要因素是应用开发的生态环境。因此, 对于i Pad和安卓平板电脑教育应用生态环境的比较也是非常重要的。
i Pad的教育应用生态环境要比安卓平板电脑更加完善。IOS操作系统的封闭性很好地保护了应用开发者的知识产权, i Pad用户只能在APP Store上下载和安装应用, 开发者在APP Store上发布应用, 以付费下载或APP内置资源购买的方式获取利润, 这种赢利模式最为简单直接。安卓操作系统没有统一的应用商店, 也没有统一的付费模式, 而且由于安卓系统的开放性, 也很难保证付费下载模式的有效执行, 因此, 在安卓应用商店, 大部分的应用都是免费的。
教育APP是有固定用户群体的应用, 并非通用的工具型应用, 因此, 大多数教育APP都是通过付费下载或内置资源购买的方式获取收入的, 由于苹果公司的APP Store为开发者建立了非常完善的商业模式, 使得开发i Pad应用比开发安卓平板电脑应用更加容易获取收入。目前, i Pad用户数量也远远大于安卓平板电脑的用户数量, 因此, 开发人员更愿意开发i Pad教育应用, 或先开发i Pad教育应用, 后开发安卓版本的应用。这就是i Pad教育APP数量远远多于安卓教育APP数量的主要原因。
4.对教学应用模式的支持
目前基于平板电脑的教学应用模式主要有五种:基于互动反馈系统的应用模式、基于备授课平台的应用模式、基于电子教材的应用模式、基于教育APP的应用模式和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模式。
i Pad对于这五种教学应用模式全都支持, 而安卓平板电脑难以支持教育APP的教学应用模式, 主要原因不是技术问题, 而是现有教育APP的资源数量问题。i Pad的教育APP在国内的APP Store中已经超过4万个, 而安卓平板电脑中的教育APP数量非常少, 教育应用增长速度也远不如i Pad。
5.实现常态化应用的难度
什么是平板电脑的教育常态化应用?有人说只要每节课都用平板电脑上课, 就是常态化应用了。我认为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平板电脑必须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 不仅在课堂上使用, 在课下, 在家中, 在任何时间和地点, 学生都能够利用平板电脑进行移动的一对一学习, 这才叫常态化应用。
要实现这种真正的常态化应用, 首先, 我们必须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拥有一台平板电脑, 即实现平板电脑的家庭普及。其次, 要有丰富的教育APP和学习资源支撑。
平板电脑家庭普及最现实的做法就是让学生家长自己购买。学校选择什么样的设备, 家长就要购买同样的设备。因此, 学校在考虑设备选型时, 不仅要考虑课堂应用模式, 还要考虑将来的家庭应用模式。
从这个角度考虑, i Pad更加受孩子的喜爱和家长的欢迎, 而且i Pad上丰富的教育APP也更加适合家庭亲子学习和家校互动学习, 丰富的教育APP是吸引家长为孩子购买i Pad的最直接理由, 在这一点上, 安卓平板电脑毫无优势。
6.终端设备的用户体验
平板电脑的用户体验也是影响教育应用的重要因素。在用户体验上, i Pad要明显优于安卓平板电脑。
苹果公司定期对IOS进行升级, 系统不断完善, 功能不断增加, 在APP Store中下载的应用可以在任何一台i Pad上正常运行。而国内的安卓平板电脑使用的安卓操作系统版本混乱, 而且很多公司都对安卓系统进行了修改, 系统升级也难以得到保障, 经常出现同一个安卓应用在不同的平板电脑上不兼容的现象。
在系统设计上, i Pad完全以应用为中心, 用户只需关注应用, 无需关注文件, 这种简洁的设计, 消除了技术障碍, 使3岁的幼儿也能熟练使用i Pad。而安卓平板电脑并不是纯粹地以应用为中心, 安卓系统提供了开放的文件访问和管理功能, 很多应用程序的使用需要用户具备文件操作能力, 这种开放实际上增加了使用的难度。
在应用程序安装上, APP Store是i Pad唯一的应用商店, 所有i Pad应用都在APP Store上集中发布, 这为用户搜索应用程序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安卓没有统一的应用商店, 用户很可能会因为安装一个应用而不得不在多个应用商店中进行搜索。
在应用管理上, i Pad也比安卓平板有更好的用户体验。i Pad的用户界面应用图标自动排列, i Pad的应用图标是智能图标, 图标右上角可以显示数字, 实现应用消息的提醒, 充分体现以应用为核心的设计理念。i Pad支持应用组管理, 这一功能对于学生非常重要。学生可以建立不同学科的应用组, 将各种教育应用分学科管理, 便于使用。安卓平板的用户界面由桌面和应用库两部分组成, 这种设计理念显然是受到传统PC操作系统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 安卓的桌面几乎没有作用, 尤其对于教育教学, 安卓的桌面更是可有可无的鸡肋, 安卓平板电脑不支持智能图标和应用组管理功能。
在设备操作上, i Pad支持丰富的手势功能, 虽然i Pad只有一个物理按钮, 但用户完全可以不使用它, 而通过丰富的手势实现各种操作, 如程序的关闭、切换, 对运行中程序的管理, Apple TV的连接等, 操作非常方便。安卓平板电脑一般有四个物理按钮, 手势功能很弱, 大部分操作都要靠按钮实现。
在连接投影或大屏幕设备时, i Pad拥有Airplay功能, 通过Apple TV, 可以无线连接投影或大屏幕电视, 轻松实现教室内的多屏互动, 无需安装任何软件。安卓平板电脑没有类似Airplay的功能, 安卓平板电脑要想实现无线连接投影或大屏幕电视, 必须要通过一台PC机或笔记本电脑, 还要在每一台平板电脑和PC机上安装相应的程序才能实现, 并且难以实现多屏互动。
7.设备的安全性
由于i Pad使用封闭的操作系统, 用户只能在APP Store下载和安装应用, 而在APP Store上发布的应用都经过严格的审核, 因此对于i Pad来讲, 设备安全性非常高, 没必要安装多余的安全软件。
而安卓是开放的操作系统, 用户可以在任何网站下载和安装应用程序, 甚至可以通过U盘安装应用程序。目前安卓系统的病毒、木马数量越来越多, 几乎每一个安卓用户都要在自己的设备上安装安全软件, 安卓系统的开放性给安卓用户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以下是i Pad和安卓平板的评价指标对比表。
平板电脑的选择误区
1.配置与价格
首先, 选择平板电脑绝对不能只看硬件配置。实际上硬件配置几乎不用过多的考虑, 因为对于教育教学应用需求, 目前主流平板电脑的硬件配置都可以满足。
其次, 价格也不应该成为主要的参考依据, 因为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平板电脑价格一般都在3000元左右, 上下差距不会太大, 当然对于经费确实非常紧张的学校要另当别论。
2.书写功能
原笔迹录入功能可能会让一些学校的管理者感兴趣, 但是在教学应用上, 原笔迹录入也是脱离实际的伪需求, 对改变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没有本质影响, 反而会增加学生和教师的负担。原笔迹录入的需求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让学生利用平板电脑记课堂笔记, 二是利用平板电脑完成主观题型的作业。对于课堂笔记, 大多数学生更加习惯用普通的笔纸记录, 如果一定要改变这种习惯, 让学生用平板电脑的原笔迹录入功能记课堂笔记, 那么这种改变的价值是什么?其最大的理由就是想实现课堂笔记的数字化管理。而要实现课堂笔记的数字化管理, 学生只要利用平板电脑的拍照功能和扫描程序就可以轻松实现, 完全不必因此而改变记录习惯。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教师的讲义数字化、学案数字化、微课程资源数字化, 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 需要学生手写的场景会越来越少, 因此, 教会学生使用Evernote、Noteshelf等应用程序, 比原笔迹录入更有价值。
利用原笔迹功能在平板电脑完成主观题型的作业, 并不是计算机的优势。计算机最大的优势是对于客观题目的快速反馈, 而对于主观题型, 最终还是需要教师的批改。因此, 这种改变不会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而且还增加了学生完成作业的难度。如果让学生在平板电脑上利用原笔迹录入功能写一篇作文或证明一道复杂的几何题, 学生将会是怎样的痛苦。
3.付费模式
操作系统的封闭性和开放性问题, 也会对学校的选择产生影响。封闭和开放是i Pad和安卓平板电脑之间最大的区别, 很多学校选择安卓平板电脑是因为安卓操作系统是开放的, 甚至有人说封闭是苹果公司最大的缺点, 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i Pad虽然在操作系统层面是封闭的, 但是在应用开发层面却是完全开放的, 而且正是由于底层的封闭, 才实现了对应用开发者知识产权的保护, 产生了APP Store独特的商业模式, 形成了完善的APP开发生态系统, 使i Pad的APP应用极其丰富。而安卓的开放性并没有给用户带来更好的应用体验, 只是让用户有了更多的品牌选择, 在价格上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关于应用收费的问题, 有些学校因为i Pad上的应用都要付费下载, 而安卓平板电脑的应用几乎都是免费的, 因此就选择了安卓平板电脑, 这种认识也是片面的。i Pad上的大部分应用的确都是付费下载的, 尤其是教育APP, 几乎都要付费下载, 但是在i Pad上有丰富的教育应用可供选择, 而且价格合理, 大部分应用的定价是6元、12元或18元, 这样的价格无论对学校还是学生都是可以接受的。安卓平板电脑的应用虽然是免费的, 但是却难以找到合适的教育应用。
结论
一对一单挑考核(三) 篇11
本文是一对一互评考核法的结束篇。在团队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一对一互评考核法会不断受到挑战,特别是员工之间了解不充分和不同类型岗位员工间的工作不可比性。基础解决之道是“部门为单位进行互评+全员参加”。
“现在的办公场地已经容纳不下我们了。下个月,搬到开发区去!”我高兴地宣布。
“太好了!”
“早就期待这一天了!”
“可以宽松一点了!”
团队扩大的问题
搬家是一个辛苦而激动人心的事,无论对于家庭还是公司。而当热闹过后,一切归于平静。人是很容易习惯的!
PPT初步完成了,我瞟了眼电脑屏幕的右下角:20∶05。玻璃隔断外的办公区域,已人去楼空,主要的办公照明也关闭了。
站起来伸了个懒腰。正准备收拾一下下班,看到远在对角线另一端的技术部还折射过来一些细微的灯光。由于场地结构的原因,在技术部被安排在那个安静但像孤岛一样的角落里后,我好像有一段时间没怎么见到他们了。
走过去,看到只有Hugo头上的一排灯还亮着,屏幕上堆砌着刚完成的代码,他却一个人在发呆。
“还没走啊?”我轻敲了一下玻璃门。
“你不也没走!”Hugo打了个招呼:“我们部门刚刚开了一个会。大家对这一次的互评结果还是有点看法。”
“怎么呢?”我记得上个月Hugo也给我提过,建议在部门内单独互评。但我没有同意。
“虽然上个月大家的互评分数很不错,但这估计是因为搬家中技术部男生多、出力多换来的。其实,近几个月来,由于团队规模扩大,技术员工的工作特点和不善言辞的弱点已经开始影响他们的互评分数了。特别是我们坐到这个旮旯里后!”
“这个旮旯确实很难找!”我不觉笑了,“我先找找原因。不早了,一起下班吧。”
技术和非技术的分开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有点郁闷。
说实话,我对一对一互评的方法很看重。一方面,这个方法是大家在艰苦创业中探索出来的,另一方面,它确实让管理变得很简单,让团队的氛围特别正能量。但随着团队的扩大,这个方法的效力确实有点削弱了。
最近,我也感觉到技术团队和其他员工间的交流是少多了——办公区的布局是个原因,但主要是工作分工的原因。再加上,这些小伙子多干少说的特质,技术工作也不容易显山露水,部门外同事雪亮的眼光也是不容易看到他们,耳朵也不容易听到他们。
但现在就放弃这个方法,我还是有点不甘心。
“是不是真要将技术团队单独来进行互评?确实,他们已占整体团队人数的三分之一了。”我不由自问:“以前大家的目标就是攻山头,占了山头后再进行工作分工。现在有了足够的人和资源,攻山头自然改变了当初打群架的模式,而且,工作分工确实让攻山头的效率提高了。”
第二天,在部门负责人会议上我分享了自己悟到的“攻山头理论”。
Hugo马上接口说:“其实问题在于,除新山头外,我们占领的旧山头已经很多了,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来维护和支持。现在技术部一半以上的工作量是支持已有的客户,所以,这也是一线的市场和咨询团队感到我们的支持力度大不如前的原因。”
“最近攻新山头的时候,主要是Hugo和Jack在负责技术支持。其他工程师,我们接触的确实是少了。”Caroline和Apple都附和着。
是的,由于客户资源非常宝贵,一线的同事更愿意找技术和沟通能力更强的Hugo和Jack。再加上老客户后期的支持和维护工作与日俱增,其他的工程师也就自然转向于这部分工作了。
看来,确实需要将技术人员单独拿出来互评了。
职能和管理人员的互评
两个月后,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正欣赏着窗外的风景,Helen就过来了。顺便说一句,自从搬新地方后,我也有了独立办公室,小但隔音好,和同事谈点什么倒是方便。
“Alex,我希望财务人员也单独互评。您看,财务工作越来越复杂,除了日常工作外,像《每月经营管理分析报告》这样的数据分析工作也越来越多了。而这些独立的工作,其他同事涉及度很低,不能了解我们的工作压力。只是当时,刚决定技术部独立出来,我就没有提。但现在来看,技术部单独互评的效果不错。”
“其实,技术部独立互评时,我也想过你们。但目前财务部就你和一个会计、一个出纳,独立互评人数有点少。不过,部门独立互评的问题,我也一直在考虑。我迟点答复你。”
中午,找到Hugo一起吃饭。
Hugo老成持重,可能与经历过些小沟小坎有关。而作为技术人员,思维比较缜密。所以,一时拿不定主意的事,我都愿意听听他的意见。
“Helen目前还兼行政和人事,压力有一点大。”Hugo突然转了一个话题,停了一下接着说:“是不是可以招一个行政人事专员来协助她?”
听到后半句,我明白了:“你是说再找一个人,她们部门的人数就达到能独立互评的基础人数了?”
Hugo点头称是。
“这倒是个办法!”
回到办公室,我继续考虑Hugo的建议。
这确实是一个办法,但是,还不是我完全想要的。
正想着,手机响了——总部财务总监打过来的。
“Alex,最近很忙吧。呵呵!”Susan总是这么爽朗:“问你一件事,你觉得让Helen来当财务经理如何?或者,我从总部外派或另外招聘。”
“我觉得行!Helen专业能力自是没话说,最近几个月的互评排名都在上游……”
挂了电话,思路开拓了
一直以来,各部门负责人都放在整个团队中进行互评,即便是独立出来的技术部,Hugo也是在整个团队中进行互评。当然,这是当初传统的延续:部门负责人本是从不断互评中脱颖而出的,升职后继续放在团队里互评也是为了防止他们松懈。而他们确实没让大家失望,在互评中依然占据前列,起到了带头作用。但作为管理者,他们工作的方式和要求已变了,再放在大团队中互评,已不能更清晰地显示他们的工作效能了,也不利于促进他们工作方式的转变和自我成长。所以,我早已在考虑将他们独立出来互评。
nlc202309040850
Helen担任财务经理后,把他们四个人放在一起互评,正好!
另外,人事工作确实已不太适合再由财务部兼了,但现在又不是成立人力资源部的最佳时机。因为,一方面,有点浪费,公司还没有大到有这么多的“人事”要处理,更多的部门,更多的部门墙。另一方面,关于人的工作事关企业的根本,目前主要是我和部门负责人一起来承担,一时没找到合适的人来总体承担。
忽然,我想到年初集团会议期间CEO给我的建议:“合适的时候,你设个助理吧。助理是一个非常适合培养人的岗位,而且,可以把你从一些日常协调沟通的事务中解放出来。但关键是,这个助理的能力要足够强,助理不是秘书!”
一个月后,我以前在HGL公司的同事Joanna加入了进来,担任我的助理。而我们也让咨询部的Judy转岗为行政人事专员,向Joanna汇报,然后再新招一名咨询顾问。
同时,Joanna完全将一对一互评的工作接手了,并进行了如下调整:
从这个月起,财务、行政和人事的职能员工合并成一组单独互评,除去单独互评的技术人员,余下的市场、咨询等一线团队也自成一组互评。同时,各部门的负责人也单独一组互评——他们将作为团队中的核心优秀成员在一起直接PK了。
“作为优秀的员工,谁将首尝最后一名的滋味呢?”想到这一点,我就觉得颇为刺激。
按下葫芦浮起瓢
十一月,总部传来好消息:Rena公司再次入选“德勤高科技、高成长中国区50强”。
而W市的分公司员工也从最初的5人变成了55人——这不过是不到两年的时间。员工人数的增长,旁证了Rena的高增长。
同时,每个部门的人数也增长了。没有进行独立互评的部门,也都希望能够单独进行互评:市场部、咨询部和后来成立的发展部。但是,部门单独互评的弊端也显露出来。
部门经理讨论会,火药味十足。
“市场部也要申请单独互评!”Caroline一直高调。
“我不太赞同。市场部和咨询部合作很多,如果分开,对部门合作不利!”Apple反对。
“说到合作,我对财务部有意见。现在报销效率太低了!上个月,Young出差却不能借备用金,出纳说上一次的备用金没消账。可是,上一次的报销也没给他报下来呀!他自己的钱还押进去几千呢!”Caroline一下子火上来了。
“那是因为他的发票有问题!”Helen马上反击:“而且那几天我们正在发工资,还要完成月经营数据分析,确实有点忙不过来。”
“技术部最近对我们的支持也不如以前给力了!上周求支援,说没人可派。”Caroline继续放炮。
“很抱歉!上周我和Jack都在外出差,相关同事的处理确实有问题。前天部门会议上,我们内部已进行了反省和自我批评。”Hugo站出来主动承认错误。
Joanna接过话题:“从近几个月的员工反馈来看,独立互评的部门在跨部门合作和支持上确实大不如前了。大家更关注部门工作和部门内的合作。比如招聘工作,人事专员就没有把技术部、市场部的用人需求放到第一位,忙着弄自己的表格和文案工作,坐等简历,不能够主动寻找简历,积极帮兄弟部门解决燃眉之急。而且,在核准部门奖金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财务部还需要审批时间,影响了工资的发放。所以,我也不太赞同所有部门都单独互评,这会让大家的工作更加本位主义,这和一对一互评加强跨职能合作的初衷相悖!”
“连续两个月工资都晚发了两三天,影响了大家的生活安排,财务部也有责任。”Helen也主动检讨:“我们确实过于关注于相关报表等内部工作了。在报销上没有主动协助市场同事解决问题。甚至出现了。客户来交款,出纳忙于做报表,让对方坐等半个小时的情况。”
“是啊,当时我们的销售都急死了!”Caroline笑着说:“后来,客户说你们公司真牛呀,送钱都不要!”
看到气氛缓和了,我忍不住也补充两句:“我们现在确实陷入了两难:一对一互评的基础是发挥群众的力量,但群众的眼睛有时候被部门的分工和部门间的墙壁挡住了,所以,我们将范围转为部门内部,希望内部群众能看得更清楚、评价更准确。但互评的重要目的之一促进团队的跨职能合作在互评转到部门内部后,促进作用就没有了。”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解决之道
会议上没有结果,我约上Hugo、Joanna一起来星巴克放松一下,顺便继续讨论。
“小即是美,不是吗?”指着窗外驶过的Smart,我借题发挥:“你们看,公司才大了一点点,麻烦事就多了很多!。”
“星巴克比我们大多了,但依然显得小而美!”Joanna接口道。
确实,办法肯定是有的。
“一对一互评考核法还是挺好的。它曾经让团队斗志昂扬、不分彼此!”Hugo经历了从5人到目前55人的过程,颇有感触!而作为技术人员的逻辑分析能力又展示无遗:“解决问题只有两个思路:坚持分部门单独互评,但要解决互评对跨部门合作的激励问题;或者,跨部门互评,但要解决群众们看得见的问题。”
四周淡淡的咖啡气息似乎也给Joanna带来了灵感:“以前互评,是每个人对所有人打分,因为整个公司是一个大部门。但是职能人员单独互评,互评打分就限于被互评的职能员工了,外部员工是不参与的,对吧?”
“是的。技术部也是这样的,限于工程师们之间互相打分。”Hugo回答道。
“如果技术部还是部门内部单独互评,但是,由全体员工一起来完成互评答卷呢?”
“你是说,技术部以外的员工,不列入本部门的互评问卷中,但是他们有权打分,对吧?”Hugo有点兴奋。
“再次证明方法总比问题多。分部门单独互评,全员参与打分!”我一拍桌子,一股香浓的咖啡跳到了桌面上。
经过部门经理会议再次讨论后,一对一互评考核法升级了:
1.市场部、咨询部、发展部、技术部均以部门为单位单独进行互评(不包括部门经理),财务、行政、人事的员工作为一个职能部门进行单独互评(不包括部门经理),部门经理及总经理助理作为管理人员组进行单独互评;
2.所有部门或管理人员的互评考核问卷不限于本部门员工或管理人员,由全体员工人手一卷,统一统计。
后来,在不断使用中,一对一互评考核法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
1. 将仅限于本部门员工填写互评问卷的互评叫封闭式互评,将全体员工参与填写互评问卷的互评叫开放式互评,每季度做两次封闭式互评,一次开放式互评。开放式互评一方面检验封闭式互评的准确性,便于发现问题,另一方面,起到补充封闭式互评的作用。
2. 当人员规模突破100人后,开放式互评不再规定全体员工参加,而是采取邀请方式,其他部门中与互评部门工作协作比较多的相应员工被邀请参与。
[编辑 代永华]
E-mail:dyh@chinacbr.com
一对一 篇12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一对一”营销,物流资源链,“一对一”团队
目前, 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还不是很发达, 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需求不足, 自办物流十分普遍, 这样既不利于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 又不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此外, 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大多来自传统的国有企业或刚成立不久的民营企业, 往往缺乏现代营销理念的指导, 虽然国内第三方物流理论逐渐成熟, 并被人们所接受, 但是关于第三方物流的营销理论还不是很多。因此,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积极学习并掌握合适的营销手段, 扩大物流市场, 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而“一对一”营销在宝供物流等第三方物流企业取得成功应用后, 日益受到了理论界和企业界的重视。
1 “一对一”营销的理念
一对一营销的核心是“顾客份额”, 企业可以分为有价值客户、最具成长潜力客户和负值客户, 企业必须努力消除无利客户, 一对一营销强调与顾客的深入沟通, 维持良好、稳定的关系, 按客户要求提供定制化的产品或服务。一对一营销的核心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Pepers, Martha Rodgers, 1999) :
1.1 顾客份额
一对一营销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从强调市场占有率转向重视顾客份额, 顾客份额是指在某一顾客所购买的全部产品或服务中本公司所占的比重。企业应该仔细研究每一位顾客, 考察其价值, 区别对待, 力求将有限的资源合理地分配给不同价值的客户身上, 实现利润最大化。
1.2 保有客户
一对一营销要求企业必须重视老客户的保留工作, 因为老客户的贡献要大大超过新客户。一方面, 老客户能够为企业提供稳定的利润, 老客户一般会固定购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 而新客户流动性较强;另一方面, 老客户往往愿意接受企业开发的新产品, 愿意为产品或服务支付较高的价格, 同时老客户由于忠诚度很高, 也在不断地为企业做宣传, 扩大企业的市场和影响力。
1.3 与顾客互动对话
一对一营销重视与顾客之间的动态学习关系, 在每次与顾客沟通、对话的过程中, 认真学习, 不断了解客户的需求变化, 及时调整自己的产品或服务。
1.4 定制化
要想最终赢得顾客的青睐, 靠的还是产品或服务, 企业必须向顾客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 通过与客户的互动对话和深入沟通, 实施一对一营销的客户能够很好地了解客户的独特需求, 接下来便是按照这种独特需求设计能够满足客户的产品或服务, 并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区别开来, 这样企业才能真正留住老客户, 培养客户的长期忠诚。 (唐·佩珀斯, 马莎·罗杰斯, 2002)
2 “一对一”营销对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价值
2.1 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同大众营销的方式相比,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一对一营销可以创造出许多比较优势。一对一营销能够将客户进行细致地分类, 实施不同的营销策略, 提高营销的效果;一对一营销能够全程跟踪客户的反馈, 及时调整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一对一营销利用其互动沟通模式, 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也可以允许客户试用产品或服务, 提升顾客的满意度;凭借强大的数据库系统, 一对一营销可以对客户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发现客户的潜在需求, 并做好满足这种需求的准备。
2.2 创造竞争优势
从图1可以看出一对一营销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在生产率优势方面, 一对一营销可以帮助企业客户降低库存量, 缩短提前期, 提高货物周转率, 最终提升生产率;在价值优势方面, 一对一营销可以帮助企业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增强物流服务的可靠性, 提高快速反应能力等, 这些差异化的价值优势最终会转变为企业客户的竞争优势。第三方物流企业与企业客户之间是一种战略伙伴关系, 他们之间的深入合作最终会给各自带来很大的利益。
2.3 促进供应链一体化的实现
第三方物流实施一对一营销, 是实现供应链一体化的必然要求。供应链管理是未来管理的大趋势, 第三方物流企业实施一对一营销, 不断加深与客户之间的合作, 加强对客户全方位的管理和服务, 形成战略合作关系, 可以有效地促进供应链一体化的实现。
3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一对一”营销模式解析
3.1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一对一”营销模式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一对一营销模式一般包括5个要素:客户、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资源链、“一对一”团队以及决策变量, 即以一对一团队为灵魂, 以物流资源链为服务手段, 以双向决策 (4Rs和4Cs) 模型为依据, 注重客户的保有与开发, 实现客户的系列化、个性化的物流服务。图2可以用来表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一对一”营销模式。
3.2 物流资源链
物流资源链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手段, 第三方物流企业正是依靠其控制的物流资源链来为客户提供差别化的服务的。物流资源链包括第三方物流自身的物流资源和其他组织的物流资源, 如第四方物流、公共物流资源等。生产企业之所以愿意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 原因就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物流资源链, 能够整合本公司和其他物流企业的物流资源, 从而提供附加值更高的物流服务。物流资源链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效率、质量、风险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3.3 一对一团队
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一对一营销模式中, 企业与客户是在“企业——客户”的双向沟通模型中进行沟通的, 而代表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沟通的就是一对一团队。一对一营销团队是整个一对一营销系统中最具活力的力量, 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一对一营销团队主要由物流专业人才和物流咨询顾问组成, 其主要工作是与客户沟通协调、持续跟踪客户的需求变化, 为物流方案的设计提供建设性意见。 (徐明, 2002) 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一对一营销团队后, 企业的组织结构将向扁平化发展, 组织结构的柔性更强。
本文提出了我国第三方物流的“一对一”营销模式, 该模式能够有效地提升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理念, 解决物流服务需求不足的问题, 对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有一定的价值, 为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开拓市场、提升竞争力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由于该模式应用范围还不广, 故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与深化。
参考文献
[1]王春兰.一对一营销核心思想剖析[J].对外经贸, 2009, (7) :98-100.
[2]维瑟拉R拉奥, 乔尔H斯特克尔张武养, 张永宏等 (译) .战略营销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235.
[3]徐明.TPL“一对一营销模式初探”[J].物流技术与应用, 2002, (6) :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