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

2024-08-30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共12篇)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 篇1

英语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材以及其他所有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学习材料和辅助设施。虽然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本载体,但阅读量有限,内容相对稳定,更新较慢。因此,英语教师除了合理使用教材之外,还要注意开发和使用多层次和多类型的英语课程资源,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也指出,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英语数字化资源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知识更新及时,突破时空界限,提供图、文、声、像于一体的真实情境,是体现外语教学情境观的最理想手段,是目前最值得开发和使用的资源。

一、英语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开发

在数字化资源日渐丰富的社会大环境下,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和学情需要,在丰富的资源库里选取合适的内容,精心设计恰当的使用方式,以便真正有力地辅助英语教学。

1. 制作微型教学视频

微视频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左右,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学生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完成学习。比如,升入高中后,学生们遇到的第一个比较重要的语法项目是定语从句。初中阶段虽然有所接触,但非常浅显,高中部分的内容更加深入、全面、系统。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一位教师课前备课时邀请了一位外教,以两人对话的方式录制了一段教学视频。在讲授定语从句时,教师播放了这段视频。因其一改以往教师讲授语法规则、学生做题进行强化的传统模式,立即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中教:Which place in China do you think you musttvisit?

(您觉得中国哪个地方一定得去游览?)

外教:Oh,the Great Wall,definitely.

(长城,一定得去。)

中教:Why?

(为什么?)

外教:He who has not been to the Great Wall is notta true man.I need to prove I am a true man.

(不到长城非好汉。我要证明自己是好汉。)

……

学生们课后不断重复课堂内容,自然而然地感悟语言现象和语法规律,自觉仿造类似的句子,利用定语从句的修饰和限定功能介绍自己周围的人和事,在主动运用中更加透彻地理解和掌握了定语从句这一语法项目。这段微视频的制作和使用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帮助教师突破了教学难点。还有很多语法项目被老师们总结得极为精辟,还配上了朗朗上口的口诀,制成微视频,学生们可随时观看。这一资源的开发帮助学生们克服了对语法的畏难情绪,变得乐学会学。

2. 建立微视频资源库

学校教研组教师可分工合作,把一个单元的内容进行分解,每位教师根据各自的优势选择某个知识点进行精心准备,然后录制成微视频,建立一个教学资源库并上传,以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查缺补漏和巩固强化,作为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微视频还有利于自主预习任务的完成,课堂上就会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教学难点的突破和疑难问题的解惑。微课资源除了教学视频之外,还要提供与之相配套的辅助资源,包括导学案、自主学习任务、微课件、微习题等,与教学微视频一起为学生提供一个情境化交互式的完整学习环境。微视频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点、技能点的个性化学习。他们按需选择学习内容,可根据自身基础和接受情况,随时暂停、重播或反复播放。除在线观看之外,还可以下载保存到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各种多媒体数码终端设备上,随时随地随需利用零散时间学习。微视频资源库的建立有利于保证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选择针对自身水平的学习内容,解决个性化问题,满足个性化需求。资源库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英语学习中存在的“吃不饱”和“难消化”这一两极分化现象,有效解决英语学习水平上的差异问题。

3. 指导学生录制微视频

因为课时有限,班级人数多,教学任务重,学生展示环节往往很难全部完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个体或小组合作将此环节录制成视频,上传到班级的云盘,学生们可在课下上网观看,还可以进行小组互评或生生互评,进一步实现资源共享和同伴互助。英文课本剧的排练是感悟和强化语言的最佳渠道之一,是应该经常采用的读后活动,但因耗时长,许多教师感觉很难操作。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解决这个问题。目前手机、pad等都能录像,简单易操作。比如,读完《雾都孤儿》节选之后,教师建议学生们分成小组,将最经典的一部分表演出来。学生们课下积极排练完之后,组长负责将表演剧录制成视频上传到班级的公共云盘,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观看,相互点评。然后又推荐出2至3组全班共同观看,加入师评和生生面对面互评,学生们在欢乐中强化了知识和技能。

4. 利用在线测评系统

针对目前学生作文评价手段单一的现状,部分教师引入Writing Roadmap TM2.0标准化在线写作测评工具,突出形成性评价在学生作文评价中的有效使用,进而激发学生英语写作热情,提高写作能力。教师布置学生先精读和泛读各一本读物,带领学生完成对读物的讨论,然后在网上布置一篇与所读内容或主题有关的命题作文。比如组织学生阅读讨论书籍“Wildlife at Risk”(《濒危野生动物》)之后请学生们以读后感的方式“浅析世界濒危动物的现状”,或在学生阅读科学家传记后组织讨论并完成习作“成为专家所需具备的品质”。在写作过程中,Writing Roadmap TM2.0系统可以指导学生在线主动对习作进行拼写检查、语法检查、词汇选择等,鼓励、引导学生从思想内容、文章结构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品,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工具所提供的及时有效的反馈,并根据学生水平的提高调整测评工具中的评价标准,引导每位学生主动建立电子学习档案,学生可随时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学习进步过程,追踪自己在写作能力提升道路上的点滴进步,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突出形成性评价的功能。学生们借助在线测评系统的帮助积极发现问题,并自主改进。

二、英语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利用

英语教师除了要有效利用网络上提供的数字化资源之外,还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需要积极开发数字化资源,以便更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

1. 课堂嵌入式使用

网络多媒体环境下的素材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先进的视听技术利于加强教学内容的艺术表现力和情境感染力,教师可将其恰当地嵌入课堂教学中,会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雾都孤儿》这节英文小说片段赏析课上,当教师引导学生将孤儿们和管理者们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时,播放了电影中奥利弗被推选出要求多给食物的经典片段。电影中孤儿们枯瘦的面容、怯怯的表情、寒酸的就餐环境和仅有的一碗稀粥,与管理者们高壮的身躯、冷酷的眼神、华丽的衣饰、豪华的餐厅和桌子上的饕餮大餐形成鲜明对比,所有这些细节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观看后,经过小组讨论,学生们带着强烈的情感用英语讲述了观察到的细节,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平。音像资料创设的环境感染了他们,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了小说的主题,领会了作家的写作意图。

传统的语法课堂往往枯燥乏味,适当插入语法微视频,通过动画演示等手段,能够让枯燥的语法课变得活泼轻松。比如,学生刚接触定语从句知识时会有困难,教师可利用动画演示,帮助学生明白关系代词是如何指代先行词或指代整个主句内容,如何将两个单句结合成定语从句,再如何将定语从句拆成两个单句。多媒体技术比图示法更立体、更动态,能帮助学生更直观、更快速地掌握复杂的语法规则。因此,教师平日应该有意多搜集相关素材,将能获得的在线资源分门别类地纳入自己的英语教学资源库,随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与教学内容整合使用。

2. 课前课后辅助式使用

教师应向学生推荐英语学习网站和在线开放课程,如MOOC(慕课)等,建议学生自主利用,进行课前自主预习和课后的巩固与强化。目前国内基础教育领域有华东师大慕课中心联合国内知名高中组建的C20慕课联盟(高中)和人大附中推出的MOOC在中国基础教育领域的具体应用—双师教学,即“1+1慕课教学”。如果学生对某个知识点不够清晰,可登陆在线课程,点击该部分内容,进行个性化辅导,弥补教师不能随时随地答疑的缺陷。

电子辞典对于英语学习的作用不容忽视。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电子辞典中的“英语多词典查询”功能,解决词汇障碍的同时,通过例句阅读接触大量地道的、真实的语言素材,还可以利用单词本功能存储生词,用随记功能记录熟词僻意以及高频词汇和经典例句,用辞典中的彩色便笺和记号笔功能强调词条中的重点或记录例句。辞典还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需求,让自主选择学习材料成为可能。英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可阅读辞典里面收录的原版文学名著、名人演讲、英文杂志以及国外百科网站上的资源。基础稍弱的学生因有了这个方便快捷的工具,可以及时查询生词,增强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养成随时随地积累的习惯,符合语言学习的特点。有了电子辞典的介入,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成为知识的构建者。对教师的讲解不再全盘深信不疑地接受,而常常提出质疑,利用辞典查找相关信息,然后通过讨论共同找出问题答案,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 校本选修拓展式使用

英语校本选修课是提升学生英语水平、满足英语爱好者需求的有效渠道。针对其不受规定教材约束的特点,数字化资源是最合适的动态学习材料。比如,我校的校本选修引入TED网络资源,这是由美国一家私有非盈利机构上传的录制多年的演讲库,学生可以观看到众多科学、文学、艺术等领域杰出人物分享他们关于技术和社会各个方面的思考和探索。TED资源短小精悍,大多20分钟左右,有利于吸引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围绕视频设计相关活动,比如设计听力练习检测、阅读理解考查、就某一观点开展辩论或写观后感等,促进学生对语言知识的吸收,训练语言技能。TED资源提供的语言真实、生动,其语音、语调、表达方式都有利于学习者关注和模仿。其资源每年都要更新,保证了语料的真实性和时代性。话题覆盖面广,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开拓学生的视野。TED资源涉及的内容都是各行业的最新成果或精辟观点,极具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演讲者来自全球不同的国家,涉及不同文化背景,对科技、宗教、艺术等领域有不同的看法。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这一德育契机,正确引领学生甄别、理解、包容异域文化,促进他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教师使用TED资源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情况,对视频进行合理的处理。比如,开始先选择时间较短、语速较慢的资源,然后逐步加大难度。难度过大的课提前设计导学案,为学生理解做出必要的铺垫。起步时添加中英文双字幕,在逐渐适应后改用关键词字幕。教师在指导学生观看一段时间之后,可鼓励学生制作自己的英文微视频,像资源里的演讲者一样表达鲜明的观点,培养创新思维,锻炼英文表达能力。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教师对数字化资源的积极开发和有效使用,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空间和便利,但同时要注意避免负效应。比如,有些教师开发的视频和音频与教学内容联系不大,占用了学生的宝贵时间。还有的教师过于重视各种技术制造出的酷炫效果,未充分考虑其教学性能,分散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注意力。教学中过度依赖对数字化资源的使用,忽视了英语的交际功能,课堂上的人际互动和思维碰撞被弱化。因此,教师应具备必要的教学机智和筛选能力,合理开发、适当使用数字化资源,做到恰到好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黄慧.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J].江西教育科研,2007(1).

[3]严萍.MOOC课程与高中英语语法教学融合的优势及模式分析[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4(8).

[4]宋德龙.TED网络资源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4(11).

[5]苏晓俐.便携式电子辞典对初中生学习方式影响的个案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4(3).

[6]胡铁生.微课程的属性认识与开发建议[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6).

[7]李春燕.卡西欧电子辞典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3(12).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 篇2

浅议数字化资源课程的开发研究实施方案――以南京财经学校的《会计基础》数字化资源课程建设为例

作者/周会林

摘 要:企业信息化迅速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学校应该重新审视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及时开展对会计专业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建设的研究和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有利于信息表达、更新,能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深化课程改革。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应用是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保障。在分析会计专业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出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以南京财经学校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骨干课程《会计基础》数字化资源课程建设为例,结合市场调查研究,探索开发研究,撰写实施方案。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资源;会计基础;开发;研究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研究现状

教育部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提出要加大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力度,建立各门类、专业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提出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精品课程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

二、《会计基础》课程数字化资源开发研究方案

《会计基础》是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会计职业的一门入门课程。按照学校数字化资源课程建设工作的安排,特制定了《会计基础》数字化资源课程建设方案。

(一)《会计基础》数字化资源课程建设的目标

1.数字化资源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

根据《会计基础》课程的特点及目前《会计基础》课程的实际情况,我们计划在两年内将《会计基础》数字化资源课程建设成具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拥有一流教师队伍;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和适应社会发展进步需要的一流教学内容;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采用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集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整体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身的“普遍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2.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数字化资源课程

《会计基础》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始终把理论性、技能性和创造性作为会计基础课程建设的中心,把课程教育定位于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意识、具有深厚的会计理论基础和较强的技能操作能力,并经过实际工作的锻炼后,能够娴熟进行会计核算、成为企业合格会计人员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根据课程建设的需要,本课程的建设目标如下:进一步对教学内容进行研讨,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推行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培养;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扩大多媒体教学授课范围;完善网络课程资源,提高网络教育比重;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立体化建设。

(二)《会计基础》数字化资源课程建设的内容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师资队伍现状

目前《会计基础》课程师资队伍现状、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的最基本建设,也是实施课程建设与教学的重要保证。担任《会计基础》数字化资源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有6人,分别毕业于扬州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等。所有教师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有2人,占33%;高级职称3人、讲师2人、助教1人,高级职称教师占50%;40岁以下的教师3人,占50%;具有双师素质的4人,占67%.讲师职称以上的教师担任本课程教学都长达5年以上。()教师队伍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均合理,是一支朝气蓬勃、富有创新能力的教师团队。

(2)《会计基础》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①加强师资队伍的理论学习。重视专业知识的更新和学习,想方设法、多种途径寻求再学习提高之路,通过提高和改善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与知识结构,实现本专业教学目标。②科学合理地安排师资结构。为保证师资梯队建设的质量,对青年教师采取“师傅制”培养方法,通过一老带一青,完成对青年教师的全过程培养;在职称结构上,实现以高职称为龙头,高、中、低职称合理搭配的队伍建设;在学历结构上,逐步建立起硕士研究生的高层次队伍。通过一系列合理安排,力争将会计基础师资队伍建设成至少有二名学科(专业)带头人、若干名中青年骨干教师所构成的具有较好教学水平、较强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③提高教师的实际业务能力。一方面,注重安排教师在学历教育方面上台阶,力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取得硕士学位;另一方面,注意安排教师积极参与会计职称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培训辅导工作,随时把握本学科最新的前沿动态,及时进行知识更新。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职称考试。同时,每年均安排教师到企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所掌握知识,提高实际动手工作能力,以便更好地在教学中指导学生。④主讲教师积极参加校内外有关会计基础的科研活动,及时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每位教师每年必须完成不少于一篇的有关会计基础及会计学的学术论文并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公开发表,形成浓厚的学术科研氛围。

2.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改革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体系,首先要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吸收本课程相关的新制度和新准则,充分体现课程的前沿信息反映到教学内容中来。《会计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与完善,是从整体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入手,并同时研究和改革课程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使之成为融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为一体的新型教学课程体系。

3.建设立体化《会计基础》数字化教学资源课程包

(1)树立教材建设新理念

随着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求职业学校的教材建设呈现出全要素、多功能、立体化的特色。《会计基础》课程是与企业会计实践联系极为紧密的一门课程,所以《会计基础》数字化资源课程教材建设必须与时俱进,树立教材开发的新理念,建立教材的新体系、新内容,要从提供单一的教材到提供完备的教学解决方案及丰富的教学资源。立体化教材的编写必须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内容精练,突出实用,学生易学,方便教学,贯彻国家标准,引入最新技术,配套多媒体助学助教系统,使教学变得直观、生动。

(2)构建教材建设新体系

本着“先进、有用、有效”的原则,首先对该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做彻底的改革,增添先进实用的内容,并且以此为基础,结合多年讲授该门课程的教学经验,组织骨干教师,确定一本省内优秀的《会计基础》教材作为核心教材,同时选择1~2本参考教材。

(3)具体教材资源结构

《会计基础》课程标准、《会计基础》课程主教材1本、《会计基础习题集》1本、《会计基础》单项训练(仿真软件)、《会计基础》阶段训练(仿真软件)、《会计基础》课程多媒体教学课件、《会计基础》课程网络试题库。

4.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1)校内实训基地

为更好地适应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我们现在已经拥有一个校内手工会计模拟室和两个会计电算化模拟室。由于《会计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运用学科,在执行教学计划中,除了在课堂上利用教学时间对会计实务和会计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外,还进行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采用单项训练和阶段性实训相结合的方式。单项实训是指授课教师根据本学科的教学进度,分单节组织学生完成日常的练习和实训。阶段性实训是在课程理论课结束后通过一周的系统实训,即在该学期末组织为期一周的校内会计模拟实习,让学生以一个会计人员的身份从会计实务出发,通过模拟操作,了解会计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到会计报表等过程的账务处理程序,进一步加强对会计学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掌握必须的实践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2)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与完善

学校现在已经拥有了上市公司、民营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多家校外实训基地。学校计划在现有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新增校内会计服务咨询公司,让会计专业教师及毕业生能接触到真实的经济业务,进行实地锻炼和学习。学校将充分利用实习基地接收和安排学生阶段性岗位实习和毕业实习,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5.教学方法

根据会计专业的特点,结合近年来在会计教学中的经验,通过多种方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针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因材施教,以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1)启发式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面对抽象的专业术语,很难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为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会计基础》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上课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尽量使学生边听课、边思索,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能动学习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2)直观法

与其他重要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相比,《会计基础》的教学需要更多的实践与操作机会,要求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尽可能地采用直观的易于理解的`方法和手段。针对该课程的这种特点,我们在该课程的课堂设计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上,更加注重实用性。从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实物展示与使用,都尽可能地真实化,使学生能对经济活动过程的处理有实际的切身体验。对非常抽象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账务处理程序,以及对单证账表的了解和说明,大量采用真实的图示类比,由浅入深的直观教学。

(3)案例式教学

对于缺乏会计实际工作经验的在校生来说,诸如会计的职能、特点、对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等基本理论问题,大多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因此,尽可能采取案例教学方式以加深理解,用一些接近生活的案例,来启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要融会贯通。

6.教学组织管理

规范化、科学化的教学组织管理是顺利实施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为搞好课程教学工作,我们制定了一系列课程教学管理规范和章程。

(1)制定教师工作规范

该规范明确了教师的任务和要求,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到课程的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答疑、考试试卷评阅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2)精心编制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实施课程教学的标准和准绳,是课程教学的规范性纲领和依据。我们按照新课程的教学要求编制出课程标准。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进度、重点难点、教学流程、教学方法和手段,到课程的考试和考核、试验实训、成绩评定等都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

(3)规范教学管理,加强教学督导建设

教学督导和反馈是科学化教学管理中的重要一环。为切实做好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我们建立健全教学督导制度,准备成立教学督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地对课程教学进行督察和反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改进。

(4)集体备课,共同研讨

为搞好课程教学,我们成立会计基础备课小组,实施规范的课程教研活动,通过相互交流和沟通,做到了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7.激励和评价机制

(1)建立教师课堂教学及教学质量的评价机制

根据学校有关文件精神,通过政策激励、教学全程追踪、督导和评价、与评先树优、职称评定挂钩等方式,鼓励教师多上课、上好课、搞好教学研究,具体措施制度是:教师教学工作规范;职称评定的教学要求;教学事故的界定与处理意见;科研水平的界定与排序;教学督导工作规范;教学中实行名师工作室制度等。

(2)建立规范的学生学习的激励和评价机制

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两个重要的有机部分,为激励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评价体系改革中,对《会计基础》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将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方式相结合,将闭卷笔试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将学历教学与考证教学相结合,真正检验出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郭玉娟,袁晓斌。精品课程设计与应用调查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46-49.

[2]廖宏建,吴涛,庄琪。精品课程中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建构策略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3):77-79.

[3]丁世敏。精品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2009(1)76-77.

[4]刘学华。论高职高专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的重构[U].商业文化,(7)。

[5]王振武。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U].中国管理信息化,(17)。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 篇3

[关键词] 高中;数字;信息资源;课程资源;开发应用

[中图分类号] G4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128(2009)04-0004-04

北京市日坛中学在高中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充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实施的目的是搞好课程教学,课程教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是课程资源问题,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丰富性和适用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实现的范围和水平。为此,学校在课程开发与应用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试图解决信息资源的无限性和进入教学实践的课程资源有限性的矛盾,通过建设以数字化为主要形态的课程资源库,适应了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一、高中数字化课程资源开发

与应用的基本情况

1.开展课程资源建设的起点

2002年我校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基础教育资源库建设及其在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中的应用研究》的子课题《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应用》。该子课题2005年7月荣获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颁发的特等奖。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的鉴定结论是:课题组设计了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在推动课程改革和学生学习方式改革以及提高师生现代信息素养等方面都起到一定作用,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我校是在取得这项科研成果的情况下,开展高中数字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实践研究的。

2.成立课程资源开发中心

2005年成立由校长、教学处、特级教师、教研组长、图书馆长组成的“课程资源开发中心”,设业务骨干负责具体工作,将课程资源建设纳入课程改革计划。课程资源开发中心的职责:制定课程资源开发建设方案、培训计划、各项管理制度、评价开发的课程资源等。

由课程资源开发中心、教研组、备课组、教师共同开展高中数字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实践研究,建设高中课程资源库。

3.确定课程资源开发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指导思想:在终身学习理念指导下,促进师生教和学观念及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

基本原则:以教师学生发展为本,使课程资源建设服务于教师学生的发展;根据教材内容,优先解决教学中重点难点的问题;博采众长,使不同种类的课程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并易于教师和学生使用;共建共享,教师定期

通过学校课程资源中心互相交流经验。

二、开发和应用课程资源的方法

1.加强校本培训使教师自主开发和应用课程资源

课标和教材是最主要的课程资源,但骨架式的教材需要新的资源充实。新的资源应首选经过有关专家评估认可的专业数字资源,其次是官方网站、专业网站及权威搜索引擎,如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科普网等。重点培训教师分析、编辑加工信息资源,以及如何把这些资源合理地安排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使这些资源变为教学资源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新课标,通读新教材,使备课组成员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有了更清醒的认识;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收集相关资源;通过检索、筛选、挖掘、捕捉等方式将音频、视频、动画、文本等资料按照最小的知识单元整合。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情,编辑、加工自己所需的课程资源。单元教学完成后,备课组教师交流开发、应用的课件与讲义等。学期结束时,教研组对各备课组提供的课程资源进行筛选、审核,整合成学科教学参考资料库。课程资源开发中心对各教研组提供的学科教学参考资料进行审核、鉴定,统一管理,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高中课程资源库。

2.开发和应用体现学科特点和人文精神的课程资源

(1)开发和应用具有学科特点的课程资源

理科教师重点积累单凭语言和简单的图表很难完整地表达出来的诸如物理学方面的物理规律、化学方面的化学反应、生物学方面的某些现象等,用设计合理、演示清晰的科学动态模拟动画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可降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难度和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水平。如生物教师为了讲好《孟德尔杂交实验》一节课,在学生开始进行模拟实验探索之前,需要为学生做一些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准备,如介绍“豌豆是自花闭花传粉植物”时,通过出示豌豆花的图片,带领学生学习花的各部分结构;通过动画演示去雄蕊、人工授粉,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完成植物的杂交等。

文科教师重点积累与学科教学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教学设计、案例、重难点分析以及一些相关学科的资料时,还要注重开发具有形象动态的背景资源(音频、视频、图片)。例如,历史必修1:“祖国统一问题”,教材只有几行字,教师要讲好这个问题需要大量鲜活的背景资料,教师开发的课程资源有50余件,除了有香港回归、澳门回归、汪辜会谈、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的资料外,还有鲜为人知的蒋介石与国民党曾经反对台独的文献资料等。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开发和应用体现人文科技的课程资源

教材中增加了人文教育和科技教育的内容,教师通过开发有关的资源,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例如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教师连夜编写了《学会与地震共存》的电子图书。书中汇集了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组成的防震知识,应用于科技教育与地理教学。再如,配合京剧进课堂活动,教师编写了《中小学生如何学会欣赏京剧》电子图书,内容包括100多部经典剧目的精彩片段、京剧小知识等,为多学科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3)开发和应用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资源

研究性学习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和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及时捕捉、收集能够启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研究意识。如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各大新闻媒体大多关注事件发展的趋势,忽略了三聚氰胺的化学成分及其在人体内所引起的化学及生物学意义上的危害。教师引导学生在中国知网里查找有关三聚氰胺的线索,使学生在了解三聚氰胺的定义、化学与物理性质、用途及危害等文献资料的过程中,提高了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3.开发和应用课程资源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1)问题

教学任务重、时间紧使教师对课程资源开发心有余而力不足;有些教师对课改依然处于彷徨迷失状态;还有些教师对课程资源开发持观望态度。同时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应用大部分还停留于传统的堆砌和直接呈现上,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对策

一是加强合作与交流。教学处对教研组、备课组和教师在课程资源建设方面提出要求:教师备课的“六备”中强调了“备资源”,备课组备课活动的“六相通”中强调了“教学资源相通”,既避免了重复劳动,也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二是发挥业务骨干的作用。学校组织部分业务能力强的教师作为骨干,一方面利用假期开发整合课程资源,另一方面在教师开发课程资源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技术指导及帮助。三是及时补充、更新数字课程资源,如工具书、期刊等。四是建立考核激励机制。由学校学术委员会对教师参与开发的课程资源进行评价,学校在教科研年会上进行表彰等。五是视教师业务提高。每学年安排两次业务培训。

三、师生共同利用开发的课程资源

增强教和学的效果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探索过程中,教师逐渐走出困惑与不适应,逐渐改变了无从下手的状况,逐渐进入努力开发和利用好课程资源,进而用好教材的教学实践。在提高自身专业信息文化素质的同时,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当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开发的课程资源上课,用生动的实例解决学习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时,也就把课程资源的线索传授给了学生,教师的示范作用促进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的发展,促进了高中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一纲多本”的教材,内容广泛、有一定深度。以高一必修(1)语文教材北京版为例,有15篇课文从未出现在以前的语文课本中,其中一些是教师所不熟悉的课文,教师开发整合了与这15篇课文相关的信息资源,编辑制作了语文教学参考资料,突破教学难点,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学习资料。

物理老师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是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的一节课,教师以汽车追尾,交通限速,事故鉴定为线索,用两张照片建立了情境,避免了不必要的口头叙述,使学生精力集中于课堂,理解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体现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结合。

新教材增加了学生体验性活动与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这需要搜集、阅读资料。学生面对浩如烟海的资源,很难做出正确选择。教师开设了《我用网络来学习》的选修课,系统介绍各种信息资源的应用方法,为学生设计了合理利用动画,锻炼抽象思维;学会阅读文章,体会作者真意;学会查找资料,弄清学科前沿;学会运用信息,扩大知识视野的学习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使用学校课程资源库提供的大量学习资料,减少了学生筛选信息的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和信息素养。

四、高中课程资源库内容及呈现方式

1.高中课程资源库内容

三年来,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课程资源开发中心和教师利用数字图书馆的丰富资源、兼顾网上免费数字资源及传统文献资源,在开发和建设中,初步建成以校为本、服务教学的高中课程资源库。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类:涵盖8个领域16个学科的学科课程资源库。

第二类:供学生使用、内容涉及高中三个年级9个学科知识与技能训练的辅助教学资源库。

第三类:由机器人、地质学基础、现代摇滚发展史、书法欣赏、北京历史文化系列、形体健美操等48个门类组成的校本课程资源库,其中的形体健美操、北京历史文化系列相继发表在《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2008年1~6期。

第四类: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形成的由新闻中的科学探索、小百科知识、文学、艺术欣赏、了解民俗等内容组成的课题成果资源库,其中《网上重走长征路》、《喜迎奥运 让世界惊奇》等共15篇,均在《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发表。

2.呈现方式

(1)数字化课程资源平台

以学科课程资源库为例,按学科分类,每一学科按照教材设置的学习内容设置子类目,第一级是学科,第二级是该学科的学习内容,第三级是资源类型。优点是使用方便快捷、检索快速有效、规范化、清晰明了。

(2)pdf格式的电子图书

这种格式的电子书,简便、实用、可以把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幻灯等封装在一个文件中,易掌握,便于更改(教师觉得资料多或是不适用,可以自己添加或删除,也可以更改),易于传输与储存。

五、特 色

在课程资源开发应用研究中,我们经历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过程,在“科学”、“有效”四个字上下工夫。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造性地开发整合各种课程资源,合理应用到教学当中,提高了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为师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第一,通过建立“课程资源开发中心”,将教师和学生个体的、封闭的资源开发模式转化成群体的、开放的、共享的开发环境,形成群体的效应和价值。

第二,建设的高中课程资源库具有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使用方便,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为师生搭建了终身学习的平台。

第三,重视教师参与体验,实现课程教学与资源合理整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如教师利用资源库提供的中国知网 “知网节”,产生联想与类比,产生教学灵感和教学设计。物理《绪论》等多篇教学设计及课件等发表在《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上。

第四,重视学生参与体验, 实现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学生利用中国知网建立的“学术定义”、“工具书在线”等搜索栏目提供的超越传统时空局限的信息资源,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学习效果。

第五,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提高过程,也是学生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化的过程。校本课程讲义的编写不仅是网上信息的简单整合,而是教师在认真思考下的精心取舍,合理谋篇,体现新的视角或新的境界。如教师在编写北京历史文化时,使学生不仅知道北京城的设计与建造过程,也了解到北京的改造与保护过程,并且介绍了在这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的专家学者等,体现了人文色彩。学生把参观故宫时拍摄的宫殿照片进行科学分类和撰写准确说明,作为学习成果展现给他人。

六、社会影响和学术成果

1.社会影响

学校的实践研究得到教育部门及众多学校的好评,在教育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和教育学会、北京教科院等单位主办的会议上做了15次专题发言,在广东、福建、上海等15个省市介绍经验17次;为西城、石景山、丰台等9个区县做过培训13 次。

《我用网络来学习》应邀做为示范课,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主办的全国第二、三届多媒体教学观摩会上展示。

2.学术成果

2005年至2008年,教师就课程资源开发问题在报刊发表文章16篇,核心期刊2篇;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1篇;国家级13篇;省部级1篇;其中《建设数字图书馆 服务学校新课改》在中国期刊网上被下载100次,引用4次;《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在中国期刊网上被下载53次,引用1次。

课程资源建设开发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合作,面对这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们将继续努力在资源的整合、优化、共享的过程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张廷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整合策略和案例分析[J]. 教育科学研究,2007(1).

[2]李冲锋.教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J].教育科学研究,2006(8).

[3]吴刚平.素材性课程资源与条件性课程资源[N] .中国教育报,2003-9-19.

作者单位 北京市日坛中学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 篇4

一、医护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的实践

(一) 基于开放式“学教”模式的数字资源平台开发

1.“金华医学教育”微信公众平台

该平台整合了医护专业丰富的文本、图片、多媒体视频等数字教学资源, 并通过与学校教务管理系统数据衔接, 依托移动终端实现学生自助学习、师生交互、远程教学管理的高效便捷。现开发的主要功能有: (1) 在线课表、课程成绩、等级考试成绩等学习信息查询; (2) 在线课程作业布置及释疑; (3) 微课教学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 (4) 毕业实习教学管理等, 受到1000多名师生用户的欢迎。另以课程为单元搭建的“医学生理学”微信公众学习平台, 临床医学、助产、医检等专业学生只需扫一扫微信号, 仿真高清课堂、同步云板书、课外习题、学科进展等海量数字信息资源一览无遗, 拓展了课程学习外延。

2. 医护在线考试系统

开发医护在线考试系统的初衷是为了化解毕业实习生因遍及全省而难以集中出科考试的困境, 但在开发过程中因可将试卷分设为考试模式和作业模式, 发现该系统应用于校内课程学习与考核同样有效, 其集中体现如下特色: (1) 组卷灵活, 教师在后台录入题库, 既可随机组卷, 又可手工组卷, 既可单科组卷, 又可多科综合组卷; (2) 以知识点作为题库的分类依据; (3) 与移动终端接轨, 将题库展示到手机微信平台, 达到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随机学习的目的。迄今已完成医护专业主干课程的试题录入和多人同步在线考试的压力测试, 未来拟在强化移动终端试题练习及在线学业测试上持续完善。

3. 精品资源共享课及慕课规划课程

2015年, 在学校推进的教学创新行动计划中, 基础护理、护理综合实训、人体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医院药房实务、血液学检验等课程入选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体系。通过专兼结合师资团队的共同努力, 现已完成基本资源、拓展资源的数字化开发和课程网络平台的构建。此外, 《急危重症护理》积极打造中国医学教育慕课联盟慕课规划课程, 通过微课教学视频这一主体呈现形式和公众、专业两个版本, 将院前急救、急诊室的故事和ICU监护等课程学习板块于中国医学教育慕课官方平台集中上线, 满足了不同服务对象的学习选择。通过精品资源共享课和慕课规划课程建设, 在推进上述课程教学信息呈现的多媒体化的同时, 也实现了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从校内应用为主向全国医学院校师生、行业医护工作者和社会学习者共享的转变, 其促进高职医学院校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的成效已初步显现。

4. 专业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库一直是医护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核心内容, 在核心参与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护理、药物制剂技术两个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基础上, 本年度重点推进校内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其教学视频、临床案例、试题库等资源的收集制作完全由专兼教师协同完成, 学习内容与临床实际无缝对接, 为教师开展网络教学、学生实施网络自助学习积累了丰富的数字资源。

5. 护理专业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

案例教学法由于具备高度的仿真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1], 是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 已被国内外医学院校普遍采用。通过学校护理专业教师和金华市各大医院护理行业骨干100多人的共同开发, 筛选并教学化改造护理案例338个, 编写案例教学教材10部, 研制网络学习及随机测试系统1套, 完成了教育部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立项的《护理专业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项目建设, 同期搭建了案例库在线资源共享平台, 实现了护理案例和相关测试题的网络化运行。暑期, 该项目已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终审验收。

(二) 仿真虚拟实验平台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构建

1. 仿真虚拟实验平台

应用虚拟现实仿真技术把实验设备、学习内容、技术操作融为一体的医学机能学虚拟实验系统, 因其不受仪器数量、耗材费用、生物安全等多重因素制约, 以及所具备的职场氛围逼真、学习评价客观等优势, 为《医学生理学》《药物应用》等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提供了一条全新的可以反复获取学科知识和实验技能的路径, 并且在节省实验经费和深化基础医学知识学习上也具有现实意义。[2]依托药物压片技术实训仿真系统, 在破解了《药剂学》《中药药剂学》等课程校内实践教学资源不足难题的同时, 通过人机交互实时反馈学习错误, 教学现场的引导和矫正效果显著。

2. 仿真医院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鉴于高职医护专业学制短, 课内学习时间有限, 通过全天候开放校内基地, 创设让学生自主实践的学习环境, 已成为高职教育的通行做法。学校仿真医院作为一个综合型实训场所, 在课外开放过程中, 由于各专业课程设置及实训教学进度等原因, 曾出现平时空闲、期末拥堵及各实训室阶段性高利用率等现象。通过自主开发仿真医院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学生可以在线提前预约实训室和指导教师, 有助于学生充分利用实训室资源, 自主安排学习时间, 自助开展实训活动, 既提高了仿真医院的设施设备使用率和实训室容量, 又调动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开发医护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一些思考

如何有效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是近几年国内一直在探讨的问题, 在我们看来, 最主要的是解决资源丰富后的共享和维护问题。[3]

(一) 实现不同院校数字化资源互联的问题

高职医学教学的数字化资源系统必须共享, 不仅仅是限于高职院校共享, 甚至是本科院校和大型教育机构, 虽然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管理负担, 但是资源的共享为每个学生提供的是全面且正确的学习环境, 不同院校的资源都能在线查阅, 虽然量多, 总有一种资源是学生需要的。

(二) 对资源管理定期维护的问题

数字化资源须定期维护, 以避免数据库出现较大错误导致的损失。长期无人维护管理的后果是系统崩溃数据丢失, 前期的努力都将功亏一篑。

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是否得当和充分将直接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针对医护专业特点, 数字化教学资源应该依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学习者的状况等因素合理应用, 应注意和传统课堂教学以及实践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肖智谦, 吴伟, 林素洁, 等.《护理专业实施案例教学法及其效果评价》研究[J].成功:教育版, 2010 (10) :9-12.

[2]王宏宝, 刘慧萍, 喻嵘, 等.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中虚拟实验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 (7) :84-85.

开发数字化图书馆非书资源系统 篇5

图书馆非书资源系统的需求分析

数字化图书馆非书资源系统的实现不只用来对教材、课外书籍、复习资料的电子形式进行存储,有了数字化图书馆非书资源系统学校就可以购买大量的非书资源,供学生全面的学习和使用。扩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1)系统要实现统一编码的功能:由于本系统的开发、设计具有普遍性,可以使各高校进行图书馆资源的共享,所以,这一方面要求各高校的图书管理员在对书籍、非书资源进行录入和存储的过程中将资源进行统一格式的编码,以便日后资源信息在系统中的录入,不同格式的资源要有不同的编码格式。在图书馆管理人员将资源进行统一编码后,将资源的信息按照相应的格式、内容、类型存储在系统中,所以这就要求本系统的开发人员在对数据库表进行设计时需要格外的注意;(2)在对系统数据库表结构进行设计时,要完全按照数据表设计的原则进行设计,注意数据类型的使用,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可以减少数据库的存储空间,表与表间也可以很好的链接;(3)系统还要实现对资料进行说明的模块,因为有的图书中会附赠光盘等资源,有的书中不会,所以,要实现管理员对其进行说明的功能,这样借阅人员就会通过本系统会了解到借阅的书籍是否有非书资源,借阅人员在借阅时可以进行选择是否借阅非书资源。

这样不仅保护了非书资源的质量,也最大限度的提高了使用效率。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 篇6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档案信息;资源利用

一、正确认识档案信息资源地位和使用现状

档案中包含大量的信息资源,只进行管理而不使用,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在数字化时代中,发展前景的决定性因素是信息更新速率,掌握全面的信息资料,能够制定出积极有效的管理计划。目前档案利用已经得到了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但在使用方式上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提高。这其中包括了信息化技术落实程度不足,方案管理方式落实,信息的更新时间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等问题。管理工作是分层次进行的,只有在工作中加强沟通配合,才能完成资料信息的整理任务。

在各地注重文化建设,挖掘地方资源的今天,这些档案史料的价值不言而喻。我国档案信息资源虽然很丰富,越来越多的人已认识到它的价值,但由于受到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各地档案利用率很低。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档案现代化管理落后,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仍占主导地位。多数档案馆(室)采取被动上门服务的方式,且对自身宣传力度不够。

档案人员做到了收集、整理、保管和保护等基础性工作,但对档案利用这一中心工作却没有应有的认识,没有发挥它们应有的社会经济价值。从档案的编研工作来看,不少编研部门形同虚设,它远远跟不上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使社会各界难以了解馆藏情况,不能及时了解馆藏中有哪些资料可供自身的使用。再者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这一载体,没有实现档案数字化、网络化,因而使用者难以方便、快捷地利用档案信息。二、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途径和方法针对档案信息资源丰富,但档案管理方式落后、档案利用率不高的现象,我们认为目前应从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素质和优化馆藏结构两条途径来加以改变,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新局面。

二、着力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直接影响到档案的利用率,应遵从管理制度来开展工作,对于传统监管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进行优化处理。随着使用需求的不断增大对管理制度进行更新。网络信息化技术应用在档案管理环节中,工作效率有明显的提升,这对基层工作人员也是一次全新的挑战。要求工作人员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能够解决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基础问题,并维护系统的运行安全。创新管理理念能够帮助提升工作质量,以使用为管理目标来开展工作,资料信息能够真正发挥使用价值。档案信息化的发展,要求他们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转换管理理念,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改变档案工作者的管理理念

创新管理方式在落实过程中,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只有基层档案管理人员在主观意识上介绍这种工作模式,数字化计划才能高效落实。开展档案信息资源的过程中,基层岗位人员发挥着重要作用,也能最直观的反应出开发利用是否有效。针对传统管理理念中存在的弊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如果完全否认重新规划,会浪费大量的工作时间。有针对性的进行局部优化处理,既能够减少工作开展所用时间,在落实程度上也会有明显提升,不会造成基层档案人员与管理层之间的矛盾问题。

(二)优化档案工作者的结构

针对传统纸质档案工作者对网络技术的陌生,档案部门应引进部分高科技人员,通过他们所带来的计算机前沿知识和档案后台管理技能可以实现对档案的初步数字化和网络化过程。此外,新引进的人员在管理档案的开放性思想和管理高效性思想可以逐步地同化档案管理的落后思想。其次,必须加强对在职档案工作人员的观念和技能培训,使他们尽快熟悉现代化技术、技能的运用,壮大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档案管理队伍。

三、优化馆藏结构,提高馆藏利用效率

(一)丰富和充实馆藏内容

丰富和充实馆藏档案是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物质基础。长期来,档案工作者所做的努力,无论是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还是保管、统计、检索等环节,都为档案信息开发利用打下了坚实基础。丰富的馆藏是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前提,也是优化馆藏结构的前提。在充实馆藏工作中,档案工作者要注意档案信息资源的系统性,连贯性。在征集范围上应改变以往注重党政机关文书档案的单一性,应扩大到社会各个方面,注意征集反映当地经济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档案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档案,包括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档案。

(二)稳步推进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

传统的馆藏档案主要以纸张、照片、录像和录音等形态为主,利用方式也主要是借阅、咨询和编辑出版档案史料等,这些纸质的档案信息资源即使再充实,但未实现数字化之前,它们还将淹没在历史的灰尘之下,无法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实现档案数字化建设,就可突破传统档案利用的种种局限,最大限度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分为两个方面进行。

四、对现有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

对现有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是指运用现代数字技术把文字图像转化成数字化形式,主要有两种方式,一为文本录入,一为图像录入。这两项工程都需耗费大量的精力,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一般情况下应优先考虑具有较高价值的馆藏档案、特色馆藏档案以及利用率高、需求大的馆藏档案,同时兼顾档案原件的字迹质量,尽量选择字迹比较清晰的档案文件。“在具体实施数字化时,要制定电子文件标准,规范电子文件格式,充分考虑与现行电子文件的统一,及数据的共享,避免因重复建设而造成的资源浪费”。

五、小结

数字化时代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涉及的问题很多,各种新技术的发展也会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因此,需要我们档案工作者不断关注,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及时补上网络技术这一课,同时制定相应的档案信息化标准,对馆藏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以促进档案信息化水平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曾嵘.档案信息数字化及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群文天地,2011(08).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 篇7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对农村中小学教学的促进作用

1.数字化教学资源具有激发兴趣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识的兴趣,人们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而又牢固。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数字化教学资源所具有的形象直观、声色并茂、富有动感的特性,以及其所具有的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思考的功能,非常符合现代儿童的心理需求,从而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活泼轻松的氛围中乐学、好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如:在讲授小学语文“检阅”一课时,农村学生对检阅知之甚少,如果凭空讲授,学生如听天书。在导入新课时,教师选取我国建国50周年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军队游行队伍的场面,播放视频资源,让学生知道了什么是检阅;同时,再播放一些国内外欢庆国庆节的隆重场面,许多游行队伍在这一天接受国家领导人、外宾及亿万群众的检阅,让学生把目光转移到正经过主席台前的一队少年儿童,使学生在视觉的震撼中,认识到接受国庆检阅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激动、幸福的时刻,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数字化教学资源具有创设情境的功能

根据实际的授课内容,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中的有关素材,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氛围,使学生融入课堂教学情境,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果。如:在讲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6中的单词时,一位教师以问问题的方式开始:What other words can you think of when you see the word “Christmas”?(从“圣诞节”这个词,你可以想到哪些其他的词?)并播放了许多有关圣诞节的音频和视频资源,当《铃儿响叮当》的乐曲轻扬飘起的时候,每个学生都为之兴奋起来。漂亮的“Christmas Tree”(圣诞树),树上星星般的“colorful lights”(彩灯)以及树下各种各样的“presents”(礼物)。“relatives”(亲友们)互致“greeting”(问候):“Merry Christmas”。房顶上,“Father Christmas”因为“shy”(害羞),背着大袋子,悄悄地爬下烟囱,将礼物放在孩子们“hang”(悬挂)在床尾的“stockings”(长袜)里。通过几组动画,本课几乎所有的生词都体现在其中了,听着音乐,欣赏着美丽的画面,不知不觉中一大堆生词在轻松的氛围中背了下来。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把乏味的文字内容变为富有情趣、直观形象的影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率。

3.数字化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参与自主探究

传统的教学,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而新课程教学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引导者,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围绕相关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和自主探究,独立去解决问题,从而增强了自身的探究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如:一位教师在讲授小学语文“捞铁牛”一课时,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演示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巧妙地捞起沉在黄河中的铁牛的过程,使学生由衷地感到怀丙和尚不愧是我国宋代出色的工程家,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学习中,一个学生指出了怀丙和尚做法中的不合理之处:“怀丙和尚捞一只铁牛需要将两只船泥沙铲到黄河里去,捞八只铁牛就需要把十六只船泥沙铲入黄河,这样做既费事,又可能会将河道阻塞。”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们兴致勃勃,自由讨论,纷纷为怀丙和尚出谋划策,找到了更完善的捞铁牛的方法。学生们的探究成果得到了授课教师的肯定,使学生更增添了自主探究的劲头。

4.数字化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同时将图片、文字、声音、影像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将抽象、难以理解的问题变得具体、易懂,将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突破学习难点。如:在讲授初中化学“原子”一课时,由于微观世界的分子和原子极其微小,非常抽象、难以理解,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就显得轻松多了,先观看“氧化汞分子受热分解”的视频资源,当屏幕上氧化汞分子分裂后,出现了两个更小的粒子,接着又有许多氧化汞分子分裂成更小的粒子。提出问题:分裂成的微粒是什么?是在什么情况下得到的?然后播放氧化汞受热生成汞和氧气的动画过程。引导学生思索:在化学变化中,一个氧化汞分子分裂成了两个更小的粒子,而这两个粒子却不能再分下去,那么也就说这些粒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从而得出结论:化学上把这种粒子叫做原子。再次播放动画,学生根据情景归纳原子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使得这节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5.数字化教学资源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成人格。[1]如果教师不能正确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就不能充分发挥资源在中小学教学中的作用。以往,教师告诉学生世界是什么样的,应该怎样做;今天,要求教师启发学生世界可能是什么样的,应该怎样想,可以从什么地方获取知识。如:在小学美术课——泥塑“美丽的热带鱼”中,教师不是告诉学生热带鱼是什么样的、要怎样塑,而是引导学生在数字化教学资源中欣赏热带鱼,自己找出热带鱼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学生自己尝试泥塑热带鱼的方法。最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在学生自己的群体中,获得比教师传授更多的方法,同时,学生自己也有了成功的体验,学得更有积极性,有利于创造性的发挥。因此,一种全新教育理念的形成,必将变革与之相关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等,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二、农村中小学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主要需求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更加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为此,农村中小学师生对数字化教学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1.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程的设置应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但目前农村中小学使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很多在内容同步、教学理念、呈现方式上还不能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出现了资源内容陈旧、与教材不配套、交互性差、更新缓慢、不能共享等问题,无法满足日益变化的教学需求,与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存在差距,因此,开发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是农村中小学教学的迫切需要。

2.学科内容相整合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随着新课程从单一学科知识的学习向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农村中小学对数字化教学资源提出了新的需求——注重学科内容的整合。学科内容的整合不是把某门学科的内容强加在另一门学科上,而是为了利用这一学科的优势为其他学科教学服务。以英语学科为例,英语教学一直是农村中小学教学的难点,我们在开发英语类数字化教学资源时,可以把英语学科的内容与美术学科内容结合起来,既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又能让学生轻松学习英语;我们也可以把英语与音乐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感知英语知识,寓学于乐,乐中去学。各门学科相互协调、相互渗透、共同作用,在保存特有个性的前提下,吸收多学科的营养,这样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才会更有生命力。

3.具有探究功能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而数字化教学资源所具有的声像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的特点,对创设教学情境,恰当地导入新课,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尤其对资源匮乏、视野局限的农村中小学更为重要。其主要功能体现在,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创设一些学习情景,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围绕“问题”展开自主探究或协作学习,通过交流补充逐步完善认知建构,进而获取知识、形成技能。

4.具有实际作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新课程教学需要数字化教学资源更贴近教师的真实教学过程,满足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新课程目标和现行教材,能够有效支持实际教学,以实现教学活动的最优化,同时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此,适合农村中小学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就应更符合农村教学实际,应更具有实用性。如:关于思想品德学科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师们不仅希望资源与教材相匹配,更希望资源中能收录一些发生在农村中小学师生身边的贴近生活的小故事、相关报道、视频资源等,教师们可以结合教学情况直接使用,既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也使农村中小学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得更紧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5.具有培训功能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我国大部分农村中小学在教育理念方面还比较陈旧,在教育形式上还比较单一,在信息技术领域还比较薄弱,因此,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信息意识、观念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创新和提高。目前,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着教学模式陈旧、教师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不能合理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状况,信息技术的强大优势在农村中小学教学中很难充分体现。而教师教育理念的新旧、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的优劣,同时也影响着信息技术在农村中小学应用的广泛性,因此,开发一些适合于培训教师教学技能、开阔教学思路、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和资源应用水平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对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信息技术技能、资源应用策略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农村中小学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策略

1.资源开发应以新课标的要求为依据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反对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倾向,反对教学过程过于注重接受学习、机械记忆和被动模仿,强调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支持学习的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2]众所周知,面向农村中小学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服务对象是农村中小学师生,因此,这些资源应该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并从教和学的实际需求出发,充分满足农村中小学的教学需要。为此,在开发面向农村中小学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应该特别注重资源与课标、资源与教学需求的呼应,不断提升农村教学资源的开发质量。

2.资源开发应注重资源内容的合理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促进有效教学的开展,广大师生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内容的合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源不仅应包含用于教学的相关素材,而且这些素材最好具有启发师生教学思路、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功能。经过几年的课题研究,总结出只有内容真实、形式多样的数字化资源才能有效地激发师生的教和学的热情,为师生的有效教和学提供优质素材,为师生的不断发展提供支撑。如:师生们希望数字化教学资源应包含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视频资源)、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内容,其中教学案例(视频资源)的开发尤为重要,因为它对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为此,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应更加注重资源内容的合理性。

3.资源开发应从实际出发,讲求实用性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不能一味追求花哨、华丽,应着眼于农村中小学教学实际需要,讲求实用性。如:当前农村中小学使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与教材不配套的情况非常严重,这些资源在课堂上很难直接使用,只有经过教师重新修改后才能继续应用,但由于农村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有限,给教学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所以,开发与教材相匹配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是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迫切需要。再如:由于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师资水平较低,大多数学科的教学质量不高,城乡学生学习成绩的差距在不断加大,为此,针对这些特殊学科的实际情况,开发一些优质的、可直接应用的、具有一定培训作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以有效帮助农村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4.资源开发应重视学科骨干教师的参与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应考虑到资源设计与教学设计的完美结合,为此,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不仅需要专业开发人员、技术人员、教材编写人员、教育理论专家的参与,更需要学科骨干教师的加入。骨干教师作为教学一线的优秀工作者,不仅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时也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在对教学过程设计的同时,还会将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呈现形式、呈现内容、呈现时机以及教师在呈现过程中所要提出的问题和学生的参与程度等一并进行设计,将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运用融入整个课堂教学,有效预防了资源设计与教学设计“两张皮”现象的发生,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最佳整合,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5.通过科研引领,不断提升资源开发质量

目前资源开发已向着系列化、规模化和持续化方向发展,科研能力与策划编辑水平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科学研究是提升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质量的有效方式之一。几年来,编辑开发人员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加强对资源开发的整体规划和指导培训,研究人员大胆实践、勇于探索,选题策划能力、编辑科研水平取得了大幅度提高,大批数字化教学资源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资源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实践证明,科研可以引领资源开发、可以促进资源开发、可以避免开发的盲目性和重复性,能够产生优质精品资源,还能够提高开发人员的策划、编辑、科研水平。

总之,在农村中小学中广泛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不仅可以缩小基础教育领域存在的城乡差距,也有利于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为此,开发更多高质量的适合农村中小学教学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和钻研。

参考文献

[1]靖国平.让课堂充满智慧探险[N].中国教育报,2004-06-05(3).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 篇8

一、微课为数字化学习提供即时可信的视频教学资源

数字化学习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的终身学习,可以在计算机、平板电脑、手机上进行;可以在学校里、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家 里、课后进行;可以是新知识的学习,可以是旧知识的复习,可以是错题的纠正,可以是一个专题的研究,可以是一个知识点的内化……这就需要其教学资源切合实际,即时可信。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 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为课程容量微小、用时简短,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传播形式多样(网上视频、手机传播、微博讨论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 端设备 (如笔记本 电脑、手机、平板 电脑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为数字化学习提供即时可信的视频教学资源。

二、微课为数字化学习提供多层次探究的视频教学 资源

数字化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个 性化、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学生间存在个体差异,这就需要教学资源具有层次性,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如学习活 动、主题、实验、任务 等)的教与学 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 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更具有独立性。

可以将一个复杂的知识点或一个繁杂的问题分 化成若干个层次,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分别制作微课,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满足其自主学习、逐层探究的需要。而一个微课自身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一组微课所表达的知识又具有全面的系统性。

三、微课为数字化学习提供富有创造性的视频教学 资源

数字化学习是具有创造性和再生性的,创造性学习需建立在相应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的基础之上。正因为课程内容的微小,所以,人人都可以成为课程的研发者,教师可以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对知识点的处理、对重难点的突破创作成微课,学生也可以将自己对问题的独到见解、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创作成微课,形成数字化学习的视频 教学资源,以供师生 共同观摩、学 习、研究。

以《美图秀秀抠取及合成图片》为例,一般学生理解美图秀秀抠取图片的三种方法都是相对孤立的,那么遇到复杂图片时,使用自动抠图达不到需要的效果,使用手动抠图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没有相对的耐心和足够的精力是无法坚持的。而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学生会将自动抠图和手动抠图结合起来使用,先利用自动抠图抠取大概轮廓,简化图片,再使用手动抠图处理细节,完美抠图。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 篇9

1油气田勘探开发档案的数字资源服务方式

1.1数字地图导航服务

数字地图的导航服务是以GIS导航为基础的, 通过将档案中所体现的内容, 将工作地点的位置区域进行确认性标记, 并在形成坐标点的同时使其具备文件检索功能, 同时向档案信息使用者提供所需档案服务内容, 也就是在工作范围内的区域油气田勘探开发信息, 它作为融合了当今社会先进技术的一种档案形式, 能够对以往的档案信息及提供平台进行延伸, 这就需要在以往档案信息管理的基础上, 将GIS技术与之相结合, 这样档案信息的管理系统及及查询系统就能够实现对工作区域的位置检索, 信息也就更加具有全面性及精准度, 在当今已经存在较为完整、功能性强大的GIS服务技术。这种导航技术不仅能能够为档案信息使用者提供较为精准的位置信息, 更能够在需要大数据的情况下, 完成对所需油气田所有档案的快速查找。

1.2在线绘图与对比服务

在线绘图与对比服务是建立在总体数据信息库的基础上的, 以电子技术中的管理信息系统及信息查询服务为依托, 将数据信息进行处理, 并使之成为较为形象、立体的图像及图形, 同时还可以为档案信息使用者提供比对平台。例如:在对测井信息进行研究时, 其数据内容是不能够以最直观的形式展现在使用者眼前的, 只是通过大量的数据内容并不能证明并体现出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因此这就需要对数据内容进行处理, 在对数据资源进行整理及分析后, 就可以绘制出较为直观的曲线图, 这样测井信息就能够以最直观、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

通过将数据信息进行整合, 完成绘制及对比, 就能够根据实际需求, 在数据存储库中将已知信息与总体信息进行对比, 而这部分信息也能够进行存储, 并为日后使用提供参考信息。在进行检索时, 可以将数据库中的目录信息进行初步了解, 而后再打开目录所提供的相关信息, 在档案信息使用者进行目录浏览时, 可以以已经选择的测井或者相关数据信息为基础, 通过对在线绘图功能的使用, 对曲线图进行研究及对比, 这样使用者就能够对测井数据所存在的曲线图及信息展示形式进行筛选, 这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档案信息的功能性可利用价值。

1.3移动化利用服务

在当今社会,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 而电子信息及网络技术的应用技术及水平也在逐渐提升, 随着第三方应用程序的广泛使用, 档案信息的管理及使用也能够通过这一平台完成, 并且这一利用服务已经在档案领域中得到了一致好评, 技术方面也已经趋于完善。实现了档案工作的移动化,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以往档案信息使用中所存在的局限性。在将第三方应用程序开发及使用后, 技术上及功能上都更加成熟及完善, 这就使得以往只能在固定设备上对数据进行查找的限制性问题被改善, 而大量的数据信息则可以通过应用平台完成传递及应用, 在通过技术认证后, 就可以针对油气田勘探的工作需求开发一款个性化的档案应用程序, 这样在油气田的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数据信息就能够通过数据库传递到移动设备上, 档案信息就能够更加高效的服务于信息使用者。

1.4数据挖掘与知识服务

数据挖掘与知识服务主要涵盖着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是对完成存储的数据内容进行价值衡量及挖掘, 可以借助分析处理等方法, 对档案中的所要进行筛选的部分内容, 以及油气田工作区域内的地质条件所形成的数据进行较为科学、系统的分析及研究, 同时将信息中所隐藏的信息内容转化成有用的价值信息展示出来, 从而更加全面、深入的为使用者提供信息服务。另一方面是对使用者的利用数据进行挖掘。档案信息使用者在进行档案目录检索及信息查找时, 完成下载的数据信息会以浏览状态存在于使用界面上, 这就也是上文说的利用数据。在对这部分数据进行挖掘时, 可以根据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进行有针对性的档案信息设置。

1.5大数据服务

从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实际工作出发, 可以发现在推进工作项目中所形成的数据信息数量较多, 而档案管理中存在的总体信息量更是达到了较为庞大的量化标准, 因此上述档案数据都属于大数据整体的一部分。因此面对这种大数据压力, 以往的数据服务已经不能与现代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实际需求相符合, 因此我们就需要以大数据为源头, 将档案室收藏的数据资源比作一个总体, 将数据服务转变为大数据服务, 通过对资料的研究我们发现, 大数据服务目前还没有应用于油气田勘探开发的档案管理中, 但是大数据应用的相关案例已经被研究及分析, 这就为我们应用大数据服务提供了参考,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 我们能够通过大数据服务提高油气田勘探开发效率, 并促进其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

综上所述, 通过对油气勘探开发档案的数字资源服务方式进行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数字化的服务形式能够快速完成目录检索及全文浏览, 这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档案服务效率, 实现了创新服务方式质的飞越。

参考文献

[1]赵红颖.图书档案资源数字化融合服务实现研究[D].吉林大学, 2015.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 篇10

基于数字技术的古典名画学习与创作系统是为了给人们提供一个学习古典名画的平台,并且可以在这些名家大师早已仙逝的现代能够创作出具有他们风格但又并非原作的作品。近年来,随着技术与艺术的集合与发展,数字中国画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果,这些成果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毛笔、宣纸、墨水等进行数字化模拟,然后使用这些虚拟的创作工具进行创作;另一类就是将现有的图片处理成水墨效果[1,2,3,4]。这些方法虽然可以模仿国画水墨效果,但是几乎不可能处理出与大师风范相同的作品来。

从延续大师艺术寿命的角度来看,本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工作就十分有意义了。首先将名家作品用扫描仪进行扫描,复制出数字版本,然后使用图形处理工具将这些数字版本的名家作品进行分解,将画中的山、石、花、草、树、禽、兽、题词、印章等元素分离成各个图像单元,并且将这些图形单元保存到该系统的库中。当系统打开后这些图形单元就会以菜单的形式显示,供用户选择,用户可以以层的形式在新建的画布中调整这些图形单元的位置,重新构图。创作完成之后还可以进行题款、盖章,从而形成“新的”数字化中国“古代”名画,在当代延续古代国画名师名画的艺术寿命。

2 研究意义和价值

自从数字技术被引入到艺术领域,我们对这些古典名画只是停留在复制的层次上,并不能创作出具有大师风格的作品,所以开发该系统就变得十分有意义,本文就该主题的研究意义主要有以下三点:(1)学习价值。古典名画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并不断的被临摹和仿真,利用本系统可以很好的学习不同时代不同的流派作画风格,对不同画派的绘画技法、墨法等有一定的熟悉,同时也对作者当时的心境,以及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也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加深了我们的艺术修养、提高了我们的创作能力和鉴赏能力。(2)延长大师的艺术寿命。在现代那些名画家早已仙逝,若要想画出一幅新的具有他们风格的作品是不可能的,借助本平台可以根据自己的构思重新排列组合名画中元素,从而创作出一幅“新”的作品,这些元素是他们的,文字和印章也是他们的,我们只是对他们的素材调整位置、角度、大小、透明度等,这样一来既保留了画家的艺术风格,延续名家们的艺术寿命,又可以做出一副“新”的国画作品。(3)简化了创作过程。该平台创作过程非常简单,对用户的要求也不高,只要有学习和创作的意向和一定的空间审美感,即可在该平台上进行艺术创作,操作简单方便。

3 相关技术

该系统是利用WPF (Windows Presentation Foundation的缩写)技术开发的,该技术与之前的开发技术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将界面设计和后台开发这两个环节分开,分别利用X A M L和C#这两种语言来进行界面设计和后台开发。

XAML(扩展应用程序标记语言Extensible Application Markup Language的缩写)是用于声明.NET对象的标记语言[5]。和HTML网页设计语言一样语法简单易学、功能灵活多样,同时不需要手动编写大部分的X A M L语言,运用起来很轻松,它的主要用于构造W P F的用户界面。C#是一种稳定的简单的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它继承了C和C++的优点同时他们的缺点,C#主要负责系统后台开发。

在本平台开发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有:交互式绘图技术、控件模板技术和路由技术。交互式绘图技术能够用户提供交互式操作支持,用户可以通过鼠标、键盘和手写笔等在图形终端上输入数据和图形信息进行绘图,并对生成的图形进行编辑、修改等操作。控件模板技术主要负责控件的外观以及控件的事件触发,每个控件都有一个默认的模板,该模板包含了控件的外观以及控件的事件。路由事件是一种可以针对元素树中的多个侦听器来调用处理程序的事件,而并不仅仅是针对引发该事件的对象。

4 系统逻辑

系统主要分为五大功能:新建画布、拖放操作、编辑图片、字体输入和保存。系统加载成功后图形单元会显示在菜单中,新建完画布后,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设想把所需的图形单元拖放到画布中,并可以对其进行拖放、调整大小、旋转角度、删除等操作。

5 总结

本课题主要针对如何绘制出即保留画家原有绘画风格、笔墨、技法,又能创作出一幅完全不一样的作品从而延续大师们的艺术寿命提出的。开发目的主要是面向那些没有绘画基础的初学者,为他们提供一个学习与创作的平台。由于创作过程简单、方便和易操作,该平台将会在中小学的教育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样也会受到广大艺术爱好者的喜爱。

参考文献

[1]陈池瑜.现代中国画的传统与变革[A].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2.

[2]Way.D.l and Shih.Z.C.”The Synthesis of Tress in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COMPUTER GRAPHICS Forum Volume 20.Number 3, pp.C123-C123.2001

[3]Way, D.L, Lin, Y.R.and Shih, Z.C.“The Synthesis of Treesin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Using Silhouette and TextureStrokes.”Journal of WSCG Volume 10, Number 2, 499~506, 2002.

[4]Jun-Wei Yeh, Ming Oohyoung.“Non-Photorealistic Renderingin Chinese Painting of Animals”Chinagraph 2002.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 篇11

【关键词】微课程 初中地理 多媒体 设计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74-02

一、微课程的教学优势

(1)教学内容精练,适于学生自主学习。由于“微课程”所包含的教学内容相对较少,多为5~10分钟左右的教学时间,其内容多为教学主题 小、教学内容精练;学生可以在注意力较为集中的时间内“微课程”的学习任务;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精练、短小,也更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培养其自主学习意识。

(2)学习目标明确。受“微课程”的“微”、“小”、“精”所限,其教学内容、学习目标也更为明确;也能够更加有效地将教学资源、教学任务、教学活动等进行有机的融合,进一步突出教学主题,使得学生的学习目标也更加明确,也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对提升教学实效性具有积极的作用。

(3)交互性强、适用范围广。由于“微课程”教学资源的视频多较短小,可以很便捷地网络上进行传播、交流;这也更便于学习者在线观看学习;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的交互功能进行实时的学习交流。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在线查看、解答、评价等手段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这也进一步推动“微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应用范围,如学习者可以在任意时间、地点进行学习或交流。

二、微课程的分类

(1)讲授型。既以传统教学为基础,进行知识重点、难点、疑点的讲授;这也是最觉的“微课程”形式。

(2)答疑型。既以教学实践中的典型例题、试题等以“微课程”形式进行讲解分析为主,但其重点侧重于解题思路以及分析过程上。

(3)答疑型。该类型的“微课程”则是针对学习者所产生的各种疑问,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的问题或知识点进行相应的解答。

(4)实验型。该类型的“微课程”主要是针对一些理科课程中的一些典型实验进行的相关设计,其重点则多放于实验的步骤、操作、演示上。

(5)活动型。该类型的“微课程”主要是针对某一具体的学习活动所进行了探究、讨论。

三、初中地理微课程的设计原则

(1)“以学生为本”原则。初中地理教师在进行“微课程”的设计前期,必须客观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在“微课程”教学内容组织方面,也应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微课程”来进一步调动初中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其学习兴趣。

(2)趣味性原则。“微课程”教学也无法像传统课堂教学那样,教师可以实时进行管理与监督,这就容易出现学生不爱学、懒得学等问题发生。因此,地理教师在进行初中地理“微课程”的设计中,必须充分把握趣味性原则,并在“微课程”教学设计中加以体现,使得“微课程”教学更具趣味性,以进一步激发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内容适度分解原则。初中地理教师在进行“微课程”设计时,须合理掌握教学内容的难易度,并将其适度分解。分解过程中,地理教师应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微课程”教学中的知识点以及教学目标等。

四、初中地理“微课程”的教学设计

(1)选题设计。“微课程”在选题时,一定要针对某一知识点,不宜有较多内容,仅以将某一个知识讲清、讲透即可。

(2)时间设计。受“微课程”的“微”、“小”、“精”所限,其教学时长应控制在10分钟左右,使相关教学内容能够在学生注意力较为集中的时间内完成。

(3)教学结构设计。首先,知识点切入要迅速。知识点的教学导入要十分迅速,使学生可以迅速进入到地理学习状态。如地理教师可采用悬念、生活经验导入等。

其次,授课主线要清晰。初中地理的知识点相对较多,而在“微课程”中,过多的知识点很难让学生们一下子全部掌握。因此,在“微课程”中应以一、二条主线为宜,并将数个知识点围绕着这些主线进行。

第三,结尾要简洁。“微课程”中的教学小结是必不可少的。但地理教师一定要将小结做的“干净利落”,只需用一句或几句话来帮助学生对主线进行梳理、总结即可。

参考文献:

[1]梁乐明,梁锦明.从资源建设到应用:微课程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3,8:71-76.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 篇12

教学资源平台是配合教师课堂教学过程, 汇集教师的讲义、教案、素材以及相关的视频、图像等资源和学生优秀作品的一个共享平台。

教学资源库是专为学习和教学而设计的结构化的资源库, 其最重要的特点就是针对性强。资源内容主要针对一定范围内的学习者, 为学生提供网上多媒体教育资源服务, 创造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 使学生更方便地通过资源库获取各类知识资源。针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强的学科特点, 我们设计开发了数字媒体专业实践教学资源网络平台。

根据以上需求分析拟出以下设计目标:①学习资源的分类管理与呈现, 为学习者的学习、下载提供方便;②建立公告信息管理模块, 方便管理信息, 为学习者提供及时、准确的学习资源最新信息;③建立资源检索系统, 为学生查找资源节省时间, 提供便利;④建立电子教案、教学案例、教学视频、素材等的下载、网络课程在线学习等系统, 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学习;⑤建立信息反馈、QQ在线咨询系统, 实现老师与学生的实时和非实时交流;⑥建立优秀作品系统, 学生可以浏览欣赏各类优秀作品;⑦建立常见问题库, 对常见的问题进行解答。

1总体设计

1.1系统功能设计

基于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的网络学习环境从应用的角度来看, 分为三层:资源层、功能层、管理层。

(1) 资源层。

为学习环境提供大量的基础性学习资源, 如基础素材以及课件、实验指导书、学习素材等;它是网络学习实现的重要保障。

(2) 功能层。

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 实现具体的应用功能, 如信息反馈、QQ在线服务、电子教案等, 为学习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利用资源进行学习的方式。

(3) 管理层。

对整体系统进行必要的维护与管理, 保证资源层中资源数据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保证功能层各项功能的实现。有效的管理层保障了从资源层到功能层数据流的顺利传输, 从而使整个教学资源库系统高效运行。

本网站采用了客户端/服务器结构 (图 1) , 使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设计, 在Microsoft Access 2003数据库上实现数据存储。使用面向对象的ASP作为开发语言, 能较好地实现系统开发及测试。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资源平台”主要分为前台用户浏览和后台管理两大模块。系统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1.2数据库设计

功能模块设计完成后就要对数据结构进行设计。数据的结构会影响整个学习网站的设计和应用, 而且结构的合理性会影响到网站的运行状况。本网站采用Microsoft Access 2003数据库设计而成。通过conn.asp与数据库进行连接, 当需要打开数据库连接时, 只需在文件中加入文件包含语句:""

以下是数据库连接文件conn.asp中实现与数据库连接并打开连接的源代码:

数据库中各表的详细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2详细设计

2.1浏览端功能模块

用户查询浏览端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功能:

(1) 服务功能。该模块主要包括信息反馈、站内公告、管理员登录。信息反馈为学生提供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渠道;站内公告为学生提供网站最新动态或者对学生有用的最新信息;管理员登录为管理员登录后台进行管理的入口。

(2) 信息统计。该模块包括在线人数、访问人数、资源总数三大功能, 对在线人数、访问总数、资源总数进行统计。

(3) 检索。实现对网站内的所有资源进行检索, 方便用户查找资源。

(4) 资源模块。分为:基础资源、动画资源、图像资源、影视资源、软件资源, 同时查询各学科的学科介绍、培养计划、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浏览者可以下载或者查阅各种资源, 包括电子教案、讲义、案例、软件等。

(5) QQ在线咨询功能。浏览者可以及时与教师在线交流, 教师对浏览者的建议或问题做出及时的反馈。

实现代码如下:

2.2管理端模块

后台管理模块由专门的管理员对网站进行综合管理, 包括对前台信息的更新、修改和删除, 还包括对管理员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①公告管理:可以添加公告、修改和删除公告;②电子课件管理:可以实现电子课件上传以及删除;③网络课程管理:网络课程的上传与删除;④教学案例管理:教学案例的上传与删除;⑤教学视频管理:教学视频的上传与删除;⑥常用软件管理:常用软件的上传与删除;⑦优秀作品管理:优秀作品的上传与删除;⑧常见问题管理:常见问题的添加、修改与删除;⑨素材管理:各类素材的上传与删除; (10) 用户管理:管理员可以添加新的管理员, 修改管理员信息。

各管理模块实现代码相类似, 以课件管理为例, 上传的实现代码如下:

3结语

数字媒体专业实践教学资源平台是基于B/S模式网络应用平台, 并采用ASP+ACCESS技术和流行的三层架构模式设计和开发而成, 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移植性和可扩展性。

在平台的建设中, 还考虑到了教师管理的方便以及系统的安全性和网络空间等方面问题。主要表现在:

(1) 所有密码采用MD5加密, 保证了管理员和用户的信息安全。

(2) 采用动态网页设计技术, 用户无法通过查看源代码来获取数据的入口和通道, 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3) 在文件管理方面采用了删除记录及删除文件的管理方式, 使网络空间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4) 采用了数据库压缩技术, 防止由于数据库的反复修改带来的碎片造成的浪费, 提高了数据库的读写效率。

该教学平台基本满足了数字媒体专业师生的教学资源需求, 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摘要: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有力地推动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进程。实践教学资源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从教学需求入手, 对基于B/S模式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资源网络平台的设计与功能模块做了详细介绍, 并着重阐述了前台QQ在线咨询模块及平台管理模块的实现。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实践教学,资源,网络平台,B/S模式

参考文献

[1]黄明, 梁旭.ASP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实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2]王民川.基于B/S结构的教学资源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福建电脑, 2009 (3) .

[3]谢淑丽.运用正则表达式在ASP网站开发中校验数据[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1) .

[4]陈天河.Java数据库高级编程宝典[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5]别传锋, 雷体南.基于Web的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6 (1) .

上一篇:优化房屋建筑施工管理下一篇:小学体育教学方法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