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资源联盟(共12篇)
数字资源联盟 篇1
我国当前的图书馆共建共享已成为了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方向、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的主流和趋势。但是, 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合作过程中, 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这其中既有区域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共享机制不畅, 也有因此而导致的联动服务问题和责权问题。新时期为了满足读者的多层次需求, 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进而找寻到有效的对策, 促进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系统的完善。
一、共建共享是当前图书馆数字化信息资源服务的必要方式
传统图书馆馆际合作侧重于资源的共享, 对信息资源的网络化联合建设有所缺失, 这不但导致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重复性建设, 而且加大了信息联盟共享过程中的信息传输负担, 降低了区域合作效率。因此, 当前图书馆联盟需要进行相关合作模式的改进, 对不同用户的各类需求进行整合, 建立起一套反应灵敏的信息共建机制, 并不断提高核心技术, 保证不同图书馆信息资源之间的互补检索、信息资源的统一化规则描述, 改善图书信息在各合作平台之间的传输速度, 以此来保证对客户需求反应的快捷化、全面化。
二、当前图书馆数字联盟资源共建共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管理体制落后, 结构单一封闭。
受传统管理体制影响, 当前许多图书馆在管理结构上存在很大差异, 区域之间发展极不平衡, 这就造成了在图书馆数字联盟合作过程中, 难以进行有效的统筹, 合作多方之间容易产生协调困难等问题, 这导致图书馆资源共建过程中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基础性工作的统一化上, 阻碍了信息资源共享的快捷化发展。
2. 资源不平衡, 风险落差大。
图书馆信息资源要实现共建共享, 必然涉及各联盟子单位的自有资源和风险承担问题。由于当前区域性图书馆发展规模和经济实力存在很大差异, 不同的图书馆在参与资源共建过程中, 所面临的资金困难和风险各不相同, 这也使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步伐减慢了许多。
3. 资源配置不合理, 重复建设现象明显。
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资源比照和统一规则, 在区域化数字联盟建设过程中许多图书馆仅仅依托自己的既有资源, 认为只要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 最大限度地将信息资源实现平台共享就足够了, 这使得许多图书馆在合作过程中出现了重复建设的现象, 势必影响到共享信息库运行的流畅性和高效性。
4. 专业人才缺乏, 制度不完善。
区域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不但是信息服务方式的改变, 而且需要有一支专业化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作为保障, 这是目前大多数图书馆面临的挑战, 图书馆馆员知识层次不够, 专业技能不强已成为图书档案事业的发展瓶颈。另外, 信息交换过程中涉及的产权保护等法律法规建设有待明确, 以落实到相关制度建设中去。
三、图书馆联盟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的具体实现途径
目前数字信息资源整合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弊端, 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得以改善。
1. 加大经费的支持力度。
当前, 我国对知识和信息服务产业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图书馆联盟数字信息资源整合所需资金匮乏, 导致了数字信息资源匮乏、共建共享困难、人才流失等问题, 必然制约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必要的经费投入是保证图书馆联盟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的保障。首先, 要建立政府相关部门专项资金及技术方面的支持, 并建立相应的机构对经费的划拨和使用进行监督。另外, 图书馆机构应该树立和强化产业和市场意识, 充分拓宽渠道筹措经费, 利用自身资源优势, 不断提升自身产品和服务的品质, 以获取充足的经费保证信息资源整合的可持续发展。
2. 抓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网络是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舞台, 是传播和分配信息资源的物质基础。目前的紧要任务之一是建设全面、功能齐全、运转迅速、整体的网络体系, 让网络把信息资源部门整合成整体, 建立起运转高速的信息资源网络和安全有效的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的平台。
3. 建立图书馆联盟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
要保障图书馆联盟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的顺利发展, 需要摒弃陈旧狭隘观念, 不断更新观念, 走开放、互补和合作发展之路,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调控和监管, 在全国图书馆引入科学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 实现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制度化, 采用绩效管理制度, 不断提高各部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图书馆人必须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冲破保守封闭的束缚, 自觉地把本部门、本系统的信息资源建设置于全国信息资源体系的统一规划中。
4.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区域性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协调, 必然引起人才流失, 致使不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配置水平有差距, 导致好的更好, 差的更差, 不同区域的图书馆差距就越来越大。要解决此类问题, 必须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是图书馆联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首先, 要为图书馆工作系统注入新的血液, 提高专业素质高的工作人员比例, 并不断更新管理方法;其次,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形成有层次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建设梯队, 稳步有序地提高现有队伍专业素质;再次, 通过改革内部用人机制, 做到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 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和优势互补, 并不断完善激励机制, 提高馆员的工作积极性。
5. 完善统筹协调机制, 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保证。
缺少有效的统筹协调, 图书馆联盟合作就难以有序进行, 即使在同一地区、同一系统、同一行业, 资源共享也难以奏效。因此, 有必要在全国建立权威的领导协调机构, 协调制订发展规划, 借助协调机构的行政手段, 进行调控和管理, 调动部门的积极性, 使得各部门形成合力, 才能冲破落后的意识形态的束缚, 建立起图书馆信息资源联盟。
6. 建设计算机服务网络, 为信息资源提供技术支持和便捷服务。
图书馆信息资源联盟必须有强大的网络系统来支持, 通过网络把各部门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形成联盟, 发挥各地区的资源优势, 形成资源互补, 缩小地区间的差距。这种网络体系的基本构架可以通过数据和目录整合得以实现。
7.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著作权等相关法律法规, 保障图书馆信息资源联盟的发展。
要建立和发展图书馆信息资源联盟, 保障作者和读者的权利和义务, 实现对网络资源使用和链接的监管, 保障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制的顺利运行, 必须要对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如文献复制、检索、互借、编目、版权保护等, 规定一定的标准规范, 以做到有章可循。
四、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保障体系建立
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 必然要建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保障体系。区域性的图书馆联盟应该成为我国区域性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保障体系核心, 根据需要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部门。
1. 建立有效的协调仲裁执行部门。
协调仲裁执行部门旨在确定信息资源建设的方案, 解决方法, 制定规范标准, 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地区性规章制度, 使得信息资源的建设有序、健康的发展, 与此同时, 图书馆可以提供统一的技术管理平台。共享需要进行标准的统一, 这就依赖于标准化的技术平台, 以此来满足各图书馆的信息提取。因此, 成员需要有效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 同时签订明确的共享协议, 以文本形式保障合作的顺畅。共享协议必须充分考虑到各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实力以及对整体的贡献大小, 实现优势互补基础上的供需平衡。
2. 完善信息资源服务部门功能, 开展多样化信息服务。
图书馆信息资源不仅要为所属区域的读者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而且要进行远程信息资源服务, 涉及的读者不仅有大学及研究机构, 而且拓宽到社区等其他读者。与此同时, 形成基于网络的合作数字参考咨询服务, 开展形式多样的, 丰富多彩的信息服务, 不仅要对学校开放, 更要面向社会大众, 建立起庞大的读者群。这些目标需要对外的信息资源服务部门, 通过对资源的整合, 达到对外的服务和交流。这一服务部门可在联盟内独立设置, 也可以从成员单位中抽调服务人员进行远程联合服务, 其目的都是实现联盟的对外服务。
3. 建立可信赖的信息长期保存平台, 提供信息安全技术保障。
图书馆不仅要保存地区的信息资源, 而且通过发挥自身优势, 形成信息长期保存的平台, 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条件下, 拓宽信息资源所涉领域, 跨地区, 跨行业, 跨国家来建设和丰富图书信息资源联盟的信息资源量。通过学习, 相互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信息资源保存策略和措施, 建立一个可以信赖的网络信息资源长期保存体系与平台, 充分发挥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保障作用。安全技术环节也是共建共享的有力保障, 各图书馆需要共同研究开发适合于数据存储、提取、服务特点的安全技术体系, 有效保障共享资源的信息安全, 以维护整体的利益。
摘要:本文从根本上剖析图书馆数字联盟资源共建共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分别从机制、经费、资源建设等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以为借鉴。
关键词: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整合
参考文献
[1]周瑶.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主要障碍及其对策[J].图书馆学刊, 2009 (7) .
[2]唐虹.社区图书馆联盟管理模式与组织结构研究[J].图书馆建设, 2009 (10) .
数字资源联盟 篇2
数字化校园
数字化校园是以校园网为背景建构的集教学、科研和管理为一体的新型数字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在传统校园网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将现实校园的各项 资源数字化,形成的一个数字空间,使现实的校园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数字化校 园旨在用层次化、整体性的观点来实施校园信息化建设,利用校园网把教学资源和管理信息 更好地组织分类,为教学工作提供基于网络环境的信息化教学平台,为管理、科研工作提供 基于网络环境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数字化校园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推动了高校校园数字化建设的步伐,校园网络应用系统和用户都达 到了相当规模,初步实现了网上办公、网上教学、网上管理和网上服务。然而,在校园数字 化进程中取得可喜成就同时,其中也存在诸如发展缺乏统一规划、信息缺乏有效共享、应用 缺乏有效集成、用户缺乏统一接口等问题。各系统没有统一的数据标准,导致的后果是各系 统之间的数据资源无法共享,各系统中的信息资源成为信息孤岛。校园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虽然学校的各个应用系统有各自相对的独立性,但应用与应用之间有相互的功能依赖或信息依赖关系。因此有必要对校园网网络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统一的总体规划,建立起各种各样规范,使各应用系统之间建立连接,成为整体。
统一数据平台包括四个基本标准:
(1)统一数据平台 统一数据平台通过一个统一的、抽象的数据服务层,确保为集成、聚集和转换数据工作的可复用性。同时,容易地向应用程序传递数据,并通过一系列数据服务引擎为前端数据展现提供集中的服务,从根本上简化分布数据的访问和集成,充分体现 “面向用户,简化智能”的设计理念,最终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数据应用环境。数据元素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用户视图标准和数据库标准。
(2)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实质上是一种多媒体 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它把各种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用数字技术存贮,以 便于跨越区域、面向对象的网络查询和传播。数字化图书馆涉及信息资源加工、存储、检索、传输和利用的全过程。
(3)教学资源库建设 教学资源建设是一个需要长期建设与维护的系统工程。应更好更有效地建设教学资源 库,使其在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更强的保证,使媒体素材、题库、课件、案例 等信息,做到充分共享。教学资源建设可以有四个层次的含义:一是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二是网络课程建设; 三是资源建设的评价;四是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
(4)管理数据库 分属各部门的学籍与成绩管理数据库、师资与教学情况数据库、学校设备与资产数据库、人事与劳资数据库、财务数据库、科研数据库、办公公文数据库等,各类管理数据库多数没 有实现数据共享,普遍存在信息孤岛问题。
针对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方面,北京邦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确然系列数字资源管理共享系统 Queran RMS,有不错的解决方案。
立足于“元数据技术”,“流媒体技术”,全新的社区化理念是支撑Queran RMS的三大支柱。
资源的社区化建设理念:以用户为中心
教师和学生可以围绕资源组建各种学习社区:教师主导,学生参与。QueranRMS系统记录跟踪用户足迹,主动推送用户感兴趣的资源,通过多种技术手段支持专业教师对资源的二次加工,记录分析教师和学生参与的足迹,使他们成为资源建设的主力!
采用Web2.0相关多种技术手段,实现资源交互与共建
让每个读者具有自己的个人空间,可以收藏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将内容推荐给其他用户。自己可以上传内容,并且可以共享给他人。多个人可以共同创建群组进行学术交流讨论,群组内可以共享学术资源;群组资源可以有选择的开放给群外其他用户。
引入最新的维基理念,摆脱传统的完全由管理员管理资源的模式。现在是以管理员为管理节目的主力军,读者全员参与节目的建设,可以随时对节目进行补充,补充后的资料经过管理员的审核可以给所有读者看到。即读者在使用平台进行服务的时候同时在为平台提供支持。
QueranRMS的出现,使用户摆脱了资源建设对资源管理部门的独有依赖,使专业用户对资源的二次加工,成为资源建设的主力,也让老师、学生的足迹成为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面支持多种操作系统
全面支持Unix、Linux、Windows各种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单台服务器可支持1000并发流;Linux、Unix操作系统,单台服务器可支持5000并发流以上。而且高并发仅需1台服务器就可以完成。
多媒体资源全面整合
• 实现组成结构复杂的不同类型资源的整合,如单文件、多文件、多级目录等;
• 实现了多种不同多媒体格式资源的整合,如视音频、图像、文档、课件、网页、flash动画等;
• 实现了外购商用资源库的整合,如爱迪科森、知识视界,新东方等资源库; • 实现了自有资源的整合,如针对光盘资料,支持自动扫描并提取光盘的视音频文件(包括VCD,DVD等),支持提取v并编码CD文件,支持将光盘整个打包成ISO镜像文件。
• QueranRMS还提供开放接口,接口方式支持数据直接同步、WebService,LDAP、Calis体系认证等,可以与已有应用系统实现单点登录,统一认证。
跨库检索、高级检索、资源多角度全方位关联,一站式呈现
QueranRMS还将跨库检索、高级检索、资源多角度全方位关联,一站式呈现。她将库、学科(二级)分类浏览,相互引用、横向关联检索条件自由设定和高级检索、模糊查询跨库检索集于一身,实现了资源的“一站式呈现,统一检索”。
注:部分资料引用自《数字化校园资源建设与应用系统集成》,作者:齐向明,赵宏霞,邵良杉(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数字资源联盟 篇3
本届“2015中国数字印刷联盟高峰年会”由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北京印刷机械研究所主办,数码与网络印刷分会、今日印刷杂志社承办。这是继2013年以来召开的第四届“中国数字印刷联盟系列活动”,本次会议不仅得到了惠普、施乐、柯尼卡美能达、佳能、富士施乐、方正、悠印、美国赢船的大力支持,而且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印刷企业、行业协会、专家学者、专业媒体等200余人莅临参会。
精彩演讲:看市场 & 话趋势
年会主题演讲环节由北京印刷学院副校长蒲嘉陵主持。来自惠普、美国施乐、柯尼卡美能达、佳能、方正电子、悠印数码、美国赢船的企业代表为大家带来了非常精彩的演讲。
惠普公司亚太及日本地区图形印艺解决方案事业部副总裁兼总经理普吉多(Gido van Praag)的主题演讲是《创新制胜》。他认为,印刷行业处在一个十字路口,惠普正凭借“创新制胜”将数字印刷带入主流市场,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变革创新。当然,这种创新不仅是技术上的,而且要产品创新,即更多地为客户及品牌商提供创新服务。如今,在设计、照片、标识展示、直邮/信息打印、营销材料、包装标签、出版等领域,众多品牌商正逐渐采用数字印刷提供独特的用户体验,这已经成为品牌商获得生存的必要手段。为此,惠普为整个行业提供了最为完善的数字印刷系统投资组合,很多客户成功实现转型和创新,如上海自然历史博物馆采用Latex 3000印刷机打印了1万平方米非常漂亮和壮观的壁画,雅昌用Indigo 5600数字印刷机为故宫游客打印艺术品作为留念,杜蕾斯采用Indigo 5600数字印刷机为市场提供了几百万套个性化的包装盒,台湾健豪用Indigo 5600、Indigo 5800和Indigo 1000组成产品线将短版印刷做得有声有色。在惠普看来,创新能够带来影响、带来变革,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克敌制胜。
美国施乐喷墨解决方案全球业务开发副总裁乔纳森·爱德华兹(Jonathan Edwards)的主题演讲是《为图书变革做好准备》。随着数字化时代、网络化时代的到来,通过手机、计算机、平板电脑、手持阅读器等进行阅读的人越来越多,给纸质图书带了严重冲击。那么,与此相关的图书印刷将如何演变?乔纳森·爱德华兹认为,自2008年德鲁巴之后,喷墨印刷一直是行业焦点,不断提升的质量能够满足90%的科技、技术、医药图书需求,灵活多变的生产可以实现100~3500册的图书印刷,如今已经成为全球图书按需印刷市场的重要利器。随着巨头出版商逐渐消失、个人出版日益兴起、版权输入继续增长、小批量图书品种快速增加,图书印刷的短版化需求越来越旺盛。施乐自2014年11月开始将Impika在亚洲推出,到2015年4月将Impika过渡到施乐公司主品牌,希望与广大出版商和印刷商一同携手,为图书印刷市场的变革做好准备。
柯尼卡美能达全球数字印刷营业部销售总经理安部高志(Takashi Abe)的主题演讲是《柯尼卡美能达“助力您的印刷事业”》。他认为,全球生产型数字印刷市场已经成熟,采用数字印刷是“必须的流程”,而“胶印+数字印刷”是基本配置。从全球范围来看,传统印刷转型数字印刷的步伐逐渐加快,特别是随着数字印刷品质的提升、单张成本的下降以及有价值的印刷服务增加,数字印刷因其带来了更广泛的盈利空间而倍受青睐。为了顺应数字印刷市场的需求,柯尼卡美能达在2014~2015年度推出了C1100/1085和C1070/1060等新机型,拥有更高色彩精确度、更高的色彩稳定性和更高的品质稳定性。柯尼卡美能达不单纯提供印刷服务,而是“市场的规划者与设计者”,目标是带给客户更高品质和更多业务。
美国赢船市场研究及咨询有限公司市场研究及分析总监后田雅人(Masato Atoda)的主题演讲是《全球及中国数字印刷市场分析及发展趋势》,主要内容包括数码打印的应用前沿、喷墨式打印对市场的影响、国内市场和全球市场的规模以及印刷商的动向。最后,赢船公司给出了对中国数字印刷市场的建议:增加设备的每月最高印量(AMPV)对于中国数字印刷市场的未来增长十分重要;硬件和软件系统供应商应该提供帮助客户变得更高效、更创新的工具。
佳能(中国)有限公司专业打印产品本部副总裁韦海恩(Wilbert Verheyen)的主题演讲是《图书出版行业的数码打印》。从全球图书出版的市场趋势来看,出版总量在减少,出版品种在增加,按需出版势在必行。与传统印刷和短版印刷相比,按需印刷的优势是简化了整个印刷生产流程,不存在库存压力和退货风险,只有生产和运输两个环节,大大缩短了交货周期,降低了整体生产成本。作为全球数码喷墨卷筒打印设备的领导者,佳能自1998年就开始进军图书出版数码打印市场,如今能够提供一系列真正适合数码图书印刷的设备。例如,在短版印刷方面,有JetStream、ImageStream和ColorStream系列产品;在按需印刷方面,有ColorStream系列产品以及VarioPrint i300、VarioPrint 6000和ImagePress 800等产品。在“数码印刷,全在佳能”这一品牌战略的推动下,佳能将进一步深耕图书出版市场,把最合适的技术、产品及解决方案推荐给出版商,从而帮助他们成功转型。
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杨斌的主题演讲是《互联网+工业4.0》。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冲击波已经袭来,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成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大势。他认为,中国印刷行业要想取得长远发展必须把握好两个关键词——“互联网+”和“工业4.0”,只有不断融入和实践,才能抓住未来市场命脉。在工业4.0的驱动下,中国印刷行业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实现转型升级的空间很大。杨斌建议:规模较大、竞争力强、资本雄厚、IT建设能力强的企业可以自建生态圈;规模较小、纵向拓展能力强、具备独特优势、市场嗅觉敏锐的企业可以成为生态圈中的一部分,并努力成为其中的佼佼者。因此,面对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方正电子持续创新,面向印刷行业自主研发了多款软硬件系统解决方案,助传统印刷行业实现转型升级一臂之力,做好“印刷e时代”的引导者,与客户一起迎接未来挑战。
悠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方案和销售总监甘为民的主题演讲是《智能印后的神奇力量——欧洲数字印后新科技特点分析》。首先,甘为民为大家介绍了欧洲印刷的数字进化,其中印刷企业的智能进化主要有三大方向:一是搭建智能化印刷新工厂,向“后”走;二是数码/传统混态印刷生产,配套数码印刷机;三是产品模板化、服务网络化,实现全数字印艺。其次,他通过介绍瑞士PBT公司的美达(Mita)自动精装上壳机、德国凯马(Kama)公司的多能一体自动糊封折叠分配平台(变形金刚)和以色列视高迪(Scodix)公司的数码印刷品特效印刷机,让大家体会到了欧洲智能印后和附加值印后新科技带来的神奇。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印刷行业在新业务环境下应该向欧洲学习,既要向“前”看关注印前,也要向“后”走投资印后,从而助数字印刷投资成功和传统印刷结构调整。
互动谈话:谈经验 & 诉需求
年会的第二个环节是互动交流谈话,由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数码及网络印刷分会秘书长张建民主持。本环节邀请了5位嘉宾与现场听众一同交流探讨数字印刷应用,并分享了各自企业数字印刷应用创新。
虎彩印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成稳表示,在“互联网+印刷”的时代,虎彩紧跟行业发展步伐努力转型布局,不仅有做个性化产品的“虎彩影像”,还有做断版书和绝版书的“搜书院”。投资数字印刷需要有发展的眼光,陈总相信,凭借他的胆识以及虎彩的实力,一定能够用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开辟按需出版的新空间。
江苏凤凰新华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在健介绍说,凤凰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出版传媒集团之一,“体制内”的优势使得凤凰印务并不愁订单。但是整个集团面临着两大危机:全媒体和订单碎片化。针对这两个问题,集团先后着手实施三大工程,即建立印前数字处理中心、云印刷处理中心和云印刷平台。
东莞中编印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谢葆德认为,做数字印刷业务最重要的是从客户的角度出发,让他们享受到数字印刷带来的优势,比如减少库存及管理成本。中编印务自2011年引进第一台喷墨数字印刷机开始,直到2014年才真正发挥出优势,2015年的目标是在数字印刷的支持让原有业务更丰富。
香港保诺时网络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柏炜在介绍成功经验时谈到,目前他们有45%的业务来自互联网,30%的业务来自电话,25%的业务来自香港的实体分店。之所以能够在互联网接到这么多订单,主要原因就是做标准化、降低成本和及时交货。公司2003年开始拥抱互联网,2013年成功在香港上市,经验在于通过互联网获得了强大的数据库,为发展新业务、寻找新客户、挖掘新商机、开启新模式提供了保障。
上海数字印刷行业协会秘书长潘晓东在谈自己看法时说,数字印刷企业的日子越来越难过,并没有刚开始起步时那么滋润,主要是因为存在三大矛盾:一是数字印刷的良好发展方向和当下数字印刷企业日子越来越艰难的矛盾;二是数字印刷应该在按需出版中发挥很强大的作用与“体制内”和“体制外”的数字印刷企业面临不同市场环境的矛盾;三是个性化服务和碎片化生产的数字印刷无法规模化与企业生存必须做到规模化定制要求的矛盾。
数字资源联盟 篇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明确了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指明了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并将“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作为第一发展目标。这表明:数字教育资源是信息技术融合的重要基础, 没有数字教育资源的教育信息化, 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当前武汉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工程是武汉教育云示范工程, 即国家教育资源公共管理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工程。武汉教育云的重点是数字教育资源的规模化应用。应用的前提是建设, 因此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就成为目前武汉教育云的先导工程和基础工程。
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因其涉及面广, 种类繁多, 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涉及人力、财力、物力, 集合了机制建设、综合管理、技术规定、人员调配等综合因子, 需要高度的责任心和集体智慧, 其中更有很多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笔者有幸参与武汉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工程, 实施过程中面临些许困惑, 也有一些思考。
一、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途径及原则
开展数字教育资源建设, 开发、征集、采购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途径。资源开发是资源建设主体部门与具有开发资质和经验的公司合作, 根据师生需求, 针对现行教学内容开发适用资源;资源征集则是通过一定的途径, 面向学校和社会征集现有的或急需的资源;资源采购是通过政府程序, 购买经过专家成员审核、推荐的成品化、商品化资源。
武汉市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目前主要通过这三个渠道来开展。而无论是开发、征集还是采购, 都应有各自的实施原则。
(一) 资源开发的实施原则
1. 规范性原则
严格按照资源开发流程, 严格遵循相关技术规范, 尊重教育教学规律, 遵循制作要求, 科学规范地实施资源开发行为。
2. 适用性原则
所开发资源要针对现行教育教学内容, 符合现行教材版本和课程标准, 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注重通用性和时效性。资源运行要综合考虑现有教育技术教学环境, 为教师所喜用和适用。
3. 经济性原则
资源开发要分步实施, 量力而行, 不进行脱离需要的开发, 不进行过度超前的开发, 避免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
(二) 资源征集的实施原则
1. 优质性原则
优质性是资源征集的首要原则。所征集的资源必须高质量、高水平, 能对数字教育资源建设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2. 适用性原则
所征集的资源必须符合教育教学需要, 一方面要吻合现行教育教学内容, 同时应具备时效性, 与教材版本同步。
3. 原创性原则
所征集资源必须为资源权属人原创, 有独立的知识产权。
4. 规范性原则
所征集资源应按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 在命名、格式、属性、标注等各方面符合技术要求, 保证资源管理及应用的规范化。
(三) 资源采购的实施原则
1. 规范性原则
所有数字教育资源的采购均需严格按照政府公开采购的流程处理, 遵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
2. 优先性原则
优先选择资质好、开发能力强的资源开发商;优先选择用户面广、用户评价度高、教材相关度强的数字教育资源。
3. 针对性原则
所采购资源既要满足教育性, 又要注重学科性。对于重点学科和重点专题, 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筛选, 突出数字教育资源特色。
4. 经济性原则
数字教育资源购置费用比较昂贵, 采购时要进行严格的成本核算和评估, 要避免相同内容资源的重复购置, 以确保采购经费使用效益达到最优化。
二、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分析
由于数字教育资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教育人员及资源开发人员对其理解都有一定差异, 各级建设理念不同, 实施途径不同, 制作人员素质各异, 会导致产生大量不同层次、不同属性的资源, 造成资源管理的混乱, 更造成使用上的不便。下面所述就是资源建设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一) 资源开发容易出现的问题
1. 机制缺乏带来的执行障碍
目前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模式是教企合作, 即教育系统与较有实力的资源开发商进行合作。这样的合作集合了教育人士的教育教学经验和企业良好的技术开发实力, 应该是强强联合。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教育主管部门由于历史原因, 从人事制度到财务制度上通常并没有支撑这种合作的配套机制, “教育话语”和“技术话语”对接存在偏差, 导致沟通和理解上的障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从人力调配到经费调用上, 出现各种掣肘, 执行不顺畅, 使资源开发工作出现困难。
2. 学科教师遴选出现偏差
由于资源开发数量大, 种类多, 需要众多优秀的学科教师参与。而遴选教师, 目前最可行的渠道是通过市、区学科教研员面向全市广大一线骨干教师。但教研员囿于经验和认识水平, 往往只能从传统教学的经纬尺度来考量和筛选, 并不一定能完全客观评价一个教师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水平, 导致挑选出来的部分教师, 由于缺乏信息素养和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不能很好地胜任综合要求较高的数字资源的制作任务。
在武汉市资源开发的“教学微视频”项目中, 就出现了部分教师对微课形式的认识不到位, 以及信息素养不够而不得不中途退出的尴尬情形。
3. 合作开发公司对教学流程了解不够
资源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 专业性强, 工程量大, 往往需要通过招标等形式引入专业公司。但数字教育资源首先必须符合教育规律, 因此开发公司人员除专业资质水平、丰富的拍摄和后期制作经验外, 还要充分了解教育知识和教学特性, 掌握教学流程, 即开发过程既要具备资源性, 又要注重教学性。如果只考虑公司设备器材的高档和视频制作的精美, 不充分考量公司的教育资源制作水平, 就会招来一些诸如婚庆类专业视频制作的公司, 只能制作一些视觉冲击力大, 但却无法满足教学需要的“高精度废品”。
4. 其它问题
在资源开发过程中, 场地、人员、安全等都是可能出现问题的因素。如拍课场地 (如普通教室) 灯光达不到一定的照度 (流明) , 隔音条件也无法达到理想的分贝, 电子白板等设备型号差异对教师的困扰, 开发人员对于新技术的认识和实践水平不够, 学生异地拍摄导致的影响正常学习及不安全因素等, 都是资源开发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二) 资源征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 质量参差不齐
资源征集主要面向中小学一线教师, 征集来的资源源于课堂, 经过教学应用的磨砺, 适用性和针对性较强, 优势是接地气, 重课堂, 突出了教师需求。但一线教师大多日常工作繁重, 无暇钻研数字资源制作, 技术水平有限, 导致所制作的教学资源质量不尽人意, 精品如凤毛麟角。如主流课件只是简单的展示型PPT, 从交互性、易用性到精美度都不够, 一些教学设计缺乏个性, 大量课件素材来自于网络的下载复制等等, 使得应征资源的整体水平不高。
武汉市某区教育系统就曾经开展过面向全区中小学教师的资源征集活动, 结果征集来的大部分资源或品质不佳, 或过于陈旧, 而无法推广使用。
2. 碎片化严重
资源征集的离散性、非系列性, 使应征内容呈多样化, 如一张手机拍摄的图片, 一段录屏制作的教学微视频, 一篇日常教学的教案或论文, 一个演示文稿型的课件, 都有资格作为资源参加应征, 这也会导致征集来的资源过于零碎、琐屑, 碎片化严重, 而且个人作品的封装各行其是, 格式千差万别, 给后期审核、编目、入库带来困扰。
3. 版权不易甄别
不容回避的事实是, 由于网络的便捷性, 许多教师习惯了“拿来主义”, 从网上下载图片及音频素材、教学设计、教学课件, 有的直接借用, 有的则稍加改造, 为我所用。站在优秀者的肩头, 视野当然更高, 打造出来的作品当然更优秀, 这本无可厚非。但如果这些留有浓重改造痕迹的作品作为个人应征参加资源, “借用”与“盗用”则往往不太好界定, 审核时也不易甄别, 如果入库, 显然可能引起版权纠纷。
(三) 资源采购容易出现的问题
1. 适用性不够
目前政府采购日益规范, 规模化购买只能走招标渠道。而采购的对象多来自国内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数字资源公司, 但由于各公司所容纳的教材版本兼容性不够, 对应的资源的零散无序, 加上资源公司的一些开发人员对于教学流程的把握往往有所欠缺, 导致买来的部分资源适用性、针对性不强。
2. 同质化严重
现有的主流资源制作工具相同, 开发方式类同, 呈现方法雷同, 导致从不同公司采购来的大量资源同质化严重, 没有地方特色, 没有学科个性。
3. 格式不一, 后期封装混乱
各公司由于自身利益考虑, 在资源封装上各有格式, 互不兼容, 数据接口也不一致, 这会导致采购后的入库问题, 难以正常导入资源管理平台, 即使入库后, 也不易查询和使用。
武汉市数字教育资源将通过武汉教育云资源管理平台进行管理, 前提是资源统一入库, 因此数据接口与格式的统一是必要条件。
三、优化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 科学规划, 完善机制, 严格遵循技术规范
有效开展资源建设, 首先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资源建设规律, 科学规划, 做好方案、计划等顶层设计, 完善相关机制, 避免低效建设、重复建设、无序建设。
要严格遵守资源建设国家标准, 严格奉行统一技术规范, 现行国家资源建设的技术标准为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发布的《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及《CELTS-42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 在资源制作、封装、编目等各环节都必须依据上述技术规范。
要确保资源使用的技术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与兼容性, 能够在常用教学终端 (包括PC、基于i OS/Android/Windows的平板电脑等) 流畅播放等。
(二) 注重专家引领, 学习先进地区资源建设经验
国内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先行先试, 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管理和应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有一批理念先进、专业水平突出的专家。武汉市数字资源建设要摆脱缺乏高位、整体设计, 及自发、零散、无序的状态, 就应聘请这方面的专家引领和把关, 并不断向这些先进地区学习好的做法, 避免没有把握地“摸着石头过河”, 多走弯路的情况。
(三) 注重特色资源、精品资源的开发
数字教育资源库, 都是在整合、淘汰前期存量资源的基础上, 根据教育发展的方向, 针对教育教学需要而逐步建立起来的。要在满足基本的教育教学应用的基础上, 出精品, 出新品, 出特色产品。如, 在翻转课程和慕课的影响力日渐扩大的今天, 优秀的微课资源越来越受到老师的重视和欢迎, 可以考虑加大微课资源的建设力度, 组织地区骨干力量, 开发出一批与学科内容吻合的系列性、共生性微课资源, 供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翻转课堂实践。另外, 各区、校有一批优秀的骨干教师队伍, 在教育教学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 部分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和知名度, 是地区资源建设的宝贵财富。通过挖掘和技术整合, 将这批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转变为优质数字资源, 可作为特色资源、精品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 加强审核, 严把质量关
要成立综合素质强、专业水平高的人员作为资源审核的过硬队伍。对于资源征集, 一方面严把质量关, 另一方面严把知识产权关。要有高度的职业精神, 具备“沙砾淘金”的耐心和“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激情, 精心挑选出原创的、优秀的资源作品。
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 篇5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教育也进入了网络的新时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快速发展,信息化教学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而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是实施信息化教学的基础,因此各学校开始重视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下面结合本人的工作经历,分析如何进行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构建体系
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促使教学资源的统一管理,最终实现信息化教学的一个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它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特点。现有大部分平台开发遵循教学性、科学性、开放性、应用性、层次性和经济性原则,基于SAN网络存储架构、TRS跨数据库检索技术和统一身份认证的门户网站的导航三层技术在校园局域网的基础上对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高度整合,从而实现校内资源的有效聚集与广泛共享、教学资源的个性化服务、确保查询速度、保护知识产权及资源的交互式应用。
而我校是一所中职学校,从资金到技术都没有这个实力,校园网的安全性较差,因此设了两台服务器,把校园网站等对外网的信息放到一个服务器上,把数字化资源平台和信息管理系统等放到另一个服务器上不对外网开放,这样不用怎么考虑外网的入浸。
二、注重技能培养需求开发优质资源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全面、深刻的影响,不仅改革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还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教育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如何运用教育规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数字化资源建设已成为必然趋势。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需要适合其自身特点的教育信息化资源。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进行数字化资源建设也应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资源的构成可以以技术应用型媒体资源为主,同时注重理论与研究型媒体资源的开发。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在专业资源库建设前期,经过充分调研后,结合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我们将应用案例的收集与开发及相关工具的使用作为该专业数字化资源建设的重点,同时做好相关技术素材的整理与制作工作。
内容与技术是数字化资源建设从不同角度划分的两个层面,内容表示该资源要呈现的信息内涵,技术指具体资源用何种媒体、什么样的方式来呈现。一般专业教师,对自身涉及到的专业比较了解,在数字化资源建设过程中制作一些PPT课件还可以,但是要进行一些深层次数字化媒体资源的开发往往就无能为力了。学校在进行数字化资源整体规划中,要明确哪些是重点资源,对于这些资源可以按课程或专业列子项目成立开发小组,小组成员应由专业教师、IT方面或艺术方面的教师组成,专业教师负责具体资源的内容设计和脚本编写,然后由IT方面的教师选择合适的媒体形式并实现。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设计涉及到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美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并非一个简单的过程。如何综合运用相关理论设计出实用性、适应性和艺术性强、交互方便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数字化资源设计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具体资源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该资源教与学的实际需要,选题必须精心、准确、体现实用性,根据资源的特点选择好合适的媒体表现形式,确定是制作一幅图片、一个动画或是一个网络版课件。这里有必要特别提一下资源中的课件制作,不要做成简单的“黑板搬家”、“课本拷贝”,设计应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如何处理既适合界面美观性又适应教学对象年龄特征的媒体信息是数字化资源设计的关键。数字化资源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多种媒体信息及文献、课件、网络课程等教学资源。通常在进行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单个素材的设计时重点考虑实用与艺术表现效果问题。进行课件、网络课程等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涉及的媒体信息越多,其相互间的协调就越重要,如果对它们间的关系处理不好的话,极易使人们的感官互相冲突,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媒体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特点。
这里有必要强调一下,数字化资源建设的主体是普通教师,各级别的资源库中存储(或使用)的最多的是教师自己制作的资源。针对这一实际情况,进行数字化资源建设不能只是一味地追求表现效果,应以教学内容呈现和教学设计的体现为基础,然后再从技术与技术角度考虑如何达到最佳的表现效果。
数字化资源中的基本媒体素材可分为五大类: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如果在资源制作过程中不精心选取素材表现类型,有可能会出现“体积”过大、不便在线播放、呈现效果欠佳等问题。在选择具体媒体素材时,需要了解该素材的属性信息,如动画类素材常见的文件格式有GIF、SWF格式,但两者又有所不同。GIF是最常见的动画文件格式,由多帧GIF图像的合成,SWF是基于Macromedia公司Hockwave技术的流式动画格式,具有体积小、功能强、交互能力好、支持多个层和时间线程等特点,但播放时需要插件。媒体形式确定好以后应尽可能把每一种媒体的属性用到极致,比如文字,要把其字体、字号、颜色等多种属性充分利用,就可以起到向学习者有效地传递信息的作用。
三、积极培训,加强管理
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实施与管理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技术培训工作,资源设计工作,资源和人员管理工作,等等,适宜采用“一个中心,多个工作小组”的模式来管理整个系统。中心领导负责平台运行管理的相关制度、程序等制定与监督,协调各小组的工作;小组成员主要包括视频资源建设小组、多媒体素材资源建设小组、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建设小组、讲授型网络课程建设小组、应用培训小组,教师个人教学网站群建设与维护小组,学校精品课程开发与维护小组等,分别对相关资源库进行开发与管理。通过这种管理模式,可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运转顺畅,工作高效。
数字资源联盟 篇6
关键词 数字内容产业 古籍数字化 古籍数字资源 古籍保护 江苏
分类号 G255.1
Abstract Rise of the digital content industry has injected new impetus for the regeneration of ancient books protectio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content industry as well as the new chance of digital resources construction of ancient books, introduces the digital resources construction of ancient books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draws 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the digital resources of ancient books in Jiangsu Provi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igital content industry.
Keywords Digital content industry. Ancient books digitization. Digital resources of ancient books. Ancient books protection. Jiangsu.
跻身国内文化产业第一方阵的江苏省,正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快速迈进。而大力发展江苏地区的数字内容产业,是促进江苏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之一,这也为江苏古籍保护事业及其古籍数字资源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1 数字内容产业的兴起
数字化的潮流,影响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而数字内容产业的兴起,更是出现了千帆并举、百舸争流的局面。数字内容产业(Digital Content Industry)是一个以创意为核心、以数字化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新型产业群[1],已经成为现代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兴产业,一方面数字内容产业与互联网、通信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有着密切关系;另一方面,数字内容产业的出现也体现了文化产业与信息和通讯产业的交叉渗透。
自诞生之日起数字内容产业就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以及广阔的发展前景,其蕴含的内容属性和数字化的特点,同时迎合了“知识经济”和“数字经济”的要求,亦已成为当今文化内容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助力。我国非常重视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将其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等多个中央政策文件中指明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方向。
从2003年至今,我国数字内容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其发展势头十分迅猛。2011年数字内容产业规模达到4000亿元,较2010年同比增长了10%[2]。而中国数字出版产业2012年总产出达1935.49亿元,比2011年整体增长了40.47%[3]。同时,我国拥有庞大的数字内容目标消费群体,而且数量还在逐年上升。截止到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6.49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57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4]。这些数据表明,数字内容产业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和众多的消费群体,可持续发展趋势十分稳固,这些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为开展古籍数字资源建设夯实了基础。
江苏十分注重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培育和发展,早在2009年就提出了要大力推动科技与文化的融合,积极运用科技提升文化创作、生产和传播方式,着力提高新兴文化业态在文化产业中的比重。2011年出台的《江苏省关于加强文化科技创新的意见》中进一步明确,要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与科技紧密结合的体制机制,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提升文化创作、生产和传播方式,从而增强江苏文化的创造力、影响力和传播力。因此,以数字化高新科技为代表的创意产业新业态,正推动传统的文化产业向创意高端变革,已成为江苏实现文化产业升级换代的重要途径。
2 数字内容产业背景下古籍数字资源的开发
我国古代文献典籍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中华文明延续发展的历史见证。而古籍数字化是对古籍及古籍内容的再现,开创了古籍利用与再生性保护的新模式。当今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为古籍数字资源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一方面,古籍数字化开发与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加速融合,极大地增强了古籍数字资源建设的创造力和传播力,为古籍数字化拓展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作为数字内容产业的组成部分,古籍数字资源为基于本土文化的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提供特色的数字素材,从而推动了古籍数字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数字内容产业又是一个高成长性、高附加价值的产业,有着深远的隐含效应,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文化生产力和国家形象,可以使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在国内乃至全世界得到弘扬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应积极采取发展具有本土数字内容产业的政策,从历史文化遗产中汲取文明的精髓,以维护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在各类文献中,古籍独具特色,蕴含着独特的文献价值、艺术价值,彰显着古老文明的魅力。因此,着眼于古籍数字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既是慎终追远,对历史和传统的守望和传承,亦是楚璧隋珍,使之成为中国数字内容产业的一个特色组成部分。
从2011年起,文化部、财政部发实施了“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该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有效的数字资源保障体系,依托图书馆馆藏优势,建成内容丰富、类型多样的公共文化资源库群。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坚实的经济基础,江苏以数字化平台、数字化资源、数字化服务等为建设内容,构建内容丰富、技术先进、传播快捷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力争在资源生产、服务能力、影响效益、运行管理等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和领先地位。
江苏高度重视数字内容建设,在自建数字资源方面,全省共有23个图书馆自建了112种各类型数字资源,其中省馆自建22种,10个市级馆共自建39种,13个县(区)级馆共自建50种,自建资源总量达到11TB[5]。而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中,古籍数字资源又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将成为未来特色数字资源建设的重点。据统计,全国公共图书馆收藏古籍约2750万册,江苏就有近332万册,占总数的12%,。而《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所收录的全国善本共56 787种,其中江苏有9000余种,占总量的16%[6]。如此丰富的古籍资源,为江苏古籍数字资源建设提供了丰富宝藏。
3 现阶段江苏古籍数字资源的建设
古籍数字资源是基于古籍内容整合、有序的数字资源集合。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加工、重组及存储,不仅达到古籍保护的目标,同时还能为基于本土文化的数字内容产业提供中国文化内涵的重要素材。因此,遵循古代典籍存续和衍生的基本规律,实施古籍文本的数字化“解读”工程,充分发挥古籍数字资源的教育功能和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是用好、用活江苏丰富古籍馆藏资源的重要任务。
3.1 江苏省馆藏古籍资源分布
江苏古籍资源非常丰富,拥有各级古籍馆藏机构共有69家,馆藏古籍总量近468.3万册。其中,公共图书馆有48家,收藏古籍为331.6万册,占江苏古籍总量的71%。仅南京图书馆一家收藏的古籍就达160万册,其中的善本14万册,民国文献70万册[7]。11家高校图书馆馆藏古籍总量约98.3万册,其中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藏量就达40多万册。另外,文博等相关机构共10家,收藏古籍38.3万册,如苏州博物馆收藏古籍10万册,其中善本为722种3350册(件)。
2008年国务院批准公布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及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共2392种,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51家[8]。江苏省就有8家单位成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总数位居全国各省(市)第一。在首批公布的古籍名录中,江苏入选292部,列全国各省(市)第一。截止到2013年3月,《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已评审并公布四批,其中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江苏珍贵古籍共计1211部,占全国总量的10.66%。
3.2 江苏古籍数字资源建设的现状分析
在2007年8月,“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在南京图书馆正式挂牌,这是全国首家正式挂牌的省级古籍保护中心,这为江苏省古籍数字化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目前,江苏省参与古籍类数据库开发的机构主要包括:图书馆(含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学术科研及文博机构、数字加工(出版)企业,总共有30家。参与古籍数字化加工主体身份的多重性,也必然带来古籍数字资源开发价值取向的多元化[9]。其中,图书馆的古籍数字化工作主要是根据其馆藏资源有选择、有目的地进行,特色较为鲜明但封闭性较强。而学术机构的古籍数字化项目,多出于科研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其注重的是学术价值。数字企业的古籍数字化工作主要根据由市场需求或潜在的市场需求来决定,所开发项目的经济效益占主导地位。从构成数量来看,江苏省古籍数字资源的开发仍以公共图书馆数量居多,共有16家,占江苏古籍数字化加工主体的53.3%;高校图书馆有9家,占30%;数字加工企业2家、学术相关机构有2家、文博机构1家。在所开发的古籍数字资源库中,以古籍书目类数据库的数量居多,共有29种,占42%。其次是图像型数据库,有26种,占37.7%。江苏省各级公共图书馆开发的反映地方文献(地方志)的古籍数字资源库也较为突出,共有10种, 占14.5%。
3.3 江苏古籍数字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作为国内古籍馆藏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江苏在经济、技术与资源支撑方面具有开展古籍数字化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江苏古籍数字资源的开发,现阶段仍以书目类数据库建设为主,全文数据库仅占17.4%。同时,未形成共享共建机制,数据资源开发深度有限,古籍数字化建设规模也有待进一步加强;其次,未能形成古籍资源数字化的公益服务与商业运营的并行模式,其数字资源的社会价值和产业价值并未得到完全释放。第三,江苏参与古籍数字化建设的机构仍以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为主体。尽管也有诸如日本凯希多媒体公司(昆山数字化软件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与方正国际软件有限公司等,但未真正形成古籍数字资源开发的行业规模。而从国内现有的古籍数字资源库成果来看,专业的古籍数字加工企业是古籍数据库产品运作最为成功的主体。
4 江苏古籍数字资源的发展策略
“十二五”是江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期,也是江苏文化建设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发展黄金期。《江苏省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江苏文化产业信息化进程,实现文化产品制作和传播方式的升级,并建立以文化资源数据库和公用电信网为基础的文化信息网络,实现文化资讯上网运行。而江苏省古籍数字资源的开发与建设,需着眼于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的需求,探索古籍数字化公益性服务与市场化运作并行的模式,从而推动江苏古籍保护事业的滚动发展。
4.1要将古籍数字资源建设融入到数字内容产业中
数字内容产业是由“数字”和“内容”两部分组成的,它是以文化产业为主的内容产业与信息产业交叉融合的产物,准确反映了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过程中产业变革的趋势。《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以数字化内容、数字化生产和网络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新兴文化产业”,这说明我国已经将发展新兴文化产业视为推进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古籍数字化蕴涵着对中国文化传承、阅读方式变迁和中国传统学术研究的深远影响,更易于到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播得更久更广。
将古籍数字资源建设融入数字内容产业中,不仅对古籍文献自身价值进行充分揭示,还可以通过古籍数字资源增值性开发渠道,着眼于本土文化的数字素材挖掘,利用资源重组及创新,服务学习与研究、文化与生活、休闲与娱乐等数字内容产业领域,以促进古籍价值传承的良性循环。
4.2公益性古籍数字资源建设需要与市场推动相辅相承
古籍是特殊的信息资源,而古籍数字化是古籍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环节,也是中文信息资源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籍数字资源建设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发展是传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普遍公众服务能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古籍彰显价值、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公益性数字化不同于商业性数字化,不依赖于市场,其建设经费应主要来自政府的投资。江苏省各级图书馆立足于馆藏特色资源的建设,对地方文献古籍率先实现数字化并提供网络共享服务,探索出一条全新的地域文化建设之路。
但是,仅靠政府投入还不足以支撑古籍数字化的整体发展,古籍数字资源加工企业在出版技术、资金、销售等方面有着自己的优势。如北京爱如生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设有专门的研究院和开发中心,而北京书同文数字化技术公司在国家版权局登记有UniHanOCR、全文检索、数码翰林在内的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对于古籍数字资源开发,数字加工企业在数字出版技术、资金的运作和投入、电子商务营销等方面都有着成功的运营优势。因此,我国未来古籍数字资源建设发展应在立足于公益性服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
4.3古籍数字资源开发有利于地方文化的内涵建设
江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为江苏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及建设文化大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数字内容产业肩负着发展和继承优秀文化的重任,将数字内容产业与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紧密相连,尤其是地方历史资料、地方特色文献等,建立地方特色古籍数据库,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并支持地方文化发展。
江苏各级古籍馆藏机构尤其是公共图书馆,保存的地方历史文献资源非常丰富。而根据自身优势和社会需求建设地方古籍特色数据库,不但可以深度开发馆藏古籍文献资源,促进区域文化事业的建设与发展,而且还能够充分发挥馆藏机构服务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社会职能。以苏州方志库为例,该资源库是以苏州图书馆馆藏地方典籍为基础,搜集了包括苏州府县志、乡镇志、人物志、园林名胜志在内的地方文献,共计209种,对了解与研究苏州几千年文化提供帮助,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另外,昆山图书馆、吴江图书馆、常熟图书馆也都建有方志数据库。这种富有地方特色的古籍类数据库不仅凸显了馆藏特色,对保护和传播地域文化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5 结语
数字内容产业背景下的古籍数字资源建设与发展,对于推动古籍再生性保护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将古籍数字资源建设融入到数字内容产业中,是江苏古籍数字化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也为江苏地域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机遇。
参考文献:
[1] 罗海蛟.发展数字内容产业是国家级的战略决策[J].中国信息界,2010(3):25-28.
[2]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规划发展司.中国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C].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
[3] 赫振省.2012-2013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R].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
[4] 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5-02-24]http://cnnic.cn/gywm/xwzx/rdxw/2015/201502/t20150203_51631.htm.
[5] 加快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 努力构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EB/OL].[2015-03-01]http://www.nlc.gov.cn/dsb_zt/xzzt/sztsgtggcgzhy/hyclxz/201210/P020121015617416764410.pdf/.
[6]蔡晓川.江苏公共图书馆馆藏古籍数字化的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7(6):93-95.
[7] 全勤.省级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以南京图书馆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13(1):22-25.
[8]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国发〔2008〕9号) [EB/OL].[2014-11-15]http://www.gov.cn/zwgk/2008-04/29/content_957266.htm.
[9] 李明杰,俞优优.中文古籍数字化的主体构成及协作机制初探[J].图书与情报,2010(1):34-44.
葛怀东 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江苏南京 210038。
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篇7
一、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内涵
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在对数字档案信息研究的基础上,按一定的需求或主题将数字档案承载的相关信息集中、加工成各种形式的数字档案信息产品,有效地向社会各方面提供优化、系统的数字档案信息的一项档案业务环节。
一是信息的线索与途径,形成数字档案信息检索体系,尽快引导利用者对馆(室)藏数字档案信息认识、了解、熟悉,使数字档案信息迅速而广泛地得到利用。二是以协助利用者利用数字档案信息为目的的开发利用工作,即由数字档案存贮部门根据对社会需求的预测,对数字档案信息通过筛选、综合、归纳和提炼,进行若干次加工,加工成文化产品、科技产品,包括政治的、法律的、经济的等方面的知识信息产品,为社会各方面的利用个体或群体提供系统、优质的数字档案信息产品,以节省利用者查找、鉴别,数字档案信息的时间,最大限度地提高数字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益。三是以参与利用者的信息研究为目的的数字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工作,即针对利用需求,同利用者根据共同研究开发利用数字档案信息,分析加工数字档案信息,提供数字档案信息的综合研究成果,为利用者的决策、科技攻关、市场谋划、经济统筹、指导生产提供第一信息支持、服务于利用对象,使数字档案信息的持有者既是提供者同时又是利用者。这三层的第一层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开发利用工作要求,有很强的导向性,后两层是“活化”数字档案信息,向社会各方面提供实用而系统的信息产品,使数字档案信息由静态转变为动态信息,将电子档案信息潜在价值变为直接和现实的、社会的、经济的、生态的和技术的等效益。是档案开发利用由低到高渐进发展的过程,也是实现数字档案工作目标推动数字档案工作深入发展的动力,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拓展挖掘的潜力。
二、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从总体上看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尽管有纸质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理论与实践可以借鉴,但直接用于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的理论尚未形成。在有关数字档案的规章制度中,虽然也规定了要开发利用数字档案信息,但多为原则要求,对开发利用的形式、方法、成品的具体规定很少。有些数字档案管理者借鉴纸质档案信息开发利用中的经验,将纸质的文件目录等线索性检索工具存入计算机,并将数字档案信息按利用者所需,下载至光盘,提供给用户使用,虽不失为简单开发,但实为原件提供。要说钻研与数字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相适应的业务,扩展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利用功能,加工研制创新数字档案信息产品,系统规模而有针对性的地提供数字档案信息则处于摸索阶段。数字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理论的滞后,规范制度的欠缺,形式途径的匮乏,方式方法的呆板,与目前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矛盾突出,如何改变这种状态,有效发挥数字档案信息功能,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三、实现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提
既要方便查阅利用,又要保证安全,是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从两方面入手:
(一)建立数字档案数据库和数字档案管理系统。与传统纸质档案相比,数字档案的优势在于快速便捷地检索和利用。这靠人工是无法实现的,只有借助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和科学设计的管理系统、齐全完备的档案数据库才能实现。数据库至少应建立两个:档案目录数据库和档案文献数据库。这两个数据库相互联系互为一体,数字档案数据库其实只是档案的数据仓库,其管理调用离不开目录数据库。计算机系统通过检索目录数据库判断确定所要查询档案的地址和代码后,再按检索到的地址到档案文献数据库调出相应的档案文献原文。要实现数字档案管理现代化,这两个数据库应统筹规划、同时建设。
(二)建立新的“利用规则”。与纸质文件档案相比,数字档案利用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信息安全。一方面,数字信息的易变性使利用活动中潜藏着对信息原始性的威胁;另一方面,随着网络的普及,电子文件的利用窗口将从档案阅览室分散到四面八方的计算机屏幕上,使以往许多行之有效的控制手段变得无能为力,所以必须重新思考,建立专门的数字档案利用制度。
1.建立多套备份制度。电子档案应制作三套,一套封存,一套提供利用,一套异地保存。封存的那套一般只用于与拷贝件的对照校验,不能对外提供利用,以保证电子文件的原始性。对外提供利用的电子文件应为只读件文件。
2.对需要控制使用的电子文件用密码技术、用户身份证技术等方法进行加密管理。档案工作人员无法面对身在各处的利用者,对其利用权限的管理只能靠计算机系统鉴别和控制。我们的计算机系统应尽可能地使用先进的技术加强对用户权限的管理,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
3.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提供利用时光盘不受损坏。提供利用时数字档案不可随意复制和传播,要规定严格的查阅程序,不得超越权限利用。注意保密档案不得上互联网络,只可在内部使用。
四、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要求
第一,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应以数字档案信息为开发主体,但同时也应吸收相关图书、资料、情报等方面的信息,及时补充有关信息,以保证数字档案信息产品的实用性、延续性和动态性。
第二,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应以加工、研究为基本手段,由现代化技术进行智能控制,加工与研究要互为作用、互为基础、相互促进。
第三,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应主动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面向社会,服务领导决策,贴近群众生活,应用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向个体或群体提供信息支持。
第四,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应以加工研制创新科技含量高的知识型电子档案信息产品为标志,通过智力生产,将电子档案信息加工研制为不同载体形式的档案信息成品。
第五,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要坚持开放并兼顾保守国家机密和保护知识产权和个人隐私,加工研制的电子档案信息产品时,应将有关国家机密、知识产权或隐私部分的内容分离出去、避开或隐去,把可开放的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加工成新的产品及时输向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法
(一)汇编。根据选定的主题,直接对馆(室)藏范围的数字档案信息进行鉴定、筛选、组织,在忠于事实、保持原文原貌的前提下制成产品,如《劳动保障文件汇编》《职务任免文件汇编》。
(二)浓缩辑录。按某一需求选题,定向“浓缩”过滤相关的数字档案信息,组成的产品,是只针对某一定向选题的需要的辑录,择要下载,忠于原文中某个方面的本意。
(三)撰述。对数字档案信息研究的基础上,由数字档案信息开发人员根据选题需要,运用不同的表述形式重新撰写的具有一定创新性价值的产品。它脱离原文,忠于事实,但高于原文。如专题研究报告、学术评述、专业史料等。
(四)转化。一种是将不同载体的档案信息有选择地运用现代化技术设备转化为数字档案信息产品;一种是将研制的电子档案信息产品转化为其他载体;一种是对图书、史料等动态的信息收集,录入至数字档案信息产品,为我所用。
六、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数字档案未经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私自复制、拷贝、修改或转送他人。
第二,数字档案可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终端上查阅,但查阅人员只能查阅本人权限之内的数字档案,如需查阅超越权限的数字档案,需经有关部门同意,并遵守保密规定。
第三,已批准为“使用权限保护的”数字档案,要在目录、载体上标识。档案部门应严格执行电子档案的“使用权限保护”和密钥管理规定。
第四,联网利用要有安全保密防范措施和可靠的监管保障。如上网传送,只有经过档案部门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对用户使用权认可后,方能提供利用。
数字资源整合的发展趋势 篇8
目前, 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来看, 对数字资源整合的研究,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笔者从相关主题内容的文献统计分析中可以看出, 国内数字资源整合方面的研究已经逐渐成熟。不同专家学者围绕数字资源整合的概念、理论、技术、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 有很大的指导和借鉴作用。一些学者, 如马文峰、邓三鸿、陈钟彬等人发表的论文著作中对数字资源从低级向高级整合模式转变进行了阐述, 提出知识整合是数字资源整合的主要发展趋势。但是数字资源整合虽在国外起步较早, 但对国内来说属于跨学科领域, 而我国跨学科研究的深度不够, 对知识整合这种高级整合方式的研究虽然已有一定的重视, 但相对比较薄弱, 一些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把握数字资源整合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 进一步地进行研究。理想的数字资源整合模式是从知识服务的角度出发, 直接通过分布式资源间的相互操作、无缝操作和信息共享, 为用户提供一体化、全方位的深层次的数字资源服务。展望数字资源整合的未来发展趋势, 知识整合无疑是主要方向。
2 知识整合
知识整合是数字资源整合的高级阶段, 是以本体作为主体, 以知识组织为方法指导, 知识体系作为支撑, 实现组织资源知识结构中概念及概念关系的一种整合方式。知识整合是跟踪用户服务, 构建语义网及知识网格, 以知识流为导向, 实现知识传递、创新和增值。在统一的检索界面以统一的标准检索到用户所需的知识, 达到效益最大化, 提高用户满意度。
面对海量的信息资源和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传统的知识组织工具显得力不从心, 因此促进了对新型知识组织体系的研究和应用, 知识整合作为数字资源整合的最终目标。领域本体的构建将成为知识整合的研究重心, 语义网将成为数字资源整合的最终归宿。
3 知识整合的应用研究趋势
3.1 知识组织
1929年英国著名的分类法专家布利斯 (H.E.Bliss) 最早提出“知识组织”概念。知识组织是在传统的主题分析上的继续和发展, 是图书馆学、情报学和档案学中的分类法、标题表、叙词表等标引工具的延伸, 也是信息机构服务、信息和知识服务关注的重要内容。
Internet的迅速发展, 知识组织作为知识整合的方法, 以搜索引擎为其代表, 基于自动分类, 自动聚类, 自动索引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进一步研究与实践, 期望对少量的网络信息进行处理, 方便人们的使用。随着网页数量指数增长、多媒体信息比例越来越大, 把信息转变为知识的能力、数字信息内容开发的程度、网络信息共享程度、网络理解网页内容的能力、媒体内容检索能力以及个性化数字信息服务能力都需要提高。知识组织是对知识单元的重新组合, 为数字信息用户克服因知识离散而造成的知识获取困难提供索引途径, 为用户提供经过加工整序的、脉络清晰的精练性知识, 为人们提供创新过程所需要的知识。
3.2 领域本体
利用本体对数字资源整合的理论依据来自于哲学本体论。本体从哲学的范畴来说是对客观存在的系统的解释或说明。图书馆学界将本体概念从哲学领域借用过来, 在信息检索中, 用本体描述概念和概念间的内在联系, 获取概念之间的关系。本体分为通用本体和领域本体, 图书情报领域在知识整合方面我们通常所说的是指领域本体。领域本体是对领域知识的规范描述。数字资源整合方面主要是本体对领域知识进行定义、规范描述和共享, 从而反映特定领域知识结构的概念体系, 最终实现知识检索。
领域本体的构建以及基于本体的知识提取、检索与重用, 是基于本体的知识整合的核心。可以预见, 随着越来越多本体开发工具的问世, 利用语义网技术开发出高质量的领域本体将会变得越来越容易, 同时图书馆也将探索出更加智能的知识获取与重用方法, 从而实现智能知识组织。因此, 结合语义网开展基于领域本体的知识组织与管理研究应当成为未来图书馆的研究重点。
3.3 语义网
Internet的广泛使用彻底改变了人们发布信息和获取信息的方式。但是随着网络应用的进一步深入, 当前网络上的大部分的内容都缺乏相应的语义描述信息, 导致计算机无法实现自动地理解和处理它们。语义网是一个网, 它包含了文档或文档的一部分, 描述了事物间的明显关系, 且包含语义背景, 以利于机器的自动处理。简言之, 语义网就是能够理解人类语言的智能网络, 它不但能够理解人类语言, 而且还可以使人与电脑之间的交流变得像人与人之间交流一样轻松。虽然语义网和和图书馆是两个不同的事物, 但两者存在着类似的功能和目标。语义网的关键技术是对不同资源的描述与资源之间关系的提示, 图书馆界在信息描述与组织领域悠久的历史和成熟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为语义网的后续演进提供参考, 而语义网的技术和理念也将为图书馆特别是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组织与服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4 结语
在知识经济的环境下, 用户对资源的需求不仅仅在信息层面, 而面向为更深层次的对知识的需求, 所以对知识整合的需求更为迫切。本文结合数字资源整合的研究现状, 对数字资源整合的主流趋势, 知识整合的主要方法及技术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提出了如何对大量信息进行甄别、过滤, 用户从中能够提取对自己有用的知识, 并以符合需求的直观方式进行获取的建议, 期望对数字资源整合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马文峰, 杜小勇.数字资源整合方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 2005 (5) :67-71.
[2]吴云珊.泛在图书馆知识共享空间 (KC) 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 2013 (1) :114-121.
[3]符静.大数据环境下的图书馆知识服务新趋势[J].情报探索, 2014 (6) :125-128.
[4]马娜梅.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知识咨询服务策略[J].图书馆研究, 2014 (4) :90-93.
数字资源联盟 篇9
1 数字资源管理
数字资源按文献类型分为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文献、标准文献及多媒体资源、随书光盘等[1]。数字资源管理是图书馆管理数字资源的专业化软硬件系统, 它对教学软件、电子图书、电子期刊、论文、特色资源、随书光盘、多媒体资源等数字资源进行统一加工、管理、调度和发布, 并实现与图书馆纸质资源的有效链接和整合, 从而提高现有纸质和数字资源的利用率, 为用户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 也称之为数字管理平台或数字内容管理平台[2]。数字图书馆环境下, 数字资源管理应当能够支持数字图书馆系统的基本功能, 即包括各种文献内容的数字化、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数字化资源的传输与发布、组织有效的访问和信息查询、权限管理和版权保护等, 以方便用户网上快速查询和获取;实现数字资源的自动化管理和维护, 并提供访问量的统计。
2 数字资源管理系统
2.1 功能需求
数字资源管理服务系统面对的是各种分布、异构和多样化的数字资源和数字资源服务系统, 一个先进的数字资源管理系统能满足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采集、加工、整合、管理、发布、检索与控制为一体的数字图书馆业务需求, 实现数字图书馆的基本功能, 具体包括以下几类功能:
2.1.1 创建和获取数字资源
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应当能够支持多种数字资源, 类如:文本信息、音频、视频、图像和各种标准电子文档的有效组织、存储和检索。对不同类型的数据格式和数据库建立统一检索网关, 可以提供信息采集、数据挖掘、数据推送等管理功能。该系统应该可以支持通过扫描、识别、压缩和转化等多种技术来创建数字信息, 并具有对不同格式数字资源的转换能力。
2.1.2 数字资源的存储与管理
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应能支持多级储藏模式和安全备份, 可以实现自动索引、建档、特性抽取、翻译等功能。能够利用筛选工具, 对中文语言进行特定信息查询。
2.1.3 数字资源的检索与访问
一般数字资源管理平台都会具有强大的访问控制以及信息查询的功能, 支持多种智能化的资源检索, 支持基于关键词、索引词以及全文的信息检索;支持图文、音频、视频信息的检索;支持检索结果排序与分类等。用户可以自定义检索方式, 检索应当响应及时, 结果准确, 并支持跨库检索, 能够实现各类资源的统一检索。
2.1.4 信息发布与服务
支持动态发布, 用户可选择任何计算机网络系统来进行信息发布与服务, 支持多种信息发布和服务途径, 并且所发布的信息在任何具有图形化用户界面的计算机系统上都可以进行呈现和阅读, 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易用性和可扩展性。
2.1.5 支持个性化服务
该系统应该可以记录分析用户的喜好, 根据用户的特点提供关联的个性化信息服务, 如数字参考咨询、信息推送服务、信息跟踪等智能服务。
2.1.6 用户权限管理服务
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可以对用户权限提供全面的管理工具, 包括对数字资源建设过程中用户权限管理、用户访问和使用数字资源的许可、控制等, 保护资源拥有者和最终用户相关的利益等功能。
2.2 数字资源管理系统的分类
不同于传统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主要针对纸质图书和期刊, 数字资源管理系统需要管理的资源和内容更加广泛, 涉及的要求也有一些不同, 因此数字资源管理系统会由功能特点的选择不同有不同的类型。根据图书馆馆藏结构、数字资源和不同应用类型, 可将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分为电子资源管理系统、学位论文管理与服务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随书光盘管理系统、机构知识库管理与服务系统、网络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系统、数据库管理与统一服务系统、参考咨询管理与服务系统等8类。
2.2.1 电子资源管理系统
电子资源管理系统 (Ele ct r o n ic Re s o u r c e s Management System, ERMS) 是随着图书馆商业电子资源数据库购买的增多而出现的用于引进电子资源评估的管理系统[3]。电子资源管理系统主要根据电子资源的商业和许可条款, 对评估、维护等提供便利访问电子资源所需要的信息和工作流程提供管理支持的系统, 使图书馆可以方便管理所有的电子期刊全文、引文、摘要等数据库的购买和访问信息。
2.2.2 学位论文管理与服务系统
学位论文管理与服务系统是指学位论文的创建、提交、管理、发布、维护, 并能实现对学位论文的访问、下载的数字资源管理平台。可以由论文提交模块、论文审核与编目模块、文档标准化制作模块、论文发布与检索模块、论文回溯制作模块和服务器管理模块组成。
2.2.3 数据库管理系统
该系统对数字库进行创建、发布与检索的综合管理平台, 具有采集、转换、编目、浏览阅读、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 能实现数据库的资源建设、存储、提交、发布与检索, 是数字图书馆功能的延伸。
2.2.4 随书光盘管理与服务系统
随书光盘管理系统主要指非书资料的管理, 可以发布随书光盘的信息, 并为用户提供网上检索、浏览、下载随书光盘信息服务的数字资源管理平台。一般分为光盘信息管理、借阅管理、信息统计、留言管理、后台管理等几个模块。
2.2.5 机构知识库管理与服务系统
机构知识库是通过搜集、组织、存储大学、科研所等学术机构的相关知识资源、通过网络将绝大部分资源对所有用户免费开放的数字资源库。机构知识库是很重要的数字资源管理平台, 用于存储和传播学术研究成果及机构产出的数字资源。该平台以学术机构为中心, 对保存学术机构知识资源、提高学术机构知名度和影响力、拓宽研究型图书馆的发展空间、革新传统学术交流体系有重要意义。
2.2.6 网络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系统
网络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与在线图书馆的无缝集成, 主要进行数字资源、管理资源、人力资源、设备资源、网络资源、专家资源等方面的共享, 用户则可以获得高效无缝的统一服务。一般包括3个模块:用户服务区、图书馆工作区和行政管理区, 实现用户的统一认证、异构资源统一检索、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联合采购、联合虚拟参考咨询等功能。
2.2.7 多数据库统一管理和服务系统
多数据库统一管理和服务系统主要实现的是数据库统一管理并统一提供服务的功能, 也可称为跨库检索系统。该系统主要侧重检索功能, 可向用户提供统一的检索接口, 将用户的检索要求转化成不同数据源的检索表达式, 并发检索本地及互联网上多个分布式异构数据库, 并对检索结果进行整合、去重、排序后, 以统一格式将结果呈现给用户。
2.2.8 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管理系统
该系统实际上是数字参考咨询软件, 通过借助网络库用户与图书馆参与咨询馆员提供交互式服务平台。用户通过本系统与图书馆参考咨询馆员进行网上实时交流, 获得所需信息。该系统包括的功能有:问题咨询与浏览、常见问题库、问题表单提交、用户咨询问题自动存档、在线咨询、咨询员在线回复、搜索等功能。
3 数字参考咨询管理系统
数字参考咨询管理系统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借助计算机、网络设备等硬件设备和相关软件库用户提供参考咨询服务的综合系统。根据不同的标准, 目前存在的数字参考咨询管理系统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对用户的问题响应, 按照有无延时性进行划分, 可以将数字参考咨询管理系统分为异步数字参考咨询系统和实时数字回复参考咨询系统。前者对用户提出的问题进行响应有一定时间的延迟, 包括Email (E-mail, 电子邮件) 系统、BBS (Bulletin Board System, 电子公告栏) 系统、FAQ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常见问题解答) 系统等;后者提供虚拟面对面的网络咨询台, 通过实时交互技术提供数字参考咨询。
(2) 数字参考咨询系统中, 由于专家参与度不同, 也可分为3种类型:以人工专家为主要模式的数字参考咨询系统、以知识库虚拟专家为主要模式的数字参考咨询系统、以人工与虚拟专业家结合为主要模式的数字参考咨询系统。以人工专家为主要模式的数字参考咨询系统主要是指参考咨询馆员或其他专家通过电子邮件、网络聊天室、即时交流软件等方式与用户实现咨询交流;以知识库虚拟专家为主要模式的数字参考咨询系统也可称为自动咨询机器人, 主要是数字参考咨询系统对访问用户的提出问题进行分析后, 对问题解答数据库或相关知识库进行搜索, 再通过网络工具以交互式向用户问题进行解答 (直接给出答案或给出解决问题的方式) ;以人工与虚拟专家结合为主要模式的数字参考咨询系统支持以知识库基础的自动分析和检索, 同时支持由虚拟专家分析模块对答案进行正确性分析、复杂问题的性质分析、专家咨询网站确定和问题传送等处理。
(3) 根据咨询系统的网络形式, 可将数字参考咨询系统分为独立式数字参考咨询系统和协作式数字参考咨询系统。独立式系统即不通过网络与其他系统联网, 使用独立数据库, 通过一个独立的数据库系统完成整个数字参考咨询;协作式系统的数字参考咨询, 多个单位拥有一个或多个可以共享咨询答案数据的数据库, 统一协调管理, 通过互联协议和数据标准实现数据的交换, 实现咨询和专家资源协作和共享。
4 结语
数字时代的图书馆相对传统图书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传统图书馆的印刷品资源开始数字化, 还引进以数字形式存在的期刊、图书、报纸等资源类型的数据库。目前, 图书馆数字资源比重已经赶上甚至超过印刷本资源, 成为图书馆的主要信息资源。相应而生的数字资源的管理和服务已经成为图书馆的主要工作, 各类数字资源管理系统迅速出现, 广泛应用在图书馆管理实践工作中。
参考文献
[1]石继平.区域性高校网络图书馆发展探讨——广东网络图书馆建设实践[J].图书馆论坛, 2005 (5) .
[2]徐文贤, 李书订.数字时代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2 (3) .
数字资源联盟 篇10
1 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的比较
1.1 纸质资源
纸质文献是以纸张为载体,利用书写或印刷的方式来记录的文献形式。至今纸质文献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纸质文献最早出现在中国东汉时期,四世纪以后,纸质文献形式已遍及世界各地。
优点:首先,读者阅读方便。读者在获取资源时不必需要借助任何设备,就可以在随意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阅读。其次,容易保存。纸质图书的保存只要满足温度和湿度等方面的条件,纸质文献便可长期保存。再者,传统的阅读习惯。正应为纸质资源的传承使得人们习惯于在书籍中获得资源,至今大多数读者还是不自觉的选择纸质资源。
缺点:首先,存储信息量低。纸质资源是将信息书写到纸张上,然后装订成书籍后供读者阅读,由于这些客观条件所以纸张存储信息量有限,不能像光盘、U盘等数字资源载体容量大。其次,纸质资源占空间大。一本书籍含有的信息量较小就决定了若使馆藏资源丰富必须加大书籍的仓储。再者,信息检索不便。读者在对纸质资源检索时,一般是利用计算机检索系统来检索出所需的书籍,若是想要看到具体内容必须找到书籍,无形当中就会速度慢、查全率低。
1.2 数字资源
优点:首先,占空间小且容量大。数字资源存储介质是光盘或硬盘等,它们虽然体积小、重量轻,但其文献信息存储量是十分惊人的。例如:一个300GB硬盘可容纳近10万册图书。再者,检索方便。读者在检索数字资源时只需在计算机上操作即可,方便且能看到相关信息的全部内容,无需奔波。再者,易复制。读者检索到相关内容时只需把所需信息复制到相应的存储介质中(例如:优盘等)即可,而无需像纸质资源必须借助复印机、扫描仪等设施设备。
缺点:首先,造价相对要高。若使读者获得数字资源首先必须具备相应的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硬件条件,而这些都需要一定的经费来支撑。再者,阅读不便数字资源的使用和阅读必须借助于相应的信息技术设备,而电源等一些客观条件也影响到阅读的环境限制。再者,数字资源出现就不断有知识产权问题的发生,且这方面的知识产权纠纷越来越多。
2 现阶段医学高专院校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配比的基本情况
为切实了解现阶段我国医学高专院校图书馆在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方面的仓储情况。笔者选选取了12所不同地区的医学高专院校图书馆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华北地区3所,东北地区4所,华东地区2所,西北地区3所。调查内容为各高校2012年在其图书馆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经费投入的比例情况。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数据可以看出,纸质资源占文献资料购置经费比例大多数集中在70%~80%和80%~90%之间,换句话说,纸质资源占文献资料购置费70%~90%的图书馆要占所有图书馆的57.62%以上。而电子资源占文献资料购置经费比例大多数集中在10%~30%之间,也就是说,电子资源占文献资料购置费10%~30%的图书馆要占所有图书馆的62.42%以上。
3 医学高专院校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的协调发展
3.1 纸质资源的购置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纸质文献资源由于其保存成本低、灵活订购、阅读方便等特点,尤其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纸质文献长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且人们在信息需求时首先想到的则是纸质资源,而这种习惯不易轻易改变。
同时作为医学高专院校图书馆在纸质资源建设方面,尤其要注意纸质资源的购置。首先,由于科技的突飞猛进使得医学技术也日新月异,而纸质资源出版时间早于数字资源。其次,由于医学高专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序列中所处的地位,使得无论在人力还是物力上都无法和综合性院校甚至是本科院校相比。再者,由于医学高专院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学生,而高专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不能和本科学生乃至更高层次的学生相提并论,他们现阶段主要获取信息资源的主要对象还是纸质资源。
3.2 重视数字资源建设
数字资源的出现,无论是在占空间小且容量大还是方便快捷性,都冲击着读者的需求观。而办公计算机化、服务计算机化也是无纸时代的要求。当然比如造价高和技术性强等缺点的存在,也是图书馆应该考虑的方面。
医学高专院校的主要读者是教师、学生和且都和医学相关,而在日常教学和临床上碰到的病例很多,且需要查阅的资料也很多,如果单靠对纸质资源的检索会很浪费大量的时间。这时数字资源就可以充分的体现其检索方便、快捷的有点了。
3.3 协调好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比例
在医学高专院校有限的情况下,要做好图书馆的资源采访工作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笔者查阅大量资料发现国外研究成果表明,在进行图书馆资源建设时,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要达到平衡状态,以7∶3较为合适,之后可能达到6∶4。其次就要制定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协调采购模式。医学高专院校图书馆在资源购置时一定要找准定位,要努力做到和学校在办学定位,学科建设和掌握读者信息资源需求状况的基础上,准确制定各类信息资源的采购模式,并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思想指导下,积极参加信息资源的联合采购,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购成本。
总之,在数字技术高速发展和读者需求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医学高专院校图书馆只有在学校经费有限的前提下,只有结合实际情况,以满足读者需求为基础,以学校发展为目标,不断调整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经费的比例关系,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实现其真正价值。
摘要:医学高专院校是一种既具有学科单一又是我国高等教育最低端的教育机构。对于数字时代日新月异的今天,医学高专院校图书馆怎样做到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的协调发展。笔者通过调查研究,以实际情况为基础,以发展为目标,对此问题作了初步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医学高专院校,纸质资源,电子资源,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应峻,徐一新.电子期刊与馆藏重复[J].图书情报工作,2006(1):119-122.
[2]徐学珍.关于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的辨证理解[J].图书馆论坛,2005(2):87-89.
[3]程坤.中外文电子资源的使用统计与分析[J].现代情报,2006(10):183-185.
利用数字资源 提高教学效果 篇11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政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0066-02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也更加多样化,出现了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出现对传统教学手段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认识也更加理性客观。鉴于此,认清多媒体教学的优劣和利弊,设计出高质量的教学课件,对于改善课堂教学大有益处。
一、多媒体教学突显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多媒体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投影仪等硬件设备为平台,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软件)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计算机辅助教学形式。多媒体课件教学使多种媒体综合发挥作用,拥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文字规范,声音、图像兼备,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教育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视听并用的理解记忆率,远远大于光看、光听的记忆率。比如,我在讲授《中华民族精神》这一课时使用了视频——众志成城,让学生在观看汶川地震中感受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体会民族精神,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仿真技术用于课堂教学,可以化解难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可以把一些抽象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例如在讲授《文化创新》时我引用音乐赏析:《梁祝》,让学生在优美的经典乐曲中了解20世纪50年代,我国音乐学院学生通过文化融合实现文化创新,创作出了感动全世界的经典曲目——《梁祝》,让学生理解文化创新。
三、多媒体教学软件辅助课堂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实现模拟训练、测试评分,解疑释惑。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实现人机对话式的互动学习和操作训练。面对计算机,学生没有任何心理负担,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挖掘学习潜力,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多媒体教学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总体水平
多媒体课件(软件)大都在科学规划、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制作而成,充分体现了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成果,非常珍贵。教师之间交流多媒体课件(软件),既可以避免浪费资源、重复开发,又可以相互借鉴、集思广益,有效地提高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下面是我在文化生活第五课《文化创新的途径》中运用数字资源的教学探索。
1.艺术探究:利用多媒体展示徐悲鸿《奔马图》
你知道徐悲鸿的的作画特点吗?这一特点说明我们在文化创新时必须怎么做?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生活探究:利用多媒体展示:古代孝道、雕塑艺术
(1)你知道古代有哪些孝道呢?怎样对待这些孝道呢?
(2)从雕塑艺术的发展看,文化创新除了继承传统还应该怎么做呢?
(3)结合上述事例,思考: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时要注意什么?
五、利用多媒体引用音乐赏析:《梁祝》节段
在优美的经典乐曲中向学生展示材料——20世纪50年代,我国音乐学院学生通过文化融合实现文化创新,创作出了感动全世界的经典曲目——《梁祝》。
展示材料1:20世纪50年代,我国音乐学院学生练习曲目大多是外国音乐家的作品。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拉小提琴的一些年轻人,决心创作出中国人自己的作品。他们以发展民族音乐为使命,创作出了感动全世界的经典曲目——《梁祝》。它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这首反映中国古老而美丽传说的乐曲,展现了中华民族文化鲜明的风格和特点,成为通过文化融合实现文化创新的艺术典范。
思考:《梁祝》体现了文化创新的哪些途径?
展示材料2:美国肯塔基州州长和夫人一行15人首次来到中国考察,品尝中国肯德基店的玉米、老北京鸡肉卷、澳门蛋挞等独具特色的食品后由衷的表示,比起美国的肯德基,这里的食品更加接近中国人的传统口味,更适合中国人的食品健康结构。我们已经知道了他们为什么能在中国一次又一次的渡过难关,并得到快速的发展。
思考:在学习和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时,要注意什么?
由于本节课利用数字资源化解难点,既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加强数字档案资源建设路径探析 篇12
一、要建立健全有关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
建立健全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法律法规体系是全面开展数字档案资源建设, 保证数字档案资源建设质量的重要环节。数字档案资源建设中的有关具体要求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 逐步上升为法律法规内容, 建立和完善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法律法规体系, 从而保证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的顺利推进。要围绕数字档案资源建设, 颁布一系列有关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传统载体数字化、数字档案馆 (室) 建设等法律法规, 并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加以贯彻执行, 以规范并引导各级各类档案馆 (室)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字档案信息进行采集、存储、管理、服务和共享利用。在建立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法律法规体系时, 要按照国家已经确定的数字档案资源建设体系及要素来制定, 同时兼容行业和地方的情况, 以求上下兼顾, 相互配套, 形成严密的体系。只有在法律法规体系健全的基础上, 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康庄大道。
二、要不断丰富数字档案资源的收集渠道
数字档案资源的收集是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的坚实基础。从实际来看, 各级档案馆 (室) 还存在着数字档案资源不齐全、不完整的问题, 直接影响着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的开展。因此, 进一步加强数字档案资源收集就显得很有必要。首先要规定收集归档范围, 从记录信息内容上要收集归档哪些电子文件, 从类型上需要收集归档哪些电子文件。要扩大数字档案资源收集范围, 注重收集数字档案的全面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多门类、多载体、多途径地丰富馆藏数量、改善馆藏结构。建立档案馆 (室) 接收数字档案资源的渠道, 保证各类信息传送的通畅, 通过馆 (室) 交换, 实现机关、企事业单位与国家档案馆之间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资源的有效衔展新的数字信息的收集途径, 而且要辅助有关部门切实开展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 生成丰富的数字档案信息资源, 建立海量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库。
三、要加大数字档案资源的共建共享
实现数字档案资源共建共享离不开完善的协同工作机制, 这是资源共建共享的前提。由于档案工作实行分级管理, 同时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相关规则不明确, 一些部门可能人为设置数字档案信息互联互通的壁垒, 阻碍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因此, 各级档案馆 (室) 对资源共建共享的思想认识是否统一、工作是否同步, 都将直接影响区域数字档案资源集成共享和利用服务的整体水平。在确定共享资源门类、共享资源安全管理、跨馆 (室) 出具档案证明等各个环节中, 馆际之间、馆室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 相互理解、相互配合, 才能真正发挥共享平台的作用。
四、要把数字档案资源安全放到重要位置
数字档案资源具有的脆弱性、易逝性、依附性等特征带来了数字档案资源的易消亡性, 所以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更要重视安全问题, 对此决不能等闲视之。数字档案资源的安全保障工作, 不能完全引用传统档案的安全管理模式, 因此必须着重加强主机的安全 (包括主机系统运行的物理环境、操作系统安全) 、网络安全 (访问级别控制、防火墙、加密技术、病毒防护技术等) 、数据库安全等方面的工作, 配置必要的软硬件设施, 并建立新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保证数字档案资源安全各个环节万无一失。数字档案资源的不安全因素贯穿于其形成、处理、收集、归档、整理、保管、利用的各个环节, 档案工作部门对每份数字档案资源都要实行“全过程管理”, 从每一个环节解决信息失真的隐患。为了确保数字档案资源的绝对安全, 必要的备份机制也是应该的。为了解决数字档案资源因保存不当带来的信息损害, 可采用异质备份和云备份的方法。
五、要重视数字档案工作者素质的提高
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对工作者素质的要求更高, 离开了高素质的数字档案工作者这项工作将难以开展。数字档案工作者更要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掌握与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相关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现代管理、外语知识等, 提高数字档案工作者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技术的技能, 不断积累工作经验, 使数字档案管理工作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适应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的需要。通过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建立起一支信息资源库开发、维护、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 建立起一支应急、指挥、处理的技术支撑队伍, 以胜任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