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教育资源工作总结

2024-10-24

数字教育资源工作总结(精选8篇)

数字教育资源工作总结 篇1

通过参加“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学习活动,使我对数字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对以往的教学方法有了很多反思。以下是我对培训的一点总结与反思:培训内容:

1、“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概述。

2、“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的操作和使用。

3、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介绍及应用。

4、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检索与获取。

5、农村学校教研的组织与开展。

培训效果:

通过对网上视频的观看,基本达到了培训目的,完成了培训任务。

首先更新观念,充实自己。通过此次的培训学习,使我明白了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让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否则就要被时代所淘汰,还要增强自身学习的紧迫性,危机感和责任感,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不断进行教学观念的更新。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源源不断的活水。何况处于信息化的时代,学生知识的来源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和课本,而有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渠道,如果教师不及时充实自己,不及时更新教育观念,能行吗?

其次,积极研修,提升自我。通过这次培训,我解决了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使自己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互联网有着浩瀚的信息,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宝藏。以后我要利用搜索工具,查找更多有用的信息,帮助我的成长,帮助学生的学习,做到事半功倍。我相信这将为我今后的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反思:

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评价体系都使自己对语文教学与教研工作不得不重新审视和重新思考。培训是良师益友,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一大基石。听专家讲座,聆听名师的课堂,这是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作好准备。这次教师培训,让我感受着新课程理念的气息,沐浴着课程改革的阳光,拓展了我的教育视野,提升了我的教研能力,让我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有了真真切切的转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不断学习,并运用数字化教育资源,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数字教育资源工作总结 篇2

一、音乐资源的数字化

在本部分中, 笔者将从含义、方法、意义三个方面, 谈“音乐资源的数字化”。

(一) 音乐资源的数字化的含义

所谓数字化就是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 再用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 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 引入计算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这就是数字化的基本过程。②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数字化主要包括文本数字化、图像数字化、视频数字化、音频数字化四个方面的内容。数字化标准可参照国家图书馆出版的文献加工标准和操作指南①来制定。

数字化加工流程就是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从各种来源转换为电子影像文档并建立索引的过程。从数据库的工作流程看, 可分为资源收集、资源整理、资源分类、资源数字化 (包括:资源扫描、元数据标引、数据校验、属性标记等) 、数据录入、技术实现等几个环节。这些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作流水线, 各道工序流程环环相扣, 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如图所示。

(二) 音乐资源的数字化方法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而在资源数字化的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与障碍, 因而, 如何更好地建立和完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数字化的方法, 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文本资源数字化方法文本资源数字化主要结合采用文本化与图像化两种方法。②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 文本资源数字化过程通常不是将各种载体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文献直接转化成文本数据, 而是先将其转换成图像数据, 再由图像数据转换成文本数据。这样一来既保存了原始资料的面貌, 也能够对资料中的文本进行索引, 为以后的检索做准备。

文本化是将各种载体的文献转化成文本数据的过程。文本化优势在于:

第一, 相对于索引数据、书目数据和图像数据, 文本数据既能揭示文献包含的绝大部分信息, 又能支持检索和显示;

第二, 文本数据是信息检索、显示、抽取, 数据分析与挖掘等一系列后续应用的基础, 内容、格式、数据质量、描述方式等都会对后续应用有直接的影响, 也间接决定着数据库的应用水平。③

尽管如此, 文本化也存在不足之处:

第一, 文本数据会损失部分版式信息;

第二, 由于文字识别率的限制, 文本化过程会引入一些文字错误, 后期仍需要人力介入进行修正;

第三, 文本数据比书目、索引、图像等类型数据复杂——中文文本数据的索引制作方法一直以来是数字化研究与实践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文本的特殊性, 文本资源数字化手段主要借鉴了图像资源数字化的方法。图像化是将各种载体的文献转化成图像数据的过程。其优势在于:

第一, 图像化是唯一能真实保留文献原貌的数字化方法;

第二, 图像化在整个文献数字化过程中是一个承前启后的环节, 纸质文献转换成数字图像, 也是数据库建设中的基础部分——尤其音乐领域内的文本文献中包括的大量谱例, 无法直接转为文本数据, 选择图像化是唯一的保存途径。

图像化的不足之处在于:未进行文字识别的图像化, 在使用的过程中是无法进行检索的。

总之, 对于文本资源数字化而言, 通常将文本化与图像化这两种数字化方法结合使用。单一的文本化方法, 是没有图像信息的, 这样会有失内容本身在原载体中的位置与样式;而单一的图像化方法, 是没有文字信息的, 其不足之处是日后不能进行文字检索。另外, 对于音乐类的资源, 文本中有时会插入谱例图像等, 因此单一的文本化是不可取的。只有将文本化与图像化相结合, 才能既方便检索, 又能看到其在书籍等载体中所呈现出原始的样式。因而, 我们数字化后的电子书, 或者下载的电子书, 可以根据研究的不同内容, 进行随心所欲的检索, 并运用到实践与研究中。

图像资源数字化方法图像资源数字化流程主要包括加工准备、设备和技术参数的选取和设定、数字资源创建、数字图像后期处理、元数据加工等。①可进行图像数字化的资源类型主要包括:普通图书类、胶片类古籍类、手稿乐谱类、拓片类、照片类、绘画类、报纸小型实物类, 以及一些复合文献、原生图像数字资源等。

图像资源数字化方法除了上述谈到的图像化方法还可针对图像资源的特点, 进行一些特殊的处理。需要注意的是, 图像资源中包含的人物、时间与地理信息应该一并进行处理。对于时间信息与地理信息, 均可使用自动抽取技术或由人工添加到元数据中。对于图像中的人物信息, 可借助人脸识别技术进行自动识别, 并进行人工标注与校对。这些信息一旦以元数据形式存在, 将给检索带来很大便利。

音音、视频资源数字化方法音、视频资源数字化方法的主要流程包括资料整理、内容采集、压缩转换、音频编辑、附属物件处理、元数据加工等。其管理性元数据元素主要包括:信息资源标识符、来源、音频或视频格式、视频色彩、画面宽高比、音频采样频率、比特率音频量化位、通道数、采样方式、帧速、音频设定、加工方式、代理标识符、代理名称、代理类型、职能、事件标识符、事件类型、操作、操作日期时间、设备、压缩方法、数字对象的格式、语种、关联、收藏级别、存储介质、持续的时间、文件的大小等。②同时还包括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具体的特有元数据元素。

同时, 音、视频可能包含语音信息, 在数字化过程中, 可以结合采用语音识别与人工录入这两种方式, 使其中的文本信息保留下来, 以便于日后检索。需要说明的是, 对音、视频资源中相关的封面、文字介绍等附属物, 应采取图像化或文本化的数字化方法。最后将数字音、视频对象与数字附属物件对象, 组合成完整的资源, 并通过元数据关联起来。

综上, 文本, 图像, 音、视频资源的数字化是建立数据库系统的必经环节。数字化后, 经过整合的有序的数字资源集合, 即为资源库。③作为资源的集合, 资源库容纳的资源类型多样, 资源内容丰富, 组织手段繁多展示方式灵活。资源库中各种类型的资源围绕某一主题进行整合, 可以直接满足用户某一方面的需求;不同“粒度”④的资源有机地组织在一起, 共同为同一主题服务;资源经过深入的标引, 可以支持显示、浏览、检索等功能;各类资源之间彼此关联, 形成多维的资源网络。⑤不同的研究者根据自身需求进行使用。

(三) 音乐资源的数字化的意义

音乐资源的数字化是趋势。音乐资源数字化后, 可通过网络, 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传播与利用极为便捷, 打破了特定时间、场所的限制, 最大限度地实现了音乐资源的利用和共享。⑥音乐资源的数字化, 既可以很好地保存传统音乐资源, 又能使被数字化的音乐资源成为整个信息网络中的共享资源, 以促进整个社会对音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 音乐资源数字化具有重要意义。更具体地说, 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纸本音乐资源数字化以后, 既不会对原纸本造成损耗, 又可依托计算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硬件设备很好地替代纸本文献, 进而为更多用户服务。

其次, 音乐资源数字化后, 依托目录、索引、文本等数据, 通过检索软件和数据库可以实现全文检索。通过全文检索, 用户可以直接找到所需的文献、章节、篇目、段落甚至字句。

第三, 音乐资源数字化后, 知识提供方式不同于传统的文献检索, 它打破了文献原有的组织结构。将大量的文献还原为不同粒度的知识和与知识相关的资源后, 用户可以摆脱单个文献的限制, 依据自身的需求, 直接获取特定知识和资源。⑦

二、数字化的音乐资源

关于对“数字化的音乐资源”的认识, 以下将从含义和类型这两方面展开。

(一) 数字化的音乐资源的含义

数字化的音乐资源, 即数字音乐资源。数字音乐资源是音乐文献信息的表现形式之一, 是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以数字形式发布、存取、利用的音乐信息资源总和。①数字化的音乐资源的类型主要包括:电子音乐文献和网络音乐资源两种类型。电子音乐文献是以音响、形象等方式记录知识的载体, 换句话说, 电子音乐文献是指除印刷型音乐文献以外的非印刷型音乐文献, 它是伴随计算机和相关新技术的应用而诞生的新的音乐文献载体, 主要包括:缩微型、视听型、机读型、光盘型、联机数据库、网络信息等几种类型。②而网络音乐资源是指借助于网络环境可以利用的各种音乐信息资源的总和。

(二) 数字化的音乐资源的类型

数字化的音乐资源的来源方式主要有:

其一, 从纸本进行数字化的音乐资源, 即前文所述的音乐资源数字化方法及类型中提到的;

其二, 电子音乐文献资源。记录音乐文献使用的信息符号主要有文字、记谱符号、音频、视频信号等。姜玉明在《试论电子文献的概念及其类型》一文中, 对电子文献类型的划分是按贮存内容的表现形式、存贮载体、性质 (数据类型) 、记载的表现形式、信息提供的方式、信息加工层次、功能等进行的 (笔者将相关内容整理在表1中) 。③

肖希明等在《数字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一书中, 根据不同的标准, 将数字信息资源按照内容的表现形式、存储信息的介质、数据传播的范围、生产途径和发布范围、生产方式、性质和功能等, 划分为多个类型 (笔者根据相关内容整理成下页表2) 。④

如上所述, 音乐资源的范围非常广泛, 形式多种多样, 依据不同的标准, 可以划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然而, 对于众多的音乐资源类型, 其采集方式也会根据资源类型的不同而不同。

三、需要探讨的问题

关于音乐资源的数字化, 需要探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

第一, 就数字化而言,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其特殊性, 要分清哪些音乐资源是可以进行数字化的, 哪些资源是不可以进行数字化的, 以及资源数字化存在哪些益处与弊端, 等等。

第二, 如何建立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体系, 摆脱以往的项目模式 (项目一结束, 成果就库存起来再也不更新) , 使其“活”起来。

第三, 机构间合作, 如何避免重复劳动以及如何进行权限的分配?如, 许多书籍类文本文献已经由商业公司完成了数字化工作, 如何以较低的成本使用这些已有数字化成果?

第四, 保证音乐资源的有效与合法使用, 如与资源所有人进行版权协商, 完善与实施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等。因此, 音乐资源数字化要根据成本效益最大化的原则, 按照现实需要的情况, 实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筹集整理工作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系统与扫描设备的科学搭配, 完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的人力物力资源, 促进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工作效率最大化。

而针对数字化的音乐资源, 需要探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

第一, 如何做到数字化音乐资源的利用最大化?

第二, 如何甄别网络音乐资源的可靠性?

第三, 如何将可靠的音乐资源有效地纳入音乐教学及其他应用领域?

第四, 如何处理音乐资源的版权问题?

数字教育资源工作总结 篇3

【关键词】教育;编辑;数字出版;知识经济

【作者单位】彭宁,重庆大学出版社。

教育类图书一直是我国图书出版市场的领头羊,主要由课本教材、培训书籍、工具书三类图书构成,其中课本教材一直占据教育类图书头把交椅。据统计,2012年课本教材的码洋份额占比为29.67%。2014年课本教材的码洋份额有所下降,为26.43%。下降的原因是中小学在校生减少,以及社科类、少儿类图书增长较快。正如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李朋义分析的那样,与大众出版、专业出版相比,教育出版到目前为止仍是资源最好、前景光明的出版领域。从全球范围来看,教育出版领域受众有10亿个学生、8000个左右的教职员工。我国受教育的在校学生有2.7亿,还有1.6亿的适龄学前儿童。随着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及国家对教育投入力度的持续加大,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及高等教育三驾马车快速发展,教育出版前景只会越来越广阔。

在中国新闻研究院的数字化出版统计年报中,拉动社科类、少儿类等大众出版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数字化出版的快速发展。从长远看,数字化出版是教育出版的未来发展趋势。对此,《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教育信息化与资源数字化的发展方向,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十二五”规划中将电子书作为发展重点,并在上海、江苏等发达城市及地区开展数字化校园试点,探索未来发展模式。面对数字化出版大潮,传统教育出版该如何发展?笔者认为,教育图书编辑,要紧随国家教育政策导向,贴合当前教育实际,放眼多元化数字出版新渠道,实现传统教育出版的创新与转型。

一、教育类图书数字化编辑出版工作存在的问题

信息时代给传统教育出版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相对传统图书出版而言,数字化出版方式带来的变革无疑是暴风骤雨式的,这让从事传统教育出版的编辑在这场数字化变革面前措手不及,引发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是危机意识不足。教育类图书一直处于我国出版市场的老大位置,其专业性与功能性较强,受众和发行渠道较为固定,承受的竞争压力小,因此存在守成思想。目前,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大学教育出版社开始进入数字出版领域,但仍有许多高校出版社对教育类图书的数字化出版重视程度与研发力度不够。此外,高校出版社的教育类图书编辑对数字出版物在未来的产业地位、赢利模式没有进行细致探究,前瞻性不够。

第二是跨学科、复合型编辑人才较为匮乏。在传统教育类图书编辑出版的数字化转型中,既擅长信息技术又有编辑工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稀缺。传统编辑虽然能针对受众需求提出数字化出版方案,但其自身缺乏信息技术处理能力。聘入的信息技术人员受其学科限制,对编辑工作知之甚少,加上两者沟通不畅,软件编程及相关数字化出版物制作不能满足编辑提出的要求。另外,由于数字化图书的富媒体、多媒体性,要求数字化图书编辑要熟悉动画、视频、音乐以及语音效果等相关知识,对数字化图书方案要有策划能力及艺术指导能力,甚至有一定的制作能力,这对数字化出版的编辑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三是教育类图书编辑对数字出版相关教育政策、教育信息的了解分析不到位。对教育领域前沿信息、潮流动向关注不够,导致编辑在编辑工作中尺度拿捏不够精准,选题过于陈旧,跟不上数字出版潮流等一系列问题。此外,缺少信息服务观念,还导致其与教师、学生数字化需求的对接不充分。例如电子书包等数字化教育图书及服务平台,过于关注教师的教学及其绩效,对学生需求调查力度不够,这也是应试教育背景下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数字化英语图书中,还沿用单调的书本样式,制造题海战术的教学内容,对美剧、动漫等多媒体内容教学样式、实时英语口语交流交际等有趣的学习内容重视不够。因此,在数字化图书的策划、选题及组稿等编辑过程中,想实现个性化,前提是熟知国家的教育政策、信息,同时对受众做大量前期调研,才能实现与读者需求的全面对接。

第四是数字化教育出版缺少跨界合作。跨界融合已是数字出版业界共识,云时代及数字技术给传播带来颠覆性变革,改写了传统出版产业的营销模式,同时也消除了出版界限。原本与图书出版无关的大众传媒、网络运营商、信息技术软件与硬件产品制造商、电商等开始进入数字化出版行业,企业的资源重组、跨界融合烽烟四起。教育出版作为出版领域销售龙头,自然会引起关注并成为竞争的焦点。可有些传统教育出版单位并未真正认识到这个危机,对国家数字化出版的关注仅停留在开开会、讲讲理念的层面,没有认真分析自己在产业链所处的位置,更没有去联合拥有信息技术、信息传媒优势的企业共同发展,以至于错失发展先机。

二、对教育类图书数字化编辑工作的思考

1.进行思维形态的全面转型

首先,教育类图书数字化编辑工作应跳出传统的业态思维。数字化编辑出版已从过去“为一本书寻找作者”转变为“为一位读者提供更多服务”。数字化教育出版应建立“全面解决方案”系统,向“教育服务提供商”角色转变。其中,除了建设开放式网络课程与教育资源等云媒体网络平台,还要制作富媒体电子书,开发课程定制与在线自助出版等新兴数字化图书,这些都在考验出版社的信息整合及提供综合服务的编辑出版工作能力。其次,由于数字化图书具有智能化、数据海量、表现丰富等特点,改写了过去一书一册的标准教材出版样式;数字化图书内容及其相关软件、网络平台等完全可以将学生的学、测、考及其能力培养等内容整合起来,变成一个集教、学、研为一体的综合解决服务平台。可以预见,在未来,数字化教育图书将变成 “数字校园”或“移动学习”的重要节点。因此,在教育类图书数字化编辑工作中,必须要进行全面的思维转型,以适应数字化出版带来的变革。

2.重视互动性、及时性与智能化编辑

编辑是联结作者与读者的桥梁。我们以专业眼光挑选、组织和包装出优秀作品,引领文化消费,其中编辑与作者、读者的双向、多向沟通是关键要素。第一,数字化教育图书编辑应重视网络互动的及时性。可通过论坛、博客、QQ、微博、微信等网络互动平台与读者沟通,进行作品选题策划与概念创新,选择内容及表现手法,对阅读体验进行改进等,甚至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教师、学生、家长参与到数字化教育图书的策划编辑中。由于互联网不受距离和场合限制,交流成本低、时效性极强,改变了传统图书策划只见数据不见人的状况。编辑能直观了解读者心理与市场需求,使其内容选择与编撰更具针对性,数字化出版物的个性化与时代特征也更强。第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数字编辑技术更加多样。如豆瓣、红袖添香等网站均采用在线智能编辑平台,作者可为投稿的数字化文章制作封面,添加图片、视频等内容。换言之,互联网时代的编辑工作主体已不那么清晰,通过智能化程度更高的编辑软件,作者也承担了一定的编辑任务。第三,云储存、云计算技术发展对数字化编辑出版产生深刻影响。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建立了自己的“内容管理平台”及云媒体,推出了多元化的教育类数字化图书、教育相关多媒体产品与服务等。第四,要重视数字化出版物的流媒体性。例如清华大学出版社在其《新时代交互英语》数字化图书及其网络教学平台中,使用了语音识别、人工智能、高清影音传送等信息综合技术,这些多媒体功能使阅读体验更加丰富。综上所述,在数字化教育出版的编辑工作中,必须实时关注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智能编辑技术等,才能跟上数字化出版发展趋势。

3.增强数字化软件创新能力

云媒体、海量传输的网络时代,更凸显出版社编辑工作的地位。图书出版的核心在于内容的选择、组织和加工,以及创造性利用数字化技术对教育类图书内容进行创新。单纯进行教育类图书的数字化出版使其实现持续发展较为困难,强调其服务功能并带动相关外延产品更容易突围。如在制作音乐教育数字化出版物时,实现对乐谱的声音演示、检索、修改等文档功能,让音乐文档文件变为音乐资料查询、创作及演示工具软件,这样就实现了音乐数字化教育图书的软件赢利模式。此外,在数字化教育图书编辑制作过程中,能实现声光教学服务功能,能增加教学讲解、演示、演习内容,能与装载教学软件信息、具有触摸和声光教学指示功能的外接教学设备相连,甚至能进行手把手式教学,这样就实现了销售具有教学功能的信息技术教学装备的赢利模式。因此,教育类图书数字化出版必须要跳出传统工作思维,进行全方位审视与创新。

4.增强政策敏锐度,提高选题策划能力

首先,编辑要深入了解国家教育政策、课程标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20年,九年制义务教育在校生巩固率要达到95%,高中入学率要达到90%,高等教育入学率要达到40%,同时,还提出要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等。随着教育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目前全球有孔子学院282所,华语教育遍及世界各地。这给教育类图书编辑的选题策划提供了更宽泛、灵活的舞台。此外,《新课程标准》等教科书标准,其核心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提高他们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个性化教学,开发每个学生的潜力,提升其创新学习及生存能力,使其走上不同的成才道路;让其全面发展,为社会输送人格健全、才德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等。这些政策性导向,均要贯彻在数字化教育图书编辑的选题中。因此,及时了解业界政策及调整动态,掌握出版风向;清楚教育相关的国情民意,掌握文化潮向;精准定位受众群,科学有效评估市场,来为选题策划提供准确依据,是每个编辑必做的功课。

三、结语

如今,读者已从内容被动选择者转变为信息点播者,因此,出版社要从传统的内容提供商转变为信息提供商。综上所述,教育类图书编辑既要具备专业素质、文化掌控能力,还要熟悉和掌握网络传播特性、教育政策以及相关数字化技术等。教育类图书编辑既要能在繁杂的云信息中搜集、筛选、整合出有价值的信息,了解目标读者的需求及动态,又要了解数字化编辑出版行业的动态,随时学习掌握数字化技术并进行创新。

单纯进行教育类图书的数字化编辑出版,其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有限,软件创新及外延教学产品开发才是其开拓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利用互联网云技术,建立云储存、云计算、云媒体等服务器平台进行数字化出版物的推广是大势所趋。教育类图书在其数字化编辑工作中必须要考虑这些因素。

[1]洪美云. 全媒体时代出版编辑的应对策略研究 [J]. 传播与版权,2015(2):41-43.

[2]何倩. 如何做数字化背景下有竞争力的图书编辑[J]. 今日中国论坛,2013(8): 175-177.

[3]谢晓娜. 音乐出版:将进入数字化时代?[J]. 大众文艺,2010(9):19-20.

[4]胡亮. 小众图书数字出版的发展之路——以音乐图书为例[J]. 编辑之友,2013(12): 28-30.

数字教育资源工作总结 篇4

2014年7月上旬,经学校安排,我有幸参加了四川省举办的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专题培训”网上课堂。培训主要围绕着五大模块进行:模块1“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概述(6学时)。模块2“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的操作和使用(6学时)。模块3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介绍及应用(9学时)。模块4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检索与获取(5学时)。模块5农村学校教研的组织与开展(4学时)。先进的教学设备及优秀的教学资源让我开阔了眼界,让我不得不感叹现在的科技之发达。中央电化教育馆office备课系统、优课数字化教学应用系统是“农村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此设备是集传统的黑板,计算机,投影仪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新型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就是要学习好使用方法和技巧,才能学以致用,真正地发挥它强大的功能。通过培训,我更明确了做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理想,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这次培训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方法;让我从内心深处体会到了教育家的博大胸怀和乐观向上的工作态度。身为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反思和研究,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在远程研修过程中,我通过“观看视频案例分析和主讲教师视频讲课,阅读主讲教师讲稿和推荐的相关文章,参与在线研讨和交流,完成提交作业,完成并提交学习总结”的过程。专家们精湛的教艺,先进的理念,独特的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匪浅,有了质的飞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提高自身认识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受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需新思想、新理念血液的输入,新课程倡导的“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的理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我主要扮演的是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同时我也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研究,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远程研修让我转变了思想,更新了观念。在这次远程研修中,只要投如足够的精力和热情,就一定能够取得丰硕的成果。

二、开阔了视野,扩展了见识

远程研修平台上的老师都在努力地学习,积极地发表文章和评论,他们的文章观点独特新颖、方法行之有效、行文优雅俊秀。在和这些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到自身的浅薄,感到加强学习的重要性。远程研修的过程中,我一直抱着向其他老师学习的态度参与的,多学习他们的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来思考,反思自己的教学。那些经验和教训,对我来说真是弥足珍贵。专家们的课程深入浅出,大量鲜活生动的教学案例让我们感到就在自己身边。案例背后的思考与解读,更是让我们深受启发、大开眼界,引起深层次的反思。专家们高深的理论见解,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各具特色的授课风格,也深深地吸引了我。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更应该在每节课的开始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教师导入新课的教学语言巧妙合理、生动形象,能充分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传统的章回小说,或评书艺人,常在讲到关键时刻,突然停住:“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是卖关子,也就是设置悬念,引起听众对下情的探究。这对我们教学工作很有启发。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创设问题情境,具有恰当的提问语,组织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向,帮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寻求问题答案。

四、加强学习,不断网上研修,自觉走进新课程

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对于一个教师,通过这次远程培训,让我懂得了网络的重要性;让我懂得了如何运用网络资源。观摩了网站里推荐的教学视频,我初步掌握“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目的、内容和意义,以及其他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操作使用、日常维护的基本技术。我还学会了使用百度和谷歌搜索引擎,在信息量巨大的网络中,快速查找一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能结合课堂教学的相关知识和课堂实际,运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有趣的教学设计和新颖的作业设计。远程研修平台的课程资源当中的一些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我以前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这些课程资源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让我认识到自己在教育教学和新方法理念运用上的不足,为我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数字教育资源工作总结 篇5

总 结 报 告

2014年2月20日

高寨小学“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总结报告

为了认真落实《贵州省教育厅关于报送“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总结材料的通知》及安顺开发区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学校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重要意义,在实施过程中又遇转折,本来这套设备将安装在我校下设教学点干河小学处,后因安普(安顺至普定)同城主干道的建设,干河小学存在即将搬迁的可能。最终,这套设备定于安装高寨小学处,在设备安装、调试、运行后成立项目工作组:

组 长:杨忠林(主持学校工作)副组长:王 林(副校长)

成 员:杨 光 张玉江 王金明 丁丽萍 夏学刚等同志具体负责,像抓“农远工程”工作一样抓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工作,共同努力,打好这场硬仗。

一、教学点基本情况

我校地处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宋旗镇青杠村,209省道安普公路旁,距安顺城区仅4公里路程。学校现有一至六年级10个班共计389位学生,教师数为28人,学校占地面积9000余㎡。学校清静幽雅、交通便利,是教书育人的理想之地。

二、设备配置情况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是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强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之一。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帮助各教学点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为农村边远地区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重大举措;所有设备配置满足于当前教育教学的需要。

主要有卫星天线、高频头、卫星数据接收卡、PC计算机、电视机、稳压电源等设备配置情况。

三、资源建设情况

按照《省教育厅关于报送“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总结材料的通知》,结合我校的实际,按项目实施要求,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前期准备工作

1、合理选择项目安装位置,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使用布线安装图,安装好强弱电的布线,规范安全用电设施。同时做好防尘、防盗措施。

2、选择一间教室,作为数字资源接收室和教学应用专用教室。

(二)项目使用管理及使用

1、项目设备属于国有资产,应严格执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学校建立了完善项目设备购置、验收入库、维护保管、资产处置等内部管理制度并具体实施,做到帐、物相符。同时,学校充分发挥学校管理人员的作用,妥善保管项目设施设备,帮助项目教学点做好技术维护工作。

2、加强项目使用,我校对“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进行了的合理的布局、规范的施工,认真的实施。对设备进行了财产登记,制定制度,配备专门教师进行管理,并对教师进行了使用培训。让全体教师懂得了“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的政策背景和积极意义,感受到国家对农村教学点的政策关怀和良苦用心,初步掌握了教学点操作系统的使用和维护方法,对设备的组成、结构也有了大致了解;基本懂得了如何在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学中应用教学点数字资源。学校坚持每天利用数字资源进行教学,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并做好上课记录。

四、教师培训开展

教学点数字资源项目设备安装到位后,开发区教育局远教办于2013年9月22日组织对教学点教师开展应用能力全员培训,确保做到安装、教师培训与教学应用同步进行。积极引导教学点的教师积极探索数字教育资源的课堂教学模式变革,切实提高教学效益。同时,积极开展针对教学点的专项教学活动,引导、鼓励教师应用资源。我校积极响应开发区远教办精神,把学校教师应用教学点数字资源落到实处,组织并开展了2次校级教学点数字资源应用全员培训。1、10月11日,第一次开展校级指导各教学点开展教师应用全员培训。2、11月15日,第二次开展校级指导各教学点开展教师应用全员培训。

3、督促、检查、评估各教学点应用情况。

五、教学组织应用

根据上级文件要求,要把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教学应用的主战场,特别要把信息技术应用作为提高边远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和途径。学校为了让优质数字教育资源“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学校明确要求:

1、任课教师在每一堂课中尽量使用项目,发挥它的优势。

2、教师每上一节课认真填写使用记录。

3、实行“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资源共享,一、二年级任课教师把所下资源运用到多媒体教学上,丰富课堂。

六、保障措施

1、制定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

2、加大督查力度。我校安排王林副校长加强对各校点教师备课、作业批改、教研活动、家访等工作的督查,定期督查与随访督查相结合,对督查情况予以及时通报,并作为教师考核依据。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师德为先,坚决打击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克服工作懒惰、不思进取的现象;树教师良好形象。

七、典型经验

1、加大硬件投入,为我校的“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奠定基础。近一年来,学校在开发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开源节流,多方筹资,投入2万多元,建成10兆光纤专线接入互联网(办公室都能上网)。

2、整合教学资源,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发展,即:整合IP教学资源(依托一种基于网际协议的数据广播,即IP数据广播,通过卫星接收所获得的教学资源)和录制中国教育电视台 “空中课堂”电视节目和教育部网站信息广播节目。通过刻录或拷贝等方式下发到有需要的班主任手中。

3、典型带路。学校通过培养典型,以点带面开展活动。青年教师,大都渴望学习、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这些教师可以很快成长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骨干,通过他们的样板作用带动其他教师的进步。

4、政策激励。通过业务考核等措施,促使教师学习、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业务考核成绩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表中,作为评优、聘任依据。

5、每周要求教师至少上一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课,以课堂作为演练的舞台强化实际操作技能,并择优上公开评比课,以检验教师整合教育技术于实际教学中的水平。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是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关注农村教育,关心农村教师和学生的一项民心工程、实事工程,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开发区教育局的关心下,在开发区电教办的帮助下,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把项目建设好,应用好,努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为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茁壮成才添砖加瓦。

数字教育资源工作总结 篇6

-----耒阳市职业中专

自省教育厅提倡开展职教新干线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以来,我校积极响应号召,要求全院教职工和全体学生在湖南省职教新干线上建设个人空间,以促进我校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及将来的设想如下: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一)成立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组织领导机构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席金强为组长,常务副校长彭越为副组长,分管德育副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分管师训副校长、分管后勤副校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统领学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工作。

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分别设立了由总务处牵头的“软、硬件系统配备及网络架构工作小组”、由教务处牵头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小组”、由教科室牵头的“教学及教科研管理的应用工作小组”、由校办公室牵头的“内网平台管理工作小组”以及由计算机专业组牵头的“技术保障工作小组”。本着实事求是、经济、适用、高效相统一的原则,精心设计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二)升级、完善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所需的各项硬件条件

1、校园广播系统。学校有比较齐全的常规教学设备,有完善的校园广播网和闭路电视系统。学校广播网和闭路电视系统分布到学校每个班级。

2、校园网络中心。校园内网采取的是三层交换架构,实用硬件防火墙,配置3台服务器,用于接入代理、校内网站系统、校内资源库和管理及教学平台等服务。并通过40M专线光纤宽带接入因特网,内部100M交换至桌面,并已接入到每个教师办公室和教师宿舍。实现了校园内千兆互联、百兆交换到桌面、百兆接入互联网,为学校提供了WWW、FTP、E-mail、BBS等Internet服务。从基础上保证了数字化校园的运行。

3、学校计算机房和多媒体教室。我校现有学生计算机教室16间,计算机848台,均达市场主流配置,并配备过滤系统,使之兼具“学校电子阅览室功能”。学校有多媒体专用教室5个,配备全套的多媒体设备。每个教师办公室都配备了1-2台电脑,用于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与研究,另通过教师个人出资50%,学校解决50%的方式为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为教师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创造了条件。

4、其他硬件设施建设。学校现有数码相机3台,激光打印机7台,并在全校范围内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和周界入侵报警系统。

(三)建成了较为完善的内网管理平台

学校建成的内网管理平台提供校内各项基于WEB的管理台,使用自行开发的管理平台等软件。

1、办公自动化管理:收发公文管理、发布通知公告,包括每周工作安排、学期计划总结、各种临时性活动安排、外出登记和校内文件传输等。(权限分配:校内每位教师和各处室负责人)

2、教务管理:教学基本信息和课程表管理,包括课程、学科、年级开设等。(权限分配:教务处)

3、教师管理:教师信息维护及查询,包括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情况、获奖情况等。(权限分配:校办及每位教师)

4、学籍管理:学生入学分班、转入转出、升留降跳、学号等(权限分配:教务处)、学生信息维护及学籍查询(权限分配:班主任)。

5、成绩管理:成绩输入。(权限分配:教务处及各科任课教师)

6、综合素质管理:评语输入及查询。(权限分配:班主任

(四)建立并充实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1、外部资源: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科研外部资源。如:扬州教育网站提供的资源库、中小学教育信息网、中职资源网等。通过购买或下载资料素材,上传到资料库中,以丰富校园网的教育教学资源。

2、内部资源:以学校原有资源库为主体,将教学光盘、磁带、图片等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放到校园网上,并将教师自己平时上课开发的课件、教案、教学素材、案例实录、数字图书等搜集整理放到校园网上,以不断充实数字资源库,实现信息资源在校内共享,最大程度地提高校内资源的利用率。

有了充足的数字化资源,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有了源源不断的“活水”,就有了更多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二、数字化空间教学实践

数字化空间教学,是以数字化信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系统为依托,支持学校教学和管理信息流,实现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应用,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它不仅仅是教育的一个信息化,更是提供一个全新的、信息化的教育环境。在这个教育环境当中,老师和学生信息意识的发展是核心,他们的成长和学习方式、教学方式,都会有很大的改变。正如宋代诗人朱熹在《观书有感》所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多媒体作为新生事物,进入课堂已经显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

数字化空间教学主要有以下优点:(1)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有机结合,多种感官刺激,易于激发学生兴趣。(2)传输信息量大,传递速度随机调节,以及操作的可重复性,易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3)交互性强,有益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培养。正是基于此,在运用数字化信息进行教学时,我校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一)教育教学及教科研管理的数字化

1、在教科室的统一部署下,指导教师利用相关教育资源和素材在全校范围内推行电子化备课。

2、鼓励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研活动,在学校网站设立空间,或在湘西教育网上开通博客,积极开展校内外网上研讨交流活动。

3、要求每位教师在因特网上申请一个电子信箱,建立面向

Internet的网盘系统,为每位教师分配一个网络磁盘空间,便于个人资料的存储,方便教师进行校内外信息交流。

4、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竞赛,并制定相应的奖励方案,充分调动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积极性。

(二)教师备课讲课数字化

在新的数字化空间教学模式下,教师备课讲课享有高度的自主权,利用多媒体技术快捷的编辑效果、全屏幕的无干扰演示等,让课堂呈现出生动活泼的效果。

1、电子备课。

电子是技术,备课是实质。电子备课不仅是文本的电子化,而且是基于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下的一种新颖的备课方式。电子备课可以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和备课质量,便于教师组建个人教学资源库。学校由教科室牵头组织教师进行电子备课,并通过网上交流来达到资源共享,实现教师备课的数字化。

2、教师讲课的数字化。

教师通过使用Director、AuthorWare、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电子课件,并通过电脑、投影仪等现代电子设备将电子课件应用于实际的课堂教学。文字、图片、声音、表格的灵活运用,生动形象地传授课堂知识,使课堂内容生动、活泼。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快乐中学习,达到“我要学”的教学目标。

数字化空间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枯燥无味,减轻了教师教学的压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更和谐。

(三)学生作品数字化

学校积极引导教师、学生利用数字化空间资源转变教学模式。学生可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软件资源以及全球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师则扮演学习的伙伴和指导者。在实际的数字作品中,学生可将他们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的结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环境表达出来,成为电子作品。如用Word制作电子作业、PowerPoint演示文稿、FrontPage和Dreanweaver制作的主页,VB设计的小软件、服装设计CAD制图、数控机床程序编制等。

随着学校教学模式的革新与发展,电子作品必将成为学校各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新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学校可利用各种教育教学资源,探索并开辟数字化空间教学改革的新天地。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学校将把此项工作作为长期的工作任务重点来抓;将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将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手段,并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积极推进空间教学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转变教师的观念,改变教与学的方式。

我校通过推进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实现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后勤服务的数字化管理,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水平,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层次。

耒阳市职业中专

数字教育资源工作总结 篇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明确了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指明了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并将“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作为第一发展目标。这表明:数字教育资源是信息技术融合的重要基础, 没有数字教育资源的教育信息化, 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当前武汉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工程是武汉教育云示范工程, 即国家教育资源公共管理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工程。武汉教育云的重点是数字教育资源的规模化应用。应用的前提是建设, 因此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就成为目前武汉教育云的先导工程和基础工程。

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因其涉及面广, 种类繁多, 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涉及人力、财力、物力, 集合了机制建设、综合管理、技术规定、人员调配等综合因子, 需要高度的责任心和集体智慧, 其中更有很多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笔者有幸参与武汉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工程, 实施过程中面临些许困惑, 也有一些思考。

一、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途径及原则

开展数字教育资源建设, 开发、征集、采购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途径。资源开发是资源建设主体部门与具有开发资质和经验的公司合作, 根据师生需求, 针对现行教学内容开发适用资源;资源征集则是通过一定的途径, 面向学校和社会征集现有的或急需的资源;资源采购是通过政府程序, 购买经过专家成员审核、推荐的成品化、商品化资源。

武汉市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目前主要通过这三个渠道来开展。而无论是开发、征集还是采购, 都应有各自的实施原则。

(一) 资源开发的实施原则

1. 规范性原则

严格按照资源开发流程, 严格遵循相关技术规范, 尊重教育教学规律, 遵循制作要求, 科学规范地实施资源开发行为。

2. 适用性原则

所开发资源要针对现行教育教学内容, 符合现行教材版本和课程标准, 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注重通用性和时效性。资源运行要综合考虑现有教育技术教学环境, 为教师所喜用和适用。

3. 经济性原则

资源开发要分步实施, 量力而行, 不进行脱离需要的开发, 不进行过度超前的开发, 避免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

(二) 资源征集的实施原则

1. 优质性原则

优质性是资源征集的首要原则。所征集的资源必须高质量、高水平, 能对数字教育资源建设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2. 适用性原则

所征集的资源必须符合教育教学需要, 一方面要吻合现行教育教学内容, 同时应具备时效性, 与教材版本同步。

3. 原创性原则

所征集资源必须为资源权属人原创, 有独立的知识产权。

4. 规范性原则

所征集资源应按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 在命名、格式、属性、标注等各方面符合技术要求, 保证资源管理及应用的规范化。

(三) 资源采购的实施原则

1. 规范性原则

所有数字教育资源的采购均需严格按照政府公开采购的流程处理, 遵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

2. 优先性原则

优先选择资质好、开发能力强的资源开发商;优先选择用户面广、用户评价度高、教材相关度强的数字教育资源。

3. 针对性原则

所采购资源既要满足教育性, 又要注重学科性。对于重点学科和重点专题, 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筛选, 突出数字教育资源特色。

4. 经济性原则

数字教育资源购置费用比较昂贵, 采购时要进行严格的成本核算和评估, 要避免相同内容资源的重复购置, 以确保采购经费使用效益达到最优化。

二、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分析

由于数字教育资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教育人员及资源开发人员对其理解都有一定差异, 各级建设理念不同, 实施途径不同, 制作人员素质各异, 会导致产生大量不同层次、不同属性的资源, 造成资源管理的混乱, 更造成使用上的不便。下面所述就是资源建设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一) 资源开发容易出现的问题

1. 机制缺乏带来的执行障碍

目前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模式是教企合作, 即教育系统与较有实力的资源开发商进行合作。这样的合作集合了教育人士的教育教学经验和企业良好的技术开发实力, 应该是强强联合。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教育主管部门由于历史原因, 从人事制度到财务制度上通常并没有支撑这种合作的配套机制, “教育话语”和“技术话语”对接存在偏差, 导致沟通和理解上的障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从人力调配到经费调用上, 出现各种掣肘, 执行不顺畅, 使资源开发工作出现困难。

2. 学科教师遴选出现偏差

由于资源开发数量大, 种类多, 需要众多优秀的学科教师参与。而遴选教师, 目前最可行的渠道是通过市、区学科教研员面向全市广大一线骨干教师。但教研员囿于经验和认识水平, 往往只能从传统教学的经纬尺度来考量和筛选, 并不一定能完全客观评价一个教师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水平, 导致挑选出来的部分教师, 由于缺乏信息素养和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不能很好地胜任综合要求较高的数字资源的制作任务。

在武汉市资源开发的“教学微视频”项目中, 就出现了部分教师对微课形式的认识不到位, 以及信息素养不够而不得不中途退出的尴尬情形。

3. 合作开发公司对教学流程了解不够

资源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 专业性强, 工程量大, 往往需要通过招标等形式引入专业公司。但数字教育资源首先必须符合教育规律, 因此开发公司人员除专业资质水平、丰富的拍摄和后期制作经验外, 还要充分了解教育知识和教学特性, 掌握教学流程, 即开发过程既要具备资源性, 又要注重教学性。如果只考虑公司设备器材的高档和视频制作的精美, 不充分考量公司的教育资源制作水平, 就会招来一些诸如婚庆类专业视频制作的公司, 只能制作一些视觉冲击力大, 但却无法满足教学需要的“高精度废品”。

4. 其它问题

在资源开发过程中, 场地、人员、安全等都是可能出现问题的因素。如拍课场地 (如普通教室) 灯光达不到一定的照度 (流明) , 隔音条件也无法达到理想的分贝, 电子白板等设备型号差异对教师的困扰, 开发人员对于新技术的认识和实践水平不够, 学生异地拍摄导致的影响正常学习及不安全因素等, 都是资源开发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二) 资源征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 质量参差不齐

资源征集主要面向中小学一线教师, 征集来的资源源于课堂, 经过教学应用的磨砺, 适用性和针对性较强, 优势是接地气, 重课堂, 突出了教师需求。但一线教师大多日常工作繁重, 无暇钻研数字资源制作, 技术水平有限, 导致所制作的教学资源质量不尽人意, 精品如凤毛麟角。如主流课件只是简单的展示型PPT, 从交互性、易用性到精美度都不够, 一些教学设计缺乏个性, 大量课件素材来自于网络的下载复制等等, 使得应征资源的整体水平不高。

武汉市某区教育系统就曾经开展过面向全区中小学教师的资源征集活动, 结果征集来的大部分资源或品质不佳, 或过于陈旧, 而无法推广使用。

2. 碎片化严重

资源征集的离散性、非系列性, 使应征内容呈多样化, 如一张手机拍摄的图片, 一段录屏制作的教学微视频, 一篇日常教学的教案或论文, 一个演示文稿型的课件, 都有资格作为资源参加应征, 这也会导致征集来的资源过于零碎、琐屑, 碎片化严重, 而且个人作品的封装各行其是, 格式千差万别, 给后期审核、编目、入库带来困扰。

3. 版权不易甄别

不容回避的事实是, 由于网络的便捷性, 许多教师习惯了“拿来主义”, 从网上下载图片及音频素材、教学设计、教学课件, 有的直接借用, 有的则稍加改造, 为我所用。站在优秀者的肩头, 视野当然更高, 打造出来的作品当然更优秀, 这本无可厚非。但如果这些留有浓重改造痕迹的作品作为个人应征参加资源, “借用”与“盗用”则往往不太好界定, 审核时也不易甄别, 如果入库, 显然可能引起版权纠纷。

(三) 资源采购容易出现的问题

1. 适用性不够

目前政府采购日益规范, 规模化购买只能走招标渠道。而采购的对象多来自国内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数字资源公司, 但由于各公司所容纳的教材版本兼容性不够, 对应的资源的零散无序, 加上资源公司的一些开发人员对于教学流程的把握往往有所欠缺, 导致买来的部分资源适用性、针对性不强。

2. 同质化严重

现有的主流资源制作工具相同, 开发方式类同, 呈现方法雷同, 导致从不同公司采购来的大量资源同质化严重, 没有地方特色, 没有学科个性。

3. 格式不一, 后期封装混乱

各公司由于自身利益考虑, 在资源封装上各有格式, 互不兼容, 数据接口也不一致, 这会导致采购后的入库问题, 难以正常导入资源管理平台, 即使入库后, 也不易查询和使用。

武汉市数字教育资源将通过武汉教育云资源管理平台进行管理, 前提是资源统一入库, 因此数据接口与格式的统一是必要条件。

三、优化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 科学规划, 完善机制, 严格遵循技术规范

有效开展资源建设, 首先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资源建设规律, 科学规划, 做好方案、计划等顶层设计, 完善相关机制, 避免低效建设、重复建设、无序建设。

要严格遵守资源建设国家标准, 严格奉行统一技术规范, 现行国家资源建设的技术标准为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发布的《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及《CELTS-42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 在资源制作、封装、编目等各环节都必须依据上述技术规范。

要确保资源使用的技术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与兼容性, 能够在常用教学终端 (包括PC、基于i OS/Android/Windows的平板电脑等) 流畅播放等。

(二) 注重专家引领, 学习先进地区资源建设经验

国内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先行先试, 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管理和应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有一批理念先进、专业水平突出的专家。武汉市数字资源建设要摆脱缺乏高位、整体设计, 及自发、零散、无序的状态, 就应聘请这方面的专家引领和把关, 并不断向这些先进地区学习好的做法, 避免没有把握地“摸着石头过河”, 多走弯路的情况。

(三) 注重特色资源、精品资源的开发

数字教育资源库, 都是在整合、淘汰前期存量资源的基础上, 根据教育发展的方向, 针对教育教学需要而逐步建立起来的。要在满足基本的教育教学应用的基础上, 出精品, 出新品, 出特色产品。如, 在翻转课程和慕课的影响力日渐扩大的今天, 优秀的微课资源越来越受到老师的重视和欢迎, 可以考虑加大微课资源的建设力度, 组织地区骨干力量, 开发出一批与学科内容吻合的系列性、共生性微课资源, 供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翻转课堂实践。另外, 各区、校有一批优秀的骨干教师队伍, 在教育教学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 部分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和知名度, 是地区资源建设的宝贵财富。通过挖掘和技术整合, 将这批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转变为优质数字资源, 可作为特色资源、精品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 加强审核, 严把质量关

要成立综合素质强、专业水平高的人员作为资源审核的过硬队伍。对于资源征集, 一方面严把质量关, 另一方面严把知识产权关。要有高度的职业精神, 具备“沙砾淘金”的耐心和“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激情, 精心挑选出原创的、优秀的资源作品。

用数字出版成果助力教育资源建设 篇8

近日,为进一步摸清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现状和国内外发展趋势, 总结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的经验,推动数字内容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由教育部科技司主办、中央电化教育馆及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承办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来自教育部各司局的领导、国内各省教育厅的领导以及教育电视台、高教社等资源制作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学校的领导、专家,以及从事数字化教育公司的代表150余人参加了该座谈会及资源展示活动。

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简称“方正电子”)作为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技术提供商,应邀参加了本次会议,并在会上展示了方正电子公司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所做出的成就,以及在数字教育领域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在座谈会上讲话,强调了资源建设与共享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强调教育部今后将强化教育资源的建设机制,推动在信息化建设基础上的教育资源共建与共享,用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带领教育信息化。会上,方正电子数字出版业务部总经理刘长明为教育部领导、中央电化教育馆领导介绍了方正电子在数字教育领域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包括公式输入法、教育资源管理平台、翔宇互联网内容管理发布系统、天骄音视频内容管理发布系统及在线教育、移动出版(学习)方面的解决方案。

上一篇:河东小学厉行节约从我做起主题班会简报下一篇:开发商雷人广告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