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数字化资源库

2024-09-17

学校数字化资源库(精选12篇)

学校数字化资源库 篇1

中职学校进行数字化资源建设以促进交流、共享, 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近年来教育部启动示范院校建设, 各示范建设院校基本上一致地将数字化资源建设列为学校一个重点建设项目, 中职数字化资源建设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本文是为契合学校对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 创新教育内容, 实现教材、教辅、教具、学具、课件和网站等多种介质的立体化融合, 满足学校推进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 协助学校组织自有师资力量, 进行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开发, 制作符合中职院校进行课程教学、教师备课、学生学习的高质量数字化课程资源, 以满足中职院校对教学模式改革等的需求。同时, 通过数字化资源建设, 达到对师资队伍的培养。

1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类型

数字化资源的类型包括网络课程、声像资料、电子教案、数字化素材库等。从教学资源的功能上, 资源包括授课录像、实操录像、软件操作演示、动画、模拟软件、辅导材料 (背景介绍、扩展介绍、习题库) 、教学课件 (ppt) , 将这些素材经过后期的整合, 成为一门精品网络课程。

2 制作资源所需素材的格式

数字化教学的素材大致可分为媒体素材和知识单元素材两种。媒体素材包括文本文稿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等其他素材。知识单元素材是指围绕某个教学知识单元的多种媒体素材的有机组合, 旨在支持某个或某几个教学知识点。知识单元素材可以是多种文件格式, 如ppt、exe、html或aml、自解压的压缩文件格式或其他文件格式。素材的格式多种多样, 单视频类素材就有avi、mepg、rm、asf等众多格式。

3 资源的表现形式

资源大致分为三分屏、网页、flash三种表现形式, 不同的表现形式, 通常具有不同的用途、优点等。

上述资源中包含了多种媒体形式的素材, 比如, 音频、讲课录像、屏幕演示视频、交互式动画、虚拟仿真、ppt、电子教案等。至于具体采用哪些形式的素材, 将根据课程特点和其他要求而定。

4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 中职院校的各专业, 其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之间仍然存在一定差距。这主要体现在有的专业过于注重理论, 教学实践不够, 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不能很好地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而有的学校过多强调技能培养, 忽视了学生理论的学习。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教学目标与职业岗位群的脱节、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手段单一、缺乏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校内外实训环境和实习环境等。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以计算机技术为载体的数字化资源逐步进入课堂, 并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投入的加大, 计算机房和网络覆盖了大部分职业院校, 建立起了良好的数字化资源应用平台。数字化资源用于职业教育可以扩大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容量, 使知识构建网络化, 呈现形式多样化, 并具有技能培训的重复再现性, 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更有助于解决我国现阶段条件下职业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 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

5 数字化资源平台设计方案

5.1 精选资源建设内容

在数字化资源内容的选取上, 要精心选择适合中职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授课内容, 要能体现中职教育的特征, 符合专业所对应的岗位和岗位对能力培养的要求;在结构组织和表现形式上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方式和兴趣偏好, 有利于教师的课堂辅助教学及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借助多媒体和网络平台等方法和手段, 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增强学习内容的表现形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培养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重视真实岗位中的案例, 有助于学生提前熟悉岗位。

5.2 注重实训模拟

在设计专业课程数字化资源平台时, 要结合本身的特点进行设计。如: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 网络管理与应用模块的核心内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网络操作系统的管理与应用, 另一个是网络服务系统的管理与应用。这是构成网络管理的核心技术。如何让学生利用数字化资源平台更好地理解和完成这些技术, 是网络课程的重要内容。这些技术只有在真实实训平台上进行仿真模拟, 采用数字化资源中的多种媒体实现, 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6 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制定标准

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心建设需要一个合理的评价体系, 用来评价、鉴定资源建设的好坏, 并根据评价的反馈意见, 不断充实完善资源内容。数字化资源建设要能保证资源内容的有用性、可用性和通用性;要能不断适应就业市场对岗位能力培养的要求;能实现最大限度的共享, 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作为资源库开发的主管学校必须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技术标准, 数字化建设按照此标准进行。标准的制定要在教师、学生中广泛调研, 组织各学科专业方面的专家, 制订出一套合理可行的数字化资源建设标准。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是中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有益尝试, 对推进我国高技能人才的教育建设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指导作用。教育资源的数字化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工程, 应将此项建设列为一项长期的工作, 建立一个良好的开始, 然后逐步日常化, 规范化。学校要配置相关专业人员负责管理和研制工作, 更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提高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课件制作和资源操作等能力, 把这项工作长期不懈地进行下去。

学校数字化资源库 篇2

2008年我校建立了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开始探索职业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原则、方法和模式,开发了11门教育技术学及相关专业主干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网络课程、电子教案等。在资源管理上,按照系统的教学设计思想,融合机器学习中相关理论与算法,探讨资源库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主要成果有:

1、建设了11门网络课程、电子教案和相关资源库,并实际投入教学使用且效果优良。

2、开发了网络环境下“OA办公系统平台”。

3、撰写相关研究论文多篇。

具体体现在先进的数字化平台管理系统和充足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1、硬件平台:建立以有线和无线方式覆盖全校的计算机网络,主干网络带宽为100Mb/s,各信息点带宽≥100Mb/s,拥有数据库服务器1台、应用服务器1台和WEB服务器1台,网络行为管理器以及各种类型的网络安全设备,计算机有925台,其中用于教育教学的较高配置计算机681台,生均拥有计算机0.28台。高配置的教师办公用计算机244台,各类高端服务器4台、打印机35台、复印机2台、传真机4台,扫描仪2台,25个多媒体教室、19个计算机公共实训室、电子阅览室基本满足数字化教育教学及管理需要。

2、软件平台:在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的支撑下,拥

有数字化学习管理平台和教学资源平台的功能。

3、OA办公系统:学校拥有自主开发的SCHOOL OA办公系统,系统包括网络通知、网络硬盘、群发短息、网上请假、教务管理(多媒体室、实验室预约等)、学生管理(学生档案、学籍管理、班级管理等)后勤管理等一系列办公自动化管理子系统。

4、资源类型

(1)媒体素材:包括文本类素材35G以上、图形(图像)类素材100G以上、音频类素材40G以上、视频类素材80G以上、动画类素材25G以上。

(2)课件与网络课件:分为网络版和单机运行课件100多份。网络版的课件需要能在标准浏览器中运行,并且能通过网络教学环境被大家共享。

学校还启用了辽宁省教育教学信息软件系统,使用计算机、汽车、电子电子、服装等教学软件。

(3)文献资料:有关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条例和规章制度,对重大事件的记录、重要文章、书籍等。

(4)数字图书:学校拥有电子图书系统一套,藏书数量达3万部。

(5)其它数字教学资源:教学用多媒体光盘70多份(近200张),教学用电子书籍光盘20多套,专业技术技能讲座光盘10余套。

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中,校园网作为中职学校办

公、教学、科研、开发的重要平台,提供下列基本服务:

(1)网页浏览服务(2)电子邮箱服务(3)文件传输服务

(4)其它附加服务:DNS服务和其他如基于校园网的办公平台、教学平台、管理平台,BBS服务等。

学校数字化资源库 篇3

关键词: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8—0082—04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和共享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和关键,为全面了解韶关市中小学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现状,以期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思路,推进韶关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使数字化资源更好应用于教学中,2011年3月我们对韶关市中小学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现状进行了调研。

一、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共开展了两项调查统计工作,一是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情况调查,二是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情况调查。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情况调查面向学校行政领导,调查内容包括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资金情况、数字化教育资源来源和拥有情况、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环境情况,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7份。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情况调查面向一线教师, 调查内容包括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需求、获取数字化教育资源主要途径和影响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的因素,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93份。为使调查问卷具有代表性,按市区学校、县城学校、乡镇学校2∶3∶5,高中、初中、小学2∶3∶5的比例发放问卷进行调查。为保证调研的质量,我们还对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进行了访谈。

二、调查情况分析

1.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资金情况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资金来源如表1所示。从该表可以看出,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资金来源全部靠学校自筹,本级财政和上级财政投入比例为0。说明国家财政划拨的经费用于学校正常运作上,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方面基本上没有投入。在学校经费日益紧张情况下,投入不能得到可靠的保障是阻碍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最大问题,这种情况从表2中非常清楚地体现出来,近三年数字化教育资源没有投入的学校有67所,占调查对象的67%,有投入的学校30所,但其中有23所学校的投入在1万元以下,这些数据既反映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资金严重缺乏的现实,又说明了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更新缓慢、内容陈旧的原因。

2.数字化教育资源来源和拥有情况

从表3可以看出,拥有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学校有46所,占调查对象的46%,但受建设资金的影响,很多学校只能自力更生去建设自己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或没有去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这两类学校有85所,占调查对象的85%。拥有10~100G及以上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学校有7所,占调查对象的7%,拥有10G以下1G以上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学校有39所,占调查对象的39%,没有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学校有51所,占调查对象的51%。(见表4)全市中小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总体来说规模小,部分流于形式,这反映了学校虽然开始主动去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但对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观念和认识有待提高,对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对学校发展所起的作用认识不深刻。这从访谈得到证实,部分学校存在升学率至上、急功近利的思想,缺乏对资源共建共享的各种应用、评价和激励机制,教师缺乏对资源建设和应用的兴趣和热情,存在能避则避的心态。

3.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环境情况

通过“创强”和教育装备建设工程,推进多媒体教学进入学校班级,全市“班班通”的情况比较理想,“班班通”平均率中学达到了124%,小学达到了38%。(以每三个班配备一间多媒体教室统计。)全市有290多所中心小学及以上学校接入韶关基础教育专网,建有校园网的学校数量较多,建有完整校园网和简易校园网的学校有77所,占调查对象的77%,说明教师应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环境比较完善。(见表5)

4.数字化教育资源需求

如表6所示,教师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需求主要有论文、多媒体素材、优秀课堂实录、试题、教学课件和案例。教师对各种资源的需求差别不大,但对论文需求排在第一位让我们有点意外,说明教师对自身发展关注比较多,主要应用在评职称、上公开课、出试题等方面,即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进行辅助工作比较多,真正把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于教学各环节的比较少。

5.获取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主要途径

如表7所示,有62%的教师通过互联网获取数字化教育资源,23.3%来自市级资源库,9%来自自己制作,3.3%来自其它途径。可见现阶段互联网是教师获取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主要途径,这也和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教育资源规模小、内容陈旧、分布不均衡、市基础教育专网建设比较好有很大关系。

6.影响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的因素

表8是影响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的因素,32.3%教师认为因自身技术水平而影响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应用,46%的教师认为因资源库因素而影响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应用,这两项数据这占了调查对象的78.3%,这说明我市广大教师制作课件和应用课件的水平比较低,还需进一步加强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同时全市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分布零乱,规模小,没有统一管理体系,搜索功能差,查找资源困难,也打击了教师使用的积极性。访谈中教师反映最多的是访问资源库需要账号和密码,而不同的资源库需要不同的账号和密码,让教师不胜其烦。

三、存在的问题

随着校校通工程、教育创强工作等不断实施,目前韶关市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应用环境基本满足教师的使用需要,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也有了一定的基础,特别是市级资源中心经过几年建设,已初具规模。但就全市整体情况来看,数字化教育资源在总量、结构、内容、应用上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多方合力,数字化教育资源才能得到可持续健康发展。

1.资金缺乏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需要有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建设校园网,购买、维护、升级设备,设备用电,教师使用、创作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必要激励等都需要资金。地处粤北山区的韶关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和学生学杂费情况下,地方财政很难再对学校数字化资源建设的经费进行投入,而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后,学校更是没有多余的资金投入到数字化资源建设上。

2.资源总量少,结构不配套

受经济条件制约,韶关市中小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缓慢、总量少、内容陈旧,部分资源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大部分农村学校基本上没有数字化教育资源,已建有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学校也存在资源和教材不配套、资源和学科不配套现象,部分学校的资源只是教师平时在网上下载,存放在某台电脑的不同文件夹中,以文件共享的方式供大家使用。

3.应用水平不高

虽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了多轮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有些学校也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提高了教师应用水平,但从整体上来讲教师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进行教学还处在呈现知识内容层面上,如“演示讲解”、“情景呈现”,更多的是为了评职称去上公开课、写论文,应用层次比较低。因为资源配置不均衡,把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于日常教学中的乡镇学校教师更少,“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教学模式还在课堂教学中广泛使用。

4.资源共享意识有待增强

一方面,部分学校强调本校利益,不愿把自己优质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提供给其他学校共享,或为树立学校形象,宁愿出钱购买本地区已有的资源, 也不想共享其他学校现有的资源,造成重复建设,浪费了宝贵建设资金。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必要激励机制,部分教师在没有获得经济利益或荣誉情况下,不愿意自己制作数字化教育资源或不愿把自己制作的拿出来共享。

5.符合山区实际的资源少

现在很多数字化教育资源都是城镇优秀教师制作出来的,他们的教学对象、教学方法、教学环境不一定符合韶关广大乡镇学校实际,如果直接把这些资源应用到教学中还不如传统课堂教学效果好,需要教师对资源进行二次开发,这对技术水平不高的山区教师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事,符合学校实际的资源因部分教师不愿拿出来给大家共享,久而久之,极大地打击了教师使用资源的热情。

四、韶关市中小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发展对策

1.制定切实可行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规划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既涉及硬件等基础设施建设,也涉及信息资源等软件建设,经费投入比较大,需要有长期稳定的经费保障。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和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沟通协调,按照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10年)》,科学周密制定切实可行的本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10年)》,以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为重要内容做好规划并加以落实,“教育信息化经费在各级政府教育经费中的比例不低于8%。加强对农村、偏远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资金补贴”,使内容有分工、任务有落实、经费有保障,改变资源建设各自为政、缺乏统筹规划和分工合作的局面。

2.加强培训,提高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能力

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学校领导的认识和态度至关重要,教师的应用水平决定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的效果。对校长的培训着眼于观念改变和认识提高,使校长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不断改善学校信息化应用环境,为教师创造好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条件,激励教师努力使用数字化教育资源。对教师进行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具备一定的资源应用、整合、学习和开发的能力,真正把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于教学实践各环节中。

3.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数字化资源

每所学校有自己的内涵、特色,数字化教育资源也应按学校的特色进行建设,集中力量建设某学科资源,使有限的人力、物力发挥最大效益,如英语特色学校重点建设英语类数字化教育资源,艺术特色学校重点建设艺术类数字化教育资源,这样就避免了资源建设千篇一律、大而全的局面。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进行调查摸底,做好总体规划,确定任务分工,在政策和经费上适当向建设先进单位倾斜。

4.要加强资源应用的有效性研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资源的建设要服务于教学应用,以应用促建设,建用并举,尤其在粤北地区,在资金、教师能力有限的情况下,“用”资源就比“建”资源更为重要。通过开展教学观摩、竞赛、研讨活动,让数字化教育资源进入课堂,带动和影响广大教师教学理念、教育技术、教学方法的提高,以应用促进资源建设。

5.构建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探究中职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篇4

数字化教学资源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已引起各校的高度关注。但大部分学校重收集、轻应用, 导致资源建设走入误区。本文结合中职学校实际, 对中职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进行探究。

1 中职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现状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国家及各省市、高等院校、中职学校、行业企业建设的教育资源库层出不穷。各中职学校也收集整合了一定数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信息化教学得到基本应用。

但就目前各中职学校、特别是部分民办学校的资源建设来看, 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网络设施陈旧, 校园网络运行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 需要建设更加先进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二是管理平台落后, 大部分学校的资源以文件服务器的方式提供服务, 没有专用的资源管理支撑平台。三是资源类别凌乱, 大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位置分散、内容重复, 没有科学规范的分类标准。四是资源质量不高, 大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下载或个人收集, 内容虽多, 但真正具有本校特色、能为专业教学服务的资源却很少。五是推广手段单一, 没有专门的机构、没有相应制度保障, 导致数字化教学资源得不到充分应用。

2 中职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目标

各中职学校应该按照“系统一体化、内容模块化、使用常态化”原则, 以应用为导向, 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先进、畅通的校园网络环境;开发资源管理平台, 构建先进实用的资源管理和应用环境;收集整合资源, 构建能够彰显本校特色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创新应用手段, 构建资源应用立交桥。

3 中职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内容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主要内容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平台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三大部分。

3.1 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网络设施建设。为保证资源平台安全、畅通运行, 需要加大投入, 购买更加先进的校园网络设施, 规范网络布局, 光纤到达校内主要楼宇, 有线网络全部覆盖, 扩大无线网络覆盖面, 建立先进的硬件支撑环境。

二是资源平台硬件建设。根据资源建设和资源推广应用需要, 整合校内服务器, 购置专业的资源服务器, 配备相当容量的磁盘阵列。如果本校教师研发能力较强, 还应配备如摄像机、数码相机、录音话筒、非编机和渲染工作站等设备, 用于资源的摄录编播, 完成资源开发。

3.2 资源平台建设

技术先进、功能完善、使用方便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为网络课程和教学资源提供载体, 是各学校充分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促进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举措。资源平台系统一般来源于购买、自主研发或联合研发等途径。在选购或开发资源平台时, 一定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用户操作的方便性。展示给用户的界面一定要简捷清晰, 用户可以轻松地实现在线预览、资源下载和资源管理等功能。二是栏目结构的合理性。栏目规划、目录结构要根据用户的需要设计, 用户能够清楚地识别自己使用的栏目。三是资源搜索的准确性。除提供标题搜索外, 还应提供如资源摘要、关键字、作者、资源内容等相关搜索, 让用户能够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四是资源管理的安全性。根据不同权限, 用户可使用的栏目和板块应该有所差异, 对资源的处理权限应该有所不同。五是对移动设备的兼容性。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在信息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 所开发的平台应该提供对移动设备的支持。六是身份认证的统一性。新开发的资源平台, 应该与学校已使用的其他系统高度融合, 实现用户统一身份认证, 一次登录、全程使用。

3.3 教学资源建设

以重庆教育管理学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心建设为例, 经过对科研机构、IT企业、高等院校、中职学校和在校师生的详细调研, 最终确定构建以下类别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1) 通用素材资源

通用素材资源包括政策文件、文献资料、常用软件、在线图书、文本库、图片库、音频库、动画库和视频库等内容, 不便于归类的资源也可以纳入本类别。

(2) 核心课程资源

对学校重点建设的专业, 每专业选择2-4门核心课程完成资源建设, 内容包括课程大纲、能力标准、电子教材、授课计划、教学设计、课件教案、试题试卷、虚拟实训和参考资源等。

(3) 德育教育资源

中职学校一贯强调“德育为先”, 重庆教育管理学校通过对学生德育教育成果的总结, 将德育资源梳理为文明养成资源、学习生活资源、职业素质资源和职业指导资源。

(4) 校企文化资源

企业文化资源包括四部分内容。一是校园文化资源。把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校歌、校赋等展示校园文化的材料制作成数字化资源, 充实到资源平台中。二是企业文化资源。结合学校办学方向, 收集学生就业岗位所对应企业的企业文化材料, 充实到资源平台中。三是工作过程资源。选择学生主要就业岗位, 到对应单位录制基于工作岗位、基于工作过程的视频资源, 通过资源平台, 让学生提前了解工作场景, 树立职场意识。四是立体就业资源。通过与中国移动“12582农信通-找工作”栏目合作, 将该栏目招聘信息定期采集到资源平台中, 让学生通过平台了解社会需要与专业需求。同时也将学校毕业生信息发布到该栏目, 供招聘单位选择, 构建高效流畅的就业渠道。

(5) 师生作品资源

结合学校每日一星、每周十强等先进评选活动, 把优秀教师、优秀学生的事迹和师生优秀作品, 制作成文字、图片、音频或视频资源, 每天展播。

(6) 典型案例资源

通过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省市级资源中心、同类学校资源库等平台, 下载、交换或购买优秀的职教资源。把市级层面组织的公开示范课、教师教学竞赛、学生技能大赛中的优秀作品纳入资源库, 参与现场摄像, 制作精品视频资源, 提高资源质量。

4 中职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推广应用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 让教师乐教。通过建立相关制度, 让教师整理上传资源、结合专业开发资源工作常态化。课堂教学愿意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质量。

二是设置学分银行, 让学生乐学。在资源平台中为每个学生提供个人学习空间, 记录学习过程, 考查学习效果, 网络学分与传统课程成绩相结合, 创新学生评价机制。

三是演播精品内容, 让学生乐听。利用学校宣传大屏幕、利用各班“室室通”, 演播精品资源, 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接受教育。

四是展示师生作品, 让学生乐看。定期播放优秀师生事迹、播放优秀师生作品, 通过学生投票、有奖点评等形式让学生参与, 树立学生自信心和参与热情。

五是推送资源信息, 让学生乐读。定期向学生推荐系统中优秀的资源, 结合移动“家校通”、移动WAP应用, 根据需求, 发送实用的资源信息。

我们相信, 中职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只要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和经费保障, 资源环境一定会更加优化、资源平台一定会更加先进、资源内容一定会更加丰富、资源应用一定会更加畅通。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 教师信息化素养必然有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必然有所加强,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必然得到全面提升。

摘要:数字化教学资源是中职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资源建设必须有明确的思路和目标, 中职学校资源建设一定要体现校本特色, 采用灵活多样的推广手段, 才能保证资源的充分应用。

学校数字化资源库 篇5

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

科研课题项目立项申报指南

(2013年修订)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主管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 编制

2013年9月 201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1〕202号),分期实施、共建共享、持续开发优质职业教育信息资源,逐步形成覆盖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类技术技能培训的资源建设机制。该计划宗旨以合作共建为基础,以开放共享为目标,以促进职业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全面深度融合为主线,开发支撑职业教育教学、实训、科研、服务和管理等关键业务的优质数字化资源,着力构建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信息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推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跨时空开放共享,努力提高职业教育的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大幅提高职业院校的现代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

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课题项目属于国家级科研课题项目,中职示范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各批次)、有关职业院校、高等学校、研究机构、行业企业及其他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均可申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将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和使用情况作为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规划、建设和验收的重要考核指标。教育部委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具体负责组织实施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组建并负责管理“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及其下设各协作组,统筹推进资源的开发、管理和共享。

一、课题项目设立依据

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以下简称“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的设立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重要举措,是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机制,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和深化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的创新工程。

— 1 —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资源共建共享计划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战略部署的重大举措,也是按照全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1-2020年)要求,实施“三通两平台”数字教育行动计划的实际行动。

2.全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资源共建共享计划是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2〕5号)、《教育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教职成〔2010〕13号),实施“职业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计划”,构建“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信息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

3.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

资源共建共享计划是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关于“大力开发数字化资源,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管理平台,提升学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促进优质职业资源的共享”的关键措施。

4.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资源共建共享计划是深入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要求,把数字化资源建— 2 —

设作为项目建设的关键任务,作为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教材开发以及管理创新的重要成果形式,是示范学校项目申报、规划、建设、验收和表彰的重要考核指标。

二、重点建设内容任务

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的实施采取科研课题项目的方式管理。课题项目分为精品课程资源(专业类课程、公共基础类课程)、视频公开课程资源、通用主题素材、教研科研信息、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群落网站等6大类。今后,将根据职业教育发展、职业学校改革和信息技术进步,及时调整课题项目类型,动态更新已开发资源,新设量大面广、需求旺盛、对接产业的课题项目,鼓励开发高质量资源,重点推进资源成果共享。

1.精品课程资源

媒体表现形式主要包括网络课程,及与之相配套或独立存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电子教案、基于工作过程的虚拟仿真实训单元、生产流程模拟软件等。采取虚拟现实、实物仿真、流程模拟和过程再造等前沿信息技术和先进教育策略开发标准化的高水平资源,鼓励以动画、三维、思维导图等形式集中突破专业知识教学重点、岗位技能训练难点和职业能力形成要点。

资源类型和表现形式以网络课程为主体框架,具体形式由课题研究单位根据课程内容特点确定。根据专业情况,分批开发,直至覆盖本专业的所有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2.视频公开课程

鼓励高水平示范性职业院校推选主讲教师,按照视频课程技术规范要求(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研制发布),以项

— 3 — 目教学、工学结合为导向,设计、讲授和录制视频课程,并可参加全国示范性职业院校视频公开课程竞赛和交流活动。

课程时长在30-50分钟之间。内容安排必须能够体现完整的技术技能,取材于完整的生产项目、实际的岗位技能和关键的技术环节;内容质量必须能够引领职业学校教师教学、支持亿万青年学生学习、丰富广大社区居民生活。

3.通用主题素材

通过研发、征集和整合等方式,建成行业标准、实训项目、教学案例、竞赛方案、考核试题等通用主题素材库;随着产业发展、岗位变化和技术进步,不断扩展、动态更新相应的主题素材内容。

同时,组织开发素材库资源管理平台软件,实现主题素材管理的信息化、查询的智能化和使用的便捷化。

4.教研科研信息

主要包括职业教育政策法规库、职业教育质量标准库、职业教育学术论文库、职业教育办学经验库、职业教育专家人才库等教研科研信息;随着科学研究水平的提升、教研工作需求的增强,不断扩展、动态更新相应的信息内容。

同时,组织开发教研科研信息管理平台软件,实现校园安装使用、远程在线使用、云端服务共享等多种应用模式。

5.管理信息系统

适应学校教务管理、网络教学管理、学校行政管理、校企合作管理、工学结合、实训基地(中心)管理、集团办学管理、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以及政府公共项目管理等业务需要,按照国家教育管理信息标准,— 4 —

组织开发高水平、数字化的职业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为数字校园建设提供通用性强、标准化的管理信息系统。

6.专业群落网站

在特定产业对应的专业群落,开发、建设和运行产教合作教育网,收集、发布和共享该产业升级、相关企业经营、职业岗位变化、技术进步和工艺革新等方面的国内外前沿信息,为学校的专业调整、课程改革和教材应用创新提供信息支持。

7.其他课题项目

资源共建和成果共享申报单位均可在上述大类资源中选择立项或使用。申报单位也可以在已经列出的课题项目名称之外提出自选自荐课题项目进行立项共建和共享,如果自选自荐课题项目共享使用单位超过10个、且有符合条件的研发单位可予立项。

三、资源研发课题申请 1.精品课程和视频课程类项目

课题组长单位必须是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项目建设单位或高水平中等、高等职业院校、高等学校或者有开发经验的资质企业,并在所申请的专业领域具有雄厚的师资、教学实训条件和办学实力以及丰富的行业、企业和社会资源。

课题组成员单位必须是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单位、职业院校、高等学校、合作办学企业以及相关软件开发单位。

2.主题素材库与教研科研信息系统类项目

课题组长和副组长单位必须是教育研究机构或职业院校、出版社、高等学校,企业申请组长单位必须有高水平的职业教育研究机构或职业院校作为课题组成员单位参与。

— 5 — 3.管理信息系统类项目

课题组长和副组长单位必须是高等学校、研究机构或者具有行业认证资质的软件企业,成员单位可以是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项目建设单位、职业院校、行业企业、高等学校或研究机构。

4.专业群落网站类项目

课题组长和副组长单位必须是教育研究机构或职业院校、出版单位、高等学校,企业可以提供技术支持。

四、课题立项和研发团队组建

教育部设立“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联盟”,由申请数字化资源共建研发和共享使用单位共同组成;联盟办公室设在信息化工作委员会。根据课题项目申请、审核和设立情况,分别在联盟下设各协作组(×××课程协作组、×××管理信息系统协作组、×××通用主题素材协作组、×××专业群落网站协作组等)。

各协作组由申报承担同类课题项目的单位组成,包括组长(组长单位)、副组长(副组长单位)和成员(成员单位),分别担任课题项目的课题负责人(课题负责人单位)、子课题负责人(子课题负责人单位)和课题组成员(课题组成员单位)。

各协作组组长(组长单位)、副组长(副组长单位)和成员(成员单位)相对稳定。在完成本计划科研课题项目后,协作组将长期存在,持续运行,不断开展本领域的研究、开发和共享工作,并可承担地方、行业、企业、学校及社会等方面的相关任务。

各课题组依托有条件的研究机构成立专家组,成员分别来自职业院校、高等学校、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合作办学企业和信息化工作委— 6 —

员会等。专家组负责课题项目的总体设计、技术咨询、成果审核和质量监测评估等事宜。

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审定设立各协作组,主持遴选确定、动态调整协作组组长单位及成员单位,推荐专家支持各协作组的工作,组织、协调和管理各协作组的共建共享工作。

五、课题开发组织管理

教育部组织制订、发布和动态更新《国家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科研课题项目管理办法》,指导、管理和规范资源的共建共享。

教育部委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具体负责组织实施资源共建共享计划,承担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受理各单位课题立项申请,指导各专业协作组开展工作,协调资源的开发、管理和共享。

信息化工作委员会负责项目进度、资源质量和技术标准管理,指导各协作组及其成员单位管理项目、遴选技术支持单位,在教育教学改革、数字校园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等领域统一安排集中培训,为共建共享计划提供信息发布平台、项目管理平台和经验交流平台,组织专家对各课题成果进行验收评价。负责将合格成果纳入“国家职业教育数字化信息资源库”,并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共享。

本着协作、开放、共享的原则,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组织专家研究制订资源建设共建共享计划的工作规范、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和管理办法,将陆续公布,并根据需要不断更新;各协作组和课题组须遵守执行。

六、技术支持

“中国职业教育信息资源网”()是资源共建共享计划实施的信息发布平台,并将在此平台上运行“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科研课题项目管理系统”:请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单位登录“中国职业教育信息资源网”,凭用户名和密码进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系统的“共建共享课题项目”栏目在线填写共建研发申报书、共享使用申报书和视频课程申报书。其他单位需从“中国职业教育信息资源网”下载电子版的申报书,填写打印后提交到信息化工作委员会。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联系方式:办公电话:010-52452581。电子邮箱:SkillChina@126.com。书面来函通讯地址: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京师大厦1110号);邮政编码:100875。

学校数字化资源库 篇6

[关键词]教学资源库;职业教育;教材出版;数字化转型

[作者简介]杨小军,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职业教育出版中心。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的发布,职业教育也受到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重视。而服务于教育的教材出版机构也纷纷聚焦于职教教材出版板块。中小出版社纷纷成立职教编辑室,大的出版传媒集团则整合资源成立独立的职教出版分社甚至出版公司。其目的无非希冀在职教教材这个相对新兴的出版细分市场深耕细作,获取相对较高的利润。

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版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和调整,遇到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也面临着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压力。

一、当前职业教育教材出版的现状

职教招生的兴旺也催生了职教教材出版的繁荣。一方面涉足职教教材出版的机构众多,另一方面每年出版的教材品种也多。然而其中有极大水分的繁荣,比如教材之间低水平重复的现象比较严重。

同时,职教教材的出版仍以传统的纸质图书出版为主,但也出现了部分配套数字化产品,比如英语教材配套听力光盘,教材配套课件、配套习题等,有些以附盘的形式,有些则在纸质教材上的显著位置引导读者登录某网址下载。这在实践上也是数字出版的低级形式,但都不是商品化的数字出版物,只是对购买纸质教材的一种价值附送。

近年来,职业学校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职业学校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数字校园的建设,信息化技术正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渗透到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也逐渐走进课堂,成为学习的工具。可以想象,在将来,纸质教材将退出学生的书包,代之以平板电脑等设备,这些设备将作为一个集成电子教材、案例素材、电子课件、考试题库等的平台,满足学生校内外、课内外全天候全方位的学习需求。

二、传统教育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

信息化的浪潮不可避免地席卷出版业,对职业教育教材出版板块,由于它面对的读者特殊性,使得数字化转型更加迫切。这主要来源于以下诸方面原因:

1. 外部市场竞争的压力

随着激光照排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出版业的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出版业也已经出现了相对过剩的局面,已经完全从买方市场过渡到卖方市场。尽管教材出版相对受到行政保护,但各出版社之间的竞争都已然十分惨烈。面对市场同质化的产品,如何让自己生产的教材进入学生的课堂,各个出版社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如保证教材课前到书,出版配套的教师用书、学生辅导用书,邀请名师为教师做教材使用的培训,赠送教学课件、电子教案等配套光盘等。所有的这一切无非都是一个理念——服务,供求关系迫使各家教材出版机构为师生们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争取客户和市场。当然服务的水平有高下,比较基础的就是做好教材保障供应,更高一级的是提供教学的支持,为师生提供教学资源库,最高层次的服务是提供教学的整体解决方案。当然,对于从事传统教材出版的出版社来说,在当前要想成为教学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还是很难办到的,因为围绕教学活动涉及的内容太多、太复杂,比如实训的场地和设备、教学软件等。就目前来说,一方面大多的教材出版机构努力在配套教材的教学资源建设方面提供服务,希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甚至“绑架”更多的客户;另一方面他们希望由此找到一个切入点,探索数字化出版的生产方式、盈利模式,为将来的全面数字化转型打好基础。

2. 内在转型升级的压力

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力、原材料等成本不断上涨,再加上文化市场的放开,传统图书出版市场竞争激烈,出版企业受到来自产业链上下游的挤压,利润空间急剧压缩。传统图书出版企业一方面迫切需要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努力寻找不可复制的开源渠道,摆脱低水平竞争市场,这样迫使它们寻找转型升级的方向;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在慢慢改变,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培养一技之长成为重要的培养目标,这就使得实验实训类的课程显得更为重要。实验实训课程重在体验,通过反复训练,使得学生积累更多的实操经验,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做充足的准备。所以,对职业教育教材出版机构来说,只有创新产品的形态、创新商业运作的模式,才能为教育机构提供更加贴切的服务,也才能为自己找到市场的出路。

来自行业内外的压力都迫使出版业面临转型升级,但向何处转,如何转,又是摆在出版企业面前的新课题。

三、教学资源库建设是职业教育教材出版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途径

当前,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明确方向,教学资源库建设成为课程建设的热点。教学资源主要指蕴含大量的教育信息, 能够促进课程的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并能创造出一定的教育价值, 以数字信号的形式在互联网上传输的信息资源。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 , 常用的信息化教育资源主要包括 10 类, 分别是电子图书、媒体素材(又包括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试题素材、试卷素材、 教学课件、电子教案、教学案例、文献资源、常见问题、资源目录索引,另外,还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扩展。教学资源可以为教师实施课程提供全面的支持, 但更重要的是帮助和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而对职业教育出版机构而言,它们在进行传统纸质教材教辅图书生产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求数字化转型。然而困扰它们的是,当前很难依托一种普遍意义上的数字化产品来开启新的盈利模式。昌盛分析中国高等教育教材的数字化出版时,认为出版社能否从数字化产品中盈利,取决于产品能否真正满足客户的需求。综观世界著名教育出版商——培生集团、麦克—劳希尔集团和圣智集团,它们已经对教材包括高等教育教材从传统型向数字化转型探索出一条适合于国外客户需求的商业路径, 即提供满足教师用户、 学生用户等不同需求的网络学习平台环境,和包含但不仅限于纸本教材的各类教学资源和服务, 而收费方式有所区别, 原则是教师免费, 机构或学生付费。 培生设计了诸如朗文 (Longman) 互动英语学习平台等6个主要的技术平台来传播“内容升级”“形式丰富”的数字时代内容, 将技术和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是简单地卖内容, 还卖学习氛围、 学习激情和解决方案, 使学习者沉浸在学习的环境中, 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学习和交流。

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提出创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任务,要求在“十一五”期间,对需求量大、覆盖面广的专业,中央财政安排经费支持研制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主要内容包括专业教学标准、精品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验实训、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要素。“政府主导、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的模式是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合理模式。政府在资源库的建设上起领导角色,建立区域性或全国性的资源库共享机制。笔者认为,进行教学资源库的开发,对职业院校以及职教出版机构来说能够达成双赢的默契,它既能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支持,也能为职教教材出版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市场。

需要说明的是,对传统教材出版机构来说,将业务触角伸到教学资源库(特别是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也是可行的。从广义来说,纸质教材也是教学资源的一种。经过多年来为职业院校的服务,他们在试题素材、试卷素材、 教学课件、教案、教学案例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完全可以为制作教学资源库的老师们提供相当多的支持。同时,对依赖计算机以及信息技术的多媒体资源制作、实验实训软件的开发来说,出版机构可以通过资本的整合并购技术公司来实现。比如,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职业教育出版中心并购厦门创壹软件有限公司,服务于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开发了13个大类专业,共102门精品课程的数字资源,就是一个成功的实践。项目实施时,由全省所有国家示范校的一线骨干教师,根据不同专业加上凤凰职教的编辑、创壹软件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组成了13个大类专业,协作组,共同研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核心课程配套教材的编写,电子教案、电子课件、试题库的制作,教学素材的整理搜集,再加上软件技术公司协同开发的虚拟互动实训软件的开发等,这实际上就是完成了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开发。该项目的实施不仅将江苏省的职业教育信息化程度往前推进了一大步,也同时成功带动凤凰职教出版中心的数字化转型。

[1]昌盛. 从客户需求浅谈中国高等教育教材的数字化出版. 科技与出版[J],2012(6):97-99.

[3]尹导. 关于职教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调查. 职教论坛[J],2012(30):82-87.

学校数字化资源库 篇7

一、实施背景

(一) 共享优质数字资源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迅速发展。一波信息化大潮、“数字海啸”正扑面而来。“谁在教育信息化潮流中落伍, 谁就会被时代淘汰”。《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在国家层面上强调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 提出了“双重革命”和“三个转变”的论断:“学习技术的深度应用, 迫切要求教与学的双重革命, 加快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主多种学习方式转变”。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 是率先在全国1000所中职示范校中共建共享信息化资源, 正是随着“三通两平台”规划项目的启动同步实施, 开启中职教育的信息化进程, 并在“双重革命”和“三个转变”的推进中不断扩充内涵的项目。

(二) 教育教学改革需求

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现代学生接触的信息, 除了传统的课本与课堂之外, 网络是信息与知识传播的重要途径;教学上从传统的理论教学+验证实验转变为教学平台上的项目教学、任务引领、虚拟仿真等现代教学手段;同时教学网络平台的发展, 促使校园开放、教学内容开放和教学平台开放的信息化教学变革。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资源建设课题组, 为中职电子专业适应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提供了共享资源库, 顺应当今的教育变革;通过课题建设让示范校电子专业教学走在科技发展的前沿, 起到引导各中职学校电子专业课程的信息化教学作用。

二、主要目标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重点建设《电工基础》《电子线路》《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电热电动产品原理与维修》《视听产品原理与维修》《制冷设备原理与维修》《单片机仿真设计及应用》《Protel电路设计与仿真》共8门本专业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大纲、教学指导方案和所有知识点的数字化资源和教学辅助资源。

整个资源包含8门课程项目化的知识点内容和交互式习题库、教学PPT、Flash动画、项目典型案例和竞赛方案、源程序、项目仿真软件、岗位技能考核试卷库以及行标国标等通用主题素材等。课题的研发内容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理念, 以项目式教学方法入手, 以项目内容为知识单元, 划分任务, 课程资源以积木式搭建为原则进行研发, 与最底层手持终端进行对接, Android或PC终端均可无需增加控件运行, 实现教学资源优化。

三、实施过程

(一) 调研与论证

为使课题的研发建设具有技术前沿性和使用前瞻性, 针对课题建设内容, 课题组调集全国三十多所示范校电子专业教师参加课题资源建设的核心工作, 并邀请福建省电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专家和台湾英棒科技有限公司专家、闽南师范大学和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等对课题部分资源成果进行技术论证;组织骨干教师前往高校调研课程体系建设;开展学生问卷调查和家长电话调查;下企业调研生产工艺和实用技术要求, 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

(二) 规划与实施

根据教育部部署参加政策、技术标准、组织方案等内容培训, 制定课题建设任务书, 规划课题建设的工作计划和节点要务。

如, 《电工基础》摈弃原学科体系按章节的教学模式, 交流电路原理采用项目式教学, 以安装简单的照明电路项目开始, 引出识图、安装、认识交流电等任务, 在任务的执行中掌握相关的各个知识点。

(三) 检查与修订

在建设过程中强化过程监控, 聘请行业专家、高校教授、企业技术能手对课题的内容、质量等技术指标进行阶段性评审, 对不合格资源及时进行整改, 提出修改方案。

如, 在单片机课程的机器人项目中, 台湾英棒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硬件、软件、技术指导;台湾中洲科技大学教授则从伺服、感测、通讯等任务的教学设计和项目实训方面进行优化、调整、修订。

(四) 试用与反馈

按照阶段性任务推进, 以单机版、普通网络版及SCROM标准版三种形式进行封装和平台测试, 并先行在我校适用, 之后分发到三十多所共享学校进行教学试用, 从一线教师的试用当中提出缺陷和不足, 及时返回修订。

(五) 条件保障

1. 人员保障:

调动各校电子专业教师全程参与, 汇集全国示范校电子专业110多名骨干教师及闽南师大、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部分电子企业行业专家共同研发, 不仅具备最前沿的电子电器专业水准, 并且具有崭新的教学理念。

2. 技术保障:

资源建设由具备电子专业教学经验的软件技术公司作技术支持, 福建省信息产业局电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台湾英棒科技有限公司、台湾中洲科技大学等提供技术指导, 技术力量雄厚。

3. 管理保障:

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是本资源建设成功的关键。在教育部信息化委员会的指导下, 协调教育主管部门、财政和税务等政府主管部门、各共建共享学校领导等多方面人员及部门, 制定工作条例和工作制度, 依据建设任务阶段性工作要求, 细化任务点、时间节点等要素, 落实任务责任, 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4. 资金保障:

本期共建共享总计投入资金355.2万元, 严格按照国家相应管理办法, 建立单独的财务账户, 单独核算收支, 通过项目管理平台定期汇报课题经费开支情况。

(六) 推广与示范

以创新、示范、引领、带动、辐射、贡献为目标, 在共建共享单位进行资源部署、安装和开展教学。同时依靠教育部信息网和示范校群落网站在全国进行资源推广, 介绍课题研发经验和研发模式, 对中职学校本专业的数字化资源建设起到辐射贡献的作用。

四、成果及其特色

集合全国三十多个省市的行业、高校、企业、兄弟学校的100多名专家、骨干教师历时1年多的开发, 共研发出8门网络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指导方案等容量近40G空间成果:1300多个知识点积件, 1500多道试题, 1196个教学PPT课件, 276个知识点动画, 35个教学案例, 33个竞赛方案, 58个源程序, 2个仿真软件, 1647个行业标准文档, 33个岗位技能考核等大量课程教学辅助资源以及大量的行业标准和通用主题素材。

按照本项目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指导方案开展建设, 相比较传统教学内容与方法, 本资源建设具有较大的优势。

(一) 项目化教学

所有知识点改变章节式传统教学, 全部采用项目教学。

(二) 内容实用、前沿

除了各项目基础知识点外还包含有C语言源程序、Protues仿真和机器人实训拓展模块、技能竞赛模块。

(三) 动画与仿真

复杂、微观、不可拆卸、危险的实验通过动画演示、视频教学、虚拟仿真等方式展现, 动态效果展示, 交流互动好。

(四) 积件化组合

依据SCROM标准建设, 在各平台上可跨任务、跨项目、跨课程, 以致跨专业学科自由搭建积件, 手机、PC访问网络社区、论坛、在线交流与练习等形式丰富多彩。

(五) 具有示范性, 利于辐射推广

以福建省电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漳州市电子协会为行业指导, 台湾英棒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为产品支持, 闽南师范大学、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为专业指导, 集全国几十所示范校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之智慧, 严格按照部颁标准进行建设;有单机版、网络版和SCROM标准模型版三种版本为资源成果, 适用于各类职业学校、技工技师学校、培训机构和企业岗位培训。本课题项目经教育部验收合格后, 现已在全国30多个职业院校的电子专业教学中使用。

五、体会与思考

(一) 加强教师信息化培训

数字化资源建设是一项大工程, 一线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和使用数字化资源开展教学的能力是应用的关键, 建议加强教师的信息化培训, 真正使优秀资源充分展示魅力, 发挥传统教学中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 共建共享才具有最大化的价值

综合大批本专业骨干教师的技术能力水平, 资源才能开发得更全更好。“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 避免了学校间各自为政、重复建设, 达到了提高建设水平、节约建设成本的目的;集全国示范校专业教师之所长, 共建单位既能自主创新, 又可全力共创精品、高效完成专业建设需求, 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小的成本集中制作和优化最好的资源;教师通过共建共享资源库, 信息化资源建设及教学能力都得以大幅提升。

(三) 决策与管理要科学

在参建人员、共建共享学校领导、企业和行业、教育主管部门、政府相关部门等之间的协调与管理必须做到科学、高效。

(四) 应用技术手段先进

学校数字化资源库 篇8

一、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及特征

数字图书馆, 是我国进入90年代以后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随着计算机领域的迅猛发展, 尤其是网络技术、数码存储与数据传输技术等的全面普及, 使得人们对文献信息的整理、存储、查询、利用等方面有了全新的要求。因此, 数字图书馆也就应运而生。它是一个新生事物, 目前, 在图书馆界甚至整个学术界还没有一个被广为接受有定义。从众多的定义表述中其中认为数字图书馆是:以组织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进入图书馆并提供有效服务。几乎图书馆的所有载体的信息均能以数字化的形式获得, 包括所有联机采购、编目、公共查询;对各种信息资源的检索, 通过网络组织读者访问外界数字图书馆和文献信息数据库系统, 如电子杂志、电子图书、声像资料、动画片、影视片、多媒体资料等:用计算机系统管理图书、期刊等的读者服务;图书馆利用网络连接到全球各个角落, 让人们很方便地共享资源。这一概念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数字图书馆特征,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分布式的图书馆群体。它具有数字资源、网络服务、和特色技术三大特征。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宽带高速互连的计算机网络, 把大量分布在一个地域或一个国家的众多图书馆或信息资源单位组成联合体, 把不同地理位置上及不同类型的信息按统一标准加以有效存储、管理并通过易于使用的标引和检索方式提供给读者, 超越空间和时间的约束, 使读者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在网上远程跨库获取任何所需的信息资源, 达到高度的资源共享。数字图书馆往往拥有传统实体图书馆作为后盾, 在其基础上发展, 但数字图书馆并不是要取代传统图书馆。

二、中职学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意义

传统图书馆担负着信息采集、存储、传播及版权控制的重任, 而在网络条件下建设的数字图书馆, 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知何共享。同时数字化图书馆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 为读者提供更多、更好、更便捷的文献和服务。

由于数字图书馆是虚拟与现实相结合, 大量的数字化信息存贮在无数个磁盘存储器中, 通过计算机网络联接形成的一个联机系统。因此, 与传统图书馆相比, 它占用的物理空间相对很小, 一般来讲中职学校的图书馆面积也不是很大, 这样也可以为图书馆剩一部份空间。数字图书馆收藏数字形式的信息, 除了纸介质的书刊资料外, 还收录其它一切可以数字化的信息, 如视频、音频资料、计算机程序等等, 可以满足读者的多种需求。现在中职学校一般来讲都是面向技能型人才培养, 有了大量的音频、视频资料也能更好的辅助学生学习技能。

数字图书馆是网络时代的产物, 其目标就是通过网络共享全社会的文献信息资源。如果一个图书馆闭门造车, 将自己的全部馆藏数字化, 却并不开放共享, 那么它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图书馆。建立中职学校的数字图书馆, 并在一定范围内对外开放, 让大众享受中职学校数字资源的同时了解中职学校, 从而也宣传了学校, 扩大学校的知名度。

三、中职学校数字图书馆建设

中职学校数字图书馆与高校数字图书馆的不同在于:1) 中职学校图书馆占地面积一般都很小, 所以空间有限。2) 中职学校在图书馆上面的经费有限, 也缺乏专业复合型技术人员。3) 中职学校的在校生人数也很少。4) 中职学校都是有针对性培养人才。针对以上四个特点, 在搭建中职学校数字图书馆时就要本着经济实用的原则来搭建中职学校数字图书馆。

(一) 设备选择

因为中职学校的信息量一般来讲都不会很大, 所以在设备的选购上不需要高档的设备, 中档设备就可以满足中职学校的使用。服务器选择品牌四核的商用机, 客户端选择一般的组装机就可以满足需要。

(二) 软件选择

针对中职学校图书馆的数据访问量不是很大, 软件选择针对中职学校开发的中小型企业版的数字图书馆管理系统。采用WIND-WOWS2003的IIS搭建外网WEB服务器。选择视频镜像服务器做视频点播服务器。

(三) 人员培养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数字图书馆工作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较高学历和专业素质, 需要掌握多方面知识结构的人才, 如计算机、网络信息加工与管理、知识产权与保护、数字图书馆运营与管理等方面人才。图书馆只有培养出这样的高素质的人才方能保证数字图书馆持续不断地顺利进行。

四、结语

目前, 数字图书馆正处于发展阶段, 在全国的各中职学校的图书馆建设项目中, 对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也只是在网络系统的建设为基本平台, 采用了基于Internet网络环境下集成化系统的设计思想, 和国际流行先进的Client/Server双层, 或浏览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三层网络体系结构。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 为了实现各个学校资源的共享, 在建立完善网络安全系统的基础上, 必将形成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共享, 这也是未来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和目标。

参考文献

[1]编委会.数字图书馆建设与管理全书.中国知识出版社, 2008.

[2]刘海峰.关于数字图书馆存储建设的探讨.河北工業科技, 2006.

[3]高教司教学条件处处长李晓明.谈中国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学校数字化资源库 篇9

高职高专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状况调查

针对高职高专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状况低下的状况, 笔者借助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以下简称南阳医专) 在2014年4月份开展的第七届阅读活动月活动, 进行一次彻底的摸底调查, 以问卷调查的形式, 把南阳医专图书馆所有的数字资源一一罗列出来, 调查广大读者是否知晓、知晓渠道、是否利用、怎样利用、一学期利用几次、是否收费、是否感兴趣、意见建议等具体问题, 同时让被调查者注明本人身份是学生或教师, 本科生或专科生。问卷调查设计好后, 为了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笔者采取抽样调查法进行调查。本次专项调查共发放问卷调查表1000份, 实际回收到986份。经统计, 对本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知晓率教师为96.5%, 学生为56.7%, 其中本科生知晓率为71.5%, 专科生知晓率为50.2%;知晓渠道教师为因进行科研主动询问得知, 学生为图书馆宣传得知;利用情况, 90.0%教师进行浏览并下载, 6.5%教师仅浏览, 12.0%学生进行浏览并下载, 38.2%学生仅浏览;一学期利用次数, 教师在10次以上86.0%, 10次以下4.0%, 学生5次以上5.0%, 5次以下7.0%;收费情况, 一致回答学校免费;兴趣方面, 91.5%教师感兴趣, 5.0%教师不感兴趣, 9.7%学生感兴趣, 47.0%学生不感兴趣;意见建议方面, 60.5%教师建议加大数字资源购买力度, 12.6%建议开发自有资源, 形成本校有别于他校特色数字资源, 提高本校竞争力, 76.6%学生建议学校和图书馆加大宣传数字资源宣传力度, 建议每学期至少到教室1次进行图书馆数字资源推介, 10.6%学生建议图书馆在电子阅览室现场手把手教会学生利用图书馆数字资源。

高职高专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状况原因分析

建设环节上有问题

首先是数字资源建设指导思想不明确。如南阳医专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上, 为了迎接2008年国家教育部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教育教学评估, 在没深入读者群进行科学调研和可行性评估的基础上, 也没征询高职高专图书馆界的权威专家意见, 以及本校属于医学类院校的具体情况, 就靠领导一拍脑袋就定下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目录;其次是数字资源购入或自我加工整理非常盲目, 没有针对性。我校是一所高职高专医学类院校, 招生层次为专科生, 同时还招有部分本科生, 根据此情况, 理应多购入一些实用性、实践性较强的数字资源, 以便于同学们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和提高, 可实际情况恰恰相反, 与本校教学实践有关不多, 科研型的普遍存在;再者, 本校处在我国医圣张仲景故里, 理应创建仲景文化等极具地方特色数字资源, 搜集、挖掘流传于民间的仲景医学精华, 进而把此数字资源做强做大, 不仅弘扬了仲景文化, 还能够提高本校的知名度, 截至目前, 此项想法仅停留在一些关心学校发展的部分人心中, 没有付诸行动, 就怕一旦别人去做并申请专利保护, 到那时想做也做不成了。

宣传环节上有问题

高职高专院校对图书馆数字资源宣传不积极、不全面。一方面, 南阳医专图书馆数字资源在工作分工上由图书馆技术部管理, 负责宣传、管理、维护图书馆数字资源, 因人员少, 宣传毕竟有限, 而占图书馆总人数的三分之二还多的图书馆其他对外服务窗口部门流通部、期刊部负责传统意义上的图书、期刊现场借阅和归还, 虽然他们具有经常与广大读者经常接触的机会, 以及人数众多等优势, 由于分工原因, 他们不宣传也不愿宣传本馆数字资源, 即便遇到读者咨询有关图书馆数字资源, 他们也是敷衍了事把读者支走, 不愿做与他们工作无关的工作;另一方面, 即使整个图书馆或学校也没形成一整套科学、系统、全面的图书馆数字资源宣传机制, 从而导致宣传工作时断时续, 支离破碎, 不系统, 覆盖面狭小等。

培训环节上有问题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 利用效果差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大多数学生不会使用这些数字资源, 甚至有部分农村考来的学生因家境和原来高中条件非常差等原因, 连电脑最基本操作都不会。这些问题归根到底在于图书馆在此方面缺乏有效培训。即便在新生刚入校开展新生入馆教育环节上, 涉及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培训也是简单介绍, 一笔带过, 从未深入讲解, 更别提教会全体学生熟练掌握和使用, 就连平时在校三年或四年, 也没对学生全部培训够一整遍。

网络配置环节上有问题

图书馆数字资源网络配置严格限制是广大读者利用数字资源的最大障碍。高职高专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并非对任何人都有权使用。因这些图书馆数字资源都涉及知识产权问题, 只有在校园网这个局域网内方可使用, 目前在校生大多使用手机, 没条件配备电脑等, 因此在教室、宿舍无WIFI覆盖的地方, 就无法利用手机访问学校的图书馆数字资源。

高职高专提高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率对策

各级领导要对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高度重视, 负责任

无论是高职高专校级领导还是图书馆领导均要对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均要从讲政治、讲责任的高度去把握, 做出既具有高瞻远瞩又具有现实实践意义的高职高专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规划, 不仅能够满足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要求, 还能够满足当前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科研等的实际需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严谨朝令夕改等怪现象出现, 切忌换届领导, 就换套方案等做法, 一定要以读者为本, 从读者利益出发, 按照读者对高职高专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意见和建议, 去做读者急需之事。

加强普及宣传, 加大宣传覆盖面

对于高职高专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情况, 读者只能通过图书馆的宣传, 才能加以了解和使用。所以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的好坏全然在于图书馆的宣传。为此, 图书馆应制定出一套科学、严谨、全覆盖、可操作性强的宣传规划, 包括宣传的组织领导、目标、时间、环节、内容、措施等, 从制度上严格培训, 加强普及宣传, 加大宣传覆盖面。

狠抓培训工作

狠抓培训工作, 这是提高利用率的关键所在, 当前现实问题就是不会使用。因此要从最基本的电脑使用、图书馆数字资源介绍、检索方法、筛选、深度检索、浏览、下载、格式转换等进行一一具体培训和演示, 真正教会每位读者。

WIFI全覆盖

学校要着眼未来, 破除网络环境限制, 在办学资金允许情况下, 努力做到WIFI全覆盖, 形成任何读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均能访问学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宽松、自由局面。到那时无论读者是在教室还是在宿舍甚或在足球场, 均能查找图书馆数字资源。

结语

高校物流数字化资源库建设的思考 篇10

关键词:物流数字化,数字化资源库,资源库建设

1 高校物流数字化资源库建设的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IT技术得以快速发展。美国前副总统戈尔于1998年1月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发表的《数字地球:二十一世纪认识地球的方式》[1]演讲中, 正式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IBM董事长兼CEO彭明盛于2008年11月在纽约召开的外国关系理事会上, 以题为《智慧地球:下一代领导人议程》[2]的报告, 明确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接着, “大数据” (Big data) [3]概念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使云平台、物联网、B2B、B2C、O2O等先进技术和运营模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先进手段赋予物流活动更多的智慧元素, 使智慧物流正式被人们所认识、接受和推崇。

智慧物流发展的关键在于智力支撑, 因为它是智慧和物流的综合体。所以, 物流智慧的程度取决于从事物流管理与运营人才的智慧水平。一般来说, 智慧物流人才, 除具备扎实的物流基本理论知识和物流基本专业技能之外, 还应该精通IT技术, 具有雄厚的文化底蕴, 能够跨界融合, 以适应瞬息万变的信息环境, 做到物流服务即时化、柔性化和个性化。

伴随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教育应运而生。远程教育、自主学习, 教学模式也在迅速改革。慕课MOOCs[4]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来啦, 微课[5]登场啦, 翻转课堂[6] (Flipped Class Model) 也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这些新思想、新模式的推行, 均需要数据库、信息平台的支撑。

2 物流数字化资源库的基本架构

2.1 物流数字化资源库架构的三大圈层

面对网络学习国际化发展趋势, 国家教育部在加速推进教学资源库建设, 各地区也在试图建设区域性的教学资源库, 有志于教学改革的学校或教师也在构建自己的课程资源库。总体来说, 现行的物流数字化资源库由共享库、区域库和个性库三个圈层组成 (如图1所示) 。

第一层, 共享库。其突出特征就是具有国内各行政区域通用的普适性, 不论是课程的筛选还是资源的制作都在考虑专业的最基本属性和国内环境的可接受性。以物流专业为例, 通过区分中职、高职、本科院校三种类型学生的发展特点, 分别选择相应的核心课程, 确立对应的核心能力, 编辑适当的数字化资源, 形成不同层级的教学资源库。

第二层, 区域库。各行政区域为整合区域资源, 彰显本地文化, 发挥区域优势, 提高区域竞争力, 往往要建立区域数字化资源库, 包含地方精品课程、优质核心课程、网络共享课程、优秀案例等等。尤其是各区域的区位优势和地理特征各不相同, 物流产业发展的侧重点也差别较大, 区域建设自己的数字化资源库显然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三层, 个性库。这是突出一所大学办学特色、教改特色、课程特色、师资优势、办学条件、学科水平、专业品牌等给力的展示。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 最基本的内容应放在物流案例库、物流视频库、物流软件库、物流文献库、物流法规库、优质课程库、特色教材库、能力展示库、互动操作库、形象展示库、创新作品库、创业技能库等等。特别是随着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成为《华盛顿协议》的第21个成员之后, 更应该根据物流专业在各经济区域发展的前景, 大力充实物流专业工程教育的内涵, 大胆拓展物流开发创造的外延。在智慧经济高潮迭起的今天, 高校数字化资源个性库的建设具有广阔的前景。

2.2 物流数字化资源库架构的基本构成要素

物流数字化资源库架构的构成可以划分为环境要素和平台要素两大部分, 其总体架构如图2所示。

2.2.1 物流数字化资源构成的环境要素

(1) 制度与保障要素。突出教育主管部门的整体规划与学校的自主管理, 形成相应的政策、资金、平台方面的保障机制。一是做好统筹规划, 分布实施。抓住物流专业重点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以点带面, 达到推动全面的教学资源建设。二是尽量采用先进的、成熟的、符合国际标准的、可扩展的技术方案, 建立物流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三是做到引进开发, 上下结合。在对现有物流数字化资源进行必要的筛选、整合和充分利用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物流数字化资源, 同时积极组织力量开发具有鲜明地方和专业特色的实用信息资源, 以促进物流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推广和应用。

(2) 组织与管理要素。一是学校与教师层面。着重突出在教学一线上物流教师的主体地位, 通过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促进教师完成教学资源的采集、筛选、取舍、编辑等建设任务。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 进行科学分工与协作, 实现群策群力。要重视信息资源的实用性与适用性, 通过科学有效地管理资源, 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资源库, 能够有利于教师教学、有助于学生学习、切实解决物流教学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与困难, 激发教师内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二是学生学习层面。创新教学模式, 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积极能动地参与到物流的教学活动中, 通过健全的物流资源库, 学生可以快速便捷地找到需要的资料, 极大地缩短了信息搜索时间, 提高了数字化资源的利用效率, 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借助于数字化的物流学习平台, 学生可以及时地交流最新的学习体会与学习心得, 互相学习, 互相提高。

2.2.2 物流数字化资源构成的平台要素

(1) 软件平台与硬件平台。物流教学软件数量和类型众多, 主要有物联网实训软件、物流大赛软件、物流仿真实训平台、物流作业平台 (如供应链管理与分析系统、仓储管理系统、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配送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 、物流决策优化平台 (啤酒游戏风险管理软件、多级库存管理软件、配送优化计算管理软件、物流网络博弈管理软件) 、国际物流实训平台 (国际物流模拟平台、国际货代管理软件、国际船代管理软件、国际空运管理软件、报关报检管理软件、国际物流单证制作软件) 、港口物流实训平台 (电子口岸仿真平台、集装箱码头数字化管理软件) 等。物流硬件包括物流设施、物流设备、专业服务器、云平台等。

(2) 数据平台。首先是素材库。一是物流媒体素材库, 它是传递物流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 具体包括:物流文本素材、物流图像素材、物流音频素材、物流视频素材与物流动画素材。二是物流试题库, 它是把物流学科的知识按照科学的教育测量理论, 通过计算机系统建立的物流教育测评库。三是物流试卷库, 是物流学科重要和典型试卷在计算机中的集合。四是物流电子课件, 物流教学中使用的较为完善的PPT及教学软件。五是物流案例库, 它是物流教学和实验中用到的经典案例的集合。六是物流文献资料库, 包括了物流教学与物流发展方面的重要文献、书籍资料、规章制度与政策文件。七是常规问题答疑库, 解答物流教学中普遍出现的知识点问题。八是资源目录索引库, 对物流教学中用到的网络资源与非网络资源进行全面的索引列表, 方便检索。九是物流学习评价库, 能够客观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准确分析教师教学质量, 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其次是专业发展库。专业发展库由物流教学标准库、物流合作信息库、物流职业能力库与物流职业鉴定库构成。物流教学标准库包括物流人才培养方案、物流人才知识结构、物流课程体系构架等方案, 以及具体物流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实训教学规范等标准。物流合作信息库, 收集物流相关企业、港口码头、物流协会、物流研究院的行业动态与最新资料, 加强与物流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物流职业能力培训库是物流职业发展指导资料的汇总, 包括物流师审定的能力标准、评估材料、资格组成、学习策略与培训方案。物流职业鉴定库是物流职业技能检验资料的汇总, 包括物流各工种鉴定考试的安排、流程、大纲、试卷与在线测试等内容。

3 物流数字化资源库构建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 在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中, 逐步暴露了一些问题, 显示出资源库建设和使用缺陷, 丁世敏等从精品课程库的角度, 黄琳娜等从数字化资源共享的视野, 程雷等从高职院校资源库利用现状分析的方式, 揭示了现行教育数字化资源库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针对高校物流专业数字化资源库建设状况, 构建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3.1 认识不到位, 缺乏紧迫性

由于许多教师的思维定势仍定格在头两次科技革命的演进历程中, 对以信息技术为主线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所带来的冲击估计不足, 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纸质教学文档津津乐道, 加上对教学模式的颠覆性改革感到困难重重, 所以, 对数字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思想控制行动, 认识上存在问题必然在行动上没有紧迫感。

3.2 表面文章多, 深度开发低

研究国家、省 (市) 以及高校的物流教学资源库, 为“追逐时尚”而建者较多, 表面上一时轰轰烈烈, 但实际深度开发和推广利用效率较低。高校物流数字化资源建设, 从精品课程网站、FTP服务到音视频点播系统、个人网络硬盘等, 存储的数据量可以达到TB级别, 因为缺乏统一的规划与组织, 资源的建设和系统的开发实施都各自为政, 共建共享协作显然薄弱。物流专业作为复合产业背景的新兴专业, 有着广阔的开发空间。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 物流专业要有效发挥其人才培养、知识承传、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的四大职能, 在资源库开发和建设过程中可以产生许多创新, 但是, 众多教师却因这样和那样的原因没有有效把握资源库开发的机遇, 仍停留在初始的状态中。

3.3 硬件投入少, 技术素养差

资源库建设需要硬件支撑, 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硬件设施有着高度的关联性和契合度。尤其是物流专业, 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实验实训条件有着内在的联系。城市配送、供应链运作、冷链工程、低碳物流、物流信息, 甚至3D动画演示, 等等, 课程均需要足够的硬件环境。如果学校资源库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 就会更加感到硬件投入不到位, 也降低了资源的应用效果。加上大部分物流专业教师对理解技术、掌握技术、应用技术、管理技术诸环节缺乏基本的技术素养, 无法胜任新技术条件下物流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和使用工作。教师队伍的信息化技术落后, 传统化的物流教学方式所占比重仍然较大, 传统教学方法重视知识的记忆、理解和简单应用, 难以满足智慧物流对人才的需求, 同时也对物流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形成了较大的阻碍。

3.4 整合能力弱, 难于互通联

目前物流数字化资源主要集中在国家级资源平台、省级资源平台、高校资源平台与研究院所资源平台等多层次物流数字化资源平台。各种资源平台创建时间、规模大小、服务对象、数据格式各有差异, 尤其是建设过程中缺乏标准化意识, 数据的采集缺乏标准和规范, 这就为数据的共享、交换和扩展带来了诸多不便。从整体上看资源平台众多, 但每个平台的资源及其服务群体、人数有限, 平台所能提供的服务全面性、系统性、专业性不足。物流数字化资源分布广泛, 存储管理分散, 各高校物流数字化资源相关度低, 购买的资源来自不同的厂商, 各自研发的自己的数字化系统, 这些异构的资源难以有效地整合, 加大了平台间互通互联的难度。

3.5 缺乏独创性, 特色不鲜明

物流学科是一个正在形成和被学术界逐步认可的学科, 其复合性特征有利于应用开发型人才的培养。由于高校所处区域不同, 港口城市、边贸城市、内陆城市等区域特征诉求本地高校物流人才的培养各有侧重, 这就为高校物流资源库的建设提供了巨大的创新空间。但由于高校相关部门对物流数字化资源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缺乏应有的认识, 更缺乏长久的整体规划, 政府主管部门也没有制定宏观指导的政策, 缺乏足够的投入保障。致使各高校物流数字化资源建设趋同性明显, 创新性与各自的个性特色不够鲜明, 这也造成了物流数字化资源建设环节的严重浪费。

3.6 文化氛围差, 绩效评价空

在高校物流数字化资源建设的要素层面, 大多学校注重资源要素的建设, 软件资源、硬件资源和数据资源在不断地充实与完善, 却忽略了环境要素的建设和数字化资源库开发利用的文化建设。物流数字化资源的制度与保障要素, 管理与组织要素不能即时地予以匹配, 数字化建设成为跟风性、临时性、一次性特点突出, 失去了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动力。数字化资源的绩效评价往往组织相关代表召开研讨会完成, 参与者多是与政策制定者同质的学科专家、教研员等, 他们的意见有时与普通教师的意愿并不一致, 而作为数字化资源的主要建设者与利用者的普通教师却难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诉求, 总体上绩效评价空洞无物。

4 加速高校物流数字化资源库建设的对策

在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中, 近几年已涌现出了一批敢于创新、成效卓著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宁波工程学院为例, 作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高校, 在教学质量的提升方面先后出台并实施了“‘321’教学质量工程”、“‘5+5’教学提升工程”, 这些工程均将教学改革和数字化资源建设作为其重要内涵。为使教学质量提升工程顺利推进, 学校加大了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 宁波市教育局连续扶植智慧产业人才基地核心引导课程建设。这些政策, 无疑增加了高校资源库建设者的信心。但就全国整体而言, 为加速物流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步伐, 尚需探索可执行的对策。

4.1 推进宏观指导, 突出自主管理

物流数字化资源库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在其建设过程中需要政府指导、行业参与、学校主导、教师主体。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物流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宏观规划与指导, 引导和鼓励物流专业建设数字化资源平台, 协调各大网络运营商减少和摈弃阻碍网络互通的壁垒, 帮助高校建设好数字化资源联接口与数字化资源系统, 减少物流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层次, 实现国家省 (市) 和学校三级网络平台构架, 国家设置总体的物流数字化资源中心, 省 (市) 设立区域性物流数字化资源分中心, 学校建立个性化的物流数字化资源中心。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肩负着服务地方的重任, 考虑到物流专业与物流产业的紧密结合度, 所以, 物流数字化资源库建设更需要行业或企业的深度参与。就目前状况看, 学校内部的数字化资源建设主要受益者毕竟还是自己学校的师生, 所以, 高校自身主导、教师主体的地位不容改变。

4.2 强化技术支撑, 加快教学创新

物流学科作为新兴边沿学科, 其学科的演进具有较强的工程技术性。作为应用型高校, 其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在学校发展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物流专业科研与教学, 均需要一流的硬件和前沿的软件支撑。提供条件让物流专业教师积极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智慧物流技术, 不断强化技术成分, 以提高物流教师数字化资源的制作和建设水平非常必要。加快物流教学的创新, 实现教师从“表演者”到“导演”的转变, 积极利用物流数字化资源, 合理组织学生展开基于多媒体网络的个性化学习、自主交互式学习、协作式学习模式、协商式学习、研究性教学、问题求解学习等新模式已是未来发展的导向。

4.3 引入竞争机制, 完善激励制度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尽管相当一部分已提出以学科建设为龙头, 但教学的中心地位不容否定。尤其是物流, 其专业地位已正式纳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2012年) 》, 但物流的学科地位仍没有正式确立。因而, 物流专业的教学更应该挖掘特色, 做出样板。通过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鼓励教师积级参与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 将物流教师在数字化资源库制作与利用上的责、权、利统一起来, 制定相应政策, 把数字化资源建设工作和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奖励、职称评定等挂钩。激励机制的完善可以分为政府层面、企业层面和学校层面分别对待。政府层面站在国家民族整体利益和产业振兴的高度, 激励有实力的院校和有作为的教师为资源库建设尽心尽责地去创造, 每年设置固定的财政资金, 以项目的形式征集资源库建设成果。企业需要物流人才的支撑, 因而, 为了自身优秀物流人才的培育和延揽, 从法理上应该拿出一定的资金奖励资源库优秀建设者。学校层面为了自身生存、发展、创优、升级的需要, 也应该在物流这个新兴专业领域合理投入, 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 激励有志者乐意投身于物流资源库的建设之中。

4.4 整合教学资源, 促进合作共享

从物流走向供应链物流就是强化了物流各节点整体最优。物流管理、物流工程、采购管理、电子商务、物联网等专业有许多共性的课程, 相近专业的教学资源确实存在整合优化的问题。通过积极的引导与支持, 制定合理的政策、给以适当的经费支持、赋予丰厚的专业声望, 加强学校内、学校间、校企间的物流联系, 推动物流数字化资源的共享与整合。借助于统一集成的资源平台, 积极开展成果分享、经验传播、学术交流、教学研讨等活动, 充分地实现协同合作与优势互补。改变数字化资源的评价标准, 突出数字化资源的共享能力与辐射范围, 加大优秀数字化平台的后期资助力度, 大力推动优质物流数字化资源平台的建设。加强对物流数字化资源知识产权的保护, 保障优质资源的建设者的利益, 利用知识产权保护政策, 从根本上实现资源开发、建设、共享、传播、利用的良性互动与可持续发展, 保证优质资源源源不断地涌现。在与外部单位的合作方面, 可以契约形式, 采取投入分担、利益均沾的方法来组织和调动个体积极性, 使各方利益都能得到满足, 消除共同组建数字化资源的风险, 形成合作共享的局面。

4.5 创新网络平台, 提升管理效率

物流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和扩展需要网络平台的支撑, 海量的数据需要高效的服务器和先进网络技术予以承载。因而, 要加快打造云计算网络, 创建新型的数字化资源建设平台, 使巨大的物流信息借助于云计算技术的支持, 实现物流数字化资源库高效的管理与控制, 达到学生与教师只要用电脑、手机通过互联网、Wi Fi、3G网络等接入云端, 就可以便捷地获取需要的资源与服务。在云端还可以就某个具体的物流问题同相关的教师与专家进行深入的探讨, 实现不限时空的虚拟化网络学习。基于云计算的物流数字化资源库将极大地降低使用难度, 使用者不需要学习复杂的系统操作方法, 大大提高学习效果。同时通过构建具有开放性、高可用性、高性能、高安全性、高可伸缩性的分布式数字化资源环境, 将分布于不同区域的信息资源有机聚合在一起高效管理。

参考文献

[1]Al Gore.The Digital Earth:Understanding our planet in the21st Century[Z].At the California Science Center, Los Angeles, California, 1998-01-31.

[2]张永民.解读智慧地球与智慧城市[J].中国信息界, 2010 (10) :23-29.

[3]Tom W.Hadoop:The Definitive Guide[M].O'Reilly Media, 2009.

[4]Johnson, L., Cummins, M., 张铁道, 等.国际教育信息化2013地平线报告[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 (2) :7-29.

[5]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 2013 (10) :28-30.

学校数字化资源库 篇11

关键词:职业教育信息化;旅游管理;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7C-0044-04

一、相关概念及研究综述

(一)相关概念

1.职业教育信息化

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教育界开始出现了“教育信息化”一词,学界随后便开始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活动,不久“职业教育信息化”又逐渐进入到大家的视线范围内。2012年5月,教育部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战略部署,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不难看出,我国非常重视职业教育信息化,将“职业教育”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起来,能更好地提升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能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1]

2.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数字化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或网络环境中运行的多媒体材料,它能够激发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创造的方式寻找和处理信息,从而使数字化学习成为可能。数字化资源包括数字视频、数字音频、多媒体软件、CD-ROM、网站、电子邮件、在线学习管理系统、计算机模拟、在线讨论、数据文件和数据库等。”[2]目前,很多职业院校都联合开发了各种类型的教学资源,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3]

3.积件

积件,是指一个内容相对独立完整的学科知识点,每个积件有且只有一个独立的文件夹,文件夹可包含若干文件或子文件夹。在每个积件的根文件夹下必须有一个网页型的入口文件,文件名一般为index.html,积件内部的其他文件均通过该入口文件链接调用。积件全部为静态网页或客户端脚本文件,各种媒体素材文件在网页中链接播放,每个积件类似一个积木块,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科教师可任意选择积件,组装成自己的课程。组装的课程遵循某种学习技术标准,如SCORM2004、CELTS等。[4]

(二)旅游管理专业共享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综述

1.国家级共享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综述

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于2011年利用“国示范”平台,在全国第一批中职类示范校范围内遴选了10所院校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牵头开发了《旅游政策与法规》《导游服务技能》《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景点讲解》《旅游市场营销》《旅行社计调业务》《旅游地理》《旅游服务礼仪》《餐厅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等10门国家级数字化资源,覆盖了全国32所国示范院校,调动全国一百多位旅游专业的骨干教师参与建设资源,54所院校共享了此次数字化资源。此次建设过程中,统一了标准和规范,保证了建设的质量。但也有局限性,非示范校没有参与进来,真正的示范辐射效果没有显现;各个省份的教育水平高低不等,建成的优质数字化资源数量有限;各个省份的教育设施设备配备不同,没有正常使用已经建成的数字化资源。

2.江苏省共享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综述

江苏省推出的《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方案》,进一步细化了资源建设的标准,并提出了围绕旅游专业的教学需求增加三维动画的要求。在吸取以前的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思路,牵头组织江苏省内职业院校,陆续完成了《餐厅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旅游心理》《景点讲解》《导游服务技能》《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客房服务与管理》《旅游服务礼仪》《调酒》《茶艺》《饭店英语》《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等12门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并秉承“边建边用、共建共享”的思路,在开发建设新资源的同时,还不断修改完善已经建成的资源,为全省旅游类职业院校的师生、社区学员和企业在岗人员,拓宽了培训道路。

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共享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问题

江苏省内参与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数字化资源建设的骨干教师耗时5年之久,前后经历3次修改、新建教学资源,开发出的教学资源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在经过旅游专业教师及旅游专业的学生近三年的应用测试,我们发现建设和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追根溯源,还是资源开发者们对“积件”的理解不一造成的,以至于在实际运用阶段中问题频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积件大小难掌握,知识碎片化

参与资源开发建设的教师都注意到了《资源开发技术规范》中描述的,“每个积件类似一个积木块,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科教师可任意选择积件,组装成自己的课程。”因此,参建者都知道自己要开发的是一个小东西,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大物体。同时由于制定建设计划时提到了积件数量的问题,导致开发者认为建设的积件数量越多越好。因此,为了能达到搭积木的效果,又能方便完成积件数任务,开发者就将知识碎片化,细小到如一个概念,一张课件,就是一个积件。这样一来,就完全忽视了“积件是一个内容相对独立完整的学科知识点”这个重要概念。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就会要用到大量的积件才能获得一个完整的知识,而且由于知识碎片化了,相互之间没有明显的关联去激发使用者的联想,因此使用者尤其是自学者很有可能错过一些碎片,以至于不能获得完整的知识点。

(二)积件素材紧扣教材,缺乏灵动性

各个参与建设的骨干教师开发教学资源都是在统一教材版本的基础上开发的,任务发布者按照既定的教材章节内容来搭框架划分积件数量、分配制作任务,因而没能从知识需求者的角度来构建知识体系、谋划制作积件,缺乏灵动性。在运用阶段,积件素材生成的网页所呈现出来的也是某一版本教材的章节内容框架,十分生硬。开发者在制作积件时,也没有费尽全力去思考,大量的素材都来源于既定教材上的内容,因此这些资源库开发出来之后,只能让部分地区的师生获益,淡化了教学资源共享的问题。endprint

(三)积件完整程度不一,优质资源少

每个积件按规定都是有且只有一个独立的文件夹,文件夹可包含若干文件或子文件夹,用于存放各种媒体素材文件,如图片、视频、课件、习题等。可见,开发者在开发一个完整的积件时,工作量大、耗时长。但是由于各种知识点呈现方法不同,因此图片、视频等并不是每一个积件中都会含有。有些资源开发者由于自身信息化素养不高、态度不端正,出现了偷工减料的现象,以至于开发的积件中图片清晰度不够、基本无视频、课件制作粗糙等问题。目前,业内人士的眼光过于集中在建设教学资源库上,而轻视了评价机制,因此评价体系不完善,真正懂行的专家又比较少,最终导致了在教学资源审核环节上缺乏力度,真正优秀的教学资源不多。

三、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共享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改进措施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改正一些错误,完善不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进一步解读“积件”,精准划分知识点

数字化教学资源要想建设好,还需从基础工作做起,进一步为广大教师普及“积件”的概念,培养教师的积件思想,真正认识到一个积件等同于一个完整的知识点。更要教会教师去辨别什么是完整的知识点,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割裂教材内容。

(二)高屋建瓴分析旅游专业知识结构,积累积件素材

教师在开发教学资源的过程中要摆脱教学安排的束缚,在积件素材的开发设计上,将专业基础知识与旅游行业的前沿信息、旅游企业的发展现状、地区状况以及教学改革的进展相结合,多考虑学生所需,高屋建瓴地分析旅游专业知识,以期适应更多地区的使用者学习,不断完善、补充资源库中的积件素材,每年都应保持一定比例的更新量,保持教学资源库的先进性,切实服务于教师的教学与学生自学。

(三)进一步提升师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完善积件包

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是建立在懂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在今后的师资培训上,各个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培训平台,更加重视培养教师的信息技术,提升其信息技术素养,如会操作编辑图片、视频,会制作精美的课件等,以激发使用者的学习兴趣,体现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四、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共享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推进策略

改进措施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在今后还会出现其他新问题,因此要想真正解决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共建共享问题,还需要有强有力的机制体制来支撑。

(一)成立组织,监控建设过程

在今后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中,我们应首先成立一个管理组织,来统一管理参建工作,统一部署、统一行动,监控数字资源建设的全过程,定期考核,以确保开发建设工作的效率及开发资源的有效性。[5]

(二)健全信息化人才培养制度,加大师资培训力度

在建设资源库的过程中,我们已经认识到了教师信息化素养及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性,因此,在今后还需进一步健全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制度,加强师资培训的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形成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终身学习的意识,并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转变教学理念,开创新的教学模式。

(三)建立评价体系,完善评价机制

评价体系的确立,既是检验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实效性的必要手段,也是推动其建设和应用系统不断完善的动力。随着数字化资源库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评价体系的建立应当要被重视起来。今后,我们将多研究数字化资源的评价体系,为旅游专业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量身打造多元化的评价,为建设精品资源助力。[6]

我国的共享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与建设工作才刚刚起步,这一个持久战,我们梳理清楚了眼下的困境,就更利于去展望未来,从而培养出更加优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去建设更加优质的共享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参考文献:

[1]范如涌,项晓乐.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内涵及其发展模式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3(1).

[2]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8).

[3]钟志贤,杨蕾.论网络时代的学习能力[J].电化教育研究,2011(11).

[4]黎加厚.从课件到积件:我国学校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新发展[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2(34).

[5]赵惠,于素云.关于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若干思考[J].成人教育,2012(8).

[6]王伟,钟绍春,尚建新.中职示范校数字化资源体系建设及推进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5).

(责任编辑:夏英)

Abstract: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forced professional teachers in all fields to face the reality that they should integrat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develop teaching resources which are conductive to the students learning. The teachers in Tourism Management need to improve their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integrat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nto different packages of digital teaching resources. How to effectively use the existing resources has become a pressing matter for the moment.

学校数字化资源库 篇12

随着学校网络教学的发展,校园的网络建设也变得刻不容缓。教高[2007]1号《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教高[2007]2号《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都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建设立体化教材的数字化资源中心和积极推进大学外语网络教学,由此可见,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已经成为在高等院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然而,由于目前许多学校校园网的外语信息资源非常混乱匮乏,有些学校有的只是一些外语等级考试信息,或者是老师的课堂讲义和课件,或者是与大学外语教材配套的课堂教学光盘内容,不能满足师生多层次、全方位的需要,因此自主开发一个基于本校校园网络平台针对我校全体师生的大学外语教学数字化资源库是十分紧迫和必要的。

二、理论支持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有效性的语言信息输入是实现第二语言习得的首要条件,而且只有大量的有效信息,才有可能使学习者在语言实践的基础上完成语言输出的行为(王晓明、方小兵,2005)。校园网的外语教学资源库提供了真实的人物和听众语料,以及多样的语言实践机会,让学生最大程度地接触到实际运用中的外语,有效地完成了语言的输入。

认知理论认为,语言学习的立体输入优于单一的视觉或者听觉输入,外语教学资源库可以通过提供图文并茂的视听说材料,让学生从各种感官上最大限度和最大范围地接触到外语的语言环境,并在这种环境下应用外语,这将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中心,是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只是起到帮助和促进作用(范慧茜,2006)。建构主义理论所倡导的自主式、个性化学习模式要求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而基于校园网的外语教学数字化资源库可以提供丰富的外语学习资源,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动性。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知理论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校园网大学外语教学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指导原则

大学外语教学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一)教育性

资源库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为教学服务的,因而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功能上都要考虑教学的要求(梁书轩,2007)。一方面,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给他们提供大量的教育信息和学习资源,使学生可以通过资源库自主地学习英语,以及进行网上测试与答疑。另一方面,为英语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帮助其了解和掌握英语教育和科研信息,可为其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资源库进行教学与科研交流。

(二)服务性

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要处处以服务为中心,以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为指导方针,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库的使用效率(孟祥志、胡维治,2008)。首先,资源库的内容要充实,形式要多样,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其次,保证库内资源的质量,不仅要保证资源的科学性和教育性,还要保证资源的清晰度;再次,要为资源库系统建立一个高效合理的导航系统,以方便用户浏览库内资源;最后,要为用户提供一个先进的搜索引擎,帮助用户快速准确地找到他们所需要的资源。

(三)先进性

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在技术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因此不仅操作系统、开发软件的选择要具有先进性,而且数据库的设计、数据格式的转化,以及资源的组织和分类都要采用最先进、最成熟的技术,从而对资源库系统进行升级,保持其强大的生命力。另一方面是在内容上。要对资源库里的信息进行持续更新,把最先进、最前沿、最权威的知识带给广大师生们。

(四)共享性

由于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技术标准与规范不统一、共享机制尚未形成等原因,目前在外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共享方面还存在各自行动、重复建设的现象,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和兼容性,形成了一个个“资源孤岛”、“信息孤岛”(章国英等,2008),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资源库的开发必须遵循共享性原则,实现教育资源最大范围的共享和互访。

四、我校外语教学数字化平台主要功能介绍

(一)新视野网络教学系统

该系统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库,它具有强大的网上自学功能:(1)该系统具有针对课文的题量丰富的试题库,教师可以自己手工选择题目对学生进行测试。(2)教师可以在系统里面进行问卷调查、上传课件、文档和听力材料等。(3)师生可以在班级内部进行师生互动讨论。(4)可以进行简单的人机对话。(5)学生可以在该系统进行在线写作,然后系统能够自动对其作文进行评测。

(二)听力资源库

外语听力资源库内容非常丰富,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精读课文及听力教材录音、全真大学英语四、六级听力、幽默故事选听、美语听力及发音小技巧、外语语音知识、外语歌曲、VOA选听英语、听力自测等。听力资源库还配有相关外语学习网站的链接,如“听力特快”(www.listeningexpress.com)、“普特外语听力网”(www.putclub.org)等网站。

(三)文化资源库

由于传统外语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的影响,片面追求大学外语等级考试的通过率对大学外语教学的冲击等原因,大学外语教学出现了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而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屡屡犯错,造成对方误解,导致交际失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外语教学要求学生必须了解母语国家的文化,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交流。我们通过文化资源库,让学生了解外语中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社会文化、家庭文化、校园文化、宗教文化等,使学生尽快熟悉国外的文化习俗、言语规则和规范,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四)四、六级考试辅导专区

根据学生对四、六级考试的需求,特别设立这一专区。里面包含了历年的CET4/6的历年真题和模拟题,并配上录音和答案讲解。除此之外,还上传了考试流程、注意事项,以及考试的一些心得等。

以上简单地介绍了我校外语资源库的主要构成,除此以外,该资源库还包含了阅读资源库、词汇资源库、口语资源库、英语角及广播台、教学论坛等内容。

五、意义

由于近年大学外语教学压缩学时,因此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好一门外语几乎是不可能的。而通过外语资源库里的网络资源和教学课件,学生可以充分地进行自主学习。而且资源库的信息一般都经过老师们的精心设计、仔细选择,因此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上众多的学习资源,从而避免了“信息过载”与“信息迷航”(徐永红,2004)。它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方便了学生的学习,还在外语学习方式上改变了传统的学习和认识方式,使“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成为现实。除此以外,外语资源库还可以增强考试反馈功能。网上有单项或综合练习及各个等级外语考试的全真题,还有由经验丰富的外语教师精心筛选的模拟题。在网上设置考试成绩分析软件,不仅可以很快测出学生得分,还可准确地知道各个知识点的得分情况,这样不仅有利于老师针对学生的弱项进行相关的训练,而且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晓明, 方小兵等.基于校园网的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4) .

[2]范慧茜.建构主义指导下的网络辅助大学英语教学.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6, (6) .

[3]梁书轩.高校英语网络教学资源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 (476) .

[4]孟祥志, 胡维治.论高校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理论依据和指导原则[J].科技广场, 2008, (2) .

[5]章国英等.基于网格技术的外语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及挑战[J].外语电化教学, 2007, (12) .

上一篇:英语写作的素质及培养下一篇:国际联网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