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学习平台

2024-09-11

数字化学习平台(精选12篇)

数字化学习平台 篇1

一、引言

反思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 发现有不少教师在数学课堂上长时间强制讲授, 学生只能被动接受, 由于对所学的数学知识理解偏颇、似懂非懂, 学生只能模仿或机械记忆, 结果事倍功半。而建构主义的数字化学习平台下, 初中数学课堂学习环境设计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根据多年对教学实践的研究, 从活动、资源、工具、共同体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建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数字化学习平台下初中数学课堂学生的学习活动设计是学习环境设计的中心要素, 贯穿于整个数学课堂, 而活动主要是以问题和任务来体现的。数字化学习平台下初中数学课堂中问题和任务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1.趣味性

通过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工具设计的问题和任务要有趣味性, 能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2.真实性

通过数字化学习平台设计的问题要贴近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 能让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上产生共鸣。

3.经验性

运用信息技术设计的数学问题要考虑初中学生原有的数学知识和认知能力, 设计的问题要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4.实效性

用数字化方法设计的问题和任务, 学生通过数字化学习平台完成时非常方便、高效。

5.综合性

通过现代化手段设计的问题要能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而不是学生在数学课堂只要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简单的收集、拷贝、整理就能完成的问题。要求初中学生必须具备高阶思维能力, 充分运用各种信息工具、资源进行深度加工才能解决。

6.创造性

运用数字化学习平台设计的问题要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只有设计出能培养初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问题才能达到指定的教学目标, 才能培养出现代化的有用人才。

7.技巧性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富有技巧性, 要改模式性设计为模块性设计, 使知识网络化、条理化, 让学生在学习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中得心应手, 提高课堂效率。

8.目的性

运用信息技术设计的问题和任务要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开展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索的能力。

三、创建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

教师要运用数字化学习平台引进国内外优质初中数学教学资源, 开发初中数学网络学习课程, 创新数学教学模式, 加强翻转课堂建设, 建立丰富多样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服务平台、数字图书馆和虚拟数学实验室。具体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丰富性

数字化学习平台下初中数学学习资源应包含适合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丰富的信息量, 要能为初中学生学习数学提供足够的学习、探索、发现、创新的空间。

2.网络性

创设含有丰富的初中数学学习内容的校园网、数学学习网、互联网。

3.媒体性

开发适合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多媒体课件、素材、讲座、录像。

4.针对性

学习资源的设计要针对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设计,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组织、筛选或整理, 减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5.趣味性

教师利用数字化学习平台创设学习资源要有趣味性, 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6.创新性

所设计的各种学习资源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特别是创新能力。

7.指导性

建立电子资料库。在学习库里的电子学习材料中应包含数学学科综述的学科知识, 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学法指导。

8.评价性

在学生的学习资源库里应包含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学习测试和学习评价, 以帮助学生检查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以便查漏补缺。

9.易检索

数学学习资源的设计要注意数学资源的类型化、模块化, 以便学生在大量的信息资源中能快速检索到自己要寻找的内容。

四、充分运用先进的数字化教学工具

数字化学习平台下初中数学课堂学习环境设计中的工具, 主要指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初中数学所用的查找、获取、处理、解释资源的信息技术工具和多媒体教学工具。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互动平台设计出适合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学习环境。

1.应用网络技术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师利用校园网、数学学习网、互联网, 创设一些能快速、有效地浏览到初中数学教学资源的学习平台。学生在教室里可通过手机、计算机、电子书包或课堂教学互动平台快速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或资料, 进行研究性学习。

2.利用计算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为学生设计一些有探索性的数学问题, 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电子书包、i Pad、手机、数据处理工具、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建立所需的数学模型, 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时, 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作图工具、PPT、SMART白板等数字化技术工具设计出形象生动的数学问题或几何图形, 变想动而不能动的为运动的, 想变而不能变的为变化的图形, 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利用PPT课件、SMART白板课件、素材、讲座、录像进行教学, 能节省很多写板书的时间, 提高课堂教学容量, 使课堂结构更合理、更优化, 教学效果更好。

5.利用数字化学习互动平台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

教师可利用e-学习平台、Z+Z0 智能教学平台、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平台进行学习环境设计。学生用平台完成课前预习和检测。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分析、统计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和存在问题, 课上教师可通过平台检查了解每一个学生每一道数学题的完成情况, 分析每一位学生每一道数学题问题所在,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师生和生生之间可用平台进行讨论和交流。

五、要构建高效的学习共同体

高效的学习共同体主要形式是高效的合作学习小组。高效的合作学习小组有下列特点。

1.科学的分组

合作学习小组分组要科学, 一个数学学习小组一般为3-5 人。应按照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性别、性格、组织能力不同而分组, 使每个数学学习小组都有好、中、差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

2.合作目标明确

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必须要讲明学习目标, 让学生能够明确目标。

3.组内分工合理

每一个小组必须有明确的分工, 由品学兼优、工作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 负责组织、分工、检查各项活动, 归纳总结并对外汇报。安排一个记录员用计算机记录数学活动过程和结果。教师要根据不同活动要求和学生特点分工, 学生的角色可以轮换。这样不仅能保证数学学习小组内分工明确、有序, 而且能确保优势互补, 共同提高。

4.工具适当

学习小组的成员在合作学习时要充分、合理运用现代化的学习工具, 提高学习效率。

5.环境良好

在小组合作时要教育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倾听、虚心求助、热心互助、学会反思、敢于建议, 创设一种活跃、民主、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6.过程指导得当

在小组合作时教师要巡视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解决, 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指导处理。

7.班级成果汇报

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由各小组在班上用现代化工具集体汇报。

8.及时点评

师生共同评价, 教师对合作较好、任务完成出色的小组和学生进行表扬, 发挥激励作用。

总之, 在数字化学习平台下, 如何设计适合初中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主动建构知识, 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习环境是永恒且动态发展的主题。只有把初中数学课堂学习环境设计放到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去考察, 才能设计出最适合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高效教学系统, 才能真正把握数字化学习平台下初中数学课堂学习环境设计的本质。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出, 要把信息技术融合到学科教学过程中, 采用探索式、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式,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1], 这对数字化学习平台下初中数学课堂学习环境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数字化学习平台下, 设计初中数学课堂学习环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极为重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首先要创建适合初中生学习的平台和资源, 设计高效的数字化学习工具, 组织高效的学习共同体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 才能真正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到数学教学中去,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营造一种自主学习、合作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学习环境。

关键词:活动,资源,工具,共同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

[2]钟志贤.论学习环境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 2005, (07) :35-41.

数字化学习平台 篇2

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旨在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充分利用工商行政管理领域的信息资源,向社会各界提供丰富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服务,同时为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在“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建设原则指导下,认真贯彻“统筹规划、集中管理,共同建设、分级负责,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全省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突出以需求为主导,以人为本,把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市场准入、市场监管、信用评价、企业年检、消费指导、案件查处等各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之中,逐步建立起由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标准、信息机构和信息人才等要素构成的全省工商信息化体系。

一、基本情况

工商信息化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将省市县网络和各业务线应用软件连接、整合,统一全省技术标准和规范,做到互联互通,构建统一的工商系统信息化平台。为此,省工商局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坚持以工商系统业务为主导,以市场准入、经济户口、执法办案、企业信用监管等四大工商行政管理行为为切入点,结合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应用,为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供成熟、合理和专业化的解决方案。自2000年开始至今,浙江省工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大致走过了以下五个阶段:一是基础建设阶段(2000年—2002年),全省各级工商机关根据全省统一的《网络建设技术标准》,集中资金,购置硬件,搭建了工商系统内网(专网)、外网(互联网)二个网络平台。二是应用开发阶段(2001年—2003年),在硬件基本配备、网络基本形成的基础上,先后开发了经济户口准入系统、经济户口监管系统、工商所综合管理系统、政务系统、经检办案系统等业务应用系统,并逐渐在系统内进行推广和应用。三是整合提高阶段(2003年—2004年),在业务应用的前提下,全系统着力做好应用与软件的整合工作,并先后形成了一批数据库。四是数据建设阶段(2003年至今),建设全省数据资源平台,实行数据集中,建立了省市二级数据中心,并不断提升业务应用,为真正实现数据共享打下了基础。五是全面提升阶段(2004年至今),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全省经济户口中积极推行企业数字证书,不断深化数据开发应用,建立统一电子政务平台。通过这几年的持续努力,省工商局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1.经济户口综合监管系统渐趋成熟

为配合全省商品市场流通领域整顿工作,建立了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和市场检测结果发布系统,建立了食品安全预警发布平台。以企业信用监管的功能提升和扩充为重点,形成了全新的信用评价体系,并形成了评价、警示、分类监管的全面互动。改造升级了工商所巡查监管功能,实行了移动办公。

2.推进了数字化工商所建设

根据数字化工商所建设纲要及考核办法,推出了“工商所综合管理系统”,把工商所的日常工作都列入工商信息化管理的范畴。

3.政务系统建设卓有成效

对省局政务系统内网门户网站进行了升级改造,真正把政务内网改造成“宣传的窗口、交流的平台、指挥的中枢”。各市县也都已全面应用了OA政务系统,省局和大多数市县局都实现收发的电子化流转。

4.全省视频音频会议系统成功开通并顺利应用

省、市、县三级视频音频会议系统的建成,既节约了会议费用,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使上下沟通更加便利、快捷。

5.省、市二级数据中心建设全面启动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了省、市二级的数据交换系统及数据决策分析系统的建设,全面部署了全省经济户口系统的中间件软件,完善了全省业务系统的技术架构,为全省业务软件的全面提升及经济户口数据的统计、挖掘、分析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6.网上便民利民服务富有特色

省工商局以“公开透明、快捷便民”为宗旨,以“政务公开、网上办事、咨询投诉”为三大主题,在省局外网门户网站上推进了“网上办照、网上查询、网上投诉、网上交流、网上咨询”五大网上功能,公开了五类信息,实现了新设立企业的网上登记,在全省政府部门中率先使用企业数字证书开展电子商务应用,塑造了“便民、利民”的工商部门形象,促进了效能建设。

二、主要特点

经过这几年的工作探索和应用,全省工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规划是基础

早在信息化建设初期,省局就立足浙江工商的实际,对全省工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进行了全面的调研,陆续出台了涉及工商信息化建设的一系列规划和管理规定,如《浙江省工商系统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和总体实施方案(1999年—2002年)》、《浙江省工商系统网络建设技术标准》、《浙江省工商系统数据建设规划纲要和数据中心方案》、《数据备份和恢复操作规范》等,明确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原则、建设目标、总体架构、阶段任务、重点应用及远景展望、努力方向,这些文件的出台使浙江省工商系统的电子政务建设更加有章可循,对全省工商系统信息化的统一建设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2.应用是核心

信息化建设必须通过应用系统的建设发挥作用。省工商局在信息化建设的应用上分为业务系统和政务系统二大块,架构清晰,应用成功。

在业务系统建设上,作为国家电子政务示范试点工程,以经济户口数据库为核心是我省工商信息化建设的一大创新,它通过整合业务应用系统,建立一个以经济户口管理为核心的、包含市场准入、市场监管、行政执法等主要业务工作的工商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实现跨地域的信息互通、综合执法和动态监管,逐步建立起上下关联、信息共享、规范标准的全局性应用系统,切实提高了工商行政管理的监管有效性。

在政务系统建设上,对内网,定位于“交流业务工作的中心,展现工商工作的窗口,指挥系统工作的枢钮”,建立了以行政办公与机关管理自动化和信息传输网络化为主要内容的政务信息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工商局的政务管理、应急指挥和宏观决策服务,降低了内部管理成本;对外网,定位于“公开、咨询、办事”,开展网上工商业务,提供各项基本服务功能,实现政务公开、网上受理、投诉、审核、反馈等网上业务的办理,提高公众服务水平,做到便民利民。由于定位准确,政务内网在整个系统中的影响日益增大,每天点击率达到一万次以上。政务外网被列入省政府五个示范性网站之一,并在省政府组织的政府部门网站评选中名列第一,各市地工商局也都建立了工商门户网站,实现了与政府门户网站的联通。

3.整合是关键

信息化建设重要的是要解决信息共享的问题,原因是大量资源未数字化,而大量数字化的信息却未标

准化,加之行政部门传统的管理模式,形成了“信息孤岛”现象,极不利于信息的开发和利用。

为解决这一问题,全省工商系统加紧了全省统一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强化数据整合工作力度,先后在2002、2003、2004年进行了三次大的全系统数据整合工作。在整合数据上,针对数据种类繁多、标准不统一、数据量大、质量和精度不一致、不完整等特点,省工商局采取多种手段进行规范和整合。

首先是摸清家底,对原有数据进行充分利用;其次是对关键数据如企业登记信息、户口监管信息、企业信用信息等专门制定计划,早日建立框架;再次是明确信息整理的责任单位,规定信息整理以业务处(科)室为主,相关部门协同作业;四是统一数据标准,建立并联机制,加入数据质量和精度控制等级,做到各类业务数据贯通,并方便以后完善和更新;在此前提下建立省市二级数据中心,将所有信息尽快建库。目前,全省工商系统已实现了全省数据定时集中汇总,建立了全省统一的信用评价体系、信用监管体系,率先实现了部门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在此基础上,依靠数据挖掘技术,在省局建立了企业信用数据仓库,作为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的决策支持系统。

4.队伍是保障

信息化建设是工商部门的一项长期任务,它需要一支专业的管理与服务队伍,还需要一个职能明确的管理机构。在省编委的积极支持下,全省工商系统省、市、县三级都成立了专门的行政机构——信息管理办公室,明确了具体的工作职责,即各级信息办负责本区域的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监督和管理网络经营行为;指导本系统信息化工作;收集、汇总工商系统的数据、资料等有关信息;承担信息咨询的管理工作。全省共有200多个行政编制用于信息化队伍建设。目前,一般的县区有2—3人,市地有5—7人,这支机构和队伍的成立,大大推进了全省工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使全省工商信息化建设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从现实来看,经过这些年的大力建设,省工商局的电子政务已具备了较好的设备和网络基础,目前正在朝强化资源整合、注重应用效果等方面推进,以期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实实在在的效益。与此同时,打造一个“高效、实用、便民的电子政务系统”的呼声已经越来越迫切地从政府、企业、公众等众多的层面传出。作为主管市场监管的行政执法机关,省工商局将需要更加全面、深入地掌握到目前全省各地市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正确的发展方略。

三、加快工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体会

1.加强领导形成合力是保障

工商信息化建设具有综合性、系统性、整体性等特点,涉及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全省工商系统各级领导,特别是一把手,积极关心、参与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各级都从基础管理抓起,主要领导抓好组织协调工作,各有关部门形成扶持合力,建立了规范的管理制度,建立了权威、懂行、科学、高效的信息化建设业务管理支持体系、技术服务支撑体系、技术合作支撑体系,落实了信息化建设的组织机构,为扎实推进工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保障。

2.建好工商信息数据库是条件

工商资源信息库归根结底应该以服务于政府和社会为宗旨。省工商局在工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及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上,着力在完善和提高工商数据质量上下功夫,着力在体现政府信息公开和面向社会服务的原则基础上下功夫,先后制定了建立工商信息数据库的统一规划和技术标准,以此来规范整个系统的信息数据库建设工作,从而确保了工商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打破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整合政务信息资源,为今后使工商信息资源实现畅通流转、共享创造了条件。

3.工商软件的开发与业务工作相结合是关键

一项业务需求要在软件上得到反映,一般都依照需求调研、制定规划、硬件选购、软件开发、应用培训、调试运行、文档数字化等顺序按部就班地串行。多年来的实践证明,随着信息化应用的不断普及,业务的需求也在不断改进之中,因此有些步骤是可以并行或先行的,如文档数字化和素质技能培训可以先行,应用软件可在硬件未到位前,请开发单位在模拟环境下先期开发。这样统筹规划,交叉安排,立体作业,可大大缩短工期和提前烘托信息化氛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问题的关键是在开发软件时,做到循序渐进,开发人员要多征求和了解业务需求,业务人员要积极应用业务软件,并利用软件来安排业务工作,真正把信息化的应用与日常的工作结合起来,避免出现信息化建设与业务工作“二张皮”的现象。

数字化学习平台 篇3

面对大数据时代的社会化互动学习,学生需要一个共同成长的自主学习环境,并且期待得到同伴、教师、家长甚至社区志愿者的激励和评价,借助“魔灯”平台创建网络学习空间则可以满足这些需求。魔灯(Moodle)的英文全称是“面向对象的模块化动态学习环境”。魔灯平台依据社会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即教育者和学习者都是平等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他们相互协作,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共同建构知识。本文将阐述基于魔灯平台的小学科学数字化学习设计的模式与优势。

一、基于魔灯平台的小学科学数字化学习设计的模式

基于魔灯平台的数字化学习设计,基本架构是选择小学科学教材上的某一个主题,分学习资源设计和学习过程设计两部分进行。学习资源设计就是搜集整理与主题相关的适合学生的资源,在魔灯平台上设计制作成自主学习网站;学习过程一般做两课时安排,并将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统筹考虑。具体设计思路和教学流程体现在:

1.学习资源的设计

基于魔灯平台的主题学习网站内容结构主要包括前测、导学、知识阅读、微视频、实验观察、合作探究、交流园地、自我评价等板块。

前测:调查了解学生学习前的知识、兴趣取向等,帮助教师尽可能充分地做好课堂预设,为教师进行有效而合理的教学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处理生成性问题做好准备。

导学:指导学生如何使用自主学习资源并对学习方法做一般性引导。

知识阅读:对学习主题相关的知识作适当拓展,包括科学知识发展历程、科学现象、科学史上的重要科学家趣闻轶事等,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微视频:针对难以观察、理解的现象,观察实验的方法等以微视频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时做参考。

实验观察:主要配合教材上学生实验使用,配有要观察的现象以及要回答的问题,附有实验记录单,便于学生记录观察,完成后上传至网站交流分享。

合作探究:主要涉及教材之外、拓展性的问题和实验,旨在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通常在课外进行。

交流园地:师生可以在此进行提问、讨论、分享。

自我评价:设计两套测试题,以检测和分析学生学习成效,评价结果更具科学性。

2.学习过程的设计

以教学目标和学习资源为依据,将课前、课后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课中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一般分为两课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设计。通常第一课时完成基础知识、技能方面的学习,倾向于传统教学形式,达成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第二课时注重拓展与深化,在探究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侧重兴趣激发和多重能力的培养,发展实践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课前自学与讨论,课中探究与交流,课后展示与分享。

课堂教学过程一般包括三个部分:课前学习内容与行为的评述;展示交流与进一步探究;课后学习内容的布置与指导。

二、基于魔灯平台的小学科学数字化学习的优势

基于魔灯平台的数字化学习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该模式能够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和学习资源的优势,实现教学的个性化,体现学习的创新性。此教学设计模式在实际应用中有如下特色:

1.课程资源与学生的学习空间得到拓展。通过魔灯平台可以提供较丰富的课程资源和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随时添加、更新教学资源(网页、文本、链接等),进行一系列的互动教学活动(讨论、聊天、程序教学、测验等等),学生的一些学习过程、实践活动、探究性活动可以较方便地在课外发生。

2.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得以发生。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过程中自然有差异,如知识板块,通过问题回答,了解学生学习范围和理解程度的不同,通过互动,教师还可以进行个别的、有针对性的指导,进行差异化学习。

3.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在拓展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观察、动手操作、信息收集整理、思辨能力等都更加有机会得到发展。

4.有利于教学管理和多元评价。当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时或进行协作学习时,教师可充当引导者的角色或者在一旁作为疑难问题的解答者。而学生在完成Moodle中的测试后,教师可利用该平台进行分组查看成绩并进行点评。学生在利用学习资源、探究性互动、交流讨论、上传作品等过程中都能够留下深深的学习“印迹”,从而有助于开展多元教学评价。

5.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工作方式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传统的讲授课堂转化为基于魔灯平台的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为主的方式,需要教师教学观的彻底颠覆;学习资源收集与设计、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及时回复,学生的学习无时无处不在,而老师的教学时间和空间也随之无限扩大。熟练的课程整合设计、对教学平台的使用管理等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造就了专注研究、热爱学习、乐于奉献的老师。

总之,新的技术和资源出现时,我们需要站在学习者和教育者的角度上考虑它是否真的能促进教学,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与新技术相结合,从而使教学达到最优化。网络与数字化为学习者创设了新型的信息化学习环境,网络与数字化与小学科学教学融合后,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科学信息,能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调整教学进度,提高学习效率,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为终身教育打下基础。

数字化学习平台 篇4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传统的学习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各种新的学习模式如潮水般涌现, 在所有学习模式中, 最具有冲击力的便是数字化学习 (e-learning) 。目前, 数字化学习已成为教育领域一种不可或缺的学习方式, 学员足不出户即可通过网络轻松地学习到视音频、图文等各种形态的数字化资源, 并可实时与教师和其他学员进行交互。

各种提供数字化学习服务的学习平台纷纷建立, 然而, 随着在线学习人数的快速增长和各种学习资源的不断累积增加, 对平台的硬件支撑环境、软件系统和网络带宽等各项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具体来看, 体现在几个方面:1、需要支持大用户群体;2、要支持多样化学习内容的提供;3、要支持用户个性化使用。

这些要求往往是大于平台设计时的能力的, 传统的平台是建立于单一硬件设施的应用网站, 通过流媒体服务等技术手段提供学习内容, 解决这些问题的传统方法是不断加大平台硬件、网络带宽投入和对软件系统进行持续的更新升级来实现系统的可扩展性, 但这种方法的主要缺点是投入大、周期长、维护成本高、可扩展性差等。

在这种情况下, “云计算”的概念被提出来。云计算系统往往是由单一组织掌控的一个或多个数据中心的软硬件系统构成, 在多个用户或应用程序之间分摊数据中心的资源。从用户看来, 云计算提供了一种大规模的资源池, 资源池管理的资源包括计算、存储、平台和服务等各种资源, 资源池中的资源经过了抽象和虚拟化处理, 并且是动态可扩展的。1这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合理有效的架构模式。本文主要工作就是基于云计算技术在基础架构、平台架构和应用开发等方面的理念和技术支撑, 设计一个高效的数字化学习平台, 以期达到平台的高效运行、可扩展、易维护等效果。

2. 相关技术

2.1 数字化学习平台

数字化学习 (E-Learning) 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 它主要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的学习、培训与教学活动, 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 充分运用大量数据信息、档案资料、程序、教学软件、兴趣讨论组、新闻组等学习资源所形成的一个高度综合集成且不断更新变化的资源库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数字化学习平台即为用户提供数字化学习服务的平台。一般由WEB前台 (门户网站) 、管理模块、学习模块、资源库模块等组成。对于学员来说, 主要实现选择课程、学习课程内容、参加课程讨论、答疑、完成作业、网上自测、参加考试、了解学习进度和学习状况等功能。对于管理员来说, 主要实现对用户的动态管理, 统计掌握相应的信息, 并在网上为学员学习提供全过程的服务, 确保学习活动正常、有效的进行。

2.2 云计算

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形式, 它强调在互联网上建立大规模数据中心等IT基础设施, 通过面向服务的商业模式为各类用户提供基础设施能力, 是建造和运维互联网分布式系统相关技术的总称。

云计算面向服务器商业模式主要有基础设施即服务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Iaa S) 、平台即服务 (Platform as a Service, Paa S) 、软件即服务 (Software as a Service, Saa S) 三个。

同时云计算还具备其它几个典型特征: (1) 规模经济驱动的资源集中共享。云计算系统中的资源在多个租户之间共享, 通过对资源的集中管控实现成本和能耗的降低。 (2) 资源虚拟化。云计算系统使用了虚拟化的方法, 从而打破了数据中心、服务器、存储、网络等资源在物理设备中的划分, 对物理资源进行抽象, 以虚拟资源为单位进行调度和动态优化。 (3) 系统动态可扩展。云计算系统的一大优点便是可以支持用户对资源使用数量的动态调整, 而无需预先安装、部署并运行峰值用户请求所需的资源。

3.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化学习平台

3.1 基于虚拟化的基础计算设施层架构 (Iaa S)

考虑到数字化学习平台应用的特性, 其硬件支撑环境须解决灵活的硬件配置、支持高并发负载和对资源分布存储管理等三大问题。平台在应用了虚拟化技术后, 能很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

硬件灵活配置。采用高配置服务器搭建虚拟化应用环境, 在该环境上虚拟出多个同时运行的不同操作系统的应用, 分别承担数字化学习平台的WEB应用、数据库、资源库等功能。由于每个虚拟机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在的, 所以备份和恢复一台虚拟机变得无比简单, 从以前的数十小时恢复一台物理服务器减少到数小时恢复一台虚拟机, 充分体现了资源灵活、安全可控、数据可靠、节约成本的优点。

解决高并发负载。采用软硬结合方式解决系统的高并发负载问题, 软件方面提供分布式部署的计算服务集群, 开通不同的计算“窗口”, 对系统的负载请求进行分布式处理;硬件方面根据软件需求并结合虚拟化设备, 进行动态部署。

进行分布式资源存储和管理。资源和课件可以分布存储在不同的磁盘和不同地域的服务器上, 提供统一的查询和索引服务, 并可以进行镜像服务, 客户端根据自身网络自动匹配相关的资源服务, 获取浏览的资源。

3.2 面向学习平台的应用框架设计 (Paa S)

在面向广大学习者的学习系统中, 如何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和永不厌倦的学习模式, 不只是提供基础的硬件和网络环境就可以实现的, 需要让更多的应用设计者参与进来, 共同来搭建形式多样的应用, 而如何快速方便的建立面向学习者的应用就需要平台的建设者可以制定出一种参与的规则, 这个规则包含商业规则和技术规则。商业规则主要是一套合作分成的模式, 就像苹果的App Store, 制定了开发者与运营者之间的商业规则, 吸引了众多的开发者加入到苹果的应用开发中。而技术规则侧重于设计一个快速有效的开发体系, 使得开发者只要有创意和经过简单的学习就可以利用技术规则来实现自己的创意, 得到一个应用来提供给使用者, 这个通常来说就是所谓的API, 而且这个API要达到简便易学的程度才可以广泛的吸引创意者和开发者的加入, 要降低API的门槛, 那从平台的设计角度来说就必须更加的完善, 需要组合更多底层的API形成高级的API, 屏蔽更多的技术细节来使得使用者更容易上手并粘合, 不停的为平台的学习者创意更多的学习应用, 让平台成为真正的服务提供者。

3.3 支持个性化使用的学习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Saa S)

对于学习者来说, 在登录学习平台后, 面对平台相对复杂的功能和海量的学习资源可能觉得无从下手, 不知道该怎么学, 甚至不知道自己需要学习什么。这时, 支持个性化使用的学习服务系统就将发挥作用。

学习者登录后可自定义学习平台功能, 只需从云功能平台上“抓取”各种需要的功能放到学习“桌面”上, 组成个性化学习平台, 形成了“某某人的学习中心”, 从而大大简化了使用过程。在学习资源的选取上, 系统增加了智能推荐和云资源库的功能。平台会根据学习者的个人信息 (如性别、年龄等) 优先推荐一些可能适合他的课程清单, 同时学习者也可以在云资源库中搜索、自定义的课程清单, 他并不知道这些课程可能来自不同地方的不同服务器。

对于平台的行业使用者或合作者来说, 他们可以在这个学习平台新建学习项目, 几乎不需要任何投入, 即可在该平台上虚拟出一个子学习平台, 同样具有独立的门户网站和用户管理体系, 可迅速开展面向学习者的在线学习服务。这也是平台即服务的另一种表现。

4. 实例

以正在开发建设的无锡市数字化学习社区为例, 该平台由门户网站、课程资源库、学习平台和管理平台四个部分组成, 面向全市社区居民提供数字化学习服务。该平台具有市、区县、街道、社区四级管理权限, 具有统一的市级门户, 同时还与各区县教育局合作开设区级门户网站, 各区县的居民通过登录区级门网站进行学习。

得益于前述的云计算学习平台架构形式, 各区县教育局不需要投入任何软件与硬件, 即可在该学习平台上快速建立一个区级门户网站, 立即拥有一套看拟独立的用户管理体系和一个区级资源库。具体而言:

(1) 在硬件支撑方面, 如图1所示, 采用两台浪潮高性能服务器NF560D2结合存储系统构建Iaa S虚拟化平台, 利用Vmware进行虚拟化, 虚拟出WEB、数据库、资源等服务器。

(2) 在应用框架方面, 面向学习平台研发了平台的基础框架, 提供学习资源管理、用户管理、学习模型定制等基本平台功能, 并基于此支持多样化学习平台的定制和快速开发, 可以直接调用平台的相应接口快速生成学习型网站。如图2所示, 在数字化学习社区的建设中, 可快速地建成区县社区学习网站。

(3) 在用户使用方面, 学习者可在统一的云资源库里进行检索查询所要学习的课程, 可自定义并组合学习内容, 同时系统会根据用户情况推荐学习内容, 并对其学习状况进行记录, 并给予一定的反馈, 从而实现了学员的个性化学习。

5. 总结展望

在以互联、开放、共享和协作为主旋律的互联网计算环境下, 各种软件呈现出网络化、服务化、虚拟化和集成化的发展趋势, 应用系统的形态也在发生质的变化, 不再以固化、独有的形式出现。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数字化学习平台, 利用虚拟化技术实时调配和监控硬件资源, 利用云的概念对软件平台进行整合提升, 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学习平台, 是未来各种在线学习平台的发展方向。它避免了很多传统技术手段无法解决的弊端, 推动了网络与远程教育相结合的技术革新, 降低了平台开发与使用的成本, 其灵活性和迅速的响应能力, 使平台更易操作, 功能更加强大, 学习内容更丰富, 可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学习需求。

摘要:从软硬件环境的角度介绍了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化学习平台的设计, 分别从云计算的三种面向服务的商业模式进行了具体分析, 并结合实际的学习平台项目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云计算,数字化学习,学习平台

参考文献

[1]韩燕波等.互联网计算的原理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数字化学习平台 篇5

中小学借助网络进行数字化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校园管理模式在全国各地普遍受到关注,从网络化行政办公到基于手机的家校通再到目前教师网络备课和网络教学,网络数字化环境为中小学教育和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很多学校随着数字化校园硬件设备的建设逐步到位,转而开始思考: 如何用数字化网络系统促成学校办学理念的落地生根? 促成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助力学校德育管理?

这些都是目前各校探究的热门课题。

一、学生管理面临的难题

安徽省芜湖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是一所省级示范高中。学校既是田家炳系列学校,同时又是举办内地西藏高中班的学校。学校有三大特色:民族教育、美育和管理信息化。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为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办学目标是“培养具有民族情怀和国际视野的优秀公民”。如何让学校特色、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在德育管理中有机融合并落地生根,学校制定的五年规划中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管理方式上,我校政教处开始把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作为工作重点。虽然以前也提学生自主管理,但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使管理很难落实到位。比如,学生会干部检查发现学生乱丢垃圾、迟到、没有穿校服等情况,但是全校的多数学生,学生会干部是不认识的,所以他们很难对学校的每一名学生产生有效的约束力,自然对学生的管理难以到位。

面对这样的情况,学校政教处通过组织问卷调查、到发达地区学校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积极研究此问题。经过研究,我们发现若要有效实施学生自主管理,在管理手段上就要进行转变,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德育管理是一种高效的方式。

2015年9月,我校政教处向校长室申请了项目,以项目管理的方式推动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并通过这一平台探索学生自主管理模式。

二、利用网络平台,实施学生自主管理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如果要实施学生自主化管理,就必须让每一位学生在校园内的身份得到有效识别。以前学生会在管理过程中,检查到学生违规违纪的时候,往往因为不能准确知道学生的信息而不能落实。要解决这个问题,有效的办法就是为每一位学生办理一张能快速识别其身份的家校通。和家委会协商之后,我们很快为每一位学生办理了家校通。学生只要带着校牌来上学,进入校园就会有短信发送到家长的手机上,离开学校时也会有信息通知家长。每张卡上有学生的照片、姓名和班级信息。教师通过信息平台可以及时将学生的成绩和表现与家长进行交流。

解决了身份识别的问题,接下来就是管理方式的问题。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仅仅每天对班级每位学生进行一次评价并将信息反馈给家长,就需要班主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显然不现实。经过实践摸索,我们发现让学生大量地参与管理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好方法。

一开始参与管理的学生对自主管理都是很陌生的。他们在管理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班级干部检查年级其他班级的卫生时,就评分不客观了,担心自己的评分会影响到自己班级的成绩和排名;班主任对学生会干部来教室点到感到很不接受,提出“学生没有权利管教师”„„

我们倡导的口号是: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对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主要原因还是班主任和学生对自主管理的理念不理解。既然不理解,就要进行宣传和培训,把大家的观念统一起来。

培训分两块,首先针对班主任进行培训。学校政教处和心理辅导教师一起对班主任的焦虑心态进行疏导。培训旨在让班主任认识到: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不是让学生管学生,而是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班主任和教师需要转变心态,要抱着理解和包容的心态去接受学生的监督;在管理过程中,对于学生不适宜的行为和语言,教师有义务教育学生,而不应该抵触和愤怒。经过多次培训,教师对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模式逐渐认可并接受。

其次,学校对学生进行培训。政教处对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意义进行动员和阐述,让学生认识到这是学校发挥自主管理的一种模式,学校的主人就是学生,学生参与管理学校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也告诉学生,在管理工作中,面对不同的管理对象,管理的方式方法要灵活,既要尊重教师,积极争取教师的理解和支持,也要对同学做到公平公正,严格按照学校的相关管理制度执行。

既然是管理,就需要各种管理规范。于是,学校又开始进行管理规则的设计。在日常管理的基础上,我们出台了教室卫生检查规则、班级卫生责任区检查规则、学生遵守行为规范检查规则、班级做眼保健操和广播体操的检查规则、学生寝室内务检查规则、班级在参加大型团体活动的检查规则等等。刚开始很多检查规则制定得过于细致,以致在实际执行中困难很大,存在很多争议。后来,我们发现借助数字化平台,可以提高统计的效率,所以,我们决定一次派10人参与检查,检查完的数据先写在纸质表格上存档,然后每个学生干部各自把检查数据通过网络输入到数字平台上去,最后计算平均值。这种办法可以有效降低评分中的主观性。

很多学生一开始没有带校牌上学的习惯,学校政教处每天早上带领学生在学校门口检查学生有没有带校牌、有没有按要求穿校服、有没有带早餐到校、进门有没有主动推行自行车和电动车。如果发现学生违规,我们就会记录下来,然后通过网络输入到数字平台中去。每个学生在数字平台上都有账户,班主任也有账户,但是每个账户的权限不一样。学生登录后可以看到自己违规和受到表扬的情况。班主任登录账户后,就可以看到整个班级的情况,有班级卫生检查的情况、学生遵守校规校纪的情况等等。

通过这种方式,年级组长可以看到全年级各班的汇总情况,在学期末进行评比的时候,利用大量的数据来提供佐证,再结合民意测评,就能比较公正地评选出优秀班级、优秀学生、优秀班主任等等。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分析也可以对班级管理进行诊断并加以解决。每个月,全校有几千个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分类对比,可以发现很多问题。比如,有一个班级的数据和其他班级的卫生数据相差很多,政教处及时追查数据统计情况,发现班主任把自己班的卫生责任区弄错了。这在以前的管理中,至少一个月才能看出来,而现在只要一天就可以发现问题。有的班级的某些数据突然急速下滑,我们询问年级组时,就会发现该班班主任最近比较忙,管理有些松懈。对有的学生出现多次迟到或者带早餐到学校等违规行为,当天就能反馈给班主任,班主任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

三、实施效果

经过一年的准备和一个学期的试行,我们已经摸索出了用数字化管理平台来实施学生自主管理的基本思路,目前这种德育管理模式已经被全校师生所接受和理解,学生在遵守行为规范方面有了较大改观,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得到了强化。另外,这种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也为2018年即将到来的选科走班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新高考的模式下,行政班和教学班的模式并存,学生在走班学习的过程中将脱离班主任的直接管理,学生自主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虽然我们在利用数字化平台探索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处于尝试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可移动数字终端设备缺失、各种平台之间数据无法做到共享等等,还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在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很多阻力,但是我们坚信只要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就值得付出和坚持。

数字化学习平台 篇6

【关键词】数字教学平台 体验式教学 高职英语

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育部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的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逐渐提上日程。国内外许多学者(e.g.Corder,1981;Tarone &Yule,2001;李观仪,1995 )认为,语言学习者是教学的主体,应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不能让学生去适应教材和老师,而应该让老师和教材去适应学生”(Corder 1981)。而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和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paul davies,2002)。体验式英语教学恰恰符合高职英语教学的要求与实用为主的需求。

一、基于数字平台体验式教学法研究方法实践应用

教学研究模式设计。基于数字数字校园学习服务平台进行的体验式教学研究是一个师生共为主体的教学实践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考虑充分利用数字教学平台,进行基础英语这门课程的体验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组织、指导和评价者。体验式教学强调有效的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这个载体,进行实际的操作与交流,然后获得切身感受,本研究意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也是培养人际交往与文化交流的有益方式。

二、教学研究方法

强调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在信息化教学平台中的充分体现,因此,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为研究法及比较研究法,以符合体验学习圈的循环理论。在实践中可分为六个阶段。

1.教学内容、目标与要求分析。

2.设计情境。

3.材料准备。

4.体验与感受,感悟。

5.归纳,总结,评价。

6.课堂课后语言运用。

在学生活动方面,利用行为研究法对学生的课题参与度,及参与时的各种反映进行分析研究。此方法应用范围为交通职业学院中加汽检专业学生的英语课教学中。每周利用固定时间对学生进行英语语言实践教学,学生在英语教师与英语兴趣小组骨干成员的带动下,通过和利用教学平台完成课题制作、角色扮演和体验感悟等方式来进行体验学习实践。

三、研究进度及活动安排

本研究依托交通职业学院中加汽检专业学生的英语课教学,利用固定时间对14级学生进行英语语言实践教学,并进行数据采集对比与分析。

1.学期初申请开通中加汽检专业英语课程数字教学平台,并对学生进行整体的安排包括教学项目讲解及学生的分组安排。

2.每周学生在英语教师与英语兴趣小组骨干成员的带动下,通过角色扮演、体验感悟和话题讨论等方式来进行角色体验。每次都给每个组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任务或者课题,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学习,所有学习资料以网络平台共享的方式进行展示。同时对学生的整体英语学习时间及认知范围进行掌握与分析。

3.在教学活动中,进行阶段性的小组活动和互评方式,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使教师能进一步掌握活动的情况及效果。评价采取在平台上进行组内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教师总结(教学反思)的方式。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六项:语言表达、团队合作、师生互动、创意形式技术参数。

四、研究重点及难点

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体验式英语教学应用研究时间较短,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理论、概念和模式,但是,它的作用必将在教学应用中展现出来。能够通过新的教学模式应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这无疑是本次英语教学研究的重点。但在实际教学中也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第一,缺乏合适的体验英语教材。现在所使用的大部分教材、教参基本上都是按照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编写的。尽管近年有少数体验式英语教材,但其数量及种类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第二,易受学生和老师的思维定势的影响。老师和学生必须转变思想和角色。老师需要尝试放弃自己的权威和话语权,学生试着承受更多的压力和挑战。

五、小结

本研究通过天津交通职业学院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的调查,应用体验式教学环节进行一个学期的实验,期末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调查,好的评价方式是确保体验式教学成功的途径之一。鉴于平时成绩占了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的30%,小组活动和互评方式更能激发学生争取平时表现更好的积极性。证明在现在的高职英语教学现状下,通过数字教学媒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体验式教学模式是否可行,学生能否适应这种新的模式,是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高学习成绩及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的肯定作用。

参考文献:

[1]Corder,S.P.Error Analysis and Interlanguag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1.

[2]Tarone E.& Yule.Focus on the Language Learner[M].Shanghai:Shanghai Language Press.2000.

[3]李观仪.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数字化学习平台 篇7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广泛应用。在高等教育中, 以数字化学习平台为载体的网络辅助教学已成为高等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举措。尤其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 给各学科的教育教学提供了空前的便利与支持。政府部门和各高校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发展, 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 “建立职业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系统规划和推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构建教育资源信息化网络体系”。2003年, 我国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全面启动[1], 建设热情如火如荼;2011年, 发展为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2], 精品课程建设与共享的发展, 形成我国精品课程资源的完整体系。该研究者立足该校正在筹建的数字化学习平台, 综述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策略, 旨在为该校数字化学习平台中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提供有益启示。

2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如今, 很多高校都开展了数字化学习平台上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工作, 但是建设过程中由于资源开放性不强、资源管理机制不完善、资源更新缓慢、评价体系偏颇和发展后劲不足等原因, 导致数字化学习平台上的精品课程并没有实现应有的效果结合该校实际, 基于数字化学习平台的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精品资源更新缓慢;精品资源访问量较低;精品资源管理机制匮乏;精品资源评价体系尚不完善。精品课程能够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性和共享性作用, 针对该校精品资源共享课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积极探索数字化学习平台上精品资源共享课等资源共建共享的方法和策略, 努力实现教育资源的持续优化和网络教与学的再度融合, 显得尤为重要。

3 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策略

针对数字化学习平台上精品资源共享课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推动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共建共享工作, 发挥其在优质教学资源方面的示范性作用, 该文提出以下有益举措。

(1) 丰富教学资源, 突出精品教学资源的示范性。

精品教学资源的质量是发挥精品教学资源示范性的前提, 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质量要满足“六个一流”, 首先要建设一流的精品课程网络环境, 才能满足教育资源共享的网络需求;其次, 要强化精品意识, 从教师队伍、教材建设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 都要精品化。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 要以精品化为平台建设和资源建设的基本要求, 在精品化的资源平台架构体系上, 实现精品教学资源的共享功能, 发挥其示范性效应。

(2) 搭建云平台, 稳固资源共享的基础架构。

云计算的核心是海量数据的存储和计算, 是未来计算平台的核心技术。基于云计算的云平台, 以其超大规模、虚拟化和高可靠性的优势而备受青睐, 也正在影响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架构体系[3], 促使云平台的基础架构和教学资源深度融合, 为数字化学习平台中的课程建设提供完整服务。云平台拥有数量众多的服务器、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能够抵御病毒入侵、防止数据丢失、方便用户获取教育资源。因此, 搭建云平台的基础架构, 能够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服务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

(3) 规范资源管理, 打造精品化教学资源库。

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资源应独立建库, 精确制定程资源库统一标准, 包括内容标准、结构标准和制作标准, 保证库中的教学资源具有可延展性, 能够在数字化学习平台上实现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精品资源可以建立专业学科类、通识类和自建类等子资源库, 各子库均需满足精品化标准, 尤其是网站设计和功能模块, 图片、音频和视频等资源素材应当有统一标准, 保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资源的高质量。也要加强库中资源的更新和维护, 资源建设并非一劳永逸, 应当在使用过程中, 定时维护, 及时补充和更新教学资源, 不断增添鲜活的教学资源, 逐步实现教学资源的精品化。

(4) 加强宣传推广, 调动师生建课用课的积极性。

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 能够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 满足实际教学中师生角色转变和交流互动的新需求, 实现精品资源共享课共建共享的常态化。在实际推广使用中, 只有师生积极参与, 才能凸显精品课程建课用课的价值。首先, 部门领导应高度重视, 尤其是分管教学的领导和院系负责人, 应在政策和经费方面给予充分支持;其次, 精品课程的建课用课可以采用“小范围试点, 大范围推广”的策略, 在建课初始阶段, 各二级学院应选拔品牌专业的骨干教师, 将建课任务落实到教师本人, 鼓励并协助其在数字化平台上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再次, 将已建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置于数字化学习平台的重要位置, 鼓励学生利用移动终端等途径主动学习, 大力推进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共建共享进程。

(5) 完善评审机制, 实现课程资源的动态监控和发展性评价。

科学合理的资源评审机制, 能够保证精品资源的质量和权威, 建立并完善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评审体系, 是规范资源“精品化”的有力保障。完整的资源评审体系包括学习者评价和专家评价, 学习者通过亲自学习, 反馈学习体验形成对资源的评价;专家通过对资源的内容、结构和展现形式等给予专业评价。同时, 要动态监控资源的建设和使用情况, 严防“重申报、轻建设”, 既要重申报, 更要促建设;要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价体系要突破过去面向指标式评价、累积式评价和静态评价的局限, 实现面向应用式、更新淘汰式和发展性等新型评价[5]方式。通过动态监控和发展性评价, 完善资源评审机制, 保证精品资源共享课资源质量的不断提高, 共建共享实际效益的不断提升。

4 结语

该校立足“教育信息化”的改革实际, 借鉴优秀改革成果, 秉承“质量工程”实施以来的教学改革理念、措施和经验, 不断丰富教育资源和信息资源。该文从精品化理念、平台架构、资源库管理、宣传推广和监控评审等方面, 提出具体建设举措, 旨在建立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共建共享机制, 发挥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示范性和权威性, 实现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价值。

参考文献

[1]沈丽燕, 赵爱军, 董榕.从精品课程到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发展看中国开放教育新阶段[J].现代教育技术, 2012, 22 (11) :62-6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Z].教高[2011]8号文件.

数字化学习平台 篇8

一、自主学习数字化平台的构建

本平台的构建着重从构建平台的校本影响因素和解决先学难题的需求进行设计和实现。现从构建流程、构建原则以及各模块功能三方面阐述。

1. 平台的构建流程

本平台设计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第一,确定先学难题,并以此作为构建平台的客观依据。第二,做好数字平台的系统设计。第三,确定各功能模块及其模块间的链接关系,其构建流程如图1所示。

2. 平台的模块说明

本平台可进行视频学习、问题提交、小组交流、师生互动、自主评价等 ( 如图2所示 )。

二、利用自主学习数字化平台破解先学难题的途径

1. 微视频

先学难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先学效果,从而影响着课堂效率。因此,有必要利用自主学习数字化平台尽快找出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使之能够更好地规范先学程序、促进先学效果。

(1) 微视频的内容分类

一是,激励和引导学生先学的微视频。为了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进入先学,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并引导学生明确预习内容和目标,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有目标地投入学习。

二是,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动手实验的微视频。新范式背景下,我们要求学生课前完成实验或操作,但由于学生急于得到结论,常常只看书中结论或操作不规范,难以起到较好的效果。因此,我们用微视频引导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规范操作,从而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是,解决先学中疑难问题的微视频。学生在自学或在自主测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疑难问题,这时学生迫切需要点拨或指导。教师通过对知识的钻研和对学生学情的分析,确定本节内容(包括自主测评)的难点,制作微视频。

四是,通过错题辨析帮助学生理解的微视频。自主学习时,学生往往对问题理解不透彻,特别是有些理解上的错误还常常“蒙在鼓里”,设置一个“犯错误”的机会,让学生参与辨析并改正错误的微视频,不但可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错误所在,还能使先学形式更丰富。

(2) 微视频的使用

数字平台中的微视频使用由教师在学案中注明学生学习到何时观看,学生可在资源库中直接观看。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有些微视频可不观看,直接自学、测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多次反复观看帮助理解学习。

2. 自主测评系统

自主测评系统其中一项重要功能是对学生初步的学习效果及时检验,但其主要目的不在于此,而是对学生先学的监督和促进,可以说它是先学的保证。

(1) 什么是测评题

测评题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用于检测学生自学效果的练习题。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也有少量的解答题。

(2) 测评题的选择

一是,学生自主选择测评题。在数字化平台上,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自主选择测评题。学生可选择A、B、C三类,选择A类测评题的是基础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平台自动隐去容易题。对个别选择不恰当的学生,教师可采用个别沟通的形式指导其正确选择测评题类别。

二是,平台自动选择测评题类别。根据以前的测评成绩,平台自动记忆测评情况,若总评成绩连续3次均在优秀,B类、C类的可自动升级一个层次。

(3) 测评题中的笔记

解题后的笔记(如图3所示)能促使学生不断地对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归纳类比、抽象概括,对所蕴含的方法、思想进行不断地思考并做出新的判断,体会解题带来的乐趣,享受探究带来的成就感。

(4) 测评题中难点的突破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确实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教师预设难点,利用自主测评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有3种途径。1温馨提醒:当学生面对问题,没有思路时,可点击此链接,提醒学生思考的方向。2解题思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若某个环节受阻,可点击此处,平台显示解题的思路。3媒体突疑:学生在解决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还可利用媒体技术突破,例如背景资料图片、微视频,用于启迪思维的动画等。学生在预学中还未解决的疑问可在此处提交,教师则可在平台直接回复或在次日当面回复。这一形式又为学生向教师提问提供了新途径,尤其是一些胆小的同学,在此可大胆提问。

(5) 测评情况的评价

对学生个人的评价。对选择题和部分填空题系统可直接进行批阅,对错误的问题学生可进行二次解答,并计算出第二次得分和错题的参考答案。对一些填空题和解答题,仍做在作业答题纸上,教师批阅后把成绩登记入平台。平台汇总出测评题成绩,采用等级制,分优秀、良好、一般、尚可、需努力5个等级。成绩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常规作业得分,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得分之和;第二部分为:交流得分之和,包括发帖质量和数量、好题转载和自主命题得分之和,采用加分的形式;第三部分为态度得分,包括作业上交时间是否及时,解答态度的自我评价、解答情况的小组评价。导出学生各小题解答情况统计表 ( 如图4所示 ),该表格用于学生了解自己各题的解答情况,自主纠错,也便于教师了解其作业情况,并做针性地指导。对问题较多的学生学和有个性化问题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约谈分析其错误原因,要求其及时纠正。纠正后交于教师,由教师在平台中登记订正情况为优秀。除此以外,还需进行定性评价,即利用激励性的评语让学生获得一种自我的满足与成功感,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和鼓励。定性评价包括平台评语和个性化评语。为减少教师工作量,平台自带了作业评语录。教师在给予得分评价外,写上激励性批语,把关爱、期待蕴含在批语中,从而唤起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针对个别学生的特殊情况,教师可输入个性化评语。对学生学期评价,教师可跟踪学生先学的测评成绩变化,便于期末评比优胜。

对班级总体情况的评价。班级学生解答情况统计图 ( 如图5所示 ) 用于教师对班级先学情况的掌控,为以后测评题难度调整做参考。年级学生解答情况统计图 ( 如图6所示 ) 便于教师对年级各班情况的整体情况的掌握,也有利于教师对各班测评题完成情况作比较,有利于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对测评题命题质量的评价包括命题者自评、学生评价、其他教师的评价。命题者自评:根据学生的解答情况、学生交流情况、同组教师建议,命题教师对测评题进行自我评价,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时间与预期时间的差距,难度是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部分题目设置的科学性分析等方面。这些可在以后几节的测评题命题时做参考,同时也作为下一届的资料。学生评价:学生通过解答后对自测时间、难度、对自身的提高程度等方面作综合评价,最后得出总评分。这样,一方面教师可以依靠学生的评价及时反思,根据学生的意见了解课堂中应突破的重点,也能更有针对性地精心备课。另一方面学生可以体会教师的辛勤工作,促进了师生联系。其他教师的评价:同组教师通过对学生解答情况的了解,对命题情况作评价,非同组教师也可凭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其作相应评价。

(6) 评价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

个人评价重视过程。对学生个人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得分情况,这样单纯的评价有时会存在不合理性,因此教师应进入“后台管理”查看学生的测评记录,例如第一次得分成绩,自主破疑、查看解题思路的情况。同时对个别学生可通过面谈等方法调查其完成情况。

班级评价重视层次。班级评价教师看到是分数的统计,而由于不同学生选择的作业层次不同,分数代表的水平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应对不同的学生做出不同评价。例如某学生虽然成绩下降了,但他选择的测评题类型难度上升了,教师应作肯定,否则会导致一些学生片面追求分数而选择简单类型的测评题。

命题评价重视原创。网络技术有强大搜索功能,为避免学生利用上网搜答案应付作业了事,教师在编制测评题时应增加题目的原创性 , 因此,其他教师在评价时注重对原创情况的评价,鼓励教师自主编题。

3. 交流合作系统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许多问题不能深入开展,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充分,而平台能弥补这些不足,学生通过人机协作,利用网络进行各种形式的协作学习,还可以将各自学习的成果进行网络交流。它不但提供了师生、生生进一步交流的渠道,还能使交流变得平等融洽,减少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其中包括以下几种主要形式。

(1) 发帖交流

用于交流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创新方法、疑难问题等,发帖者针对自学中的某个问题选择一个主题,全年级所有学生、教师均可跟帖讨论、交流这一主题。由于网络的公开性,全年级同学在围观的同时也随时会参与问题的讨论。这样,有利于沟通各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深化知识,培养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为了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课外钻研,学生可把平时在课外资料中看到的与本节有关的知识或典型练习转载到平台上。具体分为以下几步:1学生确定转载内容。2写出选择本内容的依据。3上传至平台“知识推荐”栏目。4教师审核合格后录用,录用后的题目可作为自主测评系统中的作业题、测试题或由教师直接发布作为作业题。

另外,可进行自主编题竞赛。学生自主学习后自主编题不仅可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巩固自主获得的知识,同时也可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具体操作程序为:1教师发布所要编题目的要求或背景资料。2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技能水平与解题经验,充分发挥创新思维进行编题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查阅各种资料,或与同伴合作解决,可利用平台进行小组交流。3每4人小组推选出最优秀的自编题,集体修改后再上传至平台,由教师进行最终评审。4对优胜的小组进行网络公布,对特别优秀的自编题可作为以后的作业或测试题,以促进该组学生的积极性。

(2) 与教师或其他学生之间的交流

利用平台自带的CC短信平台,学生可与教师或学习小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在收到信息后可直接回复,有利于直接沟通(如图7所示)。

(3) 小组成员的群体交流

利用平台的CC群体交流平台,学习小组可发起全组讨论,一般这种交流形式由组长负责在放学前约定,主要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组长对全组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提醒与监督,另一方面对作业进行组内反馈,对某些问题可以合作解决。

(4) 教师公告

对以上3种交流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教师可发布先学公告,提醒学生关注某个问题。

三、结束语

数字化学习平台 篇9

关键词:移动学习,数字校园,云计算

移动学习,在我国也称作移动教育,英文表述为M-Learning或者Mobile Learning。移动学习因其可以随时随地开展任何内容学习地便捷性,悄然改变着人们的学习习惯。

麦克劳希尔教育根据对美国约1700 名高校学生的调查,在2015 年3 月公布的《科技对高校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报告中指出:81%的学生使用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学习,66%的学生表示,在移动设备上学习对他们相当重要或非常重要,移动设备成为必需品。高校数字校园通过移动设备学习的增长,不仅仅因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在校园的普及,而是移动设备适合学生的学习。

在我国的高校课堂中,手机“低头族”已然是一个广泛存在的群体。针对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的现象,高校采取的方法有堵有疏,都在尝试摸索意图找到恰当的解决方案。手机有着丰富资讯和即时沟通的特性,高校需要创新教育模式,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想办法在课程中结合移动学习,使借助手机的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1 移动学习平台的需求分析

高校学生进行移动学习的学习环境可大致分为两类:正式环境(Formal Context)和自由环境(Free Context)[1]。正式环境,是移动学习与传统学习方式的结合,其教学仍然是在学校安排的固定教室或实验室中教师一对多的既定课程内容的教学。正式环境中,通过移动学习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在线互动实现上课出勤记录实时统计、学习资料在线分发以及实验报告和课堂作业的在线提交,学生还可以通过个人手持移动设备在无线校园的支持下实现课堂在线随堂测验、知识点教学统计、游戏互动比赛等活动,教师可通过平台实时得到一份学生回答生成的统计报表或者是图表,从而快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基于统计结果及时对教学内容做出调整,或者向学生展示结果并进行协作讨论。在正式环境中,师生处于实时互动中,要求大家能够实时访问教学平台并且对平台访问速度有较高的要求。

自由环境中学习基本上与环境无关,只需要学生能够对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访问。自由环境中的移动学习常常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第一种方式为自由访问下载。学生通过移动终端浏览器或者App访问学习平台,在线浏览学习内容与资源,学生在线学习情况实时反馈到平台供教师查阅;或者学生将课程资源下载到设备本地,供离线时学习使用,平台亦可以将学生学习情况保存在设备本地,联网时再自动上传到学习平台。第二种方式是内容推送下发。教师通过学习平台布置学习内容、测试或作业等,系统按照课程学生名单为每位同学自动生成相关内容,然后以推送方式下发到学习者的移动设备上。

自由环境中的学习常常是个体行为,移动学习平台可以通过自由环境下的资源共享或者创建学习组,促进个体学习转向协作学习,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联系,也有利于促进移动学习共同体的形成。

移动学习平台还可以对学生提供日常学习的提醒和帮助等,譬如向学生发送课程表、课堂知识点归纳、考试复习提示等信息,发送作业或者测试,并将作业或者测试的结果进行反馈。

2 移动学习平台的层次结构

移动学习平台可分为从下往上四个逻辑层次,分别是基础平台支撑体系层、课程资源层、系统服务层和移动接入层,上层通过调用其下层的服务来实现本层的功能和服务。图1 为移动学习平台整体层次结构。

基础支撑体系层由数字校园数据服务平台、云计算数据中心、无线校园组成,它们为移动学习平台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撑服务体系。云计算数据中心为整个平台运行提供服务器计算资源和存储空间,保障整个体系的稳定运行;无线校园为学生在线学习提供快速稳定的无线接入,用户访问平台系统快速,互动畅通;数字校园数据服务平台通过数字校园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和统一数据库平台为学习平台系统提供身份认证服务和各项数据服务,既免除了基础数据管理问题,同时也保障了数字校园范围内数据的一致性。

课程资源层包括课程设计、知识点、教学大纲、各种形式的讲义内容(文本、音频、图片、动画、视频等)以及作业测试题库和学习知识库等,它们共同构成了移动学习的基石。课程资源不能简单地将传统内容搬移到移动学习平台,它们必须根据移动学习平台的特点重新组织,形成具有特点有吸引力的资源库。

系统服务层是直接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具体的服务应用,它涵盖学习、管理、分析各方面功能。系统运行在云数据中心虚拟机上,是教学各角色之间的纽带。

学生通过自己的手持移动终端,向移动学习平台发起学习的请求,移动学习平台做出不同响应,从而完成移动学习过程,是教学资源与过程的呈现载体。

3 移动学习平台的模块设计

3.1 移动学习平台的功能模块结构

根据移动学习平台的总体设计,对其功能模块设计如图2所示。模块结构主要分4 个大的部分,包括基础服务功能模块、课程资源管理模块、移动教学管理系统和查询与分析服务模块。

3.3 基础服务

基础服务部分主要为系统提供基础数据管理,包括用户管理、权限管理、系统基础数据管理。在数字校园环境下,用户登录采取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接口;用户信息和课程信息与数字校园公共数据库对接同步;移动学习平台系统自身基础数据的定义要注重各种数据及属性定义的标准规范,以保证系统后期运行过程中数据的一致性和高可用性。

3.4课程资源管理

课程资源管理部分主要实现课程资源的上传、审核发布以及存储和访问管理。

课程资源主要来源于教材和讲义,但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交流中产生的信息,凡是能促进学生专业学习的经验、感受等等,都可以成为课程资源。移动学习平台允许学生共同参与课程资源建设,系统对资源上传者(学生)和资源均采取评分标记,根据审核以及用户浏览评价,调整资源上传者和资源积分。所上传资源获得的好评越多,用户和资源的评分均可提高。用户评分越高,权限就越高;资源评分越高,将获得更多的推荐机会;反之,用户权限将消减,资源也可能由平台自动清除。

3.3 课程管理

课程管理主要包括课程设置、课程注册、资源推送和评教评学等具体功能。

课程设置是在教学过程之初就设置课程基本信息,包括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团队、课程表、考核标准等信息;在教学之中不断更新课程进度和讲义等课程资源,作业管理、课堂测试分析等。

移动学习平台不仅为学校学分课程的教学提供辅助,也为学生自发性的学习要求(非学分课程)提供学习辅助。学分课程,指学校课表所给出的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信息以及对应的学生信息等直接从数字化校园公共数据平台获取,来源为教务系统。自发性学习的课程,由教师向管理部门提出开课申请,审批通过后由管理员在平台系统中添加授权,然后在由授课教师进行课程设置。自发性学习课程的学习由学生通过课程注册提出上课申请,审核通过后开始学习。

资源推送分两种情形:学分课程的资源推送,系统将根据课程实时进度以及班级实际教学情况,由任课教师人工推送,或设置为定时的自动推送;非学分课程的资源推送,需要在课程资源入库时科学分类,并标上明确的信息,譬如所属学科,应用领域等等。移动学习平台采用一定的推荐算法,来实现此类资源的个性推送。能够实施资源推送的是教师和管理员,学生仅仅是推送资源的接收者。

评教模块的设计主要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主要为选择题等客观题,既可以规范学生提交的内容,也方便统计分析。对学分课程类的课程评教,课将学生出勤率设为打分权重系数,让评教更公平合理。

3.5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主要是考勤签到、课件浏览、课堂测试与课堂互动等方面。

利用移动平台签到可以让学生在签到开启的一段时间内自主签到,可实现考勤记录与分析工作。

课堂测试可方便地实现在线知识点检测,教师及时掌握学生掌握情况。课堂测试题目由教师课前设置,老师还可设置题目供选答案的排列顺序,设置测试有效时间等等。测试完成后,系统根据预设答案自动改卷,形成报表。

课堂互动时,老师推出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平台,与老师进行一对一交流,也可以通过平台建立起讨论小组实现分组讨论,或者全班参与的“群聊”。该模块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上流行的社交平台(如微信)接口来实现。

3.6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模块包括课堂回顾、自定义学习、练习与测试和交流协作等。

自定义学习主要针对非学分类课程,学生注册登记后,根据学习要求和自身计划灵活安排学习方案。学习平台将学生学习痕迹完整保留,并根据课程要求,定时对学生提出事宜提醒,促进学生学习。

自主学习时的学生互相交流,大多发生在课堂之外的讨论,教师多处于离线状态,此时可以考虑部署智能型的代理(Agent)系统,对讨论过程进行监控,适时引导讨论主题,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智能帮助。

3.7 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主要对系统各项属性与辅助功能进行管理,包括如通知公告、学习工具、在线帮助和情况反馈等。包含的主要功能如:站内短信、读书笔记、日程安排、通讯录等。

3.8 数据查询分析

系统为使用者(学生、教师、管理员)提供功能全面的查询与统计报表。

移动学习平台详细记录了教与学的全过程,积累了大量日志数据信息。学校或者教师构造相应的数据模型,对日志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对学生的行为特征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

4结束语

数字化学习平台 篇10

关键词:MVC Struts 2,数字化学习资源,数字化学习资源服务平台,远程教育

1 MVC思想与Struts2框架

MVC是Model-View-Controller的简称, 是一种设计模式。MVC思想是将一个应用分为三部分:Model (模型) 、View (视图) 和Controller (控制器) , 这三个部分实现了功能模块和显示模块的分离, 以最少的耦合协同工作, 提高应用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1.1 Struts2框架

Struts2是以WebWork优秀的设计思想为核心, 吸收Struts1的部分优点建立的一个MVC框架, Struts2应用框架是一种基于MVC设计模式的优秀应用框架。Struts2体系如图1所示。

Struts2框架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核心控制器FilterDispatcher, 业务控制器和业务逻辑组件。

(1) 核心控制器FilterDispatcher。该控制器作为一个Filter运行在Web应用中, 负责拦截所有用户请求, 如果用户请求以action结尾, 请求将被转入Struts2框架处理。

(2) 业务控制器。业务控制器是用户实现Action类的实例, 该类中包含一个excute方法, 当处理完用户请求后, 根据处理结果不同, excute方法返回不同字符串, 每个字符串对应一个视图名。

(3) 模型组件。Java应用中的模型组件通常指系统的业务逻辑组件, 用户请求最终由模型组件负责处理。

Struts2框架的大概处理流程为: (1) 浏览器发送请求; (2) 核心控制器FilterDispatcher根据请求决定调用合适的Action; (3) 拦截器链自动对请求应用通用功能; (4) 调用Action的excute方法, 该方法获取请求参数, 执行数据库操作; (5) Action的excute方法处理结果输出到浏览器中, 既支持JSP也支持FreeMarker、Velocity等。

1.2 Struts2的配置文件

1.2.1 web.xml配置文件

任何MVC框架都需要与Web应用结合, 只有配置在web.xml文件中的Servlet才会被应用加载。所有MVC框架都需要Web应用加载一个核心控制器, Struts2框架需要加载FilterDispatcher。只要Web应用负责加载FilterDispatcher, FilterDispatcher就会加载应用的Struts2框架。Struts2将核心控制器设计成Filter, 而非普通servlet, 所以为了Web应用加载FilterDispatcher, 只要在web.xml中配置FilterDispatcher即可。

1.2.2 struts.xml配置文件

struts.xml为Struts2框架的核心配置文件, 该文件主要负责管理Struts2框架的业务控制器Action映射, 以及Action包含的Result定义等。默认情况下, Struts2框架将自动加载struts.xml文件。struts.xml文件内定义了Struts2的系列Action, 定义Action时指定Action的实现类, 并定义该Action处理结果和视图资源之间的映射关系。

1.2.3 struts.properties文件

struts.properties文件是一个标准的Properties文件, 该文件定义了Struts2框架的大量属性, 它包含系列的key-value对象, 每个key就是一个Struts2属性, 该key对应的value就是一个Struts2属性值。

2 数字化学习资源服务平台

2.1 数字化学习资源及分类

资源是指任何一种有形或无形、可利用性有限的物体, 或任何有助于维持生计的事物。它一般分为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三大类。信息资源是指人通过一系列的认识和创造过程, 采用符号形式储存在一定载体上的可供利用的全部信息。数字化学习资源所涉及的资源就是信息资源, 它大致分为内容资源和服务资源两大类。内容资源就是我们一般认为的数据资源, 课件、讲稿、书籍、视频和图片等。服务资源是沟通学习者和内容资源间的桥梁和工具。从具体支持学生数字化学习的角度, 可以将数字化学习资源分为获取类、授导类、交流类、合作类、探究类和表达类6种。

2.2 远程教育中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及服务平台

远程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主要包括视频课件和讲稿等。视频课件分为如下几种格式CSF、PowerCreator、WMV和支持移动终端的Mp4;讲稿包括doc、txt、xls等格式文件和压缩格式zip文件等。

老的视频课件服务模式主要采用录制、ftp上传整理、ftp下载的模式。管理人员录制视频课件, 通过ftp上传到ftp服务器并进行分类, 方便学习中心和学生的查询, 学习中心和学生去ftp服务器下载课件进行教学和学习。

远程学历教育课件包括了非医学、医学、农学等几大类。而随着每个学期录制新的课件, 一些老生需要重考, 又分出了针对重考考试的课件, 还有一些以前的课程在新的教学计划中不再开设, 这样就产生了遗留课程。基于以上原因, 远程教育视频课件的目录具有很大复杂性, 由此带来管理复杂性 (每学期需要重复进行拷贝移动等工作) , 存储空间重复使用 (一样的课件可能需要存放几份) , 以及资源歧义 (具体到某类课程如何对应课件录制版本) 等问题。基于以上原因, 一个数字化学习资源服务平台对于有效组织数字化学习资源并展现给学生是极为重要的。

3 数字化学习资源服务平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1 系统需求

数字化学习资源服务平台设计有以下几个方面要求: (1) 数字化学习资源服务平台支持多种媒体格式的资源; (2) 服务平台易于安装维护和跨平台应用; (3) 包括内容管理和资源录制信息管理; (4) 包括数字化学习资源下载; (5) 包括数字化学习资源点播; (6) 为通用服务平台, 包含学历课件资源和非学历课件资源; (7) 包含查询统计等; (8) 包括资源检查和评价等; (9) 服务平台考虑到为非学历的远程培训的课件提供服务, 如培训课件的入库和点播等; (10) 服务平台提供对分布式集群支持, 课件点播既可在单台服务器上实现也可获得集群支持。

3.2 系统模块和功能的设计实现

3.2.1 用户管理

将用户划分为学院管理人员、学习中心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等。主要包括用户添加、删除、权限赋予等。

3.2.2 课件库管理

主要是课件库的维护和管理, 课件库支持CSF、PowerCreator、WMV和Mp4等多种课件格式。课件库管理包括课件的入库、课件发布、课件分发到不同点播服务器, 课件展示给不同用户等。

3.2.3 讲稿管理

主要是讲稿库的维护和管理, 讲稿库支持doc、xls、ppt、zip等多种格式。讲稿库管理包括讲稿的入库、讲稿的上传、批量上传、讲稿修改、删除、讲稿展示等。讲稿上传后将按命名规则重新自动命名便于用户查找讲稿。

3.2.4 资源检查和评价

为了保证上传的课件和讲稿的准确性和可用性, 该模块主要设计为从每天上传的课件和讲稿中按一定规则抽检出一定数量的课件讲稿, 由用户管理模块指定专门资源检查人员负责对课件和讲稿等资源的检查并打上标记。

3.3 课件库管理模块的系统流程

课件库管理模块主要流程为: (1) 课件录制和命名; (2) 课件上传; (3) 课件入库, 以及入库后输入基本信息和发布给用户下载查看; (4) 分发步骤针对不同的课件类型将点播课件分发到相应的点播服务器。

3.4 课件库管理模块的系统实现

(1) 课件发布的控制器组件配置和控制器实现代码:

(2) 课件分发到点播服务的控制器组件配置和控制器的实现代码:

4 结语

Struts2框架是一个优秀的MVC应用框架, 本系统采用B/S结构和Struts2框架, 提高了开发效率、缩短了开发周期, 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充性。数字化学习资源服务平台的开发起源于远程教育过程中不断膨胀的数字化学习资源, 原有的平台或模式不适合新的资源应用, 新的通用的资源服务平台将能满足现在和将来不断增长的资源存储和分发的需要, 为构建数字化学习港和终身学习型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刚.Struts2权威指南—基于WebWork核心的MVC开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2]陈德人, 张尧学.数字化学习港:构建面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9.

[3]郭晶.远程课程设置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J].中国远程教育, 2009 (5) .

[4]陈德人, 余卫华, 吴志航, 等.“数字化学习港与终生学习社会的建设与示范”教改项目第一课题成果总结报告[R].2008.

[5]马海峰, 秦桂英.基于Struts框架的学生选课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应用技术与研究, 2009 (8) .

[6]刘中霞, 胡金艳.网络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软件导刊, 2011 (6) .

[7]刘丹.基于Struts, Spring, Itatis框架的商品进销存管理系统研究[J].软件导刊, 2011 (6) .

[8]张兵, 曾婕, 凌汉华, 等.基于校园网的多媒体课件资源库建设的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07 (6) .

[9]刘新宇.基于Struts框架的Web系统实现[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 (4) .

[10]谭荆.基于B/S模式的远程教育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重庆:重庆大学, 2008.

[11]黄超.基于角色的权限管理结合Struts2拦截的应用研究[J].大众科技, 2009 (11) .

数字化学习平台 篇11

关键词:档案信息 数字化 路径

从近年来档案系统开展档案数字化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看,我国在档案数字化路径选择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无论是档案数字化业务的开展,还是社会对数字档案信息的应用和筛选都存在不足,数字档案信息的种类和数量还不能充分揭示馆(室)藏档案的主体,应用的成本也很高;各个地方档案信息化机构数量、结构、规模和服务还存在较大差距,数字化档案信息共享半径存在问题,需要在不同区域范围和不同系统机构间加以整合。因此,我国档案数字化管理平台共享实现的路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本文认为,通过确立、完善数字化档案信息筛选与共享半径的基本原则,并采取符合我国国情的适当措施,可以实现我国档案数字化管理平台路径的优化。

一、档案数字化管理路径中信息筛选与共享半径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数字化档案信息筛选的充分性和必要性原则

信息的筛选需要充分体现某一行政区域或某一单位的主体内容,因此,信息筛选应该降低成本、保证效率、突出核心数据,加强现代计量、统计、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尽量以核心数据为主开发数字化模型,减少信息采集成本和数据冗余。比如国家综合档案馆可以把主要全宗和涉及民生的利用频繁的档案数字化,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信息有效共享与保密原则

信息共享要使信息得到有效的利用,但又不能被滥用。要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服务于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并逐渐扩大到基层社区,延伸服务领域,拓展系统功能。同时必须加强对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及档案安全的保护。征集与共享的档案信息内容应与提供单位和个人进行确认,核实利用范围和保密内容,确保档案信息采集和使用的途径、动机、过程都合规、合法。

3.数据的公开与真实性原则

档案信息化机构从数据库的建库目的、数据采集、处理、加工到对外提供利用等方面的政策、标准和程序,均应向社会公众公布,确保档案数据主体享有知情权。同时,必须保证档案信息数据的完整、准确,要明确档案信息数据提供主体、档案数据库建设主体的责任,及时删除错误或不完整的数据,进行必要的更新。档案信息利用者利用数字档案信息做出不利于数字档案信息提供者行为时,应履行对当事人的告知义务,防止数字档案信息提供者因不准确的信息而遭受损害,方便数字档案信息提供者对异议信息提出异议申请。

4.集中统一数据库与地方部门数据库相结合的原则

建立集中统一数据库有利于在最大范围内实现数字档案信息共享,使用先进技术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匹配。但在目前国家和地方以及系统部门档案数字化管理平台不统一、不完善的情况下,为了逐步推进档案信息化的社会进程,应从各方面筛选重点数据,突出不同区域、系统、部门的特点,加强地方部门档案数据库的建设,从而为全面征集社会数字档案信息、区分区域部门档案信息化特点和实现各级数据交换打下基础。

二、档案数字化路径的优化模式

按照档案数字化路径优化的基本原则,可以从信息的构成、信息筛选方法、信息质量保证与更新、信息区域化特点、确定数字档案信息共享合理半径等方面构建我国数字化档案信息路径的优化模式。

1.建立完善的信息构成体系

充分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在数字化档案信息筛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建立档案信息数字化构成体系方面,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档案数据库的内容、结构等进行统一标准化的设置,既强调国家综合档案馆档案数字化的重要性,又关注各专业部门档案馆的特殊性,同时也要认识到基层单位档案室的普遍性。一方面,切实改变各方面档案信息和数据不能互通共享的“信息孤岛”局面,使各方面协调一致,避免条块分割,对信息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实现协同工作,特别是劳保、民政、计生等反映民生的档案信息资源要尽快实现共享。另一方面,切实把握档案信息筛选的必要性原则,避免档案信息的过度采集引起成本增加以及对档案安全保密方面的负面影响。

2.构建数字档案信息筛选质量保证体系

档案信息化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全社会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对信息的筛选必须准确、及时、完整,这是档案数字化的生命线。建立地方统一的档案数字化管理平台,形成地方综合性最高的数据库,可以收集來自各个系统单位的档案数据,为确保数字档案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和跨系统领域的一致性提供保障。随着各地高度集中的综合数据库的逐步建立,要求在信息筛选过程中运用更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更新、审核与校对,强化实体匹配、数据关联、软件同步等数据质量控制环节的操作,同时加强对基层电子档案形成、积累、归档的规范化控制以及对电子档案提供人的规范管理,确保数据的及时报送与更新。

3.充分运用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挖掘是通过自动或半自动的工具,对大量数据进行探索和分析的过程。按照档案信息属性的不同建立不同的类别,对新的信息进行特征描述,然后将其归入事先确定的类别中。在某一类别的信息集合中,信息按照自身特征的相似性聚集在不同的子类别中,相似的信息分成一个子类别,差距较大的信息分在不同的子类别之中。如果不同类别中的子类别信息具有相似性或核心信息一致,则可以合并为一个子类别;如果核心信息不一致,是否合并要视全部信息的相似程度而定;如果两个子类别信息完全没有相似性,则不可以合并。通过一系列的数据挖掘过程,数据库中的原始数据按照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进行重新筛选、排列,把不在需求范围之内的信息清洗掉,同时将有价值的信息按照需求形成更加合理的组合,有效提高数字档案信息筛选的质量和效率。

4.科学地确定信息共享的合理半径

信息共享半径的设计目的在于既要使信息得到有效的利用,但又不能被滥用。首先,不同机构档案数字化模式决定了不同的信息共享半径。国家综合档案馆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服务,满足全社会的信息需求。在信息共享方面,需要鼓励基层单位档案馆(室)积极参与,并且遵循互利原则,为国家综合档案馆提供电子档案数据的基层单位有获取数据信息的优先权。而企事业单位应充分考虑成本、效益原则,既为企事业单位内部提供档案信息咨询服务,也可以向地方档案数字化管理平台提供数据。法律规定的档案信息使用范围是基层单位最大的档案信息共享半径。此外,在档案信息共享的区域半径方面,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政务信息公开的需要,在最大范围内共享数字档案信息,使这些信息得到最广泛有效的利用。

5.根据区域性特点进行信息筛选和共享

区域性档案信息既可以指某个地区内的档案信息,也可以指某个行业内的信息。随着各地档案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建立,数字化档案馆(室)的扩大,数字化管理平台中的档案信息己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国家综合档案馆、专业档案馆,越来越多的工商、金融、税务、劳动等机关企事业部门档案信息将纳入地方综合档案数字化管理平台。要把这些包罗万象的档案信息全面、完整地纳入一个全国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之中缺乏足够的可行性,一方面数据库的容量有限,处理如此海量的信息会严重影响系统的速度和效率;另一方面,一些档案信息的区域性特征非常明显,主要在某个地区或行业内发挥作用,盲目地全面共享会使数据库建设成本大幅上升,同时带来大量信息沉淀。因此,对于部分具有区域性需求的档案信息,可以考虑在区域内进行筛选和共享。

6.从不同的层面加快地方档案信息化机构发展

根据全国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和现实需求,积极探索地方综合数字化机构的发展。一方面,推进地方档案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形成,为建设全国性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打下基础,并根据地方经济状况、档案信息化基础,筛选区域性数字化档案信息,分析区域性电子档案特点,提供相应的档案信息共享服务。另一方面,积极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档案信息化服务机构,紧密结合当地市场需求,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档案信息化中介服务机构,开展纸质档案数字化、数据库建设与维护、数字档案信息专项成果等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增值服务。这不仅是对建立覆盖全国的档案信息化服务体系的有益补充,而且能够更好地发挥档案信息在社会公用政务信息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是优化我国档案信息化路径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袁红军.数字档案馆服务模式研究[J] .档案,2007(1).

数字化学习平台 篇12

21世纪以来, 随着信息化、全球化的日益加快, 英语作为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和重要信息的载体, 已经成为全世界广泛使用的语言。在我国各级教育机构中, 英语是一门必修课,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 国家在英语教育上的投资时巨大的, 令人遗憾的是与投入相比, 效果却难以让人满意。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英语教育缺乏现代化的技术支撑, 难以模拟一个说英语的真实环境。然而随着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 随着信息传播的高度互动性和开放性的进展, 英语教育迎来了自我提升的转机。在这些现代化技术手段的支撑下, 学习者可以轻易获取各种学习资料, 可以在更富有交互性和趣味性的场景中体验。这样学习者就不仅仅囿于课堂教学的狭窄的天地之中, 也不再仅仅依赖教师, 而是有了英语学习的新天地、新模式。英语教学正突破时空的限制, 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学的重要目的是教会学生自主获取知识,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 因此提倡素质教育必须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一大批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开发、应用, 为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全新的物质基础, 也展现了美好的前景。

1 我校英语自主学习情况、英语网络学习平台和数字教学资源介绍

在校领导和教务处的大力支持下, 我校外语部自2011年起, 依托校园网和BB系统创建了英语网站, 该网站是一个供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英语的平台。网站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料、考试资料搜索、网站链接、英语信息查询、资料下载、在线考试、师生互动等服务, 还有英文原版电影、歌曲等休闲文化类资料。其目的是把英语课堂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帮助学生学好英语,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年来, 经过努力, 我校英语网络学习平台已建成五大板块:一雅信达学习平台、二大学英语四六级网考仿真系统、三大学英语听说学习系统、四校本部自建学习资料库以及今年新引进的体验英语写作系统 (TRP) 。这些板块的建设打破了只能依靠课堂学习的藩篱, 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把英语教学有效地延伸到课外;同时, 这些板块的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因此必然能产生较好的效果。拒不完全统计, 目前平台中注册的学生为2735人。自2011年9月至今, 到网站访问学习的已达969658人次。仅上学期即2014年9月1日至今访问网站的学生就高达401228人次。此外, 我部还实现4次在线考试, 在线考试7000人次左右。多么让人震惊的数字, 这些都是课堂教学难以做到的。下面对这五大板块的内容进行简单介绍。

1.1 第一部分:大学英语听说学习系统

《大学英语听说学习系统》是跟《大学体验英语》听说教材配套使用的在线学习系统, 其宗旨是强化听说训练, 提高听说能力。该系统有四个级别, 分别与体验听说教材配套使用。内容由浅入深, 技能训练全面, 课外知识丰富多彩。这些内容皆由国内外专家共同设计、编写, 采用视频的形式, 由外国和中国学生充当演员, 用声音、图像、文字、动画和真实场景视频逼真地模拟了大量生活场景。这些真实的英语场景, 一方面让学生加深了对英语的体验和理解, 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学习过程相对地变得轻松而愉快, 进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该系统能通过语音识别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人机对话, 学生可以与场景中的角色自由对话, 这种人机互动对话, 解决了长期以来大班教学学生没机会开口的难题, 实现了建构主义主张的“协作”, 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意义建构”。

该系统还借鉴游戏过关原理, 设计了不同的过关级别。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状况设计多个难易不同的级别。学生必须从低级别开始学习, 完成了低级别的要求, 才能登上高级。这样就实现了个性化学习, 改变了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放羊式教学现象, 既提高了教学质量, 又让学生真正学好了英语。

1.2 第二部分:体验英语写作系统 (Teaching Resource Program, 简称TRP系统)

《大学体验英语》是以国家精品课程项目“英语写作”为目标研发、建设的教学资源平台。这套系统的主要成果是它处处闪耀着数字化的光辉。无论句型练习、语法测验、写作练习、作文评分、写作研究、评语生成都是数字化的。这套系统特色可以概括为数字化、资源化、网络化、系列化、开放式、个性化和自主性。该系统能支持在线、离线双环境下的网络教学、自主学习、自测、自评、师生互动、数据分析等教、学、研一体化活动。只要愿意, 学生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写作练习。系统为“创新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空前广阔的空间, 为专、本。硕、博四级的学习提供了便捷的操作平台, 为高校“质量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它对于深化教育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

1.3 第三部分:雅信达学习平台

顾名思义, 雅信达平台是为了大幅度提高英语的表达水平而设计的。“雅”是说话、写文章讲究文采;信是用词、造句要准确;达是写文章要通顺畅达。为此, 平台编辑了大量文字、图片、动画、声音、视频资料, 供师生使用。其使用又及其方便、快捷, 可一键式生成电子教案和练习题目。教师可以轻松进行视、听、说、读、写、译教学, 学生可以利用平台提供的材料, 在逼真的语境中进行反复地练习, 构建意义, 准确地把握英语表达、大幅度提高英语水平。

1.4 第四部分:大学英语四六级网考仿真系统

此系统是根据英语改革的最新要求、根据英语机考的国际化趋势而开发的一套软件。该系统针对四六级考试而编辑的多题型试题库。各种练习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题库中的试题由各校专家、名师根据考纲拟出, 按级别、难度系数、考点辨析、知识点结构和题型分类编排。库中有试题110套, 分为入门难度、一般难度、较高难度和更高难度四个级别, 学生使用这些练习和试题极其方便, 整个训练过程自动完成, 学生按要求作出答案, 系统马上自动评分, 讲解。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答案和系统的讲评发现自身的问题, 进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老师可以利用其指导帮助学生。因此平台对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成绩作用是很大的。

1.5 第五部分校本部自建学习资源库

自建学习资料库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为谢教授学习室, 主要内容有口笔译讲座、英文影音资料、有声电子书籍、风景名胜介绍、著名大学公开课、英语电视辩论、顶级报刊杂志选编等。第二部分为课程教学资源, 主要内容有我校大学英语课程大纲, 教学计划, 教学课件, 以及课程教学示范录像。这部分内容主要达成以下几个目的:为课上没有完全领会教学内容的学生提供一个课外学堂;为重修、重考或其他错过课堂教学的学生提供准确、全面的第二课堂;为教师提供补充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与学生互动的平台, 让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多彩, 让教学过程变得具有再现性。而再现性的教学内容就转化成无限重复使用的资源, 让学生自主地选用。

2 几年以来外语部依据建构主义认识理论组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收获和体会

2.1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几年来学校投入巨资建设的现代化的网络平台, 开发的一系列数字化资源, 极大地提高了教师们工作的积极性、极大地加快了外语部教育改革的步伐。利用这些现代化技术手段, 让课堂教学打破时空限制, 变得具有再现性和无限重复性。课堂教学走出了教室, 变成了第二课堂。这种变化, 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了依据。广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也变得空前高涨。前面提到, 到平台系统学习的学生一年内竟高达40多万人次。40万人次的自主学习, 40万人次主动获取知识, 积极主动地进行意义建构, 这是多么可喜的成绩。学生们走出教室, 进入平台, 有的重放老师授课内容, 把课堂上尚未听懂、尚未理解的知识重新弄懂, 尤其那些因各种原因没能听课的学生, 他们依靠平台主动把课补上;有的看课外的一些学习视频, 在逼真的语境中体验、感知英语, 有的收看休闲节目, 有的进入试题库进行自测。一年几十万人次的入网学习, 这是以往教学无论如何也难以做到的, 学生已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转化。

在几年的教改中, 我深深体会到, 知识并非完全通过教师传授而获取。学习过程是一个建构内部心里表征的过程。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 是知识建构的主体, 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师应引导学生全面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独立自主地确定学习目标, 独立自主地确定学习内容、方法和进程, 并根据学习的效果不断调节、评价。这样才能使学生最终形成个性化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应处于主体地位, 这一点必须十分重视。

2.2 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人是环境的产物。创设一个语言环境必然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我校五大平台的建设, 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给学生模拟一个真实的英语环境, 让学生主动学习, 完成意义建构。学生亲自参与到环境所提供的学习过程中, 他们就会主动学习主动探索, 主动掌控学习进程, 主动调节和自我评价, 这样必然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另外,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充分的思考空间和自由, 他们潜能也能发挥出来, 他们的研究问题的意识习惯、能力也能得到锻炼。他们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提高。一句话, 在提供了一个良好环境的大背景下, 学生自主地去完成意义建构达到掌握英语的过程中, 他们的综合能力将获得极大地提升。

3 结语

基于建构主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变了以教师为核心的传统模式, 教学的重点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 摒弃了传统教学的“灌输知识”的思想。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 学生也不是机械地被灌输着, 从真正意义上达到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培养学习者的创新能力的目的。在网络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 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也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自主学习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实现素质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促进作用。S

摘要: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 联系我校近年来英语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和应用、联系我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阐述了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自主学习,网络,建构主义

参考文献

[1]Little, D.Learner Autonomy:Definitions, Issues and Problems[M].Dublin:Authentic, 1991.

[2]高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3]陈琦, 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8.

[4]张萍, 等.中外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比较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111.

上一篇:修订内容下一篇:创新性实验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