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性实验计划

2024-09-11

创新性实验计划(精选12篇)

创新性实验计划 篇1

1 选题立项

学生首先要确定一个创新实验项目,为此必然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这不仅使学生直接接触到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拓宽了视野和知识面,而且无意中掌握了科研论文的写作思路和方法,从而有利于对学科的了解和研究兴趣,为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奠定基础。当然,项目虽然要有创新性、但一定要有可行性,否则只是空想、实验项目无法结题。对于课题的选择,不建议选择过热或过冷的课题,过热的课题存在着比较多的争议,我们很难去把握一个适合的“度”;而过冷的课题,则没有市场前景,得不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水土学院不反对用导师的实验课题作为创新实验项目,因为这一部分课题可行性比较高、而且也易于老师的指导。当然,还是鼓励学生自主提出创新实验项目,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2 团队组建

学院鼓励学生跨年级、跨专业组队,形成一个优势互补的创新团队;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只有让他负责最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才能使团队效益最大化。至于队长的选择,一定要是既强势又民主的,强势可以让队员服从并有效的完成任务,而民主可以及时了解各个队员的想法,使团队更加团结。除此之外,合作对于团队也很重要,团队合作精神越强,克服困难的能力就越强。只有团队成员密切配合,才能使实验项目顺利进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可以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为以后能在社会上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效能奠定基础。

3 导师选择

实验的具体操作肯定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导师是创新实验项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指导老师最好是在所选课题方面很有建树的专家,通过与导师的交流,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可以培养自主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以及如何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敢于质疑、敢于创新,敢于打破传统式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向导师请教,保证实验项目按时结题。当然,通过长时间与导师的接触和了解,学生在完成实验项目的同时,必然会与导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今后的就业和考研都将很有好处,这无疑不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种重要方法。

4 坚持+努力=成功

由于创新性实验计划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这就要求学生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学生直接参与课题项目的实施、项目中期检查和项目结题等全过程,从中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和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潜能,了解科研工作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在科研氛围中体验和感悟科学研究的精神。”[1]同时,学院定期组织答辩,由相关专业老师组成评委,对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进展情况做出评价。整个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也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学院优良学风的形成。

5 实验室开放

实验室开放是创新实验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为保证创新性实验计划顺利进行,水土学院要求在保持实验设备完好的情况下,向学生开放实验室。

5.1 实验时间开放

所有创新实验项目均以山东农业大学水土学院实验室为依托,实行全天候的开放时间,不论周六周日,还是平时的课余时间,都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的课余时间到实验室进行实验的意愿。

5.2 实验内容开放

“利用多层次开放性实验内容的设置和开放性实验室的有利条件,鼓励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精神,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设置力学结构实验、给排水实验、暖通实验等不同的实验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创新实验项目的研究方向,自主选择创新实验内容。除此之外,在完成创新实验项目以后,学生可填写创新学分申请表,以获得相应的创新学分。这对于浓厚学院科技创新氛围、吸引更多同学参与创新性实验计划是一种无形的宣传方式。极性,推动学生个性发展,以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2]水土学院根据创新实验项目研究方向。

5.3 实验室管理开放

管理模式采取“以实验管理人员管理为主,学生管理为辅的模式,学生在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指导下协助管理实验室。学生在申报项目成功后,向管理人员提出申请,填写实验室使用申请表,获批后就成为管理员助理,与实验室管理人员一起共同管理实验室。”[2]这些做法,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同时,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实验室已成为培养“全能型”创新人才的摇篮。

6 实施效果

“创新计划的实施,旨在改变目前教学过程中教学环节薄弱、动手能力不强的现状。通过学生的思考与提问,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形成创新学习的土壤。”[3]通过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学生还不断参与山东省结构设计大赛、山东省“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项目等多项创新活动,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7 结语

随着每年申报项目的增多以及参与学生的增多,水土学院给予大量科研经费,并开放实验室,给每个学生提供一个参与创新活动的舞台。从项目构思、项目申报书填写、项目立项、团队组建、导师选择,到项目的具体实施等,“很多问题都要经过严谨、周密、细致的考虑,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科研训练,这为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4]水土学院鼓励同学们继续深入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在实践中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日后步入社会埋下辉煌的一笔。

参考文献

[1]大学生创新实验实践活动探讨[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124—126.

[2]康莹,黄伟英,潘小萍,甘焕英.开放型实验室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0):392-394.

[3]程光亮,高冉.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思考与建议[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24-125.

[4]张友琴,王萍,朱昌平,朱晖.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为契机培养创新型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7):167-170.

创新性实验计划 篇2

各学院:

为了调动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学校决定2011年继续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为做好项目立项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拟评项目数

1、拟评项目数:2011年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遴选60项。

2、项目申报计划分配:见附件1

二、申报对象

凡是对科学研究或创造发明有浓厚兴趣的2009级、2010级在校本科生均可以申报。

三、申报要求

1、申请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队。鼓励学科交叉和年级交叉组团申报项目,团队人数不得超过5人。

2、每个学生只能主持或参加一个项目,不允许交叉申报。已主持或参加国家级或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且未结题的学生不得参与申报新的项目。

3、申请立项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必须是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选题、自我设计、自主实验、自我管理的研究项目。

4、申请立项的项目选题应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避免项目超大、过难。

5、项目执行时限为1-2年,在项目组学生毕业前必须完成结题。

6、每个项目须配备一名导师。导师应该具有副高(含副高)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导师只是起辅导作用,负责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定期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

7、每位导师指导项目数不得超过1项,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且未结题的教师,不宜进行新项目的指导。

四、申报立项程序及时间安排1、2011年9月28日至30日 各学院进行此项工作的宣传与指导,广泛动员更多的本科学生关注和参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采取措施鼓励学生积极申报。

2、2011年10月1日至10月31日 项目申请人在导师引导下,自主选择确定研究项目,并填写《四川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报书》(见附件2),向所在学院提交。

3、2011年11月1日至11月7日 各学院组织专家对学生申报的项目进行评审,按照2011年各学院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名额分配指标,从中推选出优秀候选项目并进行排序。

4、各学院于2011年11月8日前将所推选优秀“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材料报教务处(均须提交立项申请书电子版和纸质材料),同时将所有项目汇总,填写《四川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申报项目汇总表》(附件3),报教务处。

5、学校组织评审专家对学院推荐的项目进行书面评审和答辩评审,根据专家组评审结果,公示后公布立项项目,并下达立项通知。每个参评项目答辩时间为8分钟,其中PPT讲述5分钟(项目申请理由、项目创新性、项目实施方案、项目研究计划),专家提问3分钟。答辩日期暂定于2011年11月19日-20日,具体时间、地点及要求将另行通知,请项目负责人提前做好答辩准备工作。

五、经费资助

对入选2011年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项目,社会科学类资助2000元/项,自然科学类资助4000元/项。

六、其它

1、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请各学院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好申报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2、入选项目所在学院应向项目组免费提供实验场地、仪器设备等,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必要的支撑条件。

教 务 处

创新性实验计划 篇3

关键词:创新 能力 提高 培养

0 引言

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动力。在推行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改革的进程中,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创新热情尤为重要。从大学生实际出发国家开展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进而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大学生应该如何利用好这机会提高自身能力?

1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在高校人才培养的意义

2007年6月,教育部正式启动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推广研究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大学生创新热情。《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行动指南》指出:计划的实施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步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创新实践能力。[1]

通过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促进高校探索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促进高校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本科人才培养和研究性学习教学改革,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同时在项目实践中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带动广大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初步训练,增强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形成创新教育的氛围,建设创新文化。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为高校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将带动广大高校改变目前高等教育培养过程中学生实践环节薄弱、动手能力不强的现状,倡导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

2 设计实验方案

2.1 准备阶段:对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的前沿问题进行思考和剖析,确定研究方向

刚刚接触创新性实验之初,心态往往无法从传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到主动的学习者。意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对实验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而促使心态转变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激发自身对知识的学习兴趣。[2]在兴趣的引导下本小组成员积极查阅各方面文献资料并结合自身所学知识和社会各界人对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的前沿问题进行思考和剖析。三层模式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从而具备了很高的稳定性和执行效率。它可以将服务集中在一起管理,统一服务于客户端,从而具备了良好的容错能力和负载平衡能力,是建立企业级管理信息系统的最佳选择。[3]特别是在JAVA这样的跨平台语言出现之后,B/S架构管理软件更是方便、速度快、效果优。

根据小组成员所学习的知识结构,结合所查阅的资料,了解到b/s架构下的管理系统开发是研究的热点。因而,小组成员决定以此为课题进行研究。

2.2 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中,学生是项目的主体,由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申报立项,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科学研究和实验,学校负责对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评审和日常管理工作。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关键是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或者创造发明有浓厚兴趣,在兴趣驱动下参与实验过程,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由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是一个综合性工程,既需要编程技能,又要涉及系统架构、系统总体设计。技术开发难度大。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开发难题积极与指导教师讨论。但指导教师仅仅给予本组成员引导,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并不是给出直接的解决办法,鼓励小组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解决。通过不断的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提高了自身能力。

3 项目实施,思维的锻炼和知识的应用

创新性实验的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什么是创新呢?创新具有三层含义,一是更新;二是创造出新的东西;三是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改变。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针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而言,兼顾大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科学研究能力等因素,鼓励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有方向,有效果地创新。要求学生必须改变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培养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引导学习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固有思维,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系统开发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下方面完成实验创新过程。

首先进行需求分析,向用户了解需求,确定系统必须具有的功能、性能、可靠性和可用性,实现了出错处理需求、接口需求和逆向需求,满足的约束条件,预测系统发展前景。最终生成需求分析说明书。在需求分析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客户不清楚需求、需求经常变动、客户没有充足的时间供小组成员进行需求分析调研。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请教指导教师,本小组确定采用原型开发。但是按本小组设计的模型,与客户需求差距很大,这种模型开发完全是按照小组成员对系统的理解设计的,因此客户针对此模型提出了很多问题。针对客户提出的问题小组经过讨论、与指导教师沟通,修改出新的模型重新供用户体验。用户不断提出问题,根据问题不断修改,最终确定系统模型。

在实验实施过程中,步骤和方法的改进和优化有赖于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也直接决定了实验设计的合理性、逻辑性和可行性。在此过程中不断地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缺陷、优化思维,鼓舞了学生创新实践的信心和主动性,也最终使自己的创新思维得到提升。[4]

4 结题阶段,能力提高

创新性实验为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与机会,其中包括资料的收集、分析与整理,实验设计,与用户的沟通合作能力,论文的撰写能力。尤其是与用户的沟通合作能力,对于以后软件的开发至关重要。

4.1 论文撰写能力

论文撰写是作者综合能力的体现。一方面取决于作者对论述观点的分析理解;另一方面取决于作者对于论文写作方法与规律的使用、理解;也体现于作者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由于本科阶段很少接触过论文的写作训练,没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缺乏论文写作的经验。因此,指导教师鼓励学生从兴趣出发结合“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这一课题,积极查阅资料并学习论文的写作方法及技巧,并结合小组成员在项目中的分工、各自所得成果不同进行论文的书写。指导教师根据各自成果建议从科研与提高学生能力两方面着手写作。经过讨论,小组成员最终确定了各自论文方向:基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浅谈项目推进及管理,Java MVC模式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应用,网络编程的文件上传漏洞以及解决方案,依托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在论文撰写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如何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如何引用参考文献等等。对于以上问题除了学生要查阅资料、小组讨论之外,还需要指导教师给予方向性引导。学生自主写作论文质量与高水平论文还存在一定差距,此时教师指出论文存在的不足之处,要求学生重新加以思考、整合和修改。保证一篇高质量的论文的产生。论文书写是一个综合性能力的体现,包括数据和材料的分析、总结、提炼的过程,必须认真分析资料,真正做到是自己思想火花的呈现。真正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4.2 团队能力,沟通协作能力

项目组由团队组成,组内既有分工,又有协作;既有主导,又有协同[5]。在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小组成员根据自己所学知识,特长进行合理分工。组长进行整个小组的管理,联系指导教师,小组成员的分工。另外四个成员分别负责,需求分析、系统方案设计、系统实施与测试,组内成员根据自己的分工分别撰写一篇论文等。由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是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既涉及到小组内成员的沟通协作,有需要与客户进行需求分析调研。小组成员必须与客户很好的沟通才能得到正确的需求分析的结果,必须尽可能的把用户所表达的转化为真确的需求。同时小组内由于兴趣爱好、表达方式的不同造成沟通不畅。对此小组成员经常集中交流思想,不论是对于项目开发或者学习上的困惑的积极交流,能够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5 结束语

通过“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实践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强化本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會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提高素质。项目实施让大学生参与和体验科学创造、研究与实验的过程,强化实践能力和个性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带动广大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初步训练,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形成创新的氛围,建设创新文化。

参考文献:

[1]《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指南》.

[2]卢琼,陈荟婷,尹立等.开放式设计性实验教学对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当代医学.2010(4):163-164.

[3]苏杭,曾盛绰.B/S模式下多层架构的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年03期.

[4]陈晓光,柯茜茜,陈奕,程冬.在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中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J].西北医学教育2011年10月第19卷第5期.

[5]韦键涛.以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为契机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福建论坛.2009(6):163-164.

作者简介:白俞春,男,(1990-),彝族,云南玉溪人,本科,研究方向:网络工程、J2EE、JSP。邹国忠(1972-),男,云南玉溪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MIS、企业信息化建设、网络工程。

基金项目:

云南省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省级)。

创新性实验计划 篇4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作为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 于2007年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 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1]。

一、落实质量工程, 培养创新人才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 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 教学在高等学校日常工作中处于中心地位[2]。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切实把高等教育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文《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 (教高[2007]1号) , 计划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支持15000个由优秀学生进行的创新性实验, 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我校始终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任务, 认真总结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和发展规律, 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学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 全面完成了2008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 以核心精品课程为依托, 优化教育教学内容, 实施学生培养过程管理, 完善弹性学分制, 坚持严进严出, 进一步强化了我校“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特色。

二、营造创新氛围, 培养创新意识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 首要原则就是兴趣驱动。参与计划的学生要对科学研究或者发明创造有浓厚的兴趣, 并在兴趣的驱动下、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过程。因此要通过学校的大力宣传和引导, 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和创新欲望,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创新活动中来。为了提高学生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认识, 对参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目的、要求、程序、方法等方面加深了解, 学校在教务信息上开辟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专栏, 并通过海报、宣传板和学生组织等多种途径向学生宣传介绍该计划的情况, 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三、制定管理制度, 形成长效机制

为做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工作, 我校2009年制定了《华北电力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管理办法》, 以培养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 以兴趣驱动、突出自主、注重过程为原则, 以问题探索和课题研究为载体, 以获取科学方法、知识和体验为内容, 以学生自主开展研究性实验为形式, 以时间有余地、场所有保证、经费多方筹措、政策积极引导、机制彰显自由为条件, 开展创新性实验计划, 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对于参加国家级和省部级创新实验计划的学生所获研究成果和项目报告达到各项指标的, 经学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专家组确认后可代替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 并获得相应学分。

管理机构的成立和管理制度的建立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有助于该计划的良性发展。

四、开放实验中心, 提供创新空间

学校从1998年开始逐步建立了一批具有示范性、开放式的创新实践基地, 各个实践基地一直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提供着场地、设备资源以及指导教师的支持。2005年, 为全面推进我校的实验室开放工作, 学校制定《华北电力大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 要求全校各类实验室 (包括各类实验教学中心、实践基地、科研实验室等) 面向本科学生开放, 学生参加开放实验所得学分记入学生成绩档案, 教师根据指导工作量大小和实验效果给予相应的工作量津贴, 使之真正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 充分体现我校实践育人和“重实践、强能力”的办学特色。

五、构建交流平台, 形成创新氛围

在我校2008年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结题验收之后, 学校及时组织召开了经验交流会, 由完成项目的部分负责人分享参与项目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和体会, 给2009年参与计划的学生进行经验交流, 现场解答学生们关心的问题, 增强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和信心。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过程中, 为了促进管理部门、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发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在全校学生中的示范作用, 逐渐形成创新氛围, 构建一个交流的平台是非常必要的。为此, 我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领导小组开设了专门的网站, 为信息发布、项目展示、经验交流提供了平台。此外, 我们充分利用网络优势, 建立了博客和QQ群, 拓宽了师生交流的平台与途径, 有助于师生的及时交流, 也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能够有效地促进学校创新氛围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吴启迪:《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2007年4月。

创新性实验计划 篇5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精神,探索大学生创新性实验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特开展中南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创新实验计划”)。为积极推进该项目的实施,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为突破口,构建创新实验教育运行机制。充分利用学校科研优势和与行业密切结合的特色,建立“教学与科研互促、教师与学生互动、课内和课外渗透、自主与引导结合”的创新实验教育模式,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教学改革。

二、立项原则

1.“创新实验计划”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强调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在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方面的收获。

2.“创新实验计划”遵循“兴趣导向、自主实验”的原则。参与计划的本科学生或创新团队成员要对科学研究或创造发明有浓厚兴趣,在导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方法的设计、自主完成实验、自主管理实验。

3.“创新实验计划”注重实效,鼓励创新。重点资助选题科学、思路新颖、具有创新和探索性、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可行、实施条件有保障的项目。建立与“创新实验计划”相适应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通过开展实验计划项目,带动广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建立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

三、项目申报与评审

(一)“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申报人原则上为学校全日制本科生,并符合下列条件:

1.四年制学生中1至2年级学生,五年制学生中1至3年级学生,医学长学制学生中1至5年级学生。其他年级的学生也可作为项目组成员参加,但不能作为项目主持人。

2.申请人品学兼优,学有余力,具有良好科研素质,指导教师已有较好的科研基础,所在院(所)能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条件。申请人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创新团队(2-5人),项目主持人为1人。鼓励学科交叉融合,鼓励学生跨学科、跨院系申报。

(二)学生根据兴趣,在导师指导下进行选题。研究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结合学校有关重大研究项目或与行业结合紧密的项目;

2.开放实验室或创新教育基地中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

3.学生自主寻找的相关项目;

4.从课程学习和学科竞赛中引申出的研究项目;

5.社会调查及其他有研究与实践价值的项目。

(三)评审程序

1.申请人须填写《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请书》(一式两份)交所在学院;

2.学院“创新实验计划”专家组对学生申请项目进行答辩和初评,提出评审意见和改进建议;

3.学院将初评通过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请书》(一式两份)签署意见后报学校项目管理办公室;

4.学校“创新实验计划”专家组对项目进行复评,确定入围名单;

5.学校“创新实验计划”领导小组对项目进行审批,确定资助项目;

6.公示评审结果;

7.管理办公室汇总学校专家组和领导小组的评审意见,确定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报教育部备案;

8.签订项目合同书,划拨经费。

四、项目运行

1.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审核经费。项目合同书签订后,下拔50%的研究经费,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使用研究经费。经费主要用于资助项目实验、材料、书籍、论文版面、调研差旅等研究所需费用,不得挪作他用。

2.每个项目都要进行一次中期验收。项目主持人可根据项目进展申请中期验收时间,不申请者进行统一验收,由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公布统一验收时间。院

级“创新实验计划”专家组对项目进行中期验收,签署意见后报学校项目管理办公室。中期验收合格者,继续投入另外50%的经费,项目完成特别优秀者可追加经费投入;中期验收不合格者,终止经费投入。不能按期完成项目者,可申请延期,延期时间不能超过项目主持人的毕业年限,否则取消项目主持人资格。

3.在研究工作中,有变更研究内容、变动参加人员、提前或推迟结题的,项目主持人应提出书面报告,并报学校管理办公室批准。

五、项目验收

1.由项目主持人认真填写《中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结题报告》,对项目研究情况进行总结。结题内容包括:在项目资助内获得的与项目研究内容密切相关的学术成果中,有以主持人或项目组成员为第二作者以上发表的CSCD或CSSCI文章1篇(含录用通知),或国内一级学报(一级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论文1篇(含录用通知);或有主持人(项目组成员)参与的发明专利(或受理通知书)1项;或有通过省级及以上机构认定的新品种或新产品1项;或有项目主持人为第一作者的高水平的调研报告、实验报告等。以上成果的第一署名单位(或第一排名单位)均为中南大学。

2.院级“创新实验计划”专家组对所有申请结题项目进行评审,签署意见后报学校项目管理办公室。学校 “创新实验计划”专家组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进行结题答辩,并对结题报告进行评审,结果报教育部。

六、保障机制

1.设立“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专项基金,提供经费资助。凡教育部资助项目,学校给予项目总经费不少于1:1的配套经费支持。二级学院也要给予相应的配套资助。经费由承担项目的学生使用,教师不得挪作他用。

2.全校所有国家工科教学基地、国家级示范性实验中心、国家工程中心、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全校各类实验室都是学生创新性实验的基地,要向参与项目的学生免费提供实验场地、实验仪器设备。

3.学校相关部门积极为“创新实验计划”提供完善的后勤服务保障。

4.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实验计划”和科技创新活动。对积极参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学生颁发荣誉证书,给予课外学分,在评优、评奖、对外交流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对在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中表现突出或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奖的学生,可以优先推荐或免试推荐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

5.定期评选创新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和优秀指导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对积极开展创新教育、成绩突出的学院,在二级学院本科教学及其管理工作评估中加分。

6.每年评选10~20项优秀项目进行表彰,颁发获奖证书。

米塔尔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资助

一、申报范围

凡在中南大学正式注册在读的全日制本科生、高职生、研究生均可提出申请基金资助;申请创新创业项目资助的申请人必须是第一参与人;申请创新创业项目资助的立项申请人不能为毕业班学生。

二、申报条件

1.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资助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潜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或能够形成新兴产业的项目。

2.项目应有指导教师,执行期一般为12个月。

3.每人只能申报或参与申报一个项目。

三、评选程序及时间安排:

1.10月中旬将米塔尔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资助申报材料报送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办公室(2办公楼221室,联系电话:8877983)。

2.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将于10月下旬组织校创业教育指导教师专家库专家进行评审,并在11月初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公示,听取意见。

3.11月底前将有关材料报送米塔尔教育基金理事会。

创新实验装置 凸显实验效果 篇6

为此,笔者对实验进行深入研究,尝试改进设计装置,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探究黑色固体生成物

有关石棉网上燃烧金属钠生成黑色固体物质的现象,部分老师归因于金属钠较强的还原性。笔者尝试了三种实验进行分析验证。

[实验Ⅰ]

用大功率电炉给一新石棉网加热,结果白色石棉网无明显变化。表明强加热时白色石棉网不会变黑。

[实验Ⅱ]

用酒精灯外焰给新石棉网加强热,石棉网由白渐渐变黑。这源于酒精不能充分燃烧,有细小炭黑生成,渗入石棉网造成网面变黑。

[实验Ⅲ]

用滤纸拭净钠表面煤油,放入燃烧匙,用酒精加强热。开始燃烧时,立即将其放入盛有CO2集热瓶中,金属钠在瓶中能继续强烈燃烧,冒着白烟,并发现集气瓶中有大量白色和少量黑色生成物,燃烧匙中也有白色与黑色生成物。由此表明,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钠和炭:4Na+CO2=2Na2O+C。

至此,可以认为,黑色物质不单是煤油燃烧不充分造成的,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酒精灯加热时,燃烧不充分生成细小炭黑,并渗入石棉网造成石棉网变黑;另一方面是燃烧酒精时,生成二氧化碳,一部分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生成炭黑,附着在石棉网上。

二、探究淡黄色固体Na2O2较少的现象

[实验Ⅰ]

用一块绿豆粒大小的金属钠,拭去表面煤油,放到新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强热,等燃烧完毕移去酒精灯。

[实验Ⅱ]

取一块绿豆粒大小的金属钠,拭去表面煤油,放到新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强热,当金属钠开始燃烧时立即移去酒精灯。

[实验Ⅲ]

用一块比绿豆粒大两到三倍的金属钠,拭去表面煤油,放到新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强热,当金属钠开始燃烧立即移去酒精灯。

现象比较:实验Ⅰ比实验Ⅱ的燃烧更为剧烈,并且弥散到空气中的白烟更多,而留在石棉网上的淡黄色固体Na2O2更少;实验Ⅲ比实验Ⅱ的燃烧又更为剧烈,然而在石棉网上留下的淡黄色固体Na2O2却较多。

至此,可以判断,要想在空气中燃烧金属钠,并且尽量减少甚至避免产生黑色固体,而产生实验效果明显的淡黄色固体Na2O2,实验的关键有三点:(1)不能在石棉网上直接给金属钠加热,需要放在不会渗透炭黑的实验仪器上进行,同时,应尽可能的保证金属钠与空气充分接触;(2)一旦金属钠开始燃烧,应以最快速度移去酒精灯,防止金属钠燃烧过于剧烈,这样可以尽量减少燃烧生成物的弥散;(3)为了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产生更多的淡黄色固体Na2O2,教学效果更为理想,所选用的金属钠块应适当大些(黄豆粒大小)。

三、创造性改进实验

1.实验仪器与药品

铁架台及其附件、学校实验室的硬质玻璃管或破试管、气囊、气球、酒精灯、小刀、镊子、滤纸、金属钠。

2.配备实验装置

把玻璃管固定在铁架台的合适位置(保证酒精灯的外焰能给试管加热),把气囊固定在试管一端,将气球固定在另一端。结合试管高度放置把酒精灯放在在试管架合适位置。

3.实验步骤及现象

①把实验装置连接好,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用小刀切取一黄豆粒大小的金属钠,用滤纸拭去表面的附着物煤油,放进准备好的固定在试管架上的硬质玻璃管或破试管。

②用酒精灯的外焰先给试管进行预热,然后对准玻璃管或破试管里的金属钠块加强热。当金属钠开始燃烧,迅速移开酒精灯,并用气囊给试管均匀鼓入空气。

③观察玻璃管或破试管内的金属钠安静地燃烧,此时,试管里弥漫大量的淡黄色的烟,部分烟进入气球。等金属钠燃烧充分后,反应结束,玻璃管或破试管里以及气球里有较多的非常美丽的菊花状淡黄色固体物生成。

利用该装置进行金属钠空气燃烧试验,淡黄色固体Na2O2生成物较多,反应现象明显,实验效果比较理想。改进实验设计具有装置简单、方便操作、反应现象明显,并且其生成物可利用等诸多优点,既能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又能给学生以美感,同时有利于学生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创新性实验计划 篇7

1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践

1.1 项目前期

课题选择, 探索实验。适宜的课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参与者与指导老师的积极性。课题组以从事多年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邢朝斌副教授为中心, 多年来一直从事药用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在其指导下, 笔者摆正心态, 以学习锻炼为目标, 以解决问题为动力, 以提高创新和科研能力为追求点, 结合自身情况以及当前实验组研究现状和进展, 最后确定申报课题为“刺五加糖基转移酶基因的表达及其对皂苷含量的影响”。我们还搜集基础实验技术学习专用资料, 学习有关研究方法、操作技术及探究解决该课题的新思路。基于笔者的专业知识和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在本科一年级就加入邢朝斌实验组,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等的研究, 初步掌握了相关实验技能, 并逐渐培养出良好的科研兴趣。

检索文献, 理清思路。在确立课题方向后, 通过自主学习CNKI、PUBMED等文献检索数据库的使用方法, 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 了解国内外当前研究状态。通过查阅文献资料, 我们得知在植物体中, 包括以齐墩果酸为基本结构的刺五加皂苷在内的各种三萜皂苷的生物合成, 均需首先生成皂苷苷元骨架, 之后皂苷骨架在种类繁多的修饰酶类的催化下进行多样化修饰后, 方能形成。由糖基转移酶 (GT) 催化完成的糖基化反应即为各种多样化修饰中最重要的一种, GT表达量的高低, 成为影响各种需连接糖基分子的终产物含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探明刺五加GT的表达规律及其对皂苷含量的影响, 对揭示三萜皂苷的合成机理和通过生物技术手段提高药用植物中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含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路线设计, 有条不紊。针对课题制定的创新性实验计划, 在指导老师的协助下, 根据实验组已掌握的实验技术设计了较合理的技术路线。实验组在前期的研究中已成功克隆出刺五加糖基转移酶基因, 在此基础上为了了解刺五加GT基因的表达特点及其对刺五加中皂苷含量的影响情况, 我们选择采用试剂盒法提取刺五加试样总RNA, 之后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 分析GT基因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不同器官中的表达量及茉莉酸甲酯对其表达的影响情况;进而分析GT基因的表达量与刺五加中皂苷总含量的相关性;最后总结实验成果, 撰写成文, 刊登发表。

1.2 项目研究

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开展包括刺五加GT基因的表达和皂苷含量的测定分析。我们首先仔细安排对供试刺五加样本的处理方式、方法进行并进行实际实验, 进而提取各样本的总RNA。

高品质的RNA是植物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基础。由于刺五加中含有大量的酚类等物质, 致使RNA难于分离。为此, 我们对刺五加RNA的提取技术进行了分析比较, 发现Trizol法易造成成分残留;CTAB法所得RNA产率低;试剂盒法和改良异硫氰酸胍法提取的总RNA质量最好[4]。基因表达分析是建立在机体不同组织、器官和不同生理状态下基因表达模式不同的基础之上的。在指导教师的协助指导下, 笔者参与前期的课题研究中, 已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分析了刺五加多个功能基因的表达情况, 发现半定量RT-PCR存在较大误差。因此决定采用基于荧光信号积累实时监测整个PCR进程的实时定量PCR技术, 并获得了高特异性的准确结果。

在刺五加总皂苷含量测定的实验中, 我们将刺五加叶片粉末超声破碎后, 经甲醇滤洗、减压蒸干、脱脂、萃取后获得刺五加总皂苷的提取液。之后采用浓硫酸-香草醛比色法测定刺五加总皂苷的含量。并利用SPSS17.0软件对GT基因的表达量与刺五加中皂苷总含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期间, 我们也考察了不同的提取方式的优劣。并发现实验过程中, 加热温度对溶液的吸光度值影响显著, 所以测定时应注意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的加热温度应完全一致, 否则会影响测定结果。

1.3 项目后期

项目研究内容按照申报书计划提前超额完成, 并取得阶段性的预期效果。接着使用统计学软件对实验相关数据整理分析, 研究成果以学术论文形式发表, 研究成果可以直接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理论与学术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同时还要准备终期检查报告、撰写结题验收报告、整理项目相关研究记录和研究成果等材料。最重要的是, 项目结题时, 课题的研究却还在继续, 成为下一个研究课题的起点。

笔者刚开始接触学术论文的写作, 态度未摆正, 写作的动机和目的不纯, 而从事学术研究和学术写作的经验不足, 驾驭语言文字方面也有所欠缺, 在论文中堆叠他人的想法观点, 长篇大论反复唠叨, 逻辑混乱, 通篇意识不强, 没有凸显创新点。没有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实事求是, 粗制滥造, 马虎从事, 仅是为了完成任务, 敷衍指导老师。于是, 投出的第一篇论文, 便遭到拒搞, 个中缘由, 不言自明。之后, 笔者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 改变思想观念, 弘扬实事求是的学术精神, 从一点一滴开始, 去思考、去学习、去成长。就学术论文写作的几个关键问题, 笔者谈一下个人的想法, 旨在抛砖引玉, 供同行们借鉴参考, 简要分述如下:论文的写作主要有:写作准备、提纲拟定、论文初稿、论文修改和论文定稿等几个环节[5]。其中写作准备包括思维准备和材料准备, 要求作者端正写作态度、明确写作目的, 旨在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 切忌急功近利, 扭曲了研究的目的。一边收集资料, 一边在整理思路, 思路便在收集资料漫长的过程中变得清晰。有了明确的写作目的和思路后, 从全局着手, 借助简单文字符号使思路系统化, 高度浓缩与概括论文的整体内容, 站在读者的角度, 构建结构严谨的框架体系, 以便于把握论文的核心, 重点突出。另外, 提纲仅是论文的初步轮廓, 写作时不能过分束缚于提纲, 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拓宽思路。论文初稿是整个过程最重要的部分, 它涉及对实验数据反应信息的提取与分类处理, 也是对研究思想认识深化转变的关键期。“不改不成文”, 为了使文章所表述研究得成果能够更鲜明、更准确, 要求做到全局着眼, 反复推敲, 通篇考虑, 虚心请教, 精雕细琢。确保前后文层次间衔接自然、紧凑, 整体脉络流畅, 方向把握准确, 语意提炼精确, 富有感染力, 容易被读者所接受。

2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思考

2.1 认识科研过程, 锻炼科研能力

参与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类科研活动, 能够很好的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 参与者会了解科学研究从课题立项→路线设计→项目实施→成果申报→成果应用的全过程, 感受到科学研究这个漫长而又单调乏味的探索过程, 会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都要以顽强的毅力, 敢于实践、敢于质疑、敢于冒险, 不妥协, 持之以恒, 才能拨云见日。科研能力便在挫折和失败中慢慢培养。当然, 除了自己独立思考, 也需要与人沟通交流、相互协作[3]。笔者在实施创新性项目过程中遇到专业学术上的难点和实际操作上的困难都及时与指导教师探讨, 指导教师耐心的予以引导, 给予建设性意见, 鼓励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实验组成员讨论、向研究生请教等方式自己解决问题, 包括在后期的数据统计分析以及论文撰写。通过接触这些科研工作者, 受到科研文化的熏陶, 借鉴他们的科研方法和一些做学问做人的道理。

2.2 培养创新能力, 提高就业竞争力

国家大学创新性实验计划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参与者从事科学研究和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 培养创新意识、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6]。科研过程需要参与者注意力高度集中, 能够从简单平凡的数据和事物现象中发现隐藏在食物背后的变化发展规律, 从而提高其观察能力;通过科研训练, 将掌握的专业理论、操作技能和基本方法通过筛选、比较、加工改造后运用, 提高其积累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项目组成员间相互协调与配合, 取长补短, 相得益彰, 分工协作, 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 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培养了合作能力;同时在项目实践中逐渐提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认识自我、适应社会的能力, 培养参与者从事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素质, 极大地激发献身于科学事业的热情, 为今后走向社会从事学术研究或进入职场参与工作奠定了基础。

2.3 成果丰硕, 持续发展

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为依托, 笔者与所在项目组成员累计发表国家级核心学术论文10余篇, 完成了4篇本科毕业论文和1篇研究生毕业论文, 项目研究的相关成果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 利用学科竞赛平台来检验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成果。我校《创新性实验计划管理办法》明确规定, 经学校验收合格的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其参与者可获得2-3个创新性学分。对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创新性实验项目, 经教务处审核鉴定后可代替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笔者多次获得“学生一等奖学金”、“优秀大学生”等称号, 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及其他相关的创新性研究, 使学生间形成科研创新氛围和良性的循环。

摘要: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 是培养综合素质优秀创新性人才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结合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简要阐述了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的目的、过程、作用等的思考和认识。

关键词: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大学生,创新,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纪峰, 姚澜, 章倩等.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培养创新性人才[J].纺织教育, 2011, 26 (4) :293-295.

[2]王波, 张学铭, 宋先亮等.指导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实践体会[J].高等农业教育, 2010, 10 (10) :29-31.

[3]姚文轩, 滕召胜.运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培养创新性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10, 32 (2) :94-96.

[4]吴鹏, 修乐山, 邢朝斌等.刺五加总RNA提取方法的比较[J].中国园艺文摘, 2013, (11) :7-9.

[5]周新年, 沈嵘枫, 周成军.学术论文写作流程与写作技巧[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12, 21 (2) :67-70.

创新性实验计划 篇8

关键词: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化,管理

0 引言

在高等职业院校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不仅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为学生就业和自主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而且可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提高, 还可以按照约定, 参与创新性实验计划的企业可分享研究成果, 提高经济效益。因此, 实施该计划对学生、学校、企业都非常有利。

本文探讨运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 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行项目化管理的实践活动。

1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化管理的必要性

1.1 有利于分阶段完成项目任务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体现完整的生命周期。 (1) 项目识别阶段:如项目立项前调研、选题、与合作企业签定协议、提出初步方案等项工作; (2) 制定方案阶段:如项目计划申请、论证、答辩等过程, 包括确定项目成员、建立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和分工、分析资源、项目分解等工作; (3) 实施阶段:如可行性设计、采购、制作、调试等工作, 按照项目质量计划、进度计划、费用预算、风险预案等进行严格控制; (4) 验收结束阶段:如项目结题、成果展示验收、成果推广合作、分析问题、制定应对措施、项目评价等。运用项目化管理模式, 使项目阶段性明显, 目标明确, 职责清晰, 有利于分阶段完成项目任务。

1.2 有利于项目管理过程中的目标管理

项目管理过程中的目标很多, 其中进度、费用、质量、风险将是管理的重点。 (1) 进度管理:包括编制进度计划、交底、落实实施、检查控制、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纠正偏差、资源调配、计划调整变更等; (2) 费用管理:编制预算, 实施成本控制; (3) 质量管理:包括质量策划、确定质量目标、编制实施质量计划、总结并持续改进; (4) 风险管理:在项目进程中, 收集分析信息, 评估、预测风险并提出预警, 制定应急预案。

1.3 有利于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将项目目标分解, 根据专业特点、复杂程度等设置机构、确定成员、明确职责和分工。应用项目化管理理论, 使项目管理更专业、更科学。

1.4 有利于优化、整合资源

通过项目化管理, 有效进行校企合作, 对实验设备、人力、资金等资源进行优化、整合, 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提高工作效率, 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

1.5 有利于保障项目计划的全面实施

项目化管理为创新性实验项目的组织和运作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规范的样板。

2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化管理过程

2.1 项目选题

项目要精心选题、科学设计, 以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 又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指导, 充分发挥学生在选题、研究、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性。由于受知识、技能、经验等因素的影响, 选题时指导教师应给予指导。如召集学生研讨, 分析现有知识、技能水平, 综合考虑项目的实施方案、可行性、实验设备等条件, 要求学生结合生产实际、市场需求提出课题, 学生带着问题调研、收集资料, 实行以学生为主、学生与教师协商的方式确定课题。

选题遵循的原则:

(1) 创新性:课题要有学生创新的空间, 激发创新冲动, 培养创新意识, 在实施过程中去体会思考、想象、设计和创新;

(2) 针对性:选题要切合实际, 团队成员虽已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 但是课题不宜太难, 否则学生难以完成, 挫伤创新激情;

(3) 实用性:来源于生产、有一定市场需求的实验课题, 探索性强, 能极大地调动学生探究的主动性, 研究成果更具有实际意义;

(4) 可行性:要考虑项目的科学性、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实验条件等, 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5) 经济性:考虑项目的市场价值、成果推广、依托成果开展自主创业的前景等, 寻求合作伙伴, 筹措经费;

(6) 在大多数情况下, 项目是对已有结论的创新、补充和完善。

2.2 人员组成

参加创新性实验的均为在校大学生, 人数不超过5人。项目实施期间, 项目成员还需完成正常的教学活动。因此应以对研究、设计有浓厚兴趣为主要出发点, 兼顾专业和特长。在人员筛选上向学校的骨干专业、特色学科倾斜。参与改进型LED电子屏模组驱动电路经济性应用研究项目的学生, 均是我院电力系学生, 参加过相关课程的开放性实验项目, 成员对电子新技术、新工艺感兴趣;电子技术、电子装配实训等课程成绩优异;独立完成了半导体收音机、调光台灯、LED闪光字、电子广告牌等的小制作;对LED电子屏市场信息、编辑软件操作有较浓厚的兴趣;项目成员品学兼优、学有余力、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 项目组负责人具有良好的协调、沟通、组织能力, 担任类似项目经理的角色, 负责项目全过程、全面的管理。因此, 优秀的项目团队是顺利实施、圆满完成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基础。

2.3 教师指导

指导方式应侧重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在项目实施初期, 教师引进问题, 要求学生全过程参与选题、研究、管理等工作。改进型LED电子屏模组驱动电路经济性应用研究项目, 将对外联络、购置元器件、市场调研、资金预算、财务管理、文件资料收集整理、屏体安装调试、数据记录分析等多项工作进行明确分工, 责任到人, 培养学生项目管理过程中的经费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风险控制能力。指导教师协调实验仪器、实验场地等, 定期检查进度, 监督经费使用情况等。在项目结题后, 要求学生提交实验成果、联系成果推广等。指导学生查找文献、撰写论文, 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教师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学生进行就业和人生规划

通过实施项目化管理, 提高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团结协作精神、严谨的科研态度, 更好的发挥潜能, 提升综合素质。通过参与项目化管理, 学生自我剖析, 审视兴趣和能力, 重新进行就业和人生规划。通过与企业密切合作, 借鉴市场经验, 对项目成果进行市场化运作。

2.5 创新性实验项目化管理实施策略

2.5.1 目标管理

首先是确定项目成果目标并进行分解。其次执行目标, 用总目标指导分目标, 分目标保证总目标, 逐级展开, 共同协商, 发挥团队的积极性、主动性, 采取有效措施管理、控制。最后改进、完善、评价目标, 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横向评价、教师与合作企业纵向评价而形成立体化的评价体系, 完善的评价不仅保证各阶段目标的完成, 也是对下一阶段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保证总目标的顺利实现。目标管理强调成员的自我控制、自我管理, 目标管理也是一种权利下放, 真正的给学生授权。

2.5.2 制度管理

制定管理制度, 对项目申报、评审、经费管理、激励政策等方面进行有效管理, 有效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 使更多的学生受益。同时成立校级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 统一领导和组织。专家委员会由相关学科专家组成, 主要负责项目评审、实施建议、中期检查、结题答辩、实施效果评价等工作。各系部应有领导负责实施本系部的项目, 协调开放实验室, 核定指导教师工作量等。通过完善管理, 逐步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模式。

2.5.3 实行奖惩

公平合理的奖惩有利于维持和调动成员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因此, 要求不断完善创新性实验项目的评价与奖惩机制, 奖惩机制主要从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上考虑。

2.5.4 仪器设备等实验条件

统一协调安排, 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免费开放, 优先为学生提供项目所需场地、设备等。积极寻求合作企业协助, 提供屏体现场安装、实验、测试条件。

2.5.5 经费保障

学校按照1:1的比例划拨配套专项经费, 经费使用由项目负责人进行统筹安排, 指导教师监督经费的支出。

3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化管理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3.1 注重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

成果的产生是在大学生实施创新训练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结果。要重视学生对项目实施的总结报告, 强调学生在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方面的收获。

3.2 完善项目验收与评价体系

需进行深入研究, 提出一整套客观公正、又能反映实效的验收与评价体系, 在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上则应突破原有的总结性评价局限, 注重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 以发挥学生特长、激发学习兴趣。

3.3 着重于学生创新方法的训练

促进教师以新视角来研究教育教学, 促进课程体系的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参考文献

[1]卢建昌等.电力企业管理.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7.

[2]陈曦, 冯希平.对国家创新实验计划实践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 2009, 17 (1) :12-13.

[3]指导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实践体会[B].高等农业教育, 2010, 10:29-31.

创新性实验计划 篇9

创新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长期以来, 我国政府始终强调创新的功能和作用, 突出创新水平的提升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到“建设创新型国家,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再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已成为关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决定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问题。

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与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 高等学校和高等教育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1]。如何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是我国教育部门以及各高等学校必须面对的重要现实课题。2007年, 教育部公布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总体安排及“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相关文件, 提出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并将该计划列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的在于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在校园内形成创新教育氛围, 建设创新教育文化, 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实验能力。目前, 该计划已在全国120所高等学校实施, 为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人才培养以及国家创新能力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也成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所提出的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内容、方法及教学手段的重要举措[2,3,4]。

与此同时, 各省和许多高等学校也相继制定并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 并实施了省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进一步扩大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覆盖范围, 对促进形成创新教育氛围, 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 在各等级、各类型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也存在若干问题。为评估项目实施情况, 笔者设计了“关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调查问卷, 并以西北大学为例, 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问卷调查与访谈, 通过调查结果分析, 总结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实施特点和存在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以期为该类项目的顺利开展, 以及更有效地发挥其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思路和借鉴。

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实施特点

通过前期的调查发现,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开展主要集中在大三和大四高年级学生中, 因此, 问卷的调查群体主要针对这两个年级的学生展开。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60份, 收回160份, 有效问卷数为100%。

发放的调查问卷, 以大三学生为主, 占调查总数的53%;大四学生由于面临就业、考研和毕业等事宜, 项目开展相对较少 (见图1) 。调查结果表明,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覆盖面非常广。在调查对象中, 参与过创新项目的学生几乎达到一半 (49%) (见图2) , 而项目主持人占调查总数的比重达1/3左右 (33%) (见图3) 。由此可以看出, 大学生对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参与热情较高, 以团队形式参与为主, 在学校内基本形成了创新的教育氛围。

在调查对象所申请的项目中, 研究内容与本专业相关的占总数的93% (见图4) , 表明专业问题导向是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的焦点。从资助率来看, 调查对象中有64%的项目获得各类型资助 (见图5) , 其中国家级项目占17%, 省级项目占19%, 校级项目占63%, 院级项目占2% (见图6) 。项目的资助率较高, 但国家级和省级项目的要求较高, 申请难度相对也较大, 而校级项目所占比重最大, 突出反映了西北大学在大学生创新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中的投入力度, 这也是西北大学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创新实践培育的集中体现。

通过进一步对未申请项目和未获资助学生的深入调查, 发现未申请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没有兴趣和缺乏好的选题两个方面 (见图7) , 这说明应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开展自主研究的兴趣, 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学生认为所申请项目未获资助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申请书不够成熟, 二是选题的创新性不够 (见图8) , 基本反映出了大多数学生对其未获资助的原因还是有较为客观的认识的。

三、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结题情况的调查发现, 尚未结题的项目占调查总数的75%, 而仅有1/4的项目已经结题 (见图9) , 这对已经成为大三和大四的学生来说, 结题的时间较为紧迫。在对结题成果形式的调查中发现, 一半以上以论文为主要结题形式, 占调查总数的58%, 其他成果形式包括研究报告和设计方案 (见图10) 。

通过对指导教师指导情况来看, 副教授是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指导教师的主导群体, 约占总数的40%;讲师占29%;教授占25% (见图11) 。指导教师以副教授和讲师等年轻教师为主。对指导教师指导次数的调查结果表明, 大多数指导教师较为认真负责, 指导超过5次以上的占调查总数的48%, 3~5次的占38% (见图12) , 体现出指导教师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重视程度。然而, 仍有14%的项目在开展的过程中, 指导教师的指导次数仅为1~2次, 这说明应继续强化部分指导教师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重视程度。

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发现, 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开展过程中, 缺乏数据资料和发表论文与结题成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最大困难 (见图13) 。这主要反映出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对数据资料的获取程度较困难, 从侧面反映出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仍有待提高。缺乏数据资料只是一个表面现象, 其本质上是科研能力不足, 学生还没有彻底掌握前期研究的资料和数据的收集方法以及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当然, 也有可能是因为有些项目在前期论证过程中忽视数据采集的难度, 对项目实施的可行性预判不足。二是发表论文与结题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科研能力不足的问题, 在与部分学生的访谈和交流过程中, 会深刻感受到发表论文是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普遍面临的较为突出的压力。除此之外, 团队合作能力差也是问题之一。部分项目在研究过程中, 往往只是项目负责人在单独开展研究, 其团队作用并未充分发挥, 但指导教师的作用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 大多数学生认为指导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承担起了应有的责任。

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的优化对策

通过对项目实施情况及未来改进对策的调查与访谈, 总结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的优化对策。

首先, 加强过程管理, 定期督查项目进展工作。项目立项后, 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加强过程管理, 通过中期检查和进展汇报及时跟进项目进展情况, 保证学生按期完成项目, 避免临近结题时为拼凑成果而大量抄袭的现象出现。另外, 注重过程也是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突出强调的主要方面, 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和项目结题成果要求, 改变只将论文作为项目结题的唯一成果形式, 重视项目实施过程中大学生在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方面的收获。

其次, 提高责任意识, 提升教师的指导力度。进一步提高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 将对学生的指导贯穿于选题论证、项目申请、调研方案设计、具体研究、项目结题等整个过程中, 但同时也要注意其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部分学生的项目源于导师科研方向, 这些学生往往能较好地完成项目, 但自主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 因此, 一定要避免学生成为导师项目的“工作者”, 而要使其成为“思考者”和“创新实践者”。

再次, 强化团队合作研究, 提升项目实施质量。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已经形成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体系 (甚至还有院系级) , 资助力度与覆盖面得到提升, 但部分项目由于团队合作不够, 导致实际参与项目研究的学生仍较少。因此, 应进一步强化项目的团队合作研究, 真正做到项目覆盖面的扩大和更多学生的参与。另外, 对项目选题与申请严格把关, 突出项目的创新性、探索性和可行性, 既可提升项目质量, 又可保障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到良好的创新锻炼。

最后, 深化基础培育,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一个长期过程, 需要在日常的教学和科研等多方面开展持续性工作, 结合教学改革质量工程项目, 针对不同的专业性质和特征, 深入研究如何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进而提高其对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的参与度。同时, 学校要营造创新文化氛围, 搭建项目学生交流平台, 定期开展相关活动, 以提高学生对科研的兴趣与关注度。

摘要:为评估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实施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文设计了一些调查问卷, 以西北大学为例, 开展问卷调查与访谈, 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 总结出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开展的特点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以期为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高效开展, 充分发挥其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高等教育

参考文献

[1]岳晓东.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高等教育研究, 2004, 25 (1) .

[2]赵希文, 李旦, 朱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与高校课程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 2008, (12) .

[3]王祖源, 毛骏健, 吴淤人.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体会[J].中国大学教学, 2007, (9) .

创新性实验计划 篇10

关键词:创新,教学,实践

在大学本科阶段, 有两个层次的科研训练项目: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及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前者通过为学生提供科研训练的机会, 让学生初步认识科研为何物;后者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性人才。 (1) 2007年实施以来, 已形成有国家级、省级、校等三个层次的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 得到了学生、教师与学校普遍赞誉, 同时促进了在校学生的创新热情。2010年笔者有幸作为指导教师参与到了云南省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中。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 得到了第一手教学资料, 从教师与教学角度, 谈一些体会, 与大家共勉。

1 扩大学生专业基础知识面

国内多数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下细分出多个专业方向。如:视觉传达、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等。这种专业划分过细、各自孤立的情况, 对学生和专业的发展都起到不可忽视的消极作用。其直接后果是构建了教学、学生群体、专业知识块小壁垒。学生或设计师若想逾越这些小壁垒, 付出的努力远超学习专业知识本身。于是, 多家高校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他们带着“怎样做、什么时候做、什么人来实施”的疑惑, 进行了整合教育、工作室制度、项目制之类的教学改革与实验。

我们把该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作为一次教学实验。在实施项目过程中, 学生需要用的知识和技能广泛, 如3D技术、代码、平面设计, 甚至音效等多方面的内容。涵盖艺术设计教学主要课程内容。

遇到这些专业知识空白点时, 教师安排学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与技能。学生利用纸质与电子两种形式学习资料相互补充学习, 效果良好。另一方面, 以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 与常规教学相比, 理论知识不再占优势, 理论与实践旗鼓相当, 时间上, 再配以两种知识交叉进行学习活动。通过观察这个项目整体实施情况, 这种学习教学方式呈现出非常理想的效果, 学生有效地、快速吸收了专业知识, 推动了项目实施。

2 充分理解专业内涵, 制定个性化职业发展规划

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 (2) 学生对艺术专业的全面理解同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以及从事设计相关的工作都是促进学生对专业的深入了解。客观来说, 许多本科生对“艺术设计专业是什么”含糊其辞。这类项目正好通过项目的实施让学生用实践来理解专业具体是什么, 从文字性的理解上升到感性的认识, 最后全面理解专业的内涵。学生对专业充分认识后, 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兴趣爱好, 选择自身发展的方向, 有意识的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参与实际项目。最后, 对职业发展制定个性化的规划。实际上这种方式, 在一些成熟的学科已经使用多年。

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起到一个实验场的作用, 使学生根据爱好、特长及自身条件选择一个专业方向进行发展, 为大学四年级的毕业设计提供了预实验机会, 拨 (下转第31页) (上接第23页) 开学生发展道路上迷雾, 制定一个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

3 充分锻炼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团队协作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可行方式, 有助于更好地发挥队员的才能。 (3) 一般认为数字艺术人才要求应有“科学+技术+艺术+团队”合作特点, 这个定义中, “团队”即团队精神。只有具有团队精神的人才能称之为人才或是符合社会需求的人。

实际上从选择项目组成员时, 团队合作能力没有作为参考指标, 仅从个人技能和专业素养考虑出发, 作为选择参与人的标准。项目进行到中期, 各种问题与矛盾如水落石出一般呈现在每个参与者面前。同时, 项目负责人的作用和缺陷暴露无遗:他个人能力突出, 但没有协调能力, 缺乏沟通, 在矛盾面前显得束手无策。经过几轮磨合后, 指导教师只能重新调整项目负责人。进过调整负责人与项目分工、调整心态、加强沟通, 项目顺利结束。

4 教学方式变革探索

教学一直都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执行的一项任务, 在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中, 在教学的另一端—教师, 同样面临着“改变与适应”。伴随着网络的全面普及, 我们的通信方式, 甚至是生活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同样, 教学须打破原有的模式或是思维定式, 以更灵活、更具技术色彩的面貌适应大学教育。

我们知道社会生产力的提升改变生产关系, 改变了社会的各个层面, 教育方式也主动或被动进行着改变。正如20世纪初, 现代学校教育方式取代私塾式教学;职业教育上, 传统的师徒学习方式被现代职业教育取代一样, 在人类急剧变革的当下, 大学教育方式被动或主动的变化以适应社会的变革。

当今社会, 网络这种物理上虚拟的世界成为人类社会上的现实空间。传统大学教学具有固定的时间、地点特征, 及教师输出知识和学生输入知识的单向知识流等特点。而与之对比的是, 不同空间、不同地点、不同通讯方式的双向知识流的教学已逐渐出现。从本次创新实验计划项目中的经验来看, 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更能为大学生接受, 教学效果更佳。教学中使用到通信方式包括: (1) 语言, 空气作为传播媒介。 (2) 电话, 电话语言与电话短信。 (3) 电脑网络, 这种方式是最活跃的方式, 可用QQ等即时通信软件, 可用文字、语言、视频, 甚至是远程控制等进行教学指导。

手机网络, 手机QQ, 手机微信, 手机飞信等手机网络即时通信软件。同样可作为教学指导方式。实际上, 大学生这种方式与其他人群相比, 更易接受这种教学方式。

当然, 这些方式是否有效或是可行, 都还需要实践来进行检验。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旨在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 培养大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激发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目的与教师的努力目标相结合, 为培养出有创新意识、独立思考能力的艺术设计大学生提供可能。但实施以来存在一些问题。首先, 项目较低的覆盖率, 让项目本身实施效果大打折扣。以云南财经大学为例, 每年10个项目, 按每个项目5人限额计算, 最多50位同学参与。与学校15000人的基数相比, 0.33%的比例可用“极低”来表述。其次, 完成质量不高及评价标准片面。很多创新实验项目最后成果很多以报告形式呈现, 这种方式只能反映项目部分内容, 很多创新点及锻炼学生的过程无法有效展示, 因此, 如何以更直观真实的方式作为项目成果是以后我们需要深入探索。

*通讯作者:廖承德。

参考文献

[1]孙百红.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实施中形成的教学模式和存在的问题[J].价值工程, 2011 (32) .

[2]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589088.htm.

初中化学创新性微型实验设计四则 篇11

关键词:创新性;微型化;实验设计;创新意识

创新性微型化学实验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新的用微型化的仪器和装置以及少量的试剂做化学实验的一种化学实验方法。创新性微型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节约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性微型化学实验仪器体积小,价格较便宜,也可就地取材,降低使用成本。另外,微型化学实验所用药品、试剂仅为常规实验的10%左右。创新性微型化学实验由于药品用量减少,反应时间相应缩短,实验微型化、药品微量化使化学实验的排污量大大减少,尾气吸收、废弃物回收处理也比较容易,因此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是对学生环保意识最生动、最现实的教育。

一、分子的性质实验——分子间有间隙(教师演示实验)

1.取一根长25cm的细玻璃管(直径5~6mm),用蜡封严一端,从封严一端起,量出10cm长的一段,用蓝线缠绕一至二周作标记,再量出10cm的一段,用红线缠绕一至二周作标记,上面留出5cm的一段。

2.实验时,用塑料移液管吸取5ml水,缓慢加入玻璃管内,至蓝线标记处,再用细竹签蘸少许油酸放到水面上,形成一层油酸膜,之后用移液管吸取5ml酒精,加入玻璃管内,至红线标记处即可。

3.用食指或中指指腹堵严玻璃管上口,迅速将玻璃管颠倒、振荡几次,再把玻璃管竖直起来,放开堵玻璃管口的手指观察,可以看到原来不溶于水的油酸溶解在水和酒精的混合溶液中,并且混合后的液面很明顯地低于原来红线标记处,这说明了一体积的水和一体积的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两体积。这说明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隙,相互挤占了空间,所以总体积减小。

教材上的实验是将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观察总体积小于200ml。实验耗用酒精量比较大,100ml酒精至少够10个小组做一次加热的分组实验。而且容器较大,现象并不明显。创新改进后的实验只需要4ml酒精,且现象比原实验更加明显。

二、分子的性质实验——分子在不断运动(学生分组实验)

该实验的创新改进来源于“普实”验收时期,要求分组实验“生生会”。原实验是用两个20ml的小烧杯分别装5ml的浓氨水和5ml的酚酞试液,再用一个1000ml的大烧杯罩住,看到酚酞试液慢慢变红。可是我们农村中学化学仪器配置数量有限,1000ml的烧杯只有5个,要开24组的分组实验显然不行。情急之下我就想到用一块玻璃片,在玻璃片上分别滴一滴酚酞、一滴石蕊、一滴浓氨水(隔一定的距离,越大越好),迅速用一个100ml的烧杯罩住,过一会儿就看到酚酞的那滴变红,石蕊的那滴变蓝,颜色也逐渐加深,说明了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这个实验药品用量极少,现象也明显,达到了实验的目的,且增加了石蕊的变色情况,拓展了实验教学内容。

三、灭火器原理实验(学生分组实验)

1.取一个橡皮塞,中间打一个稍大的孔,用一个5ml的医用废弃注射器(去针头)塞入其中,并移至注射器活塞的出口处,橡皮塞要能够塞严20ml的注射器口。

2.取一个20ml的医用废弃大注射器(去针头)待用。

3.实验时,用20ml大注射器抽取约10ml浓碳酸钠溶液(加入少许发泡剂,如洗涤剂等),慢慢取出活塞,并用左手中指指腹堵住注射器下端防止溶液漏出。再用塞好橡皮塞的5ml注射器抽取约4ml的浓盐酸,并塞紧在20ml的注射器口,迅速推下5ml注射器的活塞,使浓盐酸和浓碳酸钠溶液混合,大量混有气泡的溶液便从大注射器口喷出。

该实验是教材上的一个分组实验,是用吸滤瓶和小试管、橡皮塞来做的。所耗的药品量比较多,而且吸滤瓶的喷出口口径较大,现象不够明显。

四、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学生分组实验)

1.取一个废弃的电烙铁,去掉套在加热芯上的焊头,在加热芯上缠绕满一圈一圈的细铜丝(尽可能地多绕),并把靠近加热芯处的隔热手柄削细,套上一个橡皮塞。通电加热,使细铜丝的温度升高,和空气中的氧气充分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再让它自然冷却。

2.收集一试管验纯的一氧化碳气体,用套在加热芯上的橡皮塞塞紧,之后通电加热,使电烙铁芯上的铜丝受热,表面黑色的氧化铜就和一氧化碳反应,黑色的氧化铜就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的铜。

创新性实验计划 篇12

一、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高校创新教育中的核心问题。与创新方法和创新实践相比,创新意识起着主导作用。传统的高等教育过分强调学生理论知识体系的建立,而忽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使大学生缺少主动创新意识。创新性实验计划是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研究实践的重要途径,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到科研活动中,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

大学生参与创新性实验计划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要通过资料收集与整理发现问题;第二阶段要经过查新论证,进行选题设计和方案确定;第三阶段要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最终总结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得出结论。此外,在整个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活动过程中,还要进行社会实践、社会调查,不断完善研究方案。这些锻炼的过程都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必要手段

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执行过程中,需要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并定期讨论,针对每个人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向教师和学长请教,甚至有时需要跨院系或者跨学科的合作和指导,与组外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也得到了锻炼。此外,小组同学还能够在失意时互相勉励,在合作过程中加深彼此了解、增进友谊。因此,项目的实施过程是全体成员相互合作、共同努力的过程,这样的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2,3]。

二、基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交通运输类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改革

(一)推进课程体系改革

培养具备扎实专业知识与优秀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需要合理的课程体系来保证。东北林业大学交通学院在课程体系改革中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为契机,保证交通运输专业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的特点,深化教学改革。在新一轮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中,坚持优化整体结构、拓宽就业口径、突出专业特色和注重实践创新的原则,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将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分为四部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在课程的体系设计上,不仅注重加强培养学生的自然科学基础和科学素养,而且强调文理渗透,为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上,确保实践环节的学时和质量;设置两个创新学分,并明确获取途径;倡导毕业设计(论文)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相结合,鼓励和积极安排学生参与到教师的实际科研工作。

(二)实现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内容在专业课中重复、陈旧是目前在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当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也是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改革的重点。在教学内容改革方面,学院在修订培养方案时,组织专家充分研究交通运输专业本科层次的核心课程,结合东北林业大学特色,在避免内容重复的基础上保证“基础课程质量精、专业课程内容新、选修课程形式活”。基础课程力求规范化,保证其严谨性和精炼性;专业课程注重学科特色,在讲授经典理论的基础上不断为学生更新专业前沿信息;选修课程增设研讨类课程、跨学科综合课程等一系列形式更为灵活课程。通过以上课程内容的改革,可以使学生在修读专业课程的过程中获得进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理论基础与初步研究经验。

(三)推动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实施途径,所以必须建立合理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东北林业大学交通学院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为契机,促进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改革。在课内教学过程中,加强自主学习引导。提倡教师充分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调查研究,并在相应阶段给予学生帮助和点评。在考核中引入过程要素,改革考核的形式与评分办法。教学过程中讨论和作业等环节都应按比例计入考核成绩。改革考试试题分值的比例,提高试题中分析题、综合题和可充分体现学生创新性思维的题目比例。此外,课堂练习和作业的形式要丰富多样,倡导无标准答案的需要深入思考的开放性综合题,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四)探索重点课程建设的新思路

重点课程建设是东北林业大学在课程改革中的重点内容。传统重点课程建设的思路以构建课程体系、探索教学方法和调整教学内容为主要改革内容。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为推进在交通运输类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提供了新思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重点课程建设可以围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设计实践环节、建设实践平台,指导大学生创新试验项目,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以东北林业大学交通学院2012年开始建设的重点课程“汽车发动机原理”为例,在课程建设的同时由课程组老师执导学生进行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负离子对柴油机节能作用的研究”。学生在重点课程建设中搭建的发动机台架试验平台上进行了深入的试验与研究,独立发表了一篇学术论文,顺利完成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三、基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交通运输类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改革的成效

(一)合理选拔学生,注重专业分布

尽管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项目级别较高、指标数量有限,因此在兼顾交通运输类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改革的同时,要合理选拔学生并注重专业分布。选拔出的学生团队要具备扎实合理的知识结构,通常可以进行多专业混合,学生最好学有余力并具有潜心研究的精神。在项目的专业分布上,应依托学院的优势和特色专业的重点课程建立。因为通常这样的专业具有良好的师资力量能够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项目的选择至关重要

项目的选择不仅直接影响项目能否顺利完成,而且影响着学生实践能力和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整体训练效果,更重要的是还影响着整个基于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为契机推进在交通运输类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改革的总体效果,因此项目的选择至关重要。对于项目的选择,既要从实际出发,具备地域特色,还要紧密结合学生专业与个人兴趣爱好,并具备一定的学术性。在申报过程中,指导老师应加强对学生项目申请书撰写的指导。确保选题和研究内容的量与度的合理性,以便在研究期内能够顺利完成。在评审过程中,应更倾向于既有自主创新性又具有一定难度的综合性的项目,并最好能够依托一定的重点建设课程。由于很多申请参与项目的学生还在读大学二年级,专业知识体系还不完整。所以,在提倡学生在按照个人兴趣自主选题的同时,也鼓励科研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提供一些结合实际科研项目的课题,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做,实现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相选择。

(三)调动学生和导师的积极性

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指导教师除了为学生提供合理研究思路指导,还要为学生提供专业细致的技术解答,针对学生在实际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调整在相应课程中的教学方式与内容,这对于推进在交通运输类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改革的实施同样具有关键的作用。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加强指导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并注意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如学校可以通过给指导教师计教学工作量,给参与项目的学生记创新学分,在保送研究生时优先考虑等方式来调动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上一篇:数字化学习平台下一篇:协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