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创新体系

2024-06-12

实验教学创新体系(共12篇)

实验教学创新体系 篇1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1]。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理论教学更具有直观性、综合性、实践性,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2]。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需要有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1,3]。因此,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为重要。本文从信阳师范学院物理电子工程学院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介绍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实验课程体系、课外实训活动体系、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三方面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探索与创新,实践证明所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合理、有效的。

1 创新实验课程体系提升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的功能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基本环节。为了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实验课程体系、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手段、实验教学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了实验教学过程“五个三”体系,即“基础-综合设计-研究模式”3种实验类型、“必修实验-选修实验-自设实验”3种教学途径、“课件-网络-实践考察”3种辅助方法、“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实验考试”3种考核方式、“综合问卷-跟踪调查-网上反馈”三种评价方式,为提升实验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的功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1 革新实验课程体系

根据师范院校物理学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现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吸取综合性大学的实验教学改革经验,对两专业实验课程体系进行了梳理和优化,形成了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科研训练(大学生科研项目)“3+1”分层次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基础性实验以必做实验为主,通过基础实验训练为学生打好扎实的实验基础;综合性实验在设计时要求至少跨两个二级学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查阅相关文献,选择研究课题,设计实验路线,进行创新研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训练主要是训练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培养其科研能力。配合专业课程设计、专业生产实习,学生科技创新课题研究等措施,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全方位的培养,构建和完善新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1.2 更新实验教学内容

传统的实验课程大多依附于理论课,同一学科中各门课程的实验内容各自独立,缺乏系统性,且经常发生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相似或相同的低水平同层次重复现象。为此,我们首先将实验内容从课程教学内容中剥离出来,把实验内容加以汇总,淘汰与当前应用脱节的陈旧老化的实验内容,更新和引入学科前沿的实验内容,减少验证性、单元性实验,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及反映现代科技成果内容的探索性、自主式实验。在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教学中,增加了社会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逐步学会应用专业知识解决生活和生产问题。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实验学习的主动性,又巩固和深化了专业理论知识,促进了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

1.3 改进实验教学手段

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实验教学,是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要求所有实验课程必须自制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形式生动活泼,图、文、声、像、影并茂,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为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性和个性化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另外,将仿真引入专业实验教学,通过计算机仿真实验,学生对实验的物理思想和方法、仪器的结构及原理进一步理解,可以达到真实实验难以达到的效果,实现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实验技能,深化专业知识的目的,同时增强了学生对专业实验的兴趣,大大提高了专业实验教学水平。

1.4 建立新型的实验考核体制

建立新型的实验考核体制,是确保实验教学新体系实施的重要手段。实验教学的考核包括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的考核,重点放在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之上。在实验课成绩评定上,采取素养、能力、过程、结果相统一的做法,不仅看实验结果,而且要将实验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2 创新课外实训活动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1 创建大学生课外实训基地[4]

2012年9月,依托信阳市机电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信阳师院大学生电子技术创新团队,整合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创建了信阳师范学院大学生电子技术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作为大学生课外实训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截止到2015年底,整个基地累计设备总投资约800万元,占地约700 m2。基地主要包括电工电子实训实验室、电子产品设计实验室、电子产品测试中心、数控工艺实验室、PCB加工实验室、学生创业管理中心等几个部分。基地以加强本科生的课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目的。

2.2 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基地在开展日常课外实训的同时,特别注重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在继续加强与河南腾龙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河南信电集团、信阳四通机械有限公司合作的基础上,又先后与上海因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天扬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信阳启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共建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大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通过与这些企业的共同努力,不断升级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实验设备和实践环境等软硬件条件,使学生在设定的校外实习实训课题下,既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工程实训,又能够帮助企业解决了一些技术难题,从而使校外实习实训活动更贴近社会、贴近市场、贴近生产,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3 建立专业化的课外实训师资队伍

学校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参与创新实践指导的课外实训老师不仅要求具备扎实、全面的理论知识,还要求他们必须具备相当的实践经验,因此,我们把选拔与培养专业化的课外实训师资提到了重要日程上。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一方面通过外派学习,加强对课外实训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推动在职教师直接参与课外实训指导;通过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着重培养本土化、专业化的课外实训指导师资队伍。另一方面,通过与地方政府、相关企业行业合作,聘请一些技术创新专家、企业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为学校的“双导师”,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加强课外实训师资队伍的建设。

3 创新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障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把对实践教学质量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因素有机组合、连接起来,所形成的一个能够维护、保持和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稳定有效的系统[5]。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核心目的是通过监控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运行情况,及时把握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各个因素,检验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根据反馈的不足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并实施[6]。信阳师范学院物理电子工程学院依据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探索、创新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了包含实践教学过程监控系统、实践教学质量考评系统、实践教学信息反馈与整改系统、实践教学激励系统且具有地方本科高校特色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障了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效果。

3.1 构建多渠道的实践教学过程监控系统

(1)成立实践教学过程监控小组。成立以二级学院院长牵头,主管教学副院长、实验室主任、教学秘书、有关专职实验教师参加的实践教学过程监控小组。严格监测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各项环节,明确各项实践教学质量目标和要求;收集、整理并督促检查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质量监控文件,把好质量关;规范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必做环节,提高动态监控能力。

(2)成立实践教学督导组,建立实践教学督导制度。聘请了一批德高望重、责任心强、有实践教学与管理经验的在职或退休的老教师组成实践教学督导组。通过随堂听课,随机审阅实验教学大纲、实习大纲、实验教学进度表,随机抽查实验教师的实验教案、实验指导日志、学生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报告,督察实践教学秩序等方式,了解和分析师生实践教学过程的教与学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实践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指导和协助相关教师改进教学,帮助学院诊断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3)建立实践教学学生联络员制度。教学联络员制度是日常实践教学过程中信息收集和反馈的重要渠道。在每个班级中招聘2~3名学生作为实践教学学生联络员,负责收集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动态信息,定期汇报第一手的实践教学过程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践教学学生联络员制度对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监控、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3.2 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考评系统

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考评系统,按评价方案定期对各系实践教学工作进行考核,能够调动教师和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激励师生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从而能够充分发挥评价考核的导向、促进和激励作用。

(1)制订翔实的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组织一批专家制定翔实的实验教学质量标准、课程设计质量标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标准、实习实训质量标准、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标准等,并将这些标准作为实践教学评价考核的依据。

(2)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考评指标体系。依据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和考评指标体系,学校和学院对实践教学质量、效果,对教师、学生开展经常性实践教学评价和定期的实践教学评估,对实践教学工作进行实时评价与诊断,并及时反馈信息,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

(3)制定由学生自我测评、学生网上评教、教师自评、同行评价、专家评价、督导组评价等多元化的考评方式。

3.3 构建实时的实践教学信息反馈与整改系统

实践教学信息反馈与整改系统主要功能是及时、准确地收集、整理、归纳、汇总来自不同渠道的反馈信息,及时向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管理机构提供,以便管理机构及时响应、调控、修正及完善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不足,以实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目的。构建一个以实践教学考评机制、实践教学常规和专项工作检查机制、督导专家督导机制、学生评教机制等为主的信息收集系统和以教务处、学校督导专家组、各教学单位等为主的整改系统。通过对评估、考核、检查、督导获得的信息、数据、资料等进行归类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症结;通过调研,召开研讨会、座谈会等方式提出解决方案;教务处和各学院通过教学工作例会、教学工作简报、教务在线和学校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多种途径和渠道,及时向评估对象反馈结果,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责成教学质量管理部门对整改情况进行实时跟踪,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效果落到实处。

3.4 建立合理的实践教学激励系统

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激励机制能够充分激发广大师生参与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积极性。通过建立合理的薪酬激励制度、奖惩制度、人事评聘制度等,构建由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教务处和二级学院教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激励系统。通过有效实施“实验授课竞赛”“实践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及优秀指导教师评选办法”“实验室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等规章制度,将监控结果与被监控主体相应的职称评定、岗位聘任、领导职责、工资、津贴、奖金挂钩,实行实践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有效运用实践教学激励系统,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是改进和提高实践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

4 结束语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信阳师范学院物理电子工程学院通过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经过三年的实践,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院大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物联网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河南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活动中获省级以上奖励80余项,其中,朱志恒、李权威同学的作品《“互联网+”启航电力能耗实时监控系统》荣获2015年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另外,学院大学生3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36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承担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6项,校级大学生科研项目45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进一步的转变思想,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不断提升我校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摘要: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以信阳师范学院为例,介绍通过创新实验课程体系、课外实训活动体系、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本科生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探索与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该教学改革经验对其他师范院校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创新,实践教学,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包福存,张海军.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3,31(1):23-25.

[2]彭文博,赵鹏,陶建民.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2006(2):11-13.

[3]张烈平,冯兵,李德明.地方本科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7):193-197.

[4]涂友超,胡雪惠.加强课外实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高师理科学刊,2014,34(3):120.

[5]沈秀,杨殷伟,戎红仁.构建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J].煤炭高等教育,2013,31(2):69-71.

[6]王玉亮,刘克忠,温卫敏.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相关问题探究[J].新乡学院学报.2014,31(2):78-81.

[7]包福存,张海军.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3,31(1):23-25.

[8]蒙贺伟,坎杂,曹卫彬,成斌.工科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J].农业网络信息,2011(3):110-112.

实验教学创新体系 篇2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必要途径之一,本文从强调人才基础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角度出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体会,从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和实验管理等方面探讨实验教学方面的改革.

作 者:方战强 邱心泓 FANG Zhan-qiang QIU Xin-hong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刊 名:广州化工英文刊名:GUANGZHOU CHEMICAL INDUSTRY年,卷(期):37(4)分类号:G71关键词:水污染控制 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

创新设计,升级教学体系 篇3

[关键词]小学 品德与社会 教学设计 优化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6-055

小学品德与社会以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为核心任务。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设计,升级教学体系,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赢得自我成长主动权;应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设置多元化实践活动,从不同角度展开教学革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历练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创新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创设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可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有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通过实物展示、生动讲述、课堂演绎、故事介入等方式创设情情,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为你高兴,与你分担》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介绍相关内容。有学生说:“第一幅图中的男生获得学校运动会百米赛冠军,同学们都来祝贺他。第二幅图中的小女生遇到了烦心事,几个好伙伴正在劝导她,给她以精神支持。第三幅图中的老爷爷倒在马路上,一群小学生纷纷围拢,扶起老爷爷。”教师给出评价:“你观察得非常细致,能够准确说出图片内容。”然后提问:“当你与别人分享快乐时,别人的心情怎样呢?当别人分享你的快乐时,你的心情会怎样呢?”学生们议论纷纷,很快达成共识:当与他人分享快乐时,他人的心情是快乐的;当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时,自己的心情会更快乐。教师继续引导:“你有了烦心事,会跟周围的同学说吗?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你的心情呢?”学生们开始讨论。有学生说:“我有烦心事一般不会跟别人说,我怕人家笑话我。如果真有烦心事,我一般会写日记。”可见,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信息,成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教师再设计思考问题层层引导,学生的学习思维渐渐走入问题核心,形成重要学习内驱力。

二、接轨生活,启发学生学习思维

品德与社会课程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接轨学生生活实际展开教学设计,能够给学生以更亲切、更直观、更生动的感知体验。作为教师,应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课程,在课程中感知生活,从而有效拓宽学生学习感知的维度。

接轨学生生活,主要体现在思维认知方面。例如,在学习《我要攀登》时,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引入游戏:让学生离开座位,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保持半蹲姿势,抬头挺胸,两臂前平举,看谁坚持的时间长。两分钟时有人退场,五分钟不到所有人都败下阵来。教师随即展开“采访”:“你坚持了四分钟,表现相当不错,请谈一下你的感触。”学生回答:“我也想成为最后一个退场的,可这双腿不给力,两分钟就开始酸麻了,我告诉自己要坚持,可最终还是挺不住了。”教师总结:“游戏让我们碰到许多困难,在我们生活中,也会遇到更多的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呢?”学生们快速展开讨论,课堂学习气氛非常热烈。教师利用游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相关内容,因为有了一定的体验经历,学生学习思维迅速启动。

三、设计活动,促进学生成长历练

品德与社会不是纯理论课程,教师给学生灌输大道理不可取,也不可行,应为学生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出于安全考量,实践活动一般不能走出校门,教师要在有限时空内展开教学设计,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体验感知机会。

例如,在学习《我们和诚信在一起》之前,教师可安排实践活动——搜集有关诚信的名言、故事。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展示。诚信名言众多,学生搜集很丰富。如:“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失信就是失败。”(左拉)“诚信为人之本。”(鲁迅)“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其中诚信故事展示有:郭沫若很小时特别顽皮,但很孝顺。妈妈得了一种“晕病”,郭沫若听说芭蕉花可以治疗,可这花很贵,他买不起。于是他就和哥哥一起去偷芭蕉花,后来真的偷来了芭蕉花送给了妈妈。妈妈知道后很伤心,批评他做了不该做的事。郭沫若很内疚,再也不做这种事了。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出积极评价,特别鼓励学生要结合身边的人和事,弘扬诚信精神,鼓励学生做诚信之人。

综上可知,品德与社会课程包含众多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有较高的契合度,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具体感知体验中获得成长历练,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基。

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探析 篇4

要成为高素质商务策划人才, 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商务策划是一个系统而又复杂的过程, 如何在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中找到问题的本质, 需要策划人具备较高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商务策划专业学生应该在学好各类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不断研究和实践, 努力把握一切机会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尤其是创新、表达、协调等基本能力的培养。而这些能力不能仅仅通过理论学习来掌握, 而是要通过一定的实践练习来系统提升, 本文就这个问题展开论述, 希望能够为商务策划这个新专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二、商务策划专业学生基本能力分析

1、思维创新能力。

思维创新不论对社会还是个人来说,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尤其对于商务策划专业的学生来说, 显得更为突出, 这正是商务策划所需要的核心能力。商务策划具体来说是管理行为中的计划职能的体现, 是预知未来的商业活动, 在商务策划的过程中, 经常会遇到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 需要去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 这就需要思维创新, 没有思维创新, 就没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所以商务策划的生命力在于创新, 创新是商务策划人才的核心价值。实际工作的情况也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发明创造, 提出新概念、新理论, 开发新产品、新工艺需要创新, 制定新计划、设计新方案需要创新, 甚至各种策划中的创意也是创新, 思维创新在策划中无处不在, 只有想在别人前面, 做在别人的前面, 才能把握机遇、创造商机, 赢得市场竞争的胜利, 所以思维创新能力是策划人职业生涯中必备的基本能力。思维创新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心理能力, 思维创新能力如同各项技巧, 通过学习和训练, 人人都可学会和提高,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 并且要加强实践教学, 要教导学生勤练多思, 敢于突破思维习惯。

2、逻辑表达能力。

良好的逻辑表达能力不仅是生活、学习、工作的重要工具, 也是企业、商家考察人才最重视的能力之一, 无论是对内、对外沟通, 或提案或发表, 逻辑表达能力都显得十分重要。所谓逻辑表达能力, 就是运用语言文字说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思想、感情的能力, 它包括口头、文字表达两个方面。口头表达就是“说”, 无论是向别人宣讲自己的主张、还是展示自己或推销产品, 都要用到这个工具。“说”是一个复杂心理和生理活动的过程, 不仅仅是单纯说话技巧的体现, 同时也是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知识水平等综合因素的反映。有只要通过训练, 口语表达水平就能提高。要教导学生养成重要的说话都要精心设计的习惯:从服装、形象、讲稿、语音、语调、音量, 到面部表情、体态语言、眼神交流、适时幽默等力求恰到好处, 避免夸夸其谈, 远离假话空话。文字表达就是“写”, 对于商务策划专业的学生来说, 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要写好策划文案。策划文案是策划成果的完整展现, 它直接面对的是企业、商家或老板、大众, 策划文案能否为他们所接受并顺利实施, 文案写作水平如何起着至为重要的作用, 所以策划专业的学生一定要注意文字表达能力的提高。写好策划文案最需要的是要有写作经验和工作阅历, 缺少实践环节, 闭门造车是造不出好车的, 所以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是必不可少的, 既要注重理论又要加强实践。写作是一种技能, 立足于多写多练, 应是快速提高文案写作水平的一条捷径, 但一定要注意与策划实践结合起来。思维敏捷, 善于表达是个人寻求发展机会的重要条件, 也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要培养有头脑、善表达、能经营、好就业的优秀商务策划人才, 必须在思想认识上强化对语言表达能力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3、组织协调能力。

组织协调能力是保证策划方案顺利实施的必备条件, 组织协调涉及到人和事, 需要对事有系统的认识和对人有深刻的了解, 因此对人与事的认知及与人的沟通是组织协调能力的基础, 组织协调能力是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实践的经验积累, 如果缺乏组织协调能力, 即使有最好的策划方案, 也不会有满意的结果。在人与人之间的组合调配下, 如果组织恰当, 一加一可能等于三、四, 甚至于等于五;如果不恰当, 则可能等于零, 更可能是个负数。所以, 策划者为实现预期目标, 要善于通过组织和规范进行综合协调, 合理地运用人力、物力、财力, 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方的力量, 保证实施的正常有效运转, 使策划方案顺利实施并取得成功。总之, 不会思维创新就只能永远落后于别人;不会逻辑表达, 策划成果就无法得到很好的展现;不会组织协调, 方案就可能得不到很好的实施, 所以商务策划专业的学生一定要注意基本能力的培养。

三、商务策划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当前很多院校对实践教学认识不到位, 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思路, 关注课堂教学, 忽视实践教学, 没有认识到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和创新性思维方面的重要性。其表现为:在商务策划教育教学工作中, 将理论教学作为重点, 作为教学工作的中心, 实践性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 从属于理论教学, 甚至把实践教学学生转移到理论学习中去;在教学计划方面, 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 课时分配较少, 考核力度不强, 实践教学一直充当教学环节的配角;在教学过程中, 具体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与课程要求不匹配。

2、缺乏完备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 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延续了市场营销专业的相关格局, 稍作小修小补, 体系上未做大的变动。如实习环节, 大多院校均安排诸如认识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论文) 以及各专业公共性的实践项目, 如军训、社会实践、公益劳动、计算机训练等集中性的实践环节。这种实习实训的课程设置与刚成立之初的设置相比, 几乎大同小异。在实践教学中, 不能针对商务策划课程需求和不同课程能力培养目标的差异设计针对性不同的教学实践课程。这实际上是对学生培养目标的不明确, 学生市场定位不准确的表现。其最大缺陷在于从学校教学安排出发, 而不是从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需求出发。

3、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在实践教学中, 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的质量。目前, 高校中大多数教师是从学生到教师, 缺乏实际操作经验。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从事教师职业后, 不注意知识更新, 随着时间推移, 长期脱离一线, 自己原来掌握的实践知识逐渐老化、淘汰, 这也会导致实践教学能力下降。

在实践教学中, 怎样提高师生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如何使学生的实践训练贴近市场实际运作的现状?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开展了实践教学新模式的一系列改革探索。

四、商务策划实践教学新模式探索

1、创设校内实战的实训机会。

成功策划都是建立在对客观资料的分析之上的, 没有客观的资料信息, 对被策划对象的产品、品牌、生产过程、产品特色等情况没有深入的了解, 对企业的竞争环境、媒体环境缺少深刻的认识, 是无法获得有效的策划方案的。在这种情况下, 西亚斯国际学院市场营销专业 (商务策划方向) 推动校园活动策划, 创设校内实战的实习实训机会, 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2013年6月, 西亚斯商学院第一届商务策划大赛如期举行。通过这次活动, 一方面学生对大学校园环境、大学生生活和活动对象进行了解, 这为策划活动奠定了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学生既是活动策划方案的策划者, 又是策划案的具体执行者, 使学生在执行中发现策划的要领, 在策划中关注执行的可行性。在整个过程中, 教师只提供指导和咨询, 学生负责策划和执行的全过程。活动以一个自由组合的团队为单位, 策划和执行的每一个阶段都要求所有的学生参与其中, 由学生自己挑选擅长的角色, 发挥最大的潜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通过这种形式的实训, 经历了策划-执行-效果评估一系列的过程, 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积累了工作经验, 掌握了营销策划的技能, 锻炼了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

2、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

在营销与策划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 业界参与高校教育显得十分重要。但是, 从我国高校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高校与企业在合作培养人才方面才刚刚起步, 如何使高校与企业在培养人才方面建立有效的对接机制, 为企业培养合格和合适的人才, 是高校和企业面临的共同使命。建立企业实习基地, 设立实习项目, 是提高商务策划专业学生获得实践经验的最佳途径。做好专业实习项目要有一定的原则。在学生接受一年半到两年的商务策划的基本知识后, 经学生自愿, 高校推荐, 企业接纳的方式加入到实习项目中。通过企业实习, 一方面学生亲自体验到企业项目的运作流程、行业发展现状、营销策划的发展前沿, 开阔了眼界, 提高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公司能审核参与该项目的学生, 学生也已经熟悉该企业的工作流程, 当学生毕业以后, 公司可以直接录取这些学生来工作。通过与企业形成深度合作, 建立长期合作的实习实训机制, 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的合作局面。

3、校外策划大赛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出实战项目, 模拟实战中营销策划团队的组建, 用营销策划业实际运作的方式来组织学生开展市场调查、产品定位、创意策划等一系列实战演习。现在国内有许多政府机构组织推动的, 如挑战杯等, 也有企业推动的, 如欧莱雅商业竞赛等, 还有些媒体推动的商业策划大赛, 这些大赛和企业的实际策划工作还是有一定差别, 但是也不同于学校的案例教学, 通过参与这种比赛或者分析和研究大赛的获奖案例来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对于同一个项目, 自己的作品和获奖案例的差别, 认识到获奖案例的优势和自己作品的不足。通过实战与获奖案例相结合, 学生在比较中对项目运作的各个方面获得深刻的体验。

总之, 实践教学在商务策划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至关重要, 只有树立人才培养的科学发展观, 积极探寻和革新有效的实践教学方式, 才能培养出社会和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摘要:商务策划专业是近年来出现的交叉型学科, 与市场营销专业相关, 但又不同。能力培养方向应该以思维创新能力、逻辑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作为学生的培养方向。创新性的商务策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对于商务策划专业的学生系统能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创建校内实训竞赛、与企业共建实习基地、校外策划大赛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等方面, 对商务策划专业能力培养进行一系列的探索和创新。

关键词:商务策划,实践,创新

参考文献

[1]姜钰, 姜崧.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 2008.6.

[2]章国平.试论高校和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对接机制[J].职业时空, 2007.22.

[3]曾青春.市场营销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创新与实践[J].教育管理, 2009.5.

实验教学创新体系 篇5

摘要:体育课程是高职教学体系以及职业体能教学体系的重要课程,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及体能素质进行培养的重要内容。众所周知,所有的职业活动都离不开体能素质的支持,当体能素质无法满足日常职能所需时,不仅会限制学生的活动及学习,同时极有可能给学生将来的就业

关键词:体育理论

体育课程是高职教学体系以及职业体能教学体系的重要课程,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及体能素质进行培养的重要内容。众所周知,所有的职业活动都离不开体能素质的支持,当体能素质无法满足日常职能所需时,不仅会限制学生的活动及学习,同时极有可能给学生将来的就业带去负面影响,但是从目前高职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效果似乎不太理想,职业体能训练缺乏针对性,不能满足相应职业对学生体能素质的要求。

一、高职体育职业体能教学本质探析

随着课程教学改革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高职体育体能教学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体能是人开展活动的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体能素质会直接决定劳动力的工作强度和工作效率,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体能素质纳入到人才录用考核的范围内。就高职体育职业体能教学来说,是高职教学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职业发展进行铺垫的重要途径。

体能教学体系的创新,不仅是高职课程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促进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措施。就高职体能教学的本质属性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基本属性 体能教学顾名思义,即是对身体素质、能力进行培养的教学活动。高职体育体能教学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各项运动能力进行提升,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今后个人发展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健康基础,通过各项训练来达到促进学生身体反应能力、平衡能力以及抗压能力的提升。

(二)职业属性   除了基本健康属性之外,高职体育职业体能教学还具有特殊的职业属性。众所周知,职业教育体系的最终目的是要将学生培养成为综合性的专业技术人才,体育教学是高职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随着课程教育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高职体能教学服务于职业教育的属性及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从高职体能教学具体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不同体能教学锻炼的具体体能也不同,基础学习阶段的选项课包括了篮球、足球以及排球等项目,职业体能课阶段开始包括速度、力量及耐力等内容,锻炼的项目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学生在这一阶段中可以根据自身的职业需求对运用程度的深浅进行权衡。

二、高职体育职业体能教学体系创新的可行性及阻碍因素分析

通过上文所述,我们已经对高职体育职业体能教学的本质和属性有了清楚的认识和了解,在对体系创新策略进行具体分析之前,我们还应对目前高职体能教学体系创新的可行性要素及阻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保证体系创新策略的实效性及准确性。

(一)可行性要素分析   随着我国教育部门一系列新政策的出台,我们可以看到,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教育将走上职业教育之路,作为职业教育的重点院校--高职院校教学开始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高职体育职业体能教学体系的创新,是高职教育应对潮流及趋势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促进职业教育体系更新的重要途径。高职体育职业体能教学创新的可行性要素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高职教学体系改革的有效推动。从大的环境来说,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进而带动了高职教育的发展;从微观方面来说,高职教育体系自身的适应性带动着一系列变化,使得高职体育职业体能教学创新成为当务之急;其次,近几年来,高职体育职业体能教学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校也开始注重这方面的人才投入,为高职体育职业体能教学体系创新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效的人才储备。

创新职专体育教学体系的构思 篇6

【关键词】创新教育 师生关系 德育教育

一、前言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更是一个民族走向进步的魂魄。而创新却不容易,因为第一,创新就意味着改变,既然改变,就说明推陈出新,焕然一新,无不都围绕着一个“变”字。第二,创新就意味着付出,既然创新,没有外力是不可能有什么太大改变的,而这个外力就是创新者的付出。第三,创新意味着风险,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所有创新的付出也许会收获到的却是失败的回报。

体育教学在学校的教育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不仅仅与学校的其他课程相辅相成在很多方面都有一致性,而更有它自己独特的鲜明特性。体育学科为学生们提供了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公平性、独特性、多样性、主导性和全面性发展个性化的体育教育特征有着很好的目标性和作用。同时,职专的学生与普高的学生相比,又具有很多不同的特点,为此,我们必须在职专体育教学中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及德育教育方面加以创新,从而加强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才能的培养。

二、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虽然还是以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目的,但它已经不是或者不能成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最终的目标了,在体育的创新教育中,要重视调动学生们积极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发学生们的智力,促使学生们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更进一步的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目前,我国自建国以来一共颁布了五套中小学体育大纲,这些内容对我国学校的体育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向上的指导以及推动作用。但大纲中教学内容大多都项目众多,其竞技性较强。而大纲中的强制性与教学器材以及场地等等的矛盾较为突出,因此,教学内容的科学搭配和精心挑选就成为了体育创新教育的难点所在。

例如篮球项目从学生们上学伊始都是必学的内容,但是往往很多学生自大学进入社会以后就很少拿起篮球再进行锻炼,还有很多项目,例如铅球、足球以及跑步等也是如此。而职专学生所喜欢的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却很少有课时安排或者有些根本就没有安排。所以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尽量注意创新和以往教学内容相结合,把更多的竞技化转向趣味化以及大众化。无论室内、外课程都要以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强化学生健身意识以及增强学生体质的知识等方面的内容为终身体育所奠定基础。

三、 师生关系

由于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的影响,给“师道尊严”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神圣光环,让“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陈腐论调至今仍被某些为师者所津津乐道,当然我所指的并不反对学生对教师所必要的尊敬,而反对的是为师命从的,反对的是对学生们的自尊心以及自主性视而不见,动则呵斥,甚至辱骂的错误表现,而种种的这些错误的做法,是对学生们的人格以及创新精神是无情的扼杀。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以民主、关系平等、相互尊重和互为理解作为基础的合作关系,而合作就是指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作为教师不仅仅是领导者以及长者,更应当与学生相互为平等的朋友,新型的师生关系应为良好体育创新教育的基础。有了这一基础作为铺垫,就能让更多学生在丰富的创新活动中,有更多的创造性以及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从而使学生们的心情愉悦,更加的乐于参与,积极性就会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四、德育教育

通过我校在校问卷调查了解到,现在很多职专的学生在对待前途以及理想存在着一些问题:没有什么远大的目标以及雄心壮志,而某些学生更是认为自己谁也不如,论学习和技术不如重点中学和职工学校的学生,自卑感很大。体育课上学习不认真,锻炼不努力,不遵守纪律,考试舞弊的现象时有发生。上述现象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职专学生的自卑自弃,作为一名教师应找出原因,采取可行的措施,对学生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应积极抓典型,要让同学们看得见,选择他们身边的而且学得了的良好典型,教育学生,引导他们增强信心,仅有现在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不断努力,不断学习,才会有更多的本领,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更要教育学生们树立良好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要干一行,爱一行,无论今后从事什么工作都要积极努力的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教育他们职专学生不比别人差,只要努力,一样能够有良好的成绩,一样能为今后的社会做出贡献。

在现有的条件下,职专教师应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良好时机对学生们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以正确的创新观念去引导学生们树立良好的前途和人生观,使之成为今后社会有用的人才。

总之,创新教育就是要在以往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以创新精神为核心,重点去培养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创新的思维能力和习惯。要对学生们进行创造力的培养,首先教师本身也要有创造力,更要以身作则,要依靠创新来充实自己,发展自己更要超越自己,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以及百折不挠的意志力,师生同努力,从而培养更多的学生们去创造、去创新,引导和学生们一起走向新的创新学习之路。

【参考文献】

[1]王京琼,何培森. 试论构建21世纪高校体育教学创新体系. 体育科研,2001(03).

[2]陈琦. 关于我国体育教学理论创新的思考. 体育学刊,2000(05).

[3]刘丽朋,高延军. 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2(4).

实验教学创新体系 篇7

《植物化学保护》教学方式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但长期以来, 《植物化学保护》的实验教学多附属于理论教学。随着植物保护学科的飞速发展, 化学保护知识的发展与更新更加迅速, 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更新教学观念, 完善《植物化学保护》实验教学体系, 实现实验教学课程化迫在眉睫。几年来, 我们对《植物化学保护》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 构建了一套适用性较强且具弹性特征的《植物化学保护》实验教学体系, 现介绍如下。

目标体系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让学生掌握《植物化学保护》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并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技能进行应用性、综合性比较强的试验, 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培养其实际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等能力;能理论联系实际, 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实验内容在实际生产中得以应用;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诱导学生的创新灵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及防毒、保护环境的意识, 如实验服的穿着、所用器皿的摆放、及废弃物处理方法等, 使学生向实用型、综合型、创新型方向发展。

内容体系

为了实现《植物化学保护》实验教学的目标体系, 结合学校的培养目标, 在实验教学中应突出农药剂型加工及其性能测定、农药生物测定等相关内容, 重点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技能训练。其教学内容在调整传统的农药剂型加工及其性能测定实验、农药生物测定实验的基础上, 又增设农药毒理及残留等新颖性、拓展性实验。总之, 精选实验内容, 合理安排实验项目, 提供给学生各方面实验条件, 都应以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能适应实际的农业生产为依据。

农药剂型加工及其性能测定实验的调整传统的《植物化学保护》农药剂型加工实验即老剂型的加工, 如粉剂、烟剂、乳油等, 在实际生产中使用范围逐渐缩小, 学生学习这些方法的意义不大。在调整时, 我们将粉剂、烟剂的加工实验删除掉, 改进了乳油的加工方法, 增添了一些新的环保剂型的加工实验, 如胶悬剂、微胶囊剂的加工, 注重配方设计的实验, 加强了剂型性能测定的技能训练, 让学生掌握一些高新仪器的使用方法。将农药的制备与使用结合起来, 让学生掌握其制备、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由于实验项目的增加, 我们将实验方法相关或相近的实验进行合并, 也将一些剂型的性能检测放在一起比较, 如可湿性粉剂、胶悬剂的性能检测。这样, 可使学生易于掌握更多的技能。

农药生物测定实验的调整以往的农药生物测定实验重杀菌剂、杀虫剂的实验, 轻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实验;重室内的毒力测定实验, 轻田间的药效实验。随着农药生产与使用结构的变化, 我们将其实验内容也做了相应的调整。现在除草剂已是农药中的重中之重,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逐渐增大。在改革过程中, 我们增加了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实验内容, 减少了杀菌剂、杀虫剂的实验内容。还将毒力测定实验合并, 以节省更多的时间增加田间药效实验的比例。这样, 既能让学生掌握田间小区的合理分布、施药方法等知识, 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新增设实验我们结合理论教学、具体生产实践和学校的实际条件认真设计实验课题, 如对作物药害症状的识别、农药毒理实验、农药残留测定、农药土壤行为以及农药生产和使用结构的社会调查等。农药毒理实验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农药作用机理;农药残留测定、农药土壤行为可拓展学生有关农药方面的知识, 掌握更多的技能;农药生产和使用结构的社会调查不占用教学时间, 让学生利用双休日或假期进行社会调查, 查阅资料, 可使学生对农药生产和使用结构有更清楚的认识, 学期末让学生提交调查结果。以上实验应参考《植物化学保护》的教学时间适当安排, 不宜过多。

方法体系

在实验教学开始时, 教师要向学生阐明实验教学的目的、内容及计划等, 让学生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 《植物化学保护》实验创新教学应注重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精讲与学生自讲相结合根据理论教学内容, 对不同的实验采取不同的讲解方法。对于理论教学讲解较少、步骤较复杂、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 实验前教师应精讲, 还应围绕实验原理和操作要点提问, 然后由学生质疑, 以使学生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对操作要点的掌握。对于理论教学讲解较多, 步骤较简单, 需要技能性训练的实验, 实验前, 让学生先讲, 然后根据学生的讲解, 教师有针对性地纠正和补充。这样, 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加强实验过程中的指导实验进行时, 教师应巡回检查, 对出现的问题不仅给予分析还应亲自示范。一般学生常机械地按照实验指导书中设计和规定的步骤进行实验, 不问为什么, 这样做实验收获不大。这时,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以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室内、室外相结合传统的农药剂型加工及其性能测定与毒力测定操作在实验室内完成, 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 应增加室外实验的分量, 如到附近农药厂参观学习, 充分利用实习基地增加田间药效实验项目等。实践证明, 学生对室外实验很感兴趣, 学到的内容更加丰富。另外, 教师还要联系当地的生产实际积极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

及时做好实验总结在本次实验结束时, 把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及时、简要地进行总结。在下一次实验课前, 将实验报告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评, 着重强调实验报告的规范性, 提倡对实验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进行讨论, 提倡创新, 实验报告除客观打分外还应写出中肯、恰当、具激励性的评语。另外, 实验思考题要针对实际生产易出现的问题, 让学生提出解决方案, 找出更完善、更简便的解决方法, 充分实现学生的能力培养。

考核标准体系

《植物化学保护》实验考核标准体系要注意考核标准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还要注意考核过程和结果的严谨性、综合性、公正性和真实性。《植物化学保护》实验考核标准体系可分成三大部分:实验理论考核 (占30%) , 主要检查学生对实验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如实验原理、操作过程、注意事项、实验设计能力、结果分析处理能力等, 本部分考核题型应多样, 还应体现出综合性、应用性等特征;操作能力考核 (占50%) , 选定具代表性的实验作为操作能力考核的内容, 主要包括实验设计 (占10%) 、操作过程 (占25%) 、结果 (占5%) 、实验报告 (占5%) 、实验习惯 (占5%) 等;平时成绩 (占20%) , 主要指平时的总体表现, 如实验的预习情况、实验态度、平时实验报告、实验过程中能否质疑、思考题的完成情况等。

以上实验教学体系的实施, 可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引导学生将所学农药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使《植物化学保护》知识更加实用, 同时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能根据生产需要独立进行科学实验。

参考文献

[1]徐汉虹.植物化学保护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

[2]刘亚光.农药学的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探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3 (2) :86-87.

[3]黄丽华.谈生化实验教改及学生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5, (7) :82-83.

[4]任立云, 曾东强, 李伟群, 贤振华.植物化学保护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2008, 27 (增刊) :128-129.

创新《体育与健康》教学体系 篇8

教学目标是统领教学活动的灵魂, 是教学活动开展的核心, 它反映了课程标准对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发展的期望与要求。新课程改革的终极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 而这种发展必须落实到每一堂课具体的教学目标上。

(1) 强调过程性目标。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目标首先体现在目标的三维结构上。如“学习XX技术, 发展XX技能”是每节课所必须具有的, 而“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增强学习体育的信心”等, 往往不是一节课就能达成的, 这些目标应该在一个学期甚至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体现。因此, 我们重视过程性目标, 把它与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的经历、体验或探索的过程密切结合。

(2) 以学生为第一人称描述学习目标。教师应该转换角色, 从课堂教学的“主宰”变成教学活动中的“引领人”。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目标意识是他们主体意识的具体体现, 也是他们承担学习与发展责任的本质的表现。

(3) 构建开放课堂, 把握生成性目标。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动态的、开放的, 除了预设目标外, 还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逐渐生成的目标。学生在经历、体验或探索活动中提出的问题, 发表的见解, 思考角度的多样性, 答案的差异性等, 都是学生们创造的生动的教学资源, 据此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互动, 实现超越预设目标的跳跃式发展。

二、教学方法创新是体育与健康课改的必要手段

在具体的教学实际中, 把体育新课程五大学习领域的内容标准融会到体育游戏教学当中去, 在不同的年级提出不同的目标与要求。

(1) 一、二年级:在参与游戏中学到体育技能, 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

学生会3个走类游戏、3个跳类游戏、3个投类游戏。

(2) 三、四年级:在参与游戏中学到体育技能, 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会编体育游戏。

学生会4个跑类游戏、4个跳类游戏、4个投类游戏。自编一个学校体育游戏 (根据学校场地的特点) 、一个家庭体育游戏。

(3) 五、六年级:在参与游戏中学到体育技能, 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会自主学习, 学会用体育游戏来调控情绪。

让学生边玩边学, 引导学生活学活用, 并进行大胆创造。使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更好地完成动作, 以提高他们自我体验、自我支配、自我锻炼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创新是体育与健康课改的实现载体

(1) 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尊重个体差异。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 注意全面打好基础, 因材施教, 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 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的标准, 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 教学内容应具备普遍性。传统的教材中有跳箱和单杠等竞技性较强的项目, 我们不能不承认这些项目存在的魅力, 它们一般都是考验勇气和运动技术的项目, 那么我们在教学上可以用别的方式和手段达到同样的效果。

(3) 课外体育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学校除了按国家规定开足体育课外, 还根据学生的特长和爱好, 开设了排球、篮球、毽子、棒球、跳绳、游泳等多种课外活动。体育锻炼的习惯逐步养成, 为提高学生体质打下了基础。

四、体育文化创新是体育与健康课改的效果体现

体育科组以提高学生体能健康素质为重点, 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 让“每生每天l小时体育锻炼”在学校教育中得以真正落实, 在构建校园体育文化方面, 主要有以下尝试:

(1) 学校每学年定一个星期为体育节。体育节的内容和活动形式多种多样, 既有别开生面的校内队列比赛和广播操比赛, 又有学生个人与团队参加的竞赛项目, 更有增进身心健康的趣味活动, 同时举办体育与健康知识竞赛和讲座, 使体育节成为师生回味无穷、弘扬体育文化的节日。

实验教学创新体系 篇9

一、调整完善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科内容及其体系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性指导文件,科学合理的实验大纲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教学既要注重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根据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的特点及目前学科发展的需要可以看出,调整优化实验教学大纲势在必行(见表1)。植物组织培养作为生物类专业(林学、花卉、园林、园艺及蚕桑等)的专业课,其学时一般为36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为27学时,实验学时仅为9学时,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耗时较长,一般需要3学时,9学时仅能开3个基本实验,设计型、综合型的实验根本没有条件开,这样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植物组织培养的热情,同时很难使学生真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理论及实验技能。根据学科的发展及课程理论及实验的要求,认为该课程学时设定为2.5学分较为合适(即45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为36,实验学时为18,理论上11章,实验开设6个。

二、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型实验

将实验内容分为3个模块,即基本技能(也称为验证性)模块、单项技能(设计型)模块、综合技能(综合型)模块,统筹兼顾了植物组织培养各个环节技能的培养。除基本技能项目外,单项技能与综合技能项目都是在教师明确实验目的及注意事项后,由学生自选材料、自主确定实验环节(初代培养还是继代培养)、自主设计培养基配方,并优化组培成本核算,以项目教学法的形式开展实验活动。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达到80%以上。

三、建立开放式实验室,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

建立开放实验室最突出的特点是,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实验而且有了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感兴趣的实验或是有一定难度但是可以自行解决的实验,依据其操作步骤进行实地操作,提高其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实验素质的提高。

开放式实验室的建立首先是注重学生实验素质的提高。实验素质是指学生进入实验室的基本素养,具备良好的实验素质是有效实施开放式实验室的前提。

2. 科研素质的提高。

在开放式实验室,学生们先后参与了教师的科研项目“地被植物欧石楠优良品种的引进及繁育技术”、“红掌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及新品种选育”等项目的研究。通过参与实验、通过现象观察、数据的调查,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采取自己掌握的科学方法认真总结归纳实验结果等,提高了学生的科技水平素质,提高了其就业竞争力及实践动手能力。在走入工作岗位后,有多名学生从事植物组织培养等相关技术工作,并有部分同学在就业单位担任技术骨干。还有些同学考取了研究生,从事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工作,由于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方面的训练,实验能够很快上手,受到指导教师及其学长的肯定,对其迅速的生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学生通过亲自参加科研活动,掌握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开拓了科研思路。现今组培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管理人员和研发人员,为学生的创业和就业提供了大量机会,我院每年都有部分学生被组培企业所吸收。

3.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结合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及泰安市科技创新引领项目的研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学生参加了山东农业大学大学生研究训练(SRT)计划项目“窄冠黑白杨组培快繁及再生体系的建立”、“欧石楠体细胞胚胎发育的研究”;泰安市大学生自主创新引领项目“猥实成熟种子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再生的研究”、“欧石楠甲基化的研究”、“珍稀濒危树种青檀繁育技术研究与开发”、“常绿地被开花植物—欧石楠引种及繁育技术研究”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及泰安市科技创新引领项目的带动下,在学生中组建实践小组,先由小组组织并开展实践活动,即首先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技术及基本的操作环节,如,培养瓶的清洗要求,培养基母液的配置,固体培养基的配置,外植体的采集,培养基、接种工具及无菌水的灭菌技术。学生在兴趣小组实践中使理论学习与科技实践都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巩固加深了对书面课堂理论知识的应用和理解,促进了实践技能的掌握、提高与创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 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的提高。

植物组织的培养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持续的时间较长,比如,外植体的初代培养,一般的材料需要持续30天左右,在这期间会出现外植体的污染、褐化、玻璃化及材料的萌动、愈伤组织的形成、芽的分化等,需要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及人为的操作,准确无误及周期性的更换培养。因此,可采取在学生中成立实践小组,利用平时的课余时间一起进行实验项目的分工及操作,保证实验材料适时转接及污染材料的及时处理;利用平时的课余时间及周末休息时间和节假日,配置培养基、高压灭菌、无菌接种,适时转接,及时观察分析,保证整个实验的顺利进行,这都需要团队的整体配合及分工协调,在分组实践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又锻炼了他们吃苦耐劳和献身科学的精神,使他们在一次次的探索实践中不断克服挫折、调整心态、锐意进取。

四、改革考核办法,加大实验教学的比重

为了使实验成绩能如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客观实际水平,改变以往仅以实验报告作为实验成绩,采取多种考核方法相结合的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综合评定的方法确定学生的实验成绩,例如将实验报告或实验设计方案、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及实验结果和集中考核三者结合起来评定。我们将组织培养的一些基本实验技术作为技能考核内容。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和实验教学条件的改善,我们相信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的实验教学质量必将更上一层楼。

摘要:对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教学创新体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制订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大纲、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建立开放式实验室及改革考核办法,来强化实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科研素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

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教学,综合技能

参考文献

[1]张红.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教学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5):219-220.

[2]陈刚,王瑛华,陈雄伟.植物组织培养开放式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肇庆学院学报,2008,29(2):55-57.

[3]冷春玲,刘丹梅.开放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的实践和探索[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9(6):77-78.

[4]姚晓惠,张峰.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23(6):125-127.

[5]徐凌飞,屈锋敏,李春梅.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课程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3):57-58.

[6]梁称福,易诚.《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与创新教育的实践研究[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4(1):55-59.

[7]宋江华,孙俊,方从兵,朱世东.《园艺植物组织培养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278-5282.

实验教学创新体系 篇10

关键词:实验教学体系,创新人才,教学创新

大学生是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重要力量,本科实验教学既是验证知识和探索新技术的一种方法,更是培养学生双创精神的主要手段。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自主创新的积极性,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方面,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更好的培养新常态下的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的社会需要人才,本文从多年的实验教学方面得出了一些心得及思考,望和同行们交流。

1 着力提升教师实验教学创新能力

实验指导教师是实验教学中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作为任课教师首先自己要树立认真对待实验教学的态度,教前认真备课,对课程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搞懂搞透,做到讲课要有条理,重点突出,对学生的提问能够快速准确回答。实验教师自己要熟悉实验过程,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发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可以马上指出来,教师要在实验前预作实验,以检查仪器设备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溶液试剂是否准确。实验教师之间可以互相观摩学习,相互探讨。学校应鼓励教师走出去,引进来,向兄弟院校,科研院所取经,将位于科技前沿的新思路、新技术引进实验教学中来。鼓励高水平的教师承担实验教学任务,在本科实验教学中,将自己多年来的科研成果,科研经验,科研方法,科研技巧,实验技术等融入实验教学过程当中,带领、指导、引导本科生从事较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实验研究、创新和实践采取措施。加强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实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1]。不断提高实验教学队伍的学历层次,形成合理的教学团队。大学应重视实验室教学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实验系列优秀教师及管理人员的评比、表彰活动,对于指导创新型实验的教师给予一定的课时补贴。教师自身要紧跟时代,与时俱进,根据教学实际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能熟练地将自身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适应新时期对创新型科技人员的高要求。

2 多途径、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开展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能起到很好的效果,首先实验开始之前要求学生写课前预习报告,做到实验前心中有数,老师通过预习报告了解学生对本次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授课时对疑点难点提示强调,适当时机可以安排让学生自己上台讲授,不对的地方老师给以指出,实验课结束后,下一次实验课开始前,针对性的向学生提问,了解学生前次试验的掌握程度,及时解决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这种教学互动的方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对知识的吸收和巩固。

大数据时代,多媒体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前,多媒体教学在理论课教学中已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多媒体课件更是具有内容多,信息量大,形象生动的优点。把多媒体课件运用到实验教学中来,教师可以利用软件把实验过程做成动画形式生动的演示出来,让学生更直观的,一目了然的了解实验过程,缓解实验学时少的矛盾,让有限的时间里发挥最大的功效。学生可以在网上预做实验,开设微信群,在重点难点上,教师学生共同开展讨论,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把微课引入到实验教学中来,微课又名微型课程,是指按照教学实践的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对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或疑点等)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清晰的画面、有趣的动画、图文并茂的讲解,这些丰富多彩的形式,极大地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对调动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通过模拟预做实验,提高学生对实验的熟练程度,提高成功率。合理的利用微课教学还可以降低讲课老师的教学负担,提高教学效率[2,3]。

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课题,进行研究创新型实验、实践活动。学生亲自参与到创新性科研活动中来,身临其境,对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起到了积极地引导作用。我校在这方面为大学生提供了许多平台,例如“互联网+”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挑战杯活动,创新性实验技术等活动。本人参与指导的我院水文专业的学生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中“人工包气带城市建筑温度及微气候调控系统”项目获国家二等奖。这些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作用。

开放实验室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减少教学资源低效使用、教学经费严重不足等问题,改变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实现了一室多课、开放运行。将实验室的大门向那些学有余力,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开放,建立高效实用的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模式,在实验室的利用上,不受时间和专业学科影响,面向全校学生开放,最大限度的发挥实验室空间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4,5]。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实验需求,在恰当的时间和相应的实验室完成实验项目,这样不仅提高了实验空间的利用率也大大改善了仪器设备的空置率,在实验室的安全责任管理上,采取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责任到人制。在实验项目选择上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意识、创新意识,在其所具有的专业基础知识上,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选择实验方案,操作实验,整理数据,最后形成实验报告成交老师,老师根据实验报告情况对学生加以引导、指正。

实验考核可以通过四个方面来表现,一课堂表现、二实验报告、三实验考核、四增加创新能力的考核。例如可以通过实施创新学分制度和课外创新科技活动制度,激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学术研究与技术开发,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6]。

3 完善硬件设备为创新性实验教学提供保障

科学实验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仪器设备从而进行调查研究、实验和求证等一系列的活动的。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实验设备的技术状态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质量,实验设备数量不足严重制约着实验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高校实验设备经费不足一直是制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积极挖掘潜力,发挥教职员工的聪明才智,自力更生,创造条件。我校开展创新性实验技术等活动就起到了很好的促进调动作用。自制具有较强学科专业特色的而又无法购买的实验仪器,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综合创新能力,同时,也满足了实验教学的需要。积极开放实验室,充分利用学生充足的课余时间,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近些年来我校在教育经费上不断加大投入,教学条件在不断的改善,像原子吸收光谱仪、红外光谱仪、紫外光谱仪、离子色谱仪等已相继进入实验教学课堂,这些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对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操作大型仪器提供了重要物质条件。同时,仪器设备的管理要有科学系统的管理措施相匹配[7,8]。大型仪器要做到专人专管,确保仪器的完好率,提高仪器的利用率,做到科学管理,增强活力,共享资源,发挥效益。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开设模拟实验,此类试验经费投入较少,易于进行。

4 实验教材的创新是保证实验教学创新的必要条件

实验教材是实验教学的首要条件,它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各种实验方法的操作,具有根本的指导作用,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教材的编写上应尽量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具有自身专业特点的教材编写。保证基础和验证性实验的基础地位,这类实验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开创新性研究实验,教师及科研人员可以将自己成熟的科研成果充实到实验教学内容及实验教材中来,从而提高了实验教材内容的新颖性、前瞻性,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由于具有许多的个人感受,因此,授课也就更具生动性,从而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9]。实验教材内容应该由浅人深、由简单到复杂,由验证到创新,整个学习过程的内容呈现逐渐加深过程,由此达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一个“多层次、多模式”科学的创新实验课程体系。

5 结语

实验教学是高校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工科院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验教学已不仅仅是验证知识和探索新技术的一种方法,更是培养学生双创精神及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主要手段。建立新型的实验教学体系,采用科学高效的教学手段,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必要保证。

参考文献

[1]任朝华,罗跃,李水清.验证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性研究[J].广州化工,2013,41(5):188-190.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3]张叶臻,孙瑞雪.微课在分析化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广州化工,2015,43(12):198-199.

[4]杨立功,王晓华.开放互动式实验教学在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8):132-134.

[5]马忠丽.谈开放式实验教学中大学生软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7):22-23.

[6]祝凤荣,张德明,张向阳,等.实践教学多元化考核与评价的研究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6):237-242.

[7]张红光,李雨竹,袁亚丽.加强实践教学内涵建设培养应用创新性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8):139-142.

[8]章军军,崔秀红.加强科研仪器设备在创新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2):174-176.

试论构建高校体育教学创新体系 篇11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学 创新体系 体育改革

1 我国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1.1 体育教学观念落后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侵害,我国高校学生和教师,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应试教育思想,体育教学始终处于应试教育的怪圈之中。普遍重智轻体,重体育竞技轻普及,重视课堂教育轻课后教育,重视课本内教育、轻课本外教育,当前仍有许多高校的体育教学课里的内容,不利于学生对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和正确体育意识的形成,同时也忽视了学生的个人感受,具有严重的片面性。

1.2 体育教学的内容与方法落后

由于受到错误、落后的教育观念的指导,因此,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也十分落后,很多体育竞技的内容贯穿于一些高校的体育教学全过程,缺乏趣味,而且教学方法也以严肃为主,实在是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许多教材中的体育动作难度非常大,一般的学生难以达到,另外,部分学校不具备相应的体育器材和设施,使得教学过程显得非常空洞,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多年来一直是讲解、示范、练习三个步骤,缺乏新意,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导致体育教学效果降低。

1.3 体育教学计划和评价方法落后

高校体育教学落后的原因当中,除了教学目标落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落后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体育教学计划和评价方法的落后。当今的高校体育教学计划和评价全部是围绕提高学生体育运动技术为中心展开的,体育教学计划从年计划、学期计划、周计划到单节课的教学计划,全部以技术达标为中心。所制定的教学计划和评价方法根本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不利于提高人才的素质。

2 构建高校体育教学创新体系

为适应当今社会对高校人才的要求,大学的体育教学应从认清体育教学本质和教学目标,改变教学内容而后教学方法,创新体育教学计划和评价体系。

2.1 认清体育教学本质

大学体育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继承,而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一个重要平台,高校学生的创新素质主要包括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之上,找出新的关系,引出自己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知识结构和灵感,必须在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范围之内,引导、启发、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学生的乐观豁达的心胸,提高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扩大学生的兴趣广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2 认清体育教学目标

高校体育教学是为素质教育目标服务的,因此,我们必须改变当前体育教学的原有思维方式,对体育教学的目标、方法、功能、内容、手段进行重新认识,从而构建出一个面向未来的体育教学体系。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不是学生进行锻炼身体的过程,单靠体育教学过程也锻炼不好学生的身体。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体育锻炼习惯和体育锻炼能力的过程,使学生对体育锻炼有一个基本意识和态度,知道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独立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知识。

2.3 更新体育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内容的创新是增进学生的健康需求,满足学科之间的发展需求,满足未来社会发展需求。高校体育教学中应增加有助于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教学内容。高校体育教学应在不忽视体育教学中的方法教学的同时,加强体育教学与健康相结合的方法的使用,使用体育健康养护方法以配合体育锻炼的需要,培养学生健康合理的饮食、卫生习惯,培养学生对生理和心理调节的等实用保健方法。体育理论课不仅要授予学生体育锻炼、养护和观赏的知识,而且还要传授与未来社会高度相关的各种内容,找到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相连接的关键点,其中理论教学可以超前于实践教学,增进学生对体育锻炼和健康的认识。

2.4 改革体育教学方法体系

现代体育要求,课堂的主题逐步从教室转向学生,从过去的以只是为中心,向以方法、动机、活动、经验为中心的转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与锻炼当中,发现锻炼学习的兴趣,找到提高自身体育锻炼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强调学生之间的交互式学习,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活跃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增加体育锻炼意识。

2.5 创新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单纯以“结果”为体育教学评测目标的教学评价体系,已不适合当前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应从过去的结果式向现代的结果和过程结合式的教学评价体系转变。其中的过程评测在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它是贯穿体育教学始终的一个反馈环节,主要包括学校考评、教师考评、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四个方面的内容。体育教学的过程是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只有学生们都树立起体育锻炼的意识,掌握一定的体育锻炼知识,养成一定的体育锻炼习惯,才能说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3 高校体育教学创新体系以创新当前教学模式为基础

首先,高校必须对自身的教育目标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体育教学的核心都是强身健体,保家卫国,自然这一淳朴的体育教学价值观念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仍将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核心价值内容之一,一方面,高校体育教学能够让高校体育学生有一个更加健康的体魄,并且通过与同学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融入现实社会,对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高校重视体育教学理念和内容的创新是高校自身积极进步的表现,并且能够丰富体育教学实力,为社会培养各种人才。其次,体育教学创新体系的构建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创新,尽管近年来我国的体育教学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改革,但是一直没有较为明显的进步,尤其是在球类和田径类方面一直打不开局面。在当前情况下,在巩固传统优势科目的同时,积极引入各种新兴的体育运动,自然,一些高校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地域特色来开展一些体育运动,例如,在东北地区,可以开设一些冰球、花样滑冰等冰上运动。第三,要对我国现存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作出改革,在保留原有的一些优势基础上,更多地寓学于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 结束语

实验教学创新体系 篇1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大量的现代化仪器和绿色的化学实验方法已应用到有机化学的合成中[5,6], 但目前大部分高校采用的实验教材比较陈旧, 实验内容一直分为三大板块:基本操作实验, 有机化合物性质实验和有机化合物合成实验, 实验数多达80多个, 而且在实验内容及技能考察方面有严重重叠现象, 导致教学时间和资源浪费。另外, 实验和实验之间缺乏联系, 这与实际化学反应过程中需要多步完成的情况不符, 同时还缺乏综合型实验以及设计性实验[7,8,9]。因此,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要体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从实验内容的整合入手, 同时引进多步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

1 基本操作技能的强化

实验内容由原来的基本操作、性质实验和合成实验改进为基本操作、多步合成及综合设计实验三部分组成。改进后的内容弱化了性质实验, 加强了基本操作和综合性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是有机化学实验的核心, 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 因此, 改进后的内容首先仍然强调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基本操作技能包括加热、冷却、干燥、蒸馏、分馏、减压蒸馏、水蒸汽蒸馏、萃取、重结晶、色谱法等方面内容, 在实验教学中需要进行重点、反复训练。这些基本技能操作不仅进行单独练习, 而且还要贯穿整个有机实验过程。

2 多步化学实验的设置

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合成练习基本都是内容相对独立, 而且所合成的化合物有的堆放在实验室, 有的产品直接倒掉, 既污染了环境还浪费资源, 因此整合实验课程内容, 将单个独立的实验联系起来, 将前步实验制备所得的产品作为后续制备实验的原料, 是有机化学实验发展的方向[10]。例如将苯胺→乙酰苯胺→对硝基乙酰苯胺→对硝基苯胺→对氨基苯磺酰胺;环己醇→环己烯→溴代环己烷;环己醇→环己酮→己二酸;乙酸→乙酸乙酯→乙酰乙酸乙酯;开展类似串联实验, 使本来存在多次污染的实验变为一次污染, 从而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在系列化实验中, 因为每一步产品的收率与纯度都会影响下一步实验能否正常进行, 需要学生根据自己每一步实验所得的产品的量来确定下一次实验的用量和配比。所以每一位学生必须认真对待每一步反应和操作。通过系列化实验不但使试剂循环使用, 提高试剂的利用率, 降低实验费用, 更重要的是通过系列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

3 有毒实验的改进

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大纲中有一些高污染实验, 如:铬酸作氧化剂制备环己酮, 铬酸中正六价铬毒性非常大, 是一种致癌物质, 而且有很强的刺激性气味, 人体吸入后对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摄入后可引起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胃肠道刺激, 可致死, 实验废液又可引起水体污染。再如苯胺的制备, 所采用的原料硝基苯进入人体后, 可直接作用于肝细胞引起病毒性肝病, 而实验过程中学生也有出现皮肤过敏现象, 产物苯胺的毒性也很大, 同样也是致癌物。象类似实验都要进行实验内容或实验方法的改进, 置换有毒原料或催化剂, 采用微量实验方法, 如有必要可借助高科技手段模拟化学实验, 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操作的技能, 还使学生提高了环保的意识, 更实实在在降低了实验带来的污染。

4 设计性、综合性和新技术实验的引入

开设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各方面的实验技能, 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性实验要求教师根据仪器设备给出合适的实验题目, 要求学生根据已具备的基本技能, 查阅相关文献设计出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验证。设计实验提供给学生宽阔的思考空间和选择余地, 学生不仅巩固了课堂知识, 而且训练了综合操作技能, 培养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性实验是在实验中引入现代化仪器的表征方法, 如: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 通过表征, 使学生对实验仪器充分了解和掌握, 同时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实验教学评价方式的完善

实验成绩考核是实验教学过程中必备的环节。实验成绩的评价实行多元化更能反应学生的真实水平。具体方案:平时成绩占40%, 包括预习报告、实验报告、实验操作技能及问题探讨;开放式实验成绩占30%, 包括资料查找、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考试成绩占30%, 包括实验理论和实验操作两个方面, 考试为随机抽签, 单人完成。

6 结语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复杂、系统的一项过程。通过整合避免了实验内容的重叠, 多步有机化学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设置, 解决了实验过程和实际生产脱离的实际情况, 而引入实验成绩评价的多元化, 改变了学生只注重实验结果而忽视实验过程的现状, 每一个过程的实施都会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永华, 张国玺, 郭长彬.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28 (12) :89-91.

[2]郑春满, 韩喻, 谢凯.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11, 12 (01) :55-57.

[3]陈募捐, 蒋腊生, 曾卓, 等.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实验室科学, 2012, 21 (06) :78-79.

[4]郭占京, 黄宏妙, 李春玲, 等.如何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0, 13 (01) :109-110.

[5]赵艳凝, 于洋, 朱彦卓, 等.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上旬) , 2014, 5 (01) :66-67.

[6]胡冬华, 贡济宇.创新教育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 3 (05) :117.

[7]陈六平, 童叶翔, 瞿俊雄, 等.化实验教学过程管理, 培养高素质化学创新人才[J].大学化学, 2010, 25 (2) :12-15, 26.

[8]李海燕, 赵汗青, 马艳华, 等.基于创新思维的实验教学课堂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 29 (11) :309-311.

[9]郭士恒, 王东耀, 周勇强, 等.创建国家级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探索和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30 (10) :103-106.

上一篇:出资方式下一篇:谐波小波滤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