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课程资源建设的区域协作开发与共享机制研究》课题成果公报(共2篇)
《地方课程资源建设的区域协作开发与共享机制研究》课题成果公报 篇1
课题成果公报
课题名称:《地方课程资源建设的区域协作开发与共享机制研究》 课题批准号:0601110127
课题级别:重点课题
学科分类:教育信息技术
课题负责人:刘小莲,中学高级教师,广州市越秀区教育信息中心主任
主要成员:蔡定基、李广文、彭雪庄、高俊、黄佩仪、冯巨恒、冯颖、丁奕刚、李静、张安安、邓均燕
一、内容与方法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越秀教育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本课题依据基层需求,立足于我区课程改革需要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通过研究区域内课程资源建设的现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充分发挥越秀区域优势,建立一套适合我区实际情况的地方课程资源区域协作开发与共享的管理模式和机制,并以此管理模式为基础构建一个面向全区中小学支持教与学活动于一体的开放、协助、共建、共享的区域课程资源平台,为全区中小学校服务,以教育信息化促进区域基础教育的和谐、均衡发展,实现区域基础教育现代化。
(二)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的方法
根据研究目标和内容的需要,本课题采用了文献研究、评价研究与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研究过程中,不同的研究内容又根据需要,综合调查法、观察法、准实验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具体的方法、技术来收集研究数据和材料,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研
究数据和材料。这些具体的方法和技术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中,尤其在课题研究初期,更需要以大量的文献调研、调查研究为基础来构建整个研究与实践最基本的理论框架和操作体系。协助开发与共享模式的构建采取了演绎法和归纳法相结合的方法,不断通过行动研究反思存在问题,及时调整协助开发模式、资源平台功能和共享激励方式,并通过评价研究制定共享激励的评价准则。
二、结论与对策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
通过学区管理模式构建地方课程资源协作开发与共享的模式和机制是有效可行的,能很好的发挥教师共同协作组成开发团队的作用,使知识、师资、设施场所等各类课程资源可以在区域内充分得到利用和共享,对促进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化有重要的作用。内建外引的建设方式使得课程资源的内容更加丰富,有助形成一定影响力的具特色的地方课程资源。监督约束机制与评价机制的建立,为激励和奖励资源协作开发与共享的学校和个人提供了依据,有助促进资源的协作开发与共享。
(二)做好地方课程资源协作开发与共享的主要对策有:
1、学区化管理是在原有的区域教育管理和学校教育管理之间的一种以空间地域为界线,以地域内所有教育资源为内容,由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教学研究与培训机构、学校共同组织策划的整合教育资源、实行人才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搭建发展平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管理机制。以学区管理模式为基础,结合学区打破地域空间的限制,开展地方课程资源协作开发与共享,可以充分发挥学区效益最大化、结构最优化、管理组织扁平化的特点。
2、建立资源建设与管理运行机制,实现学区课程资源建设的高效管理,要从区域层面、学区层面、学校层面建立课程资源建设与管理体制,形成联动机制。
3、建立合适的过程激励机制和督导评价机制,尤其给予适当的补偿和奖励,可以促进与提高学校、教师协作开发与共享的积极性。
4、鼓励和支持学区、学校建立有地方特色的应用项目和专题学习网站等课程资源,以项目形式,实施申报、审核,区对通过立项的项目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同时项目建成后需要在区内共享,包括专题网站、学习社区、教育学习系统等。
5、协作内建资源的同时,重视外引优秀资源,只有丰富、实用的资源共享,才能促进教师的协作二次资源开发与应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交流。
三、成果与影响
(一)本课题的主要成果
1、课题组经过研究和总结归纳出一套以学区为基础架构的地方课程资源协作开发与共享的模式:以学区资源共享平台为中心,以学区架构为基础开展课程资源协作开发与共享活动,通过骨干教师为首的工作室建设,打造协作开发教学知识资源的团队,通过学区资源共享平台搭建地方课程资源共享的支撑平台与环境。
通过这一模式的运作,有效实现了共享学区教学资源、共享教师人力资源、共享合作发展平台的“三共享”。通过场室借用、师资共享、联合备课、师徒帮带、工作室协作等多种形式实现课程资源的协作开发与共享。在学区内建立没有围墙的学校,优秀的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得到充分的共享,促进学区内的不同等级的学校均衡化发展。
这种模式体现了教师间的协作联盟,是一种团队运作模式,通过合作参与筹划各种活动,互相学习启发,形成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与学校的深层次交流与融合,也推动各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
2、根据资源协作开发与共享模式,开发建设了地方课程资源协作开发与共享平台http://share.gzyxedu.net,通过学区、工作室等协作团队开发制作的资源,在共享平台上按照教材章节有条理的整理归类,不仅为课程资源的区域协作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应用环境和支撑平台,还实现了全区统一共享的动态资源库,教师只需要进入学区管理平台,就可方便、快捷的找到所需的全区共建共享的资源。
三年来,在学区平台上,开设了名师、名校长、教坛新秀工作室1087个,公开课数量达4419节,开展了丰富的网上教研交流和教师自主开发教学资源交流活动,教师上传同步资源共享量达77199条,容量达35G,公布共享的体育设施、实验设施、后勤设施等硬件资源有600多项,设备设施资源共享借用率达83%。
3、开发建设了越秀教育培训网http://、越秀教育研训网http://等区域应用平台,有效支撑了教师专业发展和区域内协作与交流。通过区域经费支持和学区管理模式鼓励学区与学校协作开发特色专题网站,目前已建成“古越秀色”、“黄花绿韵”等一批初具影响力的优秀地方课程资源。
4、区域协作开发与共享课程资源的管理机制,主要包括:资源建设与管理运行机制、过程激励机制和督导评价机制。
(1)资源建设与管理运行机制。越秀区教育局通过建立精简高效的学区管理机制实现学区课程资源建设的高效管理,通过学区三级体系及相关管理制度,从区域层面、学区层面、学校层面建立课程资源建设与管理体制,形成联动机制。
(2)过程激励机制和督导评价机制
课题组协助越秀区教育局制定了《越秀区构建学区管理模式绩效评估方案》、《越秀区学区建设情况评估表》、《越秀区学区信息化管理平台积分规则》,对教师、学校和学区实行监督约束和激励评价。
5、2008-2010年,课题组成员在各类杂志发表论文多篇。其中:蔡定基撰写的论文《学区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应用价值分析》发表于《中国教育学刊》2010年3期;蔡定基撰写的论文《学区管理内涵与实践》发表于《中国教育学刊》2010年8期;李广文撰写的论文《信息技术发展性综合教学网络平台的开发与应用》发表于《广东教育》2009年4期;李广文撰写的论文《区域教育信息化维护外包的实施与探索》发表于《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年12期;彭雪庄撰写的论文《学区化管理承载教师专业发展之重》发表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年第8期;张安安撰写的论文《试论信息化在学区建设中的作用》发表于《教育研究与实践》2010年第2期;冯颖撰写的《区域学业质量评价科学化的思考与实践》发表于《越秀教育》2010年第6期。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影响
1、通过学区实现地方课程资源的协作开发与共享使区内学校共享资源、共同发展、合作共赢,推动越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课题开展研究以来,越秀地方课程资源逐渐完善,区域教育质量不断提升。近三年我区中考、高考继续保持广州市领先优势。
2、2008-2010年,在课题研究的促进下,越秀区教师参加多媒体教育软件评奖活动,共获得国家级奖励34件,省级奖励186件,市级奖励311件,这些优秀的作品成果充分体现了我区开展课程资源协作开发与共享研究所取得的成效。作品通过区资源平台共享全区使
用和交流,发挥了较大的辐射示范作用。
3、越秀学区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得到上级行政部门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2009年4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广东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条件具备的地区可将位置邻近的义务教育学校划归同一学区,统筹使用教育教学资源”的意见,将学区建设作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之一在全省加以推广。中央及省市主流宣传媒体也纷纷对越秀学区建设和课程资源协作开发、共享进行了大量报道。
四、改进与完善
虽然我们的课题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我们觉得有以下地方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根据学区的实施情况和课题研究的深入,继续开发学区共享平台三期项目,发挥工作室和备课组的协作开发作用,进一步鼓励全区教师上传优质的教学资源,充实学区共享资源库,争取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课程资源库。激励和评估机制不断完善,通过表彰和培训,树立先进典范,扩大影响力。此外,还需要重视共享过程中教师创作的知识产权问题,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想方设法保护教师创作和共享的积极性。
《地方课程资源建设的区域协作开发与共享机制研究》课题成果公报 篇2
跳绳运动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唐宋明清都有记载。跳绳对促进人体的健康、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校从2004年起, 一直把跳绳作为校本课程开发进行研究, 至今已经近9年。先后建立了以开发和推广跳绳课程为导向的大课间、校本课程安排、擂台赛、节目编排等常规机制, 积累了丰富的课堂教学、跳绳群众活动的普及与提高、校本教材的编写、跳绳单元教学的设计, 跳绳与音乐、健美操的整合等资源, 教师的跳绳技术水平、教学理念等得到了提升。一方面, 据不完全统计, 近几年, 珠三角地区有20多所学校到我校交流, 我校派出交流20多次, 随着跳绳运动的健身价值和教育功能不断地被人们认识, 其越来越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地增加。预示着需要交流跳绳资源的体育爱好者越来越多。但是, 随着交流的增多, 逐步出现了资源的开发与共享不够系统、缺乏持续性、成本增加等问题, 因此, 探索出一条更加科学、有效的资源开发与共享机制, 显得十分必要。
2、研究过程
2010年至2012年, 依据资源共享理论、团体动力学理论、组织行为学理论的核心内容, 对资源共享的途径、方法、策略进行分析, 并运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阅卷调查等方法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 建立了“3+7”教育联盟、义务教育阶段骨干教师培训帮扶结队区域组织、跳之健文化俱乐部、广州市北部山区镇学科带头人对口帮扶区域组织等, 这些组织通过共同的目标和任务, 组成了区域跳绳资源开发与共享平台。以平台为桥梁, 进行了教学课例设计、研讨12次, 技术培训7次, 论坛3次。接待到校和派出师生交流16批次, 上展示课12节, 师生参加跳绳技能展示20多次。在实验的前期和后期, 分别对区域组织成员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对跳绳技术掌握平均为56种, 跳绳基本知识的知晓率达100%, 通过共享平台参加活动达12400多人次。在区域跳绳资源共享中采用集中交流与虚拟环境交流相结合, QQ聊天工具、电话、邮箱、博客等成为实现跳绳资源共享常规模式。
3、结果与分析
3.1、构建培训内容架构, 夯实跳绳资源开发与共享理论基础
在研究过程中, 根据南方人身体特点, 跳绳技术发展规律, 构建了跳绳资源开发与共享的培训内容架构 (如表1所示) 。
通过此内容架构指导培训, 能够把跳绳技术动作从资源层面, 上升为目标层面。跳绳资源与学员之间构成了个体、组织与结构三者的稳定结构, 更加有利于学员的培训学习, 也能更大限度地发挥培训的效果。运用此模式培训了七批次教师, 人数达400多人, 培训学生12000多人次, 跳绳知晓率达100%, 提升了培训的理念, 丰富了培训的内涵, 提高了培训的效果, 为跳绳资源开发与共享奠定了坚实基础。
3.2、创新课例研讨模式, 奠定跳绳资源开发与共享的实践基础
在实践中, 运用“问题-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开展跳绳教学。其原理是:帮助学生根据学习任务, 建立学习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 把目标转化为一定的问题 (诱因)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或意向, 其机制是:提出问题, 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式提问, 引导学生思考;演示启发, 自主体验;讨论研究, 解决问题;归纳总结, 验证结论, 利用知识, 拓展迁移的循序渐进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虽然不同区域学生的基础不相同, 但是, 在实践中运用“问题-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建立了固定的模式流程。运用“问题-目标导学”教学, 同样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如;天河区柯木塱小学朱老师与萝岗区汤村小学李老师共同执教的主题《水平三跳长绳》;天河区柯木塱小学朱老师执教的《水平三跳交互绳》与本校陈老师执教的《水平二两人一绳》等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经过此流程的学习, 学生对所学习的技术动作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从而更易于掌握动作, 为跳绳资源开发与共享打下良好的基础。
3.3、运用项目管理模式, 搭建跳绳资源开发与共享的桥梁
一方面, 跳绳的资源非常庞大, 在互联网、图书馆、书店有大量的视频、文本、PPT等资源。据有关专家统计, 世界上的跳绳方法有700多种, 也有近1000多种的报导, 但是这么多的资源, 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统一的动作名称、学习教材和规律性呈现方式。另一方面, 参与跳绳培训、研讨、交流的人员众多, 以及其技术水平和对跳绳文化的理解参差不齐, 制约了跳绳资源开发与共享的发展。因此, 建立一个以跳绳为文化目标的团队、氛围 (场域) , 通过项目管理的方式, 对培训者和培训内容进行管理, 为参与者搭建一个稳定、系统跳绳资源开发与共享的桥梁, 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在考察跳绳的群众基础、地理条件等因素基础上, 制定了跳绳资源开发与共享的项目管理模式 (如表2所示) 。
运用项目管理模式把跳绳者按质和量进行分类管理, 把无序的参与者变为了有序, 把跳绳资源的承载者从被动变为主动, 为跳绳资源开发与共享搭建了科学的桥梁。
3.4、以构建特色为目标, 提高跳绳资源开发与共享的持续性
区域内各学校依据“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优化提升特色”的学校群众体育工作模式, 以及“问题-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开展跳绳运动, 区域内各校根据《跳绳资源开发与共享的跨校区域学习内容架构》、《项目管理跳绳资源开发与共享模式》构建学校的跳绳体育特色学校, 在构建过程中, 辅导老师把教学模式传授给参与培训的老师和学校, 参加培训学校及教师之间定期交流、开展研讨会、课例观摩等活动, 促进区域内教师和所在学校的资源共享, 带动了相关学校的发展。如:广州市萝岗区汤村小学, 2011年、2012年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获得萝岗区、广州市的一等奖, 学校跳绳队多次承担区的现场会和庆典活动展示。李老师依此模式的体育课多次在区内公开观摩, 录像课例也获得萝岗区的一等奖。又如:从化市鳌头镇的人和小学等9所小学, 本学期运用此模式推广跳绳教学, 设计并推广大课间体育活动, 构建了体育特色学校。
3.5、运用信息技术工具, 实现跳绳资源开发与共享的常态化
随着教育信息化在学校的推广应用, 云技术带给跳绳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革命性变革。因此, 充分运用教育博客、QQ群组、电子邮箱、360云盘等云计算技术, 可以自主、自由地把教育技术转化为云技术, 在虚拟的教育环境中实现跳绳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如:通过QQ群组进行校际间的科组研讨时, 聊天记录就是客观的研讨记录, 并可以查看回溯;视频或音频的交流, 使原来刻板的教学研讨、技术交流时变得亲切, 既减少了花在交通方面的时间;便利的截图功能也使研讨的焦点更为集中, 效率更高。更有利于实现观点交流的常态化。如:以天河部落为平台的《广州跳绳联盟群组》, 开展跳绳特色的学校, 以博客群组为平台, 以跳绳技术交流, 资源共享为目标, 在虚拟环境中形成一个共享的平台, 通过这个平台实现资源开发与共享的常态化。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在以跨校区域为桥梁的基础上, 构建区域跳绳学习内容架构, 以项目管理为桥梁, 以构建特色学校为目标, 辅之以云技术的校外资源交流模式, 是实现跳绳资源开发与共享的有效机制。
4.2、建议
建立区域组织标准, 以便在开展区域组织活动时, 更加规范有效。拓宽途径, 把QQ视频、博客平台的即时功能开发出来, 有利于实现交流的即时性。
参考文献
[1]广州市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科教师第二期培训体育学科工作方案[G].广州:广州市教育局音体美科, 2009.
[2]广州市中小学体育学科农村地区第二批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结题总结[G].广州:广州市教育局音体美科, 2011.
[3]2012年广州市教育局对口帮扶我市北部山区镇师资培训工作计划[G].广州:广州市教育局, 2012.
[4]印发关于切实保证广州市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穗教体卫艺 (2012) 2号[G].广州:广州市教育局, 2012.
[5]黄群玲.夏义山.余少媚.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途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0, (4) .
[6]朱越强.学校与社团合作, 深化新课程改革—课程开发实验成果“主题资源开发”的实践与应用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 (9) .
【《地方课程资源建设的区域协作开发与共享机制研究》课题成果公报】推荐阅读:
地方课程开发11-23
国外地方课程开发透视05-26
地方地理课程资源06-02
地方课程建设09-13
地方美术课程资源10-25
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评价标准06-28
地方文献的共建与共享10-01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05-26
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与建设成果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