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优化实现有效教学(精选7篇)
六个优化实现有效教学 篇1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进步或发展。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无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是否认真, 而是学生有没有学到或是学生学得好不好。那么,教师怎样才能使学生学有所得, 使语文教学有所成效呢?
一、有效的导入设计
古人云,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恰当的导入,最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能使他们在和谐的氛围中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使他们能主动建构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体系。但是,导入不能千篇一律, 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课型的不同、学习目标的不同以及学生需求的不同, 设计与课相应、与生相配、与“课”俱进的导言或情境。如,笔者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一文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式导入“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全班学生齐答“母亲节”。这样一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畅所欲言, 达到充满激情的状态,从而顺利地进入课文的学习。
二、有效地控制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相对来讲应该是和谐的、完整的、持续的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有机地处理好知识发展的顺序和学生认知递进的顺序, 要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成性”资源和学生的“错误性”资源, 不能为完成教学任务甚至为“教”而“教”, 放弃一些有极高利用价值的“蛛丝马迹”。如果教师只忠实“教案” 而放弃或逃避了这些, 那么即使教师完成了所谓的课时安排, 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百害而无一利”。所以, 教师要在“有效教学理论”的指导下, 学会正视、利用、改变非课本资源, 有效控制教学流程。如, 在教学《三打白骨精》一文时,在课的结尾处, 笔者设计了对课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这一环节, 以此来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有效地组织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 关注个体的差异性和学习需求的不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在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转变学习方式上下工夫,应结合课文的需要和学生的学情,从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中选用符合本班学生特点的学习方式, 有效组织学生学习。如,在教学《山谷中的谜底》一文时,学生通过初读感知,了解到谜就是“东坡只长雪松,西坡长满杂树”。之后,笔者让学生展开独立探究学习,找出谜底。学生通过阅读感悟, 终于体会到是因为东坡雪大,西坡雪小,东坡的雪松具有弯曲反弹的特性。紧接着,笔者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 演一演雪松弯曲反弹的样子, 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四、有效的练习与反思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灵活思维,能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因素。为了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在消化和良好知识体系的完善, 检测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效果,在课尾,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课时目标练习,采用问题式、作业式、小组汇报式和问卷式等等进行检测。值得注意的是, 教师设计的练习一定要紧扣学习目标,有一定的梯度,还应结合课文设计一些实践活动等, 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有最佳的发挥。当学生完成相应的练习后, 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反馈和总结,让学生自我反思。如,在教学《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时,在课的结尾,笔者再次利用课件出示两棵樟树, 并设计了这样一个想象题:“站在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前, 你想到了什么? ”以此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印象,升华了学生的情感,还使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同时,笔者让学生课后收集宋庆龄的故事,丰富教学资源,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联系,形成“大语文”教学观。
总之, 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为学生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而要不断追求的教学理想。只要教师不断探索、实践、总结和运用,就一定能使学和教更“有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导入,教学流程,自主探究,练习与反思
六个优化实现有效教学 篇2
肇庆市教育局教研室
廖英骐
摘要: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学重形式,轻实质,而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因此,如何使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本文基于这样的背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了一些初步思考。
关键词:新课程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提高
有效教学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念, 它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 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运动之后。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 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 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 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总之, 凡是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 都可以称之为有效教学。如何调控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是搞好有效教学的关键。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途径,也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要渠道。有效教学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态度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能力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教学目标上,是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其有效性是教学目标是否落到实处,教学过程是否民主、科学、互动,教学主题知识和能力是否得到提高。作为英语教师,我时常在思考为什么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也学得很痛苦,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十分有限。可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学行为是无效的或低效的。为此,我有意识地注意研究教学行为,并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发展。现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一、情感教学---情感教学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其他学科领域相比,语言与情感态度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英语课程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应发挥特殊的作用。”(英语课程解读p67)。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非智力因素,它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移情与调节作用。因此,新课标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列为教学目标之一。但由于情感目标有着内隐性和不易考察性,更容易被老师所忽视,或被理解为讲道理,所谓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讲多了,学生就不愿意听了。所以,如何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情感教学,避免过多的“说教”,一直是困扰广大英语老师的一个问题。本文结合一些教学实例,通过分析、重建,以期找到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如:
教师教学由read 引导的三个词组read a novel,read a newspaper,read a magazine 时,如此展开:
T: I like reading.What about you?
Ss: I like reading,too.T: Look, what’s this?(出示一本小说)
Ss: Sorry, I don’t know.T: Let me tell you.It’s a novel.(教学novel,read a novel)
分析:教师采用直观教学法,用novel实物导入,但由于novel是学生未知的,教师只能自问自答,自圆其说。学生虽然对教师的问题产生好奇,但始终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情感参与可以说是一片空白。这样的教学内容显然是低效的。
重建:创设情景,让情感参与。情景作用于人的感官使人产生交际的动机和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心智活动。情景决定语言表达的意义,语言是客观情景的反映。没有情景就没有语言的意义,英语交际活动离不开语言的情景。情景教学以思维为核心,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各种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和接近生活实际的语言情境的创设,巧妙地把学生带进教学的双边活动。教师不妨把零散的单词教学设臵如下情景:“建立英语图书角,共度阅读好时光。”
T: Let’s set up a class book corner.Can you help you? Ss: Sure.T: I have some books.I want to put them on the bookshelves here.You have books, too.Would you give me some? Ss: Yes.Here you are.T: Thank you.Oh, it’s nice/ funny/ interesting.It’s a nice/ funny/ interesting novel.…
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纷纷献出自己的图书,温馨的场面、真实的情景一下子引发了学生情感深处的共鸣,此时应同样的方法引出并教学newspaper,magazine。知识在情感功能的协同作用下被学生更好地接受、内化。学生在活动中边学边用。
二、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有效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和发展具体行动和步骤的有效途径
迄今为止,所有的有效教学著作中都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有效教学策略,从备课到上课,再到评价,教学流程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策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策略。人们普遍认为,相对于听、说、读、写、算的“基本技能”来说,高层次的学习策略,如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方法的策略、元认知策略、合作学习的策略、科学利用时间的策略、原理学习的策略等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仅仅掌握零碎的教学技能是难以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的有效性的,必须将具体的方法、技巧上升为策略。坎贝尔(Campell, 2003)为教师和学生总结出课堂教学所采用的基本教学策略类型主要有:
(一)以方法因素为中心的方法型教学策略。其中又可划分为讲授型和发现型两种;
(二)以内容因素为中心的内容型教学策略。根据内容性质和内在的逻辑结构可划分为直线式和分支并行式;
(三)以师生活动方式加以划分的方式型教学策略。其中分为教师中心策略和学生中心策略;
(四)以教学任务和学习类型为中心的任务型教学策略。其中又可划分为讲解性、练习性、问题定向性和综合能力性策略。
教学中,教师们不会固定使用哪一种教学策略,而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就教师们每天都进行的听写来说,传统的听写一般是全班学生以相同的速度、相同的重复次数听写相同的内容。这样听写的最大弊端在于:英语基础好的学生觉得老师的朗读速度太慢、重复次数太多, 而英语水平落后的学生则相反。针对这一矛盾,检测手段就要有策略性。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要求, 可设计全新的听写方式。
1.传达式听写
该活动以四人一组为单位进行竞赛, 一名学生复述, 另三名学生听写。教师事先将听写的内容分成几个部分, 分别写在不同的纸条上,并将纸条粘贴在教室的四周。活动中, 负责复述的学生依次跑到一张张纸条前, 记住上面的内容, 然后跑回去复述给同伴听, 该同伴把听到的内容写下来。如此不断重复,直至听写完所有内容。最后, 完成最快最正确的一组获胜。这样, 每组的四名学生,直至全班的学生完成听写任务,这种方式让学生既能体验到竞赛的紧张与兴奋, 又在英语能力的各个方面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2.立体式听写
所谓立体式听写, 就是在进行听写时,虽然使用的是相同的内容, 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不同的听写材料。例如下面的一段文字可以设计成难易程度不等的三种听写题形式:
A
English is a language〈speaking/spoken〉all around the world.For more than 375 million people in countries such as the U.K.and the U.S.A..English is their 〈mother tongue/second language〉.Another 375 million people(learn/learned)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However…
B
English is a language _______ all around the world.For more than 375 million people in countries such as the U.K.and the U.S.A., English is their _____.Another 375 million people _____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However…
C
English is _____ world.For more than 375 million people in countries ____.English is their mother tongue.Another 375 million people_____.However …
材料A最容易,学生只需根据教师的朗读内容在括号内进行选择就可以了;材料B难度适中,学生只需在每个空格处写一个单词就行了;而材料C最难, 学生要不停地写才能跟上教师的速度,听写完成后, 可要求分别拿到A、B、C三种材料的三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 小组成员互相校对听写的内容。此时, 教师只须在教室里来回巡视, 对合作情况不理想的小组加以指导。总之,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尽量做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相应的有效训练, 又巧妙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三、教材整合---教材整合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深化和提高
“课标” 中的“教材使用建议”指出:1.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删减; 2.替换教学内容和活动;3.扩展教学内容或活动步骤; 4.调整教学顺序;
5.调整教学方法;6.总结教材使用情况。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如:
1.教材某些地方的安排不够集中----调整教学顺序。问题: 九年级上册,Unit 3开始讲解被动语态,教材要求掌握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Unit 3当中三个topic,第一个topic安排讲解一般现在时的被动语态,本来应该一鼓作气继续安排讲解一般过去时和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可是教材把这两项内容安排到了Unit 4的Topic 2和Topic 3当中,中间间隔了三个topic,语法结构显得缺乏连贯性。还有比如说形容词的比较级及最高级和宾语从句这个大的语法项目。解决方法:我认为这正是教师们要调整教学顺序的时候,语法编排看似松散凌乱,实际上,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是:先让学生了解某个语法,然后让学生经过几个topic 时间的消化,最后才重点解决这一大项语法。如果学生基础好,教师可把后面的语法提上前教或把这一语法放到后面一起教。要学会教材为我所用,而不是教材安排我教。
2.教材内容联系不密切----替换教学内容或活动。如八年级上Unit 3 Topic 2的主题是有关音乐,其主要内容涉及的是对一个乐队的介绍,但在最后一个部分忽然转入一个关于“我”的个人档案,只在“我”的爱好的某一点中涉及到喜欢听歌。该设计让人觉得有点节外生枝,牵强附会的感觉。教师可把那档案换成一个乐队成员或热门歌手的个人档案,从而使主题和档案内容更贴切。
3.淡化语法教学的同时,基础知识就显得薄弱----适当的补充。学生应通过大量阅读,从中感知语法,仅仅是从课本上学习语法,从字里行间去体会语法,是不够的。课程标准对语法的要求也并非如书本所淡化的那样蜻蜓点水式的简单,语法教学还是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归纳和补充,同时进行一定量的操练才能掌握。
4.探究活动(project)及大部分的Class activities----删减。探究活动(project)及大部分的Class activities是综合性的练习,要求比较高,许多学生很难做好这些练习,因此,在不影响课堂教学重点及教学内容完整性的基础上,对大部分难以完成的内容进行删除或分层教学,这些练习让有能力的学生做,没能力的学生就不做。很多教师对这些部分的处理比较随便、简单,没有很好地利用它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用构建主义理论(支架式教学理论)来指导教学。
四、教学细节 ——---教学细节的处理得当是课堂有效教学的有力补充
细节决定成败。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注意细节,学生就有许多知识学得不透,理解不完整,结果事倍功半。因此,在注重大方向的同时,还要注意一些细节,使学生学得更扎实。
1.突出重点,操练到位。讲完课文后,教师要学生画重点句型时,应先让学生划,教师最后确定,最好不要教师包办代替,要以学生选为主体。再是,既然是重点,教师就应该把它们操练到位,只划出来,学生只知道其重要,但还是没掌握,不会运用,结果就形成了老师们的口头禅 “我都教过了,可学生还是学不会,”
2.巧用简笔画,提高记忆效果。在教对话时,如section a.b等对话,我觉得教师们不一定要使用多媒体,应多使用简笔画来教学,这样会更直观形象,而且,边听边用各种肢体语言来配合效果会更好。干巴巴地听录音很难记住谁和谁在讲什么。如果有图再在旁边加上一些关键词,学生会更容易能理解和记住对话内容,并马上背出对话。
3.打好音标基础,着重长远发展。现在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很多,特别是单词多,为了节省时间,教师直接带读单词的还不少,长期下去,学生到高中还是不会自己拼读单词。教师应教会学生拼读单词及发音规则,这样学生就有自学的能力了。
4.各尽所能,学有所获。“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20世纪30年代初,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他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近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前者由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所决定,后者则是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中,儿童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所决定。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相应的要求,让学生会跳起来才能摘到 “桃子”。有的学生一堂课记20个单词10个句子,有的学生一堂课记10个最简单的单词和2个句子,也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有的学生能背课文,有的学生只能读课文也很满足了。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要求,只要他们每堂课学有所获就一定能达到教学目的的。
五、网络型教学-----网络型的课堂教学是促进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渠道
在复习课中,教师常常觉得按课文顺序复习很单调,学生也感到是在 “炒冷饭”,学习积极性不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我觉得网络型的课堂教学是促进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渠道之一。具体思路如下:
首先,按照新课标中所列的24个话题,把6册中所有的词汇进行分类。如:个人情况;家庭、朋友与周围的人等等。把相关联的词放在一起符合记忆规律,它能使学生形成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同时在一定的语义场中,能让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不断地体验到学习英语带来的成功感。
其次,以话题为中心,将同一话题的内容进行归类整理。在复习过程中设臵一定的任务,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通过运用这些语言材料去完成任务的方式来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最后,这种语篇复习的模式中非常重要的步骤就是以话题为中心来编制语篇练习题。具体的做法是:围绕一个话题,选取同一材料来设臵听力、完形、阅读理解、任务型阅读(阅读填表、连段成篇、阅读填空)、短文填词或首字母填空、话题讨论、书面表达等题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训练。例如:
Making Words
1.单词:began sound language different country animal found hundred 2.词组:make sound, different languages, some animals, hundred languages, 3.句子: He began by making sounds.Some animals also have their languages.People in different countries made different kinds of words.Today there are about fifteen hundred different languages in the world.4.短文:
No one knows how a man learned to make words.Maybe he began by making sounds.As time went by, more and more sounds and more and more words were made.This is what we call languages.People in different countries made different kinds of words.Today there are about fifteen hundred different languages in the world.Some animals also have their languages.When a bee has found some food, it goes back to its home.It wants to tell the other bees where the food is.But it can’t speak, so it does a little dance in the air.In this way it tells the other bees where the food is.5.练习
1)Listen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听说领先,2)True or false: 抓住文章的基本观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1)All languages began by making sounds.()(2)peopl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their own languages.()(3)There are different languages in the world.3)Discuss the followings: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和实际生活针对话题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a.How are the languages made?
b.Is it good or bad that there are about fifteen hundred different languages in the world? Why?
c.How do the bees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4)Write a passage: 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Is it good or bad that there are about fifteen hundred different languages in the world? Why?
六、教学理论-----综合多种教学理论来指导教学会使课堂教学有效如虎添翼
理论来自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在综合复习时还是应该运用一些必要的教学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如:
1.语 块 理 论(词汇复习和写作之用)把一些使用频率和接受程度很高的短语词汇称为语块。预制语块常作为整体储蓄存在语言使用者的记忆里,在使用时不需要经过语法的生成和分析而直接从记忆中提取使用,因此,预制语块被认为是书面表达的理想语言表述单位。让学生形成语块的意识,然后反复操练,借助学生所学到的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也可以自己创造一些常用的语块让学生当单词那样背下来,这比孤立地记单词更有效。依据Lewis 的分类:
1.单词/多词语块: not at all;2.习惯搭配/ 短语限制语:be similar with, give sb.a hand;3.惯用语句型/惯用表达:how are you? Nice to meet you;
4.句子框架/句型框架: would you like to give me a pen? Could you help me…? …
作用:让学生形成语块的意识,然后反复操练,借助学生所学到的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也可以自己创作一些常用的语块让学生当单词那样背下来,这比孤立地记单词更有效。
2.头 脑 风 暴 法(词汇复习和写作之用)头脑风暴法的目的是向学生提供一个想象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通过集思广益,激活学生头脑中各种相关的图式,如想法、概念、形象和印象等。在采用头脑风暴法时,通常围绕一个特定的话题,由教师作为指导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创作性思维。如以新课标中的24个话题为例。先是列举单词,再联系词组、句型和句子等等个人情况,根据学校生活,兴趣与爱好等为题, 最后组织成一篇文章。
3.语 言 迁 移(语法和写作之用)语言迁移是指一种语言对另一种语言产生的影响,或原先学习的一种语言(如母语)对后来学习的一种语言(如外语)产生的影响。母语对外语起促进作用和有利于外语学习习惯形成的迁移叫正迁移, 母语对外语起干扰作用和阻碍外语习惯形成的迁移叫负迁移。在复习中学生对正负迁移的印象会特别深,效果自然就会好。如: 正迁移:我学习英语----I study English.负迁移:(词组)开灯,开会---turn on the light, hold a meet.(句法结构)我认为他不对---I think he is not right.---I don’t think he is right.我昨天在家做作业---I yesterday at home did my homework.----I did my homework at home yesterday.(文化习惯)见面Where are you going? How old are you?------Good morning, Mr/Miss Zhang.…
4.显性语法与隐性语法教学(语法教学之用)显性语法教学通常采用演绎的方法,教师明确要求学生注意语法结构,讲解语法规则,然后引导学生做相关练习。它强调语言的形式,而忽视了语言的意义及其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本文所指的显性是指其提高学生“注意”、解释语法规则等特点。隐性语法教学往往采用归纳的方法,学生通过接触大量的语言材料或在语言实践中发现语法规则,然后才由教师归纳语法规则,进行讲解。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隐性语法教学片面地强调了语言的意义和使用情境,导致了语言缺乏准确性的缺点。
这两种方法常用在语法教学中,特别是几个语法项目适合用隐性语法教学:形容词,副词比较级和最高级,时态,语态,疑问句和否定句,代词,或词性变化,还有一些从句等等。显性语法教学适用于名词,动词,副词等等的复习。
总之,课堂教学要有效,教师就必须关注课堂,运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根据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采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最大效果,努力构建有效课堂教学,实现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庞
森 《任务型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的误区》 海淀教育2009.2.2.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9.2.3.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9.1.4.高金玲
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五个要素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7.2.5.陈思算 新课标下的单元语法循环教学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实现有效教学 篇3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优化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热情的行程。”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到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还要在情感、态度和价值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数学教师需要积极创设有效的数学课堂,以此真正展示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了实现这一点,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组织学生动手练习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自主探究数学的热情,使其产生亲近数学、热爱数学之情,并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扎实备课
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一些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了。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我们需要一方面,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学习利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断增强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和专业教授能力,提高自身的数学修养;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时刻牢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观念,及时走下讲台,放下教师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进行良性互动,亲近学生,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建立起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常言道: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要有一缸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因此,备课环节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备课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前提,教师在备课环节花费的精力与教学质量的好坏成正比。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我们不仅需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的任务,同时还要在教学活动开展中锻炼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在备课环节做好准备,认真钻研、分析教材,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实现有效教学。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与生活相结合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后,小学数学教材在编写的时候,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因此,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刻细致地分析、探究,熟练地掌握数学教材中所传达的有效的教学信息,并将重点放到与生活有关的数学知识上,将教材与学生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例如,我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常常利用图片、声音等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知识进行加工处理,设计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数学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其在思考中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在将数学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相结合的时候,教师还需要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深入地分析,在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制定出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
三、引入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参与性
由于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仍处于尚未定势的阶段,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养成,因此,教师需要慎重地选取合适的与学生认知结构相符的小游戏,以学生的思维习惯为出发点,制定出不同的符合学生个性差异的训练方法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我在进行数字加减教学的时候,常常会开展击鼓传花游戏,通过教师敲鼓,学生传递纸花,当鼓声停止,花落在哪位学生手里,该学生就需要回答教师的问题。这不仅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更可以在紧张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四、注重利用问题来引导教学
学生在小学阶段有着浓厚的好奇心,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紧紧抓住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思考。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课本中已有的问题或者知识点来提炼出新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符合学生学习实际,并带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思考性,以此激发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兴趣。既符合教材教学需要,对学生的思维扩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又可以使学生巩固原有的数学知识,加强他们的数学思考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我在数学教学中,常常会提出一些具有实践性和挑战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来获取问题的答案。例如,在学习统计的时候,我一般会让学生就某一具体问题对班级、学校、家庭人员进行调查统计,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还可以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交流来提升自己的各项能力,使其真正对数学产生喜爱之情。
五、精心设置情境,更新教学方法
近些年,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工作者不再拘束于已有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等,他们积极汲取国外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扬长避短式的改革。在这一过程中,情境教学成为国内外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模式。在国内,不仅语文、英语等学科可以采取情境教学模式,数学也不例外。小学数学是一门图形概念和数学概念构建初期的知识启蒙课程,在这一课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发展的需要来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并在课程开展过程中,将知识与情境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对知识进行分析与思考。当然,情境的创设并不是毫无章法的,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也需要严格遵循有简到难、深入浅出、层层递进的原则,一步一步地在情境中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也不要仅仅局限于教材,适当地拓展教材内容,将课外知识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推动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授长方形和正方形边、角特点的时候,我会向学生直接展示长方形、正方形图片,组织学生直观地对图形进行观察和猜测,然后放手学生,让他们在小组内通过剪纸、测量等一系列活动来验证自己的猜想,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通过动手实践来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并充分领悟到数学思维的方法。
六、积极引入微课
数学是一门极具抽象逻辑性的科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教给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更需要引导学生将已有的数学知识与现在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以此为基础探索出新的解题方法。然而,由于学生知识水平有限,对新旧知识进行联系的能力不强,如果仅仅依靠教师来提醒他们回忆所学过的知识,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这时,我们就可以将微课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例如,我在讲解平行四边形面积求解的时候,会利用微课,设计出平行四边形剪成长方形这一动态变化,引导学生回忆起长方形的面积求解公式,并由此推断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解公式。由此,学生既可以回忆起已有的知识,还可以学到新知识,在思考中增添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主动参与其中的课堂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在以后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在传统思想转变的基础上,创新使用教材、创设教学情境、引入微课、小游戏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实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实现有效教学 篇4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扎实备课
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一些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了。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我们需要一方面,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学习利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断增强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和专业教授能力,提高自身的数学修养;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时刻牢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观念,及时走下讲台,放下教师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进行良性互动,亲近学生,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建立起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常言道: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要有一缸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因此,备课环节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备课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前提,教师在备课环节花费的精力与教学质量的好坏成正比。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我们不仅需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的任务,同时还要在教学活动开展中锻炼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在备课环节做好准备,认真钻研、分析教材,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实现有效教学。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与生活相结合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后,小学数学教材在编写的时候,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因此,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刻细致地分析、探究,熟练地掌握数学教材中所传达的有效的教学信息,并将重点放到与生活有关的数学知识上,将教材与学生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例如,我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常常利用图片、声音等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知识进行加工处理,设计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数学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其在思考中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在将数学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相结合的时候,教师还需要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深入地分析,在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制定出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
三、引入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参与性
由于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仍处于尚未定势的阶段,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养成,因此,教师需要慎重地选取合适的与学生认知结构相符的小游戏,以学生的思维习惯为出发点,制定出不同的符合学生个性差异的训练方法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我在进行数字加减教学的时候,常常会开展击鼓传花游戏,通过教师敲鼓,学生传递纸花,当鼓声停止,花落在哪位学生手里,该学生就需要回答教师的问题。这不仅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更可以在紧张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四、注重利用问题来引导教学
学生在小学阶段有着浓厚的好奇心,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紧紧抓住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思考。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课本中已有的问题或者知识点来提炼出新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符合学生学习实际,并带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思考性,以此激发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兴趣。既符合教材教学需要,对学生的思维扩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又可以使学生巩固原有的数学知识,加强他们的数学思考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我在数学教学中,常常会提出一些具有实践性和挑战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来获取问题的答案。例如,在学习统计的时候,我一般会让学生就某一具体问题对班级、学校、家庭人员进行调查统计,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还可以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交流来提升自己的各项能力,使其真正对数学产生喜爱之情。
五、精心设置情境,更新教学方法
近些年,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工作者不再拘束于已有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等,他们积极汲取国外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扬长避短式的改革。在这一过程中,情境教学成为国内外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模式。在国内,不仅语文、英语等学科可以采取情境教学模式,数学也不例外。小学数学是一门图形概念和数学概念构建初期的知识启蒙课程,在这一课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发展的需要来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并在课程开展过程中,将知识与情境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对知识进行分析与思考。当然,情境的创设并不是毫无章法的,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也需要严格遵循有简到难、深入浅出、层层递进的原则,一步一步地在情境中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也不要仅仅局限于教材,适当地拓展教材内容,将课外知识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推动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授长方形和正方形边、角特点的时候,我会向学生直接展示长方形、正方形图片,组织学生直观地对图形进行观察和猜测,然后放手学生,让他们在小组内通过剪纸、测量等一系列活动来验证自己的猜想,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通过动手实践来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并充分领悟到数学思维的方法。
六、积极引入微课
数学是一门极具抽象逻辑性的科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教给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更需要引导学生将已有的数学知识与现在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以此为基础探索出新的解题方法。然而,由于学生知识水平有限,对新旧知识进行联系的能力不强,如果仅仅依靠教师来提醒他们回忆所学过的知识,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这时,我们就可以将微课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例如,我在讲解平行四边形面积求解的时候,会利用微课,设计出平行四边形剪成长方形这一动态变化,引导学生回忆起长方形的面积求解公式,并由此推断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解公式。由此,学生既可以回忆起已有的知识,还可以学到新知识,在思考中增添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主动参与其中的课堂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在以后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在传统思想转变的基础上,创新使用教材、创设教学情境、引入微课、小游戏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实现有效教学。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育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为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获得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基本技能;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可以有所发展。因此,在开展数学活动的时候,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开展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优化
参考文献
中学生物有效教学构建的六个转变 篇5
一、从注重知识的学习向注重人的主体需要的转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过于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忽视学生的主体需要这是传统教育的一大顽症。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变了沿用多年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构建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其主旨就是从学生的需要和利益出发,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多样化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在充分研究了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削弱了知识性内容,选入了学生普遍感兴趣的对学生终生学习和发展具有较高价值的内容,如生物实验、实习、调查等。且这些内容已由验证性改变为探究性。学生在这样的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中,能最大限度满足自己成为发现者、探索者的需要,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二、从注重解决问题向注重发现问题转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技能问题而已,而提出问题或新的可能性,从新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和思維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或课本上提出某个问题,再由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之下共同研究。这种模式显然剥夺了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扼杀了学生探究创新的兴趣。而新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索作为学的中心环节,目的在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解决问题向发现问题转变这便是学习方式转变的要义之一。国外对探究性学习已形成了较为严谨完整的经验,即由有价值的问题出发,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的活动中,应允许、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提出问题,大胆地提出假设,因为这是探究活动的中心。
三、从注重知识的储存向注重知识的想象发展转变
传统的生物课程知识量过大,面面俱到,有些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单纯记忆的事实性知识太多,甚至有些内容还有些重复。在这种情况下,在课堂教学时,为了能完成教学任务,老师总是被迫于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灌输一个又一个结论,学生根本没有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新课程体系的构建在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的需求、生物科学发展三个方面之后,适当降低了对知识的需求,使探究和实践有了时间保证。同时新课程标准设计了若干个科学探究的案例,为师生提供了科学探究的案例,让学生的学习能真正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科学探究需要提出问题,提出假设,需要预想可能性,所有这些离不开学生的想象。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者应充分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要创设想象的情境,要让学生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并与学生一同想象。
四、从注重知识的获得结果向注重知识的获取过程转变
“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或方法”。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教学的一大弊端,它是在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它把形式结论的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它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它排斥了学生的思考个性,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本次课程改革特别强调通过科学探究,让学生亲自尝试与实践,让学生有探究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经验,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理解科学的本质,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生物教学中对学情的反馈,目前反馈学情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做练习题来反馈,另一种在师与生、生与生的语言(信息)交流中反馈。这两种反馈学情的方式都非常重要,但如果从过程与结果的角度来看待,前一种是对学习结果的反馈,后一种则是对学习过程的反馈。过程的反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是怎样获取知识的,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便于更及时地调控教学进程,其意义就在于能将问题及时解决在课堂之中。但很多时候,这种信息交流的机会却被我们忽视了,师与生间的信息交流仅仅局限在了题目的正确与否上面。
五、从以书本知识为出发点向以现代生活为出发点转变
一些同学在遇到问题时,总是企图从书本中找出现成答案,这便是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产物。促进有意义的学习,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这就需要生物教学应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新课程在各个主题中列入了“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关注食品安全”“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认同优生优育”“关注我国特有珍稀动植物”“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关注生物技术和发展与人类未来的影响”、“养成青春期的卫生保健与习惯”“关注癌症危害”“拒绝毒品”“运用急救方法”等。选取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于一体的内容。这些内容的选取着眼于现代生活,强调了学生的学习更应关注社会实际问题。
六、从注重教师的权威建立向民主氛围的营造转变
陶行知认为:“创造力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并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因此,本次课程改革将教学的本质定位于交往。通过师生的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构建。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的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学情境与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学生心态的解放、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与学生共同分享。交往还意味着教师应由教学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此看来,交往应基于教学民主基础之上。只有实现由教师权威的建立向教学民主的转变,积极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建立“你——我”的师生关系,教学交往才能得以实现。
六个优化实现有效教学 篇6
生物课堂教学全程优化,要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做指导,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充分突出“学”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找出实现学生“学”和教师“导”的最佳结合点,科学安排从教学目标投放,到教学质量测评的每一环节,把“教师灌输式地教,学生被动地学”变成“学生主动地学,教师巧妙地导”,把“学适应教”变成“教适应学”,把“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变成“深化知识理解,重视能力培养”,切实追求课堂教学实效,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骤:目标要题目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它决定了教与学的方向。传统的目标教学往往是首先向学生展示“理解……”“掌握……”等等,学生虽能记下要求、但很难把握,不知是否达到要求。解决的方法就是把教学目标转化成目标思考题,通过题目来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研究教学目标,设计出符合目标要求,且具有一定梯度的思考题。对较高要求的目标,其思考题就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要让学生经过一番思考才能答出,达到一种“跳一跳,摘桃子”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光反应时,笔者设计了如下的目标思考题:(1)光反应的场所在哪里?(识记)此处为什么能进行光反应?(理解)(2)光反应的物质变化在哪两方面?(识记)请写出物质变化的表示式。(掌握)(3)光反应的能量变化如何?(掌握)这样,不仅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而且易于教师掌握学情。
第二步骤:探索要程序化
探索是学生应用多种感官,按照目标指向,主动摄取知识,发展智力的过程,是形成科学方法和造成求知悬念的关键环节。教师要设计好课堂探索路径,逐步诱导,使之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一般程序为:设疑激思→观察图文或实验→思考讨论→得出结论→应用。例如,学习“酶的特性”时,首先提出:唾液淀粉酶的催化能力与温度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呢?(设疑激思)请学生将准备好的几支试管置于不同温度环境中,并用碘液检测(实验),然后引导学生讨论(思考讨论),最后得出温度与酶活性的变化曲线(得出结论),并用于其它酶的分析(应用)。这样不仅充分突出了“学”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而且培养了他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
第三步骤:结论要过程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面向知识结论的教学,教学活动是教师讲结论,学生背结论,回答结论,其结果是知识与能力脱节,缺乏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而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应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因为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反映了知识发现、发明、形成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而且充分展示出概念形成、问题发现、思路探求的科学程序和方法。因此,必须把结论的教学转变为过程的教学,突出“学”在教学中的地位,正确处理“学”与“导”的关系。教师的“导”就是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创造条件实现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他们自己得出结论,必要时还应参与学生的讨论,巧妙地把讨论引向深入。如在进行“生长素的发现”教学时,按“观察发现问题→分析推测→设计实验验证→建立模型→形成结论”的程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中,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四步骤:训练要层次化
训练是学生深化理解、巩固新知、培养能力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的训练要分层次进行: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要由点到面,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扎实地练,做到针对性强;对于新旧知识易混点采用对比练,做到求同存异;对于知识与能力结合点采用创造练,做到举一反三;对于重点、难点知识采用反复练,做到常练常新;对于同类知识采用典型练,做到触类旁通;对于训练题的设计要思维容量大,思维过程强,体现知识的发生过程。
第五步骤:知识要结构化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让学生掌握结构化的知识,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前提。懂得了知识的基本结构,不但能较容易理解整个内容,而且有助于记忆,还可以缩小“高级”和“低级”知识之间的差距,实现知识的迁移。在新课的学习中,学生获取的是分散的缺乏联系的无序知识,这样的知识是无法认识生命的本质并解决问题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搞清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将知识重新编码、排序使之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由面成网,由无序而系统。如“矿质代谢”的知识结构可归纳为:这样不但使学生对矿质代谢有了整体认识,同时也突破了呼吸作用与矿质元素吸收关系密切这一教学难点。
第六步骤:测评要达标化
“六个转变”让英语教学更有效 篇7
一、以人为本, 转变观念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就是把学生看成一个完整的人 (whole person) ,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的发展才是教育的根本,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处处为学生的发展考虑。语言是人的发展的一部分, 语言教学不仅要教语言, 而且要帮助学生发展个性, 开发潜力, 健全人格, 使他们成为能立足于社会的人。教师的责任在于唤醒学生聆听自己内在的灵魂的呼喊, 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和潜能发现者, 教师不仅要重视学习结果, 更要注重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 让学生自己去思考, 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 这样所学的知识才能深刻与持久。
比较以下两种不同的学习观:
A:目标很明确, 通过知识的不断巩固性的操练, 掌握知识, 考上重点中学。
B:积极参与各项创造性活动, 重视用语言来表达思维, 以思维来提高语言;注重人际间的沟通, 既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让别人了解自己, 同时也能认真倾听别人的想法, 使自己能理解别人。学习者在掌握语言的同时, 提高了人文素养。
教师应提倡的是B种学习观。对于人的可持续发展来说, 人文素养的培养比知识能力的培养更基础, 因为人文素养是多方面能力的总支撑, 这种支撑作用具体表现为理性的思维、宽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态、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够的合作意识等等。
二、重建结构, 转变关系
新教材的一个显著变化是:难度降低了, 知识面加宽了, 对教师的能力素质要求更高了。这就需要教师拥有丰厚的知识, 特别需要有相关学科知识, 同时还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听、说、读、写、译要样样熟练。新教材覆盖了新《课标》所要求的24个话题, 66个功能项, 三千多个单词及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 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把这些技能融汇贯通地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去, 具有深入浅出的表达能力和指导学生交际的组织能力, 具有驾驭新教材的能力, 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就是和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 教师既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 又是学习者。一是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要有一套系统的教学理念 (a sound knowledge of t eachi ng met hodology) , 包括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结构、新课程标准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所贯穿的新思想, 而且要有吸收各种教学技巧的优秀手段 (a consci ent i ous hand at adopt i ng appr opr i at e t echni ques) , 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具有适应未来变化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二是向学生学习。当今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增多, 掌握信息的能力提高了, 对新科技领域很敏感, 不少方面比教师知道得还多, 加上现在实行开放教学, 他们会把课内外获得的大量知识信息带到课堂上来, 教师只有虚心向学生学习, 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同时必须不时反思自己, 不断超越自己, 努力提高自身的全面修养和专业水平。
“新课标”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 并能把其基本内涵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如:历史、地理、文学戏剧、宗教信仰、民族特性、杰出人物、现代科技等。所以作为教师, 必须经常涉猎各种领域的知识, 扩大知识面, 及时了解最新的社会动态, 只有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才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能力。“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性和原创性地运用语言知识和教育教学资源的能力;必须发挥学生主动精神和自身潜能, 才能实现“新课标”的教育目标。”
三、适应教学, 转变角色
现代教育心理学表明,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 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任务型教学中, 其主要任务是沟通 (传送和接收) 信息, 使学生具有学习的自主性。教师的角色能反映各种教学因素、教学方式、教师个人教学观念和文化, 为了使学生成为交际者, 教师可以扮演策划者、启发者、鼓励者及课堂活动中的普通成员。这里面很多角色作用是重叠的, 是根据教学步骤、教学情景与教学要求而更迭的。因此可以说, 教师教学风格产生于教师对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作用的认识。“新课标”下的英语教师必须扮演多元的角色, 而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 教师的角色必须得到扩展, 在教学中和学生共同成长。
最近在校际交流中观摩了一堂优秀教师上的课, 通过观摩和聆听她的教学思路介绍, 借此来分析一下她为了上好这堂课, 分别扮演了什么角色。
由上可知, 教师要从几千年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中转变出来, 成为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 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手, 而学生也从被动的学习中解放出来, 成为自主、自信, 敢于创新的学习者。
四、冲破禁锢, 转变模式
“新课标”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 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使教育转轨, 而摒弃应试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 最重要的就是提高教育认识,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因此, 新世纪的教师要切实改变课堂教学方法, 做好应试教育向素质转变的教学观念, 改革课堂教学, 促进学生的品德、意志、思维等心理品质和谐发展, 着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的自主学习真正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心理学家的研究也表明, 任何一种能力或者说技能都是在学生主体参与了相应的实践活动后才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正如素质教育的精髓所说:“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新课标”要求教师们能创造学英语的策略, 要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 (curiosi t y) , 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capaci t y) , 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creat ivit y) , 要让他们对学英语有勇气 (courage) 和信心 (confidence) 。这5C是学好英语的重要条件。我们应让学生明白:
·To learn in order to use.
·To learn what is being used in your r eal li f e.
·To learn it as it’s used.
·To use it as it’s learned.
“新课标”倡导的“任务型”教学途径 (TBL Teachi ng Appr oach) 非常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提倡以人为本,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 提供符合语言发展规律, 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实际功能的语言信息、情景和形式, 使学生能够在动态的、自然的情景中自始自终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来学习语言, 任务完成时通过成果展示来肯定学生的成绩, 激发学生渴望成功的欲望。
运用TBL教学模式, “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 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英语课程标准》)
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向合作学习、主动学习、探究性学习转变。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使学生树立信心, 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发展自主合作精神,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有效研究, 转变对象
研究表明, 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方法可以使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有效实施。根据认知方法的差异, 专家把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归属为四种:
教师要了解学生认知上的差异, 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分析自身条件与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能够合理制订计划, 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 总结出有效的学习方法。
研究学生是“新课标”提出的很重要的一个要求, 学生在什么情况下学得最好?北京师范大学肖川博士发现在下列情况下学生学得最好:
·当学生有兴趣时;
·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的状态时;
·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
·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
·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
·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
·当学生被鼓舞和信任做重要事情时;
·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
·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
我们教师要研究学生, 包括研究他们的困惑、自我知觉及其与现实的关系, 教师应有探索态度;研究学生的个性特长, 研究教育教学规律, 与学生一起成长, 才能给学生提供多种发展和探究的平台。
六、注重过程, 转变重心
《英语课程标准》注重过程, 要求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新标准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力求全面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使评价更好地激励学生学习。评价方式由静态评价发展为动态评价, 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 而非一味地强调学习的结果, 即从过分关注结果逐步转向对过程的关注。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 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 则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 也就是“新课标”强调以行为表现为基础 (per f or mance~based) 的评价, 它要求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袋, 主要记录学生在各种情况下, 使用自己所学语言的表现, 综合考察出席情况。课堂表现, 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疑难问题及其解答, 单元知识总结, 自我评估的结论, 开放性期中期末测验情况。这种评价方式意味着从学生应该学什么到学生应该做什么的转变。过去, 人们关注的是学生应该学什么, 而现在关注的是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做什么, 这种转变标志着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视。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 记录诸如学生在道德品质、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这种关注过程性评价, 能及时发现学生发展中的需要,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 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获得发展, 实现个体价值。
笔者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 利用建立档案袋和单元学习评价表,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参与程度、合作精神等来形成性评价,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做到积极主动。
终结性评价仍然是一种重要的评价手段, 但操作过程中应以着重检测学生综合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能力。要改变过分注重分数, 简单地以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类、排名次、公布成绩的做法, 应对考试结果做出分析、说明和建议, 促进学生发展, 减轻学生压力。评价要以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为出发点。
总之, 在新课程理念下, 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领导者, 应该转变观念,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放下架子, 学会与学生一块成长, 与学生一块倡导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伽利略说:“You can’t t each a man anyt hing.You can help hi m t o di scover.”没有人可以教给另一个人知识, 但是可以帮助其去发现和掌握知识。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 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 帮助学生掌握运用外语做事的能力 (doing somet hing) 。教师要有持续的事业心 (ent erprise) 和高度的创新精神 (init iat ive) , 敢于实践, 敢于反思, 要有“研究学生、理解学生、教学合一”的教学理念, 一定要站在学生的位置, 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 做一个有耐心 (pat ient) 、有责任感 (responsible) 、有创造力 (creat i ve) 、知识渊博 (knowledgeable) 和经验丰富 (experienced) 的教师。同时, 也教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做事, 学会学习和学会合作, 师生共同发展。
摘要:教师应明确学习理念, 把握学习过程;创设任务型活动, 建构知识体系;倡导探究教学, 保持创新活力;启动多种感官, 运用多种媒体;注重过程评价, 师生共同发展;开发学习资源, 拓展学习时空。为学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推动学生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英语教学,转变,有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丁文.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 (7)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高洪源“.用事例说理论.用事实说概念”《学生双语报》2003
[5]李启焕“.尊重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化教学”《学生双语报》2003
[6]姚连荣“.新课标理念下的英语教学”《学生双语报》2003
【六个优化实现有效教学】推荐阅读:
实现及优化06-24
物业薪酬体系优化设计的思路与实现论文08-20
要实现有效教学07-01
有效实现08-11
有效优化小学体育教学05-17
实现有效预习07-30
“辩论式”学习──优化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10-01
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策略优化06-26
优化教学设计_提高课堂的有效性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