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实现

2024-08-11

有效实现(共12篇)

有效实现 篇1

沟通占据管理者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 管理沟通是管理者的基本职责之一, 是管理行为的基本构成和要素。

现代企业管理的过程, 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沟通的过程。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指出, 沟通占据管理者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 管理沟通是管理者的基本职责之一, 是管理行为的基本构成和要素。如今, 管理沟通作为一种现代管理理念, 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

一、科学把握有效沟通的概念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曾对一万份人事档案进行分析, 结果发现, “智慧”、“专业技术”和“经验”只占成功因素的25%, 其余75%决定于良好的人际沟通。沟通是人与人之间发生联系的最主要方式, 人们有大约70%的时间在进行沟通。正如巴纳德所说:“在任何一种彻底的组织理论中, 沟通都具有核心地位。”对组织来说, 沟通是管理的核心, 各项管理职能均需要沟通才能完成, “没有沟通, 就没有管理”。

什么是沟通呢?沟通指的是两个或多个信息传递主体之间传达思想和交流信息的过程, 主要包括人际沟通和组织沟通。从结果上讲, 沟通存在着有效沟通与无效沟通两种。所谓有效沟通就是成功的沟通, 通过有效沟通达到一种和谐、一种境界。

通常使用准确、实时和效率来衡量沟通的有效性。准确, 是指信息从发送者传到接收者时保持原意的程度, 使信息不会在沟通中因为各种因素而失真;实时, 是指信息从发送者传到接收者的及时程度, 也就是说沟通不仅要准确, 还要及时, 以免产生误解或是延误决策;效率, 是指信息发送者需要根据接收者的理解水平和接受能力, 选择适当的沟通方式才能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而不是单指发送信息的量大。

在现代信息社会, 从一定意义上说, 沟通就是信息源透过某种管道把信息传送到目的地的过程, 是信息在传送者和接收者之间进行交换的过程。信息沟通就是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换, 是人们相互了解、相互认识、相互影响的过程。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 企业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制度、沟通管理和冲突管理培训等改善管理沟通, 实现有效沟通。

二、充分认识有效沟通的作用

1990年宾夕法尼亚大学卡兹商学院的一项调查表明, 公司在招聘M BA高级人才时最为看重的是“沟通技能”。1991年美国《财富》杂志发表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沃森商学院对1000名招募者、校友、首席执行官的个人访谈, 结果表明, M BA毕业的学员最为缺乏沟通的才能。自从芝加哥大学率先在M BA教学计划中引进“管理沟通”课程之后, 这一课程已经被引入全美许多MBA教学计划中。

有效沟通是正确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是统一思想和行动的工具, 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沟通无处不在, 个体间乃至群体间的沟通在任何组织中都极为重要。具体而言, 企业中沟通的作用可以体现在协调行动、分享信息、表达情感三个方面。

首先, 企业沟通最基本的目的是协调行动。正如人体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协调反应一样, 沟通也协调着企业中各个部分的行动。管理所具有的四大基本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每一项都离不开良好的沟通作为保障。没有沟通, 企业就只是从事不同工作的个体的集合体。而沟通则有效协调企业目标和行动, 保证企业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

沟通的第二个作用是信息分享, 其中最重要的信息是企业目标。信息分享可以把企业目标和具体任务告诉员工, 并明确员工的工作职责, 从而使员工行为与企业行为相配合。信息分享还有利于支持组织变革。变革过程必然会遇到各种障碍, 信息分享就可以消除这些障碍, 把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同时, 信息分享还是知识管理的关键动力, 它将知识带进组织, 再传达给需要这些知识的员工。

沟通的第三个作用是促进情感的表达。现在, 任何企业都处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 无时无刻不在与外部的政府管理部门、竞争者、顾客、供应链成员等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尤其在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能否与外界保持良好情感沟通, 能否处理好与外界各方的关系, 都关系到企业的成败。

三、熟练掌握有效沟通的方法

注意有效倾听。一般来讲, 沟通中人们更多的是向对方滔滔不绝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与想法, 使出浑身解数, 去教育、说服对方, 往往忽视了有效倾听。因此, 倾听不足是影响沟通的重要问题。有效倾听就是认真倾听对方表达的内容, 并弄懂其中隐含的意义。有效倾听是高效沟通的基础, 只有做到有效倾听才能保证沟通的顺利进行。一般来讲, 人的倾听有五个层次:一是忽视, 根本没听;二是假装听, 一边听一边想其他的事情;三是选择性倾听;四是留意地听, 比较注意;五是同理心倾听, 这是最高层次, 就是真正尊重对方, 并能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分析, 这样的沟通障碍少、效率高。

洞察对方心灵。弗洛伊德认为, 心理由内及外可以分为:本我、自我、超我。本我, 是内心深处最本质的想法, 是潜意识, 表现为情绪;自我, 是心灵的“检查官”和“思想工作者”, 表现为理智、文化、修养;超我, 是心灵的“外部环境”, 表现为法律、道德、习俗。作为管理者, 要想实现有效沟通, 必须认真观察对方的本我与自我, 才能了解其真实的想法, 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保持好的心态。沟通, 心态是根, 相关的知识技能是叶。积极的心态可以使沟通顺利进行, 而消极的心态则是沟通的障碍。比如, 总以为谁都是故意和自己做对, 总是提防着别人, 以这种心态来沟通, 十有八九是不会有效的。

把握沟通技巧。一是要学会欣赏对方。人都有被人赏识的渴望。在沟通中, 不要虚假的恭维, 而要真挚地赞赏对方的优点。二是沟通要有原则, 这个原则就是顾大局、识大体, 求同存异, 无关紧要的小事不计较。三是既要在关键问题上坚持不放, 又要在某些方面做出适当让步, 还要给争执不下的问题留有再沟通的可能。

有效实现 篇2

关键词:员工招聘 企业体制 人岗匹配

人员招聘的重要性

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招聘的目的绝不是简单地吸引大批应聘者,人力资源招聘的根本目的是获得企业所需的人员、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流失,同时招聘还有潜在的目的:树立企业形象。而有效的招聘实际是指组织或招聘者在适宜的时间范围内采取适宜的方式实现人、职位、组织三者的最佳匹配,以达到因事任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互赢目标。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能及时招聘到满足企业所需的人员;二是被录用人员的数量、质量、层次和结构符合企业的要求;三是招聘成本符合最小化原则;四是人岗匹配、人事相宜;五是离职率低。能否招聘到合适的人员,不仅关系到企业后备人才的储备,而且影响到企业的稳定运行。如何提高招聘的有效性,已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门所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成为了企业高层及用人部门主管关注的焦点。

招聘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一般认为,通过招聘行为使得组织的职位缺口越少,空缺职位得到填补越及时,招聘的员工与组织的职位、文化、制度越匹配,招聘工作就越有效。笔者把无效招聘的表现归纳为两大方面:

1.招人难。虽然现在的人才市场总体上供大于求,但是要招聘到适合企业文化、适合岗位要求而对方又愿意加入企业的人才并不容易,应该说是相当困难的。招人难主要表现为:其一,随着业务的扩增,公司急需新人补充,用人部门常常会提出很急迫的用人需求,往往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人力,许多时候,人力资源部门都会措手不及地安排招聘,但招聘需要周期,紧急状况下的招聘往往会降低招聘要求,降低招聘成功率。其二,有时用人部门在招聘方面太随意,今天说招,明天又说不招了,致使所有的招聘策划、初试、面试准备都作废了,还要给应聘者一个合理的拒绝理由。其三,一些用人部门主管凌驾于人力资源工作职责之上,以自己的观点来选择人员,影响了人力资源的决策,增加了招聘难度。虽然在现在的大多数公司,能不能使应聘者进入公司,关键是看用人部门的领导而不是人力资源部,但这是不正确的。其四,招聘到一个不适合公司的人才,有时用人部门埋怨人力资源管理者,造成部门间不必要的摩擦,其实这很大部分是用人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缺乏沟通和配合导致的结果。

2.留人难。在招聘工作中,往往会看到有部分用人部门对于应聘者的素质要求远远高于岗位的实际需求,无论什么岗位都要求学历如何高、英语过多少级、工作经验多少年等等,盲目地对高层次人才进行攀比,造成人才的“高消费”。这种片面而错误的用人观念,必然导致人岗不匹配,人员流失,加大招聘成本。还是那句老话:“人才不是越优秀越好,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而且,很多公司的薪酬福利体系、激励制度等在同行业中属于中等水平,不能有效留住优秀的人才,往往是投入了巨大的招聘和培训成本后,能力较突出的员工就离职,增加了企业的人力重置成本,影响工作的连续性和工作质量,也影响在职员工的稳定性和士气。再者,企业基本制度不健全、企业文化不和谐、沟通渠道不顺畅等内部问题很难吸引到优秀的求职者。一些企业往在在招聘中空许诺言,或避重就轻,编织美丽的谎言吸引广大的求职者。当求职者进入企业以后,很多原先承诺过的条件都不能兑现,久而久之严重地挫伤了工作的积极性,最终以辞职而告终。

招人难和留人难这两座大山成为人员招聘中的巨大阻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进行有效的招聘,成为人力资源部门和企业高层管理者高度重视的焦点。这些问题牵涉到企业的各个方面,除受到企业制度瓶颈的限制,还有各部门间的配合程度等等。

实现有效招聘的若干措施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曾说,“企业成败的关键,取决于一开始是否用对人!”人员招聘的有效性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要求企业站在战略的高度上,以人为本,结合企业的实际,制定人才引进的战略规划,并通过科学的招聘方法,使之有效地落实在招聘计划中。为实现有效招聘,需注意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重视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是一种战略规划,是指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其中的招聘计划包括了招聘策略、拟录用人员数量、质量、层次和结构,甄选人才的办法、招聘费用预算等内容,为企业的招聘活动提供了准确的信息和依据,故可作为招聘工作的方向指引。而没有计划,就会出现临时抱佛脚的现象,这往往导致招聘者在招聘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甚至做出错误录用的决定。因此,针对企业未来的发展需要,需要人力资源工作者深入了解企业的发展方向,有远见地预先制订详细而系统的人才招聘计划,同时争取得到高层的支持,以此保证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随着组织结构的调整,人员也相应调整,不同岗位上始终都有最合适的人员。

2.制定科学明确的岗位说明书。每一位人力资源工作者都会认识到,制定科学明确的岗位说明书对于招聘工作的重要性。建立规范的岗位说明书,首先从岗位分析入手。不做岗位分析,不从实际情况出发,仓促招聘,这种片面而短视的选人观念所产生的招聘行为,只会导致失败的招聘结果。而通过岗位分析,我们就可以明确工作的任务是什么,需要雇佣具备什么样能力的人承担这一工作,

这实际上为招聘提供了选才标准,体现了按事选人、因岗择人的原则。特别是任职资格这部分是企业在招聘中选人的依据,任职资格说明了担任此岗位的人员应必备的基本资格和条件,包括年龄、性别、学历与专业、工作经验、健康状况、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3.完善企业的有关制度。建立有竞争力的新酬体系、客观公平的绩效评估体系、可行有效的激励体系,给一流的人才一流的待遇,是吸引、留住高素质员工的重要手段。需要注意的是,除了有诸如薪水、奖金、津贴、福利等物质报酬的需求外,还有工作的胜任感、成就感、责任感和受重视等精神报酬。现实中我们发现,导致员工离职的重要因素,有时不是对物质待遇不满,而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期望的空间和企业提供的平台不适应,自己的许多建议和想法得不到重视,才能无法施展,工作没有成就感。公司必须认识到精神报酬的重要意义,创造一切机会和条件保证员工能够施展他们的才华,如让他们参与决策,承担更重要的任务,给他们更大的工作自由和权限,用优厚的精神报酬防范人员的流失。

4.合理组建招聘团队。传统的人员招聘是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用人部门只是被动地接收。这种方式已不能适应企业招聘到优秀人才的要求,致使人力资源部门招到的人员难以满足用人部门的需要。现代招聘中,招聘团队的组成一般为人力资源专业人员、用人部门主管或有企业高层组成。实际上,只有用人部门对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员工最清楚,而且招进来的员工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用人部门的工作成效。因此,在招聘过程中,应该让用人部门参与进来,特别在技能考核中,用人部门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样,人力资源部门与用人部门在招聘过程中进行紧密的联系与配合,可有效提高招聘的质量。

5.选择合理的招聘方式和渠道。一般来说,企业招聘员工的方式主要分为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两种。从内部招聘的人员对公司情况熟悉,招聘成本也较低,能马上适应新的工作,但内部招聘一定要注意招聘的公开性与公平性,否则会适得其反。外部招聘则可以为企业带来新思想、新观点,激发现有员工队伍的活力。另外,企业在招聘行为之前,首先要考虑不同招聘渠道的招聘效果。对于企业的中层人员,比较有效的方式是采用招聘会、报纸广告和人才网站的招聘方式。而对于高层人员的招聘,最有效而成本低廉的方式是内部提拔,其次为委托专业的猎头公司招聘。而通过对本公司技术工人的招聘渠道进行分析发现,熟人推荐、报纸广告效果较佳。

6.构建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留住人才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为其提供完善的职业通道,根据每个员工的特长,建立符合员工自身特长的职业规划。通过员工和组织的共同努力与合作,使每个员工的职业生涯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一致,使员工的发展与组织的发展相吻合,这样就能让新员工迅速地成长并安定下来。如用宽阔的职业梯留住员工,给新员工更多的晋升和承担更大责任的机会。反之,如果员工发现在企业无法实现其职业计划目标,他就可能跳槽到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其他企业去。职业生涯管理正日益成为许多企业文化和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到了企业生涯规划对其员工的重要性,试图与其员工建立心理上的互相信任,以及将劳资双方连接在一起的共同理念和期望。

7.推行基于胜任力的结构化面试。面试是招聘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决定着企业能否成功吸引并甄选到合适人员。在传统的招聘过程中,往往根据简历作出应聘人员的初步选择,没有对面试进行规范的设计,而实际上这种方式有可能让企业错失优秀的人才。而从胜任力的角度对管理类、市场运营类、技术开发类等职位所需的能力进行细化和量化,如管理类职位的胜任力可分成决策能力、执行能力、人际影响力、团队精神、交流倾听能力、危机处理能力、目标意识、时间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逐项展开分析,这样对人才的甄选就会更加有效、客观、公平和科学,不仅为企业成功选聘人才,同时也为有效降低人员流失率做好铺垫。结构化面试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人才测评工具,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员工招聘、选拔和任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胜任力是预测未来工作绩效的有效指标,现在许多企业都尝试采用基于胜任力的结构化面试来选聘人才。

8.建立储备人才库。一家重视未来储备人才建设的公司,必将赢得未来的商战。人才库系统记录了每一位员工在教育、培训、经验、技能、绩效、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信息,可以发现哪些候选人现在所从事的工作是低于他们所具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的,可以发现哪些人具有发展潜力,哪些人需要哪些方面的培训;可以发现哪些人已经具备了从事空缺职位的能力与背景,以备将来需要时调用,防止人才断层(当企业内的某个职位由于业务的变动、前任提升、退休或辞职等种种原因出现空缺时,保证有两到三名的合适人选接替这个位置)。而对于前来应聘但由于客观因素未能录用的应聘者,人力资源管理者最好做好记录,此类人才虽然暂时不能在企业就职,但是最好定期联系一次,与其沟通本企业的发展,并获得对方最新联系方式,在合适的时候引进,这既节省了招聘时间也大大降低了招聘成本。

结语

著名的管理学家卡耐基大师曾经说过:“如果把我的工人带走,把工厂留下,那么不久后工厂就会生满杂草;如果把我的工厂带走,把我的员工留下,那么不久后我们就会拥有一个更好的工厂”。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企业管理已经从强调对物的管理转向强调对人的管理。重视人员的招聘,实现有效招聘可为企业输送源源不断优质的人力资源,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实现高效率经营,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陈的非,企业员工招聘的途径和方法探析,人力资源管理,2010年03期

罗明、宣国良、万Z,以“匹配”理念优化招聘策略,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年02期

周斌,基于胜任特征的员工招聘系统,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年04期

王丽娟,员工招聘与配置,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

孙海法,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

★ 有效招聘面试技巧

★ 如何使招聘面试更有效

★ 面试时不该问的问题是什么

★ 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 怎么治疗青春痘最有效

★ 面试时最精彩的自我介绍

★ 面试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总结

★ 面试时可能被问及的问题

★ 面试时不能问的八个问题

实现政治课堂有效教学 篇3

一、有效的备课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

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有效备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理解课标。要深刻理解其精神实质,根据课标的要求制定三维教学目标。②研究教材。教师要根据课标对教材进行取舍,由原来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③熟悉学生。充分了解他们的知识基础和身心特点,走进学生的心里,找出学生的兴奋点。④在此基础上设计教案、课件等。可以这么说,能够备出这样的课,是学生能轻松掌握所授知识的前提和保证,也是追求最佳的教学效率的前提和保证。

二、有效的教法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

1、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能使学生参与是教师的最大过失”,这就是说,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高度关注,才能有兴趣去关心现实问题,才能主动地去探究问题,才能真正提高教学实效。因此,我认为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的教学方法,才是有效的教法。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多表扬、多鼓励、树立学生的自信;让学生喜欢自己,从而喜欢自己上的课等等。而更常用的是巧妙创设新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地获取知识,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创设情景的方法也很多,如:创设问题悬念、角色扮演、学生们熟悉的生活案例、当前的社会热点、焦点、场景以及前沿科学中学生感兴趣的资料等等,都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求知欲的好方法。不过,情景的创设不管多有趣、多新颖,但不能离开一个原则:要紧扣教学内容。

2、优化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思想政治教学的过程包含了许多环节——备课,课堂教学,课后练习,辅导与答疑,等等。比如说课前备课就必须充分,特别是对学生生活与政治教学相关联的环节要准备充分。也许教案知识点的处理和各个环节的衔接设计都非常合理,但是必须符合班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即使你的内容专业性很强,也必须重新再写。因为我们上课的关键之所在是这节课能否引起学生兴趣,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另外,政治教学的最重要环节在课堂,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上好每一节课是提高教学质量、搞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以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构建高效政治课堂教学的关键。因此,我们必须首先明确政治课堂教学的若干要素。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是抓好班级课堂的管理,这就要求政治老师具备一定的驾驭班级、引领班级的能力。“亲其师,信其道”,要想学生信服你,教师就必须具有较高的素养。

三、要引导学生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为实现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我们必须重视:

1、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采用相应的策略,应明确分工合作,使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以达到相互启迪的效果。

2、精心选择合作、探究内容。问题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学生对这些问题可能会存在许多不同的认识,则运用一般的方法难以奏效,这就需要运用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思维方法来解决问题。

3、加强对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要游离于学生之外,而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教给学生正确的合作策略,让他们逐步掌握合作、探究的方法,同时,不断的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和抗挫能力,引导学生在不断的争论與反思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不断提高学习的质量。

创设高效的高中政治教学课堂,是提升政治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实施课程改革的目的所在。高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追求。这对于高中政治教师而言任重而道远,但是我们相信,只要勤勤恳恳立足于平时的教学,在教学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后总结,在总结后改进,我们就一定能达到创建高效课堂的目标,课程改革也一定能朝着更高、更完善的方向推进。

如何实现有效预习 篇4

一、 预习的作业要科学合理地规划

现在的教学倡导的是“ 先学后教”。 在教学中,“ 先学”主要体现在预习中, 但是教师在布置预习的时候也不能把过多的文本理解、 字词的掌握放在预习这个环节内, 这样不但不能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还会扼杀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我们可以 在预习的 方法方式上、内容上、检查的形式上科学合理地规划,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布置三项预习作业,可以两个是知识性的, 一个是实践性的。 在教学《 梦圆飞天》( 苏教版五下) 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预习作业:( 1) 对照拼音,读通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 2) 画出文中优美的词句, 借助上下 文和工具 书尝试理解,适当地作记号。 ( 3) 搜集关于“ 神舟5号”的相关资料,准备交流。 ( 4) 观看“ 神舟5号” 发射的全过程,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减轻学生的压力,我检查预习的时候, 只要学生完成了第4项, 前3项即使没有完成好, 也算完成了作业。 因为只要观看过视频, 即使不读课文、不查工具书,理解课文对学生来说也很容易了。 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完 成其中的 一项也算完成。 能力强的学生,预习题都完成则受到表扬与奖励。 这样的预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学生也不会把预习当作负担。

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认真的考评, 让学生交流预习成果, 为学生创造一个分享成果、表现自我、展示个性、 体验自己和他人成功喜悦的舞台, 让学生的辛勤劳动得以展现,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二、 预习要结合年级段布置任务

在预习中, 读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要善于根据年级段的不同,相机地布置预习任务,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如低年级的预习, 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借助课后拼音大声地朗读课文的作业,读准、读正确即可,关键是让学生知道在家预习也是一种学习,并能长期地做这件事。 对于中年级的预习, 学生能熟知课文内容, 能正确地把所学生字带入文中, 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逐步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到了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能力后, 教师再逐步地提高预习要求, 让学生学会深入地读思质疑, 初步体会文章的写法,等等。 在不断地自己问自己的过程中, 学生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能力, 针对自己提出的疑问, 能够自己去动手解决一些; 对于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和同学、教师交流讨论,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

三 、 预 习 应 要 求 学 生 动笔墨

1“. 动”在疑难问题处。

在预习中, 学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疑难问题。 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不认识的生字圈画出来, 在不理解的内容旁边画上问号, 写出自己的疑惑。 然后, 学生可以将这些疑难问题整理出来, 查查工具书和其他资料或者请教同学或老师。 这就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另外,对于有些仍然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 学生还可以集中注意力 听老师在 课堂上讲解, 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2“. 动”在好词好句处。

小学语文中的课文多数是文质兼美的。 所以,学生在预习中会遇到很多好词好句。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词语或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句子摘抄在摘抄本上, 并背诵下来。 这样,一方面,学生积累了词句; 另一方面, 因为有具体的语境, 在积累的过程中学生也逐渐能够学会运用自己摘抄的词句。

实现组织目标的有效方法 篇5

实现组织目标的有效方法

组织的战略或战术目标确定之后,令领导者十分头痛的问题是“如何实现目标”。

实现目标的方法,各式各样,但近来常见的无非是包产到户式的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以及罗马军团式的严密的过程控制两种。前者由于目标分解和绩效测评的技术困难,过度注重结果忽视执行过程的偏向,以及奖励个人绩效对团队精神的冲击等负面因素,使其实际应用效果备受质疑。后者由于市场的多变,多品种小批量,以致大规模定制方式的产生,使得相对固定、严密控制的“作战阵列”无法保持,而变得无所适从。

人们突然发现,如何实现组织目标成了令人困惑的问题!

为了实现组织目标,人们先是从过程控制走向结果管理。现在,不得不又从结果管理走向过程管理。

如今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不再是简单的过程监督和控制,它是一个四环节的人性化管理过程:有序化-目的化-自动化-合理化。领导者将可以使用如下的具体方法实现组织的战略或战术目标。方法分述如下:

有序化

组织是一个活的有机体,组织本身的有序结构形成了它的特有功能。要实现组织目标,首先必须调整组织使它具备达成组织目标的结构和功能,使之形成所需要的组织秩序。通俗地比方说狼群今日的目标是扑获足够维持整个狼群填饱肚子的猎物。面对眼前的羊群,以及开阔的地形,狼王必须把狼分成两分队,一队负责围堵驱赶羊群,另一队负责阻杀猎物。而且,两小队狼都需要有勇猛智慧的领头狼来当队长。总之,确定了狼王和服从于它,能胜任各自任务的狼队长,就形成了狼群的一种结构,一种秩序,它就有了完成捕获猎物的组织功能。

因此,为了实现组织目标,领导者的首要任务就是调整出适于实现目标组织结构,选择能够胜任各部门任务领导骨干;领导者与各部门的领导骨干构成一个团队,有能力达成任务的团队;而每个部门也形成这样的团队;团队间的相互关系也调整好,形成有序的组织结构。

组织秩序的针对性调整,形成了达成具体目标的组织基础。

正如刘邦为完成统一天下的历史任务,必先拜韩信为大将,用萧何为丞相,尊张良为军师,把达成目标所必需使用的人才安顿好,整理出一个适宜的组织结构、一种有用的秩序来。依托于这个领导团队和相应的组织结构的高功能,刘邦才可能完成统一天下的战略目标。

目的化

适用的组织秩序构成之后,领导者还必须促使领导团队的每一分子,组织的各个部分,具体明确各自的突击方向和具体目的。把它们之间的努力协调起来。比如狼群的一个分队必须先负责将羊群驱赶入另一队阻杀猎物的地区,另一分队必须负责及时、准确地捕杀数头羊。任务明确、目的明确、配合协同方式明确。然后狼群才能完成目标。

这个过程,并不等同于所谓的目标分解,把尽可能数量化的目标层层分解,直到个人,以后据此考核其结果,最终将结果与报酬挂钩。这种目的化,是一个动态的规划、指挥、协调的过程。而不是包产到户式的的硬性分派工作指标,预设考核标准、报酬标准的管理作业。

在这个过程中,部门、个人追求的是出色完成各自的角色任务,促成组织整体目标。成员从共同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获得事业性的满足和水涨船高式的利益满足。这与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不同,直接追求的不是以完成各自预定的目标,从而获其各自的利益。更也不是“只问结果,不问过程”的自生自灭式的松散管理。领导者关注的重点在过程,在于调动组织的整体力量支持各个部门以致个人完成各自的角色任务,以达成整体目标为唯一目的。并非以个人绩效考核来胁迫下属拼命工作。与过去的过程管理不同,以前关注的是过程的监督和控制,现今的过程控制,关注的是过程中对下属的支持、创造完成任务的环境条件以及整体协调。正如刘邦为达成统一天下的总目标,调动整体的力量,支持韩信的征战,支持萧何的理财,支持张良的谋划,协调发展,全体一个总目标:统一天下。而不是给韩信分派杀敌几个,萧何敛财若干,张良出谋几个的分解“目标”,而年年进行“绩效考核”,以确定每人的奖金数和年薪几何。显而易见,韩信杀敌如麻,萧何敛财如山,张良出谋如海,这些分目标达到了,刘邦未必就能统一天下。有时适得其反。

自动化

在这个过程中,部门、个人追求出色完成各自的角色任务,需要动力和激励。实现组织目标与员工自我实现的一致性当然是一种动力。但这不是全部。

游戏玩家有一个说法:“不计分的游戏没人玩!”也就是说,玩对了,做好了,按游戏规则,会马上给“计分”。也就是立即加分以资鼓励。这是一种及时的激励。有了及时的激励,玩的人越玩越起劲。如果不加分,或者不及时加分,到了年底才来一次目标总盘点、绩效总考核,算总账,黄花菜都凉了,这游戏还有人玩吗?

同样的道理,人们在追求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如果不及时用各种形式加以激励,也会起不来劲。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理论上说是可以用所谓的“目标激励”极大地促进员工各自为战,其实不然,所谓的目标激励,就像游戏不及时加分,等到日后才算总账,一起进行麻烦又不切实际的“绩效考核”,并与报酬挂钩来进行

激励,这游戏除了烦躁的不满、不公的愤怒之外还能有实际的激励作用吗?人们冷漠,不想和领导者一起玩这种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游戏是可以理解的。人们在自我实现的事业心鼓动下奋起完成各自的角色任务,在完成每一哪怕是微小的角色任务时,及时受到上司、同事和组织的鼓励,人们也会越玩越起劲。这就是我们希望的进入自动化完成各自的角色任务的理想状态。如狼群在集体捕猎中所表现的那样,配合默契,自动自觉,实现狼群生存方式的极大竞争力——它比独自为战,勇猛无比的老虎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能力。

这里的关键点有两个:一是人们有能力完成各自的角色任务;二是各层领导者懂得如何及时激励员工,组织具备激励机制。

这就是上级领导者的事情了:其一,及时教导、培养下属完成各自的角色任务的本事;其二及时教导、培养下一层领导者鼓动事业心和及时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激励的本事。没有玩游戏和维持游戏规则的两重本事,这游戏仍然玩不下去。作为领导者,不要跷起二郎腿,说什么“我只管结果,不管过程”。不管过程的自动化,您的结果就要泡汤!到时可不要说是“员工素质太低”,推得一干二净。推虽然推了,市场的生存竞争仍然要叫你走路的,你还能凭什么当领导呢?!合理化

在人们自动完成各自的角色任务,一切为实现组织总目标的协同努力之下,组织战略目标和战术目标终于达成。在达成组织目标中,领导者和员工都会发现,有的本领和战术很有用,有的相互配合很成功。相反,有的本领和战术不管用,有的相互配合不佳,令人遗憾。有用的、成功的就是合理的,没用的、不成功的就是不合理的。一个目标达成,下一个目标出现。人们总希望做得更好,因此达成目标的方法需要合理化:去除不合理的,发扬合理的。这个过程需要领导者尽领导之责。

其一,在达成目标的每一阶段,都需要与下属沟通,发现合理的因素,加以鼓励、奖励,扩展合理因素。同时,发现不合理的因素,加以阻止、惩罚,消除不合理因素。通过必要的奖惩阻止不好的行为习惯,促成好的行为习惯。

其二,在达成组织目标的终结阶段,领导者更要具有前瞻性,为实现下一个组织目标而完善组织结构和工作模式。为此,需要组织专家和大众的两种评价,并参考评价做出决策,调整组织结构和工作模式。同时,发现各层领导者和员工在达成组织目标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和潜力、以及各自的能力倾向和特殊本领,以便在下一轮有序化中更合理地发挥这些人力资源的作用。评价的目的,不是据以确定薪酬或职位晋升,而是据以进行组织结构和工作模式的合理化。人员的薪酬和晋升,根据的是本人的可用的能力、本事,以及发展潜能,还有市场同类人员的稀缺性,以及团队角色对人员能力倾向的要求。而不是考核的绩效的高低。如果以投入的球数决定篮球队队员工资的高低和队长的人选,一个篮球队就会分裂成许多只有一个人的小“球队”,球队自己的队员会自己互相抢球,各自行动,各投各的,而不愿互相配合。篮球赛也就可以改成乒乓球单打了。当今的中国人乒乓球了得,篮球、足球总不行,个中奥妙如何?其理相通,实在值得玩味。管

理的规则,必然影响组织中成员的行为,则值得关注。否则,合理化,组织结构和工作模式的完善,组织生存能力、竞争力的提高都会成为空谈。

这里还要特别提醒大家特别注意的是,实用价值评价和绩效考核不是一回事。前者有助于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模式的合理化,改善组织自身达成目标的功能。而后者则相反,有碍于组织结构和工作模式的改善,破坏组织本身达成目标的功能。前者针对整个组织和领导者进行评价,是一种方式行为;后者针对下属进行考核,是一种对下属施加压力的行为。前者采用专家评价、工作晤谈、合理化建议的形式进行,后者以上司检查下属的工作,组织考评的方式进行。比如麦当劳为维持各分店服务质量的高度一致性,很好地应用了评价手段,组织专门人员对各分店进行规范化的评价,很有效地保持了各分店服务质量的一致性,改善了整个企业的服务功能。

评价客观评估人和方法的实用价值,并据以将使用的人才安置于适合的职位上,采用行之有效的实用方法来达成目标。比如对韩信担任将帅的能力评价,使刘邦据以拜韩信为元帅。对诸葛亮参谋能力的评价,导致刘备拜诸葛亮为军师,等等。这都极大地改善了组织的功能。

而绩效考核测评、估算可以归在某个下属名下的工作结果的累积数量。并据以将考核结果好的属下晋升到较高的职位上,同时还给与相应的高报酬。这有点像按杀敌斩首数封官,如果让管理能力不佳的“有功之士”任管理职务,就会极大地削弱组织的管理能力,破坏组织功能。对此,韩非子指出:“商君之法曰:‘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两首者爵两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今有法曰:‘斩首者令为医匠’,则屋不成而病不已。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齐药也,而以斩首之功为之,则不当其能。今治官者智能也,今斩首者勇力之所加也。以勇力之所加,而治智能之官,是以斩首之功为医匠也。”(《韩非子·定法》)在秦帝国短短的15年中,这种以军功封官的制度,造成了吏治的混乱,加速了秦帝国的崩溃。如果组织仅仅以绩效考核的结果为依据提拔用人,也会造成能力与职位不相称的混乱局面,破坏合理化过程。以绩效计,韩信无绩效,不可晋升为元帅,不可给高薪酬;以绩效计,诸葛亮也无绩效,不可任军师,不可给高薪酬。如此,刘邦无以改善自己的组织功能,刘备也无以改善自己的组织功能,大功何以告成?以此推之,生产企业中处于生产第一线的操作工,他们直接产生绩效,若以绩效论迁升和薪资,不久之后,他们的职位最高、薪资最丰。而总经理从不直接产生绩效,当有自知之明,退而让之,以遵守自己订立的规矩——以绩效晋升、以绩效计薪资。如此绩效考核悖论,您以为如何?坚持还是放弃?

然而,又产生了另一个困惑的问题,自古闻“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为何强调以评价调整组织任用人才,而否定凭绩效考核调整组织任用人才?诚然“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但其根本是宰相猛将的成长得益于他们长期的实践磨练。并非行伍杀敌斩首数或考核之“政绩”使然。宰相、猛将的成长提拔依据的仍然是对他们在磨练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殊能力、才干和发展潜力的评价。清朝后期,清军的腐败也表现在没有懂得现代战争的将帅。北洋海军的许多军官勇敢有余,却多是行伍出身的陆军将领,难以指挥海战。他们依靠军功被提拔,却不具备海军军官所必需的特殊能力、素质和潜力。这种不依靠实用

价值评价提拔任用的军官对现代海战不甚了了,与完全按西方模式组织和训练的日军对垒,就难于取胜了。

优化课堂问题 实现有效教学 篇6

一、问题要有明确的目标

课堂中设计的问题首先要指向一定的教学目标。任何教学目标必须体现课程三方面的功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后,引导学生直接探究主题:“你认为哪个词语最具有探究价值?”“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画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并体会。”集中了这一探究目标,既培养了学生探究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又体现了“反复诵读、情感熏陶、自由感悟”的语文学科个性,充满了人文情怀。文中重点字也是探究的目标。如《会摇尾巴的狼》中的“装”,就可以分解成小目标:1.不会摇尾巴的狼为什么要装会摇尾巴的狗?2.狼是怎样装狗的?3.狼装狗结果怎样?为什么?学生结合三个目标在探究中认识到老山羊机警聪明、善于识别善恶以及狼的凶恶本性。

二、问题要有一定的探究性

思考源自疑问,有疑才有思。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所设计的问题就必须有一定的探究性和思维负荷,而不是简单的“是什么”和“为什么”,要让学生调用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迅速提取和加工所需要的信息进行综合性地深入思考问题。同时,让学生参与讨论、辩论,在合作交流中产生新的问题意识。当然,针对不同的学生在设计问题时可以有一定的梯度,不要求整齐划一。如教学《小鹿的玫瑰花》一课,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综合性问题:“为什么鹿弟弟先前说小鹿的玫瑰白栽了,而后来又说小鹿的玫瑰没有白栽呢?”学生就这一探究性问题进行讨论,既培养了学生思维,发展了情感,又体现了价值观。也使学生萌生出新问题:“小鹿自己也觉得他的玫瑰没有白栽吗?”投入到更加深层次的探究。

三、问题要联系生活实际

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学生对现实生活是充满疑问的,学习是为了回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探究为目的,根据生活联系实际,设置有效的课堂问题,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解决语文问题,体味语文密切联系生活的关系。积累他们的生活经验,理解“人”的生活意义,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如教学《美丽的小路》一课,教师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问题:“我们要怎样让美丽的教室一直和我们在一起呢?”促使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生活经历深入探究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同时,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抒发了内心的情感,改造和丰富了自己的生活经验。

四、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

以开放性的问题引导、激励学生进行拓展思维,发散迁移,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首先,问题应该保留有一定的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并生成新问题,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逐渐发现问题,提出一步性问题,两步性问题,并逐渐开放。如教学《小鹿的玫瑰花》一课时,鹿弟弟说出哥哥的玫瑰没白栽的原因后,直接提问:“你觉得小鹿的玫瑰白栽了吗?”通过提出、解决问题,学生对文本中的思想内涵有了深刻了解,学生马上提出:“小鹿自己也觉得他的玫瑰没有白栽吗?”这一生成性问题使探究又去向另一个高潮。其次,设计一些解决方法和答案是多元的问题。如教学《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学完课文后可以进行提升拓展,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听了小白兔的话,小灰兔会怎样做呢?小白兔又会怎样做呢?”依据多元智力理论,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肯定多种多样,所表现出来的结果也不尽相同。第三,设计一些综合性、包容性较大的,需要通过收集大量的相关材料才能解决的问题。如教学《画家乡》一课,学完课文后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你要怎样介绍你的家乡呢?”于是就延伸到收集家乡的特色工艺、了解家乡的风味小吃,延伸到查阅家乡的名胜古迹、家乡的历史与现状等这样一些更具综合性的问题,问题的解决需要提取和加工更多的信息。第四,问题探讨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设置问题要有选择性。设置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阶梯式问题,学困生也能参与积极思考,给他们以攀登的勇气。

立足文本实现有效练笔 篇7

关键词:小练笔,反思,有效策略

时下, “写要挤进课堂”成了阅读教学中的流行语, 很多教师纷纷在阅读教学中设计了形式灵活、操作方便的课堂小练笔。然而, 小练笔存在着随意练的现象, 不管是第一还是第二、第三课时, 每一节课都可能会“练你没商量”, 为写而写的情况比较严重。小练笔几乎成了公开课的一种“点缀”、一个噱头, 并没有收到良好的练笔效果。

一、当前课堂“练笔热”的现状

林林总总的小练笔给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 让人目不暇接, 但是在纷乱迷眼的同时, 也暴露出诸多问题:

1.无序。

一年级教师教学《称象》和《王小二》时, 让学生用“一边…一边…”写话;二年级教师教学《难忘的泼水节》时, 也让学生用“一边…一边…”写话。二年级教师在上《黄山奇石》一课时, 让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仿写;三年级教师在执教《泉城》第一自然段时, 同样让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仿写。

随文练笔要有详细具体的训练系统, 由浅入深的训练层次, 才能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 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上述教例中, 教师让二年级的学生用“一边…一边…”这个关联词写话,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 练习的要求过低, 训练价值不大。因为一年级下册的教材中《称象》和《王小二》这两篇课文都出现过这个关联词, 放在这两篇课文中训练, 更为合适。同样道理,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 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仿写, 缺乏训练的深度, 看似练笔, 实际上只是简单的重复, 以致这样的随文训练盲目无序, 得不偿失。

2.无度。

在教学《去年的树》一文时, 一位教师先后三次预设了练笔环节。在深读文本时, 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了小鸟和大树的四处对话后, 出示练笔题:想象一下, 小鸟还会去哪里找大树, 会说些什么呢?在教学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时, 品味“接着, 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之后, 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就飞走了”一句中的“看”后, 第二次出示练笔题:透过深情的“看”字, 我们仿佛听见鸟儿在说:“________________”;结课时, 教师第三次出示拓展练笔题:我想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

上述教例中, 教师费尽心思地设计了多种形式的小练笔, 殊不知, 整节课的教学由于训练项目过多, 课文被分割得支离破碎, 而且冲掉了学生读书与咀嚼回味的时间。这样的教学, 知识如浮光掠影, 训练如蜻蜓点水, 与追求实效课堂的目标相去甚远。

3.无“语”。

教学《新型玻璃》一课, 一教师问学生:“你们还能发明什么样的玻璃?”在讨论的基础上, 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的样子, 写一写自己想发明的玻璃及其功能。由于教师的把握失准, 目的性不明确, 导致学生课堂上的发明是“胡言乱语”, 所言“天花乱坠”, 只顾“离奇怪异”, 发明什么“咬不动玻璃”“会追人的玻璃”之类, 连学生自己都不知用来干什么, 教师更是不知所措。结果, 练笔成了“假大空”的温床, 学生写出来的内容仅仅停留在口号式的话语当中, 语言空洞、苍白, 毫无语文味可言。

笔者觉得, 出现这一病例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事先没有预定练笔的教学目标, 或者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不够准确, 指导不到位, “为练笔而练笔”, 使得练笔游离了文本, 失去了“语”味, 读写成了两张皮, 练笔自然也就失去其意义。

4.无效。

一位教师在执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 为了让学生体会父亲的严厉也是一种爱, 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小练笔:父亲刚拿到诗时想_____;父亲认认真真读诗时想_____;父亲读完诗后想_____。教师虽不断启发, 不断引领, 但学生却不太能体会, 陷入了无话可说、无情可抒的尴尬境地。

上述的小练笔结果差强人意, 原因何在?一个词:火候未到。课堂教学时间虽只几十分钟, 却是整体的、环环相扣的过程, 语文教学尤其如此。学生的思维在一条脉络或是同一个原点的支撑下展开, 小练笔方能取得成功。这功劳绝不仅仅只归功于小练笔内容的设计, 之前的铺垫、浸润作用也至关重要。在上述的三个过程中, 父亲的思想发生着急遽的变化, 要让学生感受这份浓浓的爱、深深的情, 不是设计一个练笔就能实现的。因为, 对于之前巴迪骄傲的表现, 父亲切切实实察觉到了, 但其中的情感不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立刻就能体会的。这里的研读、体会环节必不可少。如果少了至关重要的探究, 学生的练和悟也就浮于表面了。

二、如何立足文本, 实现有效练笔

鉴于上述例举的种种无序、无度、无语、无效的练笔, 笔者认为, 就文取材的“小练笔”应该遵循“有序、适量、合度、切时”的原则, 启发学生合理地发展文本的情节, 作超出文本的探索:或在空白处填补, 或在关节处拓展, 或在结尾处延伸……这样的练笔, 才是适度、有序、高效的。

1.有序。

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应依据不同的年段进行不同目标的训练。在低年段, 重在模仿, 以句子训练为主;中年段, 以段的训练为主, 依然是重在模仿;高年段才能从整体的表达顺序和方法上进行迁移、训练, 引导学生仿中有创。这样循序渐进, 才能使随文练笔的训练落到实处。

课堂小练笔的切入点很多, 但按照方法进行归类, 无怪乎那么几种。同样是总分的写作方法, 三年级有, 四年级也有。怎样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循序渐进, 不断提高呢?这就需要我们的设计具有层次性。例如《泉城》的第一自然段, 含有“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 可以安排仿写练习。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 这显然并不难, 在二年级已经练习过。可针对这一段的结构特点, 增加训练点:学习第1自然段的写法, 写一段话, 用上“有的……好像……、有的……好像……、有的……好像……”, 表现事物的特点。这样, 就在原有并列句式的训练上增加了比喻句的训练, 做到层层递进, 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适量。

随课堂进行有效的、循序渐进的小练笔训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小练笔是否需要每课必练呢?如果必要, 应该把握怎样的密度?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笔者觉得, 阅读教学中的“写”不应单纯为写而写、以读导写, 以写促读、读写两相和才是其主旨所在。作为对其起推波助澜作用的随文练笔, 教师一定要准确把握好火候, 要适时、适度, 不能将阅读课演变成作文课。同时, 随文练笔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穿插于阅读教学之中的趣味, 来淡化学生的“作文”概念, 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趣味仿写或创新练习的时间, 一般以不超过10分钟为好。所以教师在设置随文练笔的题目时, 一定要考虑到时间的紧迫性, 提出分层次的要求, 让每一类学生在练笔的同时, 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仍以一教师在教学《去年的树》一文时预设的三次练笔环节为例。

第一次在指导学生理解了小鸟和大树的四处对话后, 出示练笔题:想象一下, 小鸟还会去哪里找大树, 会说些什么呢?从观察分析中可见, 学生练写第五、第六次对话, 仅仅是在积累原有四次对话的层面上进行, 未作提升, 因此出现了学生伪动笔的现象, 练笔的形式和内容未能越出传统练笔的雷池。

第二次在品味“接着, 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之后, 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就飞走了”一句中的“看”后, 出示练笔题:透过那深情的‘看’字, 我们仿佛听见鸟儿在说:________。此次练笔, 教师抓住了文中“看”字进行拓展练笔, 既有深度, 又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 教学目标逐级达成。教师以前一个“看”字作铺垫, 引导学生自悟, 第二个“看”字就有了生成性的拓展练笔。这样的拓展性练笔紧紧抓住了文本中“看”字所蕴涵的深意, 把拓展学生思维作为生发点, 提升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第三次结课时, 教师出示拓展练笔题:我想对____说:“________。”由于教师对拓展性练笔的落点选择角度较为宽泛, 可从大树、小鸟、灯火、木柴、人类等多角度进行对话练笔。训练点不集中, 呈现的学习结果也就大相径庭。就达成本堂课“体会小鸟和大树真挚的感情”这个教学目标而言, 这样的练笔预设, 目标指向不够明确。因此, 三次练笔中, 我觉得可以保留第二次, 舍弃第一、三两次, 从而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 让学生沉浸在语言文字当中, 真正走进文本、走进作者。

3.合度。

“合度”是指练笔的内容要切合学生感知、认知水平和文本内在的价值, 因为文本的练笔不是时尚的点缀, 不能为拓展而拓展, 为练笔而练笔。一句话, 拓展与练笔, 还得立足于文本, 反哺于文本, 要有语文的味道。

《匆匆》一文中有一组描写时光流逝的精妙排比句, 笔者让学生充分品读, 感悟24岁里的朱自清的日子是如何悄无声息地流逝的。之后, 设计了一个仿写的环节。

师:是呀, 日子总在不经意间悄然流逝。作者朱自清的八千多个日子都在洗手、吃饭、睡觉、叹息中悄然溜去了。你们的日子又是怎样溜走的呢?请依照文中的写法, 写一写你的日子是如何匆匆消逝的。

(配乐练写)

生:上网的时候, 日子从键盘上流去;看书的时候, 日子从字里行间无声无息地流逝;写字的时候, 日子从笔尖上滑过。

生:走路的时候, 日子与我擦肩而过;放风筝的时候, 日子与风筝一起放飞;幻想的时候, 日子又从我的思绪中飞逝。

像这样的小练笔, 既有“仿”的痕迹, 又有“创”的内容。这种仿中有创的练笔, 从最大程度上锤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开掘了文本的潜在资源, 创生了文本的再生资源。

4.切时

课堂练笔应紧随阅读教学相机进行的写作训练, 对阅读教学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而不是流于形式, 变成单调乏味的“写作”课。所以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 准确把握, 相机训练, 让学生感到有话想写, 有话可写, 有话会写, 真正使“写”成为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一, 练在于文本关键处。只有在充分分析教材、研究文本与学生的基础上, 预设练笔落点, 才能使练笔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如《家是什么》, 是一篇引人深思的文章, 它通过两个真实的故事, 说明“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课文通过正反两个事例的对比, 揭示了家的内涵。著名特级教师虞大明在教学“话说我家”这一环节时, 找准了练笔的准确切入点, 引导学生从对家的理解入手, 步步深入。教学时, 有的学生说:“我家虽小, 但有温暖。”有的学生说:“父母下班回家, 我会递上一杯热茶。”当学生将情感用语言文字外化时, 教师巧妙地引入诗歌“家是用爱筑成的, 家是用情装饰的, 家是我们可以停泊的港湾……”使学生再一次感悟到了家的温馨。教师恰到好处地出示练笔作业, 让学生续写“家是________”, 学生自然有话可说, 有情可抒, 有感可发。

其二, 练在本文空白处。小语课文中有很多“空白”, 给读者留下了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文本, 咀嚼语言文字的精理妙义, 体会文章丰富的内涵。在此基础上, 于“疏可走马”处想象, 在“言而未尽”处补白练笔, 对文本的意义进行挖掘, 对文本的空白进行填补, 对文本进行重塑与再创造。如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的结尾, 我让学生想象主席这个夜晚是怎样度过的, 然后按照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 把想到的写下来。学生这样写道:“夜深了, 主席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他起身来到窗前, 用颤抖的手点燃一支烟, 透过玻璃望着夜空。唉!岸英, 你就这样走了吗?眼泪不由夺眶而出……”这样的空白补充, 既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又让学生学会了描写人物的方法。

其三, 练在感情迸发处。如《一夜的工作》一文中, “他是多么劳苦, 多么简朴”这句话点明了中心。由此, 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课堂练笔:以“周总理的生活多么简朴”和“周总理的工作多么劳苦啊”为总起句 (或总结句) , 找出有关内容练写两段话。这种教学安排避免了繁琐的分析, 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能将思维引向深入, 使精神挺立, 使情感饱满, 使人性完善。透过练笔, 可以触摸到学生那快意驰骋的心灵;透过随机生成的文字, 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学生在直面文本的过程中感悟的多元和立体。

其四, 练在文本延伸处。叶圣陶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所以, 一篇课文即将学完, 当学生意犹未尽时, 教师创造性地设计一个练笔, 能使课堂向课外、课后延伸, 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向生活的大门。

全国第八届青年阅读教学大赛特等奖获得者张玉栋执教的《落花生》, 以下面精彩的教学结束:

师:课文学到这儿, 这节课快要结束了, 老师最后有个小小的请求。在我兰州的班级里有个同学, 他叫小鹏, 大鹏展翅的鹏。这个孩子的父亲是我们兰大的保安, 而其他孩子的父母亲大多都是大学教师, 所以小鹏在班里常常抬不起头。学了这篇课文, 我想请大家给小鹏写封信, 用你们这节课学到的知识鼓励小鹏, 让他和你们一样的自信。你们可以把写好的信发到我的邮箱里。老师期待你们的信可以改变小鹏。

张老师设计的练笔可谓是独具匠心, 巧妙地将课内与课外连接起来, 让学生给有自卑心理的小鹏写信, 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使学习课文与习作结合起来, 达到了读写结合的目的。

小练笔的形式固然好, 可千万随意不得。作为教师, 要自觉把握好小练笔的“度”字, 精心设计, 巧妙引导, 及时反馈, 让小练笔真正发挥作用, 以此切实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

参考文献

[1]吉秋凤.让随文练笔扮靓语文课堂[J].新课程 (小学) , 2010 (8) .

[2]王海燕.小学语文随文练笔有效训练策略探析[J].科教导刊, 2010 (12) .

[3]徐顺挂.趣味性课堂练笔教学赏析[J].小学教学研究, 2004 (2) .

企业如何实现有效培训 篇8

关键词:企业,培训,员工

人才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基础, 企业无论处在哪一个发展阶段, 都对各种人才有着极大需求, 而企业培训是解决企业自身人才问题有效手段, 是突破人才发展瓶颈的重要措施。

1 企业有效培训的意义

“培训”即为了达到统一的科学技术规范、标准化作业, 通过目标规划设定、知识和信息传递、技能熟练演练、作业达成评测、结果交流公告等现代信息化的流程, 让员工通过一定的教育训练手段, 达到预期的目标。企业的发展与员工成长密切相关, 从优秀员工到卓越的领导者, 在不同阶段都需要提升不同领域的能力。如下图所示:

通过企业培训, 有计划地学习, 集中识别、确认和发展员工个体的能力, 使其更加胜任目前的工作。因此可以说员工培训是企业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战略性投资。同时通过企业有效培训, 可以提高员工技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统一员工的价值观、促进企业业绩增长、筛选优秀人才、提升企业文化等。

2 企业培训方案设计要点

首先需要制定培训需求分析, 这个可以基于企业战略、各个部门发展、员工个人发展、企业当前存在的问题来进行分析和设计问卷, 根据分析的结果进行培训方案设计, 可以通过内部讲师授课、全员自行学习、选择外部机构对企业进行培训。企业的内训要体现出全员、全程、全方位和针对性的特色。

2.1 全员

全员是指公司所有员工都有机会参加各种培训。从技术工人到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 公司会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来设计培训的课程和内容。

2.2 全程

全程是指培训的项目会贯穿员工职业发展的整个过程。这种全程式的培训将帮助员工在适应工作需要的同时不断稳步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这也是公司发展的客观要求, 当一个人到了更高的阶段, 就需要相应的培训来帮助其成功和发展。

2.3 全方位

全方位是指培训的项目是多方面的, 也就是说, 公司不仅有素质培训、管理技能培训, 还有专业技能培训、语言培训和电脑培训等。

2.4 针对性

针对性是指所有的培训项目, 都会针对每一个员工个人的长处和待改善的地方, 配合业务的需求来设计, 也会综合考虑员工未来的职业兴趣和工作需要。企业根据员工的能力强弱和工作需要来提供不同的培训。这些独具特色的培训计划和极具针对性的个人发展计划, 使他们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 企业员工培训的主要内容

3.1 入职培训

新员工加入企业后, 会接受短期的入职培训。其目的是让新员工了解公司的宗旨、企业文化、政策及公司各部门的职能和运作方式。通过正规培训以及工作中一对一的指导, 新员工才能得以迅速地成长。

3.2 管理技能和商业知识培训

企业内部有许多关于管理技能和商业知识的培训课程, 如提高管理水平、沟通技巧和领导技能培训等, 它们结合员工个人发展的需要, 帮助新员工在短期内成为称职的管理人才。企业可以自己设置常规培训机构, 通过本公司高层经理讲授课程, 确保员工了解企业发展的规划及员工自身的发展空间。

3.3 海外培训及委任

企业根据工作需要, 通过选派各部门工作表现优秀的年轻管理人员到国外进行培训和工作, 使他们具有在不同国家和工作环境下工作的经验, 从而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3.4 专业技术的在职培训

从新员工加入企业开始, 企业需要派一些经验丰富的员工对其日常工作加以指导和培训。企业要为每一位新员工都规划其个人的培训和工作发展计划, 这一做法将在职培训与日常工作实践结合在一起, 最终使他们成为本部门和本领域的专家能手。

总之, 企业培训对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通过有效的培训, 使从事管理工作的员工或有管理潜能的员工, 得到学习管理知识和参加管理实践的绝好机会, 实现了开发员工管理潜能、培养公司管理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关注文本形式实现有效迁移 篇9

一、在关键字词的迁移中锤炼语言

学生习作的语言苍白、词不达意与苏教版教材的文质兼美、雅词妙句、美段华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生语言基础匮乏, 说话作文生硬直白, 原因在于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缺失了趣味性的语言实践。教材中的文本用词规范、妥帖、精确, 常常着一字而境界全出。

阅读教学中的言语实践首先应该抓住细节之处, 引领学生悉心品味精妙字词的表达效果。在学生具有良好的感性认知基础上, 设置相应的语言情境, 引导学生练习迁移, 让学生立足教材, 以本为本, 亲近文本, 领悟教材语言的思想美、规范美、艺术美, 感知教材语言的魅力, 喜爱教材语言, 激起他们迁移、运用教材语言的强烈愿望, 逐步将教材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并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中积极自然地运用, 让学生经历感悟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历练过程。

《虎门销烟》中描写销烟过程时, 用了“灌”“撒”“抛”“倒”等动词, 再现了当时民工销烟的经过。所有的动词背后都蕴含着民工们作为炎黄子孙涌动的民族激愤之情。教学这一组动词时, 教师并没有在动词呈现的状态上大做文章, 而是引导学生体悟动词背后所蕴藉的民族豪情。当再次朗读课文时, 学生群情激奋, 每一个动作似乎都成为他们排泄内心反抗情绪的出口。接着, 可以让学生补充民工做完这些动作之后的各种心理、动作、对话。

一个个词语就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精妙的字词不仅给予读者以形象的画面, 更能触及读者灵魂, 形成强有力的心灵冲击波。此处的迁移, 是由动词生发出涌动的情愫。在体悟品味的基础上, 将内心的涌动倾吐而出, 形成对文本的反补, 既有效地解读了文本, 又实现了言语的历练, 可谓一箭双雕。

二、在整饬句式的迁移中力求规整

文本语言的经典不仅仅在于字词的精妙, 很多精美整饬的句式同样为文本增添了独特的魅力。特定有效的句式体现在文本语言的外在形式上, 教学中教师要一改传统教学中重内容感悟, 轻语言形式的做法, 既要让学生读懂文本写了什么, 更要让学生明白文章是通过怎样的形式写的, 以此来推动学生关注语言本身。在习得语言的基础上, 进行迁移, 从而使得学生原本零碎无章的语言趋向规整。

《泉城》一文开篇即用整饬排比的句式, 从声音和形态将济南的七十二泉的种种形态落于纸面。教学中, 可以先让学生在字里行间领略这些泉水的魅力, 但最终仍需要落实到语言表达的形式上来。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这段话之所以取得如此鲜明的表达效果, 概缘于形式上的特色:采用“有的……有的……”的排比句式, 一气呵成;每个分句都是先实写感官所能感, 再写作者据此的联想。至此, 可以创设过节烟花呈现的颜色、形态、声音, 引导学生在观察联想中进行句式的迁移训练。由于学生对这一句式的特点已经烂熟于心, 模仿迁移自然水到渠成。

这样的训练, 既让学生再次感受了句式独特的表达魅力, 同时也在言语历练中提升了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

三、在核心段落的迁移中习得技巧

语段是构成文本的重要组合单位。语段是过渡, 是由词句向篇章过渡的中介环节;语段是个体, 是完全可以承载意义、意蕴相对独立的言语单位。加强对语段的写作训练, 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是历练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教材文本中有很多精彩的核心段落, 是整篇文本的魂魄所在, 作者的匠心独运、浓墨重彩皆落于此。另外, 这些段落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写作技巧, 为文本的中心价值指向提供了技术支撑。

教学《九寨沟》第四自然段不难发现, 作者以“也许”一词作为串联, 连续设想了四种典型的珍稀动物, 并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各种动物不同的特点, 拟人、比喻、衬托的手法充盈期间, 整段文字显得生动活泼。教学这段时, 教师首先从构段方式入手, 从整体上审视这段文字的框架。接着教师从动物特点的细节刻画着力, 引导学生学习选用关键字词点化事物特点的方式。在这样的教学基础上, 教师引领学生交流还会出现哪些珍稀动物, 确定每一种动物的特点, 随后引导学生用想象方式呈现。学生写来驾轻就熟, 段落构置新颖,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在精巧布局的迁移中领悟构思

语文教育专家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课改浪潮中, 这句话演绎成了“用教材教, 而非教教材。”无论语言形式发生怎样的变化, 其用教材指导学生学会读书、运用语言的核心价值不会改变。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 教师要跳出文本看文本, 要善于从文本的整篇角度入手, 高屋建瓴中引导学生参透文本行文的脉络, 洞察文本构建的框架, 竭力避免在细节中摸爬滚打, 造成“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尴尬。

著名特级教师管建刚利用一课时教学《广玉兰》的经典课例中, 让学生迅速理清文本创作的思路:幽香—花瓣—形态—叶片。接着, 又让学生讨论这样的写作顺序是否可以调换。学生的各种臆测证明了对文本整体篇章认知的不足。教师引领学生从最后一句入手——我爱广玉兰的幽香和纯洁, 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让学生明白整篇文章的布局与最后一句息息相关, 完全吻合。长长的篇幅在教师这样简洁的点化中了然于胸。就此, 教师让学生丙就某一具体事物的不同侧面, 构想习作整体的谋篇布局。这样的尝试依托于文本, 却又跃出了文本, 迁移之功不可抹杀。

小学体育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篇10

一、明确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强调在目标统领下的教学, 所有的教学都是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之下。目标的制定要依据新课程目标, 然后细化到教学目标, 并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实现教学。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最大的就是教学目标制定的是否科学而又合理, 如果一节课中没有教学目标, 那么教学内容毫无意义, 教学也存在着随意性。

目标有领域目标、水平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等。每个层次的目标都是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同时构成了一个目标群。在目标的达成时, 我们要把目标的顺序做好合理的排列, 一步一个脚印地实施, 这样在目标达成之下, 有效教学这一目的就会很顺利地实现。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核心, 有了合理的教学内容, 才能让课堂充实起来, 如果没有内容, 那么我们就不知道让学生做些什么, 更谈不上怎么做了。要实施新课标下的有效教学, 选择内容是关键, 这样能确保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与技能, 并通过对内容的学习实现全面素质的发展。体育的性质是这样定义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在这里, 提高了运动练习, 其实这是一种手段, 目的是达到健康。而运动技术是促进学生身心提高的关键, 也是体能发展的主要内容。所以, 运动技术是体育的核心, 也是达成体育目标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 要实现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一定要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 内容的选择要根据当地、本校的实现情况而定, 还要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 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与新兴的项目, 使之更适合于学生的发展需要。通常, 我们不仅要对地方教材进行改进, 还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补充教学内容, 这样, 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 教学效果也会大

随着中国网球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家长将孩子送到网球培训班去接触网球, 并且有天赋有目标的孩子得到了去专业队训练的机会。而现在许多少年儿童训练队的训练中, 教练只着重于在课堂上练习网球技术动作要领, 进而忽视网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要性, 正因为这样, 造成我国青少年网球水平较高, 但一旦青少年进入成长发育期, 训练量加大后, 因为身体素质训练跟不上, 影响了后期技术的发展, 甚至造成很多不必要的伤病的例子。因此, 培养网球人才必须要重视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训练。

青少年的身体练习主要分为几个阶段。

首先是速度和灵敏的训练。

速度和运用速度的能力是网球中必不可少的, 根据网球运动的特点, 尤其要提高运动员对复杂信号的反应速度。而灵敏素质的优劣, 往往决定着技术水平的高低。灵敏素质是力量、反应能力、速度、爆发力和协调性等素质的综合反应。

速度和灵敏的训练应该放在训练课的前半部, 不应该在身体疲劳的情况下进行, 并且要循序渐进, 逐步增加强度和量。

速度和灵敏的训练方法:

(1) 半场扇形跑移动。

(2) 多线往返跑:要求队员从球场的最外面的一条开始起跑, 每跑到一条线手要触碰到地面, 然后转身跑回起始线触碰地面, 直到把每一条线全部跑完结束。

(3) 海宁跑:从单打线到中场线快速滑步移动, 30秒内尽可能完成最多的来回。

(4) 小腿后踢或外踢跑:双手放在臀部, 小腿后踢或外踢, 使得脚跟碰到手掌。

(5) 跳绳:单脚跳、双脚跳、双脚交替跑。

(6) 两人一组, 一人向前后左右方向抛球, 另一个人快速移动将球接住, 两人交替进行, 1分钟一组。

(7) 交叉步、侧跨步移动跑。

(8) 原地小步跑、后踢跑、高抬腿跑, 跑三组, 每组2分钟, 看或听信号快速跑30米, 练习5组。

(9) “米”跑、变速跑。

其次是耐力训练。

网球比赛的时间没有规定, 一般女子是三盘两胜, 男子是五盘三胜, 所以一场激烈的比赛打下来时间是相当长的。到了成年后的运动员, 技术水平相当的情况下, 拼的就是体力, 所以耐力是不可小视的。大提高。

三、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

有效教学应该是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之下完成的。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 形成一种人人比赶超的学习的气氛, 这样还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感情融洽。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给学生的学习创造机会, 让他们在轻松的学习情境中心情愉快地学习, 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努力与体育学习热情对其他同学也有帮助, 从而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如在障碍跑的练习中, 几个同学合作, 合作者与练习者组成一个小组, 他们要共同努力与合作, 才能共同完成小组的任务。这样, 他们在完成动作的时候, 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

四、评价要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只有学习而没有评价的体育教学, 无法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所以评价与学习是共同存在的。在学习时, 通过教

耐力训练应安排在训练课后半部进行, 并要注意与速度灵

耐力素质的训练方法:

(1) 跳双飞:2分钟双飞跳是最好的耐力训练, 用秒表计时, 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数量。

(2) 台阶跑:要求连续练习1分钟~2分钟, 每分钟上下跑台阶50个~60个, 休息2分钟左右, 再做下一组。

(3) 长跑练习。

(4) 变速跑:在田径场上划分几片区域, 在指定区域要求快速冲刺, 冲刺完短距离的放松, 紧接着再冲刺, 连续4圈~5圈。

(5) 不定点多球练习, 连续进行, 20个好球为一组。

最后是柔韧素质训练。

在网球运动中, 缺乏柔韧性, 会造成大运动量后恢复慢, 严重的会造成肌肉拉伤。

青少年是训练柔韧性的最佳时期, 除了在身体训练中进行柔韧性练习, 还可在训练前的准备活动和课后的整理活动中进行。

柔韧性训练的方法:

(1) 压腿练习:可成坐姿, 上体向前压, 或者弓步压腿。

(2) 腰背练习:双腿分开, 上体向前左右振压。

(3) 手扶固定物或两人压肩动作, 或转体拉肩。

(4) 两人背对背互相拉压肩韧带。

每个人的素质发展总是不同的, 所以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 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有所侧重。同时, 在青少年进行身体素质训练时, 我们要充分了解各个年龄段的男生和女生的各项素质和差异, 根据他们训练时能承受的负荷来合理安排训练计划。

另外, 由于身体素质训练的枯燥性和艰苦性, 也希望各个教练开动脑筋, 在计划安排上能利用到一些简单的器械如绳梯、实心球、平衡垫、拉力绳等, 来提高青少年的兴趣。

总之, 青少年身体素质训练是我们教练平时训练课上的重点, 不容忽视。因此, 广大教练员要加强青少年身体素质的练习, 为提高其网球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 青少年也应重视并且加强身体素质训练, 配合好教练, 不断努力, 使自己真正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网球人才。

(江苏省南京市中山东路体育运动学校)

师与同伴的评价, 来纠正他们的错误, 发现他们的优点, 能起到鼓励的作用。评价既有优点的评价, 也有缺点的评价。评价也要注意贯穿在学习的过程中, 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正, 而不是等全部学习之后再评价, 否则可能错过了最佳的学习与纠正错误时机。教师在评价时要根据学生的情况, 尽可能地发现他们的优点, 为他们树立信心, 给他们指出努力的方向等。只有这样, 学生的学习信心才会十足, 为有效教学打下基础。

体育新课标的实施重在实质, 而不是只在表面上做文章。教材的落实、目标的制定、内容的改革等, 都要深入, 而不只是换一下教科书就了事的, 要真真切切地做好落实, 加强教学管理, 对学生严格要求, 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聚焦课堂 有效整合 实现互补 篇11

单元综合式

界定

“单元综合式”教学指的是依托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以教材某一相对独立、综合的单元为教学板块进行的综合教学活动。

操作策略

利用网络收集教学资源。师生共同利用网络找到最新图、文、声和影并茂的教与学素材,以此拓展和丰富各单元教与学内容。

依托多媒体技术设计独立教学板块。《新世纪高中英语》第四册教材有“语言、友谊、人物、文学和探险”等十个教学单元,这些教学内容相对较完整、系统和独立,利用多媒体技术对较完整、系统和独立的教学单元设计相对独立板块。

运用校园网延伸教学渠道。充分利用了校园网络,拓展教学渠道,使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教学延伸为面向学生个体的教学。

培养综合能力。每个单元从备课一直到整个单元的教学结束,始终要体现以学生为主,培养综合能力。

主题探究式

界定

“主题探究式”的教学是一个以网络为依托、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主题”为导向的教与学活动。

操作策略

应用WebQuest模式组织学生进行主题探究式课堂教学,这种模式适合创建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开放式的课堂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活动。其教学设计包括:

1.引言。引领学生进入课堂教学流程。

2.任务。完成一篇关于课文节选部分的小论文,或者是总结课文的学习与研究过程中的得失利弊的一篇学习随感。

3.过程。教师将完成任务的过程分解成循序渐进的若干步骤,并就每个步骤向学生提出短小而清晰的建议,其中包括将总任务分成若干子任务的策略,对每个学生要扮演的角色或者所要采用的视角进行描绘等等。

4.讨论。通过BBS论坛和E-mail在网络上的交互式学习与交流。

5.评价。根据“参与讨论”、“网上搜集资料”、“协作与交流”和“作品创作”四个方面,对学生在学习研究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分为“起步”、“完成”、“良好”和“典范”四个等级。

6.扩展研究。是课文内容的延伸。

建立主题探究网站,给学生提供可供选择的各种围绕相关主题的阅读文本链接。

1.选择主题。主题及有关文本可以由教材规定(提供)、教师规定(提供)或由学生自己选定。主题的信息容量比较大、外延宽。文本可以是纯语文的,也可以是多学科的;可以是纯课内的,也可以是纯课外的,或课内课外结合的。但是必须与学生的学习目标紧密相关,是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方向。

2.收集资源。主题式探究是一种点圆式的信息输入方式,即以主题为圆心,以有关文本为圆的扇面组织信息输入,形成了探究的辐射结构。教师选定一些围绕主题的网页清单,对它进行序列化组合,给学生提供围绕主题的不同的探究角度。

3.建立主题化的互联网教学媒体。网站可以让学生随机进入任意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子主题,每一个子主题下集中了各种相关的资源,给学生的探究提供方向和理论指导,教师还能够在学生课后的个性化学习的过程中提供适时的、交互的指导。

4.完成主题探究。学生通过网上阅读探究,对某个主题重新建构起自己的知识框架、观点,形成探究成果发布在主题网站上。

积件互动式

界定

“积件互动式”教学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某个抽象知识点的学习,或为了演示现实条件下无法进行的和效果不明显的实验,或为了形象解释微观粒子活动等,而借助由相关软件制作的模拟程序,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的教学方法。我们把这些相关的教学软件形象比喻为“积木”玩具中的一个个积件。

由于积件多为Flash制作的软件,所以具有在线、交互和多媒体的特点,通过可视化的分析工具,将静态的、图表式的科学模型变为动态模型,成为构建学科的互动课程,一种富有成效的模式。

操作策略

建库。使用积件的前提是建立比较丰富的教学软件资源库,我们称作“积件库”,每个积件如同积木,可以根据目的随取随用,零取整用,整取活用。

用库。建立的“积件库”能否对教学发挥最大的功用,取决于能否合理用好“积件库”中的积件。

鼓励师生用库。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选取适合的积件为课堂教学创造情境和互动气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选取合适的互动程序作为虚拟实验探索的认知工具。

防止用库的误区。积件是为教学服务的,然而它不能替代一切教学手段,更不能替代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虚拟展示为教学带来便利,也可能造成学生自主想象能力的匮乏。所以,一些易操作、现象明显的实验完全没必要使用积件模拟;一些需要学生发挥想象的内容不要一开始就用“形象”的模拟程序去限制他们的思维空间。

体会与思考

优势互补是个性化的。在教学中因人、因学科和因教学内容而体现出优势互补的个性化。

优势互补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学资源的共享实现了同一学科教师教学的优势互补;第二,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互动,使教与学双方的优势得到了互补;第三,学科教师与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相互配合,学科专业教师出教学思路,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出技术,二者共同合作形成符合本学科的网络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教学策略。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发挥着“路由器”的作用,即:选择资源、传送资源和导向资源。网络环境以其虚拟情境、海量资源和对等交互以及团队合作等优势为教与学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这些虚拟情境、海量资源和对等交互的优势同时又是一把双刃剑,还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帮助、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会选择。

优势互补的评价原则。是否与教育目标相一致;是否与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相脱离;教学的效果怎样?

打造高效课堂,实现有效教学 篇12

根据当今教育发展的实际, 在不断的摸索与艰苦的实践中, “返璞归真——构建高效课堂”是教育根本出路。

那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实现有效教学呢?在几年的教学生涯实践中, 我将我的体会做了一下总结, 让我们来探讨一下:

一、要充分的备学生 (情感、知识)

我们备课往往只是停留在课本的知识方面, 对学生的备课却少之又少。一堂我们在备课本上写得非常漂亮的教案, 赋予了课堂我们的精彩, 可如果缺乏了学生积极配合的满堂灌或独自表演, 课堂的高效又如何谈起呢?我们不如在学生的感情方面和从学案上获得的学生需要的知识方面多下点力气了。“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我们都很明白, 不妨在平时多和学生谈谈心, 像朋友一样, 这样, 即使他因为知识掌握的不牢固被批评了, 他也很乐意学习我们这门课的。和学生的感情有了, 学生就会更投入;了解了学生知识的“底细”, 提问、讲解就能有的放矢……课堂的高效, 不就来了吗!

二、舍弃花架讲实效

一些非常精彩的优质课具有一个共同点, 就是没有花架子, 老师讲课语言精练, 环节紧凑, 问题处理恰到好处!一堂优质高效的课堂, 是绝对不能因为花架子浪费学生的时间和感情的。

比如一些不是很必要的“讨论”, 就不要摆什么花架子了。比如为了听课故意提问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 只是“做秀”!比如毫无意义的刻意照搬的一些“包袱”等等。其实我们的关注点就在于学生的课堂效果, 看看当堂讲的知识他们能否掌握, 一个不理解的知识点我们宁可多讲几遍, 也不要仅仅是为了赶进度“水过地皮湿”, 没有了“重点”的课堂也就失去了重心!

三、要“放”的开, “收”的回

受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 我们现在还是“放”不开, 教学方式放不开, 课堂内容也放不开……因为不敢放开, 愈显疲于应付之态!也缺乏了锻炼的机会, 使自己的教学模式故步自封, 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其实学生的自学能力还是很强的, 把更多的时间放给她们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放”开了, 却“收”不回来了, 即对新形势下的课堂的把握驾驭能力不足。对一些问题学生的讨论放开了, 很热闹, 但如果缺乏宏观的调控和引导, 看起来只能是“热闹”, 没有什么实效的。

特别是对高效课堂的构建, “放”“收”有度, 更见真功夫, 更显好效果!

上一篇:美术手工教学学前教育下一篇:轻度急性胆源性胰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