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做法(通用9篇)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做法 篇1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做法
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的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人的素质和潜能是多层次、多类型的,其中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是最基础、最核心的素质和潜能,他能够发展并形成其他方面的素质和潜能。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须把培养、发展学生的素质和潜能作为重点。要使学生能从烟海般的读物和瞬息万变的信息中迅速获取、使用所需的信息,关键就是要“会学习”。从积极意义上来说,课堂教学就是为了学生课外自学,“教”是为了“不教”。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彻底摒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主要经历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上,关键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一、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必要条件。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准备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所学的知识作适当的降格处理。有的是把新知识通过难度下降,使新知识变成学生似曾相识的东西。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有的是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学生在学习中完全陌生的内容是很少见的,对学习的内容总是既感到熟悉,又感到陌生。要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点,顺利的完成正迁移,通过类似的探索解决新的问题。
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重要手段。
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创设情境、设置认知冲突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重要因素。
学生的参与欲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而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学习的原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
三、因材施教,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前提条件
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同时,又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个性差异毕竟存在,所以在课堂上必须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在教学中,我针对各种教学内容,精心设计
课堂练习,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从实际出发,有题可做。
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一)、通过思想教育,发展学习动机。
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意义,并采用生动、具体、富有感染力的活动、事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二)、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学习动机。
1、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习动机。
多媒体的发展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需要,优化教学环境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2、利用合理的教具,激发学习动机。
通过直观的演示和分解合并的观点,指导学生理解编程序的总体思想和具体的编写方法、要求。再通过讲解课本的例题说明其做法,效果良好。
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使他们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会对学习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进度、成绩,可以增强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热情;同时,通过反馈,能看到自己的错误与不足,不仅知道该从哪方面努力,还能激发克服困难、力求成功的动机。
教师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表扬、鼓励比批评、指责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表扬与批评都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每个人的个性而有针对性地采用。如对较优秀的学生,适当的批评可能会更有效,而对一贯受训的学生,赞许则更有显著作用。对自信心差的学生则应多鼓励、表扬,而对过于自负的学生,则应提出更多的要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哪种教学手段、哪种教学设备,这一切都是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问题情景和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的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做到终身学习的前提,就是要求学习者具备自己学习的能力。要从烟海般的读物以及瞬息万变的信息之中,迅速获取和运用所需信息,继承和发展前人科研成果,关键之一也就是要“会学习”。从积极意义来说,课堂“教学”正是为了课外“自学”,“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备好课和课堂教学中的积极引导是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前提。
高云山学校:曾向荣
2010-11-18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做法 篇2
抓“四个”指数:即抓学生的兴趣指数, 关注课堂魅力。学生们喜欢有魅力的课堂, 她精彩有趣, 寓教于乐。我们从三方面入手, 一是教师仪表风范的魅力, 包括教师的穿着打扮、微笑的眼神;二是教师个性化的“磁性”语言魅力;三是精彩的课堂导入的魅力, 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抓学生的思维指数, 关注学生研究性学习、主动性学习状况。我们抓实两个方面, 一是杜绝教师一言堂, 教师适时有效提出问题, 引发学生的思考, 师生共同学习;二是学生主动合作学习, 全班分成8——10个学习小组, 各个小组的学生实力基本相当, 便于开展小组竞赛, 开展研究性学习,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 人人有自信, 人人有思考, 人人有结论, 人人有展示的机会, 课堂上践行着“相信每一人的存在都是有价值的”虹桥校训。
抓学生的行为指数, 关注知行统一, 手脑统一。我们抓住课堂有效训练这个重要环节, 力争做到教师知识讲解堂堂清, 学生学习段段明。我们的课堂效率所以不高的一个原因, 就是教师讲得太多, 学生只出耳朵听, 只听不练, 练的内容大都留在课下, 既增加学生的课外负担, 又违背学生学习的规律。课堂上只有做到知行统一, 手脑统一, 学练结合, 才能提高学生的行为指数。我们的具体做法:练习——反馈——整理——提高。练习, 教师根据当堂所讲的内容、重点、难点, 分层设计训练题, 适合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提高和收获;反馈, 学生当堂练习要同组互批, 教师给予指导, 借助视频展示将共性问题一一讲解, 加深记忆;整理, 学生纠正自己练习中的错误;提高, 真正弄懂问题。
抓学生的成绩指数, 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我们的具体做法:“堂堂测、周周赛、层层训、个个会。”“堂堂测”, 就是我们每堂课教师设计的小卷, 方便、实用、有效, 方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状况, 针对问题改进教学, 实用性强。“周周赛”, 数学组常年坚持的提高数学成绩的有效方法, 连年中考数学成绩名列前茅。“层层训”, 学校设有彩虹和彩霞两大类型训练班, 教师利用每周三第七、八节课, 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义务辅导, 彩虹班为学习尖子生所设, 其目的, 拓宽学生视野, 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 为国家培养英才打好初中阶段的基础。彩霞班为学习中下等生所设, 这部分学生乐意学习, 因学习基础稍差, 学习接受能力弱一些, 需要教师的帮助, 学校选派有爱心、耐心、信心的教师为他们提供无偿服务。“人人会”是我们语文、政治、历史学科常年坚持的一种做法, 学科全体教师利用中午休息时间, 对学科的知识点个个过筛子, 学生必须过关, 教师自编复习秘笈, 人人必会, 教师们的付出感动学生, 学生的成绩指数的确提高很快。
抓“四个”落实:即抓课前信息的准备, 借助网络进行开放性学习。这个环节的关键, 就是教师培养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 学生自觉借助现代化的学习方式网上查找资料, 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个别学科使用“导学练测”稿, 教师把学生需要预习的知识范围给出来, 便于学生集中查找资料, 开放性学习, 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自觉性,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受益终身。
抓课中师生互动, 有效对话交流, 开展主动性学习。这一环节重点强调的是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相互学习,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相互促进, 课堂上师生同是学习者、合作者、引领者, 师生在平等、尊重、和谐的氛围中学习, 达到教学相长, 师生共同提高。一改过去教师教, 学生学的单一、被动的课堂状态。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可忽视。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提供有效的对话交流, 课堂上师生思想解放, 思维敏捷, 学习欲望强烈, 学生的灵性得以充分地发挥, 课堂教学充满生命力。
抓课中适度的分层训练, 开展有效性学习。这个环节关键在于练习题的设计, 要求适度分层, 为每一个学生服务。课中的适度训练, 既巩固当堂所学知识, 又减轻了学生课下的学习负担, 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共同学习、共同研究, 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有直接性、时效性, 便于记忆, 符合中学生的学习规律, 学生们学习的有效性大大增强了, 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抓课下有选择的积累反思, 继续进行深层次学习。这个环节有两方面要求:一是教师的教需要积累反思, 教师要把教学中优势的地方有选择地记录下来, 在团队备课中提出来与大家分享教学中的收获, 为其他教师提供有效帮助;同时, 也把教学中的不足记录下来, 向学生、向教师问课, 师生共同查找教学中的问题, 反思中改进教学。二是学生需要积累和反思, 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识精要”、“错题本”, 教师根据学科特点, 把一个单元或一章一节的知识要点形成知识树给学生, 帮助学生做知识的积累, 并指导学生做相关知识的拓展, 为尖子生的提高搭桥, 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自觉探索的修养, 为未来的发展奠基。教师还根据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教会学生建立“错题本”, 对易错知识点加以重点记忆, 避免同类问题再错, 效果很好, 积累反思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抓“四个”必须:即必须把握学科知识的三维目标。强调教师要有新课改的理念, 课堂上不仅仅满足知识的传授, 更重要的是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快乐、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兴趣、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地、有尊严地面对世界的品质和能力;帮助学生与他人、自我、自然建立积极的、建设性的关系;教会学生吸纳人类优秀的文化、经验、核心价值, 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我们的教育, 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 更要对学生一生的幸福负责。
必须把握学生学习的原有状况和现状, 课堂满足学生新知识的生成。教师要养成问课于学生的习惯, 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包括原来的基础, 现在的状态等等, 好的教师要能够帮助学生设计较好完成学习任务的“道道”, 在师生相互交流的过程中, 学生受到鼓舞和激励, 学习的积极性自觉产生, 学习主动了, 进步就快。教学中, 我们会发现, 有一些学生脑子挺灵的, 为啥就不学习呢?究其原因是:教师对其关注不够, 学生长期得不到欣赏, 久而久之, 学习的欲望越来越淡, 以至于放弃学习。我们要提高学生的成绩只盯住作业、试卷、分数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要学习学科之外更多的知识, 学会唤醒学生学习欲望的教学艺术, 满足学生心理和行为的需求,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提高质量。
必须把握“导学练测”课堂教学模式的根本, 课堂让每一个人都有事做, 都有提高。学校对“导学练测”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总结、规范, 提出导、学、练、测四个阶段的具体要求、做法、要达到的目标, 不同学科、不同课型都有明确的要求, 学校通过虹桥讲坛, 统一培训;通过风采杯教学大赛——同课异构, 示范引领;通过教研组统一评课, 不断改进“导学练测”课堂教学模式, 并在全体教师的教学中实践, 效果很好, 每一个学生都有提高。
必须把握考纲的学科要求, 不随意增减教学的难度, 给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我们的学生三年后面临中考的选拔, 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吃透教材, 吃透考纲, 在中考的复习中有的放矢, 减轻学生的负担。学校开展“细细咀嚼考纲要求, 依靠考纲高效复习”的教研活动, 学习考纲, 把握考纲的要点, 结合学科特点将学科知识系统化, 找出重点, 一一突破;解读考纲要求, 准确把握知识的难易度, 指导教师有效复习;严格按7:2:1的考试比例进行有选择的适度训练, 学生复习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抓“四个”完善:即完善校本培训, 提升教师育人教书本事。教师要终身学习, 让学习成为每一个人的需要。学校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 引领教师学习理论、实践理论, 让学习贯穿于教师教学实践的始终, 让教师把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 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组织教师进行团队学习, 赋予教师形成共同的价值, 达成共同的目标, 通过教研组、备课组等团体组织, 让教师在组织中相互学习, 共同提高。
完善团队教研、名师引领的教研方式的时效性。团队的教研从问题研究入手, 让教师关注身边的教育细节, 问题就是课题。引导教师寻找和发现问题, 通过研讨等形式对问题的性质和成因进行分析, 教师们通过自我反思, 与同事交流, 吸纳他人的意见, 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研究过程中, 教师有了一种潜移默化的教科研意识和内驱力, 提高了教师教科研能力。同时, 由于研究过程牢牢植根于课堂, 切切实实地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使课题研究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又融为一体, 使课题研究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使课题成果能真正推动课堂教学实践。
名师引领的教研方式是学校教研的一道风景, 定期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上示范课, 青年优秀教师上汇报课, 教师带着问题听课然后分组讨论, 讨论围绕课例进行, 小组讨论重在营造一种相对自由开放的“学术沙龙”环境, 鼓励教师畅所欲言, 让教师把自己的收获、感悟与困惑摆出来, 促使教师不断反思和矫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名师引领提高了学科教研的时效性, 教师们在团队教研中收获着教育教学的智慧。
完善培养教师成为研究型优秀教师的个案机制。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 必须首先培养一批具有研究意识, 善于学习, 善于思考, 善于探索, 善于实践的研究型教师, 这是学校未来发展的坚强基石。学校建立培养教师成为研究型优秀教师的个案机制, 制定具体培养目标, 采用“导师制”的培养方式, 聘请著名的大学教授、学者或有教研能力的专家委托培养, 选拔有教研潜力, 乐于奉献的教师为培养对象, 有针对性地培养, 发挥教研骨干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
完善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方式。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带来了师生精神状态的改变, 学校拓宽评价的渠道, 宽泛评价的标准, 让师生在评价中感受进步的喜悦。对教师的评价, 内容主要看五方面:课堂上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 团队教研中的贡献多少, 自觉参加校本培训的成效, 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幅度, 培养尖子生和转变学困生的个数;方式:自评和他评。对学生的评价, 内容也看五个方面:作业的完成情况, 主动参加社会实践的次数, 小组学习中作用发挥的程度 (包括帮助他人、积极发言、团队意识等) , 善于思考, 提出有价值问题的次数, 学习成绩的提高幅度;方式:自评和他评。我们努力做到在评价中学习、在评价中激励、在评价中改变、在评价中提高。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做法 篇3
一、思想重视,制度约束
为了让教师和保育员重视幼儿午睡环节我们每学期要进行全员培训,尤其是对新员工进行培训,普及异物入耳等情况的应急处理常识,宣传卫生教育及疾病预防知识,教授一些疾病发作时的症状、现象及处理策略,并练习正确的应急措施和规范的操作动作。我要求人人掌握,并作为业务考核的一项内容。期末对一学期午睡过程中的新发现、新方法进行梳理,转化为全体人员的知识和经验。建立午睡制度:精心护理是保证幼儿午睡质量的重中之重,建立午睡制度是幼儿得到精心护理的有力保障。如,每天坚持午睡时给幼儿试体温;值班人员要一步不离地坚守寝室,关注幼儿午睡的全过程;注意幼儿的睡眠姿势(幼儿睡眠的姿势可谓是千姿百态。形态各异——有趴着睡的、有把头蒙在被子里的、有把大拇指放进口里吸吮的、有闻被角的、有咬嘴唇的)并及时纠正他们的不良睡姿;注意观察幼儿的精神状态及睡眠情况,及时帮助幼儿盖好被子,以免着凉;值班人员站和坐的位置要能够看到全体幼儿的睡觉情况;要了解各班午睡管理中的特殊幼儿和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等这些午睡要求和制度,使保教人员不仅知道应该怎样做,而且清楚为什么这样做。
二、后勤跟上,监督到位
后勤人员物质保障到位,在夏季和冬季来临之前必须提前做好取暖设备、空调、物品的检修、购买等保障工作。各班电话完好,与办公室、保健室联系畅通,发生应急情况时,能够及时通知到相关人员。巡视人员监督到位(我每天和轮班后勤人员午睡时间至少巡视三遍给予指导:幼儿入睡前、入睡中、起床时)确保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有负责人或责任人进行及时的应急处理。有人员巡视,也帮助教师提高了警惕性。根据进班检查情况,注意发现教师的闪光点,通过公告板、业务学习及时进行情况反馈。将午睡管理的质量和情况纳入期末班组评优的内容之一,通过评价机制引导教师重视日常的午睡护理和管理,从而使幼儿的午睡质量得到提高。
三、环境温馨,入睡前提
精心布置寝室环境是保证幼儿午睡质量的首要前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寝室的布置应给孩子一种温馨宁静的感觉,易于稳定孩子的情绪。
一方面光线要柔和,幼儿寝室的光线直接影响幼儿的入睡速度。教师要全面考虑幼儿的各种因素,为寝室配置合适的窗帘,以保证寝室的光线适宜。另一方面要保证空气新鲜。新鲜的空气对于身体和脑部都有充沛的导向。寝室里的新鲜空气可以促进健康的血液循环,帮助食物消化得更完全。为保证寝室的空气质量,我们必须每天定时通风。最后要做到温度适宜,适时注意温度的变化,是否开、关窗,是否要换厚、薄不一的被子等。相信只要我们有心,午睡的寝室就会成为幼儿健康成长的温馨摇篮。
四、睡前有备,情绪稳定
幼儿园午餐后至午睡前这段时间,是一日活动不可缺少的环节,我们根据以静为主、动静交替的原则,合理地、多形式地组织安排幼儿活动,既避免剧烈运动,有助于午餐的消化和吸收,又不能让幼儿静等。合理地安排幼儿午饭后,午睡前这一段时间的活动,以平静幼儿情绪为主。如,看图书或近距离的散步等,使幼儿入睡前情绪稳定。在入睡前要求幼儿及时大小便,并指导幼儿按顺序脱衣服,整齐摆放。使幼儿在适合的温度及光线的环境里、在优美的午睡音乐中幼儿做完午睡操,听着和缓优雅的旋律、节奏舒缓宁静的音乐,进入甜甜的梦乡。
五、个体差异,方法有别
根据幼儿个体差异采用不同方法引导幼儿愉快入睡。对初入园的小班幼儿而言,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会使他们感到不安、紧张、恐惧。尤其是午睡环节,他们的这种情绪表现得就更加明显,并呈现出不同的类型:有大哭大闹型、孤僻沉默型、寻求安慰型、拒绝帮助型。针对上述不同的情绪类型,我们会采取不同的方法如身体接触、情感认同、个别提醒、情境创设、物质刺激等使幼儿情绪稳定并尽快入睡。而对于大班幼儿主要以讲道理,并用手势代替语言,暗示幼儿尽快入睡。多用鼓励性的动作夸奖他们,翘翘大拇指、轻轻地安抚他们的头部,使他们产生一种安全感、温馨感,从而使他们尽快入睡。
六、家园配合,步调一致
午睡质量的提高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午睡习惯,良好的午睡习惯不是在一个小时或几天之内可以养成,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光靠老师个人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家庭的配合。由于家庭生活环境的不同、身体体质差异等原因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行为方式。如,有的早睡早起,也有的晚睡晚起的。因此,在一日生活中,我们通过“你我共想、你我共做”的宣传栏或与家长直接沟通,建议幼儿在家休息时采取与幼儿园一致的作息时间,不要去破坏幼儿的生理习惯及“生物钟”,从而使家园相互配合,步调一致,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午睡习惯,提高幼儿在园的午睡质量。
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健全的身体是一个人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础。”幼儿的健康教育是生活教育,贯穿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其中幼儿午睡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我园全体后勤人员和保教人员充分认识到这一重要性和必要性,平时做到处处用心、留心、耐心,保证了幼儿午睡质量的提高,为我园幼儿身体机能的正常发育和心理的良好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杨琼兰.怎样提高幼儿的午睡质量.基础教育,2008.
提高初中作文教学质量之做法 篇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学科中占有重要比重。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一条重要途径,对社会、国家的兴衰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如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白居易在《白氏长庆集?与元九书》中写道:“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做。”古人的这些见解,都强调了为文之道在于实用,以及作文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搞好作文教学,对提高总体语文教学质量非常关键。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笔者通过多年初中语文的教学实践,认为以下几点做法对提高初中作文教学质量会有所帮助。
一、注重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传统的作文教学,是教师命题学生写,教师批改学生看,教师讲评学生听。在整个作文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居高临下的支配地位,学生则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服从地位,使得学生没有成就感,从而导致学生对写作失去兴趣。因此,提高学生作文兴趣的关键是要让学生拥有一种成就感。那么,怎样让学生拥有作文的成就感呢?那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教会学生动手去写他们看到的身边事,去写他们心中的所想所思。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使学生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的词语。”可以说,兴趣与爱好就是走向成功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1.利用情境创设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教师在布置学生作文时,要引导学生根据题目中心联系生活经验进行联想,或者去实地考察,以获得具体的、真实的情境。教师也可以通过图画、幻灯、音乐等方式创设具体情境,积累写作材料,让情境引路,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2.尽量不要命题作文,让学生自由发挥。命题作文实际上已经暗示了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如果命题所规定的主题并非学生熟悉或不感兴趣的那些事,学生本来就对这个事感到茫然或厌烦,如果再让学生去写这样内容的作文,那学生不是应付了事也是牵强附会,带着这样情绪写出来的作文当然是失败的。因此,教师尽量不要命题作文,而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写他们的感悟、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要走出传统思维的定势,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写作环境,让其自由发挥。
3.利用成功感激发写作激情。成功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最幸福的事。学生的作文也是一样,教师对学生作文中的点滴进步要及时地加以表扬,以此鼓励学生作文,这样,学生才会感到自己的成就感,才会对作文产生兴趣。比如一些学生的作文内容并不好,但一些语句却写得非常优美,如果教师对他的优美语句方面进行表扬,并把这些句子读给同学们听,让大家共同欣赏,这样,学生得到了一种成功的满足感。于是就会产生写作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二、培养学生学会积累写作素材
写作就像建造一座高楼大厦一样,需要许许多多的材料。积累写作素材,是为动笔行文作准备的。素材的积累需要在课内外完成,包括观察、阅读、做笔记等等。
1.观察。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到生活中去积累材料。教会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对学生来说是那样的平常,看似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其实只要我们教师引导好,生活中每天不乏这样或那样的新鲜事,这些都是写作的素材。教师要教学生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自然美,比如师生之情、父母之恩等等,只要抓住某一方面,并将其真实地写下来,这就是作文成功的第一步。
2.阅读。阅读是积累写作材料的最好方法之一。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经典名著,不但语言精美、情节动人,而且构思巧妙,是学习、借鉴的范本。
三、培养学生写作技巧
初中生青春年少,正是生理及心理迅速成长期。教师要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将作文的方法指导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结合起来,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确定作文指导专题,根据对象不同进行分类指导,对症下药,为学生步入写作道路奠定基础。
要写好作文,掌握写作方法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学生写完后,让学生自己独立修改一至两遍,看一下是否切题,中心是否明确,语句是否通顺,有没有错别字,有没有用错的标点符号等等。其次,要求学生互改,这个环节既要省时又要注意质量,引导学生采用“四遍过滤法”,首遍快速浏览,勾划出错字、病句;二遍慢读,从头至尾精批细改,写好眉批;三遍粗看,即检查批改情况,又酝酿批语;四遍即由教师给出评语,评语要简明,要富有启发性、具体性和建设性,要多表扬,少批评。
四、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就是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积极突破常规,标新立异,表现出积极探索的创造性;不要人云亦云,要使学生在作文上有所创新。
古人笔下的“落花”几乎都是悲凉凄惨的象征物,如《红楼梦》黛玉葬花中写到“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读后令人伤感落泪。在教会学生理解此文的同时,又引入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让学生学会对比,创新立意,赞美落花,提炼出新颖别致的立意来。
此外,选材要新颖。选择那些别人没有用过或很少用过的材料。俗话说:“吃别人嚼过的馒头无味道。”应该避俗趋新,另辟蹊径。比如中考作文题“ 谢谢你”,多数考生写的无非是爸爸、妈妈、班主任、同桌等之类,都是写俗、写烂的题材,但有考生却大胆求异出新,出人意料写《孔子,谢谢你》,真心感谢孔圣人那充满哲理的话挽救了几近崩溃的自己,引领他走近一片新天地。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做法 篇5
业务学习内容
(2011年9月)主持人
丁祥锐
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是教学有效性追求的目的之一。小学科学的三维教学目标给科学教学的有效性指出了方向,它要求我们的课堂既关注学生科学探究的参与度,又要通过科学探究最终达到科学概念的了解与掌握,科学方法的了解与应用,科学态度、科学能力的形成,科学习惯的培养,并学会学习。
如何在我们的教学中,深刻解读教材,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难点,引领有序的探究活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既注重认识层面的挖掘教材中蕴含的静态的内容,又要抓住操作层面的利用课堂教学中生成的的内容,从而使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成为学生获得最大发展的主渠道?下面谈谈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追求有效性的几点做法。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三维目标,牢牢把握课堂教学的方向
教学目标是人们对教学结果的一种预约,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因此,为每一节课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如在教学三下册《磁铁》这一单元时,从第一课时“我们知道的磁铁”的教学中发现,有一个班级的学生在以前的兴趣课里已经接触过了磁铁,对磁铁的相关知识有了比较多的了解。因此,在接下来的的“磁铁的两极”“磁极的相互作用”等教学中,我及时修正了各课的教学目标,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培养学生有计划地做实验,分类整理实验证据找出规律等逻辑思维能力和体验体验认真实验、收集证据,根据证据寻求结论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上。从整个单元的教学的效果看,正是由于目标的制定体现了科学探究的主体性和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热情,较好地完成了本单元三维目标的达成。同时,由于学生的认知基础、智力水平和情感态度不完全一样,因此确定教学目标还应该因人而异,不仅要兼顾全班学生,也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各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充分地提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通过有结构的教学材料,引领探究活动紧扣教学的重、难点 材料是科学课探究活动的依托,有结构材料的组合,既要揭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一系列现象,体现教材的科学性,又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还应从趣味性、基础性、实践性原则出发,同时要尽量排除无关的干扰因素,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使他们能发现问题形成合理的假设,明确研究活动的目的,确定研究活动的程序与方法。例教学《比较水的多少》,有一位教师为了让学生能用更多的方法去比较水的多少,给学生的探究活动准备了大量的实验材料,包括天平、秒表和漏斗。但由于教师忽视了对材料结构性的研究,上课时,学生把注意力都集中到了用天平和用秒表、漏斗来比较少的多少了,不但费时费力,还完全偏离了目标要求;而在另一次的研究课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材料,除了盛水的容器外,只准备了几个果冻壳、一个圆柱形杯子和一支签字笔。这组材料的出现,不但马上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问题的核心即同一标准上,引发学生去积极思考,而且为第二部分内容“量筒的认识”起到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和迁移的作用,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通过呈现有结构的材料,可以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本次探究实验的目的是什么,要用到哪些材料,如何使用这些材料,实验过程中要重视对哪些现象的观察,以及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探究实验的兴趣,更能提高探究实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完成对科学概念的自我建构
科学课的学习过程,一般是先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再进行实验取证,经过分析、归纳等抽象思维形成概念和规律,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和运用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其中分析、归纳过程是学生逻辑思维的过程,也是提升科学探究有效性的关键,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与培养。通过教师引导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等方法,使每个学有所得的感性认识更加丰富和完整,并将此提升为理性认识,形成对科学知识的自我建构。如六上科学《增强抗弯曲能力》一课的教学,在对“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实验研究中,教师通过“同学们推测形状改变可以增强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下一步你们准备怎样研究?可以折哪些形状?估计哪些形状有较好的抗弯曲能力呢?怎样进行测试?”等一系列问题的交流与讨论,可以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实验操作中更好地把握住观察的重点,更好地控制相关变量,使实验方案更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实验操作结束后,又通过“观察测试的数据,与没有折的纸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的研讨与交流,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深层次的思考,从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把学生的形象思维转化成抽象思维,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让学生切切实实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提高了科学探究能力和教学的有效性。
四、重视生成和预设和谐统一,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忠实地实施预设方案,排斥了学生有个性的思考,限制了学生对预设目标的超越。学生的创造智慧受到阻碍和压抑,教学也变得沉闷和程式化。在新课程教学中,生成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师生、生生在互动中,从心与心的交流中,从思与思的碰撞中,从情与情的触摸中滋生出来的。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师不能把学生看成一张白纸,无视学生的原有经验。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科学探究有效性的关键。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有一些无法预料的事件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使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动态生成的课堂需要精心预设。生成则是预设的延续和动态升华。为了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教师不仅要在课前精心预设,还要机智地处理课堂中师生动态生成的资源。如教学三上《蚂蚁》,我设计了先让学生观察蚂蚁,再讨论在观察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么样解决的,然后选择一种最科学的方法再继续观察;接着让学生比较蚂蚁、蜗牛、蝗虫的身体特点。整个观察活动学生都很投入,情绪高,讨论热烈,一切都在按照教师预设的教学方案进行。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提出一个问题:“老师,蚂蚁是怎样走路的?它有6条腿,走路时先抬哪只脚,后出哪只脚呢?”问题一提出,我一时也愣住了,这是备课时没有考虑到的一个问题。但学生们已经开始相互就这个问题开始了讨论,争论声也越来越大。于是,我放弃了原来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对此开展了探究活动,学生们想出许多有效的办法,并聚精会神地开展了研究。看到学生个个脸上露出成功的喜悦,也许科学的种子已经在学生的心田里发芽、开花了。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学需要教师随时洞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容忍并尊重学生的质疑,乐于倾听学生的“不和谐的脉搏跳动”,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和掌握学习,才能有效提高科学探究的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研究 篇6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时代的呼唤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可是农村小学的课堂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教学质量普遍不高。教育思想观念的陈旧,教师方法的老套,使学生变成了被动学习的机器,压抑甚至泯灭了孩子应有的灵性,扼杀了孩子与生俱来的创造力、好奇心,造就了一大批缺乏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书呆子,以至于学生厌学,逐渐成为学习后进生,那种教师拼命灌、学生拚命学,题海战术、苦学多练的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观念及其课堂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2、课改的要求
2001年国家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与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重大创新和突破。在这场变革面前我们教师如何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应作出明确的回答。
3、现实的反思
新课程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教与学关系而言,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因此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学生不仅将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而且还将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农村小学部分教师受固有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严重,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有畏难情绪的现象,缺乏实施新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认为实施新课程是遥远的事,与己无关。教学中很自然地还走传统教学的老路,影响了新课程的实施。实际工作中应纠正教师认识上的偏差,引导教师反思并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优化评价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教师的观念更新
2、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3、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4、后进的转化
三、理论与实践价值
当今社会,“发展”已成为衡量质量与效益的主要标尺,邓小平同志强调“发展是硬道理”,江泽民同志提出“发展是党和国家的第一要务”。学校由过去的一统发展变为今天的主动发展,特色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学质量的优化是学校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也是素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的关键。
研究教学质量,总离不开研究两个关系:即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和教育与人的关系。“从本质上来说,学校所培养的学生是教育质量的载体,学校通过它所培养的人才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这是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通过课程及其各种教学活动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是教育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全面的教育质量是由这两方面的充分程度来加以表征与反映的。”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社会的发展与每一个学习者的发展。我国课程与教学专家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定为“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申了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教育应当促进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审美意识、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提高教育,关键在课堂。针对当前课堂教学的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大面积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必然遇到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农村小学要提高教学质量,从教育思想到教学内容,教育方法都坚持与时俱进,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从而在更高的发展层次上体现教学质量的水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滋养理论。
和谐地处理上述的“两个关系”,和谐地促进上述的“两个发展”,正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基本内涵,也是我们分析教学质量,确定教学改革目标的重要的价值取向。
四、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
“质量”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教学质量”是指:教学活动在遵循教育客观规律与科学发展的自身逻辑基础上,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培养学生满足社会现实和长远需要的充分程度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充分程度。
质量是过程和结果的统一,“质”是过程,“量”是结果,过程决定结果。“质”的过程性决定了质量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必须重视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实现质与量的统一,才能保证质量。
我们的教师树立“有效教学” 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这里说的“有效”是“教师通过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老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的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
教学质量模型的构成是多维的,涉及的要素是多元的。所以,构建教学质量的大厦,应该是多层面、多角度、多因素的。这就需要和谐地处理好各要素的关系。本课题研究范围就是在农村小学正常的教学时间里,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好后进转化工作,使学生的发展得到教师、家长和社会的满意与肯定。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现代教育质量观(1)质量是发展的
有三层含义:一是以教育发展为核心,为教育发展服务。二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质量问题,通过发展来解决发展中的教育质量问题。三是质量观本身就是变化发展的。不同时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质量目标和质量标准。
(2)质量是多样的
教育质量的多样化主要体现在:不同类型和层次教育质量标准的多样化,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多样化以及学习者学习需求的多样化等。
(3)教育是适宜的
适宜性教育质量观是指教育所提供的教育服务满足受教育者个人的程度,以及所培养的人才满足国家、社会和用人单位需要的程度。“只要是能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就是高质量人才”。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无论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都应围绕这个中心进行,否则,无异于传统教学。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教学模式,彻底屏弃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重新调整了教材、教师、学生、媒体相互间的关系。使教材提供的知识不在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成了学生意义建构的对象。教学媒体也由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变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协助探索的工具,而教师和学生也分别由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和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从而,是以上四大教学因素的作用和关系更加清楚、明确和稳定。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相适应的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思想和传统教学设计思想最大的不同是:传统的教学设计自始至终是围绕着教师如何教而展开的,而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则主张教学设计应围绕学生如何学而进行。特别强调:“情境创设”“协作学习”和“学习环境”的重要性。因此,在运用建构主义的理论和教学指导思想指导教学设计时,教师应着重考虑:如何通过适当的学习活动,创造问题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和自主意识,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学习途径,使学生能够“自由探索”“自主学习”,有效地利用各种工具和资源实现“意义建构”的教学目的。
3、多元智力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打破传统的将智力看做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一数理能力为核心的整合的能力的认识,而认为人的智力是由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思考智力和存在智力等九种智力构成,并从新的角度阐述和分析了智力在个体身上的存在方式以及发展的潜力等。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这九种智力,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因此,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即学校里没有所谓“差生”的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教师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每一位学生都同时拥有智力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而且提出在每一位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优势领域的同时,应将其优势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领域中去,从而促使其弱势领域得到尽可能的发展,这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六、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要点
1、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的研究,准确把握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明确课堂教学与新课程要求的差距,努力提高课堂效率,理解“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的含义;
(2)、通过课题的研究,调查分析影响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课程教学理念,并真正转化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
(3)、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途径与方法,优化教学模式,优化师生关系、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通过课题的研究,积极探索教学困难的教师和学习困难的学生发展、进步的原则、方法,制定出转化的指导策略,以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研究内容
(1)、更新教育观念
正确认识自我价值 正确认识课程 正确认识教学 正确认识培养目标(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转变教学行为 转变教学手段 转变教学方法 转变教学评价(3)、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4)、后进转化的研究
转化途径 转化方法 转化策略
七、主要观点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1)、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加强学习,正确认识课程,正确认识教学,正确认识培养目标,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2)、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教师的自觉地教学行为上来,转变教学行为、转变教学手段、转变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评价。
(3)、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必须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积极推行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4)、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必须做好后进的转化。在充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掌握转化的原则、转化途径、转化方法和转化策略。
2、创新之处
(1)、本课题研究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农村小学教师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学科结构等不尽合理,教师需要自身的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意味着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2)、本课题研究是创建和谐社会的有力推进。
目前国内的许多教育研究对象主要是城市,很少关注到农村小学。农村小学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的局限,与城市小学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没有人否定孩子受到的是不平等的教育,农村小学缺乏优秀的课改骨干教师也是个不争的事实,要求在短时间内解决这一问题不切实际。农村小学教学质量不高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与其被动地等待被人的研究成果,不如主动地参与到研究中去,研究成果不仅为我校教学服务,也为兄弟学校提供借鉴。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全面发展,让教育能够均衡发展,让整个社会能够和谐发展。
八、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
1、文献研究
了解国内外在提高教学质量研究,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成果的现状、趋势,探索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本课题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构建本研究课题的理论框架。
2、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指为行动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脱离教师的教学实际而是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是在行动中的研究,即这种研究不是在书斋里进行而是在教学的活动中进行的研究;是对行动的研究,即这种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就是行动本身。这种研究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它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
3、教育经验总结
对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进行回溯性研究,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促使感性认识专为理性认识。
4、个案研究
针对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通过收集相关个人资料,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或问题的症结所在,诊断形成问题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提出校正方案或提供正确的指导策略,帮助其解决问题。
九、研究的具体步骤及进度安排
本课题研究,周期三年,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06年12月~2007年2月
根据课题研究目标,成立子课题组,并制订子课题组的研究方案。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2007年3月~2009年7月
其中(1)2007年3月~2008年1月
初步形成各学科在教学质量提高的形式和手段。
(2)2008年3月~2009年7月
初步形成各学科在教学质量提高的方法和策略。
3、第三阶段:2009年8月~2009年11月
总结验证试验成果,汇编本课题研究成果集,并最终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十、对课题是施设计划保障条件的论证
1、课题主持人与核心成员的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担任本课题研究的主持人和核心成员,全部具有10年以上的教学经验,小学高级教师职称的7人;全部具有大专学历,其中本科学历有6人;区级学科教学带头人1人,青年教学标兵1人,教学骨干2人。他们长期从事于课堂教学第一线,教学水平高,善于总结,勤于笔耕,教学案例、教学论文发表、获奖,层次高,数量多。
2、本课题研究有坚实的基础
我校十五期间承担市级课题《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于2006年6月圆满结题,并得到市、区专家充分的肯定。学校于去年进行了提高六年级教学质量的实验工作,所采取的举措和取得的效果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参与,得到了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教研室专家的肯定与赞扬,也为本次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本课题研究有充分的条件保障。
(1)、加大领导力度。学校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担任副组长,各科教研组长担任组员的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研究工作。
(2)、发挥专家组作用。积极聘请南京市教科所、区教科室、区教研室的领导、专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指导研究、诊断教学以提高研究的水平。
(3)、合理安排工作量。根据学科的特点和教师的专长,合理安排研究人员的课时量,以便有更多的精力参与研究工作。
(4)、增加实验投入。学校将尽全力改善研究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更新,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
4、本课题研究有资金保障。
本课题研究初步预算16000元,其中课题组会议、培训学习费1500元,专家指导、咨询费3000元,开题、中期评估、结题等费用2000元,教学硬件添置费2500元,研究资料、材料等费用2500元,研究成果考核奖励费4500元。
5、实施课题研究的措施(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课题组的成员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主要采取以下的学学方式:一是向书本学习,课题组的成员要以自学为主,并做好一定数量的资料摘抄;二是集中学习,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以及本学科的管理办法;三是重视公共资源的学习与利用,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等有关新课改的动态、观点、案例。
(2)、立足课堂,事事研究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题研究指由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离开课堂,我们的研究就会成为无源之水。课题组的成员要将平时的每一节课作为自己的试验田,只要有新的思路、新的点子,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施。敢于穿心,大胆探索。
(3)、及时总结,深化研究
总结时课题研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及时总结,及时反馈能使我们积累经验,发现问题,为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手段的研究奠定基础,铺平道路,使课题不断向纵深发展。
十一、课题研究的成果
1、研究性论文
各子课题组成员针对教学中、研究中的所得所失,积极总结,感悟、反思,从研究者的角度撰写论文参加校内论文评比,并推荐优秀作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评比,向各类教育报刊、杂志投稿。
2、研究报告
课题组核心成员要善于用教学实践来验证研究目标,对各子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进行整合,总结出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报告。
3、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案例、教学录像及研究成果集
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做法 篇7
提地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改善, 摆高的在任教务育是者:面更前新这理紧念迫, 而开又拓艰创巨农学新, 提实际高, 谈教谈学几质点量。浅见以:下结合教村习兴趣一、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初陵○当中, “离教前, 现象在”较数为学严学重科的。所教谓学中水“离教现象”, 是指学生在教学数县田的过教程中学, 活动偏和离要和求违, 背形教成师教正与确
仔
学级直初学接两影方响面着的大不面协调积, 提高这教种学现质象教学内中量。不专“心离听教讲现象, ”课外主不要做表作现业在课, 学苏不复习巩固。这冲现象的直接质娜后做”果到是“听不不少懂学, 生不从会做“不”, 听从、而不量么形消成除积学重生难的返的“离局教面。现象因此”, 呢怎的不我同的内体容会是采, 用多必种须教根法据, 教激材发的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法讲学们“总有以理为数”是一复章习的课小, 心结时理, 上同
产生一种轻视的意识。鉴于此, 我把这一章的内容分为“三类”, 即“概念类”“法则类”“运
算类”。通过讨论的方式, 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及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通过这一活动, 不仅使旧知识得以巩固, 而且能分解学生处于“听不懂, 做不来”的状态。
二、充分发挥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课程理念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 “学生掌握的知识, 是自己学会的, 而不是老师教会的;学生能力的提高, 是在实践中形成的, 而不是老师的教所形成的”。在前面也谈到如下现象:有的学生在课堂上能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 可是就不会做题, 有的学生认为数学科?只要靠死记硬背, 就学得好, 但有时虽然了解了一定的数学公式、规律、原理, 但遇到实践问题就束手无策, 学的知识较死, 不能灵活运用。同时老师也觉得, 现在的学生难教?有些题目讲过不止一遍, 做作业、考试照样出错, 为此常常埋怨学生基础差, 学习不刻苦, 不动脑筋。其实, 这都是旧的教育思想根深蒂固的原故。因此, 要改变这种现象, 必须在数学教学中逐步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就必须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 即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使每一位学生在自主、自动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当今社会所需的各种人才。
三、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自学能力, 首先应从阅读开始, 而在这偏僻落后地区的学生阅读能力较差, 特别是七年级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 对课文内容逐句、逐段领读、解释, 对重要的教学名词、术语, 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重复读, 并指出记忆的方法, 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 让学生读题, 引导学生审题意,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拓展阅读数学课外材料, 同时还要利用课外活动进行讨论、交流, 互相启发, 促使学生再次阅读, 寻找答案, 弥补先前阅读时的疏漏, 进一步顺应和同化知识, 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 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地提高。
四、引导学生培养思维能力, 让学生在总结中学习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做法 篇8
关键词:课堂教学;培养能力;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343-01
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教育能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特别是出拔尖人才,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要认真研究的课题。数学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要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这个过程,从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这与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完全一致。下面就谈几点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做法。
一、培养学习兴趣
当前,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离教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怎样消除学生的“离教现象”呢?我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同学们总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一种轻视的意识。鉴于此,我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类”,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汲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如“概念关”里的正、负数、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意义,“法则关”里的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在“运算关”强调一步算错,全题皆错等等。讨论完毕选出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最后教师总结。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使旧知识得以巩固,而且能使学生处于“听得懂,做得来”的状态。又如在上完“二次根式”一章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游戏,事前我布置学生收集各种有关本章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且书写在一张较大的纸上,在上课时由组长在开始前5分钟内召集全组同学把各自找到的错误题拿到一起讨论,安排“参战”顺序。游戏开始,各队轮流派“挑战者”把错误题贴在黑板上,由其它各队抢答,如果出示问题后一分钟之内无人能正确指出错误所在,则“挑战者”自答,并获加分,如果某队的同学正确应战,指出了错误所在,则应战队加分,最后以总分高的队获胜。这一游戏使课堂气氛活跃了,挑战者积极准备,应战队努力思考,把有关“二次根式”一章中的错误显露无遗,其效果比单纯的教师归纳讲述要好得多。
二、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可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初一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句、逐段领读、解释,对重要的教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看书习惯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题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促使学生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弥补自己先前阅读时的疏漏,从而进一步顺应和同化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
三、引导学生培养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能力的培养,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方面。思维能力的内在实质是分析、综合、推理、应用能力,外在表现是思维的速度和质量。
1、思维速度的训练。就初中生而言,思维速度的训练主要依靠课堂,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如讲解完新课后,安排课本中的练习作为速算题;也可精编构思巧妙、概念性强、覆盖面广、有一定灵活性的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进行专项训练,以提高快速答题的能力。
2、思维质量的训练。思维质量的训练,除利用课堂教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解题思路的讨论,剖析各种题解方法的特点,选择简捷而有创造性的解题思路,以便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拓展学生思路时要尽可能考虑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
3、逆向思维的训练。启发学生思考与已知过程相反的过程,培养学生倒过来想问题的习惯,考虑与已知条件相反条件下的状况,构思事物反作用的结果,从而开拓思路,找出解题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条途径。
四、引导学生运用数学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就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要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突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展示数学的应用价值。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现实生活周围,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进而领悟到数学所具有的解决现实问题的应用价值。
有效备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 篇9
翔鹭小学
刘远方
教学的有效性是体现在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上。新课程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有效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进行有效备课。有效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
备课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备课必须以新课标为准绳,符合教学实际,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必须做到前后衔接、逻辑严密,必须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层次分明、过渡自然。在这几年的体育教学中,认为教师的备课应考虑一下几个方面:
(一)熟悉新课标,明确教学目标
新课改后,我们要“心中有丘壑”,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教材,对教材的处理要做到前后勾连。在理解的基础上读懂教材,通过揣摩和研讨,了解全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主要特点,结构体例,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逻辑结构和编排意图,了解全册教材的所有知识点在各单元的分布情况,确定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所谓目标准确就是指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根据教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而确定的,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如何制定出一个具体明确又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呢?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教学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出本节课的教学计划:要使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形成什么样的技能技巧、达到什么样的熟练程度、会用哪些方法来学习练习等。其次是考虑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思维能力,这是思维能力的目标。再次是想一想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哪些思想教育,培养哪些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是渗透思想教育的要求。最后是考虑哪些地方可以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创新教育的要求,这也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目标。
(二)把握住教学重点难点
几乎每节课都有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难点部分的教学是一节课的关键,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水平主要体现在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上。一般说来,一节课中学生要掌握的主要知识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在理解和接受上存在困难的地方就是教学难点。怎样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首先,教师必须要把握住重点和难点,当教学内容确定以后,教师应认真考虑:通过教学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哪些技能技术,这些主要的、关键性的技能技术就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在学习时会遇到哪些困难,那些学生难以理解、容易出错的地方就是教学的难点。其次,考虑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当重点和难点确定时教师还要考虑:教学时用怎么样的教学方法或者举什么样的例子来引导学生呢?最终制定出详细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以此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技能技术。
(三)要注重教法的多样性与实效性
每一位教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优势和不足,然后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个恰当的自己能够驾驭的、对学生适应的教学方法。如在教花样跳短绳的时候,我会在借助各种录像资料,学生表演形式以达到讲解示范的作用,同时又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而在教小排球时,我有我的优势,不管是垫球、发球、传球,我都可以以较规范、优美的姿势来完成,因此在上课之前,我会在这几方面上加以准备,以便上课时能做到充分展示,给学生以审美的愉悦和学习的欲望。
(四)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要想有明显效果,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学习态度,鼓励他们进行自主性学习,努力创建“主动、互动”的教与学氛围。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特别是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进行全面分析、正确对待并把它落实到备课、教学各个环节中去,从而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既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又对教师备课提出了新要求。在这种新形势下,教师备课必须科学、有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精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作为老师要尊重“主人”,尊重个性差异,鼓励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在备课的时候,要研究学生、要把全体学生的情况备进教案中,要突出学生的个性差异,同时把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要考虑到。这些内容既要有利于学生能自己主动学习,又适宜于他们能与老师、同学展开合作,还要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这样,我们在上课的时候才能游刃有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被调动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和谐共生,集大家智慧为己用
集体备课是教师校本教研、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它要求同学科或相关学科的教师为实现相同的教学目标和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通过集体讨论、共同研究、合作攻关、智慧碰撞等形式制定出教学预案。集体备课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自我矫正、反思提升、完善提高的过程,要求老师们有效地对备课思想、资源、技术、方案进行再设计、再补充、再创造,实现智慧的碰撞和资源的共享,激发群体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更准确地把握课堂、吃透教材,实现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六)要及时课后备课,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拥有反思精神是21世纪的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只有反思才能进步,这是不争的事实。课前备课固然重要,但课后反思,进行二次备课,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熟与提高。备课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是课堂教学的准备,是作为教师教学思想、方法轨迹的记录,也是教师认识自己、总结教学经验的重要资料。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一旦放开, 能主动、生动、互动,真正活起来,原有的教学设计就可能被闲置,更有可能被推翻,教师在课后把这些突发事件记录下来,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通过反思、体会和感悟,则可以帮助自己总结和积累经验,形成一套能适应教学变化的、能出色驾驭课堂教学的知识体系和本领。课后反思,大有裨益。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做法】推荐阅读:
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06-30
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做法12-30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做法08-27
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做法论文11-13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12-24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08-23
提高养成教育的有效性08-14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12-07
如何有效提高音乐课教学质量10-19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