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2024-12-07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共11篇)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篇1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前些日子,冯远征做客央视三套“文化视点”栏目大厅,和节目主持人马东侃侃而谈,激情飞扬地讲述了他如何走上表演生涯的点点滴滴。看听后令人振奋,其中有一个细节特别值得思考。 冯远征当年在北京某大学表演班学习时,该班学生只有包括他在内的16人,可谓人数很少。他留学期间也是老师单教真传,每班学生人数也很少,不到今天私立学校每班学生人数(不超35人)的一半。班级学生人数少,自然便于老师对他单个辅导和传授知识。如果该班学生人数多了,恐怕就不一定能得到老师应有的施教和过多的关照了。冯远征碰上了那个时代,班级人数少,名师厚爱他,当然也不能排除他自身努力,他成才了。 从冯远征成名之路的些许例子看来,班级人数少不仅成就了他成功的希望,更是今天学生和家长的希望。很多家长把子女送到私立学校学习,关键是看重私立学校班级人数少,一班学生最多不超过35人,便于老师对学生因材施教,手把手地教,张扬每个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班级学生人数多,是今天公立学校的普遍现象。特别是城镇中小学校,一班学生七八十人,甚至近百人。这要让教者因材施教,辅导好每个学生,无疑是高不可攀的难题。我们不妨算一算,老师辅导一个学生需要一分钟,以一班60人计算,就得60分钟。大纲规定小学一节课40分钟,中学一节课45分钟。这怎么能让老师教好辅导好每一个学生。 再说班级人数多的第二个现象。目前农村中小学生课桌凳,桌面长110厘米,宽42厘米,高76厘米。如果以一个中学生伏案写字两手端距离约70厘米,一张A4纸21??9.7厘米。现在中学生课本大多也是一张A4纸的`大小。现在农村高中一般开设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音乐、美术和地方校本教材等,每本教材平均厚约0.8厘米,据了解高一教材加资料多达50余本,合计40多厘米高的教材和资料,外加作业训练本和工具书,每个学生总共有60~80厘米高的课本和资料。这样看来学生课桌抽屉远远无法储存,就只好放在桌面上,桌面是供孩子写字的,结果被书本侵占了大半的面积,学生写字就只好将本子的多半截悬空,成了当今“悬空写字法”,这样练字后果肯定不堪设想。同时,会写字的人都知道:孩子无法写好字,老师也无法指导学生练好字。写字歌说:“头正身直肩摆平,臂开胸舒脚要安。胸离书桌一拳头,左手压纸肘悬空……”如此这般的现状,学生根本无法用正确姿势写字,更不用说写好字。希望尽快改变这种现状,避免误了孩子写字的天赋。 级人数多的第三个现象。现行中学教室面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统一模数制》,40人教室尺寸,是5米??米;60人教室尺寸,是6米??0米;72人教室尺寸,是7米??2米。按每生1.2平方米计算,6米??0米即60平方米,也只能装50名学生。因此,教育部早有文件规定高中每班学生45人,这无疑是有一定道理的。教室人多为患,噪音很大,空气很不清新,很不卫生,加之现在农村中学又是二面教室,严重影响青少年身体健康发育。 为什么造成今天这种现象呢? 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教育资源不足,如校舍和教师等;二是教育的评价体系不健全;三是一些学校为了不正当的名利。例如,一些学校开重点班、奥赛班等,如此滋生出重点学校,县级重点、市级重点、省级重点等等,有了重点和非重点的存在,无形中就逼着家长把孩子往重点学校转,还要进重点班,这自然给学校提供了乱收费的平台。相反,重点学校不用收费来制约班级人数多的现象,又有什么办法呢。 当然,造成今天公立学校班级人数太多的原因很多。原因再多不可怕,关键是有了问题就要改,而且是非改不可,改成小班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之一,是便于老师辅导,教育改革到今天,老师要尽量少讲精讲,重在辅导引导。如果是36人一个班,大部分学生每节课都能得到老师的个别辅导,可以手把手地教,更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各方面的知识潜能。同时,也能减轻老师批改作业的负担。 关键之二,是现行农村中学的教室都能摆放36张课桌,一张桌子做一个学生,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写字平台。每张桌子也要改装,做成半头柜子的小型写字台,桌子总体大小不变,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放书的柜子。这样学生的桌面上就干净整洁了,可以用正确的姿势来练字、听课了,定能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之三,班级人数少,空气流通好,比较安静,便于学习,正好符合诸葛亮“学须静也”。环境安静了,学生之间相互没有干扰,也才能静下心来学习,既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又能促进青少年身体健康发展。 关键之四,如果各个学校都是36人一个班,校与校之间条件差不多,师资情况基本相同,家长就不可能找各种各样的关系,花钱转子女挤进什么重点或者非重点学校去上学,大家都正常了,学校就是想乱收费,又从何处去收呢? 关键之五,小班教育还可以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如果全国中小学都实行小班教育,将大大增加中小学教师人数,我国现有中小学教师一千多万人,如果实行小班教育,全国至少需增加教师近千万人,这样,就可以解决几百万大学生毕业就业问题。 关键之六,小班教育更可以快速提高全民素质。当今,我们的整体国民素质是不如西方发达国家的,这与我们整个国民平均学历是有很大关系的,如果国民的平均学历是高中以上,那他们的公德意识、环保意识、守法意识和执法能力都会大大增强,这些意识和能力都增强和提高了,人们在生活中就会产生惊人的自我约束力,全民的综合素质自然会快速提高。 班级人数多是当今中小学校中的一种怪现象,它阻碍了当今教育改革的快速发展,特别影响每个孩子个性发展、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冯远征是从小班走出来的,他成了名,希望今天的孩子都能成才,都能得到老师的真传实教,个性张扬,素质提高。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不能只求暂时的社会稳定,似乎班级人数多也没出现什么大问题,实际上,我国的教育已经大大落后于西方教育了。在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尽快改革教育现状,首先开始改大班教育为小班教育,让更多的孩子成人成才。最好是高中每班36~40人,初中每班40~45人。这要形成制度、文件,才是更有力的。其次是要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支持小班教育。第三是学校管理者也要想方设法,动用各方面的人力财力,尽力改成小班教育,尽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篇2

备课的工作内容包括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 阅读参考资料, 深入了解学生情况, 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 编写教案等。

教学大纲和教材是教学的依据, 因此, 教师备课的首要任务就是钻研大纲和教材。学生是教学的对象, 教学必须结合学生实际, 课前不了解学生情况, 就很难保证课堂教学有好的效果;参考资料包括与教学有关的专著, 杂志, 教学法方面的文献以及与教学配套的教学参考书。这些资料对于经验丰富的教师的知识。或者提供教学经验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备课的工作程序是按“由大到小, 由粗到细”的过程进行的。所谓“由大到小”是就范围而言, 即先进行学期总备课, 在单元备课, 最后是每堂课的备课。“由粗到细”指的是备课的深度, 例如对教材的钻研, 在整个备课过程中至少要钻研三次。第一次是开学前对整本教材的通读。相对后两次来说, 阅读可能“粗”些;第二次是对一个单元的教材重读, 这时研究的细致些;第三次是细读一节甚至于一堂课的教材, 钻研的更加深入。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教案, 则依次是“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的备课程序中三个不同阶段的产物。

1 教学工作计划

教学大纲里对于每学年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都有明确的规定, 教学要求和时数安排也有说明。但是, 如何结合各班的具体情况实现大纲中的规定和要求, 还需要教师的认真调查研究和细致的考虑, 切合实际地制定出一学期的工作计划, 这样, 教师才能够根据教学进度中的教学内容, 切实遵循所制定的时间, 有条不紊的进行教学, 并按时完成计划, 到了学期总结时, 也可以根据教学计划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检查, 总结经验, 为今后的教学质量提供必要的资料。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 通常由同年级的教师在钻研教学大纲通读教材的基础上, 先个人单拟, 在集体讨论修订, 力求做到进度, 重点, 难点和教学要求的统一。学期教学计划由教研组长审查, 教务处批准, 教务处, 教研组和同年级的各个教师都应有一份备查。在实际执行中。如果要作较大的变更, 应该经过仔细的考虑和讨论, 并通过审批手续来修改。

2 钻研教材

教师反复钻研教材, 要解决如下问题:

2.1 确定教学目的的要求。

教学大纲中规定了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要实现这些总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必须层层落实。因此, 在钻研教材时, 对于每一章, 每一单元, 甚至每一节课都要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这样, 在教学中才能做到目的明确, 保证教学质量。

2.2 明确教材的系统和主次。

教材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编排的, 教师对其中每一项具体内容, 都必须弄清它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样才能分清主次。明确重点, 在确定重点时也应“由大到小, 由粗到细”, 这样层层深入分析, 就使重点更加明确, 便于教学时掌握。

2.3 突出重点, 抓住关键。

在明确教材系统和主次的基础上, 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突出重点。一个教师在备课中, 如果真正对重点内容下苦功钻研, 对各项内容的关键心中有底。掌握并抓住了关键, 教学就能进行的比较顺利。他在课堂上就不会出现主次不分、重点不明, 平铺直叙的毛病。

2.4 研究和解决难点。

难点主要是指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的内容, 要能充分准确的估计到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只有靠平时深入了解学生实际, 不断积累经验, 有经验的教师往往是用课堂提问、课后辅导、批改作业、分析试卷等方法, 发现学生的疑难所在, 作为以后教学相应内容时确定难点的借鉴。教材中的难点, 有的也是重点内容, 有的则不是重点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的内容, 当然要特别重视, 即使难点不是重点, 也要充分注意。否则学生遇到困难, 往往会影响重点内容的学习, 一般地说, 新概念, 新方法都比较难, 都是初学时不容易掌握的。

2.5 备好习题。

习题在教学中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 没有必要的, 恰当的练习, 学生就不可能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更不用说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习题的研究, 对于用来讲课的例题和布置给学生的练习题都需要教师作出精心的选择和安排, 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对此, 教师必须首先按照学生的要求, 将教材上的习题全部演算一遍, 解决下列几方面的问题:

2.5.1 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

教材上的习题一般来说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安排在各个小节的“练习”, 主要是一些围绕新课内容, 直接应用新知识进行解答的题目。第二种是各章的每一大段教材之后的“习题”, 主要是在进行若干个基本练习的基础上安排的。第三种是每章末的“复习题”, 这类属于综合题, 带一定的灵活性和技巧性。教师在备课中演算这三种不同类型的题目时, 要注意各题的具体要求, 解题的关键, 技巧, 格式。要分析哪些是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的, 哪些是需要提示的, 哪些应由教师讲解和作为例题。

2.5.2 明确学习的重点。

习题是为巩固基础知识服务的;因此选择习题也必须考虑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 让学生集中精力围绕有利于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去练。

2.5.3 确定习题的解答方式。要求学生采用各种不同方式去解答习题, 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2.5.4 衡量练习的份量。

练习题份量的多少要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解题能力强弱来决定。题目太简单, 份量太少则达不到练习的目的;题目太复杂, 份量太多, 会使学生失去信心, 加重学生的负担。教师在布置给学生的作业, 应根据课内外可能给予的练习时间来确定练习题的分量, 认真地备好习题, 是教师备课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教师布置给学生的课外作业, 事先要精心研究, 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 教案的编写

教案是授课的计划书, 应该力求反映出课堂教学在全过程的概况。由于每一堂课的具体任务不同, 课型不一, 教学过程千差万别, 因此, 没有一个统一的教案编写模式, 同时, 由于各个教师经验不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有差异, 教案有详简之分。教案的详简, 主要是指对这一课的教学过程, 特别是主要内容的教学过程, 是详写还是简写。详写的教案要求写出如提出任务, 如何逐步启发引导, 巩固阶段是由教师还是学生归纳;小结和课堂练习如何进行, 布置课外作业时, 如果有需要提示或解释的, 也要写明。此外, 需要使用哪些教具、板书如何计划, 各环节需要多少时间, 也可在教案中说明, 至于简写的教案, 则相当于详细教案的提纲, 它虽然简短扼要, 但必须包含教师和学生活动的基本步骤, 并简要说明讲授内容和教学放法。

教师只有认真做好课前一系列准备, 严格把握各个教学环节, 使前课与后课有机的结合起来, 通盘筹划教学工作, 才能克服教学工作中的忙乱现象, 保证教学质量。

摘要:备课是教学全过程的基础, 它对课堂教学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 每一个教师都要认真备好课。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 篇3

一、要使自己的教学具有吸引力。

使自己的教学具有吸引力,这是教师搞好课堂教学活动组织、控制的关键,也是搞好整个组织教学的前提。为此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要合理安排。

一般说完全或比较熟悉的东西吸引不了学生,且注意力易分散。但如果有实物教学辅助的话,效果就不同了。如在学习《快乐英语》第二册“Happy birthday to you”的时候,我首先用歌曲 引入新课,事先安排好学生的位置 —— 团团而坐。教师手捧生日蛋糕,随着优美的乐曲翩翩起舞,营造一个生日的气氛现场。随后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多层次多角度地分角色进行表演。

S: Today is my birthday.

Mother: Happy birthday to you.

S: Thank you.

“Let’s have some birthday cake.”这个句子既长又难,要是枯燥、单调的操练会让学生厌烦。我是这样设计的:手捧生日蛋糕让学生跟说: “cake, birthday cake”,随着guitar的弹奏声,我拍起手,跳起来唱道:“cake, cake, birthday cake”,然后拿起一块蛋糕送到学生面前,问: “Do you like birthday cake? Yes or no? Have some birthday cake, please!”紧接着让我的学生和我一起说; “Let’s have some birthday cake.”用直观的教具和多种方式来表演传授,学生不仅对音乐中的英语感兴趣,而且很快地理解了词意,轻松地学会了句子,丝毫不见枯燥乏味。最后变换角色进行对话表演。S: Today is my birthday.

Father: Let’s have some birthday cake.

S: Great.

形象生动的教学,把学生学习新内容的过程变成了和爸爸、妈妈一起庆贺生日的过程,在轻松、愉快、兴致盎然中完成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利用学生已知的知识讲未知,就易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自觉得去认识它。

2、授课的思维逻辑要清晰。

学生课堂上的思维过程是受教师引导的,引人入胜的思维逻辑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开放,充满乐趣。如教师思维混乱,学生不仅不得要领,而且会越听越糊涂,自然提不起精神。

3、表达方式要多样化。

老师上课表达方式的多样化,可使学生感到新颖而处于兴奋状态,其感觉和思维就会更加敏锐,学习效果就更佳。

4、恰当的课堂提问。

提问要有重点、有深度、有思维价值、有启发性,且教师要创造条件,尽量使学生在回答时获得成功。

5、要设计好教学常规。

二、语言的声调、动作、表情。

老师又如演员,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的目光中。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得学生不怕出错,敢于开口说英语。当你面对那些胆小、基础差的学生时,不要吝啬你的微笑和鼓励性的语言。因为这些会给他们莫大的鼓励与支持,会让他们感觉到那份亲切,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1、运用多种音量的技巧以捕捉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2、运用短暂的停顿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在此同时也应注意运用非言语行为,如讲授内容的热情和兴奋、动作的形象性比喻、眼色面部表情、点头或摇头手势等。

三、根据课堂的动静变化调整教学。

所谓课堂的动静,是指课堂学生的整体表现,按照学生听讲时内心思考和外部表现的动静,可分为:①凝视状态:特点是内动作静,时间一长容易进入“睡眠状”;②睡眠状:特点是内外共静;③活跃状:老师最喜欢此状,但时间过长容易失控而变成“松散状”;④松散状;⑤共处状:教与学分家,各干各的互不相干。课堂的动静是衡量教学效果的一面镜子,教师应对照这面镜子,加强管理,以提高教学质量。

四、操练表演,巩固应用拓展。

课堂上操练的形式是多种多样、层出不穷的。目的都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学过的知识,起到一个复习巩固的作用。要是在操练中加入一些动作、场景表演。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效果就不言自明了。

所以我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要趁目前改革风浓的契机,大胆创新,练就高超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组织与控制能力。此项能力不仅要求我们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求我们具有杰出的教学活动组织与控制技巧。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转化后进生 篇4

一、因材施教。

刚接手这两个班,我首先通过分析摸底,访问相关老师,大致掌握一些情况。针对学生数学基础不好,后进生面较大的现状,在教学中做到 了以下几点:①降低起点,设置小台阶、拉着学生慢慢往上爬。我把每节课的内容分成几个层次,由浅入深,步 步深入,一道题拆成几个小题,最后组合,使学生日有所学,学有所得,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②查漏补缺,铺路搭桥。新知识孕育在旧知识中,在学生基础差的情况下,每节课安排一些复习旧知识的时间,这样既有利于督促学生复习巩固,又有利于基础差的学生接受新知识,跟上新的学习进度。

二、分类指导。

我在教学中,把后进生分成“高能后进生”和“偏科后进生”,分类施教。“多能后进生”,脑子灵反应快,他们好胜心强,爱动、贪玩、粗心,懂一点就听不进去,注意力很难集中,上课时就对他们多提问,多盯着他们,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这个焦点上来;“偏科后进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不进去,甚至放弃学习,他们爱面子,羞于发问,怕回答问题,学习时,死记硬背的多,灵活运用的少,对这类学生,尽量向他们提些简单的问题,经常加以肯定,赞许,使他们轻装上阵,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跟踪辅导。

通过课堂教学、检测、作业反馈等,发现问题,充分利用空余时间为他们开“小灶”,后进生作业错了,坚持面批面改,自习课多*近后进生进行抽测指导,促进他们自我奋进、同时,安排优秀学生当小老师,与基础差的学生结对子,互帮互学,得到提高。

四、情感教育。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篇5

―――――学习《职业化素养与全员服务》的一点体会

八月中旬集团公司组织了《职业化素养与全员服务》的学习,其目的在于提高公司的服务质量和员工的职业化素养,使公司能在竞争日益激励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使公司的美誉度不断提高。要达到这一点的关键是公司员工职业化素养的高低,因此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员工的素质。如何提高员工素质从而达到提高服务质量,结合天然气客户中心的实际情况谈几点体会:

一、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加强员工素质培训,从文明服务、职业道德、专业知识、等方面着手,采取多样化的培训方式,使员工牢固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思想理念,使员工更多的从学习中获取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以适应企业和社会对人才越来越高的要求,树立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的意识。通过学习、培训和考核来提高服务水平。

1、加深行业认识培训,意识到天然气是公用事业,用户的满意度是公司服务的终极目标,拥有垄断行业无霸气的心态。

2、树立服务意识培训。只有树立起新型的现代服务观,才能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服务工作。一个成熟的物业员工,总会自觉地把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作为职业的追求,并以此获得职业的满足感。通过学习是否树立了更高的服务意识,是员工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没有高素质,没有好修养,便没有好的管理,更没有好的服务。

3、提高文化素质培训。刻苦学习,不断提高文化素质,是员工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途径。没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良好的服务意识就无法贯彻到具体的服务行为中;作为员工,也无法将自己的服务精神提升到更高、更完美的境界。因此,所有的员工必须广泛地涉猎各种文化知识,汲取优秀的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和职业思想。

二、提高业务素质。

1、提倡微笑服务及“三个心”即“热心、耐心、细心”。客户服务中心是公司的窗口,是公司和用户交流的纽带,微笑服务是基本工作态度。“热心、耐心、细心”地接待每位用户,从而缓解用户的急躁情绪,提高服务质量首先应从“心”开始。

2、推行首问责任制。用户需解决的问题基本都是通过客户中心反映的,但有时会出现用户投诉的同样问题多人接待但没有跟踪解决,导致用户同样的问题多次投诉久而不决影响服务质量。首问责任制则规定谁首次接待的用户谁负责协调解决并将解决结果反馈给用户,避免用户同一个问题多次投诉都无法解决的状况。

3、抓好三率:即“抄表率”、“收费率”、“投诉解决率”,抄表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气费的回收,是资金回收的基础,坚决杜绝估表的现象,减少用户因缴费无数据或核表的投诉。收费率的高低直接反映抄表员催缴气费的状况,收费率减少因催缴不及时而引起的用户的投诉。投诉解决率是衡量服务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4、注重服务细节。任何一项服务都是由许多服务细节所构成的,把每一个服务细节都做到了,那么服务就是高水平高质量的,要做好服务工作,特别要注意各种细节,如稍有疏忽,就会使用户不满意甚至损害公司形象,服务细节的作用,用“100-1=0”

来比喻最恰当不过的了。细节决定成败是业务素质的重要组成。

5、建立客户投诉管理体系。本着“用户投诉是公司一种宝贵的信息资源,处理好了不仅可以有效地化解用户的怒气,同时也对改进服务水平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的心态接待用户的投诉。将用户的投诉分类别总结并列出标准答案便于前台人员接待用户的投诉。

三、完善的考核机制是提高各项素质的保障。

完善各岗位考核办法,并将服务工作落实情况、绩效考核成绩与薪酬体系进行链接。从而进一步提升员工工作热情与积极主动性。规范制度制定,明细业务流程。建立一套符合企业要求的规章制度是任何企业发展的基石。

1、明确岗位职责,建立各业务标准作业流程。用流程来推动执行者的工作,让执行者通过该流程就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做,而不是事事靠领导来推动。在每个流程链中提炼出几点核心内容,以便执行者能优先配置执行资源,而不是到处是重点,漫无边际。

2、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和方法。在明确了各个岗位的岗位职责及业务流程之后,按照各个岗位的特征及流程关键点设计适合该岗位的考核制度和方法。考核标准体现着一个组织的价值取向。最有效的管理原则就是:在考核制度的设计上应综合考虑素质与业绩的关系,一套好的考核标准,必须在“业绩”和“素质”之间安排好恰当的比例,应在突出业绩的前提下,兼顾对素质的要求。在“考核办法”上,有定性的考核和定量的考核。对业绩的考核易于定量,对素质的考核只能以定性为主;因此我们可在对“业绩”和“素质”二者的考量中,侧重于比较能够客观、准确评价的“业绩考核”;另一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篇6

把正副书记“捆”在一起抓--提高基层党组织贯彻民主集中制质量的关键

如何提高基层党组织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质量?鉴于工商基层党组织中设支部书记1 名,由基层工商分局分局长担任,副支部书记1至2名,由副分局长担任的现状。我们认为把正副书记“捆”在一起抓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经验证明,提高贯彻民主集中制质量要依靠整个党总支班子的共同努力,但充分发挥“一班人”的智慧和作用又必须以正副书记思想认识一致为前提。否则,正副书记缺乏共同的思想基础,就难以把大家的智慧集中起来,影响集体决策的质量。只有正副书记团结一心,才能使一班人顺心、顺气、顺劲,基层党组织才能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

[本网网文章- 本网网 帮您找文章]

一、把正副书记“捆”在一起抓,必须致力于三个基本点

把基层党组织的正副书记“捆”在一起抓,要在学习、工作和友谊这三个基本点下功夫:

一是要在学习上把正副书记“捆”在一起,以求在基层建设中带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上形成共识。保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精神有效地落实到所属工商分局,这既是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本质要求,也是正副书记的首要任务和共同职责。因此,在学习理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级局的指示等问题上,不能只局限于抓书记,必须着眼于正副书记同步学习,在基层工商分局建设的重大原则性问题上使他们能够想到一块,说到一起。上级局党组在组织重要培训,召开重要会议,部署的主要工作时,也要尽可能地做到正副书记一起抓,首先把他们的思想统一起来。

二是要在工作上把正副书记“捆”在一起,以求在党支部领导下达到目标一致。要不断强化正副书记的全局观念,共同对分局党总支部负责的观念,集体领导的观念,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原则和制度办事。正副书记想问题、办事情、抓工作,要自觉地贯彻分局长分工负责制,不能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只对分管的工作负责,而要把分管的工作放在党总支工作全局上考虑,自觉做到讲支持,讲配合,在分局建设的重大问题上想到一块,说到一起,在共同的责任上“捆”在一起,做到全局在胸,步调一致。

三是要在友谊上把正副书记“捆”在一起,以求打牢合作共事的良好感情基础。友谊和谅解比什么都重要。正副书记要做到思想上互助、工作上互帮、素质上互补,就要相互信赖,不猜疑,互相谅解,不埋怨。如果不注意互相支持和配合,在思想上互存芥蒂,在工作上争功诿过,在生活上计较你得我失,那么即使个人的本事再大,也会把队伍带散、带垮。因此,正副书记都要有开阔的胸襟,多看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少挑别人的刺,少揭他人的伤疤。当工作中发生矛盾时,要注重多想一想都是为党工作这个大局,多一点理解,少一点斤斤计较,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和误解,从而保证双方共事有一个好的感情基础。

二、把正副书记“捆”在一起抓,必须着眼于调动“一班人”的积极性

把正副书记“捆”在一起,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通过正副书记的“捆”,带起“一班人”,真正把大家的智慧集中起来,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九牛爬坡,人人出力”的良好局面。在这里要注意把握两点:

其一,要把正副书记的认识一致与“一班人”的认识一致统一起来。讨论决定重大问题,正副书记事先交换意见、统一思想是必要的,但贯彻民主集中制,最终是要尊重大多数的意见。正副书记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把两个人的意见强加于多数支部委员。在目前基层党组织中,有个别单位的正副书记在这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有时正副书记一碰头就决定了一些该由集体讨论的问题;有的讨论问题搞“先入为主”,引导其他支委向他们的意见“靠拢”;有的甚至把少数人的意见作为正确意见去“拍板”,影响到集体智慧的发挥和决策的科学性。为此,把正副书记要增强党内平等意识,自觉置于党支部的集体领导之下,要坚决遵守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要注意调动班子成员的参与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集中”一班人“的智慧,防止正副书记主观、武断而出现决策失误。

其二,要把正副书记的积极性和“一班人”的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正副书记的积极性是首要的,但仅靠二、三个人抓工作的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按照分局长分工负责制的要求,充分调动“一班人”的`积极性。事实证明,只有正副书记的积极性,而没有在第一线工作的支部委员的积极性,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落实的质量肯定要受影响。因此,要按照分局长分工负责制,切实理顺关系,把“一班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保证总支部的决议真正落实到实处。

三、把正副书记“捆”在一起抓,必须强调以党性原则为基础

坚强的党性原则,是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搞好正副书记团结的基础。把正副书记“捆”在一起抓,就必须把增强党性观念突出出来。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有的基层党组织的正副书记团结的基础,不是党的根本制度和原则,而是一种不讲原则的“哥俩好”或“哥仨好”,谋求的是“你好我也好,过去就拉倒”。比如,明知对方的意见不对,也不作原则上的争论;明知对方生活不够检点,也不敢开展思想交锋,怕戴上不团结的帽子;在集体领导中,有的把党支部委员认识一致简单化,注重个人意见的一致,而放弃了原则性;在本单位利益受到某些影响时,执行上级指示还有打折扣的现象。因此,必须把增强党性观念作为正副书记“捆”在一起抓的重要基础,靠党性原则融洽二者之间的关系,增进班子的团结。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篇7

早在2002年国家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就指出:“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社会氛围, 要大力宣传职业教育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在全社会弘扬‘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的风尚。”2006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决定指出,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 而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在目前我国经济尚不发达的条件下, 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 让更多的学生通过高职教育的培养, 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高理论水平、较强操作能力的, 工作在生产现场第一线的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 以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和劳动生产率, 提高服务质量,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并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 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 对实现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但由于种种原因, 高职学生比较懒散、无心向学, 学校教学质量偏低, 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等问题的出现, 与开展高职教育的目的不相适应, 制约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因此, 如何依据社会发展的需要, 结合高职教育要求、学生的特点, 适时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掌握好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 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是每位教师责无旁贷的使命。

二、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

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既有主观原因, 又有客观原因。一方面, 高职的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 思维活跃, 自我意识强, 但心理发展尚未成熟, 且对社会缺乏全面的了解, 产生心理矛盾, 在一些复杂问题面前容易表现出幼稚或片面的行为, 影响学习质量。另一方面, 社会的不合理现象、办学条件等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激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存在包袱, 对就读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缺乏正确的认识。

传统的人才观、教育观, 认为读高职与读技工学校一样, 是一般的操作工, 对现代企业生产设备、生产管理的复杂性缺乏认识;且人事制度的不完善, 加上义务教育的普及和独生子女的增多, 人们认为孩子只有上大学, 读硕士、博士才是人才。自认为读高职是低人一等, 没面子, 不良的心理负担造成学生学习缺乏兴趣, 进而影响学习。

2. 本身的基础薄弱。

高职的学生来源广泛, 存在地区的差别性, 即使是同一地区, 其录取也是定在第四五批, 分数不高, 有的学校为争生源而“不夺手段”。同时, 有的院校为了完成录取任务, 文理兼招, 进入高校后, 因课程紧, 在教与学方面和中学有明显的差别, 好多课程一下子无法适应, 难题没有及时解决, 囫囵吞枣, 造成“消化不良”, 积重难返而失去信心。

3. 对自己的定位不准确, 存在过低或过高的现象。

定位过高的学生, 目空一切, 认为高职的学习对自己来说是举手之劳, 他们盲目乐观, 甚至看不起周围勤奋好学的学生, 即使受挫, 不愿意也不容易得到他人的帮助, 容易产生苦闷、自卑、自我放弃的心理;而定位过低的人, 对自我能力过分怀疑, 缺乏自信, 压抑自我积极性的发挥, 自卑感严重, 容易当“逃兵”。可见, 心态不良会影响学习。

4. 社会因素的影响。

高校连续扩招, 毕业生就业面临很大的压力;用人单位苛刻的招工条件及在招工过程中存在的不正之风;社会上以文凭档次的高低而非职业技能确定人们的经济收益和社会地位;社会鄙视、冷落职业教育等。学生认为, 完成了高职的学业, 出路在哪?社会上那么多本科生尚且在找米下锅, 自己该怎么办?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 办学条件欠缺。

高等教育的产业化, 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教育质量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然而, 办好高职教育, 不仅在硬件上要达到要求, 而且在软环境上也要达到一定的条件。目前的高职院校, 尤其是新办和民办的院校, 存在不少缺陷, 如一些院校的实验设备落后、短缺, 教师的学历不高且缺乏实践经验等, 制约着教学水平的提高, 影响教学质量。

三、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措施

针对当前影响高职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 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 认真分析学生的思想、行为、作风、愿望、需求等, 采取有效的措施, 对症下药, 如此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

1. 为“高职”正名。

2002年, 当时朱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在新形势下, 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是实施科教兴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大任务。”2006年教育部更指出: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更新人才观念, 社会上逐步形成重视职业教育, 重视专业人才的氛围。同时, 多介绍一些社会就业方面的信息, 如我国目前的高级职业技术人才奇缺, 深圳的人才市场招聘高级技工的待遇与硕士生相近等, 让学生感到读高职同样有出路, 同样能为社会做贡献。另外, 让学生清楚认识到: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完善, “大锅饭”的现象被打破, 有真才实学的英雄终归有用武之地, 那些滥竽充数, 靠关系和钱财混进企事业单位的南郭先生终究会因不学无术而逃之夭夭, 使学生从不良的社会现象中走出来, 认清形势, 高瞻远瞩, 明确掌握技术的重要意义, 从而启动勤奋学习的动力。

2. 重视师生关系的建设。

教学活动能否进行, 教学效果如何?这取决于教师和学生两个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传统的“师道尊严”, 抑制着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随着知识的大爆炸, 科技的日新月异, 互联网、多媒体的普及, 学生有更多的途径接触知识, 了解知识, 掌握知识, 而且有的知识是相当超前的。因而, 提倡师生之间建立“教学相长”的关系, 鼓励学生与教师之间多接触、多了解, 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1987年, 美国高等教育协会等发表的《高等教育教学新动向》报告中, 提出了良好本科教育七项原则, 其首项就是鼓励师生之间的接触, 认为课内外学生与教师经常接触是影响学生动机和参与的最重要因素, 值得我们借鉴。教师经常深入学生, 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 进行思想沟通, 不但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互相理解, 融洽师生感情, 使学生敢于对教师说心里话, 教师能更深层次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而且可以检查教师自身的教学效果, 更好地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性,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3. 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高职院校是否有生命力, 培养的学生能否适应社会的要求, 关键在于院校的教师队伍能否适应时代的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 不仅应有广泛的基础理论, 而且应具备丰富的实践能力, 能根据专业发展、应用的需要, 提供必需的理论知识, 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开发的能力。通过建立、引进竞争机制, 开展短期培训, 挂职锻炼, 奖励先进等制度;鼓励教师开公开课, 撰写学术论文等, 以推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另外, 针对理论学时少, 教学任务重的情况,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学会归纳整理知识, 对比综合知识的能力;通过理清教材内容的脉络, 从纷繁的知识中抓住基础知识, 突出重点;通过前后知识的相关联系和区别, 达到掌握教材的目的。

4.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对学生提出严要求是应该的, 但学生作为一个群体, 总有优、良、中、差之分, 且各人的环境不同, 智商不一样, 有的理论强些, 有的想象力丰富些, 有的动手能力强些等。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 若以同一要求来对待他们, 那么, 学习好的同学因常得高分而容易产生骄傲自满、自高自大的思想;学习差的同学因常遭挫折而缺乏自信, 产生自卑、自暴自弃的思想。这些都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应提出不同的要求, 学习优秀的同学要求高些, 让他们仍能看到自己存在的差距, 需继续努力;学习差的同学要求低些, 让他们能看到自己努力所取得的进步, 并适时表扬这些进步, 以激发学习兴趣, 从而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5. 重视学生人文素养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现阶段进入高校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他们生活在物质生活丰富的年代, 上辈人“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的愿望, 使他们缺乏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精神, 易于形成自高自大、自私、孤僻等心理。因而, 学校应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讲座, 心理咨询, 座谈会, 并鼓励学生组织文娱、艺术、体育等活动, 不仅丰富校园文化, 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社会活动能力, 而且通过活动, 增进学生间的了解和友谊, 培养学生奋发向上, 自强不息的思想素质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为学生走向社会提供锻炼的机会。

6. 加强实验、实训场所的建设。

高职培养的学生主要是服务于生产第一线, 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如何制约着学生的就业状况, 就业率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的生命力。因而, 建立实训中心、校企联办工厂, 让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参加实践, 尤其是到工厂实习, 在实践中检验理论, 开拓视野, 改革创新,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使学生一走上岗位, 就能得心应手地溶入到企业的管理中, 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

四、结语

办好高职教育, 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作为教师应根据社会形势、行业特色, 在全面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 因势利导, 因材施教, 开展有特色的教育, 在传递知识的同时, 完成育人的任务。这样的高职教育才会有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2]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篇8

关键词:诱导指导 开导 引导 提高

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多年来,语文教师煞费苦心,笔墨耕耘,但效果总不尽如人意。原因何在?我想,关键是是否培养能力的问题。如果我们的教学不是从这种认识出发,不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势必收效甚微。而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乃至能力的培养又不是单凭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在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诱导兴趣,达于志趣,形成主体的行为习惯,长期积累和训练获得的。因此,我认为,教师的“导”至关重要。学习兴趣须要诱导;平时积累须要指导;思维品质须要开导;联想想象须要引导。总之,“导”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部过程。

一、诱导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知者不如好知者。”可见兴趣之重要。要培养语文能力,必须千方百计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调动积极性,激发兴趣?这就要深入研究语文科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语文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情操的美丑,人际的悲欢,情节的离奇,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手法创造出的文学作品形象仿佛磁石,能深深的吸引读者;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更能感染读者,打动读者。情操得到陶冶,理念得到升华,你能不“孜孜以求”吗?分析语文科自身的特点,这叫“知己”,同时还要分析兴趣产生的心理因素,这叫“知彼”。心理学告诉我们,由于教者所运用的语言信息所造成的注意指向和集中的作用,会使大脑皮层某一区域产生优势兴奋中心,其他區域受到抑制。这就是兴趣所致的思维意向。这种思维意向以向往的心情研究客观事物,并去深入领会它,运用它和掌握它。当然,兴趣的培养是有条件的,这就是,完全熟悉的和完全陌生的的信息客体对学生都无动于衷。只有介于二者之间,既陌生而又有点熟悉的客体才能引进学生的强烈兴趣。例如,给小学生讲对对子,他没有接触过有关的对仗、平仄知识,当然就没有丝毫的兴趣;给中学生讲,因为中学生或多或少有了一些对仗、平仄知识,有的还接触过笠翁对韵的内容:“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日月对苍穹……”所以很感兴趣。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层次,善于把握和充分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形象化的特点,培养兴趣。怎样培养,以下方法,不妨试试。

1、春风化雨,激发诱导。 例如,发现好作文,或广为传颂,或公开讲评,褒扬之;片言只语,恰到好处,扶植之;见解精辟,持之有故,言之成理,鼓励之。佼佼者如此,平平者亦如此。这就叫“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学生心田就是春水,激发诱导,便是春风。情之所至,心为所动,情放辞发,跃跃欲试,便是趣之发端。

2、巧设导语,引入殿堂

巧妙的课堂导语,如音乐之序曲,文章之“凤头”,戏剧之序幕。大幕拉开,众目乞盼。“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里强调一个“巧”字。教者可依据课文的相关知识内容,做巧妙的“引发”、“过渡”、“切入”、“衔接”,或讲述故事,引用典故,或吟一小诗,一句名言;或朗诵一段精彩的文章,或问一耐人寻味的问题,采用先抑后扬,出乎意料,穿插迂回,旁征博引,曲径通幽之方法,定能引人入胜,使学生心扉洞开,全神所注,气氛活跃,其乐融融。

3、引入意境,创设情境。诗歌散文,都有意境,教者要运用形象思维,启发联想,引入意境。“天天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种意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又是一种意境。“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对友人的送别留恋之情溢于言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雄浑苍茫、旷远辽阔之状跃然纸上。“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再现了山水美的意境;“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展现了生活之美的意境。

二、指导积累

学好作文,功夫在平时。“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高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积累什么,我想有三个方面:一是积累感性材料,二是积累语言材料,三是积累思想。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中学生正处在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成熟思想阶段。我们要有“大语文”观念,学生学语文绝不能囿于课堂,教师也绝不能囿于教材的几篇文章,而应该广泛涉猎。观察大自然,领会“草色遥看近却无”、“柳絮飞来片片红”观察之细,练字之妙。洞察社会人伦,体会“时尚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通过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提倡勤练笔,写观察日记,随笔杂谈,凡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只要觉得有些意义,有点价值,就可以写。再就是建立语言库。诗文佳句,典型材料,至理名言,多方搜集,“泰山不却微尘,积小垒成高达”。“文学即是人学”。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实质上是育人的问题。积累思想,学会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事物,判明事理,尤为重要。故此,要指导学生升华思想,谙于事理,运用辩证思维。积累的过程同时也是孕育完善人格,成熟思想的过程,不可忽视。

三、引导想象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丰富的人,读则“精骛八级,心游万仞”;写则“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心理学认为:“想象是在客观刺激物的影响下与人脑中的旧表象重新配合,形成和创造新表象的心理过程”。可见,想象的形成必须有生活基础,即所谓“旧表象”。没有这些,想象就无从附丽。刚出生的婴儿,决不会想象出原野牧歌的情景。引导想象,一要丰富生活,二要博览群书。春天万木吐绿,夏日雨后彩虹,秋天北雁南飞,冬天银装素裹如此四季之美景;山之高峻,海之壮阔,松之苍翠,柳之婀娜,如此景色纷呈,实在入目、入耳、入脑,入心。一旦引发,联想开去,形象呼之欲出。读好的诗文间接积累生活,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和想象,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吟诵“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诗句,自然会情不自禁的想象游子漂泊的孤寂;学习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自然会想象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爱与憎……通过引导想象,既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也使学生在识别事物的美与丑、善与恶的认识过程中,认识了真理,并立志为真理而斗争。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篇9

论文摘要:

随着石河子大学211工程建设步伐的加快,对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将越来越高,而人才质量的高低直接体现在课堂教学效果上。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策略。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在一定的媒介和信息的支持下,完成既定教育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场所,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把握好课堂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核心,改革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保障。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表现在:影响学生对教师所教课程的兴趣,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效率,影响学生与教师交往并从中获得多方面的教益,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方法以至生活习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教师在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没有教师的发展,很难有教育学意义上的学生的发展;没有教师高尚的精神生活,就很难有学生高尚的精神生活。教师有规划学生学习经验的义务,有鼓励学生利用有效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责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关心自己,关爱学生

首先教师要关心自己。一方面教师要爱护自己的身体,在现代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尤其是石河子大学进入211工程建设以来,教师的工作压力倍增,教师们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去应对巨大的工作压力,才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另一方面教师要关心热爱教育事业、教师职业,这种热爱将会化作教师的一种责任和义务,是一种无形的动力,激发其去为社会服务,培养更多的高质量的人才。

其次教师要关爱学生。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师与学生构成了教学活动的一对主要矛盾。热爱学生体现在行为上就是教师要乐于传播知识,想方设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如果教师不是从内心深处去关爱学生,那么从教师的行动上将表现出对学生的不负责任,最终将加剧师生关系这对矛盾的激化,和谐的师生关系将难以形成。

(二)丰富知识储备,塑造个人魅力

“要想给学生一桶水的知识,教师自己就应该拥有一条河的知识量”。通过书籍、杂志、网络、电视、报纸等不同的媒介获取大量的信息,丰富知识储备是教师们每天必须做的事情;做一名学习型教师,提升教学素质和科研素质是学校快速发展对教师们的迫切要求。也只有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才会感觉到自信,才能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去上杯每一堂课、做好对学生的每一次指导工作。如此以往,在学生心目中就会形成对教师良好的印象甚至崇详这位老师,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会越来越高,教师的个人魅力就会逐渐形成。教师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别具一格的个人魅力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课堂上学生是主体,那么就要以学生为本。首先,尊重学生,做到教师与学生的地位相互平等。虽然有教师威严的课堂要求,但不会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居高临下,也许会在内心感觉到老师像朋友、像父辈、像兄弟姐妹般亲切。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在课堂上听课就不会处于被动状态,而是积极主动地跟随教师的思绪去畅游知识的海洋。其次,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形成良好的互动。课堂上教师虽然起主导作用,但不是“满堂灌”、“一言堂”。所以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采取不同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承诺,最终会认可任课教师及其教学方式。最后,换位思考。如果教师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的问题,那么在课堂教学管理上就不会出现僵化、死板现象,产生师生冲突,影响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核心是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形成的载体,是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教师把课堂教学内容很好地传授给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核心。当今,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新鲜事物的层出不穷,参考教材的快速更替,学生发展的个性化,学校专业的多样性等因素要求教师必须按照为学生服务、为专业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培养高质量人才的要求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潜心钻研教材,添加辅助教学内容,捕捉教学内容闪光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潜心钻研教材内容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由于教材是研究者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总结规律和经验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固化性和滞后性。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增添相关的内容,设计课堂教学,做到课堂教学内容源于书本,但高于书本。如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讲到企业愿景时,由于环境的变化企业家越来越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所以有必要对企业愿景这一章节的内容在原教材的基础上进行详细补充,以使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还要善于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找到闪光点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管理学》课程中讲到计划的组织实施方法目标管理时,由于管理学比较抽象深奥不好理解,我们巧妙地运用了生活中的霓虹灯现象来说明。通过幻灯演示“双汇牌火腿肠”到“双江牌人腿肠”再到“又一片人腿”,这本是某广告牌上宣传双汇牌火腿肠的几个字,结果变成吓人的“又一片人腿”几个字,失去了达到原有目标的意义。通过讲解学生对这章的内容记忆深刻,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二)研究专业特点,关注地方经济,设计课堂教学内容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时,应该使教学内容贴近学校专业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学生专业发展及就业服务,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教师要根据地方经济的实际情况以及课程特点与专业特点,充分挖掘课程、专业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石河子大学商学院地处新疆兵团农六师五家渠市,现有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审计学、金融学、统计学等六个本科专业,这六个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最终将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管理学》作为全院通开课,在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上就是按照“研究专业特点,关注地方经济”这种模式来设计的。如在讲到管理的创新职能时,针对相应专业特点讲解创新职能。

三、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读懂教材和读懂学生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对增强本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好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保障。当前,在注重学生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改变了以往“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应用现代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之间的协作性,是老师们比较关注的问题,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改变了以前学生单干的现状,转向以单干为主团队协作为辅的模式。因为大学生是有独立自学能力的,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摈弃“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维的空间。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是教学方法的执行者。教师教得活,学生就会产生学习兴趣,就会学得主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充分调动学生课堂思维积极性,培养和发展学生求异思维能力。

(一)核心内容讲授,提问启发

课堂核心内容是课程的重点、难点的直接体现,主要通过讲授法实现。讲授法是教学活动中最常见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向学生传递信息。在教师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将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传授给学生。但讲授法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需求,学生很容易产生困乏的心理。教授法要尽可能地控制时间,教师要掌握很好的上课技巧,如通过声音起伏变化、表情生动丰富、叙述方式有趣性等来吸引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为了提高讲授法的教学效果,要进行提问启发。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堂提问的内容、丰富多样的课堂提问形式、适时把握课堂提问的时间、合理设计提问对象的覆盖面;课堂提问时,要注意做到如何提得巧,问得妙,问得难易适当,达到设计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效果。

(二)学生作业讲解,案例启发

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篇10

珍藏幸福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关系到下一代人才的培养,是维系着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大事,也是深得民心的大事。因此,学校应该不断加强学校管理,积极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下面就谈谈我校的一些初步打算。

一、提高教师的认识

重视加强教师的思想建设,让他们确立“四个意识”。即:质量意识:认识质量是生命线,是教育永恒的主题;集体意识:学会合作,发挥群体优势;忧患意识:不苟安现状,力求在不断追求自我完善中提高和发展;教育改革意识:大力推进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加强教师的政治、业务学习。充分利用好周日晚的教师政治学习和周三下午的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的政策法规、教师道德修养、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或交流总结自己的教学体会、心得,通过学习交流让教师更好的了解有关教育信息,更新教学理念,提高道德修养,让在育人的高度上统领教学。

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函授和进修及各项培训,通过学习和培训,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增强自身的文化知识,更好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二、加强班级管理

德育和智育是互相关联相辅相成的,远大理想将产生刻苦学习的强大动力,那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班级管理中就要加强德育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少走弯路而快速达到目标。在班级管理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从提高自习课的质量入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课后认真复习和预习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等等。

密切家校配合,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子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及时了解每一个学生在家的作业完成情况,多方面获知孩子的想法做法,了解家长的心声,也让家长了解学校动态。聆听家长对学校或某个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全面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积极弥补学校的不足之处,自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三、抓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为了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原先对有效课堂教学已经了解的基础上我们再次重温了“教育局有效课堂教学实施框架”,认真学习其中的要点。在实际教学中,要求教师认真备课,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考试题型科学合理的设计好四套题,选题密切结合学生实际,具有层次性和针对性。要通过认真批改作业,达到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并做好评讲与

辅导,努力争取做到人人过关,节节课过关。为了响应中心校的要求,也为了确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决定将分阶段在每学期定期不定期地组织“推门听课”活动,进一步了解真实的课堂,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对执教者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交流评价,以便今后扬长避短,督促帮助教师规范教育教学行为,与上课老师进行交流,促使老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不认真实施有效教学的,常规工作记为不认真。对于教学水平低、质量上不去的教师,鼓励多学习,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学习。

四、严格过程考核

学校结合实际办学和育人过程中涉及的各项常规工作,做好明确要求。我们继续狠抓了常规教学,落实了教学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我们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坚持每月组织教学常规检查,检查科任教师的教案、作业布置与批改。要求教师间要互相听课,学校领导经常深入课堂,随时了解教师教学常规的落实情况,学校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20节,其他教师不少于10节。做到定期检查和平时检查相结合、集体检查和个别检查相结合。做好质量评价,及时反馈,为教师考核提供详实、可靠依据。

五、抓好培优辅差工作

为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要对学生分对象进行适当的培优辅差活动。培优辅差要充分利用好每天的课余时间,分层分类对待

每一个学生。对于尖子生要进行以鼓励为主的教育方法,调动他们的学习自觉性,激发学习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使学业更上一层楼;对于中等生,主要是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启发他们的思维;对学困生则要进行耐心的辅导,多鼓励、少批评、多谈心,进行心理沟通,提高他们的自我判断与控制能力,引导他们多学习,多重复,在熟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我们要以平常心对待每一位学生,从“抓两头,促中间”到“抓中间,促两头”,发挥最大的群体效益。

六、做实单元检测

为了提高全镇的教学质量,中心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每月都组织进行单元检测,确实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课堂练习题是检测每节课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而单元检测是检测学生一个阶段掌握知识的情况,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单元检测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查缺补漏。我们学校按中心校部署及时进行单元检测,考试时实行学生交叉坐、教师交叉监考,考后及时阅卷,保证成绩的真实可靠,阅卷后及时做好试卷分析,针对存在问题在实际的教学中落实整改。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篇11

关键词:激发兴趣;教学质量;潜移默化;提高;拓宽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2-138-01

所谓兴趣,从心理学角度讲,是指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也就是说,只要人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兴趣,那他(或她)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去深入。兴趣是创造一个现实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只要让学生对语文发生了深厚的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成了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那么,到底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主要还是抓课堂和课外两个环节。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最直接、最主要场所,因此,要激发学生兴趣,首先得从课堂入手:

一、引导学生进入文学殿堂,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要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感情,不是一天二天的事,必须让他们感受到文学的魅力,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学语文的乐趣,而这则是一个非常长期的过程。从高一开始,我便着手干这个工作:

1、通过讲解课文,让学生感受到学语文的乐趣。罗丹说:“艺术就是情感”。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所以,要体会作品的情感,必须从语言入手。因此,我在上课时,设法利用文学作品的语言来引导学生、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当然,讲解课文时,不单只是从语言角度来引导学生,其它如内容、手法等方面都可以。只要我们语言老师能够多方面引导,让学生时时感到学语文的乐趣,那学语文的兴趣自然便有了。

2、通过开设专门的阅读鉴赏课,培养他们的鉴赏兴趣。一首好诗,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一篇隽永耐味的小小说,甚至学生的周记、作文都是我们阅读课的材料。先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遍,然后,老师又范读一次,力求在读时就能烘托出一种氛围来感染学生,把他们带进作品所描绘的境界中去,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去感知文章的美。最后,又让他们跳出作品,理性地评析作品的美。这样,学生不但写作兴趣大增,写起文章来,洋洋洒洒,而且也真切地感受到了文学的艺术魅力,从而受到感染或启发。

二、善于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让他们在自我表现中激兴趣

学习兴趣是靠激发培养起来的,尤其是青年学生喜争强好胜,喜表现自己,所以,我们要抓住他们这个心理特点,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让他们在表现自己的过程中来掌握知识。

另外,“快速阅读法”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表现欲。学生的思维敏捷反应快同,同时也喜欢那种快节奏,有竞争、有刺激的活动。具体做法是:全班学生在同一单位时间内做一道阅读题,老师在黑板上计时,谁先完成就举手,并记下自己所需时间,对于前十名的学生当堂给予表扬,课后再把全班学生成绩,填入预先制好的表格,并贴在后面的墙上。这样一来,谁都不愿落后,都在暗下功夫,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后,全班的成绩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尤其可喜的是,原来好多一见这种科技说明文就头痛的学生,再也不怕了,而且还有相当多的学生喜欢做、乐意做。在高考中,好多学生阅读拿了满分,就得益于此。

三、水学会欣赏自己的学生,随时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激发兴趣

人说“教者,父母心”,的确如此。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学生,多去发现、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有时,教师一声关心的问候,一个鼓励的眼神,一行肯定的评语,足可以让他们信心倍增,有的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

当然,仅仅依靠课堂来激发、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开辟第二课堂。即让学生到生活中、到课外去感知语文的魅力,去锻炼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首先,开设“每周一诗”节目。每周选一首著名的词或诗,由科代表用小黑板抄出来,并用每周星期一早读几分钟讲解大意,课后让学生背下来,并要求查阅作者的有关资料(如生平、经历、作品等),制成小卡片。三年下来,学生积累了诗词还真不少。有许多名言名句还被很多学生引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使文章增色不少,更主要的是,不少学生在这种文学熏陶中,培养起对文学的爱好。提高了文学鉴赏能力。其次,抓平时练笔,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再次,抓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设法把教学组织得有声有色;课内,发挥好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课外,引导学生去感知文学的妙趣,那么,学生对语文就会始终保持深厚的兴趣和旺盛的精力。就会愿意学,乐于学。这样,我们的教学成绩就会有大幅度的提高,我们的学生就能在高考中脱颖而出。

上一篇:武汉求婚策划——【浩文泽】经典求婚宣言台词下一篇:6月党员入党思想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