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提高专业课双语教学质量的几个关键问题

2024-07-03

谈提高专业课双语教学质量的几个关键问题(精选9篇)

谈提高专业课双语教学质量的几个关键问题 篇1

谈提高专业课双语教学质量的几个关键问题

梁洪有

李爱国

郭增长

袁占良

摘 要:由对双语教学实践的思考出发,分析双语教学与学校和教师关系密切的几个问题,明确了双语教学的概念,就如何充分发挥教师在双语教学中的作用,双语课师资的培养途径,合理可行的双语课堂教学模式确立以及建立有效的双语教学管理机制涉及到的问题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指出双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关键词:双语;双语教学;教学模式;教学质量

双语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英语水平和运用英语教学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本专业外语的应用能力,是我国高校教学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是教学中的新鲜点和困难点。在学校和系有关政策的指导下,我院制订了双语教学工作规划和教师选拔措施,经广泛讨论,自2003 年9 月对《GPS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与《土地信息系统》3 门课程进行了双语教学试点,并于2004 年9 月对该3 门课程进行第二轮的双语教学实践。在两轮的双语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就对双语教学含义的正确理解、教师在双语教学工作中的作用、双语教学模式的设计以及双语教学管理机制等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

1.正确理解“双语教学”是实施双语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虽然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 2001 ] 4 号,以下简称教高[2001 ]4号文件)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各高校在三年内力争开设5 %-10 %的双语课程,全国各高校也都先后开展了双语教学工作,并不断向更深的层面推进。但是双语教学的模式和理念在我国英语教育界应该说充其量还是一个新生儿[1 ] ,在教学实践中对“双语教学”的正确理解还有待加强。1.1 如何正确理解“双语教学”

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直接的意思就是:“Two Languages”(两种语言),是指在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民族同时存在,且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历史背景条件下,可能或必须运用两种语言进行交流的情景。这两种语言中,通常有一种是母语或本族语,而另一种语言往往是后天习得的第二种语言或者是外国语。例如,在美国双语主要是指能熟练使 用英语和西班牙语;在加拿大主要是指能熟练使用英语和法语;在新加坡、香港、澳门地区主要是指能熟练使用英语和华语等[1 ]。也就是说,双语实际上就是在进行交际、工作和学习中能熟练运用的两种语言。毫无疑问,我们通常所讲的“双语”是指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

双语教学包含着更深层面的内涵。“双语教学”不能简单地理解成“用外语上课”,其强调的是在非语言类学科中用外语进行教学,通过对非语言类学科知识的学习来习得外语;双语教学决不仅仅是指学生听老师用外语上课,更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用外语进行课堂学习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如果像在外语课上,老师在课堂上完全用外语讲课,学生只是被动消极地听课,则无法逐渐达到和教师用外语相互沟通的目的,这最多是“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或“Learning English as a SecondLanguage”(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

所以,概括起来,“双语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两种语言(目前主要是指汉语和英语)作为媒介的教学,尤其是第二语言或外语作为教和学得媒介的教学。其主要特征是,第二语言或外语是教学的语言和手段,而不是教学的内容和科目,一般同时用母语和第二语言或外语两种语言进行教学,甚至完全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其最终目标是学习者能同时使用母语和英语进行思维,能在这两种语言之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自由的切换[1 ]。1.2 双语教学的层次

从对双语教学的概念的界定上看,双语教学应该覆盖不同的层面,所以在教育部颁发的教高[ 2001 ]4 号文件中指出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条件的学校、专业,可以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以加强大学本科教育。

一般来说,考虑到国内师资和学生的外语水平,双语教学可以分成如下三个由浅到深的层次:一是采用英文原版教材,中文板书,中文讲授;二是采用英文原版教材,英文板书,中文讲授;三是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全部用英文讲授,学生用英语回答问题,并且用英文完成作业。学校在实施双语教学之前,应该组织双语课教师以培训班的形式加强对双语教学相关知识的学习,以达到双语课任课教师对“双语教学”的正确理解,科学合理地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学安排,保证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

充分发挥教师在双语教学中的作用是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师是双语教学最直接的实施者,教师的语言水平和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双语教学的成功与否[2 ]。从双语教学实践来看,能否进行双语教学、能否通过双语教学的开展达到双语教学的目的,师资是关键。2.1 双语教学对师资的基本要求

双语教学的最高层次要求教师能做到在课堂上熟练地在双语之间进行切换,准确地表达专业知识。可见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其不仅专业精深、英语好,还要求用英语表述专业知识、解析专业词汇[3 ] ,同时又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管理的能力。

所以,对双语教学而言,双语教师至少要有外语和学科两门专业知识,但是实际情况却是,要么教师懂外语而无法胜任学科,要么教师懂学科而外语水平欠佳[4 ] ,这势必影响双语教学的开展。因此,加强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当务之急。2.2 双语课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

可以说,双语课教师的匮乏是困扰国内高校(尤其是普通高校)的最大问题。为顺利开展双语教学,各高校应该探讨培养双语课教师的有效途径,结合现有教师的状况、学科专业设置状况、学校的财力等因素通过多种形式,科学规划,逐步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2.2.1 加强双语教学师资的引进

包括国内的或国外的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师。这样,可以快速满足对双语课教师的需求,但是目前这种情形对普通高校还有一定的难度。2.2.2 学校对专业教师的选拔和培训

学校可加大投入,在专业教师中选拔基础较好的进行英语培训,并从中选拔优秀人才作为双语教学的师资储备。比如,在青年教师队伍中,挑选专业精深、英语底子好的教师到国内著名的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一方面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另一方面,提高他们的外语水平,作为双语教学的师资;或者将优秀的教师送到国外进修学习,一方面能使教师学到本学科的最新科研成就,掌握最新的学术动态,另一方面,能快速、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外语水平,为回国从事双语教学打下基础。这是目前较普遍接受的途径。2.2.3 加强校际间的交流实现人才共享

在实行双语教学的初期,不同学校的师资力量各有偏重,为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实行教师跨校授课、学生跨校选课,实现资源更有效的整合[5]。这种情形更加适合位于高校区内的高校。

应该指出的是,在建设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同时,在学校要促使教师转变教学意识,让教师产生了危机感,即只有快速更新知识、提高英语水平,才能立足讲坛。可采取适当的双语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即教师通过一定的测试(PETS、TOEFL 或GRE)合格后才有资格进行双语授课[6 ] ,以保证双语授课的质量。

合理可行的双语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桥梁

应该说,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校双语教学的开展正处在双语教学的前两个层次,离第三层次的双语教学还有一定的距离。在这样的情况下,恰当的双语课堂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会在某种程度上弥补双语授课条件的不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3.1 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

在文献[7 ]中,李桢结合专业课双语教学实践,就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教案的准备与组织、教学语言的组织以及课堂教学的进行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尤其是该课堂教学模式(如图1)的设计值得借鉴,该模式较符合目前国内多数高校双语教学的开展。

图1 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

3.2 教师应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从战术上看,教师可以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弥补教师自身素质的不足[4 ]。譬如教师可以采用实物、图片、幻灯、录像等辅助教学手段和情境教学、活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用表情和动作等体态语言帮助学生理解,以缓解学习者的语言思维压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赋予积极的情感特征,要让每一个细小的动作和微妙的暗示都起到调控学生情绪变化,达到师生心灵与情感的沟通,保持良好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不断激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望。在教与学的双向信息交流中,不断激起学生愉悦的情绪体验,使学生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达到“乐不思蜀”的学习境界[6 ] ,进而提高双语教学效率。4 建立有效的双语教学管理机制是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保障

相对于传统的汉语教学方式来说,双语教学无疑是一场需要极大投入的教学研究。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学研究很难,甚至比科学研究还难。所以,开展双语教学需要学校和任课教师等多方的共同努力。

4.1 学校应给双语教学以有力的资助

不仅教育部颁发的教高[2001 ]4 号文件对双语教学提出要求外,目前正在进行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将双语教学列为评价学校教学建设与改革的一项重要指标,各高校为推动双语教学的开展,给双语教学教师以不同程度的资金支持。笔者认为除资金支持外,学校或院系还应该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和激励机制,对双语教学的课程以教改立项的形式进行课程建设,通过多种渠道为双语教学提供方便。不仅给教师以经费资助,也为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提供方便等等,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4.2 必须建立有效的双语教学管理机制

对双语教学的课程实施教改立项之前,要使教师明确课程建设的原则与目标、申报课程的范围与教材的选用、教学与考核的形式、申请执教的教师的必备条件、申请办法与审批程序、项目管理与经费使用的规定,以保障双语的顺利开展和质量的稳步提高。学校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8,9] :(1)严格执行申请执教教师的准入制度,筛选英语水平和专业水平确实具备讲授双语课程能力的教师承担教改课程。

(2)严格执行教改立项项目的检查、验收制度,适当加大奖惩力度。例如,除正常的教学管理之外,可在双语课程开设过程中安排教学督导团的专家对所有课程随堂听课,定期进行项目中期检查,并对调研情况进行总结。对于课程开展效果好的教师提高经费投入档次和滚动支持,对于没有按照项目书中所承诺的任务进行教学的教师将中止经费资助等。

(3)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地规划出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课程层次,形成四年不断线的课程结构和较稳定的教师梯队。

(4)定期举办不同层次、不同科目双语教师研讨会,及时总结、交流教改经验,探索提高教学质量、水平的途径。

5(5)加强使用原版教材进行双语教学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和建设,从根本上明确实施这项改革的意义,树立精品意识。

4.3 双语课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双语课教师应该勤于思考,善于倾听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倾听学生的要求和心声,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同时,不断充实内涵,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外语水平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结束语

双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以上作者由对专业课双语教学实践思考,讨论了提高实施双语教学质量的几个重要的问题。从双语教学的内涵以及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需要来说,应该承认我们离高层次的双语教学要求和目标还有相当的差距。另外,高校双语教学在实施工程中会涉及到除以上谈到几个问题之外的其他方面,例如双语课的授课时间的安排、授课对象的选择,教材的选用等问题,所以对于开展双语教学的高校来说,提高双语教学质量是值得长期研究的课题。

学科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双语教学?

目前对双语教学有一种误解,认为双语教学就是全部使用英语授课。在笔者进行的学科双语教学课堂观察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为了追求全英语授课,教学中过分回避使用汉语,但由于教师或学生英语水平的局限,师生又难以自如地完全用英语进行教与学的活动,学生学习中思维的主动性、流畅性和创造性受到一定的限制,这样就会影响学科教学目标的达成,造成学科损伤、本末倒置的后果。实践中,我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选择哪些学科、这些学科中选择哪些内容进行双语教学?怎样将双语教学的学科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双语课是否全用英语就是最好的?学科知识中哪些内容的英语材料是学生以后的学习最需要的?怎样有效地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学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的体会是:在课程设置上,应从双语综合活动课向双语学科课程过渡;在学科课程中,双语教学应先选择专业词汇较少、与学生生活体验最接近的内容,再过渡到专业词汇较多、逻辑思维要求较高的课程内容。另外,双语学科教学中多大比例地使用英语,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学习能力而定,总得来说应该由少到多、由简到繁、日积月累,循序渐进。起始阶段,可以采取用英语组织教学、用双语呈现一些术语、专用词,鼓励而不是强迫学生用双语表述概念、定义或解题,先输入、再输出,随着逐渐的积累,学生用来思维的英语语言材料越来越多,他们的双语思维活动就会越来越流畅、越来越主动、越来越活跃。如果急于求成、盲目追求全英语授课,就会造成“学科损伤”、得不偿失的结果。还应该指出的是,简明扼要、语速适中、便于理解的教学语言、生动直观的教具、准确到位的点拨和操练、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有效使用都是成功的双语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它们会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科教学目标的达成。

谈提高专业课双语教学质量的几个关键问题 篇2

首先要把握好时代发展的要求

新中国的体育教学在曲折中发展了61年, 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30年, 体育教学在不断发展的同时, 又面临着发展的不平衡, 面临着观念、制度、法规、管理等许多深层次的挑战。面对挑战, 怎样继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我们首先应该清晰地了解当今的时代发展对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新要求。

去年底陈小娅副部长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上讲话指出:“经过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大发展, 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进入了一个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新的发展时期”。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进一步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任务。为什么把“以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为核心”作为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针?我体会, 这是党和政府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 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国家战略目标出发做出的重大部署, 是在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结构变革, 经济、社会发展方式面临深刻改革, 是在我国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以后, 教育领域由数量发展向质量、效益和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今天的课堂决定着未来中华民族的素质”, 今天的体育课堂决定着未来中华民族的健康素质。因此,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既是新时期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 也是新时期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更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时代要求。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时代发展对人的身心健康和整体素质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作为学校体育工作者我们要知道过去是怎样走过来的, 更应该明确现在是站在什么起点上、今后要走向哪儿。因此, 学习和探索新时期时代发展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要求, 需要我们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与时俱进, 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 在继承的基础上以改革创新的精神, 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用我们辛勤的工作扎扎实实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不辜负时代和历史对我们的重望。

第二要牢牢把握体育学科教学的性质和目标

学校教育各学科都有独特的学科性质, 但有两个共同点, 一个是共同的任务——提高教育质量;另一个是共同的目标——育人。体育学科教学首先应该在完成促进学生身体健康这个基本任务的基础上, 与其他学科教育相互配合, 才能共同完成育人的目标。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 一定要把体育课上成符合体育学科性质的体育课, 而不是上成与体育课貌合神离的模糊课, 我们应该牢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性质, 按照这个性质上好体育课是体育教师的专务。正如杨贵仁司长多次明确提出的, 学校体育要把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 体育课要以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为基本功能, 要锻炼学生的身体, 教会学生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 体育课不能上成休闲课。杨司长的这段话与去年底我随教育部体育考察团访问日本文部科学省体育司长说的话几乎是一样的, 日本文部科学省提出:1~12年级要系统学习运动技术, 体育课不是娱乐课。这使我们看到, 在体育学科性质和教学目标的问题上, 不仅是我国有这样的认识, 其他国家也有相似的认识。

第三要把体育与健康知识、技术作为达成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

教会学生体育知识、技术和方法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达成体育教学目标的前提或者说是载体。体育学习的过程就是促进学生个体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 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技术既是体育教学目标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载体。对此, 我们应该有准确的认识。这里要说明的是, 我们不要用二元对立的思想方法看问题, 一说重视知识、技术, 就不要情感态度价值观;一说重视学生, 就不要教师的指导;一说探究、合作, 就不要传授等等。课程改革八、九年的实践证明, 用辩证的、联系的、发展的思想方法看问题是非常重要的。的确, 课改初期有一段时间, 教师不太敢提这个载体了, 这不是我们体育教师的问题。今年即将颁布的课程标准大大强化了运动技能和体能的教学目标与内容, 我们应该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 理直气壮地教运动技术。

但是, 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运动技术这个载体能够起什么作用, 不能把运动技术作为教学的唯一任务。现在应该防止在运动技术教学问题上走“Z”字路, 从只教运动技术走向淡化运动技术再反过来过分强化运动技术, 这样摇摆对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十分不利。我们必须强调运动技术的载体作用, 但只强调载体还不行, 还要实实在在地挖掘运动技术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身体、心理、社会各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这在新时期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要。因为, 时代发展要求我们要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竞争、合作、顽强、坚忍不拔, 用良好的心态对待胜负、对待成功与挫折、体验乐趣, 学会悦纳别人, 学会欣赏等许许多多优秀品质, 不能再让我们的学生不敢扛事、不敢面对、不敢担当。体育具有这种功能, 深入挖掘、发挥这些功能是新时期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任务。当然, 体育对学生产生的功能不是凭空而来的, 学生只有在学习体育知识、技术和从事身体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获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感受, 才能使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丰富而深刻的体验, 如果什么知识、技术都浅尝辄止, 学生不可能深刻体会到体育中的竞争、合作、顽强、坚忍不拔、正确对待胜负、对待成功与挫折, 也不可能较深刻地体验到体育的乐趣, 没有刻苦学习和成功体验, 学生对这些优秀品质的体会也只能是肤浅的甚至是负面的。所以, 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和培养优秀品格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因此, 我们要把体育与健康知识、技术作为达成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 不但要教好它, 还要适当提高技术的含量和适宜的难度, 与此同时, 要深入探索如何把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术的过程与学生行为、态度的发展结合起来, 探索如何把健身性和教育性结合起来, 探索如何把教师想的目标变成学生学的目标, 变成学生自觉的、具体的学习行为。这样, 我们的体育教学才能有内涵,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才能够深入到教学的核心——实现学生的真正发展。

第四要吃透学生, 实现学生真正的发展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基础是吃透学生。吃透我们的学生才能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宜性, 只有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才是最好的教学。如何判断最合适的教学?就是要遵循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现在, 有不少体育教师对自己教的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心理发展规律、动作发展规律、技能形成规律、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的规律和体育学习规律研究的不够, 了解的不深入, 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关注不足, 往往凭着自己的主观感觉教学, 可能愿望是好的, 费了很大的工夫, 但对教学对象来说未必是最合适的, 甚至是不合适的。这种现象现在还是比较多的, 也是导致体育教学质量不够高的原因之一。因此, 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吃透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这是实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真正发展的基础。我们要学会遵循规律, 进而驾驭这些规律, 只有这样, 体育教师才能不断提高体育教学的能力和教学水平, 体育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这里要特别注意研究学生学习体育的三个实质性问题:第一, 学生学习体育到底需要什么?这与为什么教、教什么有直接的关系。学生上体育课首先是为了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这些需要包括:学习科学、合理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 提高体育文化修养的需要;提高体能、健康水平的需要;放松心情、排遣紧张学习情绪和娱乐的需要。第二, 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到底是怎么构建的?这与我们怎样教、如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按照内因是变化的依据,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哲学观点, 体育学习是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学习实践, 主动构建知识技能和能动地改造自我的过程, 教师的作用是传授、帮助、引导, 创设情境, 支撑、促进学生主动构建体育知识技能并使学生能动地改造自我。第三, 学生还需要在体育教学中获得哪些发展?对学生来说, 在体育学习的特定情境中, 适应同伴、学会合理的竞争, 学会尊重、学会守则、学会宽容、学会欣赏、学会正确对待挫折等等, 都是在体育学习中学生发展的需要。体育教师了解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这些实质, 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我们的学生, 有助于选择合适的体育教学内容、方法与情境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因此, 体育教学的实质是教师精选适宜的内容, 创设适宜的情境, 支撑、促进学生主动生成自己的经验、理解或假设, 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为了实现学生的发展, 我们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我们所教的中小学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既能够主动适应环境、抵抗挫折, 同时又很脆弱;既是一生中身体成长最快, 又是生长困惑最多的时期;既是心智发展从幼稚到逐渐成熟的时期, 又是身心发展充满了矛盾的时期。中小学生是在自我成长的矛盾和个体内环境与外环境的矛盾斗争中逐渐成熟的。在成长过程中, 他们十分需要我们体育教师的传授、引导、帮助、表扬、激励甚至批评。如果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用发展的眼光看体育课教学质量, 我们就能够避免只看到一节课教学的表面而看不到学生的发展的现象, 就能够用发展的眼光探索每一节体育课如何促进学生微小的发展, 达到积少成多、积小为大, 也就是集腋成裘的结果。

第五, 体育课教学要有适宜的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和性别差异是体育课教学独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八九十年代我们重视体育课教学运动负荷的研究是正确的, 正是因为当时重视体育课教学的运动负荷, 学生的体质和身体素质水平比现在好, 正是有了好的力量、耐力、速度、柔韧、平衡、协调性等身体素质, 学生的体育基本技术水平和运动能力表现得也比较突出。如果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 八九十年代在中小学读书的学生基本上是60后和70后, 现在一般在35~45岁左右, 是各条战线的骨干。根据国家体育总局2006年颁布的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 这一年龄段人群的体质状况为:“20~39岁成年人体质总体水平有所提高, 其中, 身体形态和机能有所下降, 身体素质明显提高。40~59岁成年人体质总体水平略有下降, 其中, 身体形态和机能有所下降, 身体素质略有提高。”细分起来, 35~45岁成年人综合指标是比较好的。能不能说这与他们在中小学时期上体育课打下了较好的身体素质基础有关?一般说存在内在的逻辑联系, 但这需要科学实证。近些年许多科学研究证明, 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明显下降, 虽然原因很多, 体育课教学运动负荷严重不足是其中重要的原因。现在的中小学生, 当他们到三四十岁的时候, 能不能达到现在三四十岁成年人的体质水平?我个人认为, 现在的体育课运动负荷总体上偏小, 如果现在体育课教学再缺乏必要的、适宜的运动负荷, 学生跑不动、跳不动、撑不动、搬不动、举不动、推不动、拉不动, 又谈何使学生在高中毕业的时候较好地掌握一两项运动技能、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呢?他们能不能达到现在三四十岁成年人的体质水平呢?今天的体育课堂决定未来中华民族健康素质不是一句空话, 体育课必须有适宜的运动负荷, 这是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应有之意。有教师主张现在应该恢复“课课练”, 每次体育课让学生练个三五分钟的身体素质, 把学生的身体素质练上去。这不乏是解决方法之一。我认为新时期体育教学如果把体育教学的教、学、练、思科学地有机结合, 把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学习运动技术和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地整合, 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包括提高适宜的运动负荷, 探索更有实效的体育教学过程和模式, 提高综合效益, 可能更好一些, 这是时代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也是新的挑战。

第六要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从一般意义上说, 有好教师才有好学生。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最基本的是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好, 学生主体作用才能更好地体现。强调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并不是排斥、否定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元对立的思想方法无助于我们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教与学双方, 从教的角度看, 教师是主要方面, 从学的角度看, 在教师的启发、教导下, 学生是主要方面, 在教与学这对矛盾中缺少任何一方也不能构成教学, 教与学彼此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生成、相互提升的关系。当前, 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背景下,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是具体的, 表现在教学的方方面面。从教学过程来看, 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策略、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是否合理有效, 都要求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从教学具体环节来看, 教师形象的好坏, 讲解语言是否清晰, 讲解内容的精炼程度如何、感人与否, 示范、保护、帮助的时机和方法是否准确、恰到好处, 学习难点与教学重点解决的是否有效, 场地器材的设计是否合理、安全, 提问、设疑、引导、帮助是否把握了时机和火候, 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节奏的把握、运动负荷控制等等, 都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没有这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 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如果从不同课的类型来看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授课和复习巩固课应有所区别。新授课, 我们应该重点关注三点, 一是关注新知识、新技术引入环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这里说的新知识、新技术是指学生在以往学习体育知识、技术经历中还没有经历过的、需要学生在身体认知过程中在大脑和神经系统中重新建立的那些联系以及心理感受;二是学生在新知识、新技术学、练、思环节教师对课堂生成和学生学习差异的关注;三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与反馈。复习巩固课, 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四点, 一是教师引导学生对体育知识、技术进行回顾、分类和梳理, 特别要有别于新授课, 要善于借助情境将学生的身体活动和思维串起来;二是教师善于通过提问和运用多层次、系统化的练习让学生找出问题与不足, 对学生掌握知识点、技术要点的情况进行查漏补缺;三是教师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 兼顾能力发展较好和较差的学生, 对能力发展较好的学生适当地创设综合性、开放性或拓展性问题, 鼓励学生综合、灵活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发展运动能力;对运动能力发展较差的学生适当降低要求, 鼓励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提高;四是关注学生面对现实的技术学习问题, 学会解决问题和方法, 发展运动能力和创新意识, 丰富学生的心理体验和感受。以上这些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好了, 体育课上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才会产生, 教学质量和内涵发展才有可能。

谈提高专业课双语教学质量的几个关键问题 篇3

地理学科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实验教学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实验手段,高度浓缩地展示人们认识和发现某一知识、原理的过程,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知识、巩固知识或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并为掌握其它知识打下基础。

地理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地理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合作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以及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一、高中地理实验应用所遵循的原则

1.教学方式组合原则。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课堂目标的实现与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实现多种教学方式的组合,为学生的地理学习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地理实验课程资源丰富多样,能够为教学方式的组合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2.教学系统共享原则。地理实验资源开发属于系统性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完成。首先,要树立资源共享的意识,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形式推动资源共享;其次,要深化资源共享的内涵,实现资源在各个领域中的共享;最后,要创新资源共享的形式,通过多种方式实现资源共享的推进。

二、地理实验课的设计要求

虽然地理实验教学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必须要有好的实验设计才能体现出地理实验教学的重要功能,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地理实验设计时,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满足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基础教育阶段是培养有责任感、有创意、有个性的生活方式的关键阶段。中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能力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他们不满足于单纯的地理书本知识的接受性学习,开展地理实验教学,能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并服务于社会,这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内在要求,既是每个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也是我国国情的客观要求。

2.实验要密切联系生活与社会实际。地理实验和物理、化学等有很大的不同,地理实验在新课标中没有明确的要求,所以作为地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验设计,多从生活和身边现象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探究,使地理的实践活动成为学生联系生活与社会实际的桥梁,使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发展学生多方面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基本教学价值,找到一条适合于中学地理教学的新途径。

3.实验须具有简易可操作性。实验的设计应从实际出发,用简易而预期效果好的器材做实验,难度不宜过大,不能为了做实验而设计一些高难度的复杂实验,以免画蛇添足、弄巧成拙。同时地理实验教学一般没有现成的实验器材,大多需通过教师自己准备或发动学生搜集,因此实验要力求简单。

4.实验应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地理科学与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性,地理事物和规律更多的是无法通过实验的手段再现出来,地理实验教学不具有普遍性,因而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有针对地选择那些通过地理实验能够更直观、更有效的理解、掌握地理知识的内容进行实验。

三、中学地理实验教学的几种方式

第一,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该依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情境的创设,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与创新能力。例如,在《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中风海流内容教学过程中,可以用凉温水冲泡茶水,让学生对漂浮的茶叶进行吹动的过程中,对水的流动情况进行观察,从而实现对风海流的理解。

第二,通过实验演示实现教学内容的活化。地理教学中可依据教学特点选择适当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例如,针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天体运动、洋流运动等范围较大、难以感知的地理内容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而在“日界线”知识点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比较难以理解两条界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与新一天范围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自制教具并模拟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与了解。

第三,课内演示实验。指利用地理实验器材,采用演示手段,配合讲解,使学生获得地理事物感性认识的一种方法。演示实验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深刻的概念,因其能提供形象的感性经验,较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学得的知识也较牢固。

第四,课外实践性实验。指利用现实中存在的地理事物或地理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一定的仪器或工具设备,利用课外时间,通过学生独立作业或实地操作,引出要观察认识的现象或使其变化,获得对地理事物亲身感受来掌握地理知识的一种方法。由于该类实验通过学生的独立作业或实地操作来完成实验,因此具有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实际操作能力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帮助学生得到某些“发现”真理的训练。

四、地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实践证明,地理实验教学能启迪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学生形成积极探究、勤于思考的学习态度,但也出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问题之一:地理实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地理学科具有自然性、人文性、综合性的特点,它有很多的原理和规律,但并不是所有的原理和规律都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和再现的,这需要老师借助其他学科已演示过的相类似实验,从中推引出新的地理实验结果,来掌握地理原理和规律。所以地理教师需要有较强的学科综合知识。

问题之二:地理实验仪器缺少,甚至缺失。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欲通过实验手段解决课堂教学实际问题,但由于学校条件限制或实验的复杂性,无法实现演示实验、实践性实验。这些情况都和一直以来中学地理教学得不到重视有关,所以想建立地理学科的实验室更是难上加难。

问题之三:地理教师的实验和科研能力有待加强。长期以来传统的地理教学使我们大多数的地理教师实验能力缺乏,加上地理实验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利用现代教育手段越来越频繁,特别是现代教学手段在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若教师没有相应的知识技能,地理实验教学也不会取得好效果。

谈提高专业课双语教学质量的几个关键问题 篇4

存在的问题:

一、双语教师师资紧缺,教师结构不均衡。单就师生比及教师编制而言,教师比例偏高,尚有超编现象,但从课程结构来看,双语教师紧缺,课时量偏重,教学效果不佳。

二、双语类教师培训力度不强,教育理念陈旧。近年来,虽然国家加大对教师提升业务培训,但就双语类教师的培训力度仍待加强。

三、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不多,信息滞后。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牧区学校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室、班班通等先进的电子教学设备,但双语类课程网络资源严重匮乏。

四、农牧民文化水平不高,家庭教育意识不强。双语类教学基本为牧区学校办学的主流,广大牧区地处偏远、人口凋零,农牧民文化素质不高,且均为寄宿制学校,致使学生家庭教育和课程辅导意识不强,严重制约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对策建议:

一、加强双语类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区双语类教师,补充双语类教师紧缺的现状。

二、加大双语教师培训力度,又计划的对双语教师进行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多媒体使用技术等方面全面培训,促使双语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接受新的课改理念,促进双语教师的专业成长。

紫外月球敏感器的几个关键问题 篇5

紫外月球敏感器的几个关键问题

论述了紫外月球敏感器的由来和功能,从基本原理、消杂光设计、能量与孔径选择、月像处理和姿态提取算法、超大视场消杂光等关键问题的解决进行了阐述,并得出结论.

作 者:郝云彩 王立 Hao Yuncai Wang Li 作者单位: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北京,100080刊 名:航天控制 ISTIC PKU英文刊名:AEROSPACE CONTROL年,卷(期):23(1)分类号:V44关键词:月球探测 紫外 月球敏感器

谈提高专业课双语教学质量的几个关键问题 篇6

1 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节目

1) 做节目的目的是什么?一档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至少应该具有传递信息、教育民众提高素质、引导价值观导向三方面的作用。传媒消费主义倾向使受众在不自觉的状态中既消费传媒, 同时也“消费”自我, 销蚀人们在精神方面的追求[1]。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结构可以分为“本我、自我与超我”, 从这种人的需求与人格结构中我们可以找到媒介低俗化的人性基础。广播电视工作应该用宏观的视野微观的心来做, 无论在哪个层面做新闻事业, 都要有一个宏观的视角和头脑, 绝不能观众想看什么、爱看什么就播什么, 而是要考虑这档节目是不是能够起到传递信息、教育民众提高素质、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导向这样的作用, 只有这样, 才算是一档有质量的节目。从2012年开始, 晋中广播电视台提出了新的办台理念和实施办法, 就是“传播文明, 本土特色——晋中电视台就在你身边”, 同时推行频道制管理。几年来, 改革的成效已初步显现, 各个频道以较高的品味、崭新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 节目的收视群体在不断扩大, 影响力在不断提高, 进而带动了整个电台电视台在社会上的公信力和美誉度得到显著提升。

2) 好节目评判的标准是什么?笔者认为主要有三:收视率、影响力、公信力, 最终是要做到党和政府满意、群众满意、自己满意。笔者认为, 广播电视节目的等级由低到高可以分为刺激→信息→休闲→知识→思想→美感。美感体现了大众的需求与精神上的愉悦, 可以说是一个节目的灵魂。江苏盐城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曾创办了一档时长35分钟的访谈节目《交流》, 被评定为江苏省广播电视“名优栏目”。他们在节目运行过程的秘诀, 就是注重了节目八种美感的体现, 即对象美、真实美、故事美、情感美、语言美、节奏美、趣味美、包装美[2]。所以说在地方广播电视节目遭遇“内挤外压”、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下, 美感就是生产要素, 就是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

3) 广播电视节目要倾向百姓, 突出本土特色。地市一级电台电视台虽然在娱乐性、信息性上不能和央视、卫视比, 但其独特的优势体现在当地社会、当地受众、当地传播资源的贴近性上, 这是唯一也是最大的优势。所以我们要把镜头、故事、新闻倾向百姓, 对准与百姓关系密切的新闻事件, 贴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就目前晋中广播电视来看:广播的“快乐在前方”、“行风热线”、“时尚汇生活”;电视的“晋在眼中”、“品读晋中”“农科大篷车”等, 就是近年来精心打造的一批有质量的节目, 其本土特色品牌效应带动了电台电视台收听收视率高位运行, 并成为了赢得商家投资的市场引擎。

4) 时政新闻要与时俱进。其方式方法有: (1) 加强时效性, 强调新闻的正在发生和当下发生。 (2) 增加记录性, 让作者和受众产生通感, 引起受众的注意和兴趣。 (3) 突出故事性, 小中见大。做记者也好, 做管理者也好, 都应该到基层一线, 花大量时间去研究片子如何策划, 甚至画面的拍摄等微观环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绝不是一句空话, 我们要把工作的着力点聚焦在微观环节, 细节决定成败。 (4) 注重形式性, 记者必须深入一线, 身在其中, 通过人性、人情的互动, 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贴近大众百姓, 创新表现手段和方式方法。 (5) 跟上评论和监督, 这是新闻的出路, 也是把收视率和影响力结合好的一个途径。

5) 广播电视节目要倾向事业性。中宣部副部长、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孙志军曾提出“文化事业政府主导, 文化产业市场主导”。现在我们广播电视节目脚踏两只船, 但笔者认为更应该偏向事业性。作为主流媒体, 必须发出负责任的、理性的声音, 旗帜鲜明地表达立场、引导舆论, 有实实在在主导的东西,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性。那么主导什么?十五个字:弘扬正气的, 报道正常的, 鞭策低下的。要体现人本思想, 尊重人性。节目接地气了, 才能走进人民的心里。

2 做好节目的保证措施

1) 人才管理。现在地市台往往面临着留不住人才, 或者养大了就走的问题, 那么如何能“进得来”、“留得下”、“守得住”人才?简单说要靠感情、靠事业、靠适当的待遇。搭建完善的激励平台, 为员工提供培训学习、职务晋升的机会, 搭建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提供成就事业的良好环境;建立一套公平合理的考评体系, 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 始终保持人才队伍的活力。目前晋中广播电视台制定了一套具体的培训计划, 通过外出考察、业务培训, 经验交流等形式, 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 提升队伍素质, 另外加大了人才引入力度, 吸收了一批高学历对口专业人才来台, 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 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 增强队伍凝聚力, 让“人人想干事, 人人能干事, 事事能干成”, 充分调动了编辑记者的能动性, 使全台工作人员始终保持一种昂扬蓬勃的工作热情。

2) 成本管理。广播电视的产业化必须追求投入与产出的合理比值, 成本意识至关重要。实施成本预算管理, 将成本管理由事后管理变成事前控制, 把专业管理变成全员管理和系统管理[3]。晋中广播电视台目前建立的制片人制, 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在于广播电视台的决策者可以把每一个制作单元进行成本核算。这样每一个栏目由于制作方式、周期等方面的不同, 成本核算都可以细化, 不但更具有针对性, 而且还能有效控制栏目的用人规模和制作手段, 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统筹规划、人尽其才的作用。

3) 制度管理。一个好的制度能约束坏人, 一个不好的制度能使好人变坏。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的最多是人情文化, 我们现在是个人情加法治的社会, 人情味浓了, 法治就淡薄了。所以我们必须强调制度建设。目前运行较为成熟的制度是:节目频道制, 广告适当的中心制。节目频道制的好处在于能够有效地激发节目采编人员工作积极性, 打造品牌特色节目, 从实现频道品牌化, 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迅速反应, 占有一席之地。而广告适当的中心制, 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频道的自主广告权和总部的统一管理权的矛盾, 避免争相压价的恶性内耗。

摘要:广播电视节目发展到今天, 节目质量至关重要。一档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至少应该具有传递信息、教育民众提高素质、引导价值观导向三方面的作用。同时要以人才管理、成本管理、制度管理作为保证措施。

关键词:地方广播,电视台,节目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建新.现代传媒的消费主义倾向[J].新闻记者, 2005 (7) .

[2]夏丽晖.电视访谈节目的八种美感体现[J].传媒, 2009 (1) .

谈班级管理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篇7

一、如何对待违纪的学生

学生违反纪律一定要受到纪律处分。国有国法, 校有校纪, 班有班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但是怎样才能使受到处分的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处罚而不至于产生消极的抵触情绪呢?班主任怎样转变学生?自从我做班主任以来, 就一直把这个问题作为最敏感的问题来对待, 因为我知道, 越是容易犯错误的学生, 越是情绪化很重的学生, 在处理这些事情时就必须慎重。我的处理方式是:发现犯错误的学生, 首先不应生气, 就算生气, 也不应该是真的生气, 而是首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然后, 让学生分析自己做的事情, 有没有什么理由, 为什么错了, 让他说明为什么错了, 一段时间后, 犯错误的学生越来越少。

二、如何批评学生

记得我刚做班主任的时候火气比较大, 很容易在课堂上发脾气批评学生, 有时弄得自己也很难堪, 下不了台, 而且我发现这种方法批评学生, 即使学生表面上没说什么但实际上他们心里并不服气。不断反思和探索之后, 我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招数。如有一招叫作“退三进一”, 在批评学生之前, 先退三步为学生考虑犯错的理由, 再来考虑如何批评学生, 这样一来, 我就能心平气和地面对学生了。

三、如何正确引导班级舆论

班主任在教育、教学、生活和各项活动中, 根据统一标准进行褒贬, 该肯定的就肯定, 并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奖励;该否定的就否定, 并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教育, 在全班形成一种能够扶持正气, 伸张正义, 制止错误思想, 阻止不道德现象的集体舆论。这种集体舆论不是班主任的单向灌输, 而是建立在全班多数学生的正确认识与言论基础上的, 具有感染力和约束力。

四、如何培养一支高效率的班干部队伍

刚开始做班主任的时候, 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但效果并不理想, 这样做班主任的效率是不是太低了?其实, 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没有培养起一支高效率的班干部队伍。班主任、班干部及其余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同伞柄、支架和布, 一个再好的伞柄如果没有支架的支撑是无论如何也撑不起一把雨伞的。有的老师曾经介绍过给班干部戴高帽子的方法来培养班干部, 这一招还是挺有用的。我以前也用过这种方法, 但用起来没有那么得心应手, 究其原因, 主要是自己在时间和场合上把握得不够好, 经常在公共场合表扬班干部, 虽然可以激励班干部的斗志, 但是无意中也会引起另外一部分学生的不满情绪, 认为老师过分夸大班干部的作用。任何人的情绪都不可能永远高涨, 班干部遇到挫折的时候也很容易沮丧, 这时候班主任应该教给他们一些工作方法和技巧。另外, 我还设立了一个轮值班长, 学生每人轮值一天, 负责本班全面工作, 这样有利于提高全班同学的自身管理能力。

谈提高专业课双语教学质量的几个关键问题 篇8

1. 针对收视目标、作品获奖创优,组建节目内容策划团队

节目是一个电视媒体及其所属频道生存的根本,只有打造名牌栏目,才能抓住受众,才能利用和依托节目做文章,目前,频道的布局是一档重点民生新闻为主干,前后辐射衍生,做成晚间黄金收视段;依托像民生直播节目《直播哈尔滨》栏目,集中频道新闻业务骨干,做策划,做独家,做观点,在深度,法制民生,特色故事等方面做足文章;打造“大哈尔滨”新闻资讯概念,网罗哈尔滨所属九区九县新闻资讯资源,在频道内部,呼应脱口秀《天天读报会》栏目、美食服务《生活大探索》栏目,在每晚17:00——21:00形成黄金收视链;频道外,电视呼应新闻综合频道《哈尔滨新闻》栏目,广播呼应837频率、925频率形成哈广电品牌节目规模效应,目前,新创办的大型民生直播新闻栏目《直播哈尔滨》前一小时平均收视率最高能摸到1.0以上,《天天读报会》平均收视1.5以上,通过努力,实现平均黄金收视段1.0以上是可能的,更是做好频道硬广告搭载的有力保障。

2. 针对目前本地收视市场份额,组建资讯频道活动策划推广团队

记得有句玩笑话“不看广告看疗效”,如今,随着经济发展,媒体广告也呈现新的趋势,那就是硬广告越来越体现出来它的局限性,一般都是有实力的企业用以展示社会形象;面对频道的经营创收压力怎么办?只有把广告“做活”,了解客户的不同诉求,量身打造推广方案,硬广告客户觉得“硬”,相反,那些依托媒体组织的活动,在其中植入的“软性广告”或搭载,更受到客户的欢迎。此外,媒体更加意识到,节目内容做好,只是一方面,要在本地树立媒体影响力,存在感,必须配合线上栏目,策划线下活动,搅热市场,周周有活动,月月起高潮,市民、商家的眼球注意力才能都被吸引过来,以往,电视媒体重点工作都放在节目上,对于线下活动,只是各栏目或频道小打小闹,现在必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指标来对待,节目是频道的产品,产品的营销,必须靠策划,靠活动。活动的影响力大了,频道的影响力自然会提升,观众的回流,才会成为可能。作为资讯频道,把有限的人力、物力,投入到大大小小的活动中去,是最现实、最快捷的路径。而且,以往我们搞活动,是以宣传自己为目的,今后我们要搞的活动,是为广告搭载创建平台。加强频道广告部门与节目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创造广告商、广告经营者和频道的共赢。

3. 针对频道经营创收,组建广告客户服务对接团队

成功流通商业模式关键是什么?其中一点必是服务,如果还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想做节目,能行么?现实告诉我们,节目和经营必须绑定在一起,做好频道节目的同时,为经营营造最好的服务环境,配合广告经营部门,采取项目制,遴选懂节目、懂经营的人,从客户的诉求出发,量身定做媒体推广方案,选择频道恰当的节目展示平台;可能客户只想到了一二,我们帮他拓展了三四,并在售后有贴心的反馈,这样的服务意识,才能保证稳定客户数量的同时,有增量;经营上,实现电视、广播、网络、线下活动等跨屏整合和无缝衔接;借鉴和运用互联网思维模式,在合理搭载硬广的同时,挖掘节目的边角料及衍生资源:主持人、底滚字幕、天气预报、直播车体、片尾滚屏、微信平台、线下活动等等,无不含金待挖掘,只有这样,才能让电视银屏节目好看,广告客户诉求满足,电视观众各取所需。

4. 组建衍生产业经营团队

现代媒体,发挥新闻舆论引导作用,做好党的喉舌的同时,还要做什么?还能挖掘什么?其实,仔细研究频道所掌握的资源,实打实的说,应该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富矿,传统媒体的优势在于他的公信力,他多年新闻实践所掌握的社会资源,如何把社会资源整合到一起,把脉社会需求,完完全全可以把其他衍生出的一系列业态做成产业。借鉴湖南卫视,江苏卫视,东方卫视等主流电视媒体,已经把节目产业化发展。回过头来,看我们自己的频道,有接地气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栏目,有充分掌握本埠观众资源的优势,那么,我们何不也将节目以外的业态衍生出产业化模式呢?例如:依托新闻栏目,线上我们“五四”青年节,搞青少年风采大赛展示,线下,我们就可以成立才艺培训机构;线上依托民生服务栏目《生活大探索》节目搞市民厨艺大赛,线下我们就可以组织消夏美食节搭建消夏美食街,招商先行,总之,依托观众喜闻乐见的频道节目,一切线上活动策划之初,就要想,线下要达到什么目的,能搭载怎样的商业资源,创造怎样的社会影响力和经济效益;事实证明,这既是经济发展媒体的新要求,更是现代社会,市民观众生活的新诉求。

5. 针对频道品牌形象,组建社会及观众资源拓展团队。

媒体竞争,获胜的标志是什么?谁充分占有了观众资源,谁也就有了大数据,有了市场的主导主动权;借鉴省台推广新电视剧的模式,走基层、接地气,充分掌握观众及社区资源,专门的团队,周周进社区,与市民面对面,做活动、送礼物、搞调查、做推广、问诉求,同时,依托节目,建立我们哈广电台的“社会资源朋友圈”,使市民观众和商家单位的资源都在我们的掌握之中,谁全面占领了“人”的资源,也就有了和广告客户谈判的本钱;据了解,全哈尔滨主城区600个社区,及周边九县,力争二年全部走完,建立详细的档案资料,这将是我们哈广电台最大的经营资本。比如说,我们可以搞“资讯频道进社区活动”。哈尔滨最好的季节马上要来了。我们可以联络商家,为我们提供大屏幕的电视,我们到社区放电影,放即将播出电视剧的精彩片段,再联络一些商家提供生活用品,进行现场试用和派放;作为回馈,每次的活动,可以在资讯频道的自办节目中进行记录和宣传。还可以组织主持人进社区,与社区居民零距离,这是点燃受众收视需求的立竿见影的手段。

6. 针对新媒体融合发展,组建新媒体资源推广团队

如今,一提到媒体的生存现状,人们总是强调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其实,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就是做内容,无论何时,无论传播手段如何变化,我们内容提供商的优势从未改变,那么,我们为什么不继续发挥这种优势呢?目前,随着频道主打栏目《直播哈尔滨》的推出,我们有意识地进行了多种媒体融合的尝试,在实践好频道《直播哈尔滨》电视与925广播、蓝网媒体融合工作的同时,我想除了做好微信平台推广,在新媒体发展方面,频道可以首先试水,做一个更加大胆的尝试,现在都说传统媒体难做,网络新媒体追着屁股赶超,然而,就资讯频道来说,民生服务栏目《生活大探索》美食节目的视频被网上成千上万的点击,《天天读报会》的脱口秀被喜马拉雅、蜻蜓近千万次的收听,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在内容上更专业,新媒体需要我们,那么,我们为什么不主动找新媒体做这样的增量,下订单,你需要什么,我就做什么?植入广告利润分成。纵观目前本埠媒体市场,还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泾渭分明,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主动伸出橄榄枝,为新媒体定制订单内容,优化一部分专业编采人员,你需要什么在网上播,我们就制作什么,相信,这样的合作关系,可以为频道又增加一个创收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陈文;浅谈电视频道包装的艺术性与技巧性[J];丝绸之路;2014(18):47-48

谈提高专业课双语教学质量的几个关键问题 篇9

1. 如何与中学代数紧密衔接

中学代数主要是常量代数,研究的多是常量的定量计算,其教材难度较小,且表述较具体形象,容易理解和接受。线性代数与中学代数相比,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线性代数与中学代数的衔接问题,势必会造成大一学生的诸多不适应。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应从中学代数中最基本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法引出矩阵及矩阵初等变换的概念,这些概念和方法既与中学代数紧密相连,又贯穿于线性代数这门课程的始终,并让学生明白解线性方程组是线性代数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这样可以与中学代数紧密衔接,让学生感觉到线性代数与中学代数的紧密联系,并且增强学生学习线性代数的动力和兴趣。

2. 如何确定线性代数的主线

线性代数课程中表面看起来概念多、定理多、符号多、运算规律多、计算麻烦,且前后内容相互纵横交错,对于初学者来说会觉得有些难度。因此如何从纵横交错的内容中确定出主线,找出前后知识的紧密联系,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1)第一条主线———线性方程组。线性方程组是产生线性代数这门课程的原动力,对它的研究促成了行列式和矩阵理论的发展。行列式是线性代数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广泛应用于数学、工程技术和经济学等领域。中学代数已经讲过二元一次、三元一次方程组(方程的个数和未知量的个数相等)的消元解法,而对于方程的个数和未知量的个数相等的一般线性方程组,应该怎样求解呢?为此引入行列式的概念,进而给出求此类线性方程组的一个重要法则———克拉默法则。因此行列式出现于线性方程组的求解。而克拉默法则对于方程的个数和未知量的个数不相等的线性方程组就不适用了,这时我们就需要引入矩阵这个工具。为了给出一般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引入矩阵的秩的概念和矩阵的初等变换,通过对增广矩阵施行初等行变换得到方程组的通解,并利用矩阵的秩的定义给出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充要条件。对任何一个线性方程组,在有解的情况下,我们都能利用初等变换求出它的全部解。那么在线性方程组有无穷多个解的情况下,解与解之间的关系又如何呢?能不能利用有限个解去表示这无穷多个解呢?而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又必须讨论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的有关理论。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和线性无关性不过是把线性方程组有无非零解换成另一种说法而已。因为向量组的线性相关等价于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一个向量可由另外一个向量组线性表示的充要条件是由这些向量构成的线性方程组有解。为了利用线性方程组的有限个解去表示无穷多个解,我们需要掌握向量组的极大无关组这个概念,而用极大大无关组表示其余向量本质上就是同时解若干个非齐次方程组。最终利用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的理论研究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结构,从而完善线性方程组的理论。由此可见,线性方程组这条主线将行列式、矩阵和向量组合理地联系起来。(2)第二条主线———实二次型化成标准形。在解析几何中,为了便于研究二次曲线的几何性质,可以做适当的坐标变换,将方程化为只含有平方项的形式,通过这种形式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识别曲线的类型,研究曲线的性质。而在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领域中也会遇到这样类似的问题:要把二次型通过变量的线性变换化简为只含有平方项的形式,即将二次型化为标准形。而为了完成这一工作,我们就需要引入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概念,进而研究矩阵对角化的条件,重点讨论实对称矩阵可对角化,为将二次型化为标准形做好准备。有了前面的知识准备,我们可以给出三种二次型化为标准形的方法,重点讨论用正交变换化二次型为标准形的方法。因此,线性代数的后两章是以实二次型化成标准形为主线展开讨论,这样就将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矩阵可对角化及二次型理论有机地联系起来。由上可见,通过解线性方程组和实二次型化成标准形这两条线,可将线性代数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合理地组织起来。学生抓住这两条主线,能从整体上更清楚地把握线性代数课程的思想和方法,让老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3. 如何阐明线性代数的思想

线性代数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而这门课程主要面对的是应用型本科学生,那么如何做到既能阐明线性代数的主要思想,又能让工科学生容易接受,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大量的例题来阐明线性代数的思想。例如我们在讲解行列式的概念时,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平行六面体的体积的例子来引出二阶和三阶行列式的概念,这样可使学生领会到行列式的理论与几何理论的关系,把行列式用形象的几何图形来描述,让学生了解行列式定义的由来和相关的背景。这样就把很抽象的行列式的概念变得具体化,让学生能较直观地理解概念,并能灵活应用。又如通过求向量组的秩与极大无关组,并将该向量组中其余向量用此极大无关组线性表出这样一个例子可以体现出线性代数中的化归思想。我们可将该问题化归为线性方程组的求解问题,而用矩阵的行初等变换求解线性方程组,因为它易于理解且操作性强,所以只要弄清楚线性方程组的求解问题,向量组极大无关组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我们在讲行列式的定义时,首先会讲2阶的行列式是2项的代数和,每项为行列式中不同行不同列的2个元之积,且将每项元素按行下标自然顺序排列,列下标的逆序数决定该项的正负号;3阶的行列式是6项的代数和,每项为行列式中不同行不同列的3个元之积,且将每项元素按行下标自然顺序排列,列下标的逆序数决定该项的正负号。同样,可类比思考4阶行列式的定义,进而让同学自己给出阶行列式的定义。由直角坐标系下几何向量的长度、夹角、内积、距离公式类比推出规范正交基下维欧氏空间中向量的长度、夹角、内积、距离公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大量例题来阐明线性代数的抽象化思想、化归思想、类比思想等思想方法,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又能增强应用型本科生学习线性代数的兴趣。结合线性代数中的这些思维方法,学生可在此启发下对高等数学、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某些内容进行相同的分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线性代数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解决好以上三个关键问题,相信教学效果会有明显的改善,而学生也会学得更加轻松快乐。

摘要:《线性代数》是高等院校一门的重要基础课程, 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本文就在线性代数的教学中如何与中学代数紧密衔接、如何确定线性代数的主线及如何阐明线性代数的思想三个问题, 给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线性代数,中学代数,主线,思想方法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线性代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2]唐明, 冯鸣, 缪永伟, 周明华.线性代数一本通[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

[3]毕成良, 李晓波.《线性代数》教学与观念更新[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03, 13 (4) :31-33.

上一篇:初中毕业生优秀的自我鉴定下一篇:《估算与精确计算》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