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专业(精选11篇)
物业专业 篇1
摘要:从物业管理法规与政策课程原有教学模式的弊端分析入手, 阐述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成绩评定、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的改革。
关键词:物业管理法规与政策,教学改革
随着中国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 物业管理行业越来越发展壮大, 已经成为新兴的朝阳产业。伴随着物业管理服务的市场化, 物业管理中涉及的法律主体十分广泛, 法律关系非常复杂, 因此, 物业管理法规与政策课程要求掌握的法律法规种类也非常多。除了要重点掌握物业管理条例、物权法, 还要掌握与物业管理相关的合同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招标投标法;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管理办法、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前期物业管理招标投标暂行办法等与物业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因此, 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 并使学生掌握且能在实际中灵活运用, 必须结合本科生的特点, 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
一、物业管理法规与政策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物业管理法规与政策”是我校物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是专业核心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要求学生熟悉物业管理中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明确物业管理中的法律关系、法律行为和法律责任;掌握业主自治管理的内涵, 物业管理法律实务以及纠纷处理的方式和程序, 帮助学生维护自己在涉及有关物业管理事务中的合法权益, 以及提高学生就业后从事有关物业管理方面工作的业务水平。这是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必备的素质, 但传统物业管理法规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模式存在许多弊端, 难以适应物业管理活动所涉及的社会经济关系。 (1) 课堂教学采用封闭的理论教学的方式, 学生对现实社会经济环境, 对实际房地产经济活动缺乏感性认识, 学生实习时目的性差, 很难做到有的放矢地主动参与。 (2) 课堂教学中, 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主角, 把学生仅仅当成一个受教育者。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所教的知识, 其主要目的是完成考试的任务。学生把学习的目的放在追求高分上, 而不是今后实际工作需求的, 陷入了记笔记—抄笔记 (甚至复印笔记) —考笔记—忘笔记的不良循环, 学生不主动参与, 这样的教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难以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适应性差。 (3) 教学手段落后, 基本上是单一的“黑板+ 粉笔”, 再加上教学内容主要以解释法律条文的为主, 教学内容缺乏生动性、实际性, 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4) 满堂灌教学, 重理论轻实践, 课堂上技能操作训练很少, 课后的社会实践更是缺乏, 学生只有理论知识, 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弱, 受不到法学思维和物业管理法律实务的基本训练, 难以培养自觉的法律意识, 很难达到课程教学目的。
综上所述, 我们必须以实际工作需要为前提, 根据物业管理专业执业素质不断变换的要求, 稳步推进教学改革, 培养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能够满足时代发展需要的应用复合型人才。
二、物业管理法规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1.拓展教学内容, 增加现实问题处理的内容。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物业管理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 设计课程内容, 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课程结构以物业管理各主体的法律关系为主线, 主要是以物业管理的各个主体在物业管理活动中的权利与义务为核心组织内容, 重点简述物业服务公司、 业主、业主自治组织在物业管理中形成的法律关系、法律行为各个环节中的权利义务关系, 以及由于权利义务处理不当而引发的纠纷与解决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上述思路针对现实物业管理工作中物业公司于业主常见的物业纠纷, 采用讨论的方式与学生共同进行法律分析,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改革教学方法, 引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 将已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作为案例, 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调查、阅读分析、讨论交流研究活动, 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并对之进行论证说明, 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从而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业管理法规与政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物业管理法规与政策的教学仅仅依靠教师对一般理论和法律规范的讲授很难起到理想的效果, 在物业管理法规与政策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 能将干涩的物业管理法律知识和理论与经济活动中活生生的事例结合起来, 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法律在生活中的运用, 从而更好地理解所学法律知识,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 学生往往没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导致很多学生对课堂教学没有积极性。运用案例教学法将法律知识和理论与现实生活有机联系起来,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对案例的讨论, 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3.改善教学手段,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物业管理法规与政策课程教学内容不断拓宽, 而课时数量有限, 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一只笔、一本书、一块黑板就能完成教学的状态, 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 运用大屏幕投影仪、录像带、网络视频等现代教学手段。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在有限的课堂空间范围内, 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物业管理法规与政策考试改革探索
由于物业管理法规与政策课程实践性较强, 同时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较高, 尤其在现实案例方面。以往在笔试测试中很难全面地测试学生对于法律法规的整体掌握情况, 只能考核其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很难考核出法律法规的现实运用情况;同时由于考试时间的限制, 即使有案例分析的考题, 也仅能就少数法规的一部分内容进行测试, 而且试题多偏重理论性, 不能较全面地考核学生对生活中的现实案例的综合分析和解决能力。因而有必要改变以往的考核方式, 变单一的笔试测试为笔试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 结合本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 在每个法律制度完成理论知识讲解后引用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并要求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根据报告质量给予案例分析成绩, 这样既可以考核学生对于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也能考核学生对于基本知识的综合运用情况, 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改变了学生突击学习、死记硬背的状况,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督促学生加强平时学习, 并且学会知识的应用, 全面系统地掌握房地产法律制度与政策的知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房地产法是如何在生活中产生作用的, 通过书面作业的形式还能起到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因此, 建议课程考试采用笔试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于理论性较强的法律制度知识采用笔试测试, 仍采用闭卷考试方式, 重在基本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查;对于应用性较强的现实案例采用实训的方式, 即让学生结合课堂所讨论的案例或者是学生自己感兴趣案例, 运用所学物业管理法规与政策知识和理论进行分析、论证, 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考试成绩的构成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 由作业、出勤和课堂表现等综合评定。 (2) 案例分析成绩占总成绩的30%, 结合课堂所讨论的案例或者是学生自己感兴趣案例, 运用所学房地产法知识和理论进行分析、论证, 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根据报告质量和课堂参与情况给予案例分析成绩。 (3) 期末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 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
参考文献
[1]柳易林, 黄蕾, 缪悦.《物业管理法规》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9) .
[2]汤腊梅.房地产法规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9) .
[3]许子生, 洪英子.《物业管理法规》教学的创新之我见[J].温州大学学报, 2013, (12) .
河北省物业管理专业招生调查 篇2
关键词: 物业管理;招生;调查
近两年,我院物业管理专业招生量急剧下滑,11级42人,12级11人,13级21人(包括10名单招生),我院总招生人数今年3600多人,去年是3800人左右,而有些专业如会计电算化、建筑工程、机电一体化、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老牌专业确一直长盛不衰,每年的招生量都在200人左右以上,相比之下,物业管理专业如此少的人数,作为物业管理专业教师,让我们不得不反思。为此我特意对河北省同类院校开设物业管理专业的院校进行调查,以了解目前物业管理专业总体招生情况。
一、河北省物业管理专业招生情况
河北设置物业管理专业的职业类院校共有8所,分别是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河北政法职业技术学院、廊坊师范学院、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唐山职业技术学院、邢台职业技术学院、邯郸职业技术学院,这几所院校目前在校生规模如表所示:
根据数据显示,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唐山职业技术学院物业管理专业12年和13年招生量与11年相比明显下降,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物业管理专业12年招生量下滑,13年有所反弹,河北政法职业技术学院物业管理专业13年招生量急剧下降,邢台职业技术学院物业管理专业虽然这三年招生量与其它院校相比人数比较多,但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物业管理专业全部是单招,学生的各项素质与普招学生有一些差距。在这些院校中,物业管理专业不管是招生量多的,还是少的,非常普遍的说法是物业管理专业就业非常好,很多物业服务企业到校或打电话要物业管理专业学生。为什么会出现就业好招生难的现象?下面我要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二、物业管理专业招生量下滑原因
物业管理专业是一个朝阳性行业,是房地产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房地产在我国的大力发展,也为物业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物业服务企业总数达6万家,从业人员600多万人,物业管理的覆盖面已占全国城市物业总量的30%以上,其中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达到了50%以上。物业管理市场的扩大,增加了对物业服务人员的需求。目前物业服务人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学管理专业的人改行,他们有一定的管理能力,但不熟悉物业管理业务;二是学物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他们有专业知识技能,但人数较少;三是城市的下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力,经简单培训后进入物业管理行业,他们只能从事一般的体力劳动和服务。在如此大的就业市场,物业管理专业学生有着专业、学历的双重优势,但各个院校招生量的确不断下降,我认为存在以下原因:
1、传统就业观念的束缚。中国教育的发展,一个普通家庭的教育支出占得比重越来越高,据相关方面统计,培养一个大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畢业,工薪阶层在20万左右,打工族为10万元左右。据调查一个农民13年纯收入才能供得起一个大学生4年的开销。如此高额的费用,让每个家庭对大学生报以厚望,希望他们毕业之后能找一个好工作。什么是好工作,在好多人看来,国企、事业单位、公务员等就是他们的目标。而物业管理行业大部分物业服务企业是私营企业,成立时间短,又是服务性行业。传统观念认为私营企业靠不住、没保障,服务性行业是“伺候人”的活,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因此,基于就业的考虑,好多家长不愿选择物业管理专业。
2、对物业管理专业不了解。由于物业管理是新兴行业,社会对物业管理认知度不够,人们不了解物业管理是干什么的,或者简单的认为物业管理就是打扫一下小区卫生、收收费等,物业管理毕业后当个保安、车辆管理员而已。在一些大型的国企事业单位,这些岗位往往是老弱病残的专职,或者是企业后方的收容站。如果学生毕业后从事这样的工作,会被认为没有前途或者没有能力。这些对物业管理的片面理解,在学生填报志愿时不愿选择该专业,造成物业管理招生量的下滑。那么物业管理是一个什么样的专业呢?
物业管理是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照合同和契约,对已竣工验收投入使用的各类房屋建筑和附属配套设施及场地以经营的方式进行管理,同时对房屋区域周围的环境、清洁卫生、安全保卫、公共绿地、道路养护统一实施专业化管理,并向住用人提供多方面的综合性服务。
根据物业的用途和物业服务企业的管理模式,物业管理的就业岗位主要有物业前台客服,物业管理服务员,物业行政、人事、办公等人员,物业管理服务的中介咨询服务的相关岗位,物业管理服务行业协会相关岗位,房屋销售相关岗位等。
要想做好物业管理,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据调查,物业管理从业人员中65%是高中以下文化,19%是中专生,12%是大专,4%是本科及以上学历。根据以上数字可以看出,目前从事物业管理的人员大部分还是高中及以下学历,其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与物业管理的发展还存在很大差距。物业管理行业在专业型人才方面还存在很大缺口,只有大力培育大专及以上的物业管理专业人员,才会促进物业管理的发展。
3、盲目从众心理。我国教育传承5000多年的文化,既有其闪光和发扬的一面,也有其不足和需要改进的方面,如在生涯教育方面,我国已对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多年,但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系统的中学生涯教育体系,明显滞后于世界先进国家与地区。因此,我国中学生涯教育存在很大问题,学生们仅知要考好大学,考上大学找一个好工作,而对将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什么样的职业适合自己确没有考虑,当填报志愿时就显得无从适从。在这种情况下,好多学生只好选择一些大陆专业,如工商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会计专业,认为这些专业办学多年,或者工作轻松、身居要职,或者挣钱比较多,比较保险,因此填报这些专业的人比较多。
三、如何解决物业管理专业的招生
1、改变传统就业观念。大学包分配的制度早已经过去,现在的高中生努力学习,为的是考个好大学,将来找个好工作。现在的大学学习尤其是职业类大学,一是文化素质的提升,二是相关专业技能的学习,通过在校学习确定职业生涯规划,找准就业的落脚点。那么如何才能改变他们的就业观念呢?首先,社会舆论氛围的宣传引导。利用媒体的宣传、教育机构的教育、政府的优惠政策,多方面进行宣传,让学生怀抱良好动机入学,学校加以引导,形成良好的就业观念。其次,社会为学生就业提供平台,让学生能通过便捷的途径找到需要的工作。最后,加强学校的技能教育,让学生在招聘中建立自信,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2、加强物业管理宣传。物业管理专业招生量下滑的一个原因是人们对物业管理专业不了解或存在偏见,因此,我们应该对物业管理进行广泛的宣传,使广大群众了解物业管理工作内容,认识物业管理对人们生活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改变人们观念。另外学校也应该重视该专业,与优秀企业对接,加强该专业的技能教育,提高该专业的就业质量,从而提高该专业的名誉度。
3、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不完善,还不能够真正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实现了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相统一的指导教育,还不能真正解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中的问题。
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研究 篇3
1 专业设置和培养规格
1.1 专业设置与调整
在专业设置和调整时, 应注意地方经济的发展、行业状态、地区人才的需求、毕业生工作情况和社会发展状况, 坚持学生的培养要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每年都要组织教师对物业管理行业进行社会调研, 通过调研来分析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趋势, 以及对物业管理人员需求量、标准、规格的要求, 根据调研结果来优化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向。通过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和就业单位的反馈信息, 来进一步优化专业内涵和人才的培养规格, 以适应市场和社会的需要, 学生走出校门后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岗位、适应社会。
1.2 物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
1.2.1 培养目标
物业管理专业以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适应市场经济和物业管理行业的需要, 掌握必需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 具有知识面较宽、素质较高、动手能力较强、良好职业道德的应用型物业管理人才为目标。
1.2.2 职业能力规格
通过在校阶段的学习, 物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素质方面:具有热爱祖国、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具备大学生应有的思想道德与职业道德素质;具备大学生应有的心理和身体素质;具有时代感和创新精神。
知识结构:掌握物业管理工作现代化需要的语言文字、计算机操作、外语等文化知识和技能;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熟练掌握物业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基本技能:具有房屋管理和维修、物业设备设施管理与维修、社区环境建设与管理、物业会计、物业档案管理、建筑识图与构造、编制经济合同、物业价格评估、物业装饰装修管理等。
能力结构:要求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学的判断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管理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
1.2.3 实践技能标准
学生实践技能测试标准, 主要以参加全国各类物业管理专业资格证书的考试通过为标准, 使所有学生能达到物业管理从业人员上岗的资格, 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达到并通过助理物业管理师的标准。
2 物业管理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
2.1 设置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主的教育, 就业为导向、能力本位是高职教育课程观的核心内容, 人才培养要突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 满足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需要。物业管理专业教学能否达到即定目标,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学课程体系的制定。所以, 我们在课程设置时, 坚持“一条主干、多分枝”的原则, 即:以物业管理类课程为主干, 其它多学科为分枝, 扩大学生知识面, 注重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 大胆改革, 进行整合相关课程内容, 使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 以形成学生物业管理岗位所必须的综合知识和能力, 并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2 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2.2.1 大幅度增加实践教学比例
为实现物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在总学时中应大幅度增加实践教学比例。改革实践教学内容, 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 加大操作性、应用性实验, 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增加现场顶岗实训的内容, 积极营造一个真实的实训空间, 形成以重点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操作技能、专业实践能力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2.2.2 制定相对独立的实训计划
为确保教学质量, 应制定相对独立的实训计划。规定学生的专业能力应达到的标准, 每阶段实践性教学的实训内容、教学目标等。制定实训大纲, 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考核标准、考核办法和管理制度。
2.2.3 针对不同实训内容采用不同的实践教学方式
在实践教学的方式上主要采用认知实习、课程实习、模拟实践和综合实训等方式。认知实习是通过社会调查、参观物业企业、校内实验实训中心来完成。课程实习是随着理论课程的进行, 通过校内实验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边学边做, 教、学、做合一, 加深对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的认知和理解, 加强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模拟实践是通过实验实训中心, 利用现代工具, 通过人机对话, 模拟防真, 实现动手能力的提高及岗位技能的训练。综合实训是通过在物业服务企业顶岗实习, 训练顶岗能力和综合能力。
3 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手段和考试模式
教学方法是传授文化知识、实现教学目的的途径和手段。考试是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之一。所以, 对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上应注意引进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积极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来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学方法上, 改变“灌输式”和过分偏重讲授式, 实施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案例式和现场教学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模式上要突破原有的考试模式, 根据课程的实际特点制定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 加强学生实际应用和动手能力。如对于适合笔试的课程加强题库建设, 动手能力要求强的课程加强现场测试或操作等。
4 保证教学模式的实施
在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时, 应以物业管理职业岗位需要和职业岗位能力为依据, 以培养职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 并根据市场对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需求变化进行制定和调整。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有利于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逐步实现, 在制定教学大纲时, 需要在传统理论教学大纲的基础上, 制定实践教学大纲, 建立独立规范的实践教学体系。为保证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顺利实施, 学校应提供优良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所需的教学设备、设施。
为能够同时承担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满足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要求, 教师必须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 又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 即必须具备“双师型”素质。可以通过实行内培外引、教师挂职锻炼、考取资格证书等方式来提高和改进学校的师资队伍结构。
5 建立教学评估体系
教学评估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反馈系统, 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得以贯彻实施的重要保证。适应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必须建立一种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评估体系。应分别针对教师、学生与用人单位建立相应的教师评价体系、学生评价体系和社会评价体系, 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以不断探索创新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为社会服务, 这是专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
摘要:通过对二年制物业管理专业的专业设置与培养规格、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的实施、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把握教学活动, 有利于教师的实践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有利于应用型物业管理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二年制,物业管理,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周济.在第三次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2004, 2, 28.[1]周济.在第三次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2004, 2, 28.
[2]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6.[2]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6.
[3]章月萍.高职高专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2.[3]章月萍.高职高专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2.
专业市场物业管理内容 篇4
1.系统化管理
虽然专业市场整体上都是经营同类商品,但是各个店铺都属于个人经营,不同品牌、不同商品间的竞争引起的“自我主张”,如果管理不善很容易给人以杂乱的印象。这种不良印象,不但直接减少了商主的利益,不利于专业市场本身的发展,也会影响物业管理公司,乃至开发商的声誉,而且会造成城市宏观规划政策的失调。因此,它是一个复杂的连锁性的反应链。故必须重视系统化的管理。也就是说,各个店铺的宣传特色无论如何夸张,都必须以专业市场的建筑特点、风格和文化氛围为基调,不能影响到专业市场这个主要的舞台。这就要求,专业市场在建设之初,就要邀请物业管理公司介入,在建设过程中就渗入物业管理公司的诸多管理经验,使建设既注意所建市场的整体统一性,又注意塑造稳定的文化特色。另外,各个商铺在装修时,要求其必须配合所在市场的文化主色调,使市场形成一个“分而不散”的有特色的实体。即通过统一化的视觉识别系统和统一的文化氛围,来塑造物业统一化的商业形象,以扩大市场的知名度。
2.行政管理与专业化管理相结合商业市场人多事杂,要搞好管理,不仅需要物业管理公司的专业化管理,也离不开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配合管理。特别是物业管理公司,对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政策起着上传下达的作用,市场经营的好坏也对城市环境建设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双方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发展目标。这将促使专业市场物业管理公司与政府相关部门,就管理方面不断沟通,促进市场的运营和发展。
3.管理过程要始终贯穿经营思想
物业管理公司的微利性,决定了它要有所发展,就必须重视经营,提高声誉。最主要的是,物业管理公司要抛开以往物业管理就是单纯劳动服务的思想,把专业性和技术性作为公司谋求生存发展的最根本途径。对于各业主、租赁商主,除了提供按照合同约定的日常服务以外,还要充分分析业主、租赁商主的特点,在一切为了业主,兼顾公司利益的原则下,也可对其增加几项有偿性服务。比如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光顾市场,联合商主开办各种促销活动;为了提高和规范商户的经营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不定期地举办各种经营类讲座;为解决商户的后顾之忧,如果有条件也可以针对商户建造食堂、休息场所等。还有,产权的多元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往往会造成业主、商户的频繁更替,给管理造成很大难度,如合同未到期的商铺转租等。基于这样的情况,可以考虑成立有偿性的转租、策划等工作。这不但使物业管理公司获得一定的收益,更主要的是使物业管理公司能够较早地获得业主或商户人员变更的信息,便于了解商户经营中的问题和存在的困难,从而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再者可以通过调查,在经营商户自愿的情况下有偿为商户提供接送孩子上学服务等。
这样的一系列做法既方便了商户,又增加了物业管理公司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是物业管理公司走向正规,不断树立经营理念的一个标志。
4.管理中,对人体现服务为本、对事体现依法为准
首先,专业市场物业管理属于商业物业管理,较之住宅小区等的物业管理,对于服务性的要求更高。因为服务对象是以经营为目的的商户,在为商户提供管理服务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协助商户一起为顾客打造一个整洁、舒适而且具有统一商业形象的规范化的购物环境。因而对于物业管理公司来说,更贴切的服务群体不是商户,而应该是顾客。物业管理公司从长远的目标着眼,应该把物业管理公司的发展与广大商户的利益密切联系起来,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商户的发展和利益。只有商户有利益,有发展,才能促进市场整体的发展,提高市场的知名度。物业管理公司的收入也才会稳步提升,因而也是物业管理的成功。
其次,管理中还要事事体现法治原则。中国目前处于市场经济的中后期阶段,市场经济本身又是一种法律经济,因此,在经营管理中贯穿法治和法律意识尤为重要。特别是经营商户中,有的是业主,但很大一部分是租赁商户,他们来自四面八方,人多事杂。如果不坚持法治,不细化规则,将是一盘散沙,很难运营。具体来说要做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重视管理服务的合同文本,详细注明双方的责权利,以免日后引起纠纷。
第二,通过《业主手册》、《物业管理服务合同》、《市场管理规则》、《装修管理规定》等文件,对业主及商户进行规范管理,明确业主、物业管理公司、承租户之间的责权利关系。
第三,在市场内对业主和商户不断宣传法律知识,使之不断地渗透给商户,以约束和监督其经营合法。如在市场内义务宣传《产品质量法》、《卫生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都是教育和促进商户树立法治意识,达到防患于未然,使市场逐步走向正规和成熟的做法。5.安全管理
在日常的服务中,因为是商业物业,人多事杂的特点决定了在物业管理过程中,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主要包括治安管理、消防管理、车辆管理和业主、商主的档案管理。这其中又数档案管理最为重要。下面就业主、商主的档案管理方面的重要性略展开分析。
物业专业 篇5
关键词:物业管理人才;需求现状;需求特点
中图分类号:G29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27-0130-03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衣、食、住、行是百姓生活的四要素,住是其中很重要的要素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不再仅仅满足于“有屋住”,而是要住的舒适、住的方便、住的安全,物业管理随之也得以快速发展。物业管理是一门新兴的管理科学,是指对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各类房屋及其与之相配套的设备、设施和相关场地的综合管理。物业管理的目的就是服务千家万户,满足多层次需求,让广大老百姓满意。
1物业管理人才需求前景乐观
物业管理行业被誉为“朝阳产业”。绝大多数的专家认为服务业将是未来10年中人才需求量最大的行业。物业管理、专业咨询、法律服务等这些属于新兴的广义服务业,是服务业人才需求增长的主体部分。在未来服务业人才需求增长的数量里,70%左右的需求将在新生服务行业产生。
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住宅商品化和产权多元化格局的形成,促使物业管理快速进入社会经济生活,并得到了迅猛地发展,成为社区建设、城市管理和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批设计新颖、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落成,消费者在改善居住环境和居住面积的同时,也对居住软件和物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吸引了大批物业管理企业进入市场。与此同时,政府也不断根据市场发展需求,调整行业行为规范,通过加大行业自治管理力度,促进物业管理健康有序地发展,这一切都刺激了对物业管理人才的需求。
行业的发展为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强劲的需求,从近几年对各行业职位需求的分析来看,物业管理行业的职位需求数量始终列居前列,因此可以预计,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物业管理专业的应用技能型人才不仅将成为物业管理市场发展的必须人才之一,而且将保持较强的市场需求。据估计到2010年,全国城镇物业管理覆盖面将在50%以上,新建筑物业管理覆盖率将在90%以上。而目前该专业人才的缺乏,使得就业前景非常光明。
2物业管理人才需求现状
物业管理行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服务的细化与品质提升、现代楼宇高科技设备的增加以及现代管理手段的应用,都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大量既懂专业,又懂现代物业服务理念的高素质人才。
目前对物业管理人才的需求与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在需求数量方面:人才非常缺乏
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和城市现代化的推进,房地产投资额还将不断扩大。我国物业管理行业迅速发展,并不断向规模化、集团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对高级物业管理专门人才的需求激增。中国城市房地产网统计,物业管理项目(面积)的增加,要求从业人员的数量增加。以10 000 m2需要4~5个物业管理人员计算,全国每年至少需要新增十万名从业人员。目前不少企业对物业管理人员的要求从学历到经验都更加严格,随着物业行业趋于专业化、法制化、市场化、国际化、集团化,专业物业管理人员需求将继续走高;而相关的专门培养单位的培养能力却很有限,造成了行业内总体人才紧缺。
2.2在需求结构方面:结构性矛盾突出
很多地区都呈现出物业管理人才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即高层次管理人才紧缺。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需要既懂实际操作又懂管理的实用型优秀人才。很多不具备专业物业知识技能的人在为找不到工作而发愁,而懂信息技术的物业管理工程师以及物业管理高级经理用高薪也难聘到。
一些针对物业公司的调查发现小区高级物业管理人才倍受青睐。如武汉市2007年上半年的劳动力市场中高端的物业管理职位数为2 495个,应聘者仅有1 724人,其中需求较多的职位包括客户部经理、工程管理等,尤其需要有较强服务意识、较强公关能力以及环境管理、治安管理、车辆管理等能力的综合人才。
一边是物业管理高素质人才的缺乏,一边是我国当前就业形势紧张,缺乏专业技能的人找不到工作,结构性矛盾突出。
2.3在需求质量方面: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素质亟待提升
由于物业管理在我国起步较晚,物业管理行业发展过快导致相关核心人才培养相对严重不足,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素质亟待提升。迄今为止,我国物业管理企业已超过2万多家,物业管理人员达250万人。然而,物业管理人员多半为半路转行,未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和培训,整体素质偏低,人才匮乏导致服务水平低是当前我国物业管理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国内物业管理行业的从业人员主要来源于几个方面:一是原有企业或行政事业单位的房屋管理和维修部门的人员直接转化而来,他们不熟悉现代物业管理的模式;二是学管理专业的人改行,他们有一定的管理能力,但不熟悉物业管理业务;三是学物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他们缺乏工作经验,往往是理论与实践脱节,专业实操能力较差,并且人数较少。在工作中处于被动的地位,不具备从战略上进行管理的能力,需要用人单位进行一些培训后才能上岗。四是城市的下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力,经简单培训后进人物业管理行业,他们只能从事一般的体力劳动和服务。
由此可知,物业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不高、业务水平有限、综合素质偏低,已经制约了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
3物业管理人才需求特点及素质要求
物业管理人才的需求特点:
3.1人才需求的层次性
物业管理工作纷繁复杂,从房屋设备维修养护到物业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甚至物业管理的理论研究都在其范围之内,这就造成物业管理对人才有不同层次的要求。从物业管理公司的构架上来看,物业管理公司的用人需求包括二个层次:管理层和操作层。管理层包括管理人才、策划人才和首脑人才;操作层包括技术人才和营销人才。同时,从专业教师培育和学科发展研究角度上看,物业管理人才还需要有学术人才,即理论研究人才和教育人才,这就形成了物业管理的学术层。
3.2实用型技术人才和复合型通用人才并重
现代物业管理涉及物业的种类繁多,有居住物业、商业物业、工业物业和其他用途的物业。物业管理和服务对象有显著的差异,需要一批熟悉各物业特点,掌握常规管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另一方面,由于每种物业的管理服务工作都会涉及到房屋设备、公共设施的维修养护,公共区域的治安、环卫、交通等综合管理与经营,需要有一批懂得企业管理与经营、经济分析、公共关系学等复合型通用人才。
3.3物业管理人才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能力兼备
物业管理是一个典型的以人力资源及智力输出为特征,附着情感价值,并对管理服务模式、技能与方法持续动态创新的行业。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服务的质量。行业的发展速度使得工作中不断涌现新的问题,这就对管理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但从具体工作岗位来看,较为具体的日常管理工作和对动手能力要求颇高的技术工作居多,所以有无实践能力也是物业公司招聘人员的重要考察指标。
随着近两年物业管理业政策的变化,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越来越规范,专业化程度越来越深。物业管理行业内的各类人员必须更加专业化才能适应这个行业发展的需要。
物业管理用人单位普遍认为物业管理人员应具备以下几点:①首先要有责任心、进取心、遵守职业道德,有敬业精神,具备服务意识,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②掌握现代物业管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操作技能和方法,具备工作能力(包括组织能力、决策能力、表达能力、协调能力、专业能力);③要有较扎实的物业管理知识和相应的物业管理经验,包括公共秩序、安全知识,例如小区内的车辆交通维护、保安岗哨、安全设备设置,以及园林绿化、水暖施工、通气通电等。房层的维修、养护、鉴定完损等级知识。物业的保洁知识,如清洁、消毒、灭“四害”等;④熟悉国际国内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物业管理最新发展动态;⑤要有丰富的工程设备管理知识,对机电设备系统有较清晰的概念,懂得高端物业管理中的自动化控制,包括建筑设备上的知识,如通风、排气、消防、排污、排烟等;还有电器设备方面的知识,如电梯、中央空调、高低压配电等;⑥要具有经营决策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全面管理能力。
4物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观点及建议
4.1物业管理行业发展迅速且前景较好
物业管理专业人才严重匮乏,我院开设物业管理专业符合社会对紧缺人才的需求。各种调研结果表明:物业管理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发展前景较好,对物业管理专业人员需求量大,其中尤为突出的问题是物业管理行业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现有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很多从业人员自己本身对物业管理就不甚了解,管理不规范、服务质量差成了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间矛盾的焦点。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及物业智能化程度的提升,对物业管理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对于物业管理的规范发展极为重要,亟需大量高素质物业管理专业人才。
4.2我院开设物业管理专业有着明显的知识结构优势
现代物业管理的发展对从业人员的法律素质要求提高。在目前的物业管理实践中,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间纠纷不断,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具备相当的法律素养,可以帮助物业管理人员处理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间的矛盾,能够利用法律法规更好的为业主服务。我院具备充足的法律教学资源,在法律教学研究中师资力量雄厚,有很好的法律教育传统和教育环境,且很多教师在法律实践中经验丰富,处理过物业管理公司与业主间的法律纠纷,因此能够培养出具备深厚法律知识背景的物业管理人才,弥补现代物业管理人才法律知识缺乏的不足,彰显我院人才培养的特色,使学生在就业后能分析和解决物业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处理物业管理的一般纠纷。
4.3坚定办学信心,培养学生投身于物业管理行业的热情
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对物业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量将大幅度增加,社会各方还会进一步认可物业管理行业并支持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我们要坚定办学信心,加快课程改革,以便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技能物业管理人才。同时,学校应定期请一些知名度较高的物业服务企业经理、管理处主任参与学校的教学,把行业的希望、企业的追求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在学校就能树立“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理念、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实现个人的职业发展”的意识,充满积极投身于物业管理行业的热情,为学生成长为高素质的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增加“原动力”。
4.4突出“校企结合”的特色
努力调动校外实训基地,合理设置我院高职物业管理专业课程,恰当选用人才培养模式,以符合企业用人要求。从相关物业服务企业选用人才的标准来看,我院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以“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设置课程,突出“校企结合”的思路,符合人才培养要求,符合企业选用人才的标准。相关物业服务企业一致认为:对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采取“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其对物业管理行业的热爱之情,在形成专业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灵活处理问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跨专业能力,把学生真正打造成高技能物业管理人才。在校企合作中,学院应与一些规模较大、运作规范的物业服务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强化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实现学校课堂教学和直接获取物业管理实际工作经验的企业岗位实操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参考文献
1 胡 芳.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技术类人才培养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08(8)
2 郭文剑.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改革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4)
3 彭后生.我校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现代物业,2008(3)
4 李晓琳.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初探[J].辽宁高职学报2007.9(9)
5 郭桥华.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初探物业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现代物业,2008(4)
Higher Demand for Professional Property Management Research Report
Luo Huina
Abstract:Since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the property scale, property types increased, property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surge in demand. I demand from the status quo of property management personnel, pointed out that the property management industry in question, indicating demand for property management personnel characteristics and quality requirements, then the property management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put forward their views and suggestions.
物业管理专业分散型实习模式探讨 篇6
一分散型实习的特点
1. 分散型实习可让学生较早地接触社会, 有利于缩短其工作适应期和学生就业
分散型实习要求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 学生在此过程中, 需直接与用人单位接触, 甚至需要通过用人单位的考核才能获得实习机会。获得实习机会以后, 学生还必须认真负责、主动热情地完成工作, 积极表现, 得到实习单位的肯定以后, 才有可能获得留用的机会。因此,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对社会有了进一步认识, 也为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做好了思想和心理准备。
2. 分散型实习有利于学生兴趣和特长的发挥
分散型实习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实习单位, 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学生可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 选择与专业相关的实习单位, 如各类物业管理公司;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相关的实习单位, 如有英语特长的学生可选择到英语培训机构实习;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就业意向选择实习单位, 如毕业后准备自己办工厂的学生可选择自主创业, 对房产销售有兴趣的学生可选择到房地产公司实习。实践证明, 让学生自主选择实习单位, 可调动他们的实习热情和实习积极性。
3. 分散型实习灵活性较大, 较容易让企业接受
分散型实习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自由选择空间,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实习地点, 从而扩大实习单位的选择范围。同时, 学生可通过亲戚、朋友关系联系实习单位, 也较容易让实习单位接受。作为企业, 由于需要接受的学生人数较少, 指导工作量较小, 且便于管理, 不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 往往也较乐意接纳实习生。
4. 分散型实习有利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学生集中实习, 由于人数众多或企业对学生不放心, 往往不愿让学生参与实际工作, 学生实际动手机会较少, 实际操作能力也得不到锻炼。相反, 由于进入实习单位的学生人数较少, 大多数学生都能直接参与到工作中, 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二分散型实习面临的问题
1. 实习效果参差不齐
有些学生虽找到了实习单位, 但在实习单位所从事的工作却是一些非专业性的工作, 诸如打字、复印, 此类工作与物业管理专业技能要求关联性不大, 且技术含量较小, 因而无法达到加强专业技能的目的。
2. 指导和监管困难
由于学生分散在各个不同的地方, 不同的性质、不同规模的单位实习, 指导和监管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困难。学生无法像在学校上课时那样, 有问题当场提出来, 让老师及时进行解答指导。同时, 教师对学生的监管也有赖于学生的自觉配合, 因而, 指导和监管的困难较大。
三完善分散型实习模式的建议
1. 建立学校和实习单位联合的管理模式
学校应和实习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应充分利用并挖掘实习单位的资源优势。如在安排学生实习时, 学校可邀请相关企业到学校举行宣讲会或洽谈会, 积极推荐学生到相关企业实习;又如, 学校可聘用企业骨干, 委托他们帮助指导和管理实习生, 及时将学生在企业的情况反映到学校, 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学校、企业的规章制度, 用心传授业务知识, 让学生真正了解实习的目的, 在实习中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2. 建立学生跟踪管理制度
分散型实习不应是“放羊式”的管理模式, 应建立学生跟踪管理制度, 及时了解学生的困难, 并予以帮助, 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比如, 由于各种原因, 在规定的时间里仍可能有一部分学生找不到实习单位。他们大多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 对于这部分学生, 学校应当予以重视, 可通过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建设, 帮助他们落实实习单位。
再有, 应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 及时给予其心理辅导。学生在外实习, 既应重视对其业务能力的培养, 也不能放松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及心理辅导。学生到实习单位, 面临环境的改变、角色的转换, 心理会出现一些困惑和迷茫。实习过程中, 常有学生反映实习单位环境差、工作时间长、工资待遇低等问题。教师应及时给予引导、开解,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走出阴影, 让学生有一种被关怀的感觉, 从则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学校、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同时, 顶岗实习一般时间较长, 学校应与实习单位沟通, 要求实习单位给予学生必要的劳动保障, 维护学生的正当利益。另外, 应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生跟踪信息记录, 可聘请往届优秀毕业生担任学校实习单位代表, 发挥他们的桥梁作用, 促进学校与企业的沟通。
3. 实习检查应制度化
目前, 对于分散型实习的检查, 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采取派出专业教师对实习点进行巡查的方式, 一方面对实习学生进行检查、指导和慰问;另一方面, 与实习单位进行沟通, 表示感谢。事实证明, 这种检查对于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 可对实习单位作进一步考察, 了解实习生情况, 增进学校、企业、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 相互信任;其次, 可体现出学校对实习生的关心, 鼓舞士气;再次, 还可深化校企合作。因此, 学校应将实习检查纳入制度化管理。
4. 保证实习教学经费
顶岗实习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好实习教学管理, 保证实习教学质量, 学校应予以高度重视, 保证实习教学的经费, 保证专业指导老师到实习单位走访、巡查的检查方式能够顺利实施, 保证实习检查工作能够落到实处。同时, 也应安排一定的经费奖励优秀实习生, 树立榜样, 激发学生的实习热情。
四结束语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通过顶岗实习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实习质量的高低, 影响着教学目的的实现程度, 影响着学生个人的前途发展。抓好这一环节, 对于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意义深远。
摘要:顶岗实习教学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结合物业管理专业特点, 分散型实习的教学模式可行性强, 但就其实施和推广, 仍存在一些问题。完善分散型实习教学, 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影响重大。重视顶岗实习环节, 努力探索适合社会发展需要、适合学生特点的工作措施, 确保顶岗实习取得成效, 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分散型实习,能力,培养,跟踪管理,制度化
参考文献
[1]覃事娅.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分散型毕业实习模式探讨[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10) :148~149[1]覃事娅.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分散型毕业实习模式探讨[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10) :148~149
[2]孙国祥、潘立新、方美娟.高职毕业实习管理模式研究[J].大众科技, 2009 (7) :176~178[2]孙国祥、潘立新、方美娟.高职毕业实习管理模式研究[J].大众科技, 2009 (7) :176~178
物业专业 篇7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物业管理专业,行业转型升级
0 引言
20 世纪80 年代初, 我国改革开发逐步深入, 为了适应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 深圳市政府率先在全国提出“ 谁开发, 谁管理”和“ 建好一片, 管好一片”的要求。 1981年3 月, 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公司成立了内地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 三十多年来, 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经历了从诞生到发展壮大的过程, 在城市居民中的知晓率和接受度不断提高, 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截止到2014 年年底, 我国物业服务企业10.5 万家、管理规模164.5 亿平方米、从业人员711 万、年营业收入3500 亿元, 较2013 年均取得了较大的增长①。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 房地产开发得到快速发展, 这也推动了物业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 物业管理行业已经进入了企业整合、品牌塑造、业务创新和发展模式转型的关键时期。 中国物业管理协会《 物业管理行业发展报告》 指出, 物业管理行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向服务集成商转变, 已渐成趋势, 行业责任边界有待进一步厘清、 成本上涨影响行业盈利能力、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等诸多问题, 始终是行业未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1 物业管理行业人才需求情况
我国的物业建筑面积不断增长, 物业管理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需要大量的物业管理专业人才, 不仅仅是体现在需求数量方面, 还体现在需求质量方面, 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人员供不应求成为物业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 这跟社会偏见和物业管理行业自身的结构密切相关。 在一次社会调查中, 很多人认为物业管理专业没什么好学的, 物业管理专业学生将来主要是从事保安保洁工作, 物业管理工作社会地位低且工资待遇差。“ 劳动密集型”和“ 低附加值”是全社会对物业管理行业的印象。 目前正在从业的物业管理人员有些来自部队退伍军人, 或企业转制员工, 有些是外来剩余劳动力, 他们不熟悉现代物业管理的模式, 也有一些是在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毕业的人员, 他们经过学校的系统培训, 具备一定的综合管理能力, 但不熟悉物业管理的细微方面。物业管理人员总体素质低导致业主满意度低。业主投诉物业管理企业及其工作人员的事件频频发生。
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表明:制约物业行业发展的关键是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匮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社会对物业管理服务行业的要求早已经从“ 保卫”、“ 保洁” 的初始阶段发展到对社区物业品质服务、私有物业保值增值、市政物业企业化管理的阶段, 这必然需要大量的具有高素质、优服务、会管理、懂经营的较高层次物业管理人才。 智能化、网络化是未来物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专业知识缺乏的从业人员将不能胜任未来的工作需要, 这对物业管理专业的学历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 有必要提高物业管理教育层次, 加速物业管理人才的培养, 提高物业服务水平。
2 高校物业管理专业相关情况
2.1 设置物业管理专业的学校数量少、层次低
从1996 年北京林业大学创设第一个物业管理专科专业, 至今, 中国物业管理院校教育已经走到第二十个年头, 我国开办物业管理这个专业的高等院校日益增多。 全国包括本科院校、专科学校以及高职、中职学校中, 有物业管理专业的接近300 所, 其中大多数都是高职高专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本科发展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 广西大学于2003年获得国家教育部的第一个物业管理专业本科招生许可, 接下来几乎每年都会有高校获得审批设置物业管理专业本科, 2014 年, 物业管理本科专业正在招生的学校有17 所。在广东省, 共有186 所高等院校, 其中二本以上37 所, 高职高专院校78 所。在这186 所高等院校中, 有包括广州大学、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在内的28 所学校设置了物业管理专业, 其中广州大学在2013 年获得物业管理本科专业办学资格, 是这28 所学校当中惟一一个本科学历物业管理专业。总的来说, 物业管理学历教育层次较低, 大部分省份仍停留在大专层次和自考层次, 尚未开设物业管理本科教育, 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
2.2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科学
设置物业管理专业的学校类型各异, 有财经类、理工类、师范类、农林类以及综合性学校。物业管理专业所属院系也不相同, 有的院校物业管理专业归属于工程管理系, 有的院校归属于工商管理系, 学科定位的不清晰导致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不科学。“ 培养高层次实用型高级管理人才”是目前大多数物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以深圳、上海和北京为例:深圳的物业管理走在全国前列, 深圳的物业教育也开展的比较早, 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深圳高校的物业管理专业注重培养学生地沟通技巧, 将培养目标定位为“ 服务型人才”, “ 服务型”人才擅长积极主动地进行交流沟通, 能以服务取胜, 但不熟悉物业管理技术类工作, 难以驾驭综合管理工作;上海高校的物业管理专业重在培养熟知现代物业设备设施运行维护技术的“ 技能型”人才, “ 技能型”人才能解决一些技术性问题, 但缺点是管理和经营理念不足, 也难以胜任综合管理工作;北京高校物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既安排了综合管理知识的学习, 又安排了各类细微问题的学习, 计划虽好, 但是教学时间有限, 课程安排上或面面俱到, 难以突出重难点;或顾此失彼, 难以均衡。总的来说, 目前的物业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得过于短视, 不利于物业管理专业在行业发展中的长远作用。
2.3 师资力量薄弱
1996 年北京林业大学创设第一个物业管理专科专业以来, 我国开展物业管理教育不过20 年的时间, 开设物业管理专业本科的高校少之又少, 而高校的教师对学历的要求又相对较高, 所以现有的高校中物业管理专业的教师几乎没有科班出身的, 绝大部分都是相关专业改行的教师, 而且年龄普遍较低, 实践教学能力较差。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对物业管理的系统知识掌握有限, 授课时不能举一反三, 只是按照自己熟悉的内容安排教学计划, 学生很难学到全面系统的物业管理知识。
2.4 教材建设滞后
由于目前物业管理专业开设的时间较短, 层次较低, 并且物业管理专业往往不是重点建设专业, 院校投入不足, 使得建材建设落后于实践教学。教师在授课时, 随意性较大, 有的课程没有针对性的教材, 任课教师选择其他专业的相关教材, 例如:物业客户关系管理就直接选用客户关系管理的教材, 没有针对性;要么使用自编讲义, 课程的知识点由教师自己把握, 难以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3 应用型本科院校物业管理专业发展建议
3.1 提高物业管理专业的办学层次
随着物业服务行业的转型升级, 物业管理的工作人员即要能够驾驭具体事务, 还要具备发展的眼光, 能够考虑企业的未来, 这对高校开办物业管理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现有的开设物业管理专业的高校招生层次低, 满足不了行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高校需要提高物业管理专业的办学层次, 来满足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向纵深发展的需要, 更好地满足企业及社会需求。 为2010 年上海世博会提供物业管理服务的上海上房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通过世博会向大家展示:物业管理正在从传统的“ 小区物业管理”走向现代服务业, 培养能够驾驭大型、高智能化物业或场馆的运营的管理人才, 作为人力资源储备的院校方, 要及时作出面向市场转型期的教学调整。
3.2 明确培养目标, 回归管理学
传统的物业管理企业主要进行房屋维修、设施维护、绿化、保安保洁等四项基础业务。现代物业管理涉及到的物业种类繁多, 正在向房屋管家、资产管家、生活管家升级, 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传统业务进行外包, 减少具体事务的管理, 集中精力提供优质服务。 这增加了对物业经营管理型人才的需求。 应用型本科院校物业管理专业应定位于物业管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目标, 向管理学科回归, 重点培养学生的经营管理能力, 以适应物业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的需要。广州工商学院对2015 届物业管理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 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会导致学生就业后在企业缺少一种持续的发展动力, 这也是很多学生为什么不能在物业管理公司一直干下去的原因。
3.3 加强物业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采取措施改善目前物业管理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 重点关注教研室主任的培养, 重视专业骨干教师的培养, 可通过学术访问的方式, 选派有进步要求的骨干教师去国内先进院校或国外进修培养;也可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聘请行业、企业资深专业人士及企业能工巧匠充实专业教学团队, 为特色专业建设服务。同时, 学校的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参与物业企业的正常运作, 积累行业一线管理及实践经验, 提高年轻教师为物业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广州工商学院与广州锦日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东莞鸿泰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采用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双方共同组建专兼职专业教师团队, 专任教师定期到企业学习和调研, 企业的专家按计划到学校举行讲座, 双方教师定期进行教研活动。
3.4 加强物业管理专业教材建设
物业管理专业教材的选取或编写要坚持实践的观点和教学第一的观点。可由高校从事物业管理专业教学的第一线教师牵头, 组织教师和物业管理企业的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一起参与。针对教学内容、实践环节等进行研讨、论证, 敲定教材知识点的分配、内容组织和结构, 保证编写出来的教材具备实用性。广州工商学院与校企合作企业共同建立新型的课程体系, 增加了“ 双师”型编者的比例, 更好地体现了教材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4 结论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物业管理人才, 就要提高物业管理专业的办学层次, 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加强物业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和教材建设, 使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符合物业服务行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霞.高校物业管理专业发展之我见[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09 (1) :85-90.
[2]应佐萍.从智能建筑发展看智能物业管理专业前景[J].价值工程, 2011 (13) :104-106.
物业专业 篇8
关键词:教学改革,物业管理,高职院校
一、问题的提出
虽然物业管理在我国从出现到现在不过30年的历史, 但是随着房地产的迅猛发展, 物业管理快速进入社会经济生活, 并发展迅速, 各类物业服务公司不断向规模化、集团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社会对专业物业管理人才的需求迅速增长。同时, 随着建筑物科技含量的提高和居住理念的变化, 物业服务理念也不断更新, 国外先进物业管理模式被引入, 物业服务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在不断提高。这一系列的变化对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也相应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高等职业院校对物业管理人才的现有教育模式相对滞后, 已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如何进行教学改革, 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专业化人才是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要进行教学改革, 首先必须明确物业管理的培养目标。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在我国主要由高职高专院校培养,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强调实用技能, 教育部在“2004年深化高等职业教育若干意见”中把就业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导向。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不能像本科院校的课程强调学科理论性和全面性, 而是重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知识和技能;但高职院校培养人才又不同于职业上岗培训或工种培训, 在强调就业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使学生不仅在毕业时能顺利就业, 也能在以后根据需要转岗、换岗和跨岗工作。即职业教育既要以就业为导向,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 培养具有终身发展能力和自我提升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对于物业管理专业来说我们的目标主要在于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顺利就业, 同时也要使学生进入社会之后能够根据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不断学习, 实现职业发展, 成为社会需要的中高级物业管理人才。
结合社会需要, 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1. 科学设置课程
首先, 高职院校强调以就业为导向, 就要从社会需要的人才素质出发, 进行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首先应考虑到社会和就业市场的需求, 在设置之前充分调研了解物业管理行业最新的具体情况, 然后按照就业岗位所需技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
其次, 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时间和精力集中在教学上, 对于物业管理一些实际问题体会不如直接从事物业管理的人员深刻, 因此邀请从事物业管理工作的专家和校内专业负责人及骨干教师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 研究决定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的取舍, 有利于课程的科学优化设置;
再次, 由于物业管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相应的课程设置也要根据社会和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变化及时动态地进行调整, 保证课程的实用性和生命力, 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学生适应不同岗位的自我发展能力。例如, 针对目前高端物业不断增加, 高级物业管理人员需求旺盛, 可以相应地开设针对别墅、高档公寓等物业的课程。又如随着社会的发展, 物业管理不再仅仅局限于过去的保洁、绿化等基础服务, 而是更强调物业的经营与增值, 可适当增加开设物业的综合经营与管理的相关课程。再如, 物业管理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 在设置课程时, 要及时引进最新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以适应行业和社会的发展需要。
最后, 在设置专业课程时, 注意与相关的行业和职业资格证书结合在一起。例如国家将物业管理人员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物业管理员和物业管理师四级, 在课程设置时, 可以结合高职院校的培养层次和目标将中高级物业管理员的相关要求和标准纳入课程, 这样学生在学习好专业课程的同时又较容易取得相关的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证书, 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和以后的职业发展。
2. 强化校内实训, 深化校企合作
课堂教学主要侧重理论知识, 高职院校要培养高技能人才更强调学以致用, 实训与实习是课堂教学之外的另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由于专业建设时间短、专业认识模糊, 以及资金不足、实验室建设定位不准确等原因导致许多高职院校的物业管理专业实验室、实验设备设施缺乏, 校内实训场所不足, 难以满足技能教学的需要。要提高学生对专业技能的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必须强化校内实训, 深化校企合作。
校内实训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物业管理专业实验室, 引进先进的实验设备, 改善实训条件来加强, 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例如, 后勤集团、基建工地、学生宿舍、教师公寓以及各种水电气设施设备等都可以成为其实践教学的场所或器材。还可以在校内建立起模拟物业服务公司, 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开展物业管理, 并参与学校设施设备维修养护等工作。此外, 各高校物业大多由专门的物业服务公司进行管理, 校内实训也可以携手学校的物业服务公司, 利用现有的设施设备安排学生适当参与前台客服、会计、房屋建筑维修、水电设备维修等项目, 在真实的物业管理环境中进行实训, 这样实训效果更好。
企业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具有独特的、高职院校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还停留在企业提供实习场所、参与实习指导这一层面, 而且这种合作更多是学校单方面地向企业寻求合作, 企业较少参与甚至不参与学校的各种教学活动。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就必须深化校企合作, 促进校企的双向交流。一方面, 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为企业的发展规划、员工培训、项目开发等方面提供支持;另一方面, 学校应在与企业建立实习基地的基础上让企业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 例如聘请物业服务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等专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负责实践教学的指导, 请物业服务企业的知名专家来校为学生做讲座传授经验知识, 还可以与物业服务企业一起举办各种物业管理技能大赛, 例如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每年都会与合作的物业服务企业举办物业管理技能大赛, 邀请物业服务企业的经理担任评委, 鼓励企业参与物业管理的教学活动, 深化彼此的交流与合作, 实现互利共赢。
3. 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大多数高职院物业管理专业建立都只有几年时间, 而且物业管理专业的培养层次大多是专科, 少数是本科, 研究生阶段目前还没有物业管理专业。这就导致高职院校缺乏物业专业毕业的专职教师, 现任教师绝大部分都是从建筑工程、管理学、法律等其他专业换行而来, 对物业管理认识不够, 也缺乏相关的物业管理实践经验和能力。而教师实践能力的不足制约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因此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物业管理教学改革不可忽视的内容。提升教师素质首先应对现有教师进行有计划的进行培训和开发, 例如分批选派相关教师到物业服务公司挂职、兼职, 以提高教师的物业管理实践经验。其次可以聘请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所学专业与物业管理专业相关的青年教师, 或副高以上职称, 有从事物业管理实践经验具有“双师型”资格的教师充实教师队伍。提升专业教师的整体水平。再次可加强本专业教师之间以及不同院校之间教师的沟通与交流, 相互学习借鉴, 实现优势互补。
4. 推行双证书、多证书制度
除了获得毕业证书之外, 鼓励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兴趣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就业, 也有利于促进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学习, 增强学生的竞争力。我国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物业管理员和物业管理师职业资格鉴定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进行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调整, 将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证要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帮助学生基本完成了职业资格考试的准备工作。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最近几年都组织学生参加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举行的物业管理员证的资格考试, 绝大多数同学都一次性通过了考试。在获得物业管理员证书之外, 也可鼓励学生取得与物业管理相关从业资格证, 如会计证、计算机等级证、英语等级证等证书。双证书或多证书制度的实施一方面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实行课证融合, 深化学习, 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拓展了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
5. 改进教学手段
物业管理教学改革还需要突破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模式, 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例如讲授物业管理法规时, 可以结合典型案例讲解, 并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分析。讲授物业管理概论、房屋维修与预算、物业设备智能化等课程时可以组织学生到现场观看操作流程或考察处理情况, 让学生全面了解基本操作程序。观摩结束后, 要求学生讨论观感体会, 并进行总结点评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物业管理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课堂上可以安排学生分组设计项目, 现场模拟物业服务公司的工作情景,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程的考核方式上改变传统单一的答卷考试, 根据课程性质和要求采用现场操作、模拟实习、校外岗位实习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对基础课程, 侧重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对于实践性较强专业课程则侧重考核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物业管理作为新兴而又蓬勃发展的行业其发展变化尤为迅速, 这种发展和变化对相应的物业管理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适应新的需要, 物业管理教学改革需要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同时促进物业管理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翠凤.关于高职高专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 2010, (5) .
[2]鲁捷.谈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岗位模块的课程设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 (9) .
[3]胡芳, 刘葆, 杨冰.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技术类人才培养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 2008, (8) .
[4]何岩枫.高等职业教育物业管理专业建设研究[J].黑龙江教育, 2007, (11) .
[5]俞万源.物业管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 2004, (9) .
物业专业 篇9
(一) 校企政合作机制的概念
校企政合作是指高职院校、企业和政府行政主管部门三方共同举办职业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它不同于传统的校企合作, 校企政合作更注重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在校企合作中发挥的作用, 其合作形式与类型主要包括政府参与的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参与的行政管理和三方共同参与的产学研合作等。
校企政合作机制是强调校企合作、校政合作、校企政中三方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运行方式和合作内容, 以及在管理过程中的激励制约和保障等制度的建设。
(二) 常见的校企合作模式与机制
1. 美国校企合作模式与机制
美国主要采用的是合作教育的方式, 是以培养合格的职业人为目标, 开展学校与企业、服务部门等机构之间的合作, 使学生接受知识与技能教育时也能得到实践锻炼。这种合作机制得力于企业积极配合和广泛参与, 以及职业教育理事会、职业教育咨询委员会等机构的管理, 各种相关法律保障等。
2. 德国校企合作模式与机制
德国的职业教育以“双元制”为基本模式, 校企合作贯穿于办学全过程, 企业与职业学校共同完成对学徒———职业学校学生的培训工作。德国校企合作模式的质量运行得力于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首先是经费保障, 政府直接对学校与企业进行拨款。其次是立法保障, 如《职业教育促进法》、《劳动促进法》、《企业基础章程法》、《关于工商业协会权利的暂行规定》等保证了校企合作机制的运行。再次, 行业协会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有效的管理双元制职业教育。其具体职责包括:组建职教机构、认定培训资格、制定规章机制、审查培训合同、组织技能考试、仲裁合作矛盾等。
3. 澳大利亚的校企合作模式与机制
澳大利亚的校企合作方式主要是新学徒制。新学徒制规定, 提供学徒培训的雇主与学徒之间签订培训合同, 培训合同要在相应的州和地区的培训局注册。学徒在职业学校学习培训的费用主要由各州和地区内TAFE学院承担。澳大利亚的校企合作机制由政府大力推动、行业积极参与、TAFE学院紧密配合, 政府还为培训机构和用工企业提供经费支持。
二、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校企政合作机制的构建
(一) 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校企政合作机制形式
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校企政合作机制、合作主体之间的合作关系和合作内容如下图所示:
(二) 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校企政合作机制构建的内容
1. 政府对校企合作进行政策支持, 出台适合地方特点的物业行业政策
政府应出台相关的行业政策, 鼓励企业走进学校, 学校走进企业, 大力发展行业协会在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中的作用, 可以将校企合作与物业管理项目评优结合起来, 带动国家或地方行业发展。
2. 政府校企合作搭建适合的平台
在实践操作中, 笔者经常会遇到学校找合作企业难, 企业找合作院校难的情况, 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其中应起到桥梁作用, 搭建适合的平台, 将各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展示给物业服务企业, 也将各物业服务企业展示给学校, 方便校企合作。在平台中, 校企双方可以推广自己的合作经验, 借鉴其他合作者的合作经验。
3. 在开展物业行业管理和人员培训中发挥作用, 高职院校教师团队提供理论支持
物业管理行业普遍存在着从业人员素质低的问题, 这就需要行政主管部门开展行业管理和人员培训, 高职院校在这项工作中要发挥自身优势, 提供专家为其服务。同时, 学校教师也可以通过服务增加实践能力, 提高教学团队质量。
4. 校企政三方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训课程
有些院校在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 强调了个别物业企业的需求, 却忽视了物业行业主管部门对行业发展的需要。物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首先应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这需要校企政三方共同参与, 培养出的人才才会切合地方的行业需要。在专业课程标准的设计上, 校企政三方共同参与课程建设, 课程内容应满足学校教学需求, 能适应企业培训需要, 能为行业指导提供辅助。在教学环节中, 利用具有地缘优势的校企合作平台 (即紧邻学校的物业服务企业) , 将课堂设置在企业里, 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教学活动。企业也可以走进学校, 让员工参与某些教学内容的学习, 完成培训工作。
5. 校企政共同建设物业管理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施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场所, 物业管理实训基地除具备教学功能和专业实训功能外, 还应具备产学研功能、物业服务技能培训与鉴定、行业指导、对外服务功能。
实训基地建设应在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第三方机构 (行业协会等) 指导下进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选择具备地缘优势的高标准的物业服务项目, 方便学校经常利用, 共享实践资源。校企实训基地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评估体系。
6. 校企政三方建设严谨可行的合作方案
合作机制长期有效的持续, 需要一个严谨可行的具有效率的合作方案。合作方案应切实可行, 满足三方需求, 互利互惠。合作方案中应充分明确校企政三方的权利、责任与义务, 并以合同或协议的方式予以明确。合作机制要有效率, 学校应该有与之配套的人才培养方案, 并研究新的教学方法, 借助合作机制高质量完成人才培养。
三、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校企政合作机制构建应注意的问题
1.校企政合作应加强动力机制的建设
物业管理专业校企政合作的动力机制应遵循主体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发展进步、三方共赢的原则。这就需要提升行业主管部门和物业服务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使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能为企业所用, 能为行业发展所用。国内外成功的校企合作表明, 政府对校企合作重视程度高, 投入力度大, 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才会健康快速发展。这种投入包括政策投入与资金投入。校企政合作还需要注重健全资源投入与利益分配机制, 合作三方都应投入一定量的资源, 使三方都能得到既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校企政合作应加强制约机制的建设
动力机制对合作各方具备刺激作用, 能够提高积极性。制约机制能够起到行为的约束作用, 能够使校企政合作按计划规范开展, 保证校企政合作的顺利展开。这需要三方有与之配套的协议、制度与方案, 还需要注意的是合作三方不能影响各自正常工作, 需要在合作时间上的合理搭配。
3.校企政合作应加强保障机制的建设
校企政合作的长远发展, 取决于保障机制。合作三方应共同建立专家指导委员会与管理机构, 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设立专项资金。管理机构能对校企政合作中的各项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 不断探索合作发展的合理性和前瞻性。
摘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的建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工作,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很多。本文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 研究如何建立适合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的校企政三方合作机制。
关键词:高职,物业管理,校企政合作
参考文献
[1]施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11.
物业专业 篇10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校企合作模式 物业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2014年5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4年19号文件),在《决定》中指出,“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模式会成为校企合作双赢的长效机制,对于物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校企合作模式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与职业教育密不可分,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的途径主要分为如下四个环节:首先学校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其次学生在学校进行2~2.5年的理论学习和仿真实训;再次,学生进入企业进行真实挂职实训;最后,学生进入企业上岗就业。这四个环节都离不开企业和学校的密切配合,校企合作机制是否完善,关系到众多高职院校专业健康发展,能否培养出优秀人才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还处于初步层次,许多校企合作还流于形式,采用的模式较为单一,与真正意义的校企合作有较大的差距。为了达到真正意义的校企合作,要求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互惠互利,发挥各自优势,资源共享,共守协议,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本文提出针对物业管理专业,需要构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模式。
学徒制是一种古老的职业教育形式,早期的学徒制主要由师傅带领徒弟学习某项专业技能,一般一个师傅带多个学徒,这样的教育模式效率低,教学难度大,不利于我国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学徒制主张企业派遣具有技术资质的“师傅”参与到高职教育的教学实践中,面对面傳授学生技能,通过严格的考核制度,使每位学生学到技术和本领。这种以企业“师傅”为纽带,促成了校企的深层次的合作;此外,现代学徒制下,校企之间有明确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以合同的形式形成了法律保障,使人才培养模式在正规轨道上运行。
二、构建现代学徒制的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一)平台的可操作分析
现代学徒制要求高职院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平台,有足够的实训设备完成实际操作。物业管理专业可以按照“校企共建,依靠行业,服务社会”的建设思路,为学生建设真实性的工作场景,积极开发建设校内外实训室(基地),制定完善的实训室(基地)的管理制度、开发实训包和实训指导手册。基础物业管理包括保安、保洁、保绿、保修等“四保”以及客服服务等五个方面,学校可以结合校园物业为背景,与专业的物业管理企业进行深度合作,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接触的设施设备操作和工作流程与在企业工作时的操作流程完全一致,缩短学生在企业工作岗位的培养周期。此外,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物业消防报警系统、物业安防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物业信息技术平台等,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模拟情境中,在这种模拟情境下,学习者可以进行人——机互动,甚至人——人互动。当然,专业平台的建设不能仅仅靠校内实训室(基地),物业管理专业的认知实习、顶岗实习以及部分课程实践都必须到现场进行。学校可以和本土几家一级资质物业管理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建立定点校外实训基地,为提升人才培养奠定可靠的平台。
(二)师资的可行性分析
对于物业管理专业,建立学徒制的校企合作模式,对教师是很大的挑战,要求教师必须增加到物业管理行业工作的经验,首先让自己接受企业的聘请成为物业管理公司的员工,直接参与到企业的项目运营管理,而成为行业的专家,这样才可以将自己在行业中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学生,设置适当的工作情景,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内化教师的知识。
(三)借鉴其他专业学徒制发展经验
学徒制的校企合作模式在其他专业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一定的成功经验,尽管各专业有不同的教学内容,但是在学徒制模式下,教学理念是一致的,如实施流程,物业管理专业可以参照烹饪专业学徒制教学流程,包括:提出学徒制教学改革方案→成立学徒制教学指导小组→聘请师傅→师傅专业技能表演→确定学徒名单→与师傅签订培养协议→实施学徒制教学→学徒制教学期中检查与研讨→学徒制教学期末检查与研讨。每个流程确定详细的内容和要求,规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方法、课程评价考核体系,以合同形式规定了师徒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三、构建现代学徒制的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
现代学徒制在欧美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已经得到完善的法律保障,并且得到政府财政支持,构建现代学徒制的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需要结合专业发展实际和我国国情,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知,构建现代学徒制的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包括四个平台作为保障,企业和学校是以“双主体”的身份进行深度合作,形成了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和质量监控等四个基础组成部分。
(一)培养目标。强调“必要的现代物业企业经营管理知识”,一方面要求学生不必掌握过多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包括物业管理的层次,不仅是基础物业管理,还包括资产管理和房地产组合投资管理等高层次的现代物业管理类型。较强的实践技能是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物业管理的技术性要求较高,通过学徒制,学生要熟悉物业经营管理各岗位的操作流程,能够比较灵活处理各类问题。
(二)培养内容。作为培养内容主要是通过课程体系的构建和企业文化的熏陶加以实现,当前作为物业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专业课程开发难度较大,需要和企业联手开发课程资源库,开发案例教学库,通过各种合作项目,真正体现在学徒制下,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到更多的实践技能。
(三)培养方式。在培养方式上,可以采用不同的讲授和培训方式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不同的学习内容,这样的培养方式为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奠定基础。而这种角色的转变,需要学校理论教师和企业实践师傅合作教育。
(四)质量评价。在学徒制模式下,需要形成内外有机融合的质量监控平台,为了保证高质量的人才,在考核体系上要有比较完备的标准,并且必须按照这个标准执行,只有这样,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才可能得到行业、社会和企业的认可。
四、现代学徒制的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保障机制
(一)转变功利性观念,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本质。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模式不是片面追求就业率、成绩和学校收益,它是对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本质的回归,它在传授学生技能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企业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现代学徒制的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要注重對学生的“育人性”,这样才能让这种模式得以健康稳步的发展。
(二)政府扶持性政策的出台。尽管政府每年都拿出专项资金支援和扶持高职教育的发展,但对资金的流向缺乏较为规范的引导,政府可以尝试分流一部分资金,用来鼓励企业单位和学校的培训合作,对培训给企业带来的效益降低给与一定的补偿或定期评价优秀的合作
企业单位,给予优惠待遇。
(三)物业管理行业协会的沟通和监管。当前,我国很多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多属于民间性组织,并不参与这种教育或劳动制度的监管。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应当是学校和物业企业沟通的中间人,应当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当校企合作双方在合作中产生矛盾或冲突,行业协会可以作为中间调解机构,促进校企合作协调发展。
(四)校企双方责权明确的法律保障。校企双方应通过签订协议等形式明确各自责任,如学校如何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如何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如何保证为企业提供培训、科技支持等,企业如何保证在条件、人员上的支持,如何保证学生实训任务安排等。通过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防止短期行为和流于形式,保障校企合作办学长期稳定开展。
参考文献:
[1]孙彩霞.新学徒制在中国的职业教育中的可行性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1(12):43,44.
[2]唐文君.现代学徒模式在烹饪工艺专业教学中的运用[J].职教论坛,2006(12):17,18.
[3]曲昌辉.物业管理专业真实性工作场景实训体系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8):53-56.
物业专业 篇11
高职学生一般仅有一年半或者一年的学习英语时间,利用这段时间进行专业英语的培训尤为重要。传统的枯燥的教学方式,显然不再适合普遍90后甚至00后的高职学生,也不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求。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以及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便成为当下职业英语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物业管理专业为例,讨论了高职英语教学特别是专业英语的教学问题。
一、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水平相对普遍较低,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许多种,首先是我国的教育制度问题,国内高职院校的生源基本是未能考入本科院校的高中学生,他们的英语基础较差;其次,学生认为工作和生活中很难遇到需要英语的场合,所以他们对英语的学习热情不高。再次,学校对高职英语课的重视不够,原因是学校也认为未来学生就业时对英语的利用率不高,不如提高学生的其它方面的能力培养;最后,英语教学的单调化不能使学生有良好的学习兴趣。不同的地区、不同类型的职业院校也有其它方面的一些因素影响高职英语的教学工作。
英语教学的对象主要是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大一学生刚进入大学,他们不了解社会对技术人才在英语上的要求,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就能找到满意的工作,高职院校的教学环节也往往对看重实践课程,而轻视对英语课程的教学。这也就降低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面对这一现状,英语教师既要按照传统教学大纲完成知识传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和培养学生英语学习习惯,使其走上社会岗位前掌握一定的英语使用技能。
二、职场需求
物业管理属于服务类产业,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服务项目是就服务内容与业主沟通交流,交流方式一方面是公文类比如通知、信函等,另外一方面是语言交流,当然,也可能包括其它方面的交流方式。现在一些高档小区的外籍人士也越来越多,与外籍人士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也相对比较重要,这个过程中有可能涉及对外事务,用语要谨慎,要做到言辞达意,不能出现歧义等,如果物业工作人员能做到这一点,可大大增强服务意识,对职位提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学以致用的有效教学手段
1.以未来工作场境为主导的课堂教学。英语课程的课堂教学往往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究其原因,课堂教学往往较为死板,学生在被动地接受学习内容,填鸭式教学当然不能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会降低学习过程中的压迫感,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这其中,教师,课堂的组织者,就有比较重要的作用。
首先,课堂教学要明确教学目标,围绕未来工作场景来设置教学目标;这样学生就有一个相对的真实经验的情景,学生才能对对话活动本身感兴趣。选定工作场景以后,在这个情景内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学生需要进行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把相应的专业词汇和常用句型就自然而然的联系起来。教师的作用是提供知识资料等的帮助,并和学生一起对此进行归纳和反思。
其次,加强训练,学生可单人专业演讲(比如会议的),小组工作环境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
最后,老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梳理关键英语词汇和语法的用法,多鼓励学生练习。
2.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发展为教师提供了以往所不能想象的方便。通过多媒体,可以使学生了解一些先进物业英语的使用场景和经验。这些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听力材料,更对学生产生视觉冲击,为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的麻木感受减压。同时,多媒体教学也使在传统课堂中不能开展的环节得以展示,并能进行深层次的剖析。
角色扮演、配音及换内容配音、甚至英语配音游戏视频等,只要能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参与度,都可以进行尝试,同时也能增加随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对提高高职学习的实际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现代网络对英语教学的作用。9 0后高职学生朝气蓬勃,喜欢网络及游戏等新鲜的事物,老师对此不宜全面否定,反而可以利用这一网络工具加深和学生的交流。
总之英语学习,特别是高职英语学习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树立英语不仅仅是一门考试,是成功必备的工具,还是职场晋升的利器,也是融入我们生活的文化知识。另一方面,英语教师要多思考,多学习培训,多使用有效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摘要:有效教学是围绕如何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率。针对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以物业管理专业英语教学为例,探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教学方法。首先根据职场需求来设置教学目标,以实际案例预设职场情景,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培养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并深化高职英语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高职英语,有效教学,实例教学
参考文献
【物业专业】推荐阅读:
物业专业服务心得体会08-30
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课的教学改革07-25
浅论物业管理的市场化、专业化08-19
物业合同业主物业07-27
居住物业的物业管理06-16
物业公司与商场签订《物业管理协议》05-22
关于物业服务口号 物业温馨服务励志口号08-16
物业资料10-23
物业品牌05-21
物业产业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