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工作报告

2024-09-10

合作社工作报告(共8篇)

合作社工作报告 篇1

以下提供一篇工作报告给大家参考!

2011年的6月份就这样结束了,在6月份的工作中,我们顺利的完成了之前制定的工作计划,这是很好的工作,因为我们都全力的工作。在夏天来临的第一个月里,我们都做的很好,多以在接下来的月份中,我们还要继续的努力。

2009年的第六个月中,我们结合上月的计划,做了很多的尝试,虽不是很理想,但我们同样也收获了很多。现将合作社在6月份中的工作得失与大家做一个分享:

1、饲料加工作坊未能生产

主要原因是饲料加工机因电机烧坏,一直没修好,所以导致机器一直未能正常开展工作。

2、青年中心冬令营活动开展顺利

①、借助“行动援助”资助我们的青少年活动经费,在寒假期间,我们启动了青年中心冬令营活动;

②、6月19日,在各地志愿者的帮助之下,组织孩子们开展了一场趣味丰富的运动会;

③、6月25日,值除夕之时,组织孩子们开展了为困难家庭送春联的活动;

④、6月28日,结合孩子们意愿,我们在绵竹剑南春森林公园设计了一套野外潜能拓展训练活动,拟在2月1日开展。

3、“红基会”项目正式开始执行

①、6月1日,确定了三名社区协调人,并在他们的努力之下,进行了前期的宣传和报名工作;

②、6月4日,与广济镇政府就“红基会”项目一事做了汇报;

③、6月1日至10日期间,就“红基会”资助金额及项目书修改完善等问题与”红基会5.12办公室”做了反复地沟通;

④、6月10日,合作社收到“红基会”签章的资助协议书,并与之正式签订了协议;

⑤、6月30日,合作社就项目开展情况向“红基会”做了工作报告。

4、合作建房项目进展受阻

①、6月8日至11日,在四川各高校志愿者的帮助之下,为9大7统建农户丈量了宅基地面积,并签字确认;

②、6月12、13日,协助新和村村委在9大6召开了村民大会并做了建房统计;

③、6月14日,继续在9大8做了建房统计;

④、6月18日,在“天地志愿者队”队员老史帮助之下,联系了成都军区,对方答应在春节过后为村民免费运输红砖;

⑤、之后由于补助款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村委会建议我们在春节过后再做行动。

5、村民文化活动工作进展

①、6月15日,我们借绵竹市年画节,到绵竹参观了舞龙队,拟在本地成立一支舞龙队;

②、6月16日,我们调查了本地舞龙的历史,发现我们本地有舞龙的条件和人员。我们即报告村委会,拟成立舞龙队,但村委会出于各种原因的考虑,劝阻我们在今年暂且不要成立;

③、6月20日,在“512中心”的帮助之下,我们从社科院借来一台投影仪。利用这台投影仪,我们在春节期间为村民播放了多部电影,让大家找回了十几年前的感觉,丰富了大家的文化生活。

总的说来,6月份的工作开展得有些平淡,以下是我们7月份的工作计划:

1、完成“红基会”项目农户的初选工作;

2、继续开展好青年中心冬令营活动,设计一批丰富多彩且有意义的活动;

3、电影放映及其它村民文化活动继续开展,电影放映下月将在征得绵竹广电局和广济文化站的同意之下,在其它各村流动放映;

4、继续协助新和村村委做好其它村民小组的建房统计;

5、开始发布大蒜销售广告;

6、结合建房统计工作,收集农户基本信息,并力所能及地拓展农户飞信信息系统。

以上是合作社7月份的工作计划,望各位老师和朋友继续给予关注和支持。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一如既往的努力下去,在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同事们全力配合下,我们就要开始我们的最好的工作了,之后的工作就是这样的,我们的饿工作要继续这样,不能有任何的闪失,我们的工作就这样努力不断进步中!

合作社工作报告 篇2

一、建立农民合作社档案的意义

农民合作社档案是农民合作社管理和生产经营工作的客观反映和重要历史见证, 是维护其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农民合作社档案是指农民合作社在生产、服务、经营和管理等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为了加强和规范农民合作社档案管理, 确保其完整、准确、安全和有效利用, 各级涉农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切实加强对农民合作社档案工作的领导, 建立农民合作社档案管理体系, 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部门, 接受同级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农民合作社档案管理应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健全合作社档案保管、整理、利用制度, 把农民合作社档案工作作为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各级涉农管理部门的重点工作来抓, 同时各农民合作社也要做好农民合作社档案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健全各项农民合作社档案管理制度, 配备责任心强、素质高的专兼职农民合作社档案管理人员, 统一管理本合作社档案, 使农民合作社档案能够健康发展, 为广大农民朋友发家致富作出贡献。

二、农民合作社建档工作的现状

目前, 齐齐哈尔市在农民合作社发展上认识程度高、扶持措施实、推进力度大, 农民合作社发展呈现了良好势头。一是规模大。截止目前, 合作社总数发展到6898个, 占全省的22%;入农民合作社土地2 249万亩, 占总耕地的71%;入农民合作社农户60万户, 占农户总数的68%。二是领域广。农民合作社涵盖了各个领域。其中, 种植业4875个、农机635个、流通营销服务业109个、林业69个、渔业26个、水利12个。三是效果好。涌现出了一大批规模大、管理规范、带动作用突出、群众拥护的典型, 各类农民合作社在加快农民增收致富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但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 对原始依据留存意识淡薄, 档案意识相对不高, 使农民合作社在生产、生活和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大量档案保管不规范或被遗失, 给农民生产经营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目前齐齐哈尔市还没有一个合作社建设规范性的档案室, 针对当前现状, 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转变工作作风中, 应加大对农民增产增收服务的力度, 真正为农民合作社的建档工作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 使农民合作社档案在生产经营活动中, 真正为农民的增产增收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开展农民合作社建档工作应采取的措施

(一) 确定农民合作社文件归档范围。

农民合作社文件归档范围应包括:一是反映本农民合作社在生产、服务、经营、管理等各项活动和基本历史面貌, 对本农民合作社各项活动、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和历史研究具有利用价值的文件。二是本农民合作社在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对维护国家、农民合作社及其职工权益具有凭证价值的文件。三是本农民合作社需要贯彻执行的有关机关和上级单位的文件, 非隶属关系单位发来的需要执行或查考的文件;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与本农民合作社有关的文件;所属和控股农民合作社报送的重要文件材料。四是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应归档保存的文件和其他对本农民合作社各项活动具有查考价值的文件。农民合作社不可归档的文件:一是有关机关和上级主管单位制发的普发性的、不需本农民合作社办理的文件材料, 任免、奖惩非本农民合作社工作人员的文件材料, 供工作参考的抄件等。二是本农民合作社文件材料中的重份文件, 无查考利用价值的事务性、临时性文件, 未经会议讨论、未经领导审阅和签发的文件, 一般性文件的历次修改稿、各次校对稿, 无特殊保存价值的信封, 不需办理的一般性来信、来电记录, 农民合作社内部互相抄送的文件, 本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兼任外单位职务形成的与本农民合作社无关的文件, 有关工作参考的文件。三是非隶属关系单位发来的不需贯彻执行和无参考价值的文件材料。

(二) 提高农民合作社档案整理质量。

一是农民合作社归档文件应按照《归档文件整理规则》 (DA/T22-2000) 、《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 (GB/T11822-89)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和《照片档案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进行规范化整理, 编制归档文件目录、案卷目录等必要的检索工具。二是农民合作社档案分类应设置五个一级类目, 即管理类、基本建设类、设备仪器类、会计档案类、职工档案类。各级农民合作社可结合实际需要增设或减少一级类目。三是农民合作社档案的保管期限定为永久、定期两种, 定期一般分为30年、10年。

(三) 确保农民合作社档案安全管理。

合作社工作报告 篇3

上海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工作调查报告

●彭忠斌

本文在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基本状况和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工作的对策思考。

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工作;研究报告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探索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推广在农村社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建立党组织的做法。为此,中共上海市委农办组成课题组对上海市合作社党建工作基本情况及其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工作基本现状

截至目前,上海市共建有各类生产性农民专业合作社2361家,其中种植业占65.8%,养殖业占24.6%,其他行业占9.6%。根据对上海236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目前合作社已单独建立党组织的51个,主要分布于浦东、嘉定、金山、青浦和奉贤,现有中共党员4416名,约占合作社成员总数的6%,按党员户籍关系划分,合作社所在村党员占66.2%,所在区县党员占29%,外省市党员占4.8%。从目前上海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活动的基本情况看,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单独建立组织。目前合作社中已单独建立的51个党组织,一般来说所在的合作社规模都较大,生产经营状况相对稳定,党员数量较多,而且有一个合适的书记人选。组织形式分为单独组建和联合组建两种,绝大部分挂靠在所在村党组织。个别规模较大、跨村域经营的合作社挂靠在镇党委或镇综合经济党委,有的挂靠在条线党组织。个别由流动党员组建的新党组织,则采用双挂靠的方式,实行合作社所在地镇党组织与流出地党组织双重管理。二是挂靠开展活动。如村集体+合作社,龙头企业+合作社,这些合作社党员大多继续按照原有模式参与村或企业党组织活动。一些村党组织为了管理方便,在合作社设立了党小组,或者针对合作社设立了专门的党建指导员。从走访的几个合作社党建情况看,一些村集体+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合作社,以及年轻创业人士领办的合作社的党建工作相对正常,一些由种养能手、大户领办的合作社由于缺乏党组织管理经历,党建工作相对薄弱。

二、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

在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多元化的情况下,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把农民真正有效组织起来的新型生产方式,在其中开展党建工作也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体现为主观上重视不够,实践中热情不高。不少镇村干部认为,合作社中的党员组织关系大多在村党组织中,教育管理都纳入了村党组织的职责范围,没有必要再在合作社中建立党组织来加强党建工作,也没有必要单独把合作社党建列为新领域。有的基层干部甚至认为合作社只是一个松散型的经济组织,建不建党组织、搞不搞党建工作无关紧要。但事实上,合作社这种以家庭承包经营和农民自愿合作为基础的合作经济组织,其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作用较村“两委”来得更加直接、更加明显,如果不重视合作社的党建工作,农民很可能与合作社越来越近,与村“两委”越来越疏远,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就会受到影响和削弱。

(二)党员作用难发挥。由于合作社吸纳的党员来自各个方面、各个领域,打破了原有的区域界限和以村为单位设置党组织的方式,部分党员甚至跨区县流动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出现了组织关系在村、生产活动在社的“双重管理”的党员,导致了“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一方面村级党组织不清楚党员的工作流向,难以管理;另一方面合作社又没有单独成立党组织,无法管理。而这些党员由于在合作社没有充分“亮牌”,党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缺失,较难正常发挥党员的作用。同时,由于这些党员“享受”双重管理,个别党员可以“看菜吃饭”,即待遇性的组织活动双重参加,任务性的组织活动则两面推辞,参加一些有决议性的会议两面都说情况不清楚,而一旦要他在某个方面带个头,他会说自己组织关系不在合作社等等,较难从整体上形成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三)共推机制未形成。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行业主管部门是各级农业部门,党组织和党员的管理则一般都归属于所在镇、村党组织。据调查,上海51家单独建立党组织的合作社中,党组织挂靠所在行政村的占39.5%,挂靠所在乡镇党委的占41.8%,挂靠所在区、镇农业部门等占18.7%。到底谁来牵头负责抓合作社党的建设,似乎工作责任主体不太明确。一方面各级农业部门按其职能主要精力放在扶持服务合作社本身的发展壮大上,工作的重点是研究和制定合作社相关政策及扶持合作经济发展,加上农业条线并没有抓党建的职能,很难做到在开展行业指导的同时加强党建工作的指导;另一方面乡镇党委、村党组织没有把合作社党建摆上应有的议事日程,甚至有的乡镇党委、村党组织认为合作社既然是农业部门抓的事,其党建工作也应是农业部门的事,导致抓合作社党建工作的积极性不够高。

(四)内在动力显不足。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人大多是技术能手或业务骨干,对搞党建兴趣不大,或缺乏党建工作经历,担心建立党组织后没有精力、能力抓好党建工作。不少合作社领办人认为合作社的特色就是“民办、民管、民受益”,在规划、建设、经营、发展等方面乐于自主管理和经营,特别是一些非党理事长,客观上还存有“重经济轻党建”的倾向,认为合作社主要精力是搞好合作社的经营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党建工作抓不抓无所谓。另外,合作社中的党员对合作社单独建立党组织也不是很支持,有些党员担心合作社的盈利能力不稳定、办公场地缺乏,很难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和经费,而且把组织关系转到合作社之后,原来在村里的有些待遇难以在合作社享受到。有的党员即使合作社建立了党组织,也不太愿意将组织关系转到合作社来。

(五)党建基础较薄弱。首先,合作社缺少优秀党务人员。合作社领办人不少是非党人士,而且加入合作社的党员骨干大部分都有一技之长,他们在发展经济、带领群众致富方面有特长,但在党务知识、组织协调能力上还有欠缺,不能适应在合作社中开展党建工作的需要。其次,不少合作社党员较少或根本就没有党员,缺少组建党组织的基础和条件。再次,相当部分的合作社规模还较小、运作不够规范,组织活动场所还相当缺乏。同时,由于合作社准入门槛较低,入社自由,出社自由,造成了合作社社员、从业人员不够稳定。所有这些都给合作社推进党建工作带来不少困难。

三、进一步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工作的对策思考

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工作的现状和问题,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工作总的思路是:围绕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活动开展党的工作,发挥党组织推动合作社发展的积极作用,不断实现、维护、发展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其中,围绕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活动开展党的工作是根本,发挥党组织推动合作社发展的积极作用是关键,不断实现、维护、发展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是目标。

(一)从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高度充分认识合作社党建工作的重要性。推动合作社党建工作,有利于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长期不变的前提下,让合作社承担起目前村级集体想“统”而统不起来、农民一家一户想办而办不成的事情,探索农村经济组织治理新模式;有利于在人均耕地不足一亩的前提下,组织广大农民群众走出一条生产小规模、经营规模化、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有利于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统筹协调农村各种资金、资产和资源,扶持合作社发展壮大,解决农民最急最盼的致富问题,健全党组织引领下的社员自治机制;有利于在当前农民群众组织形式、就业方式、生产活动多样性情况下,进一步密切农村党群关系,促进农村党群和谐与农村社会和谐。因此,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做好党的工作,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的稳固。区县、乡镇党委必须把加强合作社党建工作纳入本地区基层党建的工作范畴,明确分管部门,形成推进合作社党建工作的思路和措施。

(二)正确把握合作社“党建”与“建党”的关系。客观地说,本市合作社的党员基本都在镇、村党组织的覆盖之中,因此加强合作社党建工作的重点是解决党的工作覆盖问题,即如何让合作社党员在政治思想上保持先进,在业务技能上发挥专长,在各项工作中起先锋模范作用,进而团结凝聚社员群众共同推进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所以,加强合作社党建工作,重点是党建,而不是形式上追求在合作社中组建多少个新的党组织。由此可见,加强合作社党建工作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合作社经营规模、生产区域、社员分布、产业链条等情况区别对待,坚决防止一刀切。一般对社员较多,经营规模较大,产业链涉及生产、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跨村、镇区域的合作社可探索推进建立新的党组织。其它如生产品种单一,经营规模不大,社员多属本村的合作社以及集体农场或村级集体资产直接参与的合作社,现阶段暂无必要单独建立新的党组织,可在原党支部建制内划分若干个专业党小组,开展小组活动,发挥作用。

(三)创新党建工作模式,夯实党在合作社的工作基础。按照有利于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有利于合作经济发展,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要求,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工作模式。一是单独设立党组织。对具有较强产业特点、较长产业链、跨村域组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员来自本镇多个行政村及镇外,且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具备单独建立党支部条件的专业合作社,可以单独组建党组织。二是依托村党组织设立党小组(村党支部+合作社模式)。对建立在同一村域的合作社,合作社成员来自同一个行政村,现有党员均属本村党(总)支部,且党员数量和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的合作社,可在合作社设置相应党小组,隶属所在村党组织。三是联合建立党支部。对中等经营规模、成员主体来自不同生产基地而生产经营业务联系较为密切,且党员人数不足3人的专业合作社,可采取联合组建的方式,由几个合作社共同成立联合党支部,并在每一合作社中设立一个党小组。四是归口建立党组织。对自身不具备组建条件,但生产的产品却有较大特色的合作社,可采取归建到业务主管部门或技术指导部门党组织,或者以乡镇为单位专门成立合作经济党组织,将这类合作社的党员吸纳进去。五是指派党建工作联络员。对党员少于3人的合作社,要考虑安排党建联络员,负责做好合作社负责人及骨干社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推荐他们向党组织靠拢,以尽快形成党的工作基础。

(四)探索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工作的运行模式。比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运行机制,从三方面探索建立合作社党建工作的运行模式。一要明确合作社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合作社党组织要在社员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承担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参与合作社生产经营管理等重要职责,与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之间是协助配合关系,与监事会之间是支持指导关系。重点要把政治素养好,带领群众致富意识强,懂经营、会管理,热心服务、群众公认的党员选进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二要创新党员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对合作社党员要提倡“隶属一个组织关系,参与多重组织活动”,即在组织关系上,要明确党员的归属,服从党组织的管理,同时根据合作社各产业链的生产经营情况,参加多个相关党组织的活动。尤其在事关合作社发展方面,党组织要认真吸收组织关系不在该党组织但与合作社发展密切相关的党员参与组织活动,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从而让党员能够在推动合作社发展方面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同样,产业相近或相关的合作社党组织也要加强沟通,在党组织层面协调党员参与多重党组织活动问题。

(五)着力形成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工作的共推机制。一是镇村党组织应当加强对合作社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应明确合作社党建工作就是镇、村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这是因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规模一般都不大,生产经营一般都在镇村范围内,而合作社中的党员组织关系大多也挂靠在镇村党组织,镇村党组织对合作社的党员个人情况都比较熟悉,从而便于镇村党组织对于合作社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村级党组织对新建并隶属于村党组织的合作社党支部(党小组),要切实加强领导,制订符合合作社生产、经营特色的党建工作计划,并在推进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工作措施。对新建而挂靠于乡镇党委或对口业务部门的合作社党支部,要在合作社流转土地、村级公共服务资源共享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定期与挂靠党组织取得联系,关心合作社发展。二是农口部门应当与镇村党组织形成共推合力。农口部门在对合作社生产经营进行管理、服务的同时,应当就地区合作社整体发展状况经常与镇村党组织进行沟通,以便镇村党组织及时掌握合作社的发展态势和必要信息,明确合作社各发展阶段党建工作的重点。同时,还要通过政策杠杆引导合作社领办人在获利的基础上,让社员充分享受合作经济的发展成果,并建立一定的风险机制,在遇到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时,将农民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切实保护好农民利益,真正使合作经济成为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火车头。加强合作社党建工作,农口部门或镇村党组织不能各自为战,而需要密切配合,把合作社的行业管理和党的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共同推进的工作合力。

D267

A

1009-928X(2011)12-0036-03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镇头化奇专业合作社年度工作报告 篇4

各位领导各位新老社员:

今天我代表化奇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向各位作一下简单的工作报告。

一、工 作 回 顾

化奇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10月,经过两年多的酝酿、摸索,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不成熟到成熟,从原来的98个社员发展到目前的270户社员,生产销售跨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业务遍布五美、江背、古港、太平桥、葛家、枨冲、普迹、镇头、官桥、仙庾、云田、马家河、等十二个乡镇,78个行政村,800余户农户,开设种猪繁育基地5个,饲料销售网点15个,小猪投放点5个,成猪生产基地790户,生猪收购、输出网点6个,疫情防治咨询窗口3个。

我社独特的投放小猪——赊放饲料——回收成猪经营模式在浏阳乃至长沙都是首创,让农户得到了不少实惠,使农户成功地解决了资金投入、销售困难的难题。这一销售模式得到了市政府的肯定并授予我社原理事长陶建雄先生“特殊贡献奖”、“养殖科技致富的带领人”的殊荣。

2008年,是我社发展壮大的一年,生猪销售量达40000余头,饲料量达24000多吨,年终社员股金分红362元,交易量分 红485元,并与长沙华港、常旺、希杰、爱农、德佳、广安等多家饲料厂家形成了良好的合作伙伴。社员们的养猪积极性空前的高涨,高强度地挖掘了农民的养殖潜力。

2008年实施的一系列惠农措施,得到了镇政府、市相关领导的高度赞扬。比如:以合作社的名义向银行贷款给社员作养猪启动资金;请农大资深教授传授养殖技术;指导社员合理筹建规模化养殖场;并引进的日本先进的排污技术,真正地实现了零排放。促进了农民增效增收,有效地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

2008年也是我社良性运作的一年,合作社精神实质得到全面阐释,以它良好的口碑,优质的服务,真正地“民生、民办、民管”专业合作社的规范管理,成功地通过了省示范项目的审核!至此,化奇生猪专业合作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现在的工作部署

2009年,化奇合作社经历了一个重创、合作社原创始人理事长不幸去世,合作社曾一度陷入群龙无首的局面,然逝者逝矣,6月25日,合作社原理事成员在千禧酒店召开了一次意义重大的会议,会议推举周国辉作为合作社理事长,会上周理事长对合作社今后的发展规划作了周密的部署:

1、变更法人代表,成立董事会,重新确立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及其管理人员。大会讨论决定由陶建雄法定继承人陶奔为法 人代表即董事长,周国辉任理事长,郑祥勇任监事长,成立了新的董事会、理事会和监事会。

2、成立合作社分社,由于合作社的股东增多,社员增多,面扩大,管理难以面面俱到,且经有关管理人员到各处考察取经,成立合作社分社势在必行。大会决定成立七个合作社分社:中心分社、北星分社、官桥分社、普迹分社、枨冲分社、葛家分社、仙庾分社。实施统一章程、统一管理、分散经营。

3、经董理会大会讨论一致通过发挥原合作伙伴长沙华港品质和区位优势,新引进合作伙伴广安动保公司的技术服务优势,北京德佳公司的技术优势,御帮大综农产品交易所的流通优势,并与这四家公司确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由长沙华港公司负责生产“化奇合作社系列专用料”,由德佳公司提供系列乳猪料,与四家公司联营共同打造化奇合作社优良品牌。

三、今后一年的工作规划

1、集团采购:合作社充分发挥集团优势,对饲料、药品、种猪、仔猪进行统一采购,让合作社社员在价格上、品质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实惠。

2、统一销售:由合作社生猪输出网点统一向广州、惠州、珠海、深圳、贵州、四川等地输送肥猪,进一步加强外销,同时强化本地市场,而且我社已与亚洲第二家,中国第一家做牲猪期货的御邦大宗农产品交易所达成意向协议,在化奇合作社实施牲 3 猪期货贸易,使合作社社员在销售价格上得到最大的利益。

3、集中扶助:从合作社分社饲料利润中提取一部分、争取政府一部分扶助、一部分其他社会团体的捐助,组成扶助基金,由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联合对在养殖过程中有重大损失的社员进行救助,降低社员对养殖事业市场风险,疫情风险的担忧,有效地调动其喂养积极性。

4、建立信息平台:创建合作社专门网站,及时发布合作社的生猪销售、求购信息。设立手机信息服务,让社员及时得到生猪的市场价格信息、饲料价格信息、疫情信息。

四、未来展望

合作社申请报告 篇5

武溪镇人民政府:

为响应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号召,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引导作用,最大限度地引导返乡创业人员和广大农民朋友投资养殖业,进一步加快我镇生猪产业化的发展,联合全镇专业养猪场和零散饲养户形成集团式发展格局,占据更大的市场成为形势的必然。通过推进和扩大规模化养殖,有利于生猪疾病和风险的控制,也有利于工业饲料的推广,有利于统一化管理,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规模效益。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诚恳申请成立武水养猪互助合作社,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组织养猪户进行技术交流和咨询,共同探讨养猪的经验,研究养猪的方法,实现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采购原料,统一肥猪销售,尽最大的努力,带动我镇养殖业的发展。我们有决心、更有信心:在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科协部门的关切和帮助下,把合作社办得更好,让更多的会员和农户受益,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合作社工作总结 篇6

全力促进鹿业健康成长

---东宁县鹏樾鹿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经验材料

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东宁县委、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现代畜牧业发展,以增加农民收入,发展“优质、安全、生态、高效”畜牧业为目标,以培养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新型农民和现代养殖户为抓手着力推进畜牧经营产业化、饲养畜禽专业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逐步实现畜牧业数量、质量和效益的同步增长,为实现东宁县畜牧业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奠定坚实的基础。

随着畜牧业养殖补贴、小区建设、服务体系建设、转移支付等政策的执行,全县畜牧产业逐渐驶入科学发展的快车道。东宁县鹏樾鹿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稳扎稳打,带动农民合作创业。随着县委县政府的不断扶持,开放开发规划的出台,该社发展逐步形成较大规模,并且强有力的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一、强化联合,建设鹿养殖核心群。东宁通沟鹏樾鹿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12月,注册资金100万元注

1册,现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县道河镇通沟村,占地面积8公顷,合作社有会员108名,分布在东宁县道河镇、三岔口镇、大肚川镇、东宁镇等乡镇的14个行政村当中。主要经营马鹿、梅花鹿的优质扩繁,提供优质种鹿,并生产有机食品鹿茸、鹿茸片、鹿骨、鹿心血、鹿筋、鹿鞭。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县马鹿养殖户发展至108户,马鹿存栏增为2400头,使养鹿业成为东宁县四大主导产业之一。

二、加强培训,采取多方合作。积极组织会员技术、经营等培训,千方百计扩大养殖数量和提高产品质量,服务广大会员。并采取与国内外经销商、大中城市涉外宾馆、酒店等签订销售合同、培训农民经纪人和农户自行经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合作社对会员马鹿和梅花鹿进行人工授精,加快优质扩繁,同时,组织技术骨干人员下到各村,指导会员按照马鹿标准化生产,并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指导的办法,对出现的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并且对预计常量进行摸底统计,为下一步的市场营销打下基础。

三、注重科技,完善科技体系。目前拥有技术人员8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5人,工程师3人,均具有较强的马鹿养殖技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合作社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哈尔滨特产研究所、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以及东宁县供销社合作联社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生产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所产鹿茸被国家农业部评定为中国唯一一家合作社生产鹿

茸有机标志的鹿茸产品。鹿场被定为国家级有机种鹿示范园区。合作社年年经营收入800余万,较上年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农民纯收入在8万元左右,帮助农民逐步实现脱贫致富。

四、积极发展,形成规模化养殖。通过项目实施和会员建设,使合作社建立起品种改良中心,改良了东宁县全部马鹿和梅花鹿,并加大配套技术的培训与推广,确保产品质量达标优质,逐步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链条。使东宁县成为东三省和俄远东地区鹿保健品的原料基地,带动养殖户大幅提高收入。

五、严抓安全,完善防疫工作。切实加强畜禽疫病的防治工作,确保了防疫密度,真正做到了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首先从饲料管理上,严抓饲料的采集,运输,管理,防止潮湿,鼠患等:其次在饮用水卫生上,要求定期检查饮用水的卫生,定期消毒,保护水源不受污染:再次是鹿社卫生的管理,不仅要求鹿社通风向阳,而且要求员工的工作服要清洁,禁止穿入场外:最后同时也是最重要的防疫工作就是医疗管理,要以防为主,定期进行检疫和免疫接种,对于发现的疫情要及时处理,尽早隔离,对症下药。目前,各类畜禽防疫率、挂标率、发证率均超过国家要求标准。

六、统一经营,规范企业管理。依照合作社的法律法规,合作社建立了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聘用了经理和财

务人员,制定了社员代表大会制度、理事会工作制度、监事会工作制度、生产销售管理制度、资产财务管理制度、项目投资管理制度等各项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管理层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规划管理,并且悉心听取民意,社内重大事项采取民主投票制度,社员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实现了合作社的规范化管理。

七、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收益分配方式并存。我社本着农民利益至关重要的宗旨,推行多种收益分配方式:提取风险基金;提取公积金;提取公益金;按股金进行返利,不仅拉动了本社的经济规范化发展,而且使员工和农民们切实得到了好处,为合作社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合作社工作报告 篇7

1 国际视角: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联合社发展成熟, 形式多样, 经验可鉴

合作社的联合与合作, 是国际合作社联盟确定的合作社七项原则之一, 是世界各国合作社发展中的普遍做法。欧美日韩等国家联合社的发展相对成熟, 形式多样、经验丰富, 对我们发展联合社有重要启示。

1.1 联合社类型

十九世纪中后期以来, 合作社在欧美国家得到快速发展, 数量急剧增加。但是, 随着技术快速变革带来的资本向各领域的渗透,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单个合作社生存的压力越来越大, 必须寻找新的发展出路。在英、法、德等国家, 合作社开始发展纵向合作、横向联合, 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合作社联社。这些联社通过联合、合作等方式不断扩大规模, 基层联合社开始组建地区联合社, 并由地区联合社发展成全国总联盟。联合社 (体) 的服务内容已涉及生产、储运、加工、销售、消费、金融、住房、医疗、教育等领域, 并向环保、IT等现代产业延伸。一些国家的合作社通过兼并、合并等方式进行重组, 组建大型合作社, 增强合作社的发展能力。需要说明的是, 这些国家的联合社组织形式各异, 有的是大型合作社 (如美国、荷兰、德国) , 有的是合作社集团 (如英国、法国) , 有的则以综合农协的形式出现 (如日本、韩国) 。按照经营范围不同, 这些联合社或联合体大致可以分为以下4种。

1.1.1 消费型联合社。

这是最早发展起来的联合社类型, 发源于英国。自1844年罗虚代尔公平先锋社成立以来, 英国的消费合作社不断涌现。1850年英国出现了首个消费合作社联合社-合作社中央代理点。为解决货源问题, 1863年英国300个消费合作社成立了北英格兰批发联合社。1873年, 北英格兰批发联合社联合其他消费联合社, 成立了英国消费合作社联盟, 形成了基层合作社—地区联社—中央联社的三级组织体系。在罗虚代尔公平先锋社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英国合作社集团, 由各地80个独立的合作社联合而成, 拥有720万个成员, 设有48个地方委员会和7个地区理事会。2011年, 其年营业额达到133亿英镑, 雇员超过10.2万人, 开设各类平价商店5 000多家。英国消费联合社业务不断扩大, 由最初的联合批发扩展到目前的食品、百货、保险、银行、农业、殡葬、房地产、汽车销售、旅游、医药等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 满足了成员的多样化需求, 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随后, 消费联合社在法、德等国家也相继发展起来。到1912年, 法国消费合作社中央联社的成员组织已多达900个, 1914年猛增到3 261个, 成员达87.6万人, 约占当时总人口的2%。

1.1.2 营销型联合社。

这种联合社在荷兰、美国等较为典型。荷兰的奶业合作社早在19世纪中后期便建立了市场销售联盟, 共同销售奶制品, 并在采购、加工和信贷相关环节为合作社提供服务。目前, 赛贝科是荷兰最大的合作社集团, 由30多个地区级合作社组成, 下设100多个公司, 生产销售的食糖、牛奶、饲料数量均超过该国产量的60%。美国的Southern States于1960年代兼并了10个区域性合作社成为一个大型合作社, 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合作社育种研究机构 (FFR) 。1998年, Southern States又兼并了大型饲料企业Gold Kist公司的农资供应系统, 合作社的经营范围从美国南部扩展到东南部。2000年, 该社又收购了Agway公司的饲料批发系统, 增加了10多个州的销售网络和1个客户服务中心, 经营实力和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1.1.3 信用型联合社。

这在德国表现比较突出。1872年, 莱茵地区出现了第一个农村信用合作联合社-莱茵农业合作银行。1876年, 各地的信用合作联合社又联合起来组成了信用合作社的中央机构, 成为德国赖夫艾森合作社总联盟。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和整合, 形成了沿用至今的德国赖夫艾森合作银行。目前, 已形成了德意志合作银行为龙头、区域性中心合作银行为骨干、赖夫艾森合作银行和其他信用合作社为基础的现代合作金融体系。西班牙蒙德拉贡合作社也是以合作银行为核心的合作社综合体, 通过建立合作银行吸收成员社的存款及居民储蓄, 向成员社提供贷款服务, 解决成员社发展资金不足问题。

1.1.4 综合型联合社。

日韩农协是综合型联合社的典型代表。1947年, 日本参照美国《农业合作社法》的基本理念, 在改组农业会的基础上成立了日本农协。与行政体制相对应, 日本农协建立了“中央-都道府县-市町村”三级系统。农协针对农户家庭生产经营开展生产指导、农产品销售、生产生活资料供应、信贷、储蓄、保险以及成员福利等综合型合作与全方位服务。近年来, 为应对国内外环境的变化, 日本农协通过整合合并、改组、经营与决策分离等措施, 进行了自我改革与调整。截至2013年4月, 日本农协有703家, 比1998年减少了1 130家。为适应市场竞争, 日本农协不断拓展业务, 开始引入“六次产业”理念, 构筑一二三产业之间的新型合作关系, 利用产业融合来振兴农村经济,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日本农协作为政府行政力量的重要补充, 在农业指导与政策执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当于农村的“第二行政系统”。从战后长期实施的粮食管制政策到近年来日本政府主导的国内农业结构调整及相关作物减产政策, 农协都是重要执行者。农协通过政治活动, 凭借农民选票转化而来的政治能量, 促使执政党在制定、实施农业政策时比较注意保护农民利益。

参照日本做法, 韩国于1961年7月颁布了《农业协同组合法》, 构建了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综合性服务体系。此外, 农协还承担政府的委托业务、对外贸易以及金融信贷业务。

1.2 主要做法和经验

欧美日韩等国家联合社的快速发展, 得益于国家在法律、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和保障, 为我们发展联合社提供了重要借鉴。

1.2.1 健全的法律法规是联合社健康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

通过多层次的立法, 一些国家规范了合作社的联合与发展, 明确了联合社的合法权利与责任。美国1922年通过的《卡帕-沃尔斯坦德法》规定, 农业经营者可以合作社、公司或其他形式组织起来, 确定了农业合作社和联合社的合法地位, 并从反垄断法中得到豁免。1926年, 美国颁布的《合作社销售法》规定农业生产者和它们的合作社可以合法地生产、销售其产品, 为合作社的进一步联合经营提供了反托拉斯豁免的条款。1937年的《农业营销协议法》批准了农业合作社联合起来, 增强行业自律。日本在1947年制定的《农业协同组合法》, 赋予农协合法地位, 并对农协的设立、管理、合并与解散等作了详细规定, 还明确不受政府行政干预。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 日本政府不断对法律进行修正和调整, 为农协经营活动提供了法律保障。

1.2.2 政府不断完善支持联合社发展的政策措施。

国外的实践表明, 联合社作为弱者的“再联合”, 其发展壮大离不开政府的鼓励与支持。美国以法律形式给予合作社和合作社联社有限豁免待遇、税收优惠、信贷支持, 为合作社合并与联合创造了发展空间。英国在1870年成立了合作社中央委员会 (后改名为合作社联盟) , 专门负责合作社及其联合体的行业管理, 并协助其处理好与各级政府的关系。1971年英国颁布的《农业与园艺合作法案》规定, 政府为农产品和园艺品的合作生产提供补助。此后, 英国成立的“农业与园艺合作社联合会”具体负责有关合作社或合作社联合体的补助申请和管理事项, 提高了补贴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效率。日本政府每年近4万亿日元的农业补贴资金, 主要通过农协体系发放到农户。同时, 政府还给农协比私人企业更优惠的税收政策, 如反垄断法不适用于农协经营的农产品和农资, 农协的各种税率均比其他法人纳税税率低10%。

1.2.3 发展合作金融有助于联合社做大做强。

在一些国家, 发展合作金融成为促进联合社做大做强的有效手段。日本合作金融尤其发达, 几乎涵盖了农村地区的全部金融业务。日本农村合作金融体系是农协的一个子系统, 也是一个具有融资功能的独立信用合作体系。合作金融组织归农协会员所有, 农户入股参加基层农协成为农协会员, 基层农协入股参加信用农业协同组合联合会, 信用农业协同组合联合会又入股组成农林中央金库。基层农协的各项存款余额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吸收的储蓄由1990年的56万亿日元增加到2010年约87万亿日元, 70%以上的涉农贷款都来自于农协的合作金融机构。西班牙的蒙德拉贡联合社不仅建立了全国范围的合作银行, 吸收居民存款并为成员提供贷款, 还允许成员入股获得股息收入。

1.2.4 加强联合社专业人才的培养。

很多国家在联合社发展中, 都非常注重对人才的教育和培训。英国的合作社联盟专门成立了合作社学院, 为成员社提供必要的教育和培训。日本农协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重视对人才的培养, 特别是对农协带头人及核心成员的培养。日本农协建有完整的教育体系, 国家设有农协中央学院, 各地设有40多所农协大学及各种研修中心。美国的地方农业院校一般都设有农业技术和市场管理人员的相关课程, 为联合社提供人才培训。以色列高度重视教育, 在联合社发展中也得到了体现。以基布兹联合体为例, 每个基布兹无论大小都设有专门的教育委员会, 有自己的小学, 甚至还开办了职业中学和高等学校。

2 客观使然:我国发展联合社十分必要, 意义重大

顾名思义, 联合社是合作社之间的联合, 是按照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组建的经济性组织。农民合作社作为一种联结农户和市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增强了农户进入市场和参与竞争的能力。然而, 我国农民合作社作为弱势群体的联合, 自身规模较小、实力较弱、合作方式单一, 整体竞争力不强, 在市场参与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 影响了功能作用的发挥。这就要求不断推进合作社组织制度创新, 组建多种形式的联合社, 扩大合作社的规模, 发挥规模效应, 增强合作社在市场竞争中的主动权, 最大限度地实现农民成员的经济利益。

2.1 发展联合社是做大做强农民合作社、应对市场竞争的现实选择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越来越多的工商资本和跨国企业进入农业领域, 合作社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 单个合作社难以与之相抗衡。面对这种形势, 合作社只有走联合之路, 才能有效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合作社以产品和产业为纽带开展"再合作", 有助于集成整合资源要素, 形成规模经济优势, 能更好实现规模效应。合作社联合起来, 能够增强经济实力, 更有条件向包装、储藏、加工、营销等领域延伸, 拓宽发展空间, 增强抗风险能力。合作社抱团发展, 可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占有率, 摆脱单兵突进、各自为战、受制于人的困境, 提高谈判地位, 维护自身权益, 实现持续发展。

2.2 发展联合社是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内在要求

农业组织化程度低是制约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因素。近年来, 农民合作社快速发展, 加强了农民之间的联合, 推动了规模经营。但是, 多数农民合作社规模还比较小, 合作社之间的协同协作机制还不完善, 农业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发展联合社, 加强合作社之间的分工协作, 提供农业生产、市场信息、产品销售等方面的服务, 有助于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实现更广范围、更大程度、更高层次上的联合与合作, 形成运行规范、功能配套、优势互补的合作形态, 有效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增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功能, 对于加快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2.3 发展联合社是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建设现代农业的有力举措

发展规模经营, 壮大主导产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基础。合作社的重要特征是"生产在家、服务在社", 能够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 实现了分散农户联合生产、共同经营、统一服务, 推动了规模经营。联合社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 将关联度密切的合作社联合起来, 扩大了优势产业的区域规模, 推动了主导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同时, 联合社为了积极应对市场竞争, 在扩大经营规模的基础上主动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推行标准化生产, 开展产品质量认证, 促进了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发展。

2.4 发展联合社是增强行业自律、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手段

公平的竞争环境、有序的市场秩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合作社发展很快, 数量快速增长, 在同一区域、同一产业形成了多个合作社并存的状况。由于缺乏相应的行业规范, 一些地方农民合作社存在竞相压价、无序竞争的现象, 影响到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合作社的发展壮大。联合社的成立, 能够使原来的合作社之间的相互竞争关系, 转变为团结协作、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利益联合体, 共同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保护行业利益、实现行业健康发展。

2.5 发展联合社是推进城乡要素良性互动、实现资源均衡配置的有效途径

长期以来, 我国资源要素配置整体上向城市和工业倾斜, 农村土地、劳动力、资金等要素大量流向工业和城镇, 影响了农业农村发展, 导致了工农发展失调、城乡发展失衡。联合社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乡村的行政区划, 打破了行业界限, 成为联结合作社与市场、农村与城市的桥梁和纽带, 在扩大经营规模、实现范围经济的基础上, 增强了经济实力, 提高了农业经营效益, 有助于吸引城市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先进要素进入农业农村, 促进城乡之间资源的良性互动。

3 实践探索:各地发展联合社措施有效, 类型多样

目前, 联合社自下而上、由点到面蓬勃发展。据各地上报统计, 全国各类联合社达到6 000多家, 涵盖成员专业合作社84 000多家, 带动农户达560多万户。

3.1 各地发展联合社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 各地采取有效措施, 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联合社, 探索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做法。出台法规制度。不少地方赋予了联合社法律地位, 构建了规范联合社发展的制度框架。一是制定法规。北京、重庆、山西、海南、江苏、辽宁等12个省市在制定地方性法规时, 对联合社的设立运行做了进一步规范。如重庆市规定, 两个或两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根据自愿、平等原则组成联合社, 并享受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关优惠政策。海南省规定, 联合社经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 领取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营业执照。二是明确管理办法。天津、湖北、湖南、浙江、山东、河南等省市出台了联合社登记管理暂行办法或意见, 对联合社设立的依据、条件、名称和经营范围、登记管辖、设立分支机构、变更注销、监管与服务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三是出台示范章程。浙江省在总结试点经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制定了专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示范章程》, 对联合社的组成成员、经济性质、业务范围和盈余分配等进行了系统规定。

3.1.1 制定扶持政策。

一些地方在项目资金、技术培训、金融信贷、品牌建设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为联合社的组建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涉农项目方面, 湖北省要求市县乡各级政府对联合社进行大力扶持, 并规定在示范社评选和涉农项目申报中向联合社倾斜。财政资金方面, 浙江省从2013年起将联合社纳入专项资金补助范畴, 并优先安排。陕西省在《农民合作社提升工程项目指南》中明确要求在专项资金安排上给予联合社倾斜, 目前已有20多家联合社得到了资金支持。技术培训方面, 山东省将联合社列入财政支农的重点扶持范围, 利用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等项目把联合社纳入优先培训对象。金融服务方面, 四川省指导联合社建立健全风险金保障制度、互助担保机制和政策性保险机制, 对联合社设立的风险金给予财政补助, 鼓励联合社以互助金为基础建立会员担保制, 将联合社成员的农产品全部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

3.1.2 强化指导服务。

一些地方按照循序渐进、分类指导的工作思路, 从内部管理、生产技术、农业信息等方面强化对联合社的指导服务。积极帮助联合社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市场拓展、利益分配、风险承担等制度。山东省各级经管部门建立健全了农民合作社联合社联系制度, 县、乡辅导员包乡包社, 对联合社的管理运行进行重点指导, 促进联合社规范发展。加强生产技术信息服务, 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服务制度和农业信息服务网络, 广东、安徽、山西等地为联合社免费提供生产技术咨询服务, 并组织技术人员为联合社成员提供技术培训。

3.1.3 加强宣传推介。

一些地方通过观摩交流、典型推介等多种形式, 宣传引导同区域、同行业、同类型农民合作社以产品和产业为纽带, 在劳动、技术、产品、资本、品牌等方面开展合作与联合, 组建联合社。海南省每年开展合作社巡回宣传, 鼓励合作社之间开展横向联合纵向合作, 并树立一批典型, 通过巡回宣传小组推介到各市县。陕西省成立了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 通过《陕西农民合作社》杂志和网站, 积极开展信息交流和业务联合, 为合作社之间交流、联系搭建了平台, 对促进联合社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3.2 联合社的主要类型

一些地方根据合作社自身优势, 结合实际需要, 发展了组织形式多样、合作内容丰富的联合社。既有单一品种联合的, 也有多品种联合的;既有沿产业链上下游联合的, 也有跨行业跨区域联合的;既有合作社自发联合的, 也有农业企业牵头联合的。按照经营特点, 联合社大致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3.2.1 生产型联合社。

这是基于某一种农产品生产, 通过专业合作社的联合, 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合作社联盟。生产型联合社一般具有以下特点:侧重于同类产品的合作社联合, 主要生产本地区的某一种名特优农产品;注重引进先进生产技术, 提高生产的集约化标准化水平;进行简单的产后处理和分级包装, 多数具有注册商标;销售渠道比较稳定, 与加工企业和专业市场联系紧密。这种联合社在农资购买、技术引进、产品销售等方面有规模优势, 可以有效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江西省上高县汇农种植业合作联社, 以“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操作、现代化管理”为手段, 种植优质高产水稻近0.2万hm2, 不仅降低了农资采购价格, 还提高了产品销售价格。山东省诸城市北端茗茶叶生产联合社, 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 对品种的引进、育苗、施肥、采摘、剪枝及越冬管理进行了统一技术指导, 对茶叶的分级、烘炒、包装作了统一要求, 培育了区域品牌, 每亩茶园的产值由原来的2 000元增长到8 000元。

3.2.2销售型联合社。

这是合作社围绕农产品销售, 通过联合专业合作社来丰富产品、稳定供给、增加利润的销售联盟。蔬菜、水果专业合作社多采取这种组织形式进行联合, 这也是当前联合社发展的主要类型。这种类型的联合社具有以下特点:主要从事鲜活农产品销售, 一般是由有固定销售渠道的合作社作为核心发起人, 具有冷藏、运输等必要的设施设备, 有从事市场营销的专业人员, 有的还聘请了职业经理人。这种联合社改变了每个合作社都要跑市场、搞销售的局面, 减少了销售环节, 摊薄了运营成本, 有助于培育品牌、提高效益。相对而言, 销售型联合社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江苏省为缓解本地合作社果蔬、水产销售难题, 成立了76家“苏合”销售联合社, 开设206家直营店, 配有专门冷链运输车辆, 将1 440多家成员合作社的产品统一销售, 2012年全年销售收入17.3亿元。

3.2.3产业链型联合社。

这种联合社由于涵盖了生产、加工和销售各环节, 也称为一体化联合社。这种类型一般由大型专业合作社牵头, 围绕优势产业, 将上下游各环节的合作社和农资供应、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企业整合在一起。产业链型联合社具有以下特点: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 抗风险能力较强, 成员社之间的交易成本和机会主义风险较低, 增值效益最大限度地留在联合社内部并按成员社贡献大小进行分配。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合作社联合方式。2012年1月, 湖北省天门市天惠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阳新县东风农场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武汉天惠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牵头, 联合102家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领域的合作社, 成立了湖北省武汉天惠种养殖联合社, 建立了“楚合”商城。联合社通过提供农业生产资料、实用农业技术、产品销售等全方位服务, 标准化生产能力、品牌化销售能力不断提高, 已有上百个品种, 年销售额上亿元。

3.2.4 综合型联合社。

这是在一定行政区域内, 各种类型的合作社的联合组织形式。综合型联合社一般由行政部门推动成立, 主要发挥规则制定、利益协调、信息交流、行业自律等功能, 与上述三种类型联合社相比较, 虽然都是在工商部门登记的经济组织, 但具有联合会的某些特征。这类联合社基本涵盖了区域内的所有合作社, 根据成员社需要提供相应服务, 总体与成员社联系相对松散, 很少发生产品交易。河北省灵寿县青同镇农民联合社涵盖了全镇现有的25个专业合作社和6家龙头企业。联合社指导了成员社开展土地入股、协助制定统一规划、发展农业观光示范园, 并推动5家养殖合作社和养殖企业联合建立沼气设施, 实现了养殖废料再利用, 改善了社区的生态环境。

4 喜忧参半:联合社发展成效很大, 问题不少

从调研情况看, 联合社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也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 需要认真总结和深入分析。

4.1 联合社发展成效显著

联合社的发展, 不仅增强了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能力, 更推动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 促进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 加快了现代农业建设步伐。

4.1.1 规模经济效益显著增强。

从各地情况看, 联合社的成员合作社少则五六家, 多则上百家, 有的还吸纳了专业大户, 扩大了农业经营规模, 在农资采购、农机作业、统防统治、产品销售等生产经营环节取得了明显的规模效益。湖南省隆平高科种粮合作社联合社由48个成员社组成, 入社成员发展到18 651户, 覆盖7市18县。通过使用优良品种和新技术, 开展统一耕种、统防统治, 亩均增产近100kg, 降低生产成本50多元。江西省彭泽县安泰农机联合社拥有几十台农机具, 服务覆盖全县80%的地域, 通过大面积机耕、育秧、机播、机防、机收等, 提高了当地农业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4.1.2 农业产业链条有效延伸。

调研发现, 一些联合社通过把不同环节的合作社联合起来, 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整合;很多联合社还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业务, 拓宽了农业生产经营的增值空间。拥有近百家成员社的北京市密云县板栗联社, 建设了冷库, 购置了分拣设备, 为客户提供冷藏和筛选等初加工服务, 使当地板栗的销售价格比周边产区每千克高出0.5元左右。湖南省汉寿县金琮甲鱼专业联合社成立之后, 积极向育种和营销领域延伸, 开展优良品种选育, 并在全国设立了116个直销点, 逐渐形成了繁育、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发展模式。

4.1.3 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联合社在注重发挥各个成员社比较优势的同时, 通过资源统筹整合, 既为成员社提供更价廉、更有效和“适销对路”的生产服务, 还能在更大区域和范围内开展单个合作社难以提供的组织协调、风险预警、信用担保、市场开拓等服务。四川省郫县蜀上锦蔬菜合作社联合社由12家成员社和2家流通企业组成, 跟踪分析市场行情变化, 指导成员社及时调整种植品种与面积, 有效规避了价格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浙江省吴兴区粮梦粮油合作社联合社开展贷款担保服务, 由成员社各出资15万元存入嘉兴银行, 按照1:5放大后贷款规模可达到1 500万元, 满足了各合作社生产所需资金。

4.1.4 先进技术得到推广应用。

一些联合社根据自身发展需要, 直接与农业科技部门合作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督促成员社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广东省惠州市广博大种植合作联社与省农科院建立合作关系, 积极采用新品种新技术, 并请专家学者对疫病防控、田间管理等技术进行指导, 提升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山东省潍坊市丰谷农产品联合社指导成员社建立了从田头到餐桌的质量追溯制度, 不允许质检不合格的产品上市销售。

4.1.5 农民收入快速增加。

与单个合作社相比, 联合社拥有更大的市场话语权和主动权, 不仅提高了产品销售价格, 降低交易成本, 还通过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就业岗位, 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山东省潍坊市然中然农产品合作社联合社对成员社生产的山核桃进行统一分级、包装和销售, 每千克斤可以卖到52~56元, 比单个合作社售价高出30%~40%。北京兴农鼎力种植合作社联合社为50多位农民提供了农机操作、田间管理等工作岗位, 人均月工资2 700元, 还缴纳五项社会保险。

4.2 当前联合社面临的突出问题

目前, 联合社刚刚起步, 组建标准也不统一, 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4.2.1 对联合社的认识不一致。

很多专业合作社对什么是联合社、如何组建联合社还不清楚, 一些地方的指导部门对发展联合社的重要性缺乏应有认识, 也不知道如何指导和规范联合社的建设与发展。有的地方认为联合社就是简单地把专业合作社组织起来开个会、挂个牌, 甚至有的地方认为联合社不过是专业合作社的扩大版。个别地方也存在定任务、下指标的问题, 极个别地方也存在违背合作社意愿强制联合的现象。这些致使一些地方对发展联合社思路不清、方向不明、措施不具体, 影响了联合社的健康发展。

4.2.2 缺乏法律政策支持。

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主要是促进合作社建设与发展, 对联合社没有涉及。尽管一些省市的地方性法规对联合社作了相应规定, 但过于笼统, 对联合社的法律地位、法律责任以及登记、管理、扶持等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致使一些地方存在联合社登记难、监管不到位、发展不规范等问题。同时, 支持联合社发展的政策措施还比较缺乏, 现有合作社的优惠政策也没有把联合社纳入支持范围, 尤其是缺乏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4.2.3 运行机制不健全。

一些联合社没有建立管理制度, 已经建立的多数也流于形式。有些联合社没有设立相应的决策监督机构, 不少联合社出现管理不民主、决策一言堂的问题, 甚至被某一合作社完全控制而随意侵害其他成员社的合法权益。一些联合社没有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没有按交易量或贡献大小返还盈余, 有的甚至没有独立的成员账户和交易记录。

4.2.4 缺乏实用人才。

专业合作社普遍面临人才匮乏的问题, 联合社更是如此。相比而言, 联合社更需要懂经营、善管理、能销售的专业人才。尤其是当前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市场行情瞬息万变, 发展机会稍纵即逝, 对联合社的经营管理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 绝大多数联合社的管理人员都由成员社的工作人员兼任, 这些管理人员本身文化水平偏低, 也没有经过专业培训, 难以适应联合社发展需要。同时, 联合社经济实力不强, 工作生活条件相对艰苦, 难以吸引和留住大学生等高素质人才。

5 未来抉择:发展联合社的对策建议

发展联合社对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有重要意义, 既符合中央精神, 也顺应农民期盼和合作社发展趋势, 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引导联合社健康发展, 立足联合社发展实践, 借鉴国内外经验做法, 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5.1 合理界定联合社的内涵

目前, 各地对联合社的认识、标准不尽一致, 在实践中做法差异很大, 主要参照合作社的组建方式来发展联合社。联合社成员既有合作社, 也有企业和专业大户, 甚至还有基层涉农部门和退休人员、村干部、大学生等个人, 存在参与主体多元化带来的泛化现象。从国外经验来看, 联合社基本上是基层社联合组建的。我们认为, 联合社应是合作社根据发展需要, 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是农民及其他农业经营主体在合作社基础上更高层次的再联合、再合作。联合社应是合作社之间的联合, 而不应由企业和个人作为成员。确需参加的, 可通过参与或领办合作社进入联合社。

5.2 严格遵循发展联合社的原则

在发展联合社过程中, 要处理好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和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的关系。要尊重合作社的主体地位, 按照平等、自愿、互利原则, 自下而上组建联合社。在发展联合社工作中, 政府要引导不干预, 服务不包办, 不得采取自上而下、行政命令的形式下指标、强联合。要坚持联合社的经济性、服务性、民主性的特征, 在功能定位上注重经济性, 让合作社通过联合取得经济效益, 让农民成员得到更多实惠;在价值取向上体现服务性, 坚持服务成员的宗旨, 提供低成本、便利化的服务, 而不是"建庙供菩萨"、增加合作社的负担;在内部管理上坚持民主性, 坚持成员平等、民主办社, 体现合作社和广大农民成员的利益诉求, 防止“一社独大”、少数人说了算。

5.3 赋予联合社法律地位

联合社的发展要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将联合社纳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调整范围, 赋予联合社法人地位, 明确联合社法律责任、设立标准、成员登记、功能定位、运行机制、盈余分配和财务管理等内容。同时修订《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 对联合社设立、变更、注销及备案登记等事项做出具体规定。指导各地抓紧修订和完善地方性法规。

5.4 积极引导联合社规范发展

完善规范的运行机制是联合社健康发展、有效运转的制度保障。一是明确产权。联合社是成员社独立生产经营基础上的联合体。在组建联合社的过程中, 应确保成员社资产的独立性, 避免成员社功能被弱化, 坚决防止财产归大堆。二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指导联合社量身打造具有自身特点的章程, 完善财务会计、盈余分配、产品质量控制等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三是加强民主管理。充分尊重成员社的主体地位, 健全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 充分发挥其职责作用, 强化民主监督、社务公开。

5.5 制定扶持联合社发展的优惠政策

从本质上讲联合社就是大型的合作社, 应享受合作社的优惠政策。同时, 联合社也有区别于合作社的特性, 它们对保障粮食安全贡献更大、资金需求更旺盛、系统风险更集中、配套设施建设需求更强烈, 要研究制定针对联合社自身特点的政策措施。在农业补贴、项目资金、财政奖补等方面给予倾斜, 减免农产品精深加工所得税、增值税, 在信用评级、信贷担保、贷款贴息等方面加大金融支持, 允许联合社开展信用合作, 增加农业保险险种、提高保费补贴标准, 优先保障配套辅助设施建设用地。

5.6 强化人才培养

联合社不是合作社的简单叠加, 合作层次更高、利益关系更复杂、运行管理难度更大, 对人才的要求更高。要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 支持联合社将业务骨干送到高等院校、培训机构、营销公司进行专业培训, 支持联合社聘请职业经理人、招聘大学生, 为联合社引入先进理念和现代管理方式, 提高联合社经营管理能力。

摘要:近年来, 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进一步提升合作社自我发展能力和服务成员的水平, 联合社作为我国合作社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在一些地方应运而生。但现实中, 联合社的发展还面临很多障碍和难题, 既有思想认识上的问题, 也有法律地位上的困惑。对此, 中央高度重视, 2013年中央1号文件及时提出, 要引导农民合作社以产品和产业为纽带开展合作与联合, 积极探索合作社联社登记管理办法。为贯彻落实好中央1号文件精神, 首先需要摸清基本情况, 加强基础研究, 统一思想认识, 掌握发展规律。为此我们把联合社问题作为2013年重点调研课题, 采取文献研究、实地走访、典型剖析等方式,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 先后到湖北、山西、江苏、北京、河北、山东等16个省 (市) 25个县 (市、区) 开展专题调研, 并走访了42个联合社、136家专业合作社。通过调查研究, 我们分析了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联合社发展情况, 阐释了我国发展联合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总结了各地发展联合社的主要做法, 梳理了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发展的对策建议。

合作社工作报告 篇8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12年底,同心县共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39家(专业协会8家),其中:从事种植业的97家(其中粮食产业63家),占专业合作社总数的29%,林业12家,占4%,畜牧业147家,占43%,农机服务业14家,占4%,其他69家,占20%。入社社员12236户,辐射带动农户39065户。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36期,培训社员34970人次,年实现销售额5亿元,助农增收4000多万元。涉及粮食、蔬菜、林果、畜禽、水产品、农机等多个产业和生产、储藏、运销、加工、技术、信息服务、融资服务等领域。目前,全县规范运行的专业合作社60家,达到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标准的23家,区级示范合作社13家,市级示范合作社12家。

二、发展状况

(一)合作社从小规模的家庭经营模式向集中连片的规模经营方向发展。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仅把小规模的家庭经营模式农户连接成集中连片的规模经营,也使农产品市场通过合作社走向了全国乃至国际市场。它起到了连接农户与市场的纽带作用。同心县圆枣专业合作社,带动枣农3000多户,种植枣树30000多亩,产品远销至上海、山东、北京、广东,枣农人均增加收入1398元。

(二)促进农户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合作社的带头作用,使当地特色种植业、养殖业逐步向规模化发展。同心县的枣树、红葱、西甜瓜、枸杞、甘草、药材等特色产业和示范基地逐步形成,截至2012年末,特色种植业和牛、羊、家禽等养殖业共实现销售收入2亿多元。

(三)逐步实现了土地资源和农民资源的优化组合。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自身拥有的管理、技术、设备使土地的利用率明显提高,尤其是那些被老百姓认为使用价值非常低的旱地得以充分利用。合作社流转土地,发展规模经营。引导天予枣业有限责任公司、泰杰工贸有限公司等从事农业种植的企业和合作社流转农户土地44533.8亩,进行规模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合理有序的土地流转,使农民一方面获得土地租金,另一方面可外出打工或在合作社打工,获得双重收益。

(四)以引导发展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为重点,完善经营机制,扩大规模。过去承包地块过于零散,家家种地、户户备耕的经营方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障碍。我县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探索实施土地流转合作社模式,在不改变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引导农民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到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实现了承包权、经营权、收益权的适当分离和有机结合。截至目前,全县已成立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30个。

三、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由于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心存疑虑,对其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到位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一)资金来源比较单一。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取资金的主要来源是自筹和从金融机构贷款。

(二)内部运作机制不规范,随意性较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重创建、轻规范”的问题,虽有规范的《章程》,但是大多流于形式。一是大部分合作社管理水平不高,民主意识差,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虽健全,但没有真正发挥作用。二是财务管理等内部制度不健全,利益关系不紧密。大部分合作社对成员不进行利润二次分配,缺乏合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致使可持续发展能力差。

(三)组织化程度不高,总体实力较弱。总体来看,同心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带动能力不强。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处于合作的初级阶段,产销衔接不够紧密,重盈利轻服务,社员之间的合作关系有待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四)科技支撑乏力,产品竞争力弱。我县多数专业合作社生产的产品科技含量低,品质不高,市场竞争力弱。受经济实力、市场风险等影响,广大农民对发展加工、销售等高附加值的专业合作社涉足不够,主要表现为:一是品牌意识差。二是农产品精深加工少,附加值低。三是科技投入不够。大多数专业合作社仅停留在种植等生产环节,而对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等投入很少。

(五)发展不平衡。近年来,尽管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部分干部和群众,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够,了解不深,致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极不平衡。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乡镇,由于领导重视,农民文化程度高,接受程度快,专业合作社发展速度就比较快,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乡镇,由于乡镇领导对发展专业合作社重视程度不够,合作社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六)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小,产品科技含量低,形不成特色。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不能很好地挖掘当地主导产业的潜力,不下功夫研究市场,不结合本地实际和农民现状,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兴办与农民、市场严重脱离,造成规模小,业务萎缩,农民参股、入股少,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的产品形不成自己的特色,效益不好。同时产品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低下,形不成品牌。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小,会员基本都是以五人组成,产品结构单一,质量欠佳,缺乏市场竞争力等因素。

(七)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内部管理不够规范,缺少财务管理、收益分配、技术承包和内部监督等制度。虽然农民对专业合作社发展热情较高,但由于部分管理人员文化层次、管理水平较低,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带领全体成员上规模、上效益的能力比较欠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部分领导在制度的执行上还有待提高。

(八)合作意识淡薄。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不能实行社员资格开放的原则,部分成员甚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领导层,对什么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普通企业的区别,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宗旨这些基本问题的认识还很模糊,部分社员合作意识淡薄,功利性强,社员的期望值太高,受短期利益驱动,期望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就带来丰厚的利益,稍有困难就影响积极性。多数社员特别是核心社员排斥其他农户加入,不愿意扩大合作社经营规模。

(九)经营资金普遍缺乏。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自身没有资金积累和可抵押资产,不能满足金融部门贷款条件,因此资金不足是当前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最大的难题。受资金限制,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连基本的办公设施也没有,甚至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自成立至今没有开展任何工作。2009年,自治区农牧厅和区农村信用社联合出台了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工作的相关政策,但仍在探索中,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依然受资金缺乏限制。

四、建议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为此,对今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大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力度。各级政府切实履行好职责,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指导、协调,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区市文件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发展规划及相关具体措施,积极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二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着力宣传党和政府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树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先进典型,使更多的群众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强合作意识,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层次对县乡农经及相关部门干部、村组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村能人和农民等进行培训,着力培养一批业务精、素质高的管理队伍。

三是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的争取和扶持力度。在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专项扶持资金的同时,建议县上每年拿出专项资金来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点建设,同时,积极协调农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等金融部门争取每年增加一定比例的信贷资金,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资金问题。

四是进一步加大典型培育和示范推广力度。选择一批产业特色优势相对明显、工作有一定基础、不同产业和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试点,着力培育一些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利益联结比较紧密、服务效果较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要在加快发展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培育一批能够带动全县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的示范性专业合作组织。具体要求:一是产品特色明显。产品符合我县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方向。二是带动广大农户。参加的社员在100户以上或带动农户在300户以上,与社员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三是市场竞争力强。技术、资金、信息、政策等资源获取能力强,生产的农产品品质优良,生产技术标准统一,经营业绩显著。四是运行机制健全。有规范的章程,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通过示范效应,推进全县专业合作组织上规模、上水平。

五是进一步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市场的联接力度。利用农业部门的技术优势,围绕我县优势特色产业,成立县乡农民专业合作社定点辅导小组,定人、定点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和服务,重点帮助试点单位在建立健全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提高生产经营服务能力,拓展产品销售网络,实现标准化生产,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农经站)

上一篇:海南三亚游记八年级第六单元作文下一篇: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