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合作社金融服务调研报告

2024-07-22

农业合作社金融服务调研报告(共8篇)

农业合作社金融服务调研报告 篇1

关于对金融支持农业合作社的调研报告

XX信用联社

(2012年9月3日)

近年来,农业合作社蓬勃发展,已经逐渐成为重要的农村市场主体,对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稳定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解XX信用联社支持农业合作社发展的进程、效果,以进一步促进我县农业合作社发展,探索金融支持其发展的有效途径,按照省联社有关通知要求,我县联社就金融支持农业合作社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金融支持农业合作社基本情况

截至2012年6月末,全县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114831万元,全县“三农”贷款95993万元,新放贷款中涉及农业合作社和社员贷款余额7300万元,受益农户5210户。其中投放养殖业合作社贷款1920万元,种植业合作社贷款2400万元,农产品加工和其他专业合作社2980万元。

二、XX县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

截止2012年6月末,XX县农业合作社已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共有140多家。从涉及的行业看大体分为种植业、养殖业和其他涉农合作社。其中种植业主要有粮食、棉花、油菜、蔬菜、水果、茶叶等专业合作社,养殖业主要包括生猪、渔业、-1-

黄鳝、蜂业、湘莲、珍珠等专业合作社,其他涉农类合作社如农机服务、农副产品、农产品运销、水产营销等专业合作社,呈现出合作社发展的多样性。其中全县养殖专业合作社有47个,占合作社总数的33%;种植业69个,占49%;其他26个,占18%;涌现了像xx棉花专业合作社、xx茶业专业合作社、xx优质稻专业合作社、xx蔬菜专业合作社、xx润农棉花专业合作社、xx湖渔业生产农业合作社等一大批有特色、有规模、发展势头快、助农增收增效好农业合作社。

三、支持农业合作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XX联社努力加强和改进对“三农”和县域经济的金融服务,不断夯实和加大“三农”信贷业务,积极支持农业合作社的发展。

1、有针对性地制订信贷扶持计划

XX信用联社把支持农业合作社作为服务“三农”的一个重点,及时了解我县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对各农业合作社及社员开展调查,掌握农业合作社经营项目、入社社员、股份设置、经营管理和资金需求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了对农业合作社信贷资金支持的扶持计划,做到支持对象不盲目。XX县银华润农以棉花专业合作社的形式直接向农户提供种子、化肥、农药及提供棉花栽培技术,由xx公司向各村场签订合同,按农户承包合同田亩多少毛估产量,由公司担保逐笔发放贷款。该合作社涉及村场14个,农田面积26000亩,农户1087户,2011年就向该合作社社员发放约210万元。

2、在风险可控中推行灵活的贷款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决农业合作社及社员贷款问题,XX联社采取“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贷款方式给予积极支持。一方面,对农业合作社社员中的信用户、示范户和专业户,按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管理办法,给予最高3万元的信用贷款限额。另一方面,对生产资金需求量较大的农业合作社及社员,大力推行农户联保、农村专业大户和农业合作社贷款,使专业合作社和社员的贷款额度得到大幅提高,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合作社及社员的发展。如xx信用社和联社营业部向xx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插旗菜业累计发放贷款250万元,支持其进行蔬菜加工、成品销售,主打产品芥菜和豆角,在带头人的带动和管理下,该合作社创立了“xx菜业”品牌,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仅此一项,农户增加收入150元—200元/亩,全镇农户增收600—800万元。

3、创新服务方式以有效解决合作社融资难题

农业合作社普遍存在缺乏贷款抵押物的问题,同时,由于农村房屋“二证”不齐全比较突出,很多农户无法抵押获得贷款,也很难找到愿意为其贷款提供保证的担保人,为此,XX联社根据农业合作社的生产特点,积极推广棉麻货物、仓储、林权、湖面承包经营权、订单质押以及第三人提供保证担保等方式,向农业合作社和社员发放贷款,较好的解决了其贷款难的问题。XX县xx优质稻专业合作社于2007年12月成立,主要是以水稻种

植、收购、加工为主,为扩建厂房改善成品质量和提高产量,该合作社xx米业以法人代表xx名义向三封寺信用社申请借款,却缺乏抵押物。经过多方协商并上报联社审核,信用社以担保公司担保的方式向该合作社发放贷款200万元,解决了该合作社抵押担保难的问题。

四、促进农业合作社发展的金融支持建议

1、规范农业合作社自身管理

农业合作社要加强自身规范建设,重点从规范登记注册、规范股权设置、规范生产行为和规范管理制度等方面,不断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自身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同时,不断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力,促进其广泛吸收农户入股,提高农户入户合格率和农民组织化程度;对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名义的贷款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提供贷款贴息和税费减免。

2、推广法人代表个人担保与政府专项担保贷款

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对普通社员的约束力较弱,因此有关部门要强化对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的风险约束,推广法人代表个人财产担保贷款,规定合作社法人代表对于合作社贷款具有连带清偿责任。同时可由市财政和县财政设立专业合作组织风险补偿基金,对专业合作组织提供贷款担保。

3、创新信贷产品以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在坚持风险可控、成本可算、利润可获、信息披露到位的前提下,积极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服务产品,探索新型担保方式,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贷款的品种和担保范围,创新各类符合法律规定和实际需要的农副产品订单、保单、仓单等权利以及农用生产设备、机械、林权等财产抵质押贷款品种,提升信用社服务水平。

农业合作社金融服务调研报告 篇2

关键词: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农业科技转化,组织创新

建国以来, 我国农业经50多年的发展, 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把农业生产和发展纳入到统分结合的经营管理体制, 既发挥了集体经济的优越性, 又发挥了家庭经营的灵活性, 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农业高速发展, 粮、棉、油等主要农作物总产量连年丰收, 农村经济方兴未艾。据统计, 1978年至1996年, 全国人口增长了2.6亿, 而人均粮食从319kg增至409kg, 基本解决了人口大国的温饱问题。农民收入大幅提高, 按变动价格计算, 从1978年的136元增至2008年末的4600元。但是我国农业发展仍存在诸多限制因素, 主要是资源匮乏。其中, 人均耕地面积少是最大的制约因素。分散经营导致滋生小农经济现象, 科技入户难, 也使得有效利用现有资源成了障碍。农业的持续高效发展是当前的热门话题。依靠科技创新, 驱动现代农业建设成为现实要求。加强农业科学研究, 加大科技服务力度, 鼓励农业研究各领域的创新活动, 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完善, 着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在我国农业科研体系中属基层农业科研机构, 是以地方农业生产特点为依据, 充分挖掘自然经济资源, 力求区域农业发展生态环保、经济有效。农业科研事业, 针对性强, 区域化明显。目前, 在我区域科技服务方式上激励创新。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 主要是农民自发自愿结成的农业经济组织, 也与农业科技人员加强科技服务有关, 是水到渠成的新事物。建立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 是农业发展形成有规模的产业化和社会化大市场, 强化管理的要求。这对科技成果转化、农产品的流通、大规模组织农业生产, 形成集约化经营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建立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是当前农业生产的必然趋势

我国是古老的农业大国, 几千年传统小农经营方式, 使我国农业经济呈现土地经营的高度分散性。解放后,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才大有改观。土地改革和所有制关系的变革, 我国农业经营方式日趋合理。在上世纪50年代初, 曾一度出现过以土地所有制变革为主调的农业生产合作经济组织, 如互助组、信用社、供销社等。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建国后存在过不同组织形式, 从互助组到初级社, 从初级社转向高级社, 从高级社发展到人民公社。改革开放后, 农村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 统分结合的农业家庭承包经营方式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农民自发组织, 走合作社的道路, 是近年来出现的新情况。近三十年来, 农业生产迅猛发展, 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不断完善, 家庭承包制在全国范围的实行, 激发了广大农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粮食总产量大幅度增长, 但,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 也显露出一些不足, 如劳动力文化技术水平低而导致农业新科技导入难, 农户分散经营使特色农业的建立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成了障碍, 而农业生产合作是农业生产内部提出的要求, 是社会化和农民进步提出的要求。

当前, 我国农业正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 农业正向市场化、国际化方向迈进。社会发展的外部环境, 给予了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2 农业专业合作社将成为农业科技服务的重要渠道

今年春, 中央1号文件指出:“培育和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政府订购、定向委托、招投标等方式, 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涉农企业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进入市场、应用先进技术、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作用, 加大支持力度, 加强辅导服务, 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 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或参股龙头企业。”这就说明, 现在我国农业生产已朝产业化、区域化方向发展, 市场化、国际化也得到了长足进步, 农民自发组织的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在全国范围的农村已初现端倪。在这一形势下, 政府号召培育和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很为及时。农业科技服务在基层农业科研单位作为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来抓, 已成为服务“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农业科技服务形式多样, 渠道广泛, 具有多种服务模式。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是近年来出现的新渠道, 该渠道专业面进一步拓宽, 覆盖面加大, 并且社会化程度高, 服务期长。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是多方位的服务, 包括产前、产中及产后, 农业生产赋予了更多的社会特征, 是农业科技服务的组织创新。它便于新科技的接纳, 现代管理水平的提高, 也便于统筹考虑规模化所需要的农用生产资料供应和农产品的流通销售。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表现出以下不同的特征:

2.1 服务多方面, 管理上水平

农业生产合作社克服了科技服务面狭窄的限制, 在区域范围内由农民自发、政府牵头建立的农业专业合作社, 更好地协调区域产业发展, 使农业生产布局更加合理, 更好地实行供产销一体化, 管理更加科学化, 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变。

2.2 克服“小而全”, 有利产业化

由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领头, 创造的“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等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解决了分散经营下小农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矛盾, 通过合作组织把一个个农户串联起来, 形成利益共同体, 对区域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极为有利。

2.3 内联多方力量, 外接广阔市场

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经济组织, 是我国农业进入一定阶段后出现的新事物, 应当说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织保证和渠道。它能内联供销社和信用社, 在物资供应和资金投入上作保障, 便于政府统一领导和科学技术吸收, 使农业发展更加社会化。

3 镇江市农业科学院科技服务与农业合作社

镇江市农业科学院, 是一所以区域自然气候特点及农业立地条件, 建立的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改革开放以来, 该院深化科技改革各项政策措施, 及时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 注重引进培养人才, 不断强化科研手段, 农业科学研究水平大幅提升。在区域内农业科研和成果转化工作中, 成绩斐然。目前, 拥有在职员工近百人, 研究生以上学历20人, 大学学历六十多人, 具有高级职称科研人员占三分之一。科研队伍学历层次、年龄结构优化, 专业配备齐全, 研究领域日趋合理。现, 以区域农业生产特点和院自身发展要求, 把院农业科研划成江苏丘陵农业资源深度开发利用研究、丘陵地区生态农业技术研究、蔬菜花卉新品种选育、丘陵农牧结合新技术研究、优质高产多抗粮油新品种选育、丘陵地区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发生规律及控制技术研究和农用微生物七大领域。区域内农业科学研究及科技服务, 以研究室选立、申报课题, 通过农业科技服务转化科技成果。“十五”以来, 该所主持和共同主持的课题先后获各类科技成果奖21项次, 其中部省级以上6项。通过审定的农作物新品种28个, 申请品种保护20项, 申请专利35项, 已获品种保护权11项, 专利授权7项, 登记农药新产品10个, 新成果、新技术在省内外推广面积累计达670万hm2, 产生社会效益40亿元以上。

在多年的实践中, 该所着力区域特色农业的科技创新, 以科技创新支撑农业生产发展。各研究部门, 在几十年的科技服务中, 已摸索总结出多条各具特点的服务方式。如, 申请注册的省著名农业企业“万山红遍”农业园, 以原先的农业试验基地为起点, 在政府的领导下, 加大投入, 引进国际先进技术, 以科技窗口和平台建设为主要内容, 打造农业龙头企业。近年来, 通过挂牌扩园, “万山红遍”龙头企业面积增至1400hm2。植物保护方面, 在科研与服务上, 发挥工厂化生产特点, 研究有深度, 服务范围广。下设的绿盾植保公司, 已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该部门, 最近在广泛调研基础上, 提出了专业化服务。由政府牵头, 本单位配合, 乡镇农服公司协助, 以种粮大户为主要对象, 开展大规模植物病虫防治工作。在科技服务中, 一贯坚持完全彻底的服务理念, 近两年多的试验示范, 取得了显著的效益。由院牵头成立的镇江市苏盾植保专业合作联社注册资金近千万元, 人员15名, 其中, 本科以上学历6名, 高级职称资格人员4名, 负责组织协调社会化服务全过程。2012年初夏, 联社组织全市范围内植保员培训班, 人员由各乡镇选派或种植大户报名。通过培训提高植保员的病虫害防治技能。

农业专业合作社, 目前在区域内表现很有势头。由桃、梨、葡萄生产专业户自发、自愿, 政府领导, 我院指导, 成立了多类别的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员是各类专业户, 有组织生产和流通销售经验, 合作社把他们联合起来, 在新技术导入、行政措施落实, 生产流通统筹上迈了一大步。在江苏句容市袁巷有机农业示范园区, 以整村推进扩大有机农业示范效果, 组建了有机农业生产合作社。起初有152户加入, 一年间增加至500户, 入社农户人均年收入达10000多元。果树桃、葡萄、梨等先进技术在社内一并采用, 果品统一包装, 是科技入户的新途径。2010年底, 由“万山红遍”农业科技园作为龙头企业, 为解决目前实际生产过程中各类农业合作社多, 但较散乱, 挂牌成立了应时鲜果“万山红遍”合作联社, 将16个农业合作社纳入统一农业合作组织内, 共享“万山红遍”品牌。

4 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存在不足与对策

我国农业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 社会化、市场化大农业正在建立, 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涌现, 是经营方式的进步要求。然而, 现实的情况是, 仍存在政策、资金、人才等诸方面问题。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是农民自发, 但很散乱;管理办法、运作方式尚未健全;建立良好机制, 配备管理人才等仍是努力方向。应当认识到农业专业生产合作社的出现, 有它的必然性, 要加强这方面工作的领导, 把它作为发展高效现代农业的一项突破性工作来抓, 倾斜政策, 因势利导。以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和龙头企业联手关注合作社的发展, 帮助订立规章制度, 强化生产合作社的专业性和社会性特征, 扶持合作社这一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

5结语

近年来, 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在我区域内呈蓬勃发展之势, 多种形式的农业经济组织, 在全国范围内也表现出势头。从中央到地方有关文件中, 反复提到培育和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强调农业专业合作社、农资供销社等农业经济组织在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中对农产品进入市场, 农民素质提高, 先进技术导入等方面的重要性。应当看到我国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 现阶段出现经济合作组织如合作社, 虽说是老调调, 但目前来看, 是否定后的肯定, 是经济发展的升华, 它寓示着我区域农业发展并打破了小农思想形成的老框框, 对农业生产和发展在社会化、市场化上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前, 我区域的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 是我国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实行一段时间以后, 出现的农民自发的农业经济合作组织, 起步阶段需要政府予以重视, 出台相应政策, 支持合作社发展, 突出生产专业性和经营的社会化;科研单位应大力配合, 把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渠道, 并把建设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突破性工作来抓, 帮助和指导好这项工作。

参考文献

[1]锁茜, 等.集约化经营是现代化农业的有效途径[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6) :22-24.

[2]刘地久.论农业产业化向国际化迈进[J].学习与探讨, 2003 (5) :54-57.

农业合作社金融服务调研报告 篇3

近日,以“互联网+农业,产业融合新时代”为主题的2015农产品与农业产业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由中国城乡发展国际交流协会主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业部经管司为指导单位,吾谷网承办。农管家作为农业互联网的新生力量,以服务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业供应链互联网服务平台领先业界,受到了主办方的邀请出席。

本次农业产业发展论坛在会议级别、思想交流、行业探讨等多方面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多项第一,堪称国家级农业盛会。论坛共吸引了200多位中外嘉宾和近40家媒体,以及首农集团、新发地等农业企业到场。中国城乡发展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孙晓郁、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合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何宇鹏等领导莅临论坛并作精彩演讲。

农管家CEO王磊在论坛现场表示,现在中国农业面临的问题是由个体经营转变为规模经营,未来需要一些新兴的经营主体而不是个体农户,来承担未来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中国农业在目前的转变过程中,经营主体仍然是缺失的。农管家希望能够借助于互联网,为未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好服务,这也是农管家的使命。

7月初,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在“互联网+”现代农业重点行动中,《意见》将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放在重要位置,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农业服务平台,支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早在2014年,农管家公司便走在用互联网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道路上,以助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长为使命。在本次论坛上,王磊不同于一般企业的高大上演讲,引用了农管家扎根一线服务过的桦川合作社、松原宁江合作社的两个故事,生动、朴实的将农管家在过去一年多的探索经验与业界大佬交流探讨,获得了业界的连连称赞。

松原宁江合作社李社长表示,合作社在农管家的帮助下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的产业链条,对农管家的态度也是从懵懂到信任最后到依赖。农闲时间,合作社的社员也入住到农管家APP平台,观看生产技术指导,一起组织学习农技,忙的不亦乐乎,将来除了下田之外,都交给农管家。

农业银行银医金融业务合作协议书 篇4

()农银医合字()第 号

尊敬的客户:为了维护您的权益,请在签署本协议前,仔细阅读本协议各条款,关注您在协议中的权利、义务。如对本协议有任何疑问,请向承办行咨询。

甲方: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乙方:

××支行

地址:

地址: 邮编:

邮编:

单位负责人:

单位负责人:

甲乙双方为建立长期、稳定、良好的业务支持和全面合作关系,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以及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有关规定,进一步密切和深化合作,谋求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双方本着“自愿、平等、互利、守信”的原则,以共同发展和长期合作为目标,达成本协议。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甲方在国家法律、法规和金融政策允许的业务范围内将乙方作为重点合作客户,利用自身的金融资源为乙方优先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第二条

乙方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将甲方作为重要的长期合作伙伴,利用自身的资源为甲方提供必要的信息和便利,以协助甲方为乙方提供金融服务并防控风险。

第三条

本协议是指导双方长期合作的基础文件,甲乙双方办理本协议项下各项业务,所签订的各项具体业务协议、合同均应遵照本协议所确立的原则,并以各项具体业务协议、合同约定的内容为准。

第四条 甲方授权 支行为乙方金融业务承办行,为乙方及其下属单位提供业务合作服务,业务合作服务的日常事务由承办行具体负责与乙方联系处理。

第二章 业务合作内容

第五条

银行账户

乙方将甲方作为主要合作银行,承诺本公司和下属公司或单位在甲方开立基本结算账户,办理日常现金收付和转账结算业务。

第六条

结算与现金管理业务

甲方利用自身全面的资金结算网络和业务服务平台,为乙方提供“快捷、方便、安全、多渠道”的结算服务,协助乙方进行资金流动性和效益性管理。

甲方利用先进的现金管理平台,为乙方提供资金流动性管理、投融资服务、分院资金归集和下拨、风险管理等一揽子服务,乙方承诺将现金管理业务交予甲方办理。双方就具体产品另行签订服务协议。

第七条 代理业务

甲方为乙方优先提供代发工资、代理保险、代理保管等多种代理服务,乙方所有人员的代发工资业务由甲方办理。双方代发工资业务另行签订代发工资协议。

第八条 信贷业务

甲方在国家信贷政策范围内,为乙方提供贷款授信、用信和银票承兑服务,乙方承诺将融资业务全部交予甲方办理。

第九条 银医通收单管理信息系统(POS—MIS)服务

甲方为乙方免费提供POS终端机具;乙方同意甲方为其在天津市的MIS交易收单行。双方POS—MIS业务另行签订服务协议。

第十条

银医一卡通服务

为进一步提升医院综合服务功能,彻底改变患者就医时排队挂号、缴费、取药现状,甲乙双方合作开发“医院自助综合服务系统”,银行与医院HIS系统对接,实现病人自助建卡、自助挂号、自助缴费功能。

第十一条 自助银行服务

在乙方院内,甲方提供自动取款机(ATM)、存取款一体机(CRS)各一部,全天候24小时提供查询余额、存取现金、转账、自助交费、修改密码等金融自助服务,方便乙方员工、就医人员和客户自助办理金融业务。乙方为甲方提供自助银行所需房屋建设并协助甲方做好自助银行安全管理工作。双方另行签订自助银行合作和管理协议。

第十三条

理财服务

根据乙方账户资金使用和具体要求,甲方为乙方提供理财服务,为乙方制定理财方案,及时向乙方推介各类产品信息,协助乙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收益水平。

第十四条

银行卡服务

甲方优先向符合条件的乙方及下属单位员工、与乙方发生业务的客户及乙方提供服务的患者发行贷记卡、准贷记卡、国际信用卡、借记卡、芯片卡,为其提供包括存取款、转账以及异地汇款、消费信用等银行卡服务;乙方相关人员应优先推荐其客户使用甲方银行卡产品。

第十五条

企业年金服务

乙方承诺将企业年金委托甲方管理,甲方作为托管人,认真履行职责,保证乙方企业年金稳健高效运作。

第十六条

其他业务

随着甲乙双方合作的不断深入,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要求的前提下,双方可以探索开拓新的业务合作项目。

第十七条 甲方具有所提供产品和服务内容的解释权。

第三章 双方承诺

第十八条

甲方承诺在双方合作过程中本着诚实信用的原则全面适当地履行如下义务:

1、按照约定的业务合作内容,为乙方提供全方位、个性化、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2、在符合甲方信贷制度要求的前提下,优先受理乙方的融资申请,并可视业务情况启用重要客户“绿色通道”,以方便乙方快捷使用授信额度。在符合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和甲方管理制度的前提下给予乙方优惠的贷款利率或费率。

3、关心乙方的长远发展,为乙方的经营和服务活动提供及时有效的国家政策、行业指导以及金融信息,并对乙方的管理提出建议。

4、高度重视乙方就所提供服务提出的质询、批评和投诉并迅速妥善处理。采纳乙方对产品和服务提出的合理建议并及时改进工作。

第十九条

乙方承诺在双方合作过程中本着诚实信用原则全面适当地履行如下义务:

1、积极与甲方在金融产品服务、资金融通、开发新项目等方面开展合作,优先在甲方办理各项金融业务。

2、积极协助甲方在乙方和关联客户推广和开办各项金融业务。

3、与甲方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定期通报客户、投资、项目和财务发展战略等有关信息,以便于甲方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4、按有关规定和双方约定按时、足额对甲方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支付各项利息和费用。

第二十条 任何一方对合作过程中获得的对方商业秘密以及其他与利益相关的财务数据或信息负有保密义务。除非根据法律、法规或规范性文件的要求,未经对方同意,不得向任何第三人披露或泄露上述信息。当事人的保密义务不因本协议的解除或终止而免除。

第四章 违约责任

第二十一条 任何一方未履行本协议下的任何一款均被视为违约。守约方有权要求对方在合理的期限内对违约行为予以改正。期限届满仍未改正的,守约方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违约方赔偿守约方因此而遭受的直接损失(包括已经发生的损失和可以预见的损失)。

第二十二条 因不可抗力(如:洪水、火灾、地震、战争等)导致一方不能依约履行本协议的,该方无需就此承担责任,但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损失扩大,否则应就扩大损失向对方承担赔偿责任。受影响一方应在不可抗力发生后尽快通知对方,并在有关机关出具证明后三天内以最快方式向对方提供一切相关材料。

第五章 协议的效力和争议解决

第二十三条 协议的生效

本协议自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 五 年。期满前两个月内双方无书面异议的,协议有效期自动延长 五 年。

第二十四条 在履行本协议过程中,未经双方书面协商一致,任何一方不得单方面修改或变更本协议。

第二十五条 如遇国家法律、法规或政策变化,致使本协议的部分或全部条款不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或政策要求的,各方应及时协商,尽快修改本协议相关条款。

第二十六条 甲乙任何一方违反法律法规,严重违反本协议约定或发生其他影响本协议目的实现的不利情形的,对方有权解除本协议。

第二十七条 争议的解决

因本协议引起的或与本协议有关的任何争议,甲乙双方均应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可将争议提交所在地人民法院诉讼。在诉讼期间,本协议不涉及争议的条款仍需履行。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第二十九条

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处理,或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乙方声明:甲方已依法向乙方提示了相关条款,应乙方要求对相关条款的概念、内容及法律效果做了说明,乙方已经知悉并理解上述条款。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签约人: 签约人:

农业合作社金融服务调研报告 篇5

xx镇推进农村党支部领办创办

土地股份合作社服务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动员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主要是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部署要求,认真分析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对农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服务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进行安排部署。

月日,全市推进农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服务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动员会议召开。市委书记同志作重要讲话,要求各级各部门要牢牢把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方向,在“三农”工作上探索创新、谋求突破,努力实现土地产出最大化、农业效益最大化、农民收入最大化。

下面,根据市委书记的讲话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实施意见,县委、县政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实际,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充分认识农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的重要意义

1、上级有要求。总书记多次强调,“土地流转和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也是农村改革的基本方向。”市委、市政府也围绕发展土地规模经营提出了指导性意见,特别是书记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当前,最简单、最可行、最高效的路子,就是由村‘两委’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列举了党支部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做法,该合作社采取“以地入股、按股分红”的土地规模化运营模式,组织村民按照土地确权颁证的面积自愿入股,实现了规模种植,解决了农村“谁来种地”、农民增收乏力、集体经济薄弱等问题,村支部也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信任。的做法,很有代表性,主要有四个突出特点:一是土地三权清晰。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全面托管村内耕地,形成了村集体拥有所有权、农民享有承包权、服务中心行使经营权的“三权分置”模式。完全符合更好坚持集体对土地的所有权、保障农户对土地的承包权、用活土地经营权的要求。二是坚持群众自愿。镇村两级多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全体村民会议,解释政策、分析利弊,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没有强迫命令,群众进退自由,入社按股分红,退出保留原地。三是实现多方共赢。采用“两次分红”模式,保底分红,保障农民收益;增产分红,保障集体增收,农民、村集体实现共赢。四是党支部充分发挥作用。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搭建起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连心桥,使基层组织的政治功能、服务功能与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紧密结合,真正把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2、基层有基础。据统计,我县共有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家,其中家为农业种植合作社,占到领办总数的%。通过领办种植合作社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万亩,占全县土地规模化经营面积的%。

3、现实有需求。土地是“三农”的核心,是农村最主要的生产要素,也是村级集体手中拥有的最大资源。我县共有耕地万亩,土地承包经营收入是农民收入和村集体收入的重要来源,这是实现村级增收的关键点和突破口。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土地这一宝贵资源还远远没有发挥它的最大效益,家庭承包分散经营的模式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不适宜农业机械化、自动化的推广实施,而目前农民外出打工较多,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谁来种地成为农村面临的紧迫而严峻的课题。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走专业化、合作化、集约化之路成为大势所趋。

从农业农村的长远发展看,大力推广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这一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有利于集体、村民增收。通过土地入股,分红收益明显大于流转收益,加上务工收入,农民增收渠道更加宽泛。村集体利用增产部分和土地收益,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加。同时,土地规模经营后,农忙季节在外放心打工、经商人员不再奔波返乡,进一步增加了工资性收。

二是有利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由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组织,把碎片化的土地集中起来,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搭建起基层组织帮民致富、为民服务的新平台,村党支部将为群众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服务,这是加强党对农村工作领导的根本性举措。

三是有利于“放心农场”建设。实行适度规模种植,便于大型农机、物联网、标准化等现代农业装备技术统一应用,便于农业生产全过程监督管理,从而使农产品质量有保证、更放心。

四是有利于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组织和服务方式的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集约化、专业化、社会化水平,统一解决品种、品质、品牌的问题,符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有利于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五是有利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市民化的进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全程统一服务,彻底解决了土地对农民的束缚问题,将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总之,由农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服务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符合上级决策部署,符合实际,符合基层需求和群众意愿,是“三农”工作的突破口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途径,各村要因势利导,暂不具备条件的村庄,待条件具备后,跟上工作。各村党支部书记要抓住机遇,积极探索,敢闯敢试,带头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

二、立足实际,细化措施,稳步推进农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工作

一是群众自愿、进退自由。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工作中,既要看到方向的必然性、明确性,也要看到过程的渐进性、长期性。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维护农民权益,把选择权交给农民,由农民选择而不是代替农民选择。要给农民预留时间,逐步认知熟悉,消化政策,提高认识,作出决定,不能盲目追求百分之百、纯而又纯,更不能搞形式主义、形象工程。要继续支持、鼓励农村种粮大户,继续为已有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业户提供支持和服务,提倡多种形式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镇干部和村干部要组织专门力量进村入户,听取意见,分析形势、宣讲政策,阐明利弊、算好收益,确保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是依法运作、规范管理。实行土地集中适度规模经营涉及的主体、包含的利益关系十分复杂,必须依法运作、规范管理。要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委要求,科学把握土地经营权流动、集中、规模经营的度,做到与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与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改进程度相适应,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相适应。要坚持公开、公正、规范,完善合作社组织管理机构,健全选举、决策、管理、监督制度,明确社员责任、权利和义务。要充分发挥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职责,对运转情况、资金使用、收益分配等进行全程监督。要明确入社按股分红,退出保留原地,不准借机调整土地,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三是立足实际,形式灵活。明确主要发展方向和模式,分类精准指导而不统一硬性强推。一是自主经营型。农民以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支部领办创办的合作社,入股土地由支部带领合作社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年终按股份分红。入股农民根据自愿可在合作社参加生产,按劳取酬。二是内股外租型。农民以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支部领办创办的合作社,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支部带领合作社采取对外租赁、再入股的经营方式,统一发包给专业种养大户或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业规模经营。三是内股外租+自主经营型。农民以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支部领办创办的合作社,支部带领合作社根据实际情况,宜包则包,宜租则租,可将一部分土地转包和租赁给专业种养大户或农业企业等集中经营,同时留出一部分土地进行自主经营。

四是完善服务,提高效益。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必然对综合服务保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镇上以供销社为主体建立为农服务中心,实行耕种、管理、收获、销售一条龙服务,建立集农技指导、信用评价、保险推广、产品营销于一体的农业公共服务组织。紧紧围绕建设周边城市“放心农场”和打造京津冀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目标,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维,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帮助合作社与各级科研院所联姻结对,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做到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提高农业科学种植水平。

五是立足实际,做好结合。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必须立足实际,顺应群众期盼,确保有载体、有渠道、可持续,能参与、有效益、受欢迎。要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充分结合。当前,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种植结构单一、高端农产品比例少、产值低是我们农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我们要千方百计挖掘潜力、发挥优势,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质高效安全的品质、品牌农业,加快“放心农场”建设。要与脱贫攻坚充分结合。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变土地个体分散化经营为规模化经营,变农户粗放式经营为合作社集约化经营,能促进集体和农民双增收。农村党支部是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领办创办的土地股份合作社更要承担扶贫责任。要结合脱贫攻坚选项目上项目,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入社,提升组织化程度,让更多贫困户入得了社、稳得住脚、脱得了贫。要与美丽乡村建设充分结合。通过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变“资源”为“资产”、变“农民”

为“股民”、变“产品”为“商品”,积极探索出一条具有特色的规模经营、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新路径。要与城乡网格化管理充分结合。要把工作推进的各项措施融进网格,发挥基层网格长、网格员密切联系服务群众优势,搞好宣传发动、摸底排查、意见征集,借助网格推进工作。

三、加强领导,夯实基础,确保农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工作扎实推进、快见成效

推进农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必须坚持从政治上把握,从大局上谋划,切实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聚焦重点,加强宣传,迅速启动。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工作顺利推进,县委县政府出台了《的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镇上也要建立健全相应工作机构,制定实施方案,抓好具体工作的组织实施。同时,结合今年村“两委”换届,超前谋划村级班子建设,培养选用政治素质、致富能力“双强”型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干部,确保农村党支部书记的“主心骨”作用和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体现,赢得广大农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二是夯实基础。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党支部领办创办是前提。要以此为契机,更好地发挥推动发展、维护稳定和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团结群众的核心作用,让农民群众一切相信党、一切依靠党。希望大家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自觉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村里的公道人、群众的贴心人,做团结带领群众致富的模范党员、优秀干部。要把发挥党支部政治功能、服务功能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切实把党员干部拧成一股绳,把领办创办工作办实办好、办出成效。要紧紧围绕群众得实惠这个中心,不与民争利,确保集体收入用之于民。农村党组织要以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为突破口,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强村级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谐。驻村“第一书记”要发挥职能优势,为合作社发展提供支持、搞好服务。

三要强化舆论宣传。农村党支部通过召开村党支部班子成员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等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农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的重要意义、推进措施和政策要求,引导群众细算入社前后的投入、产出对比账,明确合作经营在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增收致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要始终把尊重群众意愿放在首位,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耐心做好政策解释工作,要向群众讲清楚,“成立合作社不是收回承包地”,打消群众的顾虑,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要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处理具体问题不能简单化,确保每个加入合作社的群众都是志愿加入,坚决防止由此而引发矛盾问题。

四要快速启动。目前来看,这项工作的实效性很强,如果秋收前成立不了合作社,等种上小麦了,今年再搞就没意义了,就只能等到明年秋季,一耽误就是一年的时间。会后,各村党支部书记要立即着手谋划这项工作,镇上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抓,加快工作进度,确保前示范村全部建立合作社,秋收后由合作社经营土地。同时,在具体推进过程中注重总结提炼,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做法,为下一步全面推开积累经验。

五要加强督导考核。县推进农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服务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制定具体考核办法,不定期对各镇街、开发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对被动应付、无实际进展的全县通报批评。同时,县里也建立了县级领导联系乡镇制度,县领导不定期到镇入村进行督导和指导,了解情况、发现问题。镇上也将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强化督导检查,实施科学考评,结果与干部绩效工资、评比表彰挂钩,确保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农业合作社金融服务调研报告 篇6

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85.3%,农业人口11-3万人,占81.9%;国土面积1297.5平方公里,有“茶叶之乡”、“林业之乡”、“歌舞之乡”、“举重之乡”的美誉。

一、**县农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县认真实施“绿色产业兴县,生态家园富民”的发展战略,在抓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立足地理资源优势,狠抓茶业、以椪柑为主的林果业、草食畜牧业、无公害蔬菜等四大特色支柱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围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财政先后投入5330多万元,修建小水电19处、集雨节水池(窖)1500口、沼气池5128口,除险加固1座中型、4座小i型、17座小ii型病险水库,修复各类水毁水利设施7000多处;投放各类蔬菜大棚220个,高标准钢架网箱150口。2006年,在继2005年遭遇春夏连旱的情况下,全县仍然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5.4万亩,总产2.84万吨,较常年3.5万吨减少0.66万吨,减幅18.9%,同比增产0.60万吨,增幅26.9%;完成国民生产总值(gdp)5.51亿元,同比增长10.4%;农业增加值1.25亿元,占gdp的22.7%,同比增长5.5%;财税收入3339万元,同比增长19.25%;农民人均纯收入1’742元,同比增加150元,增长9.4%。

(二)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业支柱产业建设

以专业村、户带动形式建设支柱产业,通过多年不懈努力,到2006年,全县茶叶、以桠柑为主的林果业、草食畜牧业、无公害蔬菜等四大特色支柱产业建设已初具规模,发展各类专业村40个,各类专业大户3000户。一是茶叶种植面积5.6万亩,可采茶园面积2.5万亩,良种化率25%,年产茶叶1300余吨,年产值4500余万元;二是柑桔种植面积5-3万亩,年产柑桔2.4万吨;三是草山草坡160万亩,居全省之首,全县山羊饲养量16万余只,牛6万余头,畜牧水产产值突破’78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的34%;四是蔬菜种植面积5.1万亩,年产蔬菜8万吨,总产值5000万元。

(三)围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

多年来,特别是2001年以来,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各级财政的支持下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一是茶多酚厂、雅洁公司、泰森木材加工厂等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得到发展和壮大,有效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二是神宝牧业、中顺牧业、群博公司、绿园茶场、小背篓茶苑等一批企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大户联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方式进行规范运作,辐射带动各类专业户80c10多户。

二、2001年以来财政支农惠农政策及利弊分析

2001年来,中央连续6年出台了1号文件,安排部署农业农村工作,把“三农”工作摆在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制定了一系列的支农惠农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实施,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财政支农政策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1、财政扶贫成果显著。六年来各级财政投入扶贫资金共计10806万元,帮助全县1170名绝对贫困者和7632名低收入者脱贫,组织培训并安排外出务工就业贫困劳动力4000余人;新增和改造农田240公顷;新建和改建公路1213公里;解决了农村4.2万人、16.78万头牲畜饮水困难。

2、农民减负增收效果明显。通过减免农业税、减免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发放粮食直补、良种、农机和农资综合补贴(简称“两减免、三补贴”),每年全县减少农民负担117.1万元,新增收入432万元。

3、特色产业建设得到较快发展。近年来各级财政投入项目扶持专项资金3000万元,改良茶园1.5万亩,新增茶叶开发面积1万亩、桠柑为主的林果业面积2.1万亩、牛羊为主的节粮型草食牧畜16.78万头、大棚蔬菜为主的无公害蔬菜基地1200亩,全县四大特色支柱产业初具规模,并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4、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财政安排农村生态建设资金270万元,推广农村沼气能源建设,项目区农民以沼气代柴火,既减少空气污染,又保护植被林木,目前已建设沼气池6’735口。据

统计,节省柴草18万吨,相当于封山育林6万余亩。实施生态公益林等项目建设,新增造林18.5万亩,恢复了生态环境,减少了水土流失,促进了环境可持续发展。

(二)财政支农政策对发展现代农业的障碍因素分析

2007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了以发展现代农业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级财政部门通过一系列优惠政

策的实施,促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一定加强,农户种粮积极性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一定提高,农村支柱产业得到一定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得到一定壮大,但是,目前财政支农政策措施与发展现代农业要求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财政支农投入仍然相对偏低,基础产业难以做大做强。往年财政等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县的四大支柱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地处山区,各方面因素制约,发展生产的前期投入成本相对其它经济发达的县市高。一方面**县农业产业规模小、效益低,产业没有规模和效益优势,另一方面财政支农投入政策强调规模,扶优扶强,致使**县同其它发达县市相比,很难争取各级财政大力支持,进一步拉大了与发达县市的发展差距,如**县的茶叶产业,有品牌优势,但无规模,只有5.6万亩,难以达到财政支持10万亩以上的规模要求,财政支持力度小,难以扭转**县茶叶有品牌无产业优势的局面。

2、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偏重农田水利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忽视其它软件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多年来,虽然各级财政先后投入大量的资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支持只局限在加强农田水利、农村清洁能等方面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对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农业市场体系、服务体系、执法体系、检验检测体系等方面建设支持不够,甚至没有。由于农业产业体系不健全,农村现代物流体系没有建立,服务水平低,标准化生产难以推广,品牌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难以加强,致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低,很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形势。如我县茶叶产业,尽管茶叶加工实现了由手工制作向机械化制作转变,茶叶生产逐渐向高、精、深产品转型。但是由于联合协作生产经营机制、市场监控机制及网络营销机制仍停留在较低效的状况,仍然改变不了“**毛尖”家庭式作坊加工“有品牌、礼品茶,无市场”的局面,难以发挥联动效益。

3、财政支农资金没有形成合力,难以发挥资金统筹效益。多年来,财政支农资金分别掌握在发改委、扶贫办、农办、财政、农业、畜牧、水务等多个部门,在缺少切实可行的系统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导致财政支持政策紊乱,资金统筹使用困难,项目实施范围和建设内容有相当程度的交叉重复,难以发挥资金统筹效益。

4、财政支持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力度小,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与现代农业发展相脱节。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需要有农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支持,将现代农业科技项目转化为成果,发展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而**县在这些方面因财政困难等原因几乎没有投入,依靠的是单位自筹资金引进数量有限的设备,从业人员在推广过程中去逐步摸索,难以达到用现代物质技术条件装备农业、发展农业的要求。

5、财政支持农民教育培训形式落后,难以为发展现代农业培养高素质农民。近几年,我县在各级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深入开展了农业实用技术、“阳光工程”和新型农民等培训。几年来,共投入财政资金67.5万元,累计培训农民4000余人次。由于培训形式单一落后,且大多数技术人员专业知识老化、知识更新速度慢,培训效果不太乐观。

6、财政支农项目资金地方配套“一刀切”,严重制约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的发展。**县是一个财政穷县,2006年财税收入仅3339万元,每年需向上争取转移支付维持运转。相关部门下达**县的项目任务都要求县财政配套资金,但是象**这样的穷县、小县根本无力配套,形同虚设。由于实施项目单位没有工作经费来源,迫使部门冒险违规挪用项目专项资金作为工作经费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样既影响了项目设计效益,又加重了部门压力和负担,也严重挫伤了部门争取财政支持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

三、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

作为承担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财政部门,在财政支农政策的设计和安排上,应按照现代农业的内涵要求,把思路统一到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高度上来,突破固有体制的束缚,加大投入力度,及时进行财政支农政策调整创新。

(一)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

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农业是第一产业,也是基础性产业。但就产业而言,它与其它非农产业相比具有明显的弱势,不但点多、线长,而且短期效益不明显,任何时候都需要政府强大支持力度和保护力度。就区域来讲,**县与其它发达县市相比,财力更弱,发展更困难,更需要中央、省财政的优先支持,确保财政支农投入优先增长、稳定增长的政策充分落实到位,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二)围绕现代农业特性,结合县域农业的实际,突出财政支农重点

在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财政支农投入要突出以下几个重点:一是突出农业基础设施投入,重点抓好水、电、路的建设及改造和耕地质量的提升,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二是突出科技创新和科技推广投入,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三是突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提升农口部门社会化服务能力,以适应农业产业对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的需要;四是突出优势农产品良种栽培、精深加工、贮运技术研究推广投人,重点抓好茶叶、柑桔、草食牧业的发展,推进**县的优势产业的改造升级;五是突出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基地建设投入,充分发挥我县生态环境优势,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切实加大财政资金监管力度,实行项目申报公开透明管理,成立以各级政府为主的资金整合协调领导小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针对发展现代农业不同对象和环节,优化财政支农政策

财政项目资金作为政府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手段,要根据不同的支持对象和环节,采用不同的支持方式,才能达到政策效果:一是加大财政无偿投入,在产业化经营中的纯公益部分,属于公共财政履行职能的范围,财政应无偿地投人。如农产品基地的基础设施包括水利工程、机耕道路等;二是创立财政有偿投入,对于产业化经营中属于市场筹资部分,财政可采取有偿投入,支持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三是继续加大财政贴息,鼓励企业使用银行贷款,进行深加工技改、优良品种繁育、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推广、市场改建扩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等,财政可在一定时期内给予全额或部分贴息;四是创立以奖代补制度,对于龙头企业开发引进推广良种和新技术,培训和指导农民,开展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引进推广应用农产品精深加工、包装、储藏、保鲜等技术,申报农产品质量标准认证、培育产品品牌、提供食品安全服务,开展市场信息服务、建立营销网络、举办产品宣传推广活动等,财政可采取以奖代补方式进行支持。

(四)落实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优惠政策,取消贫困县地方项目配套资金政策

农业合作社金融服务调研报告 篇7

1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中的作用

1.1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为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良好平台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联系农户与市场的纽带,有效解决了农户分散经营与大市场的对接矛盾。它把农户组织起来,统一采购、统一销售,以规模化的优势为农户提供市场进入、收益返还、附加值获得等多项服务,提高了农户在市场中的地位,使农户获得了话语权,同时也为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了良好的组织载体,有利于其服务水平的提高。

1.2 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实现农业产业化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从事生产、加工、销售等一体化服务的群众自治组织,因其生产需求、服务需求、信息需求、收益需求一致,容易形成规模效应。合作社带头人通过内引外联,跑市场、跑销路,对产业整体发展方向及政策把握较及时准确,由于产业集聚,市场信息易于掌控,便于及时调整种、养、加、销结构,延长产业链条。

1.3 提高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促进技术推广

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解决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自己的互助组织,它的目标是为自己的社员服务,以社员的需求为导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统一提供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促进了各环节的标准化,利于建立信息档案数据库,实施可追溯制度,弘扬诚信,拓展市场。通过引进、示范新技术、新品种,引导社员进行规范化的农业生产经营,使农业生产经营向工厂化发展,加快采用新技术,推广新品种进程。

1.4 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民增收

农民专业合作社凭借规模优势为社员提供市场进入、价格改进、个性服务、收益返还、附加值获得等多项服务,降低生产成本,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例如,农民专业合作社直接从生产厂家批量购买生产资料、农药、化肥等,减少农资销售的中间环节,降低生产成本;农民合作社作为一个整体通过注册商标,打造品牌,统一销售社员的农产品,或者将社员的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再出售,通过农超对接、农社对接,缩短流通环节,降低经营风险,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提高销售利润,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2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思想问题突出

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但人们对其存在和发展意义的了解并不准确。一些农户认为成立合作社只是为了获得国家的补贴,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部分基层领导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性质、原则、法律法规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意义也认识不足,所以宣传不到位,导致部分农民加入、参与合作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合作社发展缺乏后劲,阻碍了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2.2 发展规模小

经过20余年的发展,河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与合作社的规模已经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但目前河北省还有相当多的合作组织仅有几名、十几名会员,组建规模偏小,跨村出县的不多,不具有行业规模,资本积累较慢,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

2.3 经济实力弱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大部分社员都是农户,其运行都是靠社员交讷的微薄社费维系,缺少资金支持,经济实力弱。在提供一体化服务、引进新技术、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创立品牌、进行市场开拓、利用期货期权规避风险等项目时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河北省农民收入水平一直不高,资金投入能力有限,合作社的经济实力成为了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瓶颈,限制了生物技术、良种培育、丰产栽培、精深加工、产品安全、节水灌溉、新型肥药、疫病防控、循环农业等关键领域的科技创新。

2.4 智能人才缺乏

农民专业合作社大部分是由农户组成的,由于农户大部分知识水平有限、管理经验不足,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往往缺少能人,特别是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合作社带头人。再加上合作社的经济实力等方面的限制,农民专业合作社对社员的服务仅停留在技术培训、生产资料供应、产品销售和提供市场信息等一些低层次的服务上,大部分还没有涉足农副产品加工、物流、风险规避等方面的业务。智能人才缺乏,难以有效整合科技、信息资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难以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2.5 制度执行不力

合作社内部制度的完善与规范化运行是合作社得以长远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社员的权利和利益、准确的财务记录和财务制度、与民主管理相协调的运行机制、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等是合作社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大部分合作社虽然都制定了自己的章程、设立了监理事会、社员(代表)大会等必要机构,但许多是流于形式,制度执行不力,存在合作社章程名存实亡及利益分配机制缺失等现象。内部运作不够规范,导致合作社产权不明晰,监督机制流于形式,财会制度和利益分配制度混乱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合作社的发展。

3 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对策建议

3.1 多元宣传,提高认识

要广泛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宣传活动,让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入人心。通过发放宣传单、网络视频、广播电视讲座、参观学习典型成功合作社等方式让农民群众从理论上明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关问题,使农民群众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性质、原则、法律法规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意义,看到合作社带来的效益,从而调动农民群众入社的积极性。

3.2 政府指导,加强扶持

农民是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主体力量,但单凭农民的自发行为是远远不够的,应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通过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金融、科技、人才的扶持以及产业政策引导等措施,使合作社经济实力得到增强,规模得到扩大,服务层次得到提高,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

3.3 引进人才,组建团队

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发展的关键。合作社可以通过与高校合作或者培训村中能人,引导热爱农村的有志青年参与合作社经营管理,组建懂生产、会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经营管理团队。农业是一个高风险低收益的行业,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通过团队整体力量才能规避风险、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3.4 完善监督,优化环境

完善监督机制,使普通社员出任监事会,保证社员对合作社经营的话语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加强政府对合作社的外部监督,制约合作社内部运作不够规范、产权不明晰、监督机制流于形式、财会制度和利益分配机制缺失等现象,并对之进行制裁,优化农民合作社生存环境;引入竞争机制,及时淘汰那些不合法、不规范、无生命力的合作社,促使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有效地运行。

3.5 信贷激励,创新模式

农业专业合作社引领农业新发展 篇8

关键词:农业专业合作社 ;乡土文明;民主管理

中图分类号:F32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022-1

农业专业合作社就是将发展方向一致,或者在一个发展链条上的农户个体或者经营个体整合在一起,具有一定规模,从而使之更具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户或者经营个体更好地发展。

1 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优势

1.1 农业专业合作社能够有效发挥规模效应

农业专业合作社改变了原来一家一户的散户经营状态,将各家各户整合起来,无论在生产上,还是在销售上都具有了一定规模,因此,在生产中,更加容易管理,能够达到农产品优质高产的目的,同时也能够大大降低成本,在销售环节,由于专业合作社具有一定规模,因此,销售渠道更多,更广。

1.2 农业专业合作社能够拓宽销售渠道

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建立能够充当中介、桥梁和纽带作用,正规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具有更加细化的各项功能,可以有专门的人员负责销售,他们真正走出去,找客户、找市场、找合同,通过多渠道做好销售工作,可以利用更广泛的宣传媒体,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媒体,多途径、多形式宣传推介,提升了知名度,扩大了市场占有率。切实做好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工作,打消了农业种养殖户们担心农产品销售难的思想顾虑。

1.3 农业专业合作社能够有效开展技术指导

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聘专家、请模范为广大农户进行技术指导,通过搞开发、引品种为广大农户提供服务,提高了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了农户的种植水平。

1.4 农业专业合作社能够及时提供信息服务

农业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市场宽、信息灵的优势,为农民提供技术、价格、供求等多方面的信息服务。一些合作社通过农业信息网及时发布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信息,一些合作社还通过建立自己的网站,推广新技术和新业务,为农户提供最及时的信息服务,解决了农户因市场信息不灵而导致盲目随意生产的问题。

2 农业专业合作社的重要作用

农业专业合作社目前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经营体,它的示范推广作用已经越来越突显出来,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对发展现代农业也有着重要的推动力。

2.1 助推农业发展

农业专业合作社,一是通过建立“农户+合作社+企业”的经营模式,健全和完善农业产业化经營体制,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二是完善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体系,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而将农民从土地解放出来,加快土地流转,形成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2.2 增加农民收入

合作经济组织在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的同时,组织农民参与产后的加工、营销等经营活动,使生产、加工、运销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联合体,实现产业化经营,将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利润留在农业内部,从而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2.3 促进乡风文明

合作经济组织通过与农技推广机构、科研院校开展联合或合作,统一进行疫病防治、技术培训与推广、检验检测等,加快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更新步伐,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有的合作经济组织还组织社员开展业余文化活动。通过合作经济组织对成员的文化道德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改变了乡风习俗,树立了良好的文明风尚和道德风尚,为新农村建设培育了新型农民。

2.4 增加凝聚力,共建美好家园

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增加了凝聚力、号召力。合作社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进行基础实施建设。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村民又会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合作社又会对村容村貌重视起来,成员也会注重公益事业的发展,同意共同出资营造美好家园,这样a的良性循环发展起来,村容村貌等会有更大的改观,村民的精神文明建设也会更上一个台阶。

2.5 促进农村民主管理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既具有了集体经济统一管理的功能,又弥补了一家一户经营的不足。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完善了乡村的管理结构与方式,促进了民主管理的发展。农民通过将自己的土地入股的方式,农业生产由过去的各家各户管理变为统一管理,农民通过合作社紧紧地连结在一起,逐渐地对参与整个村的各项事务的热情也逐渐提高,也就更容易实现民主管理。

参考文献

[1] 张雨,黄桂英,吴俊丽.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益机制的探讨[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张晓山.有关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几个问题[J].农村经济,2005年01期.

[3]?晓亮.合作经济与新农村建设[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4] 翁美平.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村委主任,2011年02期.

[5] 赵丹.应关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难题[J].吉林金融研究,2009年09期.

[6] 孔令媛.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路和对策[A].2010·中国·廊坊基于都市区辐射功能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同城全面对接暨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上一篇:进取演讲稿下一篇:常抓不懈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