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业合作医疗试点

2024-09-22

新型农业合作医疗试点(精选6篇)

新型农业合作医疗试点 篇1

摘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已在全国近半数的县 (市、区) 展开, 与以前的合作医疗相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论在制度设计还是在运行模式上都有了较大的变化, 对保障农民的健康, 有效的防范农民因病致贫、因病反贫具有着积极而实际的意义, 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阻碍合作医疗顺利展开的制约因素。通过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剖析和论述, 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制约因素,相关对策,商业保险,社会保障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 农民自愿参加, 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 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我国农村的合作医疗制度创建于20世纪40年代、50年代末在全国得到普及, 至70年代达到高峰。20世纪80年代以后,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广大农村的推行, 合作医疗失去了组织和经济依托, 合作医疗制度也基本解体。由于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的迅速下降, 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的缺失, 致使我国有些地区出现了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 中央决定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2年10月29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 要求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合作医疗救助制度。2006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温家宝总理指出五年内国家将投入200多亿元, 对乡镇卫生院和部分县医院房屋和设备进行改造。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的补助标准由20元提高到40元, 到2008年, 要在全国农村基本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救助制度。

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特点

与以前的合作医疗相比, 当前推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特点如下:

(1) 坚持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 地方政府不能下指标、下进度、下比例强迫农民参加;

(2) 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同于过去主要依靠乡村社区自行组织合作医疗的状况,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政府主导下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政府不但对新型合作医疗进行组织、引导, 而且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给予支持, 一般标准为20元/人, 东部地区相对较高, 达几十元、上百元/人;

(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以大病统筹为主, 主要致力于解决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使农民看得起病, 因此, 其在实施过程中突出以大病统筹为主, 主要保“大”, 适当保“小”。大病的概念, 包括住院治疗或者大额的费用, 也包括门诊治疗的大额费用。

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中存在的制约因素

(1) 农民缺乏参加合作医疗的积极性, 投保率不高。

农民是合作医疗的参加者和服务主体, 但目前农民参与合作医疗的积极性不高, 主要原因有:一是某些试点县 (市) 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把握不够, 宣传不到位, 不深入, 导致农民对合作医疗的政策理解不够, 对合作医疗的认识存在误区, 直接影响广大农民参加的积极性。二是群众无法参与监督, 造成对制度的不信任。在合作医疗制度设计中, 应当有村民代表作为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的成员。但在目前制度下, 其管理和监督完全由政府部门和医疗部门负责。由于监督不力, 存在着挪用、挤占甚至贪污合作医疗基金的现象。鉴于此, 农民对基层政府和干部缺乏信任, 担心参加合作医疗, 乡村干部挪用合作医疗资金, 自己的辛苦钱“打水漂”。

(2) 报销比例过低, 难以满足患大病农民的需要。

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缴费是既定的, 基金总量有限, 因此医疗费用的支付力度就受到的限制, 对于一些特别困难的群体和患大病的农民, 医疗保障有时爱莫能助。尽管政府在农民增收问题上做了很多实际工作, 农民年收入在逐年增长, 但却仍赶不上全国性的医疗费用的飞涨, 这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只能起到杯水车薪的作用, 并且报销门槛过高、手续复杂。

根据中共丽水市委政策研究室的报告, 1995-2003年, 市农民平均纯收入由1878元增加到3047元, 增加了0.6倍;同期卫生部门统计的每人次平均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 分别由26.88元和1075.6元增加到82.74元和5044.41元, 增长了2倍和3.7倍。可见, 8年间, 农民的医疗费用增幅几倍于农民收入的增幅。两者增幅上差距的拉大, 说明农民的医疗费用支出在迅速增加, 医疗支出能力在下降。

(3) 基金管理不规范。

部分试点县没有严格按规定执行“钱账分离”的要求, 经办机构既管钱又管帐, 有的试点县存在基金与其它资金混户储存的问题, 有的甚至存在基金被挪用的情况。根据中共江门市2005年上半年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总结, 恩平市圣堂镇、牛江镇发生了挪用基金的情况。部分镇没有按规定每月在村委会公开合作医疗基金使用情况, 有的虽然按时公布, 但没有具体名单, 不利于群众监督。

3 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对策

(1) 构建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信心, 调动广大农民参与积极性。首先, 政府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政府要采取多种形式向农民宣传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重要意义和具体做法, 以及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的权利、义务和具体报销方法, 消除农民存在的疑虑, 提高农民抗风险意识。其次, 加快农村合作医疗立法进程。要解决合作医疗的根本问题, 保障农民的健康权益, 必须加强合作医疗的法规建设, 明确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责、筹资水平和渠道、费用支付方式、相关利益各方的权利与义务等, 规范政府行为, 督促其履行政府职责。再者, 必须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把基金管好用好。制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药品目录、诊疗目录、收费标准、转诊转院等一系列制度, 督促定点医院严格按制度加强管理,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定期向社会公布基金的具体收支、使用报销情况, 切实维护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强人大和审计监督, 做到定期检查审计, 公布审计检查结果, 确保基金安全有效运行。

(2) 鼓励商业保险积极介入, 切实加强对合作医疗基金的管理, 保障基金安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是农民的救命钱, 将新型农村合作基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 是确保基金安全的基本条件, 更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得以稳步实施的关键。商业保险作为国家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 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一是发挥商业保险公司在风险管理和专业服务方面的优势, 能够较好地解决医疗费用补偿不及时、补偿范围不清楚等难点问题, 让参保农民真正享受到公平、公正、快捷、高效的管理服务。二是有利于政府精减事业人员编制, 降低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成本。三是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创新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方式, 使政府和卫生部门从日常繁杂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 实现管办有效分离的运作机制。四是有利于建立起有效的医疗费用制约和监督机制, 拉动合理的医疗消费需求。

目前, 保险公司已经开始参与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中。采取“基金委托管理”模式, 保险公司按照政府确定的补偿方案, 为参保农民提供医疗费用补偿服务, 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与办”的有效分离。

参考文献

[1]谭湘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制度设计与模式选择[J].安徽大学学报, 2007, (4) .

[2]祝慧.2006GDP超20万亿增10.5%[N].中国经济时报, 2007-01-15.

[3]社保财务丛书编委会.社保财务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2辑[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4]张雪峰.保险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有可为[J].河北金融, 2006, (10) :19-21.

新型农业合作医疗试点 篇2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健全网络,构建了比较完善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体制。

1、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县、乡两级政府分别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的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村成立了合作医疗管理小组。同时成立了县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核定编制6人,各乡镇相应地设立了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工作人员按参加合作医疗人数1:20000的比例配备;并在村卫生室设立了核算员,由乡村医生兼任。注重加强工作专班队伍建设,从2005年起,对乡镇和县直定点服务医疗机构合作医疗专管员实行考试聘用制度,经考试、考核后择优录用。录用的专管员在县合管办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工资待遇由县合管办考核发放,业务上与所在单位彻底分离,不在医疗机构兼职,独立行使监督职能。

2、落实经费保障体系。为切实保障合作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县财政将县合管办人员和工作经费按行政事业人员经费标准列入预算,2004年列支20万元,并将乡镇经办机构人员经费按预防保健人员经费标准纳入卫生事业经费预算,2004年列支16万元。今年,县财政还增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改印费用16万元。

3、建立信息网络体系。筹建了公安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网,点击网站就可查询或下载合作医疗各项政策、工作动态、补偿公示等。网站开通以来,点击人数已达43000余人次。同时开发了实用性较强的《公安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用系统》,对定点服务医疗机构、乡镇合管办实行了计算机联网管理,加强动态实时监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了失误,堵塞了漏洞。

4、强化责任考核体系。坚持县、乡(镇)两级政府“一把手”负责制,将农民的合作医疗政策知晓率、参合率纳入政府和主要责任人的述职和考核内容,强化政府的引导责任和主要负责人的领导责任。我们还制定了《县财政局合作医疗工作职责》、《农业银行公安支行合作医疗工作职责》、《县农业税务管理局合作医疗工作职责》等,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用制度强化责任,形成了合作医疗管理工作的合力,推进了科学化管理。

(二)强化监督、规范管理,确保了合作基金的安全平稳运行。

1、不断完善基金收缴方式。2003年合作医疗刚开始进行试点时,有的地方先登记后收费,出现了治病了的愿意交费,没生病的人不愿交费的现象。为有效解决合作医疗统筹费收缴难、效率低的问题,以及农民年初登记年尾不交钱的问题,从2005年开始,我们实行边登记、边签合同、边缴费、边发证的“四边”工作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内,一次性完成。今年试行以来运行良好,共有42.7万农民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加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收缴率为100%。

2、切实规范基金的管理。严格实行“收、管、支”三分离模式,做到收钱的不管钱,管钱的不用钱,用钱的看不到钱。通过农业银行网上银行系统,加强对合作医疗基金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控。农民个人门诊基金纳入合作医疗基金统一管理,分乡镇核算。乡镇建立了农民个人门诊帐户台帐,分村记帐,明细到户,精确到人。农民个人门诊帐户可随时到乡镇经办机构查询,做到了县、乡镇、村、农户“四对口”。

3、有效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我们积极探索并成功实施了五项管理制度,有效地将医疗费用控制在支出能力之内。一是实行住院医疗费总额控制制度。对各级定点服务医疗机构制定了医疗费用总额控制标准,如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人均医疗费控制在2300元以内;乡镇卫生院人均医疗费控制在1000元以内。凡参加合作医疗人员因病住院人均医疗费超过控制总额的,超过部分由定点服务医疗机构承担。二是实行医疗服务项目限额结算制度。制订了《公安县合作医疗服务项目结算标准》和《手术项目结算标准》,共核定常用医疗服务项目结算标准197项,凡超过规定服务项目结算标准的部分,农民不缴,合管办不补,由定点服务医疗机构承担。三是实行合作医疗用药目录以外的药品使用比例控管制。合作医疗用药目录以外的药品使用比例,乡镇定点服务医疗机构控制在5%以内,县级控制在10%以内,市级控制在25%以内,超过规定比例的由定点服务医疗机构承担,从补偿基金拨款中扣出。四是实行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住院病人在医院住院治疗时,就诊医院必须将住院病人一日消费卡送到床头,让病人明明白白地消费。五是实行药价公示控管制。县直医疗卫生单位严格执行药品招标采购,乡镇卫生院实行实价进药,村卫生室的药品由乡镇卫生院统一配送。药品一律实行顺价销售,销售价格公开、公示。

3、严格加强对补偿费用的审核监管。推行住院补偿“三级结算审核制”。参合农民在定点服务医疗机构住院治疗,住院时由医疗机构进行资格审查,出院时合作医疗补偿部份由医院直接补偿;乡镇合管办或医院合管科负责对补偿情况进行复审,审查出来的问题由其负责处理;县合管办负责对乡镇合管办或医院

合管科上报的结算资料进行审核,对审核出的不符合规定的不予补偿,并责令乡镇合管办或医院合管科限期整改。同时,加强对住院情况的实时监督,做到巡查到科室,核对到床头。实行“四查四看”,一查病人,看是否人、证相符;二查病历,看记录和医嘱执行是否真实;三查处方,看用药是否符合规定;四查服务、手术、检验、药品、材料,看收费是否符合规定。截止2004年12月,共查处冒名顶替行为10起,扣减违规收费、违规补偿金额32073元,处罚定点服务医疗机构1个。

(三)以人为本,合理补偿,让农民在合作医疗中切实得到了实惠。

1、不断调整完善补偿政策。在以收定支、保障适度的原则指导下,我们根据基金运行情况及预测,先后4次调整了有关补偿政策。一是调整住院“起付线”标准。乡镇定点服务医疗机构住院治疗“起付线”由100元调整为50元,地市级医院住院起付线由200元上调至400元,引导病人合理分流;二是扩大补偿范围。将地方病血吸虫病、住院分娩、非人为或不可抗力因素所致的意外伤害等纳入合作医疗补偿范围;三是将中风后遗症、糖尿病、恶性肿瘤、肺结核等七种慢性病实行门诊限额补偿。四是支持和鼓励中医药参与农村合作医疗。将中医医疗机构、组方中药饮片、自制中成药、适宜技术均纳入了合作医疗补偿范围。

2、充分尊重参合农民的权益。尊重患者的择医权,实行合作医疗一证“走”全县,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患者在本县范围内各县、乡(镇)、村定点服务机构就诊,不需办理转诊手续。住院治疗直接补偿,门诊属地报销,让参合农民充分行使自主择医权,防止层层设卡截留病员,消除医疗隐患,并促进了定点医疗服务机构的良性竞争。尊重参合农户的知情权。实行合作医疗公示制,将《合作医疗服务项目结算标准》、《手术项目结算标准》、《湖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参合住院患者结算流程》、《参合农民权利和义务》等规范性的文件制成公示牌,挂在定点服务医疗机构补偿结算处,方便参合人员对照结算。各级定点医疗机构每月月初将上月在其处住院治疗并获得合作医疗补偿的病患者基本情况及补偿金额上墙公示,接受监督。

3、尽力扩大合作医疗保障程度。为使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享受到合作医疗制度最大的优越性,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我们推行了住院医疗费用补偿保底制度,从2005年3月1日起实行,在乡镇卫生院住院补偿金额未达到本次住院发生的医药总额50%的,补偿保底到50%;在县二人民医院、县皮肤病防治院住院补偿金额未达到本次住院发生的医药总额35%的,补偿保底到35%;在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住院补偿金额未达到本次住院发生的医药总费用30%的,补偿保底到30%;在县外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补偿金额未达到本次住院发生的医药费总额20%的,补偿保底到20%。另外,我们还推行了二次补偿制度,如果合作医疗基金节当年余较多,则对患者进行适当的二次补偿。如2004年对部分重病患者进行二次补偿60多万元。

4、积极探索门诊合作新方式。2004年,我们在埠河、麻豪口两个乡镇对门诊补偿进行了不同模式的试点。埠河镇实行的是“镇级统筹,合医不合药”的办法,主要是对门诊服务费全免和对常规检查费用减免,但对药费不进行补偿。麻豪口镇采取的是“镇级统筹,既合医又合药”的办法,即对门诊按医疗费的20%的比例补偿,并设立封顶线,每次不超过6元;单项检查费在40元以下的按20%进行补偿,超过40元部分不予以补偿。一年多来,两个乡镇门诊合作补偿的方式运行基本稳定,体现了“农民互助、政府补助,大病大补、小病小补”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特点,得到了农民的认可。

目前全县参合农民达到43万人,基金运行规模达到1645万元。2004年,在确保人平10元的门诊补偿全部落实的前提下,共有11916人次得到住院补偿,补偿金额680.3万元,列支慢性病补偿、大病救助、二次补偿、健康体检等228.9万元,大病统筹资金节余99.2万元,大病统筹资金有效使用率达到91.5%。

二、几点思考

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问题,需要逐步加以解决。

(一)合作医疗运行成本逐步增高。据测算,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参合率达到60%时,人均成本费用达到2.5-2.8元,全县费用支出达到100万元左右。县人民政府在合作医疗的配套费和管理费用方面,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卫生部门也承担了很大的经济压力,但仍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资金需求。公安县是农业大县,是补贴财政,吃饭财政,财力十分紧张,难以满足公共卫生保障体系的投入需求,需要上级部门把县、乡合作医疗工作经费列入卫生事业发展项目,从资金上予以支持。

(二)合作医疗基金面临医疗费用上涨的压力。尽管我们在医疗费用的控制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医疗费用上涨也有其内在的必然因素。如果医疗费用不断上涨,而合作医疗筹资固定不变,最终会导致合作医疗基金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要么降低补偿标准或范围;要么增加合作医疗筹资标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后者有较大的可及性。增加筹资标准时,国家补贴部分和农民上交部分都应相应提高。

如何构建新型农业合作经营体制 篇3

合作经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经营方式的基本形式

在我国构建农业经营体系,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农民合作社不仅是经济落后国家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改造的过渡形式,而且是其社会主义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形式。农民合作社的主要特征:一是合作社的主体是农民,而不是农业工人;二是合作社是在合作社所有制基础上实行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相统一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三是合作社的生产经营不是按照国家统一计划进行的,而是由市场机制来调节的。

从历史上看,中国是小农经济占绝对优势的国家。因此,在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后不仅应当实行农业合作经营方式,而且应当广泛发展“土地共有、合作经营”为基本特征的农民合作社。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所实行的“土地入股、合作经营”的初级社实际上就是落后国家发展农民合作社的具体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形式。但在“左”的理论指导下,在认识上把初级社仅作为对个体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中介环节与过渡形式。在实践上盲目升级,急于从初级社向高级社过渡、从高级社向人民公社过渡。这样,农业经营体制就从合作经营转变为“政社合一”的高度集中的体制。这不仅违背了社会主义农业合作经营的基本原则,而且脱离了中国基本国情、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要求,在农业经营方式的探索实践中既不能走保守僵化的老路、实行高度集中的农业经营体制,也不能走改弦更张的邪路、实行土地私有化与资本经营方式,而应当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土地共同占有的基础上实行合作经营,以新型农民合作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合作经营的基本形式。

新型合作经营体制是当代中国农业发展的根本条件

改革开放后,实行农户承包经营调动了农民生产经营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但由于生产经营规模狭小、高度分散化与农户结构趋同等严重缺陷,出现了规模不经济、资本投入不足、技术进步滞缓、农产品市场竞争无序或过度竞争和控制风险能力较差等问题,导致农业比较利益低下、农民增收困难与农产品买卖难。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连续多年徘徊不前,小农经营方式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目前,中国农业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迫切要求实现从小农经营向社会化的规模经营的历史性变革,实现我国农村改革与农业发展的第二次飞跃。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积极推动农业实行合作经营。到目前为止,农业合作经营不仅有了一定的发展而且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实践证明,只有构建新型农业合作经营体制,才能从小农经营方式向社会化经营方式飞跃,才能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农业经营规模化与农业现代化。

构建新型农业合作经营体制,也是保障农民利益的根本要求,只有实行合作社占有和合作社经营,才能既实现大规模的经营方式又保障农民的自身利益。在我国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要保证农民作为土地所有者、农业经营者与劳动者的利益,就必须引导农民走新型合作化道路,把农民的个体占有与个体经营变成合作社占有和合作社经营,构建新型农业合作经营体制。

构建新型农业合作经营体制的着力点

构建新型农业合作经营体制,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在基本方向与主要内容方面,应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只有生产合作才能体现社会主义性质。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发展农业合作经营必须在土地共同所有的基础上实现农民的联合劳动与合作生产,构建以生产合作为核心的新型农业合作经营体制。而且,中国人多地少,农户家庭经营规模小,市场抗风险能力弱,农民需要根据生产和生活需要在生产及流通领域全面进行合作经营,建立以生产合作为核心的综合性合作经营体制。

二是在目标模式与实现形式方面,应适应中国国情,广泛发展农民股份合作农场。根据中国实际与发展要求,我们要在理论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经营方式的创新,构建以土地股份制为基础、以劳动合作制为核心、以农场制度为载体的新型农业合作经营体制。所谓土地股份制,就是鼓励与支持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实现农民以土地产权为主的资本联合,创新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所谓劳动合作制,就是以农民的合作劳动取代其分散的个体劳动,创造社会主义联合劳动的崭新形式。所谓农场制度,就是在农民产权联合与劳动联合的基础上,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农业企业化经营。从总体上说,我国农业合作经营体制变革的目标模式就是构建股份制、合作制与农场制三位一体的新型农业合作经营体制——农民股份合作农场。这既能够体现土地公有、联合劳动的社会主义性质,又能适应社会化、规模化与市场化的农业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是在实现途径与对策措施方面,应当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全面实行国家帮助。首先,应深化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构建股份合作的土地产权制度。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精神,应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使农民拥有明晰的股权和收益权。在物质形态上,改变土地分散占有的格局,实行合作社共同占有,构建农民“联合所有—共同占有”的双层土地产权模式。其次,变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将目前行政化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造成为社区性或股份化的农民合作社,建立农民集所有者、经营者与劳动者于一身的“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民合作经营的组织机构。最后,国家应在法律、财政、金融、税收与政策方面给予农业合作社大力支持。

新型农业合作医疗试点 篇4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绩效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简称新农合) 制度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农民健康受益是新农合重要而终极的产出。合作医疗基金是制度运行的物质基础, 是必不可缺的投入。基金的合理支出不仅影响农民受益程度, 还关系到制度的持久稳定。为此, 本研究主要从参合农民补偿受益、合作医疗基金收支平衡等方面来分析南昌市试点县新农合运行绩效, 为建立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新农合制度提供参考和建议。

1 方法

以南昌市试点县 (南昌、新建、进贤3县) 2006年和2007年新农合运行情况为调研对象。利用新农合数据库信息, 采用Excel 2007软件对农民参合、受益补偿和基金收支平衡等资料, 进行分类、汇总、比较分析。

2 结果

2.1 实施模式

2.1.1 筹资标椎

参合农民每人每年50元。农民个人自筹10元;政府财政补贴40元, 其中中央、省、市和县级分别补助20元、14元、3元和3元。设立统筹账户和家庭账户 (南昌县不设立家庭账户) 。

2.1.2 补偿模式

南昌县实行住院大额医疗费用补助, 并将特殊病门诊补助纳入大病补偿, 而新建和进贤两县采用住院大额医疗费用与门诊小额医疗费用相结合的补偿模式。

2.2 实施情况

2.2.1 参合率

2006年南昌、新建和进贤3县总参合率为85.07%, 2007年上升至88.18%, 见表1。

2.2.2 总受益面

南昌市3个试点县的总受益面由2006年的17.50%增加到2007年的22.42%, 见表2。

2.2.3 门诊补偿受益

新建和进贤两县的总门诊补偿率由2006年的22.96%提高至2007年的31.30%, 而门诊次均补偿费用没有明显提高, 见表3。

2.2.4 住院补偿受益

南昌、新建和进贤3县的总住院补偿率从2006年的3.63%增加到2007年的4.79%, 而3个县的总次均补偿费用没有提高, 见表4。2006年和2007年3个县的总已补偿费用占住院费用比和总可补偿费用占住院费用比也没有明显变化, 见表5。

2.2.5 基金收支情况

3个县的总基金节余率 (不含风险金) 从2006年的20.12%降至2007年的6.17%;2006年新建和进贤两县基金节余较多, 见表6。

注:基金节余不含10%风险金

3 讨论

3.1 南昌市新农合试点取得明显成效

3.1.1 参合农民从新农合中受益

南昌、新建和进贤县参合率较高, 2007年均达到85%以上;参合农民受益面也有所增加, 由2006年的17.50%上升至2007年的22.42%。

3.1.2 因地制宜, 探索适宜补偿模式

采取不同补偿模式, 应根据当地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意愿来决定[1]。经济相对发达的南昌县实行大病统筹为主的补偿模式, 而农业经济为主的新建和进贤两县采用住院大额医疗费用与门诊小额医疗费用相结合的补偿模式。

从总体受益公平性看, 新建和进贤县的补偿模式能让更多参合农民受益;但从住院大病补偿受益面分析, 3个试点县相差不大。新农合是以大病统筹为保障目标, 由此可见, 南昌、新建和进贤3个县参合农民主体受益面是相似的。新建和进贤县的补偿模式虽可提高总体受益面, 但降低保障大病的水平。南昌县住院次均补偿费用明显高于新建和进贤县。南昌县不设家庭帐户, 没有门诊报销资金的分流, 这样可以提高住院大病的补偿水平。

3.1.3 新农合基金平稳运行

新农合基金运行基本平稳, 基金使用率也有所提高。基金收支基本平衡源于基金的及时筹集和合理使用。一方面, 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补贴及时足额到位;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和积极组织, 顺利完成了农民自筹资金的收缴。另一方面, 基金使用的有效监控管理, 如报销的“双印鉴”制和动态的网络“临界线监控”, 保证了基金安全运行。另外, 对医疗费用实行了严格监管, 2006年和2007年住院次均医疗费用没有明显上升, 这也缓解了基金使用的压力。

3.2 新农合试点存在的困难及建议

3.2.1 参合农民补偿水平较低

2006年和2007年南昌、新建和进贤3县的总住院补偿费用占住院总费用比分别为28.48%和27.09%。2006年和2007年新建和进贤县的总门诊次均补偿费用分别为19.56元和17.97元。这意味着, 对于贫困农民来说, 仍很难支付自付的大部分医疗费用。与高额的医疗费用相比, 目前较低的补偿水平突显了新农合的保障力不足。要在不断提高筹资水平的基础上, 在坚持基金“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下, 寻求扩大农民受益面和提高补偿水平的优化补助方案。

3.2.2 基金筹资规模较小

合作医疗基金统筹水平较低, 每人每年统筹资金才50元, 仅为城镇职工医保的3%~4%。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 差距明显[2]。目前采用的固定缴费金额制恐难以维持合作医疗基金的收支平衡, 因此, 建立动态增长的缴费机制是非常必要的[3]。同时, 还应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渠道, 尽量引入集体经济扶持和社会化捐助等资金来源。

3.2.3 农民个人筹资效率低下

合作医疗基金筹集涉及到千家万户, 政府每年要花一定人力和财力进行宣传和缴费工作。地域的分散性、参加对象的波动性和工作的反复性, 造成了农民个人筹资运作成本高。因此, 可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 结合当地实际, 探索简便易行的农民个人筹资方式, 如滚存式筹资和委托代收等。

3.2.4 基金使用效率还有待提高

2006年新建和进贤两县基金使用率低, 导致较多基金沉积, 影响了基金保障力的发挥。针对基金结余过多问题, 新建和进贤两县开展了二次补偿, 但根本的解决办法应该是及时调整补偿方案, 如增加基本用药目录、扩大疾病统筹范围、适当增加补偿比例等。

参考文献

[1]左延莉, 胡善联, 傅卫, 等.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现况研究[J].中国卫生资源, 2006, 9 (3) :127-129.

[2]邵德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绩效的比较分析-以浙江省萧山、桐庐和龙游三县 (区) 为例[J].中国卫生经济, 2007, 26 (290) :58-61.

新型农业合作医疗试点 篇5

2006年01月19日 10:29:31来源:卫生部网站

【字号:大 中

小】 【背景色 】 【留言】 【评论】

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民政部财政部 农业部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 国家中医药局卫农卫发[2006]13号

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卫生厅局、发展改革委、民政厅局、财政厅局、农业(林)委)、食品药品监管局、中医药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发展改革委、民主局、财务局、农食品药品监管分局: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各地认识明确,组织有力,工作扎实,稳步推 进,取显的成效,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为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农民医疗保障工作,逐步完善新型农医疗制度积累了经验。根据国务院第101次 常务会议和2005年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会议从2006年起,将调整相关政策,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现问题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的一项重大 举措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作用。各有关部门要从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和建 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新型农村合作点工作的重大意义,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精心组织,扎实工作,把这广大 农民的大事抓紧、抓实、抓好。各省(区、市)相关部门要认真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完善试点规范运作机制,形成2~3种比较成熟的试点模式,供今后推广 时借鉴。

二、明确扩大试点的目标和要求

各省(区、市)要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加大工作力度,完善相关政策,扩大 新型作医疗试点。2006年,使全国试点县(市、区)数量达到全国县(市、区)总数的40%左右;200大到60%左右;2008年在全国基 本推行;2010年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东部地区可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加快推进速度,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村医疗 保障办推进试点工作中,各地区要贯彻自愿、互助、公开、服务的原则,坚持农民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强迫命令;坚持合作医疗制度的互助共济性 质,动员农民共同抵御疾病风险;坚持公开、公正、规范操作,加强监管;坚持便民利民,真正让农民受益。

三、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支持力度

为体现党和政府对农民健康的关心,提高农民的受益水平,引导农民踊跃参加,从 2006年起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由每人每年补助10元提高到20元,政也要相应增加10元。财政确实有 困难的省(区、市),可2006年、2007年分别增加5元,在落实到位。地方财政增加的合作医疗补助经费,应主要由省级财政承担,原则上不由省、市、县平均分摊,不能增加困难县的财政负担。农民个人缴费标准暂不提高。同时,将中西部地区中农业总人口比例高于70%的市辖区和辽宁、江 苏、浙江、福建、山东和广东六省的试点县(市、区)央财政补助范围。中央财政对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和广东省按中西部地区补助标准的一定安排补助资金。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在年初预算中足额安排,并拨到位,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资金 保障。

四、不断完善合作医疗资金筹集和监管机制

各地要认真总结试点单位的好做法,积极进行农民个人缴费方式的探索,充分发挥基层 组织的建立稳定的筹资机制。如果农民个人自愿,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同意,可以由村民自治组织代为收的个人缴费。要加强基金管理,做到专户储 存,专款专用,严格实行基金封闭运行,确保合作医和利息全部用于参合农民的医疗补助。要建立健全既方便农民又便于监管的合作医疗审核和报销办行基金使用管理的县、乡、村公示制度,把合作医疗报销情况作为村务公开的重要内容,探索农民督和民主管理的长效机制,保证农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要 加强对合作医疗基金管理和使用的专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五、科学合理制定和调整农民医疗费用补偿方案

随着试点数量的增加和政府补助水平的提高,各地要在分析、总结合作医疗制度和基金 运行基础上,认真测算,科学制定和调整农民医疗费用补偿方案。方案的制定和调整要掌握以下原则:在建立风险基金的基础上,坚持做到合作医疗基 金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二是新增中央和地方财资金应主要用于大病统筹基金,也可适当用于小额医疗费用补助,提高合作医疗的补助水平;三是案要 统筹兼顾,邻县之间差别不宜过大;四是补偿方案的调整应从新的实行,以保持政策的和稳定性。

六、加强合作医疗管理能力建设

各试点县(市、区)要加强经办机构建设和管理。要按规定解决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的编 制,支持保险公司参与合作医疗业务服务的试点。要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基本原则和政策要求政府相关部门、经办机构(保险公司)及定点医 疗机构的权利、义务,保障参合农民的合法权益民提供方便、良好的服务。要继续加强合作医疗管理人员和经办人员的政策、业务培训,提高合作理能 力。要加快合作医疗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网上审核报销、监管和信息传输,加强规范管理县(市、区)财政部门要将经办机构人员和工作经费列入预 算,予以保证,不得从合作医疗提取。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对新增试点县(市、区)适当提供启动经费。中央财政将通过专项转移中西部地区的试点工 作予以支持。

七、进一步解决好贫困农民的看病就医问题

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做好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衔接。加大各级政府 对医资金的支持,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的主导作用,动员红十字会、基金会等社团组织、慈善机构和各类单位等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进一步完善 相关政策措施,明确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决好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家庭的问题。在帮助救助对象参加合作医疗的同时,对个人负担医疗费用过以承 担的部分,应给予适当补助。针对农村贫困人口家庭收入低、生活困难大的实际,在新型农医疗试点工作中对农村救助对象应给予更多的政策优惠。通过新型 农村合作医疗与医疗救助的协调共同解决贫困农民看病就医难的突出问题。

八、加强农村医疗服务监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和费用的监管,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农村医 药费理增长,减轻农民医药费用负担。要建立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的准入和退出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合作医疗基本药品和诊疗目录,严格规定目录外 药品和诊疗费用占总医药费用的比例,并实行病签字制;严格控制定点医疗机构平均住院费用、平均门诊费用的上涨幅度,控制定点医疗机构收入收入 所占的比例。要加强对乡镇卫生院的监管,维护公立卫生院的公益性质。要重视和加强中医族医药的应用,应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列入定点医疗机构范 围,将适宜的中药和中医药诊列入合作医疗基本药品和诊疗目录,满足农民对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需求。价格主管部门要会同卫部门探索建立符合实际 的农村医疗服务项目规范和医药价格标准。

九、继续加强农村药品监督和供应网络建设

要继续加强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建设,促进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和 人员适合农村实际的药品供销体系和监督体系,规范药品供销渠道,加强质量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药品动。逐步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集中采购或 跟标采购;也可由县级医疗机构或乡镇卫生院为室代购药品;鼓励药品连锁企业向农村延伸,对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实行集中配送。通过建立多种形村药 品供应渠道,保证农民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十、加快推进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要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网 络。把生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十一五”规划,以加强县、乡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为重点,并对中西部贫传染病、地方病重疫区的村卫生室建设给予适 当支持。各级政府要集中力量在每个乡镇办好一所生院,并由县级政府统一管理。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整合现有卫生资源,建立农卫 生服务机构,更好地承担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基本医疗、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工作。各地要结机构改革,明确乡、村级公共卫生工作职责并落实到位。各级政 府要按照明确职责合理负担的原立和完善农村卫生经费保障机制。

十一、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

加强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建立终身教育制度,提高农村卫生人员的专业知识和 技能医学院校要加强面向农村需要的卫生专业人才培养,扩大定向招生试点。研究制定农村卫生技术人晋升的倾斜政策,鼓励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安心工 作。建立城市卫生支援农村的长效机制,城市医派医务人员轮流定期到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帮助开展医疗服务和技术培训。城市医生晋升主治或医师 之前,必须在县或乡医疗机构累计服务满1年。城市医疗卫生机构新录用的大学毕业生,在师执业证书后分期分批到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1年,服务期限可 以计算为城市医生在晋升主治任医师前必须到农村服务的时间。县级医院也要建立对乡、村医疗机构的定点帮扶制度。要制定政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农村 基层从事志愿服务。

十二、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组织领导

各地要把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维护农民健康权益、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切实 解决“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措施,切实摆上工作日程,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组织好各量,积极支持这项工作。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责 任,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卫生部门要充分发挥主作用,加强管理和政策指导;财政部门要加强对资金筹集、使用的审核和监管;农业部门要配合做推 广工作,协助对筹资的管理,监督资金的使用;民政部门要做好农村医疗救助工作,支持合作建立和完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农村药品监管,配合新型 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健康发展药管理部门要注重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作用。要加强舆论宣传引导,争取全理解和支持,调动广 大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积极性。通过不懈的努力,逐步在我国建立起符合中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医疗卫生需求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新型农业合作医疗试点 篇6

舟山市是全国唯一以群岛设市的地级行政区划,下辖2区2县,43个乡镇(街道),总人口96.58万人,渔农业人口62.47万人。200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7亿元,财政总收入52亿元,渔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9 725元。

2007年底,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394家,其中医院27家,妇幼保健院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54家。医院中有三级乙等综合医院1家、三级乙等专科医院2家,二级医院4家。全市医院开放床位3 698张,千人床位数3.82张,千人卫技人员数5.58人,千人医生数2.49人,千人护士数1.78人,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07年门急诊人次478万,住院人次7.47万。

2市级统筹的实施

2.1全面建立制度

自2003年12月,一区一县作为全省第一批试点县(区)实施新型渔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制度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下,2005年10月新农合制度已覆盖全市所有的县(区)、乡镇(街道)和村。2007年,全市参合渔农民达51.63万人,占全市应参合渔农业人口的89%,全市平均筹资水平85.75元。全年总受益率121%,住院受益率5.1%,住院实际补偿率19%,住院人均补偿1 300元。

2.2政策统筹相对统一

2007年初,根据舟山海岛实际和新农合发展需要,我市提出并分步实施市级统筹的设想。即先建立相对统一的方案,实现市级统筹的初始形式,再全面实施市级统筹。出台政策,提出“六个统一”(即统一筹资标准、参合对象、筹资年度和基金管理办法、补偿模式、补偿标准、医疗救助办法)方案,要求县(区)新方案实施前必须报市卫生局批准。

2.3实施市级统筹

2008年初,省政府要求我市开展新农合市级统筹试点工作。9月市级统筹方案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10月底起开展新年度筹资动员工作。

2.3.1工作目标。实施市级统筹,统一各县(区)政策方案,加快整体推进速度,提高群众参合积极性;实施基金统筹,加强基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信息化建设,扩大新农合覆盖面,开展异地参合、异地结报工作,方便市内跨县(区)流动人口就近就医;加强经办机构建设,强化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和就医管理。

2.3.2主要内容。市级统筹的基本框架为“方案统一、分级管理、基金统筹、风险共担”,其主要内容是:(1)统一政策制度。统一全市新农合政策,实施全市统筹,市、县(区)分级管理。县(区)主要负责实施,原则上不制定新政策。工作性文件出台前要征得市新型渔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2)统一筹资标准。统一各县(区)筹资额度、筹资方式、个人(含集体)及政府出资比例等标准要求,建立规模适度的风险备用金;(3)统一补偿政策。统一包括起报线、封顶线、分段及补偿比例、门诊指定项目病种、普通门诊补偿比例等补偿政策;(4)统一基金管理。统一基金管理政策,包括基金统筹管理、基金监督管理、风险基金管理、县(区)间协调和结算、市内跨县(区)代办等制度。明确市与县(区)在基金筹措、使用、管理上的职责。基金管理实行市级统筹、统一管理、两级核算、集中决算;(5)统一服务监管。制定全市统一的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并实施市、县(区)分级管理,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稽查,合理控制医药费用,统一经办机构管理制度和服务规范;(6)统一信息管理。建立覆盖全市定点医疗机构和市管理机构、县(区)经办机构的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异地参合缴费、网上实时结报、网上审核监管和网上信息数据传输等管理。

3实践和体会

3.1客观分析,以市级统筹的可行性作为工作基础

3.1.1实施市级统筹有一定的工作基础。我市自2008年起,在全市实施了“六个统一”,建立了市级统筹的初始模式,为实施市级统筹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基础。

3.1.2实施市级统筹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我市各县(区)经济发展水平相近,2007年渔农民人均年纯收入9 725元,县(区)间最大相差仅339元。由于经济状况总体接近,筹资的水平和医疗消费水平也往往相近,便于制定统筹方案。

3.1.3实施市级统筹有一定的现实基础。我市海岛人口总量较少,又仅涉及四个县(区),新农合市级统筹方案的实施较其它地区容易。

3.1.4实施市级统筹有一定的政策基础[1]。提高统筹层次,既让更多的群众得益,又符合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议精神和新农合发展方向[2]。

3.2统筹兼顾,以保持新农合筹资和补偿政策连续性为基调

3.2.1实施“渐进”模式,兼顾推进速度与群众接受程度。从2007年出台以“六统一”为主要内容的市级统筹初始模式,到2008年出台的“政策统一、分级管理、基金统筹、风险共担”的市级统筹方案,今后可能实施进一步的方案。结合渔农民的接受程度,把握市级统筹的推进速度。

3.2.2以各县(区)现行补偿政策为基线,保持政策连续性。要设计全市各县(区)认同、兼顾各方、统筹平衡、科学合理的全市新农合方案难度较大,因为各县(区)已经实施了现行的为群众所了解和接受的补助标准,在制定市级统筹的补助标准时势必要考虑以各县(区)最优惠的补助标准作为市级统筹补助标准基准线,总体补助标准只能提高,不能降低。

3.2.3平衡筹资与补偿水平。在基本平衡县(区)政策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基金的承受能力,为此,要从基金承载力实际出发,重点是适当调整好县(区)间差异较大的补助标准。

3.2.4发挥市级统筹优势,开展异地参合、就医补助工作。随着人口流动性增大,要求异地参合、异地报销的问题已经日益突出。采取群众可自愿选择异地参合异地报销的方式,参加和享受合作医疗制度,可提高市级统筹的吸引力。

3.2.5关注各方利益诉求。全市统筹方案可能会削弱原先县(区)统筹时对市内二、三级定点医疗机构之间的经济调控能力,使县(区)政府失去以转移支付形式主要投向本地医疗机构的调控手段,从而影响县(区)医疗机构的病人分布和经济利益。为此,要从维持渔农民利益和有利于新农合发展为主要目标,妥善处理,兼顾各方利益。

3.3分级管理,以强化县(区)责任性为设计目标

3.3.1明晰责任。市政府承担新农合市级统筹牵头任务,而县(区)政府为筹资和管理的责任主体的性质不能改变。

3.3.2在“分灶财政”体制下,市、县(区)共同探索新农合分级管理的方法。在方案设计时,要提高县(区)推进新农合的积极性,强化对新农合领导和管理的责任性。市政府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适当增加投入,2009年起市政府人均增资至8元,并安排人均2元的风险备用金,共同承担部分责任。

3.3.3加强管理经办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市、县(区)两级管理(经办)组织,设立市级管理办公室,配备相应专职工作人员。加强现有县(区)经办机构建设,做到人员经费、工作经费足额及时到位。保证新农合工作“有人办事、有钱办事”,保障新农合工作顺利开展。

3.4风险共担,全面安排抗御合作医疗基金风险性的政策措施

3.4.1合理安排基金。基金的85%作为统筹医疗基金同历年结余基金一起放在县(区);15%的基金作为统筹风险基金提交到市里,统筹使用。把部分基金放在县(区),一是便于补助结报,二是可以增强县(区)管理责任心。提取15%作为统筹风险基金,既符合基金运作规律,又符合上级风险基金提取管理政策,也适合当前基金全市统筹的水平。

3.4.2规定资金动用程序。结报使用留在县(区)的统筹医疗基金。不足时,先动用历年结余资金,再动用统筹风险基金,仍有不足时则动用风险备用金。

3.4.3建立新农合风险备用金制度。市、县(区)政府安排一定数额(基金总额的3%左右)的风险备用金。出现风险时,市承担40%,县(区)承担60%。这样既提高新农合基金风险管理水平,适应新农合发展迅速、政策变化大、影响因素多等情况,又加强基金预算管理。

3.4.4完善基金管理方式。如果85%的统筹医疗基金有结余,则将该结余转为历年结余,可降低县(区)在某一年可能出现基金亏损的风险,有利于提高县(区)积极性,控制不合理支出。如果实施“将全部基金提交市里”,则都在“总的基金盘子里”报销,会造成县(区)疏于管理的可能性。通过全市基金统筹和市、县(区)分级管理,实现市与县(区)间和县(区)之间的统筹使用和风险共担。

4结语

在本市实施市级统筹工作过程中,重点探索了如何更好地激励县(区)工作积极性和强化责任心问题,保持新农合筹资和补助政策连续性,提高基金抗风险能力三个方面。卫生部新农合技术指导组专家两次来我市专题调研和指导,认为方案可行,特别是基金管理在各试点单位中更具特色,值得探索。在操作中,重点是完善统筹补偿方案,加强新农合管理经办能力和信息化建设,解决市内流动人口异地参合、异地就医结报问题,从而提高新农合的保障水平。

摘要:通过对现行市、县(区)行政体制、财政管理体制、新农合操作机制,以及群众需求、医药费用上涨趋势、医疗服务可及性、合作医疗基金运行状况等综合分析,设计了市级统筹“渐进”模式和“方案统一、分级管理、基金统筹、风险共担”的基本管理形式。经过实践,认为这种方案,有利于政策的制定,有利于处理群众、政府及部门、医疗机构之间的利益关系,有利于新农合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农合,统筹,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仪.巩固成果加大力度加快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N].人民日报,2008-02-23(03).

上一篇:思想政治氛围下一篇:建设工程项目造价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