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县农业合作社

2024-09-28

沽源县农业合作社(精选8篇)

沽源县农业合作社 篇1

浅论沽源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小农户连接大市场的重要载体,是加快发展特色产业的有效手段,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沽源县围绕“培强、规范、灵活、有效”的原则,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全面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化、规范化发展,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基本情况

沽源县位于河北省北部坝上地区,县域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全县总面积3654平方公里(548万亩),辖4镇、10乡、1个街道办、233个行政村,总人口23.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6万人。现有耕地面积123万亩,其中水浇地面积25.37万亩。气候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降雨量420mm,无霜期120天左右,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加之境内无工业性污染,是生产绿色食品的理想之地。近年来,依托当地资源和环境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培强了蔬菜、马铃薯、燕麦、亚麻和奶牛、肉羊、肉牛等主导产业,初步实现了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

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施行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按照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的思路,紧密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合作社发展和规范化建设。截至目前,已创办各类合作社32家,注册资金1202万元。从行业分布来看,从事种植业的24家(其中蔬菜18家、马铃薯3家、甜玉米1家、食用菌2家),从事养殖业的8家(其中奶牛4家、獭兔2家、柴鸡2家)。从合作类型来看,从事综合服务型的7家,生产销售型的21家,生产合作型的4家。从创办形式来看,基层组织主导型6家,能人大户带动型21家,农户自发联合型5家。

沽源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2008年县委、县政府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意见》,制定了发展规划、扶持政策、保障措施、相关规定和目标责任。

二是重视发挥农民的源动作用。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过程中,沽源县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意愿和选择,全面体现“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办社宗旨,紧紧依靠参与者的才智及市场资源,不强迫命令,不包办代替,把专业合作社真正办成多数农民说了算,多数农民得实惠的组织。

三是部门从政策上大力扶持。实行资金扶持政策,从2008年起,县财政每年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发展合作社专项资金50万元,扶持5家县级示范社的发展。扶持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合作社开展信息、技术、产品认证、市场营销服务和成员培训等。农牧、水利、科技、扶贫等部门在标准化生产、无公害基地建设、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业产业化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等专项资金中,重点扶持合作社经济组织。从政策和资金方面支持和鼓励种养大户组建合作社,促进了合作社的发展。

主要问题

虽然沽源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态势较好,但从总体上看,仍处于起步阶段,规模不大,质量不高,吸引力不强,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合作社做大做强的瓶颈。

一是发展规模偏小。首先是成员人数少。截至目前,在县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合作社成员为885户,仅占全县农民总户数的1.3%,大多数合作社是几个农户、十几个农户的松散式联合,发挥的作用和影响非常有限。其次是资产规模小。尽管全县合作社注册资金达到1202万元,但由于相当一部分成员是采取以土地经营权、房屋设施等实物作价入股,以现金方式入股的并不多,从而形成合作社账面资产数额庞大,而实际可营运的资金很少。很多合作社的生产基地小而散,规模效应、示范带动作用不强。

二是农民合作意识较低。部分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的意愿不强,小农意识仍很严重,普遍缺乏大局意识,成员议事意见难以统一。一些不愿加入合作社的农户主要对合作社的管理不放心,怕麻烦。

三是合作层次不高。首先是服务范围窄。绝大多数合作社服务的范围仅限于本乡镇,相当一部分局限于本村的几个户,跨乡镇发展的合作社还非常少。其次是合作环节少。多数合作社合作项目少、合作内容单一,基本停留在农资供应、生产管理、产品销售等环节上,在产品加工、仓储、运输、品牌创建、营销网点等环节上还比较欠缺,不能为成员及周边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最后是产业链条短。主要经营模式还是生产、销售初级农产品,产品结构比较单一,从事系列产品和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产品经营的少之又少。

四是内部管理不完善。首先是财务核算亟需规范。目前,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要求规范建账的合作社不足一半,有的没有专门的财会人员,有的账目建立不规范,还有少数合作社根本没有开展财务核算工作。已建账核算的合作社,在票据使用、资金监管、物资收发、产品销售、项目建设、成员账户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其次是民主管理有待加强。有的合作社“一股独大”,少数人说了算,有的合作社在财务收支、社务公开、经营决策等方面缺乏透明度,很多合作社的财务、合同档案处于凌乱无序状态。

五是自身发展能力弱。首先是存在“空壳社”现象,利益联结散。由于合作社创办时间不长,其经营状况具有不可预计性,很多成员有利则合,无利则散,没有与合作社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有的合作社“两眼向上”,仅仅盯着政府扶持的一点项目和资金,没有把心思用在自身建设与发展上,成为只有一块牌子、一个章子、一张桌子的“空壳社”。其次是合作社创办的经营实体少,创收能力弱。很多合作社收取一点服务费,仅能维持日常运作,不能实现积累发展。最后是市场运作化程度不高,营运效率低。部分农村基层组织主导创办的合作社,把生产、服务作为工作重点,没有很好地与市场接轨,缺乏明确的办社思路和科学的发展规划,主要靠上级委托实施部分农业建设项目来维持运转。

建议与对策

沽源县合作社发展较快,但多数处于初始阶段,突出表现出规模小、功能弱、运行不规范、管理不健全等问题。必须进一步落实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合作社更快发展,发挥应有作用。

在合作社发展建设方面:

一是以农民为主体,多元模式建社。要把千家万户的农民联合起来,首先要解决的是牵头创建主体的问题。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鼓励和引导企业、大户、经营能人、技术骨干等有实力、有影响力的人,发挥其生产、营销、技术、品牌、流通等方面的优势,牵头组建合作社,以创办主体的多元化实现建设模式的多元化,呈现出企业带动创办型、产业大户牵头型、农村能人领办型、农民自愿联合型等多种发展模式。同时,鼓励和帮助有条件的专业协会,转型为农民专业合作社。

二是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突出特色建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要紧紧围绕当地主导产业,突出特色,以产业立社,以社促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切合实际,切实发挥专业合作社作用,搞好土地流转,促成可控原料生产基地,鼓励有条件的合作社走产业联合社的发展道路,带动特色产业规模发展,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达到围绕特色产业建社、建社推进特色产业发展的效果。

三是强化保障措施,扶持发展建社。合作社处于起步阶段,经济实力不强,发展难度较大,政府应当以适当的方式给予扶持。采取组织保障、政策支持、项目帮扶等措施,为合作社良好发展打好基础。首先是强化组织保障,建立县、乡(镇)、村三级组织领导机构,实行责任、培训、指导、督查四位一体的推进机制。其次是强化政策支持,制定和落实扶持奖励、财政补助、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一系列政策,促进合作社快速发展。最后是强化项目帮扶,整合科技推广、土地治理、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倾斜支持合作社发展,实行合作社发展到哪里,项目就配套建设到哪里,有效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基础设施、资金瓶颈等难题。

在合作社规范管理方面:

一是进一步加强规范运行。坚持以发展壮大规模、以规范提升质量,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明确合作社组建原则、合作方式、组建程序,成熟一个、发展一个、规范一个,避免“一阵风”式发展。根据合作社不同性质,制定相应的规范章程和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

二是进一步搞好宣传培训。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合作社的管理人员外出学习考察,开展座谈交流、专业培训,不断增强他们的理论知识、管理水平和实际经营能力。同时,制定考核标准,每年评选若干名合作社示范样板,进行宣传表彰,让广大农民群众亲身感受到兴办、参与合作社的好处,共同支持和推进合作社健康发展。

三是进一步强化管理体制。遵循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发展和管理并重的原则,切实抓好三个环节。一抓发展管理。对政府扶持的合作社,要视其情况,逐步体现其自治性和合作性,政府必须对自身角色正确定位,不能包办代替;二抓制度管理。合作社要完善章程,健全制度,明确组织和成员之间的责权利关系,突出和加强农民的主体地位,坚持加入自愿,退出自由,一人一票,平等互利;三抓分配管理。合作社对内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经营收益要公平合理分配,通过有效服务、保护价、最低价收购或二次返利等办法,使成员享受到真正的经济实惠,不断增强对农民的吸引力。

在合作社机制建立方面:

一是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以经济利益为纽带,形成互惠互利、共兴共衰的连带关系,是合作社发展的内在动力。发展合作社要妥善处理各方利益关系,建立兼顾各方的利益联结机制。以创

新利益联结机制为重点,推广合同制、股份制等形式,指导合作社向一体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方向发展,形成了订单收购、股份经营、劳资合作、二次返利等相对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使合作社成员以合作社为载体,形成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推动了合作社发展壮大,提高了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了合作社成员增收。

二是创新内部运行机制。合作社的凝聚力来源于内部体制机制的创新。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技术服务站+合作社+农户”等运作模式,探索出统一提供种子或种源、统一提供肥料或饲料、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参加保险、统一防病治虫或防疫消毒和统一销售产品“六统一”运行机制,推动越来越多的专业合作社从单一的产前、产中等生产领域合作,向流通、加工、品牌等经营领域合作拓展,在市场信息、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和产品运销方面为成员提供稳定的服务,带动农民闯市场,推动标准化生产,提升合作社的凝聚力和带动力。

三是创新筹资融资机制。合作社要真正经营起来,成为经济实体,才能更加有效地发挥效益。解决合作社经营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要着力解决外部融资的问题。支持各类合作社实行“产业互补、资金互助、融资互保”,探索建立合作社信贷互助金制度,吸引金融资金投入专业合作社。鼓励龙头企业、销售公司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或扶持建设合作社,在基地产品认证、规范化发展、积累壮大、功能完善上推动合作社全面发展。

(周进海 作者系河北省沽源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沽源县农业合作社 篇2

1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1.1 专业合作社现有规模

截至2014年5月, 湟源县在工商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400家, 经过湟源农业部门认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76家, 注册资本达8 674万元, 目前运营正常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54家。

1.2 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速度较快, 整体实力有所增强, 在发展过程中也慢慢得到农民认可;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种养殖合作社为主, 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92家, 占农民部门认定的合作社的52.27%;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68家, 占农民部门认定的合作社的38.64%;农机专业合作社5家, 占农民部门认定的合作社的2.84%;其余农民专业合作社11家, 占农民部门认定的合作社的6.25%。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以种植和养殖单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种养联合专业合作社, 从单一的生产合作社发展到提供生产信息服务、农资供应、先进农业技术推广、销售、仓储、深加工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向多元化发展, 具体表现为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生产基地+农户、省市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专业合作社的雏形已经初步形成, 但是湟源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仍然处在起步阶段, 表现为生产规模小、专业服务水平低、合作社规模化程度不高, 特别是带动农户方面弱, 需要进一步完善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和政策扶持力度, 促进专业合作社数量和质量有大幅提升。

2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的作用

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解决了一家一户农业生产不能够解决的问题, 特别是在规模生产、流通领域有着较大的帮助, 为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也为建立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打下坚实的基础[1]。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 进行规模化的生产, 增加农户收入, 降低农户生产成本, 能够解决部分农户在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中处于弱势群体的问题, 增强了参加专业合作社农户抵御农产品销售市场的风险能力;帮助农户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 使农业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 保证农民收入的不断增长, 依靠农业劳动力和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分配利益机制的不断落实, 农民专业合作社将绝大部分利润分给了农民, 农民得到了真正实惠, 收入大幅提高, 农副产品被专业合作社收购, 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为提高生产质量、做到合作社生产“六统一”:即统一生产、统一供应农资、统一技术标中、统一产品认证、统一指导服务、统一加工销售, 为农产品生产的销售环境可追溯打下了基础;专业合作社的生产为农业生产和市场销售对接提供平台, 为生产提供准确信息, 为销售提供场所, 让分散的农户掌握市场生产信息, 从而使农户更理性地进行经营决策, 避免生产的盲目性, 防止市场流通过程农产品市场价格造成的农户增产不增收。

3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合作社注册的多, 实际进行合作社生产的少

注册专业合作社多, 实际在农业部门确认的合作社少, 实际从事专业合作社生产的合作社更少, 许多合作社的成立, 其目的就是套取国家对专业合作社的财政补助资金, 认为专业合作社成立就有国家的补助, 为补助而成立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后, 没有真正从事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和经营的合作社多, 而且等、靠、要的思想严重, 没有把成立专业合作社的初衷和目的搞清楚, 成立合作社的盲目性极强, 这是造形成合作社的注册数量多的主要原因, 良莠不齐的合作社势必造成农业主管部门管理难度的增加。

3.2 专业合作社实用人才少, 劳动者素质差

绝大部分年轻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 留守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明显下降, 大部分合作社的成立由留在村里的中老年人担任合作社理事, 这些人员主要是当地的村组负责人、种植和养殖大户, 人员的知识老化, 管理水平落后, 民主意识缺失, 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把合作社产品做大做强的认识模糊不清, 缺乏创优创牌意识, 农产品没有核心竞争力, 而部分年轻人即使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 仍然到城镇和经济发达地区务工, 不能把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作为自己的事业来抓, 认为合作社的发展是一件既费力又耗人、财、物的苦差事, 许多年轻人不愿意承担, 从而造成年轻农业实用人才匮乏, 合作社劳动者的素质严重下降, 成为合作社发展的难题。

3.3 入社农户少, 专业合作社发挥作用不够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是遵循自愿、互利、民主、平等的合作制原则成立的, 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管理制度。当地现状是合作社成立之后, 由发起人承担所有责任, 入社的农户一旦要求加入专业合作社, 提出的要求就是进行保本经营, 这样做其风险全部转嫁到发起人的头上, 既不符合专业合作社的章程, 也不利于合作社长期发展, 造成当地大部分农民不能加入合作社, 合作社更不能带动大批农户入社, 合作社解决不了当地农户的实际困难, 因主观原因和认识度使专业合作社的作用不能发挥出来。

3.4 合作社规模小, 资金投入少

该地区属于西部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 农民的收入极其有限, 仅能解决温饱问题, 县财政困难, 合作社的投入主要靠上级部门的补助资金, 县财政对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投入十分有限, 与东部发达地区合作社比较, 生产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合作社的规模小, 生产能力弱, 加之合作社向当地金融部门申请贷款的机会少, 存在的问题是专业合作社没有可抵押物, 虽然国家政策一直强调金融部门向专业合作社资金投入倾斜, 但是金融部门有自己的管理办法, 没有抵押、没有担保就不会给专业合作社贷款[2]。

3.5 合作社得到财政补助资金后的监督、管理和跟踪

部分合作社得到财政补助资金后, 不再继续扩大规模, 增加投资, 有的甚至不再继续经营, 退出专业合作社这一行业, 这样做对入社社员是一种打击, 对当地希望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起到反面教育作用, 也对财政补助过和没有补助的专业合作社起到了负面作用, 极其不利于其他合作社的今后发展。进行财政补助资金的专业合作社应该由财政和农牧部门统一制定管理办法进行跟踪管理。

4 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对策

4.1 农牧部门抓好合作社管理备案工作, 防止合作社虚增

合作社的成立由工商部门进行注册, 农业主管部门不能进行干预和提任何要求, 但是注册过后, 农业主管部门就有权进行登记备案, 在登记备案过程中农业主管部门应该及时实地进行考察, 考察内容包括合作社是否有固定办公场所、“四证”是否齐全, 即工商营业执照、合作社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开户许可证, “三章”是否齐全, 即合作社公章、财务专用章、法人章, “三会”制度是否执行, 即成员 (代表) 大会、理事会、监事会, 合作社财务制度是否健全, 按照要求是否配备工作人员和财务人员, 是否坚持“民办、民有、民管、民受益”原则, 管理模式是否符合合作社要求, 合作社带头作用如何, 是否为高、新、特专业合作社[3];农牧部门考察后每一个合作社进行详细登记备案, 登记备案后每半年再一次进行摸底调查, 根据合作社的发展情况, 对所有的专业合作社的摸底情况在县农牧信息网公布, 接受乡镇、村、社群众的监督, 同时也接受所有专业合作社的监督, 为农业主管部门规范合作社提供可靠依据, 从根本上避免人为因素造成不合理的合作社扶持现象的出现, 对那些能够静下心来, 一心为农户谋利益, 起到带头作用的合作社进行重点扶持。

4.2 加强培训, 鼓励大学生、村官、农村实用人才加入合作社

专业合作社培训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 首先, 对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把管理水平的提高作为合作社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其次, 抓好培训合作社成员的工作, 使其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 从而促进合作社生产能力的提高, 保证专业合作社成员收入逐步增加, 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 最终目的是全体社员共同富裕。最后, 一定要加强合作社财务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 合作社的财务管理与其他公司等的财务管理大体相同, 但也有一定区别。业务培训让财务人员真正了解合作社的财务与其他财务管理有着本质不同, 生产的目的和合作社盈余分配的方法不同, 合作社完全按照合作制原则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 以形成共同生产或经营, 抵御市场风险, 取得规模效益, 合作社的盈余, 绝大部分全部按交易额或交易量的60%以上返还给本合作社的社员, 以实现带领合作社成员共同发展, 共同富裕的目标。充分利用省扶持专业合作社有关文件, 发展湟源县农区生态畜牧业示范县的带动作用, 按照《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要求, 全面实施大学生村官领办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工作。从2013年开始启动此项工作, 每年选派100名大学生村官, 逐步建立起大学生到合作社开展服务的奖励机制和合作社引进人才、使用人才的用人机制, 提升合作社运行和发展水平。

4.3 按章办事, 改进生产方式

合作社的发展应该按照成立时的章程执行, 由发起人承担所有责任的现状必须改变, 农户加入专业合作社必须按照合作社的章程执行, 入社自愿, 退社自由。专业合作社要与农业技术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先进生产技术合作与交流, 发展符合当地生产高、新、特、优的专业合作社, 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当地农民收入, 以当地入社农户收入增加较快的典型事例激发当地农户入社的积极性, 逐年增加入社农户, 从根本上解决一家一户不能解决的实际困难, 形成双向共赢的格局。

4.4 强化合作社的投入和项目工作, 促进当地合作社发展

首先合作社本身的投入应该加大, 不仅要发起人加大合作社的投入, 入社社员也应该逐年增加资金的投入, 解决合作社资金困难的问题;其次, 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把与其他项目联系紧密的资金整合起来一起使用, 专业合作社都是代表某一行业的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 资金能够充分发挥其投入的作用, 且起示范带头作用。另外, 还要考虑以下投入渠道:一是不断规范合作社自身建设, 发展壮大合作社规模, 从而争取上级财政部门的补助资金, 增加合作社的发展能力。二是财政部门根据“创新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思路, 每年安排一部分补助资金来发展专业合作社, 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合作社发展成绩突出的进行奖补[4]。三是根据《青海省金融服务‘三农三牧’发展的实施意见》, 抓住有力时机, 做好湟源县“三农三牧”试点工作, 试点成立湟源县政策性农牧业担保公司, 鼓励湟源县政府建立涉农涉牧信贷风险补偿基金, 加强农牧业信贷支撑、健全农牧业政策性担保体系、创新农业抵质押担保方式, 创新湟源县农牧业信贷支撑, 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提供资金保障。

4.5 严格项目资金发放, 强化合作社的后期管理

湟源县财政近几年已发放专业合作社补助资金40余家, 但目前继续从事专业合作社的却只占2/3, 其余的专业合作社得到补助就不再进行合作社的生产, 建议财政部门和农业主管部门要进行后期的连续的跟踪管理, 两部门应该制定合作社的详细管理办法, 对获得财政补助资金的合作社应强化管理, 如果合作社得到资金的扶持, 不再进行合作社生产, 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县级以上财政部门对该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的,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执行的好坏, 直接影响以后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 影响农民入社的积极性, 对农业事业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 需要财政和主管部门加大管理的力度, 从根本上解决好补助资金的管理和跟踪问题[5,6]。

综上所述, 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管理需要规范, 政府应加大政策、人员、资金扶持, 为湟源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保障。

摘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发挥的作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指出了健全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必要性, 提出了今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以促进其健康、有序、规模发展, 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兴起, 达到农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关键词:专业合作社,问题,对策,青海湟源

参考文献

[1]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的实施意见 (青政办[2014]62号) [EB/OL]. (2014-05-08) [2014-07-26].http://www.21food.cn/html/news/34/1527201.htm.

[2]赵铁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案例评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

[3]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做好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EB/OL]. (2014-03-20) [2014-07-26].http://www.boyar.cn/article/2014/03/20/547099.3.shtml.

[4]孙中华, 魏百刚.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

[5]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财农[2004]87号) [EB/OL]. (2012-07-28) [2014-07-26].http://zgdangjian.zhijiang.gov.cn/art/2012/7/28/art_7776_98533.html.

沂源县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篇3

一是强化政策引导。出台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意见,继续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奖励办法,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土地,推进规模化经营。

二是强化资金扶持。整合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苹果产业)、生态农业与农村新能源示范县、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等1800万元资金和11个项目,集中扶持和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三是强化科技支撑。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推广新技术新成果12项,建设实验示范基地10处;组织举办全县150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培训和300名职业农民培训,重点培训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知识。

四是强化金融服务。加快建设农村土地流转交易与抵押融资服务平台,促进农村抵押担保融资发展;按照融资增信专项基金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积极与金融部门沟通协调,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银行开展融资增信活动,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加1亿元贷款;积极稳妥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业务试点,引导规范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开展信用互助,有效保障农业小额、分散的资金需求。

(山东省沂源县农经局董纪民、唐敬国供稿)

责任编辑:欣闻

桃源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调查报告 篇4

湖南省统计局2006-09-1

4近几年来,桃源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各级各部门的精心组织和大力扶持下,呈发展壮大之势。它在解决农民增收、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推广农村新技术、新成果以及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等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桃源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发展壮大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为了更好更全面地了解桃源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现状及作用,以便推介桃源县先进典型经验,为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等,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依据,我们特地组织了一次全面系统地调查摸底,并形成调查报告。

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现状

据调查统计,到7月末止,桃源县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2个,其中专业协会63个,专业合作社9个,已登记注册27个,成员总数1.54万人,占全县总户数6.3%,带动农户10.20万户,占总户数的41.7%,2005年全县专业合作组织拥有固定资产7261.6万元,实现经营服务总收入3.6亿元,获经营纯收入3419万元,成员户均获利2220元,返还成员利润819万元。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桃源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按组建主体可分为四种类型:

1、专业大户领办型。即由农村能人和专业户牵头领办,全县该类型的有52家,占72.2%,是桃源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主要形式,它的特点是示范带动作用强,对周边农户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号召力。如桃源县四喜牲猪产销合作社,就是由养猪专业大户李四喜带动发展起来的,从1997年7月开始办养猪场,由78头良种猪发展到现在的千头良种猪,2005年为社员提供仔猪3000头,出栏肉猪1.2万头,实现销售收入1300多万元,获纯利100多万元,社员人数由建社初期的几户发展到150多户,社员主要分布在桃源、慈利、武陵、汉寿等区县的26个乡镇。

2、龙头企业带动型。即由有经济实力的企业牵头主办,目前该类型的桃源县有7家,占9.7%。它的特点是龙头企业在技术、资金、销售、储运等方面具有农户无法比拟的优势,对农户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和带动力。如桃源县三江养殖合作社,就是由三尖农牧公司带动发展起来的,公司为保证社员对饲料和鸡苗的需求,建起了年产1万吨的饲料加工厂和年孵化

鸡苗500万羽的孵化厂,没有三尖农牧公司这个龙头企业的带动,就不可能有三江养殖合作社的发展和桃源蛋鸡产业的形成。

3、基层干部创办型。即由乡(镇)村干部领办的,该类型的桃源县有4家。占5.6%,如龙潭镇落家坪棉花制种合作社,就是由村支部书记邹荣华牵头领办的,2003年由邹荣华出面以制种合作社的名义与县种子公司签订了五年的棉花制种合同,2005年96个制种户制种70亩,生产棉花杂交种子0.5万公斤,皮棉2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37万元,亩平创收5280元,亩平纯收入4700元,户平创收3800多元,目前合作社的社员已发展到114户,制种基地达到100亩。

4、涉农部门扶持型。即由农技推广部门、基层供销社、畜牧、水产、林业、农机等部门领办的,全县该类型的有9家,占12.5%。如杨溪桥乡楠竹协会,就是由乡林业站牵头领办的,由站长谌建初任社长,于1998年4月成立,会员人数由当初的27人发展到63人,2005年加工楠竹20万根,实现销售收入400万元,就地转化剩余劳动力1200个,仅此一项为农民增收360万元。

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挥的作用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不但对基层政府、而且对企业和其他农村经济组织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增加了农民收入。据调查统计,凡是加入合作组织的农户收入都高于非成员农户的收入,全县72个专业组织2005年实现经营纯收入3419万元,成员人均纯收入4560元,比全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1832元。

二是提高了农民素质。通过参与合作组织的建设和管理,广大会员在掌握科技、分工协作、组织管理、市场营销、对外交往以及民主决策等方面得到了实践的锻炼,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合作意识、科技意识、民主意识、市场意识、使他们自我组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是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的引进和推广。近几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挥人才技术优势,大力推广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如桃花源果树联合会,近几年来共引进果树新品种31个,试种成功的4个,推广技术15项,特别是省级科研成果“柑橘综合配套丰产技术”、“鲜果增甜剂”的应用面积达0.2万多亩,富硒增甜素和富硒柑橘获国家发明专利,今年6月,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富硒柑橘为“中华名果”。

四是解决了农民“买难、卖难”的问题。农民通过加入合作组织,生产资料由合作组织统一购买,降低了农户的生产成本;产品统一销售,减少了交易费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民进入市场的风险,受到了农民的真诚欢迎。如桃源县郝坪农副产品流通协会,为搞活农产品流通,组织上百人的农村经纪人队伍,南下广州,北上天津、唐山、长春等地推销农副产品,去年销量达万吨以上,实现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仅花生、柑橘两项就为农民增收200多万元。

五是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自愿组织起来,通过规模经营,实行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经营,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变为大生产,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如三江养殖合作社以三尖农牧公司为龙头,形成了饲料加工、种苗供应、蛋鸡养殖和产品营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格局。2005年会员发展到263户,发展蛋鸡116万羽,产鲜蛋1.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16亿元,社员户平获利6万多元。在合作社的带动下,目前全县已形成了陬市镇毛家桥、杨家巷,漳江镇海螺山、尧河等6个蛋鸡养殖专业村,辐射范围还扩展到了周边的武陵、鼎城、石门、临澧等区县市。

六是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过去政府直接管生产管销售,管得过细过宽,农民很不满意,而今农民有了自己的合作组织,政府借助合作组织的作用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使政府从微观管理中解脱出来,工作职能转移到抓宏观调控、政策制定和为合作组织提供优质服务上来。

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目前 桃源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从总体上评价是:有数量,但质量不高;有成绩,但问题也不少。我们在调查走访过程中,一些合作组织负责人提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法律地位不明确,注册登记难。由于法律尚未出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服务活动缺乏法律支持。虽然省政府〔湘政发(2006)1号〕文件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登记管理作了原则性的规定,“营利性专业合作组织及所办经济实体依法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工商登记,非营利性农民专业协会到民政部门办理“社团法人”登记。”作为营利性的专业合作组织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时遇到了困难:按合伙企业登记不具备法人资格,并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农民不愿登记;按有限责任公司登记门槛又高,登记手续繁多,费用较高,注册资金不少于3万元,并且要有验资报告,不享受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多数农民办不起。因此,部分有经济利益连接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只好到门槛低的民政部门办理“社团法人”登记。据这次调查统计,全县72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到民政、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只有27个,占37.5%。其中到工商部门登记的只有11个。

二是扶持政策不落实,资金筹措难。由于国家没有出台专门的法律,在财政、信贷、税收、用电用水、土地征用等方面没有享受扶持政策。合作组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承担较高的市场风险和运营成本。在财政扶持上,尽管中央、省级财政每年都安排了专项资金扶持发展,但市、县两级没有配套安排,只能杯水车薪,大部分合作组织享受不到财政扶持。在信贷支持上,由于没有建立联合担保机制,开展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合作组织向银行和信用社申请贷款只能以农户个人的名义得到小额抵押贷款且利率很高、期限短,很多合作组织负责人感慨地说:“现在的银行和信用社发放贷款是贷富不贷贫。”全县除少数几个有经济实力的合作组织在银行和信用社贷到一定数额的资金外,大部分合作组织告贷无门。由于没有启动资金,大部分合作组织只能靠个人集资、收取会费维持运转,少数协会还出现了亏损,难以拓宽发展的空间。据统计,全县72个专业合作组织能在信用社贷款的不到10家,贷款总额不到500万元。

三是运作机制不规范,发展壮大难。据调查统计,全县有25个合作组织没有建立规范的章程制度,即使建立了章程制度,也是纸上谈兵,没有严格按章程制度去运作。全县80%的合作组织处于松散半松散状态,服务内容局限于提供信息、技术等单方面的服务,真正实行股份合作、二次返利的只有几个。由于利益连接不紧,产权关系不明,加上部分农民的合作意识较差,只看到眼前利益,有利就加入,无利就退出。没有长远打算,很大程度制约了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部分地方的合作组织组建不到一年时间就消失了。2005年底全县共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86个,到这次调查摸底时,全县保留的只有72个(包括今年新成立的4个在内),比去年底绝对数减少了18个,下降21%。除2个因合并组建外,有16个因经营内容狭窄,活动开展不经常而自动散伙。

四、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建议

针对 桃源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特提出几点建议,以便进一步促进桃源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健康良好发展。

(一)加快立法进程,明确法律地位。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法》草案已提交讨论,农民迫切期盼法律早日出台。通过立法,明确其性质、法律地位、成员资格、分配原则等相关制度,在财政扶持、信贷支持、税收减免、注册登记等方面做出法律规定,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二)加大扶持力度,落实优惠政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一种新的组织形态,有一个培育发展的过程。各级各部门应当确立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就是扶持农村、扶持农业、扶持农民的观念,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各级财政,特别是市县两级财政要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项目建设,以增强合作组织市场竞争能力和对成员的服务能力。二是加强信贷支持。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每年要安排一定比例的信贷资金解决合作组织发展的资金问题。金融机构要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建立农户贷款联合共保机制,评定信用等级,按等级确定信用额度,大额实行抵押贷款时,要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间,为农民提供便捷服务。三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近两年中央、省、市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优惠政策,有关职能部门没有很好地贯彻落实。建议中央、省、市政府督促有关职能部门制定配套措施,认真执行中央、省、市政府在税收、信贷、注册登记、用地、用电和产品流通等方面给予的优惠政策,让广大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三)加大培训宣传力度,提高成员素质。建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员的培训纳入培训规划,安排一定经费,分层次对基层干部、农民进行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同时,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推介先进典型,在全社会形成鼓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良好氛围和舆论环境。

(四)健全各项制度,规范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是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做到边发展边规范,以规范促发展。一是要健全《章程》。凡组建的合作组织必须有比较完善的《章程》,以《章程》统领各项制度建设。二是要健全财务会计制度。无论协会(合作社)大小,必须设立财务科目,聘任会计、出纳,实行民主理财,定期公布财务收支账目。三是健全收益分配制度。这是制度建设的核心。按照资本报

酬有限和惠顾者返还原则,兼顾投资者与生产者双方的利益,实行按资分红和按交易量返还相结合。四是要健全民主控制制度。按照《章程》规定建立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制度,充分发挥“三会”的职能作用,重大决策实行一人一票表决制,防止少数人大权独揽,增强内部管理的透明度。

(五)转变政府部门职能,加强指导服务。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特别是县、乡镇政府及职能部门要适应合作组织发展的新形势,改进管理方式,改善服务态度,帮助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加强业务指导,开展技术培训,提供政策咨询,搜集发布信息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保驾护航。

农业合作社章程 篇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增加成员收入,实现共同致富,由XXX、XXX、XXX、XXX等四人共同发起,经XX县工商局批准,成立本社,本社定名为XX县XXX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

第二条

本社是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为主体,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按照合作制或股份合作制方式生产、经营、分配和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其宗旨是为成员提供生产、营销、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服务,维护成员的合法权益,增加成员的经济收入。在本社内部不以盈利为目的,是非盈利性的经济组织。

第三条

本社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实行民主管理,自主经营,盈余返还,成员享受平等权利。本社全部财产归全体成员所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入社自愿,退社自由。

第四条

本社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接受农业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依法组织生产经营,在经济活动中承担有限责任。

第五条

本社自2011年7月成立,办公地址是:XX县XX镇XX村。

第二章

成员

第六条

凡从事与本社生产经营项目相同的农民或相关产业的个人,年满十八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承认并遵守本章程者,可以由本人提出书面入社申请,并经理事会审查批准,即为本社成员。从事相关产业的组织可以申请成为本社团体成员。从事相关产业的非农民身份成员不得超过成员总数的百分之二十。

第七条

成员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参加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下同),并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享有本社提供的各种经济和技术服务,利用社内设施的权利;

(三)享有社内购买物资和销售产品的权利;

(四)享有本社共同成果的受益和分配权;

(五)有权对本社的工作提出质询、批评和建议,进行监督;

(六)有权建议召开成员(代表)大会;

(七)享有参加本社股金分红和按产品交易量返还利润的权利;

(八)有权拒绝不合法的负担;

(九)有退社自由权。

第八条

成员应承担下列义务:

(一)遵守本社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成员(代表)大会和理事会的决定;

(二)维护本社利益,保护本社的共同财产,爱护本社的设施;

(三)积极参加本社活动,支持理事会、监事会履行职责;

(四)接受本社技术指导,按照规定的质量标准从事生产、履行签订的合同,发扬互助协作精神,共同发展本社生产;

(五)不从事与本社相竞争或与本社利益相对立的活动;

(六)按规定交纳社费或股金。

第九条

成员退社须在年终决算前一个月提出书面申请,经理事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可退社。退社时,其入股股金于年终决算后两个月内退还。如本社经营亏损,应扣除其应承担的亏损金额,如经营盈余,则分给其应得红利。退社不退社费,不得分配本社共有财产。

第十条

成员死亡,其继承人可以在法定期限内提出继承申请,经理事会审查批准后获得成员资格,继承股金。继承人不愿意入社的,按照第九条的规定,由其继承人申请退社。

第十一条

成员股金可以转让给本社成员,不得转让给非本社人员。

第十二条

属于下列情况之

一、经教育无效者,经理事会决议可以取消其成员资格。

(一)不遵守本社章程及内部管理制度,不执行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决议,不履行义务的;

(二)给本社正当权益带来严重危害的;

(三)从事与本社利益相违背活动的;

(四)连续两年不交纳社费的;

(五)违犯国家法律、法规,构成故意犯罪,被依法惩处的。取消成员资格,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理事出席,并有出席理事半数以上的票数通过,方能生效。取消成员资格,须结清所有债务,退还其所占股份,不分给应得红利。

第三章

管理机构

第十三条

本社设立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大会是本社的最高权力机构,由全体成员组成。召开成员大会有困难时,可以召开代表大会,履行成员大会职权。成员代表由成员直接选举产生,代表人数不应少于成员人数的五分之一。代表任期三年,可连选连任。

第十四条

成员(代表)大会职权如下:

(一)通过和修改本社章程,决定有关本社的解散、合并、联合等重大问题;

(二)选举或罢免理事会、监事会成员;

(三)审查批准本社理事会、监事会的工作计划和报告,以及财务计划和报告;

(四)审查批准本社生产经营项目、业务发展规划及规章制度;

(五)决定本社各业务部门的设立或撤销,以及重要合同的签订等问题。

(六)讨论决定成员交纳的股金总额、每股金额、每个成员认购股金的最大份额;

(七)讨论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五条

成员(代表)大会每年召开不低于1次。遇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召开临时成员(代表)大会。

(一)理事会认为必要时;

(二)监事会的建议;

(三)五分之一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一以上成员代表提出。

第十六条

成员(代表)大会应当有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出席方可召开。本社表决实行一人一票制。成员因故不能到会,可书面委托其他成员代理。一名成员最多只能代理两名成员投票。各项决议须有出席会议半数以上的成员同意,方可生效。

第十七条

召开成员(代表)大会前,理事会须提前五天向成员通报会议内容,否则成员有权拒绝参加。

第十八条

理事会是本社的执行机构,理事、常务理事由成员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由理事7名组成,理事会选举理事长1名。理事任期三年,可连选连任。理事长为本社的法定代表人。

第十九条

理事会的职权如下:

(一)组织召开成员(代表)大会,执行成员(代表)大会决议;

(二)制定本社发展规划、规章制度、生产经营计划等,提交成员(代表)大会通过,并组织实施本社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讨论决定成员入社、退社、奖励、处分、除名、继承等事项;

(四)对外代表本社签订协议、合同和契约;

(五)对成员进行培训,组织成员参加和种协作活动;

(六)聘用或解雇本社工作人员;

(七)管理本社的财务和财产;

(八)履行成员(代表)大会授予的其他职责,办理章程中所规定的事项。

第二十条

理事会应严格遵守各种报告制度,定期向成员(代表)大会提出有关业务、财务等工作报告。

第二十一条

理事会负责经营业务,保护本社一切财产,如有违法失职、徇私舞弊造成损失的,追究当事人的经济责任。情节严重者,须负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

理事会实行充分协商一致原则,对生产经营计划、人事和财务管理等重大事项由理事会集体讨论,并经三分之二以上理事同意方可形成决定。理事会由理事长主持。理事个人对某项决议有不同意见时,须将其意见记入会议记录。理事会开展须邀请监事、经理、成员代表列席,列席者无表决权。

第二十三条

本社设总经理1名,由理事长任命并对理事长负责,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本社的生产经营工作,组织实施理事会决议。

(二)组织实施生产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三)拟定经营管理制度。

(四)提请聘任或者解聘财务会计人员和其他经营管理人员。第二十四条

本社设执行监事1名,由成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代表全体成员监督和检查理事会的工作,列席理事会会议。执行监事任期三年,可连选连任。

第二十五条

理事会成员与执行监事不得相互兼任。理事的近亲属及本社职工不得担任执行监事。

第四章

服务职能

第二十六条

本社根据生产经营发展及成员的需要,以成员为主要对象,开展以下服务:

(一)对成员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交流活动,组织经济、技术协作;

(二)兴办成员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加工包装、储藏运输、贸易、交易市场等经营实体,推动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

(三)采购和供应成员所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四)收购和推销成员生产的产品。

(五)向成员提供有关科学技术、市场、经济信息;

(六)提高本社农产品质量安全,开拓新的品牌;

(七)承担国家、集体或个人委托的科研项目和有关业务。第二十七条

经成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本社可以与其他国有、集体、个体、外资等经流实行进行股份合作。所获收益按本社的分配原则进行分配。

第二十八条

接受本社专业有关的单位委托,办理代销等业务。第二十九条

对外签订合同,开展与企业、科研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的合作。

第三十条

办理本社成员的文化、福利事业,培养互助合作精神。

第五章

财务

第三十一条

本社自有资金来源包括以下几项:

(一)成员社费;

(二)成员股金;

(三)本社每从结余中提留的公积金、公益金、教育基金、风险基金等;

(四)兴办经济实体的利润收入;

(五)接受的捐赠款;

(六)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扶持资金;

(七)其他自有资金。

第三十二条

本社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的费用开支范围严格执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计入成本。费用开支范围主要包括:

(一)本社日常办公费;

(二)发展本社生产经营事业所发生的经营性支出;

(三)科研、咨询、培训、推广和宣传教育等支出;

(四)对特别困难成员的补助;

(五)职工工资和福利费用;

(六)本社福利事业支出;

(七)成员和职工的物质奖励;

(八)其他符合财会制度规定的支出。

第三十三条

本社社费定为每名成员10元、理事每年20元。社费不足时,经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可以补交一定数额的社费。

第三十四条

本社初次筹集的股金总额为19.2万元,每股金额为1000元,每名社员最多只能认购20股。社员可以以资金、技术、实物、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入股。本社成员的股份采用记名方式登记,由本社出据股权证明,作为分红的依据。

第三十五条

本社接纳外部无偿资助,均按接收时的现值入账,作为本社的共有资产。经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本社可以按决定的数额和方式参加社会公益损赠。任何单位与个人无权平调、挪用本社的资产。

第三十六条

本社按公历实行会计核算。理事会须在每月(或第一季度)初将上月(或上一季度)财务收支情况向成员公布一次,并及时解答成员提出的问题。理事会须每年1月31日前向成员(代表)大会提供上经监事会审计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等。同时,提出下的财务支出预算,交成员(代表)大会讨论、经理事会审查批准后执行。

第三十七条

扣除当年服务成本后,年终结余按下列项目分配和使用:

(一)公积金,按税后利润一定比例提取,用于扩大服务或弥补亏损;

(二)公益金,按税后利润一定比例提取,用于文化、福利事业;

(三)教育基金,按税后利润一定比例提取,用于社员培训;

(四)内险基金,按税后利润一定比例提取,用于社员生产、营销遭受重大经济损失的补贴。

(五)股份合作社的股金分红;

(六)成员股息以当时一年期很行存款利率为参考,上下浮动不超过20%;

(七)利润返还,按社员对合作社的贡献量,包括交易量和利用本社设施量多少等向社员返还利润。

上列各项的具体项目和提取比例以及分配数额,由理事会提出方案,由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后实施。

第三十八条

本社聘用职工计划及其工资标准,需经成员(代表)大会批准。所付工资及对模范成员和职工的物质奖励计入服务成本。

第三十九条

本社独资或与外单位联合兴办的经济实体,实行独立核算。本社作为产权单位行使监督权,享有收益权。

第四十条

本社如有亏损,以公积金、股金依次弥补。不足部分用以后的税前利润补足,因弥补亏损所减少的资金,成员(代表)大会应酌情规定补充的办法和期限。

第四十一条

本社财会人员实行持证上岗,会计和出纳不得相互兼任,理事、监事及其近亲属不得担任本社的财务人员。

第六章

变更

终止

第四十二条

本社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业务范围等发生变化时,须向批准建立的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变更手续。

第四十三条

本社遇下列情况之一,经成员(代表)大会决定,报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后,予以解散。

(一)成员少于10人,并无法开展正常活动;

(二)与其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合并;

(三)严重经营亏损不能继续经营;

(四)本社生产消亡;

(五)本社三分之二以上成员要求解散或重组。第四十四条

在批准解散和重组后,理事会就在一个月内向成员宣布解散或重组。

第四十五条

本社决定解散时,应由成员(代表)大会选出5人的清算小组,对本社的资产和债权、债务进行清理,并制定清偿方案报成员(代表)大会批准。本社共有资产按下列顺序清偿;

(一)雇用人员工资;

(二)外部债务;

(三)按成员认购股份比例返还股金和欠成员的债务。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六条

发展合作与联合。本社经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同意后,可以与其他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立联合会和行业协会。联合会、行业协会与各成员社是协作关系,提供生产、营销、信息、技术、培训等服务,维护成员和行业的利益。

第四十七条

本章程未尽事宜,由理事会负责修订,或制定其他管理制度,经成员大会讨论修改,三分之二以上成员通过有效。

第四十八条

本章程由成员大会表决通过生效,报主管部门备案。本章程由理事会负责解释。

第四十九条

本章程有关条款若与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相抵触,应按国家有关法规执行。

XX县XX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

红枣农业合作社章程 篇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护成员的合法权益,增加成员收入,促进本社发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本社由刘晓宏等七人发起,于2011年8月6日召开设立大会。

本社名称:永和县丰硕红枣专业合作社,成员出资总额20万元。本社法定代表人:刘晓宏

本社住所:永和县阁底乡曹家山村,邮政编码:041400。

第三条 本社以服务成员、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为宗旨。成员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地位平等,民主管理,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盈余主要按照成员与本社的交易量(额)比例返还。

第四条 本社以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依法为成员提供红枣的销售、加工等服务。主要业务范围如下:

(一)组织收购、销售成员生产的产品;

(二)开展成员所需的运输、贮藏、加工、包装等服务;

第五条 本社对由成员出资、公积金、国家财政直接补助、他人捐赠以及合法取得的其他资产所形成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和处分的权利,并以上述财产对债务承担责任。

第六条 本社每年提取的公积金,按照成员与本社业务交易量依比例量化为每个成员所有的份额。由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和他人捐赠形成的财产平均量化为每个成员的份额,作为可分配盈余分配的依据之一。

本社为每个成员设立个人账户,主要记载该成员的出资额、量化为该成员的公积金份额以及该成员与本社的业务交易量(额)。

本社成员以其个人账户内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为限对本社承担责任。

第七条 本社及全体成员遵守社会公德和商业道德,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第二章 成员

第八条 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从事红枣生产经营,能够利用并接受本社提供的服务,承认并遵守本章程,履行本章程规定的入社手续的,可申请成为本社成员。本社成员中,农民成员至少占成员总数的80%。

第九条 凡符合前条规定,向本社理事长提交书面入社申请,经成员大会审核并讨论通过者,即成为本社成员。

第十条 本社成员的权利:

(一)参加成员大会,并享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利用本社提供的服务和生产经营设施;

(三)按照本章程规定或者成员大会决议分享本社盈余;

(四)查阅本社章程、成员名册、成员大会记录、理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财务会计报告和会计账簿;

(五)对本社的工作提出质询、批评和建议;

(六)提议召开临时成员大会;

(七)自由提出退社声明,依照本章程规定退出本社;

第十一条 本社成员大会选举和表决,实行一人一票制,成员各享有一票基本表决权。

第十二条 本社成员的义务:

(一)遵守本社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成员大会和理事会的决议。

(二)按照章程规定向本社出资。

(三)积极参加本社各项业务活动,接受本社提供的技术指导,按照本社规定的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从事生产,履行与本社签订的业务合同,发扬互助协作精神,谋求共同发展。

(四)维护本社利益,爱护生产经营设施,保护本社成员共有财产。

(五)不从事损害本社成员共同利益的活动。

(六)不得以其对本社或者本社其他成员所拥有的债权,抵销已认购或已认购但尚未缴清的出资额;不得以已缴纳的出资额,抵销其对本社或者本社其他成员的债务。

(七)承担本社的亏损。

第十三条 成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终止其成员资格:

(一)主动要求退社的;

(二)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

(三)死亡的;

(四)团体成员所属企业或组织破产、解散的;

(五)被本社除名的。

第十四条 成员要求退社的,须在会计终了的3个月前向理事会提出书面声明,方可办理退社手续;其中,团体成员退社的,须在会计终了的6个月前提出。退社成员的成员资格于该会计结束时终止。资格终止的成员须分摊资格终止前本社的亏损及债务。

成员资格终止的,在该会计决算后一个月内,退还记载在该成员账户内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如本社经营盈余,按照本章程规定返还其相应的盈余所得;如经营亏损,扣除其应分摊的亏损金额。

成员在其资格终止前与本社已订立的业务合同应当继续履行。

第十五条 成员死亡的,其法定继承人符合法律及本章程规定的条件的,在一个月内提出入社申请,经成员大会讨论通过后办理入社手续,并承继被继承人与本社的债权债务。否则,按照第十四条的规定办理退社手续。

第十六条 成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成员大会讨论通过予以除名:

(一)不履行成员义务,经教育无效的;

(二)给本社名誉或者利益带来严重损害的;

本社对被除名成员,退还记载在该成员账户内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结清其应承担的债务,返还其相应的盈余所得。因前款第二项被除名的,须对本社作出相应赔偿。

第三章 组织机构

第十七条 成员大会是本社的最高权力机构,由全体成员组成。成员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审议、修改本社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长、理事、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成员;

(三)决定成员入社、退社、继承、除名、奖励、处分等事项;

(四)决定成员出资标准及增加或者减少出资;

(五)审议本社的发展规划和业务经营计划;

(六)审议批准财务预算和决算方案;

(七)审议批准盈余分配方案和亏损处理方案;

(八)审议批准理事会、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提交的业务报告;

(九)决定重大财产处置、对外投资、对外担保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其他重大事项;

(十)对合并、分立、解散、清算和对外联合等作出决议;

(十一)决定聘用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资格、报酬和任期;

(十二)听取理事长或者理事会关于成员变动情况的报告;

第十八条 本社每年召开一次成员大会,成员大会由刘晓宏负责召集,并提前15日向全体成员通报会议内容。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本社在20日内召开临时成员大会:

(一)30%以上的成员提议;

(二)理事会提议;

第二十条 成员大会须有本社成员总数的2/3以上出席方可召开。成员因故不能参加成员大会,可以书面委托其他成员代理。1名成员最多只能代理2名成员表决。

成员大会选举或者做出决议,须经本社成员表决权总数过半数通过;对修改本社章程,改变成员出资标准,增加或者减少成员出资,合并、分立、解散、清算和对外联合等重大事项做出决议的,须经成员表决权总数2/3以上的票数通过。成员代表大会的代表以其受成员书面委托的意见及表决权数,在成员代表大会上行使表决权。

第二十一条 本社设理事长1名,为本社的法定代表人。理事长任期3年,可连选连任。

理事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成员大会,召集并主持理事会会议;

(二)签署本社成员出资证明;

(三)签署聘任或者解聘本社经理、财务会计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聘书;

(四)组织实施成员大会和理事会决议,检查决议实施情况;

(五)代表本社签订合同等;

第二十二条 本社设理事会,对成员大会负责,由5名成员组成,设副理事长1人。理事会成员任期3年,可连选连任。

理事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组织召开成员大会并报告工作,执行成员大会决议;

(二)制订本社发展规划、业务经营计划、内部管理规章制度等,提交成员大会审议;

(三)制定财务预决算、盈余分配和亏损弥补等方案,提交成员大会审议;

(四)组织开展成员培训和各种协作活动;

(五)管理本社的资产和财务,保障本社的财产安全;

(六)接受、答复、处理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提出的有关质询和建议;

(七)决定聘任或者解聘本社经理、财务会计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第二十三条 理事会会议的表决,实行1人1票。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并经2/3以上理事同意方可形成决定。理事个人对某项决议有不同意见时,其意见记入会议记录并签名。

第二十四条 本社经理由理事会聘任或者解聘,对理事会负责,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本社的生产经营工作,组织实施理事会决议;

(二)组织实施生产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三)提请聘任或者解聘财务会计人员和其他经营管理人员;

(四)聘任或者解聘除应由理事会聘任或者解聘之外的经营管理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

本社理事长或者理事可以兼任经理。

第二十五条 本社理事长、理事和管理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侵占、挪用或者私分本社资产;

(二)违反章程规定或者未经成员大会同意,将本社资金借贷给他人或者以本社资产为他人提供担保;

(三)接受他人与本社交易的佣金归为己有;

(四)从事损害本社经济利益的其他活动;

(五)兼任业务性质相同的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理事、监事、经理。

理事长、理事和管理人员违反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规定所得的收入,归本社所有;给本社造成损失的,须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章 财务管理

第二十六条 本社实行独立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严格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核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过程中的成本与费用。

第二十七条 本社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健全财务和会计制度,实行每季度第3个月月末财务定期公开制度。

第二十八条 成员与本社的所有业务交易,实名记载于各该成员的个人账户中,作为按交易量(额)进行可分配盈余返还分配的依据。利用本社提供服务的非成员与本社的所有业务交易,实行单独记账,分别核算。

第二十九条 会计终了时,由理事长按照本章程规定,组织编制本社业务报告、盈余分配方案、亏损处理方案以及财务会计报告,经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审核后,于成员大会召开15日前,置备于办公地点,供成员查阅并接受成员的质询。

第三十条 本社资金来源包括以下几项:

(一)成员出资;

(二)每个会计从盈余中提取的公积金、公益金;

(三)未分配收益;

(四)国家扶持补助资金;

(五)他人捐赠款;

(六)其他资金。

第三十一条 本社成员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库房、加工设备、运输设备、农机具、农产品等实物、技术、知识产权或者其他财产权利作 5 价出资,但不得以劳务、信用、自然人姓名、商誉、特许经营权或者设定担保的财产等作价出资。成员以非货币方式出资的,由全体成员评估作价。

第三十二条 本社成员认缴的出资额,须在一个月内缴清。

第三十三条 以非货币方式作价出资的成员与以货币方式出资的成员享受同等权利,承担相同义务。

经理事长审核,成员大会讨论通过,成员出资可以转让给本社其他成员。

第三十四条 为实现本社及全体成员的发展目标需要调整成员出资时,经成员大会讨论通过,形成决议,每个成员须按照成员大会决议的方式和金额调整成员出资。

第三十五条 本社向成员颁发成员证书,并载明成员的出资额。成员证书同时加盖本社财务印章和理事长印鉴。

第三十六条 本社接受的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和他人捐赠,均按本章程规定的方法确定的金额入账,作为本社的资金(产),按照规定用途和捐赠者意愿用于本社的发展。在解散、破产清算时,由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形成的财产,不得作为可分配剩余资产分配给成员,处置办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接受他人的捐赠,与捐赠者另有约定的,按约定办法处置。

第五章 合并、分立、解散和清算

第三十七条 本社与他社合并,须经成员大会决议,自合并决议作出之日起10日内通知债权人。合并后的债权、债务由合并后存续或者新设的组织承继。

第三十八条 经成员大会决议分立时,本社的财产作相应分割,并自分立决议作出之日起10日内通知债权人。分立前的债务由分立后的组织承担连带责任但是,在分立前与债权人就债务清偿达成的书面协议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三十九条 本社有下列情形之一,经成员大会决议,报登记机关核准后解散:

(一)本社成员人数少于4人;

(二)成员大会决议解散;

(三)本社分立或者与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社合并后需要解散;

(四)因不可抗力因素致使本社无法继续经营;

(五)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或者被撤销;

第四十条 本社因前条第一项、第二项、第四项、第五项情形解散的,在解散情形发生之日起15日内,由成员大会推举4名成员组成清算组接管本社,开始解散清算。逾期未能组成清算组时,成员、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成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

第四十一条 清算组负责处理与清算有关未了结业务,清理本社的财产和债权、债务,制定清偿方案,分配清偿债务后的剩余财产,代表本社参与诉讼、仲裁或者其他法律程序,并在清算结束后,于10日内向成员公布清算情况,向原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

第四十二条 清算组自成立起10日内通知成员和债权人,并于60日内在报纸上公告。

第四十三条 本社财产优先支付清算费用和共益债务后,按下列顺序清偿:

(一)与农民成员已发生交易所欠款项;

(二)所欠员工的工资及社会保险费用;

(三)所欠税款;

(四)所欠其他债务;

(五)归还成员出资、公积金;

(六)按清算方案分配剩余财产。

清算方案须经成员大会通过或者申请人民法院确认后实施。本社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四条 本社需要向成员公告的事项,采取书面形式发布,需要向社会公告的事项,采取报纸方式发布。

第四十五条 本章程由设立大会表决通过,全体设立人签字后生效。

第四十六条 修改本章程,须经半数以上成员或者理事会提出,理事长【注:或者理事会】负责修订,成员大会讨论通过后实施。

第四十七条 本章程由本社理事长负责解释。

沽源县农业合作社 篇7

1 湟源县农机化队伍建设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 不断加大对农机化人才工作的力度, 培养造就一批各类农机化人才, 为湟源县农机化发展奠定人才基础。截至2011年底, 农机管理站站职工人数20人, 专业技术人才19人。农机化人才队伍素质不断增强, 人才资源结构逐步改善, 对实用人才的认识明显提高, 有利于优秀人才健康成长, 充分发挥农机化人才的作用。

2 湟源县农机化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湟源县农机化人才队伍同农机化的快速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全面实现农村小康的要求相比, 还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农机人才缺乏。农机人才在高层次、创新型、实用型人才方面缺口较大。二是人才资源分布不均、结构不合理的矛盾突出。三是人才流动性较大, 队伍稳定性不高。四是人才管理不到位, 人员管理僵化、不灵活。五是激励机制不健全。人才培训体系不健全, 农机培训机构的设备、设施、师资很不适应农机化人才培训的需要。

3 湟源县农机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3.1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人才观, 紧紧围绕发展农机化、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目标, 大力实施人才兴农机战略,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 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机化人才培养、吸引、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 努力建设以农机化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实用人才为主体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为兴机富民、服务“三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农机化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1,2]。

3.2 总体目标

截至2020年, 农机化人才数量较多, 结构合理, 人才素质普遍提高。初步构建合理的人才引进、培训、激励机制。基本在全社会形成了重视农机化人才发展的良好局面。具体目标是:到2020年, 全县农机化人才总量达12 200人。其中, 累计培训农民农机技术人才达到2 000人;经营管理人才达到200人;其他实用人才达到10 000人。通过引进和培养, 全县农机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数量有较大增长, 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实用人才比重大幅度上升, 农机化人才的分布趋于合理, 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更加优化。到2020年, 农机化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大大提高;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达到3名, 中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达到15名。科研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善于经营管理的市场人才不断涌现, 掌握实用技术的人才数量逐渐增加。

4 湟源县农机化人才队伍建设内容与重点

农机化人才队伍建设重点是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履行岗位职责能力为核心, 强化理论培养和实践锻炼, 大力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坚持把实践锻炼作为培养农机化人才的重要途径, 促使农机化干部在实践中、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提高。教育广大农机化干部,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 做到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求真务实、清正廉洁, 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农机化干部队伍。

5 湟源县农机化人才队伍建设的保障措施

5.1 完善农机化人才培训机制

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掌握和了解当地农机化人才队伍的现状和特点, 合理制定人才培训计划, 完善农机化人才培养。在农机化人才培养机制中, 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通过农机化学校进行培训。要充分发挥农机化学校师资力量的优势, 进行培训工作, 提高农机化人才队伍的素质。二是通过参观考察开阔眼界和思路, 用先进的思想和技术武装自己。三是增加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培训。要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在培训中的重要作用, 积极对单位农机人才提供进修和学习的机会, 大力促进农机事业的顺利开展。

5.2 形成良好的人才任用和选拨制度

要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为促进农机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在人才选拨和使用中, 要以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为原则, 完善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酬、合同管理的职务聘任机制, 促进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5.3 坚持以人为本, 创新农机化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

只有建立健全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 才能够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促进人才合理的流动。在建立激励机制的过程中, 既要增强精神奖励的力度, 又要注重物质奖励, 只有将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 才能够促进农业机械化人才的培养[3,4]。

5.4 按照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 完善农机化人才考核评价机制

努力建立起以品德、能力、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体系。农机化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重在业内和社会认可;农机化经营管理人才的评价重在市场认可;农机化实用人才的评价体现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作用上, 重在农民群众认可。

5.5 加强和完善农机化教育培训基地建设

加大对农机化人才开发投入力度, 逐渐形成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和个人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农机化人才资源开发投入机制。近年来, 在县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 湟源县农机化学校基础设施及教学配套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 师资力量得到加强, 为农机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5.6 实施农机化人才教育培训工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 难点在农民增收, 农民增收难的关键是缺少科学文化知识和参与社会化大生产所需的相应技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科教兴青”的战略要求开展多层次培训, 真正达到农机入户农民致富, 人才入户农民致富的效果。一是发挥镇乡基层农机服务组织的作用, 对农机手进行培训, 使其掌握操作技能, 提高作业服务水平, 让农民购机且用好机, 充分发挥作用, 取得满意的收益。二是完善和提高县农机培训机构功能, 抓好农机技术培训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开展好对农机化人才的培训。计划培训农机化管理人才、农机专业技术人才、农机实用人才, 使全县农机行业形成有利于人才辈出和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

摘要:介绍湟源县农机化队伍建设取得的成效, 分析湟源县农机化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指出其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提出相关的发展对策, 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成效,思路,目标,对策,青海湟源

参考文献

[1]程乃敏.舒城县张母桥镇发展农业机械化存在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 2012, 18 (7) :174-175.

[2]李春茹.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7) :258, 263.

[3]吴红军, 刘成宝.康平县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探讨[J].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2 (2) :69-70.

农业专业合作社引领农业新发展 篇8

关键词:农业专业合作社 ;乡土文明;民主管理

中图分类号:F32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022-1

农业专业合作社就是将发展方向一致,或者在一个发展链条上的农户个体或者经营个体整合在一起,具有一定规模,从而使之更具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户或者经营个体更好地发展。

1 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优势

1.1 农业专业合作社能够有效发挥规模效应

农业专业合作社改变了原来一家一户的散户经营状态,将各家各户整合起来,无论在生产上,还是在销售上都具有了一定规模,因此,在生产中,更加容易管理,能够达到农产品优质高产的目的,同时也能够大大降低成本,在销售环节,由于专业合作社具有一定规模,因此,销售渠道更多,更广。

1.2 农业专业合作社能够拓宽销售渠道

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建立能够充当中介、桥梁和纽带作用,正规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具有更加细化的各项功能,可以有专门的人员负责销售,他们真正走出去,找客户、找市场、找合同,通过多渠道做好销售工作,可以利用更广泛的宣传媒体,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媒体,多途径、多形式宣传推介,提升了知名度,扩大了市场占有率。切实做好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工作,打消了农业种养殖户们担心农产品销售难的思想顾虑。

1.3 农业专业合作社能够有效开展技术指导

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聘专家、请模范为广大农户进行技术指导,通过搞开发、引品种为广大农户提供服务,提高了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了农户的种植水平。

1.4 农业专业合作社能够及时提供信息服务

农业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市场宽、信息灵的优势,为农民提供技术、价格、供求等多方面的信息服务。一些合作社通过农业信息网及时发布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信息,一些合作社还通过建立自己的网站,推广新技术和新业务,为农户提供最及时的信息服务,解决了农户因市场信息不灵而导致盲目随意生产的问题。

2 农业专业合作社的重要作用

农业专业合作社目前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经营体,它的示范推广作用已经越来越突显出来,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对发展现代农业也有着重要的推动力。

2.1 助推农业发展

农业专业合作社,一是通过建立“农户+合作社+企业”的经营模式,健全和完善农业产业化经營体制,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二是完善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体系,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而将农民从土地解放出来,加快土地流转,形成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2.2 增加农民收入

合作经济组织在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的同时,组织农民参与产后的加工、营销等经营活动,使生产、加工、运销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联合体,实现产业化经营,将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利润留在农业内部,从而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2.3 促进乡风文明

合作经济组织通过与农技推广机构、科研院校开展联合或合作,统一进行疫病防治、技术培训与推广、检验检测等,加快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更新步伐,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有的合作经济组织还组织社员开展业余文化活动。通过合作经济组织对成员的文化道德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改变了乡风习俗,树立了良好的文明风尚和道德风尚,为新农村建设培育了新型农民。

2.4 增加凝聚力,共建美好家园

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增加了凝聚力、号召力。合作社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进行基础实施建设。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村民又会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合作社又会对村容村貌重视起来,成员也会注重公益事业的发展,同意共同出资营造美好家园,这样a的良性循环发展起来,村容村貌等会有更大的改观,村民的精神文明建设也会更上一个台阶。

2.5 促进农村民主管理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既具有了集体经济统一管理的功能,又弥补了一家一户经营的不足。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完善了乡村的管理结构与方式,促进了民主管理的发展。农民通过将自己的土地入股的方式,农业生产由过去的各家各户管理变为统一管理,农民通过合作社紧紧地连结在一起,逐渐地对参与整个村的各项事务的热情也逐渐提高,也就更容易实现民主管理。

参考文献

[1] 张雨,黄桂英,吴俊丽.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益机制的探讨[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张晓山.有关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几个问题[J].农村经济,2005年01期.

[3]?晓亮.合作经济与新农村建设[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4] 翁美平.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村委主任,2011年02期.

[5] 赵丹.应关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难题[J].吉林金融研究,2009年09期.

[6] 孔令媛.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路和对策[A].2010·中国·廊坊基于都市区辐射功能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同城全面对接暨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上一篇:写毛笔字350字作文下一篇:查找廉政风险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