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随访系统(精选7篇)
患者随访系统 篇1
摘要:介绍电子信息系统在糖尿病患者出院随访中的应用。认为电子信息系统让糖尿病患者随访工作逐步系统化,节约了医护人员的时间,减少纸质、空间和其他资源的浪费,又有利于出院随访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和完整性,提高了出院患者随访效率和服务质量。
关键词:电子信息系统,出院随访,糖尿病
糖尿病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且即时进行的教育,特别是在血糖控制较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或因出现并发症需要进行胰岛素治疗时,具体化的教育及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出院患者随访教育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1]。该环节目前有两种方式进行,一种为传统的随访模式,另一种为中华医师协会主办的基础胰岛素临床规范化使用优化管理项目(简称“血糖管理三人行”项目)电子信息随访系统。该系统在全国433所医院的电子信息随访系统中得到应用。自2014年4月~2015年4月全国总录入糖尿病患者人数高达10万余人次,其中,西京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录入了患者565人次,联系方式错误9例。本文将对传统随访模式与电子信息随访系统进行全面且系统的比较,将这两种模式的优劣做一详细阐述。
1 传统的随访模式
传统的随访模式运用纸质打印版的随访表格,由医护人员对患者基本信息进行填写,留取联系方式,按时间顺序排列,手工记录下次随访时间。每次到达随访时间需查询随访时间记录本,再逐一找出需要随访患者的表格,进行电话或短信随访后手工记录随访结果并归档。这种传统的随访模式在繁忙的医疗护理工作中逐渐显示出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表格多不宜整理
糖尿病教育对于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因为良好的教育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认知水平、治疗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2]。为了更好的服务患者,本科室开展了对所有住院糖尿病患者的出院随访工作,但大部分仍然采取传统的纸质版随访模式,本科室每月收治住院患者约200例左右,糖尿病患者占80%左右,门诊收治的糖尿病患者约每月2000人次,大量的随访表格不仅需要按照随访频次而且必须根据患者达标情况进行整理,这给出院随访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
1.2 人数多不宜查找
随访前需要根据时间安排查询出需要进行随访的患者,然后在大量的表格中查找到患者,并找出相应的随访时间段。按每月150例住院患者计算,每天至少随访5例患者,但有的患者要持续三个月、半年或是更长时间进行随访,加之门诊每天巨大的随访人数,传统随访模式的种种弊端显露出来。
1.3行为不可控性传统的随访模式需要按照时间顺序编辑时间表,人工或是电脑的计算后再注明时间,并根据时间点进行随访。随访者是否随访或是否按时随访是不可控制的,这不仅不能保证数据的及时性,而且过多环节也容易导致随访信息的遗漏。
1.4耗费时间在表格整理和各环节的查找需要浪费过多时间。熟悉的人员在查找1名需随访的患者至少消耗2~3 min,甚至更长时间,这会导致工作量的增加,医护人员有效的随访时间也会被缩短,直接影响随访效果。
1.5 纸张及空间浪费
传统的随访记录消耗大量的纸张,同时需要空间来储存,无疑给纸张及空间资源带来浪费,记录时需要消耗笔、占用桌椅等都属于资源消耗。
1.6 工作地点限制
传统的随访模式只能在资料储存的地点或是附近进行随访,限制了随访者的工作地点。当医护人员上班时间对患者进行随访时,部分出院糖尿病患者也在上班,会导致不能及时随访到患者。
2 电子信息系统随访模式
国内外研究证明,通过电话与短信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和糖尿病教育,不但可提高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还可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和相关医疗费用[3,4]。鉴于电话或短信随访工具在传统的随访模式应用中的不足,电子信息随访系统的引进促进了电话、短信等随访工具在临床应用及推广的有效性。
2.1电子随访系统在糖尿病患者随访中的功能优势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化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和扩展医院综合信息系统,建设远程医疗网络及医疗卫生信息库[5]。电子信息随访系统解决了时间、空间等资源的有限性与患者教育及管理的有效性等问题,也可以直接反应患者的病情及科室疾病随访情况,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会得到越来越多患者群体的接受和信任。
糖尿病患者出院电子信息随访系统分为三大模块,分别是护士随访系统、医生随访系统和患者教育。其环节包括中华医师协会各环节的质控、入组时完整的首日教育、电子系统录入及预约患者、自动跟踪随访提示系统和及时反馈结果数据,各个环节相辅相成,体现了电子随访系统的运行能力。电子信息随访系统为糖尿病患者出院的治疗护理提供了平台,为全国糖尿病数据统计提供了依据,全国范围标准统一规范,保证数据及时准确,促进患者饮食运动控制、血糖监测、药物治疗、自我管理及健康教育“五架马车”的执行,以实现糖尿病患者的全程服务,也让随访工作能够高效迅速地完成,节约了人力、空间等资源,医生、护士及患者都受益于该随访模式。
2.2 电子随访系统质控构成“血糖管理三人行”项目的电子随访系统由中华医师协会直接进行质量控制。前期质控包括:中华医师协会对参与随访的医师和护士进行集体统一培训,提供糖尿病患者教育资料,并签订合同,患者均需签订知情同意书。中期质控包括:对随访中反馈的问题,及时修改,系统更新。后期质控包括:及时反映随访中失访患者人数、停药患者人数、数据录入是否完整等信息,对后台数据进行整理,保证数据准确、及时、完整。
2.3 电子信息系统随访的主要内容
2.3.1 患者基础资料
由执行护士填写糖尿病患者的基础信息录入PAD随访系统中。量性数据依据患者电子病历填写,其他信息询问患者。其中包括患者姓名、病程、性别、年龄、药物名称及剂量、化验结果(空腹及餐后2 h血糖、血脂、血压、糖化血红蛋白等)、并发症及家庭地址等。其中,基础信息会根据临床应用及时修订。
2.3.2 随访中录入资料
由执行护士对患者第1周、第2周、第4周、第8周及第12周的血糖及药物剂量进行电话随访录入,或患者接收到系统短信后以短信方式回复系统自动录入。对1个月内的全部患者及3个月追踪期内所有血糖不达标患者进行名医热线预约,由医师通过PAD拨打预约患者电话,录入血糖及药物剂量,询问患者药物、饮食、血糖监测及生活方式等情况,及时提出诊疗建议和健康教育。每月组织一场患者教育讲座,提前由执行护士电话预约,加强糖尿病健康教育。随访内容根据随访发现的不足及时反馈,由医师协会质控,后台系统及时更新。
2.4 电子信息系统随访运作
2.4.1 入组时完整的首日教育
入组时由执行护士给糖尿病患者讲解随访的目的,签订知情同意书。用PAD视频播放模式讲解胰岛素笔的使用、血糖监测及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再由执行护士评估患者掌握情况,并告知患者出院后需要监测的血糖时间点、护士随访时间、医生随访时间等随访注意事项,并在电脑端记录首日教育完成及评估情况,由医生制定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
2.4.2 电子系统录入及预约患者
由执行护士在PAD的电子信息系统中录入患者的基本信息,在规定时间用PAD拨打患者电话,询问血糖等信息并录入系统。在计划开展医生随访和患者教育之前提前预约患者,保证患者做好充足的准备。
2.4.3 随访自动提示系统
在规定随访时间、预约医生随访、预约患者教育及开展医生随访时,系统会自动筛选出需要随访的患者,并注明天数。医护人员只要打开PAD,进入任务栏就可以看到需要随访的患者,点击进入患者就可以直接拨打电话,快捷方便。而且系统会自动给患者发送短信息,提醒患者监测血糖,患者也可以以短信的方式回复,系统会根据短信内容直接录入结果。如果同一患者有2~3个任务时,系统会自动把需要完成的任务一起显示,只用拨打一次电话即可完成多项随访任务。
2.4.4 电子随访结果及时反馈
医护人员可以随时随地查看结果,包括录入人数、任务完成情况、患者教育开展情况、是否及时随访等,在患者教育前需要患者签到并照相记录,签到信息和患教照片会直接录入系统。后台也会对科室及全国的随访结果反馈,发送统计数据。
2.4.5 医院之间经验交流
每年会定期开展医院执行护士和医师会议,对前期做出的成绩和问题进行探讨,医院之间可以交流随访中的经验,提高患者覆盖率和随访效果,促进患者血糖达标。
2.4.6存在问题及时解决科室随访中对随访内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信息后台,由医师协会商议解决方案,及时进行系统更新。
2.5 电子信息随访系统的效果
2.5.1 提高随访效率
我院开展“血糖管理三人行”项目应用电子信息随访系统以来,及时追踪患者率为98.33%,医生覆盖率86.2%,且我科2015年及时追踪率和医生随访覆盖率高于2014年(P<0.05)。电子信息系统让随访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只要带着PAD就可以查询到患者信息,指击一下就可以看到需要随访的患者,让随访快捷便利,效果优于传统随访模式,也促进本科室糖尿病患者随访工作。
2.5.2 促进医疗护理工作
系统后台对基础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基础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包括患者初始空腹血糖值(FPG)、医生设置目标血糖值、初始患者基础胰岛素总剂量、单位体重剂量平均值、对血糖目标值及药物剂量等进行分析,统计医生和护士的工作量及完成情况,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及达标率,进行停药原因分析等,反应了医疗和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督促医护人员积极改进,促进科室糖尿病患者的医疗护理水平,提高随访质量。
2.5.3 促进患者血糖达标,提高满意率
出院随访促进了患者血糖的达标[6]。电子信息系统让出院随访覆盖更广、更方便、更易于医护人员和患者接受。患者出院后可以持续得到医护人员的健康指导,患者满意度得到提高。
2.5.4 提高患者依从性
据国内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低[7]。电子信息系统及时提醒医护人员随访,督促患者监测血糖、用药和生活指导,提醒患者及时门诊复查。本科室电子信息随访患者各周血糖监测率为89.5%至94.0%,用药依从性为89.0%,取得了良好的依从性。
2.5.5 节约资源,减少错误
自动化处理的范围,减少了纸张文件的数量,因而也减少了数据处理所产生的错误。电子信息系统节约纸张、空间及其他资源,在临床随访工作中显而易见,也避免了因人工繁琐环节带来的错误。
3 小结
总之,电子信息系统在临床各个环节被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8,9,10,11]。其在糖尿病患者随访中逐步开展,节约了医护人员的时间,减少纸质、空间和其他资源的浪费,有利于促进糖尿病患者出院随访工作的逐步系统化,保障出院随访的合理性及科学性,数据的及时性和完整性,提高了出院患者随访效率和服务质量。我国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11.6%,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50.1%[12]。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庞大且增长迅速的现状,使得电子随访系统在糖尿病患者出院随访中的应用尤为必要。如何让电子信息系统在我国庞大的糖尿病患者群体中顺利运转,资源共享,造福更多糖尿病患者,还需要国家资金的支持和临床随访工作不断地实践与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编写.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J].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1:65-66.
[2]戴美琴,楼青青,张永乐.无线通讯短信教育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3):225-227.
[3]李广茹,陈晓艳,柴囡,等.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对出院糖尿病患者的影响.职业与健康,2014,30(3):354-355.
[4]刘向阳,高彬,明洁,等.电话随访在2型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误诊误治杂志,2013,26(5):83-86.
[5]毛安.浅谈医疗卫生领域电子通信系统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7,4:66.
[6]黎水莲,罗秋萍,苏飞群,等.出院随访对糖尿病血糖控制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23(4):635.
[7]刘云萍.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治疗依从性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5):120-122.
[8]王志强,黄丹,赵越.运用电子病历质控提高病历质控效率[J].中国医学创新,10(22):154-156.
[9]叶力,胡杰,张竹繁.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慢性病管理模式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12,6:452-455.
[10]张远凤,吴丽.电子信息技术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的应用[J].2011,18(4A):50-51.
[11]刘岩,邓海燕.护理信息化体系在临床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的应用[J].文摘版:医药卫生,2015(3):102-102.
[12]Xu Y,Wang LM,He J,et a1.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s[J].JAM A,2013,10(9):948-959.
患者随访系统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360例患者, 他们来自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乳腺病治疗中心、青岛市市立医院普外科、青岛中心医院肿瘤外科、青岛海慈医院普外科。患者完成了初期治疗 (手术, 放疗, 化疗) 。所有肿瘤属低、中度复发率特点, 所有患者的预后指数<4.1[5]。所有患者常规监测HER2的表达, 电话随访患者听力良好。
1.2 方法
同意进入研究小组的患者随即分为医院随诊组或电话随诊组。每一名到医院随诊的患者约有10 min的咨询时间, 由2名专门培训的护士随诊这些患者。咨询内容包括咨询、临床检查、钼靶及超声检查。所有的电话预约是在医院信息系统的计算机进行登记。每一个电话随访的患者有20 min的时间, 10 min进行咨询, 10 min了解咨询结果。在整个研究过程中, 所有电话预约随访的患者都接触相同的专业护士。电话咨询内容涉及:乳腺癌的治疗及其副作用、基因的危险性、性问题、自我保健、常规要求患者进行超声和钼靶检查。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分类变量和各种因素相关性比较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随访调查
从2006年3月-2008年2月征集患者, 2009年4月资料收集结束。研究小组的患者在小组中平均24个月 (2~43个月) , 大多数满足试验标准的患者同意加入该实验 (225/360, 62.5%) , 135例拒绝参加该实验的患者提供了家族的人口情况、治疗信息和拒绝理由, 一些家庭成员不喜欢他们的家人或亲戚参入这个活动。参入试验者被随机分为医院随诊组 (172例, 48%) 和电话咨询组 (188例, 52%) 。在试验开始时, 两个实验组在人口情况及疾病临床特征方面极其相似。从试验开始, 参入者的平均时间为20个月, 63%的参入者持续参加24个月或少一些。拒绝参加试验的患者主要有下列因素:地点、社交背景及患者社会身份。80%来自乳腺专科医院的患者愿意参入这项活动, 而在笔者所在市综合医院, 63%的患者愿意参入,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01, df=1, P=0.025) 。职业女性较农村患者更愿意参入 (χ2=15.77, df=8, P=0.046) , 随访3~12个月的患者 (61.4%) 比咨询6个月的患者 (58.1%, χ2=7.66, df=2, P=0.022) 容易参入活动。问卷资料反馈的比例在试验中期较低, 对于一些参入者, 只有在试验开始和试验结束时得到问卷资料, 来自笔者所在医院乳腺中心的6例患者和来自区综合医院的18例患者没有反馈任何问卷资料。那些在试验结束时的参入者, 在试验初期较短的诊断时间 (中位数18个月) 至少参加1次随诊后退出的试验者的时间较长 (中位数25.5个月) (秩和检验U=5902.5, P=0.019) , 在试验初期, 从治疗后到第一次随诊的时间较短 (15~25个月, U=6046.0, P=0.033) (资料没有显示) 。
2.2 精神疾病发病率调查
虽然平均得分在电话咨询组相对较低, 但通过意向治疗分析发现, 电话咨询和医院咨询在试验初 (12.6±2.8) 分vs (14.6±3.1) 分、中 (19.2±3.4) 分vs (28.2±7.4) 分和结束 (14.2±3.0) 分vs (19.5±4.6) 分的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即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无明显改变。
2.3 信息需求调查
表1清楚地说明了两组患者对信息的需求内容。在试验初期, 多数人咨询有关基因的危险性与乳腺癌的关系, 有关性的问题咨询较少。在两个实验组, 随着时间的延长, 需要的信息逐渐减少, 除了与性有关的信息外, 在试验中期, 两组对信息的需求无明显的不同。在试验后期, 基因危险性的信息的需求最多。
2.4 满意程度调查
在试验初期, 两组患者对获得信息的满意程度没有明显差异 (表2) , 但在试验中期和后期, 电话随访组的患者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医院随访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当患者被问及随诊是否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时, 试验初期患者的回答无显著差异, 但在试验中期和后期, 电话随访组的满意程度优于医院随访组。多数人回答:咨询对于他们了解自己的病情非常有帮助, 只有少数患者的回答是否定的。
2.5 临床检查
在试验初期, 医院随诊患者要求临床检查的占29%, 而电话随诊要求检查的占24% (χ2=1.10, df=1, P=0.294) , 在试验中期, 两组要求临床检查的分别为36%和34% (χ2=0.08, df=1, P=0.772) , 试验结束时, 两组要求临床检查的分别为40%和43% (χ2=0.32, df=1, P=0.574) 。在两实验组, 大多数患者的临床检查项目是常规乳腺超声和钼靶。另外18例患者进行了非常规钼靶检查、13例血常规、9例胸片、9例骨扫描、6例细针穿刺活检及1例MRI检查。2.6肿瘤复发在试验期间, 两组共发现17例 (5%) 乳腺癌患者复发 (局部复发8例, 远处转移9例) , 其中, 医院随诊组6例 (青医附院1例, 其他医院5例) , 电话随诊组11例 (青医附院1例, 其他医院10例) ,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33, df=1, P=0.250) 。医院随诊组发现复发的时间37~131 d, 平均为60.5 d, 电话随诊组为10~152 d, 平均39 d,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秩和检验U=21.0, P=0.228) 。
*与电话随访组比, P<0.001
3 讨论
乳腺癌是一种激素依赖型肿瘤, 它与其他恶性肿瘤相比, 具有如下特点:病期长, 潜在复发的时间也长, 短的术后数月就复发, 长的术后数年, 甚至十年后复发的也屡见不鲜[5]。预后好, 即使复发了, 经过再治疗, 还可再次根治, 或者长期带瘤生存。正因为有这两个特点, 乳腺癌患者首诊治疗后, 必须坚持长期随访。在我国, 连续的随诊主要在医院进行的, 但医院内随访存在许多缺点, 特别对遥远的地区的患者, 他们到医院不方便, 既费时间, 又浪费钱财。笔者所在医院乳腺病治疗中心从2006年开始接受乳腺癌患者电话随访。
2006年前, 笔者所在中心乳腺科的门诊量是150~200例, 而术后乳腺癌患者只有5~10例, 极少数的乳癌术后患者与其他患者混合在一起, 增加了这些患者的看病难度, 许多患者在第一天可能挂不上号, 也可能做不上检查, 增加了这些患者的精神和经济负担。我们对两种随诊方式进行了比较, 结果发现: (1) 医院随诊和电话随诊评价精神疾患的发病率的效果一致。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评分结果没有发现两组有明显的差异, 这表明, 电话随诊评价方法虽然成功用于术后乳腺癌患者, 但在本研究中, 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该方法的敏感性。焦虑强度和GHQ-12的评分结果显示, 该研究组在各个方面的评分没有任何差异。接受电话随诊的患者和医院随诊患者比并没有表现出更多的焦虑感。 (2) 对信息的需求和满意程度。电话随诊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向患者提供有关乳腺疾病信息, 达到了预期的结果, 但两实验组患者对信息的需求无明显差异。在对满意程度的调查发现, 试验初期, 两组患者对获得的信息满意程度无明显差异, 但在试验后期, 接受电话随诊的患者对获得的临床信息表现出更多的满意程度, 获得的信息对他们有更多的帮助。 (3) 对肿瘤复发的调查。实验组乳腺癌患者具有中低复发倾向, 而研究提供了有限的时间来检测复发, 因此, 2年来只有17例患者发现复发。常规随诊的患者中, 复发的患者都是有临床症状的。在两个实验组, 发现复发的时间没有差异, 尽管通过电话随访, 并没有延误复发的诊断。电话随访对高危险发病组没有明显的优势, 然而, 在这个阶段, 只适用于低复发的患者, 没有大规模的病例来提供强有力的证据资及时发现高危复发。电话随访是否能发现高复发的患者需要大规模的资料。利用适当的设备对高复发患者进行检测, 满足这些患者的需要也是今后的工作。
电话随访具有很多优点:每次随诊的时候, 所有信息可以重复给需要的患者, 患者不需要回忆以前的信息, 以前的信息本次确保可以重复得到。这种随访形式可以使患者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 有利于减轻医院的工作负担和压力[6,7]。另外, 电话随访非常方便和实用, 尤其在偏远的乡村。患者到医院随诊需要花费很长时间, 要穿越很远的路程, 特别对于行动不便者[8]。电话随诊患者坐在自己的家里了解自己的病情可能感到更舒服。虽然电话随诊患者看不到医院忙碌的工作环境, 但能得到更多的关于自己疾病的信息。电话随诊对其他疾病的患者提供了借鉴经验, 有许多不同专业的专门护士, 凭借他们的专业知识, 可以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减轻医院临床的工作负担[9,10]。
摘要:目的:综合治疗后的乳腺癌患者医院随访和电话随访的比较。方法:随机选取360例综合治疗后的中低复发率的乳腺癌患者, 随访24个月。随访者分为两组:传统的医院内随访 (咨询、临床检查、超声、钼靶检查或MIR) 和电话随访 (远程会诊、超声或钼靶) 。检测的内容包括:精神症状发病率 (状态-特质焦虑问卷、一般健康问卷) 、患者对疾病信息的需求、患者的满意程度、患者被要求进行的临床研究、疾病复发的检测时间。结果:与传统随访患者相比, 电话随访患者的满意程度明显升高 (P<0.001) , 但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前者来医院检查的时间37131d, 中位数60.5d, 后者10152d, 中位数39.0d (P=0.228) 。结论:电话随访能减轻患者的体力和精神的压力, 容易被患者接受, 适合于中低复发率的患者以及距离遥远和行动不便的患者, 这有利于减轻医院的工作负担。
关键词:乳腺癌,医院随访,电话随访
参考文献
[1]Rojas M P, Telaro E, Russo A, et al.Follow up strategies for women treated for early breast cancer[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0, 25 (1) :1753-1768.
[2]Boekhorst D S, Peer N G, Vander Sluis R F, et al.Periodic follow-up after breast cancer and the effect on survival[J].Eur J Surg, 2010, 167 (7) :490-496.
[3]Ashkanani F, Sarkar T, Needham G, et al.What is achieved by mammographic surveillance after breast conservation treatment for breast cancer?[J].Am J Surg, 2011, 182 (3) :207-210.
[4]Beaver K, Luker K A.Follow-up in breast clinics:reassuring for patients rather than detecting recurrence[J].Psychooncology, 2011, 14 (2) :94-101.
[5]Galea M H, Blamey R W, Elston C E, et al.The Nottingham prognostic index in primary breast cancer[J].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02, 22 (3) :207-219.
[6]Donnelly J, Mack P, Donaldson L A.Follow-up of breast cancer:time for a new approach?[J].Int J Clin Pract, 2009, 55 (7) :431-433.
[7]Snee M.Routine follow-up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J].Clin Oncol, 2004, 6 (3) :154-156.
[8]McArdle J, George W D, McArdle C S, et al.Psychological support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breast cancer surgery:a randomised study[J].BMJ, 2006, 312 (7034) :813-817.
[9]Grunfeld E, Many D, Vessey M P, et al.Specialist and general practice views on routine follow-up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in general practice[J].Fam Pract, 2005, 12 (8) :60-65.
患者随访系统 篇3
1 出院患者随访工作的意义
1.1 随访对患者的重要性
随访工作能及时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状态, 改变其对疾病、生命的消极态度和行为, 还能预防许多并发症的发生。随访失败的患者往往出现治疗依从性降低、服药随意或复查中断、再次住院概率增加, 有的患者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1.2 随访对医院的意义
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 人们选择医院就医, 就像购买商品一样, 不仅要求产品质量有保证, 更要求有完善的售后服务。对医院而言, 患者不仅在住院期间要得到良好的医疗护理服务, 需要持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与护理质量, 其出院后的随访对留住患者、增加医患互信意义很大。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 竞争成败的关键就是服务。随访能准确及时地了解患者出院后的诊疗效果, 对于医务人员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促进业务技术的不断提高有很大帮助。要努力在“跟踪服务”上做好文章, 做足文章, 通过电话回访, 使患者出院后也能感受到医院“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关怀和充满人情味的“售后”服务。而随访中的医患互动还能促进医患信赖关系的建立, 提高患者满意度与再次就诊率;并通过患者的口口相传, 树立医院的良好声誉, 从而吸引更多的就诊人群, 增加经济效益。
1.3 患者对随访工作的态度
出院患者对随访工作绝大多数表示欢迎和感谢, 而现在医疗服务行业大多忽略了患者出院以后的随访服务, 只注重患者院前急救、在院治疗工作。
2 县级医院随访现状
2.1 随访的工作模式
2.1.1 医生随访“以人为本”、“和谐医疗”的医疗服务理
念, 要求我们改变旧的随诊模式, 把“一过性服务”变为“终身服务”。因此我们把医生等患者上门随诊改为医生主动找患者随访, 可以大大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 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主动随访可以缓解医患矛盾, 使患者的疑虑得到及时处理、及时解决, 能够早期发现疾病隐患, 为患者的治疗争取时间。同时医疗随访便于医生掌握患者第一手资料, 跟踪、观察患者预后情况及远期疗效, 有利于积累经验, 促使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2.1.2 护士随访“风险源于细节”, 为了更好地规范病区
管理,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延伸护理服务, 我院自2011年1月以来开展了对出院患者的电话随访工作。2年的工作实践证明了这种做法是有效和可行的, 增加了护患关系的密切程度, 提高了护理满意度。随访工作突破了护理服务只存续于患者住院期间, 把医院服务延伸到患者出院后的康复与治疗过程, 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受到了患者的普遍欢迎。我院采取的是医疗与护理相结合的随访模式, 护理部对随访规定了硬性标准 (随访人数占出院人数的70%) , 具体工作由病房责任护士负责, 护理部与科护士长两级质控, 确保随访工作的落实。患者入院时由责任护士进行资料登记, 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入院诊断、治疗情况、联系电话及主管医生等。患者出院后, 责任护士1周内电话随访, 内容包括患者目前恢复情况、出院后用药情况、锻炼情况、生活情况、健康指导、定期来院复诊等。
2.2 随访方法
2.2.1 电话随访
电话随访是将健康教育延伸到患者家中的一种有效教育手段, 其贯穿于出院后患者的跟踪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通过电话随访, 可使患者对自己的健康从依赖医院逐步转向依靠自身和家庭, 可改变患者不利于健康的各种行为习惯, 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从而达到精神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完美状态。电话随访就是利用电话、手机对患者的病情变化、目前恢复状况、出院后用药情况、生活锻炼情况、健康问题、复诊时间等进行有目的的互动, 对存在的问题答疑解惑, 进行指导。
2.2.2 随访内容
包括患者病情、服药情况、功能锻炼、自理能力等, 并征求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意见和建议;根据随访对象存在的疾病相关问题, 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包括病情解释、饮食指导、活动与休息指导、门诊复查时间等, 并进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调整不良心态, 正确面对疾病与生活, 早日回归社会。
2.2.3 随访时间、频率
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以及患者的要求, 同一患者我们一般会打1次或者2次电话 (需要长期跟踪服务的, 不定期进行随访) , 普通患者出院后一般随访1次, 以后根据患者需求决定。随访时间安排:第1次选择在出院1周以内;第2次选择在出院1个月左右并给患者留下电话号码, 以便患者有问题要反馈时, 可以直接联系到我们。
2.3 存在的问题
2.3.1 随访率低
随访率低的原因较复杂, 其一是医院的因素。县级医院大多以治病、防病为中心工作, 一批患者治愈出院后, 常因限于人力、物力, 未必都能建立出院病例的随访制度。而部分医生护士忙于日常工作, 对随访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使随访工作往往流于形式, 未起到应有的作用。其二是患者的因素。许多患者既已治愈出院, 除非遗留后遗症状, 往往对随访并不在意, 不积极给予配合;或遇患者住址记录不详、电话手机号码有误或因拆迁搬离、或系外地患者等, 增加了随访的难度。
2.3.2 医生参与率低
县级医院医生工作量大、面广, 责任更重, 时间受到限制, 科研工作开展较少, 部分医生认识不到随访工作的意义。医院也没有对医生随访提出指标要求, 医疗随访进行得不尽如人意, 多数医生随访意识不强, 仅仅只对典型病例进行跟踪。
3 应对策略
脑卒患者出院随访的护理效果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选取的病例为我院神经内科于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治疗好转出院的120例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划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本组各6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有60例患者,女性患者18例,男性患者42例,患者的年龄介于50~73周岁,平均年龄为64.2周岁;实验组有60例患者,女性患者14例,男性患者46例,患者年龄介于48~72周岁,平均年龄为63.3周岁。两组患者在出院时恢复情况、瘫痪侧别、年龄以及性别等诸多方面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
在出院时,对两组患者都进行Barthel、运动能力评分,护理人员对实验组患者每月进行1~2个月的家访,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而对照组出院后自行修养或者锻炼。具体的措施包括:(1)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对家庭患者进行改造,比如卫生间安装扶手及坐式马桶,地面防滑无坎平坦,以便于与偏瘫患者肢体的需要相适应;(2)正确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将康复训练做好,比如保持站立及坐位平衡的方法,上下楼梯及步行训练的方法,床上活动指导(关节活动、体位摆放、翻身方法),帮助简单的训练器具诸如平行杠、沙袋等;(3)利用现有的家庭条件对患者进行作业疗法训练指导,比如画画、搭积木、写字等;(4)护理人员要将自我护理指导做好,比如学习使用支具、轮椅、矫正器和助行器等,教会患者怎样避免自我损伤及防止滑倒,使其掌握及遵循饮食与休息的原则,并且将病情突然变化的处置做好等;(5)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将日常的生活能力训练做好,比如拧毛巾、进食、刷牙、洗澡、入厕等;(6)护理人员应当在健康训练指导中切实的贯穿卫生宣传和心理疏导。
1.3 评定
采用功能独立性评测(FIM)量表对患者的运动能力进行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定。在出院之前,对实验组患者评定1次,在干预过程中每月复评1次,取半年后和初次的结果加以评定。在半年后和出院前对对照组患者各进行1次评定。统计结果应用t检验。
2 结果
患者出院前Barthel指数和FIM指标在对照组与实验组之间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当6个月以后,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的Barthel指数和FIM评分,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1。具体比较结果见表1。
3 讨论
脑卒中的康复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相对较为漫长的一个过程,但是因而患者多种多样的原因,尤其是经济上的困难,无法真正的做到在医院进行长期的治疗。绝大多数的脑卒中患者在出院以后,因为正确、连续训练及指导的缺乏,在出院一段时间以后,极易发生功能器官的减退,进而引发不同程度的废用综合征。所以,脑卒中患者出院以后,将出院随访工作做好是至关重要的,密切关系到患者日后生命质量及生活质量的高低[2,3,4]。而康复训练效果增强的有效措施就是自我护理,同时也是体现自我价值、避免依赖心理的重要途径。借助于出院随访护理的实施,实验组脑卒中患者与出院时相比,其运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转移能力均得以明显改善,并且在不同程度上患者的社会交往能力、括约肌控制能力及交流能力均得以进步。由此可见,介入出院随访护理,能够提供正确且及时的康复训练指导和护理指导,并且为患者及其家属也提供了良好的心理支持,有助于脑卒中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和预后效果的加强。
参考文献
[1]钱春荣,朱京慈,陈颖峥.患者日记结合护理随访干预提高脑卒中患者出院指导的依从性[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7):9-11.
[2]李善玲,刘清华,黄萍.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亲情化延续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1,26(2):74-76.
[3]洪金玲.脑卒中患者出院后抑郁状态的原因及护理指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4):1969.
电话随访对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作用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我院收治经手术治疗痊愈出院的慢性鼻窦炎患者152例, 其中男性98例, 女性54例, 年龄最小19岁, 最大56岁, 平均34岁。按照“海口标准”[1]进行临床分型和分期:Ⅰ型1期22例, Ⅰ型2期62例, Ⅰ型3期24例;Ⅱ型1期6例, Ⅱ型2期14例, Ⅱ型3期16例, Ⅲ型8例。其中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的70例患者为对照组, 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的82例患者为观察组。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的构成上差异无显著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建立规范的电话随访登记本
记录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出入院日期、病情诊断、患者或其家属的电话 (包括固定和移动电话) 、随访时间、随访内容、主治医生等。
1.2.2 做好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当天由主治医师和护士给患者发放出院指导单, 并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出院后的相关注意事项, 内容包括: (1) 病情诊断; (2) 出院后鼻腔冲洗、鼻腔喷药等用药方法及时间; (3) 饮食指导; (4) 复查时间; (5) 科室联系电话及主管医师姓名并同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医务人员会对其病情进行电话随访。
1.2.3 随访方法
对照组只做出院指导, 观察组病人进行出院指导和电话随访, 随访工作由主管医师和责任护士进行, 所有患者进行1年的观察。
1.2.4 随访内容
(1) 了解患者对出院指导内容的掌握情况。 (2) 是否坚持正确规律用药、培养良好饮食、作息习惯。 (3) 督促患者按约定时间定期复查。 (4) 针对患者仍然存在的疑问要给与详细、耐心的解答, 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2 结果
观察组经制定严密的随访制度且实施后, 与常规出院指导效果比较, 差别有显著意义, 见表1。
3 讨论
现代护理已进入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阶段, 以多种形式对院内院外病人实行全面、全程、整体的健康服务才能满足人类的健康需求。出院随访是医院健康教育的延续[2]。对出院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是新形势下开展的一种开放式、延伸式的健康教育形式[3]。鼻窦炎手术后的患者多数认为手术做成功了, 病就治愈了, 事实上手术只是对疾病的康复起到了一半的作用, 而术后的规范综合治疗和按时复诊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治愈率, 降低复发率。虽然出院前护士做了出院指导, 但由于病人出院时心情激动, 又要办理出院手续, 还有很多事情等着处理, 对于护士所做的出院指导未能完全记住, 待出院后在有些知识的具体运用上会存在一些问题[4]。通过电话随访, 医务人员将健康教育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 在了解患者病情康复的同时, 随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 进行针对性干预, 及时给予适当的指导, 满足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需求, 从而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 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主动来院复查, 使患者得到有效诊治, 达到最佳康复状态。通过电话随访对出院病人进行全程健康教育, 全面提升了护士实施健康教育的劳动价值和知识价值, 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满意度[4];同时, 在电话回访过程中, 医务人员对患者态度友好, 有问必答, 多为患者着想, 经常与患者保持联系, 加强沟通, 以取得患者的信任, 建立一种友好、信赖的医患、护患关系[5], 不仅能有效提高鼻窦内窥镜手术出院后患者的遵医行为, 提高手术疗效, 而且能提升医院的社会形象, 扩大医院的社会影响力, 使医院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赢。电话在我国城乡早已普及, 具备回访条件, 且电话回访简单易行, 成本低, 方便有效,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1998, 33 (3) :134~135.
[2]包家明, 霍杰.护理健康教育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186.
[3]邹林菊, 姚秋爱, 舒婷, 等.电话回访评价出院病人遵医行为的效果[J].护理研究, 2006, 20 (24) :2236.
[4]朱萍, 周杏仙, 林莉莉.电话随访对宫腔粘连出院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 2005, 20 (11) :1004.
患者随访系统 篇6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该文按实验要求, 在某社区随机抽取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10人, 随机分组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1.2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通过文献资料查阅目前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病防治和血脂异常防治的相关文献, 对其进行分析、整理, 为实验的顺利进行和文章的撰写提供理论依据。
(2) 实验法。该文主要采用实验法, 对实验对象进行为期6个月的运动干预实践研究, 探讨运动干预对疾病防治的效果。按实验要求, 该文选取有氧运动为主要干预项目。实验组和对照组测试对象均为COPD和血脂异常患者, 且目前病情稳定, 现没有服用药物等其他方式治疗, 以此排除对实验测试结果的影响。
(3) 数理统计法。利用数理统计法对实验测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为文章撰写提供数据支持。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实验前对照组和实验组各项实验指标对比分析
按照预设实验要求, 实验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各项测试指标进行了测试, 并通过统计学分析, 排除实验前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测试指标上的差异。具体测试情况如下。
通过表1可知, 实验前按实验要求筛选的实验对象,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 通过统计学分析, 实验前对照组和实验组各项血脂指标均无明显差异, 可以进行后续实验研究。
由表2可知实验前对照组和实验组各项机能指标t检验无明显差异, 可以进行实验研究。
2.2实验后对照组和实验组各项实验指标对比分析
由表3可知, 通过6个月系统的有氧运动干预后, 实验组TG、 TC和LDL-C均出现明显变下降, HDL-C显著上升, 且差异显著。而对照组只有TG下降明显, 且显著。而其他指标TC和LDL-C反而出现上升的变化, 但差异不显著。可以看出, 系统的运动干预对血脂的影响效果较好, 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从表4可以看出, 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运动干预后只有实验组肺活量出现显著变化, 其他各项指标均未出现显著变化。可以说明有氧运动对人体的呼吸机能影响较为显著。
由表5的结果分析可知, 通过有氧运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血脂异常患者的长时间干预, 可以提高患者的行走能力。
3结语与建议
3.1结语
通过为期6个月的实验研究表明, 有氧运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机能影响, 相对比较确实。长期有氧运动提高了实验组康复人群的肺活量, 且差异显著。对照组肺活量也有所变化, 但不显著。运动干预对实验对象的血脂影响相对显著, 运动干预同样对血压、心率带来一定的影响, 但差异不显著。6 min步行实验表明, 系统的训练可以提升康复人群的行走能力。
3.2建议
该文限于时间有限, 没有进行综合干预研究, 因此, 运动干预对实验对象的其他测试指标影响不够显著。建议今后采用运动干预康复疾病时, 可结合康复患者的实际情况, 适当加入力量等锻炼, 以此来提升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娜, 邱晨, 魏永丽.六分钟步行试验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关系[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 (11) :2116-2119.
[2]骆国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价[D].南方医科大学, 2013.
[3]文亚兰.六分钟步行实验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肺功能监测中的应用价值[J].青海医学院院报, 2010, 31 (2) :114-116.
[4]杜舒婷, 邢彬, 王春霞, 等.太极拳运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BODE指数和SGRQ评分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3 (5) :403-407, 419.
[5]严谨, 石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运动康复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7) :670-672.
患者随访系统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0月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妇瘤科收治的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1000例, 年龄27~72岁, 平均年龄56.9岁, 所有患者经术后病理学均确诊为子宫内膜癌。
1.2方法通过回顾近年来的病例资料, 并查询国内外与宫颈癌相关文献, 对宫颈癌的发病特征、危险因素及手术后随访进行总结。
2结果
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有升高的趋向, 但发病的平均年龄并没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在西方国家, 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为每年17/100000, 死亡率大约每年7/100000。在美国, 每年有40100新发病例, 7470例死亡病例。90%的子宫内膜癌病例发生于>50岁的妇女当中, 70~74岁的女性发病率最高, 其中<40岁的女性占3%~4%。大约80%的子宫内膜癌有以下共同特征:子宫内膜样组织学特征、高分化肿瘤、诊断时病灶局限于宫底。
3讨论
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和对高危型者术后加以辅助治疗。一般认为, 对低危患者, 由于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低, 可以不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必要时行淋巴活检。而对高危患者, 如病理分级差、侵入深肌层、宫颈有转移、腹水细胞学检查阳性或盆腔有转移, 应行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有学者对13年间21249例子宫内膜癌I a期、I c期无淋巴转移患者回顾性分析, 对比了放疗和未放疗两组, 发现对者实施放疗可以改善生存[1]。子宫内膜癌化学治疗主要用于晚期患者。最近大量综述性研究再次证明无抵抗性雌激素治疗增加子宫内膜癌的患病风险。一项关于内源性激素和子宫内膜癌的研究表明:无抵抗性雌激素水平升高与内膜癌患病风险的相关性在绝经前后有很大差异。绝经后女性的高雌激素和白蛋白结合型雌二醇水平增加患病风险, 而绝经前女性的高雌激素 (包括总量、自由型和白蛋白结合型雌二醇) 水平与患病风险的增加无相关性。另外, 高循环状态雄激素水平也是子宫内膜癌的另一个高危因素, 无论是绝经前还是绝经后均是如此。在所有年龄组中, 肥胖相关性风险不受激素调节的影响。部分因素可以减少子宫内膜暴露于无抵抗性雌激素而降低子宫内膜癌的患病风险, 这些因素包括在激素替代疗法中加入孕激素、应用口服避孕药及吸烟等。已有研究证明, 连续2年以上服用无抵抗性雌激素的女性, 其罹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增加2~3倍, 而接受雌孕激素联合治疗的女性, 其患病风险没有增加[1]。另有研究指出, 应用他莫昔芬治疗的女性中患高危型子宫内膜癌比例较高, 而其他女性则以低级别子宫内膜癌为主[1]。因此, 部分研究者认为他莫昔芬增加了子宫内膜癌的患病风险, 而其他人则认为证据不确凿[2]。体质因素和雌激素替代疗法一样, 肥胖也是子宫内膜癌的明确的高危因素。据报道其相对风险度介于2~10, 原因可能是肥胖女性的脂肪组织中雄激素芳香化转化为雌激素, 从而增强了外围雌激素的效应。糖尿病也被作为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而多次报道, 其相对风险度为1.2~2.1, 并且不依赖于其他常见相关高危因素 (如肥胖) 而独立存在。原发性不孕的主要原因是持续性无排卵, 导致无抵抗性雌激素刺激。妊娠的保护作用仅限于首次足月妊娠, 因为流产和多产不影响子宫内膜癌的患病风险。新近一项研究指出, 运动能够降低子宫内膜癌的患病风险, 这一因素与体重无关[2,3,4]。
总之, 子宫内膜癌作为常见妇科恶性肿瘤, 其防治的加强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加强对子宫内膜癌的探讨势在必行。虽然子宫内膜癌发病的危险因素涉及范围很广, 但这些因素最终可归结为无孕激素对抗的内 (外) 源性雌激素的过度刺激。月经生育史、哺乳、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等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有关。
参考文献
[1]李林, 吴令英, 张蓉, 等.年龄≤40岁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卵巢的临床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4 (4) :260-264.
[2]姚远洋, 徐文展, 王悦, 等.子宫内膜癌分子标志物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3 (5) :743-748.
[3]李明珠, 王志启, 赵丽君, 等.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复发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4 (6) :45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