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共8篇)
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 篇1
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痛风发病率逐年升高, 特征是高尿酸血症和反复发作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以及尿酸盐沉积对软组织和相应脏器造成的慢性损伤。痛风患者的疼痛是关节炎中疼痛最严重的一种, 常见午夜足痛如刀割, 关节及周围软组织明显红、肿、热、痛, 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 降低血尿酸水平、预防痛风发作、降低痛风发病率对提高痛风患者的健康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痛风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单用药物治疗不能取得满意效果。只有结合健康教育、饮食结构调整等, 才能有效地控制痛风的发作[1]。正确的生活方式是痛风防治的基本因素[2], 我们对在我院就诊的痛风患者行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对象为我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出院的痛风患者共计236人, 其中男167人 ( 70. 76% ) , 女69人 ( 29. 24% ) 。年龄在35 ~ 82岁之间。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干预组118人和对照组118人,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对照组: 常规指导患者用药及出院健康指导, 未进行电话随访。干预组: 分别在出院后1、3、6个月进行电话随访, 进行健康教育及合理用药指导。
1. 2电话随访的内容
1. 2. 1认知干预向患者宣教痛风的相关知识, 包括痛风的诊断标准、症状、危害、易患人群、诱发因素、预防和治疗, 识别并发症发生的先兆, 特别是嘌呤、酒的摄入控制对痛风的重要性, 提高患者对痛风的认知程度
1. 2. 2饮食干预1指导患者选择低盐、低嘌呤饮食: 禁食海鲜、动物内脏等嘌呤高的食物。食盐中的钠有促使尿酸沉淀的作用, 所以患者每日钠盐摄人量应低于6 g。2注意食物的烹调方法: 合理的烹调方法, 可以减少食物中的嘌呤量。另外, 咖啡、浓茶、辣椒、胡椒、芥末、生姜等辛辣调味品均能使神经系统兴奋, 诱使痛风急性发作, 应尽量避免使用。3多饮水、禁饮酒: 饮水可增加尿量, 促使尿酸排出, 防止结石形成。 每日摄水总量约2 500 ~ 3 000 ml, 使尿量每日保持在2 000 ml以上, 并每日记录饮水量和尿量。4多进碱性食物能促进尿酸排出, 防止形成尿酸盐肾结石。
1. 2. 3用药干预痛风急性发作, 患者疼痛难忍, 按医嘱尽早给予秋水仙碱和非甾体抗炎药, 并严格按医嘱给药, 认真观察不良反应。另外, 双氢克尿塞、速尿、 利尿酸、阿司匹林等药物均能抑制尿酸排出, 告诫患者避免使用[3]。
1. 2. 4运动干预适当运动可预防痛风发作, 减少内脏脂肪, 减轻胰岛素抵抗性。可采取散步、慢跑、跳舞、 打太极拳、舞剑等。最好在饭后1 h后进行。
1. 2. 5心理干预讲解心理、情绪对身体的影响, 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 减少应激、焦虑情绪。
1. 3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向患者讲明调查目的后统一发放, 患者自行填写并当场收回, 共计发放问卷236张, 有效回收236张, 回收率100% 。调查内容包括: 1患者对痛风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从疾病基本知识、饮食调养知识、药物治疗、运动知识、心理卫生知识5个方面进行选择判断, 分项比较知晓情况。 2患者出院后复查血尿酸值及痛风复发情况。3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变情况
1. 4统计方法数据经核实后录入Excel数据库, 采用SPSS 13. 0软件行统计分析, 并行 χ2检验。以P <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痛风患者对痛风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两组患者对痛风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1) , 见表1。
2. 2两组患者尿酸正常率和痛风复发率两组患者血尿酸值正常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1) ; 两组患者痛风复发率比较, 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见表2。
2. 3两组患者生活方式改变情况两组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变情况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或P < 0. 01) , 见表3。
3讨论
3. 1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对痛风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表1显示, 干预组患者对痛风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说明开展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 增加了痛风患者对痛风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能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自我保健意识和护理能力, 且痛风患者只有在全面掌握痛风的疾病知识后, 才能自觉地进行自我管理, 自我监测, 自我观察[4], 从而预防并发症, 提高生活质量[5]。
3. 2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能降低患者痛风的发作表2显示, 干预组痛风患者血尿酸值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痛风患者的复发率较对照组有所减少。而过高的血尿酸以尿酸盐结晶形式沉积于皮下、软骨滑囊液、肌腱软组织和肾脏, 可以分别导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皮下痛风石, 尿酸性肾结石、尿酸盐肾病、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6]。说明开展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对高尿酸血症危害的认识, 自觉依从对其生活方式的干预, 及早控制血尿酸水平[7], 防止痛风发作,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 3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表3显示, 开展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 对痛风患者的健康教育从院内延伸到院外, 可以帮助其树立健康意识, 督促患者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 有利于患者获得家庭支持, 还能及时发现问题, 随时和医院医生、护士取得联系, 使患者得到相应的指导和帮助。1年后干预组患者的生活方式如控制体重、戒酒戒烟、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有了明显的改变。通过对患者不良生活方式的干预, 使患者懂得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定期复查, 控制体重, 舒缓紧张和焦虑, 使尿酸维持在正常范围, 减少复发, 提高生活质量[8]。
总之, 通过电话随访对痛风患者进行系统的痛风防治知识教育, 使他们对痛风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 通过对痛风患者的认知、饮食、用药、运动、心理等干预, 有效地降低了痛风患者的血尿酸水平, 降低了痛风患者的的发作次数, 提高了痛风患者的生活质量。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是一种开放式、延伸式的健康教育形式, 它缩短了医患之间的距离, 对医疗知识的普及、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目的 对痛风患者行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 并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将2011年1月—2012年6月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出院的血尿酸异常的痛风患者236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出院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定期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1年后评价两组患者对痛风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血尿酸值正常率、痛风复发率、生活方式改变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对痛风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痛风复发率、血尿酸值正常情况、生活方式改变的差异比较, 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可有效地提高痛风患者的自我保健知识和保健意识, 降低血尿酸水平和痛风发病次数, 改变痛风患者的生活方式, 提高痛风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电话随访,健康教育,痛风患者,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
[1]卢洪敏, 叶美君, 林玉辉.痛风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康复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 (16) :1527.
[2]杨爱亭, 杨俊芬, 邵晓燕.早期护理干预对高尿酸血症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 (4) :21-23.
[3]黄旋珠, 王丽莹, 肖学吕, 等.痛风急性发作诱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护理, 2005, 11 (14) :1121.
[4]侯凤珍.痛风病人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 2007 (7) :57-58.
[5]尹军.浅谈如何对痛风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及其效果评价[J].求医问药, 2011, 9 (9) :215.
[6]鄢凤仙, 王云霞, 赵月仙.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 2010, 16 (10) :1158-1159.
[7]庞来.生活方式管理对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的干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4) :247-248.
[8]晏启明, 李建.认知治疗改善痛风患者遵医行为的效果分析[J].华西医学, 2012, 27 (8) :1134-1136.
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 篇2
一、出院后电话随访的目的
1、提高医院服务的层次:相当于医院的“售后服务”,完善医院的“服务环”;
2、医院信息收集:在随访过程中收集病人对医院运行环节中的意见,作为医院工作改进的依据之一。
3、稳定客户(病人)群:通过电话随访,提升医院的服
务效果,使病人成为邵逸夫医院的忠实的“客户”。
二、实施方法
1、以点带面,最后全面铺开:出院后电话随访先在部分楼层、部分病人中实行。目前在神经内科、头颈外科、普外科中试点进行。
2、病种选择:神经内科――脑中风病人;头颈外科――甲状腺术后;普外科――LC术后。
3、进行回访表格设计。-http:///找
4、具体开展:由护士确定需出院后回访的病人,登记病人信息,确定电话回访的日期及电话中需要了解的疾病康复问题。一周安排1次集中进行电话回访。
5、每月进行回访资料的分析和反馈。以书面形式递交医院管理部门作为医院流程或者质量改进的依据。
三、电话回访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1、医疗安全尺度的把握:电话回访的主要目的是给患者带去医院的问候,而非远程的医疗。回答患者医疗上的问题需慎重,避免简单的判断和随意指导;
2、实施者的规范把握:因为致电者代表着医院,电话用语必须得体灵活,应对意外问题从容大方,给患者留下美好的印象;
四、电话回访的用语规范(初定)
电话回访是医院服务的延伸,访问者代表了医院,因此,用语及访问内容、程序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以体现医院服务的标准化。
一般而言,电话回访需遵循以下规则:
1、接通电话后,先确认病人身份,再自我介绍,说明致电的目的。
例:您好,请问您是XXX吗?我是邵逸夫医院的护士XXX,这次给您电话是对您的出院回访。
2、根据病人不同情况询问病人出院后的疾病康复情况,给于适当的指导。在回答病人的问题时如果你无法确认或你认为非正常的情况,建议病人就诊。需要定期复诊的病人,给于提醒。
3、通话结束,询问病人此次住院有无意见及建议,并对病人的配合治疗表示感谢。
例:请问您在此次住院期间对我们还有什么意见及建议吗?谢谢您对我们工作的配合,再见。
4、等对方挂机后再搁下话筒。
四、参与电话访问者需要培训的内容:
1、电话回访的目的和整体安排;
2、电话礼仪;
3、处理意外话题的能力;
4、资料的登记保管和分析。
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 1 资料2012 年1 月—2012 年12 月在我院出院的冠心病患者362 例, 随机将362 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181 例, 其中男127 例, 女54例; 年龄在45 ~ 86 岁之间。对照组181 例, 其中男145例, 女36 例; 年龄在47 ~ 88 岁之间。2 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 2 调查方法对照组患者在出院时给予出院健康指导, 干预组在此基础上, 选取高年资、高素质、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扎实的专科理论知识、有较好的沟通能力、能满足多层次患者需求的护士进行电话随访, 患者出院时建立冠心病患者管理档案, 填写护患联系卡, 出院1 周内进行第1 次电话随访, 以后每月电话随访1次, 并根据患者情况酌情增减随访次数, 随访时间为半年。随访内容: 耐心倾听患者提出的问题, 了解患者出院后的健康状况, 讲解冠心病的相关知识。讲解饮食结构、吸烟、运动、情绪等对冠心病的影响, 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康复指导。
1. 3 评价方法干预半年后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 当患者来院复查时进行问卷调查, 患者自行填写问卷并当场收回, 共计发放问卷362 张, 有效回收362 张, 回收率100% 。问卷调查表的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 ( 性别、年龄、职业、文化水平、经济收入等) 和冠心病知识的知晓情况 ( 疾病知识、饮食结构、是否吸烟、体重、运动、心理状态、血压、血脂、危险因素等) 。
1. 4 统计方法所得数据用SPSS 18. 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采用 χ2检验, 以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2 组患者对冠心病知识的知晓情况见表1。2 组患者对冠心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1) 。
2. 2 2 组患者生活方式比较见表2。2 组患者生活方式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1) 。
2. 32 组患者再入院率比较对照组再入院率为65. 19% ( 73 /181 ) , 而干预组的再入院率为40. 33% ( 118 /181) , 2 组患者再入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2= 22. 44, P < 0. 01) 。
3 讨论
3. 1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提高了冠心病患者对冠心病知识的知晓率表1 显示, 干预组患者对冠心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通过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了冠心病的预防、保健、遵医行为等的重要性[3]; 饮食上应选择低盐、低动物脂肪、低热量、低胆固醇食物, 多食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及植物蛋白的食物, 保持营养平衡, 避免暴饮暴食; 懂得吸烟的年龄越早、每日吸烟量越大、吸烟龄越长, 患冠心病的危险越大; 大量饮酒可增加心脏的负担, 乙醇可直接损害心肌; 定期体育活动可减少冠心病事件的发生; 情绪紧张会增加心血管病患病的危险[4]。通过电话随访患者出院后能按照医生规定的时间进行复查, 根据复查结果调整用药, 并能对患者在家中进行自我管理实施指导[5]。
3. 2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改变了冠心病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表2 显示, 干预组患者的生活方式较对照组有了显著改善。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改变了冠心病患者不科学的生活行为和方式, 使患者积极遵照医嘱进行治疗, 改善了冠心病的愈后[6], 让患者了解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病, 又是完全可以控制的疾病, 强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保持良好心态的重要性[7]。使患者能够坚持锻炼身体、合理膳食、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控制血糖血脂, 积极主动延缓或阻止病变进展[8], 提高了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3. 3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降低了冠心病患者的再入院率表3 显示, 干预组患者的再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通过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使冠心病患者得到了人性化关怀, 提高了冠心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间接地减少了疾病的复发[9], 降低了再入院率。
3. 4电话随访工作促进了护士的发展为了做好随访工作护士必须具备系统的医学知识和扎实的专业基础, 在随访工作中, 护士在为患者解答疑难问题的同时积极查找资料, 咨询医生, 查阅书籍, 在此过程中也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 专业知识的良好应用增加了护士的成就感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余元清, 罗晓辉, 段玉等.健康教育对改变冠心病患者不良生活方式的效果观察[J].西南军医, 2009, 11 (5) :984.
[2]张永怡, 余小萍, 张娴.国内外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研究进展[J].上海护理, 2012, 12 (5) :62-64.
[3]韦柳青.心血管病出院患者电话随访健康教育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 29 (1) :122-123.
[4]李昱婷, 郭青, 李春花.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J].护理研究, 2011, 25 (4) :1038-1039.
[5]张文娴, 智华, 邓春.国内外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研究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 21 (3) :8-9.
[6]谢萍, 张桂香, 陈海燕.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行为方式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2, 19 (2) :84-85.
[7]张素超, 杨玉英, 何艳荣.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及再入院率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 (11) :131-132.
[8]杨殿福, 徐泊文, 冯建文.健康教育对中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 21 (4) :83-84.
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的出院患者110例, 男70例, 女40例, 年龄63~75岁, 平均 (69±1.2) 岁, 病史均为3年以上, 高中文化以下48例, 高中文化以上6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55例。两组在年龄、病史、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出院时给以常规的健康教育, 包括药物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出院1个月后门诊复查, 并予呼吸功能锻炼方法指导。
1.2.2 试验组。
患者除了接受出院时的常规健康教育, 还进行定期的电话随访。 (1) 随访时间:患者出院后7 d及1、3、6个月均电话随访一次, 每次随访时间为下午3:00~5:00, 通话时间为3~5 min。 (2) 随访内容如下。基础知识教育, 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文化教育程度, 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知识宣教, 其中包括疾病的发病原理、临床症状表现、药物治疗;家庭氧疗, 包括氧疗目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呼吸肌功能锻炼, 包括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呼吸体操等;疾病预防, 包括戒烟指导、饮食指导和适当的体育锻炼。记录患者情况并解答患者或家属的疑问, 到第6个月时进行电话问卷调查并及时反馈。
1.3 评价指标
采用电话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础知识掌握数、再入院率和病死率, 比较两组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出院1年后, 试验组患者的基础知识掌握数、再入院率、病死率均优于对照组 (P<0.05, 表1) 。
3 讨论
电话随访是一种延续性、开放式的健康教育形式。在随访过程中, 可了解患者康复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及时给予针对性指导, 帮助患者增强维护自身健康的信心[4]。COPD是一种多发慢性病, 病程长, 再入院率和病死率高。住院期间和出院时虽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知识宣教, 但出院后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淡忘, 加之疾病得到暂时的控制, 患者就会出现侥幸心理, 遵医行为降低, 导致再次住院。定期电话随访对出院后患者及家属进行及时干预, 可以动态了解患者情况并进行指导和监督, 使患者及家属对COPD知识加深记忆, 自觉采取有利健康的行为。本研究显示, 试验组的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 说明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可有效减低患者的再入院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电话随访既快捷又简便地将医院服务和家庭联系起来, 及时满足了患者及家属的需求, 增进了医患关系, 更体现了医院服务的人性化。
摘要:目的 研究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患者再住院率的影响。方法 将广西博白县人民医院110例出院的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55例。试验组接受为期1年的定期电话随访健康教育。对照组不进行定期的电话随访健康教育。观察两组的基础知识掌握数、再入院率、病死率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再入院率、病死率低于对照组, 基础知识掌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电话随访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降低COPD患者住院率、病死率。
关键词:电话随访,健康教育,再住院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45.
[2]曾雪峰, 王晓霞, 包勇, 等.程度市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1 (1) :30-32.
[3]王晓霞, 包勇, 陈敏, 等.健康教育对预防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的临床观察[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1, 4 (4) :291-295.
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 篇5
l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125例, 男38例, 女87例, 年龄32~61岁, 平均39.3岁, 其中二尖瓣置换64例, 主动脉瓣置换24例, 三尖瓣置换2例, 双瓣膜置换35例, 术后逐渐恢复, 调整好抗凝剂 (华法林) 的用量后出院。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两组病人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病情程度及抗凝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在住院期间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及口头或书面出院指导, 主要内容包括:抗凝治疗的重要性、抗凝治疗的正确方案、影响抗凝效果的相关因素、抗凝并发症的观察、定期随诊的意义等。
1.2.2随访组
随访组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上于出院1后接受有计划的电话跟踪随访, 进行延续健康指导, 具体如下。
1.2.3随访方法
①建立电话随访登记本, 出院前由管床护士详细登记患者资料, 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出入院时间、手术名称、术后抗凝治疗情况、联系电话等。②患者出院后, 随访小组人员开始通过电话对患者或家属进行跟踪随访。出院后1个月内每周随访1次, 6个月内每半个月随访1次, 6个月后每个月随访1次。如患者有不适随时电话联系, 增加随访次数, 及时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
1.2.4随访内容
随访内容包括饮食睡眠、小便量、有无心累气紧、有无双下肢浮肿、抗凝药物的服用时间和剂量、有无抗凝并发症 (重点了解有无便血或呕血、脑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紫癜、血栓等情况) , 监测PT和INR情况, 注意服用其他药物对抗凝的影响, 纠正不良生活方式等, 并做好记录。
1.2.5评价方法
调查两组病人6个月内和12个月后抗凝治疗依从性及抗凝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抗凝治疗依从性评分标准,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 内容包括是否定期监测PT和INR、是否坚持按时服药、是否按剂量服药、是否随时咨询服用其他药物对抗凝的影响、是否控制不良生活方式 (大量饮酒、过度劳累等) , 每题4级评分制。评分标准:1分为做不到, 2分为偶尔做到, 3分为基本做到, 4分为按要求做到。
1.2.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各组数据用U检验分析,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 两组病人抗凝治疗依从性行为比较本组病例6个月内抗凝治疗依从性评分分别为观察组 (15.58±1.61) , 对照组 (15.03±1.70)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个月后抗凝治疗依从性评分分别为观察组 (15.38±1.44) , 对照组 (10.07±2.00)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 *U=0.73, P>0.05;与对照组相比, **U=16.93, P<0.05
2) 两组病人1年后抗凝治疗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本组病例1年后发生抗凝治疗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中发生出血4例 (便血2例、牙龈出血1例、皮肤紫癜1例) , 而对照组中发生出血9例 (便血2例、呕血1例、脑出血2例、牙龈出血3例、皮肤紫癜1例) , 血栓栓塞2例, 其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见表2。
注:*U=2.02, P<0.05
3讨论
1) 电话随访提高了病人出院后抗凝治疗行为的依从性通过电话随访提醒病人哪些食物、药物会影响抗凝效果, 也让病人提高这方面的意识, 有机会随时进行咨询。有的病人忙于工作, 有的病人家住偏远山区, 特别是出院后时间较长 (1年以后) 的病人, 身体也恢复较好, 于是便忽略了该进行的治疗, 不按时进行监测PT和INR, 不按时按量服药, 甚至有大量饮酒、熬夜、过度疲劳等不良生活方式, 造成并发症的发生, 影响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病人抗凝治疗依从性行为, 特别是1年以后, 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说明电话随访对病人有督促、提醒和指导作用, 有助于病人的遵医行为, 有利于康复。
2) 电话随访可降低抗凝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对病人实行有计划的电话随访, 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医疗服务和健康指导, 达到了有的放矢的康复保健目的, 给予有效的保护干预, 可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2], 降低抗凝治疗并发症的发生。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发生血栓栓塞成为影响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3], 虽然血栓栓塞不是华法林治疗后主要致死原因, 但却是瓣膜置换术后远期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栓塞发生的主要因素为抗凝药剂量不足及其他药物的影响所导致抗凝强度不够[4], 而与抗凝治疗有关的出血副作用是瓣膜置换术后最常见、最重要的并发症, 最常见的出血部位是皮肤、黏膜、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 出血的原因主要与抗凝强度过大有关[5]。因抗凝药物按时、按量准确服用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至关重要, 电话随访可起到指导、督促和强调作用, 保证了健康教育的连续性, 主动为病人提供有效的院外健康指导, 加强了与病人的沟通, 病人存在的健康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 促使病人自愿采纳有利康复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方式, 消除或减少存在或潜在的危险因素, 达到治疗的预期目的。
3) 电话随访对瓣膜置换术后病人康复的指导意义瓣膜置换术后病人的康复是一个长期过程, 而住院治疗只是病人康复的一个早期阶段, 因瓣膜置换手术只是解除心脏瓣膜的病变, 但心脏功能的改善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和治疗, 故出院后的电话随访工作对瓣膜置换术后病人的康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健康教育在瓣膜置换术后病人的护理工作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现代医院为了满足病人的健康需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责。电话随访是利用信息化工具, 在医务人员、病人及其家属成员间建立有目的的互动, 以促进和维护瓣膜置换术后病人的健康, 是一种医院走向社会且可以节省人力资源的延伸访视形式, 是对护理服务领域的拓宽, 提高了病人抗凝治疗依从性和对健康指导的依从性。出院病人电话随访工作作为一种开放式、延伸式健康教育形式, 进一步完善了整体护理的内涵, 缩短了医患之间的空间距离, 对瓣膜置换术后病人抗凝及康复知识的普及、提高病人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及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等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金玉爱, 王美兰, 陈晓宇.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对抗凝治疗依从性的调查[J].护理与康复, 2008, 7 (1) :19-20.
[2]春蕾.电话随访与心血管病事件发生率的关系分析[J].现代护理, 2007, 13 (24) :2318-2319.
[3]唐跃, 吴清玉.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方法和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监测的临床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3, 31 (6) :427.
[4]俞经生, 葛建军.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临床研究[J].安徽医药, 2008, 12 (9) :820-821.
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辖区内2012年3月健康体检人群中已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80例, 年龄最小的46岁, 最大的75岁, 平均年龄54岁。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在病情的轻重程度、年龄、治疗方案、职业、文化素质、心理状况上无特别差异。
1.2 方法
(1) 对观察组进行电话随访作健康教育指导, 而对照组只做健康教育指导。由本社区中心的专职慢病管理人员承担此项工作, 每周在指定安静的办公室进行。设置随访管理记录本, 将管理的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基本资料如:姓名、性别、年龄、血糖、血压情况、责任医生、既往史、用药依从性、电话号等分别记录在相应登记栏目内。在患者建立健康档案一周后分别电话随访, 以后每月1次。
(2) 在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同时发放便民联系卡、将慢病管理人员的姓名、出诊时间、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联系电话等信息告知患者, 以便患者及家属在需要帮助的情况下能随时和工作人员联系。注意在适当的时间随访, 针对患者的具体状况进行指导, 注意使用起始语, 语气温和, 态度和蔼可亲, 耐心讲解, 详细记录[2]。全面掌握患者的饮食、运动, 血糖、用药情况及心理自我调控能力。鼓励其保持乐观态度, 树立信心。指导包括改变饮食习惯 (控制高糖、高脂肪食物和酒精的摄入) 摄取必需的最低热量。在适宜的总热量范围内要调节好糖 (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脂肪三大营养素, 以及维生素和无机盐的平衡。饮食中三大营养素所占全日总热量的比例为:蛋白质15%, 脂肪20%~25%, 碳水化合物60%~70%。指导其尽量做到: (1) 执行饮食专案。 (2) 掌握规定热量。 (3) 合理节制饮食。 (4) 调整热量需要。 (5) 多吃高纤维食物。运动方案:据个体情况制定运动方案, 采取快走、爬山、游泳、广场舞、太极拳等有氧中、低强度耐力运动, 而且要具有可行性、患者能耐受等利于患者坚持;运动量要采取循序渐进, 以患者能接受为原则。运动时间不少于30~45 min/d。详细随访指导内容的实施情况并随具体情况加以调整, 作为下次随访依据。
(3) 每间隔3个月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统一进行健康体检并发放由本社区自行设计的调查表, 内容有正确饮食、坚持运动, 按时用药, 监测血糖, 自我管理五个方面。观察组电话随访240次, 胰岛素注射指导29次, 服药指导196次, 饮食指导202次, 提醒来社区复诊27次, 患者来电话32次, 解决血糖达标28例。半年后发放80份调查问卷, 收回80份, 回收率100%。
2 结果
通过对社区内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电话随访健康教育指导半年,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坚持运动、按时用药、血糖监测、控制饮食、自我管理方面比对照组效果提高显著。健康体检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 有效地控制了血糖水平的波动, 控制了血压, 降低了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 降低了体重指数,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3 讨论
3.1 电话随访对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性
电话随访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是在传统的医疗行为基础上进行一系列有计划的全身心护理。改善患者的无知状态, 是长期控制病情的基础。采取个体追踪式教育对糖尿病患者是必要的、有效的。使得糖尿病患者群的有效控制病情、态度、行为水平、知晓率显著改观, 从而改善他们的遵医依从性, 减少并发症, 提高生活质量。我们通过电话随访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从而干预其生活方式, 起到指导、纠正、督促的作用, 在社区工作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3.2 电话随访在健康教育指导中应用的意义
糖尿病健康教育指导是糖尿病患者治疗的核心, 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情况, 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接受健康教育指导, 但由于个体差异、文化素质、环境因素、个人接受能力、健忘等诸多因素影响, 回家后在有些知识的具体运用上会存在一定困难。对于慢病管理人员所作的健康教育指导未能完全记住, 通过电话随访追踪式服务, 患者能及时获得医务人员的帮助, 对治疗过程及进展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电话随访在社区工作中是对慢性病患者进行规范治疗和健康教育指导, 控制病情缓解症状, 预防或延缓并发症发生,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的行之有效而且是势在必行的健康教育方法[3]。
做为基层社区卫生工作者不仅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 还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及实际工作技巧, 要善于沟通, 及时进行随访评估、分类干预, 做好细枝末节的基础医疗服务工作。通过电话随访这种简便快捷的联系方式, 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让患者感觉到医务人员在无微不至地关心他们, 成为其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心理依托, 使社区卫生服务更能体现人性化, 从而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有益于社会整体的全面发展。
摘要:目的 通过电话随访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干预其生活方式, 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 减少并发症。方法 选取社区健康体检中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8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只做健康教育指导, 观察组在健康教育指导的基础上定期进行电话随访。结果 经电话随访的糖尿病患者在饮食、运动、药物和血糖监测, 自我管理等遵医行为方面, 观察组同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结论 糖尿病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与健康教育指导后, 逐渐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在自我管理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能够明显降低血糖水平波动, 有利于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社区电话随访,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9.
[2]张红蕾, 胡新月.电话随访对胸外科出院患者实施连续性健康教育.护理学杂志, 2009, 18 (2) :156.
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男95例, 女65例, 年18~60岁, 平均 (45.1±1.8) 岁。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于2005年12月联合发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3]。所有患者乙肝病史均超过半年, 达到抗病毒治疗的标准 (e抗原阳性患者HBV-DNA>2×104 IU/ml, e抗原阴性患者HBV-DNA>2×103 IU/ml, 血清谷丙转氨酶高于正常值2倍) 。按照住院号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各8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干预组在患者出院之日起至6个月内, 实施电话随访健康宣教, 具体措施如下。 (1) 制定电话随访时间及工作安排, 随访小组成员由主管医生、主管护师组成, 统一规范培训随访系统的内容和技巧。干预组除常规进行出院宣教和指导定期回院复查外, 于出院后每隔一月进行电话随访, 如遇特殊情况不能按要求随访需及时和患者联系, 确定再随访时间。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出院指导, 嘱定期回院复诊。 (2) 随访医生在出院前向患者及家属告知随访目的, 随访护士将患者资料按使用抗病毒药物的名称用EXCEL表归类录入电脑形成文件夹, 并在出院前与患者交谈, 评估患者的文化、家庭环境、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 指导其用药、并详细向其解释抗病毒治疗的目的、疗程、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及相关饮食、生活作息等知识。 (3) 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就诊行为情况调查表。在患者出院后, 按常规建立患者病情档案, 详细记录姓名、年龄、性别、地址、联系方式, 具体回访的日期, 每次复查的肝功能及病毒载量的情况及伴随的相关临床症状, 用药情况, 并将资料存档保存。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患者干预前后的健康相关行为, 包括对抗病毒的认识情况;出院后是否遵从医护计划;是否主动寻求促进健康行为 (不适随诊、定期复查等) 、有无不良生活习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
1.4 疗效评价标准
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电话随访健康教育效果评价表, 其内容包括: (1) 治疗的依从性, 包括是否规律用药、定期就诊情况; (2) 抗病毒知识知晓情况, 包括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必要性、长期性、擅自停药的危险性、药物剂量、治疗疗程、用药反应、定期监测情况、停药、随访等10个方面, 分为完全掌握、不掌握、部分掌握; (3) 复发率; (4) 其他健康相关行为, 饮食健康、生活作息等。出院6个月后, 发放自制评价表进行调查。干预组共发出评价表80份, 回收有效评价表80份, 有效回收率100%;对照组共发出评价表80份, 回收有效评价表80份, 有效回收率100%。
1.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用药依从性
干预组用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其中干预组患者自行停药2例 (2.5%) , 对照组患者自行停药10例 (12.5%) , 两组停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例 (%)
2.2 知识掌握情况
干扰组抗病毒知识完全掌握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例 (%)
2.3 复发
随访后发现干预组复发19例, 复发率23.75%, 对照组复发48例, 复发率60.00%, 干预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21.595, P<0.05) 。
2.4 其他健康相关行为
干预组患者健康相关行为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3。
例 (%)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由于病程长, 难以彻底治愈, 抗病毒治疗需坚持按规律用药, 且不能随意停药, 以免病情复发或加重, 必须在有经验的专科医生指导下终止治疗, 因此患者精神包袱和经济负担严重。护理人员在出院后通过电话随访可协调好与患者的关系, 主动热情予劝导与抚慰, 使患者能感到舒适愉快, 减轻或消除痛苦, 使之感到安全, 对治疗充满信心, 从而能坚持配合完成治疗。
抗病毒治疗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起着关键性重要作用[4,5,6]。本文调查结果显示, 慢性乙型肝炎出院患者在进行抗病毒治疗过程中, 护理人员对出院后继续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定期电话随访干预, 可及时提醒和督促患者遵医嘱用药, 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随时帮助解决在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困难, 使患者对所患疾病及潜在危险有了正确的认识, 能有效建立良好的医护患关系, 极大的使健康教育从院内延伸至院外, 且电话干预后患者抗病毒知识完全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患者能在随访医护人员指导下了解到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 从而使患者坚持治疗, 长期控制病情。本研究还发现对出院患者定期的电话随访可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复发率, 从而提高了患者的遵医行为、治疗效果, 减少了复发, 还能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疾病相关知识, 使患者能在家庭中得到支持, 通过护理人员反复的提醒及强调健康生活习惯对控制疾病的必要性, 100%的患者能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自觉摒弃不良生活习惯。
在现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 实施电话随访的过程中, 患者满足感大于效果及效率护理人员通过亲切、温柔的话语, 专业的知识为患者及家属解决各种疑难问题, 使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因此电话随访能有效的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出院患者健康相关行为, 其效果优于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杨庆雪.分娩与阻断方式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 2010, 17 (10) :963-964.
[2]李国军, 邹何慧, 修自力, 等.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相关因素多无回归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28) :32-33.
[3]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5, 12 (13) :881-891.
[4]白菡, 赵桂珍.抗病毒治疗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重要性[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8, 16 (1) :5-9.
[5]任卫红, 杨宇清, 雷雨, 等.出院患者实施电话随访探讨[J].家庭护士, 2007, 5 (5C) :16-17.
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由科室办公室护士记录病人住院号、姓名、入院及出院时间、临床诊断、住院天数、疾病转归、联系电话等资料。随访护士通过电话主动与出院病人取得联系, 询问康复情况、指导家庭保健、定期复诊, 征求病人及家属住院期间对科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 提出意见和建议, 为科室提高护理满意度做参考。
1.2 方法
1.2.1 随访人员安排
办公室护士整理出院病历时负责登记手术病人的资料, 包括病人的一般情况、手术名称、主管医生、文化程度、职业、是否携带T管出院、术后有无并发症、伴随疾病等情况。科室护理电话随访由年资较高, 富有临床护理经验的专人负责并建立随访登记本, 护士长定期检查, 并列入绩效考核。
1.2.2 回访时间
根据病人的手术时间, 在病人术后1个月内进行首次电话随访, 做到随时掌握病人康复情况, 必要时根据病人需要给予具体、合理、有效的咨询指导, 同时向病人及家属交代如有问题咨询, 可随时电话联系。
1.2.3 随访内容
①病人现在的食欲;②病人的睡眠情况;③病人生活自理情况;④病人的心理状况;⑤病人是否携带知道复查的相关内容;⑥病人用药情况;⑦病人的身体状况, 有无不适;⑧对我们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⑨有何意见或者建议。调查完毕后向病人表示感谢, 并留联系电话, 使病人有被尊重、重视感。
1.2.4随访护士要求
随访护士要做到细心、耐心、热情、周到, 对病人提出的健康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 对病人提出相关医疗复查项目等问题, 和主管医生进行核实后解释清楚到位, 给病人一个满意的答复, 并要求详细准确记录。
1.2.5 规范登记
根据工作需要我们制定了统一规范的电话随访调查表, 对随访的情况详细记录, 认真整理统计、上报, 分析总结, 为科室护理满意度工作提供资料。
2 结果
2011年8月—2013年7月我科共出院手术病人1 291例, 除外病人提供的电话错误、停机等致无法联系, 随访其中958例, 结果显示综合满意度为98.6%。通过不断随访, 发现病人对科室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技术水平等给予高度评价, 点名表扬医务人员的病人及家属逐渐增多。访问中对于病人主诉的胃纳差情况给予详细的饮食指导80例, 伤口护理指导79例, 携带T管出院出现了夹管后腹胀不适给予相应的指导88例, 进行心理疏导、健康指导35例, 对其中1例65岁的病人提出对出院不满意, 进行耐心的询问后, 病人认为自己需要住院疗养, 医生强行让他出院, 随访护士进行一般情况及伤口的情况询问后, , 联系主管医生进行电话随访后, , 病人主动电话致谢, 并表示自己误会了。
3 体会
3.1 电话随访是胆道术后延续性护理的新理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胆道疾病发生率也在不断提高, 随之而来的是大部分病人需要进行胆道探查手术。病人术后一般携带T管出院, 那么延续性护理非常必要。我们要求电话随访不是简单的问候及满意度的调查, 而是衔接出院治疗护理的一种延续, 为病人提供关心、关怀, 真正解决病人健康问题, 为病人术后在家疗养的饮食、情绪、生活自理能力、T管复查项目等等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有效减少了病人往返于医院和家庭之间的奔波, 并且病人及家属乐于接受, 体现出现代护理服务的新理念。
3.2 电话随访增加胆道术后病人的遵医行为
遵医行为是指病人求医后其行为与医嘱的符合程度, 为遵循医嘱的行为活动[2]。由于胆道探查手术病人都是携带T管出院, 故留T管病人出院期间的遵医行为直接影响到病人的康复。出院后, 随着环境的改变, 自我活动能力增强, 自我护理能力和约束力明显减弱, 虽然在住院期间接受了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 但出院后在某些知识的运用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3]。给予病人主动的护理随访, 跟踪了解携带T管出院病人的引流液情况、食欲情况、大便颜色、情绪状态、生活及用药情况等, 适时给予指导, 使病人对T管的认知能力得到提高, 并能很好地做到拔管前配合, 改善病人的遵医行为。
3.4 电话随访提高了胆道术后病人自我保健意识
主动地随访也激发了病人家属对健康的关注, 进一步密切了医患关系, 也增强了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 在行为上表现为遵循健康的生活习惯, 这些结果完全符合健康教育的知、信、行理论。随着现在信息化的公开和交通的便利, 大部分病人都是全国各地求医而来, 导致床位非常紧张, 所以胆道术后病人都是门诊复查和行T管造影检查后拔管, 观察室观察后无不适方才离开医院。这时我们会在病人来院行T管造影前电话告知病人相关注意事项, 灌输病人自我观察、自我护理、自我保健意识, 使其顺利度过术后复查阶段。
3.5 电话随访有效改善护理服务质量
电话随访是背靠背进行交流, 解除了病人的顾虑。出院病人绝大多数在电话调查中无所顾忌、畅所欲言, 使院方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收集的意见更加真实可靠[4]。对于病人及家属反映的护理问题进行整改, 有效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如在电话随访中1例病人提出, 护士在给病人做出院指导时留的联系电话是护理站的, 能不能增加留医生办公室的电话, 这样有事情可以直接找主治医生。对于该病人提出的问题, 我们在出院指导表格上增加医生办公室及主治医生联系方式。
3.4注意事项
(1) 言语亲切、态度诚恳、有耐心、有礼貌。大部分病人对自己预后的情况非常关心, 有很多的问题, 这时候应该耐心倾听病人的主诉, 切不可产生不耐烦的情绪, 特别对于老年人, 更需要耐心和真诚。 (2) 电话随访时首先要征求对方的同意, 并注意说话语气婉转, 对于诊断为胆道肿瘤的病人, 要确认是不是病人本人接听, 如果是病人, 不可以贸然告知一些疾病的信息, 以免造成病人的心理负担。 (3) 随访护士一定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 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我科是由工作10年以上的护师担任随访工作) , 熟知科室主诊医生的门诊时间, 提供正确的复诊时间。对于病人提出的健康问题, 要给予正确的指导。对于死亡病人, 当随访时得知病人已经死亡时要注意说话的语气, 掌握分寸, 切不可一听到病人死亡就马上挂断电话, 要同情理解家属的心情, 告知若有需要帮助的地方可以与护士联系。
摘要:通过及时对胆道疾病术后出院病人的电话随访, 可以发现出院病人的健康问题和健康需求, 给予相关的健康宣教以及适当的健康指导, 有效提高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 增加其遵医行为, 最终改善护理服务质量, 提高科室满意度。
关键词:胆道疾病,电话随访,健康宣教
参考文献
[1]俞桃英.护士对出院病人实施电话随访的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3) :246.
[2]周达生, 姚华庭.医学系统工程遵医行为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 1995, 15 (2) :37.
[3]陈伟月, 梁平, 李旭茹.电话随访妇科出院病人的健康教育[J].南方护理学报, 2004, 11 (6) :64-65.
【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推荐阅读:
出院患者电话随访内容12-02
健康随访管理11-11
脑卒中健康管理和随访05-15
电话回访式10-05
加强出院患者健康教育和随访预约管理持续改进分析评价(2015年)11-25
随访干预10-20
系统随访07-23
随访体会08-10
疗效随访08-14
随访分析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