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患者

2024-10-15

失眠患者(精选12篇)

失眠患者 篇1

上海市中医睡眠疾病研究所公布的一份最新调查资料显示,37%的成年人患失眠症或有睡眠问题,其中60%以上是女性,失眠人群比男性多两成。全球约有30%~40%的成年人患失眠症。世界每年大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也就是说平均每四十秒就有一个人自杀身亡!中国目前是世界上自杀率高发国家,每年约有20万人自杀,据悉,全球每40秒钟就有一人死于自杀。而在我国,自杀未遂者的精神障碍发生率为69.46%,其中近四成为患焦虑障碍或者因此而导致失眠的人群。因失眠而自杀的人数如此触目惊心。它夺去了多少年轻的生命,给多少家庭带来了灭顶之灾!对此,图书馆人应为失眠患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失眠的症状

1.入睡困难。

2.不能熟睡,睡眠时间减少。

3.早醒、醒后无法再入睡。

4.频频从噩梦中惊醒,自感整夜都在做恶梦。

5、睡过之后精力没有恢复。

6.发病时间可长可短,短者数天可好转,长者持续数日难以恢复。

7.容易被惊醒,有的对声音敏感,有的对灯光敏感。

8.很多失眠的人喜欢胡思乱想。

9.长时间的失眠会导致神经衰弱和抑郁症,而神经衰弱患者的病症又会加重失眠。

二、失眠的病因

1.环境原因:常见的有睡眠环境的突然改变。

2.个体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睡前饮茶、饮咖啡、吸烟等。

3.躯体原因:广义地说,任何躯体的不适均可导致失眠。

4.精神因素:包括因某个特别事件引起兴奋、忧虑所致的机会性失眠。

5.情绪因素:情绪失控引起的心境上的改变,这种改变特别会在情绪不稳时表现出来,它可以是由某些突发事件引起,如特别的喜事或特别的悲伤、生气等都可导致失眠。这种因突发事件引起的失眠只是一种现象,可能是偶然发生的、 暂时的;而更严重的失眠则是长期存在睡不好的现象,他们的情绪持续性地处于低落状态,紧张、害怕、担心、怀疑、愤怒、憎恨、抑郁、焦虑等等情感不仅占据他们白天的感觉器官,而且就连晚上也仍然欲罢不能。

6.安眠药或嗜酒者的戒断反应。

三、失眠患者的心理

1.怕失眠心理:许多失眠病人都有“失眠期特性焦虑”,晚上一上床就担心睡不着,或者是尽力去让自己快入睡,结果适得其反。人的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活动有兴奋与抑制两个过程。白天时脑细胞处于兴奋状态。工作一天后,就需要休整,进入抑制状态而休息,待休整一夜后,又自然转为清醒。

2.梦有害心理:不少自称失眠的人,不能正确看待梦,认为梦是休息不佳的表现,对人体有害,甚至有人误认为多梦就是失眠。这些错误观念往往让人焦虑,担心入睡后会再做梦,这种“警戒”心理,往往影响休息质量。

3.自责心理:有些人因为一次过失后,感到内疚自责,在脑子里重演过失事件,并懊悔自己当初没有妥善处理。白天由于事情多,自责懊悔情绪稍轻,到夜晚则“徘徊”在自责、懊悔的幻想与兴奋中,久久难眠。

4.童年创伤心理:有的人由于童年时受到丧失父母、恐吓、 重罚等创伤而感到害怕,出现了怕黑夜不能入睡的现象,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好转,但成年期后,由于受到某种类似儿童时期的创伤性刺激,就会让被压抑在潜意识的童年创伤性心理反应再现,重演童年时期的失眠现象。

5.手足无措心理:有的人受到突发事件刺激后,不能做出正确的反应,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以致晚上睡觉时也瞻前顾后,左思右想,但始终处于进退维谷、举旗不定的焦急兴奋状态。

6.期待心理:是指人期待某人或者做某事而担心睡过头误事,因而常出现早醒。比如一位“三班倒”的网站管理员,由于上大夜班(夜里12点上班),常于晚7时睡觉,因害怕迟到,睡得不踏实,常常只能睡上1~2小时,就被惊醒,久之便成了早醒病人。也有的人在晋升、职称评定、分房结果快要公布前,往往也处于期待兴奋状态,难以入睡。

四、失眠的心理治疗

1.认知调整:用睡眠的相关知识,对失眠的朋友进行解释、指导,使其更加了解睡眠,减少对睡眠的不合理认知与恐惧焦虑心理,在根本上打破一个因为失眠而焦虑、越焦虑越失眠的这样一个恶性循环。

2.行为治疗:行为治疗主要是进行放松训练,放松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更好更快地进入到睡眠之中。

3.催眠疗法:催眠疗法治疗失眠是应用一定的催眠技术使人进入催眠状态,并用积极的暗示控制病人心身状态和行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通过正性意念来消除焦虑、紧张、恐惧等负性意念。

4.失眠症患者的心理辅导:干不完的工作,停一停,放松心情;挣不够的钱财,看一看,身外之物;看不惯的世俗,静一静,顺其自然;生不完的闷气,说一说,心境宽广;接不完的应酬,辞一辞,有利健康;还不完的人情,掂一掂,量力而行;走不完的前程,缓一缓,漫步人生!

五、失眠患者的阅读心理

失眠患者阅读图书的心理很明朗,他们要么想急于了解自己的病情及预后,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要么就是想通过阅读放松自己,使自己在愉快的环境中顺利度过在医院的时光,这就是通过阅读达到治疗疾病的辅助作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阅读疗法”。阅读疗法简便、及时,不需要场地、器械,保密性强,不伤自尊,符合防治并举、标本兼治的心理治疗原则等等都是阅读疗法极易被失眠患者接受的理由。阅读疗法的众多优点决定了它在排除人们心理困扰方面起着心理医生、辅导员、甚至朋友、亲人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1.获取知识、解决困惑:有睡眠障碍的患者如果能找些失眠方面的书籍阅读,就等同于在跟一个资深的内科医生诉说病情,也等同于在跟一个知心朋友倾诉自己的烦恼、苦闷。书中的经验之谈,能够教你如何做人,如何交际,能全面系统地反映出当代人们在工作、生活、交际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关键是给出了如何解决问题的办法。大多数失眠患者由于自卑, 不愿意向任何人诉说自己的病情,此时图书便成了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这是其他方式所无法替代的。

2.拓宽视野、排遣烦恼:有些失眠患者属于患者心胸狭窄、视野不开阔所致。如暗恋、单相思等心理疾病,主要容易发生在“钻牛角尖”的人身上。更多的是由于工作、生活压力过大而患上失眠症。通过阅读,可以从书中了解到治疗此病的方方面面,以便合理安排自身的饮食、起居、工作、生活等等。失眠患者如果有了心理困惑而又得不到宣泄和疏导,就容易造成抑郁、孤独、焦虑、自卑等不良情绪,而且往往是挥之不去的。患者通过阅读一些放松身心的图书,就会不由自主地与作品的情节产生不同程度的共鸣,从而产生美的享受,或激起某种崇高的感情,或改变处世态度。通过阅读疗法,会逐渐建立起健康平和的心态,松弛情绪,排除烦恼,愉悦身心,振奋精神,从而增强自信心,以良好的心态笑对现实,这些就是失眠患者愿意在有病时进行阅读图书的心理。

六、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如何应对患有失眠症的读者

阅读疗法应得到高度重视,每个人也应做到:“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图书馆应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开展阅读疗法服务,具体做法如下:

1.针对性地采购图书。根据失眠患者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多采购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和人生哲理类图书,诸如《大众心理学》、《心理医生》、《走出抑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命运》、《卡耐基的成功之路》等书籍,使他们走出心理困惑, 走出抑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学习中,实现各自的人生价值。

2.开设阅读疗法阅览室。根据失眠患者心理精心布置阅览室,各种图书大致归类,由专职的心理咨询医生和图书情报工作人员组成阅读疗法研究工作组,经常提供心理咨询书刊目录及专题文章,辅导患者进行有效阅读。

3.开展阅读疗法的专题研究。专题阅读疗法研究人员利用馆藏条件,积极开展了该课题的专题研究,或从网上查找西方国家在此方面的经验资料,结合我国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应用于阅读疗法服务工作中,摸索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为广大的失眠患者服务。

4.与相关机构合作。与当地的精神病医院定时往来,推行一套试验计划。首先由图书馆员跟医生合作,一齐开列一组特殊的“图书清单”供失眠患者阅读,即“阅读处方”,能上“处方”的书籍都是一些励志的,可帮助读者忘却烦恼;或是一些引人发笑、逗人开心的书籍。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总之,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有祖国博大文化和精深医学作为基础,进行“书疗”可谓得天独厚,条件十分优越,所以应该再接再厉,奋起直追,进一步挖掘传统的图书疗法的宝贵财富,考察西方的研究道路和先进经验,通过比较研究和实验研究,为我国的“图书疗法”事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摘要:从失眠的症状、病因、心理、心理治疗、失眠患者的阅读心理及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如何应对患有失眠症的读者六个方面进行简单论述。目的是为广大的失眠患者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关键词:失眠患者,阅读心理,症状

失眠患者 篇2

失眠和失眠症有区别吗?什么叫失眠症

什么叫失眠症

失眠症是一种持续相当长时间的睡眠的质或量令人不满意的状况。一般人群的患病率10%-20%。失眠症作为一个疾病单元诊断上有明确的时限。通常失眠每周3次,持续1月以上才可也考虑失眠症。

失眠和失眠症有哪些区别

从两者概念上看最大的区别就是时间上的问题。失眠一般时间短暂,而失眠症通常漫长。二者还有以下区别:

失眠多是继发现象,失眠症多是原发现象。所谓继发就是指在其他情况出现的基础之上出现的症状。如,环境嘈杂、大量饮酒等。所谓原发就是没有其他原因的情况下出现失眠。

在去除失眠的因素和疾病之后,失眠就可以缓解或消失,而失眠症通常缓解不明显。

失眠者人数众多,较少有心理障碍,而失眠症患者常伴有性格问题,表现为爱面子、好胜心强、个人欲望强。

多种类型的不同失眠

心理生理性失眠

所谓心理生理性失眠是指由于患者过分关注自己的睡眠而引起的失眠。这种失眠多见于中年人,女性比男性更易发玻由于患者过分关注自己的睡眠而不能入睡,越是不能入睡越担心焦虑。越焦虑越是不能入睡,从而导致恶性循环。这种失眠临床比较多见。

主观性失眠

是指患者主观感觉失眠,白天过度睡眠,但并无失眠的客观依据。特点就是主客观睡眠不一致。客观睡眠由多导睡眠图监测。

特发性失眠

特发性失眠是指于儿童期起病的失眠,患儿终身不能获得充足的睡眠。病因与遗传有关。病程常为终生性。

外源性失眠

失眠患者的饮食疗方 篇3

祖国医学历来有“药食同源”之说,因此,在生活中,人们还可以通过饮食来改善自己的睡眠,以下介绍几种日常餐桌上常见的食物及其食谱,它们均有较好的助眠安神作用。

龙眼

营养功效:龙眼又称桂圆,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内含葡萄糖、蔗糖、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烟酸、维生素类以及腺嘌呤、胆碱、酒石酸和磷、钾、钙等。每百克果肉含糖类65克,蛋白质5克,磷118毫克,铁4.4毫克,钙30毫克,分别为苹果的3~20倍。药理研究表明,龙眼肉对脑细胞有一定营养作用,能增强记忆、消除疲劳,并有镇静、安神、健胃、抗衰老作用。

食用方法:去除壳、核,烧菜煲汤均宜,鲜可生食。

龙眼冰糖茶

配料:龙眼肉25克,冰糖10克。

制作:把龙眼肉洗净,同冰糖放入茶杯中,沸水,加盖焖一会儿,即可饮用。

用法:每日1剂,随冲随饮,随饮随添开水,最后吃龙眼肉。

功效:补益心脾、安神益智。

百合

营养功效:百合为百合科植物百合、细叶百合、麝香百合及其同属多种植物的肉质鳞片,内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及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叶酸、胡萝卜素等。药理研究证明,百合不仅有良好的营养滋补作用,且有润肺、止咳、抗癌和调节免疫机能功效,对于多种因病后体虚、神经官能症而导致失眠患者有益。

食用方法:烧菜煲汤均宜。

百合龙骨汤

配料:龙骨15克,百合30克。

制作:将龙骨加水煎煮60分钟后,加入百合煮熟。

用法:吃百合饮汤,每日1次,每次饮汤400毫升。

功效:养心安神。

莲子

营养功效:莲子为睡莲科多年水生草本植物莲的成熟种子,其味清香,营养丰富,其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高达60%,蛋白质含量为16%,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也较高。去皮、心后称为莲肉,具有养心、补脾、益肾等功效,生用补心脾,熟食能厚肠胃,善治心悸、失眠、脾虚、腹泻等症。莲子心带有苦味,善治心神不宁,不仅能治疗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多梦等症,而且还可以防治高血压。

食用方法:莲子鲜可生食,烧菜煲汤均宜。

莲子百合粥

配料:莲子30克,百合15克,大米60克,冰糖末30克。

制作:将百合去杂、洗净,掰成小片;大米淘洗干净,备用。锅内加水适量,放入莲子、大米煮粥,八成熟时加入百合片、冰糖末,再煮至粥熟即成。

用法:每日2次,连服2周。

功效:健脾固精,养心安神。

莲子心茶

配料:莲子心2克,生甘草3克。

制作:将莲子心与生甘草放入中开水中冲泡。

用法:代茶饮,每日数次。

功效:养心宁神。

萱草花(金针菜)

营养功效:萱草花又名忘忧草、黄花菜、金针菜等,性甘凉,无毒,有清利湿热、退黄、利水、凉血等功效。《本草纲目》记载萱草花可治胸膈烦热、气火有余、夜少安寐、痤疮、便血等症。根据中医“天人相应”和阴阳消长理论,萱草花有昼开夜合之特性,能顺乎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而与人日落而寝、日出而寤的睡眠规律同步,经临床应用和动物实验证实其有良好的安眠功效,且内含丰富的营养成分,是一种上乘的佐眠营养食品。

食用方法:烧菜煲汤均宜。

金针冬菇炒鸡丝

配料:鸡肉 150 克,冬菇 15 克,黄花菜 20 克,韭黄 50 克,蒜蓉 5 克,精盐、味精、白糖、绍酒、湿淀粉、胡椒粉、芝麻油适量。

制作:鸡肉切成鸡丝,加入湿淀粉拌匀。把冬菇放在热水中浸至回软,洗净,切成丝,用沸水滚 1 分钟,沥水备用。黄花菜亦用清水浸软,剪去蒂,洗净,用沸水滚 1 分钟,沥水备用。把精盐、味精、白糖、胡椒粉、芝麻油、淀粉和清水放在碗内和匀成芡汁。烧热炒锅,下油,待油热时投下鸡丝,用筷子搅散,至鸡丝熟时捞起,沥去油。原锅下蒜蓉、冬菇丝、黄花菜、韭黄炒匀,下鸡丝,烹绍酒,调入芡汁迅速炒匀后即成。

注意:冬菇丝、黄花菜要挤干水分。

牛奶

营养功效:牛奶中含有色氨酸,这是一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有安眠作用。同时牛奶中富含乳糖及多种人体需要的氨基酸、亚油酸及亚麻酸、矿物质及维生素,这些物质能消除脑细胞的紧张状态。

食用方法:温热后,临睡前饮用100毫升。

功效:安神佐眠。

核桃

营养功效:每百克核桃中含脂肪20~64克,蛋白质15~20克,糖10克,以及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E、卵磷脂等营养物质和锌、锰、铬等微量元素,其脂肪中71%为亚油酸,12%为亚麻酸,蛋白质亦为优质蛋白。核桃中脂肪和蛋白是大脑最好的营养物质,可治神经衰弱、健忘、失眠、多梦等,故有“健脑之神” 之称。

食用方法:生熟均可食用。

芡实核桃粥

配料:芡实80克,核桃28克,薏仁80克,白米80克。

制作:1、先将核桃仁洗净捣碎,一部分入烤炉略烤备用。

2、白米、薏仁、芡实淘洗干净备用。

3、白米、薏仁、芡实加水入锅,添加碎核桃仁,先用旺火烧开再转用文火熬煮成粥。

4、撒上烤过的核桃仁即可。

用法:每次食用1~2次,每次1小碗。

功效:健脾安神。

红枣

营养功效:性味甘平,养胃健脾,补中益气安神。红枣营养十分丰富,鲜枣含糖20%~36%,干枣含糖55%~80%,其维生素C含量在水果中名列前茅,每百克含量达0.l~0.6克,比苹果、桃子等高100倍左右,维生素和蛋白质的含量也几乎是百果之冠,而且钙、磷、核黄素、尼克酸等的含量又极高,所以,人们历来就把红枣视为极佳的滋补品。

食用方法:煲汤煮粥均宜。

大枣葱白粥

配料:大枣14枚,葱白50克,大米50克,蜂蜜30克。

制作:将大枣洗净,去核;葱白洗净,切成碎末;大米淘洗干净,备用。锅内加水适量,放入大枣、大米煮粥,五成熟时加入葱白末,再煮至粥熟,调入蜂蜜即成。

用法:每日1次,临睡前服食,连服用1个月。

功效:补胃养胃,养血安神。

小米

营养功效:性味甘咸,有清热解渴、健胃除湿、和胃安眠等功效。在众多食物中,色氨酸含量高的食物首推小米。小米的蛋白质不含抗血清素的酪蛋白,同时又富含淀粉,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每500克小米中含蛋白质48.5克,脂肪8.5克,维生素B12.95毫克,维生素B20.45毫克,尼克酸8毫克,维生素A1600国际单位。此外,它还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食用方法:煲汤煮粥均宜。

小米大枣粥

配料:小米60克,大枣6枚,蜂蜜30克。

制作:将小米淘洗干净;大枣洗净,去核,备用。锅内加水适量,放入小米、大枣煮粥,然后调入蜂蜜即成。

用法:每日1次,晚上临睡前服食。

对失眠患者的生活干预 篇4

发病原因

病从生活中来, 与其心理因素、生理因素、药物因素、不良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 同时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应也是造成失眠的原因。 (1) 心理因素:与焦虑不安, 情绪低落, 不愉快, 思虑过度等有关。 (2) 生理因素:躯体性疾病, 如感染、中毒、营养不良、疼痛、抑郁症等。 (3) 药物因素:长期服用中枢兴奋剂、镇静剂、安眠药等引起药物的耐受性、成瘾性。 (4) 过量饮酒、咖啡、可乐等对神经的刺激所致。 (5) 由于对生活环境的不能适应引起的生活规律的改变所致。

中医理论认为失眠因思虑过度、损伤心脾, 或者因胃阴不足、心火独亢、心肾不交, 或抑郁暴怒、肝胆火旺、饮食不节、胃中不和等所致。

改良生活习惯

饮食助眠: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定时定量, 避免过饱, 晚餐宜食含色氨酸的食物, 如牛奶、小米粥、全麦饼干、核桃、香蕉、无花果、葡萄、柚子等均可助眠。

睡前勿过多食用高蛋白食物, 避免腹胀不适, 难以入睡。睡前1小时勿食咖啡、酒精、香烟、乳酪、巧克力、火腿、茄子、土豆、菠菜等, 避免其含有的干酪胺刺激肾上腺素分泌, 使大脑皮层兴奋, 难以入眠[1]。

助眠药方:黑芝麻25g, 桑叶25g, 核桃25g。共研粉, 睡前冲服连续4~5天, 可助眠[2]。

核桃、芝麻营养丰富, 常用补肝肾, 益气力, 长肌肉, 填髓脑, 强健身体, 其所含的卵磷脂、钙、镁、胡萝卜素都有利于健脑改善失眠, 卵磷脂又可增强细胞活力, 改善脑功能。桑叶:含黄酮苷、氨基酸、酚类、有机酸、维生素A、B等营养物质, 可疏散风热, 清肝明目, 抗感染, 又可改善脑部供血而促进入睡。

自我按摩伴深呼吸

每晚睡前坐于床上, 按摩百会、太阳、风地穴各1分钟, 然后平卧位, 进行细而均匀的深呼吸30次, 同时全身放松, 便可安神定志, 进入睡眠中。

滚珠摩动热水泡足

每晚睡前1小时取红小豆500g, 文火炒热, 倒入盆中, 赤脚踏踩豆粒, 摩动足底, 30分钟1次, 豆子可反复使用3次。

注意:天冷季节每次滚动摩珠摩动足底前, 先进行热水泡足, 水温45~50℃或患者自感温热合适为度。

赤小豆所含皂草苷可利水、消肿解毒及净化血液, 对心肝肾等脏器解除疲劳, 其所含的钙镁等对维持神经肌肉正常功能有效[3]。

滚豆按摩足底的涌泉穴有调节植物神经及内分泌功能, 达到促进血液循环, 改善睡眠, 消除疲劳, 安神的目的。同时, 足底的“安眠点”经滚豆刺激, 可促进安神镇静, 利于睡眠[4]。

热水泡足及炒热的豆子的热效应, 可扩张血管, 改善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供血, 利于睡眠。

失眠的生活调整

生活起居规律化, 养成定时入寝, 定时起床的习惯, 一日三餐定时定量, 勿过饱, 每日室外活动不少于30分钟, 每周不少于5天, 生活随自己的生物钟安排。

每次户外锻炼有度, 不能剧烈过度运动, 每次以微汗为度, 失眠者每次户外活动时间安排在上午9:00-10:30, 下午3:00-4:30的时间段为宜, 运动后睡前应热水泡足[5]。

晚8:00后一般不要再进食, 以避免饱腹影响入睡, 并不要喝茶、咖啡, 可乐等刺激性饮料。

运动持之以恒, 量力而行地进行有氧运动, 中老年人最适合的锻炼强度:170-年龄=运动时的心率。运动可采取散步、气功、太极拳等方式, 强调精神锻炼, 提高神经调节功能, 有利于睡眠[6]。

总之, 对失眠患者给予生活调理, 失眠原因解除后, 则失眠就会不治而愈。而衡量效果不仅仅是看睡眠时间的长短, 更重要的是看睡醒后的状态, 如果每晚睡5~6小时, 但醒来很精神, 这就不算失眠了。当患者出现失眠症状后, 不要给自己增添沉重的心理负担, 要以积极乐观、平静的心情对待失眠, 持之以恒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那么告别失眠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了。

摘要:失眠是当今社会的一个严重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 失眠患者逐渐增多。本文简要介绍对失眠患者的生活干预。

关键词:失眠,生活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峰, 怀淑君.60种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12.

[2] 王旭东.老处方里的养生智慧.2013.

[3] 唐码.免疫养生[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92-93.

[4] 王世豪.穴位按摩疗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47.

[5] 任元春.足部健康与运动[J].中老年保健, 2003, (5) :16.

失眠怎么办 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 篇5

事实上中医治疗失眠已经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了,并且效果还非常的不错,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以及效果。

失眠是一件非常难受的事情,特别是经过白天辛苦工作想要在晚上好好的休息休息一下,但却怎么也睡不着。想要治疗失眠,那么首先就需要身体中气血平衡、阴阳平衡,然后在使用一些药物来起到养阴安神的效果,最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失眠的情况才能够获得治疗。

具体的治疗失眠方法如下:

第一:调和体内气血平衡以及阴阳平衡

一般情况下,失眠我们都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实证型失眠二是虚症型失眠。实证型失眠是由于体内肝郁化火以及痰热内扰所引起的,这个时候可以使用龙胆泻肝汤以及温胆汤来调养身体健康。如果是属于虚症型失眠情况,那么就是阴虚火旺或者是心胆气虚等所导致的,这个时候可以使用交泰丸或者是朱砂安神丸来缓解。如果是顽固性的失眠情况,那么是体内则是出现了气虚凝滞的症状了。

第二:养血、养阴安神、镇静

想要通过中医治疗失眠,那么一定要进行辨证,这样才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安神镇静的药物来治疗失眠。一定要弄清楚失眠的原因,然后选择益气安神、清心安神、养血安神还有镇肝安神等方法来治疗。

第三:精神调养失眠

除了通过药物的选择来治疗失眠的情况之外,也需要调节好自己的精神状况。平时生活中应该精神缓和不要过多的顾虑,同时也不要有紧张的心情,保持一个顺畅的心情。由于一些紧张或者是心情没有舒畅所导致的失眠情况,使用精神治疗方法来治疗效果非常的不错。

第四:针灸疗法

想要通过中医针灸的方法来治疗失眠,那么一定要了解神门穴、三阴交、内关穴、安眠穴、足三里以及后溪穴等,因为这些位置都具有调节心情促进睡眠的作用。

四神聪这个穴位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如果是心经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睡眠质量不好,那么就应该通过这个穴位进行针灸促进身体健康。而三阴交针灸之后的主要作用就是健脾益气,对于肝脾方面有着很不错的保健效果,如果是由于这些部位所导致的失眠情况,也可以针灸三阴交。如果是心脾亏损导致的失眠情况,那么就应该针灸脾俞穴还有心腧穴。

中药治疗失眠

上面我们和大家说了一些具体的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除了使用一些方法手段之外,我们也可以科学的服用一些中药材,这样能够更好的促进身体恢复健康。

具体的失眠患者适合服用的中药材如下:

第一:酸枣仁

酸枣仁性平,服用之后对于心经已经肝经都有很不错的保健效果,具有养心安神的作用,同时也适合便秘患者、盗汗患者、头晕目眩以及脸色不好等患者服用,失眠患者服用之后也能够获得一定的疗效。想要获得最好的酸枣仁效果,那么应该将酸枣仁取出适量后捣碎,用水煎煮,每天睡觉之前喝上一次,就能有效的提高睡眠质量。

第二:珍珠母

珍珠母和珍珠一样都是来自贝类,主要说的就是贝壳的珍珠层,中医方面认为性寒服用起来有一股咸味,进入身体能够有效的促进心经还有肝经的健康,具有清肝明目的作用。平时生活中,如果身体出现头晕目眩、双眼干涩、头昏眼花、肋下疼痛以及心中烦热等症状,那么就很有可能身体出现了由于肝脏健康所导致的失眠情况,这个时候可以将珍珠母用水煎煮,睡前服用。

第三:百合

百合性寒,对于心经以及肺经都有很不错的保健作用,最为常见的功效就是润肺止咳,如果身体出现了睡眠不好、精神恍惚以及长期咳嗽等情况,可以服用百合,能够起到安养心神的目的。最有效治疗失眠的方法就是将百合用水煎煮,睡觉之前全部喝完。

第四:柏子仁

柏子仁对于身体的多个部位都有非常不错的保健效果,例如大肠经、心经以及肾经,长期服用具有安心安神以及治疗便秘的作用。平时如果出现了脸色不好、盗汗、便秘已经头昏眼花、失眠的情况,可以将柏子仁用水煎煮睡前服用。

★ 湿疹中医治疗方法

★ 中医怎样治疗失眠多梦

★ 失眠最好的治疗方法

★ 病毒性肝炎中医治疗方法

★ 中医治疗牛皮癣的方法

★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方法

★ 中医治疗焦虑的方法有哪些

★ 骨髓炎要怎么治疗中医的方法

★ 中医怎么治疗耳鸣

慢性病患者,警惕失眠来袭 篇6

失眠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引起失眠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慢性疾病是一个重要因素,如病毒性肝炎、癌症等。患有慢性病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失眠症状,下面就谈谈慢性疾病与失眠的关系。

病毒性肝炎患者,尤其是乙肝患者,不论在早期还是晚期都会产生睡眠障碍。早期阶段由于刚得病引起的苦恼、焦虑、恐惧,患者会有失眠、全身疲乏无力等症状。发展到肝硬化阶段,患者不仅入睡困难,而且睡得浅,还易醒。

癌症患者失眠现象更为普遍。调查显示:癌症患者或多或少都有睡眠障碍,包括入睡困难和维持睡眠困难。也就是说,患者常卧床1~2小时后仍睡不着,即使睡着了也容易醒,而且不易再入睡。其中一个原因是患者的恐惧感导致的。他们认为患了癌症就是得了“绝症”,这种心理上的震撼往往使患者陷入深深的抑郁泥潭,压抑和绝望的情绪挥之不去,从而严重地影响到睡眠。此时,患者会迫切寻找治疗方法,到处求医求方,继而产生了焦虑情绪,更加重了失眠。此后,如果得到了适当的心理治疗,焦虑情绪得以缓解,各种各样的治疗反应还会加重失眠,包括化疗、放射性治疗、手术后反应等。

糖尿病患者失眠情况也很多。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夜间多尿,患者在入睡后因多尿而起夜,导致整夜不能安睡;另一是皮肤瘙痒,尤其以夜间入睡时最为明显,全身瘙痒使患者难以入睡,即使入睡后也易被痒醒。所以,糖尿病患者的睡眠质量不高,经常处于浅睡状态,而且容易醒来,以致第二天人感到困倦,没有精神。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主要症状是上腹痛。由于溃疡造成的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经常反酸、嗳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体重随之下降,再加上上腹部疼痛,所以患者会有入睡困难现象,夜间又会因腹痛或其他不适而容易醒来,醒后又难以再入睡,以致发展为失眠症。

哮喘病患者的睡眠质量也不高。在哮喘发作期,患者由于呼吸困难,根本无法平卧,以致无法入睡。只有在极度疲乏时稍微打个盹儿,但很快又被憋气所惊醒,睡眠节奏被打乱,患者感到极度瞌睡而又睡不着,烦恼、激惹因之而起,疲劳无力也相继而来。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了高血压的人睡眠质量也受到很大影响,表现为入睡困难、易醒、噩梦多。高血压若还伴发合并症,如冠心病、脑出血、脑梗死、心肌梗死、肾病等,会增加失眠症治疗的难度。因此,要治疗因高血压引起的失眠,不仅要降血压,还要积极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合并症,这样失眠才有可能缓解并得到治愈。

慢性疾病引起的失眠,除了对原发疾病进行针对性治疗外,还要加强睡眠卫生。睡眠卫生中,以下几个方面需要重视,比如:晚上失眠了,早上该起床时还是要起床,否则越是赖在床上,越是睡不着;中午时间不用专门午睡,这样晚上才容易困倦而入睡;入睡前做些放松活动,如按摩、推拿、气功等,这些可以缓解因担心睡不着而产生的心理恐惧和身体紧张。

辨证论治失眠患者90例 篇7

关键词:失眠,辨证论治

睡眠良好是心身健康的标志。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 轻者入睡困难, 睡眠中易醒, 并难于再次入睡或清晨过早醒来。重者彻夜难眠, 常伴有头疼、头晕、神疲乏力、心悸健忘、心神不安、多梦等, 患者常对失眠感到焦虑和恐惧。如果不能及时干预, 将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加速病情进展。笔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失眠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90例患者均为单纯性的失眠, 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 男27例, 女23例, 年龄17~68岁, 平均40.1岁;病程2周~7年, 小于1个月的9例, 1个月~1年的31例, 大于1年10例。对照组40例, 男22例, 女18例;年龄18~67岁, 平均39.6岁;病程15d~8年, 小于1个月7例, 1个月~1年26例, 大于1年7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1) 肝郁化火型:不寐, 性情急躁易怒, 不思饮食, 口渴吸饮, 目赤口苦, 小便黄赤, 大便秘结, 舌红、苔黄, 脉弦而数。治以疏肝泄热, 佐以安神。药用龙胆草、黄芩、车前子、栀子、泽泻、当归、生地、柴胡、龙骨、牡蛎。 (2) 痰热内扰型:不寐头重, 痰多胸闷, 恶食嗳气, 吞酸恶心, 心烦口苦, 目眩, 苔腻而黄, 脉滑数。治以化痰清热, 和中安神。药用陈皮、半夏、枳实、竹茹、黄连、栀子、茯苓。 (3) 阴虚火旺型:心烦不寐, 心悸不安, 头晕, 耳鸣, 健忘, 腰酸梦遗, 五心烦热, 口干津少, 舌红, 脉细数。治以滋阴降火, 养心安神。药用朱砂安神丸加黄连、阿胶、酸枣仁、柏子仁。 (4) 心脾两虚型:多梦易醒, 心悸健忘, 头晕目眩, 肢倦神疲, 饮食无味, 面色少华。舌淡, 苔薄, 脉细弱。治以补养心脾, 以生气血。药用人参、白术、黄芪、甘草、远志、枣仁、伏神、龙眼肉、当归、木香、熟地、合欢花。 (5) 心胆气虚型:不寐多梦, 易于惊醒, 胆怯心悸, 遇事善惊, 气短倦怠, 小便清长, 舌淡, 脉弦细。治以益气镇惊, 安神定志。药用人参、龙齿、茯苓、石菖蒲、酸枣仁、川芎、茯苓、知母。

2.2 对照组

每晚睡前服安定2.5mg治疗, 40d后观察治疗结果。

3 疗效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3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临床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在6h以上, 睡眠深沉, 醒后精神充沛;显效:睡眠明显好转, 睡眠时间增加3h以上, 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症状减轻, 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h;无效:治疗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反而加重。

4 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16例 , 显效17例, 有效12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90%。对照组治愈6例, 显效8例, 有效13例, 无效13例, 总有效率67.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说明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副作用:治疗组有2例引起食欲减退, 其余病人未诉服中药后不适, 也未发现对中药依赖。对照组有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疼、头晕、步态不稳, 并有11例对西药产生依赖。说明治疗组在引起药物依赖及药物副作用方面亦优于对照组。

5 讨论

失眠在《内经》中称为“目不暝”、“不得眠”、“不得卧”, 《难经》称为“不寐”。《内经》记载失眠的原因有三。 (1) 其他病证影响。如咳喘、呕吐、腹满等, 使人不得安卧。 (2) 为邪气客于脏腑, 卫气不能入阴所致。如《灵枢·邪客》曰:“夫邪气之客人也, 或令人目不瞑, 不卧出者……厥气客于五脏六腑, 则卫气独卫其外, 行于阳, 不得入于阴……阴虚, 故目不瞑”。 (3) 脏腑损伤, 阴阳不和, 则夜瞑不安。如《素问·病能》曰:“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 何也?……脏有所伤及, 精有所之寄, 则安。故人不能悬其病也”。《医效秘传·不得眠》将病后失眠的病机分析为“夜以阴为主, 阴气盛则目闭而安卧, 若阴虚为阳所盛, 则终夜烦扰而不眠也。心藏神, 大汗后则阳气虚, 故不眠。心主血, 大下后则阴气弱, 故不眠。热病邪热盛, 神不清, 故不眠。新瘥后, 阴气未复, 故不眠。若汗出鼻干而不得眠者, 又为邪入表也”。综上所述 , 失眠的病因虽多, 但其主要病机不外心胆脾肾的阴阳失调, 气血失和, 以致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失眠实证多由心火炽盛, 肝郁化火, 痰热内扰, 引起心神不安所致。失眠虚证多由心脾两虚, 心虚胆怯, 阴虚火旺, 引起心神失养所致。在治疗上失眠的实证宜泻其有余, 如疏肝解郁, 降火涤痰, 消导和中。失眠虚证宜补其不足, 如益气养血, 健脾补肝益肾。在泻实补虚的基础上安神定志, 如养血安神、镇惊安神、清心安神。本病的预后一般较好。本病因属心神病变, 故应同时注意精神调摄。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最新报告显示, 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 越来越多的人被失眠所困扰。有资料显示, 30%的人群在忍受失眠的困扰, 它发病率高, 迁延难治, 虽不属于危重疾病, 但常妨碍人们正常的生活, 因此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难题。由于许多人对此病缺乏正确的认识, 导致病情反复发作, 久治不愈, 可导致多种并发症, 况且失眠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我们必须积极进行治疗, 提高生活质量。中医通过调整人体脏腑气血的功能, 常能明显改善睡眠状况, 且不引起药物依赖, 更不会引起医源性疾患, 因而受到患者的欢迎。

参考文献

失眠症患者的心理分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原

76例失眠症患者为系2011年在我院确诊为失眠症的患者,诊断符合CCMD-3诊断标准,男48例,女28例。男女比例为:1.71:1。年龄最29岁,最大78平均35.13±8.67岁,文化程度:大学以上5例,高中25例,初中以下46例。

1.2 方法

76失眠症者确诊后,经治疗侍其病情稳定后,对其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试,方法是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由患者自行完成的。并将所得结果与常模[3]对照。

2 结果

2.1 76失眠症患者SCL-90因子分值与常模对照如下表1。

2.2 在76例失眠症患者SCL-90与常模因子分值对照分析中,本组患者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等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P<0.05。

3 讨论

3.1 失眠症是一种以失眠为主的睡眠质量不满意状况,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失眠可引起病人焦虑、抑郁,或恐惧心理,并导致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妨碍社会功能,失眠症是常见病、多发病。本病给患者带来精神心理痛苦。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失眠症的心理调查,旨在了解其心理状况,并提供相应的干预。

3.2 本文通对76例失眠症患者应用SCL-90评定。并与常模对照,结果失眠症患者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等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P<0.05说明失眠症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在SCL-90评定中,本组人员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等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焦虑、抑郁是本组病人主要心理症状,多为提心吊胆,明显的自卑感,认为病治疗不好,成为社会和家庭累赘,部分有生不如死感,患者痛不欲生。身体化方面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和全身不适等躯体症状。人际关系方面,患者不愿见人,把自己封闭起来,交际困难。分析其原因本研究认为:一是由患者对本病的认识缺陷,从而产生焦虑、恐惧心理,二是患者担心在生活,经济,安全感等都造成严重影响,患者对其前途、工作、家庭等社会能力有明显的担忧。

3.3 针对上述情况,在内科治疗的同时,让患者学习放松技术,学会全身放松,在此基础上对其采取支持性心理治疗,主要通过心理疏导,讲解有关本病知识,让病人减轻痛苦,宣泄压抑,稳定情绪,提高信心,对其进行感情上的关爱和精神上的支持,唤起他们对生活的勇气与自信。本文主要是通过解释、指导、宣泄、安慰、理解、帮助、同情、关心及鼓励等形式与交流,消除其心理压力。

3.4 本组人员心理问题严重,为患者全面康复,应该对其心理干预,从而使其更好地工作生活。

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失眠症患者心理状态, 提供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 对76例失眠症患者进行心理调查, 并将调查结果与常模对照分析研究。结果 在因子分析中, 失眠症患者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等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 (P<0.05) 。结论 失眠症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 应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

关键词:失眠症,心理分析,干预

参考文献

[1]肖春玲, 陈彦方.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 (CCMD-3) .山东:山东科技出版社, 2000:45.

[2]陈怀成.失眠症的医学治疗和心理对比研究[J].医学信息 (中旬刊) , 2011, 2 (02) .

精神症患者失眠的观察与护理 篇9

1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精神症患者118例, 其中男64例, 女54例, 年龄18~75岁, 中位年龄30.5岁。其中精神分裂症66例, 情感性精神病30例, 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13例,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9例。以精神症状 (包括认知、情感、恢复的程度、睡眠质量等方面) 恢复程度作为疗效判断标准, 其中痊愈30例, 显著进步70例, 好转16例, 死亡2例。

2观察与护理

对入睡困难的患者, 如精神症状处于精神兴奋状态, 应及时报告医师予以相应治疗。有些患者症状未控制不能入睡, 虽不吵不闹, 但在病态支配下, 仍可能发生自伤、伤人、出走等意外, 必须提高警惕。鉴于精神病的特殊性, 对于未睡患者都要密切注意, 防止意外发生, 对于焦虑、紧张、强迫等心理因素所致的失眠, 做好心理护理, 使之坦然而睡。

早醒多见于抑郁症患者。患者凌晨2~3点钟即醒, 对于即将到来的一天充满悲观失望的念头, 甚至感到生不如死, 千方百计采取自杀行为, 稍一大意, 后果不堪设想。这一点我院有深刻教训, 如2例抑郁症患者凌晨趁护士不注意自缢身亡, 故护理人员不但要认识每个患者而且要熟识每个患者的病史, 如早醒患者必须要纳入视线, 严密观察并做好心理护理。对固定早醒患者及时报告医师, 予以相应治疗。

夜间不眠, 如系环境所致, 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如室内灯光要柔和, 护理人员做到“四轻”, 即轻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讲话, 保持病室安静;冬天保暖注意室内空气清新;夏季注意防暑、防蚊, 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做好晚间护理, 使之安适入睡。当伴有躯体疾患, 如皮肤瘙痒、发热等症状也影响患者入睡。尤要注意的是, 精神患者反应迟钝, 缺乏主诉, 更需要仔细观察, 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对于易醒多梦患者, 应注意消除环境因素, 保持安静, 应指导患者睡前不要喝水, 否则夜间小便增多而影响睡眠。护士巡视中应了解患者睡眠时间及觉醒次数。并报告医师适当给予半衰期较长的催眠药。日间应鼓励患者多参加体育锻炼, 多参加公娱活动和行为治疗, 如打球、下棋等。

此外, 尚需注意, 不符合临床规律的睡眠变化。如果患者平时失眠而突然睡眠正常, 要警惕自杀、外逃可能;如果突然失眠, 则提示病情不稳或加重。护理人员还要善于区别患者“真睡”还是“假睡”, 正常睡眠时呼吸均匀, 有轻微鼾声, 轻刺激不易醒, 而假睡患者常有震颤, 巡视中还应注意患者的睡姿, 面色, 呼吸方面的变化, 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曹新妹.实用精神护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征社, 2007:37-38, 168-170.

原发性失眠患者的睡眠知觉分析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1.1 病例来源

原发性失眠患者来源于2010年3月~2010年11月, 以失眠为主诉, 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第二门诊睡眠医学中心的门诊患者。

1.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 (1) 依据DSM-IV[1], 原发性失眠患者的诊断标准为:以入睡困难, 或维持睡眠困难, 或早醒, 或无恢复性睡眠为主诉, 并每周发生多于3个晚上, 持续时间至少1个月;失眠引起日间功能障碍;排除其他类型睡眠紊乱以及由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导致的继发性失眠。 (2) 年龄≥16岁。

通过以上标准筛选, 原发性失眠患者67例, 其中, 女42例, 男25例;年龄17~65岁, 平均 (40.46±9.84) 岁。

1.1.3 健康对照者

健康对照者为招募的无睡眠障碍主诉的健康志愿者。招募条件:身体健康, 年龄≥16岁, 无严重打鼾和呼吸暂停主诉;无躯体和精神性疾病。符合以上标准的健康对照者共57例, 其中, 女30例, 男27例;年龄16~62岁, 平均 (38.89±12.07) 岁。

原发性失眠组与健康对照组在性别、年龄方面, 经统计学检验,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多导睡眠图描记 (polysomnography, PSG)

所有的受试者均进行1个整夜的多导睡眠图监测。整夜多导睡眠图监测技术和评定指标依据AASM (2007) 手册中的睡眠和相关事件的评分标准[2]。仪器采用美国Alice5 (Respironics有限公司) 多功能多导睡眠监测系统。导联包括:脑电图 (F4-M1, C4-M1, O2-M1, F3-M2, C3-M2, O1-M2) 、眼电图 (双侧) 、肌电图 (下颌肌电) 、口鼻气流、胸腹运动、左侧示指的动脉血氧饱和度传感器。受试者均住在无干扰、室温18~25℃, 湿度为 (60±5) %、遮光屏蔽的睡眠实验室内。受试者保持自己的习惯睡眠时间。多导睡眠图分析分别由2位不同的技师分析, 取其平均值。

观察指标包括:睡眠潜伏期 (min) , 总睡眠时间 (min) , 入睡后的觉醒时间 (min) 和次数, N1、N2、N3和快速眼球运动睡眠 (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REMS) 的时间 (min) 和比例 (相对于总睡眠时间) 、微觉醒指数、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pnea/hypopneaindex, AHI) 。

1.2.2 主观睡眠评估问卷

PSG监测结束后的第二天早晨, 10 min内要求所有受试者完成主观睡眠知觉问卷。问卷包括4个问题: (1) 昨晚您多长时间入睡 (min) ? (2) 昨晚您睡了多长时间 (min) ? (3) 昨晚入睡后, 您醒了多长时间 (min) ? (4) 昨晚入睡后您醒了多少次?睡眠知觉 (%) =主观睡眠时间/客观睡眠时间×100%。

1.3 统计学方法

实验结果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组间Student′s t检验。本实验数据统计分析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完成,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健康对照组与原发性失眠组多导睡眠图参数及主观睡眠评估比较:从表1中可知,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 原发性失眠组表现为总睡眠时间 (P<0.05) 、N3持续时间 (P<0.001) 和比例 (P<0.01) 明显缩短, 睡眠潜伏期 (P<0.01) 和觉醒时间 (P<0.05) 明显延长。与PSG睡眠参数相比, 健康对照组表现为主观睡眠潜伏期延长 (P<0.01) , 主观觉醒时间 (P<0.01) 和觉醒次数减少 (P<0.001) ;原发性失眠患者表现为主观总睡眠时间明显缩短 (P<0.01) , 主观睡眠潜伏期和觉醒时间明显延长 (P<0.001) , 主观觉醒次数减少 (P<0.001)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 原发性失眠组的睡眠知觉明显偏低 (P<0.001) 。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原发性失眠患者表现出明显的睡眠知觉紊乱, 即对睡眠的主观评估与客观评估明显不一致。原发性失眠患者与睡眠健康者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总睡眠时间的评估, 所以本研究以主观睡眠时间与客观睡眠时间的比值来表示睡眠知觉, 以便更加直观地评估原发性失眠患者的睡眠知觉。睡眠健康者对总睡眠时间的主观评估与客观评估基本一致, 而原发性失眠患者对总睡眠时间的主观评估与客观评估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3,4]。与健康对照组相比, 原发性失眠组的睡眠知觉明显偏低。原发性失眠患者对睡眠时间的主客观评估不一致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睡眠质量的改变可能潜在地影响原发性失眠患者对睡眠时间的评估, 睡眠质量差可能会影响睡眠主观评估与客观监测参数之间的差异程度[5]。一般而言, 睡眠健康者对睡眠质量不存在主观上的不满, 因而其对睡眠主观与客观评估的差异性也较小[4]。 (2) 原发性失眠患者深睡眠减少, 相对地浅睡眠增多, 无法判断自己所处的睡眠状态, 则更趋向于认为自己处于觉醒之中, 从而高估睡眠潜伏期和觉醒时间, 低估睡眠时间。在本研究中, 原发性失眠组患者的N3即深睡眠持续时间以及N3占总睡眠时间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Sewitch[6]对受试者的唤醒试验表明, 约50%处于浅睡眠的受试者在被唤醒后认为自己处于觉醒状态。 (3) 心理社会因素是引起原发性失眠的主要原因之一[7], 而原发性失眠患者对睡眠的主客观评估不一致与心理因素有密切的联系。

注:与健康对照组相比, *P<0.05, **P<0.01, ***P<0.001;与本组中PSG睡眠参数相比, ##P<0.01, ###P<0.001

综上所述, 原发性失眠患者不但存在睡眠质量问题, 且有对睡眠主客观评估明显不一致的特点, 即存在睡眠知觉问题, 在进行失眠诊断和治疗的同时需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参考文献

[1]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of mental disorders Fourth Edition[M].Washington DC:American Psy-chiatric Press, 1999:240-241.

[2]Iber C, Ancoli-Israel S, Chesson A, et al.The AASM manual for thescoring of sleep and associated events:rules, terminology and technicalspecification[M].Westchester: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Press, 2007:17-48.

[3]Reite M, Buysse D, Reynolds C, et al.The use of polysomnography inthe evaluation of insomnia[J].Sleep, 1995, 18 (1) :58-70.

[4]张鹏, 李雁鹏, 赵忠新, 等.失眠患者与健康人睡眠感知水平的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8, 8 (3) :216-220.

[5]Vanable PA, Aikens JE, Tadimeti L, et al.Sleep latency and durationestimates among sleep disorder patients:variability as a function ofsleep disorder diagnosis, sleep history,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J].Sleep, 2000, 23 (1) :71-79.

[6]Sewitch DE.NREM sleep continuity and the sense of having slept innormal sleepers[J].Sleep, 1984, 7 (2) :147-154.

糖尿病患者要预防失眠与皮肤骚痒 篇11

失眠和皮肤瘙痒是糖尿病的两大主要并发症,两者虽不直接威胁患者生命,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与失眠恶性循环

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的患者也越来越多,以情感不稳、焦虑、抑郁和神经衰弱最为多见。据佛山市中医院内科王海侨医生介绍,患者常有疲倦、无力、失眠、烦闷、疑病、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症,许多患者有明显的焦虑症状,常常紧张、苦闷、焦虑、恐惧,伴有心悸、多汗、脉速、坐立不安等症。

据市中医院贺青军医生介绍,糖尿病容易伴发精神障碍,引起失眠,两者会相互影响,糖尿病患者夜尿多也容易影响睡眠质量。因此,患者应通过药物治疗和饮食调节来控制好血糖,并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外伤、手术、精神压力等各种刺激,适当进行羽毛球等体育锻炼,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医生指出,患者应调整好作息时间,每天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如有失眠、抑郁等症状,可适当服用镇定神经的药物。

糖尿病患者洗澡不宜过勤

糖尿病患者十有八九会发生皮肤瘙痒,这也是糖尿病早期出现的症状之一。有的全身瘙痒,有的局部瘙痒,往往令患者烦恼不已。

据介绍,糖尿病皮肤瘙痒者对外界刺激异常敏感,天气寒热变化、衣服对皮肤摩擦、接触化纤衣物、吃辛辣食物、饮酒等都可以诱发皮肤瘙痒。

医生指出,糖尿病患者洗澡不要过勤,一般一周一次为宜。水温要适宜,控制在37℃~40℃为好,并选用中性沐浴液或肥皂。另外,患者不要过度用毛巾擦洗皮肤,浴后可擦护肤霜或润肤油,也有一定去痒效果。

失眠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影响 篇12

1 临床资料

共调查心内科住院患者150例,男90例,女60例。年龄50~76岁。每日调查15例,共调查10d。可重复调查同一受试对象。95例发生失眠,55例睡眠正常,失眠率为63.3%。

2 老年人失眠的特点

老年人失眠与中青年人群失眠有很大区别,一般与精神、思想等因素关系不大,有别于中青年人群那种由于压力大、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快等因素引起的失眠,心理方面的改变主要是由躯体疾病所导致的。老年人失眠是由于年老带来的全身和大脑皮质生理变化-退行性改变和功能紊乱等所导致的。因此,老年人失眠具有自己特殊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因素。老年人由于机体各方面功能退化以及一些常见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导致失眠。这些慢性疾病的长期困扰,使老年患者易发生失眠。心血管疾病中,动脉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动脉硬化导致血瘀,影响睡眠。其次,心血管疾病的症状易在夜间发生或加重,从而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因此,老年人失眠常常伴有躯体疾病,躯体疾病又常常伴有失眠,两者相互作用,且失眠导致的后果比中青年人失眠导致的后果要严重的多。

3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特点

心血管疾病主要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两类,严重的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心血管疾病大多为心身疾病。其相关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心理社会因素、不健康饮食、缺乏体育锻炼等。甲丽蓉[1]调查了心血管事件可逆性危险因素的分布,得出血脂异常的RR(相对危险度)=7.70,糖尿病的RR=5.56,超重和肥胖的RR=5.23,吸烟的RR=4.12,饮酒的RR=4.12,不合理膳食结构的RR=3.25,缺乏运动的RR=1.69。心血管疾病常由于病程长、反复发作、病情复杂、症状较严重而影响患者的心理。患者常有焦虑、悲观、睡眠障碍[2]等表现。因此心理因素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进展、预后具有很大的影响。心理与身体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当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动脉硬化进一步加重,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起失眠,表现为早醒、易惊醒、常噩梦等症状。而失眠又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其中,睡眠障碍即失眠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老年患者由于病情症状、经济能力、家庭因素、自己性格等因素,易造成情绪不稳定,心理压力大,焦虑,抑郁等症状。其次,心血管疾病易反复发作,各种躯体症状如胸痛、胸闷、头昏、头痛、咳嗽、呼吸困难等均可造成患者身体不适。上述症状又好发于夜间,其原因是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冠状动脉收缩,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患者往往因胸闷,憋气而惊醒,导致睡眠质量差。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常伴有失眠。

4 心血管疾病患者失眠的常见原因

心血管疾病患者失眠率较高,胡敏[3]等调查了心内科住院患者的失眠因素,结果显示失眠率为64%。朱月玲[4]等调查了心内科住院患者的失眠原因,结果显示失眠率为61%。本调查显示失眠率为63.3%。有调查显示:对常见的原因的调查问卷中显示33%失眠是由于医院的噪音引起,20%失眠是生活及环境改变所致,其他还有疾病本身的困扰和对疾病的焦虑、担忧以及经济负担、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3],还有疾病反复发作引起患者对疾病的绝望、抑郁等心理因素。此次调查符合上述原因。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导致夜间入睡困难、昼夜颠倒、早醒等失眠症状。此外,心血管疾病患者大多数是老年人,老年人由于自身的特点又较易失眠。因此,失眠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是比较常见的。

5 失眠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影响

5.1 失眠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发作期的影响

睡眠障碍与躯体疾病密切相关,如长期睡眠障碍是导致慢性疲劳综合征、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失眠常常引起急、慢性心理变化。急性表现为烦躁、焦虑、疲乏不适;慢性表现为抑郁、恐惧、担忧等。正常人出现失眠后,由于睡眠质量不好导致不能很好解除疲劳和恢复体力,出现失眠所致的记忆力减退、头昏脑胀、头痛、耳鸣、疲劳感、精神萎靡、嗜睡、多梦多汗、反应迟钝、心慌、注意力不能集中、情绪低落焦燥、不安、全身不适、严重会导致精神分裂。心血管疾病患者失眠后此现象更常见,而且在心血管急性发作期出现失眠后易导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猝死等心血管事件,加重病情。

心绞痛、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性发作住院期间,由于胸痛、胸闷等症状使患者出现失眠,导致睡眠质量不好。通过激活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可增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儿茶酚胺的分泌,引起心跳呼吸加快,血压上升,使心脑血流量增加,导致心绞痛加重,甚至心律失常,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

高血压患者在出现急进性高血压时,由于头昏、头痛等症状导致患者失眠。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外周血管收缩,以及儿茶酚胺类物质释放增加,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使以前高血压的病情加重。血压升高又加重头痛症状,使患者失眠加重,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血压很高,易致脑出血、急性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

心力衰竭患者急性发作时,由于夜间发作呼吸困难,使患者憋醒,醒后由于患者担心再次发作而焦虑,不敢入睡,其次,心衰发作时由于不能平卧,取半坐位甚至端坐呼吸,患者睡眠差,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外周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导致心脏前负荷增加,心衰症状加重。睡眠质量差导致机体恢复不佳,应激能力降低,机体抵抗能力下降,易致肺部感染,加重心衰症状。

5.2 失眠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平稳期的影响

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平稳期,由于长期的反复发作或者慢性疾病长期就医、吃药,除了在急性发作时的躯体症状外,还通常有心理的改变。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心理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影响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心血管疾病患者具有一些特殊的心理现象或心理障碍,而这些心理障碍易导致睡眠障碍。失眠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平稳期的影响如下:

失眠,能使人在生理上出现免疫力下降、血压升高、食欲下降,心理上产生心境恶劣、紧张焦虑、冲动易怒、恐惧,行为上出现疲劳、困倦、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在高血压药物控制期间,长期失眠使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活性增高,儿茶酚胺类物质释放增加,导致周围血管收缩,血压在原来基础上升高。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因此,影响了血压的控制情况,导致血压不能平稳,出现波动,甚至需加大药物剂量才能起效。

稳定型心绞痛、既往发生过心肌梗死的患者如睡眠缺乏,使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心电不稳定性上升,最终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上升。失眠会导致焦虑和抑郁,抑郁和焦虑会使血压升高,影响心律,改变血液凝固状况,最终导致体内胰岛素和胆固醇指标升高并出现各种并发症。失眠患者血中某些激素、细胞因子等释放增加。失眠是一种应激状态,在长期应激状态下,心血管系统出现高反应性。一些应激激素如儿茶酚胺激活NF-ΚB信号转导通路。促炎因子的释放,与SNS和HPA轴相互作用。心血管对应激的高反应性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一个重要机制。其次,升高的儿茶酚胺、细胞因子、血压等都直接造成动脉管壁的损伤,慢性持续应激造成内皮细胞功能不良。随着病程的延长,失眠加快了心血管疾病的进展。因此,失眠有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隐形杀手”。

6 总结

心身疾病的最大特点是长期心理因素引起躯体疾病症状。主要是由于心理因素作用于精神、神经系统,然后通过神经体液系统作用于机体其他各系统,心血管系统是重要的靶点。失眠等精神、神经系统疾病与心血管疾病具有密切的关系,临床上二者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因此,睡眠障碍是导致心身疾病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讨论了睡眠障碍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得出失眠与很多躯体疾病,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内分泌失调、慢性疲劳综合征等存在密切的关系。因此,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减少失眠患者的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有助于疾病恢复,促进心身健康。关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失眠原因分析的文献也很多,旨在很好的改善患者的睡眠情况。失眠可以加重病情,延长病程。病情加重又可以引起失眠。如此反复循环,病情逐渐加重。在临床上,心内科医师比较注重患者的睡眠情况,针对失眠患者,常常采取药物助眠,保证患者住院期间的睡眠质量。合理用药,减轻药物不良反应所致的焦虑等心理因素,减少失眠的发生。护理上也采取各种措施来减少影响患者睡眠的因素,如护士夜间尽量减少走动或轻微走动;和患者亲切交谈,减少患者焦虑和恐惧,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助于帮助睡眠;减少夜间操作次数,如输液、抽血等;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嘱患者白天适量活动,夜间入睡前不要看刺激性的电视,避免精神亢奋引起失眠,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总之,临床上采用各种方法来降低患者失眠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甲丽蓉.心血管事件可逆性危险因素的分布与认知调查[J].中国医药指南,2011,9(6):33-34.

[2]曲海燕.心血管疾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J].中国农村医学杂志,2010,8(4):55-56.

[3]胡敏,刁惠民,赵威丽,等心内科住院患者失眠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50-51.

上一篇: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下一篇:自动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