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能治失眠吗 针灸治失眠(通用3篇)
中医能治失眠吗 针灸治失眠 篇1
您是不是正在被失眠困扰着呢,失眠的原因很多,紧张的情绪,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繁琐等,出现失眠还要尽早治疗,可以通过中医按摩,针灸的方法治疗失眠,睡眠会得到改善。
1、灸法
取穴:三阴交、神门、心俞、百会、内关、足三里
2、操作
(1)、隔姜灸:每穴可用黄豆大艾柱灸5-10壮,每晚1次,5次为1个疗程。
(2)、温和灸:每穴可灸10-15分钟,每晚1次,7次为1个疗程。
(3)、艾柱隔芹菜根灸:取鲜芹菜根切成0.2厘米薄片置穴上,放艾柱灸3-5壮,每晚1次。
(4)、珍珠层粉敷灸:取珍珠层粉、丹参粉、硫黄粉、冰片各等量混匀,填满脐窝敷灸,每晚1次,7次为1个疗程。
(5)朱砂敷灸:取双脚涌泉穴,将朱砂3-5克,研成细面,用干净白布一块,涂浆糊少许,将朱砂均匀粘附于上,然后外敷涌泉穴,胶布固定,用前先用热水洗脚,睡前贴敷。
3、皮肤针
取 穴:常用穴:颈椎1~7两侧、胸椎5~12两侧
备用穴:额部、头部、眉弓、神门、足三里、三阴交。
操 作
上述部位均取,重点用皮肤针叩刺常用穴之两侧,手法轻度或中度。先从颈椎开始,自上而下叩刺两遍。然后在胸椎5~12作横行刺,每横行部位三针。在穴位表面0.5~1.5厘米范围内按常规叩刺20~50下。额部横叩打三行,头部呈网状叩打。手法同前。以局部皮肤潮红或微出血为宜。每日或隔日1次,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一周。
中医能治失眠吗 针灸治失眠 篇2
关键词:失眠,中医外治,综述
失眠,中医称之为“不寐”,临床表现主要为: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轻者难以入睡,易醒,醒后难再入睡,多梦,重者彻夜不寐[1]。失眠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干扰其正常工作生活。西医治疗多采用镇静催眠药,但其副作用较大,依赖性强。近年来,中医外治法治疗不寐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其方法操作方便,疗效突出,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好。现将近年来失眠常用外治法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针灸治疗
1.1针刺治疗
祖国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元神之府。”针刺头部穴位可行头部经脉之气血,有安神定志之功、促进睡眠之效。
临床上失眠以老年患者居多,孙兆元[2]运用针刺治疗年迈者失眠,双侧太溪、三阴交、涌泉穴常规消毒后进行针刺,行针后留针30min,每天1次,共4周,治疗后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睡前服用艾司唑仑片1mg)。程秀宇[3]运用头针治疗不寐,常规消毒后平刺百会、四神聪、印堂等穴,捻转补泻,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总有效率为95.2%,明显优于对照组(艾司唑仑片口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罗本华等[4]运用脐内环针刺治疗不寐,脐周旁开0.5寸的圆环作为针刺点,由内向外平刺,局部诱导调气,留针30min,每天1次,6次后休息1天,连续12次,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该疗法调和阴阳,同步天、地、人三气,从而达到治疗不寐之功。
针刺治疗不寐疗效突出,其应用得到不断拓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周海旺[5]应用“安眠四穴”皮内针治疗不寐,取印堂、内关、太冲、足三里,消毒后针尖朝经脉循行方向达真皮层内,胶布固定,每次1~5天,间隔2天再行,2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总有效率达95.65%。郭爱松等[6]采用穴位埋线治疗不寐,选用神门、三阴交、百会、安眠为主穴,辨证配穴,选取相应长度可吸收羊肠线于酒精中备用,穿入埋线针常规消毒后刺入,出现针感后退出针管,覆盖消毒纱布,2周行1次,共3次,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皮内针、埋线疗法均利用针刺的持续效应,增加疗效,同时可减少针刺次数,降低痛苦,节约时间,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徐世芬等[7]运用电针治疗原发性失眠,常规消毒后刺入神门、三阴交、百会等穴,适度行针至得气;百会、神庭接电针仪,予连续波,频率为2Hz,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30min,每周3次,连续6周,取得了明显的疗效。提示在针刺治疗基础上结合电波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1.2灸法治疗
灸法可温通经脉,调和脏腑,协调阴阳,从而治疗不寐,且无疼痛,安全方便,临床应用较为广泛。
陈勤等[8]运用艾灸背俞穴治疗慢性失眠,双侧背俞穴采用悬灸或回旋灸,每穴10min,局部皮肤发红为度;百会、神门、内关毫针针刺得气后行捻转补法,留针30min,每天1次,1周4次,共4周;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入睡时间、日间功能紊乱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艾灸治疗效果确切。宋琳琳[9]运用督灸法治疗不寐,取督脉大椎至腰俞部位,常规消毒后涂抹生姜汁,撒督灸粉(肉桂、丁香各1g,麝香0.5g),后覆盖桑皮纸,铺生姜泥,上置艾柱点燃,连灸3次,以消毒纱布敷盖;每周1次,3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经治疗,两组患者不同疗程间平均睡眠时间、平均入睡时间、平均夜醒次数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督灸治疗失眠疗效显著。张鑫鑫等[10]采用隔药灸治疗不寐,附子、黄芪打碎成粉加85%酒精按压成饼,辨证取穴后每穴放1个药饼,上置艾柱,共灸4柱,单日灸关元、气海穴,双日辨证灸背俞穴,每天1次;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氯硝安定治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刺血拔罐治疗
陈红等[11]采用刺血疗法治疗失眠,取百会、风池、风府等背部近脊柱反应点,常规消毒后刺血针迅速刺入,挤出2~3滴血,消毒棉签按压,每3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戴恩洁等[12]采用刺络拔罐法调理中焦治疗不寐,取章门、期门、中脘结合部分配穴,针刺后于中脘、章门、期门处,以毫针5~7根攒刺出血拔罐;胃区、安眠接电针仪,强度以舒适为度。留罐5min,留针20min,每周2次,治疗4周后患者各项失眠临床指标均下降明显(P<0.05),3个月后治疗总有效率达95.0%。研究表明,刺血拔罐可活血化瘀,改善全身微循环,调节脏腑,促进睡眠。
3按摩推拿砭石疗法
中医按摩推拿及砭石疗法可通过刺激穴位经络,疏通气血,调节脏腑阴阳平衡的功能,从而治疗不寐。李正祥等[13]运用“三才”推拿法治疗不寐,头面部(天)由印堂推至神庭,而后分推至两侧太阳穴;再按揉前额及眼眶周围;捏颈松颈,点按百会、风池穴等。背腹部(人)点按背俞穴,自下而上捏脊;顺时针摩腹和掌振腹部。足部(地)点按足反射区的大脑、小脑、脑垂体,再点按、虚拳叩击和擦涌泉穴。每天1次,每次约30min,15天后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舒乐安定口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黄沁等[14]采用砭石疗法治疗失眠,背部擦适量精油,砭石板加热后沿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由上至下行推擦刮法,点压背俞穴并留置于五脏俞5~10min,点揉印堂、百会、四神聪等穴,每穴1min,每次治疗20~30min。治疗1个月后,砭石疗法治疗效果显著,且优于传统中成药疗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足浴药浴疗法
足底为三阴、三阳交汇之处,足浴及泡澡可调和阴阳,调节全身气血,从而促进睡眠。罗廷威等[15]运用足浴睡眠方治疗轻度失眠,取艾叶、干姜、陈皮煎液取汁,加温水,每次泡至下肢及背部微微出汗。治疗7天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疗效明显。
李爱莲[16]采用中药浴治疗神经性失眠,取党参、白术、当归等中药,久煎取汁,兑温水。睡前药浴双侧膝关节以下肢体,每次40min,10天为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0%,优于对照组的8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贴敷疗法
贴敷疗法方便易行,无痛苦,临床上将中药与穴位结合,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且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芦霜等[17]运用加味吴茱萸散穴位贴敷治疗老年不寐,以吴茱萸为主药临证加减,研成细末,加醋调糊,贴敷于双侧涌泉、太冲、太溪穴4h,每天1次,14天为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0%,明显优于对照组(甜梦胶囊口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胡金霞等[18]采用穴位贴敷疗法治疗不寐,选用景衣安神散研末,温清水调糊。每次取1g,贴于神阙、内关、涌泉穴(6~8h),每天1次,7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纪栓菊[19]采用耳穴压豆治疗不寐,取神门、心、肾、皮质下、垂前,随证配穴,常规消毒后将王不留行籽固定于耳穴,两耳交替进行,轻柔按摩,以使局部产生酸、胀、痛、麻、热等感觉,持续约3min,每日4~5次,3~5天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后,患者入睡时间、睡眠时间、觉醒次数均明显好转。
6激光疗法
刘龙[20]运用冲击波针灸治疗不寐,采用冲击波针灸治疗仪对巨阙、心俞、章门、脾俞等穴进行刺激,每天治疗1次,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明显优于中成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王渊等[21]应用雷射针刺治疗不寐患者28例,采用多频道雷射治疗仪对神门、支正、太白、丰隆进行光照刺激,每天1次,每次30min,连续治疗2个疗程,临床疗效突出。提示激光疗法具有简便无痛、无菌安全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7综合疗法
单赤军[22]运用重灸配合脐针治疗失眠患者114例,取申脉、照海、百会等穴,辨证配穴,常规消毒后进针,艾条置于针柄,每穴3壮,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共3个疗程;在重灸治疗的同时,毫针先坎后离,后震位与坤位,留针30min;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6%,明显优于对照组(舒乐安定)8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胡来[23]运用中药足浴配合穴位贴敷治疗不寐,取独活、百部、威灵仙等中药打粉,患者临睡前取粉加开水冲泡,于恒温足浴桶中适温浴足,没过踝关节以上,双足搓洗20min;吴茱萸打粉,用醋调匀,足浴后取少量固定于双足底涌泉穴,次晨取下,每晚睡前1次,30天为1个疗程,治疗总有效率为90.0%。
8结语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当前失眠在临床越发常见,西医多采用镇静催眠药,但其副作用大,依赖性强,临床疗效较差。中医中药治疗失眠优势显著,但煎药、药味、方便性等方面局限其发展,近年来,中医外治法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但中医外治法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具体为:①临床大多重视其疗效,少有研究其机理,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②样本数量较小,没有进行临床大样本研究,缺乏数据支撑;③无标准的不寐模型,临床研究大多自拟参考标准,缺乏规范化对照模型;④疗效参考依据尚未标准化,缺乏统一的衡量标准,无法科学评估临床疗效。
“废柴”花生叶 竟能治失眠 篇3
1988年,我科带头人、全国名老中医王翘楚教授在对失眠症方药的研究中,注意到《本草纲目》记载合欢树叶能顺乎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昼开夜合”与人体“入夜则寐,入昼则寤”现象同步,故取合欢花、合欢皮入药,以治疗不寐。王老受此启发,忆及幼时在农村曾看到花生叶亦有“昼开夜合”现象,由此及彼,触类旁通,设想开展花生叶治疗失眠症的研究。
tips
夜寐昼寤 天人相应
“天人相应”理论是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精典理论,它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揭示概括得十分精辟、科学,是中国传统医药理论研究的基柱。《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和《灵枢营卫生会篇第十八》,均认为“人与自然同纪”,人体“入夜则寐,入昼则寤”与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同步。
王老借了1000元起步,组织志同道合者成立课题组,多年来克服重重困难,终于证明人体睡眠与醒寤和花生叶“昼开夜合”现象同步,同气相求,两者存在共同物质基础。以花生枝叶为主药的失眠症制剂,在临床上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这些年来,我们跟随王老按照国家新药审批办法规定要求,采取药学研究密切结合临床,并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开展花生叶治疗失眠症临床疗效和有关药学研究。现已从花生枝叶中提取分离到3个有效单体,制定了一套检测手段和方法,为研制落花安神合剂、花丹安神合剂和落花生枝叶生药材质量控制标准建立了一套检测指标,研究成果获得上海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成果奖。
目前,落花安神合剂(院内制剂)已临床应用20余年、7万余病例次:花丹安神合剂(现代中药复方制剂)Ⅲ期临床研究也已结束。事实证明,花生叶制剂治失眠确有较好疗效,无明显副作用。
更有意思的是,新药的研制和开发还带动了药厂的生产发展,增加了花生枝叶产地农民的收入,成了“科技兴农”的好典范。
落花生叶治失眠方
配方:落花生叶。豆科植物落花生的地上1/3茎叶部分。
临床用法:取干花生枝叶15~30克煎汤,临睡前服用10~20毫升。
主治:各种失眠症、小儿夜啼。小儿用量根据年龄酌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