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原因分析

2024-09-28

失眠原因分析(精选12篇)

失眠原因分析 篇1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竞争日趋激烈, 中国睡眠障碍患者每年呈上升趋势。中国睡眠研究会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 目前中国内地成年人的失眠率高达57%, 工作人群中有65%的人存在睡眠障碍, 这个比例已远远超过欧美等发达国家。

1 失眠的原因

从临床来看, 由生理因素、疾病因素、药物因素及饮食因素所致者的病例数远远少于由心理因素所致病的病例数。归纳总结, 目前有6类导致失眠的心理原因是为心理学界所公认的。

1.1 怕失眠心理

许多失眠患者都有“失眠期特性焦虑”, 晚上一上床就担心睡不着, 或是尽力去让自己快入睡, 结果适得其反。人的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活动有兴奋与抑制两个过程。白天时脑细胞处于兴奋状态。工作一天后, 就需要休整, 进入抑制状态而睡眠, 待休整一夜后, 又自然转为清醒。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相互协调, 交替形成周而复始的睡眠节律。“怕失眠, 想入睡”, 本意是想睡, 但“怕失眠, 想入睡”的思想本身是脑细胞的兴奋过程, 因此, 越怕失眠, 越想入睡, 脑细胞就越兴奋, 故而就更加失眠。

1.2 梦有害心理

不少自称失眠的人, 不能正确看待梦, 认为梦是睡眠不佳的表现, 对人体有害, 甚至有人误认为多梦就是失眠。这些错误观念往往使人焦虑, 担心入睡后会再做梦, 这种“警戒”心理, 往往影响睡眠质量。其实, 科学已证明, 每个人都会做梦, 做梦不仅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 而且是大脑的一种工作方式, 在梦中重演白天的经历, 有助于记忆, 并把无用的信息清理掉。梦本身对人体并无害处, 有害的是认为“做梦有害”的心理, 使自己产生了心理负担。

1.3 自责心理

有些人因为一次过失后, 感到内疚自责, 在脑子里重演过失事件, 并懊悔自己当初没有妥善处理。白天由于事情多, 自责懊悔情绪稍轻, 到夜晚则“徘徊”在自责、懊悔的幻想与兴奋中, 久久难眠。

1.4 期待心理

指人期待某人或做某事而担心睡过头误事, 因而常出现早醒。比如一位“三班倒”的网站管理员, 由于上大夜班 (夜里12点上班) , 常于晚7时睡觉, 因害怕迟到, 睡得不踏实, 常常只能睡上1~2h, 就被惊醒, 久之便成了早醒患者。也有的人在晋升、职称评定、分房结果快要公布前, 往往也处于期待兴奋状态, 难以入睡。

1.5 童年创伤心理的再现

有的人由于童年时受到丧失父母、恐吓、重罚等创伤而感到害怕, 出现了怕黑夜不能入睡的现象, 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好转, 但成年期后, 由于受到某种类似儿童时期的创伤性刺激, 就会使被压抑在潜意识的童年创伤性心理反应再现, 重演童年时期的失眠现象。

1.6 手足无措心理

有的人受到突发事件刺激后, 不能做出正确的反应, 手足无措, 不知如何是好, 以致晚上睡觉时也瞻前顾后, 左思右想, 但始终处于进退维谷、举旗不定的焦急兴奋状态。

2 失眠的治疗

2.1 失眠持续时间决定治疗方法。目前, 心理学家把失眠分为三类:2.1.1暂时性失眠

只维持几天。可能由于情绪兴奋、暂时性精神紧张或时差所引起, 如重大节日、会议、聚会、考试、跨时区旅行等等, 大多数人可自发地调整过来, 也可以把它看作一次新鲜有趣的体验。总之, 在此时刻, 不必惊慌, 几天后会不治而愈的。

2.1.2 短期性失眠

持续数天到三周的时间, 在人患有严重疾病或个人遭受巨大压力时常会发生。通常运用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或求助睡眠心理专家, 会得到缓解和改善。

2.1.3 长期性失眠

可维持数年之久, 有些人面对压力 (甚至仅仅为正常压力) 时, 就会失眠, 就像有的人容易得慢性胃炎或偏头痛一样, 已经形成了一种应对压力的习惯性模式。通常需要医生和心理专家共同来解决。

2.2 失眠的治疗

2.2.1要把克服失眠的主导因素, 放在自身主动调节的基础上, 仅依靠酒精或药物调节, 尤其是两者同时并用, 非常危险, 会极大地损害人的生命和健康, 最起码, 你需要忍受药物在第二天给你带来的副作用——“头晕, 腿软”。

2.2.2长期服用安眠药, 会导致患者的抗药性。当一个人适应了某定量的药剂之后, 他会需求更大的剂量, 才会有同样的效果, 于是形成一种可怕的循环, 失眠导致服药再导致抗药性, 继续失眠导致再加大药物剂量。这时, 安眠药成为导致失眠的元凶。这种情况出现时, 最好请医生和心理咨询师提供帮助。

2.2.3及时寻找和发现导致失眠的心理因素, 减少对药物的需求。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尽量争取晚上10点就洗漱上床, 如果实在每天晚上要到两三点才能入眠, 早上也千万不要赖在床上。每天早睡早起, 只有这样坚持不懈, 优质的睡眠才有可能回到我们身边。

2.2.4可配合食疗、中药、针灸、理疗、气功等手段进行身心放松, 以便更快地摆脱失眠的困扰。

2.2.4.1中药治疗 (1) 一方, 夜交藤60g, 水煎, 临睡时服。每日一次。说明:夜交藤是通过补养心血而起安神的作用, 所以服够一个疗程如已取效, 则可停服, 疗效巩固;若服七日无效, 应换方。 (2) 二方, 小麦30g、大枣10枚、甘草9g, 水煎服, 每日一剂。十五天为一疗程。说明:此方名“甘麦大枣汤”, 治妇女脏躁病 (妇人似狂, 胡言乱语, 如见神鬼) 亦神效。

2.2.4.2针灸疗法睡眠穴 (位于足跟与足掌交界中点) 。

2.2.4.3食疗方法对于失眠者来说, 一杯加糖的牛奶就是很好的催眠剂, 或者一片面包和一杯糖开水, 效果也不错。另外, 香蕉、蜂蜜、土豆、杏仁、火鸡都是较好的助眠美食。不过要注意的是, 每天增加锻炼消耗能量, 更有助于健康睡眠。

失眠原因分析 篇2

失眠

近几年来,由于竞争激烈,失眠人数不断攀升,据王宏主任介绍:引起失眠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引起失眠的原因一是精神因素:心理因素如焦虑、烦躁不安或情绪低落、心情不愉快等,都是引起失眠的重要原因。生活的打击、工作与学习的压力、未遂的意愿及社会环境的变化等,会使人产生心理和生理反应,导致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造成大脑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失眠。

引起失眠的原因二是环境因素:环境的改变,会使人产生生理上的反应,如乘坐车、船、飞机时睡眠环境的变化;卧室内强光、噪音、过冷或过热都可能使人失眠。有的人对环境的适应性强,有的人则非常敏感、适应性差,环境一改变就睡不好。

引起失眠的原因三是化学因素:服用中枢兴奋药物可导致失眠,如减肥药苯丙胺等。长期服用安眠药,一旦戒掉,也会出现戒断症状——睡眠浅,噩梦多。茶、咖啡、可乐类饮料等含有中枢神经兴奋剂——咖啡碱,晚间饮用可引起失眠。酒精干扰人的睡眠结构,使睡眠变浅,一旦戒酒也会因戒断反应引起失眠。

失眠找原因保健学几招 篇3

失眠是指睡眠的质和量都不满意的状态,是一种临床症状,而非疾病实体,通常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祖国医学又称其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各种原因引起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浅睡性失眠)、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均应先去医院检查。

失眠具体表现: ①入睡困难:就寝30分钟不能入睡。②维持睡眠困难:夜间醒转2次和2次以上。③总睡眠不足6小时。④多梦、尤其是恶梦频频,醒后不解乏。失眠症是睡眠障碍的一种表现形式,诊断时应排除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所导致的继发性失眠。

长期失眠会使人脾气暴躁,攻击性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疲劳。失眠还会使人免疫力下降,也会诱发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糖尿病,导致妇女皮肤干燥、月经失调等疾病。因为生长素的分泌主要在晚上睡着后,因此少年儿童的失眠会减少生长素的分泌,影响身体的生长发育。

人的睡眠是有节律的,一般是由浅睡眠期进入深睡眠期,再进入梦境睡眠期,如此反复几个周期直到清醒。正常人的睡眠过程中这些时期都是按比例出现,成为一个正常的睡眠结构。一个睡眠周期大概90~110分钟,正常的睡眠结构在一晚上大概有5个睡眠周期。

不同年龄阶段所需要的睡眠时间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小于20 岁需要7.5小时,20~29岁需要7.2小时,30~39岁需要 6.9小时,40~49岁需要 6.7小时,50~59岁需要 6.3小时,大于60岁需要 6小时。

◇ 失眠的原因:

1. 环境原因:常见的有睡眠环境的突然改变。

2. 个体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睡前饮茶,饮咖啡,吸烟等。

3. 躯体原因:广义地说,任何躯体的不适均可导致失眠。

4. 心理因素:包括因某个特别事件引起兴奋、忧虑所致的机会性失眠。

5. 焦虑、抑郁。

6. 各种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反应性精神病。

7. 安眠药或嗜酒者的戒断反应。

8. 中枢神经兴奋药(苯丙胺、利他林)。

◇ 失眠可分为三种:

1. 短暂性失眠(小于一周)。在经历到压力、刺激、兴奋、焦虑时;生病时;或者睡眠规律改变时(如时差、轮班的工作等)都会有短暂性失眠。 这类失眠一般会随着事件的消失或时间的拉长而改善,但是短暂性失眠如处理不当部分人会导致慢性失眠。

2. 短期性失眠(一周至一个月)。严重或持续性压力,如重大身体疾病或开刀、亲朋好友的过世、严重的家庭、工作或人际关系问题等可能会导致短期性失眠。这种失眠与压力有明显的相关性。短期性失眠如果处理不适当也会导致慢性失眠。

3. 长期失眠(大于一个月)。慢性失眠,亦可维持数年之久,有些人面对压力(甚至仅仅为正常压力)时,就会失眠,已经形成了一种对压力的习惯性模式。

◇ 失眠治疗

治疗失眠主要针对诱因进行处理。对于继发性失眠,以处理引起失眠的基本疾病或情况为主,失眠的病因解决后失眠往往不治而愈。对原发性失眠的治疗,最重要的是调整睡眠习惯,恢复正常的生物节律。小剂量短时间使用安眠药是治疗失眠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安眠药有依赖性与成瘾性,可抑制呼吸,使记忆力减退,因此要严格遵从医嘱,不能滥用。心理治疗对于情绪因素为主导的疾病所致的失眠效果较好。培养适合个人的体育锻炼和入睡习惯,帮助患者了解失眠生理等也十分重要。

失眠患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好日常保健。

1. 正确对待失眠。首次或偶尔发生失眠症后,不要急于投医服药。要认识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偶尔失眠是难免的,努力寻找发生的诱因,及时注意调整。如果持续2周以上,夜间只能入睡2~3小时,并出现白天头晕、头胀、心慌、口干等,甚至影响工作或学习时,可去医院求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

2. 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不少失眠患者长期生活不规律,夜间2~3点睡觉,而早上7~8点才起床,因受到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的制约,一般就不能睡得很踏实,容易引起失眠。因此,告诫患者应尽可能将睡眠时间提到夜间12点以前,最好是10点以前,早上6点起床,养成一个良好的睡眠习惯。

3. 合理安排饮食。在每天保证三餐的基础上,晚餐要少吃,避免大鱼大肉和辛辣刺激性食物。腹部饱胀和营养过剩会影响睡眠,特别是老年人、50岁以上的女性、40岁以上的脑力劳动者或轻体力劳动者,晚餐要注意少吃海产品和美味佳肴,或滋腻补品。主食除米饭外,可以加一些杂粮,如大麦片、玉米等。

4. 适度体力活动大有益处。有的失眠者是精神活动超负荷,有的是整天多思多虑,而体力活动不足。有的失眠者经治疗好转后,常不易巩固,其原因之一是长期体力活动太少,精神负担太重,内心矛盾较多。中医认为“体脑并用,精神乃治”,即体力活动与脑力劳动相互配合,二者不能偏废,才能保持人的体格健壮和精神健康。

5. 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很重要。对社会竞争、个人得失等有充分的认识,避免因挫折导致心理失衡,进而影响睡眠。进行适当的自我调节,学习和运用自我暗示,有助于顺利入睡,安稳睡眠。

6. 保持良好的睡眠环境。做好足部保暖,关上窗户睡觉,晚上不打扫卫生,卧室里不摆放花卉,把床垫被褥弄舒适,睡前2小时运动等,都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7. 不要赖床。很多人躺在床上睡不着时,情愿在床上打滚也不愿意起床,他们认为只要睡在床上,就算没有睡着,但也休息了。其实这是错误的,躺在床上睡不着,那么就起床做其他的事情,比如说看书,看电影等。直到自己困了再躺到床上去。因为如果在床上睡不着时没有其他的事做,人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往往只过去了十分钟,可能觉得好像过了一个小时,这样一来,人就会觉得自己这么久还没有睡着,而产生一系列的不良情绪,更加影响你的睡眠。

老年人失眠原因分析及对策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6—01~2006—12, 老年病房入院的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及家属210例, 其中患者150例, 家属60例。

1.2 方法

拟睡眠与各种因素表, 包括一般情况、睡眠饮食习惯、精神状况及环境影响。入院后由护士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 探讨各种因素对老年人睡眠的影响, 并且采取经常沟通及细心观察、随时记录的方法进行填表。

1.3 评价标准

根据睡眠情况分良好与较差两种。

2 结果与分析

2.1 老年人睡眠情况与各种因素的关系

见表1。

2.2 各种因素与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关系

表1数据表明:老年人的睡眠情况与性别无关;悲观情绪对老年人睡眠有负面影响;睡眠、饮食习惯对睡眠好坏有重要影响;舒适环境也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3 护理对策

3.1 精神调护

对失眠引起的症状要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 不害怕, 不对抗, 也不控制, 任其失眠, 随其失眠, 与失眠为友。只有采取这种不在乎它, 随它怎么样的态度, 它对你的影响才会越来越小。对思想有顾虑、精神紧张的老年人应多加安慰, 使其情绪稳定, 消除顾虑, 心情舒畅, 以促进入睡。对患情绪性失眠的老年人, 要注意做好心理安慰工作, 尽量让他们生活得愉快、舒心, 减少不良的心理因素干扰。老年人自身也要学会自我调理情绪, 发挥内因的作用。

3.2 养成良好的睡眠饮食习惯

要养成良好起居定时的习惯, 坚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大睡要放在晚间。对经常失眠的老人, 平时饮食应以清淡滋补为主, 不可嗜烟酒, 下午和晚上不喝浓茶或咖啡, 晚餐不宜过饱, 不要看情节火爆的电视剧。只有睡意时才上床, 不能在床上阅读、看电视。睡前饮一杯热牛奶具有镇定安神作用, 从而促使人体安稳入睡。

3.3 加强体育锻炼

要鼓励督促老年人坚持晨炼, 如晨起慢跑、散步, 打太极拳等, 下午进行阳光浴和户外活动, 促进身体健康, 睡前用温水浸泡双脚, 听听轻松音乐, 有规律的身体锻炼能提高夜间睡眠的质量。

3.4 环境调整

失眠的原因 篇5

行为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睡前饮茶、饮咖啡、吸烟等,经常日夜倒班工作,以及长期夜间作业,流动性工作如出差等,都可以使睡眠规律改变而引发失眠。

疾病因素:失眠往往是一种表象,其背后常常隐藏着其他疾病。如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疾病、绝经期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肺源性心脏病、过敏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高血压病、膀胱炎、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冠心病、营养不良、糖尿病等。

失眠原因分析 篇6

【关键词】骨科手术;疼痛;失眠;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114-01

充足的睡眠能够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保证人体器官组织充分休息,使机体得到恢复和调整。有研究[1]表明,通过睡眠,不但精神和体力能得到恢复,而且能为人体积蓄力量,从而抵抗疾病的侵袭。骨科手术是一种有创伤性的治疗手段,术后患者机体比较虚弱,若睡眠不足则使患者的生理功能紊乱,严重影响机体的恢复及手术效果[2]。有多项研究[3-4]表明,骨科术后患者存在失眠情況。本研究通过对骨科住院患者术后睡眠情况的调查分析,探讨影响患者睡眠的主要因素及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期促进患者机体的康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0年12月至2012年5月对我科骨科术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排除无表达能力、智力障碍及不愿配合者,本组共纳入186例研究对象。其中男102例、女84例,年龄14~95岁(中位年龄57岁);上肢骨折17例,下肢骨折110例,腰椎疾病22例,颈椎疾病28例,骨盆骨折9例。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问卷内容

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4个部分:(1)患者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手术部位失眠天数、住院睡眠时间(包括术前、术后)、在家睡眠时间。(2)失眠原因,包括疼痛、体位不适、身体不适、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3)疼痛程度,按WHO分级[5]分为3级,包括轻度疼痛(有疼痛,但可忍受,并能正常生活)、中度疼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睡眠受干扰)及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要镇痛药物,睡眠严重受到干扰,无法入睡)。(4)疼痛的治疗及疗效,治疗方法包括转移注意力、止痛片、止痛针、安眠药和镇痛泵;疗效分为完全缓解(治疗后完全无痛)、部分缓解(疼痛较治疗前明显减轻,睡眠基本不受干扰)、轻度缓解(疼痛较治疗前减轻,但仍感明显疼痛,睡眠仍受干扰)和无效(疼痛较治疗前无减轻)[5]。

1.2.2 问卷分发

对我科3个病区分别指派1名护士进行调查问卷的讲解、培训及分发,遇不识字或无法写字患者,给予口述调查,并协助其填表。本调查共发放问卷186份,回收有效问卷186份,有效回收率为100%。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及描述性统计,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失眠情况 186例患者中,32例患者在家曾有失眠,但均表示在院失眠情况加重,睡眠时间减少(4.27±0.48)h vs(6.87±0.09)h,t=8.839,P<0.05),其余154例患者在家均无失眠。165例(88.7%)患者认为自己术后存在失眠,21例(11.3%)患者认为自己术后无失眠。130例患者术后住院期间睡眠时间较在家睡眠时间减少,39例患者术后住院睡眠时间与在家睡眠时间无变化,17例患者术后住院睡眠时间较在家睡眠时间延长。186例患者术前在家睡眠时间(5~12h)平均为(8.46±2.14)h,术后睡眠时间(2~12h)平均为(6.03±1.54)h,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5.581,P<0.01)。

2.2 失眠原因

165例术后存在失眠患者的主要失眠原因为疼痛73.9%(122/165)、体位不适61.2%(101/165)、身体不适49.1%(81/165)、心理因素37.0%(61/165)及环境因素24.8%(41/165)(表1)。在122例疼痛患者中,经对症治疗后5例(5/122)表示疼痛完全缓解,74例(74/122)表示部分缓解,30例(30/122)表示轻度缓解,13例(13/122)表示无效。

3 护理对策

3.1 对疼痛的护理

疼痛是骨科患者术后失眠的主要原因。在调查的165例失眠患者中有122例存在疼痛,占73.9%。术后1~2d是疼痛的高峰时段,由于手术导致组织创伤,不可避免地带来术后疼痛,疼痛刺激使机体自主神经兴奋功能增进,导致患者身体、心理均不得到放松而影响睡眠。针对术后疼痛的护理,护士应在术前对患者做好宣教,告知患者术后1~2d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随后几天随着机体的恢复,疼痛会慢慢减轻,使患者有所心理准备。

如患者术后要求使用镇痛泵,可在术前1d向麻醉医生申请,如无使用禁忌证,一般都给予考虑。术后护士应及时准确地评估患者,如患者出现疼痛的症状,首先要评估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听取患者的主诉,积极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如:深呼吸放松,转移注意力,心理护理等。如上述方法无效并影响患者睡眠时应通知医生,遵医嘱使用止痛、安眠药物,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睡眠。另外,护士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治疗时,动作要轻柔,各操作尽量集中进行,避免加重患者的疼痛。

3.2 对体位不适的护理

不适应手术后体位也是影响睡眠的一大原因。有101例患者主诉术后体位不适影响睡眠,占61.2%。骨科术后对肢体的摆放非常严格,维持正确体位可以预防压疮发生和肢体挛缩,保持关节良好的功能位置,防止畸形,是达到预期手术效果的必要条件,但因其摆放的特殊性可能使患者感觉不适。体位及体位转移技术是骨科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专业技术之一。

我院骨科对不同种类的手术制定不同的体位护理,如:髋关节术后要求抬高患肢的同时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防止内收、内旋,翻身时中间夹一软枕;膝关节术后要保持患肢伸直抬高位;颈髓损伤术后两侧置沙袋或带颈托固定头部平卧骨科床,同轴翻身保持头、颈肩同一直线体位,等等。在对不适应手术后体位影响术后睡眠的患者护理时,首先应在术前宣教时向患者说明维持正确体位的必要性,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术后指导患者及患者家属掌握正确的按摩方法,适时对患者进行局部按摩;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可适当改变患者体位,以增加患者的身体舒适度。

3.3 对身体不适的护理

骨科術后由于患者长期卧床,容易发生尿潴留、便秘、腹胀等并发症,尤其是老年患者。应指导患者经常抬起上身,平时饮食多进水果、蔬菜,增加植物纤维,防止便秘。发生尿潴留时先采用热敷、听流水声等方法进行诱导,必要时进行留置导尿;腹胀时口服缓泄剂或使用肛门灌肠剂进行排便。护理人员要积极观察,发现问题对症处理,及时解决,为患者睡眠创造良好的条件。

3.4 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本组165例患者中有61例存在心理方面的因素而导致失眠,占37.0%。患者术后思想压力比较大,常担心机体功能是否能够完全康复,特别是青壮年,有些患者则担心费用问题,特别是外地患者以及家里经济条件差者。针对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采用支持性心理护理、启发性心理护理等方法,以热情、关心、真诚的态度,做好疏导和安抚工作。

同时,加强患者与护理人员、家人的沟通与交流,鼓励患者说出心中的感受,并指导其家属配合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让患者体会到感情支持,从而消除其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也可请接受过同类手术治疗的患者现身说法,以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消除内心的顾虑,从而提高睡眠质量,促使机体早日康复。

3.5 对环境因素的护理

加强病房管理,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安全、清洁、舒适的环境。保持病房温度、湿度及光线适度,并做好患者的皮肤护理,尤其要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医护人员夜间治疗护理时要做到“四轻”,即走路轻、动作轻、说话轻、关门轻,从而保证患者术后有一个安静的睡眠环境。

参考文献:

[1]陈继培.睡眠充足好处多[J].家庭中医药,2000(1):34.

[2]沈 曲,李 峥,Gwen 5,等.手术后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3):197-202.

[3]胡三莲,许燕玲,熊 飞,等.骨科住院患者对疼痛护理认知和需求情况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0A):26-27.

失眠症患者的心理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原

76例失眠症患者为系2011年在我院确诊为失眠症的患者,诊断符合CCMD-3诊断标准,男48例,女28例。男女比例为:1.71:1。年龄最29岁,最大78平均35.13±8.67岁,文化程度:大学以上5例,高中25例,初中以下46例。

1.2 方法

76失眠症者确诊后,经治疗侍其病情稳定后,对其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试,方法是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由患者自行完成的。并将所得结果与常模[3]对照。

2 结果

2.1 76失眠症患者SCL-90因子分值与常模对照如下表1。

2.2 在76例失眠症患者SCL-90与常模因子分值对照分析中,本组患者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等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P<0.05。

3 讨论

3.1 失眠症是一种以失眠为主的睡眠质量不满意状况,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失眠可引起病人焦虑、抑郁,或恐惧心理,并导致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妨碍社会功能,失眠症是常见病、多发病。本病给患者带来精神心理痛苦。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失眠症的心理调查,旨在了解其心理状况,并提供相应的干预。

3.2 本文通对76例失眠症患者应用SCL-90评定。并与常模对照,结果失眠症患者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等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P<0.05说明失眠症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在SCL-90评定中,本组人员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等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焦虑、抑郁是本组病人主要心理症状,多为提心吊胆,明显的自卑感,认为病治疗不好,成为社会和家庭累赘,部分有生不如死感,患者痛不欲生。身体化方面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和全身不适等躯体症状。人际关系方面,患者不愿见人,把自己封闭起来,交际困难。分析其原因本研究认为:一是由患者对本病的认识缺陷,从而产生焦虑、恐惧心理,二是患者担心在生活,经济,安全感等都造成严重影响,患者对其前途、工作、家庭等社会能力有明显的担忧。

3.3 针对上述情况,在内科治疗的同时,让患者学习放松技术,学会全身放松,在此基础上对其采取支持性心理治疗,主要通过心理疏导,讲解有关本病知识,让病人减轻痛苦,宣泄压抑,稳定情绪,提高信心,对其进行感情上的关爱和精神上的支持,唤起他们对生活的勇气与自信。本文主要是通过解释、指导、宣泄、安慰、理解、帮助、同情、关心及鼓励等形式与交流,消除其心理压力。

3.4 本组人员心理问题严重,为患者全面康复,应该对其心理干预,从而使其更好地工作生活。

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失眠症患者心理状态, 提供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 对76例失眠症患者进行心理调查, 并将调查结果与常模对照分析研究。结果 在因子分析中, 失眠症患者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等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 (P<0.05) 。结论 失眠症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 应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

关键词:失眠症,心理分析,干预

参考文献

[1]肖春玲, 陈彦方.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 (CCMD-3) .山东:山东科技出版社, 2000:45.

[2]陈怀成.失眠症的医学治疗和心理对比研究[J].医学信息 (中旬刊) , 2011, 2 (02) .

空巢老人失眠的原因及护理体会 篇8

关键词:空巢老人,失眠,护理

空巢老人是指年龄在60岁以上, 单独居住或与老伴一起生活, 身边没有子女和他人照料的老年人。空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整体上低于非空巢老人, 主要表现以焦虑、抑郁、失眠为主。为此加强空巢老人的护理质量尤为重要。

1 临床资料

本组63例中, 男27例, 女36例。所有对象均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CCMD-3) 失眠症标准[1], 除2例疗效不太满意外, 其余效果显著。

2 失眠原因及护理对策

2.1 失眠原因

2.1.1 生物钟老化因素

失眠症的发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多, 老化导致人体难以适应环境而产生睡眠-觉醒周期障碍。另外, 褪黑素以及视网膜-SCN-松果腺轴功能变化也是睡眠-觉醒周期障碍的重要机制之一。

2.1.2 性别及年龄因素

城市空巢老人中, 男性病人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普遍高于女性, 加之女性在家中承担繁重的家务, 这些因素使得女性病人焦虑、失眠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2,3]。

2.1.3 心理及生活行为因素

(1) 一过性心理生理性失眠因情绪激动, 使机体一时不能调整适应心里变化所致。一般在数天至数周内自行痊愈, 也可迁延为心理生理性失眠。 (2) 心理生理性失眠是单纯因持续精神紧张引起的失眠, 如精神因素无法祛除, 失眠不易缓解。

2.1.4 环境因素

如睡眠环境改变、强光、噪声、温度异常, 或处于警惕环境下。

2.1.5 其他因素

如睡前喝大量的水、浓咖啡或刺激性饮料、酒, 听、看惊险小说、电视, 昼夜睡眠颠倒, 生物钟紊乱等。

2.2 护理对策

2.2.1 药物治疗

(1) 镇静催眠药。使用最低有效剂量;间断给药;短期用药, 逐渐停药;选择t1/2较短的药物。 (2) 抗抑郁剂。大多数失眠患者伴有焦虑、抑郁的表现, 低剂量的帕罗西汀或米氮平均可改善睡眠, 亦有助于预防抑郁。 (3) 抗精神病药物。采用小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 (4) 褪黑素。褪黑素可以显著减少睡眠潜伏期, 延长睡眠时间, 提高睡眠质量。 (5) 祖国医学对治疗失眠亦有一定效果。

2.2.2 心理治疗

(1) 一般心理治疗。通过心理疏导减少不必要的预期性焦虑反应。 (2) 认知行为疗法。对于生活质量的改善, 则以长期的认知行为疗法更为有效。①认知疗法:包括3个步骤:确定患者自身的错误观念;指出和挑战患者的错误观念;用正确合理的观念替代患者的错误观念。②行为治疗:进行放松训练, 教会患者入睡前进行, 加快入睡速度, 减轻焦虑。护士应该教患者刺激控制法、睡眠限制法等方面的知识。向患者说明, 只在困倦的时候上床;不建议看电视;次日在固定时间起床;避免次日日间小睡, 午睡时间不要超过30min。 (3) 松弛治疗。可加强自我放松训练, 可减轻焦虑情绪, 降低身体的代谢率, 减少觉醒。 (4) 体育锻炼。每日光照和体力锻炼有利于调节生物钟。 (5) 其他。如近年来流行的音乐疗法也有不错的效果。另外要鼓励患者融入社会,

3 讨论

高质量的护理是空巢失眠老年病人机体迅速康复的保证。为此我们成立由各级护理人员组成的全程护理照顾, 全面评价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 心理状态及需求, 通过护理人员细心的观察, 诚恳的态度和专业的帮助, 及时分析病人失眠的原因, 采取系统有效的护理措施, 使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改善, 减少了失眠的发生率,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封婷, 陈茗.厦门市城区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综合评析[J].南方人口, 2008, 23 (2) :37.

[2]贾守梅, 时玉洁.上海市市区空巢老人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 2007, 21 (12) :3226.

原发性失眠患者的睡眠知觉分析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1.1 病例来源

原发性失眠患者来源于2010年3月~2010年11月, 以失眠为主诉, 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第二门诊睡眠医学中心的门诊患者。

1.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 (1) 依据DSM-IV[1], 原发性失眠患者的诊断标准为:以入睡困难, 或维持睡眠困难, 或早醒, 或无恢复性睡眠为主诉, 并每周发生多于3个晚上, 持续时间至少1个月;失眠引起日间功能障碍;排除其他类型睡眠紊乱以及由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导致的继发性失眠。 (2) 年龄≥16岁。

通过以上标准筛选, 原发性失眠患者67例, 其中, 女42例, 男25例;年龄17~65岁, 平均 (40.46±9.84) 岁。

1.1.3 健康对照者

健康对照者为招募的无睡眠障碍主诉的健康志愿者。招募条件:身体健康, 年龄≥16岁, 无严重打鼾和呼吸暂停主诉;无躯体和精神性疾病。符合以上标准的健康对照者共57例, 其中, 女30例, 男27例;年龄16~62岁, 平均 (38.89±12.07) 岁。

原发性失眠组与健康对照组在性别、年龄方面, 经统计学检验,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多导睡眠图描记 (polysomnography, PSG)

所有的受试者均进行1个整夜的多导睡眠图监测。整夜多导睡眠图监测技术和评定指标依据AASM (2007) 手册中的睡眠和相关事件的评分标准[2]。仪器采用美国Alice5 (Respironics有限公司) 多功能多导睡眠监测系统。导联包括:脑电图 (F4-M1, C4-M1, O2-M1, F3-M2, C3-M2, O1-M2) 、眼电图 (双侧) 、肌电图 (下颌肌电) 、口鼻气流、胸腹运动、左侧示指的动脉血氧饱和度传感器。受试者均住在无干扰、室温18~25℃, 湿度为 (60±5) %、遮光屏蔽的睡眠实验室内。受试者保持自己的习惯睡眠时间。多导睡眠图分析分别由2位不同的技师分析, 取其平均值。

观察指标包括:睡眠潜伏期 (min) , 总睡眠时间 (min) , 入睡后的觉醒时间 (min) 和次数, N1、N2、N3和快速眼球运动睡眠 (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REMS) 的时间 (min) 和比例 (相对于总睡眠时间) 、微觉醒指数、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pnea/hypopneaindex, AHI) 。

1.2.2 主观睡眠评估问卷

PSG监测结束后的第二天早晨, 10 min内要求所有受试者完成主观睡眠知觉问卷。问卷包括4个问题: (1) 昨晚您多长时间入睡 (min) ? (2) 昨晚您睡了多长时间 (min) ? (3) 昨晚入睡后, 您醒了多长时间 (min) ? (4) 昨晚入睡后您醒了多少次?睡眠知觉 (%) =主观睡眠时间/客观睡眠时间×100%。

1.3 统计学方法

实验结果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组间Student′s t检验。本实验数据统计分析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完成,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健康对照组与原发性失眠组多导睡眠图参数及主观睡眠评估比较:从表1中可知,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 原发性失眠组表现为总睡眠时间 (P<0.05) 、N3持续时间 (P<0.001) 和比例 (P<0.01) 明显缩短, 睡眠潜伏期 (P<0.01) 和觉醒时间 (P<0.05) 明显延长。与PSG睡眠参数相比, 健康对照组表现为主观睡眠潜伏期延长 (P<0.01) , 主观觉醒时间 (P<0.01) 和觉醒次数减少 (P<0.001) ;原发性失眠患者表现为主观总睡眠时间明显缩短 (P<0.01) , 主观睡眠潜伏期和觉醒时间明显延长 (P<0.001) , 主观觉醒次数减少 (P<0.001)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 原发性失眠组的睡眠知觉明显偏低 (P<0.001) 。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原发性失眠患者表现出明显的睡眠知觉紊乱, 即对睡眠的主观评估与客观评估明显不一致。原发性失眠患者与睡眠健康者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总睡眠时间的评估, 所以本研究以主观睡眠时间与客观睡眠时间的比值来表示睡眠知觉, 以便更加直观地评估原发性失眠患者的睡眠知觉。睡眠健康者对总睡眠时间的主观评估与客观评估基本一致, 而原发性失眠患者对总睡眠时间的主观评估与客观评估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3,4]。与健康对照组相比, 原发性失眠组的睡眠知觉明显偏低。原发性失眠患者对睡眠时间的主客观评估不一致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睡眠质量的改变可能潜在地影响原发性失眠患者对睡眠时间的评估, 睡眠质量差可能会影响睡眠主观评估与客观监测参数之间的差异程度[5]。一般而言, 睡眠健康者对睡眠质量不存在主观上的不满, 因而其对睡眠主观与客观评估的差异性也较小[4]。 (2) 原发性失眠患者深睡眠减少, 相对地浅睡眠增多, 无法判断自己所处的睡眠状态, 则更趋向于认为自己处于觉醒之中, 从而高估睡眠潜伏期和觉醒时间, 低估睡眠时间。在本研究中, 原发性失眠组患者的N3即深睡眠持续时间以及N3占总睡眠时间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Sewitch[6]对受试者的唤醒试验表明, 约50%处于浅睡眠的受试者在被唤醒后认为自己处于觉醒状态。 (3) 心理社会因素是引起原发性失眠的主要原因之一[7], 而原发性失眠患者对睡眠的主客观评估不一致与心理因素有密切的联系。

注:与健康对照组相比, *P<0.05, **P<0.01, ***P<0.001;与本组中PSG睡眠参数相比, ##P<0.01, ###P<0.001

综上所述, 原发性失眠患者不但存在睡眠质量问题, 且有对睡眠主客观评估明显不一致的特点, 即存在睡眠知觉问题, 在进行失眠诊断和治疗的同时需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参考文献

[1]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of mental disorders Fourth Edition[M].Washington DC:American Psy-chiatric Press, 1999:240-241.

[2]Iber C, Ancoli-Israel S, Chesson A, et al.The AASM manual for thescoring of sleep and associated events:rules, terminology and technicalspecification[M].Westchester: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Press, 2007:17-48.

[3]Reite M, Buysse D, Reynolds C, et al.The use of polysomnography inthe evaluation of insomnia[J].Sleep, 1995, 18 (1) :58-70.

[4]张鹏, 李雁鹏, 赵忠新, 等.失眠患者与健康人睡眠感知水平的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8, 8 (3) :216-220.

[5]Vanable PA, Aikens JE, Tadimeti L, et al.Sleep latency and durationestimates among sleep disorder patients:variability as a function ofsleep disorder diagnosis, sleep history,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J].Sleep, 2000, 23 (1) :71-79.

[6]Sewitch DE.NREM sleep continuity and the sense of having slept innormal sleepers[J].Sleep, 1984, 7 (2) :147-154.

失眠原因分析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2014年8月—2015年7月来该院就诊的140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参照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被确诊,按照就诊顺序单双号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70例;在实验组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35例,21~72岁,中位年龄(52.3±3.6)岁;在参照组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30例,19~69岁,中位年龄(45.21±3.2)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如性别、中位年龄等,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排除标准:将妊娠哺乳所致失眠患者、手术刺激所致失眠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以及精神药物滥用或酗酒所致失眠者予以排除。所纳入的患者均具有知情权,自愿参与,并可积极配合治疗,所签署的知情同意书已经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核[9]。

1.2 治疗方法

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舒乐安定,1 mg/次,睡前口服,谷维素(国药准字H51020130),20 mg/次,3次/d。

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上予以针灸治疗,取患者的百会、神门、内关穴位进行针刺;使用0.50 mm×0.40 mm的毫针,消毒后对患者实施捻转补泻针刺法,1次/d,连续针刺6 d,第7天休息。如患者为肝郁化火者可加太冲穴进行针刺;如患者为阴虚火旺者可加心俞、肾俞及太溪穴位;如患者为心脾两虚者可加三阴交、脾俞以及心俞穴位,如患为心胆气虚可加胆俞、心俞穴位。如患者为痰热内扰者,可加内庭、丰隆穴位。患者在施针后的3 h内不可进行剧烈性运动,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周。

1.3 疗效判定

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每日的累计睡眠时间在6 h以上为治疗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每日的累计睡眠时间在4~6 h之间为治疗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未见明显好转,每日的累计睡眠时间在4 h以下为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3]。

采用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量表[4]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评分范围在0~21分之间,得分越低表示患者睡眠质量愈佳。

1.4 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整理,治疗总有效率采用[n(%)]表示,PSQI评分采用(±s)表示,结果予以χ2检验或t检验,P<0.05时,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χ2检验结果显示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 PSQI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PSQI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t检验结果显示,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中医将失眠归属于“不寐”、“目不冥”等范畴,主要是因阴阳失调所致[5];患者以时寐时醒、睡眠深度不足以及彻夜不寐等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6]。

目前,临床中多对失眠患者采取药物疗法、心理疗法等,但对于部分患者治疗不佳,仍达不到理想的临床效果,中医中主张予以患者针灸治疗法,通过经络传导作用致使心气相通,从而充分发挥其治疗效果[7]。取患者的百会、内关以及神门等穴位,作为治疗失眠症的主要穴位进行针刺,可起到良好的宁心安神、滋阴降火之效[8]。此外还对患者进行辨证施针,针刺脾俞、心俞,可起安神养血、健脾益气之效;针刺太溪、太冲穴位,可起清热泻火、养血补气之效;针刺肾俞、心俞穴,具有降火滋阴、心肾通宁之效;针刺内庭穴和丰隆穴,具有清热化痰、健脾之功效;故临床中,对各证型的失眠患实施相应的穴位针灸,效果更佳[9]。此次研究中,参照组失眠患者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药物基础上接受针灸治疗,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参照组的75.71%,实验组治疗后的PSQI为(7.4±1.5)分,优于参照组的(11.3±2.1)分,均P<0.05,在王燕,杨双,李晓娣[10]的研究中,针刺加中药组(n=30)的无效人数为0,显效人数为18例。这一数据也足以说明针灸治疗失眠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采用针灸治疗失眠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价值,可广泛推广。

摘要:目的 该文就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8月—2015年7月来该院就诊的失眠患者,共计14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70例。参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予以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PSQI评分。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参照组的75.71%,实验组治疗后的PSQI为(7.4±1.5)分,优于参照组的(11.3±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灸治疗失眠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关键词:针灸,穴位,失眠,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均毅.针灸联合心理治疗对亚健康失眠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药信息,2015,32(6):86-88.

[2]陈莉,孙丽丽,王欣,等.针灸治疗失眠处方取穴规律现代文献研究[J].中医杂志,2012,53(12):1051-1054.

[3]徐彬锋,金浩宇,刘虔铖,等.多功能音乐电刺激治疗设备的研制及在失眠治疗方面的应用[J].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14(1):44-48.

[4]陈宇清,邵瑛.针刺补泻加耳穴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的疗效[J].广东医学,2013,34(6):966-967.

[5]王伊莞,周波,周翔,等.自拟温阳益气针灸方治疗阳虚型失眠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3,48(8):592-593.

[6]陈小丽,岳增辉,刘丽,等.针灸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15(7):96-99.

[7]汪妙芬,李瞡.针灸十三鬼穴治疗围绝经期失眠45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5(11):1094.

[8]刘宇飞.中医疗法消除运动性失眠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14,31(6):129-131.

[9]董巧云,李娟娥,姜小帆,等.针灸配合黄连阿胶汤治疗围绝经期阴虚火旺型失眠患者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5(8):1068-1069

失眠原因分析 篇11

[关键词] 失眠;半夏;泻心汤

[中图分类号] R256.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8-58-02

半夏的主要功能是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常用于治疗痰多、咳嗽、胃气上逆、恶心呕吐、胸脘痞闷、梅核气等病,而用于治疗失眠则临床少见[1]。半夏具有治疗失眠功效最早的记载见于《灵枢·邪客》,此后,《千方要方》《外台秘要》《杂病源流犀烛》等书中都有引用或类似的方剂列出。笔者对80例失眠患者予半夏泻心汤重用半夏配伍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5月~2012年2月收治的12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30~40岁者23例,41~60岁者57例;平均病程(2.5±1.2)年。对照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对照组年龄30~40岁者12例,4l~60岁者28例;平均病程(2.3±1.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按照WHO《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和《中医病证诊疗标准与方剂选用》[2]。全部病例均以失眠为主症,轻者入睡困难或易醒,或醒后难以入睡;重者彻夜不眠,并伴有心烦、头昏、心悸、健忘、多梦等。不存在未解决的重大生活事件和心理冲突(排除对睡眠的恐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味,并重用半夏治疗。处方:清半夏40 g,黄连8 g,黄芩12g ,党参15 g,干姜6 g,炙甘草6 g,酸枣仁20 g,夜交藤20 g,大枣5枚。口干、舌红者加炒栀子12 g,麦冬20 g;脘腹胀满者加枳壳12 g,厚朴l0 g;纳差者加砂仁,焦三仙各15 g。水煎服,每日1剂,7 d为l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对照组:采用剌五加片、谷维素片、维生素B1片等为基本处方,每日3次,每晚睡前再加服艾司唑仑片(舒乐安定)1 mg。7日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容易入睡,睡眠时间和质量较前有明显好转,伴随症状消失,次日精神饱满;有效:入睡较容易,睡眠时问较长。睡眠期间有时易醒,伴随症状有所改善,次日精神尚好;无效: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及伴随症状均无改善[3]。

1.4 睡眠质量评定

采用匹堡睡眠质量指数,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l天、第10天、第20天、治疗结束进行睡眠质量评定。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6.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数据处理,计量数据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进,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治疗组显效47例,占58.8%;有效29例,占36.2%;无效4例,占5.0%;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显效8例,占20%;有效14例,占35.0%;无效18例,占45.0%;总有效率为5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时间最短者7 d,最长者28 d。对照组治疗时间最短者14 d,最长者60 d。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指标比较(表2)

3 讨论

半夏为何能治失眠,这得从睡眠的机制说起。古人认为卫气在白天行于阳分,在夜间行于阴分。当夜晚卫气从阳分入阴分,阴阳趋于协调时,人们便能入睡,因此失眠为阳不入阴。调和阴阳,化动为静,这与现代医理所论的使精神由兴奋转为抑制,似可相通[4]。正如《灵枢·邪客》所说:“厥气客于五脏之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阴。阴虚,故不得瞑[5]。”因此,在治疗失眠时,除了对病因选方遣药外,还必须选用一药作为向导,把卫气从阳分引入阴分。千百年来的临床实践证明,半夏是具有这种独特功效的,而这种独特功效又由其生长时令及功能特点所决定。此时正是阴阳二气的盛衰开始发生变化的时候,这时外界的气候尽管很暖,阳气也很旺盛,但阴气也渐渐在地下开始萌动。显而易见,半夏得到了这种初生的阴寒之气才开始生长的,因此可以说半夏是“从阴到阳”的,而众所周知,半夏的功能特点又是主“降”的,所以,古人认为半夏具有交通阴阳的作用,《本草纲目》将半夏列入治疗失眠的药队,可谓是伯乐识马。在临床上治疗失眠加入半夏,往往可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重视失眠的非药物治疗,如在上床入睡前4 h不服用含咖啡因或尼古丁类的食物或药物,避免过饱和饮液体过多,减少白天睡觉时间和在床上时间,上床后不要做与睡觉无关的事[6],如果超过10 min不能入睡立即起床,每天早晨按时起床(无论夜里睡多久)。综合治疗,方可取得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 王维治,罗祖.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57.

[2] 蔡光先,胡学军,刘芳.26味常用中药的用量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5,11(1):63.

[3] 潘令仪,王祖承.失眠的非药物治疗[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7,26(12):924-926.

[4] 任德旺,杨澈,任仲玉,等.建瓴汤治疗冠心病伴失眠症临床观察[J].内科,2011,6(6):563-564.

[5] (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88-90.

[6] 农春梅.越鞠丸加减治疗失眠68例临床观察[J].内科,2010,5(3):279-280.

失眠原因分析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62例患者中, 男22例, 女40例;年龄35~70岁, 平均50.5岁;病程最短10个月, 最长15年;中度失眠48例, 重度失眠14例。

1.2 诊断标准[1]

1.2.1 失眠的典型症状

入睡困难, 时常觉醒, 睡而不稳或醒后再睡, 晨醒过早;夜不能入睡, 白天昏沉欲睡;睡眠不足5 h。

1.2.2 失眠轻重的分级标准

(1) 轻度:睡眠时常觉醒或睡而不稳, 晨醒过早, 但不影响工作; (2) 中度:睡眠不足4 h, 但尚能坚持工作; (3) 重度:彻夜不眠, 难以坚持正常工作。

1.2.3 排除病例标准 (包括非适应证或剔除标准)

(1) 凡是全身性疾病如疼痛、发热、咳嗽、手术等, 以及外界环境因素干扰引起者; (2) 合并有心血管、肺、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 精神病患者; (3) 凡不符合纳入标准, 未按规定治疗, 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断者。

1.3 方法

针刺组以印堂、神庭穴为主, 配穴为安眠、神门、内关、足三里、三阴交, 合并有精神抑郁者加肓俞、中脘、膻中。印堂、神庭针尖向百会方向沿皮刺0.5寸, 内关穴针感向手部放射, 余穴采用常规针刺法, 手法为平补平泻。电针组在以上取穴基础上采用G6805型电针仪, 将两电极与印堂、神庭针柄相接, 频率调至40 Hz, 电流强度以患者自觉舒适为度。每周5次, 20次为1个疗程。

1.4 疗效标准

治愈:用安眠药, 连续治疗1个疗程, 能较快入睡, 睡眠维持在6 h自觉症状消失, 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好转:睡眠明显改善, 入睡快、易醒、醒后尚能入睡, 睡眠时间4~5 h觉症状有显著改善;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改善。

2 结果

治疗前针刺组和电针组没有明显差异。治疗后, 电针组治愈率为62.50%, 针刺组治愈率为13.33%, 电针组治愈率明显高于针刺组 (P<0.01) , 好转率、无效率和总有效率没有明显差异。见表1。

与针刺组治愈率比较, χ2=15.78, *P<0.01

3 讨论

长时间剥夺睡眠的人不能完成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或需要高度逻辑思维能力的作业, 甚或感知觉障碍以至人格改变[2]。针灸治疗失眠疗效显著, 已经被临床所认可。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单纯针刺和针刺加电针对失眠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但在印堂-神庭加电针后治愈率明显增加, 说明电针的应用能增加针刺的疗效, 对失眠患者的症状改善有很好的作用。

电针为什么增加了针刺对失眠的治疗效果呢。首先, 从中医的角度, 针刺治病必须得气, 电刺激从一定程度上代替手捻针来加强或维持得气, 从而提高针刺的疗效。再者, 从解剖的角度看, 印堂是松果体在面部的投影区, 松果体是人体的“生物钟”调控中心, 通过褪黑激素的昼夜分泌周期, 向中枢神经系统发放“时间信号”, 转而引发包括人类的睡眠与觉醒等若干与时间或年龄有关的“生物钟”现象[3]。Verster等[4]认为松果体分泌N-乙酰-5-甲氧基色胺, 对睡眠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我们是否可以设想, 印堂-神庭的电刺激, 也能对松果体的褪黑色素、N-乙酰-5-甲氧基色胺的分泌产生一定的影响, 从而对失眠的治疗产生了一定的作用, 对于这种设想需要通过分子生物学进一步加以验证。

从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 电针治疗失眠的报道很多, 医家对电针连接的部位也各有经验, 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总结起来看, 郭元琦等[5]、陈丽仪等[6]电针印堂-神庭, 梁树艺[7]、李秋艳等[8]电针百会-印堂, 张璞璘等[9]电针四神聪, 王全权等[10]电针安眠穴-太阳穴, 彭冬青[11]电针风池穴, 王寅[12]电针双胃区。我们看到大多数医家都将电针连接在头部, 这些部位都或远或近的与脑干睡眠诱导区相联系, 这是否也证明电针是否也对睡眠诱导区产生了一定影响, 从而对失眠的治疗产生了一定的作用, 对于这种设想也需要进一步加以验证。

上一篇:课堂提问显智慧下一篇:再就业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