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失眠原因分析(共12篇)
老年人失眠原因分析 篇1
经常可以见到老年人因苦于失眠而求医。有人自诉一夜要醒七八次:或凌晨三四点钟后就再也睡不着;或躺下似睡非睡直到天明。导致老年人忧心忡忡, 精神压抑。一般说来, 这并不是病态, 而是由于人到老年后, 睡眠方式有所改变的原因。失眠本身算不上什么疾病, 而只是暗示着身体或情感上或行为上出了问题, 从而影响了大脑的正常功能, 妨碍了大脑发出睡眠的指令。老年人一旦出现暂时的失眠, 不要为之急躁。有些人刚躺下不久就担心是否能入睡, 这样越担心就越睡不着, 结果出现了病态性恐惧失眠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6—01~2006—12, 老年病房入院的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及家属210例, 其中患者150例, 家属60例。
1.2 方法
拟睡眠与各种因素表, 包括一般情况、睡眠饮食习惯、精神状况及环境影响。入院后由护士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 探讨各种因素对老年人睡眠的影响, 并且采取经常沟通及细心观察、随时记录的方法进行填表。
1.3 评价标准
根据睡眠情况分良好与较差两种。
2 结果与分析
2.1 老年人睡眠情况与各种因素的关系
见表1。
2.2 各种因素与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关系
表1数据表明:老年人的睡眠情况与性别无关;悲观情绪对老年人睡眠有负面影响;睡眠、饮食习惯对睡眠好坏有重要影响;舒适环境也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3 护理对策
3.1 精神调护
对失眠引起的症状要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 不害怕, 不对抗, 也不控制, 任其失眠, 随其失眠, 与失眠为友。只有采取这种不在乎它, 随它怎么样的态度, 它对你的影响才会越来越小。对思想有顾虑、精神紧张的老年人应多加安慰, 使其情绪稳定, 消除顾虑, 心情舒畅, 以促进入睡。对患情绪性失眠的老年人, 要注意做好心理安慰工作, 尽量让他们生活得愉快、舒心, 减少不良的心理因素干扰。老年人自身也要学会自我调理情绪, 发挥内因的作用。
3.2 养成良好的睡眠饮食习惯
要养成良好起居定时的习惯, 坚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大睡要放在晚间。对经常失眠的老人, 平时饮食应以清淡滋补为主, 不可嗜烟酒, 下午和晚上不喝浓茶或咖啡, 晚餐不宜过饱, 不要看情节火爆的电视剧。只有睡意时才上床, 不能在床上阅读、看电视。睡前饮一杯热牛奶具有镇定安神作用, 从而促使人体安稳入睡。
3.3 加强体育锻炼
要鼓励督促老年人坚持晨炼, 如晨起慢跑、散步, 打太极拳等, 下午进行阳光浴和户外活动, 促进身体健康, 睡前用温水浸泡双脚, 听听轻松音乐, 有规律的身体锻炼能提高夜间睡眠的质量。
3.4 环境调整
床上被褥要清洁柔软, 卧室内要明暗适宜, 空气流通, 温度适宜, 光线柔和, 避免各种噪音。夜间常用物品放置在最容易拿到的地方, 走路要轻, 避免光源直接照射患者, 开关门时避免发出响声。
老年人失眠原因分析 篇2
老年痴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属于很普遍的疾病,患有是失眠的老年人更多容易导致老年痴呆的发病,这就要求大家对该病重视起来,尽量避免失眠的发生,以防止患者受到太大的伤害,导致老年痴呆。
破坏消化系统
在患者出现失眠之后,其消化系统也会受到一定的伤害,会出现一系列的疾病,这主要是因为老年人的体质比较特殊,本来由于消化系统退化就很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现在出现失眠,就会更加加重该症状。老年人失眠还会增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的发生几率。
记忆力下降
要是老年人患有失眠,记忆力也是会不断的下降,总是丢东忘西的,慢慢的就会导致健忘症,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大家对这些老年人失眠的危害要重视起来,要在患者出现该病后及时进行治疗和护理,让患者尽可能的少受伤害,尽量让患者不会出现记忆力下降和健忘的症状。
易患糖尿病
一个科研小组经过对两组健康老年人长时间的比较研究后发现,每晚平均睡眠大约5小时的人,同那些每晚平均睡眠8小时的人相比,前者分泌的胰岛素多50%,对胰岛素的敏感度降低40%。
影响免疫功能
长期失眠患者,其免疫力严重下降,感染病毒、罹患肿瘤几率有所提高。
易患高血压
老年人失眠别轻易用药 篇3
张主任解释说,焦虑、脑萎缩、老年性抑郁及老年性疼痛等都会影响或干扰老年人睡眠,正常的生物睡眠减少,就会出现失眠、多梦、觉轻等症状,时间长了老年人就会对睡眠有恐惧感,没到睡觉时间就开始担心能否睡着。因为这种心理负担加重,就可能增加失眠几率,这时他们往往会在没有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各种安眠药,如果长期依赖此类药物,会引起周身肌肉松弛乏力,各种器官代谢缓慢,继而出现便秘、厌食等症。
失眠属于精神类疾病范畴,是非器质性睡眠障碍,只要家属及老人自身都能及早认识到失眠的严重性,不盲目服药,尽早进行科学治疗,基本上可以治愈。张主任说,失眠症的治疗一般需要2~3周,治疗的方法除使用药物外还需要进行心理指导、放松训练、脑功能治疗等。
多做户外活动可对睡眠有改善,有入睡困难、睡眠浅、多梦,甚至产生顽固睡眠恐惧等症的患者,也可服用刺五加之类的中药制剂或睡前泡泡脚、喝点红酒、听舒缓音乐等。
老年人失眠原因分析 篇4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8例, 男106例, 女32例, 年龄65~84岁, 平均年龄74.6岁。离休48例, 退休90例。
1.2 方法
采用访谈式睡眠调查法:内容包括:上床时间、入睡所需时间、晨醒时间、是否服用安眠药、心理状态、不能入睡和夜醒的原因、次日主观感受。判断失眠形式并归类:经常失眠:每周≥3次;间断失眠:每周≤2次。计算睡眠效率 (睡眠效率=熟睡的总时间/卧床时间×100%) [2]。
2 调查结果
2.1 失眠形式
138例调查对象中经常失眠51例, 间断失眠87例, 平均睡眠效率52%。初入睡困难33例, 频繁夜醒再入睡困难45例, 早醒再入睡困难6 0例。
2.2 导致失眠的因素
与所患疾病有关60例, 依次是前列腺疾病、胸外伤、肿瘤、便秘等;与心理因素改变有关52例, 表现为:对疾病预后过分担忧、害怕连累家人, 对安眠药过分依赖;与生活方式改变有关12例;与环境有关75例, 分别是:环境陌生、床铺不舒适、温度和湿度不适宜、寝具不适合、特殊气味影响等;与噪音有关58例:来自病房内的信号灯的响声、监护仪的报警声、其他病人的鼾声、医护交谈声、开关门的声音等;6例患者入院前曾间断服用安眠药等, 其中, 3/4的患者都由两种以上的因素综合所致。
2.3 导致失眠的原因分析
消极因素:因担心疾病不能痊愈, 害怕连累家人及家属关心不够等, 出现焦虑、恐惧、悲观、自怜等消极情绪导致失眠。
病生因素:前列腺肥大夜尿增多造成睡眠中断;留置尿管的刺激;肿瘤疼痛;术后便秘、腹胀等使患者入睡困难或易醒。
睡眠环境:因住院环境陌生、邻床病人夜间排尿或鼾声太响、治疗护理操作的干扰;因持续输液或身上带有各种导管限制体位等妨碍睡眠, 导致患者睡后易醒及醒后难以入睡。
药物因素:本组6例患者入院前曾间断服用安眠药。安眠药有催眠作用, 但有一定的成瘾性和耐药性, 长期服用减弱催眠效果, 突然停药也可致反跳性失眠;另外一些老年人习惯于喝浓茶喝咖啡等。
3 护理对策
3.1 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是消除不良心理因素对睡眠的影响[3]。 (1) 做到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 对病人提出的问题和疑虑应详细给予解释和指导, 用巧妙和具有积极行动的语言达到暗示治疗的效果; (2) 发挥社会和家庭的力量, 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心和爱护; (3) 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 采用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法。
3.2 对症护理
做好原发病症状的治疗和护理, 如做好各种导管的护理, 镇痛、解除便秘腹胀等不良因素的刺激, 尽快缓解疾病引起的痛苦。晚饭不要吃过饱、过晚, 不吃辛辣刺激食物, 睡前不饮浓茶、咖啡和酒。
3.3 调整睡眠规律
制定具体的作息时间表, 白天尽量不让睡觉, 保持病房内光线充足, 安排与病友聊天、下棋读报等。午睡控制在1h内;晚上困了以后再安排睡觉。
3.4 纠正不良习惯
睡眠时间的需求个体差异较大, 要强调睡眠质量而不是时间。凡是失眠有明显诱因的, 要及时去除诱因。对于患有前列腺肥大的患者, 嘱其晚上尽量减少喝水量, 减少夜尿次数。
3.5 调整睡眠环境
详细介绍病房环境和工作人员, 熟悉环境, 消除陌生感。保持病室及床铺干净整洁, 温湿度适宜, 调整打鼾病人的床位, 夜间监护将报警器的声音调到最小。护士操作时做到四轻, 消除病区内的人为噪音, 保持病区安静。
3.6 诱导睡眠
经常失眠的老人, 容易形成一种条件反射, 视黑夜为一种不良刺激, 一关灯就无法入睡。对于这样的病人, 我们就采取松弛疗法, 如睡前喝一杯鲜奶, 温水泡脚, 身心放松, 使其入睡。
4 结果
本组138例患者经过以上综合护理措施的实施,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睡眠效率提高到了90%, 6例曾使用安眠药的患者, 通过使用暗示疗法已完全撤掉了安眠药。
5结语
如何提高住院期间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已成为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 更是我们护理人员急需思考的问题之一。老年住院患者的睡眠状态由于机体病变的发生而改变, 加强心理干预,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加强原发病的治疗, 采取综合的护理措施, 应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来指导患者, 是当前提高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有效方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要合理安排工作, 各种治疗护理操作集中进行, 严禁夜间频繁打扰患者。
摘要:目的对138例外科病房老年患者的睡眠状况及失眠原因进行调查, 探讨减少外科病房老年患者失眠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访谈式睡眠调查法调查外科病房老年病患者睡眠情况。结果入睡困难、睡眠不稳、早醒是失眠最常见的症状。引起失眠的原因依次为:焦虑、抑郁、病理生理因素、药物因素、睡眠环境等因素。结论建议以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为指导, 采用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法, 提高外科病房老年患者的睡眠和生存质量。
关键词:老年患者,睡眠障碍,护理对策
参考文献
[1]胡敏, 刁惠民, 赵威丽, 等.心内科住院患者失眠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1) :50~51.
[2]杨秀梅.浅谈睡眠护理[J].当代护士, 1997, 7:17.
中老年人失眠的原因和建议 篇5
老年人喜爱看电视,但在晚上不可看得太晚,睡得太迟。千万不要躺在沙发上一直看到“晚安”才洗洗睡觉,这样容易造成睡眠质量降低,甚至失眠。在临睡前最好洗个热水澡,可使全身放松易于入睡。如果没有条件洗热水澡,也要用热水洗洗脚,多泡上一会儿,也可促使神经放松而促进睡眠。
老年人退休后,原先的生活节奏改变了,地位也发生很大的改变,此时应尽快适应并形成新的生活模式,同时加强心态调整,否则,很容易因此而引起精神与心理方面的某些障碍,表现为焦躁、焦虑、忧郁、抑郁等。医学专家指出,精神与心理障碍往往与睡眠障碍相伴随,轻者表现为睡眠质量下降,易早醒;重者发生持续性的失眠,严重危害健康。一旦出现失眠,不能单靠药物控制,首先要从生活方式、饮食、运动与心理方面进行调理,效果不佳方才考虑药物治疗。适用于老年人的失眠药多为中长半衰期的苯二氮卓类衍生物,如硝基安定、舒乐安定、硝基去氟安定等。应在医生指导下遵医嘱用药,不要突然停药或大剂量用药,以防止引起“反跳”现象。
老年人退休后白日活动减少,日间睡眠时间延长而夜间睡眠时间缩短。由于白日活动不足,常常影响夜间睡眠质量,表现为睡眠变浅、易醒、早醒,而到了白日却感到昏昏欲睡。因此,老年人要尽量坚持白日清醒状态,以保证夜间高质量睡眠。当然,并不是不要白日的少睡,在下午1―2点有睡意时,可很自然地少睡片刻,15―30分钟即可。
老年人夜晚胸闷心悸失眠该怎么办 篇6
答代某读者:
老年人失眠是生理现象,人老少睡眠,多是早睡早醒,容易中断。老年人深度睡眠减少,浅睡眠增多,睡眠中觉醒的次数增加,睡不踏实,入睡困难,一觉醒来,总感到“不解乏”。
老年人夜晚胸闷心悸失眠,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多为正气亏虚,心神失养。正气亏虚以气虚、阳虚、血虚为主,命门火衰,元气不足。病位主要在心,与五脏有关。中医在治疗原则上应遵循“虚则补之”,治法宜益气温阳,养血安神,可选人参养荣汤或归根汤加减。服药应坚持守方守法,长期服用,以月、年计,老人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下方剂。
人参养荣汤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黄芪、当归、白芍、熟地黄、五味子、桂心、远志。
归根汤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川芎、黄芪、当归、白芍、熟地黄、酸枣仁、肉桂、远志、枸杞子、干姜、生龙齿。
老年人失眠原因分析 篇7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7月—2013年2月在泌尿外科住院的132例前列腺增生病人,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 ≥8分, 其中失眠病人120例, 年龄60岁~87岁 (69.31岁±5.06岁) ;夜尿1次或2次26例, 3次或4次63例, 5次以上31例。
1.2 方法
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病人进行3个方面的调查。 (1) 基本资料: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 (2) 失眠症状:入睡时间超过30min、夜间觉醒时间超过30min或凌晨早醒、多噩梦、总的睡眠时间少于6h; (3) 失眠原因:疾病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调查时间为入院至手术前, 由主管护士当场发放问卷, 回收率100%, 有效率100%。
2 结果
本组最常见的失眠类型是睡眠中断98例 (81.7%) , 其次为入睡困难85例 (70.8%) 、睡眠时间短74例 (61.7%) 、早醒67例 (55.8%) 及多梦43例 (35.8%) 。其中11例 (9.2%) 病人需安眠药辅助睡眠, 合并2种失眠症状有43例 (35.8%) , 合并3种睡眠障碍有17例 (14.2%) 。
3 失眠原因分析
3.1 疾病因素
老年人疾病特点是导致失眠的主要因素。由于增生的前列腺可造成膀胱出口梗阻, 从而最终引起一系列以中重度下尿路症状为主的临床表现, 包括排尿踌躇、排尿费力、尿线变细、尿频、夜尿增多、尿不尽等。病人往往因夜尿次数增多存在易醒、再入睡困难等情况。
3.2 心理因素
前列腺病人担心半夜醒来, 为控制自己睡眠而高度紧张, 面对长时间的觉醒多数病人出现夜间焦虑, 更难入睡。
3.3 环境因素
住院初期面对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 病房的温度、湿度、光线、卫生条件及声音均可影响病人睡眠。有研究表明, 病房噪声对老年人失眠影响最大, 如其他病人及陪护的说话声、脚步声、鼾声、病房呼叫铃声、护士查夜开关门声、厕所冲水声、病房内外施工噪声等[3]。
3.4 药物因素
本组120例病人中合并高血压25例, 糖尿病16例, 心脏病5例, 肺气肿或老年慢性支气管炎13例。在病人的伴随用药中抗心律失常药物及降压药也可影响其睡眠[4]。
4 护理
4.1 心理护理
病人精神持续紧张可促进失眠这一恶性循环, 对于焦虑的病人, 护士应鼓励其说出自己的心理感受, 耐心倾听病人的叙述, 与其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同时为病人讲解疾病相关知识, 指出前列腺增生是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 可以通过药物控制或手术治愈, 并无严重后果, 指导病人学会自我调节, 不用刻意控制睡眠, 放松自己[5]。
4.2 认知行为疗法
帮助病人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包括: (1) 只有睡意时才上床; (2) 床及卧室只用于睡眠, 不能在床上阅读, 看电视或工作; (3) 若上床15 min~20 min不能入睡, 则应起床去另外的房间, 仅在又有睡意时方回到床上; (4) 不论夜间睡多久, 清晨应准时起床; (5) 白天不打瞌睡, 以此提高睡眠效率[6]。但是住院老年病人除外出检查外, 大部分时间都在病床上, 因此应严格限制病人白天的睡眠, 如午睡时间不宜过长, 30 min为宜;平时家属多陪病人聊天, 转移其注意力等。
4.3 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根据病人的习惯为其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保持室内通风, 病房安静, 光线与温度适当, 室内湿度要求50%~60%;床铺应舒适、干净、柔软度适中;尽量将各项护理操作集中在白天完成, 夜间护士巡视病房时要做到“四轻”, 必须进行的治疗可根据睡眠周期特点穿插于病人的自然觉醒时完成, 以减少被动觉醒的次数。
4.4 光照与运动
定时暴露于强光下可改变睡眠-觉醒节律, 有利于改善睡眠质量[6];每天规律的运动有助于睡眠, 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但不要在傍晚后运动, 尤其是睡前2h, 否则反而会影响睡眠。
4.5 睡前护理指导
指导病人睡前温水泡脚20min~30min, 并按摩涌泉穴;睡前1杯温牛奶可使睡眠加深加长;指导病人做简化的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7]:病人处于舒适位置, 全身放松, 深而慢呼吸, 在深吸气后屏息数秒钟, 缓缓呼气同时放松全身, 然后用缓缓的速度收紧某一块肌群, 再放松, 反复训练, 使病人尽量进入睡眠状态。
4.6 饮食指导
指导病人每日早晚喝百合银耳粥、大枣木耳粥、花生山药等粥, 全面调理饮食, 有助于改善睡眠;晚餐不宜过晚过饱, 禁食辛辣甜腻食物, 睡前不接触浓茶、烟酒、咖啡等刺激性物[8]。同时还应指导病人白天应多喝水, 夜间及睡前适当控制饮水量。
5 小结
睡眠是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 人们大约1/3的时间在其中度过, 而老年前列腺增生病人的失眠率高达90%, 严重影响了病人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护士应充分评估病人的睡眠需要, 找出失眠因素, 在此基础上制订个性化的护理对策, 以改善病人的睡眠质量。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前列腺增生症病人失眠的原因, 以改善睡眠质量。[方法]选取120例失眠的前列腺增生症病人对其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 制订护理对策。[结果]最常见的失眠类型是睡眠中断, 其次为入睡困难、睡眠时间短、早醒及多梦, 老年人疾病特点是导致失眠的主要因素。[结论]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 从积极治疗疾病入手, 配合心理护理和环境干预, 提高病人的睡眠质量。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失眠症,护理
参考文献
[1]何晓明, 李文涛, 刘晶.睡眠障碍病人的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1996, 15 (4) :147-149.
[2]毕守红.中药足浴配合足底按摩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护理研究, 2011, 25 (5C) :1376-1377.
[3]吴萍, 文燕, 安丽萍, 等.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失眠质量调查及护理干预[J].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 (5) :421-423.
[4]陈玉平, 刘雪琴.影响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及其护理干预[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 21 (5) :40-41.
[5]陈秋杏, 张青, 赵娅, 等.综合护理干预对老人院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13, 27 (5B) :1352-1353.
[6]范瑞明, 杨丽.失眠症的临床治疗进展[J].中国临床康复, 2006, 10 (10) :149-151.
[7]刘春梓, 张黎明.改善睡眠障碍的非药物治疗和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10) :937-940.
老年人失眠原因分析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1年4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干部、老年病区住院的老年失眠病人102例,男54 例,女48 例;年龄72.56岁±10.29岁。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85岁;②符合失眠诊断标准并且症状持续≥1个月;③意识清楚且病情稳定;④愿意配合调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性别以及有无疾病不限。排除标准:①年龄在<60岁或>85岁;②符合失眠诊断标准但是症状持续<1个月;③意识不清楚且病情不稳定;④不愿意配合调查。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在调查对象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对102 例老年失眠病人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先由被调查者完成自填部分,再由经过培训合格的8名调查员完成访谈部分。
1.2.2 调查内容
包括一般情况、中医体质和失眠状况。中医体质调查采用2009年3月26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量表实施,该量表由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9个亚量表构成,共60个条目,各亚量表转化分数为0分~100分。失眠量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由19个自评条目和5个他评条目组成,其中18个条目组成7个因子,每个因子按0分~3分计分,各因子累计得分为PSQI总分,总分范围为0分~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1.2.3 诊断标准
中医体质判定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的计分方法计算各亚量表的得分,然后按照量表配套的判定方法进行体质类型评定。失眠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版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中失眠的诊断标准,并且 PSQI 7个因子成分的累计分>7分。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及分析。
2 结果
本组102例老年失眠病人中平和质3例(2.9%),偏颇体质有99例(97.1%),其中以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血瘀质和气郁质居多,具体构成情况见表1。老年失眠病人体质以虚证居多(58.82%),其中以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多见,分别占27.45%,16.67%,15.68%,其次以血瘀质(14.71%)、气郁质(11.76%)
多见,从根本上说也是以虚为本、实为标。调查结果还显示,老年人体质类型中平和质、特禀质比例较低。
3 讨论
3.1 老年失眠病人的中医体质分析
中医体质学认为,体质与疾病发生发展具有密切联系,老年人体质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失眠的易罹性。《灵枢·天年》早有“ 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的说法。《难经·四十六难》曰: “老人卧而不寐,少壮寐而不寤者,何也? 然。经言: 少壮者,血气盛,肌肉滑,气道通,荣卫之行,不失于常,故昼日精,夜不寤。老人血气衰,肌肉不滑,荣卫之道涩,故昼日不能精,夜不寐也。故知老人不得寐也。”[4]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老年人的体质表现以虚为主,失眠也多因脏腑亏损、气血阴阳不足、营卫衰少、气机失调等复杂病机所致。本研究显示,老年失眠病人体质以虚证居多(58.82%),其中以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多见,分别占27.45%,16.67%,15.68%,其次以血瘀质(14.71%)、气郁质(11.76%)多见,从根本上说也是以虚为本,实为标。调查结果还显示,老年人体质类型中平和质、特禀质比例较低。说明老年时期肾中之精气逐渐衰竭,命门火衰、肾阳衰惫,阳气生化乏源,所以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多见,而平和质和特禀质比例较低。这种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质会呈现按时相展开的生命过程,也是符合人体体质变化规律的。
3.2 体质调护对策
体质因素和失眠的发生及其证型有着密切的关系,影响证候的转归和预后。在治疗老年失眠时,应充分考虑老年人以虚为主、虚实夹杂的体质特征,并针对体质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调护措施,积极纠正其偏颇体质,以达到调整脏腑阴阳气血平衡、恢复健康的目的。
3.2.1 饮食调护
中医历来重视脾胃调理在防治疾病中的作用,认为食物本身亦有四气五味之异,可调整机体寒热虚实,阴阳平衡,饮食疗法既能维持人体生长、发育以及各种生理功能,又是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失眠病人因长期忧心忡忡、思虑过度,极易损伤脾胃,加重失眠。《素问·逆调论》有“胃不和则卧不安”之说,因此失眠病人应注意调节饮食,谨合五味,保护和促进脾胃运化之职,借以恢复正气。如阳虚质病人应多吃热性、温补性、补阳气的食物,如核桃仁、桂圆等,忌食苦寒耗气、伤阳的食物,如苦瓜、冬瓜、白萝卜、白菜、绿豆芽、百合、蜂蜜等食物。阴虚质病人宜选择性凉或寒、补阴津的食物,如牛奶、蜂蜜等,忌辛辣、温热损耗阴津和助火生热之品,如狗肉、羊肉、公鸡等。对调料的姜、葱、蒜、胡椒、辣椒之类应尽量少用为宜。食物的烹煮上避免煎、烧、炒、烤,菜肴宜多清炖、清蒸为好。气虚质病人应多吃补气的食物,如百合、桑椹子等,少吃辛辣、刺激、耗气的食物,如荞麦、柚子、生萝卜、菊花、薄荷等,不宜饮茶、饮酒、抽烟。血瘀质病人宜多吃活血祛瘀的食物,如食醋、红糖等。忌食过度寒凉食品,如冷饮、冬瓜、西瓜、丝瓜、大白菜等。气郁质病人宜多吃具有行气、解郁、消食、醒神作用的食物,如小麦、燕麦等,忌食阻碍气机的食物和中药,如油腻食物及芋头、番薯等。通过调理脾胃,达到调整体质、防治失眠的作用。
3.2.2 起居调护
我们发现很多老人白天总是无精打采、神疲乏力、困倦嗜睡,而到了晚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或者觉醒次数多,易早醒。主要原因是老年人阳气随脏腑日渐虚衰,阳气不足浮越于外,阳不入阴而致失眠;同时,老年人多伴有各种慢性疾病,心脑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所以白天很容易困倦。应先告知老年病人这种睡眠颠倒易打乱正常的生物节律,并且老年人本身需要的睡眠量就比较少,白天困倦时最好不要长时间睡眠,以调节精神。适当增加一些运动锻炼,如打太极拳、太极剑,垂钓、下棋、散步等活动。白天睡眠时间不宜过长,不应超过1 h;晚上睡眠不宜过早,以免过早醒来后再难以入睡。主动调整好作息,纠正失眠的状况。
3.2.3 心理调护
步入老年,机体会出现生理功能和形态学方面的退行性变化,再加老年人离退休后社会角色未能及时转换,子女忙碌亲情关怀不够,经济收入减少、生活压力加大,体质衰弱疾病增加等,这些因素都可导致老年人情志不畅、肝气郁滞,从而影响气血运行失调导致失眠。气郁质者情志不畅,必须充分重视精神调节,如语言开导、顺情解郁,或采用情志相胜、移情易性等方法进行精神调适。家庭生活矛盾引起心中郁闷者,可酌情进行心理疏导。加强家属的沟通,多关心老年人,使病人减少或消除心理压力,减轻失眠症状。
3.2.4 自我保健
按摩是中医学中颇具价值的医疗保健方法,能消除疲劳,改善血液循环,沟通表里,达到阴阳平衡。尤其具有养心安神、催眠导寐的功效。可指导病人或家属学习简单易行的推拿手法,如用手指按压或按摩百会、劳宫、涌泉等穴位,或抹额、按揉脑后、搓手浴面、按摩耳郭、拍打足三里、泡足、踏石等自我按摩方法,使病人自主神经安定,身心放松,从而诱导入睡。
在老年失眠的防治中,应把握老年人中医体质特点预见其失眠发生发展的倾向,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主动的进行护理干预, 改善和纠正病人的偏颇体质,从根本上治疗失眠;同时还可以指导未病人群根据个体体质特点采用适宜的调养方式,从而有效改善病人的偏颇体质,预防失眠的发生发展。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失眠病人的中医体质,探讨相应的调护对策。[方法]对102例60岁以上老年失眠病人进行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分析老年失眠病人中医体质特征。[结果]平和质体质3例、气虚质16例、阳虚质28例、阴虚质17例、痰湿质7例、湿热质3例、瘀血质15例、气郁质12例、特禀质1例。[结论]老年失眠病人的体质表现以虚为主,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血瘀质和气郁质是老年人失眠的主要体质影响因素;通过体质调护,纠正病人的体质偏颇状态,达到防治失眠的目的。
关键词:失眠,老年人,中医体质,调护
参考文献
[1]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第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46.
[2]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
[3]闫雪,王琦.试论中医体质与失眠的相关性[J].中医杂志,2011,52(10):832-833.
老年人失眠原因分析 篇9
关键词:失眠,老年性痴呆,通窍活血汤,疗效
失眠是指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引起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 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有虚有实, 大多病程较长, 难以速愈, 易反复发作,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 失眠者的患病率为30%~50%, 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老年性痴呆是一种严重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主要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行性病变, 常发生在老年阶段, 临床表现为记忆障碍、智力减退和行为人格退化等, 又称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rner’s disease, AD) 。我们将我院于2009~2011年收治的28例失眠症者, 30例老年性痴呆患者, 分别随机分成两组, 一组运用通窍活血汤治疗, 另一组以西医治疗作为对照, 发现其具有可观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院2009年至2011年收治的28例失眠症患者, 男性16例, 女性12例, 年龄16~68岁, 平均48岁;我院2009年2011收治的30例老年性痴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男性17例, 女性13例, 年龄60~78岁, 平均65岁。
1.2 研究方法
将28例失眠症患者, 随机平均分成两组, 一组用于通窍活血汤治疗, 每剂配方中包括药用赤芍、川芎、红花、老葱根各6g, 桃仁、石菖蒲各10g, 生姜9g, 大枣5枚, 温火水煎浓缩体积在200ml左右, 加入麝香0.15g, 再调入米酒30ml, 睡前30min服完。一组用于西药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SSRIs) 百忧解口服, 疗程2个月。将30例老年性痴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一组用通窍活血汤治疗, 一组用于用脑复康片 (吡拉西坦片) 口服, 疗程2个月。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 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通窍活血汤治疗失眠的效果
2.1.1 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表征的各项失眠症状完全消失, 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有效:临床表征的各项失眠症状均有所减轻, 但程度较少, 不显著。好转:临床表征的各种失眠症状均有改善, 部分比较轻微的症状依旧存在。无效:各种失眠症状没有得任何缓解。
2.1.2 疗效
治疗后,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8.6%、85.7%, 没有显著差异, 见表1。
2.2 通窍活血汤治老年性痴呆的效果
2.2.1 疗效标准
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 (MMSE) 检测和行为量表 (ADL) 评价。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及无效4个标准。
2.2.2 疗效
治疗后,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3.3%、60%, 没有显著差异, 见表2。
3 讨论
各种失眠、抑郁症一直是个急需解决而又热门的医学难题。现代医学认为毛细血管的狭窄、痉挛或者硬化会引发的大脑皮质缺血、缺氧, 导致神经递质5-羟色胺减少, 使大脑皮质血氧失衡;而中医络病学理论认为, 失眠、抑郁症是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原因, 其根源是络脉绌急[1]。中医认为本病形成原因很多, 思虑劳倦、内伤心脾、心肾不交、阴虚火旺、胃中不和等均可影响心神而导致不寐, 但多与心、脾、肝、肾及阴血不足有关[2]。现代医学认为, 老年性痴呆的主要病理特征是:缓慢进行性的脑显著萎缩, 神经细胞退行性变遗留下的嗜银性老年斑 (ASP) 和神经元纤维缠结 (NET) , 中医学认为, 老年性痴呆是由于人至老年, 脏腑气血皆亏, 是一种牵涉极广的全身性疾病, 病位在脑, 常帮随肾、脾、心、肝等脏腑功能失调, 主要表现在肾器官[3]。通窍活血汤可从整体对脏腑功能进行全面调理, 使阴阳平衡, 现代研究报道本方可有效改善血液循环, 营养脑部, 修复损伤的大脑细胞, 逆转变性的大脑细胞功能, 抑制大脑异常电波的扩散, 使机体生物物质代谢得到平衡和下丘脑功能得到调节[4]。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 工作压力等加大等, 越来越多的人存在睡眠难的问题。同时, 随着人口老龄化, 老年痴呆性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西药对上述两病的具有较好的针对性疗效, 但是西药具有很大的副作用, 有些对身体具有极大的损害。鉴于此, 传统中医药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不仅能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同时还具有养生的作用, 从整体水平影响身体恢复。
通过对我院2009年至2011年收治的28例失眠症患者及30例老年性痴呆患者用通窍活血汤及西药治疗, 发现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 差异不大。失眠组中, 中药治疗效率达78.6%, 而西药组也只有85.7%, 可见通窍活血汤在治疗失眠症中, 具有很好的疗效。老年性痴呆组中, 中药治疗效率达53.3%, 西药为60%, 二者差异不大。因此, 运用通窍活血汤来治疗失眠和老年性痴呆在临床上具有很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忠敏.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失眠20例[J].中国中医学现代远程教育, 2010, 8 (6) :46.
[2]崔应麟, 王松龄, 刘伟.失眠的中医诊疗进展[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8, 23 (138) :102-104.
[3]杨任民.老年性痴呆的中西医治疗[J].江苏中医药, 2006, 27 (12) :4-6.
老年人失眠原因分析 篇10
关键词:心血管病,老年,失眠,原因,健康干预
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 失眠能够增加患者肾上腺素和儿茶酚胺的分泌, 使心跳呼吸加快、血压上升、血管收缩、血小板的粘性增加, 患者疾病程度加重。因此, 探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失眠原因, 以便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提高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睡眠质量。本院对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3月58例有失眠症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3月住院的有失眠症的58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 男21例, 女37例。患者年龄介于52~81岁, 平均为 (68.4±5.7) 岁。
1.2 临床表现
患者均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睡眠中断和再次入睡困难、感觉整夜都在做噩梦, 睡眠质量较低, 白天容易瞌睡, 有睡眠不舒适感。且符合失眠症的诊断标准[1], 即患者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表现:①入睡困难:从想要入睡到实际入睡的时间超过1 h。②睡眠不稳:有轻微的声音即能被吵醒, 且每夜睡眠2次以上。③早醒:早上清醒时间比往常早2 h以上, 且醒后无法再次入睡。④睡眠不足:一夜总睡眠时间<5 h。
1.3 调查方法
对患者进行睡眠质量的调查问卷调查。由患者对失眠的情况进行判断, 并填写调查问卷。并对患者进行失眠因素的调查, 如疾病因素、药物因素、家庭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等。
1.4 干预方法
①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对于失眠患者的睡眠特点, 应尽量减少患者病房及周围环境的噪音和光照的强度, 保持病室的整洁和干净, 保证患者尽量减少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对于打鼾的患者要单独安排, 以免影响其他患者的睡眠。对于严重失眠的患者必要时可以用屏风与其他患者分隔;②心理健康指导。患者一定程度上受到疾病的影响, 因担心疾病和检查治疗的效果而影响睡眠。医生应加强对患者心理的指导, 多与患者沟通、交流, 回答患者提出的关于疾病和健康的问题, 尽量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③睡眠行为干预。指导患者进行睡眠前的放松, 如听音乐、温开水泡脚、按摩等, 以促进血液循环, 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 提高睡眠质量;④药物治疗。对于严重失眠, 采用以上干预方法无效的患者, 可给予适量的安眠药, 以帮助睡眠。但要对患者服药后2~3 h的睡眠和疾病情况进行观察, 防止因安眠药加重患者病情。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率进行描述, 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进行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睡眠的影响因素
对失眠患者进行失眠原因的分析发现, 23例 (39.7%) 患者因环境因素引起, 表现为受其他患者影响和不习惯医院环境;16例 (27.6%) 患者因心理因素引起, 表现为对疾病的担心和缺少家庭支持;17例 (29.3%) 患者因疾病本身的因素引起, 表现为患者躯体症状明显和身体活动受限;25例 (43.1%) 患者由于吸烟、饮咖啡、浓茶等生活习惯和药物因素引起的。
2.2 干预效果分析
58例失眠患者中, 干预后26例 (44.8%) 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睡眠改善, 其中7例 (12.1%) 患者治愈, 不再失眠。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 χ2=7.45, P<0.05。表明干预能够降低失眠发生率。
3讨论
良好的睡眠是恢复精力的重要方法。对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 失眠是诱发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一个应激, 能够引起呼吸、心跳加快和血压上升, 引发和加重心脑血管疾病。
本研究对我院58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失眠原因进行分析发现, 引起患者失眠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生活习惯、药物因素和环境因素等, 疾病本身和心理因素也是导致患者失眠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与相关研究结果是一致的[2], 其中生活习惯、药物因素、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都能通过健康干预进行一定的改变。通过对患者进行失眠的健康干预, 发现44.8%的患者睡眠有不同程度改善, 12.1%的患者不再失眠, 干预有显著的效果。
可见, 对于老年心血管疾病失眠患者来说, 失眠的原因大多是可以干预的, 且针对失眠原因进行健康干预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患者睡眠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参考文献
[1]刘会玲, 张瑞丽.老年人睡眠质量研究进展.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9, 39 (5) :50-52.
老年人失眠原因分析 篇11
【关键词】失眠治疗仪; 老年人; 失眠; 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631-02
老年是人生中的一个特殊时期。进入老年期后,会面临许多问题,如退休、丧偶、子女婚嫁、配偶生病等,加上生理、心理的变化,老年人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减退,很容易发生失眠。轻者入睡困难、中途易醒,甚者整夜不眠,以致正常的人体生物节律被打乱。整天昏昏欲睡,心烦意乱,精神不振,并伴心慌气短、出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中医把这种生物钟紊乱的现象称为“阴阳失调”。
2013年3月~2014年3 月,我们对60例老年失眠患者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入失眠治疗仪的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为我科60例老年失眠患者,男23 例、女37 例,年龄50~80 岁。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采用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重庆海坤医用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ES—100G失眠治疗仪治疗。患者采用平卧位,将电极片安置于两耳背乳突处。仪器设置参数为:模式1,强度60%-80%,治疗时间30 min/次,2次/日。
1.3 评价方法及指标 平均入睡时间: 采用患者回忆的方法对患者的入睡时间进行统计,分为1 h 内、1~2 h、2 h以上等。平均夜间觉醒次数: 记录患者第2天口述的夜间觉醒次数。睡眠时间: 记录患者的睡眠时间,即入睡到凌晨起床的时间。睡眠质量: 睡眠质量
= 睡眠时间/卧床时间×100%。,治疗效果的满意度: 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记录。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度= ( 满意人数+ 基本满意人数) /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 统计学分析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入睡时间比较见表1。
2.2 两组患者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比较见表2。
2.3 兩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比较见表3。
3 讨论
老年人若长期失眠, 对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甚至危害老年人的健康, 降低他们的生活质量。( 1) 长期失眠会导致精神紧张、注意力下降, 会导致正常时间里精神不够集中, 反应能力下降等, 会影响人的情绪, 导致过于敏感、容易发脾气等, 导致内向、交际能力差等。( 2) 经常失眠还是老年痴呆症的病因。( 3) 失眠加速人的衰老过程。引起其他疾病如抑郁症、精神病等, 甚至会产生严重的自杀倾向。我们旨在研究老年人失眠症的防治措施,帮助老年人特别是因为疾病和衰老而引起的睡眠障碍的老年人建立良好的睡眠行为,并提高睡眠质量。
本组实验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1 h 内入睡人数多于对照组( P <0.05) ,观察组睡眠时间及睡眠质量均高于对照组( P< 0.05) ,另外,观察组对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 < 0.05) 。综上所述,失眠治疗仪治疗有助于老年失眠患者缩短入睡时间、提高睡眠质量、并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郑炎红,许友慧,陈明达.失眠的辨体质论治与辨证[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34-35.
[2] 伍轶群.认知行为疗法对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疗效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7):758-759.
[3] 刘飞红,罗佩杰.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292-293.
老年人失眠的基本特征及其治疗 篇12
关键词:老年人,失眠,治疗,特征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长, 其身体健康是整个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长期失眠极易引起老年人身体及心理方面的疾病。老年人失眠的病因机制是多个方面的, 因生理代谢功能特点决定了老年人和青年人精神思想因素不同, 所以治疗也有别于中、青年人。本文采用失眠调查问卷及现场访谈的方法进行研究, 分析老年人失眠的基本特征, 并根据特征给予解决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社区老年人200例, 年龄60~90岁, 男119例, 女81例。
1.2 方法
针对不同老年人教育程度分别采用失眠症问卷调查法及现场访谈的方法。调查员均经过统一的专业培训, 嘱被调查者如实填写或叙述。从中筛选出有失眠症者, 由临床专科医师诊断。参照诊断标准将失眠症状分为轻度及重度失眠。轻度失眠是指有失眠症状, 入睡时间长, 晨起早, 每日睡眠时间短, 不足6h;重度失眠指睡眠质量差, 每周三次以上, 精神状态不佳对生活造成影响。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0例被调查者中有62例患有失眠症状, 失眠率达31%;其中重度失眠43例 (男25例, 女18例) , 轻度失眠19例 (男11例, 女8例) 。由表1可以看出, 生理性失眠是影响老年人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 其次为躯体性疾病, 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随着老年人基础代谢率的减慢, 老年人自身身体情况决定其失眠特征有别于中、青年人, 中、青年人的失眠大多与生活压力精神应激状态有关。老年人的睡眠特点是白天嗜睡, 早睡早起, 其失眠特征可根据以下影响因素进行分类。
3.1 生理性失眠
随着年龄的增长, 机体的代谢率逐渐减慢, 细胞数目也相应减少, 睡眠活动是大脑神经细胞的功能所致, 若细胞数量减少, 则睡眠相应受到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易观察到老年人的睡眠时间普遍较短。据临床观察, 生理性失眠是老年性失眠的主要因素。
3.2 药源性失眠
有些临床药物在常规剂量下易引起失眠, 如左旋多巴。由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特点, 服用药物品种较多。因此, 应加强其对药物不良反应的了解, 另外, 过多服用镇静催眠类药物往往会适得其反。
3.3 躯体疾病性
躯体疾病易造成患者身体不适, 严重影响睡眠质量, 该现象是无论在哪个年龄段都有存在。老年人因身体抵抗力差, 其患高血压、糖尿病的风险也高于一般人;所以躯体疾病性失眠属于一种常见失眠特征。
3.4 环境因素
老年人对环境的要求相对较高, 若周围环境发生变化, 由此产生的陌生感就会导致失眠, 如住院患者。
3.5 精神障碍性失眠
精神障碍诊疗的患者大多以失眠为主诉, 其精神障碍、焦虑及忧虑最为常见。忧虑症患者常半夜惊醒或早醒, 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可能导致其自杀, 此类患者需密切关注。另外, 老年性痴呆与幻想妄想症患者也易产生精神障碍性失眠[1]。
分析了失眠的特征, 就需寻找解决方法, 即治疗方法。首先失眠患者需自己分析出失眠的原因。对失眠有了客观的认识后就不会忧虑或焦虑, 以一种从容的心态面对, 以避免盲目治疗。其次要合理选择镇静催眠药物, 并了解其不良反应, 控制药量, 避免产生药物依赖性, 老年人大脑对药物的敏感性高于年轻人, 如苯二氮卓类药物, 服用后老年患者更易嗜睡, 活动能力减退, 认知能力障碍。老年人还需积极调整睡眠习惯, 做到作息规律, 以提高生活质量, 如多做户外活动,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多晒太阳, 保持愉快轻松的心情。要保持良好的睡眠卫生, 睡前少食刺激性食物;规定作息时间等。另外, 临床医师还可针对不同患者对其进行心理干预, 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和需求, 把握其情绪变化, 建议儿女更多的时间陪伴老年人, 减少其孤独寂寞感[2]。和老年人交谈时言语和蔼, 懂得尊重, 使老年人心情舒畅。老年人睡前可倾听舒缓的音乐, 看一些轻松书籍, 或深呼吸, 体验放松, 减少焦虑, 从而有效提高睡眠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红艳.某干休所老年人失眠状况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6, 20 (3) :170-170.
【老年人失眠原因分析】推荐阅读:
老年人犯罪原因08-22
老年人贫血的原因05-09
老年人跌倒的内因分析11-02
老年人视力下降的原因有什么06-02
老年眩晕:临床分析10-07
×地区农村老年人犯罪特点、原因及对策探讨06-06
老年肺部感染临床分析05-09
老年患者门诊处方分析07-06
老年保险市场分析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