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精选11篇)
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 篇1
异位妊娠亦称为宫外孕, 指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该病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具有发病急、失血量大、病情危重等临床特点, 患者若得不到及时抢救可造成腹腔大出血, 导致失血性休克, 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1,2,3]。我院2009-2011年成功抢救异位妊娠患者42例, 并对其实施腹腔镜手术和有效的护理, 临床效果较满意,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收治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84例, 均有典型的失血性贫血伴休克症状, 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阴道出血、腹痛、肛门坠胀、宫颈举痛及腹膜刺激征等临床症状。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 其中观察组年龄21~36 (26.7±2.4) 岁;输卵管壶腹部妊娠28例, 峡部妊娠8例, 伞部妊娠6例;出血量<800ml 15例, 800~2000ml 20例, >2000ml 7例。对照组年龄22~40 (27.5±2.3) 岁;输卵管壶腹部妊娠25例, 峡部妊娠11例, 伞部妊娠6例;出血量<800ml 15例, 800~2000ml 24例, >2000ml 3例。2组年龄、妊娠部位及出血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迅速采取术前准备, 并予补液、扩容、抗休克等对症处理。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 操作如下:患者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取膀胱截石位, 以脐下缘作为第一穿刺点建立人工气腹, 用直径10mm Trocar穿刺腹腔置入腹腔镜。用吸引管迅速清除腹腔及盆腔积血, 探查出血部位, 据妊娠部位、病灶大小及患者生育要求决定手术方式。术中据病情酌情给予成分输血。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
2结果
2.1 观察指标
2组手术均成功, 观察组无中转开腹患者。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并发症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护理
对照组予常规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予围术期护理措施, 具体如下。
3.1 术前护理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 取休克卧位, 头胸抬高10°~20°, 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改善缺氧症状;下肢抬高20°~30°, 以利于静脉血回流, 增加心输出量, 缓解休克症状;同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2~3条, 尽快扩容, 增加组织灌注量, 给予适量低分子右旋糖酐;尽快输全血和血浆, 并给予吸氧治疗, 氧流量为5~6L/min。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工作, 协助患者完成术前各项检查, 并留置好导尿管。待患者意识清晰时, 对患者实施必要的心理护理, 安慰患者, 消除其对手术的恐惧感和紧张感。
3.2 术中配合
手术室护士应迅速做好腹腔镜手术前的常规检查与准备工作, 清点手术器械及敷料等, 并做好记录。巡回护士协助麻醉医师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麻醉成功后取膀胱截石位, 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 据手术进展情况积极配合手术医师, 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3.3 术后护理
待患者全身麻醉清醒后, 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取半卧位, 常规心电监护24h, 并鼓励患者深呼吸, 通过翻身、叩背促使痰液排出, 鼓励患者早下床活动。密切观察导尿管中尿液的量、色及性质, 保证尿管无扭曲、堵塞, 并妥善固定, 防止翻身活动时尿管脱出。积极预防切口感染及脏器损伤等并发症, 术后应做好穿刺部位皮肤的消毒工作, 保持皮肤的干燥和清洁, 预防感染的发生, 发现肠道损伤等并发症时应积极报告医师, 并协助处理。患者出院前做好出院指导工作, 嘱患者注意休息, 并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 合理调整饮食结构, 加强营养, 多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等易消化的食物, 尤其是富含铁的食物, 及时纠正贫血, 增加机体抵抗力。强调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浴、勤更衣, 保持外阴清洁, 1个月内禁止性生活, 指导科学的避孕措施。
4讨论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 腹腔镜手术在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急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具有创伤小、疼痛少、出血少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4]。对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实施有效的急救护理, 做好围术期护理工作, 对于手术的顺利开展和术后恢复有重要的意义。护理人员要积极配合医师做好患者的专科护理和检查工作, 并配合医师采取紧急救治措施, 快速做好各种术前准备工作, 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保证手术安全, 术后加强对患者的体位护理、导尿管护理及皮肤护理, 减少术后并发症。同时, 做好出院前的指导工作能进一步加快患者的康复, 防止病情复发。
综上所述, 腹腔镜手术配合围术期有效护理治疗休克型异位妊娠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 缩短住院时间, 临床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休克型异位妊娠有效的临床救治方法, 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方法 将84例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予腹腔镜手术治疗, 并予围术期护理措施;对照组予常规开腹手术治疗, 并予常规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腹腔镜手术配合围术期有效护理治疗休克型异位妊娠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 缩短住院时间, 临床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异位妊娠, 休克型,腹腔镜,护理
参考文献
[1]王美荣.异位妊娠破裂并发失血性休克的“120”急救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 (33) :8227.
[2]苟淑芳.输卵管妊娠破裂导致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抢救及护理[J].全科护理, 2010, 8 (35) :3217-3218.
[3]顾新玉.28例异位妊娠破裂致失血性休克的抢救与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 2010, 14 (10) :37-38.
[4]吴友高.腹腔镜手术治疗休克型异位妊娠60例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 2010, 12 (8) :836-837.
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 篇2
研究选取20xx年3月~20xx年3月我院48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一组使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另一组则使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其中使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患者取得了更为显著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xx年3月~20xx年3月我院48例失血性休克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4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取人性化护理模式。对照组年龄27~35岁,出血量1100~3200ml,经产妇14例,初产妇10例。研究组年龄20~33岁,出血量1025~3225ml,初产妇与经产妇各1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出血情况、临床表现、年龄跨度等基础性资料,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具体操作为:针对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给予严密监护,护理人员从旁协助医生抢救,给予生物提取缩宫素、益母草注射液、卡孕栓、欣母沛、立止血等常规药物治疗进行止血治疗。研究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方法,具体如下。
1.2.1针对患者病情进行动态监测分析护理人员应重视监测病情,如发现存在失血性休克的问题,要及时监测血压情况,同时综合观察脉搏以及体温变化、呼吸状况以及神志状态等,密切注意生命体征情况,力求对其病情状况进行科学准确的判断。为了增加回心血量,护理人员应提供适当协助,避免出现肝、肾等关键脏器供血不足的问题,引导患者采取正确的休克体位,确保下肢抬高的角度维持在18°左右,选择枕头等将头部适当垫高,角度控制在30°左右。此外,护理人员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以便随时进行输液,注意保暖。
1.2.2科学构建静脉通道护士应积极配合医生,确保医生能够顺利实施各项临床抢救工作,在最短时间内建立静脉通道,时间少于5min。一般情况下,应选择12号针头,挑选肘正中静脉以及大隐静脉,给予科学、合理的穿刺处理[3]。患者被推进手术室接受治疗后,按2~4l/min的速度对患者实施输氧治疗,氧气浓度控制在5%,采取科学的输氧护理,避免其出现呼吸不畅的问题。护理人员借助双腔氧管针对患者进行输氧,在预算时间内顺利构建2条静脉通道,分别用于血容量扩充以及止血处理。针对休克症状较严重的患者,如穿刺无法顺利进行,可选择颈内静脉穿刺或锁骨下静脉穿刺,完成对静脉通道的有效构建。
1.2.3适当补充血容量失血性休克患者通常会出现血容量不足的问题,要及时、顺利的完成抢救,就要求在最短时间内补充血容量。选择静脉输注平衡液以及葡萄糖,视病情需要,实施加压输入,确保静脉处于通畅状态。待患者机体血容量恢复正常之后,针对具体的补充量进行调整,以达到控制肺水肿现象及防止心衰。
1.2.4积极进行心理疏导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时通常会感到十分痛苦,易滋生恐惧、烦躁等情绪,护理人员要有技巧地进行沟通和交流,排解压力,疏导心理,缓解恐惧和不安。同时,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失血性休克的相关知识以及治疗方法、效果等,重点讲述一些治疗成功的案例,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治疗及护理配合度。
1.2.5术后护理及出院注意事项手术结束后,应实时监测患者尿量变化,观察和测量一天时间内脉搏及血压状况等。记录相关数据,分析是否存在不适及痛苦反应。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形成相关并发症,有规律地协助患者翻身,正确移动休息体位。患者准备出院时,护理人员应介绍一些失血性休克的日常护理技巧,告知相关注意事项,掌握基本的自救措施,促使认知度得以提升。护理人员还应叮嘱患者按时复查。
1.3统计学方法
相关数据资料用SPSS19.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组及对照组抢救情况比较
研究组抢救效果取得良和优的依次为5例和18例,1例为差,抢救优良率为95.8%;对照组抢救效果取得良和优的依次为12例和7例,5例为差,抢救优良率为79.2%。研究组临床抢救效果优于对照组,抢救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实施人性化护理,研究组实施人性化护理之前的.剖腹产率为63%,实施人性化护理之后的剖腹产率为3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研究组及对照组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实施人性化护理之后,其总体满意度为95.8%。而对照组的总体满意度则为83.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近年来,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现象越来越普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带来痛苦和不便。临床上要高度重视对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急救以及护理,针对病情进行动态监测分析,科学构建静脉通道,适当补充血容量,积极进行心理疏导,讲述出院注意事项和护理重点,实施人性化护理和抢救,提高抢救效果以及满意度。研究组经人性化护理和抢救,其抢救优良率为95.8%;对照组经常规护理及抢救,其抢救优良率为79.2%。研究组临抢救效果优于对照组,抢救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实施人性化护理,本院剖腹产率由的63%减少到3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总体满意度为95.8优于对照组的83.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总之,针对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措施和急救方法能够提高抢救优良率,并获得良好的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良好。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和护理体会 篇3
【关键词】创伤性休克;急救措施;护理措施
创伤性休克是急诊科比较常见的病种,如果抢救不及时,有很高的死亡率,近年来,突发创伤性休克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创伤性休克临床变现主要是由于患者血压过低以及缺氧造成患者人体各个器官正常循环受到阻碍,在体内出现大量的危害物质,在发病早期,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抢救,可能会引发一系列比较严重的并发症,最终可能导致死亡。我科2012年8月至2013年3月共收治了13例创伤性休克的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了及时的抢救和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現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2年8月至2013年3月共收治13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5例,最小的患者年龄8岁,最大的64岁,平均年龄为47.8岁,在这13例患者中,7例患者的受伤部位是颅脑,1例受伤部位属于肝破裂,2例受伤部位属于脾破裂,3例受伤部位属于肺挫裂伤。7例受伤原因为车祸所致,2例由于爆炸所致,1例由于挤压所致,3例由于高空坠落伤所致。
2急救措施
2.1迅速扩充血容量第一时间恢复患者的有效循环血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建立两条或者三条静脉通路,给予大量液体补液,必要时给予输血支持,输液部位尽量选在离受伤部位较远的大静脉。
2.2呼吸支持彻底清除患者口腔、鼻腔、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放置口腔通气道,防止患者发生缺氧从而引起低氧血症从而加重休克,给予鼻导管吸氧或者面罩吸氧,严重呼吸困难的患者要立即行气管插管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3护理措施
3.1基本护理将患者平卧于床上,头偏向一侧,防止患者呕吐物堵塞气管造成窒息,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应用,同时抬高患者下肢30度,这样有利于下肢静脉血的回流,尽量不要搬动患者,保持安静。
3.2吸氧休克患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所以要给予鼻导管吸氧或者面罩吸氧,如果患者缺氧状况不能得到改善,需要立即对患者呼吸道进行有效的清理,包括鼻腔、口腔和呼吸道的分泌物,必要的时候给予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呼吸,保证吸氧的效果。
3.3保暖由于休克患者皮肤湿冷,而低体温又是创伤性休克患者发生凝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要做好患者的保暖,可以提高室内温度,加盖棉被对患者进行保暖,如果患者颅脑发生损伤,可以给予冰帽应用对脑细胞进行保护,降低脑细胞的代谢。
3.4建立静脉通路和液体复苏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对患者进行液体复苏,严格遵循医嘱给与液体滴入,保证液体的通畅,并且要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密切观察患者的输液反应,防止患者出现液体复苏的不良反应。
3.5预防感染在对患者进行急救和护理措施时,必须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各项操作流程,及时清理患者伤口,如果患者符合手术指证,需要立刻和手术室联系,做好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4讨论
创伤性休克在急诊科非常常见,而且发病早死亡率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很大的威胁,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救治,病情很容易恶化甚至发生死亡,所以及时有效的急救和护理措施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宋红梅,吕秀春.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护理[J].吉林医学,2007,28(12):1440.
[2]赵喜梅,陈淑云,胡晓敏.196例创伤性休克的护理[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0,4(2):114-115.
[3]乔燕.创伤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J].延安大学学报,2011,9(2):72-73.
[4]吴小燕.抢救135例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6):3625-3626.
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妇产科自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在将其符合患者意愿随机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年龄24~35岁,初产妇46例,经产妇14例,其中阴道分娩39例,剖宫产21例;对照组年龄23~35岁,初产妇29例,经产妇11例,其中阴道分娩28例,剖宫产1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措施。
1.2.2 研究组
采用强化的护理干预措施。
1.2.2. 1 术前护理
患者住院后,应通过对患者生命体征的测量和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应让患者保持平卧状态,下肢略微抬高,保证脑部血液灌流,保持患者循环系统的正常运转[2]。同时护理人员要注重观察患者表情,揣摩患者心理,如发现患者表现出焦虑不安的症状,应结合自身护理经验,对其进行心理指导,帮助患者提升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鼓励患者排除心理障碍,缓解不良情绪,以良好的心态等待分娩。
1.2.2. 2 术中护理
要保持产房的空气流通状态,严格做好产房的杀菌消毒工作,防止微生物感染的发生。在分娩过程中,要积极配合主治医师的工作,对可能出现的大出血等突发状况做好完善的准备[3];出现大出血情况时,应立即向主治医师了解相关情况,严格检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体内温度等生命体征,在患者静脉建立临时通道,一般多选择在上肢,帮助患者止血及扩充血管容量,及时输液,最好输全血,同时还应注射一定量的抗生素;将患者头部轻微抬高,及时清理患者呼吸道分泌的杂物,防止患者呼吸道发生堵塞,产生窒息,患者失血过多使肺部氧交换能力下降,故应给患者供应充足的氧气,防止脑部氧气供应不足,发生生命危险或留下严重后遗症。
1.2.2. 3 术后护理
术后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理状况,严格监测术后产妇的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排尿量的变化情况;分娩对产妇而言是一次巨大的身体消耗,在加上失血过多,分娩后患者的身体会极度虚弱,要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给患者提供足量的营养物质,等到患者清醒后,要指导产妇多摄入易消化的高能量的食物,搭配一些膳食纤维和瘦肉蛋白,帮助身体恢复[4];对于通过剖腹产的方式进行分娩的患者,分娩后会留下切口,应注意观察产妇切口的愈合情况,术后1周内至少观察2次/d,观察1次/d,注意敷料的渗血情况,渗血较严重应及时更换[5]。伤口出现异常情况,如出现伤口大量出血,应立即通知医师,消除病患;要教会产妇疼痛转移的方法,通过多种消遣活动分散注意力,同时要使用适量的止痛药,帮助缓解疼痛。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状况、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康复状况比较
研究组60例患者经过治疗,有51例症状得到缓解,经过一段时间养护后康复出院,9例送入ICU抢救后病情得到稳定,死亡率为0;对照组40例患者27例康复出院,10例经ICU抢救后住院养护,3例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为7.5%。研究组康复状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0~38 d,平均住院时间(27.3±4.2)d;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8~51 d,平均住院时间(39.6±5.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中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2例,脏器功能障碍2例,其他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3%;对照组中有1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DIC 5例,脏器功能障碍4例,其他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妇产科中,因大量失血导致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常见的病症,会危害患者及新生儿两个生命的健康,必须给予合适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方式。强化的护理干预,是以患者为根本,将满足患者需求作为护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护理理念。休克是人体受到某些强烈的致病因素时,循环系统有效血量锐减,代偿能力消失,组织缺氧严重,微循环灌流不足,机体各系统均发生功能障碍,严重时会导致死亡。本研究结果可以得出,研究组产妇患者的康复状况、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往往康复状况不佳,住院时间长,严重者还可能致使死亡,与李芝[6]的实验相符。强化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缓解产妇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广大医疗机构可以依照具体情况,借鉴学习本院的护理措施,使之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朱敏.整体护理干预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中的应用.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6(12):95-97.
[2]周文英.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出血未控前的应用.江西医药,2015,6(14):567-569.
[3]黄洁莲,高锦文,林美玉.依托咪酯乳剂和丙泊酚在全麻诱导中对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5(1):47-48.
[4]邱耀先.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在全麻诱导中对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中国实用医药,2012,7(29):130-131.
[5]康国峰,尚玉敏,单丹.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并发失血性休克的妇产科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中国妇幼保健,2012,35(17):5806-5808.
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 篇5
【关键词】 宫外孕;出血性休克;急救措施;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56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35-02
宫外孕是妇产科常见的急症之一,此病发病急而且出血量多,若不及时诊治和急救,可因急性大量内出血而导致休克,甚至造成临床死亡[1]。急救能否成功与抢救时间与护理措施紧密相连,因此,妇产科护士对急性宫外孕的急救护理措施熟练掌握,这是术前准备的必要措施,也在患者抢救成功率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36例宫外孕出血性休克的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其中患者年龄在18-42岁,平均年龄在28.9岁。宫外妊娠部位有:壶腹部20例,峡部8例,间质部4例,伞部4例。36例中临床症状:其中停经史35例,时间在39-88d,平均48.3d,阴道不规则流血者为28例。此组患者全部存在下腹部有明显压痛及反跳痛。盆腔检查:阴道内流血量不等,输卵管破裂时,阴道后穹隆饱满,有宫颈举痛明显。均有不同程度腹痛及休克征象。失血性休克诊断标准:患者既往血压正常,收缩压<60mmHg;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收缩压下降20-30mmHg;脉搏细速大于100次/min,脉压差<20mmHg;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表情淡漠甚至昏迷,四肢湿冷、烦躁不安或感觉迟钝,有口渴及少尿症状[2]。
1.2 结果 此组宫外孕出血性休克的患者经急救和护理后抢救成功率为100%,其中无死亡病例。最终均终止妊娠。
2 急救护理干预
主要急救措施是止血、治疗失血性休克。
2.1 建立静脉通路 为防止休克血压降低所致的心搏骤停、脑组织缺氧、肾功能损害等恶性循环的发生,应争取时间迅速建立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静脉通路,以保证急救药品及液体能及时有效的输入,达到抗休克、扩容的目的。穿刺时选择粗直的血管,以保证加压输液输血的需要。根据病情随时调整输液速度,符合抗休克的输液原则,准备好血源进行输血,必要时实施加压输血。休克得到纠正后及时调整输液速度,以防输液过快引起急性肺水肿。
2.2 氧疗 休克的患者入院后取中凹位,以利于回心血液的供应;为四肢湿冷的患者进行保暖。立即给予吸氧,氧流量4-6L/min,必要时给予面罩吸氧,以改善细胞组织的缺氧状态,保证脏器组织供氧.加快休克的纠正。
2.3 术前准备 急救是行尿HCG检测,密切配合医生进行后穹隆穿刺或腹腔穿刺检查,如抽出不凝固鲜红色血液,则可以确诊为宫外孕[3]。对于休克的宫外孕患者需立即进行手术,护士快速的做好术前准备,术区备皮,过敏试验,留置导尿管观察休克状态。
2.4 术中护理 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观察休克症状的改善情况,如血压高于90/60mmHg,心率低于100次/min时提示休克得到纠正,应减慢输液速度,观察及记录抢救时的总出量及总入量,严格记录尿量,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调。将记录的病情汇报医生,进行大量输血(尤其是库存血液)时注意遵医嘱补钙[4]。患者出现寒战时应注意保暖,主要原因是失血过多或液体输入过多过快而导致体温降低而引起的。因此在输液及冲洗腹腔的液体应适当加温至患者体温相近。为手术做好各种物品准备,连接手术器械的各种管道,并保持完好状态。
2.5 术后护理
2.5.1 术后一般护理 患者安返病室后去枕平卧6小时,出现恶心、呕吐的患者应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及窒息。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密切观察呼吸道通畅情况,进行心电监护,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血氧饱和度值。认真听取患者主诉,根据自身情况一般6h后可给予半坐卧位,鼓励活动四肢,以防静脉血栓的形成,术后一日根据患者病情鼓励下床活动,以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
2.5.2 病情观察 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生体征的变化以及腹壁穿刺点的情况,发现有渗血及渗液时立即通知医生,保持切口的敷料干燥整洁,注意观察阴道出血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保持各引流管的通畅,妥善固定防止打折、受压、脱出,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如出现引流液呈鲜红色并且24小时量超过100ml时,立即通知医生,说明有活動性出血。保持引流袋的密闭性,防止发生感染。
2.5.3 饮食的护理 一般术后6-8小时后可进少量流质饮食,忌进牛奶及甜食以及产气的食物,以免发生肠胀气和肠梗阻。待肛门排气后可进半流质食物,以高营养、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排便后可以给予普食。对于胃肠减压的患者均实施禁食,可以给予肠外营养支持。
3 讨 论
宫外孕出血性休克的患者病情来势凶猛,发病急剧,病情恶化迅速,必须有效的进行急救措施,护士要具备熟练的技术操作和急救意识,还要掌握关于休克的基本理论知识。在抗休克急救的同时,要做好急诊术前的一切准备,尽快采取手术治疗。护士在急救患者的过程中要有预见性,通过对患者病情观察与评估,主动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做到针对性和准确性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 吴佩雁.宫外孕并发失血性休克87例急救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8(31):927.
[2] 陈志红.98例宫外孕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4):237.
[3] 韩晓红.宫外孕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及护理[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06).
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 篇6
关键词: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障碍,护理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MECT) 是在传统电休克治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是利用短暂、适量的电流刺激大脑, 引起患者意识丧失和全身抽搐发作, 达到控制精神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是精神科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适量的脉冲电流刺激, 使大脑皮层广泛性放电, 促使脑细胞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反应, 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1]。该法在通电前先给予静脉麻醉和肌肉松弛药, 通电后不导致全身性强直阵发型发作。发作终止时立即给予吸氧、人工呼吸, 直至恢复自主呼吸为止。MECT是以达到扩大适应证范围、减少并发症的新型治疗方法, 对抑郁状态、紧张症和极度兴奋、躁狂等重性精神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该方法适用范围广、安全性高, 患者无恐惧感, 并发症少。治疗过程需2名精神科医生、2名护士、1名麻醉医生的密切配合才能顺利完成。我院2009年-2010年共治疗30例精神障碍患者, 通过对其进行治疗前、后的精心护理, 降低了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风险, 每次治疗安全性达到99.99%。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1月-2010年8月在我院住院并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精神病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25例, 女5例, 抑郁症15例, 紧张症12例, 精神兴奋3例, 年龄20~45岁, 平均年龄32.5岁, 治疗前对所有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主要是心电图、胸片、血常规和血生化等) , 排除其他躯体疾患, 无MECT禁忌证, 家属知情同意并签字,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MECT治疗, 以6~12次为一疗程。电休克治疗仪为美国鹰赛公司出品的醒脉通Ⅳ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仪。
2结果
30例患者治疗均顺利完成, 无1例因护理不到位而影响治疗。治疗后出现嗜睡1例, 头昏、无力2例, 纳差1例, 全身肌肉疼痛5例, 在严密监护、精心护理和对症处理后皆恢复正常, 无1例出现继发性呼吸抑制和跌伤等现象。
3护理
3.1 治疗前的护理
3.1.1 心理护理。
MECT治疗是我院新开展的治疗项目, 患者及家属虽有所闻但无系统性了解, 对治疗中是否安全、疗效的好坏、治疗后是否出现后遗症等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顾虑和担心而不愿接受治疗。因此, 医护人员首先要热情、诚恳的与患者及家属接触沟通, 耐心细致地介绍治疗的目的、过程、效果、疗程及优越性, 必要时通过放映治疗录像, 让他们对该治疗有全面的认识和详细的了解, 以解除紧张恐惧心理, 取得信任, 争取主动接受治疗。其次, 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性别、文化程度、社会角色的不同, 找准心理问题, 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 保障患者以良好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接受治疗。
3.1.2 环境的准备。
电休克治疗室应清洁、整齐、布局合理, 无关人员不得进入, 以利工作顺利进行。休息室和候诊室临近治疗室但各自分开, 以防患者观看后紧张、恐惧, 拒绝治疗。无条件的医院也应用屏风遮挡。
3.1.3 用物的准备。
准备治疗床、橡皮布、急救箱 (箱内备有急救药, 如尼可刹米、阿托品等) 、注射器、皮肤消毒用物、止血带、舌钳、开口器、压舌板、氧气、电动吸引器、毛巾、牙垫、弯盘、食盐水、电疗机、电插座、橡皮手套[2]。
3.1.4 患者准备。
治疗前应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生化检查及心电图、脑电图、胸部X光片, 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禁忌证;患者穿宽松舒适的衣服;治疗前停服抗精神药1次, 12h内不要用安眠药和抗癫痫药。治疗一般在清晨空腹时进行, 需禁食、禁水8 h。若急需治疗时, 也应在饭后2~3h胃排空时为宜。以免治疗中呕吐引起吸入性肺炎。也可避免窒息、喉痉挛发生。治疗前保证排空大小便;取下假牙、眼镜、发夹等金属物品, 松解裤带及颈胸部纽扣等[3];女患者禁擦口红和指甲油;对欠合作患者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暂时隔离或专人陪伴。治疗前30min常规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若体温>38℃、脉搏>130次/min、血压>22/15kPa, 不宜做此治疗。首次治疗前测体重。由病房护士送患者到MECT治疗室。
3.2 治疗中的护理
3.2.1 医务人员要言语温和, 态度和蔼可亲。
3.2.2 体位:让患者仰卧在治疗台上, 四肢自然伸直, 将心电、脑电、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的电极贴在患者的头、胸、手指。
3.2.3 建立静脉通道配合治疗用药: (1) 建立静脉通道, 静脉点滴0.9%氯化钠250ml, 并连接三通管以便于治疗中用药。 (2) 根据患者的基础心律静脉注射阿托品0.5mg。 (3) 按照医嘱静注麻醉药丙泊酚1~2mg/kg, 并给予加压面罩吸氧。观察麻醉药的反应。 (4) 待睫毛反应消失后按医嘱快速静脉注射肌松剂琥珀酰胆碱1~2mg/kg。 (5) 当患者全身肌肉松弛, 自主呼吸停止时, 医生根据年龄、体重不同按能量百分比进行脉冲电刺激治疗。
3.2.4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治疗过程中, 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及对麻醉药肌松剂的反应并详细记录, 及时向治疗医生汇报。
3.3 治疗后的护理
3.3.1 治疗室护理:
治疗结束后让患者继续在治疗室观察15~30min, 待自主呼吸恢复后将患者推到复苏区, 置于带护栏的床上平卧或侧卧, 头偏向一侧, 继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口腔情况及口腔分泌物, 防止舌后坠堵塞气道。护士可通过呼唤、对话或给予痛觉刺激以及患者是否睁眼或定位动作来判断患者意识程度[4], 若出现意识模糊、烦躁不安等情况, 应及时报告医生并给予处理。
3.3.2 回病房护理:
待患者意识完全恢复、无明显的不适感后, 将患者送回病房继续观察治疗后反应。若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 属短暂性的, 不必特殊处理, 给予解释, 有短暂记忆障碍时, 向患者及家属告知可在治疗结束后1周内恢复, 以消除其顾虑, 稳定情绪, 确保治疗的依从性。同时做好治疗后的详细记录。
3.3.3 饮食护理:
治疗后2h内禁食, 午餐给予流食或半流食, 晚餐根据患者情况可进半流食或普食;进餐时要看护好患者, 观察吞咽反应, 防止呛咳以防发生意外。
3.3.4 治疗后护理:
主动与患者接触交流, 让患者表达治疗的感受, 治疗后的反应, 对MECT治疗的认识等, 观察精神症状的缓解情况, 鼓励患者积极参加娱乐活动。
3.4 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3.4.1 呼吸停止。
治疗中抽搐停止20~30s后未见自主呼吸恢复, 经人工呼吸仍无好转者, 应立即进行抢救,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
3.4.2 骨折与脱臼。
脱臼以下颌关节较为多见, 常因操作者保护不当所致。骨折以胸椎中上段压缩性骨折较易发生, 多因患者卧位不当造成。在操作过程中应按常规执行, 安排好患者的体位, 保护好患者。
3.4.3 吸入性肺炎。
多因治疗前进食或呕吐物、口腔分泌物在意识恢复时吸入肺内所致。术前30min肌肉注射阿托品有助于减少气道分泌物和提高心率。对意识未恢复者, 使其头偏向一侧, 以利于气道分泌物引流, 以防窒息。
3.4.4 循环虚脱。
由于麻醉药物和电流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 患者可出现心脏停搏、心律失常、心排血量减少, 低血压、癫痫发作延长等现象。因此应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
4讨论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在传统电休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精神病物理治疗技术, 由于患者和家属对传统电休克的恐惧, 使得他们对MECT治疗存在着认识上的误会和心理上的恐惧, 通过详细地介绍该治疗的优越性, 讲解与传统电休克的本质区别, 以放映治疗录像的方式让他们了解治疗的全过程, 针对不同的患者、在不同的环节, 找准心理问题, 做好充分的心理护理工作, 保证了每位患者均顺利地按疗程接受治疗。大量的资料提示MECT治疗前后的护理工作对治疗安全性至关重要[5]。医护人员院在治疗前详细了解病史, 严格掌握禁忌证, 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治疗中密切配合医生, 严密加强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的监测以及用药的反应, 认真保护好患者;治疗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准确地采取有效地护理措施;确保了MECT 治疗安全、有效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涂亚莉, 顾桂英, 饶俊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患者护理 (J) .护理研究, 2008, 22 (7B) :1825.
[2]陈桂香, 杨金满, 洪湘玲.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J) .家庭护士, 2008, 6 (9B) :2387.
[3]崔秀芝.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病人的护理 (J) .家庭护士, 2008, 6 (2C) :506-507.
[4]陈维英.基础护理学 (M) .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197.
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68例胆小儿重症手足口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分析。所有患者按手足口病重症标准[2]确诊,且并发休克,已经排除部分不符合要求患者。这68例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22例,年龄3~68个月,平均年龄(38.2±10.7)个月;其中体温正常患者6例,轻度发热患者22例,中度发热患者28例,高烧患者12例;全部患者均不同程度出现神经系统及呼吸系统受累衰竭现象。
1.2 方法
1.2.1 常规检查
全部入住PICU小儿重症手足口病患者均抽取血样检查,包括血常规脑脊液常规分析;检测脑电图和胸片等;取患者粪便样本,作肠道病毒检测分析。
1.2.2 综合护理
因为本病具有传染性[3],对患者有必要进行隔离,注意PICU病房的通风和设施的消毒,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对于发热患者,应该加强体温的监控,采取物理方法(冰水、擦拭等)进行降温,根据情况可给予退热药物,注意及时更换患者衣物,防止发热出汉后受凉。皮诊护理,某些手足口患者病变将在手心、足底和肛门周围出现离心分布皮疹,部分可能还有水疱现象,对于些类患者应该将对指甲进行修剪并限制,防止搔痒时抓破皮肤引起感染;加强患者身体清洁,衣物和床单应柔软舒适,可采用炉甘石洗剂清洗患处,清洗完成后涂抹阿昔洛韦软膏;加强患者的口腔清理,可采用口泰漱口,如局部患处严重,可给予治疗溃疡的糊剂类药物减轻患者疼痛。密切注意观察,并加强与患者家属沟通,让家属知道病情及救治情况,配合进行护理,让患者心情舒适;密切监控注意患者突然出现高热、剧烈头痛和呕吐等,通过哭闹不安或嗜睡或心跳过快,血压升高等判断可能出现并发症,需及时对症处理,防止病情加重导致患者死亡。
1.2.3 治疗方法
患者根据病情,参照卫生部《肠道病毒感染治疗指南》给予对症治疗。主要进行抗炎、降低颅内压力,对心脑系统进行诊治,对高热患者降温治疗。对于出现休克症状的患者,首先需要进行机械通风(持续进行5~10d),发生休克时,给予生理盐水静脉推注(10mL/kg, 20min)扩容;扩容完成后对心率、血压、心室再同步治疗和肢端情况进行检测评估,如无好转则再次进行扩容(一般2~3次),严重者可同时给予胶体;根据患者体质,扩容好转后应加强营养供给,严重者可以考虑进行输血;根据患者检测情况采用血管活性药物,在患者休克当天可以采用东莨菪碱(根据情况决定剂量)静脉推注,或者采用米力农维持治疗;部分患者也可采用甲强龙10~20mg/(kg·d)连续3d冲击治疗,或者给予丙种球蛋白1g/(kg·d)连续2d冲击治疗。
1.3 患者观察
对患者进行观察,主要包括心血管系统指标(心率、血压、CRT)和肢端恢复情况。记录护理治疗前后数据,以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检测数据以均值标准差(χ—±s)表示,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注:*表示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手足口病属于急性传染病,通常5岁以下的儿童最容易感染,其病理主要是由于肠道病毒(肠道病毒EV71和科萨奇病毒A16等)感染而引起。部分手足口病重症患者存在心肺功能障碍时,容易并发休克,危害严重,如果不及时起先救治,将出现全身性的炎症反应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症,甚至引起死亡[1]。对患者情况进行检查分析以对症治疗,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及时进行机械通风、扩容治疗;尽早脱水降颅压,进行心脑保护策略;恰当补充营养和血容量,改善微循环,让内环境平衡;处理好肺水肿、脑水肿与休克之间的治疗矛盾。同时,良好的护理,也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有效手段,让危重患儿于PICU中进行综合护理,能够保证患者所需的最佳环境,得到最有利的恢复条件。
小儿重症手足口病合并休克患者采取综合护理,配合对症治疗,疗效显著。观察分析证明,患者恢复较好,对于临床护理和救治有指导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重症手足口病合并休克患者临床护理与救治。方法 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68例小儿重症手足口病合并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在儿科重症监护室 (PICU) 进行护理, 根据患病情况进行对症救治, 统计分析护理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进行护理治疗前后进行对比, 治疗后患者身体指标好转, 有显著差异 (P<0.05) 。结论 小儿重症手足口病合并休克患者采取综合护理, 配合对症治疗, 疗效显著。观察分析证明, 患者恢复较好, 对于临床护理和救治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小儿重症手足口病,合并休克,临床护理,救治
参考文献
[1]霍志成, 李薇, 桂见军.重症手足口病合并休克的救治体会[J].海南医药, 2011, 22 (11) :110-1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S].2009.
产科休克患者的急救及护理 篇8
1临床资料
本组产科休克患者57例, 年龄21~37岁, 平均年龄30岁。子宫收缩乏力29例, 胎盘滞留15例, 胎盘早剥3例, 产道裂伤7例, 前置胎盘2例, 感染性休克1例。患者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 均经及时抢救转危为安。
2急救措施
2.1 做好急救准备
在接到患者入院通知时, 先备好床位, 必要时床上放上防褥疮气垫。打开空调机, 调节室温26~28 ℃。床旁备好抢救车、吸氧装置、气管插管用物、吸痰器、心脏按压板、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做到抢救时物品随手可及, 随时可用的完好状态。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如患者清醒, 嘱咐将痰咳出;如是昏迷患者, 应将头偏向一侧, 及时用吸痰器吸出呼吸道分泌物。舌后坠者可用舌钳夹出并于口内置一通气道以利呼吸道通畅。同时, 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准备工作。给予氧气吸入, 氧浓度40 %, 流量2~4 L/min, 以增加动脉血氧含量, 减轻组织缺氧状态。
2.3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
2.3.1 静脉穿刺部位和穿刺针头的选择
严重失血性休克患者通常建立2~3路静脉通道, 同时输液、输血、急救时我们首先选择肘正中静脉、大隐静脉、颈外静脉、股静脉等粗大血管, 用14号~16号静脉留置套管针进行穿刺。因为使用套管针具有操作简便、容易掌握、不用麻醉、不用切开皮肤、穿刺成功率高、安全、迅速、有效等优点。再者选用这些静脉易固定, 当患者苏醒前躁动不安时也不易脱出而渗入皮下。可做抗休克时急救药物的输入和休克纠正后做长时间的正常速度的静脉点滴。
2.3.2 静脉穿刺方法
常规消毒穿刺部位, 颈外静脉穿刺置患者于仰卧头低位, 并且头部转向穿刺对侧, 使颈外静脉充盈、显露, 在下颌角与锁骨中点连线的中点的正下方作为最佳进针点, 以一个手指轻压锁骨上, 起止血带作用, 直视下向心性穿刺颈外静脉, 见回血后退针芯到外套管内, 同时向穿刺血管方向推进塑料套管, 用胶布固定, 拔出针芯, 连接输液装置。股静脉穿刺置患者平卧, 将穿刺侧大腿外展, 与身体长轴成45°角, 术者位于穿刺侧, 以左手指在腹股沟韧带下方中部扪及股动脉搏动最明显部位, 在腹股沟韧带下二横指股动脉搏动内测0.5 cm处与皮肤呈30°~40°角进针[1], 其他步骤与颈外静脉穿刺相同。上肢或下肢静脉穿刺, 选择肘窝或内踝部作为穿刺点, 上止血带, 左手压迫固定进针点下端静脉, 右手持套管针针翼与皮肤成30°角, 针尖斜面向上刺进皮肤或直接对准静脉刺入, 见到血后放低角度沿血管走行送入2/3~3/4, 去除止血带退出针芯, 接上输液管。
2.4 体位及安全护理
患者应去枕平卧, 头偏向一侧, 休克时头部及下肢抬高20°, 有利于静脉回流和改善呼吸。如患者抽搐、牙关紧闭、意识模糊不清, 应加床挡, 避免坠床。
2.5 熟练掌握心肺复苏及监护技术
用心电监护仪进行监护, 一旦发现心跳、呼吸骤停, 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 并呼叫他人一起抢救。
2.6 留置导尿
休克患者有尿失禁或尿潴留的可能, 应及时插尿管, 可有助排尿, 避免充盈膀胱影响子宫收缩, 并为急诊手术做准备。另外, 插尿管可随时监测患者尿量的变化, 了解肾脏功能。
2.7 注意保暖防止患者受凉
多数患者因休克体温下降和畏寒等现象, 应适当保暖, 但不要在体表加温, 不要用热水袋, 因为体表加温可使皮肤血管扩张。应采用提高室温, 增加保暖设施, 减少暴露部位, 以免患者受凉。
2.8 输血护理
(1) 血液准备:将冰箱里取出的血液置于38~40 ℃温水中进行适当加温, 防止较凉的库血刺激血管引起血管痉挛, 并可减少输血反应。 (2) 加压输血方法: 用直接挤压操作比较方便, 将一次性输血器插入血袋的输血导管后, 捏挤滴管, 使滤滴管内全部注满血液, 不残留空气, 防止挤压过程中把空气压入血管内, 一手反折并捏住滤滴管上端输血管道, 另一手挤压滤滴管内血液, 然后俩手均松开, 使滤滴管内重新注满血液, 再挤压, 如此反复进行。7~8 min内可输入200 mL血液, 能迅速恢复有效循环。加压输血时, 注意观察产妇症状, 防止发生急性肺水肿[2]。
总之, 休克患者的抢救, 根本问题在于去除病因。如出血性休克除迅速扩容与纠正缺氧外, 止血是关键, 必须争分夺秒, 在抗休克的同时进行手术止血。护士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术前各项准备, 药物的皮试、清宫包、缝合包的准备, 手术野皮肤准备, 术前用药, 通知手术室等等。通过以上病例的抢救, 体会到抢救中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补充足够血容量是抢救失血性休克的基本和首要措施。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改善缺氧状态是抢救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在抢救过程中, 始终做到准确、及时、不误是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吴医学, 吕秀艳.2种中心静脉置管方式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比较[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8, 27 (6) :661.
休克患者的临床麻醉分析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本院共收治22例休克患者, 其中男8例, 女14例;年龄15~46岁, 平均年龄 (32±5) 岁。22例患者中妇产科大出血11例, 外伤脾破裂5例, 肝破裂6例。
1.2方法
1. 2. 1 麻醉选择根据创伤部位、手术性质和范围及患者休克程度选用麻醉方式, 原则以患者安全为重。
1. 2. 1. 1 针麻+ 局部麻醉+ 神经安定镇痛术主要适合重度休克, 血压很低, 循环功能处于衰竭状态, 手术时间短, 手术较小, 病情单一患者。针麻既有良好麻醉镇痛作用, 又能较好调整机体功能。在针麻基础上加哌替啶50 mg静脉注射, 并辅以0.5%~1.0% 普鲁卡因做皮肤浸润和部位 ( 区域) 神经阻滞, 一般能取得满意麻醉效果。
1. 2. 1. 2 硬膜外麻醉经过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等抗休克治疗后血压回升, 休克早期病情好转的患者或没有条件进行全身麻醉的情况下选用硬膜处麻醉。晚期休克、重度休克患者经抢救治疗休克基本控制后, 血压接近正常, 在持续抗休克治疗的前提下, 谨慎选择必须备用的血管收缩剂药物, 以利于紧急使用。
目前临床上常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分次、小剂量、低浓度给予局部麻醉药, 以免对血流动力学造成较大影响。局部麻醉药用量根据病情而定, 以不使血压有较大波动为准。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可先行硬膜外穿刺置管, 待经过输液输血等抗休克治疗后, 患者血压稳定回升, 全身循环功能较稳定情况下, 再给予局部麻醉药行硬膜外麻醉, 手术可先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病情严重、血流动力学严重紊乱病例在休克未纠正之前, 绝对禁止行硬膜外麻醉。
1. 2. 1. 3 全身麻醉适用于严重休克、多发伤、较大较复杂手术治疗、严重感染性休克、衰竭、昏迷等患者选取全身麻醉, 气管内插管可保证良好的通气和供氧, 并可配合麻醉药物和肌肉松弛药, 减少药物用量, 避免过深麻醉的循环, 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除了抢救手术, 休克必须在全身麻醉前予以纠正, 否则会引起循环衰竭。
1. 2. 2 围手术期麻醉管理
1. 2. 2. 1 维持血压、支持心功能麻醉维持期间继续抗休克治疗, 使循环功能稳定, 避免血压波动, 对于升压药物的选取要符合使用药物的适应证。对于休克时间较长的患者血管舒缩功能降低, 需要先纠正酸中毒、扩充血容量后再应用血管收缩剂。感染性休克患者高排低阻时, 维持血压可给以低剂量多巴胺保持。突发性大出血引起的血压心脏骤停时, 可用急性使用的升压药, 休克时需要疏通微循环, 增加组织灌注和回心血量和支持心脏功能, 可应用血管扩张剂。
1. 2. 2. 2 改善微循环在补充血容量前提下, 应用血管扩张剂, 可解除血管痉挛。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胆碱药、东莨菪碱等改善微循环状态[3]。
1. 2. 2. 3 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呼吸支持硬膜外麻醉时需面罩吸氧, 必要时辅助呼吸, 全身麻醉时行气管插管, 机械呼吸, 使患者充分氧供, 避免CO2蓄积和缺O2, 并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其畅通。
1. 2. 3 休克患者并发症防治
1. 2. 3. 1 创面广泛渗血它与大量输库血或是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有关, 临床上应注意鉴别, 并对症处理。因大量输入库血所致凝血功能异常, 应以输新鲜血或浓缩血小板与新鲜冰冻血浆治疗并适当补充钙剂。因纤维蛋白原降低引起者, 血块于1~2 h内又重新溶解, 应考虑存在原发性纤溶, 应用对羧基卡胺等抗生素纤维蛋白溶解药物治疗。实验室检查如血小板显著减少, 纤维蛋白原降低, 血块于2 h内复溶应诊断为DIC, 但需进一步做血液凝血因子检查来确定诊断和治疗。
1. 2. 3. 2 呼吸功能不全严重休克患者术后如发生进行性呼吸困难, 烦躁不安, 心率增快, 动脉氧分压下降至8 k Pa以下,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升高, 胸部X线呈点状或片状浸润性阴影, 可诊断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应早期予呼吸支持等综合治疗, 以减少死亡率。
1. 2. 3. 3 肾功能衰竭严重休克后患者血容量和血压恢复, 但仍少尿或无尿, 并且对利尿药无反应, 同时血清尿素氮、肌酐及K+进行增高, 酸中毒加重, 应考虑诊断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关键在于预防, 休克初期补充血容量, 免滥用 α 受体兴奋药, 早期应用利尿药维持排尿、排毒, 预防DIC[4]。
2 结果
22 例休克患者中, 采取全身麻醉7 例, 硬膜外麻醉15 例, 所有患者麻醉效果满意, 肌肉松弛良好, 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及感染的发生。
3 小结
对于循环较稳定患者麻醉前用药可以与正常人用药相同, 但应警惕的是交感神经张力增高维持着休克患者的循环状态, 麻醉前用药如果对抗了交感神经张力, 原本对血压和心率影响不大, 苯巴比妥、苯二氮卓类药物和麻醉性镇痛药也可能导致循环抑制[5]。对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侧不要使用镇静药、镇痛药或其他经静脉通路的药物, 在低灌注状态下, 肌内或皮下注射药物的吸收率会受到影响, 因此应尽可能地通过静脉途径给药, 并要注意用药量, 还要注意观察呼吸和循环的变化。
摘要:目的 探讨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休克患者中, 采取全身麻醉7例, 硬膜外麻醉15例, 所有患者麻醉效果满意, 肌肉松弛良好, 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及感染的发生。结论 麻醉医师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休克患者较多, 根据休克患者实际情况, 对急需手术的休克患者实施麻醉, 并掌握休克的治疗方法 , 更好地保证患者安全和维持循环稳定十分重要。
关键词:休克,麻醉方法,分析
参考文献
[1]杨振强.限制性输液在感染中毒性休克麻醉中应用的疗效评价.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 (3) :221.
[2]李宁江, 沈立红, 冯继泽, 等.重度失血性休克麻醉复苏处理对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影响.广东医学, 2010 (2) :201-202.
[3]杨凤华.一例绞窄性肠梗阻致休克麻醉成功的报告.中国保健, 2010 (3) :217-218.
[4]张雪峰.创伤失血性休克麻醉与用药原则的探讨.基层医学论坛, 2011 (22) :713-714.
宫外孕合并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护理 篇10
【关键词】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抢救
通过我院对宫外孕合并失血性休克几年来的精心治病及护理,积累一些经验可资借鉴。
1临床资料
我院从2009年——2010年收治住院宫外孕失血性休克8次,年龄25-33岁均为经产妇女。常见症状:停经,腹痛,阴道流血,也有失出血面色苍白或实然昏倒,神志不清,血压下降,尿少或无尿,四肢厥冷。
2治疗
①迅速纠正休克,大量补液,指充血容量;②输血:立即配血检查血型,补同型血;③补充电降质保持水电离子平衡;④手术治疗以免失血过多延误治疗。
3护理
3.1术前护理①抢救失血性休克的主要措施是在操作的同时进行卫生室教,使病人消除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②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双管输液,尽快补充有效血容量在短时间内采取粗针头穿刺,如血管坍塌穿刺困难即行深静脉穿刺或静脉切开。以达到早期扩容的目的。③立即吸氧气浓度为40%左右,流量为2-4升/分管道化吸氧,直接有效改善组织缺氧状况,给予保暖,因休克病人体温偏低,微循环欠佳。④急检血常规血型交叉配血出凝血时间,二氧化碳结合力,电解质,了解全身代谢情况,在积极抗休克治疗同事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如皮试备皮插尿管尿袋;更衣等。并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手术的重要性并做好术前心理咨询及卫生知识宣教消除恐惧心里如有患者出血过量,血压未能马上回升,尽快送入手术室抢救使患者马上得到有效手术治疗,挽救患者的生命。⑤随时观察生命特征,每15分钟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一次并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面色表情及尿量末梢循环情况,一但出现表情冷漠感觉迟钝,说明病情严重失代尝期,脑缺氧加重,立即报告医院并配合抢救。并准确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防止肺水肿及心力衰竭,观察尿量可了解血容量是否补足及肾功能,成人每小时尿量30毫升以上(指在输液情况下)。
3.2术后护理①术后仍须继续观察病人血压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每小时测量一次,检测至平稳为止。患者采取平卧头偏向一侧加强呼吸道护理。保持胃肠减压管及尿管通畅,并采用开塞露纳肛法排气。②如有便秘的患者,用20毫升液体全部挤入直肠内,嘱病人保留5-10分钟后排便。药液刺激肠壁引起肠蠕动和排便反射,并湿润软化粪块易解,有利于改善肠壁循环和肠功能的恢复,给予营养易消化高蛋白维生素的半流質饮食,术后24小时协助病人床上翻身活动或改为半卧。③48小时可酌情离床活动除了以上护理外,基础护理如:会阴护理,切口观察,换药并预防褥疮及其他并发症。④注意营养补充,多吃营养丰富食物,有益于体质恢复增强免疫,配合治疗从而达到早日治愈的目的。
综上所述,我院在2009年——2010年所收治的宫外孕失血性休克病人总效率达100%无一例死亡,非常成功,给病人及社会带来效益。
参考文献
[1]唐碧玉.中华医学研究与临床杂志,2000年4月.
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 篇1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性140例, 女性60例, 年龄5~72岁, 平均38岁。
1.2 致伤原因
车祸140例, 砸伤15例, 压伤6例, 刺伤20例, 坠落伤19例。
1.3 基本伤情
胸部伤包括多发性骨骨折60例, 血胸12例, 气胸31例, 血气胸22例, 肺挫伤隔膜破裂10例, 皮破裂24例, 肝脾破裂8例, 肠破裂5例, 胃穿孔2例, 胰腺断裂1例。
1.4 合并伤
腹膜后血肿21例, 颅骨骨折27例, 颅内血肿13例, 四肢骨折42例, 骨盆及尿道断裂6例。
1.5 治疗方法
手术140例, 非手术60例, 其中剖胸33例, 胸腹联合探查21例, 剖腹探查86例。
2 住院患者特点
2.1 遭受突然性伤害
因意外事故遭受突然伤害, 如车祸、从高处跌下、建筑物倒塌、斗殴、被机械碾伤、扎伤或被他人袭击等受伤。其事故原因虽然不同, 但致伤过程或伤后多令人恐惧, 惊慌失措, 甚至失调。
2.2 致命性
患者往往发病急, 伤势都较重, 病情变化复杂, 若在抢救治疗过程中, 稍有疏忽, 就会贻误患者的救治时机。因此, 一旦患者入院, 医护人员应即争分夺秒, 快诊速治, 周密得护理患者, 才能使患者转危为安, 一般要做到“急、快、准、全面”地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救治, 以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和病死率。
2.3 静脉穿刺困难
大多数休克患者, 由于末梢循环差, 尤其是严重休克的患者血管萎陷弹性差, 必要时可考虑行深静脉穿刺或静脉切开术, 以便及时有效地输液、输血和用药。
2.4 治疗时间长
大多数休克患者病情重, 各组织和器官缺氧及手术创伤大, 有的患者还加行气管切开或行气管插管, 愈合时间长, 长时间卧床及活动受限制而影响康复期功能恢复慢。
3 创伤患者心理特点
3.1 突然遭受伤害心理恐惧、惊慌
患者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 突然遭受恐惧的暴力冲击, 大多数患者表现为极度恐惧震惊、焦虑不安、谵语或沉默不语等精神障碍症状。
3.2 疑虑伤情愈后情况
患者对自身愈后疑虑重重, 甚至缺乏信心而惊慌失措, 严重者甚至丧失治疗和生活勇气。
3.3 生理功能恢复慢
由于长时间卧床及某些功能活动受限制, 造成某些生活不便, 尤其对某些经长时间康复治疗, 效果仍不明显者, 就对康复治疗产生怀疑, 而不愿意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 甚至失去治疗的信心。
4 关爱护理的重点
4.1 稳定情绪, 接受治疗方案
由于患者经历了飞来横祸的场面, 而导致其恐惧心理。创伤性休克早期患者, 由于精神意识尚清楚, 如不及时救治, 细致观察病情, 生命体征将发生各种可能性变化, 尤其是患者及病属看到患者的吸氧管、输液管、导尿管、胸腔闭式引流管等, 全身布满管道, 更有生命危机之恐惧感。为此, 必要的心理安抚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必须安抚患者, 做好患者及病属的思想工作, 耐心解答他们提出的疑问, 列举同类患者治愈的过程, 解除他们的忧虑和恐惧, 使患者增强战胜伤情的信心。
4.2 尊重患者, 正视生活
护理人员必须经常鼓励患者, 耐心解答治疗的重要性, 使患者乐观地对待病情, 积极配合治疗, 提高疗效, 顺利度过休克期, 使之早日康复。
4.3 帮助患者, 消除疑虑
由于伤情的原因, 患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护理人员要经常巡视病房, 耐心地帮助患者, 及时地服务患者, 让患者明白我们所做的都是我们应尽的职责, 使患者消除疑虑, 保持良好的心态, 在关爱的环境里得到最好的治疗, 从而坚定战胜伤情。
【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推荐阅读:
休克患者09-11
黄疸患者的临床护理07-11
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10-05
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11-02
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05-14
肺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05-17
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06-27
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10-26
心源性休克的护理07-19
创伤性休克护理的试题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