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自体颅骨修补术

2024-05-25

小儿自体颅骨修补术(精选4篇)

小儿自体颅骨修补术 篇1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医学科学的进步, 既往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感染性疾病逐渐被控制, 而儿童意外损伤已成为导致我国0~14岁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 其中0~3岁这一年龄段所占的比例高达47.89%, 头外伤的发生在各年龄组各种损伤类型中排第1位, 婴幼儿则多为意外跌落所致[1]。对于脑内血肿、脑挫裂伤和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等疾病患者, 行去骨瓣减压术是解决颅内压增高、挽救病人生命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大于临界骨窗 (CSD) , 骨窗面积大于3 cm的患儿, 一般不能自愈, 需行颅骨修补术。但由于小儿, 尤其是0~6岁的婴幼儿颅骨生长速度较快, 早期进行颅骨修补是否会引起颅脑畸形, 影响脑组织及智力发育目前临床上尚无满意统一的标准[2]。现就小儿颅骨缺损早期修补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小儿颅骨缺损早期修补的必要性及修补时机的选择

颅骨缺损患者因颅腔的连续性及完整性被破坏, 失去密闭性, 受外界大气压及直立体位时的引力作用, 使脑组织向下移动, 形成塌陷, 将脑脊液挤压岀颅腔, 而使颅内压力降低, 颅内血流动力学改变, 且易发生颅骨缺损综合征 (Skull Defect Syndrome SDS) ,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颅骨缺损在小儿神经外科也较为常见, 有一部分需要进行颅骨缺损修补手术, 尤其大面积的颅骨缺损, 其对小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 当缺损面积较小时, 一般无明显症状;当较大时, 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头晕﹑头痛﹑恐惧﹑缺损区不适等颅骨缺损综合征, 影响其社会活动。 (2) 较大面积的缺损破坏了脑组织在颅内的平衡状态, 对脑组织亦有一定的影响, 加之小儿活泼好动, 脑组织在无颅骨保护的情况下容易受伤。 (3) 颅骨缺损造成的美容、心理问题也不可忽视, 小儿自卑感会很强, 心理上很难承受, 很容易造成小儿的心理障碍, 导致小儿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很难融入社会, 造成严重的后果。 (4) 从病理生理及生化方面来说, 缺少了颅骨保护的脑组织, 其脑脊液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循环动力学、脑血管循环动力学及细胞代谢方面或多或少产生一定的影响。 (5) 当颅骨缺损面积较大时, 凸出的脑组织也逐渐呈进行性萎缩及囊变, 引起低颅压综合征 (intracrania hypotension syndrome, IHS) , 这对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vous systom, CNS) 显然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小儿更需要完整的颅骨保证脑的正常发育。目前对于儿童颅骨缺损修补时机无明确定论, 儿童颅骨缺损属于特殊类型, 要区别对待, 儿童颅骨成形术的目的不仅同成人一样对头颅起安全保护作用, 还要为新生骨进一步生长成为具有正常生理弧度的理想颅骨创造良好条件, 并发挥有效的保护作用, 还要考虑到修补是否会给发育带来影响。目前小儿颅骨修补术对神经外科来说仍然是一个难点, 尤其较大面积的颅骨缺损, 除了要考虑到美容方面, 同时也要考虑到颅骨缺损本身给儿童带来的很多不利影响, 如颅骨缺损综合征、缺损区缺乏有效的保护、发育受限等等, 因此, 儿童颅骨修补手术要综合考虑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以及颅骨仍在发育变化, 使儿童颅骨缺损得到更好的修复, 现儿童颅骨缺损修补手术指征多以成人颅骨缺损修补手术的指征为准, 但就年龄方面来说, 目前无统一意见, 提法比较普遍的是等到儿童长大到成人时再行颅骨修补术[4], 这种观点主要基于修补手术对儿童造成的不确定因素及影响目前尚未明确, 避免了严重的以及不可预知的伤害和影响, 同时, 也考虑到儿童颅骨自愈的可能。另有一些学者主张在小儿颅骨缺损后3~6个月期间进行颅骨缺损修补术[5], 这种主张的学者认为, 此时缺损区尚未骨化, 手术较容易, 且风险较小, 不容易造成硬膜的破损及出血较少, 且有效地保护了脑组织等。也有学者提出儿童颅骨修补术应该在7岁以后进行[6], 此时儿童大脑及头颅已经发育基本成熟, 变化已经不大。在这之前, 可采用戴特制头盔来对头颅进行保护。为避免颅骨缺损对小儿造成严重影响, 从而影响其正常发育, 目前提出对颅骨缺损尽早进行颅骨缺损修补 (skull defecf repair, SDR) 手术, 颅骨修补术不仅能从美学上恢复头颅的正常外貌, 从而使患儿重返社会生活, 更重要的是颅骨缺损修补促进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和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 因此目前有较多学者提倡尽早对小儿颅骨缺损行颅骨修补与重建手术, 当儿童符合颅骨缺损修补手术指征时, 可早期行颅骨缺损修补术强度和韧性较好, 并且具有一定的可塑成型性, 能很好地维持骨再生空间 (bone regeneration space, BRS) [7]。因此, 很多国内外学者认为对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颅骨缺损, 如其符合手术指征, 则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对其实施颅骨修补手术, 早期颅骨修补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 降低了颅骨缺损综合征的发生率, 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小儿的安全感得到了明显提高[8], 较容易融入社会, 参加社会活动, 提高了生活质量。目前修补材料多采用钛金属材料进行修补, 因此有一部分学者提出在儿童大骨窗颅骨缺损的状况下, 早期行颅骨缺损修补术是否会对颅骨及脑组织的发育造成限制性影响, 以及其它不可预知的影响, 这些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论证。

2 修补材料的选择

颅骨缺损修补术是神经外科的常见手术, 目前普遍认为颅骨修补的理想材料最好具备以下条件: (1) 不存在生物学活性, 无抗原性, 组织排斥反应小。 (2) 性质稳定, 被植入人体后不引起电离反应, 耐腐蚀, 机体不吸收。 (3) 质量轻、材料坚固, 具备一定的抗冲击能力。 (4) 可塑性好, 塑形方便, 符合人体生理要求, 修补后能达到美容效果。 (5) X射线可穿透, 不影响影像学检查, 修补术后患者可进行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 (6) 导热性能小。 (7) 材料取材方便, 手术方法简单[9]。目前颅骨修补材料多种多样, 但目前很难找到一种材料完全能符合上述标准, 目前颅骨修补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自体骨

自体骨因其组织来源一致, 可以说是最理想的颅骨修补材料[10], 因其具有完整骨质结构以及转导、诱导成骨潜能, 是其它颅骨修补材料无法相比的。因此被认为是颅骨缺损修补术修补材料中安全可靠的材料, 自体骨的供骨常取部位包括胫骨、胸骨、肋骨及其软骨, 以及髂骨、肩胛骨和手颅骨缺损区边缘的外板等, 自体骨来源于自体, 其组织相容性不存在排斥反应, 并且自体骨具备足够的强度。自体骨修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在取自体骨的手术时创伤大, 自体骨骨片来源有限, 且塑形差, 术后自体骨被吸收等问题, 使其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11]。目前, 颅骨缺损修补术中的自体骨植入修补主要是留用减压术取下的颅骨骨板, 保存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将取下的自体骨瓣植入在自身腹壁皮下组织内, 待需行颅骨缺损修补术时再取出使用。由于该方法必须行两处手术, 给患者照成较大创伤, 增加感染的危险, 且自体骨瓣易被吸收变小从而导致松动下凹。根据相关文献随访发现颅骨缺损自体骨修补后头皮触及凹陷感, 影响美观[12]。有学者应用自体骨瓣结合颅骨锁行颅骨缺损修补术, 此方法使骨瓣固定牢固, 且恢复了颅骨原有生理弧度, 改善外观, 解决了因颅压高低或头位改变而膨隆或塌陷[13]。二是自体骨瓣可在无菌低温的条件下进行保存[14], 有学者曾采取在无菌条件下将自体骨放入75%医用乙醇中, 密封后放入电冰箱中冷冻保存[15]。但大多基层医院不具备骨库的条件, 对自体骨的保存造成了困难。由于术后自体骨骨质易吸收, 且长久保存存在较大困难, 自体骨并未得到广泛临床应用[16]。

2.2 传统的颅骨修复材料

开展颅骨缺损修补术以来, 神经外科医生采用过多种修补材料, 其中骨水泥、有机玻璃、硅橡胶作为修补材料易破裂、老化, 生物相容性差, 强度不及人体颅骨, 抗冲击性差, 术中操作复杂, 修补后易出现皮下积液、皮下感染等并发症, 目前已很少被应用于临床颅骨缺损修补[17]。多年临床研究发现, 除自体颅骨外, 钛合金是目前较为理想的修补材料, 它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强度高、重量轻、耐腐蚀、可透过射线, 不影响CT、MRI及脑电图检查, 植入后人体成纤维细胞在钛网孔隙中生长并与组织相融为一体[18]。有学者对骨水泥、高密度多孔聚乙烯种植体 (Medpor) 、硅胶、钛网多种修补材料在颅骨缺损修补中的应用进行比较, 发现钛网组织相容性好、强度高, 并发症发生率低, 因此钛网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颅骨修补材料, 但由于钛合金强度大, 手术中塑形困难, 是其不足,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更精确的由计算机控制的制作方法能够提供数字化塑形钛网片, 能够很好地解决塑形问题。有学者认为计算机三维重建成型钛网修复颅骨缺损更适用于儿童[19], 除以上优点, 还具有术中无需塑形, 安装简单, 从而降低了手术难度, 缩短了手术时间, 吻合精度高, 外观形态好, 符合美容及生理机能要求, 术后无张力, 固定稳固,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等优点, 在小儿颅骨缺损修补中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2.3 组织工程材料

近年来随着生物材料、细胞生物学飞速发展, 出现了多种合成生物材料, 颅骨缺损修补材料的研究逐步进入组织工程及生物细胞学领域[20]。利用细胞体外培养与生物相容性人工支架相结合, 在体外制作出具生物活性的组织工程骨, 利用手术植入进行颅骨缺损修补, 其细胞能维持成骨细胞特有的生物学特性, 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生长的优点, 避免了污染的机会, 具有传统修补材料无法比拟的特性。计算机数字化技术应用于人工支架材料塑形, 使颅骨缺损修补后在外形上达到完美的解剖塑形, 打破了传统的颅骨缺损以创伤修复创伤的修补方法, 建立了新的治疗模式, 是未来颅骨缺损修补的发展趋势。目前常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包括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细胞、胚胎干细胞和诱导性骨祖细胞。由于人体组织结构的特殊性, 最佳的支架材料尚无法确定, 目前研究的支架材料主要有[21]: (1) 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如聚羟基乙酸 (polyglycolicacid) 、聚羟基乙酸与聚乳酸的共聚物、聚乳酸 (polylactacid) 等; (2) 生物衍生材料, 如胶原凝胶、纤维蛋白凝胶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等; (3) 陶瓷类材料, 如多孔羟基磷灰石 (hydroxylapatite) 、磷酸三钙等。目前组织工程复合材料仍处于基础研究阶段, 有很多问题尚未解决。

3 小儿颅骨缺损修补术及并发症防治

颅骨修补术是神经外科基本常规手术, 有镶嵌式修补方法和覆盖式修补方法[22], 可根据修补材料的不同, 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近年来研究用钛网骨膜缝扎法修补颅骨缺损, 即将钛网片缝扎固定于新生骨及其骨膜上, 然后再与周边骨膜缝合, 收到了良好效果。此方法不用钻骨孔, 手术安全, 并发症少。改良覆盖法与镶嵌式修补方法比较有以下优点: (1) 减少了手术操作步骤, 无需分离骨缘及硬脑膜; (2) 术中出血较少; (3) 对新生骨的血供无影响; (4) 能引导新生骨成长为具有颅骨生理特性的自然弧度; (5) 矫正畸形新生骨, 减轻对脑组织的压迫; (6) 手术操作简单省时, 刺激小, 反应轻, 并发症少, 患者及家属易于接受; (7) 手术操作需要的技术设施不高, 可在各级医院推广[23]。因此, 改良覆盖法比较适用于儿童颅骨修补。颅骨修补术要严格对以下几种并发症进行防治: (1) 术后血肿:此并发症是颅骨修补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 如发现不及时极有可能危及到病人的生命, 主要由以下几种原因造成: (1) 术中止血不彻底是发生血肿最常见的原因; (2) 脑静脉血回流受阻; (3) 头皮颞肌止血不彻底或板障渗血; (4) 凝血功能异常、脑动脉硬化、糖尿病这些均可使术中止血困难, 造成血肿的发生; (5) 皮质引流静脉断裂; (6) 手术中止血方法不当。要对修补术后血肿进行针对性预防: (1) 术前仔细检查病人的心血管功能和凝血功能, 如功能不正常要及时纠正; (2) 针对不同组织采取正确的止血方法; (3) 严格执行开关颅的技术操作规范; (4) 对任何微小的出血都应寻找来源认真处理, 直到冲洗盐水清澈; (5) 置换积气; (6) 血压控制; (7) 注意放液速度; (8) 小心搬动病人[24]。 (2) 术后感染:分为直接感染和间接感染。直接与手术相关的感染有头皮切口感染、脑膜炎、脑脓肿等神经系统感染;另外, 修补术后还可继发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的感染。感染以神经系统最为严重。感染一般发生在术后30 d内[25]。体内有置入物如分流管、人工颅骨, 甚至术后1年内仍可能发生感染。为防止感染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为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 术中必须确切止血, 不留无效腔, 准确分离, 并尽量减少损伤头皮; (2) 要严格预防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生, 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生主要与手术室环境、无菌手术技术密切相关。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1) 不断改进手术室的无菌环境。现代化的手术室应有净化空气系统, 使术野区域几乎近于无微尘埃存在, 减少手术间空气中的细菌, 可有效地降低颅内感染; (2) 严格无菌手术操作; (3) 术中尽量减少暴露的范围, 提倡微创手术, 手术时间与感染率成正比; (4) 尽量不放置引流管 (条) , 如放置引流管, 术后也应尽早拔除。以下两种并发症与颅骨修补材料关系相对密切[26], 要注意其并发症的防治: (1) 头皮下积液: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其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 修补材料组织相容性的大小、纯度的高低及修补材料的处理、术中残留硬膜外死腔、术后硬膜外腔的引流、局部渗血、脑脊液漏, 以第一种原因最为多见。其处理方法应选择合适的修补材料, 术中剥离皮瓣时应紧贴硬脑膜, 避免剥破硬脑膜, 如有剥破必须严密缝合, 如颅骨缺损范围最大直径超过5 cm时, 应在骨窗中心位置用丝线悬吊硬脑膜, 术后采用橡皮条头皮下引流。多数病例经皮下多次穿剌抽液, 加压包扎后可以治愈。如缺损区较大, 直径大于7 cm时, 可采用皮下放置引流管负压吸引的方法。一般放置72 h, 效果明显。 (2) 感染和材料外露:文献报道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1.4%~9%, 伤口发生溃破材料外露, 经换药清创仍经久不愈, 并皮下积脓, 不得不取出修补材料[27]。原因可能是: (1) 电灼止血时, 灼及皮缘致局部坏死, 溃烂。 (2) 修补手术切口未按原切口, 形成皮桥缺血坏死。 (3) 儿童患者依从性差, 术后抓破头皮。 (4) 因修补材料塑形不佳, 造成边缘翘起, 压迫头皮引起缺血性坏死[28]。所以在行颅骨修补术时应严格操作规程, 尤其应严格消毒。抗感染无效则需去除颅骨修补材料。

颅骨缺损患者在病情平稳后早期行颅骨修补术已被医学界广泛认同, 但小儿颅骨缺损仍是神经外科医生的一大难题。小儿颅骨缺损后同样会出现颅骨缺损综合征, 由于颅骨缺损时间长, 小儿自控能力差等因素, 使得小儿颅骨缺损的治疗更加紧迫。有些学者认为小儿颅骨缺损更应早期行修补术, 但早期修补是否会导致颅骨畸形, 影响脑组织发育和智力水平, 尚无满意、统一的论证。综合大量文献分析颅骨缺损修补后可能致畸的因素有以下3点: (1) 缺损面积, 缺损面积越大, 致畸的危险性越大; (2) 颅腔容积的变化幅度, 变化幅度越大, 致畸的危险性越大; (3) 颅骨生长速度, 颅骨生长速度越快, 致畸的危险性越高。目前对于小儿颅骨缺损, 特别是0~3岁的婴幼儿, 是否应行修补术尚无定论, 缺乏有力的实验基础和临床资料。

小儿自体颅骨修补术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8月-2012年1月收治的开颅去骨瓣手术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 应用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 例数比值为1:1, 其中对照组采用钛合金行颅骨缺损修补, 男10例, 女5例, 年龄5~56岁, 平均 (34.56±2.12) 岁。实验组推行自体多孔骨瓣配合骨蜡和颅骨锁修补法, 男9例, 女6例, 年龄 (7~58) 岁, 平均 (36.01±1.98) 岁。两患者基数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1) 均符合手术指征, 颅骨缺损部分多处于额颞部、额颞顶部、颞顶部、顶枕部, 颅骨缺损面积为5×6~12×16 cm2; (2) 临床资料齐全, 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1) 恶性肿瘤者; (2) 严重原发精神障碍疾病者; (3) 明显不合作病例; (4) 伴有其他严重原发疾病者。

1.3 方法

于开颅手术时, 待自体颅骨取下后, 实验组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 并置于蜡封密闭容器 (含75%酒精) 中, 予以冰箱冷藏保存处理, 术前1 d取出, 行生理盐水冲洗。对照组丢弃取下的颅骨瓣于3个月后, 进行颅骨缺损修补术时, 实验组将回植前自体颅骨瓣进行钻孔处理, 促使其呈多孔骨瓣, 间距维持为2.0 cm, 孔径达0.3 cm, 并将一层医用骨蜡涂于骨瓣边缘及缺损骨窗颅骨断面上, 预防回植后骨瓣吸收;接着, 采用丝线将脑膜经骨瓣钻孔部位悬吊于帽状腱膜处, 行骨瓣固定, 并于骨瓣四边各采用一枚颅骨锁 (直径2.0 cm) , 促使其固定与骨窗边缘。对照组应用钛合金行颅骨缺损修补, 术前电脑塑形, 予以高温高压消毒, 从骨窗大小出发, 剪取材料 (超出骨窗边缘1 cm) , 行钛金固定, 并对钛板边缘进行平整。

1.4 观察指标

(1) 并发症:详细观察两组术后7 d内是否存在积液、骨瓣下积血、颅内感染等并发症, 并随访12个月, 观察是否存在癫痫、骨瓣吸收并塌陷等远期并发症; (2) 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应用CSS量表, 行神经功能康复评估, 共涵盖8个维度, 主要表现为水平凝视功能、意识、面瘫、上肢肌力、言语、手肌力、步行能力及下肢肌力, 每个条目赋值0~6分, 总分0~45分。评分越低, 提示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越佳。

1.5 统计学方法

对以上数据采用SPSS 19.0开展系统性分析,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予以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7 d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于术后7 d内,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 明显低于对照组 (60.00%) ,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两组术后12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于术后12个月,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 明显低于对照组 (46.67%)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3 两组NIHSS、CSS评分比较

相较于对照组而言, 实验组治疗后NIHSS、CSS评分均较低 (P<0.05) , 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一般而言, 原发性脑损伤早期往往须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 可达调节颅内高压目的, 但后期极其容易遗留颅骨缺损, 易形成颅压综合征, 导致患者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2]。目前, 国内外颅骨缺损修补材料相对较多, 多为自体颅骨瓣及钛合金, 而研究证实, 钛合金修补存在生物相容性缺陷, 塑形不良, 费用昂贵, 且部分患者易产生头部异物存在性心理障碍;而普通自体颅骨瓣修补往往伴有骨瓣下积液、积血、骨瓣塌陷等并发症, 故两者推广范围受限[3,4]。现阶段, 有研究表明, 国内外发达城市大型医院颅骨缺损修补材料多选取电脑三维塑形钛网, 但其费用相对昂贵, 故国内多数医院无法全面推广[5]。

有研究表明, 自体骨瓣配合骨蜡和颅骨锁修补颅骨缺损可获取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能弥补单纯性自体颅骨瓣修补并发症多这一缺陷, 缓解患者神经功能, 改善其预后, 值得临床积极借鉴[6]。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术后7 d及术后12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 (P<0.05) , 且NIHSS、C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 , 充分证实自体多孔骨瓣配合骨蜡和颅骨锁在颅骨缺损修补中具有积极的应用意义, 这与相关研究结论具有一致性。究其根源, 自体多孔骨瓣配合骨蜡及颅骨锁行颅骨缺损早期修补, 只需诱导骨窗周缘显露, 无须分离颅骨与硬膜及钻孔, 固定牢靠, 不易松动, 可最大限度地改善颅腔原有生理弧度, 维持外形美观;且易于骨缝愈合, 创伤小, 操作方便, 可预防因颅骨缺损而诱发的低颅压综合征, 规避头晕、头痛等症状, 且自体颅骨具有较好的组织相溶性, 无明显的排斥反应, 在外观上与颅骨生理曲度吻合, 可有效缓解患者经济负担, 改善其预后[7,8]。此外, 以自体颅骨瓣为修补材料, 行修补方法改进, 可弥补普通自体颅骨瓣修补后显现的骨瓣下积液、积血、骨瓣塌陷等并发症, 于多数基层医院内可广泛推广, 临床应用意义重大[9]。

综上所述, 护理干预对改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摘要:目的 探究自体多孔骨瓣配合骨蜡和颅骨锁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取我院2010年8月-2012年1月收治的开颅去骨瓣手术患者进行抽样, 选取3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采用钛合金行颅骨缺损修补, 实验组应用自体多孔骨瓣配合骨蜡和颅骨锁行颅骨缺损修补,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7 d,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术后12个月,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亦较对照组低 (P<0.05) ;术后, 实验组NIHSS、C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自体多孔骨瓣配合骨蜡和颅骨锁修补颅骨缺损临床疗效确切, 并发症少, 安全指数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自体多孔骨瓣,骨蜡,颅骨锁,颅骨缺损

参考文献

[1]白峰, 李国臣, 刘建, 等.多孔磷酸钙骨水泥与钛合金支架材料修复兔颅骨骨缺损的比较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10, 39 (11) :1984-1988.

[2]俞冰, 左峰, 刘剑峰, 等.中线位颅骨缺损伴额窦损伤的外科治疗[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12, 28 (2) :105-109.

[3]孙学东, 李进京, 李建涛, 等.颅骨缺损早期行颅骨修补术39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 2012, 52 (27) :67-68.

[4]王超, 韩国强, 王俊, 等.早期一期手术治疗术后颅骨缺损并脑积水[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3, 12 (1) :79-81.

[5]高晨, 刘耀明, 贺云飞, 等.计算机辅助设计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09, 13 (2) :116-119.

[6]刘慧权, 陈子祥, 柳兴军, 等.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与传统手工塑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对比[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 15 (51) :9683-9686.

[7]侯晓峰, 张春阳, 赵文忠, 等.结合小儿颅骨生长规律及猪颅骨缺损修补实验探讨小儿颅骨缺损手术时机[J].中国医刊, 2013, 48 (5) :76-78.

[8]Ke Ke, Xu Hai-Song, Fan Zhi-Hong.Trifocal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for reconstruction of skull defect.[J].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2013, 68 (56) :213-215.

小儿自体颅骨修补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2013年我院收治的颅骨缺损患者28例, 其中男18例, 女10例;年龄18~55岁, 中位年龄32.5岁。颅脑外伤术后缺损15例,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缺损13例;额颞部缺损20例, 额部缺损4例, 颞部缺损4例;肢体活动障碍8例;心理障碍2例;头痛、头晕18例。面积4.0cm×4.0cm~14cm×15cn, 大小不等。

1.2 治疗方法

本组28例患者, 术前行常规行薄层CT扫描, 层厚2mm, 并进行三维重建, 然后将数据输入“钛网数字化成型机”进行二维钛网加工成与患者颅骨缺损完全一致的二维个性化钛网, 对比健侧满意后, 高压灭菌备用。全麻后, 取原切口, 边切开, 钝性并结合锐性游离皮瓣, 分离颞肌, 暴露骨缘后置入二维钛网, 固定于骨窗缘, 多点悬掉硬膜于钛网上, 并将颞肌缝合于钛网表面, 彻底止血后, 冲洗后不置引流全层缝合头皮, 术后弹力绷带包扎, 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24h。

2 结果

随防3~6个月, 切口均Ⅰ期愈合, 无感染及硬膜下积液。患者均对外形恢复满意, 心理负担明显减轻, 头痛、头晕明显好转, 肢体障碍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2例皮下积液的患者, 1例自行消失, 另1例无菌穿刺后抽吸加压包扎后皮下积液消失。

3 讨论

颅骨修补术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手术, 修补缺损的颅骨能恢复颅骨的完整性, 保持颅内压稳定, 保护脑组织, 缓解临床症状, 有利于脑功能恢复[2]。这一点大家已达成了共识, 但对于颅骨修补术的时机选择, 仍有一些争议。通过对我院收治的28例颅骨缺损病患, 均采取了早期颅骨修补术,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早期行颅骨修补术时, 头皮、颞肌硬脑膜均未形成较为严重的瘢痕粘连, 手术操作过程中能更好地进行软组织分离, 减少出血, 同时不会增加手术带来的包括感染、硬膜下积液及硬膜破裂甚至脑实质损伤等并发症[3]。实际上颅骨缺损后1~3个月被认为是神经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期。采用颅骨成形术后, 能够改善脑血流动力学, 使颅骨缺损邻近倍位的脑血流量增加15%~30%[4]。因此早期颅骨修补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脑部血供, 加速了脑部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 对于颅骨缺损的患者, 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 尽早地行颅骨修补术是可行的。不仅能使患者外形美观,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且能有效地促进脑组织局部血流恢复, 防止缺损部位脑组织的再度损伤, 进而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颅骨缺损,早期修补术,颅骨缺损综合征,神经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临床神经外科学[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409-410.

[2] 周良辅.现代神经外科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2741.

[3] 岑庆君, 高忠恩, 李莉霞, 等.早期颅骨修补术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2, 16 (3) :171-173.

小儿自体颅骨修补术 篇4

1一般资料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中, 男7例, 女3例, 年龄15~67岁, 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 其中头晕8例, 头痛6例, 记忆力下降6例, 自觉疲劳、注意力不集中4例;缺损部位:额部3例, 额颞部2例, 颞部4例, 颞顶部1例;左侧5例, 右侧3例, 双侧2例。

1.2 颅骨缺损原因

均为外伤, 缺损面积3cm×4cm~12cm×15cm, 手术材料为骨产塑性钛板, 钛钉。

2围手术期的护理

2.1 术前护理

(1) 心理护理:向患者详细介绍颅骨修补的目的、麻醉方式和手术方法、所用颅骨修复材料, 以其消除对手术的忧虑、恐惧心理, 积极配合手术。 (2) 术前常规检查:包括三大常规、血生化、血凝、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 术前3d行头颅CT扫描, 详细了解颅骨缺损的形状、大小及部位。 (3) 一般准备:术前1d常规备皮, 晚上半流质饮食, 10:00后禁食、禁水。

2.2 术后护理

(1) 卧位护理:按全麻术后护理常规, 麻醉清醒后, 抬高床头30°, 使患者处于头高脚低位, 平卧位与健侧卧位交替, 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 减轻颜面水肿。 (2) 饮食护理:清醒6h后, 可进食流质或清淡、细软半流质, 少量多餐, 并多食粗纤维含量丰富的瓜果、蔬菜, 保持大便通畅。 (3) 病情观察:颅脑创伤患者的瞳孔变化是反映颅内情况的重要客观指标[2], 早期发现瞳孔的变化, 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挽救患者生命是十分有意义的。特别是在术后3d内, 一旦有神志、瞳孔等变化要随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按常规监测血压、24h血氧饱和度, 定时给予语言刺激及疼痛刺激, 呼叫患者做简单的对话, 观察患者疼痛刺激后的肢体反应, 判断其意识状态。 (4) 引流管的护理:术后引流袋应低于创腔30cm, 妥善固定以防引流管意外脱落, 并定时挤压引流管, 以保持引流通畅, 护士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形状、量, 做好记录, 如引流液突然增多或颜色由淡变红, 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引流袋每天更换, 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一般术后3d拔管。 (5) 伤口的护理:人工颅骨修补术后伤口易出血, 包扎时应给予加压, 注意保持敷料的干燥、清洁, 防止伤口感染, 若发现敷料松动、渗出应及时更换, 并注意无菌操作, 本组患者未发生感染。头皮下积液是人工修补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 发生时间一般在术后3~7d, 轻者通过穿刺抽液使积液消失, 重者需要再次手术取出植入物。本组患者有2例在术后3d发生皮下积液, 均经穿刺抽液后消失。 (6) 术后症状观察:①视力:严密观察视力的变化, 如果逐渐好转, 说明治疗有效;如果好转不明显或突然加重, 应考虑新问题的发生。②头痛:头痛、呕吐是外科术后最常见的症状, 颅脑损伤患者在颅内压增高时, 会出现急性持续性头痛伴阵发性加剧, 呕吐多发生在剧烈疼痛时, 呈喷射状, 其典型表现与饮食无关, 无恶性感, 本组患者出现1例呕吐, 主要与严重贫血有关, 经医生处理好转。③密切观察有无癫痫症状发作:医务人员巡查时, 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肢体突然抽动或全身抽搐、意识丧失, 并注意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及有无精神障碍, 本组无1例出现癫痫症状。 (7) 康复治疗:人工颅骨修补术大大减少或减轻了颅骨骨折患者的后遗症和并发症, 为康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由于康复治疗贯穿于颅脑损伤治疗的全过程, 因此笔者早期对患者就采取了体育疗法, 如保持正确的卧床姿势、主动、被动的按摩肌肉等长运动等, 以及语言疗法, 早期对患者进行发音、口语训练。

3讨论

颅脑修补术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手术之一, 当缺损直径大于3cm时, 脑组织由于丧失骨骼屏障保护易再受伤, 同时影响了患者的个人形象[3], 大多数患者术前都心存恐惧, 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辅导, 积极配合手术及治疗, 术后加强病情观察, 细致护理, 及时发现问题, 有效解决问题, 本组10例患者在护理人员精心护理下, 无1例发生并发症, 均愈合良好, 满意出院。

参考文献

[1]张志宏, 许海雄.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J) .海南医学, 2004, 15 (8) :31-32.

[2]韩文朝, 申五一.现代创伤诊疗学 (M)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1:32.

上一篇:时机和方式下一篇:从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