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血液回收机

2024-09-29

自体血液回收机(共8篇)

自体血液回收机 篇1

近年来自体输血技术在国内手术中应用逐渐增多, 并被普遍关注和接受, 不但应用于急症大出血手术, 而且还应用于择期手术, 如:心血管手术[1]、颅内肿瘤切除手术、颅内动静脉畸形手术[2]、骨科择期手术等。自体3000P型血液回收机是一种集自动与手动控制为一体的患者自体血液回收机, 近年来我院普遍应用于临床。其原理是利用回收机将患者血液回收到机内, 经过进血→清洗→排血等步骤, 集入可供患者再输入的血袋内, 为患者节约血液资源, 减少血源性感染概率, 保障患者手术安全。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3例, 年龄18岁~75岁, 平均年龄55岁。其中普外科12例 (肝破裂2例, 脾破裂8例, 肝脾破裂2例) ;脑外科6例均为脑创伤, 肝脾破裂同时有脑创伤1例;妇科4例 (异位妊娠) 。平均手术时间3 h。

2 医护配合

2.1 物品准备一次性使用血液回收罐装置;

一次性使用收集管路 (吸引管、负压吸引管) ;一次性使用血液收集装置 (储血器、5/8三通等) ;林格液或生理盐水;肝素 (25 000 U) ;5 m L注射器、消毒用品、止血钳1~2把。

2.2 安装血液回收一次性配套用品首先将设备推至手术室合适位置, 踩下脚轮刹车, 固定设备, 接通电源。

开机确认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按“松夹键” (便于稍后耗材的安装) 后8 s内关机。

2.2.1 配制抗凝剂500 m L生理盐水加肝素2 500 U, 摇匀后将配制好的抗凝剂置于设备钩上。

2.2.2 安装一次性血液收集装置 (储血器及5/8三通) ,

打开储血器及5/8三通包装, 将储血器置于托架上, 将5/8三通与储血器出口端连接, 三通管上夹1把止血钳。

2.2.3 打开一次性收集管路包装, 安装负压吸引管, 一端接于储血器负压接口上, 另一端与负压吸引装置相连。

当台上铺好无菌单后, 将吸引管递给台上工作人员, 台上一端接吸引头, 将台上递下的吸引管接在储血器进血管上, 将输液器针头插入抗凝剂中, 吸入50~100 m L抗凝剂至储血器内预冲, 防止滤网上发生凝血。调整滴速为15~20滴/min。

2.2.4 根据吸入到储血器中原血的量、浓度及速度, 随时调节抗凝剂滴速, 抗凝剂与吸入原血的比例为 (1∶5) ~ (1∶7) 。

当储血器内血量达到600~800 m L时, 血液较稀, 达到1 000 m L时, 可以处理。安装一次性血液回收装置。

2.2.5 打开一次性使用血液回收装置包装, 安装废液袋, 安装血液回收罐, 确认安装到位。

推紧进血管和废液管与血液回收罐的接口, 将废液管接到废液袋上, 将进血管装入气泡探头, 关闭离心井盖。将泵管装入流体滚压泵, 适当拉紧, 盖好泵盖。将进血管、清洗管、排血管分别装入对应色标的管道夹内 (设备处于松夹状态) 。将进血管接到储血器的5/8三通下端, 将清洗管与清洗液连接, 注意先关闭止通夹后连接。

3 设备操作 (手动部分)

接通电源, 打开电源开关, 当“自体3000-P型血液回收机”界面出现时, 按“手动键”。此时设备管道夹为“进血管开”的等待状态。

特别提示:再按“进血键”前请先打开管路上各个止通夹, 并取下止血钳。

3.1 按“进血键”, 离心机开始运转, 达5 600转/min时, 液

体滚压泵以500 m L/min流量速度顺时针转动, 装收集在储血器内的原血泵入血液回收罐。当光电式血层探头探到血层后液体滚压泵停转, 可以进行下一程序操作。

3.2 按“清洗键”清洗夹开, 液体滚压泵同样以500 m L/min流量速度顺时针转动。

3.3 按“排空键”, 离心机停, 液体滚压泵停。

当血液回收罐停稳后, 液体滚压泵逆时针转动, 排空夹开, 清洗完毕的血细胞被液体泵入收集袋内 (500 m L/min, 当排空250 m L后液体滚压泵自动停止) , 如停泵后, 血液灌内仍有血液, 可重复按排空键, 但每按一次排空50 m L就自动停止。在排空过程中, 如气泡探头探到气泡后液体滚压泵停转。

3.4 一次性使用配套用品拆卸 (1) 关闭各止通夹, 防止窜液, 按“松夹键”, 并在松夹状态下关机, 便于下次安装;

(2) 依次拆下血液回收一次性使用配套用品, 并对血液回收机进行清洁工作。

4 注意事项

(1) 根据实际情况, 每5 min~10 min摇动储血器1次, 使抗凝剂与血液充分混匀, 以防发生凝血。如遇吸入原血量较多时应及时加快抗凝剂的滴速。

(2) 心血管等手术患者在全身肝素化后应及时停止使用抗凝剂, 用鱼精蛋白中和再恢复使用。

(3) 当术中遇到血液被严重污染时停止吸血, 术中切破肿瘤时停止吸血。

(4) 血液的回输保存。经血液回收机处理的浓缩血细胞可直接回输给患者。如需保存, 常温下在6 h内输用。4℃冰箱内可保存24 h, 原则上应回输给患者。

(5) 回收血时负压吸引的负压值应控制在0.02 MPa (20 kPa) 以内, 负压过高破坏红细胞。

5 小结

综上所述, 自体输血达到了利用“废血”, 减少血液丢失的目的, 有效地避免了异体输血给患者带来的危害, 提高了抢救成功率[3]。术前自体血供血患者的选择及供血量的确定已有较好方法, 术中血液回收技术亦越来越科学, 设备越来越先进。本组病例均未因回收机故障而影响手术及出现并发症。

参考文献

[1]陈月华.高原地区体外循环手术中自体输血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 (10) :788.

[2]李少真, 杨敏, 吕晓静, 等.自体血液回输技术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01, 16 (1) :73.

[3]江燕琼, 林玉贞, 杨雪玲, 等.回收式自体输血在抢救腹腔内出血术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2, 16 (19) :535.

自体血液回收机 篇2

【摘要】目的:总结自体血回收技术在心脏外科手术中应用的经验及其节约用血,减少输血并发症的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本院99例心脏外科患者应用血液回收装置,将人工心肺机内的血液及患者胸腔积血和手术过程中吸血纱布经0.9%复方氯化钠浸泡洗涤后,经负压吸引器吸入储血器中,进行过滤、分离、清洗、浓缩等处理后得到纯净的浓缩洗涤红细胞悬液回输给患者。结果:观察99例患者中,总洗涤血量84300毫升,平均851毫升/例。总回输血量71000毫升,平均利用率在84%.结论:将自体血液回收技术用于心脏外科手术,能明显减少手术患者的异体输血量,缓解血液紧张,几乎杜绝因异体输血产生的并发症。

【关健词】自体血;节约用血;心脏外科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225-01

心脏外科手术时间长,重大手术或者创伤急救病例的出血量大,用血量日益增多,血源也越来越紧张,稀有血型的供血则格外困难,异体输血的费用较高,还会使患者出现血源性疾病。输血最明显进步是完成自体血液回输,这种应用自体血回收技术,可有效减少围手术期的用血量,已广泛应用于外科领域中。现将我院2014后3月-2015年3月99例患者应用情况做一总结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本院99例心脏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9例,女性50例;患者年龄30-76岁,平均年龄(48.2±5.9)岁;其中冠状动脉搭桥术37例,瓣膜置换术/修补术49例,左房占位术6例,升主动脉瘤1例,主动脉夹层2例,房缺、肺静脉引流1例,腹主动脉瘤1例,肺静脉畸形引流2例;37例冠状动脉搭桥术中行非体外下冠状动脉搭桥术3例。

1.2方法:

血液回收机经过负压吸引装置将术中出血及术中吸血纱布经0.9%复方氯化钠浸泡后,收集到储血器,在停体外循环后用0.9%复方氯化钠冲洗氧合器。将冲洗液收集至储血器,在手术吸引过程中,与适量肝素混合,再利用离心泵装置细胞分离,把废液及破碎红细胞分离到废液袋中,用生理盐水对红细胞进行清洗、浓缩、最后将浓缩的血细胞排入血液袋中。回输给患者。

肝素用量:对于体外循环下心脏外科手术,在应用体外循环人工心肺机之前,用12500单位的肝素2支(200毫克)加入500毫升生理盐水作为抗凝剂,根据吸血量适当调节抗凝剂滴速,在行体外循环期间停止抗凝剂滴入,在体外循环停机后注射鱼精蛋白,继续抗凝剂滴入。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99例患者的回收血量,洗涤血液回输量,术后红细胞压积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2 结果

99例患者回收血量84300毫升平均851毫升/例,患者回输血量71000毫升平均717毫升/例,总体利用率达84%,术后红细胞压积均在35%以上,无术后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血型为人类疾病治疗提供了异体输血,异位输血抢救患者生命时还会带来很多副作用,既要防止输血反应,还要减少患者术中异体的输血量,解决医院血源紧张的问题,防止 患者血液流失的浪费,对临床急重症患者治疗,特别是心脏外科手术治疗,患者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过长,患者失血过多,需要很多库血输注,血液制品并不能完全检测,所以,为患者进行异体血输注时,还要考虑可能会发生的传染性乙型肝炎或梅毒、艾滋病等传染。

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各种传染病发病率极高,为解决血源问题和减少输血所致传染病,积极推行成分输血和自体血回收回输具有突出的优越性和深远的意义。

随着外科手术的发展,我国临床用血量正以每年10%的速度迅速增长,造成血源紧张,血液供不应求。特别是异体输血可能会导致乙肝,艾滋病等疾病的传播。而术中大量自体血丢失造成血液资源的极大浪费。心脏外科手术体外循环时间长,血液破坏严重,含大量抗凝剂,直接回输存在红细胞碎片及游离血红蛋白造成肾损害等副作用。应用血液回收机用生理盐水对血细胞进行清洗、净化和浓缩后可减少以上副作用。避免了大量输用异体血液破坏自身的凝血系统导致术后渗血等并发症。洗涤后的红细胞活力比库血好,运氧能力强,可以不输或者少输异体血,避免或减少疾病的传播。

本次研究中,99例患者回收血量84300毫升平均851毫升/例,患者回输血量71000毫升平均717毫升/例,总体利用率达84%,术后红细胞压积均在35%以上,无术后并发症发生。可见,回输自体血比较安全。出血量过多患者回输血清洗时会将血浆及血小板、凝血因子等发生丢失,要对患者补充必要的蛋白,为患者输入新鲜的冰冻血浆。如果患者回输大量的自体血会出現凝血异常,未出现凝血功能异常造成的手术野出血不止。

自体血液回收可以为患者提供相容、常温、专门血型自体红细胞,为患者急性失血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及时抢救患者生命。自体血液回输不存在输血反应,也没有感染发生,使用安全有效,还能有效节约血源,对输血技术也能进行必要的完善。对经济落后地区或者爱滋病及传染病高发区,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心脏手术具有特殊性,由于体外循环肝素化期间,患者自体血能经由血回收减少异位血液输注量,尽量保留红细胞,减少异位输血量,从而减少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

总之,将自体血液回收技术用于心脏外科手术,能明显减少手术患者的异体输血量,缓解血液紧张,几乎杜绝因异体输血产生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张岚.等容稀释式自体血回输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1):626-627.

[2]任甲坤,周立民,齐燕,等.洗涤式自体血回输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0,31(9):662-664.

[3]杨德勇,王俊勤.自体血回输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0,31(3):205-206.

[4]李敬敬,仇艳苗,刘秀娥,等.自体血液回收机在手术中的应用38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458-459.

[5]李丹,闫玉生,蒙华,等.在心脏手术中采用自体血回收能否节约用血[J].透析与人工器官,2011,22(1):14-18.

自体血液回收机 篇3

关键词:自体血回收机,心脏瓣膜置换,护理

心脏瓣膜病人因病程长、长期营养不良、心功能差、术前多合并贫血, 且由于手术转流时间长, 血液成分破坏较大, 术后创面渗血较多, 故输注库血量较大, 还可能由于输注异型血而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利用自体血液回收机将术野的出血及体外循环管道的余血充分回收再利用, 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输注异体血的不良反应, 同时缓解了血源紧张, 尤其对稀有血型的病人回输自体血具有重要意义[1]。我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对81例心脏瓣膜置换病人行自体血液回收机回输红细胞悬液, 经精心护理,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1例心脏瓣膜病人中, 男32例, 女49例;年龄28岁~69岁, 平均48.5岁;体重32 kg~73 kg;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正常, 回收血量500 mL~1 500 mL。

1.2 用物

北京京精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的3000P型血液回收机、一次性套材 (回收罐装置、收集管路、贮血滤血器、浓缩血袋等) 、肝素、0.9%氯化钠溶液、夹管钳1把或2把、负压吸引装置。

1.3 方法

在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下将一次性使用套材正确安装好, 防止管道扭曲或打折, 将抗凝剂 (0.9%氯化钠溶液500 mL+肝素25 000 U) 50 mL~100 mL预冲储血器, 防止滤网发生凝血, 然后根据吸入储血器中血液的量、浓度及速度, 调节抗凝液的速度 (抗凝剂与吸入原血比例为1∶5~1∶7) 。病人体内肝素化后停止输注抗凝剂, 鱼精蛋白中和后再恢复使用。将术野及体外循环管道中的余血回收, 经洗涤、净化获得的浓缩红细胞泵入血液回收袋中, 及时回输入病人体内, 补充循环血量。

1.4 结果

81例病人均采用自体血回输, 无一例发生输血反应及感染, 术后恢复顺利。

2 护理

2.1 术前访视

术前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术中应用自体血液回收机回收血是一项新技术, 它的优点 (如无免疫排斥反应等) 及不存在异体输血的缺点 (如输血反应、感染等) , 使病人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以配合治疗[2],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2 自体血回收、洗涤的护理

①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及时准确连接各管道, 并保持通畅, 防止扭曲、打折, 以免管道压力过高导致泄漏、爆裂。②负压吸引装置的负压不宜过大, 通常为10.7 kPa~16.0 kPa, 吸引动作要轻柔, 防止红细胞机械损伤 (若大量红细胞破坏可引起溶血, 回输时引起血红蛋白血症和肾功能不全) 。③根据手术进展, 合理控制抗凝剂的滴速, 一般每分钟为15滴~20滴, 根据情况每隔5 min~10 min摇动储血器, 防止凝血。如病人体内肝素化后可停止输注抗凝剂, 鱼精蛋白中和后再应用。④清洗血液过程中要及时更换0.9%氯化钠溶液, 一般情况下, 清洗一罐要3倍~5倍的0.9%氯化钠溶液。⑤术中尽可能少用纱布, 用吸引器吸尽术野的血液, 擦血的纱布垫可放入肝素盐水中浸泡生理盐水1 000 mL+肝素25 000 U) , 纱布表面的血块、骨蜡、组织碎屑等要及时清除, 防止吸入堵塞过滤膜, 影响回收血液质量。停体外循环后将血纱布轻揉洗涤, 回收血细胞, 同时将体外循环机管道内的余血清洗, 全部回收, 但不可将管道放空, 将0.9%氯化钠溶液充盈管道备用, 防止病人病情变化, 再次转机。⑥贮血袋上要做好标识, 包括病人的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血型、住院号、手术日期、回收量、回收时间、回收者签名。

2.3 自体血回输的护理

①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由于回收的自体血存在细胞组织、脂肪颗粒, 若洗涤不彻底, 会造成肺栓塞等不良反应, 输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尿量等变化,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报告医生, 立即处理。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防止医源性感染。③监测凝血机制:协助麻醉医生做好凝血酶原激活时间 (ACT) 监测, 防止因洗涤不彻底残留肝素进入体内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目前众多学者认为:术前凝血功能正常的病人, 输注<1 000 mL红细胞悬液, 对凝血功能影响轻微, >1 000 mL发生凝血功能异常时, 可根据医嘱补充新鲜血浆、血小板等。

3 小结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失血量大, 采用自体血液回收机技术将浓缩红细胞回输病人, 输入的是自体的新鲜红细胞, 细胞活力较库血好, 运氧能力高, 有利于病人术后康复[3]。通过对本组病人观察, 术后未发生因输血引起的感染, 如肝炎、艾滋病等, 避免外来抗原引起的各种免疫反应及输血后溶血或贫血, 同时又可节省库血用量, 缓解血源紧张, 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 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 自体血液回收技术是一种安全的、有效的血液保护方法, 且操作简便、易掌握。

参考文献

[1]李春晓, 安梅, 麻伟青.骨科手术患者术中自体血回输的临床观察[J].西南国防医药, 2007, 17 (1) :57-58.

[2]顾萍萍.回收式自体血回输在全髓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17 (8) :1259-1760.

自体血液回收机 篇4

关键词:血液回收,肝脾破裂,自体输血

输血技术在临床治疗上越来越重要, 但血液供需矛盾时有发生[1], 近年创伤急救手术中32.6%~59.5%的患者死于失血性休克[2,3], 外伤的病人, 尤其是肝脾破裂的患者, 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 而临床上交叉配血需要一定的时间。为抢救了抓紧时间进行抢救, 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09年以来在大手术中采用自体血回收技术。本实验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急诊肝脾外伤手术患者30例, 采用美国Cell Saver 5型血液回收机行血液回收与回输, 显著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急诊肝脾外伤手术患者30例, 男24例, 女6例。年龄26~64岁, 美国麻醉师协会 (ASA分级) Ⅲ~Ⅴ级。手术分类:单纯脾破裂18例, 肝破裂7例, 合并肝脾破裂5例。有25例患者出血量在2 000 m L以上, 其中12例患者出血量大于4 000 m L, 在术中采取血液回收技术, 采集的血液经洗涤后及时回输给患者。

1.2材料与方法

患者行全身麻醉, 麻醉诱导采用力月西 (咪达唑仑) 、长托宁 (盐酸戊乙奎醚) 、丙泊酚、舒芬太尼、顺苯磺阿曲库铵, 诱导成功后气管内插管, 术中维持采用1%七氟醚吸入, 丙泊酚TCI输注, 间断推注顺式阿曲库铵和芬太尼。所有患者根据生命体征情况调整诱导药物剂量和维持药物的泵注速度。采用美国Cell Saver 5型血液回收机及一次性血液回收耗材, 使用肝素钠抗凝液[4] (生理盐水500 m L加肝素25 000 IU) , 抗凝药入量与吸入血液量之比为1∶5;利用负压吸引将术野中出血吸入储血器内, 选择自动模式, 当储血罐内血量达1 000m L时, 离心机开始运转, 自动进血, 5600转/min时血液进人回收血罐, 对回收血进行自动分离、洗涤;细胞碎片、游离的血红蛋白及抗凝剂随离心泵转动被分流到废液袋内, 清洗后浓缩红细胞排入血袋内, 直接回输给患者。对术中回收血量>1000 m L的患者, 每达到1000 m L, 进行血液清洗, 回收血量≤1000 m L者手术结束时进行血液清洗回输。

1.3指标监测

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收缩压 (SBP) 、舒张压 (DBP) 、平均动脉压 (MAP) 并连续监测心率 (HR) 、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 (Sp O2) , 并分别于入室时、回输前、回输后以及出室时采集静脉血测定Hb、血细胞比容, 记录尿量。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以 (均数±标准差) 表示,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0例患者应用血液回收机技术顺利完成手术, 术中未输异型血率为30%。其中有8例患者未输异体红细胞, 10例患者未输血浆。回收血量750~5 300 m L, 平均回收血量1 410 m L, 洗涤后自体血量为300~2 700 m L, 平均为725 m L。10例患者由于出血量较大, 进行异体红细胞悬液和血浆输注和冷沉淀, 总体效果满意。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术后除1例死亡以外, 其余29例患者均康复出院。

3讨论

急诊危重创伤患者术前常因大量出血出现失血性休克, 甚至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 如果抢救治疗不及时将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由于血源紧张, 医疗用血供需矛盾日趋突出, 同时, 行交叉配血、备血耗时长, 容易错过抢救的最佳时机[5]。为解决血源问题, 在最短时间内使患者接受手术, 我院从2009年起使用自体血回收技术。本文的30例腹部外伤大失血患者通过急诊绿色通道直接进入手术室, 在手术室抽血和交叉配血, 同时准备麻醉手术, 为抢救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有29例患者回收血量占失血量的58%以上, 有效减少了血液的丢失, 避免了因血液供应不及时造成抢救的延误。有报道指出, 出血量>1 000 m L以上者, 因回输给患者的只有红细胞, 易引起血小板减少和纤维蛋白原降低以及凝血因子的缺乏, 当血液回收量>3 000 m L时易发生凝血障碍[6], 但也有研究表明虽然回收血中大部分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被清除。只要体内部分凝血因子维持正常值的30%就能维持正常的凝血功能。本研究中对术前及术中总失血量>3 000 m L的患者行血液回收, 术中根据PT、APTT等凝血功能检查以及血小板检查, 及时补充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原, 以免造成止血困难以及术后不必要的血液丢失或多脏器缺血缺氧性损害。

本研究中发现, 失血量>2 000 m L的患者, 术中常出现眼睑及颌面部水肿, 目前认为主要原因可能是术中晶体液的大量输入以及血液清洗过程中大量蛋白的丢失造成的低蛋白性水肿, 在临床处理中要权衡利弊, 当出现肺水肿或脑水肿时, 及时采取对症处理, 以免影响患者的预后。在血液回收、洗涤、回输过程中应保证各通道通畅, 避免自体血液丢失。术前及术中失血量多、手术时间长的患者, 应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 如采用加温毯、对液体及血液进行加温后输入、使用温水冲洗胸腹腔, 对苏醒期寒战的患者可给予曲马多等药物对症处理。

自体血液回收技术能有效减少患者术中血液丢失, 缩短患者等待抢救的时间。血液回输后能缓解血源不足的压力, 避免异体输血的危害,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然.自体血液回收技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26) :115-116.

[2]刘良明, 胡沛红.严重创伤休克的液体复苏新进展[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3, 15 (5) :314-316.

[3]赵小纲.严重创伤救治若干新进展[J].创伤外科杂志, 2013, 15 (2) :190-192.

[4]杨莉.自体血液回收机在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 (2) :128-129.

[5]涂其忠, 付智俊, 苗卉, 等.国产自体血液回收机在肝脾破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29) :149-151.

自体血液回收机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采用自体血液回收技术的76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 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患者均为38例。其中实验组男性4例, 女性34例, 年龄为26岁至67岁, 平均年龄为 (42.63±3.83) 岁, 按照文化程度划分, 小学及以下学历3例, 中学学历20例, 大专及以上学历15例, 按照病情划分, 异位妊娠32例, 脾破裂6例;对照组男性5例, 女性33例, 年龄为25岁至65岁, 平均年龄为 (40.72±3.62) 岁, 按照文化程度划分, 小学及以下学历4例, 中学学历22例, 大专及以上学历12例, 按照病情划分, 异位妊娠31例, 脾破裂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自体血液回收, 同时排除妊娠、严重肝肾损害、精神系统疾病、心肺功能不全、凝血功能异常等。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等条件均无显著差异 (P>0.05) , 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均给予全麻手术,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主要包括心电图、血氧饱和度、脉搏、血压等。应用自体血液回收机器, 将患者血液经回收、抗凝、洗涤等处理过程, 将血液回输给患者。肝素加入生理盐水作为抗凝剂, 血液回收过程中根据血量变化调整抗凝剂的流速, 避免发生凝血。麻醉后, 静脉注射乳酸林格氏液, 手术过程中应保证患者的红细胞压积不低于25%, 患者的红细胞压积低于25%应将自体血液及时输给患者, 自体血液回输后, 患者的红细胞压积仍低于25%, 及时补充异体浓缩红细胞[3,4]。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5,6,7,8,9,10]。

心理护理:术前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自体血液回收技术的工作原理、优点、使用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 缓解患者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护理人员应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问题, 向患者介绍自体血液回收技术成功病例, 为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保证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治疗。

并发症护理: (1) 低血压:患者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避免因失血导致的灌注不足, 护理人员为患者建立双侧静脉通道, 一侧通道为输体液, 另一侧通道为输血使用, 患者出现心悸、血压下降等症状时, 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护理及治疗措施; (2) 出血:自体血液回收在清除凝血因子及血小板的同时可能影响凝血功能, 患者出现出血量过多情况时, 可降低负压,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输入血小板; (3) 感染:自体血液回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防止因血液污染导致的菌血症, 患者术前给予抗菌药物治疗, 术后给予5d~7d抗菌药物, 防止感染, 定期测定患者体温并进行血常规检查; (4) 电解质失衡:患者术后输入生理盐水的量明显增加, 可能导致患者出现高氯性酸中毒症状, 同时因出血引发电解质丢失, 产生低钙血症, 临床可使用平衡盐液, 防止出现电解质失衡并发症, 检查患者的电解质变化, 根据患者的电解质变化情况及时补充电解质。

手术禁忌症预见性护理:严重溶血、恶性肿瘤、脓毒血症、肝肾功能不全均为自体血液回收禁忌症, 择期手术患者可排除禁忌症, 但急诊手术患者术前无法排除手术禁忌症, 护理人员应充分做好输异体血准备, 同时认真做好自体血液回收工作。

术中大出血预见性护理:护理人员应冷静、准确的配合医师工作, 巡回护理人员进行自体血液回收配合工作, 保证肝素滴注速度同血液回收速度相符, 密切观察患者的总出血量。

对污染物预见性护理: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污染物, 及时清除污染物可有效提高自体血液回收安全性。护理人员需准备负压吸附装置, 出现污染物时护理人员及时清除。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舒适度、并发症发生率、回收成功率、回输率。患者出院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利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与计量资料分别利用χ2检验与t检验表示, 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和舒适度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37%, 较对照组患者68.42%明显上升, 实验组患者的舒适度为92.11%, 较对照组患者60.53%明显上升,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情况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2 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回收成功率及回输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 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13.16%, 实验组患者回收成功率为100%,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94.74%, 实验组患者回输率为92.11%,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3.33%,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 说明其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3 讨论

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可防止由于异体输血引发的传染病、并发症等, 自体血液回收可及时注入新鲜血液, 自体血液在输血前不需要进行配血和配型试验, 可有效避免输血错误的情况[11]。同时自体血液回输降低因输血差错而导致的医疗事故, 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目前临床血资源相对短缺, 患者术中血液未利用导致资源浪费, 自体血液回收技术提高血液的利用率, 节约血资源[12]。研究显示[13], 自体回收血液同患者静脉血各项参数比较, 未见明显差异。因此, 自体回收血液明显优于异体血, 在血液回收过程中应减少纱布的使用, 以提高血液的回收率。自体血液回收机可快速清洗红细胞, 避免由于失血过多, 血源供应不及时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文献报道[14], 血液经过多层过滤, 去除脂肪、血凝、组织碎块等, 滤出物沉在储槽底部, 在回输过程中应保留储血器底部的血液, 防止滤出物进入患者体内, 导致血栓或感染, 血液回输间隙将输血袋放置在储血器侧面, 回输结束将储血器的负压降低, 应保证储血器低于伤口位置, 避免产生逆行感染。

自体血液回收机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53例, 其中男89例, 女64例;年龄9~87 岁, 体重28~84 kg。全髋关节置换术121例, 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8例, 腰椎管狭窄和腰椎间盘手术24例。术前考虑此类手术复杂、手术时间长、且术中出血多, 故采用术中血液回收。

1.2 麻醉及监护

应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116例, 静脉与吸收复合全麻37例。术中监测ECG、HR、BP、SPO2, 麻醉前静脉补充平衡液, 术中维持补液, 保持循环稳定, CVP维持在6~10 cmH2O, 尿量保持150 mL/h。

1.3 方法

采用Cell Saver全自动血液回收机, 术前将其与无菌一次性管路连接, 采用负压 (80~100 mmHg) 吸引为宜, 通过管路将术野内的出血, 包括术中出血、伤口渗血、手术纱布上残留的血液及术野盐水冲洗液等收集到储血滤过器中, 在吸收血液的同时加入含肝素的生理盐水抗凝 (500 mL生理盐水内含肝素1.25×106 U) , 开始吸血前快速向储血罐中注入肝素盐水200 mL, 其后滴速为60滴/min。过滤后的血液进入储血器, 当储血罐内血液大于800 mL时, 血液回收机进入全自动控制程序, 即离心、分离, 用0.9%生理盐水洗涤去除抗凝剂、游离血红蛋白、细胞碎屑及脂肪滴等, 将洗涤后所得的浓缩红细胞回输给患者。手术中根据回收血量的多少和血液检测结果及术中出血量决定是否输异体血和其他血制品。

1.4 观察指标

在血液回输过程中,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包括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 观察各种

不良反应, 如发热、皮疹、过敏反应、血红蛋白尿及凝血异常等。手术中注意记录出血量、回收血量、回输血量及异体输血量。术后复查血常规和凝血功能。

1.5 输同种异体血的指征

术中出血量大且快, 或术后Hb小于80 g/L, 以及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早期症状 (口渴、出虚汗、皮肤苍白发凉、心率加快等) 。

2 结果

153例手术患者, 经血液回收机回收浓缩红细胞53 703 mL, 平均每人 (410±240) mL, 其中116例 (75.8%) 术中、术后未输异体红细胞及其他血制品;37例 (24.2%) 因术中出血较多或术后伤口引流量较多, 给予异体红细胞2~4 U。12例自体血回输大于800 mL, 其中3例自体血回输大于1 500 mL。所有患者在回输自体血过程中均未出现发热、脂肪栓塞、凝血异常或全身感染症状。

3 讨论

骨科手术特别是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复杂、耗时长、出血多, 围手术期常需要异体输血, 因此如何减少术中失血、预防输血带来的各种不良反应一直是临床医生关心的问题。我们术中采用自体血液回收, 提供与患者完全相容、常温的同型血液, 缓解了血源的紧张, 杜绝了异体输血的并发症。此外, 其红细胞中2, 3-DPG和ATP的含量均高于库存血并有较好的携氧能力[3,4], 术中及术后的SPO2监测维持在97%以上也证明了这点。153例骨科手术的异体输血量明显减少, 并无明显并发症发生。自体血回输有时会出现一过性肉眼血红蛋白尿, 经处理后短时间内可自行消失。甚至有患者发生血红蛋白尿, 无需特殊处理, 4 h以内也可自行消失[5]。由于回输的红细胞在洗涤时去除了抗凝剂、游离血红蛋白、细胞碎屑、脂肪滴等, 明显降低了对凝血系统的影响。但当回输的红细胞超过其血容量的30%时, 就应该补充血浆和凝血物质, 防止凝血功能异常, 并且注意机体内环境的平衡。

全自动血液回收机电脑控制, 易于操作, 能回收90%以上的术野内各种出血。处理后的浓缩红细胞压积在50%以上, 处理速度快, 3 min即可提供250 mL浓缩红细胞。但值得注意的是, 血液回收机的负压吸引是以80~100 mmHg为宜, 但在实际操作中, 应根据血液回收机的型号和吸引管的不同调节负压, 要以能顺利吸回血液的最小压力为宜, 负压过大加重红细胞的破坏。总之, 在骨科手术中应用洗涤式自体血液回收既安全可靠, 又可以有效的规避不良事件的发生。虽然价格比输同等单位的异体血费用要高, 但我们认为在当今血液紧张的社会背景下很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全自动血液回收机, 收集手术野出血, 经处理后回输给患者。结果应用自体血回收, 使75.8%的患者避免了术中、术后异体血的输入, 术后血液检测及凝血功能指标正常。结论自体血回输可使需输血的骨科手术患者避免了异体输血带来的潜在危险, 节约了血资源。

关键词:自体输血,血液回收机,手术

参考文献

[1]王心田, 屠伟锋.新世纪血液保护技术的展望[J].实用医学杂志, 2003, 19 (3) :219-221.

[2]王丽华, 赵砚丽, 陈伯銮.回收式自体输血的研究概况及进展[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2004, 25 (5) :308.

[3]庄心良, 曾因明, 陈伯銮, 等.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740.

[4]Schmidt H, Folsgaard S.Mortensen Pelmpact of au-totransfusion afte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n oxygen transport[J].ACTA Anesthesion Scand, 1997, 41 (8) :995.

自体血液回收机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选择对象 46例手术患者,其中男30例,女16例。年龄17~80岁,体重41~85kg。气管插管全身麻醉39例,椎管内阻滞麻醉7例。手术分类:脊柱手术21例;脑外科手术8例;妇产科手术(宫外孕)5例;髋关节手术6例;普外科手术(肝脾破裂)6例。术前检查患者心、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全组为非感染、非肿瘤患者。

1.2 仪器与材料 利用自体-2000型血液回收机(北京京精医疗设备公司提供)。一次性材料随机佩带。

1.3 方法 血液收集采用负压吸引。把患者伤口创面的出血吸入储血器内,在吸血的同时,通过连接在吸引管道上的抗凝剂注入管滴入抗凝剂使其与回收的血液混合,产生抗凝作用。抗凝剂配伍为500ml生理盐水加入肝素25 000U,抗凝剂体积与吸入血体积比为15∶100,血液在储血器内经多层过滤(过滤网直径为40μm),然后进入血液回收罐内经分离、清洗、净化处理。细胞碎片、游离血红蛋白及抗凝剂等被分流去除,浓缩的红细胞保留在血液袋内,在手术中或手术后直接回输给患者。

1.4 观察指标 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缺血、缺氧情况,并抽取患者术前静脉血、术中回收原血、经回收机处理后的浓缩血细胞、术后静脉血,进行血常规和血浆电解质检查。

1.5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均用x¯±s表示,术前、术后参数作配对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46例患者所回收的血经处理后均在手术中直接回输给患者。所有病例手术后恢复顺利,无输血反应,无感染,生命体征平稳。手术中均未进行输异体血。

2.2 血常规检查,手术后24hWBC明显高于手术前,而PLT明显低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无明显变化。见表1。

注:*与术前比较,P<0.05。

2.3 所有患者术中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的脉搏加快、面色苍白表现,术后6h内症状改善趋于正常水平。见表2。

注:术中与术前比较*P<0.01,有明显差异。1mmHg=0.1333kPa

2.4 血浆电解质检查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见表3。

注:术前、术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3.1 同种异体输血可使受者免疫效应细胞抑制或免疫抑制细胞激活,引起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异体输血引起的肝炎、艾滋病等传播的不良反应,给异体输血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采用手术中自体血液回输越来越受到重视[1]。另一方面,医疗用血与日俱增,血源紧张,供需矛盾日渐突出,而在手术中自体血液流失未被利用,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因此血液保护迫在眉睫。我们应用自体-2000型血液回收机,对46例手术临床观察表明,其不仅能有效收集手术野和体腔内的失血或积血,经过滤、离心分离和洗涤,使每例患者平均可获得726ml的浓缩红细胞,而且没有发现输血不良反应。血常规检测结果表明,接受自体血回输者术后RBCHbHCT,均与术前水平无明显差异(见表1)。但本研究也观察到术后患者的WBC较术前要增高,可能与手术应激反应有关;术后患者的PLT明显低于术前水平,是否与洗涤过程中血小板的丢失还是其他因素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出凝血方面的异常。这说明输用经血液回收机处理后的自体血液安全可靠。也有资料表明接受自体血回输者要比接受异体输血,似乎更有利于肝功能的保护[2,3]。

3.2 经自体-2000型血液回收机回收处理后的血液,含有较高浓度的红细胞,HCT可达50%以上,并清除了组织碎片、脂肪细胞、破坏的细胞基质、游离的血红蛋白及抗凝剂、血浆等,提高了输血的安全性,节约了血液资源,尤其能解决RH阴性血型紧缺的问题,为抢救赢得时间。本结果也证实自体血回输不存在输异体血的不良反应,由于回输的是自体的新鲜血液,因此红细胞的存活时间与静脉血接近,携氧能力较好[4]。也不存在由于输库存血而引起血钾升高的问题,本观察也证实手术前后患者血钾等电解质没有明显变化(见表3),进一步说明输用经血液回收机处理后的自体血液是安全可靠的。

3.3 观察生命体征、维持循环稳定,对术前、术中、术后6h的血压、脉搏、呼吸、皮肤颜色进行观察,术后6h内每30min测量血压、脉搏、呼吸1次,并观察缺血、缺氧指征的变化,并与术前进行比较,及时发现变化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发生意外。特别在引流高峰时更要注意。由表2所示,术中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的脉搏加快、面色苍白的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早期休克表现,估计是患者对缺血、缺氧的代偿反应。经吸氧、及时补充晶、胶体液来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均在6h内恢复正常。

3.4 术中自体血液回输虽有很多优点,但仍应注意在回收过程中尚没有完全解决的一些问题:(1)经分离、洗涤处理的血液已不含有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大量输入时,应注意凝血功能的检测,必要时可补充新鲜血小板。(2)由于分离、洗涤处理,血液中血浆蛋白丢失,血液的胶体渗透压降低,因此,大量回输后应注意补充胶体液、血浆或白蛋白,防止组织水肿。(3)虽然使用大量生理盐水洗涤,但仍含有少量的肝素,在大量输入回收血后要注意检测激活凝血时间(ACT),必要时应给予鱼精蛋白拮抗[5]。

3.5 对于被细菌或恶性肿瘤细胞污染的血液,是否可回收存在争议,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尚属禁忌。采用术中回收式自体血液回输无输血反应,无感染,安全有效,节约血源,可缓解医疗用血矛盾,避免异体输血的不良反应。因此,回收式自体输血是输血技术的补充和完善,更是输血医学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赵俊,主编.新编麻醉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164.

[2]张明礼,刘艳,宋庆,等.国产自体2000型血液回收机的临床应用〔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2,30(6):559-562.

[3]招伟贤.血液回收技术及其安全性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03,19(3):228.

[4]何开华,刘苏,张光兴,等.回收式自体输血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3,28(2):210。

自体血液回输在手术中的应用 篇8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手术95例,男性 53例,女性 42例;年龄4~95岁;平均 44岁。急诊27例,平诊68例。急诊脾破裂7例,肝破裂3例,宫外孕16例,黄体破裂1例,;平诊 腰椎骨折内固定19例,关节置换10例,股骨干骨折内骨定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7例,髋臼骨折内固定6例,功其他骨折内固定16例,颅内血肿清除术3例。回输自体血在100~2750ml。回收血均在手术开始后60min内开始回输,速度40~60滴/min。95例病人术中,术后只有6例输入了异体血。无输血及过敏反应发生。

1.2 装置与方法

1.2.1 装置

北京京精医疗公司生产的自体-3000P型自体血液回收机(以下简称自体血液输机);自体血液回收机上配套的一次性使用血液收集装置。

1.2.2 方法

在无菌操作下将各种管道系统,储血过滤器,血液回收罐等一次性无菌用品连接并安装在主机上(主机无需消毒)血液回收机配套材料均采用环氧乙烷消毒灭菌,且一次性使用,因血液回收均在密闭的配套材料中进行,故保持清洁即可。在安装与连接各管道接头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即可避免或减少医源性交叉感染,配制500ml抗凝剂(生理盐水500ml+肝素25000U),使用3000ml装生理盐水作为清洗液并与血液回收罐连接好,负压吸引器与储血过滤器相连。

1.2.3 术中

术中通过吸血管收集术野及或腹腔内出血至储血滤器,要保证血液无污染为防止血液凝固,应根据手术出血速度调节肝素钠盐水速度,通常15~20滴/min,出血多时可以快一些。当收集血液达600ml以上时,开始进行血液清洗、然后将处理过的红细胞收集到输血袋,其中血浆、血红蛋白、血小板、细胞碎片、脂肪、细菌、污染物和抗凝剂都将被清除掉。在输血前用0.9%盐水充分冲洗输血器及外周血管,尽量保证输血安全。

1.2.4 手术开始

手术开始30min后可进行回输,也可根据出血情况如病人已失血较多则立即回输,如失血量不大且手术未完则可等手术即将结束时再回输,原则上不应超过6h,输血速度的调节40~60滴/min,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及输血反应的发生,术中做好各项记录,包括出血量,回收血量及回输血量。

1.2.5 术毕及术后

术毕及术后第1天监测病人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必要时及时补充凝血因子及血小板。

2 结果

本组95例患者术中回收血液共76250ml,平均每人[800ml±105ml]占估计失血量的70%以上。68例平诊患者术中回收血液共48850ml,平均[700ml±100ml];27例急诊手术血液回收量31950ml,平均[1000ml±200ml],最多1例2750ml。在血液回输过程中均未发生过敏反应,溶血反应和发热反应,术后顺利恢复均未发生血源性感染,术后病人血常规及凝血项目检查均在正常范围。

3 讨论

血液回收机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各科手术的先进医疗设备,通过在手术中回收自体血,对血液进行分离、清洗和净化后回输,可实现减少甚至不使用外来血源的目的,因为手术前及手术中出血量大时可使体内血容量骤减,血压下降,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所以在手术过程中需要较多的容量补充,其治疗的关键是有效的补充血容量,抗休克及手术止血。当病人出血量较少时,靠输注晶体液及胶体液可以维持有效灌注,但急性出血量达到病人自身血容量的25%~30%时,仅靠输晶胶体则不能维持有效灌注,需要输注红细胞来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液回收可以做到这一点,经回收处理的血液,含有较高浓度红细胞,并清除了组织碎片、脂肪细胞、破坏的细胞基质、游离血红蛋白和脂肪酸以及抗凝剂等。提高了大量输血的安全性,节约了血液资源,维持了血液动力学的稳定。既无污染的自体血是质量最好的血源,无需做输血配伍交叉试验,这样既避免了大量使用外来血源的诸多弊端,如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不会引起如过敏反应、溶血反应和发热反应等并发症;而且由于很多病毒和细菌也可因为外来血源的污染而进入病人体内,给病人身心健康带来巨大的伤害,并可能造成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有文献报道的自体血液回收中可能出现的低蛋白血症、凝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本院尚未发生,可能与回收血量相对少有关。

自身输血可以避免输入异体血引起的各种并发症[1],如溶血性和过敏性反应、同种免疫反应和免疫抑制等[2]。目前,我国肝炎发病率高,艾滋病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库存血液存在携带相应病毒的可能性很大,而自体输血作为比较安全的输血方法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3]。由于血源紧张,医疗用血矛盾日趋突出,为了解决血源问题并减少输血所致传染病,大力推广自体血液回输以尽量减少异体血的输入,对降低术后感染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肝炎和艾滋病等病毒性疾病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自体血还具有①不需要检验血型和交叉配血;②可解决特殊血型(Rh阴性)病例供血紧张问题;③红细胞活性较库血好,携氧能力强;④提高手术中大出血抢救成功率,操作简便易于推广等优点。另外,随着人们对肝炎、疟疾、梅毒、艾滋病等输血性传染病防范意识的增强及经济条件的改善,自体血液回输作为强有力的减少异体血输入的措施[4],将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倪文岚,陈坤堂,陈利民,等.自体输血在外伤性脾破裂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1995,30(20):76-78.

[2]靳艳卿,崔苏扬.全自动血液回输机在围术期的应用进展[J].临床麻醉学,2004(20):381-382.

[3]彭家宽,易礼清,王连元,等.自体输血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输血,2002,15(6):404-405.

上一篇:乡村居民消费论文下一篇:市场结构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