贮存式自体输血

2024-11-09

贮存式自体输血(精选6篇)

贮存式自体输血 篇1

异体输血即使再严格的筛选检查也不能完全避免同种输血合并症的发生[1], 而自体输血对患者来说是最安全的输血方式, 不仅不传播疾病, 无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反应, 而且无异体抗体引起的免疫反应[2]。我们对48例心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应用贮存式自体输血 (PAT) , 比较其贮血前与术后1周所研究血小板参数变化, 同时选取50例心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采用异体输血 (HBT) , 比较其术前与术后一周以及与PAT组所研究血小板参数变化, 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本院收治的各种心脏外科手术患者98例 (男性60例, 女性38例) , 年龄11~64岁, 中位年龄46岁, 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 Hd>110g/L, Hct>0.33, 既往无出血或血压偏低及肝肾功能不良者。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 分成PAT组, 男29例、女19例;HBT组男33例、女17例, 术中若出现意外或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历则予以排除。

1.2 自体输血采血方法

对无自体采血禁忌的患者一般每次采血200~400m L, 两次采血时间间隔不小于3d, 最后一次采血在手术前3d完成, 用三联袋采集血液, 在大容量冷冻离心机内离心, 离心力5000×g, 温度控制在4℃±2℃, 离心7分钟, 取出后把血袋放于分浆夹内, 将血浆分入空的转移袋内, 速冻保存, 然后把末袋CPDA液加入主袋浓缩红细胞内4℃保存。用时37℃溶浆机溶解血浆和血液同时输注。对自体采血患者应补充铁剂, 本组患者口服硫酸亚铁300mg/次、3次/天, 直至手术前。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软件包做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进行配对t检验, 各组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2 结果

2.1 PAT组:

48名患者共贮自体血液总量达26200m L, 采血过程顺利, 自体血回输过程中患者无不适反应;HBT组:50名患者输异体血总量为红细胞264U, 血浆33760m L。

2.2 2组术前

PAT组为贮血前) , 术后7d PLT、MPV、PDW及血小板比率指标变化比较见表1, 结果显示术前两组血小板参数无显着性差异 (P>0.05) , PAT组贮血前与术后7d血小板参数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HBT组术后7d血小板参数明显小于术前 (P<0.01) , 与PAT组相比也有显着性差异 (P<0.05) 。

3 讨论

心脏外科手术用血量一般较其他外科手术用血量大, 而自体输血具有操作方便, 安全、经济、有效、又无需进行交叉配合试验等优点, 并且有刺激骨髓造血功能、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机体微循环的作用, 同时对机体血小板数量和功能还具有明显的保护和恢复作用[3], 本文表1显示, PAT组贮血前和术后7d的血小板参数无明显变化, 而HBT组血小板计数术后7d显着地低于术前值和PAT组 (P<0.05~0.01) 。其机制可能与血小板的免疫结构有关, 主要是血小板同种异体抗原反应所致。输注库血时, 虽然经过配型, 也只是做到已知部分主要红细胞抗原抗体匹配, 且并未做血小板配型, 所以对大多数患者就有可能发生部分抗原抗体免疫反应, 形成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的复合物, 造成对自身血小板的特异性损伤, 导致血小板被破坏[4], 使体内血小板平均寿命减少而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 而自体输血则可以完全避免上述情况发生。

血小板由于免疫反应被破坏后, 数量减少其功能也随之降低, MPV可作为骨髓功能恢复的早期诊断指标, 以及血小板内在功能大小的指标, 当骨髓受抑制时, MPV与血小板同时下降, PDW是反映血液血小板体积大小是否均匀的参数, 其升高说明血小板大小不一, 通常情况下, MPV与PDW呈正相关, MPV值越小, 显示骨髓受抑制程度越大;而MPV值增大常提示骨髓代谢活跃、血小板内在功能、粘附力与聚集力相对强, 止血功能也强。胶原和凝血酶诱导血小板聚集速度和程度随MPV增加而增大。本文PAT组MPV、PDW术后显着地大于HBT组, 说明PAT组血小板功能未受影响, 而对照组血小板内在功能受抑而存在一定缺陷。

总之, 贮存式自体输血可以刺激自体骨髓造血功能, 避免异体输血发生的免疫反应, 保护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的早期恢复, 同时可见PAT组和HBT组术后患者引流液不论质和量也有一些差别。贮存式自体输血不仅操作方便, 安全, 有效, 也可以节约血液资源和减轻患者负担,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且对稀有血型的患者意义尤大。

参考文献

[1]郭峰, 钱宝华, 许育, 等.自身与异体输血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2, (1) ;4-5.

[2]蔡葵, 容伯芬.预存式自体输血在骨科择期手术的应用[J].实用检验杂志, 2007, 14 (13) :1723.

[3]Ouriel K, Shortell C K, Green R M, et al.Intraoperative autotransfusion in aortic surgery[J].J Vasc Surg, 1993, 18 (1) :16-22.

[4]王鸿利.血栓与止血检测的临床应用[J].中华检验杂志, 2008, 31 (1) :13-17.

贮存式自体输血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06例, 年龄在16~62岁, 男71例, 女35例;择期手术病种肝胆疾病32例, 肺脏疾病11例, 食道癌5例, 纵膈肿瘤2例, 肾结石14例, 后腹膜肿瘤5例, 巨大甲状腺6例, 乳腺癌5例, 胃肠癌18例, 子宫癌3例, 股骨颈1例, 其它4例;采集血液总量200~1200m L。

1.2 病人选择

根据我国《临床输血技术规范》[1]要求, 须符合以下条件:病人一般情况好, Hb大于110g/L或红细胞压积大于0.33者。

1.3 改良采集血方法

根据贮血量要求, 采血时间于术前1~3d内完成, 每天采血1次, 视病人情况第1天可先采200m L, 若病人无明显反应第2天以后每天可采400m L, 每次采血前嘱病人饮水, 同时建立静脉输液通道以防止采血过程中发生意外, 采血后要适当输液、卧床休息, 采集后的血液在血袋上贴上自体采血标签, 注明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血型、血量、采血日期, 血液置4~6℃储血冰箱内保存, 完成计划采血总量后第2天即进行手术治疗;自身血于术中或术后分次回输。

2 结果

全部均顺利采血、回输自身血, 采血和回输过程无不良反应发生, 术后除11例因术中失血过多而需另输异体血外, 其余不再另输异体血。

3 讨论

目前国外先进医院的自身输血率占50%以上, 我国差距很大不到20%[2]。根据我国《临床输血技术规范》[1]要求, 对于符合以下情况的各类择期手术病人, 都适用于贮存式自身输血:病人一般情况好, Hb大于110g/L或红细胞压积大于0.33者。贮存式自身输血是指采集受血者自身的血液预贮存起来以满足其本人手术或以后紧急情况时的需要, 主要用于择期手术患者, 是自身输血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也是最安全的输血方法之一。以往贮存式自身输血采集血的方法是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1]提出的两次采血间隔时间不少于3d, 也有提出采用“蛙跳式”采血方法, 这些方法的共同缺点是术前准备时间过长病人难以接受, 这点可能是目前我国开展自身输血率极低的原因之一, 也是病人血源浪费的主要原因。研究证明, 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 L或自身血容量的10%时, 轻度血容量下降可由组织液及脾脏贮存血所补充, 一般不引起全身症状, 为此我们对传统的采集血方法进行了改良:于术前1~3d连续每天采血1次、每次采血量最高400m L (或自身血容量的10%以下) 。本组病人全部是采用本法完成采血贮存, 在实施过程中未发现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无中途停止采血病例, 因此只要病人无其它严重的合并疾病, 身体状况良好, 符合贮存式自身输血条件的, 采用本方法是安全可行的, 它的优点是术前准备时间明显缩短、短期内可贮存自身血量大, 基本能满足较大手术用血要求。但采集整个过程中要注意:做好宣教取得病人的理解与配合;每次采血量不宜超过400m L;在采血前先给予建立静脉输液通道以便发生意外时能及时进行抢救;在采血过程中必须密切观察患者, 如出现不适反应, 即停止采血, 并给以适当的处理;临采血前、后嘱患者多饮水, 采血后要适当输液、卧床休息。

本组病人在实施改良贮存式自身输血过程中, 我们体会到它除了具有自身输血所特有的优点外, 还有以下突出的优点: (1) 术前准备时间明显缩短。 (2) 节约血源:本组有3例原发性巨块型肝癌择期手术患者是在当时本市中心血站缺少血源而且估计术中用血量较多的情况下采用本法而得以及时手术治疗, 另有7例属AB稀有血型患者采用本法顺利完成了手术治疗。因此, 改良贮存式自身输血对血源短缺的边远地区及对于Rh (D) 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的输血有着更大的帮助意义。 (3) 不会加重病情, 这点与报道的一致。 (4) 避免回收式自身输血导致肿瘤复发或插散的风险。 (5) 与稀释式自身输血一样, 操作简便, 但其可预贮血量远大于稀释式。

总之, 改良贮存式自身输血经过临床实践证明是安全可行的输血治疗手段, 且适应证广, 尤其适合在外科领域的各种择期手术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医发[2000]184号.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附件2)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0.

贮存式自体输血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选择对象 46例手术患者,其中男30例,女16例。年龄17~80岁,体重41~85kg。气管插管全身麻醉39例,椎管内阻滞麻醉7例。手术分类:脊柱手术21例;脑外科手术8例;妇产科手术(宫外孕)5例;髋关节手术6例;普外科手术(肝脾破裂)6例。术前检查患者心、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全组为非感染、非肿瘤患者。

1.2 仪器与材料 利用自体-2000型血液回收机(北京京精医疗设备公司提供)。一次性材料随机佩带。

1.3 方法 血液收集采用负压吸引。把患者伤口创面的出血吸入储血器内,在吸血的同时,通过连接在吸引管道上的抗凝剂注入管滴入抗凝剂使其与回收的血液混合,产生抗凝作用。抗凝剂配伍为500ml生理盐水加入肝素25 000U,抗凝剂体积与吸入血体积比为15∶100,血液在储血器内经多层过滤(过滤网直径为40μm),然后进入血液回收罐内经分离、清洗、净化处理。细胞碎片、游离血红蛋白及抗凝剂等被分流去除,浓缩的红细胞保留在血液袋内,在手术中或手术后直接回输给患者。

1.4 观察指标 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缺血、缺氧情况,并抽取患者术前静脉血、术中回收原血、经回收机处理后的浓缩血细胞、术后静脉血,进行血常规和血浆电解质检查。

1.5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均用x¯±s表示,术前、术后参数作配对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46例患者所回收的血经处理后均在手术中直接回输给患者。所有病例手术后恢复顺利,无输血反应,无感染,生命体征平稳。手术中均未进行输异体血。

2.2 血常规检查,手术后24hWBC明显高于手术前,而PLT明显低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无明显变化。见表1。

注:*与术前比较,P<0.05。

2.3 所有患者术中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的脉搏加快、面色苍白表现,术后6h内症状改善趋于正常水平。见表2。

注:术中与术前比较*P<0.01,有明显差异。1mmHg=0.1333kPa

2.4 血浆电解质检查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见表3。

注:术前、术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3.1 同种异体输血可使受者免疫效应细胞抑制或免疫抑制细胞激活,引起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异体输血引起的肝炎、艾滋病等传播的不良反应,给异体输血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采用手术中自体血液回输越来越受到重视[1]。另一方面,医疗用血与日俱增,血源紧张,供需矛盾日渐突出,而在手术中自体血液流失未被利用,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因此血液保护迫在眉睫。我们应用自体-2000型血液回收机,对46例手术临床观察表明,其不仅能有效收集手术野和体腔内的失血或积血,经过滤、离心分离和洗涤,使每例患者平均可获得726ml的浓缩红细胞,而且没有发现输血不良反应。血常规检测结果表明,接受自体血回输者术后RBCHbHCT,均与术前水平无明显差异(见表1)。但本研究也观察到术后患者的WBC较术前要增高,可能与手术应激反应有关;术后患者的PLT明显低于术前水平,是否与洗涤过程中血小板的丢失还是其他因素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出凝血方面的异常。这说明输用经血液回收机处理后的自体血液安全可靠。也有资料表明接受自体血回输者要比接受异体输血,似乎更有利于肝功能的保护[2,3]。

3.2 经自体-2000型血液回收机回收处理后的血液,含有较高浓度的红细胞,HCT可达50%以上,并清除了组织碎片、脂肪细胞、破坏的细胞基质、游离的血红蛋白及抗凝剂、血浆等,提高了输血的安全性,节约了血液资源,尤其能解决RH阴性血型紧缺的问题,为抢救赢得时间。本结果也证实自体血回输不存在输异体血的不良反应,由于回输的是自体的新鲜血液,因此红细胞的存活时间与静脉血接近,携氧能力较好[4]。也不存在由于输库存血而引起血钾升高的问题,本观察也证实手术前后患者血钾等电解质没有明显变化(见表3),进一步说明输用经血液回收机处理后的自体血液是安全可靠的。

3.3 观察生命体征、维持循环稳定,对术前、术中、术后6h的血压、脉搏、呼吸、皮肤颜色进行观察,术后6h内每30min测量血压、脉搏、呼吸1次,并观察缺血、缺氧指征的变化,并与术前进行比较,及时发现变化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发生意外。特别在引流高峰时更要注意。由表2所示,术中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的脉搏加快、面色苍白的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早期休克表现,估计是患者对缺血、缺氧的代偿反应。经吸氧、及时补充晶、胶体液来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均在6h内恢复正常。

3.4 术中自体血液回输虽有很多优点,但仍应注意在回收过程中尚没有完全解决的一些问题:(1)经分离、洗涤处理的血液已不含有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大量输入时,应注意凝血功能的检测,必要时可补充新鲜血小板。(2)由于分离、洗涤处理,血液中血浆蛋白丢失,血液的胶体渗透压降低,因此,大量回输后应注意补充胶体液、血浆或白蛋白,防止组织水肿。(3)虽然使用大量生理盐水洗涤,但仍含有少量的肝素,在大量输入回收血后要注意检测激活凝血时间(ACT),必要时应给予鱼精蛋白拮抗[5]。

3.5 对于被细菌或恶性肿瘤细胞污染的血液,是否可回收存在争议,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尚属禁忌。采用术中回收式自体血液回输无输血反应,无感染,安全有效,节约血源,可缓解医疗用血矛盾,避免异体输血的不良反应。因此,回收式自体输血是输血技术的补充和完善,更是输血医学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赵俊,主编.新编麻醉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164.

[2]张明礼,刘艳,宋庆,等.国产自体2000型血液回收机的临床应用〔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2,30(6):559-562.

[3]招伟贤.血液回收技术及其安全性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03,19(3):228.

[4]何开华,刘苏,张光兴,等.回收式自体输血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3,28(2):210。

贮存式自体输血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本组19例患儿是我院小儿骨科≤15岁的择期手术患儿。女7例, 男12例, 年龄12~15岁, 平均年龄14.0岁。手术名称:肱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2例, 股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4例, 骨盆骨折复位内固定术3例, 多发性骨折1例, 脊柱矫形术7例, 其他2例。

1.2 仪器设备

北京万东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BW-8100A血液回收机及配套回收一次性耗材, 日本sysmex1800i血球分析仪及试剂。

1.3 方法

手术开始将手术中失血通过中心负压吸引收集并抗凝储存于储血罐, 抗凝剂的注入量与术中出血量1:10, 抗凝剂选用每支2mL含12500单位肝素, 加入生理盐水500mL混匀。调整好吸引器压力。按仪器操作手册操作血液回收机。吸入的血液经过滤、离心分离、清洗、净化后, 除去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创面组织、碎细胞、残余抗凝剂等。得到 (50±5) %比容的浓缩红细胞。根据手术中患儿的情况回输。认真记录术中的出血量、实际回收血量 (为术中回收的红细胞悬液量, 亦即自体回输血量) 。术中和术后注意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注意有无烦躁、皮肤苍白发凉、尿量减少、心率增快等情况生;在回收血液回输过程中, 记录各种不良反应, 如发热、血红蛋白尿、过敏反应及凝血异常等。及时回收手术野的失血, 保证手术过程中血压和血容量稳定。回收血室温条件下存放时间不超过6h为宜。手术中应尽量做好血液保护减少失血。术中的吸血棉垫、纱布可用肝素盐水浸泡 (肝素盐水的配制浓度同前) , 经过滤、洗涤也可回收红细胞利用。

1.4 临床效果观察

1 9例患儿分别观察术前H b、H c t、P LT参数与术后检测H b、Hct、PLT参数比较;结合出血量、回收量、异体输血量等指标进行疗效评估。

2 结果

应用该仪器19例小儿骨科手术平均出血量880.0mL, 平均回输血量520.0mL, 异体输血量平均红细胞悬液1.5单位 (1单位=200mL全血) , 血浆150mL, 术前平均血红蛋白126.0g/L, Hct 34.2%, PLT 190×109/L术后平均血红蛋白98.0g/L。Hct 27.6%, PLT241×109/L。7例患儿术中未输异体血, 应用血液回收机;回收术中的失血进行回输, 顺利完成手术。另12例患儿;骨盆骨折3例, 多发性骨折1例, 脊柱矫形术7例由于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 于术中术后输少量异体血。平均输异体红细胞悬液1.5单位、血浆150mL。临床效果满意, 与未使用血液回收机的组比较, 异体血用量大大减少。

3 讨论

目前文献报道同种异体输血发挥临床治疗作用的同时, 也会发生很多免疫相关的副作用, 如术后感染率上升、恶性肿瘤切除复发率增加等[1]。血制品中的同种异基因单核细胞表面的CD200分子、白细胞及储存过程中白细胞脱落的s HLA和s Fas L、血清中的生物活性分子等与输血相关免疫调节发生均有一定联系。异体输血导致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经输血传播疾病的种类目前研究比较深入10多种[2]。减少同种异体输血的临床应用, 可以减少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小儿骨科大型手术, 由于剥离面大, 骨骼及肌肉等组织广泛渗血, 术中、术后出血量较多, 而小儿血液总容量少, 出血对循环的影响较大, 如术中输入大量同种异体血, 可能引发传播性疾病、过敏反应等相应的并发症。国外报道:2%的AIDS与输血有关。输注异体血的患者中大约0.03%感染相关血液传播性疾病。国内报道:异体输血后HBV和HCV的感染率分别为1.4%和34.8%。这就迫使人们探索更安全的输血方法。儿童骨科手术术中自体血液回收回输既减少异体血的使用、缓解血源紧张, 又可避免了输入异体血可能引发的并发症[3,4]。本文使用的BW-8100A血液回收机, 具有以下特点: (1) 能回收出血量90%以上; (2) 处理速度快, 3 min可根据离心洗涤杯的大小提供170~250mL浓缩红细胞; (3) 处理后浓缩红细胞压积在50±5%的浓缩红细胞; (4) 游离血红蛋白清洗率>95%, 肝素清洗率>97%。 (5) 术中血液回输具有无传染疾病的危险、无需化验血型和交叉配血、不对血液成分产生免疫反应、红细胞的活力较库血好, 得到红细胞悬液由于3-DPG含量较高, 携氧能力强, 使用后血中PaO2显着高于术前, 围手术期基本无缺氧现象出现[5]。本组19例骨科手术患儿, 7例患儿仅应该自体输血顺利完成手术及康复, 其余另12例患儿;骨盆骨折3例, 多发性骨折1例, 脊柱矫形术7例由于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 于术中术后输少量异体血病儿术后恢复良好, 无输血反应, 无感染, 表明血液回收安全、可靠, 效果良好。术中要掌握好异体输血的标准, 若一旦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早期症状, 如口渴、皮肤苍白发凉、心率增快至100次/分以上, 或血红蛋自低于85g/L, 便有输注异体血的指征。注意掌握血液回收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防止人为因素造成污染。由于回收机的使用过程中血浆蛋白和凝血因子的丢失, 失血超过1500mL时会发生凝血障碍, 应适当补充血小板新鲜血浆和白蛋白。要预防使用广普抗生素[6]。

血液回收技术由美国Haemonetics公司研制1974年应用临床[7], 该装置使手术中的失血可再回收利用, 但由于使用成本过高, 未能在临床普及应用。近年来, 国产血液回收机的研发和临床应用, 成为医院各手术科室和输血科的必备设备。我院于2003年使用该技术投入骨科、外科、妇科等失血较多的手术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8,9]。

小儿骨科手术中血液回收机的使用, 使手术中的失血能够得到及时回收, 回收的浓缩红细胞的细胞形态完整性, 通过过滤、离心分离和清洗得到压的浓缩红细胞生物安全性可靠[10]。本组病例表明, 小儿骨科手术中应用洗涤式血液回输是安全可靠的, 既解决了血源短缺, 又避免了输异体血引起的疾病传播。

摘要:目的 研究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在小儿骨科手术中的适应证和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自体血液回收机对19例不同类型的小儿骨科手术进行术中的血液回收, 回收的血液经过自动吸引、过滤、离心分离、清洗、回输。结果 19例小儿骨科手术平均出血量880.0mL, 平均回输血量520.0mL, 异体输血量平均红细胞悬液1.5单位 (1单位=200mL全血) , 血浆150mL, 术前平均血红蛋白126.0g/L, 术后平均血红蛋白98.0g/L。结论 血液回收机能及时有效的回收失血, 在小儿骨科手术中安全应用, 可减少异体输血的应用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提高输血安全。

关键词:血液回收,小儿,骨科手术

参考文献

[1]朱鑫方, 夏荣.输血相关免疫调节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0, 18 (1) :268-272.

[2]王桂萍.浅谈输血传染疾病的风险[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18) :135.

[3]李军, 朱天岳, 马忠泰.术中及术后血液回收在骨科的临床应用[J].中华骨科杂志, 2001, 21 (2) :87-89.

[4]王成才, 袁红斌, 王新华, 等.自体血液回收在小儿特发性脊柱侧弯矫正术中的应用价值评估[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2, 9 (6) :548-549.

[5]胡小琴.心血管麻醉及体外循环[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7:242-246.

[6]杨成民, 李家增, 季阳.基础输血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358-359.

[7]Orr M.Autotransfusion:The use of washed red cells asodjunct to sompent therapy[J].Surgery, 1978, 84:728-730

[8]叶文仙, 徐贵全.回收式自体输血在妇科及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血液学杂志 (输血与检验版) 2007, 4 (5) :221-222.

[9]徐贵全, 梁永生, 叶文仙..回收式自体输血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J].贵州医药, 2005, 29 (12) :1122-1123.

贮存式自体输血 篇5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及分组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因宫颈癌ⅠB1行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年龄43 ~ 52岁,体重52 ~ 64 kg,手术时间180 ~ 225分钟,麻醉医师协会( ASA) 分级Ⅰ 级或Ⅱ级,心肺功能未见异常,无肝肾疾病病史,术前2周未接受抗凝治疗,凝血功能正常,术前血红蛋白 ( Hb) ≥110 g /L,血细胞比容( HCT) ≥0. 35,血小板计数( PLT) ≥100 × 109/ L且≤300 × 109/ L,白蛋白≥35 g / L。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术前采用HAT,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手术做术前准备。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见表1。

1. 2方法术者选择同一有经验组,手术时间控制在4小时以内,出血量低于200 ml,术中无其他血制品输入,术毕返回病房后即开始早期被动肢体运动, 术后2 ~ 5天均使用那屈肝素钙4100 U皮下注射每日1次抗凝治疗。

1. 2. 1 HAT的实施术前与观察组患者及家属签署自体输血协议书,在麻醉诱导后通过颈内静脉补充乳酸林格液( 8 ~ 10) ml/kg,取桡动脉血测定HCT作为血液稀释前的对照值,并由此计算出将HCT稀释到0. 30时的采血量。根据Gross公式[1]计算出采血量, 预定取血量 = ( 手术前HCT - 拟稀释HCT) /( 术前HCT + 拟稀释HCT) × 每公斤血容量 × 体重( kg) × 2。 经桡动脉放血,同时从另一侧静脉输入胶体液及晶体液( 按1∶ 3的比例) 维持正常血容量。采血结束后按常规手术。采血时的注意事项[2]: 1必须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防止并发症。2采血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避免因采血速度过快导致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放血速度保证中心静脉压( CVP) 、血压( BP) 、 心率( HR) 基本不变,大约10分钟后采血250 ~ 300 ml,总采血量300 ~ 400 ml。3注意观察集血袋的量。 如果过量的采集可能因为抗凝剂不足,集血袋里的血液会出现血凝块。4用集血袋收集并存放于手术室室温下,摇晃均匀,手术结束前或术中需要时回输。 对照组入室全身麻醉后按常规手术。

1. 2. 2观察指标分别于入室开放静脉后( T0 ) 、术毕( T1) 、术后24小时( T2) 抽取两组肘静脉血样测定Hb、HCT、凝血酶原时间( PT) 、激活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 、纤维蛋白原( FIB) 和D-二聚体浓度、全血黏度高切变率、全血黏度低切变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 术前1天及术后7天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超探测两组患者双下肢深静脉通畅情况,术后出现DVT症状和体征的患者当天行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是否有DVT形成。

1. 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3. 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 s) 表示。定性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组内手术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DVT发生率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两组患者Hb、HCT指标变化与T0比较,T1及T2观察组Hb、HCT明显降低( P < 0. 05) ,与对照组同一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在回输自体血后其指标逐渐回升,但术后1天仍低于术前及对照组水平( P < 0. 05) ,见表2。

1与 T0 比较,P < 0. 05; 2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P < 0. 05

2. 2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比较与T0比较,T1及T2时观察组全血黏度高切变率、 全血黏度低切变率、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对照组T1及T2时血浆黏度较T0时降低,且T2较T0的D-二聚体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T1及T2时全血黏度高切变率、全血黏度低切变率及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升高,观察组T2时D-二聚体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见表3、 表4。

1与 T0 比较,P < 0. 05; 2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P < 0. 05

1与 T0 比较,P < 0. 05; 2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P < 0. 05

2. 3术前及术后双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结果全部患者术前1天行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皆未发现有DVT或其他血管疾病; 术后7天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对照组发生静脉血栓5例,DVT发生率为12. 5% ,观察组未发现深静脉血栓。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3讨论

宫颈癌行广泛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的患者是下肢DVT形成,甚至是发生肺栓塞的高危人群。有研究表明,宫颈癌根治术DVT发生率为5. 5% ~ 10. 0%[3]。宫颈癌根治术手术范围大,特别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使髂血管及其周围组织受损,是患者术后易并发DVT的重要原因。DVT不仅会导致致命的肺栓塞,也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选择可行、安全的方式预防术后DVT的形成对于宫颈癌患者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采用HAT来预防宫颈癌患者术后DVT的发生。

HAT是在麻醉后或手术主要出血步骤前抽取患者一定量的自身血在手术室常温下保存,同时输入胶体液及晶体液( 按1∶ 3的比例) 维持正常血容量[4]。 血液被稀释后,由于血黏度降低,血流阻力减少,使得血液流速加快,微循环灌流量增加,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减少了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血流缓慢和淤滞是造成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 血液流变学各参数可作为反映微循环功能的重要标志,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红细胞聚集性在血液稀释后明显降低。红细胞聚集程度主要与红细胞膜的物理化学结构、表面静电荷与静电力、p H值、渗透压等相关联[5]。HAT可以降低FIB含量,胶体液又能增加红细胞表面负电荷,保持血液的混悬稳定性,减少缗钱状红细胞的形成,这些都可以降低红细胞聚集性[6]。本研究中观察组在HAT后红细胞变形指数升高,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差异,表明术前HAT能增加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有助于红细胞通过微血管。从而增加微循环的有效灌注,减少静脉瘀血。同时,高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主要是红细胞变形性产生,高切黏度高,红细胞变形能力或弹性差,血管壁硬化毛糙。低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主要是红细胞聚集决定的,低切黏度高,红细胞聚集性增高[7]。在本实验中: 观察组患者的HCT、Hb因稀释效应而降低,全血黏度切变率随HCT和Hb的降低而降低,从而使血流阻力降低, 血液的流动性增强,使红细胞在血液中能保持悬浮, 易于通过微循环,减少了局部代谢产物,有效防止了血栓的形成。

D-二聚体是血栓形成后FIB在纤溶酶作用下降解的最小片段,是DVT形成的排除指标[8]。本研究中,术后1天时对照组D-二聚体较观察组显著升高。 术后7天时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对照组中有5例 ( 12. 5% ) 检出有静脉血栓,表明可以通过测定D-二聚体的水平来检测术后DVT的形成。

综上所述,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之一,深静脉血栓形成重在预防。HAT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确切、方法简单、操作方便, 无需特殊设备,可减少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评价稀释式自体输血对宫颈癌术后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因宫颈癌ⅠB1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术前采用稀释式自体输血,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手术。分别于入室开放静脉后(T0)、术毕(T1)、术后24小时(T2)抽取两组肘静脉血样,检测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凝血功能指标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指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于术前1天及术后7天探测两组患者双下肢深静脉通畅情况。结果:与T0比较,T1及T2时观察组患者Hb和HCT明显降低,与对照组同一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T1及T2时观察组全血黏度高切变率、全血黏度低切变率、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升高;对照组T1及T2时血浆黏度降低且T2时D-二聚体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1及T2时全血黏度高切变率、全血黏度低切变率及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升高,T2时观察组D-二聚体降低(P<0.05)。术后7天时,彩色多普勒超声下,对照组DVT发生率12.5%,观察组无DVT发生。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稀释式自体输血能改善手术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降低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

贮存式自体输血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进行择期手术的20例泌尿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35~76岁,平均(60.2±5.6)岁。

1.2 方法

满足血常规指标:男Hb>120 g/L,女Hb>110 g/L,Hct>0.33[1]。心、肾、肺、肝等功能正常,同时为患者制定合理地采血计划,嘱患者在采血前适量饮水,最大采血量≤400 mL/次;对采血量达到400 mL或>60岁的患者补充晶体液,必要时进行叶酸及铁剂的补充[2,3]。进行自体输血是患者,应先进行详细的化验检查和体格检查,对于符合条件的患者,应与家属及患者进行谈话,进行“自身输血同意书”的签定,为患者建立一条大静脉通道,平衡液的输注用16~20 G的静脉留置套管针,一侧手臂进行血压监测,另一侧手臂缚血压计袖带,位置为距肘窝上3~4 cm处,然后将止血带扎在袖带下,采血采用“蛙跳式”,在肘正中静脉使用含ACD-B保养液的一次性采血袋进行自体全血的采集,采血过程中应维持压力为70~90 mmHg,采血时间为10~15 min,采血速度为20~30 mL/min,采血过程中应摇动血袋,充分混合血液和保养液,,避免血液的凝集,采血200或400 mL/次,严格双层密封血袋,注明采血日期、血型、姓名,于4℃冰箱保存采出的血液,7 d为采血的间隔时间,移植前3 d进行最后1次采血。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

2 结果

进行择期手术的20例患者共采集7 000 mL自体血量,1 U红细胞按200 mL全血计算,相当于采集悬浮红细胞35 U。见表1。

20例患者在采血后、手术后血常规指标比采血前、手术前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LT、Hct、Hb均维持在较高水平(PLT>150×109/L、Hct>30%、Hb>110 g/L)。见表2,3。

3 讨论

自体输血较广泛的应用在泌尿外科手术中[1,2,3,4,5],不仅可诱导自身造血系统的活跃状态,还可有效补充不足的血容量。贮存式自体输血经济实惠、可防止同种异体输血的不良反应、不需交叉配血、血源紧张局面缓解、防止某些传染病。患者在自体输血后无过敏、寒战等输血反应,可避免发生异体输血的副作用,得到极大的关注。

择期手术稀有血型者、曾有严重输血反应史者、需要备血者或配血困难者等,自身状况良好者适用于预储式自体输血。RhD阴性孕妇、骨科、神经外科等择期手术患者可用预储式自体输血[6,7]。通过该研究发现,泌尿外科可应用预储式自体输血。预储式自体输血可加速骨髓细胞增生,有利于恢复创面,术后造血功能增加,且感染机会减少[8]。

综上,自身输血经济实用、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有效的输血方法,可增加血液供应及增强造血功能,预防免疫抑制和避免输血传播疾病,自身输血具有较佳的临床意义,必将有一个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吴靖辉,祁京,欧阳锡林.储存式自体输血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1,33(3):376-377.

[2]郭瑞德,沈默,陈碧乐,等.储存式自体输血在Rh(D)阴性血型孕妇中的应用与评价[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1,27(7):553-554.

[3]安梅,杨孝顺,叶蕾,等.自体输血在36例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5,7(2):123-124.

[4]周柏发,孙波,肖玉,等.储存式自体输血在颅内血管瘤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刊,2007,42(7):47-48.

[5]黄一虹,王林.自身输血临床应用的一些新进展[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分册,2000,23(3):213-214.

[6]叶宇,蒋学兵,张立萍,等.术前预存式自体血采集过程中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10(4):285-286.

[7]燕备战,王书勤.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自体血预存临床应用[J].医药论坛杂志,2009(30):126-127.

上一篇:文献计量统计下一篇:不能缺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