贮存和分配系统

2024-05-08

贮存和分配系统(共7篇)

贮存和分配系统 篇1

前言:随着计算机的广泛普及, 计算机本身的正常工作受到周围电磁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都以计算机故障现象反映出来。计算机的电源分配和接地系统设计, 在大多数情况下, 在计算机设计中往往被忽略, 不被重视。绝大多数电路是安装在印制电路板上, 并插到各种印制板插座中。电源和地线分配, 除了配置到插件板上的电源和地的插头数外, 常常被忽视。因此, 在电源块和印制电路板之间的电源分配处理退化为, 仅是选择具有足够横截面的导体, 以馈送所需电流而没有大的JZR损耗这样一个简单系统。如果出现噪音问题, 为解决问题通常的习惯是在这里或那里加一个小电容。下面就多台计算机的电源分配和接地系统设计进行介绍。

1 多台计算机电源要求

1.1 电源

计算机对外部电源的交流供电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电压稳定, 波动幅度一般应该小于5%;二是在机器工作时供电不能间断。电压不稳定不仅会造成磁盘驱动器运行不稳定而且会引起读写数据错误。为了获得稳定电压, 最好使用交流稳压电源。为防止突然断电对计算机工作的影响, 最好装备不间断电源 (UPS) , 以便断电后能使计算机继续工作一小段时间, 使操作人员能及时处理完计算机工作或保存好数据。一般的计算机对交流电源的要求是:转电压:220伏±5%, 频率:50Hz±1%, 波形失真:<8%。

容量:计算机、辅助设备的总用量再加上25%的备用功率。

1.2 计算机运行的洁净要求

房间的洁净度是影响计算机工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房间内灰尘过多, 灰尘附落在磁盘或磁头上, 不仅会造成对磁盘读写错误、丢失数据, 还会增加接触点的接触电阻, 降低元器件的散热性能;使电路板的绝缘电阻下降, 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 必须每隔一段时间对机房地面进行一次清洁 (如用吸尘器或拖把进行清洁卫生) , 保持房内的清洁。

1.3 计算机对放置环境的要求

对正在工作的硬盘来说, 最可怕的莫过于突然坠落了。硬盘坠落幅度一旦超过2cm, 很可能就报废了。所以对计算机主机来说, 一般应放在不易震动、翻倒的地方。另外, 计算机的电源也应该放在不易绊倒的地方, 而且最好用单独的电源插座。

1.4 计算机对周围环境的要求

在计算机机房的附近应避免声、光、电、磁场的干扰 (如有高电压经过的地方) 。在计算机正在工作时, 还应避免附近存在强电设备的开关的动作。因此, 在计算机房应尽量避免使用电炉、电视或其他强电设备, 特别是注意不要把音箱放在显示器旁。对于有条件的单位应该给机房安装防雷设施, 在机房内安装专用接地线, 这样漏电电流或静电干扰电流通过地线泄放掉, 从而保护人与机器的安全。

在使用过程中, 还应避免频繁开关机器, 并且电脑要经常使用, 不要长期闲置不用。另外, 还应定期地维护和保养计算机, 加强机房管理。

2 电源和地线分配不合理产生噪音

事实上, 很多计算机在某些情况下, 遭受一些无法解释的错误影响, 表明电源和地线分配系统是没有完全弄清楚。

影响计算机操作的噪声主要归纳为两种:即由计算机内电路产生的噪声和计算机外部稀有现象所形成的噪声。计算机电路正趋向于提高速度。如果这些电路的速度增加, 单个脉冲的上升时间变短了, 有效带宽的频率也增加。

计算机安装常常是不备有专用的原边电源和隔离地线系统。通常, 计算机是和具有噪声特性的部件共用原边电源, 不幸的是其中一些部件就是计算机外围设备。而且, 计算机“也”可以比良好地高出几伏。拿一台示波器观察地线条, 常常指示有大于计算机TTL电平的信号。这个外部噪声找到了经由地线系统进人计算机的路径。虽然电源瞬变也是一个问题, 一合理的好的电源对所有噪音 (几乎包括最严重的噪音) 将予以补偿。无论如何, 地线系统不具有由电源调整器提供的附加隔离。

因此, 由于计算机中高速开关电路产生噪声, 和计算机必须置放的环境噪声的累集效应, 这个事实明显表明, 采取仅仅具有集总电容的简单的明线式电源和地线分配系统, 是不能控制在电源和地线条上产生的噪声。尽管大多数电源和地线分配系统的直流电阻是很低的, 当它和大几个数量级的感抗比较就不重要了。因此, 噪声电压大小取决于穿过这个汇流条电感的电流改变速率, 在汇流条上产生的噪声总量将取决于开关电流的总值, 电路的开关特性以及汇流条的阻抗。

如果计算机需要多种电压, 可利用多层叠片汇流条棒, 它是交替地敷设电源和地线面, 并在两个外表面敷设有地线面以提供附加屏蔽和增加噪声抑制。

3 地线系统设计

地线系统的设计, 是减少系统噪声的首要因素, 所有那些已经叙述到的如低阻抗分配系统, 多层板和叠片汇流条棒, 均是取决于这样作用, 即一个良好的低阻抗地适于端接到配电-地系统。在对汇流条系统的地线设计中, 对每一种电压最好是提供一专门地线, 每一种电源的地线迥路应该连结到一点而且必须是一点。此技术将消除由于迥路地线电流的作用而产生系统噪声。这个隔离的地线系统应该通过汇流条棒, 并聚集所有电源公共地、信号地和内部屏蔽线的屏蔽地。为了让这个地线系统连结到外部地线点, 必须提供一端接柱。如果一点也没有可利用的情况时, 那就可将它连到机架上。虽然机架地线连结在许多情况下是不希望的, 而这种类型装置可以要求这样做。

在大型计算机装置中, 几乎都需要为信号地提供一外部地线系统。这个地线系统决不应该和“绿色导线” (注:) 或者保护设备接地混接。连到机架的、IC地是为了电冲击保护的, 决不许断开。

计算机和外围设备工作时, 在各个位置上对绿色导线地线的测试结果表明有较大的噪声电平。在这样一个没有专门信号地可以利用的环境中, 故须从计算机信号地直接引入到机房的AC电源地端接点施放一大根电缆。当没有专门计算机地线系统可供情况下, 这通常是稳定可利用的。

4 结论

计算机电源和地线系统设计:在有源电路元件和电源之间设计低阻抗通路;噪声抑制方法直接应用于印制电路板;一隔离的单个点地系统;为这个系统提供一低阻抗端接插头。这些设计原理应用到计算机系统, 有助于使来源于系统内部或外部的噪声问题减到最小。在计算机地线系统中, 设备三相或单相供电时, 用第五根线作保护设备接地 (才C地;而非汪C中线) 。保护设备接地线是多股线中的“绿色导线”, 用来防止设备上的危险电压以保护操作人员;在火线和机柜之间发生任何短路时将会吸收足够的电流, 以便立即截断电源保护设备。计算机逻辑信号地系统, 在机房建筑物内, 不得与万C保护地及左C中线相混接。目的在于减少外界噪声串扰计算机。

摘要:从有关统计看, 在计算机故障中, 有70%以上是由于使用不当造成的, 或者说是人为故障。使用不当包括电脑的运行环境不合要求, 如温度过高, 电磁干扰, 电源转接板短路等, 就多台计算机的电源分配和接地系统设计进行阐述。以便于广大同行交流。

关键词:计算机电源分配,接地系统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周耘农.计算机系统的电源、空调和机房设计要领[J].石油化工自动化.

[2]沙占友, 孟志永, 王书海.利用计算机设计单片开关电源讲座——第二讲利用计算机设计单片开关电源的方法与步骤[J].电源技术应用, 2001, 11.

[3]蔡佩龙.网络设备的多路输出电源设计[J].硫磷设计与粉体工程, 2005, 4.

贮存和分配系统 篇2

目前, 各国已开始或者计划进行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 (4G及其演进) 的研究, 争取在未来移动通信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随着技术的发展, 协作通信成为当前热门的研究课题, 而资源分配则是协作通信的关键技术。协作通信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主要是指小区间的协调处理, 一般包括同构网络/异构网络的干扰协调、多点发射 (CoMP) 协调、中继系统 (Relay) 等。未来的网络将是一个异构网络, 特别针对热点 (hotzone) 、室内 (inhome) 进行高速覆盖, 将会衍生pico-cell、femto-cell等新的小区类型。再加上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RAT) 形成的小区, 将构成一个各种小区协调工作的复杂网络。协作通信处理的是整个复杂无线网络的性能优化。

复杂无线网络的协调带来的首要问题就是干扰抑制。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基本都采用正交频分复用 (OFDM) 、多天线技术 (MIMO) 提高频谱效率, 但由于小区边缘受到的干扰较大, 所以小区边缘的频谱效率仍然比较低, 这是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的主要瓶颈。在复杂无线网络中, “系统”级别的干扰抑制往往采用资源分配技术来解决。几乎所有的资源分配问题都归结为带约束的优化问题。从数学的角度理解, 无线网络的干扰抑制即资源分配可表述为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对目标函数求极值的最优化问题。在多小区协作通信中, 资源分配问题将是一个复杂的大规模多维度的最优化问题。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无线网络的资源分配问题是目前国内外通信技术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例如, 在ICIC中采用频率资源分配来抑制小区间干扰 (软频率复用) ;在e ICIC中采用时间资源分配来抑制小区间干扰 (例如ABS) ;在CoMP中采用空间资源分配来抑制小区间干扰 (例如JP) 。

非协作通信中, 针对一些设计问题已经建立了比较成熟的优化模型和算法。文献[1]中针对波束成形问题提出了基于凸优化的设计算法, 将问题表示为二阶锥规划 (SOCP) 问题。文献[2]中基于Schur-凹和Schur-凸函数的统一架构, 提出了在不同设计标准下对于多载波的MIMO信道发射-接收波束成形的联合设计方法, 使用凸优化架构将设计问题公式化。但在协作通信中, 涉及的维度多, 问题规模较大, 最优解通常难以求出。如果不归结为具有某些特殊性质的优化问题, 在理论上可能不存在全局的最优性条件。例如对于上述的多小区协作通信优化问题, 即使固定其它参数只对功率进行优化, 这个问题也不是凸优化问题, 很难找到解析最优解。

实践中处理该问题的一种策略是对原问题作近似模拟。利用最优化理论, 对原优化问题的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采用某种程度的近似, 或用数值方法对原来难以解析表达的函数作逼近, 从而将原问题变换为容易解决的新的优化问题。文献[3]中, 在低信干噪比 (SINR) 的假设下对系统香农容量表达式进行了近似。将每条链路的容量与信号功率、干扰功率间的准对数关系 (log (1+SINR) ) 近似为线性关系, 从而将整个系统和容量的优化问题转化为可解决的凸优化问题。在高SINR时, 文献[4][5]将每条链路的容量与信号功率、干扰功率间的准对数关系近似为严格的对数关系 (log (SINR) ) , 将和速率 (Sum Rate) 优化的问题转换为凸优化问题, 则可用几何规划 (Geometric Programming, GP) 的方法求解。

无线通信资源分配问题的一个难点就是如何通过适当的处理将原问题建模为凸优化问题。只要确定问题是凸优化问题, 在理论上就可以保证全局最优解的存在[5]。另一个难点在于虽然可以通过各种处理将问题表述为凸优化问题, 但是由于目标函数、约束条件的复杂性和优化变量规模较大, 求解方法的效率仍难以满足通信系统对实时性的要求。尤其是在多小区协同通信的情况下, 问题的规模要大得多。

为了简化问题, 当前的无线协作通信系统往往还粗化资源分配粒度, 这样做会降低系统对环境的自适应性, 如对频率选择性信道的适应性。而未来通信的进一步发展将会在资源分配粒度加细和系统延迟控制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 无线通信系统对时延的需求也是苛刻的, 因此这个大规模优化问题必须有快速算法, 并且有较好的健壮性。这样才能既有较短的时延, 又能够实现于FPGA/DSP系统中。

2 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无线网络的资源分配问题可以看成是约束最优化问题。目标函数为总体吞吐量最大或最小吞吐量最大 (兼顾Qo S需求) , 这是一个跟时间、频率、空间资源相关的函数 (为了保证时间的连续性, 往往主要考虑频率和空间资源) ;约束条件为可用的资源上限。例如考虑多基站协同通信问题:假设系统中共有N个通信链路, 各链路可以调整的参数相同。第n个链路可以调整的M个参数的集合为同时每个链路自身有K个资源或者速率限制条件, 如果设计目标是最大化整个系统的容量C, 则优化问题可以写为:

参数可以是时隙, 子载波, 子信道, 功率等无线资源, 也可以是调制编码策略, 预编码码字, 分集复用方式等自适应选择方案。实际上各个链路的限制条件也受其余链路参数的影响。可以看到, 要实现这么多维度上的资源和策略的动态调整和协同是十分复杂的, 尤其当系统里收发链路较多即N较大时, 这个问题的最优解难以找到。因此, 建立新一代通信复杂网络中的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的有效模型, 并设计相关的快速算法, 可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提供有效的技术方法, 从而提高频谱利用率, 使系统能在有限的无线频带下传输更高速率的数据业务, 改善每个用户的服务质量 (误比特率或数据速率) 。

2.1 资源分配的连续模型

无线通信中主要的可分配的资源包括时间、频率和空间。在即将制定的4G标准中, 这几个维度的资源有一定的粒度。时间的最小粒度是OFDM符号时间周期;频率的最小粒度是子载波;时间和频率组成的最小粒度是资源元素 (Resource Element, RE) , 往上是资源块 (Resource Block, RB) , 它实际上是一个规范的RE网格, 再往上是资源块组 (Resource Block Group, RBG) ;空间粒度是空分子信道 (Spatial sub-channel) , 支持8个子信道, 在以后标准的演进中子信道数会进一步增加。对这些变量进行建模, 将得到离散的模型。但是离散的模型通常很难求解, 如果能将模型转换为连续分析的, 则可利用多种优化方法来求解。

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是通过把资源分配转换成功率分配, 得到连续的模型。功率与信道增益 (包括期望信号和干扰信号) 同时作为SINR函数的变量, 再通过Shannon公式与速率结合起来, 这样就形成连续的数学问题, 可以用连续函数的优化方法求解。这里主要的变量是速率、SINR、功率、信道增益。各个信道的功率作为优化变量是耦合的, 因此这个优化问题比较复杂, 需要最优化理论。常用的模型主要有三种:速率自适应模型, 目标函数是和速率最大, 约束条件是功率限制;余量自适应模型, 目标函数是和功率最小, 约束条件是各信道的SINR大于某个阈值;公平性模型, 目标函数是最差信道的SINR最大, 约束条件是功率限制。

在OFDM系统中, 往往为了简化处理, 只做频率域的分配, 又称为子载波的功率分配。对于速率自适应模型, 由于Shannon公式是凸函数, 此问题是凸规划问题, 可以通过注水法来求解。

当采用多天线技术后, 引入了空间资源, 空间子信道 (波束, beam) 的产生往往要通过发端对信号进行预编码。此时优化变量就包括了预编码器。在文献[6]中建立了预编码器为优化变量的余量自适应模型和公平性模型, 并且分析得出它们属于二阶锥规划 (SOCP) 。

为了简化问题, 往往通过某种准则来先给定预编码器, 再利用优化方法进行子信道的功率分配, 这样的优化方法是次优的。这种准则包括零化干扰的迫零 (ZF) 预编码器和线性均方误差最小 (MMSE) 预编码器。简化为功率分配后, 协作通信系统的资源分配也可以采用上述模型来求解。

2.2 近似的低复杂度模型

协作通信的资源分配导致问题的复杂度大幅度上升。第一, 为了提高优化性能, 需要三个维度 (时间、频率、空间) 或者两个维度上同时优化。这引起了函数特性的变化, 需要改造模型或者使用更先进的数学工具。现在的处理方式是分别在一个维度进行处理, 例如ICIC在频率维度、eICIC在时间维度、CoMP在空间维度。同时在三个维度上处理能带来性能的大幅度提高。这几种方式之间的联合优化还在研究中。第二, 当协作小区个数较多时, 优化资源分配问题的规模大幅度提高。这可以看作是大规模的优化问题。

在协作通信系统中, 无线资源分配算法研究中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系统性能和算法复杂性之间的矛盾。工程中提出的很多设计问题如速率自适应问题、边值自适应问题和公平性问题的最初形式往往是非常复杂的优化问题, 如非线性非凸问题或NP-难问题, 通常较难求解。处理这些问题的一种常见策略是进行数学处理以便使其转化为诸如凸优化问题等有较好性质的问题。另一种思路是将原问题限制在某些假设下, 或放弃最优解转而简化模型求次优解。因此, 必须以对所研究的问题的理论分析为基础, 分析清楚影响算法性能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 剔除次要因素, 建立高效的低复杂度模型, 在简化复杂性的同时保持较好的性能。

在非凸全局优化问题的求解中, 预处理技术常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对一些复杂的数学规划 (如几何规划、广义线性规划、半定规划等) 问题,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 可以通过固定某些变量、变换变量、紧界等方法先进行预处理, 把一些表面上看似复杂的问题转化或简化成凸规划, 甚至是线性规划问题, 也即在可行域内寻找光滑的凸最优化问题来近似代替它, 并且从理论上证明两者是等价的, 有相同的解, 从而将问题转化为一般的光滑凸最优化问题求解, 使问题的求解变得方便。

尽管Max-Min公平性和比例公平性是对于资源分配的两种完全不同角度的考虑, 但在数学形式上, 它们却可以统一为一种形式, 而且比例公平性模型的复杂度要比Max-Min公平性模型的复杂度小得多。从结构来看, Max-Min公平性是非线性优化问题, 采用传统的凸优化的方法, 计算量非常大, 可转化为几何规划问题求解;而比例公平性模型则可应用协作博弈论来寻求解决的办法。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多用户和容量 (所有用户的速率权值一样) 的优化问题, 有文献已经提出了非常有意义的多用户注水迭代算法, 这种方法充分利用了原始优化问题的结构, 利用矩阵理论和凸优化理论快速迭代求解。但是这种和容量模型对于实际系统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 因为实际系统中不同用户位于网络中的不同位置, 采用相同权值的做法会导致网络边缘用户的传输速率得不到保证, 所以应对长期传输速率比较低的用户给予较大的权值以提高该用户的传输速率。在引入权值后, 采用加权和容量的准则, 不同用户速率的加权体现了用户的优先级, 优先级越高, 用户速率权值越大, 反之亦然。对于这种情况下的调度策略以及用户速率分配策略, 可利用和容量的最优化算法来解决。

另外, 可以采用自主协同的分布式算法。这些分布式的算法不需要知道全局的信道信息, 只需要知道本小区内的信息, 同时通过多个小区之间的少量信令交流达到彼此协作、优化系统容量的目的。这些算法首先是自主的, 因为每个小区或者每个基站并不依赖于一个强大的调度器来给出当前自己的功率分配或调度方案, 完全可以根据当前本小区的情况和邻小区的信令来进行当前的功率分配和调度。

2.3 效用函数模型

在无线网络中, 资源分配问题也可以建模为网络效用最大化 (Network Utility Maximization, NUM) 问题, 应用效用函数来描述用户占用一定资源后所产生的效应值。使用适当的效用函数, 可以使优化问题的目标函数具有良好的性质。效用函数一旦定义, 在某种意义上优化问题的最优解就确定了, 即不同的优化目标会带来不同的解。在优化模型的预处理中, 使用效用函数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另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问题是反过来从仿真结果逆向优化效用函数。

3 结语

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系统的主要特点在于各种技术如多载波技术、多址技术以及协作通信技术的综合应用。这些技术的应用, 将使得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能够实现更高的传输速率、更大的系统容量以及更好的服务质量。复杂无线网络中的干扰抑制问题通常采用资源分配技术来解决。本文在分析了国内外关于无线网络的资源分配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后, 提出了在新一代小区协作通信的资源分配问题上的研究模型以及求解思路。

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是一个异构系统, 多种业务并存。因此, 面向用户的QoS需求进行无线资源分配十分重要。在协作通信中, 研究如何将频率和空间资源合理地分配给各种业务, 设计最佳的协作资源分配策略是必要的和非常有意义的。这将是今后几年中关于新一代协作通信技术的研究热点。

摘要:资源分配问题是新一代通信技术中的研究热点。在多小区协作通信中, 资源分配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大规模多维度的约束最优化问题。文章给出上述问题的一些优化模型诸如连续性模型、低复杂度模型和效用函数, 并给出如何求解这些问题的一些数学方法。

关键词:协作通信,资源分配,连续模型,低复杂度模型,效用函数

参考文献

[1]Gershman, A.B., Sidiropoulos, N.D., Shahbazpanahi, S., Bengtsson, M., Ottersten, B., “Convex optimization-based be-amforming, ”IEEE Signal Processing Magazine, vol.27, No.3, pp.62-75, 2010

[2]Palomar, D.P., Cioffi, J.M., Lagunas, M.A., “Joint Tx-Rx beamforming design for multicarrier MIMO channels:a unified framework for convex optimiz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 Vol.51, No.9, pp.2381-2401, 2003

[3]Bedekar, A., Borst, S.C., Ramanan, K., Whiting P.A.Yeh, E.M., “Downlink scheduling in CDMA data networks, ”Proc.IEEE Glob Telecom Conf, IEEE Press, Dec.1999, pp.2653-2657

[4]Qiu, X., Chawla, K.“On the performance of adaptive modulation in cellular systems, ”IEEE Trans.on Comm, Vol.47, No.6, pp.884-895, 1999.

[5]Chiang, M., “Geometric Programming for Communications System, ”Found.Trends Commun.Inf.Theory, Vol.2, pp.1-156, 2005

[6]Nesterov, Yu., “Introductory Lectures on Convex Programming, ”Kluwer, Boston, 2004.

贮存和分配系统 篇3

外购酸碱溶液由罐车运输至厂区后, 通过卸酸碱泵卸至酸碱贮存罐内。由于酸碱溶液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需考虑尽量安全高效地将其转移至贮罐内, 以避免酸碱溶液的浪费及卸酸碱操作过程对运行人员的人身伤害。

本报告介绍了核电站卸酸碱系统的典型方案并分析了其主要存在的问题, 并对常规火电站各种系统方案及设备的应用做了详细介绍及分析总结, 提出了两个可行的改进方案, 旨在优化核电除盐水生产系统卸酸碱设计, 提高卸酸碱操作人员人身安全性及酸碱可利用率。

1 核电站典型系统方案及主要存在的问题

据了解, 宁德、防城港、阳江核电站除盐水生产区域的卸酸碱系统的设置基本一致。该系统内卸酸碱泵采用耐酸碱腐蚀氟塑料的磁力泵, 该类型的泵隔离效果比较好, 泵体受腐蚀的几率较小, 但是仍存在以下问题:

1) 由于该泵打空泵的时候容易烧电机, 必须在进口管道或槽车上留存一定的酸碱液, 在停泵拔掉进液管道时会有酸碱液流出、酸雾挥发扩散, 如果操作不当, 溅出的酸碱溶液接触人身会造成皮肤灼伤, 扩散的酸雾会造成呼吸道灼伤, 酸雾对区域内设备及设置也会有腐蚀作用。

2) 该泵运行时需要排气, 排气管道可能会带出酸碱液及酸雾, 为一处安全隐患。

3) 该泵不能打空泵的运行特点, 必然会造成酸碱液的浪费。

2 火电站典型系统方案及其运行情况

2.1 方案一:与核电站典型系统方案一致

2.2 方案二:以新型的同步排吸泵替代传统的磁力泵

同步排吸泵在传统离心泵的基础上增加了自吸器, 并在自吸器的吸入端设有气液混输装置。

该泵首次使用时从“灌液口”灌满排注的介质, 并拧紧“引流口”压盖, 作为首次引流。当启动水泵后, 首先将泵壳中的水排送到出口的管路中去, 使泵入口管道中的水流进水泵中来, 而自吸器罐体内的积水也会经通过水泵被升压后送出。由于自吸器罐中积水不断被输走, 致使罐内液位下降且罐内形成真空状态。这时槽罐车中的介质在虹吸作用下不断经过吸水管路落入自吸器罐内, 然后也经过水泵被升压后送出。原来停留在吸水管路中的空气, 被介质流的推赶也进入到自吸器的罐内来, 临时停留在自吸器罐体上部空间内。随着水流不断经过气液混输装置的喷射, 使空气与水流的参混并同时被水流不断地带走。罐体内停留的空气逐渐减少, 罐体中的液位不断升高, 最后罐内又恢复到原来的满水状态。因此后续使用时不必再引流。另, 该泵配有智能变压停车装置, 可在吸净槽罐车中介质后能自动停机。

本文作者就新型同步排吸泵的实际运行状况先后至钦州燃煤电厂及南宁电厂进行了实地调研。

钦州燃煤电厂厂区同步卸酸碱泵使用了2~3年以后, 由于系统内管系出现腐蚀以及同步排吸泵本身所带气液混合用的箱体密封出现问题, 已将泵本身所带箱体拆除, 并整体更换了酸碱液的输送管道。该系统内泵已失去了同步排吸的功能。

与钦州燃煤电厂相比, 南宁电厂 (2×600MW) 则不同, 该泵运行状况良好, 操作简单, 酸碱系统会经常出现问题的部分是管道及连接件。不过现场运行人员目前并不了解该泵有自动控制功能, 还是手动操作该泵的启停。

据了解, 该泵在火电厂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 且其运行状况大多反馈良好。

综合以上调研结果及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可知, 同步排吸卸酸碱泵在火电厂的应用已相当普遍, 具有一定优点, 如卸药完全、自动控制、操作简单、系统安全等, 但是从钦州燃煤电厂可知, 其使用寿命无法完全保证, 如考虑在核电项目应用需重点要求供应商提出质量保证。

2.3 方案三:卸酸碱泵采用传统的磁力泵, 但是在泵入口管系上增加虹吸箱, 以确保磁力泵的安全使用及槽车的卸药完全

该方案系统在卸酸碱泵前设置虹吸箱, 卸酸碱启动前, 先将高位设置的酸碱贮罐里的药剂利用重力自流至虹吸箱, 使箱内充满药剂, 泵启动瞬间, 虹吸箱内药剂被部分抽出, 产生虹吸现象, 槽车内的药剂即可源源不断被吸至虹吸箱内, 进而被卸酸碱泵顺利抽出。

卸酸碱泵前设置虹吸箱的优点有以下几点:

1) 可防止槽车内的药剂卸载结束以后未能及时停泵而造成打空泵进而损坏泵的电机的现象;

2) 可避免因槽车至卸酸碱泵的连接管道太长, 泵抽不出槽车内的药剂的现象;

3) 可尽量使槽车中的药剂被卸完全, 且不致损坏泵电机, 避免了药剂的浪费。

虹吸箱选型没有特殊要求, 只是容积需满足充满水泵且超过虹吸箱之前管道 (槽车至卸酸碱泵之间的软管) 内的空气体积的要求即可。

据了解, 贵港 (2×600MW) 及来宾电厂 (2×300MW) 的卸酸碱均采用此系统, 运行状况良好, 无不良反馈。

3 以上各种典型方案共同存在的问题

经过对各核电站、常规火电厂的酸碱贮存区域卸酸碱系统的调研及分析, 可总结各种方案共同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 卸酸碱泵的首次启动应在厂家人员指导下进行, 以后的启动都沿用首次启动的操作步骤。由于厂家指导不当出现泵损坏的情况, 可由厂家无偿及时补供。卸酸碱泵一般都设有备用, 更换的周期可接受。

2) 该区域对运行人员技术的要求严格, 卸酸碱必须按既定规程操作, 平时也应加强操作培训, 可使用泵送清水的方式模拟演练。实际开工前要切实开好工前会, 现场要有领导和安全人员监护。

3) 该区域的运行人员在着装上要有特殊要求的, 着装应起到实际防护作用, 卸酸碱区域就近应设置洗眼器、淋浴装置, 以处理防护不当等原因造成的人员伤害。

4) 运营人员宜在与酸碱药剂供应商洽谈供货合同时对接口形式、槽车配置提出相关要求, 槽车出口要设置关断阀。卸酸碱结束后, 拆下连接管道时, 卸酸碱管路上关闭相应阀门, 且通常管道上都有逆止门, 是不会出现倒流的, 而槽车上出关断阀也已关闭, 这个时候, 能够流出的只有连接管道上可能积存的药剂, 所以要尽可能减少该管路的长度, 即应在酸碱贮存区域设置卸酸碱平台, 使槽车尽可能近距离地进行卸药。卸酸碱泵进口管道处宜设置围堰, 卸酸碱结束后管道内留存的药剂可排入围堰内, 以免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5) 泵出口管道如设置有排气阀及排气管道, 其开度在调试期间要定好, 才能使之后的生产使用无安全隐患。

6) 核电站、火电厂卸酸碱是周期性地运行模式, 一般半个月或一个月卸一次酸, 采用自动化装置成本过高, 不推荐应用。

4 推荐的技术方案

针对核电站卸酸碱系统现存的各种问题, 通过以上调研及分析, 推荐采取以下两种方案, 以使电站酸碱贮存区域能更安全有效的运行。

推荐方案一:将磁力泵换成同步排吸泵。但是在设备性能保证方面需向供应商特别强调。

推荐方案二: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 增设虹吸箱于卸酸碱泵进口前, 既可保留原耐酸碱腐蚀氟塑料的磁力泵的优点 (即该泵隔离效果比较好, 泵体受腐蚀的几率较小) , 也可解决使用该泵存在的一些问题 (即打空泵造成的烧电机、卸药不完全造成的药液浪费等) 。

改进方案可参考下图1。

以上系统流程在参考本报告2.3章节所述内容的同时, 做出两处设计优化:

1) 虹吸箱排气管接口设在箱顶, 如果现场条件允许, 排气管的最高点高于酸碱槽车顶部, 卸酸碱泵事故停泵时, 可防止槽车内的酸碱重力自流至虹吸箱产生溢流现象;

2) 虹吸箱液位计设置高、低液位信号开关, 可实现卸酸碱系统的半自动功能, 即高液位自动启泵, 低液位自动停泵。

除以上推荐的两种改进系统方案外, 建议同时参考本报告第3章节中总结的各种典型方案共同存在的问题, 在具体设计时注意优化, 并在运行过程中多加注意, 以进一步保障运行人员的安全及避免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机械工业北京电工技术经济研究所.水处理设备:技术条件JB/T2932-1999.

贮存和分配系统 篇4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发现的这个方法, 能够存储太阳能的能量, 供没有阳光的时候使用, 可以克服太阳能要被大量应用的最大屏障。这项研究具有革命性飞跃的转变, 它将把太阳能从边缘的非主流的替代能源转变为主流能源。

麻省理工学院的能量学教授和高级研究人员Daniel Nocera和Henry Dreyfus, 在《科学》杂志声明:这是我们期待了多年的愿望。一直以来, 太阳能只能作为有限的遥不可及的能源, 供人类使用。不久的将来, 我们把太阳能作为无限量能源的来源, 就能实现了。

Nocera与Matthew kanan (Nocera实验室的博士后研究人员) 在研究的过程中, 开发了将太阳的能量, 用于把水分解成H2和O2的流程。随后, 再将H2和O2重新组合的能量, 贮存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 创造出无碳的电力, 实现白天或晚上, 都能为建筑或电动汽车供电。

这个流程的关键部分, 是利用放置在水中的钴金属、磷以及电极, 构成一种催化装置, 利用钴和磷的催化作用, 从水中生产O2和H2。不管电能来自于光伏、风能涡轮机, 或是其他来源, 当电流流过电极以及钴和磷酸构成的催化剂, 就会形成薄膜电极对。在其催化作用下, 如, 铂, 能够从水中生产出H2。整个系统仿佛完成光合作用下的, 水的分解过程。

Nocera认为, 这种新的催化系统, 工作在pH中性环境和室温条件下, 是很容易实现的。“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 这项研究应该得到关注, 且它很容易做到的原因”。

Ncera认为, 阳光是解决世界能源问题, 最具有潜力的能源, 因为在1 h内, 照射到地球的充足的阳光, 能够满足整个地球为期1 a的能量消费的需求。

伦敦皇家学院的生物学教授Ernst chain是光合作用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他认为“这是一项重大的发现, 它将对人类未来的繁荣昌盛起到巨大的影响。这项发现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它打开了能源开发新技术的大门, 从而提供减少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手段。这项发现是朝着清洁、无碳能源方向发展的里程碑。”

当然还有更多的事情需要继续深入研究。

虽然这只是个好的开端, 因为现有的水和电流、电解反应以及人工光合作用, 还不能适宜工业化生产。这些都是非常昂贵的, 且需要很严格的环境条件作为基础, 才能运行。所以, 还应当在新的光伏系统科学发现的基础上, 开展大量的技术研究。尽管如此, Nocera仍相信, 这个系统将会成为现实。当然, 在目前仅仅是研究的开始, 在科学方面确实还需要作大量的研究。

Nocera希望10年内, 家庭用户能够通过日光的力量, 利用各自家庭的燃料电池, 制造H2和O2, 借伏打电池贮存额外的太阳能。使得只有白天才能供电的状况, 变成历史。

贮存和分配系统 篇5

六堡茶的核心价值体现在“越陈越香”, 自古以来就以陈茶为贵, 更有“不记年”品牌很早就畅销部分地区。而贮藏年份和贮存条件决定着六堡茶在香气、滋味、口感上的不同, 并且成为六堡茶市场中产品价格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产品标识的不规范和市场的不成熟, 六堡茶的年份成为一个富有争议又难以鉴别的问题。为了研究后期贮存环境对六堡茶品质形成的影响, 本试验将六堡茶分别放置于桂林和梧州2个地方贮存, 探讨不同贮存环境与茶叶品质的关系及对茶多酚、氨基酸、茶黄素、茶褐素等内含成分的影响, 旨在为六堡茶存放环境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茶样。

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同一批生产的成品六堡茶, 于2008年采摘六堡种茶树, 以一芽二、三叶为原料。

1.1.2 试剂与仪器设备。

试验试剂主要有蒽酮试剂、浓硫酸、无水乙醇、盐酸、酸性乙醇溶液、乙酸乙酯、95%乙醇、碳酸氢钠、饱和草酸、硫酸亚铁、酒石酸钾钠、十二水磷酸氢二钠、磷酸氢二钾、茚三酮、谷氨酸、碱式乙酸铅、咖啡碱、Na OH、醋酸、氯化钙、硝酸银 (均为国产分析纯) 。试验仪器主要有AB204-N电子分析天平, Mettler-Toledo公司;101型电热鼓风干燥箱, 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DK-8D电热恒温水浴锅, 余姚市亚星仪器仪表有限公司;真空泵, 巩义市英峪予华仪器厂;T6新世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

1.2 试验方法

根据供试茶样的贮藏地点不同, 试验设2个处理, 分别为处理A:贮存于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的六堡茶样品;处理B:贮存于广西梧州茶厂的六堡茶样品。2处贮藏的六堡茶样品在通风干燥的自然环境下贮存6年。

1.3 评价标准与方法

1.3.1 感官审评。

感官评价由评茶员进行, 评茶员的数量为5名, 依据的标准为《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GB/T23776-2009) 》。

1.3.2各生化成分指标测定方法。

试验测定的生化指标主要有茶叶水分、水浸出物含量、茶多酚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咖啡碱含量、茶色素。测定的方法分别为《茶水分测定 (GB/T8304—2002) 》《茶水浸出物测定 (GB/T8305—2002) 》《茶茶多酚测定 (GB/T8313—2002) 》《茶游离氨基酸总量测定 (GB/T8314—2002) 》《茶咖啡碱测定 (GB/8312—2002) 》萃取比色法[4]。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贮存环境下六堡茶的感官特征

对不同贮存环境中的六堡茶的感官特征进行评价, 主要包括外形、汤色、内质香气、滋味、叶底等项目。从表1可以看出, 处理A样品与处理B样品外形红褐或黑褐油亮, 茶汤色红艳, 香气具有“槟榔香”的独特香韵, 滋味较浓醇、回甘, 叶底黄褐或黑褐明亮。感官品质审评结果表明, 2个样品之间具有明显感官差异, 各具特色。处理B样品较处理A样品外形颜色较深、茶汤色更浓、茶汤滋味较浓醇、叶底颜色较深。

2.2 不同贮存环境下六堡茶的理化成分分析

2.2.1 贮存环境对水浸出物含量的影响。

茶叶中水浸出物是茶汤的主要呈味物质, 是影响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水浸出物含量越多, 茶汤越厚、滋味越浓[5,6]。从图1可以看出, 处理A样品和处理B样品的水浸出物含量较接近, 分别为41.4%和41.6%。说明不同贮存地方对六堡茶水浸出物含量的影响不大, 水浸出物的含量主要受加工原料的嫩度的影响。表1审评结果中处理B样品茶滋味浓醇回甘, 而处理A样品醇厚回甘, 这与其水浸出物含量相对含量减少是相关的。

2.2.2 贮存环境对茶多酚含量的影响。

茶多酚化合物是影响六堡茶品质最主要因素之一, 也是茶叶中的主要呈味物质。从图2可以看出, 2个处理的六堡茶样品中茶多酚含量都很低, 不同贮存地点对六堡茶茶多酚含量的影响较显著, 处理A为10%, 处理B仅为8.6%, 处理A的茶多酚含量比处理B的增加了16.3%。

2.2.3 贮存环境对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游离氨基酸是构成茶叶品质尤其茶汤滋味的重要化学成分, 其含量高低能影响茶汤的鲜爽度。从图3可以看出, 游离氨基酸在六堡茶中含量很低, 处理B与处理A相比下降了7.7%。这是由于游离氨基酸在六堡茶后发酵的特定温湿度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 与多酚类化合物反应生成褐色色素造成的[7,8]。

2.2.4 贮存环境对咖啡碱含量的影响。

影响茶叶咖啡碱含量的重要因素是原料的成熟度, 嫩叶和老叶都不利于提高茶叶咖啡碱的含量。从图4可以看出, 2个处理咖啡碱含量均较高, 处理A为3%, 处理B为3.2%。说明咖啡碱化学性质较稳定, 不同的贮存环境对六堡茶的咖啡碱含量影响不大。

2.2.5 贮存环境对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含量的影响。

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3种色素是茶多酚的主要水溶性氧化产物。茶黄素在茶汤中鲜亮的颜色和浓烈的口感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是使茶汤“亮”的主要成分, 是红茶的一个重要的质量指标。茶红素是使茶汤“红”的主要成分。茶褐素是使茶汤“乌褐”的主要成分。从表2可以看出, 处理A和处理B中的3种色素含量变化趋势相似, 茶黄素含量最低, 茶红素次之, 茶褐素含量最高。这是由于茶多酚类物质的变化先后顺序是先转化成茶黄素, 然后是茶红素, 最后是茶褐素, 因此2个处理中茶褐素含量都最高。

(%)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P<0.05) ;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处理A、B的茶黄素含量差异不大, 分别为0.11%和0.10%;处理A中茶红素含量较处理B增加66.67%, 两者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处理B中茶褐素含量较处理A差异最大, 增加幅度为68.75%, 两者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3 结论与讨论

3.1 贮存环境对六堡茶感官品质的影响

桂林及梧州贮存的样品外形尚匀齐、含梗较少, 说明加工原料较优。由于黑茶制作原料老嫩均可, 因此在对相同厂家生产的同等级黑茶进行分析的过程中, 要考虑到茶叶原料老嫩不同的情况。在试验样品干茶及叶底色泽上, 桂林贮存的干茶色泽红褐油润、叶底黄褐;梧州贮存的干茶色泽黑褐油润、叶底红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六堡茶储藏过程中茶叶色素类物质发生不同程度的氧化聚合反应[9]。滋味和香气是六堡茶最重要的品质因素。由于2个处理的六堡茶均贮存有6年之久, 两者的茶香都显露出陈香, 并带有六堡茶独特的“槟榔香”香韵。但梧州贮存的滋味较桂林贮存的浓厚, 这是与茶汤中的水浸出物含量高低有关。

3.2 贮存环境对六堡茶理化成分含量的影响

梧州贮存茶样与桂林贮存茶样的理化成分相同, 但梧州贮存茶样的水浸出物和茶褐素含量较高, 茶多酚、游离氨基酸、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较低。两者的咖啡碱含量差异不大, 这是由于咖啡碱含量与加工原料老嫩有关。黑茶中茶多酚在微生物所分泌酶的参与及湿热作用下可氧化生成次级氧化产物茶黄素等, 随发酵进程, 茶黄素类不断减少, 这些物质可氧化缩合生成茶红素, 而茶红素不是反应的终产物, 可进一步氧化形成茶褐素[10]。与本试验中六堡茶陈化6年后, 3种色素含量高低顺序均为茶褐素>茶黄素>茶多酚相符。

有学者研究表明, 茶叶陈化程度主要受氧气、温度、水分、光照4大因素的影响[11]。本试验2个处理六堡茶样均避光放置于自然干燥的环境中贮存, 区别是贮存的地点不同, 分别是桂林和梧州。因此, 造成两者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可以排除氧气和光照的影响。广西桂林市与梧州市的气候具有一定差异。桂林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接近19℃, 年平均降雨量1 503.6 mm, 全年风向以偏北风为主;梧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年平均21.1℃, 年均降雨量1 949.5mm, 说明梧州的年平均温度和湿度高于桂林。而六堡茶贮存温度和湿度对茶多酚的影响较大, 温度、湿度相对较高的情况下, 茶多酚自动氧化聚合成高分子物质的速度加快, 随着温度和湿度越高, 贮藏时间越长, 氧化聚合越快。因此, 梧州贮存茶样比桂林贮存茶样中茶红素转化成茶褐色快, 导致桂林贮存茶样中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高于梧州贮存茶样, 而梧州贮存茶样中茶褐色含量显著高于桂林贮存茶样。龚淑英等[12]研究表明, 茶叶贮藏温度对氨基酸的含量产生显著影响, 随着贮藏温度的提高, 黑茶中氨基酸含量下降幅度增加。这与结果与本研究中的梧州贮存茶样氨基酸含量低于桂林贮存茶样是相符的。

试验结果表明, 贮藏温度、湿度能够极其显著地影响六堡茶感官和理化品质变化的快慢, 不能单纯根据茶叶的感官品质来判断和查证贮藏的年份。因此, 贮藏后熟陈化应该是六堡茶品质形成和加工的重要工序, 只有选择适宜的贮存环境条件, 才能制造出更加好的品质。

参考文献

[1]廖庆梅.谈谈六堡茶的加工技术及工艺[J].茶叶通报, 2000, 2 (3) :20-32.

[2]何志强.弘扬六堡茶文化, 做强六堡茶产业[J].中国茶业, 2007 (4) :32, 38.

[3]黄秋伟, 黄惠芳.速溶六堡茶的不同生产工艺及其品质测定[J].农业研究与应用, 2013 (6) :34-37.

[4]黄意欢.茶学实验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

[5]钟萝.茶叶品质理化分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21-295.

[6]段红星, 周慧, 胡春梅.不同存放时间普洱茶内含成分变化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 2012, 25 (1) :111-114.

[7]王增盛, 谭湖伟, 施玲.黑茶初制中主要含氮化合物的变化[J].茶叶科学, 1991, 11 (增刊1) :29-33.

[8]王增盛, 张莹, 童小麟, 等.黑茶初制中茶多酚和碳水化合物的变化[J].茶叶科学, 1991, 11 (增刊1) :23-28.

[9]倪德江, 谢笔钧, 宋春和.不同茶类多糖对实验型糖尿病小鼠治疗作用的比较研究[J].茶叶科学, 2002, 2 (2) :160-163.

[10]高林瑞.普洱茶茶色素研究进展[J].热带农业科技, 2005, 28 (3) :35-37.

[11]刘湄, 方元超.茶叶陈化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J].食品研究与开发, 1999, 20 (5) :3-6.

贮存和分配系统 篇6

1 外观性状的变化

《药物分析化学》对照品是药品标准的组成部分,即药物实验、检验、质量分析中使用的实物对照,其量值的准确性是建立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对照品的稳定性不仅受光、热、震动、温度、辐射等物理因素影响,还受溶解、分解、氧化还原、降解等化学因素以及细菌、霉菌等生物因素的影响。上述因素都明显地影响着作为对照品的这些标准物质的稳定性[1]。《药物分析化学》对照品除在运输过程中要格外注意外,在贮存过程中也会受到室内环境、室内温度和湿度等保管条件的影响,若保管不当,会引发潮解、结块、沉淀、变色、分层、外包装发霉等异常现象[2],这些异常现象会引发《药物分析化学》对照品表面和内部的改变,而这些改变又会直接影响到对照品的理化性质。出现以上任何一种情况时,对照品均不可再用。

2 使用期限

根据国际上关于《药物分析化学》对照品管理的惯例,目前我国药品对照品没有设置有效期,而是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对其进行检测。对照品稳定性和准确性在药物实验、检验、质量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要在规定的贮存和使用条件下,对其定期进行特性量值的稳定性检查。药品对照品更换新批次后,将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布,并在药品对照品供应目录中进行公示。一般情况下,根据品种检验检测情况,可对上一批次设置3~6月仍可使用的缓冲期[3]。在日常药物分析与药物检验实际工作中,由于不注意、不关注或不及时上网察看更换公告,造成使用了过期的对照品,致使药物分析与药物检验结果产生偏差,应特别引起注意。对于打开包装后的对照品,应避免长时间的贮存,开瓶后应该注意密封保管,尽量在短期内用完;还要避免从同一个最小包装中多次取用对照品,以尽可能减少对照品的降解、污染和潮解。

3 贮存温度

《药物分析化学》对照品一般应储存于阴凉、干燥、洁净的环境中,为了防止吸收水分,已经证明在5℃的存储条件下,大多数的《药物分析化学》对照品可以获得满意的稳定性结果。对于某些特殊的药品对照品,应按照说明书规定的条件妥善加以保存,如垂体后叶素和低分子肝素等需要在-20℃保存,阿米卡星和阿奇霉素需要在4℃保存,某些对照品如维生素E等需避光低温保存。理论上,采用低温保存条件(低于0℃)应能提高对照品的稳定性。在常规冰箱或冷库中,气体的相对湿度较高,必须采用严封的容器或者安瓿,否则由于包装不严密,容易导致对照品吸收水分,从而引起对照品的降解作用。由此看来,低温贮存比常规冰箱效果好。但是,对于低温贮存的对照品,为了防止由于水汽冷凝后侵入,应在对照品温度达到室温前不得打开小瓶[4]。

4 干燥条件

《药物分析化学》对照品的干燥条件一般是指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温度,对其进行干燥。当对照品的量值是以干燥品计算时,该对照品必须干燥,应按照说明书规定的干燥条件,对其进行干燥后方可使用。如果对照品含有结晶水或盐基,在进行药物分析时应注意换算。除另有规定外,在对照品使用时,均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对其水分的含量进行测定,按干燥品(或无水物)进行计算后使用,否则药物检测含量测定结果会偏高。对照品如果对热稳定,可进行直接干燥,然后再用于药物检测;对照品如果对热不稳定,可同时另取一份,然后进行干燥失重处理,扣除水分后再用于药物检测。

5 用途

《药物分析化学》对照品主要用于药物分析、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使用时应严格按照对照品说明书执行。一般情况下,供检查、鉴别用的对照品不能用于含量测定,供含量测定用的则可用于检查和鉴别使用。在使用时,还需要注意结晶问题,例如用于红外鉴别的对照品,使用时应注意与被检测的药品在晶型上的差异,必要时可采用相同的方法对被检测的药品和对照品进行重结晶;氨苄西林钠具有多种不同的晶型,可用丙酮对样品和对照品重结晶后测定,以确保氨苄西林钠晶型、对照品晶型和红外光谱图的一致性。

6 小结

保持《药物分析化学》对照品的特性量值的稳定是其重要基本性质之一。对照品的量值准确是建立在稳定的基础上,《药物分析化学》对照品的同质性、准确性和稳定性是其基本要求。在对药物进行分析与检验中,对照品是确定药品真、伪、优、劣的对照,是控制药品质量必不可少的工具。对于各级药物分析与药物检验机构而言,对照品的妥善贮存和正确使用是涉及药物分析、检验数据是否准确可靠的重要条件,是涉及测定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的重要前提,是实现药物分析与药物检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的重要保证。只有正确使用和贮存《药物分析化学》对照品,才能确保药物分析与药物检验结果准确、可靠,才能为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和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肖丽华,马双成,宋玉娟,等.浅谈国家药品标准物质库的科学管理[J].中国药事,2011,25(8):754-755.

[2]肖丽华,马玲云,马双成,等.国家药品标准物质稳定性核查探讨[J].中国药师,2012,15(4):554-555.

[3]马玲云,宁保明,陈国庆,等.国家药品标准物质研制技术要求的介绍[J].药物分析杂志,2010,30(10):1992-1993.

贮存和分配系统 篇7

关键词:湿河粉,大肠菌群,温度,时间,贮存

0引言

湿河粉,我国南方的一种传统食品,有着近150年的历史。湿河粉在广东地区主要以现炒现买形式销售,捞河粉更是粤西一带人民喜爱的食物。但由于各种原因,广东当前的湿河粉企业普遍规模不大,同时企业质量意识欠缺和人员素质低下,导致湿河粉质量参差不齐。湿河粉的质量问题主要是二氧化硫超标、食品添加剂超标、微生物指标超标,而微生物超标问题尤为常见,大肠菌群是其中之一。究其根本原因,更是应该从湿河粉的生产工艺寻找出发,如图1。

从图1生产工艺可见湿河粉生产过程中只有依靠蒸粉这个环节来达到消毒灭菌效果,后续切割包装步骤都没有消毒效果,因此湿河粉生产工艺本身就存在一个缺陷,只能靠企业的原材料控制和环境控制保证产品质量。湿河粉营养丰富,水分含量高达70%,再加上生产工艺上的缺陷,决定了湿河粉是一种短保质期的产品。

每年食品质量监督部门抽检计划中都会有湿河粉产品,而监督检验项目中微生物指标则又是重中之重,但即使是每年都有监督抽检,微生物超标仍是常见诸报端。微生物超标原因主要是生产工艺中关键控制点监管不严、生产环境洁净度不达标、生产人员卫生意识差、生产设备清洗不够彻底、储存运输阶段发生污染等[1]。大肠菌群并非细菌学分类命名,而是卫生领域的用语,它不代表某一种或某一属细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大肠菌群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检测结果作为评价食品优劣的依据。为了保证湿河粉的质量,除了要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的环境质量和关键控制点,后期产品贮存的温度和时间也是重要环节。

考虑湿河粉产品的特殊性,本文主要从保存时间和温度两个因素着手,研究贮存温度和时间对湿河粉中大肠菌群的影响,为生产企业和销售方提供一定的参考。

1材料和方法

1.1实验试剂和材料

实验样品:茂名市本地有证企业当天生产的湿河粉,共选择5个企业,各分10个独立包装,每个包装100g。

试剂:乳糖胆盐发酵培养基、伊红美兰琼脂、乳糖发酵培养基、革兰氏染色液。

设备:恒温培养箱、冰箱(5~8℃)、生物显微镜。

1.2检验方法

按GB/T 4789.3-2003《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进行。选择这个检验方法主要目的是与当前广东地区湿河粉执行的地标DB44/426-2007《湿米粉》相适应,为后面结果分析不会造成不必要的误判。

1.2.1样品处理

将5个样品分两组每组5份样品,一组样品贮存在冰箱的冷藏室(温度5~8℃),保存6h、12h、18h、24h和48h;另一组贮存在带空调稳定控制在25℃附近的房间,并保存6h、8h、12h、18h和24h。

1.2.2样品检验

按检验标准处理样品,称取25g样品于盛有225ml无菌磷酸缓冲液的均质袋中,拍打式均质机8000~10000r/min均质1min,制得样品匀液。接着根据估计样品污染程度,制备10倍稀释梯度样品匀液[2]。选择3~4个适宜稀释梯度按标准方法检验大肠菌群,经过乳糖胆盐发酵实验、平板分离、复发酵实验和镜检,得出最终大肠菌群的结果。

2结果与分析

2.1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如表1、表2所示。

2.2结果分析

图2实验结果显示,5个样品在5~8℃贮存条件下保存6h、12h和18h,湿河粉中的大肠菌群数值都没有明显的变化。在保存24h后就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样品3从18h后大肠菌群数值形突然增升态势,其他4个样品都是24h后大肠菌群才增加。原因与微生物对数式增殖方式有关,样品3的初始大肠菌群数值比其他样品高,所以剧增数值出现的时间比其他样品早。

图表说明:a数据表中<30直接用30代替;b表中的24000因为该数据已经有很大不确定性,所以只是在数据表中显示出来做参考用,而未在曲线图上引用.

图3实验结果显示,5个样品在25℃贮存条件下不同时间的大肠菌群数值变化无明显规律,总体上是随着保存时间的变化而增加。在保存时间6~8h阶段大肠菌群数值变化不是很明显,但数值明显高于冷藏保存的样品。保存时间8h后的各个样品的大肠菌群都是呈剧增态势,而24h时的样品都不同程度上有明显的酸嗖味。

3结论

本次实验使用GB/T4789.3-2003标准方法检验湿河粉中的大肠菌群,这个检测方法的虽然检出率高,但由于计算所得的MPN是一个统计数据,所得结果误差较大且存在个体差异性[3]。有些样品在25℃保存的样品在6h时检测出的大肠菌群数值已经超过DB44/426-2007《湿米粉》中大肠菌群的标准值≤70MPN/100g[4],但本次实验目的是研究保存时间对大肠菌群的影响,不考虑产品是否符合产品标准。

根据本文结果可知,相较于常温贮存,在冰箱的冷藏室(温度5~8℃)更优,同时可以看出即使是刚生产出来的湿河粉没有检出大肠菌群,但在贮存18~24h后就会检出大肠菌群。究其原因主要是湿河粉产品的特殊性,营养成分高、水分高、有一定的酸度且一般极少使用食品添加剂,是微生物的一种完全营养环境。所以,湿河粉销售应注意最好运用冷藏箱同时销售时间不超过24h,以保证湿河粉的良好口感和安全质量。谢定等人研究发现通过微波杀菌、热力杀菌、臭氧杀菌等方式都可以控制保证湿河粉的质量,生产企业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湿河粉杀菌[5]。

参考文献

[1]李秀桂,林霞,林静,等.南宁市湿米粉微生物卫生状况调查[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1(02).

[2]GB/T 4789.3-2003,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S].

[3]刘丽娟,孟香丽,姜向阳,等.不同保存条件对贝类体内微生物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0,31(10).

[4]DB44/426-2007广东省地方标准(湿米粉)[S].

上一篇:装配检测下一篇:写好书面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