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表皮移植术

2024-09-19

自体表皮移植术(共8篇)

自体表皮移植术 篇1

摘要:目的:对前期已完成的自体表皮移植术联合卡泊三醇治疗白癜风临床观察的患者进行随访, 以获得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等资料。方法:68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自体表皮移植术组33例和自体表皮移植联合卡泊三醇组 (联合组) 35例, 随访观察期6个月。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9.6%, 自体表皮移植术组总有效率为74.7%, 联合组疗效明显优于自体表皮移植组。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自体表皮移植联合卡泊三醇对白癜风自体表皮移植后出现的色素再生缓慢, 长时间不扩大色素斑, 和移植成活区域之间色素融合不佳形成色素斑驳不均有明显疗效, 且不良反应轻微。

关键词:白癜风,自体表皮移植,卡泊三醇

白癜风是一种获得性色素脱失性皮肤病, 由于皮肤和毛囊内的黑素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减低或消失, 导致黑素颗粒生成减少或消失而引起的局部性或泛发性脱色素病变[1]。在我国, 患病率在1%~2%, 男女发病大致相等, 女性初发年龄较男性早5年左右。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主要有遗传因素、神经精神因素、黑素细胞自毁、免疫发病学说、细胞因子因素、自由基因素、微量元素相对缺乏等, 故其治疗方法多因此产生, 常采用糖皮质激素、光化学疗法、光疗、手术治疗、遮盖疗法、脱色疗法等进行治疗。对于进展期白斑多综合治疗, 而对于稳定期限局性白斑可采用手术治疗。笔者所在科采用自体表皮移植术进行治疗后发现疗效不理想。各种治疗术后可有不同问题, 常见的有色素再生缓慢, 和/或色素斑不继续扩大, 移植成活区之间色素融合不佳形成色素斑驳不均等。笔者就上诉问题进行临床研究, 在2010年6月-2012年6月选取68例限局稳定期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应用自体表皮移植术治疗, 及联合卡泊三醇治疗, 较好的解决了白癜风自体表皮移植术后出现的常见问题,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8例白癜风患者均为2010年6月-2012年6月门诊患者。年龄14~53岁, 病程3~12年。随机分为两组, 自体表皮移植组33例共表皮移植104处;联合组35例共表皮移植108处。

1.2 纳入标准

临床分型、分期按照全国色素病研究学组制定的标准[2]。性别不限;治疗前2周无外用、治疗前4周无系统使用影响色素的药物及化妆品史;分型:均选取稳定期局限型患者, 具体为, (1) 寻常型限局性:单发或多发白斑, 局限于某一部位; (2) 完全性白斑:白斑为纯白色或瓷白色, 白斑中没有色素再生现象, 白斑组织内黑素细胞消失或功能完全丧失, 对二羟苯丙氨酸 (多巴) 反应阴性; (3) 稳定期:白斑停止发展, 境界清楚, 白斑边缘色素加深, 没有新的白斑出现。

1.3 排除标准

泛发型、皮损面积巨大者;既往有瘢痕疙瘩病史的患者;对于卡泊三醇软膏成分过敏患者;孕妇;患有其他较为严重的基础疾病者;有皮肤科其他并发病如银屑病、扁平苔藓、扁平疣等疾病者;既往曾行白癜风自体表皮移植术患者;面部皮损及指趾部位皮损者;评估患者依从性不好者。

1.4 治疗设备

BY—II型表皮移植白癜风治疗仪 (山东神思医疗公司) ;外用药物:0.005%卡泊三醇软膏 (香港澳美制药厂, 10 g, 批准文号HC20070015) 。

1.5 治疗方法

1.5.1 自体表皮移植术

采用患者自身健康部位表皮移植到白斑部位的一种治疗方法。具体步骤:利用负压吸疱法在健康部位 (一般在腹部和臀部) 和白斑部位发疱, 调整负压在45~55 k Pa, 温度40℃~45℃。水疱正好在表皮、真皮之间产生, 疱顶为表皮, 用眼科剪刀先将白斑受皮区疱顶表皮除去, 露出真皮面, 再将健康部位供皮区水疱顶表皮剪下, 去除供皮区水疱内面附着纤维蛋白, 其平整移植于白斑部位发疱受皮区的裸露面上, 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固定。供皮区创面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加敷料常规包扎, 7 d后除去敷料。移植受皮的区域局部制动, 3 d后更换外层敷料, 10 d后去除外层敷料, 留底层凡士林纱布待其自行脱落。

1.5.2 术后处理

自体表皮移植68例白癜风患者均在18~24 d底层凡士林纱布自行脱落。自体表皮移植组移植成活区嘱患者慎用刺激性药物, 勿损伤皮肤, 避免机械性摩擦, 衣服宜宽大适身, 注意劳逸结合、心情舒畅, 尽可能少吃维生素C, 多进食豆类及其制品, 注意室外锻炼身体, 适度接受日光浴, 不予任何药物治疗。联合组移植成活区均予以卡泊三醇软膏每天晚上外用一次, 均匀涂抹于患处中央部分, 向边缘皮损少量扩散, 尽可能避免药物接触正常皮肤, 停用其他口服或外用药物。疗程为8~12周, 治疗期间出现其他疾病影响治疗者退出, 使用其他药物可能影响疗效观察者退出, 出现未遵医嘱用药者退出, 出现病情加重者退出。两组患者均每4周门诊随访1次, 2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6 疗效判定标准

以每一个移植皮片为一观察统计单位。6个月后判定疗效:优为受皮区白斑全部消失, 色素分布均匀, 基本恢复正常肤色;良为受皮区白斑部分消退或缩小, 恢复正常肤色的面积>原白斑面积50%;中为受皮区白斑部分消退或缩小, 出现色素面积<50%;差为受皮区白斑无色素再生或出现色素面积<10%或白斑扩大。总有效以优加良[2]。

1.7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PEMS 3.1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表皮移植组总存活片数为95个皮片 (91.3%) , 联合组97个皮片 (89.8%) , 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592) , 见表1。68例患者共移植212个皮片, 存活皮片总数为192个皮片。移植无效的患者其皮损局限部位主要分布在四肢远端, 治疗失败的原因:肢端术后局部制动差导致皮片松动、移位或坏死, 但创面愈合良好, 无瘢痕形成。6个月后复诊所有复色区色素分布均匀, 未见鹅卵石样外观。

2.2不良反应

部分供皮区在揭除敷料后局部有色素沉着;外用卡泊三醇涂擦范围不规范导致周围皮肤轻微色素沉着。色素沉着患者于2个月后颜色逐渐变淡, 4~6个月时均基本恢复正常;受皮区无效处移植表皮坏死、脱落, 但创面愈合良好, 无瘢痕形成。

3 讨论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皮肤病, 治疗方法较多, 而自体表皮移植有其治疗优势。目前可采用的方法有:负压加温吸疱、生物发疱 (用斑蝥酊制剂发疱) 、皮损磨削、Silk Touch激光磨削后薄刃厚皮片移植等方法[3]。Suvanprakom等[4]认为负压吸疱移植治疗的组织学基础是负压发疱使真表皮在透明带处分离, 疱壁含有活力的黑色素细胞, 移植到去除表皮后的白斑处并在白斑处存活产生黑色素。对于稳定期白癜风国内外大多采用自体表皮移植治疗, 该法简便、可靠, 无明显副作用, 尤其对局限型或节段型的白癜风疗效甚好。其可能原因在于:创面均匀、平整, 不伤及真皮组织;局部血运丰富;创面暴露时间短[3]。

笔者所在科对于稳定期白癜风采取负压吸疱移植治疗后发现有色素再生缓慢、和/或色素斑不继续扩大、移植成活区之间色素融合不佳形成色素斑驳不均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笔者采用结合外用卡泊三醇软膏治疗的方法。

研究发现, 白癜风患者皮损中存在钙离子平衡缺陷, 而钙离子对表皮细胞的生存和发挥功能起到重要作用, 在多个环节中与白癜风发病机制有关[5]。在临床上已被肯定, 卡泊三醇系维生素D3、1, 25 (OH) 2D3类似物。黑素细胞表面表达维生素D3受体, 它可能通过黑色细胞上的维生素D3受体调节细胞内钙紊乱而发挥作用。因此, 外用卡泊三醇可提高皮肤维生素D3受体表达, 使受体结合Ca2+达到平衡而发挥作用。黑素细胞上存在1, 25 (OH) 2D3的受体已得到证实。1, 25 (OH) 2D3在调节黑素合成方面起一定作用。而有研究证实, 1, 25 (OH) 2D3可以通过移植DC8的分化、成熟及活化, 减少IL-12的产生, 提高IL-10的水平, 从而影响T细胞的活化。同时, 另一项研究表明, 1, 25 (OH) 2D3具有保护细胞抵抗H2O2产生的细胞毒性和紫外线造成细胞损伤的作用, 由此推测维生素D3类似物有使白癜风皮损复色的作用[6]。其次卡泊三醇对免疫系统细胞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可能通过调节角朊细胞、淋巴细胞产生和释放细胞因子而发挥免疫作用。而白癜风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不明, 主要有遗传学说、自身免疫学说、黑色素细胞自身破坏学说、神经化学因子假说[7], 而多数学者认为其是一种T细胞介导自身免疫性疾病, 而维生素D3的免疫调节作用亦可能是一种重要的作用机制。邢臣径等[8]认为白癜风皮损处CD8+CTL对黑素细胞由一定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而卡泊三醇可以减少炎症细胞因子IL-6的分泌, 从而减少CD8+CTL度黑素细胞的杀伤, 考虑为卡泊三醇治疗白癜风有效的机制之一。

笔者通过临床研究证实, 自体表皮移植联合卡泊三醇组对白癜风自体表皮移植后出现的色素再生缓慢, 长时间不扩大色素斑和移植成活区域之间色素融合不佳形成色素斑驳不均有明显疗效, 且不良反应轻微,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小珂.白癜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1995, 21 (1) :204-206.

[2]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会色素病学组.白癜风临床分型及疗效标准册[J].中国皮肤性病杂志, 1995, 9 (4) :198.

[3]乔树芳.白癜风表皮及黑素细胞移植治疗进展[J].皮肤病与性病, 2011, 33 (5) :265-267.

[4]Suvanprakorn P, Deeanlap S, Pongsomboon C, et al.Melanocyte autologous grafting fro treatmert of leukoderma[J].J AM Acad Dermatol, 1985, 13 (6) :968-974.

[5]汤芦艳, 傅雯雯.钙离子在白癜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皮肤性学分册, 2003, 29 (6) :312-356.

[6]夏飞, 邵现周, 王西京, 等, 白癜风治疗进展[J].皮肤病与性病, 2014, 36 (1) :20-21.

[7]张峰, 杨勇, 罗娇, 等, 白癜风并全血细胞减少1例[J].中外医学研究, 2010, 8 (2) :85.

[8]邢臣径, 林福全, 吴纪龙等, 卡泊三醇对白癜风黑素细胞和CD8+细胞毒T细胞的影响[J].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4, 46 (7) :470-474.

自体表皮移植术 篇2

【关键词】羊膜;角膜缘;移植;翼状胬肉;复发性

翼状胬肉是一层自球结膜向角膜侵犯的三角形纤维血管膜样组织,是一种常见的角膜病变,轻者影响美容,重者引起角膜散光或遮盖瞳孔影响视力。作者自2004年4月至2005年5月采用羊膜移植联合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取得良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为2004年4月至2005年5月住院手术病例50例54眼,均为复发性翼状胬肉。男26例29眼,女24例25眼。平均年龄49岁(37-70岁)。翼状胬肉侵入角膜组织(2.5-6mm)不等。

羊膜的取材及保存:削腹产产妇,术前检查HIV,HBV,HCV,梅毒均为阴性,术后立即取胎盘,在层流室内用Earle’s[1,2]平衡液冲去胎盘上的凝血块,然后用含有新霉素5μg/ml,链霉素50ug/ml,二性霉素B2.5μg/ml的平衡盐溶液冲洗;将羊膜从绒毛膜上钝性分离后展平,上皮层朝上,平铺于硝酸纤维素滤膜上,剪成3×4cm大小;置于DMEM:甘油=1:1的保存液中,-80℃保存。上述方法的保存时限为数月。另据报道,保存后的羊膜上皮细胞可存活至70天[3]

手术方法:表麻和局麻后,开睑器开睑,显微镜下由头部分离角膜面胬肉组织,分离切除的深度以不残留胬肉组织为度,分离至胬肉体部时先将胬肉上皮游离,然后将上皮层下的增生组织作适度范围的彻底切除,以完全恢复眼球的转动功能为度。勿损伤巩膜及眼外肌,再行巩膜创面烧灼止血。然后用刀片取手术眼相邻角巩缘切除一条带1mm透明角膜及2mm结膜缘上皮组织,长度与胬肉侵犯角膜缘相当,将此角膜缘组织用10-0的尼龙线缝合固定在胬肉创面的角膜缘,角膜缘移植条带的上下两端各缝合2针,最后在巩膜裸露区移植一片同形同大小的羊膜植片,内侧上下和外侧上下共4针穿过浅层巩膜,使羊膜植片展开,间断缝合羊膜、结膜创面,滑行结膜瓣遮盖相邻取自体植片区,术毕后结膜囊涂0.3%妥布霉素眼膏,眼垫包盖并用绷带包扎术眼,每日换药,术后第二天点托百土眼水,每日4次,约3周后逐渐减量停药,术后10天拆线。

2结果

经过术后平均9.82月随访,羊膜植片无一例排斥反应,翼状胬肉有2例复发,手术成功率约96.28%,复发率为3.72%。

3讨论

羊膜薄而透明,无血管,无免疫原性,具有许多功能,如促进结膜干细胞的双向转化,促进角膜缘干细胞分化为角膜上皮细胞,抑制纤维组织增生,抗炎,抗菌,止痛等[4]。羊膜的基质一面含有一种独特的间质成分,能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增生和正常人类角膜和角膜缘纤维母细胞分化。这可解释为什么羊膜移植手术应用于复发翼状胬肉手术可迅速促进角膜伤口上皮化,减少术后瘢痕发生,阻止翼状胬肉切除后增生复发[5]。复发性翼状胬肉由于多次手术并复发,角膜缘受到破坏,角膜缘上皮细胞出现异常修复现象,角膜缘上皮移植术的有效机制是利用上皮移植片的角膜缘干细胞提供角膜上皮,维持角膜表面的完整性,同时,还具有抵抗和防御结膜各浅层新生血管入侵角膜的能力,因而能有效防止翼状胬肉术后复发[6]。国外有报道胬肉复发率高达69%[7]。侯光辉等报道AMT、联合LAT、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侵入角膜缘内2.5~4mm的中度复发性胬肉,复发率分别为23.94%、3.85%、45%[8]。本文采用AMT联合LAT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滑行结膜瓣遮盖相邻自体植片区,胬肉区巩膜暴露都全由羊膜覆盖,角膜缘部又有羊膜促进移植其上的角膜缘上皮细胞参与修复角膜上皮缺损区,抗炎且抑制结膜下血管纤维组织的增生[9-10],确实起到了预防复发的作用,并避免了在创口之外的孤立部位再创手术区,如取较大结膜组织片覆盖整个巩膜及角膜缘暴露区导致更大的手术损伤,如取较小的自体植片,则裸露部分巩膜则产生明显的刺激症状。羊膜植片覆盖巩膜创面不但使羊膜较好发挥其抑制瘢痕组织的作用,而且有利于瘢痕组织的彻底清除,较好的发挥作用。AMT联合LAT术后患者无疼痛、畏光、流泪等明显的刺激症状;羊膜植片区安静、无充血、很少分泌物覆盖植片;且上皮修复较快。间接显示了羊膜的止痛、消炎、促角膜缘上皮细胞及结膜上皮细胞生长的作用[4,9-10]。有认为胬肉的发生,与炎症反应有关,所以抑制胬肉术后的炎性反应可能有利于减轻胬肉术后的复发率[11]。而AMT联合LAT发挥了羊膜的消炎作用,较单纯的切除翼状胬肉暴露巩膜炎性反应轻。这可能是其胬肉豆发率较低的原因之一。

总之,复发性胬肉尤其当睑球粘连、眼球运动障碍时,治疗难度大,AMT联合LAT对复发性胬肉或合并睑球粘连的病例,取材方便,无排斥反应、手术成功率高,疗效满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自体表皮移植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15例均为2000—10~2008—02至我院白癜风门诊的患者, 其中男480例, 女735例。平均年龄38.5岁, 平均病程10.3年 (6个月~20年) 。1210例是静止期局限型和节段型白癜风患者。其中5例是同位素治疗后色素脱失斑患者, 轻度瘢痕患者2例, 共计1215例。

1.2 方法

1.2.1 治疗仪器

供皮区和受皮区的负压吸疱均使用BFY-ⅡA型皮肤分离仪。

1.2.2 治疗方法

根据情况选择患者腹部、股内侧或上臂内侧正常皮肤做为供皮区。供、受皮区均采用负压吸疱法处理;白色网状间隔用无齿镊轻轻刮除至创面渗血后等待移植皮片;发疱时间一般为120~150min。常规消毒后, 受皮区皮片用无齿镊将白斑处疱皮清除掉, 供皮区疱皮用眼科剪沿疱底边缘剪下。取皮时应将皮片完全弹开反面向上铺在盐水棉球上, 并摘除其上的纤维组织, 将皮片逐片直接铺在受皮区上, 片与片之间应紧密衔接无缝隙。在移植皮片时应注意使皮片的真皮面紧贴与受皮区面, 然后用干棉球轻轻擀压, 使受皮区与移植皮片结合更紧密。切忌留有死腔或气泡。移植完毕, 用弹性创可贴严密包扎受皮区10~14d。然后垂直轻轻按压受皮区。术后10~14d内创面避免接触水, 避免剧烈运动, 尤其是口周及颈部等皮肤易活动部位, 以免皮片脱落或移动。嘱其14d到医院去掉包扎观察效果。30~45d复诊。

1.3 效果判断

以每一皮片为一个观察单位。痊愈:2周时皮片覆盖区有完整的色素斑形成, 3个月时色素加深至正常或略深于正常肤色, 再生色素面积≥移植皮片范围;显效:2周时有完整的色素斑形成, 3个月时色素加深明显, 再生色素面积≥移植皮片得70%;有效:2周时部分色素斑形成, 3个月时色素加深不明显或不均匀, 移植皮片的30%≤再生色素面积<70%;无效:3个月时仍无色素再生或脱色, 复色面积<移植皮片的30%。

2 结果

1215例患者移植皮片10134片, 每例患者的移植皮片数1~50片。受皮区采用负压吸疱而网状间隔采用刮除法。受皮区移植皮片成活情况见表1。

负压吸疱法对不同类型的白癜风疗效不尽相同, 据结果显示局限型与节段型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01) , 局限型有效率93.57%高于节段型有效率86.73% (P<0.01) ;局限型痊愈率73.16%高于节段型痊愈率63.18% (P<0.01) 。瘢痕体质移植27片, 痊愈18片 (66.67%) , 显效7片 (25.92%) , 有效2片 (7.4%) 痊愈率99.99%, 有效率100%。同位素治疗后色素脱失斑23片 (100%) , 痊愈率100%, 有效率100%。所有患者供皮区和受皮区均未发生感染或瘢痕。

3 讨论

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研究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根据《白癜风临床分型及疗效标准》[1], 77例白癜风病人均处于稳定期6个月以上, 病人随机分成两组, A组采用皮肤磨削法, B组采用高温烧灼法。A组36例其中男性17例, 女性19例, 病程1~23年, 年龄8岁~56岁。型别:局限性15例, 散发性3例, 节段型18例;B组41例, 其中男性18例, 女性23例, 病程1~21年, 年龄9岁~58岁, 型别:局限性16例, 散发性4例, 节段型21例。两组在性别, 年龄, 分型, 病程, 白斑面积上基本一致。

1.2 手术方法

1.2.1 获得供皮

将神思治疗仪压力调为-46kpa, 温度440C左右, 根据白斑大小选择不同的治疗头和数量。用0.5%的碘伏消毒取皮区, 取皮区常选择腹部、大腿、背部等部位皮肤, 形成饱满水疱后 (一般45~90min) 关机。在严格消毒后, 取已经分离好的水疱疱壁, 去掉附着在水疱表面的附着物, 使水疱基底层面朝上平铺于含有林可霉素的凡士林纱布上, 等待植皮。供区皮肤予表皮细胞生长因子[2], 含林可霉素的凡士林纱布及无菌纱布覆盖。

1.2.2 A组磨削去除白斑区表皮

皮损区预0.5%的碘伏消毒后铺无菌巾, 用利多卡因 (面积较大的加生理盐水) 行皮损局部浸润麻醉 (儿童及对疼痛不耐受者可以先用5%的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局部封包1.5~2h) , 再用不锈钢磨头磨削皮损。磨削时右手持磨削手钻, 右手拇指在手钻的上方, 右手其余四指在手钻的下方, 上下紧握使手钻前后、左右、多方灵活移动, 控制磨削层次。在眼周、口腔周围磨皮时要注意保护眼角膜、唇红及牙齿。在这两处磨削皮损时手钻长轴应与眼裂和口周成垂直方向, 以保持手钻之平稳。这两处表皮较薄, 不能破坏真皮太多, 避免手术后留下凹陷瘢痕。观察手术深度要随时观察创面的颜色和渗血的情况。开始手术时将皮肤角质层和颗粒层磨掉, 创面白色并不出血, 再往下磨削即到棘细胞层和基底层, 可见点状密集出血即可[3]。在磨削过程中不断向创面滴洒生理盐水同时不在一处停留太长时间, 以免局部温度太高。手术后用0.9%的盐水纱布压迫创面片刻, 待创面渗血渗液停止后移植表皮。

1.2.3 B组高温烧灼去除白斑区表皮

白斑区消毒铺巾麻醉后采用电离子烧灼去除表皮, 将功率调至8~10V, 采用长火档轻度烧灼白斑区, 在白斑区形成一层碳化面后用生理盐水纱布擦拭创面, 将白斑区表面碳化的表皮全部擦掉, 不能擦掉的地方再轻轻烧灼一次, 确保擦掉全部表皮, 再用生理盐水纱布湿敷片刻, 然后进行表皮移植。

1.2.4 移植表皮

将供区表皮皮面朝下覆盖在白斑创面上, 将疱壁完全展开, 使疱壁的基底层面紧贴在皮损上。移植疱壁之间及与边缘间仅留1~2mm间隙, 使供皮完全覆盖皮损, 然后敷以含有林可霉素的凡士林纱布及无菌纱布, 外用苯扎氯铵贴加压固定, 腹背, 四肢再预弹力绑带包扎, 7~10d后去除敷料。

1.3 疗效判断标准痊愈

白斑全部消退, 恢复正常肤色;显效:白斑部分消退或缩小, 恢复正常肤色的面积占皮损面积≥50%;好转:白斑部分消退或缩小;无效:白斑无色素再生或范围扩大[1]。

2 结果

手术后2月判断疗效, A组痊愈19例 (52.8%) , 显效12例 (33.3%) , 有效4例 (11.1%) , 无效1例 (2.8%) 。B组痊愈11例 (26.8%) , 显效18例 (43.9%) , 有效10例 (24.4%) , 无效2例 (4.9%) 。两组无效病例均为散发型。两组患者痊愈率有显著性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具体数据如表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组别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

3 讨论

(1) 采用磨削去除白斑区表皮治疗白癜风痊愈率较高温烧灼法明显要高很多, 可能由于磨削去除表皮对白斑区只是机械损伤, 没有烫伤, 局部损害小, 术后渗出少, 皮片易成活, 痊愈率高;而高温烧灼除了有机械损伤, 还有高温烫伤, 对局部损害大, 术后创面渗出较多, 移植皮片需要和创面紧密粘合, 较多渗液易使皮片漂浮, 不利于移植皮片的成活, 故痊愈率较低。

(2) 皮损部位采用负压吸疱去除表皮, 方法简便, 不需要皮肤磨削机器, 不需要浸润麻醉, 皮损处表皮去除层次精确。但用这种方法治疗较大面积的白癜风, 一般需要很长时间, 治疗多次, 而治疗后空隙大, 供皮成活后形成的色素岛之间空隙也较大, 形成类似大理石样外观。且如果皮损处凹凸不平, 也不能采用这种方法。皮肤磨削, 电离子烧灼对任何部位均适合, 除皮损区面积太大需要多次治疗者, 均可一次移植表皮治疗全部皮损, 手术后一个月左右时间出现无明显空隙的浅色斑, 术后两月左右白斑区可基本恢复正常。

(3) 山东神思表皮移植白癜风治疗仪采用负压和温度双重生物物理效应, 使供皮在表皮的基底层分离, 解决了无瘢痕形成下的白癜风皮肤移植问题。由于该机采用了自动加热系统, 使供区的皮肤温度固定在440C左右, 致供区皮肤毛细血管扩张, 血管的渗透性升高, 使治疗时间较短 (一般45~90min) 即可形成饱满的水疱, 缩短了手术时间。

(4) 我院对白癜风皮损区采用磨削法去除表皮, 比用电离子烧灼、液氮冷冻、补骨脂加紫外线照射 (PUVA) 或中草药[4]等方法去除皮损处表皮, 时间较短, 没有感染及瘢痕形成, 对皮损区皮肤未见伤害, 痊愈率显著提高[5]。同时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负担, 缩短了白癜风的痊愈时间。

(5) 我院在进行白癜风治疗时, 部分病人吸疱时间较长未能形成饱满水疱, 磨削皮损稍大, 部分磨削过的皮损创面未预供皮移植, 手术后1个多月后皮损磨削处无色素生长, 可见单纯进行皮损磨削不能有效治疗白癜风。

(6) 我院对部分病例预单纯电离子烧灼去除表皮, 亦未预表皮移植, 手术后1个多月后观察也没有色素生长, 可见单纯进行电离子烧灼也不能有效地使皮损处色素恢复正常。

(7) 关节周围、外阴及口周等部位表皮移植不容易成功, 手术后应加强固定。如为关节处必要时可以固定关节5~7d, 减少关节活动, 有利于移植皮片的成活;如为上眼睑处, 应将患处眼睛封闭, 减少上眼睑的活动;如为口腔周围, 应让患者手术后少说话, 用吸管吸流质5~6d;外阴部加强固定, 防止大小便污染手术创面。

(8) 两组白癜风进行自体表皮移植治疗无效病例均为散发型, 可能由于散发型白癜风由自体免疫功能紊乱引起, 这几例白癜风可能仍未完全稳定, 治疗效果差。

受区皮肤磨削后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稳定后的白癜风较其他手术方法方便, 容易操作, 手术效果好, 治疗时间较短, 皮损区不受限制, 对外伤后继发性白癜风, 局部瘢痕可一并磨削, 具有很好, 美容效果。是稳定期白癜风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摘要:目的:探讨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的有效方法。方法:分别采用皮肤磨削和电离子烧灼法去除皮损处表皮, 然后进行自体表皮移植。结果:皮肤磨削去除白斑处表皮后进行表皮移植痊愈率达 (52.8%) , 而电离子烧灼法去除白斑处表皮后进行表皮移植痊愈率仅为 (26.8%) 。结论:皮肤磨削去除白斑处表皮后自体表皮移植比电离子烧灼法去除白斑处表皮痊愈率高。

关键词:白癜风,皮肤磨削,电离子烧灼,自体表皮移植

参考文献

[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白癜风治疗共识 (草案) 修改稿[J].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7, 40 (1) :18.

[2]蒋亦秀, 王仙梅, 付学峰, 等.自体表皮移植术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白癜风50例[J].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4, 37 (1) :57.

[3]王高松.实用整容手术学[M].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3:138.

[4]肖治, 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J].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4, 27 (4) :243.

自体表皮移植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2月在我院烧伤整形科住院治疗的烧伤后伴有色素脱失性瘢痕患者38例的临床资料。将所选病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 (20例) 和对照组 (18例) 。观察组男9例, 女11例;年龄16~45岁, 平均年龄 (29.6±8.3) 岁;颈部5例, 前臂9例, 小腿6例, 治疗最大为7cm×12cm, 最小3cm×5cm。对照组男8例, 女10例;年龄18~46岁, 平均年龄 (29.9±8.4) 岁;颈部4例, 前臂7例, 小腿7例, 治疗最大为6cm×12cm, 最小3cm×4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观察组:采用表皮移植术[1]。具体方法: (1) 色素脱失瘢痕区处理:在全麻下应用电动取皮机削除表皮, 清除范围稍微超出脱色区, 磨削深度以出现弥漫性渗血为止, 削除创面用1∶1 000的苯扎溴氨冲洗后, 用1∶100 000的温热盐酸肾上腺素盐水纱布按压止血。 (2) 表皮移植术:用电动取皮机取皮, 刻度调至0.2m, 保持皮片完整, 取下的皮片平展覆在创面上, 并且要超出创面边缘, 间断缝合固定, 术区打包包扎。

1.2.2 对照组:采用扩张器置入术, 手术过程分两期进行。 (1) Ⅰ期手术:切除色素脱失瘢痕区, 在拟埋植扩张器的区域选择大小、形状合适的扩张器置入需扩张部位, 扩张腔内放置负压引流管, 适当加压包扎。术后10~14d拆线并开始注水, 每周1~2次, 超量扩张, 扩张结束后静止1~2周。 (2) Ⅱ期手术:一般在Ⅰ期手术后3周左右进行。取扩张器前, 先用注射器经注射壶中抽出100ml的盐水, 目的是减少皮瓣张力, 防止刺破扩张器。然后将扩张皮瓣展开、推进或旋转, 覆盖皮肤缺损区, 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定 (1) 治疗周期:从本次治疗开始至本次色素脱失瘢痕区修复完毕所需时间。 (2) 根据色素恢复情况评价疗效:痊愈:治疗区色素恢复90%以上;显效:治疗区色素恢复50%以上;有效:治疗区色素恢复20% 以上;无效:治疗区色素恢复少于20%;总有效率= (痊愈+显效) /总例数×100%。 (3) 修复皮肤的肤色、质地、弹性, 均以10分计算, 分值越高越接近正常皮肤[2]。 (4) 后期瘢痕率= (瘢痕形成面积/植皮面积) ×100%。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修复后皮肤效果评分的比较观察组修复质地、弹性较对照组差 (P<0.05) , 两组外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治疗周期和总有效率、后期瘢痕率比较观察组治疗周期为 (16.4±3.6) d, 明显短于对照组的 (37.4±7.8) 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观察组后期瘢痕率为10.0%, 对照组为11.1%, 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深度烧伤可造成皮肤基底层的黑色素细胞受损, 从而导致部分患者烧伤区愈合后出现色素脱失性瘢痕, 外观与白斑和白癜风极其相似。表皮移植是治疗白癜风的一项成熟技术, 笔者在此用作治疗烧伤后色素脱失性瘢痕同样有效。表皮移植术不但解决了表皮色素缺失的问题, 而且保护了瘢痕区真皮组织的完整, 降低了术后术区瘢痕增生、挛缩的危险, 避免了继发畸形的发生, 是目前治疗烧伤后色素脱失的有效方法之一。皮肤扩张术是治疗色素脱失的一种方法。最初人们用它来治疗皮肤缺损和大面积黑色素瘤[3], 疗效确切。它是将组织扩张器埋入皮下, 并且定期向扩张囊内注入盐水, 使表面皮肤被扩张和面积增大, 以此来提供额外的皮肤和软组织, 用来替代局部色素缺失组织或者组织缺损的一种技术。优点是可就近提供皮源, 修复后皮肤恢复正常肤色, 有毛发生长处可重新长出毛发, 皮肤弹性及质地接近正常头皮, 外观较为美观, 并且瘢痕率较低。但此方法也具有明显缺点, 它需分步进行, 治疗周期较长, 对大面积色素脱失性瘢痕和面部、近关节色素脱失性瘢痕治疗效果差, 另外, 对大面积散点状色素脱失, 此方法难以解决问题, 不宜采用。

本文结果显示, 对于烧伤后引起的色素脱失性瘢痕的治疗, 表皮移植术治疗周期较短, 并且总有效率高, 后期瘢痕率低, 外观美观;皮肤扩张术虽然也能取得表皮移植术同样的治疗效果, 但治疗周期较长, 可以预见的是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均较长, 并且不适宜治疗大面积和近关节处色素脱失, 因此, 表皮移植术可作为治疗烧伤后引起的色素脱失性瘢痕的理想手段。

参考文献

[1]邓向东, 王静, 孙曙光.表皮移植术在烧伤后色素脱失性瘫痕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 2011, 20 (1) :21-22.

[2]王滇, 唐殿成, 王文松.微晶磨削治疗烧伤后色素脱失的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0, 19 (1) :56-57.

自体表皮移植术 篇6

关键词:翼状胬肉,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复发率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可引起屈光异常或遮盖瞳孔而影响视力,保守治疗效果不确定。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紫外线照射、慢性炎症刺激、粉尘环境等有关,因为这些理化因素可导致角膜缘干细胞功能衰竭。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传统单纯切除复发率可高达30%~60%[1].随着角膜缘干细胞理论的提出,国内越来越多的术者采用翼状胬肉切除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从2004年开始,我们采用此项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原发性翼状胬肉42例(48眼),复发性翼状胬肉6例(6眼),男20例(22眼),女28例(32眼),年龄34岁~70岁。胬肉头部侵及角膜缘内3 mm以上,2眼遮盖瞳孔。

1.2 手术方法

1.2.1 切除翼状胬肉

采用倍诺喜表面麻醉+利多卡因于胬肉颈部局部浸润麻醉。于翼状胬肉颈部后横行剪开表面球结膜,向鼻侧分离至泪阜,向两边分离至胬肉边缘外1 mm宽的正常筋膜组织,并沿此边缘剪开使胬肉两边缘游离。剥离翼状胬肉头部及颈部,提起,沿巩膜表面分离翼状胬肉至泪阜,于泪阜处剪断切除增生的筋膜组织,注意保护内直肌,将角膜及巩膜上的病变及瘢痕组织尽量剥离干净,烧灼出血点及扩张的血管。

1.2.2 角膜缘上皮移植

于患眼颞上方,距角膜缘3 mm处注射含肾上腺素的利多卡因,使结膜上皮与筋膜层分离,平行角膜缘做一长切口,向角膜缘分离出不带筋膜的结膜瓣,翻转结膜瓣,自角膜缘处用隧道刀向角膜侧做角膜缘板层分离至透明角膜内0.5 mm,切取包括结膜瓣的角膜缘板层植片,植片宽度依植床宽度而定。上皮面向上,植片角膜缘与植床角膜缘对合,展平植片,用10-0尼龙线带浅层巩膜固定植片角膜缘两角,结膜侧与植床游离球结膜固定缝合于浅层巩膜2针,再间断缝合2~3针。颞上取材处不做处理,如较大则将球结膜与其下筋膜浅层巩膜缝合2针。术毕结膜囊置典必殊眼膏,术眼加压包扎,48 h后换药,滴典必殊眼药水,2周后拆除缝线。

1.3 疗效标准及评定

胬肉头体消除,角膜缘部及角膜光滑,内眦部结膜平复,无充血为治愈;如有纤维血管组织侵入角膜为复发。

2 结果

2.1 术后24 h术眼疼痛不适,次日缓解。用1%荧光素钠

观察角膜创面上皮修复情况,术后3 d~5 d角膜创面被上皮覆盖,角膜表面逐渐恢复透明,部分病例有云翳形成,1周内结膜充血,植片轻度水肿,2周后植片水肿基本消失,颞侧取材处伤口术后4周基本愈合。

2.2 随访6个月~12个月,原发性胬肉48眼无1眼复发,复发性胬肉6眼,2眼复发,复发率为3.7%.

3 讨论

角膜缘上皮及其浅层基质中存在着角膜上皮来源的干细胞,干细胞不仅是角膜上皮增殖分化的来源,而且具有阻止结膜细胞向角膜缘内生长的屏障功能[2],它们对角膜缘创伤的愈合及角膜透明性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据报道,在翼状胬肉的形成、发展及复发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角膜缘干细胞功能障碍或缺乏[3,4]。而手术创伤加重角膜缘干细胞的损害,同时手术创伤及其术后炎症反应使胬肉组织残留的成纤维细胞和血管细胞活化,导致纤维血管组织形成,胬肉复发[5]。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就是通过自体角结膜植片的正常干细胞增殖、分化及细胞的向心性移行来修复和稳定受损伤的角膜缘,重建角膜缘屏障功能,阻止胬肉切除术后结膜下的纤维血管组织向角膜生长,有效避免胬肉复发[6]。本报告中,原发性翼状胬肉48眼,无复发,复发性翼状胬肉6眼,2眼复发,复发率为3.7%,手术效果理想,明显降低了复发率,与单纯切除术相比较效果尤为明显,但手术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胬肉组织切除必须彻底,尤其对复发性胬肉,需彻底清除病变及瘢痕组织,暴露出正常的角膜和巩膜组织。(2)角结膜植片应包含角膜缘干细胞的角膜缘组织,以提供足量的正常干细胞,提供更强的机械屏障作用。(3)有效抑制术后炎症反应,有利于减低胬肉复发。(4)取材范围不要超过全角膜的1/3,以防止发生角膜功能失代偿。

我们认为:显微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具有操作安全、创面修复快、复发率低的特点。因复发性胬肉创面较大,取材受到限制,可能遗留部分手术裸露区,不能完全阻断术后各类细胞生长因子与残余病变纤维血管组织的接触,因而有一定的复发率[7]。

参考文献

[1]谢立信,胡隆基,张悦,等.角膜缘上皮和球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6,14﹙9﹚:538.

[2]席兴华,姜德咏,唐罗生,等.翼状胬肉的不同术式对创面上皮修复及复发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3,21﹙5﹚:353-355.

[3]邓宏伟(综述).角膜缘干细胞生存微环境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2,20﹙6﹚:403.

[4]刘阳(综述).翼状胬肉发病机制的研究[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9,23﹙4﹚:204.

[5]王雨生(综述).翼状胬肉的治疗及其并发症[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4,18﹙2﹚:116-121.

[6]Starc S,Knorrm,Steuhl KP,et al.Autologous Conjunctiva-lim bus transplantation in treatment of primary and recurrent pterygium[J].Ophthalmology,1996,93(3):219.

自体表皮移植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5月至2010年10月110例 (127眼) 男49眼, 女78眼年龄在36~74岁之间, 原发性胬肉115眼, 复发性胬肉12眼, 其中一眼颞侧角膜有浸润。

1.2 手术方法

(1) 术前常规点复方妥布霉素滴眼液3d; (2) 常规消毒, 无菌孔巾暴露术眼, 点倍诺喜表麻后, 2%利多卡因0.5mm局部浸润麻醉注射胬肉体下; (3) 手术显微镜下以圆形手术刀于胬肉头部外1~2mm处剥离角膜上皮及胬肉组织至角膜前弹力层, 使之光滑清洁, 并分离胬肉至泪阜处, 提起胬肉体部将胬肉从根部切除, 彻底切除增生的纤维组织, 注意勿伤及内直肌, 巩膜表面及角膜缘处活动性出血点烧灼止血; (4) 于术眼上或下方角膜缘适当大小健康角膜缘含0.5~1mm透明角膜组织制做角膜缘干细胞植片, 剔除结膜下筋膜组织, 供区移植片要比授区略大, 以移植片完全覆盖授区为宜; (5) 将结膜瓣上皮面向上铺平, 供区角膜缘与授区角膜缘相对, 以10/0进口缝线, 角膜处对应球结膜与浅表巩膜缝和固定, 间断对位缝合, 术毕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与地塞米松, 涂红霉素眼膏包扎术眼。术后给予复方妥布霉素眼水、金因舒眼水、双氯芬酸钠眼水3次/日滴眼, 术后第1天开始换药, 每日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及移植片情况。7d拆结膜缝线, 拆线后1周复诊1次, 术后1个月每2周复诊1次, 术后3个月每1月复诊1次, 术后半年3个月复诊1次, 术后1年每6个月复诊1次。回访6个月~3年。

2 结果

术后2~3d患眼都有不同程度的畏光、流泪及异物感, 上睑水肿, 3d后症状缓解, 3~4d后角膜上皮渐修复, 移植片水肿1周左右消失, 供区结膜上皮2周左右修复。术后有119眼不同程度视力提高, 8眼因患有白内障等眼疾不提高, 术后1例结膜对合处肉芽性增生又2次手术, 分析与结膜下组织分离不干净有关;术后1例移植片局限性坏死近内眦部结膜对合处, 停用皮质类固醇眼水与非甾体眼水, 予以抗炎营养上皮促进修复等对症治疗1周后痊愈。6眼复发 (其中5眼为2次复发, 5眼中有1眼睑球粘连) , 复发率4.7%。

3 讨论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眼表疾病。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 可能与紫外线照射损害角膜缘干细胞、气候干燥、接触风尘有一些关系[2,3,4,5]。翼状胬肉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 单纯的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复发率高, 如何降低翼状胬肉术后的复发率是目前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这127例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翼状胬肉证实该方法简便、实用, 易于掌握而且并发症少, 大大的降低了复发率, 疗效十分可靠。1986年Schermer等首次提出了“角膜缘干细胞”的概念[6]。有研究[7]表明, 正常角膜缘干细胞的增殖压力可以阻止结膜上皮及角膜缘血管向角膜中央方向的移行。因此, 角膜缘干细胞在胬肉形成和切除后防止复发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它为胬肉切除的病变区结膜和巩膜提供了正常的上皮干细胞, 从而为异常变性的组织增生起到了栅栏的作用[8], 再者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不存在任何排斥反应, 因此移植后的角膜缘干细胞可以在局限部迅速增生、分化[9], 防止了复发。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填补翼状胬肉病变区缺损的干细胞, 重建角膜缘生理屏障, 过而阻止变性的结膜下组织向角膜创面增生和移行;另外,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提供角膜缘干细胞, 可以使胬肉切除后的角膜创面迅速上皮化, 遏制纤维血管组织角膜表面生长, 从而降低胬肉术后的复发率[10]。因此我们认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起到了阻滞胬肉组织向角膜生长, 给角膜上皮以修复时间。在基层, 该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 通过127眼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 术后随访6个月3年, 复发6例, 复发率4.7%。结论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 大大降低了复发率, 是适合基层又成功率较高的手术方法, 值得推广。

关键词:翼状胬肉,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参考文献

[1]沈林雄, 蔡继林, 黄楚, 等.翼状胬肉逆行切除联合自体结膜或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疗效观察[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0, 10 (5) :303.

[2]惠延年.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73-74.

[3]闫启昌, 刘鑫, 邸悦.三亚地区翼状胬肉发病与紫外线暴露时间相关研究[J].中华医学出版社, 2006, 86 (24) :1686-1689.

[4]马科, 徐克, 张士元, 等.北京特定地区翼状胬肉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眼科学杂志, 2005, 41 (1) :63-65.

[5]谢拉信.我国眼表疾病研究现状的分析与建议[J].中华眼科杂志, 2007, 43 (1) :5.

[6]李春燕, 安艳霜, 邓奋刚.翼状胬肉手术中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生物羊膜移植的对比[J].中外健康文摘, 2010, 34 (4) :303-305.

[7]刘祖国.角膜缘干细胞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通讯, 2005, 34 (3) :2-4.

[8]张琦, 项振扬.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和羊膜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比较[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6, 24 (5) :505-506.

[9]樊蕾, 刘露.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临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 2012, 9 (17) :171.

自体表皮移植术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58例112只眉毛,其中男性3例7只眉毛, 女性55例105只眉毛眉毛先天稀疏者7例,外伤性眉毛缺损者5例,文眉、绣眉等原因所致的缺损46例, 年龄18 ~ 45岁。

1.2手术方法

1.2.1术前眉形设计:遵循美学原则或患者本人意愿进行眉型设计,与患者协商一致后,用油性笔勾画出种植范围。

1.2.2移植物制备:将枕后取发区的头发剪短至0.5cm左右,碘伏消毒、铺巾后以1% 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利用进口电动单株毛囊提取仪提取毛囊100-350u , 所取毛囊置于低温(4℃)盐水纱布上,然后在10倍放大镜下将毛囊周围多余组织分离,分离好的毛囊整齐地排放在盐水纱布上,恒温保存(4℃)[1],培置备用。

1.2.3毛发种植:受区以1% 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将制备好的单株毛囊毛球朝下固定在PTT移植针上,按眉毛的自然生长方向和角度刺入皮下,将毛囊植入, 一般按眉头处毛发朝向斜上方,眉腰处朝向后方,眉尾处朝斜下方[2],毛发移植完毕后剪除过长毛干,使得留皮外收0.5cm毛干,稀释双氧水冲洗,不包扎。

2结果

58例病例术后随访3个月~ 1年,植入的毛发生长良好,成活率达95% 左右,密度、方向及形态均满意, 本组病例均一次种植达理想效果,未进行二次加密。手术效果如图:

3讨论

眉毛位于眶上缘,自内向外呈弧形,男性较粗密,女性较纤细,眉头部较密而圆,最高部为眉峰,眉梢较稀疏。眉毛的生长方向:内侧1/3段与眼水平线呈70°~ 80°角,中外侧呈10°~ 30°角,下半部向上, 上外半部向下斜。眉内下缘位于鼻侧眶上缘,眉头与鼻翼连线为垂直向下直线;两眼正视前方时,鼻翼、 瞳孔外缘连线的延长线交于眉峰;鼻翼与眼外眦连线的延长线交于眉梢[3]。

眉型的设计应考虑以下几点(1)应尊重受术者的爱好和审美观,事先可设计出几种眉型方案,反复比较, 并在双方共同商讨的基础上设计。(2)依据面型设计, 如圆形脸眉型应该上扬,略向上斜,稍粗些,长短适宜, 以达到使面部显长、五官舒展的效果;方形脸应设计出近弧形的眉,以便缓和其面部棱角;长方形脸的人, 可设计稍平一些,稍长一些的眉毛,这样可以把脸衬托的胖、宽一些;三角形脸的人眉宜画成弧形并略往外延伸;菱形脸的人眉峰处的弧度应较弯,整体应较细长,这样会使脸较圆[4]。(3) 设计时应注意眉头、 眉峰、眉尾的相互位置和形态符合美学。

眉毛是面部重要的组成部分,可起到画龙点晴作用,眉毛稀疏或缺损给患者带来很大心理压力,因此很多患者迫切希望通过手术进行修复。以往对眉毛缺损的手术治疗多采用颞动脉岛状头皮瓣、头皮游离移植[5]、局部或对侧眉毛组织瓣转移[6]、毛发簇状移植等方法进行修复[7],这些方法或因损伤较大,或因成活率低,或因对正常眉毛形态有较大的破坏,或因术后毛发密度、方向及粗细与正常眉毛相差较远,且对眉毛稀疏者不适用,随着毛发移植技术的出现及发展,尤其是FUT和FUE技术的出现,使得毛发的移植在眉缺损、稀疏方面所获得的效果优于以往的方法[8], 因此上述方法已很少使用。目前,毛发移植已成为毛发再造最适合的方法[9]。

不论采用毛囊单位移植技术(FUT)还是毛囊单位抽取术(FUE)进行眉毛自体毛发移植,均要先在受区打孔,然后用移植镊或移植针(0.6mm-0.8mm)[10,11]将毛囊植入受区。我们采用的精密吻合移植技术具有如下特点:所用的移植针直径仅有0.2mm-0.4mm,因此术区损伤小,术后恢复块;选择后枕部细软的、接近眉毛粗细的头发移植,术后效果更自然;密度可根据需要调整 (20-30单体毛囊cm2),而不会影响原有眉毛的生长;移植针针尖锐利,可直接刺入皮下种植,结合电动毛囊提取仪提取单株毛囊,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

上一篇:怎样教中职学生写作文下一篇:商洛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