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学院

2024-09-19

商洛学院(精选9篇)

商洛学院 篇1

作为确保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教学评价的一个关键准则,而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老师的教学水平,帮助教师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完善教学工作,更可以加快小园教学建设的进度,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与改革,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校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使学生更加清晰简单地理解课堂内容,提升老师的教学质量,为我国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为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从我国高校教育的宏观上来看,我国虽然在不断地改善课堂教学质量,但是由于课堂质量评价体系还不够健全,各项评价指标也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导致很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数据失真,并不能真正反映出校园课堂教学水平的质量,也就没办法达成教学质量评估的真正目的与效果。针对这一现状,建立一个完整、科学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是各个校园提高其教学质量水平的首要任务。

1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意义

(1)搭建师生交流信息平台,促进教学相长。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有效搭建,一方面对高校老师来说,能够有效掌握学生们的学习进度以及知识的理解程度,及时准确地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情况,找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优缺点,明确改进目标与方向,可以更加准确地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除此之外,建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于学生们来讲,可以对课堂学习效率进行评估,明确学习中存在的难点和重点,形成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效良性互动,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2)为高校教学管理提供必要的依据。从教学管理层面来看。课堂教学评价使高校教学管理者能够全面掌握教师的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发展可能性,以便有效地进行教学质量监控。同时,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可以作为老师晋升、考核等多方面的依据,为科学管理决策提供客观条件。

2 校园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不足

(1)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相对起步较晚。虽然我校基本建立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系统,但是课堂教学评价中的一些数据指标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与调整。

(2)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认识存在偏差。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教学相长,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但在具体评价过程中,我校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以学生评价为主,督导组评价和教师互评为辅的方式进行,在这一过程中,没有足够重实老师的自我认识与评价,也就导致了老师忽略了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发展。另一方面,有部分学生对评价的意义认识不够,评价时随意性大,有的学生为了查成绩和选课,抱着应付的态度,随意评价,甚至有的学生怕影响成绩,对所评教师的结果相差不大,结果都很高,致使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和权威性不高。

(3)校园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结果实用性不强。校园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评价不只是为了证明老师的教学水平,更是为了更好的改进与创新。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干扰因素,教学质量评价结果是以一个数据来体现,不能满足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需要。另外评价结果公布滞后,甚至只是小范围的公开,不利于老师能够调整教学方式,进而影响校园课堂教学质量。

3 校园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优化的方法

3.1 建立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1)评价方法:定量、定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法便于数据分析和处理,便于第一时间区分出教学等级。但是在实行过程中,单纯的数据定量分析,并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课堂教学质量的问题。因此,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可以给出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定量与定性结合的评价方法,有助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增加了评价报告的权威性,达到改进教学质量之作用。

(2)评价方式:“四位一体”联合评价。

(1)学生评价。在教学活动过程里,学生是主体,也是活动对象,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因此,学生是最了解课堂教学情况的。据相关数据表明,学生评价在统计意义上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具有相当高的信度。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依托教务管理系统进行网上评教,部分学生对评价工作认识不到位,对评价指标体系理解不深刻。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评价权重加以调整,学生评价的权重占评价总值的40%。

(2)督导组评价。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小组之外可以设置一个教学督导小组,主要可以监督教师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之一。督导组成员由资深及有经验的教师组成,既可以评价课堂,还可以评价老师的教学。根据课堂教学督导标准来说,小组成员随机对老师课堂教学工作进行测评,为学校建设提供有力的依据。但督导组队伍建设的专业有限,另外,督导组听课次数有限,不能掌握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因此,督导组评价应采用多名不同专业督导员交叉实地听课的方法,及时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诊断和指导。这部分评价权重所占比例占评价总值的30%。

(3)同行评价。同行教师评价的人员由本教研室的老师、学校督导小组共同组成。由于具有更加专业的知识理论与教学经验,可以对课堂教学做出更客观更专业的评价,而这种评价则有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同行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所以比重只占15%。

(4)老师自评。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直接实施者,全程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老师的自我评价可以提升其教学质量水平。老师自评可以改进不足,更快更好的推动教学的发展与进步。但考虑教师的个人素质问题,这部分评价权重所占比例不应过大。因此,教师自评权重所占比例占评价总值的15%。

3.2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

高校课堂质量评价体系中,需要建立信息反馈功能,可以更有效地与学生建立良好的联系,及时了解课堂教学的不足,更好地进行完善与创新。建立教学质量评价反馈体系,能够更清楚地使老师了解自身的教学情况,正确认识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地进行改进与完善,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教务处和各相关院(部)应及时地将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并第一时间将评价结果反馈给相关的教师,促使老师根据相关的评价与建议,保持自己的优势,改掉自己的不足之处,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将教学质量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反馈到管理决策部门,使决策部门及时评价、修订教学目标和质量评价体系,实现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自我调整和完善。

3.3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统计与处理

(1)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统计。老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细则是老师与督导组、同事、学生等共计100分。学生评价所占比例为40%、督导组评价占30%、同行评价占15%、教师自评占15%的比例,由教务处汇总计算出每位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最终评价结果。

(2)评价结果的认定。综合评价结果分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五个等级。(1)优秀:综合评分Y≥90分且当学期没有发生过教学事故的为优秀。(2)良好:综合评分为80≤Y<90的为良好。(3)中等:综合评分为70≤Y<80的为良好。(4)合格:综合评分为60≤Y<70的为合格。(5)不合格:综合评分为Y<60分或当学期发生过I级教学事故的为不合格。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排名在本院部参评教师数前20%、且当学期未发生过教学事故的教师,为“教学质量优秀”等次。

(3)课堂教学评价结果的统计与公布。对于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结果数据,应由务处进行统一的汇总,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公布,而每位任课老师也可以登录教学质量评价系统进行数据的查询,以便于更好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认可度。

(4)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价值与意义:(1)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结果可以作为老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考核、评优的一项依据。(2)各个校园都应该重实这个教学质量评估评价结果,可以汇总之后根据学生的不同意见召开一次师生大会,对于不合格的老师则更应该进行谈话,督促其进行沟通与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连续两学期评价结果为不合格的教师,将取消该老师在一定时间内的课堂教学资格,对于优秀的教师来说,学校应该给予适当的奖励,鼓励所有老师更好地为学生进行教学,提高校园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

综上所述,建立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与交流,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针对性,促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真正达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作用。

摘要:教学质量评价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内容,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其定位的准确性、指标的科学性、评价结果的真实性、结果的有效性使用等问题是我们研究的课题。文章结合商洛学院目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通过研究,逐步完善我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范晓玲.教学评价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2]康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提高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4(5):185-186.

[3]柳亮.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理论基础及现状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0(7).

[4]党培.基于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多元的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5]刘婕,龚日朝.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科技视界,2015(16).

[6]陈菲.浅论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优化[J].海峡科学,2014(12).

[7]刘卫东,高宗华.韩坤.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以滨州医学院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3(24).

商洛学院 篇2

学生表彰迎新晚会评估分析

一、大会主题:青年志愿者协会2012---2013年学生表彰迎新晚会

二、大会目的:表扬上一届的优秀志愿者,做一些志愿者及志愿者活动的简介。使大一新志愿者初步了解志愿者,让他们尽快的融入到志愿者这个角色中来。

三、大会时间:2012年10月23日

四、大会地点:大学生活动中心

五、对大会前期准备的评估:前期准备比较到位。

⑴首先由组织部对整个会议的流程进行策划,使会议和活动能按程序有序进行。

⑵文艺部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筛选、指导节目,并于大会前进行了两次彩排。

⑶会场布置认真及时,气球、鲜花等都一一到位。

六、对大会的评估:总体而言这次活动举办的非常成功

1、大会中的亮点:

⑴李静静同学用PPT向大家展示了志愿者在过去一年里所做的活动。一张活动照片,一个故事。李静静同学用她在活动中的真实感受为大家讲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冲击着新志愿者的心灵,使他们感到志愿者是光荣的、是神圣的、伟大的、无私的,坚定了他们加入志愿者的决心。

⑵文艺活动表演内容精彩,形式丰富,获得了观众的好评,并为我们呈现出一项完美的文艺晚会活动。在大会中观众的流失率较低。

2、大会中的不足:

⑴活动场地小,座位少,观众多。导致许多志愿者站在会场后侧,造成了大会一定程度的不美观,也给大会秩序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⑵各部门签到乱。签到地点设在会场前场,同学进入会场时间较晚,导致较多同学不知签到问题,并且使前门拥挤导致负责人不易安排事情。签到时间过长,在大会活动即将开始,嘉宾已入会场时,未能及时撤离,导致前门秩序混乱。

⑶颁奖秩序混乱。由于临时改动等多方面因素,导致领奖人员未能及时上台,颁奖环节脱节,出现冷场。

⑷现场维持秩序人员安排较多,并出现聚众、扎堆等现象,未能真正并及时的做好现场的秩序维护工作。

⑸未能准备充足的节目流程单,致使对节目进程安排出现困难。

七、建议:

⑴负责人合理部署安排维持秩序人员,在观众较多时,安排

观众有序站在指定位置观看节目。在大会活动中对自己所负责区域来回查看,维持秩序。严禁聚众扎堆聊天的情况发生。⑵在颁奖环节,提前安排部署,让领奖同学站在指定位置等

待。当有临时变动时,应随机应变,保证大会正常有序进行。不能出现空场冷场等现象。

⑶签到地点尽量选在地域开阔的地方(如:会场后门、会场门

外),保证签到秩序。

⑷提前准备充足的节目流程单,发给每部负责人,以防节目变

动而产生的不利影响。

商洛学院 篇3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 区域规划工作取得了较快的发展[1], 尤其是2009年国家批准了“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原经济区”等九大区域规划, 旨在解决区域矛盾, 协调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作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一门主干课, 在培养适应城乡建设发展需要、培养在区域发展中从事规划设计、开发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方面, 具有重要的作用[2,3,4]。因此, 本文以商洛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例, 探讨《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的教学改革, 对创建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1 课程特点

《区域分析与规划》是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课, 其以地理学和城乡规划学为主干学科, 课程体系包含了地理学、经济学、生态学、规划学、信息科学和环境学等众多学科理论和方法, 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其次, 由于该课程的实践性较强, 社会需要高校培养出重基础、强实践、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因此, 实践应用也是该门课程的主要特点。

2 研究现状

目前, 商洛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以2009年开设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改名而来, 自2013年改名以来, 共招收学生近320人, 并确定了小城镇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的专业方向。经过几轮修订, 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学科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

《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开设学期为第五学期, 主要面向大三学生, 其先修课程主要有《自然地理学》、《城乡地理学》、《城乡规划原理》、《城乡经济学》、《城乡社会学》等课程, 共36学时, 参考教材为崔功豪等编著、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第二版) 。该课程分为区域分析和区域规划两部分。前者主要是为有关学科研究区域问题和为编制区域规划提供基础和研究方法的。课程主要介绍区位理论、空间结构理论、区域分析方法和区域分析与模型在地区经济规划和发展研究中的应用。要求学生在城乡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掌握区域发展、国土开发与整治、城乡建设的研究与规划的基本方法。

3 存在的问题

3.1 教材内容较陈旧

由于区域规划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 因此, 与该工作相对应的《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涉及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等多方面的内容。首先, 课程教学内容较多, 其教材内容主要有十五章, 涵盖了较多的知识点, 其学科跨度较大, 与《自然地理学》、《城乡地理学》和《城乡经济学》等课程内容存在交叉和重复的现象;其次, 与国内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一样, 该课程选用的教材《区域分析与规划》 (第二版) 于2006年出版, 至今已有10余年, 知识体系较陈旧, 不能反映区域规划的前沿理论和技术, 也跟不上我国区域规划的步伐, 无法体现时代特征。

3.2 实践环节较薄弱

区域规划工作本身具有实践性特征, 《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也应该突出其实践性, 尤其是商洛学院创建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背景下, 培养学生进行区域分析与规划的应用能力至关重要。然而, 由于课程的理论知识较多, 实践课时较少, 致使实践教学环节较薄弱。区域规划工作一般包括现场踏勘、资料收集与整理、专题研究与分析、规划设计、方案编制与定稿等, 该项工作的时间跨度较长, 至少也需要一至二年。而《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的总课时也就36课时, 由于经费有限, 也没有该课程的专业实习。因此, 无论从课时还是经费都无法满足学生进行具体课程实践的要求, 只能进行相关的概念性实践。

3.3 教学方法较单一

目前, 《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在教学中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 要求学生了解区域分析的相关概念, 理解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和整体评价, 基本掌握区域规划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在课程教学中, 虽然使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但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 其“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较单调, 课堂气氛不活跃,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4 对策与建议

4.1 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首先, 在教学大纲的修订中, 不仅要理顺先修课程与后修课程的关系, 也要处理好与《城乡地理学》等其它课程知识交叉的关系, 尽量避免授课内容简单重复;其次, 要优化教材内容, 反映学科前沿, 突出课程特色。对现使用的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 如将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区域经济与劳动力分析和区域技术支持分析三章内容整合为一章, 即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 根据区域规划的发展添加最新研究成果, 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资料, 并将它们引进到日常教学中,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宽学习视野。

4.2 加强实践教学

由于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主要偏向应用型人才培养, 因此, 在日常教学中要突出实践技能环节。首先, 要加大实践课时, 尽可能将现有的36课时修订为36+18课时, 其中36为理论教学, 18为实践教学, 完善实践教学环节,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 在教学内容上要加强过程实践。通过借助SPSS, Arc GIS等统计分析和数据处理软件进行野外实地调研, 掌握对自然资源、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分析的能力, 同时学会制作专题地图, 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认知, 又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再次, 根据《商洛学院创新学分管理办法》, 学生要获得6个创新学分。因此, 可以依托城乡绘图室、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综合实验室和自然地理实验室等, 大力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 并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 以此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4.3 创新教学方法

好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实现教学相长, 还能提高专业的整体水平。在教学中除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外, 还要创新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水平。如加强案例式教学, 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和讲解[5]。也可以开展合作研讨式教学, 对学生分组进行资料查阅和课堂讨论, 有利于加强师生互动和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通过这一过程, 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查阅资料, 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锻炼他们自主学习、积极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实践应用

商洛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在《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中, 运用合作研讨式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 在点-轴渐进扩散理论的讲解中, 为了避免枯燥和课堂气氛沉闷, 给学生提前布置选题“点-轴渐进扩散理论在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中的应用”, 然后将学生分成三组, 第一组学生围绕如何选“点”进行资料查询, 第二组主要以“如何选择重点开发轴”展开调研, 第三组主要以“点-轴如何扩散”进行思考;在前期资料查询和调研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以达成共识, 最后每组选出一名代表上讲台讲解, 由教师点评。通过类似的合作研讨式教学, 既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创新的实践能力, 激发了学生的潜能, 实现了教学效果。

6 结语

综上所述, 《区域分析与规划》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在学校创建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背景下, 必须完善该课程的教学体系改革, 紧跟学校转型发展的步伐, 体现时代性和应用性, 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摘要:以《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为例, 从教材内容、实践教学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阐述了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课程改革发展的建议, 以期为应用型的教学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区域分析与规划,教学改革,商洛学院

参考文献

[1]魏衡.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模块式教学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 2014 (8) :241-242.

[2]仇方道.《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 (4) :2507-2509.

[3]刘桂菊.“区域分析与规划”应用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 7 (12) :66-68.

[4]马莉, 刘云超.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区域分析与规划》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与教学方法选择研究-以赤峰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5, 31 (9) :259-261.

商洛学院 篇4

青年志愿者协会2012——2013学年

学生表彰暨迎新晚会

二零一二年十月

主办方:商洛学院院团委

承办方:青年志愿者协会

2012 年,充满活力的一年,青春激昂的一年,青年志愿者协会又迎来了一批热衷于志愿活动的学子,他们带着满腔热诚,加入到青年志愿者协会这个大家庭当中。为了让他们尽快的熟悉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更快的融入到协会的氛围中,我协会举办了本次志愿者表彰暨迎新晚会,使新生去感受协会的活跃气息,更带动整个协会的气氛。同时,通过此次晚会,让他们能对志愿者协会有进一步的认识,并让他们体会到作为一名志愿者的自豪感。同时能够为新生提供一个新老生交流的平台。

一.晚会主题:爱的N次方 二.活动背景

2012年的新学期青协迎来了一张张崭新的朝气蓬勃的面孔,为青年志愿者协会注入了新的活力,为青年志愿者协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带来了新的动力.三.活动目的

通过迎新晚会营造出一种团结向上、青春健康、热爱生活的美好气氛,给新生建立起一个良好的院青协形象。“迎新晚会”作为一种极具亲和力的交流方式,给同学们提供交流平台,同时表彰优秀的志愿者为他们树立好的榜样。

四.活动安排

(一)彩排时间

2012年10月21号12:00——17:00

(二)活动时间 2012年10月21号19:00——22:00

(三)晚会地点:大学生活动中心

(四)晚会嘉宾:团委老师、各系团支书、学生会及社联主席

五.活动内容

本次活动是一场综合性晚会,首先会以幻灯片的形式介绍志愿者所参加过的献爱心活动,然后是志愿者代表发言。之后表彰优秀志愿者并颁发证书,最后为大型文艺表演。

六.活动前期准备

(一)宣传工作:

1.做两张展板分别放置于一号教学楼和小角楼;

2.张贴两份海报于男生餐厅外(具体宣传部负责)

(二)节目准备:

1.向全体青年志愿者成员征集。

2.向各系征集优秀节目

(三)选拔主持人(在节目初选时一并选拔)

(四)节目必须多次彩排绝对要优质高标准的节目

(五)节目流程(具体文艺部负责安排)

七.活动流程初步构想

1、以欢迎、热烈的气氛为主的表彰暨迎新晚会,整场晚会需气氛和谐、欢畅,要充分调动起观众的兴致。

2、开场方式:播放青年志愿者参加过的志愿活动的PPT,形成严肃又放松,欢乐又深思的氛围。

3、主持人出场介绍到场嘉宾

4、志愿者代表发言

5、主持人宣读优秀志愿者人员名单

6、由团委老师及各系团支书给优秀志愿者颁证书

7、主持人宣布节目表演开始

8、主持人结束语

9、晚会利用时间(二个半至三个小时)

八.活动需要资金预算

具体由评估部综合各方面考虑预算上报。

九.资金来源

1.外出拉赞助

2.团委赞助

十.活动注意事项

1、注意跟各部门沟通,随时询问准备进度(在流程、音乐、背景、服装、时间、搭台、出场等方面都要认真做好准备)

2、主持人要具备很好的调动现场气氛的能力(主持人要熟悉整个晚会的流程,确保晚会每个部分都流畅进行)

3、座位的安排、奖品的分配要考虑周到

4、晚会结束后记得清理现场卫生,做好环境卫生

主办方:院团委

商洛学院 篇5

商洛学院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 设有10个二级学院和2个教学部, 共开办31个本科专业, 面向27个省市 (区) 招生。其中生物技术本科专业设在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 2010年至2015年共毕业生物技术本科生215人, 共完成215篇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设计) 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必备的实践教学环节, 具有其它教学环节所不能替代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作用[1]。但目前, 地方本科院校由于生源、选题、师资、实验条件、管理规范等方面的制约, 毕业论文 (设计) 工作在不同程度上均存在一定问题, 制约了应用性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为扎实有效地做好该项工作, 我们对商洛学院2010-2015届生物技术专业215名的毕业论文进行了调查分析, 以期及时发现论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为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商洛学院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2010-2015届生物技术专业215名本科生毕业论文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查阅文献及管理文件, 对2010-2015届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题目内容、选题来源、指导教师职称与数量、论文成绩等方面进行整理和分类。运用描述性统计、归纳、综合等分析方法, 客观全面地分析研究结果。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毕业论文课题来源情况与分析

注:A为指导教师科研课题;B为有关单位委托课题;C为教师拟定课题;D为学生学术课题 (含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挑战杯等) ;E为学生自拟课题 (允许少量的自拟题目) .

第一, 表1显示, 历年来, 该院生物技术专业毕业论文中实践研究类占绝对优势, 平均每年在95%左右, 此消彼长下, 理论研究类则相对较少。

第二, 毕业论文课题类型包括指导教师科研课题、有关单位委托课题、教师拟定课题、学生学术课题 (含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挑战杯等) 、学生自拟课题等。由图1可知, 近六年来, 该学院生物技术专业毕业论文课题来源变化较大, 其中指导教师科研课题占比从2010年的74.3%逐年下降至2015年的34.3%, 有关单位委托课题、学生学术课题与自拟课题所占比例逐年增长, 说明毕业毕业论文课题来源更加多元, 分布更加均匀合理。同时, 毕业论文的优秀率从2010年的5.7%攀升至2015年的17.1%。学院近几年加大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创新项目获得省级、国家级立项屡创新高, 2015年国家级立项达到8项。同时, 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也逐步从过往的“填鸭式”向“互动式”“研讨式”“问题驱动式”转变, 以上举措大大增强了学生自主创新的信心, 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情, 提高了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2.2 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与论文质量情况分析

对表2进行分析, 可以得出以下几方面:

第一, 2010-2015年间, 生物技术专业毕业论文生师比稳定在2:1-3:1之间, 毕业论文优秀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2012-2015年, 毕业论文优秀率平均水平在13.1%, 较前两年提升了50%左右。分析原因在于:近几年来, 学院引进了一批高学历专业人才, 师资力量显著增强, 且对教师科研工作和毕业论文工作均给予高度重视, 对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学科竞赛等都给予科研和教学量的认可。同时, 学院加大了对基础实验、实训条件的投入, 改善和提高了实验室整体运行能力, 激发了师生开展教学科研的积极性, 项目数量也逐年增加, 指导教师在教学科研能力和毕业论文指导水平上均有明显提高。

第二, 该院生物技术专业指导毕业论文的老师中有教授职称的占总数的10%左右, 比副教授和讲师职称的老师所占比例少近五倍, 反映出本专业教师中教授职称人数相对较少;副教授职称和讲师职称的教师是毕业论文的主力军, 占全体指导教师的80%以上, 这与理论上 (副教授比例最高, 教师和讲师相对低) 的数据分布略有差距, 但对毕业论文质量影响不大;查阅副教授和讲师指导的学生论文发现, 不存在指导人数差异极大的现象, 本院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分配人数较为合理。

第三, 同2012、2013、2015年相比, 14年论文优秀率下降, 原因分析: (1) 该届毕业生开题时间较晚 (2014年3月) , 导致所选的课题预备和实施时间均不充裕, 从而影响最终论文质量。 (2) 与其它各年相比, 2014年论文中来源于教师科研项目的论题占比为31.7%, 为历年最低。该类毕业论文课题一般情况下采用教师定题、学生选题之后由老师布置任务、安排进度、定期检查的程序和方法, 学生习惯于听从老师的指导安排, 即使开展拓展性的实践训练也是在很有限的程度和范围内由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进行。但是, 由于学校新专业增长快、招生人数多, 指导教师人均指导学生数较多 (当年师生比1:6) , 显然对学生进行毕业论文方面的系统辅导就没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 也是导致论文优秀率下降的因素之一。

2.3 其它问题分析

图2可以看出, 该院生物技术专业毕业论文选题范围较广, 选题占比分布较为均匀。课题内容主要涉及植物生理、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微生物学、地方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组织培养、病虫害防治、动植物资源野外调查等方面的研究, 基本覆盖了生物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与方向。其中占比前三位的课题植物生理、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微生物学是该专业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进一步延伸, 应用性强、适用性好, 通过此类课题的实施, 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部分课题, 例如资源调查与开发, 充分体现了地方性和应用性特征, 为地方产业和生产实践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 也让学生了解产业和行业的发展背景为今后走上相关工作岗位奠定了一定基础。

表3可以看出, 从毕业论文过程管理来看, 这六年在管理上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在后几年中加强了毕业论文的中期检查工作, 同时加大了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在此情况下, 毕业论文在学校完成的数量随之明显增加, 同时意味着学生投入实验与指导教师交流沟通的实际时间增多, 因此毕业论文优秀率也得到提升。

3 存在问题与建议

3.1 存在问题

目前,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基础普遍较弱、自学能力较差, 大多数专业学生前三学年以理论学习为主, 有限的课程设计、课程实习等实践教学一般也由教师按计划进行, 学生习惯于听从教师指导安排。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 (设计) 前很少主动对论文总体思路、方案设计、写作规范等知识进行学习。因此, 学生在从理论性课堂学习进入实践性毕业论文 (设计) 研究的转换过程中面临一定困难。

另一方面, 近年来多数地方本科院校专业数量和招生人数增长较快, 指导教师教学任务较重, 指导学生人数较多, 课题数量有限,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毕业论文 (设计) 题目陈旧、重复率高等实际情况的存在, 制约了毕业论文 (设计) 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3.2 建议

3.2.1 严把开题关

第一, 加强前期指导。学校在第一、二学年安排开设相应的论文辅导课, 讲授思想道德教育时包含学术研究的基本道德规范。每学期二级学院依据教学大纲就课程设计论文、大学生创新、毕业论文训练等安排专题辅导和相关方面的学术讲座, 并要求一定比例学生参加。组织学生观摩上一级毕业论文答辩, 启发学生的科学创新思维[2], 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与教师科研课题, 取得的具有创新意义的成果 (论文、专利) , 经学校认定后可替代毕业论文 (设计) 环节学分。这一方法既能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又可鼓励学生高效利用前七个学期, 增加第八学期的灵活性。同时, 成功范例也将对其他学生起到激励和示范作用[3]。

第二, 提前选题时间。一般情况下, 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均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 而这一学期是毕业生考研面试、就业的关键时期, 为避免此段时间学生就业的冲击和教师指导过于集中, 毕业论文启动工作宜安排在第六学期末着手进行, 到第七学期开始前完成选题。这样做既能在大三学期结束的假期实习中让学生有较长的时间进行主动思考, 完成选题、查阅文献、收集材料等毕业论文准备工作, 又能激发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写作兴趣。同时可以缓解学生第八学期时间冲突的压力, 使学生有机会有针对性地结合教学实践立题, 融入到真实的培养综合实践能力的社会活动环境中, 提高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终增强毕业论文的现实意义。

第三, 加强选题管理。首先, 为确保选题质量, 备选题目数量应大于参加毕业论文的学生数。其次, 地方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办学目标, 选题既要与专业知识相匹配, 又要起到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尽可能体现地方院校的办学特色。鼓励优先选择密切联系生产实际、难易适中并具有一定创新性的课题, 对于难度较大或低级重复劳动性题目应及时调整。最终, 选题类型以实验研究解决科学技术问题为主导方向, 同时允许调查报告、文献综述、工厂设计多样化形式存在。

3.2.2 加强中期检查

对毕业论文 (设计) 的中期检查是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环节, 学院应每年4月份前组织学术委员会在中期检查中对学生的开题报告、实验室预约单、实验记录、教师指导等环节进行逐项检查, 并要求学生提交毕业论文 (设计) 中期检查表。中期检查工作坚持做到不走形式, 发现问题, 提出批评, 纠正偏误, 对于典型突出问题院分管领导主抓, 动员协调各方力量, 尽早解决。对于毕业论文 (设计) 中期检查发现未按规定要求完成预期任务的情况, 院内做出通报批评, 由指导教师与辅导员联合督查, 加强指导, 最终使学生赶上进度, 顺利完成该项工作。

3.2.3 全面答辩, 把好论文质量关

所有参加答辩的学生在答辩前一周都要进行资格审查, 审查内容如下: (1) 论文复制比检测。对于检测结果过高的论文需要重新修改, 直至符合标准。 (2) 审查论文撰写规范。毕业论文撰写 (语言文字、逻辑格式、排版等) 应符合学校相关要求。 (3) 实行预答辩。每名学生必须参加指导教师组织的预答辩, 导师模拟正式答辩提出问题, 着重就学生论文初稿、制作的PPT质量、语言表达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并最终决定其是否具有参加正式答辩的资格。 (4) 院内统一确定论文评阅教师, 实行指导教师、评阅教师负责制, 真正起到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作用。

3.2.4 跟进相关制度

第一, 创新毕业论文学分制度。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与教师科研课题, 主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取得的具有创新意义的成果 (论文、专利) , 经学校认定后可替代毕业论文 (设计) 环节学分。

第二, 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学校应每年逐步加大对基础实验、实训条件的投入, 持续改善提高实验室整体运行能力, 并且逐年统计每个实验室运营率, 对实验室开放率设定要求, 保障毕业论文 (设计) 顺利实施的可持续性。

第三, 毕业论文指导工作认定。学校对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学科竞赛等教学活动给予科研和教学量化的认可。同时, 该项工作纳入个人年终考评和职称晋升考核必须项目中。

第四, 设立毕业论文专项基金。对公开发表论文、获得优秀论文的学生与其指导教师进行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不断提高优秀毕业论文比率。

4 结语

目前, 影响本科生毕业论文 (设计) 质量的因素也有很多, 但只要我们从管理制度入手, 规范过程监督, 加强质量监控, 除了把好“选题关”和“实验关”外, 还必须把好“撰写关”和“评审关”[4], 做好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实施、答辩等各环节的质量监控。当然, 适时补充出台更加合理的激励制度 (例如在校期间通过申报参加大学生创新等实践项目和教师科研, 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也可纳入创新学分或算入毕业论文 (设计) 学分之中) 以及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等也是提高该项工作成效的有力措施。

参考文献

[1]熊小琴.关于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讨[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1, 26 (3) :53-56.

[2]魏育新, 陈蕊丽.如何提高公安院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J].求实, 2012, (1) :269-270.

[3]韩浊清.关于提高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教学质量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 2012, 29 (1) :42-45.

商洛学院 篇6

一、相似的历史渊源性比较

商洛花鼓的起源, 说法颇多。据镇安、山阳艺人相传, 商洛花鼓始源于湖南, 上传湖北, 南由汉水传至安康、汉中一带;北由丹江传到丹凤、商县、洛南一带, 进而传人关中。而据丹凤、商县艺人相传, 商洛花鼓则是由汉代秦陇马上鼓吹乐衍变而来, 原为军事操练和出征仪仗所用。范大成《桂海虞衙志》载, 诸葛亮军中就置有吹乐队, 以锣鼓悬系腰间, 手指击之, 口唱歌词, 迷溃敌人。《敦煌拾零》、《隋唐演义》等书也有这样的记载, 隋末瓦岗寨三十六兄弟, 曾以“打花鼓”作掩护, 计入敌营, 救回了秦琼, 故有“唐将班子花鼓”之说。五代以后, 花鼓才进入民间。宋杂剧中的“大迓鼓”、“迓鼓舞”、“跑汉船”等, 就是其艺术化了的舞段形式。而目前普遍认可的一种说法是, 据著名花鼓老艺人刘全兴介绍, 花鼓戏是清光绪年间由湖北传入境内。当时湖北遭遇了数十年未有的大水灾, 许多灾民便通过打花鼓卖唱的形式到处飘流, 靠“化谷物”维持生计, 人们将其所唱之调叫“化谷调”, 以后逐渐衍称“花鼓调”。“花谷调”传至商洛后, 与当地流行的山歌、小调融合, 兼收渭南、华阴秧歌、迷胡小调, 逐步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动听、朴实之风格的地方小戏。

渔鼓的历史要以追溯到唐代, 它渊源于唐代的《九真》、《承天》等道士曲。以道教故事为题材, 宣扬出世精神, 名为道情。道情即源于唐代道教在道观所唱的经韵, 又称道歌。自古就有用渔鼓、简板演唱之记载。道情中的诗赞体一支主流传到南方, 成曲白相间的说唱道情, 即为渔鼓曲的前身。

道情是道教的产物。在传统的道教故事及传说中, 道教八仙都有自己修身护道之法器, 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倒骑着毛驴, 手执渔鼓, 有渔鼓唱词为:“竹板敲, 渔鼓响, 张果老骑在驴背上”, 说明道教与渔鼓的关联。地处汉江源头主要支流的柞水属地, 古为“终南首邑, 秦楚咽喉”, 早在商初, 人类已在境内繁衍生存发展。至随末唐初, 秦岭南北打开数条通道, 成为岭南货物进入古都长安的必经交通要道。柞水地处偏僻, 山大林莽, 也成为各省人躲避战乱较为隐蔽之地, 迁往而至的南方各省人日渐增多。据县志记载:“自乾隆三十八年 (公元1774年) 湖南、湖北、河南、江西、四川、广西、广东移民甚多……。来此占山为王, 圈地开荒, 络绎不绝”。诸省移民迁居柞水也带来了渔鼓戏曲。

二、表演形式的多元化特征

商洛花鼓也叫“跳花鼓”、“舞花鼓”, 是一种在“跳”和“舞”中说唱的民间艺术, 因此, “跳”和”舞”便成为花鼓表演中一个最突出的特点, 贯穿于一堂花鼓的人物表演始终。花鼓跳法多样, 姿态刚健优美, 有蹦跳、闪跳、弹跳、扭跳、踏跳;有兔子跳、麻雀跳、侧身跳、单腿跳、双蹬跳;有三角跳、十字跳、之字跳、拐线跳、双八字跳。跳的名目虽然很多, 但表演起来却没有固定程式, 由演员自由发挥, 显得优美大方、自然生动, 耐人观赏。

商洛花鼓剧目约500多本, 著名而常演的有几十本, 内容大都是反映山区风情民俗和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生活。还有一人一事或几人一事的说唱故事节目等。自明清开始到民国时期, 商洛花鼓已初步形成了小戏的基本形态。其演唱形式及环境要求十分自由, 一男一女、或二男或三人随身衣裤, 略加包扎, 一方手帕, 一顶草帽, 一根棍子随手拈来做道具, 徒歌清唱或乐器伴奏, 在山野田间或地垄院落即兴扭动身躯表演, 俗称“打花鼓子”。时至今天, 这种古老的表演形式仍然在商洛一些较为边远的山区流行着。

渔鼓在历史上又称渔鼓道情或道情渔鼓, 它既是本艺术表现形式所用的乐器名, 又是本艺术的称谓, 柞水当地简称为渔鼓筒子。它与本民族其它各类乐器在外形制作上有较大的区别, 打击节奏较为简单, 取材十分便利, 制作工艺简单, 普及性、大众化功能强。渔鼓因演唱时所用乐器而得名, 它属于说唱艺术, 有别于戏曲、舞蹈、民歌。渔鼓历史悠久, 柞水渔鼓经历二百多年的植入、发展,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柞水渔鼓特点, 形成了以柞水方言语音为音调基准, 以柞水民歌小调为基本唱腔形式, 融合南渔鼓主要传统唱腔特点的柞水渔鼓形式, 柞水渔鼓是江汉移民文化融入本土文化而衍生出的具有浓郁陕南特色的说唱艺术, 融民间歌舞于一体。

渔鼓是在山野抒情小曲及宗教歌曲影响下形成的渔鼓调, 其演唱方式较为简便, 早年由一人抱鼓击节多角演唱。其前奏、间奏及说、白、停、顿处均可配击渔鼓造成气势, 轻重疾徐有抑扬顿挫之妙。外地演唱时加入了月琴、云板, 主唱者手弹月琴, 伴奏者敲拍渔鼓、云板。同时也可对唱和伴唱, 还可以加入二胡、三弦、竹笛和电声乐器等, 多人分角色演唱。柞水渔鼓的传统曲目有:《鹬蚌相争》、《愚公移山》等;经典曲目有《三国》、《水浒》、《西游记》、《杨家将》、《岳飞传》、《薛仁贵征东》等。近年来镇安县新创编的渔鼓曲目有:《哥接妹》、《千年渔鼓》、《渔鼓打起来》、《说古今》、《渔鼓醉酒》、《咏木王》、《云盖寺心语》、《栗乡鼓韵》等。

三、相同的地域性音乐结构

商洛花鼓戏的音乐结构属于联曲体。它把一支支花鼓小调有机地联缀起来, 或单独使用或用几首曲调来表现戏剧内容, 构成具体的花鼓戏唱腔。其音乐形式, 依据内容可分为大筒子、八岔子和花鼓子三种。花鼓子主要用民歌小调演出, 也叫小调戏, 多反映当地人民的劳动与爱情生活, 代表性剧目有《打铁》、《打草鞋》、《哥接妹》、《瞎子摸妻》、《贾金莲回河南》等;八岔子用八岔调演出, 也叫八岔戏, 多反映公子、小姐的艳情故事, 其曲调分阳八岔和阴八岔两种, 阳八岔又称硬八岔或大八岔, 阴八岔又叫软八岔或小八岔, 代表性剧目有《坐西楼》、《送香茶》、《小东楼》、《小牙楼》等;大筒子以筒子胡琴伴奏, 也叫筒子戏, 属于花鼓中的大中型戏, 多表现历史故事、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内容, 代表性剧目有《蓝桥担水》、《刘海戏金蟾》、《血刀记》、《万寿图》、《山伯访友》、《四姐下凡》、《正德王访贤》等。商洛花鼓以演出”三小戏“为主, 小生、小旦、小丑是其主要脚色, 表演生动活泼, 富于民间色彩。

商洛花鼓由于传播地域和语音的不同, 逐渐形成了商丹路 (商州、丹凤) 和镇柞路 (镇安、柞水) 两大流派。商丹路花鼓又被称为北路花鼓, 它以关中语系为主, 杂以当地土语, 曲调流畅、优美, 婉转柔和;镇柞路花鼓又被称为南路花鼓, 它以鄂西北语系为主, 掺用本地土语, 曲调高亢洪亮, 欢快明朗。

柞水、镇安渔鼓唱腔保存有“哭录腔”、“观音腔”等早期的道教曲牌, 随着历史的衍变, 沿袭这几种唱腔的人已极为少见。在当地流存的唱腔中, 还有“道士腔、运魂腔”等道教遗留腔调, 昔日道人所唱之“四江月、耍孩儿、清江引”等腔已被当地人的“哭腔 (孝歌腔) ”和俚俗小曲演变而来的“悲腔、平腔、琵琶腔”所替代。现在的腔调都是根据上传下来的声腔与当地民歌小调相融合脱胎而来的产物。

渔鼓音乐有宫、商、角、徵、羽多种调式, 唱腔柔和, 委婉, 旋律平稳, 起伏不大。目前, 经过整理挖掘出渔鼓音乐有多种腔调, 渔鼓有腔有调, 渔鼓腔以道士腔为主吸收民间的筒子戏、八叉戏等拖腔形式, 在民间统称为九腔, 有男平腔、女平腔、丑平腔、男花腔、女花腔、丑花腔、男悲腔、女悲腔、丑悲腔等。渔鼓调主要是以柞水民歌小调为常用音乐调, 约有几十种之多。

四、艺术传承和发展的紧迫性分析

商洛花鼓的唱腔音乐结构历史年代久远, 在戏曲音乐发展演变的研究中具有”活化石“的作用。目前, 由于市场艺术的多元化, 商洛花鼓已处于濒危状态。早在解放前夕商洛花鼓几濒绝境, 新中国成立后, 商洛花鼓迎来了明媚的春天。从1953年起, 商洛花鼓以《夫妻观灯》、《桑园人家》、《水轮飞转》、《换猪》、《凤凰飞进光棍堂》、《屠夫状元》、《六斤县长》、《月亮光光》等优秀剧目闻名省内外。其中《月亮光光》荣获多项大奖和殊荣。然而, 面对市场经济的制约, 流行音乐的冲击, 商洛花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因此传承和发展商洛花鼓戏已是迫在眉睫, 刻不容缓。

柞水渔鼓有别于南方各类渔鼓, 是基于其南北交合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 接楚纳秦, 融秦蓄楚, 取南北艺术之长, 扬当地文化之风, 因而形成了独有的渔鼓腔调和渔鼓内容。柞水自古交通、经济、文化落后, 古文化落脚当地后保持着少有的古朴与原始, 其中很多唱腔和音调, 是清朝时代留传下来并与当地民歌结合而产生的原生态曲艺, 地域色彩浓郁醇厚, 其原始和古朴之风不减当年。

渔鼓音乐的鼓点和节奏虽然不是很难, 但是唱腔却有相当的难度, 没有当地语言基础, 对方言没有掌握的人很难在发音吐字上过关。渔鼓唱腔中有古代传承下来的各种声腔调式, 也有结合当地民歌小调衍变而来的杂腔。由于渔鼓曲调没有存留曲谱, 几百年来全凭艺人口传心授, 师徒传承, 唱本亦是如此。因此, 正宗的唱腔唱本尤为难得。

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上, 道情最初做为道教文化形式在全国广为流传, 并形成了南北渔鼓风格。而做为汉江流域文化之一的柞水渔鼓, 更多继承发扬的是南渔鼓的特点, 但又区别于其它地域的渔鼓。柞水有南来迁徙至此安居的两湖、两广、江西等南方诸省人, 也有从秦地及北方区域迁徙居住的北方人, 其语言杂汇、文化交融, 在柞水的渔鼓曲调中也存留有关中道情腔调的痕迹。因此, 柞水渔鼓绝不能简单的定为南渔鼓, 它的特殊地理位置注定了它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柞水渔鼓至今已很少有人能将大本唱词完全演唱下来。由于“文革”时的批判和封杀, 许多传唱者, 艺人被批斗, 使之发展受到了很大影响。许多老艺人已不能将原唱传授后人, 目前健在的数位渔鼓艺人年事已高, 传承学习的年轻人又很少, 如果不加以保护和传承, 其形式虽在但内容、唱腔、内涵将面临失传之虞。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现代流行音乐几乎占据了整个文化娱乐市场, 多种文化娱乐方式进入了百姓的精神生活。传统渔鼓由于开发不足, 保护较晚, 重视程度不够, 已经面临唱腔失传、唱本轶失, 老艺人逐渐过世等紧迫局面。由于渔鼓只是在乡间传播表演, 老艺人及传承者也越来越少, 许多青年人对渔鼓了解甚少, 不能接受这种较为古老的曲艺形式, 认为它是下里巴人的俚俗, 登不得大雅之堂, 时常遭遇尴尬局面。面临观众缺失, 唱词唱腔即将消亡的频危境地, 以初步调查和摸底来看, 年龄在此, 商洛渔鼓急需抢救和保护。

结语

纵观前述, 可以看出, 商洛花鼓和商洛渔鼓是商洛地方戏剧的主要艺术形式, 也是富有浓郁地方风格的戏剧艺术品种, 两者都是南方移民迁居和北方山歌、小调以及方言和礼俗文化结合的产物, 其表演形式和音乐内容都蕴藏着南北文化的缩影, 语言都间杂南方语音和北方地方土语的痕迹, 艺术表演兼融诗、歌、舞于一体, 具有独特地方戏剧特色。二者共同存在, 相互独立, 相互借鉴, 缺一不可。他们既有历史渊源相似之处, 又有内容与表演不同之别, 目前共同面临市场考验和传承危机。只有政府和文化部门正确引导, 积极扶持;社会群体共同关注, 谋求发展空间;文化艺人继承前人遗产, 以师带徒, 培养新人, 保障各类艺术流派和行当后继有人。不断开拓创新, 推出精品, 商洛花鼓和商洛渔鼓定会绽放出绚丽的艺术花朵。

参考文献

[1]镇安县政协文史委员会、镇安县文化体育旅游局.镇安渔鼓[G].陕西:内印, 2010.

[2]孙红侠.民间戏曲[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6.

[3]百度百科.商洛花鼓[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826853.htm, 2010-8-31/2011-4-27.

[4]百度百科.柞水渔鼓[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450628.htm, 2010-10-14/2011-4-27.

浅谈商洛渔鼓音乐 篇7

一、商洛渔鼓的形成历史

渔鼓又称渔鼓道情。商洛渔鼓就是其中一个流派, 主要包括镇安渔鼓和柞水渔鼓。

(一) 镇安渔鼓是道情的一个分支, 起源于明末清初, 清朝末年由湖北潜江传入, 最早形成于该县云盖寺黑窑沟 (今归云盖寺镇管辖) 。居住在那里的山民创造了一种乐器——渔鼓, 为当时盛行于民间的花鼓小调、道情戏等伴奏, 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间曲艺形式——“渔鼓”表演。随后, 当地许多民间艺人以此卖唱为生。到了清朝末年, 这种传统的民间表演艺术被更多的群众所喜爱, 每逢农忙、传统节日或红白喜事, 必不可少。

(二) 柞水渔鼓是江汉移民文化融入本土文化而衍生出的具有浓郁陕南特色的说唱艺术, 兼民间歌舞。柞水渔鼓历史已有200多年, 据有关史志记载:自清乾隆三十八年 (公元1774年) 以后, 两湖、两广、河南和四川等地移民纷纷到今柞水境内认地开荒, 定居繁衍。这些被称为“棚民”的客家人, 带来了他们的土著文化, 也带了他们所喜爱的渔鼓说唱艺术。由于柞水地处秦头楚尾, 南方文化和北方文化在这里长期交融, 相互影响,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柞水语音和方言。也形成了以柞水方言语音为音调基准, 以柞水民歌小调为基本唱腔形式, 融合南渔鼓主要传统唱腔特点的柞水渔鼓。

二、艺术特点和不断改良的表演形式

(一) 艺术特点。柞水渔鼓唱腔保存有【哭录腔】、【观音腔】等早期道教曲牌, 随着历史的衍变, 沿袭这几种唱腔的人已极为少见。在当地流存的唱腔中, 还有“道士腔”、“运魂腔”等道教遗留腔调, 昔日道人所唱之“四江月”、“耍孩儿”、“清江引”等腔已被当地人的“哭腔 (孝歌腔) ”和俚俗小曲演变而来的“悲腔”、“平腔”、“琵琶腔”所替代。柞水渔鼓音乐有宫、商、角、徵、羽多种调式, 唱腔柔和委婉, 旋律平稳, 起伏不大。柞水渔鼓音乐有多种腔调, 渔鼓有腔有调, 渔鼓腔以道士腔为主, 吸收柞水民间的筒子戏、八叉戏等拖腔形式, 在民间统称为九腔, 有男平腔、女平腔、丑平腔、男花腔、女花腔、丑花腔、男悲腔、女悲腔、丑悲腔等。现在的腔调都是根据流传的声腔与当地民歌小调相融合的产物。渔鼓调以柞水民歌小调为主要音乐调, 有几十种之多。

渔鼓唱词, 在演唱中加有白口, 分为散白、韵白, 散白以叙述故事情节、摹拟人物的声态语气, 衬托故事情节;韵白有叙事及代言两种, 讲究声调抑扬语气顿挫。区别于散白的重要一点是, 伴以云板 (简板) 打击节奏, 韵味十足。白口一般为引诗开篇, 或有简单对句, 为引语或故事主旨, 引诗有2、6、8等偶句, 唱词的句式结构有七、十字句, 间有少量的五字句等形式。唱调无名称, 有二句式, 也称为上下句结构, 即一个上句、一个下句为一段。十字句都是上下句结构, 有四句式, 即四句为一段的结构, 多为小调或民歌改编而成, 四句结构的音乐多为起承转合的四乐句单乐段结构。无论七字、十字还是五字, 基本词是以七字句为基准而变化。演唱时一般为音随字走, 以腔随情变的方法反复演唱。

(二) 镇安渔鼓的表演形式分坐唱和站唱两种。演唱者左手抱渔鼓兼操筒板 (俗称牙子) 和小钹, 右手拇指和食指握鼓尺, 与中指、无名指同时拍鼓、击钹, 人称“三下响”。镇安渔鼓以坐唱为主, 常用曲调有“开腔”和“流水”, 唱词基本为七字句。“开腔”为四句体, 用于所有曲目的开头, 即“渔鼓本是一根竹, 生在终南山里头, 鲁班砍来做成鼓, 湖家抱鼓游九州”。后面是“流水”板的正文, 为上下句结构。镇安渔鼓的调式多是五声徵调式, 其音阶排列为:“561235”。汤启忠、项先泽在1956年成立自乐班, 改坐唱为站唱, 与花鼓调巧妙结合, 改编民间故事《老鼠告状》、《李三姐卖翠花》等, 载歌载舞, 深受观众喜爱。镇安渔鼓不仅在民间深受群众欢迎, 搬上舞台以后, 也深受观众和专家的喜爱。1976年春, 镇安县剧团副团长刘文华编写的渔鼓说唱《铁匠吴老爹》, 采用站唱, 改单人为双人, 由陶文霞、刘春萍主演, 演奏乐器加进了扬琴、中阮。此后, 民间艺人还多次编演渔鼓曲目, 加进二胡、高胡、京胡、笛子和三弦等民族管弦乐器, 近几年的《和谐财政谱新篇》、《妹採桑叶望情郎》和《杜鹃花开》都融入了舞蹈和现代音响, 从而使渔鼓表演形式得到了改良。

随着民间演出班社组织的发展, 商洛渔鼓曲目也被艺人们搬上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在演唱形式上也有许多的改良, 融入了独唱、对唱、齐唱、合唱、表演唱以及载歌载舞等多种形式, 使这一传统曲艺形式有了新的发展。

三、传承之路令人担忧, 拓展发展空间迫在眉睫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人们的休闲娱乐选择空间越来越广, 审美需求有了很大的改变。现在年青人对渔鼓的了解很少, 不愿意接受这种当今社会不流行的曲艺形式, 认为它难登大雅之堂, 传承兴趣不大。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受到了极大冲击, 走向逐步消亡的境地。

近几年, 镇安、柞水政府采取积极措施 , 使商洛渔鼓成功被录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成立了专门机构进行挖掘、整理、保护, 形成了渔鼓开发实施意见, 开展多层次的渔鼓普及推广活动, 柞水还印制了《柞水渔鼓音乐》青少年普及本, 并划拨专项资金促进渔鼓音乐研究开发, 使渔鼓艺术以多种表现形式走上舞台, 涌现出许多质量上乘的作品, 极大地丰富了这一传统艺术。为了使这一古老的艺术焕发出青春, 笔者认为除继续采取积极措施开发、保护渔鼓以外 , 还应采取以下措施拓展商洛渔鼓的发展空间:

(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更新 , 为了适应当今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 在商洛渔鼓题材中加入现代时尚元素。社会在发展, 文化在更新, 保持不变的题材已经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扩大渔鼓流行范围可将渔鼓音乐的歌词重新填词。

(二) 可以在高校和中小学开设商洛渔鼓地方民间艺术课程, 播撒民间艺术传承的种子。

(三) 将渔鼓与当地旅游结合, 探寻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为商洛渔鼓寻求可持续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 要从现实需要出发, 在继承传统民间艺术的基础上, 努力结合时代要求, 不断更新改良丰富唱词、曲调、表演手法等, 相信商洛渔鼓这一艺术的山茶花, 在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引导下, 进行更多的舞台创作表演, 它定能越开越盛, 令人瞩目。

参考文献

[1]牛玉冰.陕南柞水渔鼓的初步研究[J].研究与探索, 2008 (1) .

[2]曾习华.宁都道情概观[J].中国音乐学, 2008 (3) .

[3]周成全.柞水渔鼓[J].新西部, 2007 (6) .

商洛山区核桃实生育苗技术 篇8

1 苗圃地的选择与整地

苗圃地应选择交通方便, 地点适中, 背风向阳, 地势平坦, 土层深厚肥沃, 地下水位不高于1m, 有排灌条件的地方。土壤以壤土或沙壤土较好, 土质以中性至微碱性为宜。核桃育苗地一般不宜2年以上重茬连作。

圃地选好后应在头年秋冬季深翻40cm以上, 并拣净草根、石块等杂物。播种前进行2次整地, 深度15~20cm。播种前作畦, 一般畦长8~10m, 宽2.5~3m, 畦面要平。结合整地施足底肥, 一般667m2施农家肥2000kg左右、复合肥 (以美国二铵计算) 50kg左右。有地下病虫害的地方, 667m2可用2.0kg的代森铵或50%的磷胺200~300g制成毒土, 进行土壤消毒处理。

2 干核桃育苗

2.1 种子选择

应选择种仁饱满、无病虫、无霉烂、无夹隔、大小适中、充分成熟的优树或优良类型树上结的核桃作种子。如是混装核桃作种, 应先进行严格挑选, 去劣留优, 再进行育苗, 切忌用隔年的陈核桃或烘干种子育苗。

2.2 种子处理

2.2.1 水浸法。

最好用流水浸泡5~6天 (每隔1~2天翻动1次) , 若用池水, 每2天换水1次, 浸泡结束后取出在太阳下晾晒至待90%以上果尖微裂时播种。对于种子处理多又不能及时下种时, 应将多余种子摊在室内或阴凉处, 厚度不超30cm为宜。

2.2.2 打死救活法。

把种子放入缸内, 倒入沸腾的开水, 边倒开水边搅动, 使种子全部浸入水中, 待1~2分钟后, 立即加入适量凉水, 使其自然冷却至常温, 尔后每天换凉水1次, 约浸3~5天, 捞出晾晒1~2小时, 待种尖微裂后, 即可播种。

2.2.3 温水浸种。

将种子放入缸内, 用两开加一凉的温水倒入缸中, 至种子全部浸没, 使其自然冷却, 然后每隔1~2天换水1次, 浸泡7~10天, 使种子吸水膨胀, 捞出稍加晾晒, 待部分种子开裂后即可播种。

2.2.4 冷浸砂藏。

于头年冬季将种子用冷水先浸泡2~3天, 再在避风背阴、排水良好处挖深0.7~1.0m, 宽1.0m, 长以贮藏量而定的坑槽, 坑底先垫一层湿沙, 然后一层核桃一层湿沙, 每层厚度各10cm, 直至距坑口10~20 cm, 再盖湿沙与地面平, 最上培湿土呈屋瘠形, 四周留排水沟。于次年春取出种子直接播种。用这种办法处理种子, 出苗整齐, 苗势健壮, 但温度掌握不好, 有时会霉烂。因此要经常检查, 若出现霉烂变质, 要进行倒床, 拣除霉烂种, 重新埋藏。

2.3 播种

2.3.1 播种时期。

丹凤县以3月中旬~4月上旬较好。

2.3.2播种方法。

以开沟条播为好。一般行距45~50cm, 株距10~15cm, 开沟深度10cm。畦面两侧应修挡水埂, 每畦安排4~5行。种子在播种沟内, 摆放方式为种子的缝合线与地面垂直, 种尖向一边最好, 其它方式均影响出苗速度。最后覆土6~8cm。播种后应满灌1次水。

2.3.3 播种量。

以种子的大小及质量而定。一般约为125~150kg (约1~1.2万粒) /667m2。

3 青皮核桃和旺核桃育苗

青皮核桃育苗, 即秋季核桃充分成熟后, 将采收的青皮核桃直接用于播种。旺核桃育苗, 即秋季用脱去青皮, 未经晾晒的旺核桃育苗。其整地播种方法同于干核桃育苗。旺核桃育苗667m2用旺核桃300~350kg (约1~1.2万粒) , 青皮核桃育苗667m2用青皮果500~600kg (约1~1.2万粒) 。这两种方法育苗, 发芽出土早, 生长健壮, 种子随采随播, 不经贮藏、处理, 省工简便。浅山川道地区可采用, 深山、土层板结粘重、土壤湿度较大的地方播后易霉烂, 不宜采用。另外, 秋季播种, 种子在地里放置时间长, 易遭鼠害, 所以应进行药剂拌种和采取防鼠害措施。

4 苗期管理

经过处理的种子, 播后一般25~40天才会陆续出苗, 有的甚至需50余天。要培育健壮苗木, 还要抓好一系列田间管理工作。

4.1 中耕除草

在生长季节一般要进行3~4次中耕除草, 使圃地保持表土疏松, 无杂草。因核桃出苗缓慢, 且持续时间长, 为不损害苗芽, 第1次除草宜采取拔草的方法进行, 不宜用锄, 以免将即将出土的幼芽锄掉。

4.2 施肥灌水

苗子出齐后, 为加速苗木生长, 应尽早追施速效氮肥, 一般在6月底~7月上旬施入, 667m2施硫铵15kg或尿素10kg, 最好结合灌溉或雨天进行。在苗木加速生长后期, 即7月下旬~8月下旬, 可加施1次磷钾肥, 以促进健壮生长和安全越冬, 667m2可施入过磷酸钙10kg或适量草木灰。灌水次数因干旱程度和灌溉条件而定, 一般2~3次。在雨水过多的地方应注意排水防涝, 以免长期积水而造成烂根。

4.3 防病虫

商洛山区水土流失问题探析 篇9

商洛市属于水土流失易发地区,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在生产、建设过程中,不注意资源永续利用原则,违背自然规律,盲目加大对土地的不合理开发,从而使原本脆弱的自然环境遭受较大的损害,由此引发的滑坡、泥石流、崩塌等自然灾害频发,水土流失加剧,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严重阻碍了商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商洛山区水土流失概况

商洛山区给人的表面印象是山清水秀,这往往使人们忽视了对水土流失问题的关注。事实上,商洛的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据统计,至20世纪末,全市的水土流失面积高达11 000km2,占土地总面积的56%。面蚀、沟蚀、重力蚀兼而有之,滑坡、泥石流在一些地方比较活跃。有133 333hm2的荒山没有绿化,100 667hm2的陡坡耕地需要退耕还林。

亘古以来,商洛水旱灾害频繁,旱涝交替,尤以水灾更为严重。特别是近代随着人口的剧增,毁林开荒、乱砍滥伐,更加剧了生态平衡的破坏,自然灾害更加频繁,水土流失日益加剧。据统计,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滑坡、崩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除多雨年份外发生频率相对较低。而80年代后期,随着人类不合理的开发,灾害发生频率呈上升势头。1980年以来,受灾面积累计达680 760hm2,成灾面积391 660hm2,粮食减产49.1万吨,直接经济损失总计达18.06亿元。特别是1998年7月9日和8月25日,在全国“三江”大水灾的同时,丹凤和商南2县局部地方也出现了有记录以来的最大洪灾。尤其是7月9日,丹凤县双槽乡宽坪村发生了400min超过1 300mm以上的特大暴雨,洪灾吞噬了187人的生命,冲毁了大片良田、村庄和房屋,直接经济损失达7.9亿多元;又如2007年7月28~29日,商南2次普降大到暴雨,山洪爆发,河水翻坝,短短的时间内,多处发生滑坡、崩塌,堆积物堵塞河道,水流不畅、水位上涨,致使部分乡镇堤溃田毁,2 133hm2农作物绝收,1 000多千米道路、河堤、通讯和供电线路损毁,直接经济损失2亿多元。

2 商洛山区水土流失成因剖析

2.1 自然因素

2.1.1 降水因素。

商洛年均降水量为700~1 100mm,年均雨日120d,具有降雨较充沛、雨季较长、年际间降水量分布不均匀、且常发生量大势猛的特点,这是引起水土流失最直接的因子,并易于产生滑坡、泥石流。

2.1.2 地形地貌。

商洛山区是一个群山连绵、沟壑纵横,以中低山为主的土石山区,境内按地貌的成因、组成物质等因素的差异划分为3个基本地貌单元,河谷川塬地貌是主要河流及其支流两侧的河滩地、高低阶地、山谷间的沟台地以及沟谷出口处的洪积扇。海拔<900m,相对高程<100m,地面坡度<7°,地势较开阔平缓,土层较厚、土壤肥沃,是基本农田的主要分布区,占土地面积的11.9%;低山丘陵地貌是河谷川塬地貌与中山地貌之间的过渡性地貌。海拔850~1 250m,地面坡度10~25°,岩性为红色砂页岩、变质岩、灰岩等组成,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是坡旱地的主要分布区域,占土地面积的34.8%;中山地貌海拔>1 200m,相对高程500~1 200m,坡度20~50°,岩性为变质岩、火成岩、灰岩、花岗岩组成,>1 500m的山地基本为林牧业用地,耕地零星分布于1 200~1 500m,多属于>25°的“挂牌地”,是生态退耕的对象,占土地面积的53.3%。全市分布着大小河流及沟道72 500余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km2以上的240条,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64条,河网密度大,地面切割破碎,加上主要河流属山地河源段或上游段,源短坡陡,水流湍急,每遇暴雨季节,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淤积河道,极易形成洪涝灾害。这种地形地貌造成商洛山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一旦植被遭到破坏,就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导致滑坡等自然灾害发生。

2.1.3 植被因素。

植被是防止地面水土流失的积极因素。不同利用类型的土地,发生侵蚀的程度不同。商洛山区山高坡陡,土少石头多、松散而层薄,多数山坡地由大小不等的砾石、泥砂组成。植被较差的地方,稍遇大雨,极易形成地表径流,“山上土层被冲光、山下砂压遭祸殃”就是这种现象的真实写照。

2.1.4 地质因素。

商洛山区地貌、地质构造错综复杂,山地起伏落差大,主要由变质岩、风化花岗岩、红色沙岩组成的中山区由于坡地多、平地少、坡度陡、沟壑纵横,加上在水力的作用下,形成了许多峡谷、嶂谷和“V”形谷。谷坡大于25°,谷底比降大,冲刷切割严重。岩石裂隙发育明显,易风化破碎,力学强度低。山地土层多变质岩和暗棕色草甸土组成,蓄水保水性能好,常年湿润积水,覆盖率30%~60%、沟道面积20%~50%的地方,出现常年磷片状侵蚀和切沟沟蚀。加之软岩层和草甸土的广泛分布,构成了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发生的物质基础。

2.2 人为因素

商洛山区由于受自然地理环境的限制,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河谷川垣地带及低山丘陵区。在此区内,人口密度大,人类工程活动濒繁,人为诱发的水土流失占到50%以上。

2.2.1 对土地的盲目开发和不合理利用,水土流失加剧。

商洛地处秦岭山区,山多地少,土壤贫瘠,土地资源分布很不均匀,耕地仅占总土地面积的7.77%,农业人口人均耕地只有753.33m2,为了满足正常生活需要,大面积的荒山陡坡被开发利用,乱垦滥砍,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同时,在城镇建设过程中,占压、扰动和毁坏原有地貌、植被,没有及时加以防治,也加剧了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2.2.2 乱砍滥伐,森林植被破坏严重。

森林植被对控制水土流失起着决定作用,山地植被覆盖率的大小直接影响山地水土流失的程度。历史上的商洛山区,山高林密,植被良好,曾是“乔木自森罗,从中幽异多”之地(张九龄《商山怀古》)。近百年来,由于乱垦滥伐,森林覆盖率迅速下降,由常绿阔叶林变为常绿针叶林转为次生、疏生灌丛和草丛,原始森林损失怠尽,甚至有的地方变为荒山秃岭,因而降低或减少了植被对雨水的截持能力,加剧了水土流失的进程。

2.2.3 不合理开发矿产资源,造成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商洛境内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其中钾长石、水晶矿储藏量居全国第1位;黄金储量丰富,是陕西的黄金基地之一。近年来,商洛市不断加快矿产资源开发的步伐,取得了重大进展。在矿产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人类活动的地质作用在强度和速度方面都已大大超过自然地质作用,使地表形态、水体分布及地壳上部的渗流场、温度场、应力场等地球物理化学场的特征及状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诱发了各种各样的地质环境负效应。如在采矿阶段,露天采矿造成和加速了水土侵蚀;地下采矿形成的采空区造成地面沉降或塌陷,破坏了地下水自然循环;废石尾矿则对大气、水和土壤造成潜在污染等。同时,采矿的弃石废渣不合理堆放现象也比较普遍,如商南县富水镇松树沟镁橄榄石矿区,尾矿废渣堵塞河道,水流受阻,导致尾矿坝体裂缝、塌陷,若遇暴雨,坝体溃决,形成泥石流。

3 商洛山区水土保持的建议与对策

3.1 提高环保意识,加大执法力度

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广播、电视、刊物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对改善生态环境重大意义的认识和水保意识;建立健全水土流失预防监督执法体系,加强预防监督,强化资源、环境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扭转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状况,惩处严重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促进资源、环境保护工作逐步转向全面的法制管理轨道,依法杜绝和防止人为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巩固治理成果。

3.2 加强植被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关于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有关规定,严格保护好现有森林植被。加强幼林的抚育管护,加大还林还草力度,大力增加植被;对于陡坡和水土流失严重、不宜农业生产的岗坡耕地,坚决退耕还林还草;采取封山禁牧、禁止垦荒等措施防止人为破坏;大力开展植树造林、飞播造林等手段恢复森林植被,提高森林覆盖率。最大限度地避免暴雨径流直接冲刷土壤,增强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更好地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同时,根据商洛当地的林草特性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具有商洛特色的绿色产业和现代中草药生产,实现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协同发展。

3.3 水土流失治理与环境美化和生态旅游开发相结合

在商洛市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实施生态立市和旅游带动战略,坚持走建设精品景区的路子,以建设西安“后花园”为目标,整合生态、人文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坚持“以人为本、以环境为中心”的理念,突出自然生态特色,充分利用商洛优越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作好山水文章,切实保护和利用好山水生态环境资源,使城市和山水有机融合,人与环境和谐发展,努力打造山水园林生态旅游城市,再造秀美新商洛。既整治和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保障了国家和人民群众的财产生命安全,增加了区域的魅力,发展了旅游经济,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4 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可持续利用

商洛地质地貌的复杂性形成了土地类型的多样性,土地利用呈现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基本格局。地类利用很不平衡,城市和村镇的发展不协调,耕地形势十分严峻,土地资源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地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土地资源破坏、衰退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下大力气从根本上改变商洛山区土地利用的现状,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是治理商洛水土流失、减少地质灾害频发的根本所在。在商洛山区应坚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原则,加强城市和村镇的统筹规划,实行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相结合,结合实际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既追求经济效益,又重视开发利用的生态效益,以期促进商洛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全面的可持续发展。

3.5 加强矿区的综合治理

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合理有序利用资源。坚决取缔一些乱开乱采、规模较小、污染严重的小企业,严把新上项目市场准入关和环境评价关,杜绝破坏资源与环境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大矿区的监督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乱开、乱采、乱排等违法现象;积极推广清洁生产,提高“三废”综合利用程度,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有序开发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确保“青山常在,绿水常流”,使资源永续利用。

参考文献

[1]商洛地区土壤普查办公室.商洛土壤[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9.

[2]殷志有, 周丹, 陈明彬.商洛山地地质灾害分布及诱发成因研讨[J]陕西气象, 2005 (1) :19-22.

[3]张晓虎, 张晓伟.商洛山区耕地资源状况分析及保护[J].水土保持通报, 2004, 24 (5) :78-82.

[4]张红燕, 张向东.浅析影响商洛水土流失的几个因素[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999 (Z1) :121-122.

[5]张晓虎.商洛山区无公害绿色农业产业发展探析[J].中国农学通报, 2006 (10) :514-518.

[6]商洛市政府办公室.商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N].商洛日报, 2005-11-28.

[7]白巧凤, 张晓虎.浅论商洛山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水土保持学报, 2002 (6) :132-135.

[8]畅丽.侯马市水土保持现状及对策[J].山西水利, 2007 (1) :44-45.

上一篇:自体表皮移植术下一篇:燃机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