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旅游(精选5篇)
商洛旅游 篇1
一、商洛旅游发展概况
商洛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南麓, 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 地处秦头楚尾。商洛自然类旅游资源及景区数量17处, 商洛人文类旅游资源及景区数量16处, 商洛整体经济比较落后, 旅游起步也较晚。但是, 近年来, 随着西部大开发步伐的加快, 商洛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长期困扰旅游业发展的交通条件得到改善, 尤其是西安通往商洛新高速的建成, 使得商洛旅游的后发优势凸显出来。国家、陕西省政府也先后不断的出台扶持陕南旅游相关战略的发展规划。在此期间, 商洛抓住机遇, 不断加快旅游业发展, 游客规模不断扩大, 旅游收入逐年增加。根据商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来看, 发展规模上, 商洛旅游收入在该市第三产业和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旅游业已经成为商洛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增长性支柱产业, 重要性不断凸显。旅游产品由柞水溶洞独立支撑发展为拥有商南金丝峡、丹江漂流、柞水溶洞、商州牧护关、镇安木王等知名景区共同发展的局面, 已形成丹江文化旅游长廊和山镇柞原生态旅游环线两条精品旅游线路。[1]
二、商洛旅游存在问题
(一) 投资不足
商洛旅游资源丰富, 类型多样, 但当前由于政府投资的严重不足导致景点开发相对滞后, 影响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深度利用。游客主要集中在商南金丝峡、丹江漂流、柞水溶洞等景点。对历史街区、民俗文化、历史文化教育等旅游资源深层次挖掘不够, 导致游客在商洛参观的景点少、范围小, 停留时间不长, 旅游消费低。
(二) 旅游产品不成体系
目前, 国内外旅游市场对旅游产品呈现出多样化需求, 对休闲度假、生态体验等旅游产品的需求增加迅猛。总体而言, 商洛旅游产品类型多样性欠缺, 产品以观光游览为主, 度假休闲、养生保健、生态旅游等产品发展滞后, 游客参与体验型产品不足, 从旅游产品供给上, 商洛旅游产品并不能满足这种多样化的旅游需求。
(三) 盲目开发现象严重
旅游景区的开发缺乏全局观念和环保意识, 忽视现有开发条件和市场需要差异, 盲目复制他人。如山庄、农家乐建设有泛滥的趋势, 经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农家乐有650多家, 但达到星级接待服务水平的几乎没有, 同时, 大量低端农家乐的建设对景区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与农家乐只有一墙 (条路) 之隔, 酒瓶, 塑料袋, 一次性纸杯等垃圾遍地是。这对商洛旅游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造成很大的威胁。
三、商洛旅游发展模式新探讨
(一) 发展模式转型必要性
就全省旅游资源来看, 商洛地处秦岭深处, 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 文物古迹资源不敌西安, 人文风情难胜黄陵和延安[2]。就陕南局部地域而言, 商洛旅游资源总量、旅游产业规模、接待能力上都不及汉中、安康, 明显处于劣势。加之上述三方面的问题导致商洛旅游综合竞争力低。如果继续按照现有的发展模式继续下去, 商旅旅游业将会进入发展缓慢期, 在目前这样的局势下该如何突围?商洛旅游发展模式的转型势在必行。
(二) 发展模式新探讨
纵观近两年来PM2.5肆虐后的全省, 商洛是空气清洁指数最高的城市之一, 鉴于商洛是西安的第二生活区, 陕南三市中, 唯有商洛交通最为便利, 自驾仅需50分钟, 省际高速客车仅需1个多小时。所以, 商洛作为西北地域“生态氧吧”, 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商洛旅游的运营与发展应当尝试着走一条和传统模式完全不同的路。
1. 策略定位
在当前国内经济处于下行趋势的大环境下, 拉动内需将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最强有力的“引擎”。受国家利好民生政策 (仅就重大节假日实行免收通行费的政策而言) 影响, 旅游收入拉动效应显著, 有关专家测算, 2013年, 全国高速免费会减收200亿元, 国家会因此减少30亿元的税收, 但可拉动全国2000亿元的旅游收入。因此, 商洛旅游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战略突破口之一, 是免收道路通行费。
近年来, 中国旅游景区门票的涨价趋势备受公众责难。与之背道而驰的江西旅游局在2013年1月5日至2月5日首次推出全省旅游景区免票日活动, 开创全国旅游业之先河, 据测算, 活动期间共接待国内游客1216万人次, 让利超过10亿元, 但拉动交通运输、酒店餐饮和娱乐等行业收入近60亿元。由此可以看出, 免票所带来的相关行业拉动收入远远超过了门票收入本身。商洛的大多数景区都属于自然景区, 而自然景区其所有权属于公众的, 属于公共共享资源。鉴于两点, 商洛旅游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战略突破口之二, 是不应再依赖“门票经济”, 应本着“以人为本、着眼未来”的发展原则, 将自身定位为公益性景区, 采取“低价、免票策略”吸引更多游客。
2. 税收干预机制
定位公益性景区, 考虑到商洛旅游景区特殊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特性, 需要政府利用税收手段进行调控和监管, 通过税收机制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商洛旅游目前处在初级阶段, 政府可以通过降低税率、增加税收优惠幅度以及扩大税收优惠范围来发展商洛旅游业。这种税收优惠既惠及到旅游业本身, 同时又惠及到与商洛旅游业相关行业 (交通运输、酒店餐饮和娱乐等行业) 。一方面减轻旅游行业税收负担, 一方面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旅游行业, 为当前商洛旅游业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投资氛围和环境, 以逐步提升商洛旅游的游客接待能力。而且, 还可以发展市场型景区, 丰富商洛旅游业, 提升本土旅游业竞争力。即依靠开发商投入资本、土地、文化创意等旅游要素产生市场价值景区, 采取市场化定价机制, 门票价格根据市场供需关系决定, 开发方自负盈亏。
另外, 结合商洛本地区气候环境和旅游业相关行业经营者实际情况, 在征税力度上予以区分, 淡季时减轻税收负担, 旺季时恢复正常。同时, 为防止各景区盲目追求经济利益, 而放弃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应当制定相关的税收政策, 并对污染严重的方面和环节加强征税力度。一方面, 利用税收机制对经济产生的挤出效应, 即税负的增加而引起的旅游业相关行业经营者和旅游消费者自发的改变其行为选择, 减少对生态环境破坏或污染;另一方面, 旅游业相关行业的税收收入上缴地方财政, 这些上缴的税收收入最终再由财政以拨付的方式返还到商洛旅游景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污染的治理等方方面面, 使得旅游景区得到更好的维护和运营。
参考文献
[1]张孝存.陕南旅游资源发展策略:以商洛为例[J].商业研究, 2009 (12) :115-117.
[2]张孝存.贫困山区旅游资源及开发模式研究-以陕西商洛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 2008 (7) :128-131.
[3]袁利, 赵振斌, 岳晓梅."大太白山"旅游整体开发战略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1 (1) :76-78.
[4]王怡.基于SWOT分析的陕西商洛旅游发展对策探讨[J].榆林学院学报, 2011 (5) :35-38.
[5]刘笑明.低碳旅游及其发展研究[J].商业研究, 2011 (2) :175-179.
[6]董官志, 龙西.低碳旅游创新发展战略研究[J].商业研究, 2011 (3) :152-155.
商洛旅游业竞争力分析 篇2
一、商洛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1.商洛旅游业发展概况。商洛位于陕西省东南部,鄂豫陕三省结合部。现辖商州区、洛南、丹凤、商南、山阳、镇安和柞水6 县1 区,196 个乡镇,总面积1.93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48 万。2013 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510.88 亿元,财政总收入39.7 亿元,同比增长12.6%和17.7%。商洛地跨长江、黄河两个流域,位于暖温带和北亚热带过渡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属半湿润山地气候。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赋予商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矿产、生物和旅游资源,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6%,境内遍生野生纤维、淀粉、油料等农林特产260 多种素有“秦岭药库”“、中国核桃之都”美誉。
起步比较晚是商洛旅游业发展最大的遗憾,商洛的旅游业是从1984 年开发柞水溶洞起步的,但是近年来商洛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对商洛的经济也起到了显著作用,商洛旅游业的发展也逐渐得到政府的支持和重视,把旅游作为经济突破发展的支柱产业来发展,而且旅游资源的相对优势也已经逐步转变为现实的经济优势,使得旅游业得到迅猛的发展。截至2013 年,全市共有对外开放旅游景区41 家,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 个、国家级森林公园4 家,国家级地质公园两家,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3 家,国家4A级景区3家,3A级景区7 家;有星级酒店22 家,其中三星级酒店16 家;有旅行社及旅行社分社20 家;有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4个,省级特色旅游名镇6 个,特色旅游古镇3 个,农家乐经营户1 186 户。2008 年至今,全市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收入连续多年快速增长。2013 年,商洛市共接待旅游者2 764.5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5 亿元,是2008 年的6 倍和13 倍。旅游人数及综合收入两项指标在2011 年、2012 年的横向评比中连续越居陕南三市之首。由商洛市举办的中国秦岭生态旅游节被评为全国最具潜力旅游节庆品牌,“秦岭最美是商洛”被评为最响亮旅游口号,在全国网民票选中,商洛同西安、延安一起被评为陕西省旅游风向标城市。从2008—2013年这六年商洛旅游业收入和GDP情况(见表1)看,商洛旅游收入以及所占当年GDP的比重都呈现出了逐年增长的趋势,可见,商洛的旅游业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而现在商洛把旅游业作为重点产业来培植,这将为商洛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和投资和环境。
数据来源:商洛市统计局。
2.商洛旅游资源及旅游业发展潜力。商洛是秦岭的龙首之地,是秦岭中央国家公园的核心区域,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全市六县一区均位于秦岭腹地,秦岭山区所具有的山地景观、水文景观、生物景观等在商洛均有体现,形成了以金丝峡、木王、牛背梁、天竺山等一批包含原始森林、峡谷段落、岩石洞穴、奇特象形山石、潭池瀑布等多种类型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景区;以金丝峡为代表的峡谷类景观;以柞水溶洞、月亮洞、海螺殿为代表的喀斯特岩溶、冰川景观;以木王、牛背梁、天竺山为代表的高山植被景观;以丹江、金钱河流域为代表的水文景观等。商洛人文旅游资源众多,历史遗迹、红色旅游等均有分布,其中遗址遗迹和建筑与设施类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科学考察价值与历史文化价值,船帮会馆、凤凰古镇、漫川古镇在全省均有较大影响。商洛的自然旅游资源普遍具有资源组合丰富、空间容量大且保护状况良好的特征,观赏性、体验性极佳,对游客的吸引层次多,开发潜力巨大。
商洛有着独特的旅游资源,还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以及机遇的支撑。十一五以来,商洛市委、市政府依托良好的秦岭生态环境,县县陆续通高速的交通区位优势,抢抓省委、省政府关注大秦岭、宣传大秦岭、开发大秦岭的历史机遇,借助商洛融入关天经济圈、陕南突破发展等宏观部署,审时度势,果敢决策,适时提出了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将商洛打造成为秦岭最佳生态旅游基地的战略部署,从政府主导、产业规划布局、精品景区建设、品牌战略营销等方面强力推动实施“,秦岭最美是商洛”旅游形象和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不断提高,生态旅游产业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规模化、跨越式发展,商洛已经成为西安1 小时经济圈和陕鄂豫地区的旅游热点城市,商洛市也成为陕西省首个省级旅游服务标准化城市,跻身“全国百强旅游城市”和“最具魅力旅游城市”。
二、商洛旅游业竞争力分析
1.生产要素匮乏。旅游产业发展的生产要素包括旅游人力资源、基础设施、资本资源、天然资源等各种要素的投入,其中的人力资源和资本资源是较为重要的,也是提升旅游业竞争力的关键。从人力资源来看,据调查,商洛参加旅游业的工作人员数量少,旅游专业人才欠缺,随着旅游人数的不断增多,严重限制了服务的质量。而且这些旅游从业人员并不是都受到了专业的培训,可见商洛旅游服务人力资源存在的很大的问题。从旅游基础设施来看,商洛地处秦岭南麓,市域范围内地势起伏较大,而且社会经济发展落后,导致交通等基础设施发展严重不足,虽然近些年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此外,商洛市大多数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因为缺乏合理的规划引导,而且受体制、资金、人才等问题的制约,主要注重景区的开发建设,景区的管理、营销、服务体系不健全,不利于景区的长久发展。从旅游资源来看,商洛丰富自然风光和丰厚的人文景观,成为历代名人荟萃之地。仅唐一代,就有50 多位著名诗人徜徉商洛,留下大批诗文。商洛文物古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多彩,具有开发旅游产业的潜在优势。全区有古遗址古建筑等文物保护点1 200 多处,其中省以上文保单位20 多处。洛南旧石器地点群被评为1997 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东龙山夏商周遗址被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列为“文化分期与年代测定”专题。洛河元扈山“仓颉授书处”摩岩石刻表明这里是文字的发祥之地。蓝关遗址、武关遗址、商鞅封邑遗址和“闯王寨”、“生龙寨”遗址仍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汉代的四皓墓、隋代的文庙、唐代的丰阳塔、宋代的商州城垣、金代的二郎庙、明代的商州城隍庙和龙山双塔、清代的会馆群成为人们参观与凭吊之地。但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商洛主要是依靠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原生态旅游项目、优质的服务不断吸引着广大游客的到来。然而在文化资源这一块显得相当的匮乏,对文化内涵挖掘不足,导致了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肤浅,景点与文化、文化与旅游融合度不高,旅游文化产品质量不高,拉动市场消费有限,旅游文化品牌效应还没有真正形成,商洛大多数的文化资源项目处于原始的自生自灭的阶段。
2.需求条件不足。一国或地区的旅游需求条件领先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其旅游业竞争优势比较强。成熟的旅游者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旅游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有较强的购买力和较好的消费结构。成熟的旅游者会给旅游企业带来更大的压力,促使他们尽力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适应旅游者日益增长的高层次需求。因此,旅游业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旅游产品能否满足人们的旅游新需求,最终体现在旅游产品的竞争力上。通常需求条件对旅游业竞争力最重要的影响是通过一国或地区旅游者的结构和性质实现的。从2008—2013 年商洛市接待旅游者统计数据来看(见下页表2),商洛市的旅游需求条件相对较好,主要以国内游客为主,每年接待的国内旅游者人数呈逐年递增态势,但从旅游收入与旅游接待人数不相称,这表明来商洛旅游的大多为观光客,人均消费较低,需求层次不高;另一方面,说明商洛旅游产品以低廉价格吸引游客,而非以质取胜,导致增量不增收现象。因此,要改善商洛旅游业需求状况,应当不断提高现有旅游产品质量,开发新的高档次旅游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时,应积极培育旅游消费市场,培养一支成熟的、高质量的旅游消费者。
3.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层次不高。支持性产业是为某一特定产业提供基本需求的其他若干产业,相关产业是与特定产业具有互补性的产业。具有优势的相关及辅助产业可以为旅游业提供信息、技术、资本、人力支持,提高旅游业的供给能力,进而形成一个优势产业集群。旅游业是一个产业集群高度关联的产业。受到诸如旅游交通运输业、饭店业、餐饮业、娱乐业、商贸业等产业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这些行业的支持,同时旅游业也带动了这些行业的发展。近年来,商洛相关旅游产业较以前得到较快发展,2013年,全市共有对外开放旅游景区41 家,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 个、国家级森林公园4 家,国家级地质公园两家,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3 家,国家4A级景区3 家,3A级景区6 家。有星级酒店22 家,其中三星级酒店16 家。有旅行社及旅行社分社20 家;有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4 个,省级特色旅游名镇6 个,特色旅游古镇3 个,农家乐经营户1 186 户,汽车租赁公司3 家。但是这些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存在着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以交通运输条件最为突出,商洛旅游运输工具仍停留在以公路运输为主,一到全国长假,交通紧张的局面层出不穷,加上公路运输自身也存在着缺陷,这也会影响到交通行业综合运输能力的提高。其次就是星级饭店与周边的安康、汉中相比层次较低,无法满足各个层次的游客的需求,限制了部分度假人员的到来,再次是旅游景点的联系性不强,规模不大等等,这些都成了商洛旅游业竞争力提升的限制因素。
数据来源:商洛市旅游局。
三、提升商洛旅游业竞争力的对策
1.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与开发。对于现有的旅游人员素质不高的现状,我们可以制订相关的培训计划。在当地建立健全旅游业岗位培训机构,运用科学的方法,提高从业人员的技能和专业素质,同时培养更多的旅游方面人才,为商洛旅游业将来的发展储备人才;并且将旅游从业人员送到相关高校,与他们交流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还可以与相关院校制订培养计划,引进专业高级人才,壮大商洛旅游服务队伍、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渠道挖掘相关高级人才,最终提升旅游业竞争力。
2.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消费者的旅游活动受到时间、精力、成本及交通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交通是否方便快捷与旅游地的可进入性呈正相关的关系。旅游交通的便利程度,也就是可进人性(可达性)不仅是开发旅游资源和建设旅游地的必要条件,也是衡量旅游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商洛市应该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利时机,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加快交通畅通工程建设,构筑机场、铁路、高速公路及城市道路有机结合的多层次立体交通体系,改善辖区内的交通状况,为旅游业的发展扫清障碍。
3.加强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的结合。大多数的情况下,旅游业是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结合,二者结合能使自然景物更具人性化和生命力。但从商洛目前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来看,重视自然资源的开发而在往往忽视人文资源的开发,虽然人文旅游资源很丰富,但开发的规模较小。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商洛旅游的发展,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商洛旅游业的竞争力,必须重视自然和人文资源的结合,对于现存的文化遗址以及民间文化进行大力开发和保护,可以使得文化得以流传,使商洛旅游业更具有独特的魅力。
4.增加投资,扩大旅游规模。商洛旅游产业的发展正处于打基础的关键时期,政府需要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宣传促销、旅游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加快研究出台新的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还要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用地的规划安排,优先落实旅游重大项目建设用地,切实减免旅游有关规费,降低旅游企业经营成本;对旅游饭店和旅游景区创优实行奖励等优惠政策。
5.要大力发展旅游业的相关产业。旅游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其中旅游业、交通客运业和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他们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因此旅游业竞争力的提升离不开交通运输、餐饮、旅馆等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的配合。就商洛目前旅游业发展来看,一是要开发建设提高旅馆的等级档次;二是要改进现有交通资源的建设,同时提高餐饮、旅馆等产业的服务质量;三是要加大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改变游客的消费结构,增加旅游收入。
商洛市情 篇3
商洛市情
(下述知识要点仅供参考,希望全面复习)商洛,因境内有商山、洛水而得名。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南麓,与鄂豫两省交界。东与河南省的灵宝、卢氏、西峡、淅川县市接壤;南与湖北省的郧县、郧西相邻;西南与安康、宁陕、旬阳,西北与长安、蓝田毗邻;北与潼关、华阴、华县相连。全区总面积19292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9.36%。辖商州、洛南、丹凤、山阳、商南、镇安、柞水7县(区)。山阳县面积最大。
商洛地形地貌结构复杂,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境内有秦岭、蟒岭、流岭、鹘岭、新开岭和郧岭六大山脉,绵延起伏。岭谷相间排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伸展,呈掌状分布。海拔最高点位于柞水县北秦岭主脊牛背梁(2802.1 米),最低点位于商南县梳洗楼附近的丹江谷地(2154米)。主要河流有丹江、洛河、金钱河、乾佑河、旬河五大河流,纵横交错,支流密布。横垮长江、黄河两个流域。北部气候属暖温带,南部气候属亚热带。其风土人情,既兼北国之旷野,又融南国之灵秀。
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赋予商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矿产、生物和旅游资源。已发现的矿产资源60余种,有大中型矿床39个,矿产资源的丰裕程度处在我国280多个地级市的第一个台阶,储量潜在价值3400亿元,是我国一个金属和非金属的宝库。目前,商洛市已成为全国第一大优质钒生产基地,柞水大西沟铁矿是我国未开发的第二大铁矿床,洛南钼矿探明储量和开发规模居我国第三,镇安金矿为全国第四大黄金基地,被誉为光伏产业和信息产业“粮食”的硅石(石英石)自然纯度高达99%,世界稀缺的战略资源萤石有千万吨级储量,钾长石储量为亚洲最大,石灰石、白云石等矿产品质优良、储量巨大。全市现有林地1539万亩。境内遍生野生纤维、淀粉、油料等农林特产260多种。商洛素有“秦岭药库”之美称,现有中药材品种1192种,其中大宗道地中药材265种。
商洛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早在一百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这里就有先民活动。《史记· 殷本纪》载,契(xiè)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国名也。《括地志》云:商州东八十里商洛县,古之商国。《水经注》曰:丹水自上洛经商县南,契始封此。契即帝喾之子。随着朝代的更替,地方建置先后为郡、州、路、道、区、分区、专区、地区,称谓不一,隶属各异。晋泰始二年(257)设立上洛郡。北周宣政元年(578)改洛州为商州。宋时撤销上洛郡再设商州,属永兴军路,后又改属河南路。元时属奉元路。明时属陕西省西安府。清时,商州升为直隶州,仍属西安府。辛亥革命后,民国初年撤销商州,原属县分别划归关中道、汉中道。后废道制,由省直接领县。嗣后,设立陕西省第四行政督察区,领属商县、洛南、山阳、镇安、商南、柞水六县和民国末年设立的龙驹寨设治局(三等县)。2001年8月3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1]94号):撤销商洛地区和县级商州市,设立地级商洛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商州区。
近年来,商洛市依托区位、资源、交通三大优势,瞄准建设西安第二生活区和秦岭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两大目标,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开发、大强度宣传,先后投资十多亿元,打造了商南金丝峡、镇安木王、柞水牛背梁、山阳天竺山四大国家森林公园及丹江漂流、柞水溶洞等一批知名旅游产品,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4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3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地质公园1个,国家水利风景区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2个。以生态旅游为主,文化、休闲、养生、度假以及农家乐等专项旅游为辅的综合性旅游产品初具规模。形成了丹江文化旅游线、商州—山阳绿色体验旅游线、镇柞原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线等三条旅游精品线路和多条自驾游线路。
历史文化 商洛文化独具特色,承秦文化之刚阳,蓄楚文化之柔美,剧种有秦腔、花鼓、道情、二黄(汉剧)、豫剧,以及民间的山歌、号子等。五十年代“夫妻观灯”、六十年代“一文钱”、七十年代“屠夫状元”、八十年代“六斤县长”、“凤凰飞入光棍堂”、九十年代的“山魂”等剧目,均获得省以上创作一等奖,有的赴京汇演,有的搬上银幕。1985年被省文化厅誉为“戏剧之乡”。商洛花鼓现代戏《月亮光光》 曾在陕西省第三届艺术节上斩获了包括“优秀剧目奖”在内的5项综合奖、14个单项奖。以演出139场创下了第八届中国戏剧节参赛剧目演出场次之最。商洛花鼓《揽月》06、07年在中央电视台多次播出。眉户剧《女儿沟》07年获全国人口文化二等奖。08年大型花鼓剧《聂焘》及《女儿沟》参加陕西省第五届艺术节,分别获优秀剧目奖和多项单项奖。商洛花鼓《夫妻观灯》、《对歌》、洛南静书《四大经》、柞水渔鼓《十探妹》等四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节目参加了上海世博会展演。
2011年10月24日,商洛花鼓戏《月亮河》作为陕西省第六届艺术节参演剧目在西安易俗剧院首演座无虚席.荣获优秀剧目奖、优秀编剧奖、优秀作曲奖,男女主人公获优秀表演奖等多个单项奖
商洛文物古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多彩,具有开发旅游产业的潜在优势。全区有古遗址古建筑等文物保护点1200多处,其中省以上文保单位20多处。洛南旧石器地点群被评为1997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东龙山夏商周遗址被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列为“文化分期与年代测定”专题。洛河元扈山“仓颉授书处”摩岩石刻表明这里是文字的发祥之地。蓝关遗址、武关遗址、商鞅封邑遗址和“闯王寨”、“生龙寨”遗址仍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汉代的四皓墓、隋代的文庙、唐代的丰阳塔、宋代的商州城垣、金代的二郎庙、明代的商州城隍庙和龙山双塔、清代的会馆群成为人们参观与凭吊之地。
商洛锺灵毓秀,人杰地灵。近代商洛革命斗争史上,无数商洛优秀儿女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商洛的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有3000多名献出了宝贵生命。有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共陕西省委执委、陕南领导小组组长陈征,抗日战争时期领导商洛人民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共商洛工委书记王柏栋、彭一民,中共陕西省委特派员赵希愚,解放战争时期领导商洛人民开展革命游击战争,打击国民党反动派的陕南游击队指挥、陕南军区二分区司令员巩德芳等。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各条战线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先进人物和英雄模范,为商洛赢得了荣誉。近代,商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和豫鄂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为全国革命老区之一。在1927年大革命时期即建立商县、龙驹寨两个中共特别支部。1928年渭华暴动,西北工农革命军总司令唐澍率军入洛南。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0年7月,中共陕西省委派省委执委、陕南领导小组组长陈征回山阳开辟地下革命斗争。先后有五支红军(1932年10月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红四方面军,1932年11月贺龙、关向应率领红三军,1933年汪锋、刘志丹率领红二十六军,1934年12月徐宝珊、吴焕先、程子华、徐海东率领红二十五军,1936年12月徐海东、程子华、刘志丹率领红十五军团和陈先瑞率领的红七十四师)转战商洛各县,建立苏维埃政府,领导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创建了以商洛为中心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播下革命火种。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1月,中共陕西省委派地方科长王柏栋回商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6月,陕南革命游击队指挥部成立,指挥巩德芳、政委王力领导游击队打富济贫,打击国民党反动派;7月,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副司令员王震、中央委员郑位
三、候补委员、组织部长陈少敏,中原突围进军商洛和陕南革命游击队合编,创建了以商洛为中心的豫鄂陕革命根据地。8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十二旅、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第十七师及陕南独立团进军商洛,开辟豫陕鄂边区根据地。9月又协同在商洛坚持游击斗争的王力领导的游击武装胜利会师。此后经过两年零三个月的战斗中,先后解放了全境,建立了7个县级人民政权。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誉。1994年6月,国家主席李先念题词:“豫鄂陕革命根据地的烈士永垂不朽!”1994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题词:“发扬革命传统,建设革命老区”。1995年1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题词:“发扬老区精神,振兴商洛经济”。关于“关中—天水经济区”
2009年6月25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陕西省省长袁纯清出席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规划的有关内容。关中—天水经济区(以下简称经济区)包括陕西省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杨凌、商洛(部分
区县)和甘肃省天水所辖行政区域,面积7.98万平方公里,直接辐射区域包括陕西省陕南的汉中、安康,陕北的延安、榆林,甘肃省的平凉、庆阳和陇南地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构筑“一核、一轴、三辐射”的空间发展框架体系。“一核”:即西安(咸阳)大都市,是经济区的核心,对西部和北方内陆地区具有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一轴”:即宝鸡、铜川、渭南、商洛、杨凌、天水等次核心城市作为节点,依托陇海铁路和连霍高速公路,形成西部发达的城市群和产业集聚带。“三辐射”:即核心城市和次核心城市依托向外放射的交通干线,加强与辐射区域的经济合作,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带动经济区南北两翼发展。以包茂高速公路、西包铁路为轴线,向北辐射带动陕北延安、榆林等地区发展;以福银高速公路、宝鸡至平凉、天水至平凉等高速公路和西安至银川铁路为轴线,向西北辐射带动陇东平凉、庆阳等地区发展;以沪陕、西康、西汉等高速公路和宝成、西康、宁西铁路为依托,向南辐射带动陕南汉中、安康和甘肃陇南等地区发展。
关中天水经济区战略定位:“一个高地和四个基地”
——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优化对外开放格局,创新区域合作机制,拓展对外开放空间,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加快产学研一体化,统筹军民科技互动发展,促进科教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探索新路径。
——全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以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为重点,打造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若干规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知名品牌。
——全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以杨凌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依托,发展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建设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平台。
——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集聚优势,建设国际文化交流平台,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文化旅游品牌,展现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近年商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件和亮点
亮点之一:2009年7月24日,中共商洛市委二届六次全体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商洛市委、商洛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循环经济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亮点之二:商洛市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探索的“一册两聚四会”制度,得到中省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充分肯定。“一册”,就是要求村(社区)干部每日填写《工作记实手册》,全程记录工作、学习情况,并以此作为干部个人考核依据。“两聚”,就是每月分别确定一天作为党员活动和村民固定议事时间,充分发挥村级活动场
所“主阵地”的作用。“四会”,就是由村党支部会议研究提议重大事项,提出初步意见和方案;再由“两委会”商议,对村党支部会议提出的议案进行讨论、修改、表决,使村党支部的意图转入村民自治程序;然后由党员大会审议,把“两委会”的商议意见交党员大会进行审议讨论并表决通过;最后由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把审议意见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讨论,并表决通过,使决策最终生效。这一制度目前已在商洛全面推广。亮点之三:商洛一区三县纳入《关中—天水经济区》,为商洛在陕南率先实现突破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2009年6月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将商洛市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柞水县纳入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范围,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商洛老区人民的关怀,也使商洛在西部大开发进入战略转型阶段崭新地位的确立。商洛作为关中—天水经济区“东南板块经济增长极”,按照国家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规划要求,在商洛要倾力打造我省和全国有影响力的四大基地:一是以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10大产业链45个重大项目为支撑,建设“全国知名、西部一流”的现代材料循环工业基地。二是依托天津天士力、陕西香菊、陕西盘龙等制药集团,引领丹参、黄芩、桔梗、连翘、五味子“五大商药”开发,把商洛建成西北地区最理想的药源基地和现代中药基地。三是以商洛核桃、板栗等绿色农产品开发为龙头,打造全国知名品牌,把商洛建成具有规模优势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四是以商州仙娥湖生态休闲度假区和商南金丝峡、镇安木王、柞水牛背梁、山阳天竺山四大国家级森林公园开发建设为龙头,把商洛打造成秦岭生态旅游的最佳目的地和西安的第二生活区。这些目标实现后,商洛将成为关中—天水经济区中最具活力之一的新的经济增长板块。
亮点之四:商(州)丹(凤)循环工业经济园区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工业园区。2009年4月7日,商洛市人民政府在西安曲江宾馆举行了设立商(州)丹(凤)循环工业经济园区新闻发布会暨重大项目签约仪式,省政府正式将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列为省级工业经济园区,享受省级经济园区的优惠政策。这标志着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的总体规划正式启动实施,标志着商洛突破发展的期望即将变成现实。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设“一区三园”。“一区”即商(州)丹(凤)循环工业经济园区。“三园”是在“一区”管理模式下规划三个工业园,分别是刘湾生态工业园、沙河子现代材料工业园、留仙坪化工建材工业园。
亮点之五:商洛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核桃大会暨商洛首届核桃节,充分展示了“秦岭生态名城,中国核桃之乡”的魅力。2009年10月9日—11日,由国家林业局造林绿化管理司、陕西省林业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商洛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商洛市人民政府承办,中国绿色时报社、全国核桃产业发展协作组、商洛市七县区人民政府协办的第二届中国核桃大会暨首届商洛核桃节,在秦岭生态名城商洛市成功举办。
亮点之六:重大项目建设撑起商洛突破发展脊梁;亮点之七:商洛市中心城市达到省级园林城市标准,“;亮点之八:陕西首家外商独资投资性公司落户商洛;亮点之九:商洛成为全省高速公路最密集区;亮点之十二:我市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市考核验收;亮点之十三:我市财政收入首次突破20亿大关;亮点之十四:成功举办“秦岭最美是商洛”首届中国秦;亮点之十五:2012年2月21日,省委、亮点之六:重大项目建设撑起商洛突破发展脊梁。2009年5月13日,商洛总投资近百亿元的10个重大项目集中宣布开工,拉开了全市重点项目建设的序幕。
亮点之七:商洛市中心城市达到省级园林城市标准,“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稳步推进。2009年12月9日到11日,省建设厅组织专家组对商洛市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进行了实地考核验收,认为商洛市中心城市已经达到了省级园林城市标准,标志着商洛市已经迈进了省级园林城市的行列。
亮点之八:陕西首家外商独资投资性公司落户商洛。2009年9月下旬,由马来西亚天成控股集团全资子公司香港长达控股有限公司投资设立的西部天成投资有限公司落户商洛。这是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首家外商独资投资性公司,注册资金达9900万美元。
亮点之九:商洛成为全省高速公路最密集区。2009年10月16日,国家高速公路网福州至银川线商州至漫川关高速公路顺利建成通车,这标志着福银高速公路在陕西境内全线贯通,实现了陕西连接东南沿海的黄金大通道全线畅通无阻。2007年1月20日,国家高速包茂线西安至柞水段建成通车,西柞高速成为商洛第一条高速公路,柞水也成为商洛通上高速公路的第一县。2008年10月26日,国家高速沪陕线西安至陕豫界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使商洛中心城市融入西安一小时经济圈,商洛通高速公路的县区由一个增加到四个。2008年11月28日,国家高速包茂线柞水至安康小河段建成通车,镇安县通上高速,商洛通高速的县区增加到五个。2009年福银线商州至漫川关建成通车,山阳县通上高速,商洛七个县区有六个县区通高速公路。沪陕、包茂、福银三条穿越商洛的国家级高速公路在商洛境内的通车总里程达到355公里。随着榆(林)商(洛)高速商洛段和西(安)商(洛)二线两条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洛南县也将通上高速公路。届时,商洛将成为陕西高速公路网最为密集的城市和全省第一个实现县县通高速的市。亮点之十:商洛公共社会事业创出多项全省第一: 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居全省第一,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居全省第一,高考上二本线以上比率居全省第一。亮点之十一:“比亚迪杯”全国竞走大奖赛在商洛举行 在2010年7月10—11日,“比亚迪杯”全国竞走大奖赛在商洛举行,10日上午结束的女子成年20公里比赛中,我市丹凤县姑娘杨明霞以1小时34分47秒绝对优势夺得金牌
亮点之十二:我市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市考核验收。2010年11月2--5日,省卫生城市考核验收团的领导、专家抵达我市,开始对我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进行为期3天的检查验收。考核验收团认为我市已基本达到省级卫生城市的标准。在经过3个月的公示期后,省爱卫会将上报省政府审议命名商洛市为“省级卫生城市”。
亮点之十三:我市财政收入首次突破20亿大关。2009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21.24万元,增长29.2%,首次突破20亿元大关,让人顿生“计划赶不上变化”、“发展引领着规划”的慨叹。
亮点之十四:成功举办“秦岭最美是商洛”首届中国秦岭生态旅游节 2010年4月28日,由省政府主办,省旅游局和商洛市政府承办,省林业厅、文化厅、国土资源厅,商洛市各县区政府以及西安市商洛商会协办的的首届中国秦岭生态旅游节隆重开幕。
亮点之十五:2012年2月21日,省委、省政府决定,对被评为2011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等次的37个单位予以通报表彰.受表彰的优秀市(区)是: 西安市 宝鸡市 咸阳市 商洛市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2010年12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陕西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在西安举行全会指出,“十二五”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西部强省目标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大幅提升综合实力、阔步迈向中等发达省份的重要时期,必须以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破解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经济外向度低三大难题,着力构建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现代农业四大产业体系,着力实施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科技创新、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深化改革开放五大任务,全面推进富民强省十大工程,建设经济强、科教强、文化强的西部强省,建设绿色、现代、开放、和谐、奋进的新陕西,为实现全面小康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商洛市第二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1月10日至11日在商州举行。全会指出,“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奋力实现率先突破发展的关键时期。未来五年,商洛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兴市、工业强市,实施开放带动、城镇带动、项目带动、科技带动,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全力打造“三区四基地” "(即,围绕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立足关天经济区、建设生态发展示范区,面向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西安第二生活区;依托资源优势,建设现代材料工业基地、最佳生态旅游基地、现代中药产业基地、优质绿色食品基地),奋力推进率先突破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十一五”期间是商洛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5年,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285.9亿元, 比上年增长14.9%。2010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21.24亿元,增长29.2%。2010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44.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8.66万人。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11元,增长15.2%,农民人均纯收入3605元,增长20.1%。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6195元,增长18.0%。“十一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7%,是“十五”末的2.7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908.1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倍;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是“十五”末的4.1倍和4.9倍;工业增加值达46.5亿元,是“十五”末的2.8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十五”末的2.1倍和2.4倍。
《商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在总结“十一五”发展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施。这里解读其中的几个关键词。
三大战略四大带动 三大战略是“生态立市、产业兴市、工业强市”,四大带动是“开放带动、城镇带动、项目带动、科技带动”。
“生态立市”主要是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绿化美化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搞好自然灾害重点薄弱环节工程建设,全力推进中心城市、县域和重点镇污水垃圾处理厂(场)建设,努力把商洛建成关天经济区生态发展示范区。“产业兴市”主要是做大做强现代材料、生态旅游、现代中药、绿色食品四大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劳务输出、特色文化、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等服务业,着力打造全国现代材料工业、秦岭最佳生态旅游、西部现代中药、优质绿色食品四大基地。围绕“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提升“秦岭最美是商洛”品牌,加快西安第二生活区建设。
“工业强市”主要是全力推进商丹园区十大产业链61个重大项目和县域工业集中区的重大项目建设,基本形成太阳能光伏、高储能钒电池、氟材料、钼材料、锌冶炼等产业链,把商丹园区和县域工业集中区打造成商洛工业经济的核心区和县域经济的新亮点,全市规模企业发展到220户左右,园区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60%以上,工业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达到60%以上。
“开放带动”是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积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型区域,大力发展对外贸易,逐步提升经济外向度;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突出大招商、招大商,到2015年,国内外500强企业集团在商洛户达到20家以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
“城镇带动”是要修编完善城镇总体规划,促进商洛中心城市、六县城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卫生城市;加快城镇化进程,推动洛南、柞水、商南、山阳、镇安等五县城县域经济中心建设,实施省、市级重点镇建设。
“项目带动”是围绕13个领域,策化500个重大项目,“十二五”总投资2000多亿元,形成对“十二五”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支撑。同时,就落实项目前期费用,拓宽融资渠道,严格项目建设管理,完善项目建设机制等方面提出要求。
“科技带动”是要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全面实施“51158”科技带动工程,重点抓好十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使科技对经济的贡献份额达到70%以上;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重点实施中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引进一批学科带头人和专业技术领军人才,逐步形成一支有一定影响和比较优势的人才队伍。
三个上水平四个翻一番 “三个上水平”即循环经济发展、民生和公共服务保障、区域创新和开放上水平;“四个翻一番”即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翻一番。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双跨越。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左右,达到 650亿元,人均26100元;财政总收入达到5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到25亿元。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双提速。投资结构进一步化,消费需求尤其是居民消费增长加快,对外贸易不断增强,形成投资消费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00亿元。以现代材料、绿色产业和太阳能光伏为重点的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发展,以生态旅游、劳务输出和现代物流为重点服务业加速发展,三次产业比重达到10:50:40,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26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0%。城乡一体化稳定推进,城镇化率达到48%。和谐社会和生态建设双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同步建设,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事业明显加强。突发事件应急 管理、公共安全防控能力大幅提升,社会管理制度逐步完善。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千分之5.8以内,总人口控制在249万人以内。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到3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年均分别增长15%和17%左右,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 提高,万元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下降。森林覆盖率达到66%左右。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双突破。国有企业以及投资、财税、金融、户籍、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逐步消除。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五 年累计招商引资900亿元。
三区四基地 “三区”是建设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全国生态发展示范区、建设西安第二生活区;“四基地”是建设现代材料工业基地、最佳生态旅游基地、现代中药产业基地、优质绿色食品基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十二五”期间,商洛将重点围绕循环型企业、循环型园区、循环型社会三大领域,加快优化产业布局,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企业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融合、资源循环式利用、区域循环式开发的循环经济体系,在全市建设1个国家级、10个省级、50个市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建成1个国家级、3个省级、5个市级循环经济园区,加快实施20个循环经济标志性工程,打造10大循环经济发展产业链,努力把 商洛建成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和全国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坚持“生态立市”战略,着力建设关天经济区生态发展示范区。按照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商洛市将积极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长防林”等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实施秦岭山地生态功能区和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水质保障区生态环境综合保护工程,加快建设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把商洛创建成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并在全市建成3个生态县、20个生态乡镇和210个生态示范村,使商洛成为关天经济区中生态环境最好的区域。围绕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加快西安第二生活区建设。商洛在未来的发展中将面向西安、融入西安、服务西安,通过引进大企业和集团投资,重点打造商州仙娥湖、洛南华山南区、五洲植物观赏园等西安休闲度假新地标,新建一批星级酒店,并依托良好的生态宜居环境,计划投资100亿元,建设500万平方米的商住用房,真正使商洛与西安融为一体。全力实施《商洛市现代材料工业基地建设规划》,把商洛打造成为“全国知名、西部一流”,与关中制造业优势互补的全国现代材料工业基地;以三条精品旅游线路、四大国家森林公园、十大精品旅游景区深度开发为中心,努力把商洛建成秦岭国家中央森林公园核心区,打造秦岭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旅游接待人数达到2000万人次,综合
收入达到100亿元;投资建设一批优质药源基地及产业化开发项目,使商洛道地中药材发展到200万亩,年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成为西部现代中药基地;加快建设一批特色绿色食品示范基地和国家、省、市龙头企业,把商洛打造成优质绿色食品基地,绿色食品产业年销售收入超过40亿元。
商洛黄芩栽培技术 篇4
1 选地整地
选择地势高、向阳、比较干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碱性壤土、砂壤土或腐殖质壤土为宜, 不宜选择地势低洼、排水不良、质地黏重的土壤种植, 重茬地不宜种植。前茬作物收获后进行机耕或人工深翻, 深度25~30 cm, 随后整平耙细, 去除石块、杂草和根茬, 达到土壤细碎、地面平整。结合深翻整地施足基肥, 施腐熟农家肥37.5~45.0 t/hm2、过磷酸钙1 200 kg/hm2或氮磷钾复合肥300~450kg/hm2。拟条播的平地做成宽1.2~1.5 m的平畦, 长度视地势而定, 坡地开排水沟, 不做畦。
2 种植
2.1 种子直播
直播黄芩省工、根系直、根杈少、商品外观质量好, 但用种量大、易缺苗、幼苗期管理费工。种子直播分春播、夏播和冬播。春播以3—4月清明前后为宜, 夏播在6—7月夏作物收获后, 冬播为11—12月上冻前。播种方式分为撒播、条播、深沟条播。撒播:按30~45 kg/hm2播种量, 掺5~10倍细砂土拌匀后播种, 覆土1 cm。条播:播种量15.0~22.5 kg/hm2, 在整好的畦面开沟, 行距视土壤肥力状况而定, 一般25~30cm, 沟深2~3 cm, 沟底平, 播后覆土0.5~1.0 cm, 轻拍压实。深沟条播:沟深6 cm, 沟底平, 播后覆土0.5~1.0 cm, 用脚轻轻踩压, 行距、播种量同条播。直播选用种子田二年生植株上采收的新种子, 播种前先将种子用温水浸泡5~6 h, 捞出稍晾干即可播种, 也可用干种子直接播种。播种后用秸秆、杂草等覆盖。
2.2 育苗移栽
育苗移栽节约种子、易保苗、易掌握密度、幼苗期好管理, 但较费工、根杈多、商品外观质量较差。露地育苗选择背风向阳、墒情好的砂质壤土地块, 一般按育苗与大田移栽面积之比为1∶5确定育苗面积。做成宽1.20~1.50 m的苗床, 长可根据需要来定, 施足基肥, 深刨细耧, 整平畦面,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100 m L/m2对苗床消毒, 浇透墒水。种子用温水浸泡5~6 h后, 捞出稍晾去水分, 按6~7 g/m2的播种量, 将种子均匀地撒于床面上, 然后撒过筛松软土, 厚度0.5 cm。覆盖秸秆、杂草或地膜, 增温保湿。苗高3 cm时, 去掉秸秆、杂草或地膜, 按株距3~5 cm进行间苗、定苗。春季育苗在苗高7~10 cm时, 雨季趁墒移栽;秋季育苗在翌春萌芽前移栽, 按行距25~30 cm开沟, 将根苗按株距8~10cm斜插于沟内, 覆土盖住芦头3 cm, 压实后浇定根水, 墒情好可不浇水。
2.3 分根栽植
分根栽植可缩短栽培年限, 快速扩大栽培面积, 但必须有足够老苗作为分根繁殖材料。选择二至三年生健壮、无病虫害的黄芩植株, 在春季黄芩尚未萌发新芽之前全株挖起, 切取主根供药用, 然后依据根茎生长的大小和自然形状将根茎切成若干块, 每块有3个以上芽眼, 放入生根粉溶液中浸泡2 h后, 捞出稍晾, 按行距25~30 cm、株距8~10 cm挖穴栽植。
3 田间管理
苗高6~8 cm时, 撒播田按株距12~15 cm定苗, 条播田按株距8~10 cm定苗。缺苗处可在过密的苗中选壮苗带土移栽补苗, 补栽后浇足水。补栽时间要避开中午, 宜在15∶00以后进行, 阴天更好。黄芩幼苗生长缓慢, 出苗后应结合间苗、追肥、杂草生长和降雨、灌水情况, 经常进行松土除草。第1年通常要松土除草3~4次。第2年以后, 每年春季返青前松土, 清洁田园, 返青后视情况中耕除草1~2次至黄芩封垄。做到田间表土层松软、无杂草。黄芩生长期间, 年追肥2~3次。追肥以有机肥为主, 氮磷钾配合。定苗后、翌年返青期追施人粪尿30.0~37.5 t/hm2, 或追施尿素300 kg/hm2。6月底至7月初, 追施氮磷钾复合肥375 kg/hm2, 并加施尿素150kg/hm2, 行间开沟深施, 施后覆土浇水。在出苗前及幼苗初期应保持土壤湿润, 定苗后土壤水分含量不宜过高。黄芩成株以后, 遇严重干旱或追肥时, 应适时适量灌水。雨季应注意及时松土和排水防涝[1,2]。对不留种的黄芩在植株现蕾始花初期, 选晴天上午及时摘除花蕾、剪去花穗。也可在花蕾出现前1个月, 喷施抑制花芽分化类药剂, 5~7 d喷1次, 连喷3次。留种田花前浇1次水, 追施氮磷钾复合肥300~450kg/hm2, 抽穗前叶面喷施1次0.2%硼肥液750 kg/hm2。
4 病虫害防治
商洛黄芩病害主要是根腐病、根结线虫病, 虫害主要是蛴螬、蝼蛄、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虫。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基础, 结合生物防治、化学防治, 综合防治病虫害。在农业防治上, 选用抗病虫品种;与禾本科作物轮间套种等。在物理防治上, 清除枯枝落叶及病株, 并集中烧毁;生长期经常检查, 发现病株应立即带土挖除, 并在周围1 m的范围以新的净土替换;三伏天将药地翻犁, 晒3~5 d后, 重新再翻犁晒3~5 d, 然后整畦种植。在生物防治上, 目前, 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尚少, 有利用植物源农药如麻黄油、细辛油等防治根腐病的报道, 成本高, 应进行试验研究。在化学防治上, 研究病虫害发生规律, 育苗或种植前进行土壤消毒。根腐病发病初期,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l 000倍液喷雾防治, 每7~10d喷1次, 连用2~3次;或用5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 或1%硫酸亚铁液浇灌病株。防治根结线虫病于黄芩出苗后5~7 d用1.8%阿维菌素乳油1 000倍液灌根, 隔10~15 d灌1次, 连灌3次, 可控制当年线虫为害, 于翌年4月20日前后, 继续连灌3次。防治地下害虫在定植前用50%辛硫磷乳油3.00~3.75 kg/hm2, 对水10倍, 喷于375~450 kg细土上拌成毒土, 施入沟内;苗期害虫猖獗期时, 用50%辛硫磷800倍液, 或90%敌百虫600倍液喷雾, 用50%辛硫磷500倍液或速灭杀丁4 000倍液穴灌毒杀[3,4]。
5 采收加工
黄芩通常种植2~3年才能收获。在秋季茎叶枯黄后到土壤土冻前或春季土壤解冻后萌芽前, 选择晴朗天气将根挖出。因黄芩主根深长, 刨挖时要深挖, 避免伤根和断根。对收获下来的根部, 去掉附着的茎叶, 抖落泥土, 晒至半干, 去外皮, 然后迅速晒干或烘干。在晾晒过程中避免黄芩根因强光曝晒而发红, 还要防止受雨淋后先变绿后发黑, 影响生药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立岩, 吴萍.黄芩栽培技术[J].现代化农业, 2009 (8) :24.
[2]李泰荣.黄芩的栽培技术[J].中国中药杂志, 1990, 15 (4) :17-18.
[3]王欣云.黄芩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 2005 (8) :19-20.
浅谈商洛渔鼓音乐 篇5
一、商洛渔鼓的形成历史
渔鼓又称渔鼓道情。商洛渔鼓就是其中一个流派, 主要包括镇安渔鼓和柞水渔鼓。
(一) 镇安渔鼓是道情的一个分支, 起源于明末清初, 清朝末年由湖北潜江传入, 最早形成于该县云盖寺黑窑沟 (今归云盖寺镇管辖) 。居住在那里的山民创造了一种乐器——渔鼓, 为当时盛行于民间的花鼓小调、道情戏等伴奏, 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间曲艺形式——“渔鼓”表演。随后, 当地许多民间艺人以此卖唱为生。到了清朝末年, 这种传统的民间表演艺术被更多的群众所喜爱, 每逢农忙、传统节日或红白喜事, 必不可少。
(二) 柞水渔鼓是江汉移民文化融入本土文化而衍生出的具有浓郁陕南特色的说唱艺术, 兼民间歌舞。柞水渔鼓历史已有200多年, 据有关史志记载:自清乾隆三十八年 (公元1774年) 以后, 两湖、两广、河南和四川等地移民纷纷到今柞水境内认地开荒, 定居繁衍。这些被称为“棚民”的客家人, 带来了他们的土著文化, 也带了他们所喜爱的渔鼓说唱艺术。由于柞水地处秦头楚尾, 南方文化和北方文化在这里长期交融, 相互影响,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柞水语音和方言。也形成了以柞水方言语音为音调基准, 以柞水民歌小调为基本唱腔形式, 融合南渔鼓主要传统唱腔特点的柞水渔鼓。
二、艺术特点和不断改良的表演形式
(一) 艺术特点。柞水渔鼓唱腔保存有【哭录腔】、【观音腔】等早期道教曲牌, 随着历史的衍变, 沿袭这几种唱腔的人已极为少见。在当地流存的唱腔中, 还有“道士腔”、“运魂腔”等道教遗留腔调, 昔日道人所唱之“四江月”、“耍孩儿”、“清江引”等腔已被当地人的“哭腔 (孝歌腔) ”和俚俗小曲演变而来的“悲腔”、“平腔”、“琵琶腔”所替代。柞水渔鼓音乐有宫、商、角、徵、羽多种调式, 唱腔柔和委婉, 旋律平稳, 起伏不大。柞水渔鼓音乐有多种腔调, 渔鼓有腔有调, 渔鼓腔以道士腔为主, 吸收柞水民间的筒子戏、八叉戏等拖腔形式, 在民间统称为九腔, 有男平腔、女平腔、丑平腔、男花腔、女花腔、丑花腔、男悲腔、女悲腔、丑悲腔等。现在的腔调都是根据流传的声腔与当地民歌小调相融合的产物。渔鼓调以柞水民歌小调为主要音乐调, 有几十种之多。
渔鼓唱词, 在演唱中加有白口, 分为散白、韵白, 散白以叙述故事情节、摹拟人物的声态语气, 衬托故事情节;韵白有叙事及代言两种, 讲究声调抑扬语气顿挫。区别于散白的重要一点是, 伴以云板 (简板) 打击节奏, 韵味十足。白口一般为引诗开篇, 或有简单对句, 为引语或故事主旨, 引诗有2、6、8等偶句, 唱词的句式结构有七、十字句, 间有少量的五字句等形式。唱调无名称, 有二句式, 也称为上下句结构, 即一个上句、一个下句为一段。十字句都是上下句结构, 有四句式, 即四句为一段的结构, 多为小调或民歌改编而成, 四句结构的音乐多为起承转合的四乐句单乐段结构。无论七字、十字还是五字, 基本词是以七字句为基准而变化。演唱时一般为音随字走, 以腔随情变的方法反复演唱。
(二) 镇安渔鼓的表演形式分坐唱和站唱两种。演唱者左手抱渔鼓兼操筒板 (俗称牙子) 和小钹, 右手拇指和食指握鼓尺, 与中指、无名指同时拍鼓、击钹, 人称“三下响”。镇安渔鼓以坐唱为主, 常用曲调有“开腔”和“流水”, 唱词基本为七字句。“开腔”为四句体, 用于所有曲目的开头, 即“渔鼓本是一根竹, 生在终南山里头, 鲁班砍来做成鼓, 湖家抱鼓游九州”。后面是“流水”板的正文, 为上下句结构。镇安渔鼓的调式多是五声徵调式, 其音阶排列为:“561235”。汤启忠、项先泽在1956年成立自乐班, 改坐唱为站唱, 与花鼓调巧妙结合, 改编民间故事《老鼠告状》、《李三姐卖翠花》等, 载歌载舞, 深受观众喜爱。镇安渔鼓不仅在民间深受群众欢迎, 搬上舞台以后, 也深受观众和专家的喜爱。1976年春, 镇安县剧团副团长刘文华编写的渔鼓说唱《铁匠吴老爹》, 采用站唱, 改单人为双人, 由陶文霞、刘春萍主演, 演奏乐器加进了扬琴、中阮。此后, 民间艺人还多次编演渔鼓曲目, 加进二胡、高胡、京胡、笛子和三弦等民族管弦乐器, 近几年的《和谐财政谱新篇》、《妹採桑叶望情郎》和《杜鹃花开》都融入了舞蹈和现代音响, 从而使渔鼓表演形式得到了改良。
随着民间演出班社组织的发展, 商洛渔鼓曲目也被艺人们搬上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在演唱形式上也有许多的改良, 融入了独唱、对唱、齐唱、合唱、表演唱以及载歌载舞等多种形式, 使这一传统曲艺形式有了新的发展。
三、传承之路令人担忧, 拓展发展空间迫在眉睫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人们的休闲娱乐选择空间越来越广, 审美需求有了很大的改变。现在年青人对渔鼓的了解很少, 不愿意接受这种当今社会不流行的曲艺形式, 认为它难登大雅之堂, 传承兴趣不大。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受到了极大冲击, 走向逐步消亡的境地。
近几年, 镇安、柞水政府采取积极措施 , 使商洛渔鼓成功被录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成立了专门机构进行挖掘、整理、保护, 形成了渔鼓开发实施意见, 开展多层次的渔鼓普及推广活动, 柞水还印制了《柞水渔鼓音乐》青少年普及本, 并划拨专项资金促进渔鼓音乐研究开发, 使渔鼓艺术以多种表现形式走上舞台, 涌现出许多质量上乘的作品, 极大地丰富了这一传统艺术。为了使这一古老的艺术焕发出青春, 笔者认为除继续采取积极措施开发、保护渔鼓以外 , 还应采取以下措施拓展商洛渔鼓的发展空间:
(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更新 , 为了适应当今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 在商洛渔鼓题材中加入现代时尚元素。社会在发展, 文化在更新, 保持不变的题材已经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扩大渔鼓流行范围可将渔鼓音乐的歌词重新填词。
(二) 可以在高校和中小学开设商洛渔鼓地方民间艺术课程, 播撒民间艺术传承的种子。
(三) 将渔鼓与当地旅游结合, 探寻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为商洛渔鼓寻求可持续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 要从现实需要出发, 在继承传统民间艺术的基础上, 努力结合时代要求, 不断更新改良丰富唱词、曲调、表演手法等, 相信商洛渔鼓这一艺术的山茶花, 在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引导下, 进行更多的舞台创作表演, 它定能越开越盛, 令人瞩目。
参考文献
[1]牛玉冰.陕南柞水渔鼓的初步研究[J].研究与探索, 2008 (1) .
[2]曾习华.宁都道情概观[J].中国音乐学, 2008 (3) .
[3]周成全.柞水渔鼓[J].新西部, 2007 (6) .
【商洛旅游】推荐阅读:
商洛核桃05-24
商洛学院09-19
商洛市简介08-27
商洛市教师十不准07-06
商洛市自然环境10-24
《商洛市物业管理条例》征集意见09-10
商洛市救护车管理办法09-21
旅游单位旅游管理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