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旅游(共12篇)
运河旅游 篇1
大河造船厂地块位于杭州市拱墅区,紧邻京杭运河。当地政府设想把这块工业废地更新为集运河的文化景观特色展示区、工业遗产保护、城市创意产业园、运河旅游集散中心为一体的城市特色区域,以便更加科学合理地引导该地区的开发和建设。基于地块中现场调研分析得到的复杂结果,我们尝试用混杂的概念和操作方式作为后续工作的基础,这一概念曾在我们近期的设计中作过数次研究。
混杂作为遗传学概念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及他们关于自发的动物杂交所形成新的动物种类的猜想。“混杂建筑,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像植物和动物一样被杂交,将不同的建筑功能、不同的使用用途加以混合的适应城市肌理的建筑物”。
城市是复杂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地块的城市设计也可以像植物和动物一样被杂交,将不同时代的建筑、不同的使用用途加以混合的城市,是一种设计操作的产物。正如各种各样的、形状各异的例子所显示的,城市的混杂有无限多种可以交换搭配的组合。对其分类应审视形式、功能、技术、城市背景以及社会与在各个部分之间建立起一种协调平衡的复杂关系。
混杂“网格、母题”
双网格:景观网格、肌理网格。
在场地中大部分沿用原大河造船厂的建筑尺度和肌理走向,形成正交向水的长条形网格。同时,根据和场地形成-45度夹角方向的半山景区轴线和形成+45度夹角的洋关视线,设计与原有场地肌理扭转45度的景观网格。新时代网格叠加于历史网格之上遵循了历史发展新陈代谢的一般规律,记录了该地块功能特点和使用性质的变迁。
双母题:院落、街道。
建筑在空间上围合成院落组织活动。在城市的空间节点处形成半围合院落。在滨水核心区域的双层步行系统中形成虚实两种组团。街道不仅能体现出城市的文化和肌理,也能造就良好的视廊并将城市和运河完全地连通成一气。
混杂“四种时代风格”
场地中从南到北设计近代以来杭州运河两岸经历的四种时代建筑风味。
民国岛:保留场地最南端原有民国老建筑并加以利用,形成以民国风格建筑为主的酒吧娱乐岛,同时沿分流河道设计沿水民国风格建筑,呼应运河一期高家花园等民国建筑群。
大河建筑群:设计通过多角度的评估系统对场地内的工业遗产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造利用,对建国后造船产业建筑类型给予保护和城市记忆的延续。
现代购物休闲区:随着该地块性质从原有的工业区向旅游商业区的转换,富有时代感的新功能建筑开始充斥场地,将历史建筑元素组织起来。
新时代生态集散中心区:节能环保的生态建筑是未来建筑必然的发展趋势,保持集散中心建筑的长久不衰。
业态研究推论:
由此得出南地块城市设计适宜引进业态:休闲性旅游、娱乐休闲、购物餐饮、时尚店铺、文化展示、创意产业、女装。
创意产业发展规模:建筑面积34695平方米
本地块包含食、住、行、购、旅、娱、文化、创意产业八大功能。其中永久功能相对固定, 其余功能按照市场规律和需求自由混杂分散在场地各处, 以此全面提高场地活力, 适应不同人群不同时间的活动需求, 避免产生活动盲区, 并为在运河上游览的人群创造丰富的业态景观。
优势:自由混杂、自然生长、抑制盲区。
混杂“八种功能”
八种功能:产业、旅游、住宿、商业、餐饮、文化、娱乐、交通。
针对没有功能任务书的现状,我们通过相关类型的纵、横向比较,对场地做了针对性策划。在功能设置上,设计采用“混杂”的模式,形成全地块在功能上的特色。通过对场地功能的混杂,使得有着不同使用时间段、不同使用者的功能在平面、空间上相互交错,力求实现场地全天昼夜人气不断,形成在同一个功能聚集区有着不同类型的人的参与,打破传统功能分区人员成分单一的缺点。
混杂城市本质上与建筑的不同时期、风格、甚至文化的混杂元素息息相关,所以,无可置疑,混杂城市是过往一切元素积累沉淀的产物。
在当今土地急剧紧张、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年代,人们需要的是更为丰富的生活,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和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对现代城市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混杂理论在城市设计方面的应用也逐渐显现优势。
运河旅游 篇2
关于开发济宁运河文化旅游景观的构想
九十年代初济宁就提出“开发鲁国文化、振兴运河文化旅游”,但,几年下来愣是没热起来。这期间我们自己还不断感叹“东热西凉”。其实“东热”未必如实,“西凉”倒是真的,“西”就是指济宁。
济宁有一定的经济潜力,又是几百年的运河之都。一提这,心里都美滋滋的,但它在旅游思维定势上被圣人遮蔽了,济宁自己设置了一把“灯下黑”,所以至今观照“运河文化”,仍然有些寂寥、无奈和艰难。
济宁到底缺什么?
我们的确十分热诚于旅游收益,但却又迟迟没有下决心投“本钱”。
随着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程序的运行,运河文化裹挟着旅游经济的巨大潜能,在沿河各地显得生机盎然,紧锣密鼓了。研究运河文化的航船济宁早在1991年第一个扬帆,尴尬的是济宁的后续动作比兄弟市出奇地慢,我们的北邻聊城,人称“聊城猴,慢牵牛”,运河早已干涸颓废,但在1997年5月“山东省第一次运河文化研讨会”后,就迅速启动了运河
山东济宁 孔孟之乡 运河之都
文化旅游程序,世纪末就张罗出一个赫赫“江北水城”来。济宁一百里湖水二百里河,而且“南京到北京,没有济宁精”,做水文章那是天、地、人三利齐备,但“运河文化旅游”一直滞留在会议上切磋,在纸面上传递。1998年8月《济宁市旅游业发展九五后三年计划和二零零一年规划》中还没有“运河文化”的影子,直到1999年的《济宁市旅游业规划》才出现“运河文化旅游区” 的字样——济宁缺乏自信。前几年一位政协委员道破了玄机,“你吆喝地怪紧,人家来了看什么?”是啊!我们四十年代拆了太白楼、五十年代扒了孔庙、六十年代平了西大寺、七八十年代“财神阁”“枣店阁”“小南门”“顺河门”“吕公堂”、“清华洞”“育华舞台”就统统不见了、九十年代就轮到竹竿巷、大闸口头上——济宁的老本差不多快拆光了,于是,济宁比任何时候都缺乏张罗旅游的本钱。比如,我们在硬件上已没有原生态魅力且具相当规模的景区了;运河水系、水质、水景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善;古运河的标本性河道、村落、建筑还没有修复;世界著名的运河分水工程还没有一个直观的现场。软件部分,还没有真正挖掘、抢救、整理、确立运河特色的民俗文化,创作出一批运河特色的文学艺术作品来;运河乡土菜特别是水产餚饈系列还没有在餐饮台面上占据一席阵地。总之,这些原有的家珍大都散落或丢失了,丢的“西瓜”太多,拾的“芝麻”太少,所以“运河文化”的滩头显得分外地空旷寂寥。
把这些散片综合起来,可以看出济宁在城市名片上缺少几个软件:一,偏重经济提升的短平快,忽视文化底蕴的开掘与保护,缺乏文化兴市的科学观念。二,不加分析地抱住现成的孔子文化,不求丰富,不思发展,缺乏开拓的创新的精神。三,犹豫不决,反复折腾,规划多实施少,缺乏只争朝夕的紧迫压力。如今市委市政府重视文化建设,有开拓精神,让人看到希望。
五路提升,让“运河之都”靓起来
所幸济宁还有一段老运河。
半个世纪以来老运河经历了发黑、发泡、填埋、盖压、堵塞、砌墙等遭遇,模样大不如从前了,这个“本钱”也在贬值。要提高含金量就必须改善河的形象,所谓“正其形而利其用”,这可从五个方面做起:亮、美、净、通、湖,叫做“五路提升”。
亮: 高层建筑远离运河,特别是南岸,古称“河阴”,阴者,背光之谓。既阴,再建楼舍更易成为河道的遮光版、挡风墙,则更阴,此为一。河岸陡立成沟崖,阴暗且挡人,使
山东济宁 孔孟之乡 运河之都
岸上人不能亲水,水上人也无法上岸,崖底死角又演绎成露天厕所,这样的“河”冬天阴森森,夏天臊烘烘,就不那么可爱了。已经成陡墙的河岸要力争在可行的部分(一岸或两岸)重新做成无影岸,敞开河面,扩大河床视野,不留死角,使亲水成为可能。做石网植被,既能保护水土流失,又便于绿化。敞亮是环境指标,舒畅是心理指标,二者因果相系,才能构成良好的旅游效应。
美:视觉美包括色彩美和构成美,这是旅游景观的前位指数。为此,平面要保持河道自然弯曲,莫要人为抻直;立面要讲究天际线虚实有致、参差错落;河岸绿化则既要讲构成又要讲色彩,规划设计,科学选种,注意高低随势与四季色彩,使树、花、草三者相得益彰;要体会游船是低视角,近岸建筑、跨河桥梁、河面船体三者是河景“三剑客”,形象马虎不得。要控制两岸建筑样式,以中式民居为主,以园林为点缀,忌宫殿化;桥样式在大关系上遵循多样统一的原则,既不重复,也不“跑调”,个性与共性兼顾。细节上注重桥上栏板桥下彩灯,都需精心设计,栏板浮雕要有可读性、系列化,使之成为无声的评书形象的教材;运河游船样式要注重原创性、宽容性、个性化设计,把北方木船与南方乌蓬有机糅合起来,使济宁游船成为全程运河上的独特靓点。
净:是指水清、岸净、花木鲜,这相当大的比重是属于管理范畴,大概济宁人心中都有共同的期盼,不必多说了,从略。
通:水贵在“流”,故有“死”“活”之分,朱熹老夫子诗句曰:“„„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活水源头来。”可见活水为上,一则可促进物流人流,二则可加速污垢自净。老运河原是一个完整的流水系统,各支流及老运河都应互通;南端敞开,北湖通;西端敞开,梁济运河通,此谓“三通”。既能实现从北湖进入老运河的小循环,也能实现从济宁进入四湖的大循环,如此境界才明白“江北小苏州”的称号不虚。
湖——专指北湖。北湖游览类似城市广场的功能——休闲与释放。河道是游线而北湖是游面,要充分发挥它紧贴中心城市而水面又相对广阔的优势,开展高速刺激体验、家庭自驾船游、岛上登高览胜及儿童嬉水专场,这四项是老运河不易开展的活动。北湖已有相当的基础设施,只待提高园林标准、控制饮食特色和改善岛上景观了。
如此一来,济宁城区有寺、塔、楼、台为点,诸河道为线,北湖为面,一日游也满充实了。
山东济宁 孔孟之乡 运河之都
复活运河文化典型,聚拢资源规模
运河文化有丰富的民俗,更有高端的科技,上世纪四十年代出生的人还略有记忆,中年以下早已陌生了,要读懂运河需要一种最通俗的方式,就是身临其境,让游客去直观、去体验。电影《创业》里有一句名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运河文化旅游的基本条件就是复活运河典型,强化运河文化烙印,以唤起大众的情景互动,激活运河文化最通俗最鲜活的本质。市区、南阳、南旺在旅游课题上张显出了互补性的特殊的价值:市区有“都”的显赫;南阳有“市”的民风;南旺有“工”的机巧,三地一河相连南北呼应,形成了以市区为重心三点链接的地理布局,这是摘取了运河文化基本元素的特别焊接,成为交通便捷、景观丰富、休闲度假条件完备的最佳组合。市区南选南阳岛,北选南旺镇,不仅因它们是运河文化的典型实证,而且从现代旅游学的角度审视,其间隔距离更符合磁力圈原则:三者具备三十分至一小时的最佳车程、船程——过远则减弱游兴,过近则抑制公交发展。南北两“星”牵手中心城市,构成了“三星链”的经典式旅游单元,这就比一个济宁城单打独挑有力多了,规模出效益,一旦成型,最短也是三日游。
“三星链”之南阳
以往货船朝发济宁,夕至南阳,于是小镇群舟集聚、落锚降帆、起伙上岸,演绎了终年不衰的山东版“清明上河图”,晨炊夜市的兴隆不亚于竹竿巷,南阳就得了一个挺牛的外号叫“二济宁州”。近百年来虽日渐衰败,但老运河依然从岛中心穿过,河波依旧,街巷框架未改,风韵尚存,修复后可望接近原生态。修复南阳要害不在“拆”而在“保”:一要保原街巷的布局、走向,不可随意扩街、撤巷、抻直;二要保商业街原有的味道,不可官商化、商城化、伪民俗化;三要保石板街面的古拙特征,不可沥青化、水泥化;四要保建筑样式黛瓦青砖的古民居式样,不可宫庙化、楼盘化、公园化、南方化;五保河岸湖岸自然风貌,不要做几何化切割和硬化改造;六要保文物遗址不被占压,哪怕只剩一块条石,也要立碑保护。修复南阳也有所忌:建筑忌红砖大瓦;民俗忌猎杀野生禽鸟;环境忌污水垃圾。这六保三忌显得罗嗦,但针对近年来开发的惯性劣习,不得不唠叨。开发建设要处理好新建与旧居的关系,比如改善岛上基础设施要隐蔽,不要与民居争风;修补民居古貌及运河闸、桥、码头要确保修复如旧;而建旅游功能酒店、度假村、娱乐场所、露天演出场地等,则应躲开南阳街,切不可拆迁民居与民争地,要离开岛五华里左右择处挖泥堆庄台,让新庄台与旧镇遥相望而舟可通,这样一方面可刺激水上交通,给当地居民打开一条财路,另一方面也能有效地保持
山东济宁 孔孟之乡 运河之都
原岛的草根状态,防止古镇建筑再次被污染。这样,明所保、禁所忌、精所建,小心翼翼开发南阳,是为上策。
“三星链”之南旺
南旺镇是千里运河的制高点,这里就是古运河水脊分水口工程原址,从戴村坝引汶河水至此与运河呈丁字形交汇,注入运河,南北分水设闸控流,所谓“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注七),这才有漕运七百年繁荣。所以这里是运河工程技术的玄机所在。但遗憾的是历史遗存惨遭破坏,形貌严重模糊了。不独分水口被掩埋,龙王庙建筑群也颓败,庙会也随之消匿,当年货船进出闸口船号震天、庙前琳琅满目人潮如织的南旺就这样“丢失”了。要命的是水“丢失”了!五分钟能毁坏的东西,五年未必能修好,所谓“艰难”就在这里。
南旺苏醒的前提是必须给它一点河水,哪怕是一段象征性的局部也行,不然就难以发挥标本功能。水从何来?南旺老运河从梁济运河开通后就干涸了,所幸这里距梁济运河很近,开挖这段引水河应该可行;第二是小汶河通水,再显当年白英戴村筑坝借水行舟的英明决断,恢复丁字河口分水口景观细节;第三仿建“光明楼”、“龙王庙”古建筑群,广征文物,编纂纲目,庙内筹建“中华运河博物馆”(注九);庙外恢复龙王庙会,力促壮大成鲁西南第一庙会(注十)。这个点还有潜力向北进行接力辐射,汶上、梁山二县另有文化特色,将会为此受益。南旺“两河一庙”规模大,毁坏严重,修复艰难,这其实是偿还的前辈债。没有它,运河文化就会因底气不足而招喊无力,“三星链”缺不得南旺。
恢复湿地 创北国水乡品牌
采煤引出来一个地表塌陷和改造的新问题,偏偏济宁煤藏丰富,我们还要靠它过日子,估计还会有类似情况继续发生。过去说“修理地球”,听似豪迈,真该“修理”的时候,人还真的无能为力,其实,人不能跟天斗,也不能跟地斗。那么塌陷了怎么办?那就打开“退耕还湿”的思路,把成片的塌陷区作为湿地地形进行整理改造,也算归顺自然。湿地是地球的“肾”,济宁原来就是鲁西的“肾”:南有“南四湖”,北有“北四湖”,宋代一个梁山就是八百里“蓼儿洼”,再往上推这边就是“大野泽”,称淡水“海”都不为过。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挖通梁济运河后,北四湖消失了三个,东平湖又划归东平县,所以称“四湖”可以不必加定语了。地表塌陷有点“ 沧海桑田”小轮回的意味,据说煤就是水生植物变的,改造塌陷区恢复湿地当属自古水乡泽国的正宗回归,看来“顺其自然”俗话不俗,内含哲理
山东济宁 孔孟之乡 运河之都
箴言。那就“顺水推舟”,把远城水域养殖水生动植物加森林围护,惠及民生;近城水域规划水景游览区,刺激县区旅游、休闲度假。有了众水塘陪衬,“运河之都”也不孤独了,济宁这个“北国水乡”也算名副其实。
四 湖
四湖垄断了千里运河几乎全部水下河段,算是运河文化最地道的一段,加上水面积是北方老大,在运河一线,要想怡然泛舟赏水天一色,品鱼菱之鲜,非四湖而不尽兴。其二,四湖形如夸父神腿纵伸几百里,北南依托两个地级市,北端济宁,南端就是徐州。这一“腿”伸的好。自古徐州是兵家必争之地,皆因徐州是纵横交通要冲,今天更是京沪、陇海重要的旅游汇流节点,再加那里原本又是汉文化之源,因而它就成了鲁南的重要磁芯,磁力圈效应使它天然地扮演了济宁旅游南大门的角色,徐州的位置关键性地弥补了济宁铁路不畅的弊端,使南来西至的游客弃车登船进入运河文化旅游线成为可能。
四湖资源有四优:一是有个与两位历史名人休戚相关的微山岛;二是有叶阔花肥天下第一的十万亩荷花荡;三是有侠肝烈胆的铁道游击队传奇故事;四是有水天辽阔云月倒映的好景色。唯一的缺憾就是微山岛距济宁过远,已出离了济宁市区旅游磁力圈,而且中间一片汪洋,缺乏建立加磁站的立足点,只能采取以速度缩短距离的方法,于是开辟空中航线就势在必行了,直升机小客机都可以上。山东滨州就生产小飞机,价格便宜我们买得起。这使我想起前几年流行的“两只蝴蝶”情歌的浪漫,要说飞行热恋,四湖上空才是一个更浪漫的意境——掠湖而飞俯瞰四湖,平水铺镜长闸卧龙,准能体验到哈里波特骑上魔帚的感觉,微山岛/北湖一飞,那就是童话之旅。于是济宁市区/微山县,水、陆、空三路都有望成为鲁西旅游热线。
“三星”、“四湖”连锁是五日游的框架,确是运河文化的黄金之旅。黄河有其长而无其阔,黄海有其阔而无其惬,它是齐鲁大地独具特色的旅游线路,独就独在广阔的淡水,在淡水资源缺乏的今天,应该算是很奢侈的了。
科学规划、合理开发与生态文明
运河文化重在开发。一提“开发”总觉得有些发怵,唯利、违规、违纪甚至违法造成的破坏先例太多了,改革开放以前的破坏总是以“革命”的名义,比如“砸烂孔家店”红卫兵
山东济宁 孔孟之乡 运河之都
出手;开放以后的破坏又总是以“市场”的名义,比如“改造棚户区”的招商运作;何时才能有以子孙的名义?历史文物默默无语,子孙尚幼无话语权。主管部门面对既成事实在控盘把舵上竟是如此为难,所以姑息的实例也太多了。原有的不可逆转地丢失了,以至今天不得不做假古董补缺,这该是多么愧疚和无奈。
并非所有破坏都是故意,但言“开发”,各人解读不同。把运河文化的开发简单地理解成“旧城改造”使我们为丢失竹竿巷而愧疚,简单地理解成“高楼大厦玻璃幕墙”又使运河瘦身。离开科学的动作都是盲动,运河文化的天然乡土情调与“豪华风”、“书卷气”是格格不入的,环境情调的文化品味有极强的选择性和排他性,一切跑调的杂音,不论是拆还是建都是破坏,叫做“毁灭性破坏”或“建设性破坏”,所以,科学的发展观今天听来尤觉润耳,以至说到“开发”还不得不冠上“合理”二字加以限制,以便让科学登上主位。
权力的运河与运河的权力 篇3
在20世纪50年代冷战时期,英国为了保持住这个殖民时期的禁脔,不惜与法国出兵保卫运河,避免被埃及国有化,但由于最后关头没有美国的支持,功亏一篑,从此失去了运河的掌控权。
因而苏伊士运河的争夺战也是大国利益交换的筹码。1967年以色列与埃及爆发“六日战争”,埃及惨败,也导致苏伊士运河的关闭,影响国际航运达八年之久,直至1975年才恢复。
巴拿马运河的历史,也见证了死亡与枪声。法国人在19世纪末参与兴建,投下巨资,但却面对工地上疫病丛生的痛苦,高达两万名法国工人死亡,技术上又挫折重重,最后被迫将开拓权卖给美国,历经波折,导致美国幕后导演了一场革命,支持巴拿马独立建国,脱离哥伦比亚,从此受美国“保护”。运河在1914年通航,俨然美国的属地。直到1977年卡特当选美国总统后,在美国自由派的鼓吹下,才将运河归还给巴拿马政府。
但到了1989年,美国的老布什政府以巴拿马总统诺列加涉嫌贩毒为名,出兵巴拿马,不仅将总统逮捕,还占领了运河区域,尽显美国“牛仔”的强悍作风与世界警察特色。后来美国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美军终于在1999年退出运河区,但确保运河的管理权牢牢地掌握在美国机构的手上。?笏(摘自《亚洲周刊》)(编辑/立原)
运河旅游 篇4
关键词:运河遗产,旅游开发,现状,策略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规模最大、流程最长、并且仍在使用的人工河流, 淮安是大运河沿线一座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 从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邗沟开始, 淮安就和运河相伴相生, 且一直为运河要津。从淮安城贯穿而过的大运河, 在漫长的岁月中积淀下深厚的运河文化, 丰富的运河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淮安文化中最为闪光的部分, 也是淮安大文化建设中宝贵的财富。利用运河遗产建设淮安大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能使淮安文化建设因具有深厚的运河历史底蕴而大气非凡, 能使淮安城市文化因有了运河主题而形成独特的地方色彩, 能使淮安因优先其他运河城市做大运河文化而具有全国和世界影响力。
就淮安旅游开发而言, 思考如何以运河文化遗产为突破口, 促进淮安旅游业发展, 提升知名度, 也是淮安人目前应做之事。
淮安市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是周恩来总理的故乡。区内名人、古迹众多, 文化底蕴深厚。淮安四区 (清河、清浦、楚州、淮阴) 、四县 (涟水、金湖、洪泽、盱眙) 共计68处景点。以人文景系历史遗产景类为主, 并有相当一部分的自然景系, 现代人文吸引物也占一定比例。“十一五”以来, 淮安开发大旅游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市旅游经济一直保持年均28%的速度增长, 增幅居全省前列。实施“开发大旅游”以来, 旅游经济更是裂变式发展。2010年, 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达1159万人次, 比“十五”末增长110%;实现旅游总收入122亿元, 比“十五”末增长243%。
但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古城, 淮安的旅游业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个城市的魅力, 在于城市建设要发掘历史文化积淀, 形成自己独有的个性和特色。淮安应该充分利用淮安段运河特有的文化魅力构建属于淮安自己的城市名片, 进一步发掘和开发淮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文化旅游资源。
淮安段运河具有典型的苏北水乡古镇风貌, 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众多民居古建筑展示了苏北民间、民俗文化, 串联了码头古镇、清江浦、河下古镇、楚州古城, 见证着淮安历史的变迁, 漕运文化浓厚, 乘舟穿桥过市, 别有风味。淮安是从水上繁荣起来的城市, 是以京杭大运河、淮河、洪泽湖为依托的“水上漂浮着的城市”。以水为载体形成了淮安地区独特的人文景观, 运河对淮安有着深远的影响。以运河水运为主体, 出现了漕运文化、河运文化、盐运文化。淮安是由名人文化、运河文化、漕运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等多种文化融合而成。文化是提升旅游素质、提高旅游档次的主要内容, 也是新世纪旅游竞争的新手段, 挖掘当地文化遗产, 开发新的文化旅游产品是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之一。运河漕运文化应作为今后淮安文化旅游产品系列开发的一大主题品牌。利用运河遗产发展淮安的旅游事业具有很大的潜在价值。但就目前淮安与运河相关的旅游景点开发情况来看, 成绩并不喜人。
淮安旅游项目少、线路少、景点小, 缺少规模和品牌, 游客停留时间短。现有的一些旅游产品主题尚没有得到游客的普遍认可, 旅游景点分散, 缺乏整体的形象推广。淮安市区古运河有清江闸、若飞桥、文庙、清真寺等古迹, 但是河中垃圾遍布, 污染严重, 漂浮着红色富氧化物质层, 大煞风景。周恩来童年读书处面对古运河, 也同样有工厂对其自然环境造成污染。里运河上淮钢大桥两边, 分布着石化、钢铁、化肥、橡胶等工矿企业, 造成了烟尘噪音污染。可见, 环境污染, 水文化遭受破坏等问题同样突出。
针对淮安城市文化建设现状, 从淮安大文化建设目的出发, 在运河旅游景点开发方面, 我们提出利用运河遗产建设城市文化的相关策略如下:
利用运河遗产, 打造全国唯一的运河文化创意旅游, 增大淮安的入境人数和吸引力。
(1) 突出以运河为轴心线路的文化旅游, 串联起淮安最优质旅游资源。即从楚州的淮安水利枢纽, 到码头镇60里运河一线之游。该段虽仅数十公里, 但却汇聚着大运河重点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存, 最有价值的历史古迹、名城名镇、名人故居、名祠名寺, 以及由运河派生出的美食、民俗、现代工程等高品位旅游资源, 不仅集中, 而且保存完好。故有必要对其进行整体规划, 开发建设古运河——漕运文化旅游项目, 项目所打的口号可为:游一水细数淮安运河遗址、历一水了解漕运文化, 游一水观遍运河名镇, 走一水吃尽淮扬美食, 循一水访遍淮安名人, 游一水了解淮安民俗。以运河一水整合沿线特色优势资源, 能将零散的变成整体, 将杂乱变得有条理, 将简单变得厚重, 改变淮安旅游景点偏小局面, 最终打造淮安最具竞争优势的面向国际及国内市场的运河品牌旅游产品。
(2) 塑造核心景区, 打造精品项目, 形成旅游龙头。以纲带目, 构建里运河文化长廊。
虽然从大文化、大旅游的战略目标着想, 要树立城市旅游一体化的思想, 但是具体规划时也应该利用各区资源塑造核心景区, 也即里运河30公里岸线之中, 又有几个关节点, 应对其 (上接第211页) 分别重点打造。
如运河南端楚州区是运河文化长廊的一个重要关节点, 这里有古末口遗址、河下古镇、淮安府衙、镇淮楼、总督漕运公署遗址、名人故居、盐商会馆、私家园林、淮扬美食等运河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个关节点是楚州区的板闸, 明、清两代, 关榷的设立, 使小小的板闸商贾云集, 经济发达, 市井繁荣。目前, 由东南大学规划设计院完成的淮安榷关复建工程已正式对外开放, 在里运河两岸建有关楼、牌楼、牌坊、码头等仿古建筑, 向世人展示着淮安榷关的深厚的历史沉淀。第三个关节点是运河北端的淮阴区的码头镇, 这里有著名的清口水利枢纽遗址、高家堰大堤, 码头古镇因运河而兴, 这里有甘罗城遗址, 是韩侯故里, 还有著名的惠济祠, 相关的民间传说、成语故事能激发人们对历史文化的怀想。第四个关节点是运河中段的清江大闸风景区, 在这个关节点上, 不仅拥有清江大闸、石码头等运河工程遗存, 也拥有依托清江浦楼所设的四馆两祠等博物馆, 慈云寺、文庙等五教寺庙, 另有运河美食一条街, 周恩来总理童年读书处旧址, 另外还有荷芳书院 (河道总督署遗址) 。
这四个景区主题鲜明, 风格迥异, 皆是运河文化长廊中的重要景关节点, 需要分别加强打造, 形成精品项目, 以展示淮安文化旅游的不同方面, 这既是对各区旅游资源的合理运用, 也是把握旅游节奏的关键。但最终要突出一体化原则, 立足全局, 四区联动, 纲举目张, 构建里运河六十里文化长廊。
(3) 突出运河生态休闲旅游的方式, 以里运河一水为旅游轴心线路的旅游项目, 应该处处体现生态第一原则, 充分利用水、古镇、绿林有机组合的生态环境优势, 突出文化博览、生态休闲、沿河观景、码头农业体验、游船画舫上接受民俗文化 (民间传说、南闸民歌, 淮海戏) 等生态旅游方式, 使游客在运河文化旅游与生态休闲的结合中获得完美新体验。
总之, 淮安大文化要想获得更大发展, 旅游业建设获得更大突破, 弘扬运河文化是必要手段。我们衷心希望, 淮安市政府能够责成各有关部门, 本着建设大文化的高远目标, 充分利用运河文化遗产, 将相关文化建设做大做强, 做成唯一, 以增强淮安的吸引力, 促进招商、旅游业的发展, 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 提高市民素质, 最终打造出享誉全国的文化名城、伟人故里、美食之乡、生态家园、运河之都、台商高地的淮安名片。
参考文献
[1]、《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9—2030年) 修编工作纪实
走近古运河 感受运河文化 篇5
近日,江苏理工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小分队走近古运河沿岸展开了“走近古运河,感受运河文化”的活动。
活动从青果巷开始,在青果巷,队员们通过对常州古巷的考察,感受其昔日的繁荣与昌盛。他们还走访当地居民,了解到古运河从一个水上运输要道到常州的古文化景点的巨大变化,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明长城处的古运河尤其宽阔,绵延的大运河和岸边古色古香的明长城相得益彰,充满着时代的.气息。
运河旅游 篇6
“无水运河”
几个世纪以来,在中美洲的巴拿马地峡修建通道把大西洋和太平洋连接起来一直是不少人的梦想。1904年,美国人开始开凿巴拿马运河。直到1999年底,运河才正式回归巴拿马。
这条运河不仅大大缩短了从纽约到旧金山的水运路线,避开合恩角,同时也缩短了欧洲和亚洲之间的距离。这条极具战略意义的水上通道改变了全球商业格局。巴拿马运河有效终结了各国对贸易路线的争夺,最终结果对美国人有利。现在中国萌生了新的想法。
《金融时报》报道,中国眼下正与哥伦比亚谈判建设一条堪与巴拿马运河运力相提并论的运输干线,这就是连接哥伦比亚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岸的高速铁路。这是一条近期内关于中国的最使西方媒体关注的话题,越来越多的评论使这则并不起眼的消息变得意味深长。
这条被称之为“无水运河”的铁路将起始于哥伦比亚北部大西洋沿岸的港口城市卡塔赫纳,向西南通往该国的太平洋沿岸。进口的中国商品将在那里组装,然后再出口至美洲各地。回程时,船舶将把在哥伦比亚采购的原材料运往中国。落后的基础设施是哥伦比亚经济增长的主要障碍;而来自中国的高效、及时的帮助可以产生巨大的乘数效应。
一些地区问题专家认为,该计划将为中国与南美洲之间不断热络的经贸往来提供更多便利。即使单纯从经济角度看,也将对巴拿马运河形成挑战。中国经济迅速增长,使得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大增,拉丁美洲蕴藏大量资源,也是中国日趋重要的商品销售市场。
哥伦比亚总统桑托斯也证实了“无水运河”的计划:“这个计划已经到了非常成熟的阶段。”——所谓“无水运河”计划正是针对巴拿马运河而言。
“无水运河”的概念,早在2006年墨西哥人就曾提出过。当时,墨西哥总统福克斯曾提出,要在该国最狭窄的特万特佩克地峡建造一条名为“无水运河”的新概念运输铁路,连接其位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两端的接萨利纳克鲁斯港口和夸察夸尔科斯港口,将两个港口作为两大洋海上运输的起点和终点。如此一来,将可以大量缩短亚太货物到美国东岸港口的海上航行距离。但由于墨西哥自古就没有铁路运输的传统,以及墨西哥总统更迭等原因,该计划不了了之。
然而,有关开辟新的大西洋和太平洋连接通道的传言并没停止。尼加拉瓜就曾计划耗资200亿美元建造一条连接两大洋的新运河,而这一“天价”工程计划将花费10年时间。虽然设想是美好的,但是由于资金、生态以及运河经营权等棘手问题一直没能得到解决,这条运河的建设也只不过是让尼加拉瓜人逞逞口舌之快罢了。
哥伦比亚的梦想
哥伦比亚是全球第五大煤炭生产国,但目前多数煤炭通过大西洋港口出口,尽管太平洋彼岸的需求增长最快。
哥伦比亚总统胡安·桑托斯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证实了这一方案:“这个提议千真万确……而且现在已经讨论得相当深入,中国方面已经对每吨货物的运输成本、投资成本进行了研究,他们已经都计算好了。”桑托斯表示,“我不想夸大对未来的期望,不过此举确实意义重大。亚洲是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的发动机。”
作为拉丁美洲中相对富裕的国家,哥伦比亚在基本的基础设施上非常缺乏。数十年的内战、覆盖大部分国家的山岭地形、热带疾病、难以管理的沿海地区使铁路和公路网络都处于欠发达水平。因此,公路、港口和铁路的快速发展可以对这个国家的经济产生极其有利的帮助。
哥伦比亚一直梦想着建造一条可以替代巴拿马运河的运输干线。它是美国在南美洲最亲密的盟友,但哥方对美国迟迟不批准一项自由贸易协定有着一种深深的挫败感:哥美两国早在4年前就已签署了该协定,但美国国会迄今仍然没有批准这项协定。失望的情绪蔓延在这片土地上。
而让人惊讶的是,与此同时,中国与哥伦比亚的双边贸易额则从1980年的区区1000万美元,迅速增至2010年的50多亿美元,这使得中国成为哥伦比亚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
“哥伦比亚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我们将它视为通往拉美其它国家的门户。”中国驻哥伦比亚大使高正月表示。
美国国防大学专家埃利斯认为:“建设无水运河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国同委内瑞拉增长迅速的经贸关系。这条铁路将使得委内瑞拉能经由哥伦比亚,更便利地通达太平洋港口”。虽然他说,至今美国还没有感到中国在那里的扩张威胁到美国利益。
美国角色的转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伊始,随着欧洲开始燃起战火,巴拿马运河为海上航运打开了通道。与此同时,新世界美国却在控制公海。这必定是属于美国的一个世纪,而巴拿马运河的开通是再明显不过的佐证。
1914年,运河通航的同时,美国人也开始控制运河主权。为了夺回对运河的管理权,巴拿马人民展开了长期斗争,直到1977年9月美国终于与巴拿马签署了归还运河主权协议,承诺将在1999年结束对运河的控制。
距离运河通航,时间几乎过去了100年,现在的情况是美国依然贵为世界头号经济体,而谈到商业和军事力量,也当仁不让地稳坐第一把交椅。
尽管如此,美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也已经改变了:从所向无敌、权威极少受到质疑的超级霸主,变成一个有那么一点迟暮的君主,虽然名义上还在掌权,但已被普遍视为世界格局变革中的一大块垒,并且这个变革还是不可阻挡的。
外媒认为,这种明显的变化与美国从世界最大的债权国沦为世界头号债务国有关。同时后者的发生也是美国地位衰落的一部分原因。英国和其他几个“先进的工业国”与美国一样,其资产负债表迅速发生了逆转。在这个时刻,中国毫不迟疑地进入拉丁美洲这个被美国外交长久忽视的地方。中国很满意将其资金投入该地区,特别是获取这些国家的能源资源以打破美国的主导地位,其中就有哥伦比亚。
哥伦比亚是美国最亲近的南美盟友,但就像该国总统胡安·桑托斯在与中国代表交流时说的那样,“亚洲是世界经济的新引擎”。近几十年来,“东升西落”的地缘战略趋势明显,而西方世界的“次贷危机”加速无疑更是增强了这种趋势。
巴拿马不慌
英国广播公司称,新铁路线将提升亚洲同拉美国家之间的物流运输效率,对中哥两国贸易往来有利。哥伦比亚总统桑托斯此前接受采访时高度评价这一项目,称其“先进且实用”。
目前,美国、中国和日本是巴拿马运河最大的三个使用国。巴拿马运河每年承担全世界5%的贸易货运,被誉为“世界桥梁”。它更是巴拿马重要的经济支柱,统计数字显示,巴拿马80%的国内生产总值都与这条运河有关。
据悉,为满足超大型货轮、油轮及客轮需要,巴拿马当局正在实施一项投资高达52亿美元的运河扩建工程。这个工程包括拓宽并加深航道、修建新船闸。从2007年9月开始,整个工程预计在2014年运河通航100周年时完工。届时,巴拿马运河的通航能力将达到目前的3倍。反对者称,无水运河项目会同高铁项目产生一定冲突。由于哥伦比亚国内还有一条在建的铁路项目,有批评声音指出,“双管齐下”势必造成较大人力、资金消耗。
而巴拿马运河管理局对中国援建高铁一事给予肯定,同时表明该项目对巴拿马运河运营不构成威胁。哥伦比亚总统胡安·桑托斯也暗示有可能在塔赫纳南部建立一座新城市,在那里组装来自中国的半成品然后转口,但是轮船和轨道车间的转载费用估计高达每集装箱100美元,因此同传统的巴拿马运河航线比起来,这个项目的竞争力难免显得有些微弱。
运河旅游 篇7
1、研究背景
京杭大运河北起通州, 南至杭州, 连接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 唯独在无锡境内穿城而过。古运河无锡段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人工运河, 它同时具有原生态文化风貌, 因此被专家誉为“古运河文化绝版之地”。然而人们在选择旅游目的地的时候更倾向于接受一些名气较大、较有品牌影响力的景点。因此, 本文拟重点讨论无锡古运河旅游业发展中的品牌化问题。
目前, 世界上已有许多目的地品牌化的成功案例, 例如新加坡、新西兰、西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都成功地打造了自己的品牌。在国内, 品牌化概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旅游目的地付诸实施, 虽然各地的旅游品牌化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但就整体而言, 尚处于摸索和起步阶段, 存在许多有待思考和进行理论审视的问题。此次研究正是通过问卷与访谈, 范围涉及无锡市调查运河周围的游客与居民对无锡古运河旅游的感知程度, 提出合理的品牌旅游建设性意见。
2、学术回顾
上世纪90年代, 品牌理论开始逐步被导入旅游地研究中, 旅游地品牌已经开始逐步成为旅游地管理的关键因素。1998年Texas州举办“旅游市场品牌化”为主题的年会宣称首先将大规模地把品牌适用于旅游理论和实践领域。Cnoth (2002) 提出, 旅游目的地品牌化首先要使旅游吸引物品牌化, 从旅游资源、旅游产品这个角度展开品牌化的研究。Kevin将品牌意识运用于旅游城市, 能确定其身份, 使其与众不同 (Kevin Lane Keller) 。蔡利平 (Lingping ACai) 认为旅游目的地品牌化是指由于旅游目的地是由多个要素组成的, 因此旅游目的地品牌化与一般产品或服务品牌化相比要复杂一些。
国内对旅游品牌的认识最初也是开始于城市形象和旅游地形象研究。90年代以来, 以著名地理学家陈传康教授为代表的研究者对旅游地形象予以重视, 对旅游地形象 (DI) 设计也给与了充分肯定, 并在实践中大力提倡抓住地方文脉进行DI的导入。
总的说来, 国内目前研究还是集中在旅游的形象角度、企业市场营销等方面, 对品牌资源、产品、管理等方面却显得有些乏力, 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景区品牌管理活动的系统研究, 缺乏对旅游景区品牌管理的抽象总结和概括, 而这种缺陷正是目前旅游地品牌化过程所要着力解决的大问题。
二、中国品牌旅游的现状
目前, 中国旅游目的地“口号”宣传比比皆是, 地方领导试图运用精妙的词句来传达目的地形象, 但这些口号的形成却没有基于对市场的研究和客户需求的调研, 中国的旅游业必须全面提升目的地定位及目的地品牌质量。我国多数的旅游景区属于自然、文化遗产等类型的公共资源。长期以来, 旅游景区在经营管理上缺乏市场运作和品牌竞争的观念, 处于较低级的经营状态, 既使有部分景区产生了一些朦胧的品牌意识, 也开始了向品牌经营、资本运作的领域深入, 但往往因其品牌形象不突出、主营业绩较弱, 无法发挥品牌效应。
三、无锡古运河品牌旅游现状分析
1、品牌定位分析
(1) 品牌主题不明确。2013年3月, 无锡市旅游局召开会议, 目的是要找出无锡旅游的定位和核心竞争力。范围缩至无锡古运河, 其旅游主题一直不是特别明确。通过调查, 大部分的游客比较偏向于运河文化及传统名俗作为其旅游品牌的主题。可见, 游客比较倾向于文化底蕴较为浓厚的旅游目的地。
(2) 重视文化传承与保护。超过80%的游客都比较重视古运河的文化底蕴, 并且体验过无锡古运河旅游项目的游客中59.6%的人表示对其体现出的文化底蕴满意。这说明, 无锡古运河品牌旅游的开发团队需要在文化传承上多做一些文章, 让游客切实感受到古运河的历史积淀和文化魅力。
(3) 游客期待居民生活可视。63.1%的游客都希望能够看到古运河沿岸居民的日常生活, 感受切实的江南水乡文化, 然而只有一半的游客对这一点表示满意或极满意。可见, 无锡古运河的开发过程中, 可能在景点设计、搬迁、重建等问题上没有得到很好的沟通, 使得游客不常见到运河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
2、品牌内容分析
(1) 古运河旅游项目设施有待健全。旅游项目设施, 能够使游客在体验项目设施的过程中感受无锡古运河的风貌。因此, 旅游项目设施是否健全, 直接影响古运河旅游品牌的建立。在发放的有效问卷295份中, 仅有104名被访游客参与过古运河的旅游项目, 比例低于50%。
(2) 项目的个性化、多样性及趣味性有所欠缺。在对项目多样性及趣味性, 项目的个性化进行满意度分析时, 持不满意和一般的分别占56.7%, 51.9%, 两者均超过50%。通过调查及参访, 发现, 古运河游览的配套服务设施还不够到位, 以游船为例, 游船的数量、类型和功能等, 尚不能很好地满足游客需求, 针对无锡古运河旅游的其他产品尚未开发和宣传。
(3) 收费价格的偏高削弱游客参与度。对收费情况满意或极满意的游客仅占34.6%, 其中极满意的仅有3.8%, 一般, 不满意和极满意的比例高达65.4%。游客普遍反映旅游设施项目特别是游船项目的价格偏高, 致使游客即使对游船项目持有兴趣也放弃体验。
3、品牌硬件分析
古运河的基础设施建设, 是古运河整体性的体现, 对于塑造古运河旅游品牌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其次, 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 能够方面游客参观游览, 同时保障游客的安全。再者, 基础设施建设中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是运河风貌再现和延续的基础。
(1) 基础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笔者在对基础设施的满意度进行分析中, 选取基础设施的完善度、路标设置及景点说明牌、安全提示与保障和景观绿化及夜游亮化的满意度作为指标进行数据分析, 持满意态度的均超过50%, 反映出无锡古运河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2) 品牌硬件尤待进一步开发。古运河两岸景观尚未完全开发, 与规划中的运河景观还有一定差距, 许多项目也还在建设、规划当中。例如, 南长街沿河居民的搬迁工作尚未完美解决;运河线性规划中尚有很多项目处于建设中;运河的商业开发和旅游项目开发仍有很多的空间等等。
4、品牌软件分析
(1) 景区服务未达游客期望值。大部分游客对于景区的服务都是重视的, 但是景区的服务却没有达到游客的期望值。我们通过访谈得知他们的在选择时都表示, 大多出游都不愿自费选择导游服务, 而愿意自己游玩。在关乎游客的人身财产安全的服务时, 人们的重视程度更高, 游客却没有感受到景区工作人员带来的服务。
5、品牌推广分析
(1) 游客了解渠道闭塞。游客们在获取古运河旅游信息时绝大多数是亲友介绍;其次游客从广播电视上获得的信息最多;游客一般不倾向于从海报宣传画上了解信息。
(2) 游客青睐宣传创新。人们对于微电影、宣传片、海报以及电视电影外景地的宣传较为偏爱, 最近微电影、宣传片等较为流行, 偏好于电视电影外景地旅游, 人们对于时尚事物的接受能力逐渐增强。与此同时, 大众对于信息的便利性较为重视, 他们接受旅游信息的途径都源于亲友以及电视广播, 并且为潜在游客提供信息。
四、无锡古运河旅游品牌化建设的合理建议
随着旅游业的兴盛, 旅游景点的规划应注重其旅游开发品牌开发策略, 其过程包括以下6个步骤:品牌策略打造、品牌标识制定、品牌发布与推介、品牌实施、品牌监控与维护、品牌评价。在对无锡古运河文化旅游的规划开发中, 笔者根据以上的调研结果, 运用这六个步骤, 为无锡古运河品牌开发提出合理建议。
1、品牌策略打造
1.1资源整合。
(1) 把握整体发展方向, 带动旅游形象转型。早在2005年制定《无锡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时, 无锡便把恢复古运河水上旅游作为重点特色旅游项目, 在2012年3月提出的《无锡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意见》中也特别强调了打造无锡旅游品牌的理念, 无锡旅游产业正处于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新型休闲旅游发展的转型期, 这就为古运河旅游提高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为运河发展的重新定位创造了机会。
(2) 集中旅游资源, 整合分散景点。运河无锡段总体格局呈“三点一线”分布, 即以古运河一线纵贯南北。因此, 它具备了发展成为新型旅游产业链的条件, 可将惠山名胜风景区、水西关近代工业遗产区、南禅寺清明桥人文景观区三大核心景区连接起来, 构成一个完整的运河资源群。
(3) 构造旅游产品体系, 推动新型旅游休闲带的形成。以运河为主线, 以沿河各景点为节点, 以古运河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依托, 将丰富的旅游产品资源整合, 形成完善的旅游产品体系, 打造文化产业区、休闲广场、商业圈和宜居城区, 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小范围旅游区, 完成迈向新型休闲旅游带的转型。
1.2文化脉博。
(1) 调和本土文化感知和现代商业发展的矛盾。现阶段旅游景区都有商业圈, 无锡清明桥运河段沿岸也被商业带围绕, 建有各类时尚酒吧、餐厅等。然而过多的商业化设施会让游客背离文化旅游的初衷, 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将关注重点放于购物以及娱乐享受而忽视了景观感受, 所以运河文化旅游在引进现在经济消费的同时, 也要处理好文化感知和商业服务享受的关系。
(2) 依托现代化技术, 促进本土文化可持续发展。旅游景点为游客提供的旅游服务以及所提供的食品、工艺品、旅舍等所反映出的文化韵味、民俗民情, 都是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都是旅游者关注的重要内容。可见现代化元素进入运河文化旅游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即运用现代技术将古运河旅游的文化感受实体化。一方面可将无法亲身感受的无锡古运河的变迁、发展等运用技术将历史重现, 以多媒体的形式给游客多维的体验感受吴地运河文化和工商业文化;另一方面则是尊重运河本土文化, 用现代技术重塑运河古迹, 发展运河旅游产品, 促进无锡运河本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1.3区域特色。
(1) 突出差异化, 打造无锡运河文化旅游亮点。一方面, 要对无锡古运河进行差异化形象定位, 突出其文化旅游的特征, 大力发展古运河文化体验游, 与市内其他景区区分。另一方面无锡古运河要突出以工商业文化为特色的理念, 与其他江南水乡古镇区别以此, 打造无锡运河品牌。
1.4主体市场。
(1) 开拓青年市场, 挖掘旅游潜力。古运河文化旅游中大多数参与者的年龄集中在19岁—30岁之间, 可见青年是促进运河旅游发展的一批主力军。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群体作为追求时尚与独特的活力一族, 不甘于墨守成规, 易于接受新事物, 而旅游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更容易被年轻人接受, 所以整体呈现出旅游动机较强、旅游审美水平较高、闲暇时间较多和潜力巨大等特点。
(2) 面向企业、学校, 发展团体文化游。企业职员以及学生都面临着工作、学习的压力, 在如此情况下企业或学校都会定期组织团体旅游用以舒缓员工和学生的身心压力, 由此团体旅游成为企业和学校的首选。相较于一般散客旅游来说, 运河旅游发展团体文化游能够吸引大批量的旅游爱好者, 而且团体游可以配备导游、解说员, 能较为系统的指导游客了解古运河历史文化发展的重点。
(3) 紧抓东部经济区, 开发边缘旅游冷淡地带。无锡古运河旅游的大部分游客来自东部沿海经济区, 相较于其他地区, 东部沿海经济区拥有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先进的产业经济, 来自这些地区的游客有较强的经济实力进行多次往返的运河旅游, 因此, 需要掌控这部分客源。对于其他少部分游客来源地来说, 可以针对其旅游偏好试图开发。
2、品牌标识制定
(1) 运河景区标志。无锡被广泛熟知的旅游标志是太湖明珠, 对于运河旅游标志设计方面重视程度偏低。古运河因古镇、水韵而美, 运河的标志可以用运河无锡段的水域造型作为构思的出发点, 把具体的形象通过凝练后变成抽象意会的造型, 同时融入无锡运河旅游的特色最终得出具有鲜明品牌特点的运河旅游标志。
(2) 运河旅游吉祥物。吉祥物生动有趣的形象, 能受到观众的欢迎, 从而达到广泛的传播效果。人们也倾向于以吉祥物指代企业、地区等的形象。但是长期以来无锡古运河并未形成固定的具有识别性的运河吉祥物, 因此, 在推动无锡运河旅游品牌化发展过程中, 可将运河景、人、物等元素加以融合与改编, 以鲜活的运河吉祥物提高游客的关注度。
(3) 运河旅游标语和主题曲。早在2009年无锡市委宣传部便抢占先机发布了《京杭运河两岸行》的主题曲《古运河之恋》, 演绎运河最美无锡景, “古运河水流清名桥上走三月桃花舟杏花风雨后”的优美歌词让游客在享受音乐的同时能通过想象感受无锡古运河之美。为打造无锡运河旅游品牌, 单一的主题曲并不能在发展中始终被大家记得, 所以主题曲、标语的选择应该以时间为轴, 随运河的发展变化形成不同风格、演绎不同内容的系列歌曲和标语。
3、品牌发布与推介。
(1) 开展社会性公共关系活动。开展一些纪念性的系列活动, 例如纪念京杭大运河通航某某年纪念活动, 帮助人们对塑造运河情结。
(2) 多方合作求双赢。由于旅游产品属于服务产品, 具有无形性和不可储存性, 人们在接受旅游产品的同时更多的是接受旅游企业所提供的服务, 因此在旅游过程中游客必然会接触到行、住、吃、游、购、娱等由各个企业、旅行社甚至是政府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同样的, 在旅游大环境下, 无锡运河旅游的发展不可能独立完成, 必须通过和旅游企业、政府等的合作, 完善旅游服务链, 优化旅游产品结构, 才能打造无锡运河旅游品牌。
4、品牌实施
(1) 建设景区标志性建筑。标志性建筑不仅可以作为景区的名片, 更承载和寄托着景区的精神内涵。沉淀着浓重吴文化的无锡古运河, 在标志性建筑的选择上应避免雷同化和外表化, 具体的说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建筑物的功能要选择恰当, 强调景区形象。第二、建筑物的外观色彩应与现有建筑相协调, 注重景区整体性。
(2) 景区解说系统。首先, 对景区入口处的指示牌进行重新规划, 如南长街的入口处对古运河的介绍就很少, 这就使得游客对这条街的印象仅限于娱乐功能上, 却不知其背后的历史沉淀。其次, 应着重提高解说员的工作水平, 尽量少用电子讲解设备。最后, 古运河所有景区的道路指示牌须统一起来并在字体和图案的使用上注重人性化, 使游客印象深刻。
(3) 景观的亮化。合理的景观亮化不仅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体现, 而且可以提高景区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为提高古运河的亮化效果, 就应该坚持一下几点原则:第一、统一性原则, 运河沿岸的路灯应在美观的基础上实现标准化, 排列整齐。第二、独特性原则, 运河沿岸建筑上所使用的亮化工程, 要很好的体现运河文化。第三、环保性原则, 节能减耗, 应是亮化工程所要把握的首要原则, 实现景区的可持续性发展。
5、品牌监控与维护
对品牌的表现进行监控和维护是非常重要的。监控意味着跟踪目的地品牌化的实施, 并评估实现具体品牌化目标的过程。景区应严格遵守政府部门制定的景区服务标准, 政府部门更要做到定期检查。针对古运河旅游中游船这一特殊的交通工具, 应出台有关规定, 规范游船运行中的问题, 保证游客的安全。
6、品牌评价
目的地品牌是否真正有效, 需要看它能否实现预期的目标。如果目的地品牌化能够吸引预期目标市场, 扎实的研究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为使旅游品牌树立更好的形象, 景区应设立相应的游客评价反馈信息, 以便及时得到游客对景区的意见和建议。挑选有价值的信息, 为景区下一步发展战略的制定奠定基础。
五、结论与展望
1、主要研究结论
无锡古运河的品牌化旅游仍处于初级阶段, 伴有品牌主题不清晰、品牌定位不明确、品牌内容不完善、品牌软件不合理、品牌推广不到位等问题。因此, 以上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居民、游客的多方合作, 在无锡古运河旅游品牌形象树立上寻求差异化战略与品牌创新, 建立健全其品牌策略打造、标识制定、发布与推介、实施、监控与维护及评价体系, 真正做到“运河绝版地, 品牌耀江南”。
2、问题与展望
本研究从分析旅游品牌的影响因素入手, 对无锡古运河品牌旅游建设体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笔者将问卷调查引入品牌旅游的研究, 为构建无锡古运河品牌旅游定量评价模型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但作为一次探索性研究, 本研究只对无锡段古运河周围多地进行了问卷调查, 数据资料有限。今后旅游管理理论工作者还需在不同地区进行研究, 以便检验本研究结果的普遍适用性。
参考文献
[1]汪芳.用“活态博物馆”解读历史街区—以无锡古运河历史文化街区为例[J].建筑学报, 2007 (12) [1]汪芳.用“活态博物馆”解读历史街区—以无锡古运河历史文化街区为例[J].建筑学报, 2007 (12)
[2]董婷, 张建玲.无锡古运河旅游的发展[J].商业经济, 2009 (8) [2]董婷, 张建玲.无锡古运河旅游的发展[J].商业经济, 2009 (8)
[3]沈山等.主题性旅游协作联盟及其构建——以运河文化主题协作联盟为例[J].地理研究, 2008 (6) [3]沈山等.主题性旅游协作联盟及其构建——以运河文化主题协作联盟为例[J].地理研究, 2008 (6)
[4]张京祥, 刘雨平.沿京杭大运河地区的空间发展——以京杭大运河扬州段为例[J].经济地理, 2008 (1) [4]张京祥, 刘雨平.沿京杭大运河地区的空间发展——以京杭大运河扬州段为例[J].经济地理, 2008 (1)
运河旅游 篇8
2014年6月22日, 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 我国独立申报的大运河项目和首次跨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项目, 通过审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本次申遗的大运河项目, 横贯8个省或直辖市、25个地级市, 包括中东部地区的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 附涵各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 河道遗产27段, 总长度1011公里, 相关遗产共计58处遗产, 包括闸、堤、坝、桥、水城门、纤道、码头等运河水工遗存, 以及仓窖、衙署、驿站、钞关等大运河的配套设施和管理设施, 另有一部分与大运河文化意义密切相关的古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等。
陈隆文 (2010) 认为只有全面掌握研究运河历史, 才能真正做到保护好、继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份珍贵文化遗产, 他指出以卫河为北段、贾鲁河———沙颍河———淮河水系为南段的中原运河, 作为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的辅助通道, 对保持两个封建王朝漕运通畅和漕粮北运发挥重要的补充作用。
四大名镇其三———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 均抓住不同历史机遇成功转型, 而历史上四镇之首的朱仙镇则由于各方面的因素, 其复兴过程十分滞后。笔者试图以大运河申遗成功为背景, 通过检索梳理前人研究成果, 对朱仙镇的兴衰与河的关系进行剖析, 并结合朱仙镇当前旅游发展现状, 探讨其突破发展瓶颈的路径。
2 朱仙镇兴衰简述
朱仙镇地处开封市西南。关于朱仙镇名谓由来, 《祥符县志》记载:“朱仙镇相传为战国朱亥故里, 亥旧居仙人庄, 因名。”《通鉴辑览》也记载:“朱仙镇在开封府祥符县西南, 以朱亥旧里, 故名。”李长傅 (1964) 指出仙人庄非朱仙镇, 仙人庄在开封城西南二十里, 距朱仙镇二十五里, 今朱仙镇东南的古城村, 即是古开封城所在地, 现尚存古城墙一段。《大清一统志》卷一八七记载:“ (开封) 故城在今 (开封府) 祥符县南五十里”。秦汉以来, 古城村为县治所在地。公元712年, 唐延和元年, 迁开封县治于汴州城内, 与祥符县并为汴州附郭。
镇者, “博压也”, 压制的意思, 用于驻兵地之称, 更后者则用于一般居民点之称, 我国地名始称镇者在四五世纪的南北朝时代。周宝珠 (1994) 对宋代朱仙镇进行考证, 指出在唐延和元年以前, 因开封县治的存在, 在距其五里之地不会出现一个像样市镇, 接着又进一步指出唐后期至五代, 中原战乱, 建镇不易, 且宋以前, 朱仙镇之名不见于史籍, 从北宋中期的文人诗作中犹可看到开封古城的荒凉景象。通过对宋人笔记和正史的考证, 朱仙镇在宋代确有记载, 不过尚未脱化为市镇, 或谓军镇, 或为草市。刘斐 (2010) 也指出朱仙镇在北宋时尚未达到市镇标准, 虽有简单的商贸, 但远未达到明清时期的水平。
开封的兴衰与黄河有一定关系, 朱仙镇的兴盛与败落同样与河联系在一起。朱仙镇的发展, 与贾鲁河的开通、与运河、与黄河密切相关, 可谓“其兴也河, 其衰也河”。
北宋前, 隋唐大运河使得汴州 (开封) 的战略地位日益突显, 汴州成为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段的重镇。北宋时期, 开封作为帝国首都, 四周水系发达, 有“北方水城”之称。传世之作《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即是清明时节北宋东京开封汴河两岸的繁荣景象。除作为东京汴梁生命线的汴河外, 开封城四向另有金水河、五丈河、蔡河与之相通。宋金元之交, 在朝代更替、政治中心迁移、中原战乱、黄河水患等诸多因素的联合作用下, 开封失去运河漕运中枢地位。
元朝末年, 至正十一年 (1351年) , 元顺帝命贾鲁治河。《元史·顺帝本纪》记载:“贾鲁治河, 自黄陵岗南达白茅放于黄固、哈只等口。又自黄陵西至阳清村, 合于故道, 凡二百八十里又奇。”《行水金鉴》引《谷山毛尘》:“贾鲁河自黄陵南达白茅、黄堌等口, 即今贾鲁河故道也”, 又载此河大约自河南之仪封、睢县、考城、商丘、虞城、夏邑、山东曹县、单县, 至徐州而上。《河防一览》载:“黄河故道, 自虞城以下, 肖县以上, 夏邑以北, 砀山以南由新集历丁家道口、马牧集、韩家道口、司家道口、牛黄堌、赵家圈至肖县蓟门、出水浮桥, 此贾鲁复故道。”《大清一统志》载:“贾鲁所开河在仪封县黄陵岗, 故道湮没”……贾鲁河“源出荣阳县东南, 东北流至荥泽县西南和索水, 东经荣泽县南, 又东经郑州北, 又东经中牟县北, 又东南经祥符县之朱仙镇西, 又南经尉氏县东, 入陈州府扶沟县界”……“今所云贾鲁河, 即宋时之蔡河故道”。河, 在古语中专指黄河, 现今的贾鲁河并非贾鲁所治的黄河, 而是明朝时开通、经营的孙家渡河, 有学者对此进行过考证。现今所指的贾鲁河, 在郑州境内的有贾鲁河、小黄河之称, 在中牟而下开封境内的则名贾鲁河, 或称运粮河, 俗称东京运河的亦指此河。
贾鲁河流经朱仙镇, 向南下达周家口, 后汇沙河、颍河入淮, 进而与安徽、江苏、浙江相通, 向北上溯至京水, 过黄河而通山西、河北、北京。在陆路方面, 南下经尉氏达许昌再至湖广, 北上经省城开封、新乡以至北京, 为“商旅所必经, 水陆交通会集之所, 南船北马, 由此分歧”。毛春朵 (2009) 用大量篇幅对繁荣时期朱仙镇便利的水陆交通网络做了描述。
自贾鲁河开通至清朝中叶, 朱仙镇步入繁盛时期, 水陆交通便利, 商旅云集, 南北物产流转于此, 山陕、西北、京津、湖广、江南、东南物品无一不包, 一跃位居中原四大名镇之首和全国四大名镇之首。邓亦兵 (1988) 分析了清代朱仙镇和周家口的经济结构和兴衰原因, 指出两镇的兴衰皆与贾鲁河密切相关, 并进一步指出以运转贸易为主的商业对两镇繁荣的贡献, 关于鼎盛时期朱仙镇的商业状况, 文里描述道“康熙年间朱仙镇商贾贸易最盛, 乾隆初年朱仙镇为天下四镇之一, 食货富于南而输于北, 由广东佛山镇到湖广汉口镇则不止广东一路矣, 由湖广汉口镇至河南朱仙镇则又不止湖广一路矣, 朱仙镇最为繁伙, 到清中期朱仙镇商贾云集, 犹为巨镇, 民国年间有人道朱仙镇‘商贾辅辏, 户口殷实, 清嘉道以前, 商业之盛甲于全省’”。许檀 (2005) 通过对朱仙镇山陕会馆 (现为朱仙镇木版年画博物馆) 碑刻资料的实地调查, 考察了兴盛时期朱仙镇的商业情况。
自清中期以来, 黄河水患不断, 贾鲁河河道淤塞, 舟楫渐不通, 虽屡有疏浚, 但朱仙镇商业愈发凋蔽, 繁华日逝。加之鸦片战争之后, 国门渐开, 外国列强进入, 铁路等近现代陆路交通方式引入, 内河漕运逐渐失势, 历经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 朱仙镇昔日风光不再, 沦为中原地区的一般城镇。从建国后至今, 相较于汉口镇、景德镇和佛山镇的崛起与复兴, 朱仙镇的发展步伐则显迟滞。
3 朱仙镇旅游开发与发展现状
今日的朱仙镇, 在街区布局上沿袭旧制, 民居、店铺、街道等沿贾鲁河分布, 镇西较镇东繁闹。镇内有定期的集市, 逢集摊位繁多, 行人众多。许多老街巷至今仍在, 比如估衣街、炮房街、京货街、仙人街、曲米街、油篓街等, 历史建筑如岳飞庙、关帝庙、清真寺依然屹立。近贾鲁河两岸的一些店铺仍保留着古风古韵, 面河开铺。西大街沿街两侧的民居, 仍能看到中原传统民居的建筑元素, 从色调到装饰再到建材, 无不体现着中州地方特色。
朱仙镇岳飞庙始建于明成化十四年 (公元1476年) , 与河南汤阴岳飞庙、浙江杭州岳飞庙并称全国三大岳王庙, 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朱仙镇清真寺初建于北宋太宗年间, 寺里尚保留一座清嘉靖十年的阿拉伯文碑, 记载当时朱仙镇穆斯林朝拜真主的盛况, 是河南省保存最完整的阿文碑, 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是我国传统文化建筑和伊斯兰教文化的活博物馆。
自2010年3月21日开始建设的朱仙镇木版年画博物馆, 占地8000平方米, 总投资2160万元, 是国内目前投资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年画博物馆, 建成后除全面展示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生产、制作工艺外, 还将展出其他知名木版年画产地的精品。
正在建设的朱仙镇国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计划累计投资120亿元, 总建设周期10年, 总建筑面积80多万平方米, 是河南省、开封市重点项目和省、市重点旅游项目, 将建设古镇风情展示区、环湖风景游览区、温泉休闲度假区、古战场文化体验区、生态农家体验区、文化创意养生区、生态湿地体验区、生态林地观光区等8个功能区, 是集文化、旅游、生态农业观光于一体的文化旅游项目。
来源:开封市祥符区人民政府.开封县朱仙镇总体规划。
自1987年以来, 朱仙镇屡获殊荣: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木版年画之乡、中国十大最美村镇、河南省环境优美小城镇、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中国著名文化旅游古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新近编制、公布的《开封县朱仙镇总体规划》本着传承历史文化、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原则, 在十数年时间里将朱仙镇发展成为河南建设文化大省和开封市文化旅游体系的重要空间支撑点, 开封市南部的中心城镇, 以文化、旅游、休闲和工艺品开发为主导产业的中原特色古镇。
4 大运河申遗成功背景下对朱仙镇旅游发展的思考
在朱仙镇的复兴与发展之路问题上, 学者们表达了看法和见解, 认为朱仙镇的复兴发展在于以下几点:优先发展农业, 在农业发展基础实现产业综合发展;发掘利用优势资源, 发展文化产业、旅游业、休闲产业;加快建设陆路交通, 修浚贾鲁河河道;恢复传统工艺和地方特产生产经营;对外开放, 积极引进, 促进地方现代经济和商业发展。
自上世纪末, 即有学者对朱仙镇的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项目选择等旅游相关的问题发表看法。李秉信、韩俊英 (1997) 指出朱仙镇的旅游资源开发在于对岳飞庙、清真寺等名胜古迹的开发, 在于对木版年画、五香豆腐干等传统工艺和特产的开发, 在于对集贸市场的开发, 在于建设旅游、市场、食品综合镇。李亚卿 (2003) 认为文化资源是朱仙镇旅游开发的优势所在, 而朱仙镇在旅游项目选择上面临三个问题, 即项目定位难、资金不足、城市化与古建筑乡俗保护的对立, 基于上述三个问题, 朱仙镇的旅游开发应面向市民展示古镇风情和生态, 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制作和商务服务, 发起学生旅游。王玉芳 (2008) 认为经济落后、开发资金落后、旅游行业整体发展水平低下是造成朱仙镇在旅游开发上遭遇困境的原因, 朱仙镇应借助其众多特色乡俗民俗资源, 例如木版年画、地方戏曲、乡土饮食、少数民俗风俗, 着力发展乡村民俗旅游, 以民俗文化观光旅游为主, 同时兼顾其他旅游形式。
运河旅游 篇9
2004年, 杭州市正式确立“东方休闲之都”的旅游地品牌定位, 将品牌化作为城市旅游地营销的重要战略。作为水体旅游资源占据优势的旅游城市, 杭州市目前形成了以西湖风景名胜区、西溪湿地国家公园、京杭大运河 (杭州段) 景区为代表的多处城市滨水旅游地, 它们的品牌塑造对于杭州城市整体旅游品牌的打造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从目前的状况来看, 西湖景区属于老牌景区, 在景区建设、市场营销等方面均占据优势, 而西溪湿地和京杭大运河 (杭州段) 作为杭州旅游发展的后起之秀, 许多方面还与西湖存在差距。作为处于同一地域的大型旅游景区, 差异化的形象定位将有助于它们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品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这些处于同一区域内, 且旅游资源具有高度相似性的旅游地应如何进行品牌定位才能产生“形象叠加”效应, 共同服务于杭州城市旅游品牌的打造。
一、杭州滨水旅游景区发展现状
对杭州三大主要滨水旅游景区———西湖景区、西溪湿地国家公园、京杭大运河 (杭州段) 的资源状况、产品开发状况、品牌建设状况等进行全面分析。
(一) 西湖风景名胜区
1. 景区资源概况。
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 杭州市市中心。西湖不仅自然景观优美, 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景观。古建筑、古墓葬、石窟造像、碑石和摩崖石刻、古遗址、古寺庙、名人故居, 更是吸引无数中外游客慕名前来。目前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岛、三堤、五湖”的基本景观格局, 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也是全国首批十大文明风景旅游区和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 产品开发现状。
一是环湖休闲旅游产品。环湖休闲旅游产品是西湖景区首推旅游产品。目前形成了经典线路产品, 各路线自有不同风格。二是茶文化旅游产品。龙井茶乃茶中珍品, 茶新香更细, 鼎小煮尤佳, 若不烹松火, 疑餐一片霞。围绕龙井茶, 开发了更多的景点与产品, 其中有:湖畔居:湖畔居的水用的是天下第三泉的虎跑泉水, 水味清而甘, 把茶的香、茶的甘衬托到了极致, 是杭州品茶、赏景、休闲、娱乐和商务洽谈的首选去处。三是美食旅游产品。美食如今已成为西湖景区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代表性美食旅游景点有:知味观、味庄:“闻香下马, 知味停车”———不仅在江南, “知味观”在全中国都是一块金字招牌。一直以来, 这家店都以小笼包、猫耳朵等等小吃为食客称道, 不过, “味庄”则是知味观的升级版、精装版, 是知味观的高端品牌, 属于“知味观”的“世界观”。四是演艺旅游产品。现在杭州西湖旅游演艺产品多以休闲式的夜游歌舞项目为主, 代表性的大型演艺产品有《西湖之夜》《印象西湖》《宋城千古情》等, 小型演艺产品有配合雷锋夕照的游船民乐演出等, 凸显出杭州自古便有的泛舟江上, 以及休闲娱乐城市品质, 形成了“白天观光, 晚上赏秀”的全新旅游生活方式。
3. 品牌建设现状。
一是美丽西湖。西湖傍杭州而盛, 杭州因西湖而名。自古以来, “天下西湖三十六, 就中最美是杭州”。西湖不仅独擅山水秀丽之美, 林壑幽深之胜, 而且更有丰富的文物古迹、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 把自然、人文、历史、艺术巧妙地融为一体。长期以来, “美丽西湖”一直是景区全力打造的品牌。二是免费西湖。2002年10月起, 杭州24小时免费开放环湖公园, 真正做到了“还湖于民”。西湖景区成为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不收门票的5A级风景区。免费的西湖让杭州充满魅力, 从十年前的国庆节开始, 杭州西湖各景区陆续免费开放。“免费西湖”也成为西湖的另一张品牌名片。三是世遗西湖。2011年6月, 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 将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中国的第41个世界遗产项目和第29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自此, “世遗西湖”成为景区致力打造的另一品牌名片。
(二) 西溪湿地国家公园
1. 景区资源概况。
西溪湿地, 位于杭州市区西部, 距西湖不到五公里, 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 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 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2. 产品开发现状。一是生态旅游产品。西溪湿地常年推
出“渔夫之旅”、“向晚游”等生态旅游活动, 游客可以提前向景区预定, 乘坐西溪湿地的摇橹船, 跟随湿地的渔夫体验捕鱼的乐趣, 同时可以在景区安排的餐馆食用午餐。二是节庆旅游产品。针对景区景色季节特点, 在不同时节推出节庆旅游产品, 代表性的有:2~3月的探梅节;4~5月的“花朝节”;端午节龙舟胜会;9~10月的“火柿节”;11~12月的“听芦节”等。
3. 品牌建设现状。
一是城市湿地。城市湿地主要是城市及其周边地区被浅水或暂时性积水所覆盖的低地, 有周期性的水生植物生长, 基质以排水不良的水成土为主, 是城市排毒养颜的肾器官, 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环境净化、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科普等生态服务功能。西溪湿地作为杭城的“肾”, 在很大意义上确实起到了这样的作用。二是农耕湿地。西溪湿地成为农耕湿地的体现, 很大原因上景区保留了浓厚的农耕文化, 大部分的景点都是之前在此居住的居民留下的民房改建而成的。例如, 景区的景点“烟水渔庄”就完完全全的反映了当时村民生活居住的情况, 许多农耕用具都真实的还原在了游客的眼前。景区现在主要以此推出“渔夫之旅”的旅游活动, 许多游客也乐于体验一把“渔夫之乐”。三是文化湿地。西溪人文, 源远流长。景区的二期工程完全体现了西溪湿地浓厚的文化气息, 高士奇的府邸—高庄, 洪钟别业等, 大批古代文人留下的遗迹, 成为了景区宣传时的重点, 也是景区打造的重要品牌之一。
(三) 京杭大运河 (杭州段) 景区
1. 景区资源概况。
京杭大运河 (杭州段) 4A级景区主体位于杭州市主城区内, 南北从石祥路至武林门, 总长7.3公里, 东西延伸至两岸1公里, 创建范围约为4.1平方公里。景区范围内主要有拱宸桥、富义仓、通益公纱厂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有国家厂丝仓库、大河造船厂等市级历史保护建筑, 有石祥船坞、长征化工厂等工业遗存。同时, 也形成了如张小泉剪刀锻造技艺、王星记制扇、西湖绸伞等传统手工技艺以及小热昏、运河庙会、龙舟竞渡等民俗与竞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2. 产品开发现状。
一是船游运河产品。分别推出了日游和夜游运河等旅游产品, 游客可乘船游览运河全景。二是节庆旅游产品。主要包括中国运河文化节全国骑游大会、运河工艺美术之旅—运河学习长廊活动、运河音乐节、爱尚运河行&运河风尚之旅、运河烟花大会等。三是文博旅游产品。京杭大运河具有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建造大量博物馆, 其中四个独具特色的是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和手工活态展示馆, 也成为了四大历史街区。四是美食旅游产品。杭州大运河的美食主要是集中在四大历史街区及周边, 运河镇举办过首届“鱼羊美食节”, 美食节上, 运河镇共推出“一街三馆十店加农家乐”的美食布局。
3. 品牌建设现状。
一是休闲运河。休闲运河是大运河景区致力打造的重要品牌名片, 景区所推出的一系列旅游产品都旨在丰富该品牌的内涵。二是时尚运河。商务旅游品牌, 围绕运河打造新城, 赋予运河生机。京杭大运河四周, 现已成为集星级影院、国际名品潮牌、餐饮、娱乐于一体的文化休闲体验中心。三是文化运河。京杭大运河最南端 (杭州) , 被授予“中国国际旅游文化目的地”称号, 向世界展示她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的风采和韵味。文化运河成为大运河景区的另一个主打品牌。
二、杭州滨水旅游景区优势品质
美国著名学者帕洛格根据自己多年从事旅游营销工作的经验对旅游地所拥有的优势品质进行了分类总结, 并给出了一份清单 (如图) 。这份清单共涉及12项标准———其中属于第一层级的标准 (即最重要的标准) 有4项, 属于第二层级的标准 (即次级重要的标准) 有8项。一个旅游目的地拥有这些品质越多, 其营销工作的开展也就越容易。本部分以帕洛格的观点为依据, 基于比较分析视角, 对西湖景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京杭大运河 (杭州段) 三大景区各自的优势品质进行分析。
第一层级:我们可将这些品质称为"四大天王"。一个地方如果同时拥有这些品质, 则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前去访问。按照重要程度的不同进行排列, 这些四大品质包括:
●如画般的景色 (dramatic scenery)
●可供开展多种活动的程度 (perception of lots to do) ●独特性 (uniqueness)
●理想的气候 (predictable weather)
第二层级:虽然这八项品质在重要程度方面比不上第一层级, 但同样, 一个目的地在这些方面所拥有的数量越多, 则其成功的机会也就越多。同样, 也按其重要程度进行排列, 这些品质包括:
●未遭损坏的环境 (unspoiled environment) ●清洁 (cleanliness)
●民众友善 (friendly people)
●良好的价格/价值比 (favorable price/value relationship) ●无犯罪现象 (crime free)
●当地人会讲来访游客的语言 (the natives speak the visitors'language) ●可口的饮食 (good food)
图帕洛格旅游地品质
(一) 西湖风景名胜区优势品质
1. 如画般的景色。
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 其实, 把杭州比喻成人间天堂,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了西湖。千百年来, 西湖风景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 她的丰姿倩影, 令人一见钟情。
2. 文化底蕴深厚。
西湖的历史, 就是一部保护与治理的历史。这其中贯穿了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的精神和理念, 体现了西湖历史文化的延续性。西湖不仅是风景, 更是文化, “西湖十景”的每一个景点从形成到命名都是由先贤达人用智慧与情感重笔勾勒而成的, 是西湖风景与文化内涵的集中呈现, 象征着西湖的精华所在。
3. 旅游特色活动丰富。
西湖音乐节, 西湖灯会, 西施故里荷花会, 西湖龙井开茶节, 西湖国际烟花大会等系列活动, 不仅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 更是增加了西湖人气, 节节攀升。活动不是一成不变, 每一次总有新鲜事物紧紧地抓住了游客的眼睛, 为之着迷。
(二) 西溪湿地国家公园优势品质
1. 如画般的风景。
西溪三堤十景, 吸引了大量游客游玩。因湿地环境保护的相对完整, 每年的景色都非常漂亮, 举办摄影展等活动来记录西溪的美丽景色。景区内部还有植物园, 每年的四五月份举办的花朝节更是西溪湿地美的象征, 那时整个景区都沉浸在一片花海中, 游客来此游玩十分享受。
2. 独特性。
西溪湿地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水是西溪的灵魂, 园区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 整个园区六条河流纵横交汇, 水道如巷、河汊如网、鱼塘栉比如鳞、诸岛棋布, 形成了西溪独特的湿地景致。
(三) 京杭大运河 (杭州段) 景区优势品质
1. 旅游资源丰富, 文化底蕴深厚。
京杭大运河自古以来, 具有其重要的地位, 在经济、文化上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之所有能历久弥新, 饱受千年的风雨至今还有其重要的意义, 与他自身具有的优势资源重大的关系。它是集观赏和文化传承于一身, 其尤其是在2006年10月之后, 随着运河杭州丰城区以“古韵金河”为主题, 打造“一馆二带二场, 三园六埠十五桥”等景点的一期整治景观工程完工, 开始成为旅游与商贸、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 与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相称的生态河、景观河, 成为城市的标志性景观。
2. 发展空间广阔, 空间分布明确。
现已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布局, 充分体现山水特色的城市空间形态。再者众多的旅游资源中, 京杭大运河这个旅游资源, 可谓是独树一帜, 更加具有其旅游的可贵性。
3. 政府各方规划, 各层市民支持。
京杭大运河之所以有现在的规模, 不但是源于京杭大运河自身, 更离不开千百年来杭州人民的努力。政府的政策支持, 将京杭大运河进行规模化的管理, 使得京杭大运河的环境大大改善;杭州民众, 无论是哪个阶层的, 都对京杭大运河的维护做出贡献, 使得京杭大运河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护。
三、杭州滨水旅游景区品牌形象定位
(一) 西湖风景名胜区品牌形象定位
杭州西湖对外宣传的口号已经牢牢定格在“人间天堂”这一概念, 而且也得到了绝大部分游客的接受。但“人间天堂”涵盖了太多的内容, 显得比较抽象。对西湖景区的品牌形象定位, 可以有多方面考虑。首先, 西湖周边有众多的人文资源, 白娘子传说, 十八相送等, 许多爱情题材的故事传说都深入人心, 以此为侧重点, 打造浪漫西湖, 更加突出一直宣扬的“人间天堂”;其次, 根据浪漫爱情的主题, 结合美丽的西湖景色, 建造一些基础设施来支持这一主题;第三, 宣传“爱你在西湖”, “相遇在西湖”等更加具体直白的口号, 来突出西湖的美丽和浪漫, 给游客除了“人间天堂”以外更清晰的定位。
(二) 西溪湿地国家公园
西溪湿地的旅游形象定位是“留下湿地只为你”和“都市湿地看西溪”, 虽然宣传口号表达的很直白, 但是并没有体现出西溪自有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西溪湿地的旅游地进行品牌建设, 来完善西溪湿地旅游形象的定位:首先, 西溪湿地有70%是水域, 水就是西溪湿地的灵魂, 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来建设西溪;第二, 西溪湿地的人文资源, 西溪自古就是文人的隐逸之地, 有许多文人在此筑屋隐居, 研究学问, 留下大批的诗文辞章。景区要重视这方面的建设, 让旅游者能感受到古代文人的那种情操;第三, 景区的民风民俗, 西溪湿地每年的端午节都举行龙舟盛会, 还有一些当地农家生活劳动场景, 这为西溪品牌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要加强民风这方面的建设, 让旅游者能体会这种农家生活、农家文化。基于以上几点, 可以用“生态西溪, 人文西溪, 西溪人家”的口号来宣传, 简单明了的点出西溪特色, 给游客一个明了的定位。
(三) 京杭大运河 (杭州段) 景区
京杭大运河 (杭州段) 的旅游形象定位是“杭州不仅有西湖, 运河风光更诱人”, 这个口号很直白了点出了运河风景, 但内容比较单一, 没有突出京杭大运河 (杭州段) 本身特有的景色, 比较难吸引到旅游者。因此, 可以对京杭大运河 (杭州段) 的旅游形象品牌进行一个重新的定位,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第一, 京杭大运河自古以来具有其重要的地位, 在经济、文化上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之所有能历久弥新, 饱受千年的风雨至今还有其重要的意义, 与其自身具有的优势资源有重大的关系;第二, 京杭大运河拥有的地理空间很大, 沿途都可作为其发展的空间, 现已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布局, 充分体现山水特色的城市空间形态;第三, 京杭大运河之所以有现在的规模, 不但是源于京杭大运河自身, 更离不开千百年来杭州人民的努力。可以打造“京杭运河, 跨越千年, 与你相遇在新世纪”, “天堂之最———千年运河, 等你来”, “一舟烟雨, 访遍古今”等口号来打造运河景区。
四、杭州滨水旅游景区品牌营销策略建议
(一) 西湖风景名胜区
一是用流行表演方式:沙画, 以这种表现方式吸引游客的眼球, 在特定的时刻表演, 晚上效果更佳。二是组织新、奇、特、优、丰富多彩的特色游赏项目, 提高西湖风景名胜区在国际上旅游市场的竞争能力。三是微电影:将西湖与爱情友情亲情结合一起, 在最美西湖获得最美的感情。四是塑造品牌, 宣传营销承载文化:“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旅游离不开文化。现代旅游行为学研究表明, 旅游本质上是旅游者寻找与感悟文化差异的行为和过程。”当前多数游客对演艺产品知之甚少归因于大部分产品缺乏文化的支撑, 尚未形成品牌特色。因此, 演艺产品应注重品牌创建, 立体化呈现景区主题, 构架景区形象;拓宽营销渠道, 注重产品内在文化的宣传, 以品牌塑形象, 以形象促发展, 以发展强品牌, 提高演艺产品在游客心中的认知度。
(二) 西溪湿地国家公园
一是策划一个大型文化表演, 参照《西湖印象》《宋城千古情》的大型文化表演, 成为一个特定的项目, 在吸引游客的同时, 更好的推广滨水景区旅游, 打响更高的知名度。二是与旅行社合作, 展开杭州滨水景区旅游线路, 设置西湖、西溪湿地、运河景区为一线的旅游产品, 设计相关的滨水游玩活动, 创造新的游玩方式。三是打造杭城“水上巴士”旅游, 将西溪湿地融入其中, 让游客以最合适的方式游玩最美丽的西溪湿地。四是制作精美纪念册, 内容为滨水景区特色, 相关的产品介绍, 配以精美的风景图片, 造成游客二次游玩的诱惑力。
(三) 京杭大运河 (杭州段) 景区
一是利用杭州京杭大运河的文化节, 将运河文化作为主打, 将文化节规模扩大, 这是不可被复制、被替代的运河文化, 所以对于京杭大运河的滨水旅游品牌推广有一定的作用。二是政府现在致力于发展京杭大运河, 整治和发展两手抓, 并且推出一系列政策宣传京杭大运河, 这可以作为一个缺口, 来进行品牌营销策划。三是根据风景资源类型、景观特征或游人观赏需求而将风景区划分成一定范围, 为游客提供游览、观光、探险、休闲、科考等服务。以滨水旅游城市的“形式新、功能多”让人眼前一亮, 可以以“休闲娱乐”为主的休闲娱乐基地的旅游文化品牌形象作为基点, 打造滨水基地旅游, 将四个各有千秋的历史文化街区圈合成为滨水旅游基地, 可以在这个景区中, 享受各种形式的旅游项目和服务, 达到各种旅游的目的。四是可以一周的景区免费开放, 在这一周内, 景区内的观赏性的一律免费, 不包括住宿和购物。让大家免费体验基地村, 感受京杭大运河所带来的全方位的感受。
五、结语
打造滨水景区品牌建设, 是为了让游客对不用类型的旅游资源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同时也避免了同类旅游资源的激烈竞争。本文以杭州为例, 围绕西湖、西溪湿地和京杭大运河 (杭州段) 这三个主要滨水旅游景区形象定位问题展开研究, 就它们各自的形象定位及在形象定位基础上的形象建设问题分别提出了策略建议, 以期这三个滨水景区走上个各自的特色化发展道路, 共同推运杭州城市旅游的深入发展。
摘要:以杭州三大代表性滨水旅游景区——西湖景区、西溪湿地国家公园、京杭大运河 (杭州段) 为例, 探讨杭州滨水旅游景区的品牌形象定位问题。借助文献研究、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等方法, 在对三大景区优势品质、游客需求、景区旅游形象属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杭州三大滨水旅游景区的品牌形象定位建议及营销策略。
关键词:滨水景区,品牌定位,品牌形象,市场营销
参考文献
[1]Stanley C Plog.李天元, 李曼译.旅游市场营销实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7.
[2]Nigel Morgan, Annette Pritchard, Roger Pride.杨桂华, 田世政, 姚娟, 译.旅游目的地品牌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
[3]张玮, 伍青生.长三角地区城市品牌定位研究——以吸引旅游为例[J].上海管理科学, 2008 (3) :92-97.
运河旅游 篇10
“船工号子”是中国民歌体裁的一种, 它是流行在行船中专为配合航运、船务等劳动过程中而传唱的。长期以来, 大运河上的船民们在凌波踏浪、击风搏雨的航行中, 也逐渐创造了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船工号子。枣庄位于京杭大运河山东的南段, 在元明清三代, 漕运进入了鼎盛时期, 每年路过枣庄运粮食船有两万多艘, 首尾相接十几里。
枣庄的运河号子也叫“粮米号子”, 是船工们在运河劳动中为了协调劳动, 激发劳动的热情的集体创作, 已经传唱了数百年。据老人们传说, 运河粮米号子是乾隆皇帝御封的, 专为宫廷运送皇粮时唱的。当年运河日夜运漕粮, “船工号子”响连天。“十万八千嚎天鬼”足以说明当时运河”船工号子“的声势浩大。也有资料表明, 光绪年间, 运河的一段补给河流溃堤改道时, 运河断流了, 朝廷改征粮为折扣银两, 漕运废除, 水运凋敝, 陆运兴起, 运河的码头地位逐渐减弱了。1943年运河因大旱断流, 水上运输才停止。到了50年代以后, 轮船有了动力系统, 摇橹就没有了用武之地, 所以与运河共兴衰的“船工号子”也便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二、运河船工号子的种类
枣庄船工号子是船工原生态的工作形态呈现, 按角色的不同, 分为领号与和号两种, 唱号子一般需要一个领号者, 待领号者唱出, 其他和号人随之应和。如果按内容分区分, 运河船工号子主要以摇橹号子、绞关号子、起锚号子、打蓬号子、撑篙号子、拉纤号子等为主。在船工号子里所涉及的船工活动任何工作形式, 目的都是为了在行船过程中大家能够齐心协力的度过难关。因此, 船工号子更讲究歌唱的内容, 根据实际的需要, 这些歌词内容基本上是即兴发挥的, 比如快到中午的时候, 拉货的船正好赶上激流, 领号人就会唱“大家加把劲啊, 管船娘子已 (准备) 好了 ......”从而达到统一步调齐心鼓劲的目的。虽然内容是即兴发挥的, 但曲调一般却是相同的, 不同的只是属于哪一种号子, 像摇橹的有摇橹曲调, 拉纤的有拉纤的曲调, 具有浓浓的文化特色。有一种号子在船工号子里面成为“闲号”。所谓的“闲号”, 就是指船工在休息的时候喊得船号。其特点是比较的自由, 都是即兴演唱, 内容多是能愉悦别人的同时也让自己开心。之所以称为“闲号”, 也是和运河的特点有关, 运河的水势平稳, 基本上没有什么惊涛骇浪, 所以才有心情唱闲号, 这是区别于其他河号的独特之处。据说, “闲号”里面的内容经常可以抓词, 那时候河边经常有唱小曲的, 也有唱大鼓的, 就经常把他们的词放到自己的号子里面唱出来。
三、枣庄地区运河船工号子的现状及保护
随着大运河漕运功能的衰退, 帆船被拖轮代替, 河边的船工号子也慢慢的销声匿迹, “运河号子”已成为了“绝唱”。枣庄船工号子作为大运河文化的一部分, 理应加以保护和传承, 山东、江苏、浙江一些港行部门有关人士说, 自2006年, 大运河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后, 沿运和的一些有关部门便开展收集整理相关的资料, 至于“船工号子”的找寻工作却没有见到显著的成效。我认为对枣庄地区运河船工号子的保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大“枣庄运河船工号子”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 制定出保护的政策措施, 加强保护文化遗产重要性的全民宣传教育, 提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性, 从而增强抢救“枣庄船工号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紧迫感、危机感、民族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二是加大资金投入, 抢救和保存濒危枣庄船工号子文化资料, 对于存在的老一代船工们年龄偏大的现实, 加紧进行抢救性的保护是必要的。
枣庄船工号子是枣庄船工们为了战胜自然困难而形成的一种表现形式, 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它是历史留给运河两岸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对它加以挖掘、保护和传承, 是一件大事。“枣庄运河船工号子”是鲜活的历史记忆, 经过千百年的传承, 它是运河文化和枣庄文化标志性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 通过对枣庄运河号子这一独特的民俗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的挖掘整理、加工提炼, 赋予时代新意, 使之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形式和新亮点, 沉睡近百年的千年绝唱一定会重新响起, 在中国运河文化中开出一朵别具异彩的艺术奇葩。
参考文献
[1]枣庄市志编委会.枣庄市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3.
[2]李振启.运河渔火[M].北京:中国炎黄文化出版社.2008.
[3]李宁武.船工号子[J].山东文学.1997 (5) .
[4]政协枣庄区委会.枣庄运河文化[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2.
[5]杨羽健.关于川江船工号子[J].音乐世界.1984 (5) .
[6]曹竟成.运河号子[J].治淮杂志.1993 (5) .
[7]李新学.谈山东渔民号子的艺术特点[J].齐鲁艺苑1982.
寻找运河花鼓 篇11
芬芳和凋零
运河花鼓是一种载歌载舞,以打击乐为主,场外擂鼓者为总指挥的秧歌群舞。表演风格幽默、风趣,在地方秧歌中别具一格。一般由5人组成,一琼伞、两善花、两鼓手。这种简单淳朴的装束,朴实的方言唱词,很贴近老百姓的生活。
流行于运河两岸的运河花鼓,波及邻近苏、鲁、豫、皖等地。粗犷、柔美的运河花鼓可以将运河文化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是北方豪迈之气和南方精细婉约的有机结合。
早在道光至咸丰、同治年间,台儿庄一带运河花鼓戏就已经异常活跃。出现了乡村“五里三台”戏的现象,造就了一代花鼓名流。
与京剧等剧种相比,运河花鼓戏没有那么高雅的出身,她是在底层文化、世俗文化中孕育出来的一种草根艺术。从早期“草台子演出”,运河两岸人民在农闲用来自娱自乐的一种消遣,再到可以在剧场上演,运河花鼓沿袭它的粗犷、通俗、质朴的生活气息。也许正是因为它的草根、平民化,所以,它所走过的路并不平坦。
“60多年了,运河花鼓的辉煌与无奈,也就在这段文字里了”。枣庄市文化宫离休干部、花鼓艺人陈德源对笔者感叹。
“那是我第一次看花鼓戏,一见钟情。”陈德源回忆当时的情景。“那个时候条件很简陋,草棚似的台子,上面搭块红布。虽然条件不好,却丝毫不影响观众,戏台下密密麻麻挤满了人。”听着大家的叫好声,他的心里蠢蠢欲动,表演散去之后只剩下空空的戏台,模仿着刚才戏里的动作和唱腔“呛呛呛呛”,台下的小德源咿咿呀呀地哼着花鼓戏,从此这个男孩义无反顾地爱上了花鼓。
解放前花鼓戏被看作是“乞丐戏”,从事的艺人受歧视,艺术受摧残。
“日食千家米,夜宿古庙西;锦绣包穷骨,一伙讨米人。”曾是花鼓戏艺人的真实写照。即便如此,花鼓戏在当地群众中还是很受欢迎,尽管从清末几度禁演,运河两岸的花鼓艺人还是想方设法坚持演出,植根于民间的艺术终于延续下来。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这种草台班子发展起来的文化便随着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红极一时。除传统曲目外《劝妻援朝》、《白毛女》、《三里湾》这些陈德源表演过的曲目,场场爆满,当年的盛况似乎近在昨日。19 53年,花鼓戏艺人陈开俊代表兰陵县在济南八一礼堂参加山东民间舞蹈调演,曾一度引起轰动。
文革时期,花鼓戏被斥为“四旧”而停演。回想起离开舞台的日子,陈德源的眼睛湿润了。“很残忍,当时我们自己抬出大大小小装满戏装道具的宝龙箱子,燃起大火,把一件件戏服戏帽,矛戟刀剑扔进火里,演员还要高呼‘打倒帝王将相’,打倒‘才子佳人’”。
“多漂亮的戏服就这么烧了,心痛!”从此,花鼓戏进入了文革十年的消退时期,花鼓艺人们也不得不自寻出路。
1978年,运河花鼓终于迎来它的早春。19 9 2年9月27日,台儿庄运河花鼓代表山东省参加第二届中国天津国际友好城市艺术节暨“南开杯”民间广场艺术邀请赛,荣获二等奖。花鼓在原汁原味的基础上,突破了人员的限制,在表演形式上更加贴近了新农村、新农民、新生活。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艺术的生存环境也在急剧变化,作为一枝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之花,盛放过后的凋零谁能预料?
花鼓戏迷张春生老先生谈起前段时间看戏的经历:“那是我的邻居80大寿,请来戏班子演花鼓戏。我高兴地把孙子带去了,第一出是《朱臣休妻》,看到精彩处有些激动,想和孙子说点做人的道理,可是孙子不知跑哪儿玩去了。再看看旁边全是爷爷奶奶辈的老人,想想也是,现在的年轻人哪有爱看戏的呢。”谈起花鼓戏的现状,张春生感慨,“我们老了,花鼓戏也老了。”
传承和保护
随着受众群体的日趋老龄化,愿意学戏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经历了初具戏剧形态的“草台时期”、引入丝弦伴奏的“丝弦时期”、文革十年的“消退时期”,历经了文革后的复苏和90年代之后的滑坡之后,今天,运河花鼓却濒临消亡的危险。
不少老艺人相继过世,新人没有培养出来,台儿庄区演花鼓戏的在世的老艺人不足15人,花鼓戏的演员更是寥寥无几,且严重老龄化。面对这样的状况,笔者走访了相关文化部门。经过反复论证,运河花鼓本身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是进一步研究运河文化、探索地方传统艺术发展的有利渠道。专家认为运河花鼓没有“死”,也不会“死”。花鼓戏是台儿庄运河文化的一块牌子,要擦亮。
令人欣慰的是,经过艰难的申遗工作,运河花鼓已选入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特别是近年来,台儿庄区文联、文化局等有关人员在遍访苏北、鲁南老艺人的基础上,对运河花鼓的内容形式进行调查研究,进行抢救性挖掘与整理,将其搬上舞台荧屏。
前不久,运河花鼓《运河儿女喜洋洋》在山东省首届农村文化艺术节上获得银奖。专家对运河花鼓的评价是:运河花鼓不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词曲清新婉转,令人陶醉。表现出的是人民淳朴真挚的情感,绽放出其特有的光彩。
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精神,台儿庄区着手对花鼓戏现存和未能及时保留下来的资料尽快收集和整理,把健在的老一辈艺术家请回来向年轻人传授传统表演技艺,或以专题的形式尽可能把一些重要的传统剧目重新排演作为资料录制下来永久保存,重建花鼓戏的生存空间。
说到运河花鼓的生存空间,台儿庄区文化馆馆长闫宏启说,任何一种文化现象,如果生存空间被破坏,那么离消亡就为期不远了。就此,如果不具备文化空间、生存条件,也就无所谓“遗产”了。
运河旅游 篇12
京杭运河沟通了中国南北, 是历史上著名的“南粮北运”通道。作为“北煤南运”的干线、“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输水干道以及防洪灌溉干流, 京杭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兴起均起到了巨大作用。
运河江苏段全长683公里, 是京杭大运河航运价值最高的水道, 担负着长三角地区大宗物资中转集散及北煤南运的战略任务, 在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十分突出, 是国家南北水运的大动脉。2011年, 仅运河苏北段就完成货运量2.23亿吨, 为全省水运量的2/5, 占全省货运总量的10.5%;货运周转量为418.73亿吨公里, 占全省的5.6%。
二、运河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运输结构失衡, 运河航运的地位亟待加强。
2011年, 我省水路货运占全省货运总量的25.4%, 铁路货运仅占3.4%, 均远低于公路货运所占的66.2%。而同期, 上海的水路货运占总运量的52.9%, 浙江的水运周转量占总周转量的79.7%, 均高于我省。同年, 仅苏北运河与公路运输方式对比, 就节约“社会运输成本”125亿元。内河航运的中心地位没有形成以水铁联运为主的低碳综合运输体系尚未构建完成, 造成运输能耗的大量浪费。
2. 港航建设步伐加快, 但投资力度仍显不足。
“十一五”期间, 我省重点突出了京杭运河的建设, 通过航道整治工程的实施, 实现了苏北运河“三改二”、苏南运河“四改三”。累计完成投资155亿元, 与“十五”期间37.8亿元相比翻了两番, 居全国之首。但如此的投入也只占同期江苏交通基础设施投资3682亿元的4.2%。由于历史欠账多, 运量增长快, 投入的资金与运河航运负荷不相适应, 影响了综合运输体系的协调发展。
3. 以集装箱为主的集疏联运体系发展滞后。
近年来, 我省通过船型标准化工程的实施, 加快了船舶技术进步和运力结构调整。但由于运河集装箱船型标准化工作滞后, 导致专用船舶少、船型小;码头功能结构不合理, 杂货泊位比例大专业化的集装箱泊位短缺、能力严重不足, 集装箱运量难以大幅提升。
同时, 沿线城市没有开通班轮运输, 水运形式单一, 装箱货物种类少, 理念落后、经营粗放。以苏北运河为例, 2011年货运量2.23亿吨, 集装箱运量仅有5.2万标箱, 不及货运量的零头, 与全省港口集装箱1418万标箱的吞吐量相比更是相去甚远。大量适箱货物并未通过水运方式进行运输, 集装箱联运的高效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4. 运河经济带发展缺乏统筹规划, 未能形成发展合力。
古运河的保护与开发涉及全省沿线八市, 在航运、水利、环保、申遗、旅游等方面, 由于各地、各部门之间在开发目标上的差异, 导致各自为战、各行其是。存在限航、环保等一系列问题。由于缺乏京杭运河江苏段全线的整体开发与保护规划, 运河经济带整体的运河经济优势与独特的运河文化韵味未能形成。
三、善用运河铸造江苏新的发展力的重要举措
1. 突出内河航运中心地位, 构筑低碳综合运输体系。
江苏拥有全国最大的内河水运网络、航运基础设施和运力, 理应将其充分利用。为进一步贯彻国务院有关推进内河水运发展的精神, 建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 需要确立内河运输在我省的货运中心地位;持续提升内河航运在全社会中承担的份额, 积极争取国家对我省运河航道建设的支持力度, 继续加大投入, 将已规划的运河干支线航道网络尽快落实。同时, 加快运河主要港口建设, 促进运河港口发展集约化、运输船舶标准化和集装箱化进程, 真正发挥京杭运河集疏运的主通道的作用。
同时加强航运管理, 优化运输组织, 适时开设运河集装箱班轮航线, 逐步实现运河航运现代化和信息化, 构建航道、港口、船舶和支持保障系统协调发展、运转高效的内河水运体系。与其它运输方式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相互衔接, 促进区域低碳综合运输体系的形成。从而使江苏腹地实现由“内河经济”向“海河经济”的跨越, 降低物流成本、增强资源集聚的能力、提高沿运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运河航运物流业的拓展将对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和物资运输提供便利的流通条件, 形成苏北地区及皖、鲁、豫沟通江、河、湖、海联运的水上物流通道。为江苏及周边地区新的发展力铸造提供了一个服务广、成本低的服务延伸源。
2、打造运河经济带, 打造江苏发展新的动力源泉。
江苏运河经济带贯穿境内南北, 流经全省八市, 是一条将苏北、苏中、苏南联结起来的经济带。运河经济带北接沿东陇海线经济带, 南连沿江经济带, 东与沿海经济带相望, 打造运河经济带可以在江苏省内形成“#”形的经济带布局格局。这样的布局结构, 有助于解决由于沿江经济带和徐连经济带之间距离过大而产生的经济发展“盲区”, 有助于“南北”间的交流与合作。京杭运河经济带的开发是推进江苏省整体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江苏省在继续加强沿江经济带和沿东陇海产业带开发建设的同时, 加快运河经济带的开发, 将有助于苏中、苏北地区的崛起, 是一种突出重点、兼顾整体、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运河经济带的打造应该以运河所联接行政区域为线状发展轴;以航运物流业为龙头, 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 交通信息网络为平台, 建成黄金水道航运带;以现有城镇为基础, 船闸、港口、开发区为核心, 结合城市化进行布局, 着力发展工、轻、农牧渔业, 形成沿运工业聚集带;同时积极发展商贸、旅游、饮食、住宿、休闲、娱乐等服务行业, 以较快的速度与较好的服务形成沿运商贸带, 一根发展轴加上三带叠加, 形成京杭运河江苏段交通快捷、工农商贸发达、城市密集、旅游兴旺的综合性新兴经济带。它给江苏发展带来新的战略思路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铸造江苏新的发展力提供了一个持续有效的经济动力源。
3、整合开发运河文化带, 铸造江苏发展的文化凝聚源。
运河江苏段是融历史遗存、典故传说、民俗手工、文化景观于一体的文化线。我们应在该文化线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开发文化功能使其形成运河文化带。运河文化带可充分发挥运河文化优势打造沿运城市的品牌和“名片”, 促进南北方文化流、信息流、物流的交融, 并以其博大的统一性和开放性, 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为运河区域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 帮助树立共同理想, 凝聚力量, 激发社会活力。
运河文化带的开发, 以运河江苏段为主轴, 以运河两岸的历史文化遗址、自然风光、园林、美食、文化产业园、创意文化园等为载体, 由政府组织、部门引导, 通过专业队伍和广大群众的参与, 挖掘、传承京杭运河江苏段古代、近代、现代的文化资源, 通过结合新时代、新环境、新局面、新对象、新问题, 创造出面向广大群众, 人民喜闻乐见的新文化;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 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关心和参与到运河文化带的开发中来, 通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达到江苏段运河文化的新繁荣, 建成京杭运河静态自然景观和动态历史文化景观相结合、古运河和古城相结合、历史文明与现代文明相结合、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会贯通的运河江苏段文化带。它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 也是铸造江苏新的发展力的文化凝聚源之一。
4、规划运河绿色风景带, 为铸造江苏新的发展力提供环境保障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