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疝气高位结扎术

2024-06-29

小儿疝气高位结扎术(精选8篇)

小儿疝气高位结扎术 篇1

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小儿疝气高位结扎手术的治疗及护理方法。方法:200例腹股沟疝患儿采取腹腔镜下疝气高位结扎手术及相应护理,观察疗效。结果:显效136例,有效5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94%。结论:腹腔镜下小儿疝气高位结扎手术采取全面护理可获得满意效果,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关键词:小儿疝气,腹腔镜,疝气高位结扎手术,护理,效果

腹腔镜手术已广泛用于临床,小儿疝气可行腹腔镜下高位结扎手术,其创伤小,患儿恢复较快[1]。手术时需对患儿进行全面护理,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患儿的恢复效果。本文分析腹腔镜下小儿疝气高位结扎手术的治疗及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腹腔镜下疝气高位结扎手术患儿200例,其中男140例,女60例,年龄2个月~15岁,平均7.712.8岁;左侧腹股沟疝气100例,右侧腹股沟疝气76例,两侧腹股沟疝气24例。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行全身麻醉注射,取平卧位,头部略低于足部,足部向上微微倾斜15°,患儿肚脐下方做切口,置入穿刺针,建立气腹,置入腹腔镜,经腹腔镜行疝气高位结扎手术,腹壁处刺入可吸收缝针,确定疝的位置,沿着疝内环口分离,再刺入可吸收缝针,沿着疝内环口外半圈分离腹膜外侧,手术钳将腹壁内的两根线从腹部穿刺套管孔取出,腹部外打结,封住疝内环口[2]。

1.2.2 护理方法

1.2.2. 1 心理护理

小儿心智发育尚未成熟,面对陌生环境容易哭闹,自我情绪管理、控制能力较差,影响护理工件[3],因此心理护理十分重要。护理人员面应耐心安抚患儿,与患儿及其家属建立良好关系,充分了解患儿病情、性格、喜好,减少患儿对护士的排斥、恐惧感;护理过程中随时鼓励、安慰患儿,选择患儿喜爱的玩具、食物等鼓励患儿,有效改善患儿情绪,使护理更加顺利;可寻求家长帮助,家长配合其心理干预;向家属解释有创操作,获得患儿及家属的充分配合。

1.2.2. 2 术前准备

术前准备手术所需的所有器材,并按照严格的查对制度执行相关护理操作。仪器检查后正确安装,避免差错事故[4]。术前住院期间调控患儿饮食,避免豆制品、奶制品等引起肠道胀气,患儿术前6h空腹并排空膀胱。手术区域进行术前清洁,注意小儿皮肤稚嫩,应使用效力柔和的清洁剂,避免皮肤损伤,建议使用75%乙醇[5]。

1.2.2. 3 术中配合

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认真仔细地执行相对繁琐的工作,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护理人员须对熟悉手术流程,术中用事先准备好的工具、仪器配合主刀医师完成手术,手术结束后检查、清理物品,避免遗漏,并检查器械是否损伤[6]。

1.2.2. 4 术后护理

患儿手术结束后送回病房,告知患儿家属给予其充足休息;手术恢复期护理人员应给予患儿健康教育以及指导,叮嘱患儿家属相关禁忌事项[7]。术后恢复期可根据患儿情况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患儿卧床时间不宜过长;护理人员密切监护患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或汇报医师处理[8]。

1.3 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消失,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显著改善,出现轻度不良反应,但未见明显后遗症;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未改善,有不良反应,甚至复发。

2 结果

所有患儿术后2~3天出院,显效136例,有效5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94%。

3 讨论

小儿疝气也称腹股沟疝,为儿科常见病,具有较高发病率。研究显示,小儿腹股沟疝气极易影响患儿消化系统,导致下腹部坠涨、腹痛、腹胀气、吸收功能差、体质下降、便秘等;又因腹股沟部靠近泌尿生殖系统,疝气挤压作用极易影响患儿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此外,孕疝囊内肠管或大网膜受挤压可能出现炎性肿胀,造成疝气回纳困难,疝气嵌顿,最终致腹部剧痛、肠管坏死、肠梗阻等并发症,严重者丧失生命。因此,临床须及时采取有效干预。

腹腔镜下小儿疝气高位结扎术是现阶段临床治疗小儿疝气的常用方式,其具有出血量小、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为提高该临床治疗效果,应配合有效护理。本研究通过心理护理及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干预显著改善患儿心理状态,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合理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对促进患儿术后恢复有重要价值。

总之,腹腔镜下小儿疝气高位结扎手术按规范采取全面护理可获得满意效果,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促进患儿良好恢复。

参考文献

[1]常青霞.浅谈小儿疝气的临床治疗及护理路径[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9):98-99.

[2]兰小米,张倩.术前亲情护理在小儿疝气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3,14(12):117-118.

[3]丁桂兰.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围术期护理[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 3,25(4):472-473.

[4]王润霞.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住结扎患者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1):593-594.

[5]宋莉,司志英.单孔腹腔镜小儿疝气手术的配合及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8):144.

[6]陈捷.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的护理配合[J].中外健康文摘,2011,8(25):266-267.

[7]陈晓琳.438例小儿疝气手术前后的观察和护理体会[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22(9):1128-1129.

[8]宋红玉.护理路径在小儿疝气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医学,2013,34(35):7530-753 1.

小儿疝气高位结扎术 篇2

关键词: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术 ;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65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666-02

我院是妇幼专科医院,小儿腹股沟斜疝是我院外科常见病之一?腹腔镜手术因其微创?痛苦小?恢复快等优势而逐渐被人们接受,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我科在腹腔镜下行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866例,效果良好?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866例,男771例,女95例,年龄5个月至12岁,中位年龄5.5岁?其中右侧腹股沟斜疝482例,左侧340例,双侧44例,其中嵌顿性腹股沟斜疝26例?

2 方法及结果

全部病例均采用气管内插管麻醉?按李宇洲[1]报道的提插式缝合法在微型腹腔镜下作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嵌顿性疝者经手法复位后行疝囊高位结扎术?采用Stryker腹腔镜系统,3.5mm直径的0°或30°腹腔镜和Trocar?脐轮下缘作3.5mm横切口,建立CO2气腹,压力8~10mmHg?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每侧手术时间7~15min,平均11.3min?术后恢复良好,手术后6h麻醉清醒即可进食流食,术后住院时间2~5d,平均2.7d?出现术后并发症2例,分别为阴囊积气1例,脐部切口感染1例,对症治疗后痊愈?216例术后得到随访,随访3个月至2年均无复发,随访率为83.1%?

3 护理体会

3.1 心理护理:根据患儿不同的年龄和理解能力,采用简单?通俗易懂的语言及其他交流方式与患儿沟通,增进患儿对医护人员的信任,配合围手术期的治疗和护理工作?手术对患儿家属也会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因而术前与患儿家属的沟通也是术前护理的重要工作之一?随着腹腔镜在小儿腹股沟疝手术中应用的增多,大多数患儿家属对腹腔镜手术的优点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可能在某些片面宣传的影响下认为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手术是一种优于传统?绝对安全的术式?其实该手术也有一些特殊的并发症,如高二氧化碳血症,皮下积气?阴囊血肿等[1]?因此术前在介绍腹腔镜手术的优势,增加患儿家属对手术信心的同时,也应该如实说明其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处理方法和转归等信息?本组患儿术后虽然有2例出现不同的并发症,由于在术前与其家属沟通良好,故并發症发生后患儿家属并未出现过激的心理反应,而是能够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为患儿的康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医患环境?

3.2 术前护理:①术前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增减衣物,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本组手术均采用气管内插管麻醉,因而术前呼吸道的准备尤为重要,对存在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应推迟手术时间?②皮肤准备:脐部是放置腹腔镜Trocar的主要通道,但脐部皱褶多,常有污垢和细菌存留,因此术前脐部皮肤清洁是预防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术前1d常规清洁消毒腹部?腹股沟区和会阴部皮肤?用棉鉴蘸松节油彻底清除脐部污垢,然后用清水清洗脐部2次?本组1例早期病例曾发生脐部切口感染,经总结经验重视脐部皮肤清洁后,未再发生类似并发症?③胃肠道准备:婴幼儿术前禁饮食4~6h,儿童禁饮食6~8h;入手术室前排空大便,婴幼儿可应用小儿开塞露协助?不需留置胃管,因为即使术前诊断是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临床上也少见有受嵌肠段坏死的?④术前用药:常规给予苯巴比妥钠2mg/kg,阿托品0.02mg/kg术前30min肌注?

3.3 术后护理:①密切监护生命体征:由于建立人工CO2气腹以及术中采用头低脚高体位,腹腔镜手术对小儿循环?呼吸和内环境的影响比常规手术更加明显,因此术后应密严观察患儿神志及表情变化,每30 min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至平稳?②吸氧:本组均采用CO2作为气腹介质?钟良等[2]的研究发现,腹腔镜手术组患儿术中和术后PaCO2增高,伴有pH下降,表现为轻度的呼吸性酸血症?主要原因是婴幼儿腹膜面积相对较大,气腹可引起CO2吸收相对较多,导致CO2在体内潴留?术后应保持呼吸道通畅,低流量吸氧,以尽快排除体内潴留的CO2?③注意观察切口情况:微型腹腔镜入路切口小,仅3.5mm,一般不需缝合,用无菌敷料粘贴即可?但应注意局部有无红?肿?热?压痛和硬结,脐部穿孔有无网膜组织脱出?④饮食恢复:麻醉清醒后6~8h即可开始进食少量流食,次日改半流质饮食,以后逐渐改为普通饮食?

3.4 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①疝囊积气与皮下气肿:均为与人工气腹相关的并发症,前者是在结扎疝囊颈前未排空疝囊中的气体所致,而后者则与气腹压力过大?腹膜切口未缝合有关?出现该并发症一般不需作特殊处理,大多可自行吸收消失,但应向患儿及其家属做好解释工作?本组有1例发生阴囊积气,1周后自行吸收消失?②脐部穿孔网膜疝:术后脐部穿孔网膜疝的发生一般与切口过大且未缝合腹膜?术后患儿哭闹致腹压增高有关?如发现脐部切口有脂肪样组织突出,并有血性渗液时提示为网膜疝,应报告医生及时将其回纳?③切口感染:本组发生1例,可能与脐部清洁不彻底有关?此外切口止血不彻底,局部血肿形成合并感染也是常见因素?

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损伤小?康复快的特点,目前已经成为我院治疗小儿斜疝的常规方法?该术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基础护理的负担,但在病情观察和护理措施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护理人员深入了解腹腔镜手术特点,按照整体护理的模式,全面做好心理和生理的护理,才能使患儿在一个轻松的医疗环境下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参考文献

[1] 姚干,李宇洲,梁健升,等.经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2500例报告[J].江西医药2004,39(2):83-85.

小儿疝气高位结扎术 篇3

腹腔镜与电子胃镜类似, 是一种带有微型摄像头的器械, 腹腔镜手术就是利用腹腔镜及其相关器械进行的手术:使用冷光源提供照明, 将腹腔镜镜头 (直径为3~10 mm) 插入腹腔内, 运用数字摄像技术使腹腔镜镜头拍摄到的图像通过光导纤维传导至后级信号处理系统, 并且实时显示在专用监视器上。然后医生通过监视器屏幕上所显示患者器官不同角度的图像, 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判断, 并且运用特殊的腹腔镜器械进行手术。腹腔镜手术多采用2~4孔操作法, 其中一个开在人体的肚脐上, 避免在患者腹腔部位留下长条状的伤疤, 恢复后, 仅在腹腔部位留有1~3个0.5~1 cm的线状疤痕, 可以说是创面小, 痛楚小的手术, 因此也有人称之为“钥匙孔”手术。腹腔镜手术的开展, 减轻了患者开刀的痛楚, 同时使患者的恢复期缩短, 并相对降低了患者的支出费用, 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个手术项目。

随着腹腔镜微创技术的应用发展, 近几年应用腹腔镜技术进行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逐渐增多, 它不仅疗效确切, 更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手术不经过腹股沟管, 不影响其正常解剖结构。手术基本无出血, 因内环口周围的血管和输精管解剖在腹腔镜下清晰可见, 因此不会损伤, 是现代小儿疝气治疗的最佳选择。

腔镜手术不同于其他类手术, 它需要护士熟练掌握各种腹腔镜的仪器和器械的性能及使用方法, 同时医护之间的默契配合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我院与2006年采用腹腔镜技术进行了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此手术的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1 术前准备

1.1 患者的准备

了解病情并制定手术的整体护理计划, 手术前1 d, 随访患者, 了解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状态, 并向患儿及家属介绍手术前的注意事项, 手术的环境、设备、麻醉方式, 以及此类手术的安全性和先进性, 并介绍手术成功的病例, 解除患儿及其家属的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使其以良好得心态接受手术。

1.2 器械的准备

准备腹腔镜常规手术器械, 专用器械 (3 mm内镜1个、3 mm穿刺器2套、3 mm分离钳2把、气腹针1枚、进气管1条、光源线1条、带线针1枚、钩针1枚) 及手术所用的敷料包, 无菌手套, 7-0幕丝线1包, 8×5 cm切口敷贴2张, 4-0可吸收缝线等。

1.3 设备与仪器的准备

腹腔镜装置、电视监视仪、气腹机、摄像系统、光源系统、电脑工作站、二氧化碳气瓶、安装好各种仪器, 检查电源开关, 二氧化碳气瓶的压力, 使之处于工作状态。

2 手术配合

2.1 巡回护士配合

①麻醉配合, 手术中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建立静脉通路, 保证术中输液及麻醉药的应用;②妥善的约束患儿的四肢, 以患儿舒适同时又方便术者操作为前提, 协助医生摆好手术体位用以海绵垫将患儿臀部垫起, 准备热盐水, 放在无菌手术台上的不锈钢罐中, 以备腹腔镜镜头的清洁、加温, 防止镜头表面由于患儿体腔内外的温差产生气雾, 模糊镜头表面影响术者操作。③将各种仪器摆放在适当位置, 并进行调试, 使之处于功能状态, 正确连接各管路, 避免导线强行扭曲。④术前、关闭体腔前后、与器械护士共同查对器械、纱布、刀片、缝针等物品;⑤术中密切观察手术进程及患儿的病情变化, 保证术中急需物品的供应及图像的采集工作。

2.2 器械护士配合

常规皮肤消毒, 铺无菌单, 连接好各管路, 协助术者建立气腹, 冲入二氧化碳气体, 二氧化碳气腹机的压力保持在8 mm Hg, 气腹建立后插入12°的腹腔镜镜头, 在镜下置入直径3 mm的穿刺器, 建立工作通道, 递给术者3 mm抓钳, 检查腹腔内手术部位情况:在确定患侧疝囊内环口穿刺点后, 递尖刀切一小针孔, 随后递穿好7-0幕丝线的带线针和钩针, 带线针和针钩先后从针孔处穿入腹腔与操作钳配合, 分别高位缝合内环口的内半周腹膜和外半周腹膜, 当术者缝合腹膜内侧后, 退出带线针, 缝线留在腹腔内, 递钩针从同一针孔处刺入, 缝合腹膜外侧后用针钩把缝线从腹腔内带出腹腔外, 使疝环口成一荷包缝合, 将线环剪开成双线, 皮下缚结[1]。注意如为男性患儿应避开精索, 待术者检查腹腔内内环口结扎情况无异后, 腔内操作完毕取出腔镜器械, 排出腹腔内的二氧化碳气体, 递术者4-0可吸收缝线缝合切口, 结束手术。

2.3 术后器械的清洗与保养

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器械上的血污, 用高压水枪冲洗有管腔的器械, 放入超声清洗机在加入安必洁酶的溶液中浸泡超声清洗15~20 min, 再用流动水洗净, 吹干上油打包, 低温等离子消毒备用。

3 体会

腹腔镜手术使手术医生、洗手护士、巡回护士、麻醉师共同目睹同一监视器, 手术细节一目了然, 便于录像存档, 经验总结和教学等优点腔镜手术手术器械、仪器等均属贵重仪器, 应专人管理、使用, 清洗及消毒是应轻拿轻放, 避免碰撞, 每次用后要检查功能是否正常, 器械有无损坏, 各部分零件是否齐全, 以保证每次手术时能处于良好得功能状态。

用腹腔镜给小儿做疝气手术, 只需要在肚子上开0.5~1 cm的微切口就能扎住疝囊, 治愈疝气, 小儿术后1 d就可以下地活动, 大大减少儿童住院时间, 减少了护理困难。另外, 单侧疝气的小儿, 其中1/4对侧也有疝气, 只不过是从外表发现不了, 用腹腔镜做小儿疝气, 术中可以检查双侧腹股沟, 所以一次手术就能同时解决双侧疝气, 避免了传统手术治疗小儿单侧疝气术后1~2年因对侧疝气再次开刀的痛苦。

参考文献

小儿疝气高位结扎术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斜疝患儿300例, 男235例, 女65例, 年龄2个月~14岁, 中位年龄3.6岁, 体质量3~48kg, 平均14.2kg。急诊手术86例, 双侧斜疝77例, 术后对侧又出现12例。斜疝嵌顿中肠管坏死、睾丸坏死各1例, 女性斜疝嵌顿中卵巢坏死1例。

1.2 手术方法

择期手术者一律取腹股沟横切口, 长1~2cm, 拉勾拉住外环口, 大疝囊横断分离, 小疝囊直接分离至内环口, 见到疝囊颈处腹膜脂肪时, 继续将其脂肪分离, 一般向内分离2~3cm处结扎疝囊, 我们也常会在分离腹膜外脂肪时发现隐藏在腹膜外脂肪下松弛的疝囊后壁, 此时就要继续充分分离腹膜外脂肪, 直到能将疝囊后壁收紧时为止, 并尽可能高位结扎、缝扎鞘状突, 剪断疝囊之后近端自然缩回腹腔内, 止血、缝合皮下及皮肤。充分分离腹膜外脂肪时, 若有松弛的疝囊后壁贴近膀胱, 只需将膀胱向下推离, 避免结扎疝囊时损伤膀胱和输尿管。嵌顿疝患儿根据嵌顿时间, <12h者在术前麻醉状态下, 先将嵌顿疝内容物行手法还纳腹腔 (女婴除外) 手术方法同前;>12h者, 取腹股沟斜切口 (以备术中需延长切口) , 逐层切开至疝囊, 在疝囊开小口观察肠管颜色, 若无坏死发黑, 将疝囊开口结扎, 使疝囊在完全封闭状态下将肠管还纳腹腔, 这样易还纳肠管而不致损伤, 若肠管还纳困难时, 需切开内环再行还纳。单侧手术操作时间5~3min, 平均8min。

2结果

本组斜疝采用疝囊超高位结扎方法治疗的患儿, 随访量大, 3年来无1例因术后复发再手术及电话反馈, 也无医源性隐睾。

3讨论

目前, 婴幼儿斜疝手术复发率在1%~2.5%。有的报道在5%~10%。而我院自2008年起采用疝囊超高位结扎术, 至今无1例复发。与我院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组相比, 疝囊超高位结扎术明显优于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

疝囊超高位结扎术式与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式方法上的差别。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式是在疝囊颈露出腹膜外脂肪处结扎疝囊, 而疝囊超高位结扎术式则是将腹膜外脂肪分离, 同时疝囊颈往上提, 若遇上腹股沟管后壁腹膜松弛尽可能将其提出, 有时甚至要分离部分膀胱腹膜才能收紧并结扎, 这样超高位结扎疝囊后其残端自然缩进内环口, 并高位于腹壁后, 避免了结扎疝囊后形成的锥形空腔尖端指向腹股沟管而因腹腔压力增加导致残端处疝复发[1]。我们常常发现复发疝发生于腹股沟管后壁松弛的腹膜, 故本手术方法收到了预期的效果。长期以来我们在术中发现那些复发斜疝不是因结扎脱落所致, 而且该疝囊无法收紧高位结扎, 若将腹膜外脂肪一起结扎就可能造成副损伤, 伤及膀胱等。所以要想真正高位结扎, 腹膜外脂肪下松弛的疝囊后壁就必须剥离疝囊的腹膜外脂肪。有人指出在疝囊高位结扎时提起疝囊内口后缘不要低于内环上0.5~1cm, 以免疝囊牵拉过紧使睾丸向腹股沟管移位[2]。这就是长期以来人们在做疝囊高位结扎时会有所顾忌而难以做到真正的疝囊高位 (即超高位) 结扎的原因。因此, 许多基层医院斜疝术后复发率为5%~10%。然而, 我们在手术中观察到充分分离腹膜外脂肪后, 无论疝囊颈结扎部位多高, 相反睾丸都松弛地位于阴囊内, 根本不会出现医源性隐睾。

参考文献

[1]郭振怀.改良经腹小儿斜疝高位结扎术附620例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3, 3 (6) :261.

小儿疝气高位结扎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2007年, 我院行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228例, 年龄1~15岁, 其中, 单侧188例, 双侧40例;男200例, 女28例;对照组为传统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200例, 年龄1~15岁, 其中, 单侧190例, 双侧10例;男178例, 女22例。

1.2 方法

1.2.1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方法:全麻, 仰卧位。脐上缘进直径5 mm腹腔镜, 探查内环口, 辨清位于腹膜外输精管、精索血管和腹壁下动脉, 于内环口体表投影处切开皮肤1 mm, 持针器夹持缝合针, 7号丝线由一端针孔穿入, 再由另一端针孔穿出少许, 缝合针由皮肤小切口刺入达内环口腹膜外, 半环形缝和内环口后半, 注意勿将输精管、精索血管和腹壁下动脉缝在线圈内, 勿扎穿血管, 以免发生腹膜外血肿, 露出前端针孔和缝线, 将线头由针孔卸下, 持针器夹持前断, 调整尾部针尖, 由内环的外侧向其上方前方缝合 (倒缝) , 使针尾尖自原针孔穿出, 带出缝线头, 提起缝线两端, 打结于皮下组织内, 完成疝囊高位结扎, 然后撤出腹腔镜, 放出腹内气体, 撤出操作套管, 创可贴封闭切口。

1.2.2 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方法为氯胺酮静脉复合高位结扎或腰硬联合高位结扎, 经腹股沟内侧疝切口长3~4 cm, 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 打开腹外斜肌腱膜, 钝性分离疝囊至其颈部, 用7号或4号线高位贯穿缝合疝囊颈部, 然后缝合腹外斜肌腱膜, 重建外环口, 然后逐层逢合切口。

2 结果

两组病例手术均顺利完成,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单侧斜疝6~25 min, 平均16 min, 双侧斜疝10~30 min, 平均20 min。术后当天患儿即可进食, 术后第1天可下床活动, 第2~3天即可出院, 3例术毕拔腹腔镜时网膜脱出, 还纳后关闭切口, 其余无并发症。对照组手术时间:单侧斜疝30~50 min, 平均40 min, 双侧斜疝40~80 min, 平均60 min, 术后卧床休养6~7 d拆线出院。腹腔镜组160例随访6个月~4年无复发, 脐上切口瘢痕轻微, 腹股沟无瘢痕;对照组有3例复发, 经再次手术治疗好转, 2例切口感染, 经换药治疗好转。

3 讨论

小儿斜疝多无腹股沟管壁缺损, 且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随年龄增长, 腹壁组织逐渐丰富而形成疝防机制, 因此小儿疝治疗原则为疝囊高位结扎术, 新式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都是根据这一原理进行手术的, 不同之处就在于手术的进路和结扎方式的改变。

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国内已有不少报道, 但仍未广泛推广, 其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 小儿斜疝为基层医院常见病, 限于条件和技术而未能开展。 (2) 许多医生认为腹腔镜手术有一定的危险, 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是小手术, 不必冒风险。 (3) 认为传统的下腹部皮纹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同样具有良好的效果, 没有必要行腹腔手术。 (4) 医疗费用较高, 影响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

我们采用自行研制的双尖、双孔、双槽、弧形缝合针行单孔一针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以下优点: (1) 与开放手术比较。单孔一针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仅在脐孔上做5 mm切口, 用于放置腹腔镜, 内环口处仅有自行研制的双尖双孔、双槽、弧形、缝合针留下的2个针眼, 不需游离精索及分离其他组织, 疝环显露易, 且可做到疝囊高位结扎, 疝环结扎简单易行并且可靠, 损伤小, 恢复快, 腹壁不留瘢痕, 复发率低, 并可同时探查和处理双侧隐型疝, 与开腹手术相比, 有明显优势。 (2) 自行研制的双尖、双孔、双槽、弧形缝合针的优点。腹腔镜下内环口逢合技术除与腹腔镜手术的熟练程度有关外, 与缝合针质量、使用方便与否密切相关, 目前常用的有单孔圆针及侧方带沟槽直针。单孔圆针缝合法进针缝完内环口后半圈后, 需再出针再掉转针尖反向缝合前半圈, 此种缝合方法有可能缝扎周围组织, 尤其是精索血管及输精管, 造成严重副损伤, 如不出针用针尾反向缝合, 针尾又较钝, 不易穿透组织;侧方带沟槽直针缝合法需脐旁另切口置入操作套管, 并置入辅助器械, 而且也有可能缝扎周围组织造成严重副损伤。自行研制的双尖、双孔、双槽、弧形缝合针单孔一针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 仅有一个脐上切口, 不需出针即可反向缝合, 腹腔镜直视下完全在内环口腹膜外操作, 不可能缝扎周围组织造成严重副损伤, 操作顺畅。较前两种方法有明显优点。

4 结论

腹腔镜组和对照组比较, 创伤小, 手术时间短, 恢复快, 腹壁不留瘢痕, 复发率低, 并可同时探查和处理双侧隐型疝;而且自行研制的双尖、双孔、双槽、弧形缝合针单孔一针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 仅有一个脐上切口, 不需出针即可反向缝合, 腹腔镜直视下完全在内环口腹膜外操作, 可避免副损伤。与开腹手术相比, 有明显优势,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宇洲, 梁健升.微型腹腔镜下小儿斜疝手术的改进[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1, 10 (1) :272.

[2]吴礼武, 杨明威, 陈海涛, 等.应用自制腹腔镜疝修补针行腹股沟疝内环口关闭术154例[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07, 6 (2) :38.

[3]黄原, 黄东平.微型腹腔镜治疗腹股沟疝[J].广东医学, 2000, 21 (7) :576.

小儿疝气高位结扎术 篇6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儿350例, 男316例, 女34例, 年龄1.3~15岁, 平均3.6岁, 术前诊断为双侧腹股沟斜疝48例, 单侧腹股沟斜疝302例。

手术方法:所有患儿全部采用气管插管全麻, 患儿平卧, 垫高臀部, 取头低足高位, 取脐周皮纹切口3mm, 用气腹针建立气腹, 压力控制在9mm Hg, 用直径5mm鞘管戳孔置入内镜, 在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置入5mm鞘管, 自腹壁穿入带线缝针, 线尾一端留于体外, 持针器自操作孔置入腹腔, 持针沿内环口腹膜下潜行疝囊1周, 助手挤压阴囊及腹股沟管, 排出疝囊内二氧化碳, 行疝环荷包缝合结扎, 剪线后取出缝针及线头, 检查无活动性出血, 拔出鞘管, 用创可贴粘贴切口。

结果

本组病例350例, 均用腹腔镜顺利完成手术, 无1例中转, 手术时间10~25分钟, 平均18分钟, 术后1~2天出院。术后患儿完全清醒后就可进食, 无1例出现精索损伤、血肿、阴囊血肿、切口疝等并发症, 术后8例阴囊积气, 因积气量少未做特殊处理, 均自行吸收, 术后随访11~95个月, 出现3例复发, 复发率0.85%, 远远低于传统手术复发率。

讨论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疾病, 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传统的手术方法常采用平行腹股沟韧带的斜切口, 切口长, 费时, 而且由于腹股沟管正常解剖部位的破坏, 创伤相对较大, 术后易复发[3]。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同传统手术一样, 只要行单纯疝囊高位结扎即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由于腹腔镜结扎的位置更高, 无需解剖腹股沟管, 因此, 复发率及并发症较传统手术低[4]。

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与传统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相比, 有着以下的优点: (1) 创伤小:传统的手术必须切开提睾肌, 在找疝囊及手术过程中对腹壁及精索各层造成损伤, 术后容易出现阴囊血肿等并发症, 而腹腔镜不经腹股沟管, 由于腹腔镜具有放大作用, 在腹腔镜下可以清楚地看到放大的内环口及其周围血管、输精管, 术中不游离精索, 只缝合内环口周边腹膜, 对内环口周围的血管及输精管等几乎不会造成损伤。皮肤切口小, 仅3~4mm左右, 不留瘢痕, 手术操作简单快捷, 因此, 患儿恢复快[5]。 (2) 手术时间短, 住院时间短, 下床活动时间短:手术时间一般10~25分钟, 平均18分钟, 术后患儿清醒后即可下床活动, 术后1~2天就可出院。而传统手术的手术时间20~40分钟, 平均30分钟, 术后2天方可下床活动, 术后5~7天才可拆线出院[6]。 (3) 复发率低:众多研究表明, 传统手术的复发率2%~4%[7]。本组350例, 复发3例, 复发率0.85%, 远远低于传统手术复发率。 (4) 并发症少:传统手术方法常会出现切口血肿, 阴囊血肿, 医源性输精管损伤, 医源性膀胱损伤, 医源性隐睾等并发症。腹腔镜术后不易发生阴囊血肿, 睾丸萎缩, 医源性隐睾等并发症, 具有明显的安全优势[8]。而本组病例仅出现8例阴囊积气, 未特殊处理自行吸收。

总之, 腹腔镜下疝囊高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疗效可靠等优点, 是临床值得推广的一种手术方式。

摘要:目的:探讨及评价腹腔镜下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2013年3月收治腹腔镜行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350例, 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350例均手术过程顺利, 手术时间1025分钟, 平均18分钟, 出现阴囊积气8例, 术后12天出院, 术后出现复发3例, 复发率0.85%, 无阴囊血肿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一种好方法, 具有创伤小、复发率低、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

关键词: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疝高扎术

参考文献

[1] 钱礼, 郑树森, 张启瑜.钱礼腹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31.

[2] 龚建安, 刘永存, 梁盛枝, 等.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疗效比较[J].实用临床医学, 2011, 12 (4) :81.

[3] 李正, 王慧兰, 吉士俊.实用小儿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531-535.

[4] 陈卫东, 李正平, 张昌庆, 等.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468例效果观察及复发原因分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1, 23 (1) :34.

[5] 姚干, 杨庆堂, 张庆峰, 等.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6 100例报告[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1, 16 (1) :19.

[6] 陈荣海, 马桂桃, 等.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 2011, 17 (3) :381.

[7] 龚建安, 刘永存, 梁盛枝, 等.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比较[J].实用临床医学, 2011, 12 (4) :81.

小儿疝气高位结扎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小儿外科择期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患者60例, 年龄3~8岁, ASAⅠ~Ⅱ级, 手术时间10~25min。随机分为喉罩组与气管插管组, 每组30例。喉罩组的手术种类为单侧23例, 双侧7例;气管插管组手术种类为单侧24例, 双侧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手术种类、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麻醉方法

术前禁食8h, 禁饮4h, 两组入室前肌肉注射阿托品0.01mg/kg, 氯胺酮5mg/kg。待患儿入睡后入手术室, 入室后检测心电图 (ECG) 、心率 (HR) 、血压 (BP) 、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 。麻醉诱导为丙泊酚2mg/kg, 后用面罩半紧闭吸入七氟醚, 氧流量2~3L/min, 吸入浓度前2min内8%, 后降至4%, 待下颌关节较松弛后插入喉罩 (喉罩组) , 喉罩气囊充气并检查有无口腔漏气和呼吸道梗阻 (如有漏气或呼吸道梗阻, 则重新插入或调整喉罩位置, 确保呼吸道通畅) , 或插入气管导管 (气管插管组) , 然后接呼吸机通气, 气腹期间维持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在35~45mm Hg。术中七氟醚吸入浓度2.5%~3.5%, 丙泊酚微泵静注3mg/ (kg·h) 。术中适当调整吸入麻醉药浓度, 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以满足手术需要。手术结束时停用七氟醚和丙泊酚, 待患儿脱氧后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稳定 (SPO2>95%) 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 平稳后送回病房。

1.3 观察指标

喉罩或气管导管置入前 (T1) 、置入即刻 (T2) 、置入后3min (T3) 、恢复自主呼吸时 (T4) 、喉罩拔除即刻 (T5) 、拔除后5min (T6) , 记录患者的心率 (HR) 、收缩压 (SBP) 、舒张压 (DBP) 、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 , 术中及术后的相关并发症 (心动过速、高血压、苏醒期躁动、咽喉不适、恶心呕吐、呃逆等) 。

1.4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同时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T1时HR、SBP、DBP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T3时与T2时比较喉罩组无明显变化, 气管插管组明显升高,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T4、T5时气管插管组的HR、SBP、DBP明显升高, 两组比较差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其他时点两组HR、SBP、DB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各时点SPO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术中和术后喉罩组并发症例数少于气管插管组。其中, 心动过速 (>100次/min) 、高血压 (>基础值的30%) 、苏醒期躁动、咽喉不适 (咽喉疼痛, 吞咽困难, 术后声嘶) 明显少于气管插管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腹股沟斜疝好发于小儿, 手术是治疗的有效方法。尽管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时间短, 但CO2对腹膜刺激大, 故全麻要达到一定的麻醉深度[1]。尽管气管插管下全麻比较安全可靠, 但气管插管可引起循环剧烈波动、苏醒期躁动、术后咽喉不适等不良反应。喉罩的应用是对传统插管技术的一种补充, 为呼吸道的建立与管理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且简便易行的手段。近年来, 喉罩在临床上应用已十分广泛, 喉罩置入技术相对简单且可应用于气管插管失败的困难插管。尤其是日间手术几乎涉及各种各样的手术和没有必要行气管插管的短小手术[2]。通过本组30例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应用中喉罩与气管插管比较, 喉罩有它独到的优点: (1) 喉罩使用技术容易学且易掌握。我们在观摩1例后即动手使用喉罩, 第1次置入成功率达81.3%, 2例第2次置入成功, 1例第3次置入成功。 (2) 应用喉罩可减少长时间用面罩通气对眼神经和面神经压迫而造成的损伤。 (3) 喉罩能主动控制呼吸道, 改变了以往小儿麻醉不易控制呼吸道的状况, 特别是在某些手术 (如眼科手术、小儿颈部手术等) 中应用气管插管无疑增加了刺激因素, 麻醉必须在较深程度下进行, 对心血管抑制较大。而喉罩克服了这些不足, 在较浅麻醉下, 咳嗽、呼吸抑制、支气管痉挛发生率比深麻醉少, 术中、术后患儿通气良好, 同时可减少心血管抑制和缩短苏醒时间。本组结果显示, 16例患儿苏醒时间均在10min以内。 (4) 应用喉罩不仅可使麻醉医师用双手进行记录、监测和给药, 而且无论是儿童和成人, 喉罩相比于面罩提供了一个更安全有效的通气道。本组结果显示, 应用喉罩很少有缺氧发生。 (5) 应用喉罩不需借助肌肉松弛剂和喉镜, 从而可避免使用琥珀胆碱后引起的术后肌痛及肌纤维成束收缩所造成的眼内压升高, 为眼科手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6) 在浅麻醉下, 喉罩比气管插管更易被耐受, 而且患者常在难以耐受喉罩之前就已清醒。本组结果显示, 拔除喉罩的时间均在术毕后5~10min之内。 (7) 使用喉罩术后咽喉痛发生率很低。据Alexander等[3]报道使用喉罩术后咽喉痛只有17%, 而气管插管可达47%, 面罩和口咽通气道可达10%。本组16例无一例发生咽喉痛。 (8) 置入和拔除喉罩对眼内压 (IOP) 影响很小, 这对眼科手术是很有益的。在使用喉罩期间, 胃内容物误吸是最严重的潜在问题。当应用正压通气且气道压力>20cm H2O时, 胃膨胀最易发生 (特别是小儿) 。为避免胃膨胀, 我们应在术中经常检查胃膨胀情况。

综上所述, 与常规插管相比操作简单, 能减轻患儿痛苦, 进一步提高麻醉操作的安全性;喉罩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麻醉。

参考文献

[1]杨冯睿, 蒋宗滨, 黄剑峰, 等.欧普乐喉罩在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 2009, 31:27-28.

[2]陈阳村.喉罩在小儿斜视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6, 8:121.

小儿疝气高位结扎术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32例病人, 男494例, 女38例;1个月~11个月27例, 1岁~3岁461例, 4岁~12岁38例, >12岁6例;术前诊断为双侧腹股沟斜疝105例, 右侧305例, 左侧122例。

1.2 手术方法

采用吸入和静脉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脐窝下缘作5mm切口, 常规建立8mmHg~10mmHg (1mmHg=0.133kPa) CO2气腹, 置入5 mm Trocar, 插入观察镜探查腹腔, 明确诊断。在戳卡旁用3mm Trocar芯垂直刺入皮肤直达腹膜外层后退出戳卡芯后置入3 mm分离钳, 调整患儿为头低脚高位15°。在腹腔镜监视下于患侧内环口体表投影处用尖刀垂直刺入皮肤直达腹膜外层, 经该处刺入穿好线环及0号慕丝线的10 mL注射器针头, 右手体外持针, 针尖在壁层腹膜外潜行, 环绕疝囊颈分别完成后、前2个“半圈”缝合后将线头套入线环内拖出并于体外打结后拖回腹腔内, 解除气腹, 用4/0可吸收缝线皮内缝合各切口。

1.3 结果

532例均成功实施了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 无中转开腹。除1例因气腹压力过高导致患儿面色潮红、苏醒延迟外, 其余未发生因护理操作不当所致的患儿术中低体温、阴囊气肿、精索血管损伤等并发症。

2 手术配合

2.1 术前心理护理和认知能力评估

术前1d巡回护士访视患儿, 通过眼神、微笑、召唤、拥抱、抚触等动作与患儿进行情感交流, 尽快消除患儿对陌生面孔产生的恐惧心理。同时对患儿的认知能力进行评估, 对认知能力差的患儿手术日在父母的陪伴下完成麻醉诱导和麻醉苏醒, 保证患儿能安静、平稳地度过围术期, 降低患儿因哭闹造成术中呕吐、误吸的风险。

2.2 脐部护理

术前1d除常规清洁皮肤外, 还应加强脐部护理, 先用消毒棉签蘸生理盐水清洗脐孔, 再用75%乙醇进行消毒。操作时动作应轻柔, 避免过度摩擦而增加术后切口不良反应的发生。

2.3 器械及用物准备

高清腹腔镜监视系统、摄像系统、冷光源、CO2气腹机及腹腔镜器械 (包括5mm 30°观察镜、3mm分离钳1把、5 mm Trocar 1个、3 mm Trocar芯1个、气腹针1枚) 。另外, 准备10mL注射器针头, 0号慕丝线1板, 4-0可吸收缝线1根。

2.4 巡回护士配合

(1) 系统性保温干预措施:在患儿入手术间前30min将室温调节至26℃~28℃, 并预先在手术台上平铺循环水变温毯, 设定水温为38℃。麻醉前清醒状态下让患儿自行排尽尿液, 以免术中损伤膀胱及增大手术野。七氟烷吸入诱导麻醉使患儿安静入睡后再行右上肢浅静脉穿刺补液, 术中静脉输注的液体加温至36℃~37℃, 既安全、可靠、舒适, 又对药液成分无影响[5], 同时应严格控制补液量。术中室温应维持在23℃~24℃, 湿度保持在50%~60%, 既可避免患儿发生低体温, 又可给术者创造舒适的手术环境[6]。术中尽可能减少暴露患儿的皮肤, 因小儿皮下脂肪少, 且单位体表面积是成人的2.0倍~2.5倍, 更易散热而不易维持体温的恒定[7]。 (2) 做好体位护理和气腹管理:全身麻醉后用布类或软垫将患儿的臀部垫高, 建立好气腹后调整患儿为15°的头低脚高位。术中严格控制气腹压力, 在良好肌松的情况下为8mmHg~9mmHg (1 mmHg=0.133kpa) , 即可充分暴露术野。充气流量设定在3L/min, 充气时应先慢后快, 从1L/min开始, 以免CO2蓄积。术中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及面色, 尤其是血氧饱和度。

2.5 器械护士配合

提前20min洗手, 再次检查腹腔镜器械的性能。将2根0号慕丝线穿入10mL注射器针头的针眼, 一根两头打结形成直径约3cm的线环, 另一根回线约5cm, 便于术者体内抽线和体外打结。常规建立气腹并置入5mm Trocar后, 先递观察镜探查腹腔, 明确诊断后递分离钳和带好线的10mL注射器针头缝合疝囊口。备好0.5%碘伏纱块用于镜头起雾、视野模糊时擦拭镜面, 最后递4/0可吸收缝线皮内缝合各切口。

3 小结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儿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 好发于2岁以内的患儿。由于患儿年龄较小, 对手术的认知能力差, 更易对陌生面孔和环境产生恐惧心理, 而患儿的情绪波动会导致血液重新分配, 影响回心血量和微循环, 增加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8], 故应尽量缩短母婴分离的时间, 让患儿以舒适、安静的状态度过围术期。围术期低体温作为一种不良刺激, 会促使机体做出一系列应激反应而降低患儿对手术感染的抵抗力, 影响循环系统、凝血系统的功能及药物代谢[9], 故应加强术中保暖, 给予系统性保温干预措施。因10mL注射器针头针尖较锋利, 可避免在缝合过程中损伤精索血管且更好地暴露手术野便于术者缝合疝囊口, 同时避免因腹腔脏器的重力性移位影响呼吸和循环。巡回护士在摆放体位时应垫高患儿臀部, 并在建立气腹后调整为头低脚高位15°。为了防止高碳酸血症和阴囊气肿, 术中应严格控制气腹机压力在8 mmHg~10mmHg, 并使用最低有效气腹压力。本组1例因气腹压力过高导致患儿面色潮红、苏醒延迟, 为便于术者体内抽线、套线和体外打结, 器械护士穿入10 mL注射器针头内的0号慕丝线的回线不宜过长, 以5cm为宜, 且线环直径约为3cm。

综上所述, 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手术护理配合简单, 易于掌握。

参考文献

[1]李宁, 张文, 周学锋, 等.单纯经脐腹腔镜在小儿复杂性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12, 33 (10) :751-753.

[2]戚士芹, 吕成超, 李辉, 等.二孔法腹腔镜下注射器针头腹膜外缝合治疗小儿斜疝[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11, 32 (12) :951-952.

[3]金祝, 刘远梅, 郑泽兵, 等.经脐单孔改良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14, 13 (2) :150-152.

[4]郭伟, 邓宁, 王佾, 等.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应用[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12, 11 (5) :360-363.

[5]朱丹, 周力.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56.

[6]骆如香, 陈云超, 张晖, 等.小儿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措施[J].吉林医学, 2011, 31 (32) :6664.

[7]黎檀梅.小儿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体温变化及综合维护[J].吉林医学, 2012, 33 (16) :3533-3534.

[8]褚丽霞, 王君娣.复合保温法在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电切术中应用的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 2012, 7 (6) :76.

上一篇:债务融资方式下一篇:《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