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麻无张力疝修补术

2024-08-23

局麻无张力疝修补术(共11篇)

局麻无张力疝修补术 篇1

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术是一种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手术方法, 创伤小, 缝合局部组织无张力, 具有传统方法无法比较的优点。河南省内乡县灌张镇卫生院2004年1月至2006年3月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平塞式无张力疝修补术26例,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6例, 男21例, 女5例。年龄21~73岁, 平均为47岁, 其中单侧腹股沟斜疝22例, 双侧疝1例, 直疝2例, 股疝1例, 嵌顿性疝2例, 复发性疝2例, 合并前列腺增生, 习惯性便秘,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11例。

1.2 方法

1.2.1 材料

均由上海泰康公司生产的“康泰”聚丙烯单丝平塞组合补片。

1.2.2 麻醉方法

术前30 min静脉点滴头孢曲松钠1.0 g。腹股沟区的神经支配来源于髂腹下神经, 髂腹股沟神经和生殖股神经, 以及第12胸神经的外周分支。用2%利多卡因5 ml+0.75%布比卡因5 ml+肾上腺素0.3 ml+0.9%氯化钠10 ml配成局麻液;在髂前上棘内2 cm处作一皮丘, 向内穿刺, 进入肌层后缓慢退针并注入局麻液5~8 ml, 穿透腹壁3个肌层后退针并注入局麻液4~6 ml;依次髂前上棘-脐方向, 从脐向耻骨方向进行皮下阻滞;再退针腹外斜肌腱膜下向内环内外侧注入局麻液4~6 ml, 以麻醉生殖股神经, 麻醉维持时间为8~12 h。

1.2.3 手术操作

依次切开组织, 精索内注入局麻液2~3 ml, 提起精索显露腹股沟管后壁, 此时探查直疝或斜疝并查看腹横筋有无薄弱缺损。疝囊较大进入阴囊者颈部切断, 远端留在精索上;近段游离至颈部, 缝扎经内环口还纳入腹。较小的疝囊从精索上游离至颈部结扎经内环口还纳入腹。用手指探查游离内环口组织, 相当于补塞大小, 精索的后方放入补塞并用0~00号可吸收线四边缝合固定在腹横筋膜, 腹直肌内缘及陷窝韧带上。游离腹外斜肌下的疏松组织切地止血后将已成形的预制补片置入腹股沟管后壁上, 根据患者的体型适当修剪 (避免卷曲或皱变) ;内段超过耻骨结节0.5 cm, 用可吸收线, 缝远端合至耻骨结节骨膜上, 内侧及近段缝合至腹直肌腹内斜肌上, 外侧缝合在腹股沟韧带上针间距2 cm, , 缝合补片裂口使精索宽松通过, 此时注意避开生殖股神经, 使补片完全平铺置入在腹外斜肌腱膜下;依次用可吸收线缝合腹外斜肌腱膜, 皮下层, 皮内连续缝合。合并股疝患者用一平片制作成网塞修补股管。

2结果

本组患者麻醉时间为5~8 min, 单侧手术时间为30~45 min, 双侧为60 min;术后2~4 h 可进食, 无腹胀及恶心;4~6 h可下床活动, 6例术后12 h口服双氯芬酸纳75 mg止痛;平均住院天数为5 d, 未发生并发症, 随访6~12个月无复发。住院费用较在硬膜外麻醉下其他类型补片修补术降1 500~2 000元。

3讨论

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能很好的完成腹股沟疝修补术[1] , 并有很多优势, 如:用利多卡因+布比卡因+肾上腺素混合液作局部麻醉维持时间为8~12 h, 优于单次硬膜外麻醉;患者很快恢复饮食及早期下床活动, 明显降低了整体医疗费用, 更适合呼吸循环功能不全及不能承受硬膜外麻醉的患者。目前采用的无张力疝修补材料多为三维结构, 其原理是减轻腹股沟区的压力, 以减少复发。而腹横筋膜的缺损和破坏是形成腹股沟疝的根本原因, 原发性腹股沟疝是在菲薄的腹横筋膜上的平坦的缺损, 常无真实的深度, 故用平补片修补就能达到腹股沟管后壁的加强, 再加补塞可达到圆满的效果, 同时减小三维补片对膀胱和精索及腹壁神经带来的不良刺激, 较大缺损也可以使用。笔者的体会①游离内环口组织, 相当于补塞大小, 精索的后方置入补塞并用0~00号可吸收线四边缝合固定在腹横筋膜, 腹直肌内缘及陷窝韧带上;②游离腹外斜肌下的疏松组织切地止血后将已成形的预制补片置入腹股沟管后壁上, 根据患者的体型适当修剪 (避免卷曲或皱翘) ;内段超过耻骨结节0.5 cm, 用可吸收线, 缝远端合至耻骨结节骨膜上, 内侧及近段缝合至腹直肌腹内斜肌上, 外侧缝合在腹股沟韧带上针间距2 cm, 缝合补片裂口使精索宽松通过, 使补片完全平铺置入在腹外斜肌腱膜下就能达到腹股沟管后壁的加强, 可达到圆满的效果, 用可吸收线间距2 cm, 缝合使补片周围组织紧密结合防止早期活动后卷曲和皱翘移位, 平塞组合补片是一种聚丙烯单丝材料回缩率低, 可以快速促进纤维组织向其内爬行生长而增加补片的强度。后期可吸收线被机体吸收, 宽松缝合补片裂口减小对精索压迫牵拉, 同时减小缝合线对膀胱及腹壁神经带来的不良刺激, 减少异物排斥反应, 维持腹股沟管后壁的爬行生长及重建。由于该补片临床应用时间不长, 后期是否出现补片僵硬及远期并发症而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需要进一步观察。

摘要:目的讨论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平塞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 对26例腹股沟疝患者行赫美平塞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结果全部患者均在局麻下完成手术, 无并发症, 患者术后47 d出院, 平均费用3 250元。结论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平塞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对人体生理功能干扰小, 术后恢复快, 并发症少, 简单经济易掌握的方法, 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使用。

关键词:腹股沟疝,局部麻醉,外科手术

参考文献

[1]陈杰, 那东鸣, 申英末, 等.局部麻醉在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5, 20 (2) :107-108.

局麻无张力疝修补术 篇2

摘要:目的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bassini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观察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两组结果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止痛药物使用率和复发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腹股沟疝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了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创伤较小,缩短了恢复时间。

关键词: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效果;腹股沟疝

腹股沟疝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腹腔内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的情况,在临床医学上被称之为疝[1]。在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方法治疗,以往采用传统bassini疝修补术治疗,在治疗后因为出现了严重疼痛的情况给患者的预后带来了很大的影响[2]。因此本文选取80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了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bassini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80例患者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为(60.25±5.28)岁,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29例。对照组年龄26~72岁,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1例;观察组年龄范围为28~75岁,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外科学会制定的《成人腹股沟疝、股疝和腹部手术切口疝手术治疗方案(2003年修订稿)》的诊断及分类标准。其中斜疝为65例,直疝为15例。经诊断,80例患者中没有心、肝、肺、肾功能不全患者以及在哺乳期妇女和孕妇。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传统bassini疝修补术治疗 对40例患者采用传统bassini疝修补术,首先对患者选择持续硬膜外麻醉,做好术前的常规准备,然后选择患者平行于腹股沟韧带的地方做一个斜切口,切口的长约为4~8 cm,然后将提睾肌切开口,寻找到病灶部位后进行传统的bassini疝修补术。

1.2.2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 对40例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首先对患者选择持续硬膜外麻醉,做好术前常规准备,然后选择患者平行于腹股沟韧带的地方做一个斜切口,切口的长约为4-8cm,然后将提睾肌切开,寻找到疝囊后,游离至腹膜外脂肪。如果患者的`疝囊较小则不宜切开,如果患者的疝囊较大,则需要从中间进行横断,在远端疝囊上做好止血措施,在近端进行封闭然后形成小的疝囊。接着将在高位游离的近端疝囊回纳到腹腔中,于腹股沟内环置入填充物,并进行固定,缝合4~8针左右。若疝环较紧可以剪掉2~3片的内瓣,如果是出现内环口比较大的情况,则可同时填入2个网塞。最后在确认已经充分止血后,再在腹股沟管内后放置已经成型的网片,这样可以使精索或圆韧带能够从补片的缺孔通过,并将补片平整的铺放后与腹股沟韧带以及联合肌健进行缝合固定,再逐层的将切口关闭缝合。

1.3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止痛药物使用率和复发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观察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两组结果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止痛药物使用率和术后复发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其中2例为术后疼痛,1例为尿潴留,1例为低热;使用了止痛药物的为2例,止痛药使用率为5.00%;无术后复发。对照组患者中有11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7.50%,其中7例为术后疼痛,2例为尿潴留,1例为低热,1例为阴囊水肿;使用了止痛药物的为10例,止痛药使用率为25.00%;出现了术后复发的为4例,复发率为10.00%,两组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三、讨论

在腹股沟疝治疗过程中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bassini疝修补术都是常用的治疗方 法[2]。传统bassini疝修补术虽然能够缝合缺损的腹壁,但是会导致患者在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患者常常因为疼痛而长期卧床,至少3 d不能下床进行活动,还需要采用镇痛剂来缓解疼痛感,这就容易导致尿路感染和肺部感染等相关的并发症发生,调查研究显示,传统bassini疝修补术的复发率高达10%~25%,因此在临床上逐渐被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所取代[3]。

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以腹股沟区解剖为基础,用于加强腹部沟管后壁的一种修补方法,该方法能有效地缓解传统治疗方法的张力问题,解决了术后多例患者出现疼痛的情况,具有疗效好、恢复快、并发症少和复发率低的特点,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在本次研究中应用在观察组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证实了其有效性。

综上所述,对腹股沟疝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了患者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创伤较小,且缩短恢复时间。

参考文献:

[1]佟建秋,张颖,张振文,等.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复发疝46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8):2253-2254.

[2]丁汝刚.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24):42-43,45.

★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研讨论文

★ 工装特性计算机检测系统研讨论文

★ 注册校名商标实践研讨的论文

★ 水电工程造价管控途径研讨论文

★ 云数据中心网络安全服务架构研讨论文

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护理 篇3

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然而传统的疝修补手术方式存在一些弊端:一是疼痛,因为手术要把缺损周边的肌肉强行缝起来,因此术中、术后都有疼痛感。有些病人术后甚至直不起腰来;二是传统术式张力大,术后复发率高,并发症多。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应用人工生物材料补片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符合生理解剖、创伤小、疼痛轻、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疗效满意的疝修补手术,做好病人术前术后健康指导和护理对病人的顺利康复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2006年7月~2012年6月9例腹股沟疝病人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护理效果满意,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2006年7月至2012年6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89例,其中男81例,女8例;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60.5岁,斜疝69例,直疝11例,滑疝1例,嵌顿13例,双侧疝9例,单侧疝80例,复发疝17例,所有病例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施行手术。手术时间45~60分钟,下地活动时间4~7小时,住院时间6~8天,对89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病人分别做好术前术后健康指导及护理结果,切口感染2例、无肺部感染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无异物反应及补片移位。术后随访一年,1例复发,无补体排斥病例。

2手术方法

均选择硬膜外麻醉。采用成形补片,按手术关键三步骤(即游离、回纳疝囊→置入充填物→放置补片),完成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1]。

3护理

3.1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手术前评估患者顾虑、恐惧、紧张程度,引导患者消除心理障碍,保持积极乐观的最佳状态;与同病室、同病种的患者交流,现身说教,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②术前指导。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此类手术的原理、优缺点及手术全过程,让患者选择手术方式自愿接受无张力疝修补术。指导患者注意休息保暖防止感冒,以避免因感冒时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不能按时接受手术而延长住院时间影响术后恢复。劝告吸烟者戒烟,多食富含纤维素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术前晚清洁灌肠做好肠道准备。

3.2术前准备。①进行三大常规、血生化、B超等各项术前准备,常规予以胸部X线放射、心电图、肺功能、肝肾功能检查,了解重要脏器功能。做好备皮、药物过敏实验,禁食6小时禁饮12小时,手术半小时前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②手术区域的准备:常规做到术前一天下午手术区域常规备皮,备皮后请患者淋浴、更衣,嵌顿疝急诊手术,给予手术区域备皮后肥皂水清洁手术部位皮肤。

3.3术后护理。

3.3.1观察生命体征。术后要注重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的变化,对伴有心功能不全病人应持心电监测24h~48h,以防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对伴有糖尿病病人应监测血糖变化。

3.3.2体位护理。无张力疝修补术一般术后平卧4~6小时,6小时后改15~30度低半卧位或自由体位,可在床上作翻身。低半卧位有利于减轻腹压和引流,有效预防切感染,促进切愈合,预防复发。

3.3.3饮食护理。一般病人术后6~12小时可进流质,以后循序渐进逐渐过度到半流质饮食、软食。第2天饮食恢复正常,宜选用高蛋白、高热量、高营养的食物,多吃粗纤维的蔬菜、水果等,以保持大便通畅,有便秘者应及时给开塞露通便或低压肥皂水灌肠,告知病人勿用力排便,嵌顿疝作肠切除肠吻合者术后应禁食,待肠道功能恢复后,方可开始进流质饮食。

3.3.4大小便的护理。术后一周内提倡采用马桶半蹲式排便,男性站立解小便,以减轻腹压减少切口疼痛、预防复发。

3.3.5伤口的护理。术后切口用1kg重沙袋压迫1~2小时,以利于止血及补片组织黏合。此术式创伤小,出血少,一般2~3天换药一次,如有渗湿、污染应立即更换,术后1周拆线,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2~3天,预防切口感染。

3.3.6活动与休息。由于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常规去枕平卧4~6h,术后4小时后可在床上适当活动,如翻声身。6~8h后鼓励患者早期下床轻微活动,如排便、室内行走。麻醉反应期后即可下床活动,早期活动,减轻了术后不适,降低了切口感染及术后肠粘连的发生率。老年患者不能下床者鼓励其多翻身,多做手腿伸缩动作,防此静血栓形成。应注意动作轻柔,不能负重,活动时间不宜过长,3~5天逐渐恢复日常生活。活动早期用手按扶伤口。

3.3.7一般護理。术后严密观察伤口及阴囊情况。本组手术患者因疼痛轻微,术后未用镇痛泵。少数人如疼痛剧烈可适当应用止痛剂。术后应多关心患者,从而使患者放松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同时指导患者,采用舒适卧位,平稳呼吸,咳嗽时用手轻压切口,以减轻疼痛,必要时睡前口服舒乐安定。同时使用阴囊带托起阴囊部,有阴囊血肿者局部用50%的硫酸镁湿敷,达到防止或减轻阴囊血肿的目的。

3.3.8术后指导。保暖,防止受凉、咳嗽;保持大小便通畅;劝患者戒烟;饮食时不笑,避免食物误吸入气管引起呛咳。少做下蹲的动作,诱导排尿或留置导尿等以避免引起增加腹压的一切因素,有利于伤口愈有效预防复发。向患者介绍适当活动对早日康复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益处,同时让手术成功的其他患者帮助启发使患者消除疑虑,有效配合。

4小结

局麻无张力疝修补术 篇4

关键词:局麻,无张力疝修补术,老年腹股沟疝,并发症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新型的疝修补术, 1989年美国的Rutkow医生首次施行这种手术至今已在美国及欧洲国家广泛开展。无张力疝修补术自1997年在我国逐步开展以来[1], 已被广大医师和患者接受, 其与传统疝修补方法和腹腔镜疝修补术相比有很多优势。2006年10月-2009年6月, 我院在局麻下完成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48例,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48例, 均为男性患者, 年龄51岁~82岁, 平均年龄63岁;

病程0.5年~12年, 平均3.5年;47例为单侧腹股沟疝, 1例为双侧疝;斜疝42例, 直疝6例;依据Nyhus 1998年提出的分型标准[2], Ⅱ型27例, ⅢA型15例, ⅢB型5例, ⅥB型1例。合并重度心肺疾患5例, 糖尿病2例, 原发性高血压25例, 1例合并有肝硬化腹水。

1.2 方法

1.2.1 术前30 min肌注盐酸布桂嗪100 mg.

1.2.2 局部麻醉方法:

2%利多卡因20 m L+生理盐水20 m L, 在髂前上后上2 cm处注射成皮丘后垂直注药于内斜肌深部10 m L, 再退至皮下呈扇状向上、内、下方向注药各5 m L;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前在筋膜下注药10 m L, 切开腱膜后在内环附近注药5 m L.

1.2.3 手术方法:

48例均采用美国Bard或德国Braun公司生产的锥形充填物和成型补片修补。平行腹股沟做斜切口3 cm~4 cm, 腹外斜肌切开后两侧分离与成型补片大小相当, 疝囊高位游离。补片固定采用“三针固定法”, 小疝囊予以内翻入腹腔, 大疝囊保留3 cm~4 cm处缝扎并离断疝囊做成一个小疝囊。疝囊底与网塞补片顶缝合1针, 将疝囊与网塞推入内环口内, 嘱患者咳嗽, 网塞花瓣张开不露出腹横肌腱弓为宜。精索下平片覆盖耻骨结节1.5 cm~2 cm[3], 最下1针固定在耻骨结节外2 cm腹直肌鞘上, 平整放置补片。鱼尾状开口处缝合1针, 使与精索间仅通过一指尖为宜, 尾端覆盖内环口平置于腹外斜肌腱膜下。

2 结果

48例手术均顺利, 麻醉效果满意。手术时间20 min~65 min, 平均31 min.术中再未用其他镇痛药, 术后5例口服止痛药1 d, 所有患者术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1次, 术后改口服抗生素3 d.住院时间24 h~36 h, 平均28 h;下床活动时间最短3 h, 最长6 h.无切口感染、阴囊血肿、尿潴留等并发症。48例随访2个月~24个月, 无复发和睾丸萎缩。

3 讨论

传统的疝修补术由于不符合腹股沟区解剖生理, 术后恢复慢, 复发率高, 并发症多 (7%~12%) [4]。1986年, Lichtenstein首次提出无张力疝修补术 (tension free herniop lasty) 的概念。由于无张力疝修补术符合解剖生理, 手术简单, 创伤小, 复发率低 (≤1%) [5], 术后恢复快, 逐渐取代传统张力性疝修补术, 但补片价格昂贵, 治疗费用高。本组48例均在局麻下完成手术, 平均手术时间31 min, 住院时间缩短, 治疗费用相对比硬膜外麻醉和全麻可减少1/3~1/2, 无1例复发, 而且没有脊髓麻醉和全身麻醉对全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和毒副作用。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术与硬膜外手术比较, 简单方便, 安全实惠。

由于老年人常合并心肺疾病、慢性便秘、前列腺肥大和过度肥胖等常致腹内压增高的慢性疾病, 加之老年人腹壁肌肉组织退变、萎缩、松弛等病理、生理特点, 使传统疝修补术术后复发率明显增加[6]。本组采取的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抗压力强、操作简单、组织损伤小、术后无张力及伤口恢复快的优点, 适合原发或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本组病例中为了减少术后复发及并发症, 我们术前做到积极控制血糖水平, 治疗心肺疾病, 控制肺部感染, 有效控制各种导致腹内压增高的因素;保持大、小便通畅, 以保证手术成功, 避免术后复发。

为了更好地降低无张力疝修补术复发率, 在无张力疝修补术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1) 术中不必广泛游离, 强求原有解剖结构, 但必须充分暴露疝囊、疝环及薄弱区域, 以保证修补完全。 (2) 填塞物过紧、过浅都易引起术后不适。补片的疝环成形切口大小应适当, 过小会引起缺血性睾丸炎, 过大则可能导致术后疝复发。 (3) 修补材料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固定必须牢固、可靠, 放置要平整, 充分展开, 无张力[7]。充填物与疝环缝合4~5针, 既使填充物固定更可靠, 又可使网片与组织充分接触, 促进其愈合。 (4) 网片平整置于精索后方时, 应与耻骨结节韧带、陷窝韧带、腹股沟韧带及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弓状缘缝合固定, 与耻骨结节韧带及陷窝韧带固定特别重要, 补片的下缘最好与耻骨梳韧带固定2~3针, 这也是防止疝的新发或复发的关键。 (5) 固定后检查充填物或补片放置的位置是否正确, 是否有薄弱处, 如有薄弱处应立即进行加强处理。

局麻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对人体生理功能干扰小、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手术方法简单的理想方法之一, 尤其适用于老年人和伴有其他合并症不能耐受其他麻醉的腹股沟疝患者。

参考文献

[1]马颂章, 李燕青.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J].临床外科杂志, 1998, 6 (4) :234.

[2]马颂章.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一些问题[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1, 21 (2) :67-68.

[3]Kark AE, Kurzer MN, Belsham PA.Three thousand one hundred seventy-five primary inguinal hernia repairs:advantages of ambulatoryopen mesh repair using local anesthesia[J].J Am Coll Surg, 1998, 186 (4) :447-455.

[4]吴肇汉.无张力疝修补术——疝修补手术的新趋势[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1, 21 (2) :65.

[5]侯利民, 姜洪池.腹股沟疝的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1, 21 (2) :113-115.

[6]房仲平, 肖乾虎, 施莉, 等.371例老年人腹腔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经验[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3, 18 (9) :546-547.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67例体会 篇5

【关键词】 无张力疝修补术;平片

【中图分类号】 R656.2+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170-01

疝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修补。手术方法可归纳为传统的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和经腹腔镜疝修补术。传统的疝修补术都存在缝合张力大、术后手术部位有牵扯感、疼痛和修补组织愈合差等缺点。经腹腔镜疝修补术,因硬件费用大,技术复杂,医疗费用高,目前临床开展较少。无张力疝修补术发展至今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其因复发率低,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手术指征宽[1]等原因得到迅猛发展。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应用广泛,但充填物的植入,加上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尤其是聚丙烯材质的充填物在局部逐渐成为一个质地坚硬的纤维团块,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而出现疼痛和异物感很难解决。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7例病人,男,62例,女4例,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64岁。双侧疝2例,股疝1例。Ⅰ型疝10例,Ⅱ型疝12例,Ⅲ型疝30例,Ⅳ型疝8例。发病时间6个月到30余年。疝的分型按中华外科学会疝与腹壁学组于2003年8月制定的成人腹股沟疝、股疝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的分型法[2]。

1.2 方法 全部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沿腹股沟管走行方向切口长6-8cm,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后,充分游离向外暴露出腹股沟韧带,向内暴露出联合腱、腹内斜肌弓状下缘。找到疝囊后高位结扎,疝患者腹横筋膜多变得薄弱,需要结节缝合几针以加强。采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聚丙烯材质的平片规格为15cm×30cm,一般可裁出两张平片。将一张或两张平片依据腹股沟管大小下方剪成舌形,上方沿长轴方向剪一缺口,平片置于精索后方,将精索由缺口通过,上方超过精索5cm。下放超过耻骨结节2cm,4号或7号丝线结节缝合两针,如为股疝则缝合在耻骨梳韧带和腔隙韧带上。外侧与腹股沟韧带内侧与联合腱及腹内斜肌腱膜结节缝合数3-4针。上方之补片缺口缝合两针,缺口大小以不压迫精索为原则。手术过程必须严格止血,如不确定应当果断放置引流。

2 结果

67例患者手术时间50-90分钟,术后第一天切口疼痛轻微,未用止痛药。术后第二天下床活动。引流术后第二天拔出。一例双侧疝病人,左侧直疝术后复发,右侧斜疝未复发,二次手术发现下方补片与耻骨结节缝合线断裂,补片上移,整张补片上已有致密纤维组织生长,将补片下缘与耻骨结节再次结节缝合4针,关闭缺损。术后随访一年未复发。

3 讨论

疝的手术治疗在国内,从术式选择到补片材料选择上种类颇多。各种补片依据不同理论基础,应用到不同类型的疝手术中,效果各有优、缺点。到底应用何种术式及选择何种补片,各医院根据具体情况和医生对技术掌握不同而各有选择。我们体会经腹腔镜疝修补术,硬件投入高,手术费用大,技术复杂,很难推广。传统开放疝修补术,因将不同组织强行缝合到一起,很难达到真正愈合,因此造成病人术后切口下方牵拉、疼痛而且复发率高。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所用补片价格昂贵,以我国目前经济情况,对于城镇低收入家庭和大多数农民患者仍很难承受。我院所使用的平片,费用仅为网塞式补片的一半,而且技术简单,术后效果良好,疼痛轻,恢复快,经济适用,更容易为大多数患者接受,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因我们开展此手术例数不够和随访时间短,对于合并有慢性咳嗽,前列腺增生排尿困难及习惯性便秘的病人术后效果及与其它材料在远期效果比较上尚缺少依据。

参考文献

[1] 马颂章. 腹股沟疝修补的现状和展望.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5,10(2):109-110.

[2]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成人腹股沟疝、股疝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 [C].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4; 19(2)∶126

局麻无张力疝修补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76例, 其中男169例, 女7例;年龄30~89岁, 平均66.3岁, 60岁以上者107例, 占60.8%。入选标准为单侧疝和初发疝, 其中斜疝126例, 直疝43例, 股疝7例。参照中华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腹股沟疝分型[2], 其中Ⅰ型27例, Ⅱ型112例, Ⅲ型37例。

1.2 材料

采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聚丙烯成型补片PHS、3DPL或平片。

1.3 局麻方法

术前常规肌注杜冷丁50mg, 常规消毒铺巾, 取经内、外环间平行于腹股沟之斜切口, 使用2%利多卡因20mL加生理盐水20mL配成1%利多卡因40mL备用。先在内环上方一指处皮肤进针打一皮丘, 沿切口向外环方向作皮内、皮下注射利多卡因5~10mL (肋下神经) , 外环下精索旁耻骨结节注射利多卡因3~5mL (生殖股神经的生殖支末梢) 。切开皮肤、皮下及腹外斜肌腱膜, 找到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 于最上端分别注射利多卡因1~2mL, 于精索内环出口的内侧腹横筋膜与腹膜之间生殖股神经行走处注射利多卡因5~10mL, 按揉1~2min, 麻醉完毕。

1.4 手术方法

所有手术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斜疝、直疝采用腹股沟韧带上切口网塞+平片修补, 股疝采用腹股沟韧带下切口仅用网塞填充修补。

2 结果

本组176例患者均经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愈。术中疼痛耐受良好, 手术时间25~90min, 平均38min;术后30min~12h即可下床活动, 住院时间1~7d, 平均2.8d。术后无1例出现切口感染, 2例出现尿潴留, 1例肺部感染, 3例阴囊积液, 并发症发生率为3.4% (6/176) 。随访2~24个月, 至今未发现1例复发。术后疼痛多于12~24h后出现, 均为轻度, 可以忍受, 短期内自行消失。

3 讨论

腹股沟疝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在4%~6%, 而60岁以上人群中发生率有所上升, 手术是临床治疗该病的有效方式。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低的复发率已得到证实[3]。腹股沟无张力力疝修补术符合解剖生理、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疼痛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和复发率低, 已逐渐取代传统张力性疝修补术。

目前我国大部分腹股沟疝手术仍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的住院手术, 术前、术后禁食, 留置尿管、术后卧床等, 术后并发症随之增加, 住院时间较长, 花费较高, 因此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的优点显示不明显, 反而加重了患者的住院负担, 同时也因为术前评估考虑到麻醉的风险而限制了部分合并慢性心肺疾患等疾病的老年患者, 导致患者失去积极有效的治疗机会。我们采用局麻行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就是根据腹股沟区的解剖和神经支配特点, 针对支配腹股沟区的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和生殖股神经进行的局部神经阻滞麻醉, 针对性强, 麻药用药量小, 术中肌松完善, 术中和术后疼痛轻微。采用局麻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有以下几个优点:局麻最大的优点就是安全性, 即使是老年或以往术前评估不能耐受腰麻或全麻手术的患者也是如此;术中患者清醒, 可通过咳嗽帮助证实腹壁缺损, 帮助补片展开, 评估修补的牢固性;术后循环、呼吸的并发症明显降低:有文献报道[4]硬膜外麻醉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可高达20%, 本组仅发生2例尿潴留, 避免了导尿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患者术后30min~12h即可下床, 降低了肺部感染的发生;患者恢复快, 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减少总住院费用, 条件允许的医院可开展日间手术;不增加术后复发率:根据我们近2年的术后随访无1例复发。

局麻下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手术相比, 具有方法简便、手术指征广、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和复发率低的优点, 能明显降低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患者及家属的满意程度高。该手术的应用不但解决了患者畏惧手术及麻醉, 惧怕输液、置尿管、卧床没人照顾等心理负担, 特别是为老年人尤其是合并心肺疾患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提供了一种更安全、可靠、简便、经济的治疗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局麻下施行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 我院采用人工合成材料在局麻下行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176例, 对麻醉效果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和复发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6例患者术中疼痛耐受良好, 平均手术时间38min, 术后30min~12h即可下床活动, 住院平均2.8d。术后无切口感染, 出现2例尿潴留, 1例肺部感染, 3例阴囊积液。结论 局麻下行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简便、经济的方式。

关键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局麻

参考文献

[1]吴在德, 吴肇汉.外科学[M].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88-395.

[2]马颂章, 郑民华.成人腹股沟疝、股疝手术治疗方案 (修订稿) [J].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4, 1 (9) :84.

[3]肖乾虎, 陈建川.716例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04, 11 (6) :526.

局麻无张力疝修补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患者160例均为男性, 年龄40~86岁, 排除严重心脑血管、严重咳嗽以及手术禁忌患者, 依据两种疝修补术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至两组。观察组80例患者采用改良疝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 年龄45~86岁, 平均 (60.2±3.5) 岁, 治疗组80例患者采用传统疝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 年龄44~84岁, 平均 (60.1±3.4) 岁, 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均在手术中证实同侧腹膜沟直疝与斜疝并发的复合疝,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材料

采用聚丙烯网塞补片。

1.2.2 麻醉

两组均采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 使用国药准字H20045249盐酸利多卡因20 m L:200 mg加40 m L0.9%生理盐水稀释, 采用皮下局部多次分层阻滞浸润麻醉的方法。

1.3 手术方法

观察组为改良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 选择腹膜沟斜切口长约6 cm, 神经与精索的保护均与传统的手术方法相同。术中证实为同侧斜疝与直疝同时存在的复合疝, 打开疝囊并游离, 游离腹壁下血管发现腹壁下血管两侧的腹横筋膜均薄弱或缺损, 直疝三角处缺损明显, 未能触及明显的内环感, 原则是完整、高位游离疝囊, 而不做切除或结扎, 但对大、中疝囊将其横断, 近端保留长度与改良锥形网塞的高度一致, 远端止血后敞开旷置, 将斜疝囊托至腹壁下动脉内侧, 使斜疝与直疝疝囊合并成一个较大的直疝疝囊, 于腹股沟管后壁远端即直疝三角区远端行联合肌腱或腹直肌外缘与髂耻束、腹膜沟韧带、耻骨肌筋膜加强缝合一到两针, 形成一强有力的新“腹横筋膜”, 加强了后壁、缩小了直疝三角区“腹横筋膜”缺损范围, 形成一新的直疝三角区缺损区即“新的内环口”, 把修剪成斜形的锥状网塞锥尖朝向腹膜置入新的“内环口”, 行网塞内叶瓣周围与新内环口周围的新的“腹横筋膜”固定, 再将补片铺在已游离的精索后方, 加强腹膜沟管后壁, 精索自补片缺口通过。补片的内侧达腹直肌外缘下, 外侧达腹膜沟韧带, 下达耻骨结节后下肌筋膜并分别固定, 缝合腹外斜肌腱膜, 重建外环口, 关闭切口。

治疗组为常规的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 麻醉、手术切口、游离精索及疝囊同观察组, 术中证实为同侧斜疝与直疝同时存在的复合疝, 分别处理斜疝、直疝疝囊, 把网塞植入内环口并固定于腹横筋膜上, 再将补片铺在已游离的精索后方, 加强腹膜沟管后壁, 精索自补片缺口通过。补片的内侧达腹直肌外缘下, 外侧达腹膜沟韧带, 下达耻骨结节后下肌筋膜并分别固定, 缝合腹外斜肌腱膜, 重建外环口, 关闭切口。

1.4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 术后并发症包括复发、术后疼痛、术后异物感、阴囊水肿等。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n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手术顺利。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35~65 min, 平均 (48±5) min。术后1 d下床活动;住院时间2~5 d, 平均 (3±0.5) d;术后出现阴囊水肿2例, 于手术后1月消失;慢性疼痛3例, 均未使用止痛药, 经物理治疗疼痛消失;尿潴留1例;局部异物感1例;无感染病例;无复发;无死亡病例。住院费用共计5 000~6 000元, 平均 (5 400±120) 元。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35~60 min, 平均 (47±5) min。住院时间2~5 d, 平均 (3±0.4) d;术后出现阴囊水肿4例, 于手术后1月消失;慢性疼痛6例, 均未使用止痛药, 经物理治疗疼痛消失;局部异物感4例;尿潴留2例;无感染病例;复发病例3例;无死亡病例。住院费用共计5 000~6 000元, 平均 (5 400±115) 元。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613, P=0.01<0.05) , 见表1;两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26、0、0, P>0.05) , 见表2。

3 讨论

腹膜沟疝是普外科多发病、常见病, 多由于先天性解剖异常及后天性腹壁薄弱或缺损所致, 手术是彻底治愈的唯一方法[3]。腹膜沟疝按其解剖类型分为斜疝、直疝、股疝, 可以单发, 也可以同时发生, 包括单侧或双侧。其中同侧斜疝与直疝同时发生的腹股沟复合疝即传统意义上的斜疝和直疝同时位于同一侧, 腹壁下动脉的内外侧均有疝囊突出, 形似“马鞍”称为“马鞍疝”, 据国内外统计“马鞍疝”的发病率为4%~4.6%[4]。目前治疗腹膜沟疝的主要方法为各种各样的无张力修补术, 去完整地修补耻骨肌孔。腹腔镜下腹膜沟疝修补被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持肯定意见, 如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快;但它存在一些缺点, 如较开放手术更困难、学习曲线更长、需要在全麻下进行、手术时间长 (均在60 min以上) 、费用高 (均在7 000元以上) 等;它只能算作是一种手术方法, 而非微创手术[5,6]。目前研究并没有发现腹膜前无张力修补和腹腔镜下无张力修补术在手术复发率与开放式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间有差异[7]。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的特点是锥状设计, 网塞妥善固定并使外瓣在腹膜前间隙内张开, 可针对性修补内环口处缺损, 通过改变其方向, 分解此处腹压, 达到修补和减少复发的目的[8]。该组病例主要开展的是改良疝环充填式修补复合疝的治疗方法, 通过临床资料的比较, 可见观察组的术后疝复发等总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两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别。观察组病例中网塞均在术中根据重建“内环口”的缺损情况修剪成斜椎状体, 更能适合局部缺损的修补要求, 见图1。

使其既能修补缺损又能减少直疝三角处缝合从而达到减小张力的目的、作用, 将修剪的锥状网塞的伞状锥尖朝向疝囊底部腹膜, 塞入缺损后的网塞基底在腹横筋膜水平, 网塞内叶瓣周围与新建“内环口”四周固定, 再将补片平铺于游离的精索后, 缝线将补片分别固定于腹膜间韧带、联合肌腱、耻骨缘的耻骨肌腱膜组织上, 补片缺口容纳精索通过后, 将两尾端缝合重建内环口。补片的置入, 完成了补充耻骨肌孔的完整修补。术中根据患者局部缺损大小及体型特征修剪网塞及补片的整体形状, 有利于分解腹腔压力, 减少网片张力, 既修补了内环口处又修补缩小的直疝三角。此方法较使用多个网塞联合修补方式减少了术后不适感及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较叠加修补减少了修补后的复发率[9]。此方法强调了腹横筋膜的修补, 更符合人体解剖和生理结构, 为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术中提高手术技巧, 仔细游离精索及腹壁下血管, 把疝囊合二为一, 把直疝三角远端缝合一到两针, 缩小了直疝三角远端缺损范围, 形成了一个相对较小的新“直疝三角区”, 为改良疝环充填式修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另外局麻下腹膜沟疝修补术已在多家医院广泛开展, 此方式有许多优点, 耐受性好, 除合并有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等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外均可采用, 与其他麻醉方式相比较, 费用低廉, 手术时间短, 恢复快, 大大降低了患者的住院费用[10]。

通过对比研究发现, 局麻下改良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是治疗同侧腹股沟复合疝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特别在基层医院腹腔镜技术还不太成熟的情况下, 是外科医师和患者的可靠选择, 其具有费用低、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 治疗效果良好, 值得推广。但腹股沟疝的表现形式各异, 手术者应结合患者的个人危险因素及疝的解剖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提倡实行腹膜沟疝修补的“个体化”的治疗原则, 而不应由患者的要求、外科医生的喜好及规定的标准方式决定。

摘要:目的探讨局麻下改良疝环充填式无张力复合疝修补的应用。方法 方便选取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6年1月, 该院收治的同侧腹膜沟斜疝与直疝并发的复合疝的患者160例, 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80例, 观察组为局麻下行改良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 治疗组为常规的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 观察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 1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均在手术中证实为复合疝.观察组与治疗组患者慢性疼痛及复发等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发生并发症共7例, 治疗组发生并发症共19例,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613, P=0.01<0.05) , 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26、0、0, P>0.05) 。结论局麻下的改良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是治疗同侧腹膜沟复合疝患者较为理想的术式, 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关键词:局麻,复合疝,改良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治疗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 (2012年版) [J].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3, 18 (3) :285-287.

[2]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 (2012年版) [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3, 7 (1) :1-3.

[3]吴章, 吴玉泉, 刘伟, 等.局部麻醉下网塞充填式与平片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对比观察[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4, 8 (5) :444-446.

[4]Deysine M.Inguinal hernia rrhaghy:25-year results of technical improvements leading to reduced morbidity in 4029 patients[J].Hernia, 2006, 10 (3) :207-212.

[5]唐健雄.再谈腹股沟疝的规范化治疗[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6, 21 (2) :81-84.

[6]杜俊义, 李铁军, 王佾, 等.成人腹股沟疝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与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的疗效比较[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4, 8 (5) :54-56.

[7]Farooq O, Bashie-ur-Rehman.Recurrent inguinal hernia repair by open preperitoneal approach[J].J Coll Physician Surg Pak, 2005, 15 (5) :261-265.

[8]宋大鹏, 盛歆寐, 韩松, 等.网塞充填式腹股沟疝修补术50例[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4, 8 (1) :71.

[9]王轶伟, 孙桂森, 谷川.局麻下kugel改良手术治疗37例马鞍疝临床分析[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1, 5 (2) :226-227.

局麻无张力疝修补术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06年8月—2009年12月共进行50例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 男45例, 女5例, 年龄46岁~70岁, 平均年龄 (58.43±12.13) 岁;其中斜疝38例, 直疝12例;所用补片为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Bard m esh perfixR plug产品。与同期进行的传统疝修补术50例进行比较, 男41例, 女9例, 年龄45岁~72岁, 平均年龄 (57.52±14.68) 岁;其中斜疝45例, 直疝5例;采用Bassini法修补40例, Ferguson法修补7例, M cvay法修补3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组

采用连续硬脊膜外麻醉,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 于腱膜深面上下稍做分离, 暴露腹股沟韧带及联合腱, 分离提睾肌, 游离精索, 找到疝囊, 确认后将疝囊完全游离至疝囊颈部, 如疝囊较小则不做切开, 直接将疝囊经内环口翻入腹腔。疝囊较大时则将疝囊横断, 远端不做处理, 近断端结扎, 使大疝囊变成小疝囊, 再将“小疝囊”逆行推入内环口翻入腹腔, 然后将锥形充填物充填入疝环内, 充填物外瓣边缘与腹横筋膜缝合固定。提起精索, 于精索后平铺网状补片, 覆盖整个腹股沟管后壁, 四周固定, 其外下方与腹股沟韧带缝合, 下方与耻骨区腱膜组织缝合, 内上方与联合腱缝合, 最后缝合腹外斜肌腱膜、皮下组织及皮肤。所用缝合线为2-0的普理灵线。

1.2.2 传统疝修补手术组

采用连续硬脊膜外麻醉,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 于腱膜深面上下进行分离, 暴露腹股沟韧带及联合腱, 分离提睾肌, 游离精索, 找到疝囊, 确认后将疝囊完全游离至疝囊颈部, 于内环口处高位缝扎, 剪去多余的疝囊。然后视疝的大小和类型分别行Bassini法、Ferguson法或M cvay法修补, 逐层闭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 平均手术时间:从麻醉后开始计时, 到手术结束患者推出手术室停止计时。 (2) 术后疼痛评分参照肖军章的口述疼痛分级评分法 (V R S-5) :a) 轻微的疼痛, 1分;b) 引起不适感的疼痛, 2分;c) 具有窘迫感的疼痛, 3分;d) 严重的疼痛, 4分;e) 剧烈的疼痛, 5分。 (3) 术后患处牵拉感:根据患者自身感觉对患者术处的牵拉感进行评分:a) 无牵拉感, 1分;b) 轻微牵拉感, 2分;c) 明显牵拉感, 3分;d) 剧烈牵拉感, 4分。 (4) 术后下地时间:根据患者手术情况结合自身伤口情况, 患者首次下地后计算离手术日的时间; (5) 术后并发症:观察患者是否有阴囊血肿、尿潴留、伤口感染; (6) 平均住院时间; (7) 术后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无张力疝修补术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传统手术组 (P<0.01) , 具有统计学意义。无张力疝修补术组患者术后当天疼痛感明显小于传统手术组 (P<0.01) , 并且术后牵拉感也比传统手术组轻很多 (P<0.01) , 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2.2 术后并发症和术后复发情况比较, 见表2.

3 讨论

腹股沟疝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一般均需手术治疗。传统的腹股沟疝手术为了修补缺损, 采取各种方法将疝周组织强行缝合在一起, 破坏了原有的正常生理解剖结构, 损伤大, 造成患者术后疼痛时间长, 恢复慢, 复发率高。有资料报道其术后5年复发率达10%~15%, 而复发性疝经过再修补术后复发率更是高达20%~30%[1].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为何存在如此多的不足, 主要可能由以下原因导致: (1) 腹股沟疝多发于老年患者, 由于患者年龄较大, 肌肉腱膜、筋膜的胶原合成及转换功能退化, 致使局部腹横筋膜胶原减少, 肌肉筋膜脆弱, 不能抵抗因种种原因引起的腹腔内压力增大。 (2) 传统的疝修补术在腹股沟原有缺损的邻近组织上修补, 而修补组织的本来功能已存在退化, 其抗腹压能力差, 故修复后局部组织抗腹压的张力也较差; (3) 联合肌腱同腹股沟韧带的缝合是两种不同解剖结构组织的缝合, 由于组织存在差异, 因此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愈合; (4) 传统疝修补术将不同解剖平面的组织强行缝合, 将导致组织错位对合, 从而引起张力过大。因此, 传统的腹股沟修补术已不能完全解决患者对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从Lichtenstein提出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概念, 到G ilbert和R utkow等又进行了改进和完善无张力疝修补术, 使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效果更加确切[2]。无张力疝修补术继承了传统疝修补术加强后壁的观点, 摒弃了将不同性质、不同解剖位置的组织拉拢缝合的做法, 利用人工合成材料修补, 不破坏原有的解剖结构, 真正达到了对腹股沟疝的无张力修补。该术式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疝修补术, 自从1997年在我国开展以来, 虽然时间不长, 但应用日益广泛, 已经逐步显示出其优越性。笔者认为, 应用该手术方法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 操作简单, 手术时间短, 术后无明显疼痛及牵拉感;除了感觉切口本身有轻度疼痛外, 患者其他部位无任何不适。 (2) 抗生素使用率低:采用该种手术方法后, 患者术后很少出现发热, 体温大部分保持在37.5℃以下, 只需术后使用1~2次抗生素, 降低了费用, 避免了抗生素耐药性的发生。 (3) 术后恢复快, 通常术后6 h即可下地行走, 2 d~3 d即可恢复正常活动, 对预防卧床而引起的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极大的益处。而传统手术方法术后需3 d绝对卧床, 这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非常不利, 易发生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心脑血管并发症等。 (4) 适应范围广, 适用于各种初发和复发的腹股沟疝。大部分老年病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慢性前列腺增生等慢性疾病, 采用传统的手术方法后, 由于原有慢性疾病的影响, 术后复发率比较高, 医患皆有顾虑。而采用该种手术方法, 由于手术部位不存在张力, 原有疾病发作与否与复发无关, 不用担心术后恢复情况, 这样使腹股沟疝患者的手术适应证较以前明显拓宽。鉴于上述情况, 笔者认为该种方法适用于除嵌顿性疝、绞窄性疝有感染可能者外任何年龄和类型的疝, 特别适用于年老体弱、巨大腹股沟疝或复发疝患者。在降低术后复发率方面有较大提高, 较传统方法优势明显, 符合疝修补的发展趋势, 值得推广应用。然而, 由于补片材料全系进口, 价格比较昂贵, 平均住院费用较传统方法明显增加, 差异明显, 对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影响, 若补片价格能够下降或使用国产的, 应用前景将更加广泛。本文研究发现, 无张力疝修补术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时间均小于传统手术组, 术后疼痛轻, 牵拉感小, 并发症和复发均少于传统修补术组。无张力疝修补术组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优势明显, 体现在补片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纤维细胞可在内生长, 增加了伤口的恢复速度, 我们认为和以下几方面密切相关: (1) 以锥形充填物和网状补片进行修补, 仅需疝囊充分高位分离不要求高位结扎, 分离后将填充物塞入内环, 四周确实固定在腹横筋膜上即可, 无需对腹股沟结构做精细解剖和高张力修补, 从而避免了传统张力修补方法损伤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及腹股沟大血管可能。 (2) 充填物及网状补片为无张力修补提供了条件, 填充物受到腹腔压力时, 可使压力迅速扩散到各个方向, 起到缓冲作用, 从而患者术后不会出现严重疼痛及牵拉感;精索位置没有变化, 腹股沟保持原状, 故局部无隆起[3]。 (3) 由于该术式设计合理、巧妙, 符合疝修补原则, 材料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几分钟内在体内纤维蛋白的凝胶作用下与组织黏合固定, 其网片能刺激周围组织发生纤维细胞反应, 迅速恢复并加强组织的强度和弹性[4], 使腹股沟后壁形成坚固的屏障而得到持久的加强, 故复发率显著低于传统术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项更符合人体解剖结构的治疗方法, 随着补片的国产化, 加上手术操作简便、迅速、安全, 住院时间短, 术后恢复快, 疼痛轻, 术后并发症少, 复发率低等优势, 其疗效明显优于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 故无张力疝修补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侯利民, 姜洪池.腹股沟疝的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1, 21 (2) :113.

[2]Rutkow IM, RobbinsAW.M esh plugherm iarepair:afollowup report[J].Surgery, 1995, 117 (5) :597.

[3]Rutkow IM, Robbins AW.The M arlex m esh Perfix plug qroinherm ioplasty[J].EurJSury, 1998, 164 (7) :549.

局麻无张力疝修补术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6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198例腹股沟疝患者, 女72例, 男126例;年龄20岁~72岁, 平均年龄52岁;直疝36例, 腹股沟斜疝16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 99例采用传统疝修补术, 99例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

1.2 治疗方法

2组病例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术前2 h常规使用1次抗生素, 均选择腹股沟斜切口, 无张力疝修补术保护好暴露的髂腹下神经及游离的精索, 疝囊不大者未给予切开。将疝囊及内容物还纳入腹腔, 将修剪好的补片置于精索后方, 以补充腹股沟管后壁的缺损处, 用粗丝线缝合在腹壁上的牢固处, 缝合切口, 术毕。传统疝修补术采用Bassini法。

1.3 术后处理

2组患者术后均切口常规沙袋压迫4 h~24 h, 无张力疝修补术组患者术后1 d下床活动, 传统疝修补术组患者术后4 d下床活动。

2 结果

2 组患者经手术均痊愈后出院。平片式补片无张力疝修补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传统疝修补组;传统疝修补组术后疼痛要强于平片式补片无张力疝修补组;平片式补片无张力疝修补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疝修补组。2组相关指标分别见表1、表2。

3 讨论

3.1 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方法的特点

其将腹股沟管周围不同组织高张力缝合来修补腹壁的薄弱或缺损, 其不足之处表现在: (1) 手术把不符合人体生理结构的不同组织相互缝合, 术后张力高, 大部分患者术后出现切口区紧张性疼痛, 牵拉感较强。 (2) 术后恢复正常活动、劳动的时间较长。 (3) 复发率较高, 达5%左右。 (4) 优点是费用较低。

3.2 无张力疝修补术适应证及优点

(1) 中老年患者。 (2) 伴有严重内科疾病的老年腹股沟疝。 (3) 复发疝。另外有文献报道也适宜巨大疝、切口疝、滑疝、复合疝等, 对此笔者体会不多;但其不适宜儿童疝, 对于嵌顿时间长、绞窄性疝及局部组织有明显水肿者, 也不适宜此手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比较无张力疝修补术有以下优点: (1) 无需腹壁松弛, 不受麻醉限制, 连续硬膜外麻醉、局麻均可完成手术, 使部分患者在门诊完成手术成为可能。 (2) 操作过程相对简单, 手术时间短, 切口较小, 局部损伤少。 (3) 应用人工合成材料替代“张力性”的缝合, 术后患者无牵拉样疼痛, 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传统疝修补术, 术后恢复快,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早于传统术式。 (4) 手术适应证较宽, 对老年患者、双侧疝、复发疝的治疗更为适合, 有严重内科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前列腺增生、慢性便秘、肝硬化腹水等传统性疝修补是禁忌证, 而无张力疝修补能顺利完成手术。 (5) 由于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是人工材料植入, 防治术后感染是至关重要的, 故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6) 缺点:由于材料较贵, 患者实际支付住院费用较传统术式高, 相信不久的将来会开发出价廉物美的材料, 让更多的患者愿意选择无张力疝修补术。 (7) 仍有一定的复发率, 国外报道为0.5%, 国内小于1%, 本组无复发病例。进一步降低复发率除与疝的类型、患者年龄和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有关外, 规范操作技术也很重要, 应由训练有素的医师主刀完成手术。

3.3

与传统的腹股沟疝修补术比较, 无张力修补术患者痛苦小 (无牵拉感) , 进食早, 无精索水肿及尿潴留发生, 解决了以往疝修补术局部严重的牵拉感和恢复缓慢的缺点, 并降低了以往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的复发率。我们认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是可以普遍采用的一种手术方式, 希望其能在广大基层医院普及。

摘要:目的 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优缺点。方法 将198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2组, 99例行传统疝修补术, 99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结果平片式补片无张力疝修补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传统疝修补组;传统疝修补组术后疼痛要强于平片式补片无张力疝修补组;平片式补片无张力疝修补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疝修补组。结论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的患者下床活动早, 能早期进食, 精索无水肿, 无疼痛发生, 重体力劳动者无复发。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疗效更好, 人造网片的使用是疝修补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腹股沟疝,疝修补术,无张力,传统手术

参考文献

局麻无张力疝修补术 篇10

【关键词】 腹股沟疝; 无张力疝修补术; 围手术期护理

腹股沟疝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传统的疝修补术是将不同解剖组织和层次强行机械缝合在一起,张力大,愈合差,易撕裂[1],而且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较高,给患者身心带来了一定影响。近年来,传统疝修补术已逐渐被无张力疝修补技术替代。因其手术操作简单,术后痛苦小,复发率低,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成年人腹股沟疝和股疝,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者,及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或其他内科疾病无法接受传统术式者[2]。我院2005年1月~2010年6月对108例腹股沟疝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08例,年龄16~65岁,平均45岁,男84例,女24例;斜疝90例,直疝18例;均无严重心血管系统疾病。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18例,冠心病6例,原发性高血压32例。

1.2 方法 均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按手术关键三步骤(即游离、回纳→置入充填物→放置补片),完成充填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3]。

2 围术期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为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此手术的优点、可靠性、临床发展情况。对一些特殊患者,根据个性特点对其进行开导,解除思想顾虑,也可引导同类患者进行交流,消除恐惧感,增强对手术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还可以请手术成功患者现身说法。

2.1.2 术前准备 皮肤护理是防止切口感染,避免疝复发的重要措施,所以手术区域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常规做到:①手术前一天下午手术区常规备皮。由于手术切口距会阴部较近,容易污染,备皮须彻底且防止损伤皮肤,老年患者在备皮过程中应注意保暖,防止受凉诱发呼吸道感染致咳嗽而增高腹压。②备皮后请患者淋浴、更衣。③协助医师以龙胆紫和碘酊在手术处画出站位时疝囊的轮廓和卧位时腹壁缺损区及手术切口。④对慢性肝炎、呼吸道感染、糖尿病及有手术区皮损的患者按医嘱给以预防性抗生素。做好药物过敏试验、血常规、血糖、肝肾功能、X线胸透、心电图、B超等检查,为选择最佳手术期提供必要的临床依据,减少及避免医疗隐患。

2.2 术后护理

2.2.1 病情观察 患者术后回病房后,去枕平卧4~6 h,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麻醉消失可以自由体位。对于手术较小的直疝或斜疝,术后4~6 h可下床活动。疝环巨大的疝应适当延长卧床时间,术后1周可恢复正常工作。

2.2.2 切口护理 注意伤口有无渗血,切口局部加压沙袋,根据患者年龄选择适宜沙袋重量。由于该术式创伤小、伤口渗液少,不需每日换药,术后1周伤口拆线。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1 d~3 d,预防切口感染。如有咳嗽用手按扶伤口。

2.2.3 术后疼痛的护理 术后伤口疼痛多在麻醉作用消失后出现,疼痛个体差异性大,与个体对疼痛的敏感性和耐受疼痛的意志有关,护士应注意观察病人疼痛的部位和程度,关心、体贴病人,与病人耐心交谈,解释术后疼痛发生的原因、持续时间、常用的处理方法、应用止痛药物的利弊,让病人有心理准备,解除因疼痛而致的紧张、恐惧感。对感觉较疼痛和影响睡眠者,及时报告医生予以对症处理。

2.2.4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因麻醉、手术创伤以及术后疼痛常诱发高血压、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在术后72 h最易并发心肌梗死[4]。

2.2.5 饮食护理 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消化道基本无影响,因此麻醉后6~8 h可恢复饮食,术后当晚进流质饮食,随着病情的恢复,可逐渐改为普通饮食。指导患者多进食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从而避免腹压的增高。

3 结果

本组术后均恢复良好,主诉在住院期间承受痛苦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术后6 h即可下床行走,极大地减少了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引起的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未出现感染,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一年随访无1例复发,效果良好。

4 讨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作为一项新技术,因具有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5],已逐渐成为疝修补术的首选方式广为应用。无张力修补术禁忌证少、适应证广,尤其对于不能耐受椎管内麻醉的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局部麻醉下也能完成。术后疼痛轻,患者能较早下床活动,极大地减少了患者因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如尿潴留、便秘、褥疮、血栓性静脉炎等,逐渐为患者接受。 手术前后制定以患者为中心的合理护理计划,积极做好术前、术后知识宣教及康复指导,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康复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6]。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因为有人工材料的植入可能引起患者术后担忧、焦虑、不安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在护理中应加以重视,不可忽略。总之,围手术期护理是患者手术成功与术后康复的关键,对有效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马颂章.无张力疝修補手术的进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20(9):564-565.

[2]张艳军.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护理体会.中国社区医师,2007,9(9):111.

[3]谢亮海.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32例临床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05,22(9):13-18.

[4] 赵凤霞,李玉峰.腹股沟斜疝术后冰袋冷敷与沙袋压迫的对比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11A):2867-2868.

[5]吴肇汉.无张力疝修补术——疝修补手术的新趋势.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2):65.

局麻无张力疝修补术 篇11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入我院的腹股沟疝患者10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对照组采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其中, 治疗组男28例, 女22例, 年龄24~60岁, 平均年龄45.1岁, 病程15 d~21年, 平均病程4.7年;12例单侧直疝, 18例单侧斜疝, 5例单侧复发疝, 5例双侧直疝, 6例双侧斜疝, 4例股疝。对照组中男26例, 女24例, 年龄26~62岁, 平均45.5岁, 病程18 d~22年, 平均病程4.2年;10例单侧直疝, 18例单侧斜疝, 5例单侧复发疝, 7例双侧直疝, 6例双侧斜疝, 4例股疝。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研究符合中国临床试验研究法规及赫尔辛基宣言, 且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组内所有患者于入选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知情同意书的获取过程符合相关要求。

1.2 治疗方法

术前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硬膜外麻醉或局部麻醉, 从腹外斜肌纤维切开皮肤, 分离精索 (腹外斜肌腱膜下方腹内斜肌浅面) , 沿精索下端到耻骨结节, 露出2 cm左右, 沿精索上端游离到疝囊至腹膜外脂肪部位,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手术。对照组进行高位结扎, 将提睾肌缝合, 置平片于精索, 上端补片通过精索开口, 腱膜组织上固定缝合下端补片圆角, 在耻骨缘1.5~2 cm面上, 至少缝合2针以上, 向上牵开腹外斜肌腱上叶, 将补片上侧叶缘与腹内斜肌或腹内斜肌腱膜间断缝合, 上端开口缝合补片, 针数1~2针, 最后缝合皮下组织、皮肤。治疗组中, 在距离疝囊颈3~5 cm处缝扎、离断疝囊, 缝合1针成型后的疝囊及伞状填充物尖端, 填充物从环口处塞入, 底部与内环口边缘保持平齐, 固定缝合4~8针, 平片放入方法同对照组。

1.3 疗效标准

对两组补修术的临床疗效, 记录手术时间, 并比较两组术后复发及并发症情况, 至少随访1年。

1.4 临床疗效评价

临床痊愈:腹股沟疝临床表现完全消除, 病灶彻底得到修复, 患者各项生命体症稳定, 结束治疗1年后, 腹股沟疝无再度发作;有效:腹股沟疝临床表现基本退去或者显著得到改善, 病灶大致得到修复, 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 结束治疗6个月后临床症状复发;无效:腹股沟疝气临床表现未出现任何好转, 病灶修复效果欠佳。总有效率= (临床痊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卡方 (χ2) 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及病人恢复情况

手术过程最短用时24 min, 最长50 min, 治疗组平均用时44 min, 对照组平均用时39 min。术后4~6 h后, 患者均能自由起床活动, 疼痛略轻, 所有患者术后均未使用止痛剂。体温37.5~38.2℃的患者有9例, 并且在第3 d体温正常。术后48 h内17例患者出院, 1周后拆除缝线。表1可得,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对比两组病患临床治疗效果

比较两组病患临床治疗效果, 见表2。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组中临床痊愈14例, 有效24例, 无效12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76.00%,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组中临床痊愈15例, 有效22例, 无效13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74.00%。两组病患在临床痊愈率、有效率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3 对比两组病患恢复状况及治疗费用

比较两组治疗结束后的恢复状况及治疗总费用, 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3 讨论

本文比较了治疗腹股沟疝中使用充填式无张力及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差异, 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均无差异, 证明两种方法均适合治疗腹股沟疝。降低疝的复发及并发症的重要方法为手术操作过程的规范性, 因此应给与足够的重视。聚丙烯网塞作为填充材料, 和补片组织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并且未见排斥反应, 抗感染能力较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更符合疝的生理解剖和临床操作, 效果显著[3]。

腹股沟疝作为外科临床常见与多发的一种疾病, 是指腹腔内脏器因腹股沟区的缺损而向外界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 通常被称作疝气, 大腿和下腹壁交界处的三角区即为腹股沟区, 按照腹壁下动脉与疝环间的关系, 腹股沟疝主要可分为腹股沟斜疝与直疝两类, 大部分病患需要予以疝修补术。随着近些年临床医学的不断创新与进步, 大量的疝修补术正在得到逐步更新, 由最开始的有张力、小张力演变为无张力的修补术, 无张力疝修补术较传统术式具有疼痛小、创口小、住院时间短、操作简捷、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 尤其对于复发性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尤为适宜[4], 因而充填式无张力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均成为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方式。降低疝复发和并发症的重要方法为手术操作过程的规范性, 因此应给与足够的重视。本研究表明, 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为手术及修补料, 应选择个体化术式及修补材料, 术中规范操作, 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 熟悉预制补片原理, 选用个体化材料, 合理放置补片, 为避免移位或卷曲的出现, 应固定好补片或网塞, 避免术后腹压增高及早期的体力劳动过重。治疗腹股沟疝, 无张力疝修补术为全新的过程, 具有手术指征广、不需广泛解剖腹股沟的特点, 有效缓解术后疼痛, 术后基本不用镇痛药, 显著缩短住院时间, 具有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不良反应性少等优点[5]。

摘要:目的:观察充填式和平片两种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0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对照组采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 并对两组补修术的临床疗效和复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及随访复发率两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充填式无张力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修补方式具有解剖清晰, 复发率低的特点, 但选择个体化术式及选择修补材料方面仍需注意, 并在术中的操作仍需加强围手术期的规范处理, 有效降低或避免出现并发症。

关键词: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疝,效果

参考文献

[1]唐有清.充填式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22) :132-132.

[2]陈明学.充填式无张力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疗效差异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30) :70-71.

[3]黄两喜.腹股沟疝气患者不同手术治疗方式的效果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 20 (5) :866-867.

[4]姚竞智, 徐洪全, 王贻东, 等.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 (5) :31-32.

上一篇:金霉素眼膏下一篇:新年前的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