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护理

2024-09-18

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护理(共11篇)

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护理 篇1

疝气是老年群体多发疾病之一,据国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60~79岁年龄阶段的腹股沟疝患病率约53.68%[1]。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腹股沟疝人数急速增加,由于老年腹股沟疝不能自愈,一般尽早手术治疗[2]。本文旨在探讨老年腹股沟疝患者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综合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本科收治的90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均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其中男性85例,女性5例;年龄65~79岁,平均70.5岁;其中腹股沟斜疝83例,直疝7例;原发疝78例,复发疝12例;其中合并高血压2例、糖尿病1例;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干预组(n=60),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均在硬膜外麻醉下作腹股沟斜切口,切开腹外斜肌腱膜。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采用聚丙烯网状锥形填充物放置于疝内填充缺损,另外取修剪成型的补片缝合于腹股沟管后壁代替传统的张力缝合。

1.3 护理方法

(1)常规护理:所有患者在术前2周均戒烟酒,护理人员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术前进行各项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胸部X线片;术后取平卧位充分休息,术后6h取半卧位休息,1d后可下床适当活动;密切观察病情发展,出现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2)综合护理:在上述常规护理基础上,干预组患者均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干预、预防并发症护理、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等。

1.4 观测指标

记录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住院并发症(包括伤口感染、阴囊水肿、肺部感染、尿潴留、心脑并发症等),术后随访6~18个月,记录复发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2.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所有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并发症、随访复发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对照组5例住院并发症均为尿潴留,经处理后痊愈出院。

3 讨论

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特点包括:腹股沟区的腹壁组织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得薄弱,促使腹外疝发生;伴有咳嗽、便秘、前列腺肥大等疾病的老年患者,腹内压升高而促使腹股沟疝发生;老年患者伴随其他疾病的几率较大,致使病情变得更加复杂。传统的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属于张力性修补,将不同组织强行缝合后,张力大而影响术后组织愈合,患者通常卧床时间长,而且术后复发率高,约5%~10%复发率[3]。

3.1 心理护理干预

由于患者年龄大,常合并其他疾病,新术式通常不为患者所了解,因此心理护理干预是重要、必要的护理内容之一。护理人员应以主动亲切的态度接近患者,了解患者的顾虑、恐惧所在之处,给予必要的手术解释、心理鼓励和安慰,帮助患者消除疑虑,建立起积极战胜疾病的信心,使老年患者配合手术治疗和护理工作,增加手术成功率。

3.2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切口敷料应尽量保持清洁干燥,若有敷料污染应及时更换,一旦出现切口红肿疼痛应尽早进行处理,可预防术后切口感染,避免疝复发。由于术后咳嗽、用力大小便均有可能引起腹内压升高,因此术后应避免受凉,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咳嗽时必须用手掌按压伤口以防止缝线撕脱,勿用力大便,若排便困难可适当服用通便药物。术后用丁字带托起阴囊,定时翻身可防止阴囊积血、积液,预防阴囊水肿。疝修补术后常并发尿潴留,因此术后必须密切观察排尿情况,留置导尿应精心护理,预防尿潴留发生。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是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协助患者翻身、拍背、雾化吸入等均是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常用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深呼吸、震动性咳嗽帮助排痰、尽早下床活动、使用广谱抗生素3d[4]。

3.3 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

给予患者及其家属健康宣教,嘱患者术后半年内避免参加重体力活动,戒烟禁酒并注意饮食,多进食纤维素含量高的新鲜蔬果以防止便秘。定期复诊以检查恢复情况,防止复发。如有排便困难、便秘者,可给予口服通便灵、肛内置入开塞露等方法,辅助排便,降低腹压,减少复发[5]。

本调查结果显示,综合护理方案能够有效减少老年腹股沟疝患者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后住院天数,还能够降低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避免术后复发。

摘要:目的 探讨总结老年人腹股沟疝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腹股沟疝老年患者,均接受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0)给予一般护理,干预组(n=60)给予精心护理包括围术期护理、健康教育、预防并发症护理措施、心理护理干预,术后随访6~18个月,总结并发症、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并发症、随访复发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综合护理措施对老年腹股沟疝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减少住院天数、降低住院并发症、降低术后复发率。

关键词:腹股沟疝,老年,无张力疝修补术,护理

参考文献

[1]黄祖仁,白翎,李阳,等.西安地区部分军队离退休干部腹股沟疝患病率回顾性调查[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2,17(6):348.

[2]吴在德.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47.

[3]赵渝,时德,向志.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40例的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2000,12(1):12.

[4]韦晓华.老年人腹股沟疝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护理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5):164-165.

[5]朱华,刘军,宁丽华,等.478例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病人围术期护理[J].护理研究,2006,20(32):2959-2960.

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护理 篇2

摘要:目的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bassini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观察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两组结果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止痛药物使用率和复发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腹股沟疝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了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创伤较小,缩短了恢复时间。

关键词: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效果;腹股沟疝

腹股沟疝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腹腔内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的情况,在临床医学上被称之为疝[1]。在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方法治疗,以往采用传统bassini疝修补术治疗,在治疗后因为出现了严重疼痛的情况给患者的预后带来了很大的影响[2]。因此本文选取80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了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bassini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80例患者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为(60.25±5.28)岁,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29例。对照组年龄26~72岁,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1例;观察组年龄范围为28~75岁,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外科学会制定的《成人腹股沟疝、股疝和腹部手术切口疝手术治疗方案(2003年修订稿)》的诊断及分类标准。其中斜疝为65例,直疝为15例。经诊断,80例患者中没有心、肝、肺、肾功能不全患者以及在哺乳期妇女和孕妇。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传统bassini疝修补术治疗 对40例患者采用传统bassini疝修补术,首先对患者选择持续硬膜外麻醉,做好术前的常规准备,然后选择患者平行于腹股沟韧带的地方做一个斜切口,切口的长约为4~8 cm,然后将提睾肌切开口,寻找到病灶部位后进行传统的bassini疝修补术。

1.2.2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 对40例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首先对患者选择持续硬膜外麻醉,做好术前常规准备,然后选择患者平行于腹股沟韧带的地方做一个斜切口,切口的长约为4-8cm,然后将提睾肌切开,寻找到疝囊后,游离至腹膜外脂肪。如果患者的`疝囊较小则不宜切开,如果患者的疝囊较大,则需要从中间进行横断,在远端疝囊上做好止血措施,在近端进行封闭然后形成小的疝囊。接着将在高位游离的近端疝囊回纳到腹腔中,于腹股沟内环置入填充物,并进行固定,缝合4~8针左右。若疝环较紧可以剪掉2~3片的内瓣,如果是出现内环口比较大的情况,则可同时填入2个网塞。最后在确认已经充分止血后,再在腹股沟管内后放置已经成型的网片,这样可以使精索或圆韧带能够从补片的缺孔通过,并将补片平整的铺放后与腹股沟韧带以及联合肌健进行缝合固定,再逐层的将切口关闭缝合。

1.3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止痛药物使用率和复发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观察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两组结果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止痛药物使用率和术后复发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其中2例为术后疼痛,1例为尿潴留,1例为低热;使用了止痛药物的为2例,止痛药使用率为5.00%;无术后复发。对照组患者中有11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7.50%,其中7例为术后疼痛,2例为尿潴留,1例为低热,1例为阴囊水肿;使用了止痛药物的为10例,止痛药使用率为25.00%;出现了术后复发的为4例,复发率为10.00%,两组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三、讨论

在腹股沟疝治疗过程中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bassini疝修补术都是常用的治疗方 法[2]。传统bassini疝修补术虽然能够缝合缺损的腹壁,但是会导致患者在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患者常常因为疼痛而长期卧床,至少3 d不能下床进行活动,还需要采用镇痛剂来缓解疼痛感,这就容易导致尿路感染和肺部感染等相关的并发症发生,调查研究显示,传统bassini疝修补术的复发率高达10%~25%,因此在临床上逐渐被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所取代[3]。

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以腹股沟区解剖为基础,用于加强腹部沟管后壁的一种修补方法,该方法能有效地缓解传统治疗方法的张力问题,解决了术后多例患者出现疼痛的情况,具有疗效好、恢复快、并发症少和复发率低的特点,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在本次研究中应用在观察组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证实了其有效性。

综上所述,对腹股沟疝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了患者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创伤较小,且缩短恢复时间。

参考文献:

[1]佟建秋,张颖,张振文,等.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复发疝46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8):2253-2254.

[2]丁汝刚.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24):42-43,45.

★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研讨论文

★ 工装特性计算机检测系统研讨论文

★ 注册校名商标实践研讨的论文

★ 水电工程造价管控途径研讨论文

★ 云数据中心网络安全服务架构研讨论文

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护理 篇3

关键词:腹股沟复发疝;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65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175-01

为了研究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复发疝中应用的临床价值,从而促进腹股沟复发疝治疗效果的提高,对本院从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98例腹股沟复发疝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1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98例腹股沟复发疝患者,其中,男患者52例,女患者46例,其中最小年纪为23岁,最大年纪为76岁,病程最短为3个月,最长为2年,将其随机的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两组患者在临床资料中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2 方法

将对照组中的患者进行传统的疝修补术治疗,对患者的行硬膜外进行麻醉之后,将疝囊分离到颈部以上,进行切断、结扎,随后有效的固定腹横腱膜弓与腹内斜肌下缘,同时,将其在腹股沟韧带位置进行有效的固定。随后将皮下组织与皮肤进行有效的缝合工作。对观察组中的患者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治疗。对患者的行硬膜外进行麻醉以后,将腹股沟管体表面进行投影斜切口,切口的长度一般在4—5厘米,将皮肤与皮下组织进行切开,避免对深面神经有所损伤,沿着精索的路径对提睾肌进行分离,精索的上方为斜疝,精索的内侧为直疝。将切开的腹横筋膜与腹壁下的血管提起,在其下面留有10cm×10cm腹膜空隙,直到耻骨结节的后面,耻骨梳韧带的下面位置,在腹直肌后缘与内环口上面3厘米处,在腹膜前间隙将善愈补片经疝放置其中进行展平,补片的核心放置在疝环口下面2—3厘米处,对花瓣以及疝环附近的腹横筋膜进行有效的缝合固定,将睾提肌进行缝合,同时对腹外斜肌腱膜进行连续的缝合,对皮肤进行皮内的缝合。

3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的资料都采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每组间的数据都采用x2进行检验,各组内的数据情况都采用t 进行检验,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结果

2.1 手术时间等情况的对比

对照组的患者的手术时间要明显高于观察组,对照组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后的疼痛时间都要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要明显高于观察组,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5 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

在观察组49例患者中,有2例出现切口感染的现象,还有2例发生血肿的现象,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为8.16%;对照组49例患者中出现了3例血肿的现象,3例发生切口感染的现象,还有1例尿潴留的现象,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为14.29%,对照组的并发症几率要明显高于观察组,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6 讨论

腹股沟疝在临床上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普外科疾病,其发病率情况较高,占全部腹外疝的90%以上,特别是最近几年,腹股沟疝的患者人数呈现递增的发展趋势,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有着严重的不良影响,所以,必须要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般情况下对腹股沟疝的治疗,临床上采用传统的疝修补术治疗为主要的治疗方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效果,但是此治疗方式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对缝合周围存在缺陷的组织必须进行牵拉,这与外科手术坚持的原则严重不符,而且缝合组织也不尽相同,对患者伤口的愈合有不利影响,无腹横筋膜修补术特别容易出现较高的术后复发率,同时,还容易导致并发症的出现等,所以,必须要不断的探索出新型的、有效的治疗方式。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促进了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无张力疝修补术在临床上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此种治疗方式位于腹膜前的间隙中,它的伸展条有利于補片更好的展平,腹膜的接触面积不仅大,而且平整,通过腹膜与腹壁组织之间的压力,以及花瓣与腹横筋膜对其的固定,不会出现位移的现象,对腹膜的刺激程度明显的降低,对网片的压迫程度也有效的降低,其位置较深,对神经的损伤几率也有所降低,所以,腹股沟复发疝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价值显著。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都要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情况也要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几率为8.16%,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几率为14.29%,发生几率观察组明显比观察组低(p<0.05),此结果表明,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复发疝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仅有利于手术时间的缩短,对住院时间以及疼痛时间的缩短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还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以及复发率的降低,临床效果价值较高,值得进行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范发明,陈余.探讨50例腹股沟复发疝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5):64-65.

[2] 王朋文.腹股沟复发疝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5):98-99.

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护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间于我院普外科接受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患者74例。74例患者中, 男性52例, 女性12例, 年龄42~73岁, 平均年龄 (56.19±15.81) 岁。病史最短患者为3个月, 最长患者为49年。其中39例存在合并高血压, 27例存在合并慢性便秘, 30例存在合并糖尿病, 15例存在合并支气管炎。

1.2 手术方法:

术前给予患者基础病治疗, 术中腰部及以下麻醉, 平趟, 野碘伏消毒, 切口取平行腹股沟韧带部位, 斜切长约6 cm切口。切面于耻骨结节处止, 依次切开皮肤至腹外斜肌腿膜部位, 挑起腿膜, 将提睾肌切开, 找到疝囊后游离, 高位结扎, 将多余疝囊切去, 在精索后方利用修补片和修补塞缝合并固定腹股沟韧带等。术后给予患者常规抗菌药物, 治疗2~4 d以预防感染现象发生, 视患者状况, 1周左右拆线。本研究选取病例护理措施严格按照护理标准实施, 达到使患者尽早康复的目的。

2 结果

74例患者手术成功后, 术后尿潴留等重度病发症均未出现。但其中51例患者切口处出现轻微疼痛现象, 另有2例患者疼痛现象稍重, 通过及时给予止痛药物治疗方法, 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此间全部患者均未出现切口处感染的状况。患者恢复、出院后, 进行跟踪随访1年, 仅1例患者出现复发情况, 复发率1.3%。

3 护理方法

3.1 术后一般护理:

术后回房, 所有患者均被置于平卧位, 膝下位垫软靠垫, 令髋关节屈曲, 利于腹腔内压力的减轻及切口处张力的松弛, 从而减轻患者疼痛感、促进伤口愈合。6 h后可换半卧位, 1 d后即可在陪护下离床活动, 以方便排出肺内分泌物, 预防肺部感染症状的发生。同时, 监测患者体温、血压、心电图、心率等常规体征变化情况。术后饮食均为流食, 根据不同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状况逐渐改变饮食结构。禁食辛辣、油腻、生冷、不结类食品, 注意饮食营养。

3.2 心理护理:

腹股沟斜疝患者腹股沟部位因伴有肿块, 严重时肿块突出会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日常生活。其中一部分患者还伴有慢性便秘、高血压、糖尿病、支气管炎等其他疾病,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 患者有可能出现情绪低落, 甚至抑郁等现象[1,2,3]。此时, 适时恰当的心理护理就显得很必要了。以成功病例鼓励在院患者, 消除患者负面思想情绪, 使患者树立信心战胜疾病, 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3.3尿储留的观察与留置尿管护理:

术后患者因麻醉、术中刺激、下尿路堵塞等因素可能导致尿潴留。因此, 必须监护患者术后排尿情况, 若出现不排尿情况, 置尿管以解决。此间, 需要使用碘伏对尿道口消毒, 预防尿路感染。

3.4 合并症的护理:

术后提醒患者注意保暖, 防止因着凉引发咳嗽, 若出现咳嗽症状, 指导患者保护伤口的措施。给予便秘患者通便类药物。监测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 控制其饮食习惯, 尽量低盐, 辅以降压药物。监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值, 根据血糖高低及时调整用药量。

4 讨论

随着医疗模式由简单治疗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综合模式转变, 术后护理模式也随之发生了转变, 在很多领域护理的作用越来越凸显。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能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配合治疗, 提高疗效。随着技术革新, 无张力疝修补术日渐完善, 但仍不可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如术后疼痛、复发等, 因此术后护理尤为重要, 是患者治愈的有力后盾, 护理人员应尽最大努力完善术后护理工作, 促使临床护理质量的提高。这就要求护理人员熟悉手术和患者的各项特征, 做到有的放矢。其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并发症和合并症的护理工作, 术后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 以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对以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行及时干预, 做到早预防、早发现和早干预, 以利于康复。

参考文献

[1]唐健雄.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后复发与手术者的相关因素[J].临床外科杂志, 2006, 14 (11) :686.

[2]周太成, 陈双, 周军, 等.无张力疝修补术后腹股沟疝复发原因及再手术方法探讨[J].临床外科杂志, 2006, 14 (11) :706.

无张力疝修补术后的护理分析 篇5

(贵阳市乌当区人民医院贵州贵阳550018)【摘要】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45例腹股沟疝行无张力修补术,术后进行精心护理,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5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克服了传统修补术的很多弊端,是一种符合生理解剖、创伤小、复发率低、疗效满意的术式,术后配合精心、全面的术后护理,对预防并发症、降复发率,进而全面治愈患者起重要作用。【关键词】无张力疝修补术;护理【中图分类号】R65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342-01 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的普外科疾病,传统的张力性疝修补术创伤大,并发症多,术后恢复慢,术后复发率高[1],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简单,术后痛苦小,复发率低,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成年人腹股沟疝和股疝,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者,及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或其他内科疾病无法接受传统术式者[2]。我科于 2007年1月~2012年1月进行145例无张力疝修补术,现将术后护理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145例患者中男141例,女4例;年龄17 ~78岁,平均57.5岁;其中斜疝136例,直疝9例,均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2护理2.1术后生命体征护理 术后监测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意识、血压的变化,对伴有心、肺功能不全及心律失常病人应持续心电监测1~2天,并给予低流量吸氧,对伴有糖尿病病人应监测血糖变化。2.2术后体位护理 硬膜外麻醉術后去枕平卧位6 h,术后应早动员患者活动足趾、踝关节,下肢作股四头肌收缩,腿上抬、内旋、外展等活动以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我们认为何时下地活动依据修补的腹壁缺损大小及患者的身体具体情况而定,缺损大则下地时间略迟,反之则可早期离床,无需要卧床3 d。2.3心理护理 很多患者术后对手术是否成功充满紧张、疑虑、甚至恐惧,患者术后都急切的想知道手术结果,护士应及时告知患者手术已成功完成,现在需要患者密切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术后治疗及护理。尽管术前已对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做了各方面的解释工作,但是术后还要再向患者宣传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优点,以及补片留在体内不会导致患者不适、疼痛、感染等不利影响,只有这样的反复心理护理解释工作才能最终消除术后患者的心理障碍。2.4术后伤口、阴囊护理 注意伤口有无渗血,切口局部加压沙袋压迫4~6 h,预防切口出血,根据患者年龄选择适宜沙袋重量,注意保持敷料干燥、清洁。术后一般无需常规抬高阴囊,阴囊如有水肿,可抬高阴囊,并局部用50%的硫酸镁湿敷,一周内水肿可自行消退。2.5排尿护理 术后由于麻醉作用及伤口疼痛或惧怕伤口裂开而不敢用力排尿,可产生主动性抑制排尿或膀胱反射性降低引起排尿困难,护士应鼓励患者在血压平稳后尽早下床自行如厕排便,预防尿潴留的发生。2.6疼痛护理 术后待麻药作用后切口会感到轻微的疼痛,指导患者平稳呼吸,咳嗽时用手轻压切口,以减轻疼痛,少数人如疼痛剧烈可适当应用口服镇痛药。2.7术后饮食护理 该术式对消化道基本无影响,因此麻醉后6~8h可恢复饮食,术后易进流质饮食,以及多饮水,防止便秘引起腹压增高而导致刀口疼痛,随着病情恢复可改为普通饮食。2.8出院指导 无张力疝修补术采用的补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组织内源性纤维蛋白作用下,很快与组织成为一体,很牢固,复发率低,但并非无复发出现,长期的腹压增高会导致疝复发。因此,出院时要要嘱咐患者严防腹压增高,术后 1 个月后可从事轻体力活动,然后逐步向正常体力劳动恢复,术后不满 3 个月时不宜进行重体力劳动或过量运动,还要避免便秘及慢性咳嗽。3 结果 145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全部顺利康复出院,无并发症出现,至目前无复发疝。4讨论

腹股沟疝主要由腹壁先天缺陷引起,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腹壁松弛及长期慢性咳嗽引起的腹内压增高等后天因素也是导致发生此病的重要原因[3]。无张力疝修补术作为一项新技术,因具有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已逐渐成为疝修补术的首选方式广为应用。无张力修补术禁忌证少、适应证广,术后疼痛轻,患者能较早下床活动,极大地减少了患者因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如尿潴留、便秘、褥疮、血栓性静脉炎等,逐渐为患者接受。通过对本组患者的护理,我们认为护士必须掌握疝的发病基础理论知识,了解腹股沟区的解剖特点,熟悉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手术过程,护士只有掌握了以上内容,才能于手术后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明白护理的原理及达到目的,才能进行正确的术后知识宣教及康复指导,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复发率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张晓峰,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体会[J].中国现代医师,2008,46(2) :154.[2]张艳军,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07,9(9):111.[3]聂咏梅,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护理体会[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 8(16):81.

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治疗体会 篇6

关键词:无张力疝,网塞,网片

腹股沟疝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两种, 是普外科最常见疾病, 发生腹股沟疝后治疗方法是疝修补, 原始手术方式采用疝囊高位结扎修补术, 手术并发症较多且复发率高, 开展无张力疝修补术使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复发率降到1%~2%[1]。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科197例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治疗效果较好, 现将无张力疝修补应用充填式锥形网塞和平片状网片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科住院的197例腹股沟疝患者, 其中男176例, 女21例, 其中单纯斜疝160例, 直疝26例, 股疝4例, 同时合并直疝、斜疝7例, 腹股沟疝分型依据中华外科学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腹股沟疝的分型标准分型[2], 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全部病例超过18岁, 年龄23~87岁, 平均54.5岁。右侧106例, 左侧82例, 双侧及混合复发性疝9例。

1.2 修补材料:

我院采用的锥形花瓣网塞和一个平片状网补片, 常州市三联星海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由聚丙烯材料纺织成, 该产品具有良好抗感染力, 不可吸收, 丝网片和组织相容性, 能迅速与人体组织粘合固定[3]。

1.3 手术方法:

本组197例患者手术前30 min应用抗生素静脉滴注, 冲击抗感染, 麻醉8例采用全身插管麻醉, 179例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10例局部麻醉加静脉复合, 患者麻醉生效后取平卧位, 常规消毒皮肤, 铺无菌手术单, 安置好电刀, 操作注意无菌原则防止组织切口感染。再次消毒手术切口, 取腹股沟斜切口, 术者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 电刀止血, 分离显露联合肌腱与腹股沟韧带, 充分显露内环, 男性用纱布钝性分开提睾肌, 游离精索, 分离出精索血管和输精管, 在分离过程中注意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找到疝囊, 必须要高位游离疝囊, 手术医师根据疝囊底酌情修剪网塞花瓣大小充填入疝环内, 疝囊小可不切开内翻回纳, 直接推入腹腔, 疝囊较大用手指将疝内容物推入腹腔远端切除, 近端距疝环口2 cm结扎根据疝环塞入合适的网塞, 彻底止血, 边缘用3-0可吸收线与腹横筋膜缝合固定, 提起精索平铺片状补片缝合四周固定, 放置平片时要平整, 无皱折, 无张力不影响睾丸血运。检查无出血逐层缝合, 手术时间在35~50 min, 平均40 min。手术术后伤口常规压盐袋4 h, 5~7 h后可下床活动。

2 结果

我科197例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患者手术治疗过程顺利, 无切口感染病例, 手术术后5~7 h均能下床活动, 病例1~3年随访无复发, 住院时间5~8 d, 平均6.5 d, 197例疝气患者全部治愈出院。

不良反应:因腰麻手术后尿潴留3例, 给予导尿后缓解, 阴囊水肿6例, 给予理疗后阴囊水肿患者消退, 7例腹股沟区异物感患者, 手术后2个月随访症状减轻, 6~12个月不适的症状消失, 手术切口疼痛时间明显轻于传统疝修补术, 切口疼痛时间12~24 h, 12例患者疼痛耐受差肌注止痛剂一次, 其余患者均未应用。

3 讨论

疝修补术可分为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补片修补术和疝腹腔镜修补术三大类, 传统手术方式存在着高张力修补的明显缺陷, 联合肌腱与腹股沟韧带不同组织间的缝合, 不符合解剖学原理, 效果较差, 将缺损周围组织强行拉拢缝合不能产生真正的愈合, 手术缝合不在同一解剖位置的组织在一起修补疝环切口张力过大, 术后留有大量线结, 患者容易产生异物感, 术后疼痛及恢复时间较长, 组织缝合抗张力强度较弱, 复发率高达10%~15%, 国外报道2733例无张力疝修补术, 随访6.5年, 复发率<0.5%, 国内报道复发率1%~2.3%[4], 尤其是远期的并发症比较多, 复发率更高。

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优点:无张力疝修补术较传统手术方法是手术损伤较轻, 操作简便, 所用材料由聚丙烯无排斥反应, 不可吸收, 锥形网塞外瓣进入疝环, 能迅速与人体组织相容黏合然后加上用一种网片覆盖缺损修补疝环口固定, 当患者咳嗽、用力时腹内压增高, 其突入腹腔内的部分充填物可使腹腔压力向周围分散, 在物理学上有一定的对抗腹压的作用, 网片覆盖加强形成固定有效地较为坚实的组织结构, 降低了腹股沟疝复发率。手术后下床时间较早, 一般在手术后8 h内都能够下床, 手术后恢复相对较快, 有效的缩短了住院时间。

无张力修补术适应证较多, 除局部组织有明显炎性水肿、绞窄性疝及嵌顿时间长者不适宜用此手术, 20岁以下青年人建议不宜使用此方法, 其余患者均可采用, 如慢性咳嗽、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难、习惯性便秘和高龄患者都可接受这种方法的疝修补, 特别对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更加适宜[5]。

通过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科197例腹股沟疝患者的治疗发现手术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手术适应证应掌握清楚, 严格控制禁忌证, 确保手术后并发症及手术复发, 以免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和身体损害。 (2) 手术过程规范化, 应用填塞材料补片应用操作过程要熟练, 严格过程无菌操作。 (3) 注意手术过程在髂腹下神经、髂腹股神经、生殖股神经的保护。 (4) 充填物应根据内环口大小剪裁大小适当, 人工材料平片放置不出现皱缩缝合后要平整。 (5) 手术要预防切口感染, 去除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因素。

治疗腹股沟疝手术采用无张力修补具有操作简便, 切口及腹股沟管解剖方法同传统疝修补术[6], 用人工补片材料修补, 克服了传统手术对正常解剖的拉力缝合, 简化了一些儿手术操作方法, 手术时间相对缩短, 适用范围广, 特别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老年人疝气治疗应注重手术的方式、方法以及手术术后的并发症等, 手术术后恢复较快, 减少老年患者不能早期下床活动的痛苦。手术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操作, 尽量减少剥离, 彻底止血,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7], 安置网片时与神经应保持一定距离, 补片不要压迫精索, 减少并发症发生, 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具有手术复发率低、损伤小、患者痛苦减轻, 患者手术后下床早, 并发症少等优点, 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Rutkow IM, Robbine AW“.Tension-free”inguinal hemiorrhapy:a preliminary report on the“mesh plug”technigue[J].Surg, 1993, 114 (1) :38.

[2]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成人腹股沟疝、股疝手术治疗方案 (修订稿) [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4, 19 (2) :126.

[3]马颂章.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进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0, 20 (9) :564.

[4]唐健雄, 陈革, 黄磊, 等.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256例临床经验[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1, 21 (2) :78-79.

[5]陈明杰, 牟正华, 袁泉, 等.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86例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 2006, 5 (6) :47-48.

[6]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的手术方法 (2003年修订稿) [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1, 21 (1) :50.

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我院2005年2月至2009年2月收治入院的腹股沟疝患者中抽取80例, 男53例、女27例, 年龄26~78岁, 平均年龄 (57.8±6.7) 岁。所有患者均已确诊腹股沟疝并无手术禁忌症, 且均了解手术方案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自愿服从治疗安排。

1.2 方法

1.2.1 分组

将抽取出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0例, 男26例、女14例, 年龄26~75岁, 平均年龄 (56.3±6.2) 岁;对照组患者40例, 男27例、女13例, 年龄27~78岁, 平均年龄 (58.2±6.8) 岁。经统计学检验, 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和年龄结构无明显差异,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1.2.2 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补片和艾瑞网塞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 其具体手术方法如下[3]:硬膜外麻醉, 术中不对腹股沟做广泛解剖, 仅将疝囊高位游离行至腹膜外脂肪层, 小疝囊可以直接收回进腹腔, 大疝囊横断后结扎, 但不做高位结扎。放置艾瑞网塞于疝环内, 缝合疝囊顶部与锥形充填物的尖端以进行固定, 纳回后再将将疝囊内周围组织与锥形填充物进行缝合固定。将精索游离, 在其后方放置补片, 与耻骨结节、联合肌腱和腹股沟韧带进行缝合固定。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参与劳动或运动时间进行统计, 并观察患者的镇痛剂使用、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 对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1.4 数据处理

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17.0版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检验水准为0.05, 可信区间95%, P<0.05为样本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对比

经统计学分析,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观察组患者受到手术损伤更小, 恢复更快。详见表1。

注:对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住院天数进行统计学分析,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与参与劳动或运动时间对比

经统计学分析, 观察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与参加劳动或运动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注:对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与参与劳动或运动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患者术后止痛剂应用、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对比

经统计学分析, 观察组患者使用止痛剂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 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复发率也明显比对照组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3。

3 讨论

传统疝修补术术后复发率较高, 再次手术后复发率较初次手术更高[4]。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多方面因素, 但其中较为关键的是术式本身设计上的缺陷, 如在修补后张力较高并排局部组织对腹压张力的抵抗能力有所下降等很多设计上并不符合外科手术的原则和人体生理解剖结构特点[5]。而无张力疝修补术则拥有传统修补术所不具备的操作方便、张力小、微创术、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势, 能够明显的减少患者治疗痛苦、降低手术治疗风险、加快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降低二次手术几率。在临床上颇受患者和医疗人员青睐, 已逐渐取代传统修补术而成为腹股沟疝的首选手术方法[6]。

注:对两组患者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P<0.05为样本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本文研究结果同样表明无张力疝修补术可以缩短手术和术后下床时间, 控制并发症、减少复发率, 减少患者痛苦, 并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 这种更为符合人体解剖生理结构特点及外科手术原则的术式应当推广到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文海, 白剑, 侯湘德, 等.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 2010, 26 (21) :3 911-3913.

[2]朱淼, 张国强, 周苏君, 等.前入路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与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应用对比观察[J].山东医药, 2011, 51 (2) :74-75.

[3]郭兢津, 梁伟雄, 张彤, 等.腹腔镜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的疗效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 2010, 39 (22) :4128-4131.

[4]姚保民, 张长安.疝环充填式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比较[J].陕西医学杂志, 2012, 41 (2) :236-237.

[5]徐步远, 上官惠敏, 仇建成, 等.改良式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疗效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 2010, 26 (17) :3163-3165.

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护理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2月—2011年2月住院治疗的66例腹股沟疝病人,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3例, 其中男29例, 女4例, 平均年龄39.8岁;对照组33例, 其中男28例, 女5例, 平均年龄40.8岁。两组的一般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 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 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手术疗效比较, 见表1。

注:两组比较P<0.05。

3讨论

腹股沟疝以男性常见 (仅10%为女性) 。可生来就有, 也可是后天发生, 因用力、咳嗽、肥胖导致腹部内压增加而对腹股沟部位肌肉产生压力引起。很多患者得疝气后, 因惧怕手术等原因没及时治疗, 最后形成巨型或复杂疝, 甚至发生疝气嵌顿而危及生命[2]。有文献报道, 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越来越高, 因此高龄疝病患者越来越多。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出现是与现代解剖学和现代材料学密不可分的。随着现代解剖学的不断发现, 尤其是局部解剖学的精确研究, 发现腹横筋膜的缺损和破坏是引起腹股沟疝的根本原因。在绝大多数复发疝病人中, 当再次接受手术治疗时较难找到用于再次修补的组织。由于组织的退变, 局部胶原纤维的合成减少和分解增加, 抗张力强度减弱, 易造成修补失败和复发。而现代材料学的发展如早期的聚酯补片、涤纶补片以及目前广泛使用的聚丙烯补片和四氟乙烯补片正好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正是由于这些现代人工合成材料的应用才发展成为当今的无张力疝修补术[3]。无张力疝修补术是采用高科技材料制成的疝修补片或疝修补网塞修补腹壁缺损的一种疝修补术。该术比较符合人体正常的生理结构, 不仅可以使术后复发率降至极低, 还具有术后恢复快、不需长时间卧床休息、术后伤口及阴囊血肿等并发症少、伤口不适感觉轻等优点。特别是结合腹腔镜微创技术, 更可大大缩短病人康复的时间。目前, 无张力疝修补术已经基本取代了过去传统手术, 成为国内外一致公认的治疗腹股沟疝的最佳手术方式[4]。

参考文献

[1]马颂, 唐健雄.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技术要点讨论 (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0, 9 (3) :257-258.

[2]张化武.临床外科学 (M)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399.

[3]吴阶平, 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 (M) .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914-915.

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护理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 我院诊治的60例腹股沟疝患者, 随机分为腹腔镜疝修补术组、无张力疝修补术组, 每组各30例, 同时选取30例传统疝修补术患者为对照组。30例传统疝修补术患者中, 男性患者26例, 女性患者4例, 年龄25.0~78.0岁, 其中23例斜疝、5例直疝、1例复发疝、1例复合疝;30例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中, 男性患者25例, 女性患者5例, 年龄24.0~77.0岁, 其中24例斜疝、4例直疝、1例复发疝、1例复合疝;30例腹腔镜疝修补术患者中, 男性患者27例, 女性患者3例, 年龄24.5~77.5岁, 其中24例斜疝、3例直疝、1例复发疝、2例复合疝。在年龄、性别和原发病等方面, 三组没有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①传统疝修补术:根据腹股沟疝患者的具体分型, 在硬膜外麻醉状态下, 分别根据Bassini、Mc Vay、Shouldice术式, 进行疝修补术。②无张力疝修补术:硬膜外麻醉状态下, 斜行切口, 分离疝囊, 高位结扎。于精索后方, 放置、固定聚丙烯补片, 术后砂带加压。③腹腔镜疝修补术:30例腹腔镜疝修补术组患者中, 10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 (TAPP) , 20例实施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 (TEP) 。TAPP时, 全麻, 于脐下、两侧下腹切口, 置入腹腔镜, 切开腹膜, 横断疝囊, 分离内环口周围, 网片覆盖内环口, 钉合器固定。TEP时, 硬膜外或全麻, 于脐下2cm处做切口, 钝性分离腹膜前腹横筋膜间隙, 应用带气囊的Trocar分离并扩大, 穿刺Trocar, 处理疝囊, 网片覆盖, 钉合器固定。

1.3 观察指标

对各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活动时间, 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 进行观察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 进行分析和处理, 计量资料以 (均数±标准差)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率的比较, 采用卡方检验,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活动时间比较

与传统疝修补术组相比, 无张力疝修补术组和腹腔镜疝修补术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活动时间均明显缩短, P<0.05;与张力疝修补术组相比, 腹腔镜疝修补术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活动时间均明显缩短, P<0.05;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组相比, 传统疝修补术组和腹腔镜疝修补术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 P<0.05, 并且腹腔镜疝修补术组的手术时间最长, 详细结果见表1。

2.2 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

与传统疝修补术组相比, 无张力疝修补术组和腹腔镜疝修补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显著降低, P<0.05;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组相比, 腹腔镜疝修补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 复发率有所降低, 详细结果见表2。

3 讨论

传统疝修补术不需要人工假体, 避免异物排斥反应, 操作简便, 手术技巧容易被掌握, 但是其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相对较高, 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2];随着手术技能的不断提高, 无张力疝修补术逐渐应用于临床, 弥补了传统疝修补术的缺点, 显著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3];近年来,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提高, 腹腔镜疝修补术以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被广泛应用于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中, 并得到了普遍认可[4]。

本研究结果表明, 从传统疝修补术, 到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 其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恢复活动时间均明显缩短, 充分显示了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优势, 但是其操作相对复杂, 设备先进, 住院费用高等特点, 不适用于基层医院的广泛开展。而无张力疝修补术弥补了传统疝修补术的缺点, 也明显降低了术后的并发症和复发率, 并且住院费用也相对容易接受, 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总而言之, 三种疝修补术均有各自的优缺点, 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分型, 选取合适的手术方式治疗[5]。

摘要:目的 探讨传统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比较。方法 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 我院诊治的60例腹股沟疝患者, 随机分为腹腔镜疝修补术组、无张力疝修补术组, 每组各30例, 同时选取30例传统疝修补术患者为对照组, 对各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活动时间, 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 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活动时间, 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方面, 三组存在显著差异, P<0.05。结论 根据腹股沟疝的具体病情, 选取合适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腹腔镜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对比

参考文献

[1]周宏.腹股沟疝三种手术修补方式的综合比较[J].交通医学, 2009, 23 (5) :552-553.

[2]钟志强.三种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 (32) :31-32.

[3]陆佳骏.三种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比较[J].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8, 13 (6) :528-529.

[4]石玉龙.三种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分析[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 2007, 2 (1) :104-106.

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护理 篇10

关键词 腹股沟疝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传统疝修补术 对比研究

本院2003年1 月~2006年8月共进行86例Lichtenstein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比较同期所进行的传统疝修补术40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组共86例,男83例,女3例,年龄30~75岁,平均58岁。其中斜疝80例,直疝6例,所用补片皆为膨化聚四氟乙烯(ePTFE)。传统疝修补手术组40例,男38例,女2例,年龄32~81岁,平均61岁,其中斜疝36例,直疝4例,用Bassini 法修补32例, Ferguson 法修补5例,Mcvay 法修补2例,单纯疝囊高位结扎1例。

手术方法: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组手术方法:麻醉方法为腰麻或局麻。取腹股沟区斜形切口,外侧相当于内环口部位,内侧止于耻骨结节。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后,外侧游离至腹股沟韧带缘,内侧游离至近腹直肌处为止。斜疝疝囊予以高位结扎或内翻缝合,直疝疝囊予以内翻缝合。将补片置于腹外斜肌腱膜下,与腹股沟韧带、腹直肌外缘、腹内斜肌等连续缝合固定,所用缝合线为2-0的普理灵。

传统疝修补手术组:方法略。

统计学方法: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 ±S)表示,采用t检验。

结 果

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5)。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组:患者术后36小时即可下床解小便,不需导尿,疼痛轻微,无腹股沟牵扯感,无下肢活动受限,仅3例患者肌注强痛定止痛。均能较快地恢复正常活动。随访时间12个月,无术后复发。

传统手术组:术后5例肌注强痛定,4例肌注哌替啶,下肢活动受限,发生阴囊血肿2例。正常体力活动恢复时间为3~6 个月之后。复发率为7.5%。

组别n平均手术时间(分钟) 平均术后住院天数 切口愈合 复发例数 1 年随访率( %)。

无张力疝修补组 86 35 3.5 甲级 0 96。

传统手术修补组 40 55 6 甲级 5 95

讨 论

传统的腹股沟疝手术方法破坏了原有的生理解剖结构,其操作复杂,损伤大,术后疼痛时间长,恢复慢,复发率高。Lichtenstein腹股沟疝修补术又称为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式,它继承了传统疝修补术加强后壁的观点,摒弃了将不同性质、不同组织解剖位置的组织以张力方式拉拢缝合的做法,利用人工合成材料修补,真正达到了对腹股沟疝的无张力修补。

由于聚丙烯1962年应用于临床,多数文献Lichtenstein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所用材料为聚丙烯。Lichtenstein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多用聚丙烯进行。在Lichtenstein疝研究所及英国疝研究中心进行的无张力疝修补术均采用聚丙烯,局麻,在门诊进行。到1972年才发现膨化聚四氟乙烯并应用于临床,但用于腹股沟疝的修补的病例较少。

国内外近年来开始使用膨化聚四氟乙烯用于腹股沟疝的修补,膨化聚四氟乙烯的组织相容性明显好于聚丙烯,亦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与聚丙烯比较其术后复发率相似,其他并发症并未增加。

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适用于除小儿腹股沟疝外任何年龄和类型的疝,特别适用于老年体弱、巨大腹股沟疝或复发疝患者。而对于内环口>5cm的腹股沟疝采用Lichtenstein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比用伞形网塞充填更合适,因为内环口过大网塞将失去支撑作用。

国内较早引进的无张力疝修补术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人们的印象中无张力疝修补术就是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其实不然,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式有10余种,随着新的修补材料的问世,以及疝补片设计形式的多样性,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式还会增加。但多数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式是基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式基础上发展而来。

在Lichtenstein疝研究所及英国疝研究中心进行的无张力疝修补术多数为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其复发率维持在1%以下,甚至更低。

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被认为是20世纪疝修补术的里程碑。即使赞同Cooper’s韧带修补的Rutledge及Should’s医院的一些作者也认为对老年患者及复发性患者Lichtenstein法是最理想的手术。

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护理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80例, 均为单侧,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观察组中男32例, 女8例;年龄26岁~71岁, 平均年龄52.5岁;其中6例直疝, 34例斜疝;4例Ⅰ型疝, 20例Ⅱ型疝, 16例Ⅲ型疝。对照组中男30例, 女10例;年龄27岁~69岁, 平均年龄51.5岁;其中7例直疝, 33例斜疝;5例Ⅰ型疝, 18例Ⅱ型疝, 17例Ⅲ型疝。2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给予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 其中22例行经腹膜前疝修补术 (TAPP) , 18例行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 (TEP) , TAPP实施全麻, TEP实施全麻或硬膜外麻醉。手术方法:TAPP取头低脚高位, 在脐上方做弧形切口, 长1.0 cm, 置入1.0 cm套管, 在脐两侧腹直肌边缘各置入0.5 cm套管, 于疝环上方3 cm处将腹膜切开, 分离腹膜前间隙, 上至腹壁下动脉、联合腱, 内至耻骨联合, 内下方至髂耻束、耻骨梳韧带[2], 外至髂前上棘、腰大肌, 外下方至腹壁化精索。在内环上2 cm处翻开腹膜瓣, 清理结缔组织, 充分暴露腹横肌腱弓、耻骨梳韧带及髂耻束, 置入可吸收聚丙烯补片, 完全覆盖腹股沟疝、内环、股环, 边缘固定, 覆盖腹膜瓣并妥善固定。TEP于脐下方做1.5 cm切口, 分离腹横筋膜间隙和腹膜前间隙, 剥离或横断疝囊, 精索腹壁化, 分离范围与TAPP相同, 置入补片, 缝合腹膜。

对照组:给予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实施硬膜外麻醉, 在腹股沟韧带中上方2 cm处至平行于腹股沟韧带的耻骨结节做3 cm~5 cm斜切口, 将腹外斜肌腱膜切开, 注意保护髂腹股沟神经, 提起提睾肌, 找到疝囊, 剥离小疝囊, 横断大疝囊[3];于精索后置入补片, 并妥善固定在腹股沟韧带、腹内斜肌、联合腱和耻骨结节。Ⅰ型疝使用平片, Ⅱ型、Ⅲ型疝使用平片加网塞。分离精索后的疝囊, 高位结扎, 关闭切口;术后应用沙袋加压固定切口24 h。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手术时间、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时间、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手术和术后情况对比

对照组手术时间少于观察组 (P<0.05) ;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与对照组 (P<0.05) 。见表1。

2.2 2组并发症情况对比

观察组中出现1例尿潴留、2例血清肿及血肿, 并发症发生率为7.5%;对照组中出现4例尿潴留、3例血清肿及血肿、2例切口感染, 并发症发生率为22.5%, 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5.210, P<0.05) 。

3 讨论

成人腹股沟疝的发病多与腹股沟筋膜、腱膜和韧带代谢障碍相关, 临床主要手术方法为传统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术。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即使成功修补也无法有效抵抗腹腔内压力[4], 复发率较高。无张力疝修补术是由传统疝修补术发展而来, 使用人工生物补片材料, 在无张力状态下实施修补缝合, 操作简单, 手术时间短, 可避免传统手术的牵拉疼痛, 减少并发症。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腹腔镜在疝修补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腹腔镜引导下进行腹股沟疝修补手术, 将补片置于神经较少的腹膜前间隙, 若熟练操作可不固定补片, 减少了神经损伤, 实现了无张力固定, 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患者恢复快的优势。而且腹腔镜手术不会对疝周围组织造成破坏, 因此术后不易引发尿潴留和阴囊血肿, 且无切口感染;此外, 其也不需要解剖腹股沟区和分离精索, 对于复发疝, 无需对原有瘢痕组织进行解剖[5], 避免对腹股沟神经的损伤, 可有效预防并发症。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更长, 但术后患者疼痛时间、可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无张力疝修补术虽然手术时间短, 但腹腔镜疝修补术对患者的损伤较小, 缩短了住院时间, 有利于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压力, 减少并发症,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案。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0例腹股沟疝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分别行腹腔镜疝修补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更长, 但其患者术后疼痛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创伤小、并发症少, 有利于促进患者恢复, 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腹股沟疝,腹腔镜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对比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成人腹股沟疝股疝手术治疗方案 (修订稿) [J].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4, 9 (1) :84-87.

[2]郭兢津.腹腔镜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的疗效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 2010, 26 (22) :4128.

[3]李兵.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对比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2, 17 (3) :206.

[4]刘德伟.改良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疗效比较[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 2012, 6 (1) :598.

上一篇:多目标复合下一篇:高产奶牛的饲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