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顿疝无张力疝修补术论文(共6篇)
嵌顿疝无张力疝修补术论文 篇1
嵌顿疝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常伴有补片感染和疼痛等相关并发症, 研究显示, 术后感染其感染发生率为1%~8%, 对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治疗效果有了较大的影响[1]。为此我院对成人嵌顿疝无张力疝修补患者采用了中药治疗, 有效地降低了术后并发症, 并有效的防止疝复发,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堆积选取我院在2003年~2011年收治的行嵌顿疝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65例, 女15例, 年龄为49~77岁, 平均年龄为 (53.2±12.3) 岁, 嵌顿时间为1~53h, 平均为 (33.5±24.2) h, 手术时间为38~105min, 平均为 (63.5±11.4) min。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40例, 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1.2 诊断标准
均符合《外科学》第七版中关于嵌顿疝的诊断标准。
1.3 排除标准
排除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 排除糖尿病、恶性肿瘤、肺结核、烧伤等消耗性疾病, 排除严重感染性疾病患者, 排除过度肥胖、重度腹水患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麻醉方式采用硬膜外麻醉, 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方法治疗。常规消毒铺巾, 依次切开皮肤, 找到疝囊并予打开, 对确认为绞窄坏死后行肠切除。结扎疝囊, 用碘伏、盐水冲洗术野。平片修补或者填充式修补方法, 将疝囊缝合固定, 并放置引流管于切口旁引出作负压引流, 并注意按照要求常规应用抗生素。
1.4.2 实验组
手术方法同对照组, 术后当天即以口服中药:益气桃红汤煎服;处方:黄芪50g、人参20g、白术15g、炙甘草15g、陈皮10g、当归10g、升麻15g、桃仁20g、红花10g、丹参10g、元胡10g, 剂量以个体不同而辩证加减。文火煎存300mL, 每次100mL, 一日3次, 2周为1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1]
记录两组患者的留置导尿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术后疼痛评分运用数字分级法 (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 ]以及使用镇痛药次数。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以比较情况如表1所示。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其留置导尿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比较
结果显示, 实验组发生补片感染数为1例、局部不适2例, 发生率为7.5%;对照组40例中发生补片感染4例, 局部不适4例, 皮下出血1例, 尿潴留2例, 发生率为27.5%。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实验组 (P<0.05) 。
2.3 术后疼痛评分及止痛药使用率
结果显示, 实验组术后疼痛评分为2.45±0.25, 对照组为3.83±0.35, 止痛药使用率实验组为17.5% (7/40) , 对照组为37.5% (15/40) , 实验组的疼痛评分以及止痛药使用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2.4 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
随访过程中, 实验组患者复发例数为0, 复发率为0%, 对照组患者复发例数为2例, 复发率为5%,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临床实践证明嵌顿疝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可行的,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降低复发率多从控制手术适应证、操作技巧以及抗生素方面来考虑[2]。嵌顿疝在中医学属于内痈范畴, 其主要病机是局部气滞血瘀, 血运不畅。因此治法宜予泻热通腑, 活血行气[3]。
益气桃红汤具有补中益气, 固表健脾, 祛痰止咳, 祛血化瘀, 理气止痛等作用, 一方面可以改善局部微循环, 加速切口愈合, 可完全恢复或者接近原组织结构。另一方面可以加强腹壁, 并控制腹压增加的因素, 防治嵌顿疝的复发。
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留置导尿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实验组 (P<0.05) ;实验组的疼痛评分以及止痛药使用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说明益气桃红汤辅助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嵌顿疝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的发生, 同时可以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降低复发率,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邓明飞, 张毅, 居来提, 等.老年人嵌顿性腹股沟斜疝中西医结合治疗[J].时珍国医国药, 2011, 22 (7) :1798-1799.
[2]王章志.大黄牡丹汤防治嵌顿疝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并发症疗效观察[J].新中医, 2011, 43 (11) :52-53.
[3]黄奋鸫, 彭胜.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外疝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4) :118-119.
嵌顿疝无张力疝修补术论文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998年3月~2009年5月,本院收治的病例46例,均为男性,年龄32~82岁,平均64岁。其中,60岁以上25例(54%),80岁以上2例(4.3%)。均为腹股沟斜疝,复发性斜疝嵌顿3例。其中,8例合并其他脏器疾病,如: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肥大,严重心血管疾病等。嵌顿时间为4~48h,平均6.5h。临床症状除腹股沟区不可回纳性肿块伴疼痛外,部分嵌顿时间较长者还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呕吐等,提示嵌顿的肠管有绞窄的可能,但无腹膜炎表现。
1.2 修补材料
疝充填物及补片采用美国Bard公司的mesh-plug定型产品,包括一个网状锥形疝环充填物(plug)和一个网状补片(mesh)。该材料为由聚丙烯单丝编织而成,不可吸收。人体的纤维母细胞能长入植入的网孔内形成坚固的屏障,具有很好的抗感染能力和组织相容性,能快速与人体组织粘合固定。
1.3 麻醉及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术前均使用预防性抗生素,术前10例留置胃肠减压,手术取仰卧位,取腹股沟疝切口,长约4~5cm,逐层切开,找到疝囊,若疝内容物为肠管,松解内环口后肠管血运仍未得到明显改善,科用热盐水纱垫热敷肠管10~30min,0.75%~1%利多卡因注射液封闭肠管系膜,若肠管血运改善,肠蠕动恢复,可将肠管回纳入腹腔;若嵌顿物为大网膜且回纳困难者可将其切除。在疝内容物回纳腹腔后,分离疝囊与精索粘连,游离出精索,在此过程中可将疝囊横断,近侧疝囊高位游离直至显露内环口为此。内环剪开者应缝合重建,切开的近侧疝囊重建成一完整封闭的疝囊,大小约为内翻后可容纳充填物,远侧疝囊切开即可,以防术后积液。将重建的近侧疝囊经内环口内翻腹腔,并置入充填物,充填物的外瓣应完全进入内环口内,将充填物外瓣与内环口周围的腹横筋膜间断缝合4~5针。术区彻底止血,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后在精索后方置入补片,铺平后将其与周围组织固定。逐层缝合腹壁各层组织。术后继续应用抗生素3~5d,沙袋压迫伤口12~24h。
2 结果
46例全部治愈。手术时间30~60min,平均40min,90%以上的患者在术后12h即可下床活动,无术后死亡,术后疼痛2例,1例复发疝术后出现阴囊积液,经穿抽后治愈。46例中,8例嵌顿物为大网膜,38例为小肠,无肠坏死。术后住院时间2~7d,平均为5d。术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病例。
3 讨论
腹股沟嵌顿疝常见于老年人,国内有学者报道184例老年腹股沟疝,其中斜疝169例(91.8%),直疝15例(8.2%),嵌顿疝56例(30.4%)[3]。本组46例均为斜疝,其中60岁以上者有25例(54%),80岁以上2例(4.3%)。可见我国老年疝以斜疝为多,且嵌顿率高。老年患者常合并有肺心病、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肥大、便秘、过度肥胖等腹压增高的慢性病,且腹壁组织日趋萎缩,同时又常合并糖尿病、脑梗塞、脑出血及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等其他重要脏器疾病,当疝内容物出现嵌顿无法手法复位需立即手术时,就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完全控制并存的其他疾病。传统的张力性疝修补术分离广泛、损伤机会较多、将不同组织强行缝合在一起、术后疼痛明显,需卧床数日等。易加重原有的并存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短期复发率亦明显升高。
成人腹股沟嵌顿疝是腹股沟斜疝常见并发症,当疝内容物长时间不能回纳时,可发生绞窄坏死、腹膜炎,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因此,嵌顿疝一经诊断即应急诊手术。对于已有肠管绞窄坏死而行肠切除吻合者,因有可能发生术后感染而致修补失败的危险,传统观点主张不行修补而待二期处理[4]。以往手术主要以Bassini、McVay和Shouldice等传统手术为主,术后手术区有明显疼痛感、牵拉感。术后所需恢复时间长,特别是术后复发率高,复发率达0.3%~33%[5],且复发后,再行手术,因解剖结构破坏,手术区粘连严重,更易引起神经损伤,腹壁组织更加薄弱,导致手术失败。近来,随着对腹股沟部正常的解剖生理,即尽量缝合同一层次的机构,保持其原有的生理功能;肌肉组织不应与肌腱一起缝合,正常肌肉不会与肌腱或筋膜牢固结合;修补术的缝合不可有张力,良好的组织愈合过程必须有纤维细胞反应和适当的氧合。因此,现代疝修补术的改进要点在于最大限度地不干扰腹股沟区的正常解剖结构即修补的无张力化。Rutkow设计的无张力充填修补术,因操作简单,分离解剖少、损伤轻、缝合无张力和复发率低而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6]。据Rutkow等报道[7],Mesh blug修补术后原发疝复发率为0.1%,复发疝再复发率为2%。所用材料符合置入人体的生物材料的要求,且有较强的张力及抵御感染的能力,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和亲和力。不仅减少了切开的感染率,并且修补部位更加牢固[8]。
因为嵌顿性腹股沟疝手术存在手术切口感染问题,故如嵌顿小肠穿孔或结肠坏死,使局部污染重的嵌顿疝,不适合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9]。腹股沟嵌顿疝无张力修补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正确掌握适应证和手术技术[10]。我院行46例嵌顿疝均是嵌顿时间相对较短,渗出少的病例,术前常规使用抗生素,临床均痊愈,无复发。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也是防止感染的重要措施。一般在术前6h使用抗生素,手术过程中,嵌顿疝疝囊与周围组织粘连较重,易出血,故分离时应细致操作,防止出血造成手术切口血肿及阴囊血肿。找到嵌顿内容物后仔细判断活性,对于因麻醉还纳入腹腔的嵌顿内容物应更加仔细探寻,避免遗漏。对于疑有坏死的嵌顿内容物,不能姑息,予以切除,做出相适当处置。总之,我们在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时有以下体会:(1)术前使用预防性抗生素。(2)若伴有肠梗阻症状,术前可置胃肠减压。(3)术中正确判断肠管有无坏死。若术中发现肠管坏死穿孔,已存在较严重的污染,不宜行无张力修补术;否则,肠坏死切除吻合后仍可行次手术。(4)术中仔细解剖,严格无菌操作和严格止血,生理盐水冲洗术野。(5)充填网塞与内环口要合适,并固定牢靠,内外侧分别与联合腱及腹股沟韧带缝合。(6)切口引流并非必需。
从本组结果,笔者认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嵌顿性腹股沟疝的手术方式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易于掌握,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是一种较安全、可广泛推广的、具有良好效果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肖晖,关山,崔志刚.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2):82
[2]刘沅丰,杨柳,刘宏方.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附84例报告)[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2;11(1):60
[3]谭家湘处理老年腹股沟疝的体会[J].实用外科杂志,1989;9(3):132
[4] Ghisletta N,Zuber M.Von FM.Presentation and outcome of strangulated external hernia in a district general hospital J[J].Br J Surg,1981;68(5):329-331
[5] Vrijland WW.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non-mesh versus mesh re-pair of primary inguinal hemia[J].Br J Surg,2002;89(3):293-297
[6] Rutkow IM,Robbins AW.Mesh plug hernia repair:a follow-up repair[J].Surgery, 1995;117(5):597-598
[7]许国宝,杨枋,任俊年.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21例报告[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3):35-36
[8]李国杰,陈慕华,石玉龙现代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方法概论[J].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2007;20(8):711-714
[9]李亿程,黄磊,唐健雄,等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45例体会[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6;15(8):612-614
嵌顿疝无张力疝修补术论文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5例患者全部为男性, 年龄46~82岁, 平均年龄68岁。均为腹股沟斜疝, 其中复发性斜疝2例。同时伴有其他疾病25例, 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前列腺肥大、糖尿病等。嵌顿时间6~72h, 平均12h。临床症状除腹股沟区有不可回纳的包块伴疼痛外, 部分还有不同程度腹痛、呕吐等症状, 但无全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表现。
1.2 手术方法
本组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术前均使用预防性抗生素, 补片均采用意大利自裁聚丙烯网片。取常规腹股沟切口长约6cm, 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及外环口后向两侧适当分离, 找到疝囊后切开, 在切开疝囊时四周用纱布保护, 清除渗出液, 仔细探查疝内容物, 如显露困难时可剪开松解内环口。对嵌顿肠管坏死者, 行肠切除端端吻合, 对大网膜发生坏死者予以切除, 在疝内容物还纳回腹腔后, 游离出精索, 分离疝囊与精索粘连, 于中间横断疝囊, 近侧疝囊游离至内环口, 内环剪开者应缝合重建, 荷包缝合疝囊颈部, 切除多余疝囊, 远侧疝囊应止血彻底, 可不予剖离。将疝补片适当修剪, 使其能覆盖腹内斜肌并能超过直疝三角上缘2~3cm, 补片内侧端修剪成圆形, 上端纵行剪开, 剪线与上下缘平行, 上侧为2/3的宽度, 下侧为1/3宽度, 剪口长度应相当于补片长轴的1/3, 剪口下端剪成圆形缺口, 可容纳精索。将补片缺口向上, 平铺于精索后方, 补片上下缘分别与腹内斜肌及腹股沟韧带间断缝合6针, 缺口近精索处缝合一针, 补片圆角缝合固定于距耻骨缘1.5~2.0cm的耻骨面的腱膜组织上。缝合腹外斜肌腱膜、皮下组织及皮肤。所有病例术后均静滴用抗生素3d。
2结果
45例中, 12例嵌顿物为大网膜, 33例为小肠, 其中3例发生小肠绞窄坏死, 1例术后出现阴囊积液, 经局部穿刺抽液、理疗后痊愈出院, 其余病例均未出现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 术后第2天均能下床活动。全部病例5~7d痊愈出院, 所有患者随访1~2年, 均未发现复发。
3讨论
嵌顿性腹股沟疝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常需急症手术。以往多采用传统的疝修补术, 即疝囊的高位结扎和后壁修补, 但其复发率高达10%~15%[1]。对于已有肠管绞窄坏死而行肠切除吻合者, 可能发生术后感染而致修补失败的危险, 多主张不行修补而待二期处理。现代疝修补手术的改进要点在于最大限度地不干扰腹股沟区的正常解剖结构及修补的无张力化, 且人工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无排异反应, 具有一定的抗感染力[2], 因而其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且腹股沟嵌顿疝急诊无张力修补手术也获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3]。对部分绞窄性疝患者也可采取一期修补。有学者[4]认为Ⅱ型、Ⅲ型疝应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本组均为Ⅱ型、Ⅲ型、Ⅳ型疝, 均采用平片无张力修补法, 所有病例随访1~2年均未见复发, 效果满意。
在手术操作中, 补片的修剪相当重要, 通过精索的圆形缺口应与精索大小相符, 过小可导致精索缺血, 过大未能起到缩窄内环的作用, 横断疝囊应尽量靠近外环处, 以使远侧疝囊进入阴囊, 精索后方可供放置补片的间隙增大, 有利于补片铺平, 减少术后复发。平片下端应超过耻骨缘1.5~2.0cm, 缝合应牢固, 同时补片周边应缝合数针以防止其卷曲。
本组3例发生小肠绞窄坏死, 但无穿孔, 行肠坏死切除吻合, 采用平片无张力修补, 术后并未出现感染或修补失败。笔者认为, 对于不需要切除肠管的患者, 可以一期使用平片无张力修补术, 并不增加术后补片及伤口的感染率。对怀疑有疝内容物坏死者, 在切开疝囊探查前行肠切除吻合时, 均应采用盐水纱布确实保护好周围组织, 以免疝囊内积液或肠内容物造成污染。术中局部冲洗, 伤口内放置引流管, 术后使用抗生素等可减少感染率。而对于已有肠管坏死穿孔, 术区存在较严重污染的患者, 使用平片进行修补应慎重。
综上所述, 平片无张力修补术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安全有效的术式, 对发生绞窄者, 亦可成功一期修补。相对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使用的材料较为经济, 价格减少一半, 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开展。
参考文献
[1]钱礼.腹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26-28.
[2]吴肇汉.无张力疝修补术-疝修补手术的新趋势〔J〕.中国实用外科学, 2001, 21:65.
[3]李亿程, 黄磊.无张力疝修补治疗腹股沟嵌顿疝45例体会〔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6, 8 (15) :612-614.
嵌顿疝无张力疝修补术论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近年收治的腹股沟嵌顿疝患者28例, 均为男性, 年龄23~76岁, 平均57.4岁。斜疝21例, 股疝6例, 直疝1例。原发疝27例, 复发疝1例。腹股沟疝病史1~21年, 平均9.1年。本次发病嵌顿时间3~32h, 平均16.8h。疝内容物分别为小肠13例, 结肠3例, 大网膜4例, 小肠合并大网膜3例。2例大网膜坏死, 行坏死网膜切除术。3例发现肠坏死, 行肠部分切除肠吻合术。其中合并糖尿病5例, 肝硬化腹水3例, 中风2例, 前列腺肥大18例, 慢性支气管炎14例, 高血压15例, 心脏病10例。临床症状表现为腹股沟区疼痛, 部分患者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按中华外科学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的分类标准[2]:Ⅰ型8例, Ⅱ型17例, Ⅲ型2例, Ⅳ型1例。
1.2 方法
1.2.1 材料
修片补片为意大利赫美公司产品, 充填式定型产品为美国巴德公司生产。
1.2.2 手术方法
患者术前进行电解质紊乱纠正、抗生素抗感染及常规补液等治疗。采用持续性硬麻外麻醉, 取常规腹股沟疝切口,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肌键膜。解剖腹股沟管, 找到并切开疝囊, 切开疝囊时要防止其内容物滑出。仔细探察疝内容物, 根据其活性做相应处理。若发现嵌顿的肠管较多, 则需考虑防止出现逆行性嵌顿。切开疝囊后, 要做好防护措施, 防止疝液渗出造成切口感染。修补之前先用生理盐水或抗生素进行术野暴露处冲洗。术中行大网膜及小肠切除, 若无需切除则将其还纳腹中, 术中有必要则可进行内环口松懈。远侧疝囊切开即可, 内环剪开者应做缝合重建术, 切开的近侧疝囊重建成一完整封闭的疝囊。将重建的近侧疝囊经内环口内翻置入充填物, 充填物的外置应完全进入内环口, 进入后进行缝合大约4~5针。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一般应用3~5d。
2 结果
本组28例全部手术成功, 术后28例均进行随访。随访6~18个月未复发。手术时间60~100min, 平均76.8min。2例术后疼痛, 经消炎止痛处理, 1周后缓解。1例术后切口出现血肿现象, 给予血肿处局部加压制动, 1周后即消失。尿潴留3例, 对患者进行膀胱训练, 同时进行理疗。留置尿管, 训练膀胱及进行理疗后, 在5d左右缓解。2例阴囊积液, 经抬高阴囊、穿刺及理疗后痊愈。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腹股沟嵌顿疝做为外科常见多发的急腹症, 病情发展十分迅速。若不能得到恰当的救治, 疝内容物长时间置于外面不能回纳时, 可能并发腹膜炎甚至导致死亡。传统治疗方法并不主张一期修补[3], 认为嵌顿疝导致组织感染及水肿发生的机率升高, 所以手术只行疝囊高位结扎和解除嵌顿, 这样处理导致患者容易反复出现嵌顿疝, 增加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
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可以用于临床上各种腹股沟疝与股疝, 具有手术适应证广的特点;同时患者可在局麻下进行手术操作, 手术不作广泛的剥离, 手术时间短, 创伤性小, 术后疼痛较传统术轻微, 因此, 术后患者恢复快, 住院时间短, 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并发症较轻微, 通过对症处理即可恢复, 并且复发率低, 减少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4,5], 与本研究结果一致。美国医师协会确立的疝修补术的“金标准”, 即无张力疝修补术。此手术方法克服了传统手术对正常解剖的干扰, 正常解剖层次的对合无任何干拢。且对合符合机体生理, 不具有张力, 从手术效果、术后恢复等各方面比较均优于传统手术。同时, 无张力疝修补术使用的材料为聚丙烯单丝编制, 与组织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而且其网孔较大, 直径超过10µm, 使细胞因子例如中性白细胞等能自由通过, 具有较好的抗感染能力。
在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时, 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6,7,8]: (1)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判断是否应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 若患者病史较长, 要考虑嵌顿时间, 同时判断嵌顿部位肠管是否有坏死或嵌顿部位及腹股沟管周围组织炎症发生情况, 若炎症较重同时伴有局部肠管坏死等者, 则不宜行无张力疝修补术。 (2) 外置物置入时, 网塞应放置至腹横筋膜平面并妥善缝合固定, 无张力疝修补手术中使用的补片材料, 均需与周围组织做间断缝合, 内环口过小者, 可酌情修剪内花瓣, 总之手术成功的关键是尽量将补片平展放置, 同时修补完善。 (3) 术后患者的恢复程度与术中是否能有效控制住感染密切相关。在手术中术者需更换手套和手术器械可以近感染降低, 但是在腹膜的切开及放置修补材料时, 仍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污染, 因此术前术后需给予抗生素2~3 d, 进行感染预防。术中需做好预防感染工作, 需应用稀释的碘伏冲洗切口。腹膜一经关闭后, 马上用碘伏液反复冲洗手术区。 (4) 大网膜嵌顿坏死的情况, 一般需进行手术予以切除。术中需仔细分离网膜或肠管与疝囊壁黏连的位置, 避免造成手术创伤。同时需清除局部坏死组织, 防止炎性渗出。 (5) 缝线的关键时具有抗感染性, 本研究应用的为单股不吸收合成同源线, 此类缝线具有具有抗感染作用, 同时有一定张力。
摘要:目的 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术用于腹股沟嵌顿疝28例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 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腹股沟嵌顿疝患者28例。均需进行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28例全部手术成功, 术后28例均进行随访。随访6~l8个月未复发。手术时间60~100min, 平均76.8min。2例术后疼痛, 1例术后切口出现血肿现象, 尿潴留3例, 2例阴囊积液, 均为轻微不良反应, 适当处理即行消失。本组28例患者无死亡病例。结论 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 疗效确切, 安全性好, 减少患者的痛苦与经济负担,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嵌顿疝
参考文献
[1]郑学智, 陈长春.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22例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8, 10 (2) :98~99.
[2]中华外科学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成人腹股沟疝、股疝和腹部手术切口疝手术治疗方案 (2003年修订稿) [J].中华外科杂志, 2004, 42 (14) :834.
[3]李国照.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急性嵌顿性腹股沟疝中的应用[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9, 15 (1) :80~81.
[4]周林, 谭群亚, 高国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25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09, 15 (2) :137~138.
[5]李荣霖, 陈杰, 刘素君.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20例体会[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 (电子版) , 2010, 4 (2) :84~86.
[6]郑学智, 陈长春.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22例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8, 2 (10) :98.
[7]郑建农, 李晓毅, 黄煜崧.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嵌顿疝23例临床体会[J].贵州医药, 2010, 34 (7) :620~621.
嵌顿疝无张力疝修补术论文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55例, 男29例, 女26例;年龄26岁~78岁, 中位年龄56岁。中线切口疝39例, 其中脐上中线切口疝22例, 脐下中线切口疝17例;侧腹壁切口疝16例, 其中经腹直肌切口疝8例, 旁正中切口疝5例, 右侧肋缘下切口疝2例, 右侧下腹切口疝1例;疝环直径5 cm以下35例, 5 cm~10 cm 17例, 10 cm以上3例。病程6个月~9年, 平均3年;合并慢性气管炎、肺气肿8例, 糖尿病6例, 前列腺肥大3例, 重度肥胖1例。
1.2 材料
本组病例均应用聚丙烯单纤维网片 (美国艾瑞姆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
1.3 手术方法
根据患者情况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经原切口梭形切开皮肤、皮下组织, 切除原手术瘢痕及多余皮肤, 分离疝囊至疝环边缘, 潜行分离疝环周围腹肌或腹直肌后鞘与腹膜之间的腹膜前间隙, 并保持腹膜完整, 巨大疝囊可切除多余囊壁, 缝合残端。将修剪后的聚丙烯网片平整放置于腹肌或腹直肌后鞘与腹膜之间, 边缘>5 cm, 网片边缘用单股尼龙线与腹肌或腹直肌后鞘行外圈间断缝合, 并与疝环行内圈缝合, 针距1 cm~1.5 cm, 网片前放置引流管, 另戳口引出, 并接负压吸引, 术后用腹带加压包扎。
术前半小时应用抗生素, 术后根据患者情况应用抗生素1 d~7 d预防感染。术后24 h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方式, 特别是巨大腹壁切口疝, 以防发生腹膜间隙综合征 (ASC) 。术后卧床休息2 d~3 d, 有慢性肺部疾病者, 给予祛痰、止咳等对症治疗;有糖尿病者, 将血糖控制于稳定水平;有前列腺肥大者, 给予留置尿管。切口负压引流管根据情况保留3 d~14 d, 每天引流量少于10 m L时拔管, 特殊情况可延长拔管时间。本组1例患者因特别肥胖、创面大、合并糖尿病发生脂肪液化, 20 d拔管。此外, 应注意加强营养支持, 预防便秘、腹胀等。
2 结果
本组5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 术后54例切口甲级愈合, 其中1例因过于肥胖, 合并糖尿病, 发生切口脂肪液化, 经20余天切口下负压引流、加强局部换药, 控制血糖, 痊愈出院。随访6个月~5年无复发病例, 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手术时机选择及充分的术前准备, 对保证手术成功, 防止并发症及复发至关重要。腹壁切口疝的病因包括患者本身的因素及手术操作因素, 前者包括患者高龄、营养不良、糖尿病、慢性咳嗽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肥胖、长期应用类固醇激素等, 后者包括手术切口缝合不当、切口脂肪液化、血肿、感染等。
3.1 手术时机的选择
首次手术后因周围组织仍处于充血、水肿阶段, 如果此时手术将增加手术切口感染率, 愈合能力差, 复发率高。因此, 对于无感染的腹壁切口疝, 手术时机应选择在切口愈合后6个月, 对于因切口感染所致的腹壁切口疝应在切口愈合后1年以上。
3.2 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手术技巧
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 根据补片在腹壁重建时放置的位置分为:腹肌前放置 (Onlay/Overlay法) 、腹壁缺损间放置 (Inly法) 、腹壁肌后 (腹膜前间隙) 放置 (Sublay/Underlay法) 、腹腔内紧贴腹膜放置 (Ipom法) 。本组患者全部采用腹壁肌后 (腹膜前间隙) 放置, 效果良好, 随访6个月~5年无复发。正确的手术技巧及良好的麻醉效果、腹肌松弛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结合本组病例, 我们认为手术中采取下列措施可提高手术成功率:术中提倡精准操作, 包括避免使用大功率电刀、大块结扎组织导致切口脂肪液化;完善止血, 防止血肿形成;正确对合组织层次, 避免遗留死腔;必要时行减张缝合, 避免张力缝合, 组织撕裂;引流管另戳口引出, 禁忌从原切口引出。
3.3 围术期处理
3.3.1
术前要积极处理合并的全身性疾病, 包括控制血压、血糖, 术前2周禁烟, 常规胸部X线检查、肺功能测定及血气分析。有肺部感染者术前要应用抗生素, 待感染控制后1周再行手术。对于巨大腹壁切口疝, 特别是疝囊容积与腹腔容积比值大于0.15的巨大腹壁切口疝, 为防止疝内容物还纳腹腔后发生呼吸衰竭及ACS, 术前应进行腹腔扩容及腹肌顺应性训练, 2周~3周后再进行手术[2]。本组中疝环直径超过10 cm的巨大腹壁切口疝, 我们术前均将疝内容物还纳后再用腹带加压包扎2周, 通过深呼吸进行胸廓及腹肌训练, 待患者适应后再进行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未出现ACS等相关并发症。
3.3.2 围术期抗生素的应用
补片作为异物置入体内增加了感染机会, 一旦感染, 则手术失败。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显著降低腹壁切口疝的切口感染率, 特别是对于高龄、糖尿病、呼吸道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巨大或多次复发的腹壁切口疝, 目前认为对有呼吸道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 术前必须使用抗生素[3]。本组患者均于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术后根据患者情况应用抗生素1 d~7 d, 无1例发生切口感染。
3.3.3 术后处理
保证负压引流管通畅有效, 引流的目的是引流术后少量渗血和由于补片作为异物与组织接触引起的渗出液, 如果引流不畅, 势必引起创面的积血和血肿, 甚至造成感染。由于手术分离范围大, 又有异物置入, 引流量通常大于普通腹部手术, 因此、引流时间相对较长, 一般3 d~14 d后引出液少于每天10 m L时拔管, 特殊情况下可延长拔管时间。术后早期可在床上活动, 2 d~3 d后可下床活动, 术后3个月~6个月禁止剧烈活动和重体力劳动, 术后用腹带加压包扎3个月~6个月以上。
腹壁切口疝腹壁肌后无张力修补术并发症少, 操作相对简单, 不进入腹腔, 疗效可靠, 费用较低,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55例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效果满意, 随访6个月5年无复发病例, 无死亡病例。结论 采用人工材料行无张力修补术是腹壁切口疝首选的治疗方法, 手术安全、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提高手术技巧、加强围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并发症,复发率
参考文献
[1]贲大刚, 李仕青.腹直肌后腹膜前置入人工补片修补腹壁巨大切口疝[J].解剖与临床, 2006, 11 (3) :180-181.
[2]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腹壁切口疝诊疗指南 (2012年版) [J].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3, 18 (3) :289.
嵌顿疝无张力疝修补术论文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老年腹股沟斜疝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选取排除严重脏器疾病者及其他原因手术不具备手术指征者,入选病例依中华医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腹股沟疝分型进行划分,Ⅰ型17例(14.2%),Ⅱ型36例(30.0%),Ⅲ型48例(40.0%),Ⅳ型19例(15.8%),随机均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63~82岁,平均(70.8±3.3)岁;单侧斜疝49例,双侧斜疝11例,合并基础疾病17例。对照组中男44例,女16例,年龄62~85岁,平均(71.2±3.1)岁;单侧斜疝50例,双侧斜疝10例,合并基础疾病1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术前均行常规检查,给予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支气管炎、便秘、前列腺增生等疾病的对症护理,纠正电解质紊乱,必要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待患者生理指标稳定,各项条件符合手术指征时择期行手术。
对照组以传统疝修补术行股骨沟斜疝治疗,试验组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具体施术方法如下。患者仰卧位,术前常规消毒铺巾,硬膜外麻醉。于腹股沟区行5~7 cm切口,小心分离斜肌腱膜和外环口,避免伤及神经,分离程度以能容纳补片为宜。探查疝囊,较大者取出内容物,中部横断再缝合,高位结扎后翻入腹腔,较小者则可经内环直接翻入腹腔。为防止阴囊出血,不剥离腹股沟远侧疝囊,缝合内翻小疝囊时要确保缝合后腹腔有足够空间放置锥形填充物。施术操作完成后,取网状锥形疝环填充物置于疝环内,使用缝合针将其外瓣固定在腹壁上。男性游离精索于后方置入适当补片并缝合固定,缺口朝向内环。复位精索,重建外环,常规缝合伤口。术后切口处沙袋加压6 h,必要者适量给予抗生素。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疼痛明显的病例数及疼痛持续时间,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2年,观察斜疝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治疗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手术耗时更短,下床活动时间更早,住院时间和疼痛持续时间更少,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明显疼痛病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及斜疝复发情况
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全部患者并发症后经针对性治疗或护理均痊愈,详见表2。此外,术后2年随访结果显示,试验组疝气复发2例,复发率3.3%,对照组复发7例,复发率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
3 讨论
腹股沟斜疝属临床常见腹外疝,主要是指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外侧内环突出,斜行经腹股沟管进入阴囊的疝块[4]。在成人发病群体中,斜疝主要是由于腹膜鞘状突闭塞致内部薄弱而形成,故病症薄弱点为腹股沟管后壁,其主要发病原因有以下四点:(1)腹股沟管生理掩蔽机制缺陷。(2)腹横筋膜缺陷。(3)腹横肌、斜肌发育不完善。(4)女性子宫圆韧带影响。腹股沟斜疝会随时间积累而逐渐增大,加重影响正常劳动和生活,出现绞窄等严重问题时,亦可致生命危急,故临床治疗腹股沟疝应在安全基础上坚持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5]。
手术是成人腹股沟斜疝最主要治疗方式,通常只有在患者不宜手术时才采取非手术治疗暂缓手术,如合并严重脏器疾病者等。过去临床治疗疝气多采用传统修补术,发展至今,临床已经可以针对不同的疝气采取不同的对症方案进行治疗,如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膜前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基于Ferguson法、Halsted法的股骨沟管壁修补等,本次临床主要针对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和研究[6]。
无张力疝修补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一位医师提出的,在此之前,世界医学界对疝气的治疗主要采用缝合缺损部位的办法,即传统疝修补术。虽然该术法在多年的临床使用中确实发挥过疗效,但随着医疗技术进步和医学认知水平的提升,人们发现其存在术后疼痛感强、疼痛时间长、术后恢复久、缝合处开裂易复发等弊端,严重影响预后及患者生存质量[7]。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无张力疝修补术以填充人工生物材料的方式对腹股沟管后壁进行强化,它摆脱了过去强行缝合疝周组织的治疗方法,尽可能保持了患者腹腔内的正常解剖结构及疝周组织稳定性,有效避免了组织因张力开裂导致疝气复发的情况[8]。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疝修补治疗相比,给予老年腹股沟斜疝换成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手术用时更短,疼痛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更少,患者能更早下床活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28.3%,术后2年复发率为3.3%也低于对照组的11.7%,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应用优势具体如下:(1)手术时间短,适宜老年人等手术耐受力较差患者使用。(2)网片的使用不增加疝周围组织张力,避免缝合开裂的同时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避免局部隆起。(3)腹股沟管后壁经网片修复后呈平状,不适感低,由此导致神经损伤的可能性也很低。(4)网片相容性良好,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抗感染功效,避免术后感染[9]。
总之,与常规疝修补术相比,无张力疝气修补术施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与疝气复发率均较低,以此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腹股沟斜疝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传统疝修补术,试验组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基本治疗指标,对比分析两组术后复发率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用时(41.2±5.3)min,平均下床活动时间(8.7±1.4)h,平均住院时间(5.5±1.2)d,明显疼痛平均持续时间(1.8±0.6)d,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明显疼痛7例,疼痛率为11.7%,低于对照组的48.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尿潴留2例,阴囊水肿1例,切口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疝气2年复发率为3.3%,低于对照组的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疝修补术相比,无张力疝气修补术施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与疝气复发率均较低,以此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股骨沟斜疝,老年人,无张力疝修补术
参考文献
[1]王海勤.腹股沟斜疝患者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J].医学信息,2015,28(22):278-279.
[2]胡泽海.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斜疝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6):3692-3693.
[3]王文胜.两种不同术式治疗腹股沟斜疝疗效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5,21(6):65.
[4]冯胜发.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5):82-83.
[5]生宏翚.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价值观察[J].吉林医学,2014,35(9):1942.
[6]黄壮生,吴俊伟,李颖,等.疝环充填与平片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对比[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22):3727-3729.
[7]廖凤征.充填式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比较[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5,38(5):98-99.
[8]韩凯.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7):133-134.
【嵌顿疝无张力疝修补术论文】推荐阅读:
成人无张力疝修补术05-08
局麻无张力疝修补术08-23
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11-14
无张力补片疝修补术08-18
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护理09-18
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10-09
无张力修补术论文07-23
无张力疝修补手术08-29
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手术05-25
平片无张力修补术08-31